📖 ZKIZ Archives


苹果惠普关注富士康“九连跳”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5/350773.html

富士康员工“九连跳”事件已重创其企业形象,这比过去多年这家公司持续遭遇“血汗工厂”的质疑更影响客户关系。
苹果公司是富士康举足轻重的合作伙伴之一。昨天,苹果公司中国区发言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苹果对供应商合作伙伴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会持续关 注一些合作伙伴的行为,但拒绝评价富士康员工的悲剧。

这一表态显然非常审慎。早在2006年,富士康遭遇“血汗工厂”质疑时,苹果就曾派人深入该公司调研,通过检查不同生产线上7个月的换班记录,苹果 发现,富士康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出35%,四分之一的员工极有可能连续工作6天以上,属于加班强度“过度”,当时便要求富士康改正。

2009年7月,负责苹果iPhone第四代N90产品导入的富士康员工孙丹勇,因遗失一台样机,遭遇内部调查,最终跳楼自杀,而背后原因正是富士 康担心产品信息秘密泄露,丢掉苹果的订单。

富士康另一重要合作伙伴惠普昨天旗帜鲜明地对本报表达了看法。该公司中国区发言人沈激转述亚太区发言人的话说,惠普是供应商管理与社会环境方面公认 的领导者,发起参与制订了社会环境守则,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一直有着严格标准。

记者查阅了《电子行业行为准则》,2004年6月该准则诞生时,其发起方确实包括惠普,且名列发起公司名单第一位。而其他公司分别为IBM、戴尔、 Celestica、伟创力、Jabil、Sanmina SCI和Solectron。

“我们要求供应商必须保证它们的员工能感受到安全、尊严。”谈到富士康员工悲剧,沈激强调说,惠普将针对此事“积极调查供应商的行为”。

富士康与惠普早已建立起深度合作,已从简单的代工关系,上升到资本关系以及布局协同。3年前,富士康收购了惠普澳大利亚的工厂,而目前正追随惠普, 在重庆建设面积庞大的笔记本电脑代工厂。

对于“九连跳”事件,富士康的对手——苏州一家台湾地区代工企业的工厂总经理表示,按照富士康员工数量,没有曝光的悲剧可能还有,目前的“九连跳” 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而这跟富士康多年来的管理、思维模式有关。

同时,规模较小的富士康对手则虎视眈眈向富士康发出挑战,似乎借此渲染夺单氛围。和硕联合上海南汇厂一位内部主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该厂早在 成立之初,便引进了上海专业的咨询机构,专门针对员工进行定期心理辅导,对于与工作有关的方面,则设有一个专门申诉管道。

“不能只关注硬件,软性的、人性的部分更重要。”上述主管说。而广达等代工企业方面的回答也几乎如出一辙。

这是否会影响到富士康的订单动向?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富士康虽然一直遭受质疑,但从代工实力上看,仍然是全球第一,除非品牌厂家策略有变,一般不太 可能为此转单。

但是,随着巨头惠普公开发布“积极调查”信息,富士康可能也不会轻松。而对于品牌厂家来说,富士康的形象受损,即便拥有代工能力,今后可能也很容易 给合作伙伴讨价还价的机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43

招徠惠普、雅虎大客戶 南軟園區鹹魚翻身 「阿斗仔」田亮 老師變身商辦王

2010-9-13 TWM




今年上半年,世正開發一口氣挖走,位於信義計畫區國泰信義經貿大樓的最大租戶惠普、趙藤雄旗下商辦「大都市國際中心」的雅虎台灣,他們如何辦到?

撰文.梁任瑋

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廠商惠普台灣分公司,即將在年底搬到南軟(台北市南港軟體園區),而且一口氣租下一萬坪樓地板面積,成立全球研發中心;這一搬,不但使台灣租金最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成為台北市空置率最高的辦公商圈,也讓全台最大房東國泰人壽頭痛不已。

身 段柔軟 拉近客戶距離惠普原本承租台北市信義路五段國泰信義經貿大樓五個樓層,面積三千七百坪,是該大樓最大租戶,因租約到期決定搬家,讓國壽內部正為如何填補惠 普遺留的龐大空缺而苦惱。而同樣面臨這個問題的,還有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因為雅虎台灣也準備退租台北市羅斯福路上的「大都市國際中心」辦公室,搬進南 軟三期。

負責替南軟招租的世正開發國際業務處長田亮,就是讓台灣房地產市場兩位重量級房東跳腳的幕後人物。

在台灣仍以本土人才為主的商用不動產市場裡,說著一口流利國語的田亮,不僅美國籍身分引人矚目,其對台北商辦市場生態的熟悉,也讓許多與他接觸過的商業不動產顧問公司主管印象深刻。

十年前,田亮原為外資銀行的分析師,因此相當熟悉高科技業的生態,後來到台灣擔任英文老師,因為世正開發前任總經理黃台陽想要開發外商高科技廠商進駐,輾轉認識田亮,在黃台陽介紹下,田亮轉戰房地產業,也開啟了事業第二春。

在惠普這個大客戶上門之前,南軟三期也歷經近兩年「等嘸人」的日子,尤其是二○○八年金融海嘯後,辦公室市場急轉直下,許多企業縮編裁員,暫緩搬遷、擴增計畫,當時才剛完工的南軟,也難逃此波不景氣。

「南軟三期樓地板面積高達五萬兩千坪,別的大樓若能找到一千坪的租客,肯定就要放鞭炮了,但放在我們這邊,出租率只會微幅增加個二%,沒什麼變動的感覺。」田亮說。

就在去年整個商辦市場相當絕望的時候,田亮終於等到機會來敲門。

去 年上半年惠普主動找上門,希望請世正開發協助其規畫一個大型的研發園區,擁有豐富外商公司談判經驗的田亮,主動與惠普美國總部接觸聯繫,建議直接租用南軟 三期,不但可以馬上使用,也可降低開支。這時,南軟三期原本單層面積八百坪的缺點(太大),反而變成優點,讓惠普的部門可以不用分散在太多樓層,方便管 理,於是雙方在今年上半年敲定承租交易,總算讓南軟三期在空置兩年後準備發光發熱。

不過,在看似簡單的辦公室招租工作背後,有很多小細節,讓南軟三期較容易吸引到大量外商公司進駐。

例如,不少高科技公司對電力與網路需求大,世正開發替客戶爭取到資訊設備代管業者高品質、低廉的價格;並提供租戶RFID(無線射頻識別)晶片,建立重要資產管理系統,這些都是台北市商辦大樓較缺乏的服務。

瑞光不動產業務主管許依祥說,田亮柔軟的身段,應是他拉近客戶距離的關鍵。在許依翔印象中,只要有客戶要看南軟三期場地,田亮幾乎都會親自介紹,而且對於任何問題皆有問必答,讓客戶覺得誠懇且專業。

三名員工創造六億元營收

以南軟三期招租狀況推算,光是惠普與雅虎台灣兩大租戶,每年各貢獻世正開發逾一億元營收,加計其他租戶,一年營收可達六億元,按照田亮超級精簡的團隊||三名員工計算,等於一個人就替公司創造兩億元租金,儼然成為台北市產值最高的招租團隊!

「南 軟現在可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帶動租賃狀況達到高峰。」戴德梁行協理薛惠珍說,隨著捷運通車、大批建商進駐開發住宅,大幅提高南港的能見度,加上南港商 辦市場幾乎沒有其他商辦招租,儘管每坪開價已悄悄漲至一千五百元,但還是比台北市中心A級辦公大樓便宜近一半,因此已對台北市中心辦公大樓招租形成最大威 脅。

薛惠珍觀察,目前南港商辦租戶,清一色以高科技公司為主,顯見產業鏈上下游已自然產生「集市」效果。

惠普已開始裝潢辦公室,最快第四季遷入,在大型租戶帶動下,屆時南軟三期的出租率將一舉衝破九成,租用面積只剩兩個單位(單層面積八百坪),但目前仍有不少跨國企業在排隊。南軟三期鹹魚翻身,招租者與租戶主客角色易位,看來全台商辦招租大王的位子,已經換人坐坐看了!

田 亮

出生:1974年

現職:世正開發業務處處長學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系博士班候選人經歷:通用電氣金融服務公司、富達投資集團、摩根士丹利投資部研究主管

南軟三期前五大租戶

排名 公司名稱 新辦公室空間(坪) 原辦公室 原辦公室

空間(坪)

1 惠普 11000 信義計畫區 3700 2 雅虎台灣 8500 中正區 5000 3 台灣高鐵 3900 信義計畫區 3500 4 安國 1300 內湖區 1000 5 飛思卡爾 650 仁愛路四段 500

資料來源:世正開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37

惠普新舵手 三場硬仗等著打

2010-11-08 TCM




全球PC龍頭惠普(HP)執行長懸缺近三個月,終在十一月一日盼到新領導人艾波特克(Leo Apotheker),但等在艾波特克面前的,卻是一場接一場艱辛的戰役。

宏?眥搮周C龍頭 關鍵中國市占大衰退

第一場是PC龍頭地位面臨強敵壓境。

十月底,宏?祫`經理兼全球總裁蘭奇(Gianfranco Lanci)聲稱,目前全球PC市場變化迅速,由於原先擋在前方的戴爾(Dell)下滑速度過快,宏?秸E升第二的速度比預期早;而受惠新興市場需求,宏?眯?年可望超越惠普,成為全球第一大PC廠商。

其 實,宏?痐w經在部分戰場打敗惠普。根據市調公司IDC(國際數據資訊)統計,第三季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排名,宏?皏H九百七十五萬台拿下第一,超越惠 普逾二十八萬台,也一舉將市占率推升至一八•八%,比惠普多○•六個百分點。在十月二十九日的 法說會上,宏?硌釣う齯?振堂歸因於惠普中國市場下滑之故。

細看兩家公司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與布局,宏?眭瑤T讓惠普芒刺在背。從去年第二季以來,惠普的市占率一年內暴跌逾五個百分點,到今年第二季市占率僅守住八•二%;而宏?皉b五月購併北大方正後,兩者合計市占率已經破一○%,將惠普拋在身後。

由於近兩年新興市場是驅動PC出貨成長關鍵,其中又以中國需求最大,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顧能(Gartner)預期,今年中國占亞太區和全球PC出貨量將分別提升至六成與兩成。在宏?祪n極搶市下,惠普若未能及時突圍,明年可能又是另一番局面。

甲骨文放話扯後腿 轉做軟體服務,市場看衰

第二場是,惠普在轉型軟體服務業時,得設法擺脫軟體大廠甲骨文(Oracle)的糾纏。

因 為艾波特克曾為甲骨文的死對頭思愛普(SAP)效命長達二十年,?僂舋w體經營思維的惠普,決定轉型軟體服務業之際,艾波特克的「軟」實力可說是及時雨。 艾波特克也具備管理公司合併的經驗,惠普近幾個月完成幾件各數十億美元的購併,從資訊安全、數據分析到網路設備都有,艾波特克可望加速多方文化整合。

不過,甲骨文夾在前有強敵思愛普,後有追兵惠普的困境,加上自家前營運長藍恩(Ray Lane)也投效惠普,一向善戰的執行長艾利森(Larry Ellison)可不會坐以待斃。

先成功延攬被惠普踢出門的前執行長赫德(Mark Hurd),繼之透過媒體不斷批評惠普董事會失職,甚至祭出與思愛普纏訟三年的官司,要求艾波特克出庭。

那是二○○七年爆發的醜聞,思愛普旗下子公司Tomorrow Now員工非法下載甲骨文的修補程式與支援文件。思愛普雖然認罪,但它已在事發後閃電結束子公司業務,至今不願付出二十億美元賠償金。

艾波特克履新第一天,艾利森就迫不及待以官司觸他霉頭,惹得惠普出面反嘴說,此案三年來從沒傳訊過艾波特克,卻選在這個節骨眼要他出庭,簡直就是「騷擾」。

這場商戰方興未艾,但股價已反映出投資人對兩家公司的信心。自八月六日惠普撤換執行長至十一月一日止,惠普股價跌幅近一成;而甲骨文卻上漲近兩成。至今,艾波特克未出面揭露具體銷售成長計畫,加上甲骨文不時扯後腿,市場憂心,轉型之路不免顛簸難行。

IBM墊高轉型門檻 搶占客製化市場制高點

第三場是IBM轉型奏效,靠著軟硬通吃,已是資訊服務業龍頭,未來更將針對客戶產業屬性推出客製化服務方案,墊高惠普進入軟體服務業門檻。

自二○○五年IBM的營運重心就專注在利潤豐厚的軟體和服務上,即使歷經金融海嘯,去年營收較二○○八年下滑八%,獲利卻成長九%,每股盈餘還超過十美元。

今年五月IBM宣布二度改造,希望軟體服務業務能在二○一五年貢獻稅前獲利達五成,獲得分析師肯定,股價也在日前衝破一百四十三美元,創歷史新高。

相形之下,轉變不如IBM快速的惠普,就顯得黯然失色,去年營收與獲利均較前年雙雙下滑。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分析,金融海嘯讓這對世仇的發展漸行漸遠。

IBM成功的避開了硬體行業起起落落的宿命,惠普因此眼紅不已,近兩年來大手筆購併幾家數據處理企業,如電子資訊系統(Electronic Data Systems),就是希望把自己裝扮得不那麼像戴爾,而是能夠更像IBM一樣,有專業學問。

只 不過,這些交易在IBM執行長帕米沙諾(Samuel Palmisano)眼中買貴了。他惋惜的說,惠普曾是一家充滿創造力的公司,但PC是過氣的產業,未來在資訊服務整合業中,IBM的競爭對手已經很明顯 是甲骨文,至於惠普,「恐怕不用多久,連IBM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而惠普新官上任首日非但沒有燃起三把火,還一直默不作聲,讓員工士氣大受打擊。

看來,艾波特克在談攘外之前還得先安內,擦亮尊重與信任人才的「惠普精神」(HP Way)。這場硬仗,有得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6

宏碁想尬過惠普 就看平板電腦 筆電老大之爭,進入短兵相接!

2010-11-29 TCW




這是宏?痐膝q總經理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最接近夢想的一次!這一次,他要靠平板電腦,幫他完成登上第一大的計畫。

十一月二十三日,為了迎戰iPad,宏?硊m在感恩節前夕發表最新平板電腦。

這次宏?祪鴭w紐約曼哈頓,蘇活區的skylight soho當發表會場,極簡的白色空間,透露著些許現代的冷調感,skylight soho過去通常是時尚品牌辦產品發表會場,宏?硊Q幫平板電腦注入時尚感和iPad較勁意味明顯。

這一次,宏?皏?推出搭載微軟系統的平板電腦,明年第一季接力推出Android 3.0機型,這是繼戴爾(Dell)、RIM、三星( Samsung),全球第四家推出平板電腦的品牌業者。這也是蘭奇能否奪得王座的關鍵一步。

拚出貨量! 彌補明年小筆電衰退的量

兩年前在上海記者會上,蘭奇首度提到,他希望在二○一一年,宏?眽銃W越惠普成為筆電(NB)一哥,他正一步步接近目標。

今年,宏?祩a著小筆電擠下戴爾電腦坐上PC(桌上型電腦+筆電)第二品牌,還縮短和惠普的差距。根據摩根士丹利的估計,今年宏?硉完q出貨量和惠普的差 距,只剩下兩百萬台左右,已經到了短兵相接地步,宏?硌釣う齯?振堂更放膽在第三季法說會上表示,「今年我們已經是一‧五哥。」

蘭奇雖然在法說會上,一臉老神在在的說,iPad只有在歐美賣得好,今年宏?痐p筆電沒受到太大影響。然而,隨著iPad擴大在亞洲國家銷售,各研究機構都認為小筆電將面臨第一次數量衰退。

就連幫宏?皏斑y小筆電的最親密戰友,仁寶電腦總經理陳瑞聰都直言,「我現在出差,只帶著iPhone與iPad就夠了,連Notebook都不用帶。」

宏?痐熙﹞w經估算出iPad明年對小筆電的影響。據透露,明年宏?痐p筆電數量只會是今年的八成,以小筆電出貨量占宏?皏X貨量二八%計算,小筆電消失的兩成出貨量,約等於二百二十萬台。

加計今年落後惠普的出貨量,這一來一往之間,宏?眯?年至少得比今年多賣出四百二十萬台筆電,才能與惠普今年的出貨量打平。

但這至少四百二十萬台筆電的「登頂缺口」,除了一般筆電的成長外,最大的成長動力來自何處?

答案,就是「平板電腦」。根據接到平板電腦代工訂單的筆電代工業者透露,「宏?眯?年預估的平板電腦下單量,在三百到五百萬台之間,除了能夠補足內部估算明年小筆電流失的出貨量之外,還能有所成長。」

拚成長性! 從資訊產品跨到消費產品

根據顧能(Gartner)預估,二○一一年,筆記型電腦年成長只有約二三%,預估平板電腦將大幅成長一八一%,躍增至約五千四百八十萬台。

為了能早日推出平板電腦,宏?痐熙〞煽撮z手機團隊,幾乎全員出動了,從智慧手機團隊、筆電和小筆電團隊,宏?皏堳e至少有三組團隊投入了平板電腦的開發。

事實上,跨入平板電腦,不僅只是彌補小筆電的衰退,更是宏?眲O否能找出新成長動力的重要一步。

滙豐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王萬里認為,如果僅把跨入平板電腦為了補上小筆電的衰退,就太過保守,「筆電再怎麼賣數量就是這麼多,成功跨入平板電腦最大的意義是代表宏?皉言\擴大市場,」從占據消費者的書桌延伸到隨身產品。

這也讓過去在智慧手機一直施展不開來的宏?痋A看到一線機會。

王振堂在上次法說會指出,「Google和蘋果break the barrier(打破界線),」 切斷了IT和家庭的界線,讓宏?盓韟鳥鷛 從單純的IT產品,跨入消費者的生活。

拚高獲利! 平板電腦比小筆電好賺

讓宏?硊m著推出平板電腦的第三個原因則是獲利,平板電腦的零件數量只有小筆電的一半,成本低但是定價卻高,有助於獲利成長。

不過蘭奇想靠平板電腦協助登頂的計畫,恐怕意外多了一個勁敵。根據拓墣產研所預估,明年蘋果的NB加上iPad的出貨量將達四千零四十萬台,緊追在惠普、宏?痐妨寣C

面對這項挑戰,宏?痐熙‘翮p畫推出如同MacBook Air一樣的超輕薄筆電。過去,宏?眲O最早推出CULV超輕薄筆電的品牌,但最後叫好不叫座,這次將捲土重來,計畫新款筆電價格不到七百美元,比蘋果產 品便宜近三百美元,在緊追惠普之餘,同時預防蘋果坐大。 展望明年,外資對宏?眲搹n居多,包含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都將宏?皏媦郅虌旍鴗T位數,摩根大通更在「二○一一科技展望報告書」指出,宏?皉酗 F方正通路,成長動力大增,平板電腦也可完全補上小筆電的衰退,認為宏?眲O最值得擁抱的股票之一。

從蘭奇上任以來,宏?硒X乎每兩年排名都往上提升,這個紀錄是否能持續保持,就看二○一一年平板電腦出貨量能否達陣。

【延伸閱讀】蘭奇領軍,排名不斷躍進!——宏?眭?6年大事紀

年份:2005事件:蘭奇上任宏?祫`經理 意義:全球PC市占率5.5%,為第4大PC品牌

年份:2007事件:購併美國個人電腦公司捷威(Gateway) 意義:超越聯想躋身第3大PC品牌

年份:2009事件:小筆電熱賣超過1,200萬台,占出貨量約20-25% 意義:宏?硍W越戴爾成為第2大NB品牌,市占率達14.3%

年份:2010事件:與中國第三大PC品牌方正在品牌和通路合作 意義:宏?硍W越戴爾成為第2大PC品牌,市占率13.1%

年份:2011事件:預計發售搭載android平板電腦 意義:蘭奇宣示超越惠普坐上NB王座

註:PC指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總和 資料來源:各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69

若惠普出售PC 誰會接盤?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05394.html

惠普PC業務再陷出售傳聞。外電昨日稱,這家巨頭正考慮出手,交易對象或包括三星、聯想、鴻海,並斷言三星可能奪標。

早在2005年,類似消息便已流傳。那時聯想收購了IBM PC,一些人士覺得惠普或步其後塵。不過惠普沒放棄,2006年底趕上戴爾成了全球第一,並一直延續至今。

但這只是表象。當初惠普堅守不賣,可能是因為價格不划算。2001年,它以250億美元收購康柏,2005年PC業依然落後戴爾。這意味著,整合3年多效應沒釋放。當年它在資本市場黯然失色,最終鐵娘子CEO費奧莉娜下課,赫德上台。

因此,如果2005年效仿IBM,惠普將面臨兩重困難:一是整合康柏不成功,溢價不會高;二是聯想已併購IBM PC,市場上暫時恐怕無人願接手。

5年過去,惠普PC一直活在傳聞中。如今筆者認為,它實在該甩脫了。因為時代已變:全球筆記本業經歷5年榮光,市場已轉向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領域已讓惠普折腰。

而且過去5年惠普一直朝服務快速轉型。讓我們看看它的準備工作:2008年139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三大IT服務商EDS;2009年27億美元收購網絡設備商3Com;2010年,12億美元收購智能手機商Palm,23.5億美元收購3PAR。

這些業務分佈在軟件服務、通訊設施、智能設備與操作系統、云計算等領域,顯然用意很深。它還有另一項準備工作:借情色與發票事件炒了CEO赫德魷魚,換上SAP前CEO李艾科,後者在軟件與服務業有很高名望。

幾天前,李艾科接受外界採訪時表示,將會以併購推動增長,彌補云計算差距,挽救惠普「迷失的靈魂」,並強調未來會強化消費電子與企業市場,變得比蘋果還「酷」。他沒提傳統的PC。事實上,幾年來,惠普已接連向鴻海出售旗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地PC廠。

截至目前,除PC業務外,惠普已變成另一個「IBM化公司」。

假如此次傳聞成真,誰會是潛在接盤者?三星看上去確實有整合需求。它是全球面板與內存巨頭,產能龐大,收購PC業可獲消化渠道。幾年來它一直強化筆記本業務,去年銷量近1000萬台。而且三星不缺資金,每年資本開支都位居全球IT巨頭前兩名。

不過,筆者認為,三星接手可能性不大。它雖急需消化產能,但其消費類業務強,商用業務弱,目前正朝後者轉型,傳統PC業增益不大。

戴爾更不會接。它與惠普已呈肉搏態勢,幾年來一直巨資收購軟件與云計算企業,PC業恐怕也非長久生意。

最有意願的恐怕是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的企業了,尤其是聯想、宏?。不過它們有點囊中羞澀,收購一個幾百億美元營收的PC業務,恐怕無法承受舉債壓 力。此外,它們也在向「蘋果化」轉型,接手PC業只能增加規模,很難提升核心競爭力。傳聞中鴻海也有意向,但它並非品牌企業,收購惠普製造業資源倒是有可 能。

也就是說,惠普想賣PC,即使有意向者也少有實力,因為惠普PC業攤子過於龐大。而且,它還有個難題,惠普PC業務主要有兩個品牌,即HP與康柏,前者不可能出售,只有後者可以。

如此,惠普PC業務是否就成「剩女」,嫁不出去了?筆者認為,仍有出手路徑:它可以通過業務重組、分拆。比如,將研發資源與知識產權打包,將康柏品牌、製造業等資源分類,然後向聯想、宏?及鴻海分類出售,如此,週期雖長,但總比一直「恨嫁」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6

惠普:考慮分拆或出售PC業務部門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41370.html

谷,現在輪到惠普上場了。

8月18日,這家全球最大的PC廠商披露了三個令人震驚的消息:考慮分拆或出售PC業務部門;放棄去年剛收購的WebOS操作系統;發出102億美元收購英國軟件公司Autonomy Corp的要約。

對於劇變中的技術公司,尤其是境況不佳的PC產業來說,上述任何一條消息都不同尋常,更何況是它們一齊襲來—全球出貨量最大的PC公司正準備「拋 棄」PC業務,這樣的行為等於是給這個產業提前畫上了句號。惠普不是第一個扔掉PC業務的,2004年,IBM把自己的PC業務賣給了中國的PC製造商聯 想,自己則專注於IT服務和諮詢業務。

別指望這能得到投資者的歡迎。8月19日,惠普的股價重挫20.03%,報收23.60億美元,創下6年來的最低記錄,今年2月至今,惠普市值縮水了50%。

這並不難理解:被考慮拆分的個人信息系統部門主營PC業務,佔惠普1/3的營業額;大規模的收購又將消耗大量現金流。惠普還同時調低下一個季度的營收預期,消極的財務影響讓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其列入負面觀察名單。

你一下子就能從這些「激進」的動作中嗅到失敗與掙扎的氣息。

某種程度上,有著70年歷史的惠普公司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微妙的位置。斯坦福大學的同班同學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1939年在學校附近帕洛阿圖(Palo Alto)的一個車庫裡創建了這家公司,而它誕生的這片太平洋海岸山脈與舊金山灣環繞的狹長地帶,直到32年後才因為信息浪潮的興起而被命名為「硅谷」。 是的,惠普從未引領過信息技術的大趨勢,或者說,它傾向於把技術體現在具體的電子工業產品上—無論是音頻振盪器、核磁共振器、生命測量儀、微型計算機,還 是激光打印機和它的墨盒……硅谷幾乎很少有公司像惠普那樣接近一家「商業機器公司」。而斯坦福和車庫,是人們能把惠普和硅谷連接在一起為數不多的意象。

惠普內部的科學家們未必喜歡聽到這些。「你不能只看iPad,你不能否認惠普是世界上打印領域最偉大的公司。」惠普全球研究院的科學家在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回應質疑。好吧,還是打印機產品。

它差不多還是整個硅谷最篤信「規模效應」的玩家,這讓它很早就變得過於龐大。分拆和收購是它近20年來一直在做的事。相比大多數硅谷公司傾向於收購初創技術團隊,惠普更享受直接拿過來的生意,而且從來都是這樣。

履職不到一年的CEO李艾科(Léo Apotheker)似乎在重複著分拆和收購這兩個標準動作。他是個初到硅谷的德國人,近兩年的職業經歷加劇了人們對他的質疑:2010年2月,德國商業 軟件公司SAP以不再續約為由逼迫他辭去CEO職務,9個月後他卻被惠普聘請,接替因性騷擾醜聞被迫去職的赫德擔任CEO。對於這件事,SAP的對手—世 界第二大軟件公司甲骨文董事長埃裡森(Larry Ellison)在給《華爾街日報》的郵件裡直言不諱:「惠普董事會愚蠢透頂,他們內部原本有幾個不錯的人選,但最後卻選了一個剛被炒了魷魚的傢伙。」

「剛被炒了魷魚的傢伙」趕上了惠普的衰退週期。成本控制、財務槓桿與大規模收購是前任CEO赫德維持惠普良好財務狀況和競爭力的利器,但在不可抗拒的行業變局面前,這些都不管用了。於是,人們看到了李艾科剛剛做出的三個重要決定—它們不僅影響著惠普,也牽動著整個科技業。

惠普的選擇,宣示了一個PC時代的終結。

如果按蘋果「I'm a Mac, he is a PC」的劃分,惠普是PC市場利潤率最高的玩家。據粗略估計,2010年它的利潤率大約在5.4%,幾年前一度接近8%。這已經是PC行業的黃金利潤率了 —部分PC廠商的利潤率甚至不到1%,還不及把這些投資存進銀行獲得的利息。

而分析人士估計蘋果Macintosh電腦的利潤率大約在15%—它通過控制軟件獲得了更高的價值。即便這樣,喬布斯還說:我們現在需要給它降級。

殘酷競爭擠壓了生產商的價格和利潤。這些大多採用英特爾處理器和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的計算盒子,已經誕生了30年。它們彼此之間幾乎毫無分 別,為了讓它們看起來有點不一樣,惠普這幾年的做法是在筆記本電腦的外殼附上一層漾膜的特殊材質,使它看上去有特殊的質感;或者與奧迪、Vivian Tam和MTV等機構合作設計幾款主題產品,讓它們的用戶在表面上有些歸屬感。

「PC的競爭可以進入個性化的軌道,我們過去都錯了,」惠普個人信息集團全球市場高級副總裁Satjiv Chalil曾在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說。他把這稱作「PC is personal again」,但這樣的personal(個性化)是靠營銷噱頭拉動的,缺乏門檻和想像力,本身也是同質的。

它已無從選擇。因為英特爾和微軟從一款個人電腦獲得的利潤率,遠比PC廠商要高得多。它們決定了一部電腦的全部,這簡直是公開的秘密,即使在1990年代的PC業鼎盛時期也不例外。

雪上加霜的是,更具吸引力的產品出現了—比如蘋果iPhone與採用了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還有蘋果iPad等平板電腦裝置,無論是上網、打遊戲還是社交網絡的溝通,都比PC的效果要好很多。

IDC數據顯示:2011年第二季度PC市場的增長率僅2.6%。儘管惠普仍以18.5%的佔有率居PC市場頭把交椅,但這畢竟是它利潤率最低的業務—上季度它貢獻了407.4億美元的收入和1/3的營收比例,卻僅提供了不到15%的利潤。

幸好惠普還有其它業務—個人及企業打印解決方案,以及企業級服務,包括IT服務、軟件、數據中心和企業通信等。從3年前開始,PC業務對惠普利潤增 長的貢獻便基本停止了,而IT服務成長為惠普利潤最重要的部分。2008年,惠普以13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IT服務公司EDS(Electronic Data Systems),並一口氣裁掉了它超過10%的員工,如今昂貴的重組已獲得回報。

這讓惠普有底氣分拆或出售PC生意。儘管它勉強能從製造和營銷夾縫中擠出更多的利潤,但放棄仍是最佳選擇。這足夠成為PC行業的標誌性事件—全球最大的PC廠商放棄了這個市場,還有誰能相信它的未來?

一些公司將分享到惠普淡出帶來的市場機會—比如宏碁、戴爾、聯想、索尼和東芝,更有那些迄今將製造業作為支柱的新興市場玩家。但聰明的角色一定在考 慮複製惠普的選擇。以戴爾為例,它在2010財年收購了涉及存儲、虛擬化、數據中心、軟件、云計算服務和信息安全的8家公司,卻關閉了在得克薩斯和北卡羅 來納州的PC製造工廠,並將另一個在波蘭的工廠出售給富士康。

今年3月15日,惠普CEO李艾科在舊金山的一次媒體會議上信誓旦旦地說:他「絕對無法忍受」惠普拆分PC的傳言。而路透社報導稱:這幾個月百仕 通、KKR和德太投資等私募股權公司一直試圖促使惠普同意分拆PC業務,並讓它們接盤,但李艾科一直拒絕,他辯解稱惠普同時向個人和企業提供硬件和軟件服 務,就像蘋果一樣。

但它畢竟不是蘋果。在財報的壓力下,惠普終於慌了。

惠普還慌亂地放棄了剛收購15個月的WebOS平台。這意味著在終結PC的同時,惠普也徹底放棄了「後PC時代」的一切—它殺死了古老的智能手機品 牌Palm,接著殺死了WebOS。它扼殺了「移動新世界」的另一種可能,把用戶和擁躉推向蘋果、谷歌和微軟,並承認它們的控制權。

半年前,它甚至還恨不得每台惠普電腦在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的同時兼容WebOS。現在,無論是惠普PC還是WebOS,都要不存在了。

2010年5月惠普剛收購Palm的時候,很少有人相信這是一場救贖的開始,直到2011年2月9日惠普發佈了一系列WebOS家族的產品—包括平板電腦TouchPad,以及作為Palm延續的智能手機HP Pre3和Veer。

當時惠普證明了WebOS仍值得期待—TouchPad的多任務處理和窗口功能比iPad和Android平板電腦還要便捷,在一些社交模塊工具 上,它的用戶界面設計和交互也頗具創造力。惠普還為這台TouchPad提供了獨立的電影程序商店。當人們用一款HP Pre智能手機輸入文字的時候,WiFi同步功能會讓不遠處的另一台TouchPad平板電腦在屏幕上自動顯示同樣的內容,它讓發佈會現場的不少觀眾都驚 嘆了。

這是惠普當時引以為傲的「連接性」。「我們擴展了WebOS家族,迷人的平板和兩款智能手機,但我們想得更遠,我們要讓WebOS隨處可見,用它連 接筆記本電腦、台式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打印機和攝像機等,這是宇宙中最先進的云計算技術。」惠普全球執行副總裁兼個人信息產品集團總裁布拉德利 (Todd Bradley)說。

布拉德利甚至把它看成是一個簡單的算術:惠普每秒鐘可以生產2台PC和2部打印機,因此安裝了WebOS的設備年出貨量可以輕鬆超過1億台。「我可以保守地說,大變革正在發生。」

當時惠普幾乎把WebOS看作其面向消費者所有產品的核心—不僅是移動產品。今年2月,惠普個人信息產品集團首席技術官菲爾·麥金尼(Phil McKinney)在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直言不諱表示惠普希望WebOS成為世界第一的操作系統。他堅信這屬於惠普而並非Android。

麥金尼還肯定了當時剛發生的微軟與諾基亞的戰略合作,並嘲笑Android由於「開放」造成的終端巨大差異和用戶體驗缺失。「我們相信WebOS生 態系統能提供更好的體驗,」對WebOS已失去發展先機的質疑,他不以為然。「We're incredibly early(我們不是一般的早),」他說。

現在回顧,WebOS一統江山的願景和惠普希望它超越蘋果和谷歌成為全球第一的夢想,都更像虛張聲勢的表演。8月18日財報電話會議上,惠普首席財 務官凱希·萊斯佳克(Cathy Lesjak)披露了WebOS的營收:虧損3.22億美元。它甚至超過了該業務2.66億美元的收入,且WebOS平板電腦TouchPad的銷售並未 達預期。

現在李艾科的判斷是:即使部署WebOS復興計劃,也至少需要幾年時間,而且不能確保成功。他只是不好意思明說—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谷歌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是壓垮惠普董事會和李艾科的最後一根稻草。在解釋放棄WebOS原因的時候,李艾科主動提及這場交易:「移動市場正在經歷一些巨大變革,本週的新聞只是再次表明了這一領域的變革速度。」

惠普似乎意識到在佈局移動市場上已徹底沒機會了。它不願意再等待那個耗時耗資甚巨的願景,而是在慌亂中趕緊下船為妙。它不在意葬送了WebOS和Palm留給人們的最後記憶,反正這一開始也不是它的。

當然,我們寧可相信惠普這一系列放棄和分拆的行動並不是要毀了這家公司。畢竟,斥資100多億美元收購英國軟件公司Autonomy Corp這件事體現了惠普另一個層面的激進。某種程度上,這場收購可以被看作是2008年惠普139億美元收購IT服務公司EDS,以及2009年27億 美元收購網絡通信設備商3Com的延續。

它也向人們揭示了「硅谷戰爭」的另一面。

在被蘋果、谷歌和微軟攪得方寸大亂的移動互聯網格局和社交網絡之外,「硅谷戰爭」還有另一個戰場,它不那麼性感但十分重要,關鍵詞是軟件、云計算和企業通信,參戰者包括甲骨文、思科和美國東海岸的IBM,還有中國的華為等玩家。

現在,惠普也終於成為戰爭的主角。

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於用網絡技術來改變處理計算任務的方式,這種趨勢就是所謂的云計算。每個人的電腦不再是計算和存儲內容的中心,運算和存儲發生在互聯網上。

當更多的文檔和程序通過云計算的方式存儲和共享,當社交網絡的興起讓交互的數據呈幾何級增長的時候,它們就需要越來越龐大和複雜的數據中心,惠普一 直以來是數據中心業務最大的供應商。另一方面,云計算需要軟件的改變—它讓軟件本身變得越來越像動態靈活的服務,而不是一次性購買的昂貴裝備,企業通信解 決方案則解決了云計算和軟件之間的協同溝通問題。

它們越來越像是一回事:企業客戶通常需要一個打包的方案。以惠普的競爭對手IBM為例,過去它通常需要在銷售IT服務、軟件和存儲產品的同時,聯合網絡通信設備商思科作為戰略合作夥伴,一起將解決方案賣給客戶。

軟件一直是惠普較弱的業務,相比它卻是IBM的長項—在云計算和軟件解決方案上IBM是領先的廠商。而惠普此番巨資收購Autonomy Corp無疑是為了擴充軟件的實力,後者是一家智能軟件公司,長於數據分析,收購它符合軟件業的趨勢。

不難判斷它應該是李艾科主導推動的。李艾科在SAP的任期內完成了對商業智能軟件公司Buisness Objects 68億美元的收購,並把它變成SAP的一個部門,具有整合商業智能軟件業務的經驗。甚至有傳言說,李艾科加盟惠普是衝著收購SAP去的。

加上前任CEO赫德2008年主導的對EDS的收購,惠普在IT服務和軟件領域已具備媲美IBM的規模,而IT服務已成為惠普增長最強勁的業務。今年3月,李艾科公佈的惠普新戰略顯示,未來惠普的關鍵詞是云計算、軟件和連接性—它與IBM越來越像了。

但惠普比IBM多了一塊業務—企業通信,這是它2009年11月收購3Com獲得的。此前IBM和惠普都選擇思科作為網絡通信解決方案的合作夥伴, 而當思科2009年初同樣以云計算的名義直接進入數據中心業務之後,IBM選擇了暫時的忍耐,但不久後還是選擇了另一家規模偏小的網絡通信設備商 Juniper作為貼牌合作對象。

也許在華為競購3Com失利後,惠普就已有收購它的圖謀,所以在思科進入服務器市場後,惠普幾乎毫不猶豫地跟思科翻臉了。現在,惠普的通信產品已成為思科的主要對手之一—它有著更便宜和靈活的價格。

現在,你看到的是一個企業業務最為龐大的惠普:從IT服務到軟件,再到云計算解決方案和數據中心,還有企業通信。李艾科將惠普轉型成為一家軟件和云計算服務驅動型公司的企圖正在實現—它的盈利能力需要變得更強。

這也決定了它四面受敵的處境—在軟件和云計算解決方案領域,它將面對IBM、甲骨文和華為等公司;在數據中心領域,思科和IBM是它的敵人;在企業通信領域,它將繼續面對華為和思科的挑戰。

但也許根本無法選擇,這幾乎是最適合惠普的一條道路。不過,在這條路上,惠普也變得稍微「硅谷」那麼一點了。網景創始人馬克·安德里森(Marc Andreessen)近日撰文稱:「惠普(我也是其董事會成員)宣佈正在探索將它苦苦掙扎的PC部門剝離,以使公司能將更多精力放在軟件開發上,它看起 來更有前途。」

惠普正在痛苦地告別PC的舊世界,戴爾、宏碁、聯想們又將作出怎樣的選擇呢?

1977年:

蘋果推出首款微型計算機Apple II。

1981年:

IBM 5150,現代PC行業的始祖,所有x86 PC的原型。人類進入PC時代。

1982年:

康柏公司成立,破解IBM 5100 BIOS,推出PC產品,並使IBM在PC反壟斷官司中失利。

DEC發佈第一款個人電腦,進入PC市場。PC市場進入多元階段。

1984年:

蘋果Macintosh誕生,它採用施樂(Xroex)的圖形界面技術,將微型計算機用戶界面帶入新的時代。

戴爾公司成立,開始銷售個人電腦。

聯想公司成立 。

1985年:

微軟開發的首款DOS圖形化界面Windows 1.0發佈,被迅速應用在所有PC產品上。

英特爾戰略轉型,進入微PC處理器市場。

1986年:

康柏推出Deskpro 386,這是首款使用Intel i386 CPU的個人電腦,首款32位x86 PC。

1989年:

惠普收購計算機公司阿波羅,進入PC市場。

1991年:

英特爾推出「Intel Inside Program」,成為PC行業標準制定者。

蘋果推出第一台移動電腦Powerbook,開啟筆記本電腦時代。

1992年:

IBM發佈第一款筆記本電腦Thinkpad 100,PC進入移動階段。

1995年:

微軟Windows 95大獲成功,英特爾推出ATX標準,統治PC業的Wintel聯盟正式形成。

1998年:

康柏電腦收購DEC。

首款iMac發佈,喬布斯回歸蘋果後的第一款傑作,帶動了蘋果的復興。

1999年:

微軟第一次提出平板電腦概念(Tablets PC),但產品未獲成功。

2002年:

惠普收購康柏電腦。

2004年:

聯想收購IBM PC事業部。

2006年:

蘋果放棄Power PC架構,全面支持X86架構,開始使用英特爾的架構和芯片。

2007年:

宏碁收購電腦廠商Gateway,亞洲公司漸成PC市場主要力量。

「上網本」浪潮在英特爾的帶動下興起。

2009年:

「上網本」曇花一現。

智能手機增長率首次超過PC。

2010年:

蘋果發佈平板電腦iPad,PC前途再受嚴峻挑戰。

2011年:

喬布斯宣佈給Mac產品系列「降級」。

微軟在下一代Windows 8中支持ARM架構,統治PC業的英特爾微軟聯盟崩潰。

惠普考慮分拆PC業務,全球第一大PC廠商即將走入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6

惠普喊撤!施振榮半年前預言成真

2011-8-29  TCW




八月十九日,當全球科技業者還沒 從Google宣布買下行動裝置大廠摩托羅拉(Motorola)的震撼中恢復,全球PC龍頭惠普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宣布計畫分拆甚至出售旗下PC 業務。消息傳出當天,惠普股價暴跌二○%,市值足足蒸發一百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四百八十億元),創下六年來新低。

「這不只是大刀闊 斧,根本是對自己開槍!」一位美系外商分析師掩不住驚愕的語氣說。

攤開惠普的財務報表,PC業務占惠普整體營收近三分之一,去年幫公司帶進 了四百零七億美元營收。截至七月三十一日為止,PC部門獲利為五億六千七百萬美元,並未出現虧損。根據國際市場調查機構顧能(Gartner)發布的二○ 一一年第二季度全球PC市場出貨量統計,惠普市占率達一七.五%,連續四年排名第一。這些數據都顯示了PC業務之於惠普的重要性。

今年初, 惠普執行長李艾科(Leo Apotheker)才信誓旦旦的說,要發揮惠普在PC上的優勢,投入更多研發資源帶給消費者更多創新,沒想到一轉頭,就朝自己開了一槍,這究竟是怎麼回 事?

微薄營益率,沒搞頭台灣還在撐,老美不玩了

答案,就在日漸下滑的營業利益率。惠普的PC營益率六%不到,與蘋果的麥金塔 (Mac)系統將近一五%的營益率形成強烈對比。原本寄予厚望要與iPad抗衡的平板電腦TouchPad,今年七月一日推出以來四十九天內,在百思買 (BestBuy)只賣出了二萬五千台,慘不忍睹。

「平板電腦只賣了(預期)十分之一,非常難看,加上這麼低的營益率……,台灣人或許會死 撐活撐做下去,但美國人不打沒把握的仗,覺得不行就快刀斬亂麻,」顧能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王菊梅說。

事實上,不只惠普,其他歐美PC廠 商也面臨相同窘境。全球第二大PC廠商戴爾(Dell)公布今年第二季的財報顯示,消費類PC業務的營業利益率低到只有二.五%。

種種不利 的消息,是否已經代表著PC產業走入末日,而重度依賴歐美品牌的台灣代工廠也跟著被宣判死刑?

創新主導權,轉移中亞洲技術優勢,已勝歐美

「這 反而是一個機會!」今年二月,宏?硈郈鴗H施振榮在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就曾經預測,PC的低營業利益率將會逼得惠普、戴爾等公司丟掉這個產業,現 在看起來,這些預言似乎在一個個成真。

施振榮指出,科技演進的邏輯常常是歐美發明,亞洲發揚光大。例如電視機,曾經被歐美視為是夕陽產業, 卻在日本人手中重新被撿起,賦予其更高的價值,現在反而成為日本科技工藝的代表。

他認為,PC產業也有類似的現象在發生。「當華碩、宏?痋 B聯想三家市值加起來超過惠普、戴爾的時候,整個產業的黃金交叉點就出現了!」施振榮肯定的說。台灣過去累積了三十年的代工經驗,在PC上的技術優勢已經 遠超過歐美,黃金交叉之後,整個產業的創新主導權從歐美轉移到亞洲的態勢將更加明確。

雖然產業的轉移趨勢顯然已成定局,但不少人都在猜測, 究竟是哪家亞洲公司會拿下惠普的PC業務。因為,即使台灣長期的未來可以如施振榮預期般樂觀,但當前還是要面對轉移過後的短期衝擊。

目前最 有可能接手的,是韓系的三星與中國的聯想。「這個時代已經走向大者恆大,沒有三百億美元(預算),是玩不起這場遊戲的,」大和證券亞洲科技研究部主管陳慧 明指出。

幾乎擁有所有消費性電子產品,獨缺PC的三星,對這個產業一直虎視眈眈;聯想目前在PC市占率以一二%排名第三,一旦併入惠普,市 占率將一口氣衝到近三成,具絕對主導優勢。雙方各有戰略性考量,但以目前來看,「資源高度集中的三星勝出機率比較高,」陳慧明觀察。

陳慧明 指出,依過去經驗,美系品牌對台灣代工的依賴程度最高,中國次之,三星因擁有自己的一條龍產業鏈,接手後台灣可以吃到的餅肯定會大幅縮減。為此,經濟部長 施顏祥非常憂心,不僅第一時間了解狀況,更緊急邀集台灣PC品牌與代工廠商研擬對策。

台灣代工廠,要轉型純做硬體,只有一條死路

「這 等於強迫台灣的PC產業加速思考,是要繼續仰人鼻息,還是要轉型做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陳慧明說。

「台灣現在需要的,不是放棄硬體,而是在 硬體的基礎上,加上創新服務,」施振榮說。純做硬體的話,就只有一條摩爾定律,那是死的,但如果能強化對市場的洞察力,找出消費者的需求,把PC當成載 具,掌握「easy」(簡潔),「dependable」(可靠),「end-to-end」(端對端)三項要素,仍有可能創造出新的價值。

王 菊梅也指出,當前PC產業的成長動能全部集中在亞洲,大中華地區正逐漸取代歐美,成為下一個科技主戰場,「到時候我們控制載具,又有在地文化優勢,五十年 之後,搞不好全世界的電腦都會變成台灣(品牌)呢!」施振榮大笑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2

獨家直擊! 惠普密會巨頭

2011-9-12  TCW




車行上清境農場的路,一個拐彎, 就能見到歐式民宿「老英格蘭莊園」。

莊園外頭,是壯麗的山景;莊園裡頭,是恬靜雅致的歐洲情調。去年才開張,已經是遊客的大熱門,連新人都愛在老英格蘭裡,拍下一生的紀念照。

但九月二日這天,氣氛卻有些不一樣。

為了晚上的一場盛大宴會,大貨車一早就從山下載來了氣派的大圓桌,工作人員趕緊搬到莊園旁,獨立的宴會空間「莎士比亞大廳」裡架設;穿著繡有HP(惠普) 深藍色制服的員工四處奔忙,張羅著旗幟、指標,確認動線,在慵懶愜意的遊客群中,顯得格格不入。

搭大巴士上山……連被告的友達,也由彭双浪出席

午時,豔陽消失無蹤,空氣中飄起薄霧,眼看就要下小雨,遠處的山景迷濛,但惠普「高瞻遠矚騰風雲」的藍色旗幟,卻在老英格蘭莊園裡,四處隨風翻揚。

下午三時許,重頭戲終於上場。

「到了!到了!」無線電那頭語氣急切,工作人員趕緊捧著裝滿房間鑰匙的籃子,急奔前去。突兀的氣氛引來遊人好奇趨前詢問,惠普員工笑笑解釋:「等一下你會 看到很多電視上的人喔!」

莊園的另一頭,一輛大巴士緩緩駛入停車場,魚貫走下車的遊客,揉了揉眼睛,抬頭看看灰濛濛的天空。中午在台中法式餐廳用餐時,大家都喝了一點小酒,此刻他 們的心情愉悅、輕鬆。

但再過一會兒,氣氛就要轉趨嚴肅了。因為這個團體不是普通人,主人是惠普總部電腦供應鏈副總裁史奈德(Eric Schneider)等人,座上賓則是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據傳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接班人的事業群總經理簡宜彬、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緯創董事長林憲銘、 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資訊長左大川、以及和碩聯合科技總經理程建中。

就連八月十九日才被惠普顯示器部門副總裁兼總經理金恩(Jun Kim),向舊金山聯邦法院提告「違反反托辣斯法」(Antitrust Law)的友達,也由實質掌權的執行副總經理暨顯示器事業本部總經理彭双浪,代表出席。

這七家去年營收合計超過六兆五千億元的重量級台灣電子公司,位居管理要津的高層齊聚,可不只是為了到耗時九年才蓋好的老英格蘭一遊,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 同的目的而來。

惠普接下來的策略,到底是什麼?

八月十八日,全球第一大電腦品牌惠普總裁李艾科(Léo Apotheker)宣布,計畫將市值約九十億美元的個人解決方案(PSG;即個人電腦)部門切割出售,開價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億美元。隔天,惠普股價重 挫兩成,逼近六年來新低,市值蒸發一百二十億美元,恰恰巧,就是它原先的開價。

八月底,惠普第二號人物緊急出面滅火,個人解決方案部門執行副總裁布雷德利(Todd Bradley)出面澄清,電腦部門傾向分拆、獨立運作,而非賣給競爭對手。

然而,全球惠普客戶、供應商、經銷商、甚至台灣與中國政府的神經線,已經被挑起了。對未來深深的不確定感,激盪起恐慌、不滿的情緒,逐漸蔓延。這樣的關鍵 時刻,大家都想聽聽,惠普到底要說些什麼?

包下一半飯店……例會變密會,賓客名單保密到家

老英格蘭的這場聚會,原本是惠普為了與供應商老闆們聯繫感情而舉辦的年度活動;在台灣,今年是第二次。老闆們可以攜家帶眷,例如梁次震夫婦與兩位女兒一起 同行,程建中、李詩欽、彭双浪、左大川也都有太太作伴。

早在兩個多月前,惠普就訂好房間,包下了老英格蘭一半的房間以及獨立的會議室大廳。然而,賓客的名單保密到家,遲至最後一刻,經惠普總部同意之後,才送交 給莊園主人。

在八月十八日李艾科的發言後,老早就受邀的大老闆,還以為會議要取消了,最後卻收到「如期舉行」的通知。好奇心加深了他們參加的意願,即使原本互為競爭對 手,在這當頭,也要團結一致。

最近正為了英華達十月將併入英業達,整天在台北、上海來回奔忙的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本來累得不想來了,但惠普茲事體大,一定要上山走一趟。

員工不准靠近……CEO鼎峰會,惠普只重申老話

而對供應商、客戶的邀約,幾乎一概推辭的左大川,這回也難得點頭參加,直說就是為了「惠普(分拆)的大事情」而來。

下午四點,此行的關鍵會議:CEO(執行長)鼎峰會,終於上場。

獨立隔間的會場外,惠普的員工嚴陣以待,靠近會議室的路口,幾乎都有人員駐紮。近乎包場的形式,連老英格蘭的員工都不得靠近,更遑論其他外人。

兩個月前訂下的開會主題,原本是因三一一大地震、供應鏈一度大亂而引發的「風險管理」(risk & management),協調如何優化供應鏈。史奈德在台上開場,給大家溫習剛剛在車上的幾個笑話,台下的大老闆們大笑回應,但心裡不約而同想問的是:決 定,到底是什麼?

史奈德雖然是供應鏈部門最高主管,卻也只能重申「只分拆、不出售」的指令。沒有太多驚人之語,因為這半個月來,從李艾科、布雷德利的談話拼湊而來,惠普內 部尚未形成共識,就草率對外宣布「出售電腦部門」的重大決定,進而在全球引發了無可挽回的大地震。

同一時間,距離清境農場一百六十公里外,位於台北的經濟部。

惠普是全球第一大電腦品牌,一年掌握六千餘萬台電腦的訂單,廣達、鴻海、英業達,是惠普目前最主要的三家ODM(委託設計製造)代工廠。而惠普也是英業達 營收占比五成(以十月合併英華達後的營收為基準)、影響廣達約二五%、鴻海約一○%營收的大客戶,任何一個策略,牽動的都是台灣上兆元的產值。

多年蟬聯「對台灣採購第一名」的惠普竟然「不玩了」,不要說上百家供應鏈剉咧等,連經濟部都焦急了起來。剛結束在中國對當地政府、員工與客戶「摸頭」的行 程,這天,忙著滅火的布雷德利,風塵僕僕的趕往經濟部,與部長施顏祥會面,強力保證對台灣的投資不變。

此行,布雷德利也趕往台灣惠普公司,與內部員工溝通;拜會經銷商,大聲疾呼,惠普的「服務、承諾、責任」將持續「三不變」,要大家安心。他並表示,這次電 腦部門分拆,將會如同一九九九年,惠普將自動化系統、測量儀器等業務,獨立為安捷倫(Agilent)公司一般平順。

布雷德利允諾,個人解決方案部門的去向,最終決議將在年底宣布。但不安的情緒,還是沒有被完全平撫下來。

神秘晚宴開始……門外堵到李詩欽,大嘆度日如年

不安與不滿的情緒,一路蔓延到南投清境農場上、晚上七時開始的密會晚宴。

在挑高五米半的莎士比亞大廳裡,席開三桌。廳外是仿效英國都鐸王朝時期,華麗的雕塑與水池建構的花園,一般遊客只能隔著這偌大的花園眺望,一窺觥籌交錯的 熱鬧氣氛。

會場內,今年三月剛上任的台灣惠普董事長王嘉昇,與惠普亞太區國際採購總經理蕭國坤,盡責的扮演好主人的角色;會場外,惠普的員工把守大廳入口,護衛著賓 客不被打擾。老英格蘭主人羅介鴻也守在門外,照顧這群貴客們可能的需要。

本刊記者在門外守了六個多小時,從白天到黑夜,從飄雨到寒風,終於有了第一個突破。

李詩欽在羅介鴻的陪同下,信步走往記者守候著的座位區,欣賞主人從歐洲一箱箱貨櫃搬運回台的精緻家具與擺設。機不可失,上前表明記者身分後,李詩欽坦然面 對,告訴我們供應商共同的心聲。

惠普的決策不明,讓英業達短短兩個星期內,市值減少了一二%不說,李詩欽還每天都被員工、供應商、媒體追著問進度。本來為了十月英華達要併入英業達,已經 忙得焦頭爛額的他,這下子更是「每天都度日如年」,他大嘆。不過他也說:「不只是我們(指供應商),(惠普的)客戶抱怨更多!」

一整天談下來,李詩欽總結供應商們的三大建議:一是惠普的決策一定要再更明確,而且要快;二是決定以後,一定要有配套措施;三是要有長期承諾的決心。 「(惠普是)全球最大的電腦品牌,牽涉到的是整個產業,不是一家公司的問題而已,」他嚴肅的說。

對於惠普原本「十二到十八個月內做出決定」的說法,李詩欽直搖頭說:「既然已經對外宣告了,就趕快做決定,不管好壞,我們才好面對。拖延,這是最糟糕 的!」

「我們贊成(惠普)趕快決定,否則供應商就算有共識、搖旗吶喊也沒用,」惠普沒有動作,李詩欽也只能等,「該面對還是要面對,但我們目前沒有答案。」從一 九九五年就跟康柏(Compaq)、惠普合作至今,現在是李詩欽對惠普最沒有把握的時候。

儘管是在風景宜人的清淨高山上,李詩欽憂心未減:「我們不是來玩的。」

李詩欽回到晚宴現場後,惠普員工的防堵,更嚴密了。直到晚上十時晚宴結束,賓客陸續走出大廳,才又有了接觸機會。

十點晚宴結束……惠普越補越虛,大老早預見轉型

被惠普員工一路護衛的梁次震,面對詢問,笑笑的說:「我一直很安心啊!從來都不擔心(惠普分拆的事件)。」但被問到有無因應之道時,卻也只能無奈的說: 「他們(惠普)要有動作,我們才能應變。」

今年因偉創力(Flextronics)退出筆電代工市場,原本的訂單分散釋出,讓緯創的惠普接單顯著增加。沒想到,被法人視為緯創明年營運成長動能的利 多,一下子變成「懸而未決」,讓林憲銘不禁也要說:「(惠普策略)太vague(模糊)了!」

其實,這一天,幾位老闆們也早已預見。

打從二○○二年,合併了康柏後的惠普躍為個人電腦龍頭後,挾著龐大的訂單量,惠普總是能讓供應商與代工廠在毛利上頭讓步,「摳門」的程度,常常讓供應商游 走於損益平衡邊緣。過去兩、三年,惠普、宏?痐j玩價格戰、搶市場,更是把這樣的惡性循環,推到極致。

這樣的痛,梁次震與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最清楚。

去年,惠普改變供應鏈策略,將消費用電腦(零售市場)訂單,從以往的平均分散,改為集中下單給廣達,以量制價。惠普的訂單,雖然貢獻給廣達三千多億元的營 收(占總體三成多),卻讓廣達去年的毛利率逐季下降。

去年第一季,廣達的毛利率雖然遠不如前一年同期的五.八%,總算還有四.一%水準;但大吃惠普訂單下,一邊是客戶砍價不手軟,一邊是中國人工、稅負、原料 成本無一不漲,結果訂單「越補越虛」,廣達去年第四季毛利率,只剩下二.八%。

「今年算是止穩了(回到三.五%),但這讓高層深自檢討,經濟規模帶來的邊際效益快速遞減,還要這樣接單嗎?」廣達內部表示。

電腦硬體的獲利越來越不好,「我是預期每家公司都要轉型,大家拚命殺價,一定是最後物極必反,會出很多問題,」李詩欽說,現在有問題的,也不只是惠普一 家,「每一家都多少有一點問題,只是長短期策略一定要兼顧,因為我們要對員工與供應商、投資人負責。」

李詩欽最為焦急,因為英業達是惠普平板電腦TouchPad的獨家代工廠。偏偏惠普八月十八日才大聲嚷嚷,要終結平板電腦的生產線,沒隔幾日,果然就把七 月原本一台賣四百九十九美元的TouchPad,用九十九美元的「跳樓大拍賣」價格清倉。結果引發全球消費者瘋狂搶購,立刻登上亞馬遜(Amazon)網 路商城排行榜的前幾名。

沒想到,這下子惠普高層卻見風轉舵,對之前的決策改口為「考慮恢復生產」。大家把鏡頭又拉回到獨家代工的英業達身上,但李詩欽對平板電腦的訂單到底來不 來,卻也摸不著頭緒,「還沒看到」。這才急切希望,惠普能早點做出決定。

「大家都有壓力,這是遲早的事情,(惠普轉型)晚來不如早來,只是處理過程,應該要更仔細。」李詩欽語重心長的說。

滿腹問號下山……大老闆能做的只有一件事:等

輿論界有人疾呼,台灣政府與其焦急的任人擺布,倒不如學學韓國政府,出面整合三星與LG,合力發展軟體的模式時,一向關心生態平衡的林憲銘,大搖其頭說: 「還是不要用政治手腕來干涉經濟活動,比較好。」

雖說如此,台灣與對岸的重慶市政府,卻不得不擔憂。惠普三年前宣布進駐重慶,廣達、鴻海、英業達等六大代工廠、零組件廠也一同「西征」。重慶市政府還透過 對廠商高額租稅優惠、運費補助,對消費者「購買重慶本地生產的筆電」進行補貼等方式,希望打造全球最大的筆電生產基地。這下子,卻不知所措了。

全球供應鏈、經銷商、還有員工的不安與騷動逐漸擴散,在南投山上與會的要角們,沒有一位願意批評惠普八月以來的決策是不是過於草率,也沒有人能夠回答,為 何一家雄踞全球電腦品牌龍頭、總市值約五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四千億元)的大公司,會如此匆促行事。

惠普是否能如自己所允諾的,在年底前讓電腦業務的動向塵埃落地,即便身經百戰、見過大風大浪,這群台灣重量級電子公司的高層在南投山上齊聚一堂,能做的也 只有一件事情:等!

這一趟旅程,對這些高層們來說,或許,老英格蘭的歐洲建築風格與精品擺飾,還有南投清境的好風光,才是他們最大的收穫。行程終了,還是得帶著滿腹的問號與 不安,下山去。

【延伸閱讀】惠普作東,大咖賓客名單曝光

英業達董事長 李詩欽占HP出貨比25~30%,獨家代工HP平板電腦

廣達副董事長 梁次震占HP出貨比25~30%

鴻海副總裁暨事業群總經理 簡宜彬占HP出貨比25~30%

緯創資通董事長 林憲銘占HP出貨比約5%

和碩聯合科技總經理 程建中占HP出貨比近5%

友達光電執行副總經理 彭双浪筆電與顯示器面板主要供應商

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資訊長 左大川和HP互為客戶,是HP企業軟體主要客戶

【延伸閱讀】惠普收旗幟,就怕被採訪

活動第二天一早、還不到八點半,彭双浪夫婦與林憲銘就各自提前離去,沒有參加拍賣官陸潔民主持的「藝術賞析」。也許是前一 晚巧遇記者的意外,這一天惠普的人員特別緊張,一早就把「高瞻遠矚騰風雲」的惠普旗幟收掉,所有人員的識別證也都取下,從前一天的高調,轉為低調。

有趣的是,午餐時,這群貴客又遇上台灣高鐵主辦、十多人的旅遊線媒體參訪團,還在同一個餐廳用餐,更讓台灣惠普的工作人員精神緊繃;不過這群貴客似乎並未 被認出來。用餐完畢,梁次震夫婦坐上兩位寶貝女兒的車,先行離開。其他人則搭乘大巴士,踏上返途。

值得一提的是,簡宜彬與王嘉昇等一行四人,沒有跟著大家回台北,卻是轉往台中,打算參加九月四日一早所舉行的「日月潭萬人泳渡」活動。簡宜彬過去一向以沒 日沒夜認真工作的形象著稱,但私底下的他,大概就是靠著游泳等運動紓壓,才有能力扛著鴻海上兆元的業績努力往前跑。

【延伸閱讀】CEO鼎峰會是重頭戲 ——惠普清境農場密會2天1夜行程表

10:00集合搭高鐵前往台中 11:10台中法式餐廳樂沐用餐 單人套餐價3,900元15:15抵達清境農場老英格蘭民宿 房價每晚18,000元起跳15:30CEO鼎峰會 惠普電腦供應鏈副總裁史奈德主持,女眷參加芳療講座17:35「攝影的藝術」講座 由熱愛攝影,開過攝影展的惠普亞洲區國際採購總經理蕭國坤主講19:00晚宴 在大廳席開3桌,吃3小時07:30早餐 08:30登山健行活動 10:15藝術講座 台灣畫廊協會資深顧問、拍賣官陸潔民主持11:00老英格蘭民宿建築風格導覽12:00午宴 餐後搭高鐵等返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35

我为何不看好惠普新掌门

http://www.caijing.com.cn/2011-09-30/110880803.html

 尚吉刚/文

  如果不出意外,惠普刚刚完成的CEO更迭,将使这个曾经无比辉煌的IT巨人继续处于迷航状态。IT产品跟快速消费品不同,没有真正的技术领袖和 创新灵魂,无论一家企业规模多大、历史多辉煌,如果掌门人整天盘算着怎么赶时髦、讨好大股东和无休止地资本运作,那么将无可避免地滑向失败的深渊。

  在近代商业史上,科技公司频频缔造财富和科技传奇。但无论是昨天的索尼,还是今天的苹果和谷歌,他们最辉煌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公司当时的领导者,对技术和潮流具有先知般地预见能力,并且这些领袖的身边总有一些配角,能把他们天才的创意成功地商品化和市场化。

  索尼称王的时代,盛田昭夫的长袖善舞,井深大的天才研发创意,使得索尼重大发明连连,在市场端也是所向披靡;苹果称霸的年代,乔帮主将艺术化与科技完美结合的天赋异禀,与库克等帮手分毫计较的精明苛刻,使得苹果起死回生、缔造神话。

  成功的路径四通八达,但历史上最成功的科技类公司在登顶巅峰时,往往都是一个技术天才+一个商业天才的组合。我认为这其中肯定有偶然性因素,但 仔细想来也有必然性在其中。一般而言,技术天才往往英才天纵,创意无限但往往容易曲高和寡;而商业天才往往锱铢必较,但却容易将一个行业演变成纯成本控制 和市场力竞争的格局,从而容易脱离群众的需求最终导致被消费者抛弃。

  IT产业是变化最频繁和剧烈的产业之一。这个产业是最容易出现小公司干掉大巨头的故事,创新在这其中发挥着改变一切的神奇作用。虽然做大的公司 往往借助专利泥潭阻挡小公司的进攻,或是借助资本的力量来尽力扼杀新生的对手,但事实证明,总是有一些公司能够突破禁忌,埋葬一切代表保守和落后的旧势 力,尽管他们今天看上去依然庞大无比。

  大多数做大规模的科技公司,在阶段性成功之后,其领导人在财富、名誉以及资本疯狂追捧下,或多或少却无可避免地滋生自大情绪和惰性。随着公司规 模的快速膨胀,决策层往往听不到来自一线研发和市场端的真实声音,在剧烈变革的IT产业,盲动和不动都可能快速翻船。当一个成功了的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功成 名退,经历了几任职业经理人的治理,在优越的福利和坐拥众多专利就可轻松数钱的现实中,创新与创业的激情与动力实难保留。

  一个技术天才和一个商业奇才的组合,之所以容易创造新奇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彼此平衡和制约,他们会在激烈的碰撞中,找到研发投入、产品成 本与用户体验的最佳平衡点。这些虽然在理论上可能由一个人也能搞定,但历史上心胸、能力以及眼界都如此完美的人实在太稀缺,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

  乔布斯正式卸任苹果的CEO之后,苹果内部还有哪个技术派领袖,能够有资历和能力去跟现在的CEO库克为了一款产品的小细节做抗争以致平衡?这也是我认为苹果告别传奇、重回正常的原因。

  而职业经理人通常只会讨好董事会和编织华丽的财务报表。就拿惠普的前任CEO李艾科来说,自从上任以来,始终未能让公司的员工和圈内人看到他坚 定的改革方向和决心,诸如重视来自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服务等平庸言论,除了糊弄和讨好证券分析师之外,实际上并没有落实到位,飘忽不定的策略导致的就是模 糊不清的自身定位和产品特性,越来越平庸化的实际产品和服务是难以打动消费者埋单的。

  很多人将惠普在中国的业绩下滑归结较为央视3·15晚会曝光其问题产品所致,但真正的原因在我看来,还是在于惠普随着市场份额而增大的傲气与自 大。惠普的问题笔记本在被曝光之前,媒体的评测意见和售后服务部门的数据都应有警示,但财大气粗的惠普在那些年习惯用市场费用和自己优秀的公关团队去搞定 一切,直到积重难返。

  在我看来,惠普在中国市场之所以取得非常辉煌的成绩,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堪称杰出的本地化团队,他们在市场营销方面通常表现得非常主动和迅捷, 比如在彩色激光打印机和笔记本产品普及的战役中,惠普杀手级的价格和适当的明星产品在强力市场公关的运作下造就了在份额上的胜利,而且中国团队向总部提出 的针对中国本地特色的产品需求通常也能快速得到响应。

  但现在我依稀记得现在惠普中国是非常复杂的矩阵式管理模式,由一个全球副总裁兼中国战略负责人、一个惠普亚太区总裁、外加一个惠普中国区总裁共 同领导,过于复杂化的公司结构和本地化特征逐渐褪色的现状,以及业务重心模糊的前景,在各个部门都可能涉及到的收购、重组传闻不断的大背景下将变得更加复 杂和动荡。

  你再回想下HP,近几年有什么产品能够让你赞不绝口?从惠特曼的职场履历来看,我不觉得她会是个洞悉未来,能给惠普带来新希望的人选。IBM在 软件服务及咨询服务方面已经植根多年,专业的IT咨询和软件服务利润丰厚,但客户对产品的服务品质要求更高,连简单的IT产品都做不到卓越,何谈能到别人 的地盘攻城略地?

  惠特曼在收购和兼并方面的表现不能用优秀来总结,当年eBay高价收购Skype,而之后有低价将大部分Skype的份卖给银湖资本,虽然最后因为将剩余股份卖给微软最终幸运地获利,但作为当时的决策者之一,惠特曼在收购时机和卖出时机的把握上并不让人信服。

  而今天的IT产业竞争更为激烈,纯粹的蓝海并不存在。对于一个庞大的IT帝国,靠收购能够快速解决自己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下降的症结吗?我不相信,至于大家信不信似乎也变得不重要了,因为惠普大部分董事会成员已经信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1

用雙策略搶全球電腦龍頭 聯想獵殺惠普兩大計畫曝光

2011-10-31  TWM




一個北京聯想總部的現場直擊,剛坐上全球第二大電腦品牌位置的他們,慶賀時間只有幾個小時,緊接著又開始擬定作戰策略,他們這次的目標是要成為全球電腦品 牌龍頭,獵殺惠普的計畫,正要展開!

撰文‧賴筱凡

十月十三日,全球兩大市調機構IDC與Gartner同時發布統計報告,PC產業排名再度洗牌,聯想首次超越戴爾,成為全球第二大電腦品牌。

走進聯想北京總部,慶賀紅布條映入眼簾,他們怎麼也沒想到,第二季才剛擠下宏碁,坐上全球第三大電腦品牌位置,「Beat Dell(打敗戴爾)」的計畫才施行三個月,聯想便以近二個百分點的勝出,搶下第二大品牌頭銜,時間遠比聯想董事長柳傳志預估的還要早。

距離全球第一大,只剩一步之遙,聯想上下都很清楚,要當全球龍頭,他們必須獵殺惠普。

於是,聯想高層擬定獵殺計畫,第一招就是攻守兼備。各家品牌廠覬覦中國市場已久,不論是去年購併方正的宏碁,抑或積極攻入中國二、三線城市的華碩,都已經 殺到聯想門口,「中國市場,是聯想的根,必須鞏固。」聯想新興市場集團副總裁周慶彤一刀就畫出聯想的攻防要點。

獵殺計畫一:

拿下新興市場就搶得進攻權一方面不讓對手進逼得逞,另一方面,聯想主動出擊新興市場。攤開全球地圖,周慶彤一一點出聯想的重點新興市場地區,「巴西、印 度、俄羅斯…?,這些都是我們要經營的地方。」他們深知歐美經濟衰弱,重兵鎖定購買力道仍強的市場,但聯想要怎麼做?

「通路,是不二法門。」從IBM個人電腦部門跟著併入聯想,掌管新興市場副總裁的黃建恒,把市場畫分得更細,他用市占率一○%作為分水嶺。超過一○%以上 的市場,已具有經濟規模,鞏固大型通路為優先;市占率不到一○%的市場,例如俄羅斯,聯想就深耕通路商的合作關係。

以中國市場為例,三級城市通路商每賣一台商務型筆電,能拿到的利潤約三%到五%不等,可是同樣的筆電,在四到六級城市,由於資訊較不發達、店面相對少,通 路商分得的利潤卻是五%至八%。

聯想不僅在利潤分享上,訂出層級差異,也強打「大聯想(Great Lenovo)」概念,希望拉近與通路商之間的關係。

像是每年四月,就是中國電子產品通路搶店大作戰的關鍵時刻,「聯想會替所有通路商與各大商城統一議價,去承租店面,再交由通路商經營。」舉例來說,今年聯 想要在百腦匯開多少店(指店數)、有哪些點(指店面),都由聯想與百腦匯統一談,去壓低租金。

另外,聯想針對不同市場,運用彈性策略,掌握制勝先機。號稱電腦產業下一個代工廠的巴西,過去因關稅問題,在台灣賣不到兩萬元的平板電腦,到巴西價格翻漲 一倍,消費性電子產品幾成奢侈品。所以當巴西政府決定鼓勵科技廠投資設廠,只要當地生產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就能享關稅優惠。

巴西因此成為各品牌廠、代工廠揮軍的新戰場,「當別人還在蓋廠,我們在巴西,已經有工廠。」黃建恒說。

光有通路管理與市場經營策略是不夠的,柳傳志還有另外一支利箭,那就是今年二月甫成軍的MIDH(Mobile Internet and Digital Home,行動網路暨數位家庭)事業群,當紅的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甚至聯想開發中的智慧型電視,都歸MIDH管,由資深副總裁兼中國首席運營官劉軍帶 領。

獵殺計畫二:

最好的人、做最好的產品

過去,劉軍手握供應鏈大權,幾乎所有台灣代工廠大老都與他稱兄道弟,二○○九年劉軍結婚,正好遇上郭台銘女兒郭曉如出生,郭台銘搭私人飛機,手裡提著紅 蛋,出席劉軍婚禮,顯見劉軍與台廠大老的交情。

在劉軍掌旗下,聯想七月一口氣發表三款平板電腦,其中有一款業界僅有的商務型平板電腦,「多數人認為平板電腦是娛樂產品,但很多公司都打算引進平板電腦,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特地用ThinkPad這個品牌,推出商務型平板電腦。」新興市場行銷副總裁劉浩新解釋。

聯想也鎖定智慧型電視發展,「智慧型電視是趨勢,雖然現在市場不大,可是我們研發必須走在前頭,因為一旦落後了,你就會永遠落後。」聯想研發中心顧問胡軍 說。

而搶在同業前面,聯想靠的是技術。○六年,聯想成功併購IBM個人電腦部門,帶進的技術團隊,成為聯想最扎實的根本;○九年,在金融海嘯衝擊下,柳傳志重 新站上火線掌舵,「柳總回來後,只論兩件事,戰略訂清楚,再來就是執行力。」柳傳志花了六年時間,證明東方品牌購併西方品牌,一樣能做出好成績,用兩季時 間打敗戴爾,坐上全球第二大電腦品牌,就是最好的證明。不過,他並不甘於此,現在聯想最大的目標是要獵殺惠普,成為全球最大電腦品牌!

聯想

成立:1984年

負責人:董事長柳傳志、執行長楊元慶

市值:530.5億港元

主要業務:電腦品牌營銷與製造

過去三年營收:

2008會計年度 149億美元2009會計年度 166億美元2010會計年度 216億美元註:聯想會計年度自當年度4月至隔年3月止劇變!全球電腦品牌大洗牌

品牌 今年第3季

出貨量

(萬台) 今年第3季

市占率(%) 去年同期

市占率(%) 成長率

(%)

惠普 1665 18.1 17.8 5.3 聯想 1258 13.7 10.4 36.1 戴爾 1101 12.0 12.6 -1.6 宏碁 921 10.0 13.1 -20.6 華碩 600 6.5 5.2 30.2

資料來源:ID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