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電商從業者剖析寒冬論:問題的暴露對行業利好

http://news.imeigu.com/a/1323766152524.html

DoNews 12月13日消息 2011年上半年還熱火朝天的電子商務企業,到下半年開始難以獲得投資人青睞。派代網CEO邢孔育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一年前力挺電商的和一年後「唱衰」電商的都是同一撥人,但真正對電商模式有信心的人不會相信「電商進入寒冬」的說法。

「電商冬天」的論調來自於電商企業大規模燒錢、卻長時間不賺錢的現狀,電商的模式和發展前景不被看好,甚至有人提出了「電商都是騙局」的說法。不過艾瑞CEO楊偉慶認為,資本的冬天不等於行業的冬天,之所以電商會遭遇質疑,實質是因為資本市場的不健康心態。

瑪 薩瑪索CEO孫弘表示,電商零售市場的增長速度仍然很快,因此是否遭遇「冬天」要看電商企業是從資本上面賺錢、還是靠消費者賺錢,「如果企業是從消費者身 上賺錢,這個市場其實還是春天,而且這個階段會延續很多年,因為和傳統零售市場相比國內的電商市場佔比還很低,從業者完全不用質疑這個市場的發展潛力」。

優雅100 CEO陳騰華也表示,對於運營良好的垂直電商來說,這樣的冬天是一個好的機會,「雖然融資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但是營銷、運營成本等逐步下降到合理的水平」。

優購網上鞋城CMO徐雷則認為,此前畢勝所說的電商企業過於浮躁是實情,但這只是因為部分電商企業太過重視市場營銷,因此在遭遇困難時會表現地很焦灼,「不過當這個環節的泡沫破滅後,明年大家會更好過」。

億 瑪總裁助理秦令今說,當數十億美金的資本都壓在電商企業身上時,大家都拚命要做業績,完全依靠廣告換流量,所以當資本後續乏力的情況下會感覺到寒冷,但是 已經練好內功的電商會覺得這是搶佔市場的好機會。銀泰網CEO廖斌也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把團隊搭建地更完善,之後要做精細化的運營。

邢孔育說電商行業還會持續保持高速發展,而且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涉足電商。億瑪在線CEO柯細興也樂觀預測,五年之後電商有望佔據零售市場近一半的份額。(完)

(責任編輯:郭淼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60

王峰:我在網絡遊戲行業十年從業記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266.html

沒有好身體,千萬去創業。創業就是上戰場。但比戰場還慘烈。每週干七天,還晝夜難眠。計劃隨時改變。戰場上,兄弟們跑了你去投敵,你可以把他拉回來直接斃了給手下看。但現實創業中,兄弟們跑了來找你敘舊,你還要相逢一笑。創業還需要好心態。

來源 i黑馬 作者:藍港在線CEO王峰

寫於2013年4月27日晨。

昨天。與北京遊戲移動遊戲行業最牛的人一起吃飯。回來路上,略有些感慨。在此總結我在藍港創業六年的一些側面。

後面有些嘮叨,是那種忘乎所以的嘮叨。

藍港活了六年。從最火熱的端游上市潮中獲得2000萬美元投資。後來經歷端游的寒冬、頁游的興起和手游的爆發。我都被捲入其中。我們開發發行過大型端游西遊記、傭兵天下和目前每月流水近1000萬的端游「黎明之光」,出品過飛天西遊、火影世界和目前每月過1000萬的「三國演義」,也做了就在這月過2000萬流水的「王者之劍」。

往事如風。

在此之前,我在金山幹過十年。從50人到離職時的1500人,我經歷過飽含夢想的創業公司的所有痛苦和歡欣。

我從2003年起,在金山擔任負責遊戲業務的SVP,連同遊戲工作室、運營服務和市場營銷,最多管過1000人。

2003年非典期間,雷軍和我在他辦公室裡天天抽煙,憂心重重,怕金山軟件再度遭遇互聯網生死一線天的抉擇。決心做網絡遊戲,至今我還記得我在公司全員大會的慷慨激昂。那時,我有為公司絕地重生鳳凰涅槃之決心。

在此之前,我在2001年後負責金山毒霸事業部,我當總經理,今天金山「劍網3」的技術核心陳飛舟,那時是我的技術總監,「暴風影音」創始人馮鑫,是我的市場總監。

昨天是4月26日,我問同事有知道這一天是什麼重大事件日?看沒人回答,我說是CIH病毒爆發日,那一天很多人PC的主板以病毒入侵BIOS被毀。

這些畫面,我永遠難以在腦海中消除。管殺毒的時候,我和專門買病毒庫的人江湖大牛打交到。和公安部網監專業人員交朋友。我可以直接打電話威逼利誘各地經銷商。殺毒大戰時,我被對手買兇逼命。那幾天,看見卡車急速經過,我常常感覺是衝著我來的。那是真的江湖。

2002年九月,金山毒霸2003版零售市場買瘋。全國各地經銷商來北京約了西蜀豆花莊,我一入進飯局,所有代理商為我起立鼓掌,高喊牛逼!牛逼。

1997年至2000年,我擔任金山詞霸產品經理,監管營銷中心,研發經理是雷陽,所有代碼他一個人寫完。他後來很低調,在我微博好友中。沒人知道他是金山大功臣。

我們的合作,從97年到2000年金山詞霸2000。28元的金山詞霸2000,我們以「紅色正版風暴」之名在三月銷完110萬套盒裝。

我大學寫過BASIC,但加入金山時,我的Word,確是一個同事手把手教的。

算起來,從2003年年底,我金山毒霸轉崗到網絡遊戲,再到創辦藍港在線,至今十年。我已然成為一名遊戲人。

我曾問我前老闆,為何在我做殺毒如日中天的時候要我做遊戲?答案是遊戲讓金山找到互聯網戰略入口。

我又問,為什麼是我?答案是領導力、事業激情和學習能力。

我從未想過會離開金山,我曾說我是事業經理人,為事業成就為戰。但即將三月滿十年的那一天,我還是走了。永遠不回頭的走了。

就此別過。就像我1995年七月離開重慶教書的中學,永遠不再回頭。北京多年,我和過去同事仍有聯繫。但我從未打算衣錦還鄉。我在中學教書的那個班,是全重慶市優秀班。我是班主任數學老師。

我在我自己創辦的公司做什麼?這問題,我常被同行和VC問到。

一、產品工作。

其中,涉及到產品體驗、產品規劃、產品進度。而這三點,如果失去第一條,其他任何一條都不成立。不僅僅是自己的遊戲,也包括別人的遊戲。CEO要有隨時拿出自己體會和產品部門討論質疑的能力。

昨天,我對一位項目負責人說,手機遊戲的UI要和主美平級,要向製作人直接匯報。

二、組織和人才。

涉及研發團隊、商業運營和市場營銷的人選、如何有效整合公司人才隊伍是我最關心的問題。我害怕失去或者錯過任何一個有理想有才幹的人才,所以我打心裡關心他們的成長,苦口婆心。

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大都被我抱怨和狂批,當然我也被多次牛頓第三定律伺候過。有時,我也被同事的誤解和背叛,氣得睡不著覺,心痛不已。

三、未來做什麼?

新技術趨勢,新商業模式,新營銷模式。我鼓勵同事去研究學習HTML5遊戲,Unity3D最新版本的變化,日本卡牌遊戲,COC的設計哲學。

我的新浪微博有110萬關注,騰訊微博250萬關注。說到微信,我加入了業界最好的所有大群,也自建過公司內部組織討論的專題群。無論其中草根亦或精英。

我始終堅定地認為,如果一個CEO僅僅忙於眼下,毫不察覺外部市場的變化,新產品趨勢,請你告訴我,明天的早餐在哪裡。

以上三點,皆我六年來創業心得。三點排序,緊迫程度從上至下,重要程度從下至上。

我始終認為,遊戲公司要買的不僅是遊戲,也包括文化和價值觀。但我們遊戲做不好,別人不信你說的後兩點。要想活命,第一條接地氣非常重要。你甚至可以無恥山寨不怕官司去侵權。但要想讓你公司搞大、被玩家和同業尊敬,後兩點簡直就是天。

關於我的精力。

我能輕易地告訴你,我認識的至少100以上著名記者、編輯和社長總編。

我可以隨時拿出來,我玩的任何一款好遊戲的角色名和等級。做移動遊戲給了我很多交流便利,我把常玩遊戲截圖微信給同事,及時語音談我的看法。

我幾乎和所有同行CEO吃過飯。

看見有才幹的業界新人來找我請教,我都會和他聊過2小時以上,根本不計較他們的職務頭銜。360移動遊戲業務總監王芳,91遊戲老大何云鵬,都是我在他們很早期的時候聊過的。

我常逛逛書店和報攤,我知道最近暢銷書書名作者,著名商業或生活雜誌的Coverstory。

我一年看超過50場電影。

我手機裡裝的遊戲,從競速、三消、音樂節奏、酷跑、塔防到SLG、FPS以及重度MMO,全有。

沒有好身體,千萬去創業。創業就是上戰場。但比戰場還慘烈。每週干七天,還晝夜難眠。計劃隨時改變。戰場上,兄弟們跑了你去投敵,你可以把他拉回來直接斃了給手下看。但現實創業中,兄弟們跑了來找你敘舊,你還要相逢一笑。創業還需要好心態。

最近,我常對同事說兩點:

一、每個人都是產品經理。

二、所謂極客,就是集中一個點充滿興趣的完美主義者。

以上不解釋。但可以以後有機會見面細說。

我沒有城府。會罵人但不會整人。從金山到藍港。我知道我很容易被利用,常常在被人當槍當炮,但我從不後悔,反倒從中得到快樂。

萬科創始人王石在中國企業家年會說,在中國,活五年的公司只有5%,我竟然打敗了95%的競爭者。我相信,藍港活了六年,肯定還會繼續活六年。

我算是廣結善緣的人,我天使過10位遊戲行業創業者。

最成功的是做「七雄爭霸」的遊戲谷和「我叫MT」的樂動卓越,投資的時間,遊戲谷2006年12月,樂動卓越好像是2011年10月左右,兩位創始人都是我前金山下屬。他們有共同特質,理想、勤奮、勤儉、謙虛。我喜歡這樣的創業者。

我投資過的創業遊戲公司,有些被新浪投資,有些被騰訊投資,有些被360投資,還有被啟明、聯想投資、北極光和創新工廠等大VC直接A輪投資。其餘八家,沒有一家倒掉,目前都很健康。

我嚴格遵守了創業者和投資者的契約關係。

每個季度一次的董事會。我會準備好三張表。損益表,現金流表和資產負債表。

第一張PPT的概述裡,永遠是當前現金存量、遊戲DAU和員工人數。新提升的高管,我會介紹他們和董事會成員見面。我會親自演示公司下個季度發佈的新產品,講明產品特色和市場機會,

我現在的董事會裡,有公司聯合創始人廖明香和張玉宇、北極光鄧鋒以及IDG的過以宏和張震。

2007年,IDG以200萬美金佔了我40%股份。後來鄧鋒和蔣小冬進來,拿走20%。IDG被稀釋到32%。我自己佔28%,其餘被聯合創始人和員工期權所持。

如果有一天,我離開這個我親手苦苦經營六年的遊戲公司,我必須找到這樣的人接替我。

別急。尋找比我更適合的人做藍港CEO這個位置,這個時間表是五年內。現在不是時候,現在請人來,是請人往火坑裡跳。

我的手下,有一年拿走從百萬和幾百萬獎金的。我從2006年,我前老闆求伯君賣給我他2000年的寶馬5後,沒有再買過新車。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說,「大千世界的不解之謎,是一切皆可解性。」小時候,為解那套「中等數學習題集」中的數學題,我曾茶飯不思,晝夜不眠。

我習慣記大量的筆跡。整整齊齊理清思路。工整地用行楷擺放。熟悉我的同事知道,我對表格和拓普圖有狂熱的追崇。我始終關心問題解法和答案,會議上,碰到數學反應慢的人,我常急躁。

但經歷這麼多年,我越來越絕望,尤其是人性。我已經開始篤信,很多事情是無解的。

中國文化不同於西方,尤其是美國。我們的技術尤其是互聯網已經與硅谷趨於同步。

但我們的公司、產品和創始人氣質差異很大。中國人以佛教和儒家混搭的文化氣質自居。但現實的中國,大部分成功的創業企業主都有極強的魔性,而不是佛。

不可否認,我的心魔也一直存在。這個心魔就是要一定贏。我不會請一個吃素念齋的人和我共事。

我的人生從來就是屌絲逆襲。還會繼續屌絲下去,還會有逆襲的機會。

去年年初,我曾赤裸裸在微博袒露過我內心。引來好多笑談。今天來個濃縮版,解釋如下,八個字。好勝。好奇。知恥。知遇。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聽說,這是水瓶座O型血的男子氣質。

這就是我的創業人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53

從業者自述, 一件真正的可穿戴設備是如何煉成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225.html

【導讀】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關於可穿戴式設備和大數據結合在未來改善用戶的健康狀況,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反饋,同時有很多朋友提出怎樣在市場破上冰,因為一個好的概念變成產品到最後變成商品,太多的壁壘要去突破,即使看到了未來的方向,也有可能死在黎明前。

現實是在大量的硬件領域的創業者,看到可穿戴式市場的火熱,積極投身到這個領域中,並希望產品一投放,便引起一片喝彩聲,投資人追捧的同時伴隨著用戶的爭相購買。但市場的反饋往往反饋非常冷淡,所以創業者必須面對的挑戰:在一個全新的領域,怎麼讓市場去接受我們,怎麼聚焦一點來突破,讓大眾去接受並且樂意去主動傳播?

今天我就來談談,如何從最開始的市場分析、需求分析、產品設計到市場傳播去談如何把一個好的概念商品化的過程。

穿戴式設備的市場在哪裡

首先我們在去年獲得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時間生物學實驗室的授權,實驗室從上個世紀60年代,就在全球範圍內和各國醫學實驗室和醫院合作採集相關人群各種體徵值(血壓、血糖、血氧、激素、心率、體溫、呼吸頻率、BMI指數等)在不同年齡性別人群的變化規律,並建立的不同人群的基準值和異常波動與中長期疾病風險的對應關係。我們非常興奮,因為隨著可穿戴式設備、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逐漸成熟,讓普通人提前發現疾病徵兆預防「未病」的時代來臨了。

對於可穿戴式設備來說,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在國內外早前就有遠程體徵監測設備,當時產品的誕生背景主要是針對顯著病徵狀況的病人在家的實時監護,當病人體徵異常時由醫院專業人員進行相應的判斷並響應。但是這類設備適應人群範圍小,同時需要有專業機構的人力支持,無法滿足大規模人群並發數據的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可穿戴式設備走傳統的模式是無法滿足大規模人群的使用。

而從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的角度,當我們身體感受異常時去醫院檢查,數據結果出來後醫生根據檢測的數據做出相應的判斷,然後根據情況給出相應的治療建議。但是當我們有體徵感受時,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介入期。而對於可穿戴式設備來說,如果作為醫療服務模式的中一個設備環節,必然面臨兩大難題:1、醫護人員沒有足夠的時間對可穿戴式設備產生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2、設備檢測精度的誤差帶來的誤報和漏報導致傳統醫療服務體系的排斥。

因此我們必須清楚的意識到,傳統醫療服務體系和穿戴式設備滿足的是兩種不同的市場需求。可穿戴式設備雖然在檢測精度上存在誤差,但是可以連續的獲取使用這體徵數據,連續的數據往往是對身體狀況的持續反應,這樣我們就能及時發現體徵的異常變化情況,在病症形成之前進行預警。因為面對的是不同的用戶需求,自然要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穿戴式設備的價值在於數據的連續性來解決用戶檢測的隨機性和檢測誤差的干擾,分析是建立在使用者規律的建立以及和同性別年齡人群基準值的對比來發現健康狀況的異常。

如何選擇切入點

從基礎理論和邏輯上都很清晰,如何形成產品?解決什麼樣人群的問題呢?這就成為我們面對的最大的挑戰。雖然我們的合作實驗室能對多種體徵數據進行分析,但是從哪裡入手,我們選擇了幾個標準來幫我們判斷選擇:

1、 此類體徵數據採集相對容易。

2、 採集的數據可以作為主數據獨立分析出中長期的健康狀況風險

3、 面對的需求人群足夠多,並且現在的工具和服務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

綜上所述,我們選擇了從血壓和心率的數據入手,上述3個特點得到較好的滿足。根據衛生部的報告,中國有2.6億高血壓患者,相當於35歲以上人群每3人中有一人有高血壓症狀,而病情知曉率只有30%,還有70%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經患病。這些高血壓患者如果不及時發現和治療,就會得各種伴生性疾病:中風、老年痴呆、冠心病、腎病,而其中中風和冠心病引發的猝死情況佔猝死人群90%以上的比例。

因為體徵測量相對複雜,對一個創業團隊來說,重新去設計一款全新硬件產品並不現實,在沒有對市場和價格進行相關的測試,貿然投入上百萬的資金開發一款新的產品,也是對資金的不負責,於是我們對現有的血壓計進行改造,增加數據傳輸模塊,只有減少用戶的參與環節,數據才能更豐富,可分析價值才會越高。

誰在消費可穿戴設備

在完成了設備方向的選型後,我們進行FGI(Focus Group Interview用戶焦點小組訪談)。這是很多創業者會忽略的一步,雖然我們大致預判的消費者的需求,但是產品一個微小的設計在現實中就會造成用戶體驗上的千差萬別,在下文中我們會特別舉例來說明: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過,數據的密度決定可穿戴式設備的價值,所以我們想到的第一步就是解決數據傳輸問題。目前可以選擇的數據傳輸模塊大概有幾種:藍牙、wifi、GPRS或3G。wifi是我們第一個否定的,因為老年人多半不能自己操作。在藍牙和GPRS兩種方案中,我們最開始選定的是藍牙方案。因為我們做過市場上產品價格的詳細調查,選用藍牙模塊的增加成本能控制40元人民幣以內,相比300元左右的主流測量儀還算合理。但在跟老年人交流時,我們發現老年人回家後手機並不隨身攜帶,而是放到一個固定位置,這就使得用藍牙傳輸數據因為手機位置的不確定而無法實現,同時老年人並不習慣雙設備協同工作,所以公司最終選擇了GPRS的方案,成本雖然高出了許多,但是遵循了原則,讓老年人是用更方便是保證數據密度的基礎。

公司做的另一項判斷,則是在設備的選擇上,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保證老年人更高頻率的使用。在傳統的家庭式血壓計設備,老年人會偏愛台式設備,字體超大清晰,測量位置一般選擇上臂式的測量帶,因為數據更準確,但是上臂式測量帶在冬天使用非常不方便,隔著衣服帶來的誤差可能會更高,會非常明顯的降低使用頻率。最後我們確定了兩個版本,一個是台式的機體配腕帶,雖然精度比上臂式降低,但是高於傳統的腕式設備,並且字體超大超清晰;另一個是腕式設備,方便用戶隨身攜帶隨時檢測,還能和用戶交互,提示下一次的檢測時間,如果每天設置的服藥提醒,設備在檢測完血壓後還會提示用戶要按時服用藥物。

上面還僅僅只是開始,除了硬件,我們還做了大量的app開發的需求分析。其實前面就提到的類似設備國內很多廠家在做,但是為什麼國內看不到有銷售呢?因為這些產品多是銷往海外,這意味著不同市場存在的極大消費需求差異。在海外,老年人一直保有自我檢測的習慣,而且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醫生,他們的檢測數據都有醫生來分析,所以他們只需要改變傳統的單機血壓儀記錄和數據共享的弱點即可。在中國老年人使用血壓儀往往就是簡單的看一下數字,累積的大量數據無人幫助分析,所以只是單純提供數據傳輸和網絡存儲功能的設備無人買單。

同時這個市場的消費主體在發生變化,原來的市場是老年人去藥店自購的需求,而近3-5年已經被年輕人通過電商渠道給父母購買的需求遠遠超過。在這裡面有個大背景,那就是子女同父母分開居住的情況每年都在上升,並且父母的健康情況和生活質量直接影響到子女的工作、生活秩序和經濟狀況。所以子女們都希望給父母購買這類設備希望他們能及時發現身體的問題。

當子女在做產品選擇是,只能通過選名牌的產品:歐姆龍、松下之類的來表示自己的孝心,至於設備送給父母之後,他們有沒有測量,測量的數據多少,數據是否提示了身體的風險,他們一概不知。所以我們的app和設備定位是給子女購買給父母的需求的。他們通過手機app可以知道每天父母是不是按時檢查,檢查的結果如何,而且單純的檢測數字不能代表的問題,我們會結合父母檢測的全部數字來分析變化規律是否異常進行病症的風險提示,這樣就讓子女真正能做到對父母健康的一手掌握,避免父母生病帶來的措手不及。而市場上所有的與此類設備相關的app都是定位在用戶自檢和自我數據展示的需求上,這和中國現實社會的需求是完全脫離的,脫離了消費者的需求就不可能打開市場

你真的理解使用者麼?

在深入瞭解老年人在現有血壓計使用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我們發現老年人有如下的幾個共同特點:

1、在身體沒有體徵感受時,很容易忽視身體的健康,等到有體徵感受時才去醫院檢查,但是已經不是最佳時機;2、服藥也斷斷續續,身體難受時服用,難受症狀消失後就停止服用。針對這兩個問題,我們也在app中做了單獨的設計,首先我們根據美國合作實驗室提供的分析模型,對所有的分析彙總成一個健康風險指數,用戶每次登陸會看到自己的健康風險指數和同齡同性別人群的平均風險指數,並且能明確自己健康風險在同齡人群的中的排位,這樣的設置極大的提高了用戶的對自己的健康狀況的判斷能力,並因此會產生規律化生活習慣的行為。並且在app中我們也可以讓子女為父母設置服藥的提醒,到時間可以通過手機app、短信和檢測終端進行綜合提醒,而服藥的時間選擇也是根據用戶檢測血壓波動規律選擇的最佳用藥時間,讓藥效大幅度提高。子女控制好父母的身體檢測數據和按時按量服藥兩個環節,父母身體突然出現意外的情況就會大大減少。

整個調查中最有意思的環節往往和大家的想像不太一樣,那就是老年人對待設備的態度。在最開始我們跟老年人在做設備分享的時候,老年人會挑剔各種問題,可能是字體的問題,可能是設備檢測精度問題。但是當我們提到他們的子女每天會通過這個設備持續瞭解他們的身體狀況,這個數據會有美國頂級的醫學實驗室在幫助分析,任何異常都會提前提示,這時子女就會用電話的短信的方式和他們聯絡。這個功能讓他們覺得很溫暖,因為作為父母大概只有兩點能讓他們自豪了,一個是子女的成就,一個是子女對他們的關心。這也是他們在朋友圈裡聚會必須拿出來炫耀的事情。在我們的調查裡,子女不和父母時平均每個月打兩次電話,每次電話10分鐘左右。通過這個設備將極大提高他們電話溝通的頻率,而這是中老年人最看重的一點。

上文囉嗦了這麼多,實際想說明的就是一個概念變成一個產品有很多路要走。首先要判斷大環境是否改變,這個改變的過程中創造了什麼樣的需求,在本文中,醫療服務成本高企,子女負擔越來越重,所以需要一種能在醫院外及時發現身體異常的產品和服務;其次購買渠道和主體發生了變化,從老年人自購的需求轉向子女購買的需求,深層次含義就是能有效提前發現和預防產品和服務需求快速增長,所以產品著力為子女解決及時發現健康異常的狀況。而對使用人群的心理研究,讓產品不但提高了使用價值,也解決了口碑相傳的障礙。

我們不能否認連續體徵數據分析這個新技術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它是整個「發現-處置-評估」閉環服務的核心環節,既解決了家庭式設備檢測誤差的問題,也能對身體異常狀況提前預警。但是這個價值是無法在消費者一開始就能體驗到的,而讓消費者產生購買需求,一定是從每個細節去琢磨消費者的需求,唯有這樣才有機會讓消費者願意去嘗試。在我們產品研發期間,我們也瞭解了很多硬件功能接近的產品,發現他們只是完成了硬件功能的疊加和羅列,從產品設計和使用體驗上根本沒有想清楚誰付費、誰使用和解決什麼需求以及使用習慣等細節問題,這樣的產品推向市場自然沒有用戶會青睞,那麼下一步怎麼做?繼續投入增加更多功能嗎?想一想英特爾著名的摩爾定律,ARM關於計算能力和功耗的判斷吧,這些著名的論斷決定了產品的方向和未來,大家如果不想清楚可穿戴式設備的發展方向,盲目的做產品前面就會是一堵接一堵的南牆。

在這個創業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問是什麼吸引了我去進入到這個陌生的領域。我說這是因為源自我自己的需求,在2011年的冬天,我和妻子去澳大利亞自駕游了一個月,回國後我姐告知,那段期間我母親因為突然降溫心臟病發住院,我姐陪的床,因為不嚴重所以沒有打電話告訴我。但是我一直都在後怕,我父親過世的早,我母親一個人獨立承擔我上大學,我工作後她一直堅持自己居住不願意成為我和我姐的負擔,所以她的健康狀況是我最大的擔心。當去年我現在的合夥人從美國給我打來電話,所以可以通過連續體徵變動規律分析來做疾病預警,我就毫不猶豫接受一起去做,並且在每個細節都去認真推敲。因為我有一個創業夢,這個夢想就是將來讓每個人都佩戴上各種體徵傳感器,任何健康的變化都能被及時發現和處置,讓每一個人都儘可能遠離慢性病的困擾,生活的更有質量。治「未病」會比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更有社會價值和意義,我相信那一天離我們並不遙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47

從業者談3D打印:賣產品?賣服務才是真正出路!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401.html

【導讀】3D打印火了這麼久,能從中賺取的有多少?幾十萬、上百萬的設備利潤高,但研發有門檻;一萬上下的「桌面級」看著好玩,但市場有限——中國哪有那麼多創客?買上幾台設備來外包做服務吧,有人說這個更賺錢!

來源:i黑馬 作者:鄧超

有人吐槽中國的3D打印僅僅熱鬧在科技博客和創客圈,對產業的影響仍然是「欲說還休」,不過從黑馬哥近日瞭解到的一些數據來看,事實並非如此。在2012年,杭州先臨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3D打印服務方面拿到了1000多萬的銷售額,而無錫一家3D打印服務中心則收入4000萬,北京上拓科技有限公司賣了2000多萬的設備,他們還另有1000多萬的服務收入,與先臨三維同城的杭州銘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雖然只有9個人,但也有400多萬的銷售。

這些賺產業錢的公司已經不僅僅屬於「小而美」的範疇,但缺乏億元案子的行業仍然不能算作大。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執行長羅軍曾表示,3D打印的概念雖然熱鬧,但大多數企業還持觀望態度,並不願意投入幾百、上千萬去採購設備,「技術如何與市場用戶結合起來,是3D打印技術產業化的關鍵」。羅軍認為,先做加工服務,待市場被真正教育到一定程度後,再著力做設備銷售,應當是該行業健康發展的一條可行之路。

「賣服務比賣設備賺錢!」——在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上,先臨三維副總經理趙東來這樣告訴黑馬哥。這家成立於2004年,從事三維數字化技術解決方案的公司,去年有7000萬的銷售額,其中有1000萬來自3D打印服務,而這只是其近年剛開展的業務。公司面向個人的的3D打印照相服務也吸引了很多創業者加盟,在大會現場錄製的央視《對話》節目,甚至還拿他們的產品來暖場。

3D打印熱鬧起來以後,一直有冷眼派認為用這種技術做模型、模具,成本上比不過手板,精細度又不及雕刻機。對此,趙東來回應,做立體雕刻比較成熟的5軸雕刻機售價上百萬,其優勢在於加工金屬材料,做一個數據包(類比於3D建模)都需要3000元,工業級的3D打印設備同樣可以達到雕刻機的精度。

怎樣「挑戰」手板?趙東來更有心得。他表示要跟客戶充分溝通,制定詳細的解決方案,根據對方的需求來選定精度和材料,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控制成本。「我們可以只打印手板難以加工好的曲面,剩下的部分都用傳統工藝」,「根據每個部位的功能不同,可以用多種材料組合:金屬+尼龍+ABS,不一定都要貴的材料」。他認為手板對工人的技藝、經驗要求高,而且不能保證一次性成功,「做十個甚至有五個不成」,但3D打印可以多台同時操作,品質、速度都能得到保證。

比起先臨三維,杭州銘展是做3D打印服務起家,而且最初面向個人,做得東西還很有趣——魔獸世界遊戲角色打印。創始人金濤認為市面上雖能買到網遊玩具,但每個玩家在遊戲裡都有自己的裝備、造型,而個性化、少量加工正是3D打印的優勢,因此便做上了這份生意。當時他採用了打印石膏材料的工業級設備,12釐米的模型大約收費四、五百元。比較便利地是,3D數據可以直接從遊戲中導出,簡單處理後便可使用,在2010年那一年間他們一共賣了三四百個,不過金濤表示國外類似的公司一年可以賣十萬個,「通過遊戲官方推廣」。
有從業者告訴黑馬哥,這種玩法實際對遊戲公司及運營方造成了侵權。2010年底金濤停掉了這份業務,他認為市場還不成熟,而版權問題也是其中一個原因。現在看來金濤當時的價格還算是便宜,在北京上拓和西安非凡士兩家3D打印照相館中,打印一個10釐米高的石膏人像均需要1500元左右,當然這其中還包括掃瞄、建模等費用。
顧忌於「WOW玩偶」的掣肘,金濤在2010年也開始其他的3D打印服務,主要是面向工廠、研究機構、設計公司進行研發的驗證,當年這塊業務整體收入有幾十萬。兩年來,其服務業務的營收增長不大,去年達到80萬,客戶類別也基本穩定。去年金濤告訴黑馬哥,做服務的毛利可以達到40%~50%(比做代理要高),今年他仍然認可這個數字。
雖然公司草創時只有幾十萬的銷售,但銘展當年即實現贏利,雖然其現在設備銷售收入是服務的4倍,但金濤表示從長遠看來,服務是公司的發展重點,這正如打印機和打印店的關係,快速成型服務是剛需,而設備卻並非人人必備,「現在設備賺錢是因為市場剛剛起步」。

趙東來的一句話令黑馬哥印象深刻:「材料問題在理論上是3D打印發展的瓶頸,但產業上我們都是有什麼材料做什麼事,市場空間同樣有。」為了提供3D打印服務,先臨三維採購了20多台進口設備,再加上自己研發的FDM桌面設備,可謂配備齊全、涵蓋面廣。不過,金濤對此的建議是,如果創業者資金有限,不必購置太多機器,根據自己的資源、領域,定位於一個細分領域就行,如醫療、建築設計等,他最初也只有兩台設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897

寫給碼農們:從業互聯網13年,才覺得賣滷菜比找風投上市靠譜!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525.html

【黑客二次登場】

懵懵懂懂的我拿到大學會計專業的錄取通知書,問我爸:「會(我讀的huì)計是個什麼專業啊?」。。。風雨大學生活就此開始了,不務正業,攻入學校教務系統,做起了「改分免重修」的生意,當年整個學校將近10%的重修學生都被我收錢改過分吶。。。現在回想起來,真的還是很後怕,介該是多大的經濟犯罪啊。。。

也正是這兩次黑色經歷,讓我下定決定一定要忠於革命,忠於黨,的確,接下來的10多年互聯網從業經歷來看一直都在搞建設,從未搞過破壞。。。

【接手本地最大的BBS社區】

機緣巧合,接手了當時本地最大的草根BBS社區,到現在想起來還是挺小傲驕的,通過我們一幫兄弟的努力,把最早600元一個月的banner廣告位免費送都沒人要,做到了後來離開時3萬元一個月的廣告位搶著搶著買,人氣也從6萬多的註冊人數做到了40多萬,3年時間把一個草根網站做到了本地最有影響力的一個網站之一。

【一年1300萬,我只拿走了3跟板凳】

介個事情就很戲劇啦,哈哈,理論上,我還是現在中國某知名互聯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可能在3年內在美國拉斯達克上市喲。那年,苦於該公司發不起工資,我跟同夥說:「我離開,股份也不要了,我剛搬新房子,我拿公司3根板凳回家去用用就好了」,結果,離開後的那一年,公司入賬1300萬,現在一年大約3個億營收,現在,我還是那3跟板凳,哈哈哈哈

【閉門造車 3年風投夢】

創業其實應該是與時俱進的,特別是互聯網介個按照天為單位的小步快跑的行業,我犯的最大的最大的錯誤就是閉門造車,攤子扯得太大,花了3年時間,不要說賺錢了,項目到shi都還木有上線。。。項目的大方向是好的,叫「口碑搜索引擎」,可以搜索任何東西的口碑,如小孩子要選擇幼兒園,輸入幼兒園的名字就非常明確的可以知道該幼兒園的口碑詳情,比如修幼兒園的時候有沒有發生過事故,哪個老師得好,現在哪個班上的學生最調皮等等,輸入某大學老師的名字,就可以看到介個老師是否上課要點名,教得怎麼樣,一般會掛多少人的科等等。苦苦煎熬,拿了兩輪天使,但是總是因為盈利模式模糊與風投無緣。。。終以失敗告終。

—————————–回顧結束,人生的發條繼續走——————————–

【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互聯網創業】

正在看帖子的兄弟,來,你來說說這10年時間中國有多少電影,又出現過多少驚天泣鬼神的好片?互聯網跟電影行業很像,爛片一大堆,真正的好片10年間不到5個。

互聯網行業因為進入門檻低,自己一個人,一台電腦就可以說自己的IT民工,競爭又激烈,光微博都有好幾個,每年大量的炮灰項目出現在納斯達克玻璃門外

我從事介個行業10多年了,風風雨雨,步履蹣跚,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般人在這個行業離錢太遠了!!!

在上面10年回顧中提到的那個BBS,人氣真的很不錯,直線飆升,但是現金卻從來只略高於溫飽線一點,因為很多互聯網項目賺錢從來都是很曲線,很曖昧,介都是互聯網一開始就弄成免費的惹的禍呀。。。

雖然賺不到錢,賺到了智慧,真的,不騙人哈,因為互聯網行業普遍的觀念意識比傳統行業快了5年到10年,甚至以上,而且相對來說思維更跳躍,更靈活,所以做過互聯網的人來回頭看傳統行業,其實可以變通,改革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呵呵,這塊留到後頭慢慢說。

哎呀,我這嘴巴,就是管不住,現在舉個例子:互聯網人看旺夫相的女人,可以理解為這個女人可以找到命很好的男人,哈哈。

【邂逅瓦罐湯】

一多年的好朋友,一直邀約我去他家的瓦罐湯看看(現在成都已經比較出名咯,嘖嘖),但是因為一直比較忙或忘記了,沒有去。(PS:唉,這坑爹的互聯網呀,個個都是夜裡挑燈看A片的雞血少年,就是每天都在瞎忙,而且還不賺錢)這場約會結果到了4年後的今年才得以實現,我又被震驚了,4年時間,他開了7家店,穩定營收每年2500萬以上,兄弟,瓦罐湯喲,2500萬喲,要知道我在這坑爹的互聯網行業要拿到1000萬的風投都是到處求爹爹告奶奶,而且拿到了1000萬還不曉得咋個把這個錢短時間給人家賺回來(當然,商業計劃書上肯定要寫3個月賺回1000萬是小CASE的啦,哈哈)。。。

瓦罐湯哥透露他現在想搞一家滷菜店,嘿嘿,互聯網雞血少年的我肯定要把握介個機會,跳上這條船哦,來來來,兄弟伙整起。。。然後。。。然後,就整起了。。。

這個老枝花滷滷菜店人員配備還是比較牛X的,一共三個人,我個人就不說了,我是納斯達克雞血少年之炮灰,然後瓦罐湯哥,餐飲行業從業經驗超級豐富,最後經湯哥介紹,認識了第三位大牛,曾經的華為埃及區某高層,主管財務、組織架構,哈哈,就是這樣咯,我相信還是比起一般的夫妻滷菜店來說的話,我們還是秒殺咯,噓,噓,低調。。。

【讓傳統生意可以複製粘貼】

其實很多白領都看不起那些做小生意的,其實,他們才是默默耕耘的牛人。昨天一在蒼蠅館子賣小面的老闆朋友扭著我聊天,我才知道他可真厲害,蒼蠅館子哦,而且位置還不是很好,只是服務周邊1公里內的社區,去年一年的努力賺了30萬(注意:是個人純利潤哈),今年說要努力爭取做到50萬,但是累啊,31歲了,累得連朋友都沒有耍,他說他雖然現在對於個人來說收入相比其他白領是不錯了,但是小店一個5個人,連換班休息都沒有辦法很好的實現,下面的師傅也必須像神仙一樣的供著,每天散煙都要散半包。。。因為新招一個人,成本又上去了,而且也非常不好招人,因為一般應聘的人都看不起蒼蠅館子,他問我怎麼辦,我說小店是有收入天花板的,就餐人數有限、座位有限、覆蓋周邊樓盤有限,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本是在於提高小店的營業額,有錢好辦事,什麼流程、人員都可以搞定,但是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小店是有營業額的天花板的。。。莫法

所以滷菜店開張的第一天就是按照籌備工廠的大思路開始做的,把它定義為快消品和零食來操作,而且向全國供貨,就跟IT行業賣軟件一樣,在人工不變,廠房不變的基礎上儘量的提升滷菜的邊際收入,降低邊際成本,嘿嘿,果然火到爆,我們的淘寶店從一心店變成四心店僅僅花咯4天時間,哈哈,而線下實體店更多的變成了實力的背書和體驗店,滷菜終於可以進行複製粘貼咯,再幻想一下,現在3D打印機那麼火的,而且在美國可以實現打印人體的器官,安裝到人體內部,以後說不一定,以後我們可以在家實現打印滷菜,哈哈哈哈,牛B了

【傳統生意其實還是沒那麼輕鬆】

其實,傳統生意最大的問題是選項的問題,我們三個好基友關於這個選擇什麼樣的美食項目簡直是傷透了腦筋,我們是標準的美食吃貨界的馬可波羅,比較喜歡背包驢行,全世界到處跑,而且一般只去兩個地方,1、當地的菜市場,2、當地的寺廟,呵呵,因為一個可以真實的瞭解物質文明,一個可以真實的瞭解精神文明,這才是原生態的背包,像很多人專門去看錦裡、寬窄巷子(成都本地的商業化古裝片景區,去那裡,就像北京人說要去參觀天安門,笑shi仙人咯,哈哈),那就真木有什麼原汁原味的當地特色了,我們三人在找吃的,選項目上面至少花在嘴巴上的錢多達10萬不止,想過做XX的鴨子、XX的美蛙、XX的魚,最終還是選擇了達州的油鹵的味道,其實算作是機緣巧合,非常偶然的在達州遇上了抽旱煙袋的枝大爺(音),他雖不做生意,但是在家裡已經鹵了幾十年的滷菜了,他請我們去他們家吃,吃過後,我們都非常滿意,說:「對了,就它了」。。。才有了後面的老枝花滷這個牌子,也才有了我們三個好基友主演的現實版《中國合夥人》第二季,劇情還在繼續。。。

既然要突破店面的時間、地點的限制,藕們當然開通了淘寶店,然是介個保質期的問題又成了大問題,因為我們不想使用防腐劑等化學的方式進行防腐,光解決這個問題就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天天做實驗,不行就倒掉,終於我們用抽真空和高溫殺菌的方式解決咯這個問題。而且最關鍵的是我們把滷菜做到了絕對的標準化,什麼樣的大小的火,煮幾分鐘,下什麼料,多少料,現在讓任何一個沒有接觸過做飯的噴友,都可以做出來美味的滷菜的,千萬莫小看這點點進步喲,難度相當於把中餐的適量、少許完全的量化,甚至可以量化氣味,把氣味進行分級,而且產量大,產量少的時候都能保證口味不變。

【三個好基友生個乖兒子,絕對不賣身】

其實介家店在今年(2013年)1月11日就開咯,但是一直都沒有推,就等它慢慢的賣著,我們一邊收集客人反饋,一邊加快內部建設和提升口味,這段時間那是相當的痛苦的,雖然在1個月左右的時間裡,看著每天1000元左右的銷售額(在那段時間的三個月後是10倍以上),又不能推廣,又必須繼續鋼著,萬一味道不好,不穩定,推得越快shi得越快啊,記得在調試味道的時候:「旁邊的黃婆婆總結說,你們家的滷菜確實厲害,一週七天,可以吃7種味道。。。(味道不穩定)」。記得在開店的第三個月的時候,全國每年銷售額上好多億的某XX雞和XX鴨居然找到了我們,而且每天開著豪車到我們門店門口買滷菜,發展到後來想收購我們,哇,這個我的第一次,第一次有資方追著我們走呢,但是對不起,這盤我們鋼起了,這是我們三個好基友的親兒子,絕對不賣,我們要慢慢做,這輩子不求賺多少錢,只求做好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後來見收購不成,就想從我們這裡進貨去銷售,讓我們每天供貨10000斤滷菜,哇,那我們只有開廠才能搞定了。。。這些後話都不細說了,但是這個事情讓我們雞血澎湃,畢竟被老大哥前輩認可那是相當榮幸和有成就感的事情,堅定了我們努力熬下去的信心。

【互聯網雞血威武】

經過了小半年的味道穩定測試期後,首先是網站、微博、微信、淘寶、豆瓣,甚至是CSDN同時發力,開始發佈滷菜的b測試版,特別是微信,實現了二十四小時可調戲,機器人智能接單,哈哈,順暢。然後,四川本地的電視台《吃八方》節目,雜誌《快一週》等傳統媒體一報導,門店生意就不說,排隊到爆,淘寶從1心店到1鑽店只用了4天時間。。。

這哈把我們忙安逸了,由於客服人員人手不夠,只有自己上,每天我和老婆鋼到凌晨3,4點,然後早上7點過又被呼喚醒。。。已經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腦殼頭只有「叮咚」。。。剛開始聽到叮咚那是相當的興奮,到後來,那是相當的「排斥」+「高興」。生產中心的師傅更安逸,生意剛剛爆發的時候,連續工作48個小時不睡覺,唉,真怕他栽到油鍋裡去啊。。。

這種痛並快樂著的日子持續了2周時間,終於由於新進的員工而慢慢進入了良性循環。。。

【實體店和網絡吃貨們的區別】

實體店,很多客人都是周邊的阿姨大叔,大多都是因為今天菜做少了,賣滷菜當個配菜來吃,所以一般也就20元,30元的客單價很正常,但是到咯網絡上,瘋狂的吃貨們就完全不一樣咯,客單價從來都沒有下過100元(剛才瞅了一眼,今天的淘寶客單價是187元。。。),甚至上次有個客人一次性買了2000多元的滷菜來當成都特產來送禮,是的,在網絡上買滷菜的盆友大多不是為了下飯,而是當批發零食來囤貨。。。看電視啊,看電影啊,朋友聚會下酒啊。。。嘿嘿,做了這半年時間滷菜,真心覺得賣滷菜真比搞IT找風投上市靠譜,還在做IT的碼農們,不要再煎熬了,做點實實在在的可以快速服務人民的小事吧,不要天天再談金沙江創投,不要天天再談經緯投資,不要再說什麼1000萬起的生意,先把眼下的1元錢的生意做好吧,你們身上的互聯網思維方式是最寶貴的財富,遠遠高於1000萬。

鼠標加水泥,不是句過時的老話,真的很實在。

IT行業,我們是屌絲,是鳳尾,但是到傳統行業裡,不是那麼困難就可以做到雞頭,不要再苦熬了,我真心的清楚你們很辛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32

5年不得從業繳納1800萬美元罰款,Falcone對沖基金生涯走向終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555

SEC週一宣佈對沖基金Philip Falcone至少5年內不得進入證券業,而他的對沖基金Harbinger Capital為犯下的錯誤支付超過1800萬美元賠款。

監管當局指出Falcone在運營Harbinger Capital時的數項措施不合規。
其中包括:挪用客戶資金支付他個人稅款,更為「照顧」某些客戶的贖回請求,以及操縱債券價格。

SEC執法部門聯合主管Andrew Ceresney說:

「Falcone和Harbinger資本發生嚴重違規並損害了投資者,調查表明他們毫無疑問違反了聯邦證券法「。

Ceresney說Falcone將協助清盤對沖基金Harbinger Capital,目前該基金管理資本約為30億美元,而在巔峰時它曾管理高達260億美元的資金。

Ceresney說Falcone將會協助清盤對沖基金Harbinger Capital,而Falcone本人仍然堅持他的對沖基金不會關閉。

不過不管Falcone本人的命運如何,他的妻子Lisa Maria可能必須改一改自己奢華的生活作風。

ZH說這位曾經的紐約時尚女王將從

變成這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41

企業篇》拓展海外市場 宏全推動「全英語」工作環境 國際化 從業務到技術員都能撂英文

2014-02-10  TWM  
 

 

台灣企業的國際化是必然之路,而宏全正是努力走出去的傳統企業之一。

到世界各地征戰,拓展事業版圖,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資產,如何找到合適的國際化人才,「英語力」成為關鍵。

撰文‧許瓊文

身為台灣最大的飲料包材公司,宏全公司秉持隨著食品大廠的步伐,走向國際市場的策略。但一家經營四十五年的優良企業在海外設點時,面臨找不到國外派駐人員的窘境;個人意願是其一,但最重要的是,許多人懼於自身語言能力不足,無法適應海外生活。

「一開始,我們真的找不到適當的人選,讓我們驚覺,人才培育的重要性。」曾經在美國求學的宏全董事長戴宏全發現,公司有很好的專業技術,讓客戶主動找上門,但是卻沒有足夠的人才,作為聯繫客戶的窗口。因為會說流利英語的員工有限,往往連董事長都必須去接待客戶。

於是,三年前戴宏全在公司內部成立了「宏全學院」(Hon Chuan Academy),建立公司的人才培育計畫,尤其是能夠拓展海外市場,兼具外語與專業能力的優秀人才。

宏全人力資源部課長施建仲表示,在公司內部設立英語課程,提供員工自我進修,特別是負責國際業務的同仁。公司制定多益英語成績的標準,招募門檻必須達到七百分以上,同時陞遷時,除了績效評估考核外,也會將英語多益成績列入參考。

無英語人才 寸步難行

宏全原本聘請專業外籍老師教學,但因大家工作時間及程度不一,課程難以延續,目前採由公司補助學費的方式,吸引員工自我提升。

另一方面,並透過人資相關的網絡平台,找到專為培養國際貿易人才的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國際企業人才培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Institute,ITI,簡稱「外貿協會培訓中心」)。培訓中心提供在職人士的進修,全部由外籍老師以純英語的教學。ITI的學員要經過一至兩年的嚴格訓練,幾乎一結業各企業界就搶著要。

宏全國際業務三部的專案經理黃冠仁表示,「ITI培訓的員工,我們視為儲備幹部,給予三個月的訓練後,再派往各地的據點,或是留在總公司負責不同區域的客戶開發。」目前負責宏全澳洲事業的業務代表,三十二歲的郭美芳就是從ITI出來的。銘傳觀光系畢業的她,原本英語程度就不差,大學畢業後曾經在科技公司擔任業務工作。看好國際貿易的發展,她決定投資自己,「ITI一年密集課程的學費二十五萬元,含吃、住,其實很划算,可以學國際貿易專業,也同時強化英文。」郭美芳說。

目前在宏全,像郭美芳這樣來自ITI的國際貿易人才大約有十多位,幾乎是宏全國際化的主力人才。面對不同地區市場,其實語言上的需求各有不同。

黃冠仁舉例,以郭美芳負責的紐澳地區,英語聽、說、讀、寫都需要非常流利,因此,擁有九百多分多益成績的郭美芳,自然就因為英語成績脫穎而出,負責該地區的業務。

僑生成招募重點

為了提供客戶更好、更快速的服務,宏全發展出一套國際化的策略模式,擁有快速的調配能力,讓國際食品大廠有「just in time」的即時服務。

不僅只是要求國際業務單位的人,必須具備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戴宏全未來的目標,希望帶領公司成為國際化的企業。舉例來說,也許業務單位的人需要用全英文與客戶溝通,但是技術人員也必須要有基本的英文能力,才能即時回覆生產狀況。

在對外招募上,宏全的人資部門在招募的關卡,就會先做第一步的篩選,「如果具備多益成績,業務單位七百分以上,一般行政六百分以上,且履歷具有英語自傳的,我們自然會優先選擇。」施建仲說。

而對內雖然公司還不能立即實現「全英語」的溝通環境,但是這是戴宏全希望有朝一日能做到的。

在未來二到三年內,公司預計推動「職位英語」的設定,也就是未來個人的英語能力將影響陞遷的評估。「除非不在乎陞遷,且完全只在台灣工廠工作,否則,英語能力將成為陞遷的基本條件,」施建仲說。

此外,宏全也很願意招募台灣各大專院校的東南亞僑生,因為經過幾個月的訓練,這些僑生都可以回到自己家鄉的宏全企業上班,正是在專業、語文能力以及個人意願上的最佳人選。

要成功地將企業帶往國際市場打勝仗,還要靠更多的企業管理與經營的眉角;但是可以確定,「英語力」是企業國際化的基本門檻,如果連基本英文都說不好的,就更別談「國際化」;要成為一流的國際企業?先提升員工的英語力就對了。

宏全國際

成立:1969年7月

集團總裁:曹世忠

董事長:戴宏全

資本額:25億9847萬元主要業務:PET塑膠瓶、飲料充填代工、電池罐體電子零組件、鋁蓋類、塑蓋類、爪蓋類、收縮薄膜、標籤類等生產製造主要客戶:統一、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台灣菸酒、黑松、愛之味近三年獲利:2012年 12億元

2011年 13億元

2010年 14億元

看好非洲市場 加強投資宏全國際是台灣最大的飲料包材生產公司,消費者喝到的飲料,即使品牌不同,但是瓶身及瓶蓋半數以上是「宏全製造」。台灣各食品大廠包括統一、愛之味、可口可樂、台灣菸酒、黑松等,都是宏全的客戶。除了遍及亞洲及非洲8個生產據點,宏全的客戶更是遍及世界,知名的可口可樂就是宏全長期的合作夥伴。

現在宏全看好非洲有10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決定在東南非濱海國家莫三比克投資設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89

青年生技從業者如何找出路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0/59702.html

他們是把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兩個概念搞混了。科學是發現自然規律,而技術則是利用所發現的自然規律造福人類。通常,科學發現離實際應用都有長長短短的距離,而技術則是使科學能夠得到實際應用的學問和技能。比如,愛迪生不是一個科學家,他沒有對電現象進行科學闡述,但是他把電的實用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

雖然我也做基礎科研(免疫組庫測序),但是我更感興趣的是做生物技術開發。

比如我所參與的生物技術創新是研發一個全自動的分子診斷技術平台—iCubate (www.iCubate.com)。之所以要做這個平台,是因為現代醫學發展的一大趨勢就是個體化醫療,而個體化醫療沒有個體化的診斷就無從談起。個體化治療是治療病因,而不是治療症狀。沿此邏輯,我們設計開發產品,滿足市場需求,這就是我在做的生物技術創新工作。

我們還學習IT產業,推出了一個全新的、開放性的商業模式:把我們最拿手的產品變成一個方便客戶使用的軟件,使廣大生物技術科技人員都能參與創新,開發市場上有需求的產品。產品開發出來後可以在我們的網上商店銷售,賣出後開發者拿70%,我們拿30%。開發者不用交前期技術使用費,知識產權歸開發者所有。

生物技術創新、創業並不複雜:創新的起點一般是找到一個沒有得到滿足的市場需求,創業的起點則是把滿足這個市場需求後給社會帶來的價值預支給投資者,然後利用投資者的錢來逐步體現這個價值,簡單來說,就是「找錢」(找投資)和「賺錢」。

不同於科學研究的「錢」靠政府,搞生物技術的「錢」應該靠市場。這就需要研究市場,找到需求,發明技術,然後寫專利申請,寫商業計劃書,向風險投資公司(或其他來源)搞錢,最後開發產品,做市場和銷售。搞技術的瓶頸是產品是否和市場需求對口。衡量一個技術「匠」的標準就看他的產品是否得到市場的認可。值得留意的是:產品開發能力和市場開發能力常常是不兼容的。

在生技創業過程中,申請專利、成立公司、集資、保障自我和團隊的生存等都是「頭等重要的第一步」。當創業環境不容許我們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去辦理一系列事情的時候,我們要有應變能力,把許多事情一起辦,或者把幾個關鍵事情先辦起來,然後再創造機會解決其他問題。創業者不能沒有規劃,也不能僅認定一個定死了的計劃。如果創業需要我們同時邁出四個「第一步」,那我們就要長出四隻腳來。

我們首先要能夠看到全局,知道都有哪些步驟要走,其次才能儘量讓每個步驟都能啟動,而且還要堅信每個步驟最後都能完成。這需要一定的積累、一定的運氣,更需要加倍的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09

法律電商從業者們:是反省自己的時候了!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76

在筆者看來,如今再從行業的角度試圖拉開自己與競爭對手的距離一家舉步維艱已不再是良策。法律電商各大模式各有各的長處,本質的一些事情尚未發生改變,外表包裝下的糖果炸彈的效果已經不再那麼明顯。在這樣的現狀下,法律電商經歷了初期的發展之後,已經達到了一個共榮共生的階段,從業者們也應該從公司、從產品、從個人開始自我反省,互相學習互相進步,以求法律電商大市場的發展空間不斷擴大。下面小謙將從筆者關注法律半年有餘所瞭解的一些案例,來給大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留下一個參考,並對整個法律電商行業的發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市場大不用再多說 你能覆蓋的市場有多大?

筆者最初關注法律電商領域的時候,也有引用過國家相關機構或者權威數據統計公司發佈的報告內容。在當時法律電商才剛剛進入大眾視野之時,引用這些權威的數據證明自己在做的事情是能夠得到認可的很有必要,但如今法律電商已經經歷了初期的發展,在業內有一定的知名程度。誰不知道偌大一個中國,身處法治社會當中不會有法律方面的需求?人口基數直接決定了我國法律市場的龐大的規模,人人都能想得清楚的東西,在法律電商如今發展放緩的階段還有什麼必要?

因此,小謙認為法律電商從業們目前首要的自我反省任務,就是看看你為什麼還要不停的聲稱中國法律市場多麼龐大。法律市場很大,但這並非和法律電商的發展情況有和自己的聯繫,你需要說明的是你們法律電商目前能夠覆蓋的用戶佔據了整個法律行業市場的多少,這樣的數據是不是可以證明你們的模式要更加接地氣,受歡迎一點?


為什麼你覺得律師很傲嬌?

經常看的很多法律電商都標榜自己已經和幾千幾萬名律師達成了合作關係,但那些只是將律師的信息收錄了就算是簽約合作了的法律電商們,你這些律師在平台的活程度如何?他們是法律業界是處於哪個階段?他們是如何看待與你們平台的合作關係?

經常聽說法律電商業內的人說那些有名的律師很傲嬌,難談合作。的確也是啊,人家有證有名聲,工作多是人家主動找他,又不是他去求著案件打官司,你作為一個並不能在實際上的利益給他帶來多大好處的平台,他憑什麼要有事沒事就來作為律師一方來支持你呢?

法律電商一方面在喊著要「讓人人都打得起官司」,另一方面還只是在不停的拿出虛擬包裝後的資源來討用戶歡喜,本質上應該要不斷平衡平台發展中律師和用戶的發展關係的時候,卻並未有一個對律師而言比較客觀的合作標準,這讓處於法律電商後方的律師團的力量也變得有些空虛起來。

那些剛剛入行或者找單子不容易的律師,多一個渠道是一個渠道,被你們收錄他們的信息很自然,並且初期的時候也願意來關注關注,甚至在你和他們簽約之後安排他們沒事的時候給用戶普及一些法律知識,解答一些法律理論問題,在分享的過程當中律師也還是可以學到不少的。目前這樣的一個體系,綠狗網、法律貓、法鬥士、大狀網、華律網、匯法網、110網幾乎都有在做,但這只是滿足了律師團隊的一部分,宏觀上法律電商們的此舉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

而這一完善的空間所需要的靈感,可能就來源於那些傲嬌的律師。法律電商本身是可以作為一種樹立律師個人品牌的媒體平台的,媒體所賴有的影響力幾乎是他們生存的根本。當一家法律電商平台自身擁有一定影響力之後,他們不僅可以為律師個人打造品牌,還能夠收錄律師的行業發展情況,對用戶參考該位律師提供更好的標準,這樣一種在網絡上難以刪除的記錄是一把雙刃劍,越是那些有名不愁單子的律師,他們崛起的過程中已經深知名氣和資源對於他們的重要性,如果法律電商平台能夠更多地給予他們個人品牌樹立的幫助,他們也將認為法律電商平台對於他們更有價值,也不會被表面的那些與錢直接打交道的單子所迷惑,從而誤判法律電商。說到此刻,不少法律電商從業人士一定會指著筆者鼻子罵:你這傢伙,平台品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為什麼你們法律電商的平台品牌做不起來?

品牌難做,人人都知道,但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大多數法律電商行業真心是沒有在品牌上做出太多的嘗試,太大的努力,甚至一直被互聯網人看做是未來甚至當今主潮流的移動互聯網,他們也僅僅只是報以觀望的態度,或者只是加入卻不運營,這樣的舉動難道就是你們所說的品牌難做的理由嗎?

從《如何打造中國法律電商領域的legalzoom?》一文開始,小謙關注法律電商行業也有一段時間了,也採訪過易法通、法鬥士,並且和多位法律電商從業人士交流過法律電商的發展以及當前發展的一些困難。在這個期間,小謙也曾長期保持對法律電商業內發生的重大動態的關注,但發現已經傳得神乎其神的移動營銷,竟然被大多數法律電商們冷落。

當筆者在微信上搜索公眾賬號「法律電商」之時,只能搜索到兩個賬號,「法律電商」這一賬號竟然是沒有推送一條信息,至於後面的力格法律電商和「服務於中小企業的法律電商」,看到最近的一篇文章的推送日期之後,筆者真心懷疑我是不是已經穿越了。

誠然,法律電商只是一個代名詞,很多人做的法律電商的事情卻不叫法律電商。於是筆者在搜索「法律」的時候,還是發現了不少賬號,但卻似乎無法找到有特色的。縱觀筆者也聽說過的那些法律電商們,法律貓、法鬥士、大狀網、華律網、匯法網、110網、易法通、綠狗網,這麼多的法律電商當中竟然只有易法通、法律貓、110法律網、法鬥士、綠狗網開通了認證的微信公眾賬號。

至於長期能夠堅持更新,這五大微信公眾號中竟然只有一家。出於行業發展的角度,我真心希望法律電商們可以好好運營下微信,並結合移動營銷的其他渠道,更好的提高自己平台的品牌曝光,從而通過更好的提高法律電商平台的品牌影響力,更有利的搞定那些如今我們覺得傲嬌的律師,維護好平台中用戶和律師的平衡,制定出更加公平的合作標準。


我並非來砸場子 淺談我對法律電商品牌發展的建議

其實我對於法律電商行業的意見遠遠不止以上幾點,但我本意並非來唱衰法律電商發展,來砸場子,所以此次小吐槽到此為止。作為一個看好法律電商行業發展的人,我想結合以上我對法律電商的一些吐槽來談談我對法律電商品牌發展的一些建議。(主要是理念上的)


1、攜手共贏 先聯手做大行業影響力再發展

要說模式,目前來說法律貓這樣的淘寶式中介模式,好處是資金壓力相對小,可能是當前最有生存能力的模式,而法鬥士的垂直搜索模式,更是能夠結合用戶在搜索引擎以及去哪兒那樣的垂直搜索引擎的使用習慣的過程當中,更好的檢索到法律方面的線上信息,而綠狗、易法通他們目前賴以為生的主要業務可能還是模仿國外放出上市訊息,最終卻並未上市的legalzoom。

這三大模式,是如今新興的法律電商行業當中主要的模式,各有好處。但你要直接分出誰更好,真心困難。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律電商內鬥也是非常嚴重,整個法律電商行業都沒真正興起起來,內鬥自損精力和資源嗎?不要再說自己的模式與其他競爭對手的模式相比,如何如何好。沒有一個大的市場,再好的模式也是夢中蝴蝶,極易消失。

目前主流的法律電商平台,都是在燒著投資人的錢,你們拿著投資人的錢在內鬥,你當你背後的投資方是BAT那些巨頭,錢多沒地方丟啊。所以與其內鬥,不如合作共榮,先共同努力學習讓法律電商行業受到更多人的認可,而這一個,有意義的行業分享會是可以有的。


2、法律電商一定得嚴肅嗎?先嬉皮一點吧!

上述筆者在微信公眾當中搜索法律電商行業相關賬號的經歷,曾經和法律電商行業的從業人士有過交流,面對法律貓那種以賣萌的方式普法做微信,他甚至還想要譴責一番。

他覺得法律行業是一個氛圍嚴謹的行業,法律貓那種切熱點賣萌簡直就是在丟法律電商的臉,顯得自己不專業,法律電商要凸顯出自己的專業性。他說他們曾經也在微信上做過嘗試,但因為轉發閱讀效果不太好,他們人手也還不夠,就暫停了。

對此,我當時是覺得之所以法律電商們並不熱心的微信上和其他行業一樣過多的運營,就是因為覺得法律電商一定要做專業,凸顯專業的一些因素當中,嚴肅的品牌形象非常重要。

我不知道其他的法律電商從業人士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我覺得法律電商的專業性壓根就是扯淡。幫我們用戶打官司的是法律電商嗎?不是!法律電商作為一種中介,一個平台,要注重平衡。

這一平衡,我理解為帶著法律界的那些基礎知識,用接地氣得方式親近的傳遞給用戶。沒人喜歡那種板著臉皮的人,目前的法律電商是把律師界那嚴肅的氛圍都搬過來了,還要接一接地氣,弱化一些嚴肅的效應,讓用戶可以更好的知道你們平台是做什麼的,能給他帶來什麼幫助啊。

我曾經建議過法律電商從業人士要緊密地結合社會熱點,借勢營銷努力打造事件營銷,這樣的一種目標對於大多數並沒有專業的營銷團隊的法律電商而言,很困難。當時我提出這一意見的初衷,就是希望法律電商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更好的走入用戶的心中,法律需求不是剛需,有些人一個月要用上數次,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用不著,但如果你能夠用最省錢的方式高效率的讓消費者們都知道用法律電商可以找到高質量的律師為其打官司,價格還要比線下律所更便宜,這就能夠擴大整個法律電商的覆蓋領域啊。

所以,我希望那些覺得法律電商應該要非常嚴肅的從業人士,你可以不用微信為其品牌助力,你也可以不學你競爭對手嬉皮點微信風格,你更可以完全忽略移動營銷對你法律電商發展的幫助,但你一定不可以太過嚴肅,你一定要弱化你嚴肅的屬性,通過嬉皮、搞笑等個性化形象的塑造,接地氣得走入人心。


3、法律電商的媒體曝光少不了

在線上做法律行業的事情,法律服務都價格的確是低了,如果你們可以保證法律服務的質量不會太多降低,但是你的用戶他們知道你的法律服務性價比要比線下高嗎?

產品是重要,抓住機會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在一個人人都有可能是你潛在用戶的情況下,通過媒體等傳播優質渠道,讓你的產品你的服務你所能夠帶來的附加價值被更多人知道非常重要。但顯然,在現在的很多明明可以借勢的社會事件當中,不少法律電商縱然做出了法律公益事業,但著力點還未把握好,也沒有運用下借勢營銷對法律電商的幫助。

小米微博微信的社會化媒體營銷團隊有數百人,這在很多人分析小米成長過程的時候,看做是小米能夠打出這麼大聲勢的重要決策。但如今大部分的法律電商還沒有相對全面的營銷團隊,這或許受到很大的資金方面影響,可這個方面的確還是應該行動起來的。

法律電商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如果眾多從業者們可以在內部、外部都做出更多的分享和交流的話,攜手共進之下,或許大家活得也要更為容易些!經過了2013年的起步期,不少拿到了風頭的法律電商們並未給大家證明,證明他們拿到錢和沒拿到錢有什麼區別。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說阻礙大多數法律電商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已經並非資金問題,而在於整個法律電商行業內在的一些問題呢?筆者認為這幾個問題值得深思,也不禁想要感嘆法律電商從業者們,也許已經到了反省自己的時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455

15年從業高管對珠寶行業最深度剖析(第一集) 一生一股百元三泰

http://xueqiu.com/7342316942/30149256
作者為新浪浙江財經自媒體簽約撰稿人,首發新浪浙江財經,轉載須註明出處

半個月前我對一篇點評潮宏碁周大福的珠寶行業報告提出質疑,當時答應過下個月寫一份「有含金量,有深度,有乾貨」的草根調研文章的,這段時間抽空寫了個開頭,我預計描述完我心中對這個行業的所有看法,需要10-12篇,今天先奉獻第一篇,不提三泰電子,不提速遞易,只是上次誇下了海口,這幾天原來的作者催我拿出真本事寫文章出來,那我就談談我這份從事了15年的本職工作。本貼不要諮詢任何三泰電子速遞易的事情,只回覆關於珠寶零售行業的詢問。

本人從2000年進入珠寶零售管理行業,供職於國內知名品牌旗下,從最基本的素K金櫃檯銷售員一直做到了大區經理兼全國營銷總監。親身用15年時間經歷了這個行業的起航-鼎盛-低迷-衰敗過程,是的,你沒有看錯,是「中國珠寶零售行業的衰敗」。並不是泛指整個珠寶行業,也不包括國外的珠寶行業,珠寶首飾這個行業存在的和人類歷史幾乎一樣久遠,不可能消失掉。
查看原圖

我個人對珠寶行業的大趨勢概括是:

百業全興它後興,百業欲衰它先衰。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社會上的各種行業都很興旺了,人們錢包鼓鼓的,已經滿足了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以後,才會開始購買珠寶首飾滿足自己變美、區分社會階層等要求,珠寶行業才會真正興旺;同樣的,當其他行業剛開始出現衰敗的苗頭時,珠寶行業一定是第一個先低迷的,因為首飾這東西不能吃不能穿,人們預算吃緊,第一個先砍掉首飾的消費。這個規律在歐美,日本和香港台灣都是經過經濟週期的多次驗證的,屢試不爽,現在輪到咱們中國了。

中國人對珠寶首飾的消費主要分為三大類:婚嫁!自我獎勵自我標榜!投資!其他零零碎碎的消費原因就不說了。

先說最大頭的:婚嫁消費!

中國人以前是從來也不購買鑽石的,因為根本就沒這個消費潮流存在!中國人結婚就是黃金!黃金!黃金!然後婆婆從手腕上擼下一個翡翠鐲子,孩子滿月後送幾個純銀的長命鎖。這輩子基本上就和首飾沒有交集了。後來外國電影開始進入中國,我記得是一個什麼「月亮公主」電影,讓國人逐漸開始購買紅藍寶石,96-98年紅藍寶熱火了一段時間,然後迅速消沉。黃金一直雄霸國內首飾市場。

自從20多年前,戴比爾斯DTC集團,開始全面進入中國,專為中國人推出的廣告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一炮打響,中國年輕人結婚,都要買一個鑽戒才算是有面子!別管上面鑽石像小米一樣大,(我說的是真的小黃米,不是手機)一定要是鑽石戒指,才算是完整的結婚儀式!不得不感嘆外國人引導我們落後國家的消費趨勢,實在是太成功啊,從鴉片到煤油燈,從鑽石到婚紗照,從蘋果手機到寶馬汽車,從變形金剛到西服牛仔褲……哎,又跑題了。

查看原圖
中國的珠寶老闆們,開始遲遲疑疑,猶猶豫豫的減少黃金的櫃檯數,先放半米鑽石,後來變成一米鑽石……直到2010年前,絕大部分珠寶商都基本捨棄了黃金品種,全力營銷鑽石類,尤其是結婚鑽石品種,從當初的只購買一個女士鑽戒,發展為「男戒+女戒」,又發展為「女戒+男女情侶對戒」結婚三戒,鑽石項鏈、耳環、耳釘、吊墜、手鏈、手鐲、腳鏈、腰鏈、男士皮帶扣、奢侈手機鑲鑽、牙齒鑲鑽、私密處鑲鑽都有了……同樣的,鑽石鑲嵌類首飾的毛利率和淨利率,也一直保持了多年的好日子,從2000-2010年,我稱之為:珠寶行業的黃金十年!

在這個黃金十年,珠寶行業快速而又穩定的膨脹,香港本土的珠寶品牌開始逐步進軍內地,大家耳熟能詳的幾個牌子:周大福,謝瑞麟,周生生,六福,都是因為分到了內地市場的餡餅迅速壯大!還有一些下手比較晚的:金至尊,瑪貝爾MaBelle珠寶,鎮金店,景福珠寶等,基本上都很難再打開局面,尤其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景福珠寶,這個牌子當年在香港的知名度一直不錯,產品的設計和做工毫不遜色!周大福他們紛紛進軍內地,景福老闆竟然完全漠視內地市場,沒有任何拓展,滿足於香港的一畝三分地,直到前幾年開始著急,想要重新殺進內地,卻完全毫無立足之地!令人惋惜!

香港歌星有四大天王,珠寶的四大天王就是:周大福,周生生,六福,謝瑞麟,這個排名絕對分先後!

先簡單說說珠寶四大天王的現狀:
查看原圖
周大福進入很早,現在最牛逼!行業內的航空母艦,不僅是珠寶,地產,酒店,名表,豪車,高爾夫,金融,政治都是風生水起,無人可以匹敵!剛剛香港高調高溢價上市!
查看原圖
周生生略顯低調,卻也站穩腳跟,在珠寶業務上成為僅此周大福的巡洋艦!


查看原圖
六福一直走走停停,發展緩慢,定位模糊,六福集團一直把娛樂業作為大方向,珠寶的直營和加盟一直左右手互博,不過這幾年也算是有一片天地。

查看原圖
謝瑞麟,這個香港珠寶中最早進軍內地的(比周大福早),第一個在1987年港股上市的,第一個全力佈局鑽石產品的,第一個推出情侶對戒的,第一個試用貴賓卡營銷的,第一個……現如今已經在中國鑽石鑲嵌品類市場,做到了消費者心中最有高度的品牌之一,但是,謝瑞麟的發展伴隨著創業者「謝瑞麟本人」(第一代老闆姓謝,名瑞麟)的人生大起大落,以及謝瑞麟和兒子謝達峰的大權交替風波(其實掌權謝瑞麟主席的卻是謝達峰老婆),個中詳情,容我慢慢道來。

在這十幾年內,大陸也誕生了一批「區域性珠寶品牌」,我稱之為「地頭蛇珠寶」,

都是在當地從一個小店做起,在一個基本沒有充分競爭的環境下,逐步壯大的過程,比如很多人知道的:潮宏碁珠寶(廣東潮汕),明牌珠寶(浙江紹興),老鳳祥珠寶(老上海人最愛),金伯利珠寶(河南地區),通靈珠寶(南京地區,已經過會即將上市)還有溫總理夫人:張.-培.-莉女士創立的戴夢得珠寶(張.-培.-莉國第一批地質勘探工作者,溫總理上任後,張.-培.-莉為了避嫌就將戴夢得珠寶轉讓他人,她的名字竟然是敏感詞??),

浙江人更熟悉的是:紹興明牌珠寶,杭州萬隆珠寶(現更名曼卡龍珠寶,還沒過會等待上市,三泰電子的大管家天圖集團已經投資6200多萬,牛逼的浙商創投也投了幾千萬)等等,

地頭蛇珠寶統一的特徵是:在家是條龍,出來變成蟲。只要向外擴張,遇到當地的地頭蛇珠寶,基本都很難快速壯大,這個原因,我也會在後面詳細談起。

全世界所有的奢侈品行業,珠寶,豪車,香水,皮包,紅酒等,其實都是「家族史企業」,相對低技術含量的工藝和發家模式,都使得這個行業比較封閉,談不上固步自封,但是管理發展相對緩慢,一旦遇到行業的巨大轉型,家族式企業,家長式管理,通常就會發生「反應遲鈍,盲目樂觀,輕視新事物,被動式應對」等弊病,很多企業也許很快就就一蹶不振了。

但是,這一切在2008年開始,到了2009年是珠寶零售行業的分水嶺!珠寶零售商的好日子,基本到頭了!這一年這個行業誕生了「互聯網攪局者」!基本上成為珠寶零售行業走下坡路的最大推動者。我儘量以旁觀者的中性立場描述,使用了「推動者」這個詞,雖然我更想說的是「攪局者」,

而攪局者,瞄準的攻擊目標,恰恰就是:傳統珠寶利潤最豐厚蛋糕最大的婚嫁市場!

……………第一集完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1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