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VR電影是目前熱度僅次於VR遊戲的VR內容,但目前更多地用在了營銷推廣上。

也許你很難想象得到,就在上周,筆者在長沙某地方電臺竟然聽到了關於VR的新聞。是的,在這樣一座二線城市里,如果VR日報這類垂直新媒體全力關註VR,這是理所應當,但大眾類媒體開始傳播關於VR的信息,這不得不令人好奇:全國對VR已經擁有基本認知的國人究竟有多少?

為何要好奇這個?因為,如果說VR已經成功普及到大部分的普通大眾身上,基於VR而開展遊戲、影視等大眾化娛樂需求也會迅速激增,整個產業生態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善起來。事實上,在最近的1年內,在資本、媒體、創業者的共同努力下,大量VR內容商開始出現,VR影視在熱度僅次於VR遊戲。在這種情況下,VR影視究竟是不是虛火?VR+電影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呢?

明星大廠紛紛入局VR電影電影VR化備受關註

正是因為VR在最近一年內備受從業者和投資人的高度認可,從此前張藝謀宣布要拍攝VR視頻,到後來郭敬明要將《幻城》也拍攝VR版本,明星不提提VR似乎都趕不上時髦了。伴隨著越來越多成型的VR電影短片出現,越來越多的明星也開始將自己與VR電影扯上關系,明星們在電影VR化的過程長可謂是一群相當盡職的普及者。

與此同時,大型電影發行商和電影制作公司也大力進軍VR。近日,萬達院線將迪斯尼旗下電影《奇幻森林》的VR片花帶到全國40多家萬達影城,試圖通過VR片花這等嘗鮮體驗更好地吸引影迷關註VR。而在此前,《火星救援》在宣傳推廣中,曾發布了15-20分鐘的VR短片供用戶體驗;NBA球星詹姆斯在聖誕期間,曾聯手Oculus發布了12分鐘的VR小電影《追求偉大》。

當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大廠和明星入局VR,整個電影內容的VR化不受到行業人和觀眾們的關註,似乎都有些匪夷所思。但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VR電影的營銷價值大於實際觀影價值,無論是擺在臺前的商業變現模式,還是放在臺後的軟硬件技術及人才儲備,VR電影在短期之內都難以成為一門好生意,要真正帶來人類電影變革,VR未來或許有這個實力,但不是現在。

為什麽說VR電影短時間內難成一門好生意呢?

為什麽小謙會這樣覺得呢?生意的本質離不開尋找目標消費者,離不開變現。關註VR電影的人或許是多了,但真正因為VR電影而買單的人有多少?為什麽他們不願意為現在的VR電影買單?VR電影在制作究竟是不是個高門檻的活?究竟什麽樣的VR電影才能深受消費者喜愛,甚至願意為他單獨買單?要真正能夠解決這些難題,VR電影或許才能成為一門好生意。

1.什麽是觀眾最喜愛的VR電影體驗?摸索期不短!

如同遊戲產業一般,究竟怎麽把VR和電影結合在一起給觀眾帶來最合適的VR電影體驗,這是個難題。變革從來不是一天兩天就會突然發生,沒有標桿的VR影視案例,現有的電影制作方式會否會讓當下的VR電影大有制作局限,形式而高於內容本質呢?

從大方向來說,擁有更多維度和更多感覺來表達電影故事的情節,的確能夠更為細致得表達故事,讓廣大觀影人士可以更大程度地實現身臨其境,大大增強電影的代入感。

但在現在來說,一方面是在VR制作領域,制作人員習慣了單個維度的電影拍攝,當前的制作思路要讓電影制作人員毫無違和感地在消費者後方、左側、右側也做出場景出來,需要一段摸索期;另一方面,無論是用手機電腦觀影,還是走進電影院帶上3D眼鏡,消費者目前早已習慣以接近靜止的狀態觀看電影,如果VR電影需要讓觀眾們一改此前的觀影習慣,站立起來觀影,時常將身體往左側/右側轉動觀影,甚至還要回過頭去看看身後是否有更為精彩的電影內容,且不說制作方怎麽解決這類體驗的消費難題,要讓消費者改變此前的觀影習慣,這不會是一個短期工程。

2.VR電影怎麽賺錢?商業模式比VR遊戲都不清晰

除卻在體驗上會令制作人員和觀影人群都帶來不便以外,VR電影要怎麽賺錢?在上述的那些VR電影案例中,大家把VR電影更多地應用在常規電影的營銷宣傳上,VR電影並沒有完完全全成為一個獨立的消費產品。

按理來說,在當前VR的發展狀態中,商業模式是所有VR從業者共有的心病。但就拿遊戲來舉例,目前在steam上已經出現單款賣出20萬套的VR遊戲,專業的遊戲平臺和本身就已經成型的消費群體,讓消費者能夠獨立地為VR遊戲而買單,但VR電影顯然還不行。

在市場中,VR電影以一次性消費為主,VR遊戲則以深度運營後的多次消費為主。坦誠地說,當前VR遊戲主要依靠玩家以購買單機碟片一般的方式獲取收入,遊戲內購模式暫時沒能走通,手遊和端遊領域既有的商業模式還未能在VR遊戲領域完全移植過去,新的商業模式也未衍生出來,但這也比電影強呀!VR電影是目前熱度僅次於VR遊戲的VR內容,但目前更多地用在了營銷推廣上,他目前如果都只是一個輔助內容,又怎麽尋找一個可持續性的多元化商業模式呢?

3.技術困境低端硬件體驗差,高端硬件消費沒條件

一方面,在VR電影拍攝方面,由於當前產業過猛發展,優質的專業級拍攝工具需求緊缺,且價格居高不下,這就直接導致VR電影的制作成本居高不下。不少時常僅為10余分鐘的電影都有可能耗資數百萬。

而另一方面,電影是一種大眾類需求,而觀看VR電影,暫時必須要佩戴VR設備。在當前的市場中,筆者個人認為低端硬件體驗差,高端硬件消費沒條件。

為何這麽說?市場上數十元的VR設備比比皆是,但其給人帶來的體驗卻有點像偽3D,高成本的VR電影用低端電影觀看的效果,有可能都會因為設備的問題而砸了VR電影的招牌。

當你戴上數千元的高端頭盔後,沒有低端設備那麽明顯的眩暈感,整體的視覺或許會讓你眼前一亮,感覺這才是真正的VR電影體驗。但加上高端電腦主機的價格,獲得一套高端消費級VR設備你或許會需要1-3萬人民幣,如果你是體驗HTC VIVE,你甚至需要擁有一間單獨的體驗房間,這個價格和房間要求,讓高端VR設備暫時缺乏普及的條件。這無論是對電影院的VR電影專場進行專場改造,還是要讓消費者能夠在家消費VR電影,都帶來了巨大的阻礙。

4.人才困境人才生態完全跟不上產業發展速度

每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VR目前被行業炒作得太火,VR影視作為第二大VR內容領域,盡管關註者很多。但由於VR電影整個產業此前底蘊不足,哪怕是此前專業的動漫制作或者電影拍攝人員,面對全新的軟件和硬件,也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進行學習。

VR產業突然在中國爆火,缺乏大批量能夠培訓新人的精英人才,人才生態難以為整個產業生態做出巨大貢獻,沒有大量優質的人才,怎麽按時推出VR電影?怎麽縮減VR電影的拍攝制作成本?

總體來說,VR電影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不少。在未來,當技術問題和產業生態問題都隨著時間推移而解決後,VR電影會成為大眾需求內容,但在最近幾年來說,技術問題和產業問題都解決不了,沒有一個清晰的商業模式,整個VR內容產業的資源也會往其他商業模式更為清晰的VR內容領域傾斜,這樣一來,VR電影要解決產業生態的問題,便是遙遙無期了。

作者:小謙,千軍遊戲創始人,互聯網觀察員,微博@小莫謙,微信聯系net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