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改名、投資、玩O2O 搜房在幹嗎?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4033-1.html
曾投資搜房的澳洲電訊在搜房成功IPO後,毫不猶豫、迅速撤退,這種行為難以想像,但可以理解,在屢次打算IPO無果之後,看到解套獲利的機會後,佔股50%以上的第一大股東的套現3.26億美金,與四年前投資的20億人民幣相比,僅僅收回成本,餘下的股本收益也離眾多創投公司的投資神話,相比甚遠。這種舉動,更多的可能是一股無奈,但這個決定似乎並沒有做錯。
 
人才之殤:老將出走的悲壯與內耗現狀
 
在搜房的歷史上,肖勇早已成為昨日黃花,若提到搜房十五年路上,還有一群人莫天全這輩子一定不會忘記:蘇州劉**、重慶郭**、上海楊**、江蘇徐**、山東楊**、四川秦*、天津蔣*、杭州斯**……這群人造就了搜房如今的市場格局與收入,沒有他們,就沒有搜房,無人能抹殺這段歷史,這些區域迄今依舊是搜房的戰略要地。。
 
就是這一大波帥才與大將以及他們背後的團隊,他們曾經跟肖勇一樣,為搜房奮鬥至少十年的高管們,卻幾乎一夜棄莫天全而去,09年那場人員變動,業內為之瞠目結舌,這絕不是因為競爭對手的誘惑太大,條件太好。
 
一個高管,跟隨老闆創業十多年,可以因為疲憊厭倦離開團隊,但一群傳奇的團隊集體出走,反思的應該是搜房。而出走的這群高管,至今在圈內依舊是戰功赫赫。筆者曾經與其中的相關人員交流提問:這群人的特點是什麼,有人告訴我,這是一群及其有韌性的人,至今印象深刻,這群人就是如此。
 
當然,除了這麼悲壯的故事,搜房類似的小故事還有很多,如果你們當地有搜房,類似的故事可能還有很多,比如過節發N個月餅、橘子,N小於5;總經理拖欠佣金被追討;又或者明升暗降調離老將;甲要搶乙客戶,甲會告訴乙的客戶,謊稱甲離職了,她前來對接;地區的女總經理,可以站到競爭對手的看房車面前,阻止站方發車;甚至為了延誤競爭對手發車,肢體衝突……如此狗血的事情,若你是圈內人,一定不會陌生,這是一種極其可悲的舉動,更多是可笑的內耗舉動。
 
改名:搜房全球綜合症與不自信
 
至少十年前,在房地產行業還沒有如此火爆的情況下,搜房往往扮演的角色,會在開發商會議或者開盤現場,佈置一個桌子,鋪上桌布,拉起易拉寶,上面總會寫幾個大字:搜房網全球直播,internet當然是全球的,拍點視頻,傳幾張照片,的確說的通,但這也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俗話說,一個人越缺什麼,他就最愛表現什麼。這種搜房全球綜合症的蔓延可以說是全國性的,比如自己叫做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家居網站,說到此,無力吐槽。
 
如果你是搜房競爭對手的編輯,如果你沒有被搜房抄襲過,你一定out了,哪怕你是一名網友,你的內容也有可能被搜房抄襲,修改水印,甚至連ID都copy,專業的抓取和編輯快速的複製粘貼讓同行們汗顏,並且被指責也毫無羞恥心可言。多年前,某網站的活動照片,背景板楞是被搜房PS成搜房自己的活動,然後發到自己的論壇。至於論壇的點擊數刷新的倍增,都是公開的小秘密了。
 
這類的不自信,還有官方的很多舉動,對手領先搞「抄底預備隊」,搜房就立刻複製,叫做「抄底正規軍」,對手的任何領先策劃,都能在搜房網上找到影子。
 
最有趣的是有一年,搜房給全國業內老總群發了信息:「稱「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及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2009年4季度房地產網絡廣告市場規模超過6億,而搜房網以3.5億獨攬50.21%的市場份額。後面的某網站僅佔17.4%」。」話音剛落,易觀國際則發佈嚴正聲明,指責搜房數據造假,當季度某網站27.8%的市場份額並且領先於搜房,是確定的。
 
從總部到地方,這種搜房全球綜合症的背後,是一種自卑作祟,強者恐怕很不齒這種低級的行為吧?
 
而此次改名房天下,除了體現爭奪全國市場的野心之外,同樣也是類似的不自信作祟,十多年的搜房品牌影響力不要的背後,是與北京一家公司的商標名稱之爭,徹底改名,也是一種解脫之舉,長遠來看,如果如上文所說的搜房,毫無質的變化,這樣的改名對於業內而言,無所謂。這次改名,對於重塑品牌的挑戰很大,但的確是利大於弊之舉。
 
入股兩大行:變革的自我救贖
 
對於世聯行和合富輝煌而言,這兩家都是在地產界值得非常尊敬和敬佩的企業,無論從市場份額、專業操盤的手法、員工的職業素養,都不負國內領先的房地產代理機構的美譽,同樣具有代理機構背景的易居中國,同樣是這兩大行的市場競爭對手,而在區域上,這三家各有優勢,尤其在南方,合富輝煌的地位幾乎不可撼動。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幾句話,用在商場上毫不誇張,面對易居旗下的樂居一直的咄咄逼人,搜房的確受到影響,幾乎在全國,能跟搜房對戰的就只有樂居,樂居擁有百度、新浪新聞、微博、騰訊等獨特資源,並且擅長產品創新,發展迅速,易居在互聯網的快速轉型,帶給業務重疊,但相對傳統的幾大行帶來未雨綢繆的危機感。
 
在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時代的快速迭代的現狀下,若代理公司還在堅守,僅靠原有的行業專業度支撐,不利用好互聯網這個工具,未來如何,誰也無法預測,好的情況下,易居已經有一個不錯的樣子,選擇與搜房合作,既能短期內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抗風險性,又能抱團,對易居形成角力牽制,這樣的選擇是值得讚賞的。
 
從目前透露的信息來看,搜房與兩大行的合作,未來可能體現在O2O、互聯網金融,以及房產電商方面。
 
從搜房的角度而言,這次也可以稱得上是一次不錯的資本市場的故事演練,這裡有最火的幾個關鍵詞:O2O、互聯網金融、房產電商。除了這幾個,與兩大行的合作,也會帶來其他方面的一些影響。
 
隱憂:芝麻與西瓜搜房想抓不容易。
 
事物總有兩面性,既然有好的故事,同樣也會存在一些隱憂,選擇兩大行的好處不言而喻:
 
1. 數據庫的完善,搜房可以告別數據基本靠編的時代,兩大行的數據專業度迅速彌補這個大短板,中指研究院可以鬆一口氣了。
 
2. 電商的發展:在現今房產電商充斥數據造假、商業賄賂的今天,專業的代理公司購房數據庫的利用,會提升數據的有效性和轉化效果,只要是兩大行代理的項目,搜房房產電商獨佔份額、數據轉化也不是問題,不需要通過某些手段「獲得效果」,或者代價變小。
 
3. 互聯網金融:實際利用在國情背景下,作為房產電商的重要武器,搜房是否能給買房人提供一條龍的金融服務,雖然搜房有過嘗試,但效果一直不夠明顯,通過兩大行的背景,若真能與銀行取得房貸上的政策支持,未嘗不是一件利民的好事,但銀行最優質的業務之一能否被其利用,還需要時間觀察。
 
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1. 搜房的媒體屬性進一步降低
 
搜房的服務,或者基本專業化的內容,是否會因為商業化過度而被影響?從垂直網站運營角度,房地產垂直網站的媒體屬性,是最重要的環節。
 
2. 兩大行的競爭對手的不合作
 
比如其他代理公司聯合抵制相應合作,搜房其實在二手房領域就已經碰到這樣的情況,並且造成股市大幅影響。
 
3. 公信力受到質疑
 
與樂居不同的是,搜房沒有合作的媒體平台,入股後的合作會受到影響,比如同區域是世聯行的競爭對手樓盤,搜房是否還能保持熱情的媒體化服務和客觀報導。
 
4. 醉翁之意不在酒
 
從目前行業屬性來看,房地產消費屬於大宗消費,購房者的決策尚不能靠媒體來驅動,對於搜房本身業務而言,佔大頭的依舊是廣告和房產電商,真正的切入到O2O這種區域屬性極其明顯的互聯網模式,屬於「苦、髒、累」的活,落地深耕的態度受到質疑,但這樣的故事,資本市場的確歡迎。
 
5. 開發商的信任度
 
若O2O及金融業務出現與開發商衝突時,如何放棄利益,選擇合理的方式合作。或者獲得甲方的認可,很關鍵。
 
6. 專業度
 
雙方在各自領域的專業度欠缺,又能互補,但最終生成什麼樣的產品,是否能被市場認可,還得數據說話。
 
7. UGC生態
 
儘管搜房號稱自身擁有全球最大的業主社區,覆蓋中國300餘城市小區,但極其可觀的情況是,這些業主社區論壇大部分都是荒廢,充斥水軍,乃至毫無流量的,價值並不大。
 
8. 移動端轉型
 
不容否認,搜房在移動端轉型曾經嘗試,但與PC端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這次入股兩大行之後,能否在移動端取得新的突破,也值得觀察,若移動端沒有好的發展,長遠來看,這樣的入股紅利會被時間消磨殆盡。
 
綜上所述,搜房入股兩大行之後,對自身的業務格局來看,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但筆者認為,這樣的變化,短時間內,不會特別影響目前的業務體系,也就是說,原有的廣告與電商業務不會受到影響,兩大行的業務運營也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一些試探性的活動、發佈會、路演等會投石問路,短期內還是促進資本市場的認同,長遠來看,是否真的有大的變化,還得看這次合作的結果。
 
搜房的早期員工離職,現有團隊的高離職率、企業文化、員工待遇趨待大幅提高、缺乏自信的「偽狼性」等老問題,也會成為這次搜房變革與自我救贖過程中的絆腳石,變革能否重塑傳奇軍團時代的輝煌也有待觀察。
 
面對搜房這次的三把火,業內除了一味的追捧,更加應該理性的反思,尤其是對於過去這些看上去可笑並且不光彩世紀的反思與改變(很難)。宏觀的美麗故事下,也要關注微觀的防微杜漸,搜房應該取長補短,除了一位模仿易居模式,選擇與兩大行合作,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方能真正的在互聯網大潮裡屹立不倒,對於提升自信,故事的最好結局,就是把編的故事做成現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186

那些P2P大佬下一步要幹嗎?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51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15 12:51 編輯

那些P2P大佬下一步要幹嗎?
作者:洪偌馨

一、紅嶺創投:P2P“類銀行模式”的轉型實驗

充滿爭議似乎已經成為了紅嶺創投的標簽,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里,在百度搜索輸入紅嶺創投,都會自動關聯“倒閉”這個詞。經過這幾年爆發式的發展,中國的P2P借貸業務已經形成了一個年交易額近3000億的新興市場。隨著各路資本的湧入,以及參與者的增多,這個市場還在以令人咋舌地速度快速擴張。但與前兩年有所不同,2014年,P2P借貸行業明顯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拐點:在外,包括P2P行業在內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漸行漸近;在內,P2P行業競爭加劇、資產質量惡化等問題也日趨嚴峻。


在P2P借貸行業里,紅嶺創投可能是最不按常理出牌的一家平臺。它最早提出“本金先行墊付”、最先嘗試債權+股權投資、去年又高調宣布轉型“類銀行模式”全面挺進大額融資業務。


充滿爭議似乎已經成為了紅嶺創投的標簽,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里,在百度搜索輸入紅嶺創投,都會自動關聯“倒閉”這個詞。但有意思的是,每一次爭議、每一條負面新聞似乎都讓它走的更快、更遠了。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根據零壹財經的統計,在2014年9月,也就是紅嶺創投爆出一億壞賬的當月,紅嶺創投全月成交量37948筆,成交額16.71億元,借款和投資人數分別為2666和30486人均創下了該平臺的歷史最高紀錄。


而在隨後的一段時間里,紅嶺創投的成交量更是以驚人的速度增長。9月16億、10月25億、11月28億。其中,僅雙十一當天,紅嶺創投就完成了5億5370萬元的成交總額,刷新了P2P行業單日最大成交金額的記錄。


因為一億壞賬的爆發,紅嶺流失了10%的老客戶,卻新增了30%的新客戶。但在媒體方面反饋就沒有這麽正面了,非法集資、風險集聚、觸碰監管紅線…….各種爭議撲面而來。


事實上,與大多數人一樣,筆者也對P2P介入大額融資業務充滿了質疑。在行業制度、技術和人才尚不成熟的情況下,“類銀行模式”不僅背離了P2P借貸立足於小額、分散的市場定位,其風控能力更有待考驗。


盡管對此模式,筆者仍持有保留意見,但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2015年各家平臺在市場定位和業務模式上出現分化已是必然趨勢。姑且放下對於“類銀行模式”是否得當的爭論,筆者替大家來探一探紅嶺創投究竟打算如何轉型?


分公司+體驗店


按照董事長周世平的話說,2014是紅嶺創投真正開始發力的一年。在此之前,盡管紅嶺創投在P2P行業的名氣已經響當當,但事實上這只是一家偏安深圳一隅的小公司,資產端基本都在深圳。


盡管名氣漸盛,但紅嶺創投的短板也愈發凸顯。由於缺乏專業的金融和管理人才,傳統民間借貸那一套經營方式越來越Hold不住日益壯大的紅嶺創投。“2014年以前的紅嶺只能打60分。”周世平說。


根據新的規劃,接下來紅嶺創投在戰略上有三個著力點:一是項目的獲取能力;二是風險的管理能力;三是投資人的獲取能力。圍繞這三個目標,紅嶺開始廣設分公司、大量吸納銀行人才、並開始布局線下體驗店。


從公司架構上,今年開始,紅嶺創投走出深圳開始了全國性的布局。根據規劃,紅嶺將在全國設立30多家分公司,每家分公司可下設10家體驗店。截至目前,已經在重慶、江蘇、安徽、雲南、河南、湖南、開設了6家分公司,和7家體驗店。


在職能上,分公司負責業務拓展、貸前調查、第一道風控和貸後管理等。而體驗店則側重於投資者教育、線下推廣等。分公司由公司直接設立,而體驗店則可以加盟。


據了解,目前紅嶺創投30家分公司的核心團隊已經組建完成,前期屬於籌備小組,三個月內業務如果能夠達到一定的量便可以設立分公司。而在人員安排上,分公司標配30人,一把手必須為當地銀行的分行或一級支行長以上級別。


而在體驗店方面,周世平認為,盡管通過互聯網營銷可以提升流量,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對提升平臺交易量的貢獻並不明顯,轉化率過低。在目前的情況下,實體店對於增強用戶黏度,拓展新客戶方面的影響仍然十分顯著。


當然,在筆者看來,並非所有的平臺都適用於這個思路。也許外界很難想象,擁有天量交易規模的紅嶺創投過去直接投入網絡營銷的費用並不高,百度推廣也是從2015年才剛剛開始,而同等規模的平臺每年網絡營銷費早已過百萬、千萬。


所以,基於目前的情況,相比增加流量的導入,紅嶺創投更急於與投資人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而從傳統消費者的習慣而言,開設實體店面的確是直接且有效的方式。


相比當下互聯網平臺動輒每月百萬的營銷費用,周世平認為開設體驗店很劃算。從目前已經開設的體驗店來看,選址都人流密集的區域,面積不大,每家店的投入在10-20萬左右。


大單的風險如何控?


與全國布局同時推進的是紅嶺創投的業務模式,從2014年3月24日發布第一個億元標的開始,紅嶺創投正式挺進大額融資業務。


根據零壹財經提供的數據,截止2014年11月末,紅嶺創投今年共發布大額項目66筆,拆分成577筆借款,共計39.73億元,最大的項目是湖南的某融資項目,融資金額4億元,最小的項目為某玻璃廠的資金周轉,融資金額60萬元。


從目前的紅嶺創投發布的大額標的來看,主要涉及房地產、紙業、大宗商品貿易、食品業等,資金用途主要為企業資金周轉、工程款償付、裝修、土地出讓金償付等


值得註意的是,紅嶺創投鎖定的這幾個行業大都是當下銀行信貸投放避之不及的“雷區”。根據筆者的了解,盡管長遠來看會逐步轉向其它行業,但短期內紅嶺大單項目仍將集中在地產業。


如此堅定地選擇大額融資業務,紅嶺創投對自己的風控能力真的如此自信嗎?


從筆者了解的情況來看,轉型“類銀行模式”的紅嶺創投開始大量啟用銀行從業人員,在風控手段上也逐步向銀行靠攏。目前來看,紅嶺的風控方式主要為房產、貨物、股權抵質押與個人連帶責任或第三方擔保公司擔保,並無特別之處。


值得註意的是,紅嶺創投從今年開始轉型以來,在人員結構調整上可謂是“大換血”,以往的高管和不少核心員工都被勸退或轉崗,包括周世平自己也已經退居幕後,轉而引進了大量銀行高管。


其中,總經理張宇為原深發展總行副行長,副總經理陸斌為原交通銀行深圳分行風控部門總經理。此外,還有 5 位銀行高管分別主管計劃財務、風險控制、市場、技術、綜合等五個委員會。


此外,據周世平介紹,因為通常都按抵押資產的3-5折放貸,所以長期的風險並不大,但由於處置資產的周期較長,潛在的流動性風險卻不可忽視。所以在操作中,如果是6個月的借款,紅嶺創投會按9個月的周期發布標的。


“萬一借款人逾期,但只要在3個月內還回來,對於投資人來說是沒有風險的。當然,前提是投資人都是事前知曉的。那麽,如果超過3個月還未還款,平臺就會著手處置資產。”周世平解釋說。


盡管采取了一些緩沖措施,但按照紅嶺創投現在的發展速度和待收規模,未來面臨的流動性壓力還將越來越大。考慮到紅嶺創投今年發布的大額借款期限主要集中在12個月及以上,真正的大考還在2015年。


互聯網時代的“老周”


關註互聯網金融這幾年采訪過不少創業公司,由於大多數公司規模較小、成立時間尚短,公司制度和運營機制尚不完善,創始人的個人風格和想法基本決定了公司給外界的印象。但在這里面,紅嶺創投是個例外。


初見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時,我很難把面前這個衣著簡樸且不善言辭的人與風格激進的紅嶺創投聯系起來。他就像住在隔壁的鄰居大叔,低調含蓄卻也平易近人,左鄰右里的住戶平時有個頭疼腦熱、傷心上火的事還能找他訴訴苦。


有這樣想法的不止我一人。現在周世平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時間泡在網上,除了在紅嶺社區發發帖子,回複網友的問題,微信上還有幾千號關註P2P的陌生人時不時地要找他訴苦、提問、吐槽……他們都稱周世平為“老周”。


這種強烈的沖突感讓我一度非常好奇老周與紅嶺創投的故事。因為在這個金融、IT精英紮堆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完全草根出身的周世平與紅嶺創投實在沒有任何技術性優勢可言。


不過,從數據上來看,這位“草根”顯然已經成功逆襲。在剛剛結束的2014年,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網貸貸款余額在5億以上的平臺達36家,占全國的58.82%,其中,陸金所、紅嶺創投、人人貸的貸款余額位列前三甲。


周世平不懂金融,對於這一點他從不避諱。機緣巧合創辦了紅嶺創投,他更多的時候是憑著感性的認知在經營平臺,而從多次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他這種感性的認知基本來源於他二十幾年的網民經驗。


老周是個重度網民。1992年,從學校出來不久的他開始跟著朋友學習炒股,幾經起落:20出頭的他就曾經身家百萬,也曾經虧得負債累累。後來,他通過在炒股網站上做股評,給人薦股慢慢東山再起。


真實世界里不善言辭的周世平卻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遊刃有余,泡論壇、發帖子這些事情他早在十幾年前便開始做了。或許連他自己也沒意識到,對於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他比很多人更有體會,也在無意間帶給了紅嶺創投。


2014年9月12日淩晨,周世平在其紅嶺創投的官網論壇——紅嶺社區中發表了一篇題為《堅守底線,痛並快樂著》的帖子自爆出了1億壞賬,並表示由於後續處理周期比較長,紅嶺創投將提前墊付本息。


從危機公關的角度而言,當問題出現時,第一時間披露信息並提出解決方案是非常有效的應對方式,在互聯網時代更是如此。尤其對於P2P這樣一個充滿爭議的新興行業而言,充分的信息披露和較為透明的機制往往更容易引得投資人的信任。


不過,周世平似乎並沒有想到這麽多。我在事發後兩天遇到他時問及此事,老周還是一如既往的鄰居大叔形象,簡單又直白地說,“事實就是出現壞賬了,那就不應該瞞著。”


周世平從不避諱談及外界對紅嶺創投的爭議,甚至經常進入紅嶺社區會看到有關紅嶺創投的負面消息掛在頭條。我在想,如果要用負面消息對P2P平臺做個壓力測試,估計紅嶺創投的分數會很高,這些用戶的抗壓能力應該不錯。


除了對負面抱有極高的容忍度外,周世平跟投資人們的互動也令我有些意外。除了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網上、手機上解答各種“疑難雜癥”外,他還曾經受外地的投資人所托去看深圳的一家P2P平臺是否跑路了。


事實上,與周世平日常的互動的很多網民並不是紅嶺創投的用戶,但他似乎很樂於扮演這個“鄰居大叔”的角色。“總覺得老周像朋友,在那里投資比較安心。”一位紅嶺創投的投資人如是對我說。


就在最近一次跟周世平聊天時,他還在跟我叨叨,微信的好友數量上限為什麽那麽低,以至於還有一兩千人在等待通過驗證,沒法加為好友了。


就在那時,我突然想起最近看小米那本《參與感》里的一段話,大意是說,社交網絡的建立是基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信息的流動是信任的傳遞。企業建立的用戶關系信任度越高,口碑傳播越廣。


“重度網民”老周在無意間把社交營銷玩兒的出神入化。他天天耗在紅嶺社區跟投資人聊天、答疑,時常接待投資人來紅嶺調研、交流不就是建立參與感的過程麽。


在我看來,紅嶺創投的成名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其中不乏一些必然的因素。例如,周世平特別的人生經歷給紅嶺創投深深地烙上了“草根”的印記,又恰逢這個追捧屌絲逆襲的時代,他自然吸引了很多追隨者。


東拉西扯的這一段並不代表我對於紅嶺創投這家平臺的評價,請勿混淆。只是作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觀察者、記錄者,我希望跟大家分享更多有意思的人和事,老周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二、重構陸金所:轉型平臺模式 籌謀三年上市


就在陸金所宣布完成近30億元首輪融資的第二天,平安集團宣布打通天、地、網資源,整合P2P等普惠金融業務,而陸金所則將徹底轉型為金融理財信息服務平臺。


“如果一開始我們不參與建設‘基礎設施’就不會有路,沒有路就沒有車和收費站。但在了解鋪路、造車的原理和風險後,陸金所應該只做收費站。”董事長計葵生如是總結陸金所的發展路徑和終極定位。


2015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進入發展的深水區,以P2P業務起家的陸金所為何極力“去P2P化”?平安集團重布棋局之後,陸金所將扮演何種角色?完成首輪融資後的陸金所距離上市還有多遠?


整合P2P:平安的新棋局


日前,平安集團宣布整合平安直通貸款業務、陸金所轄下的P2P小額信用貸款以及平安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成立“平安普惠金融”業務集群,打通天、地、網資源,集合各業務線前、中、後臺優勢發展“普惠金融”。


除了整合已有資源外,普惠金融部還將設立一家新的P2P公司。未來,該公司將作為主要載體“生產”P2P產品,而陸金所將徹底轉型為金融理財信息服務平臺。這一舉措亦被外界解讀為陸金所將剝離P2P業務。


對此,計葵生並不認同。他表示,陸金所從網絡投融資平臺(Lufax)起家,對於P2P業務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和數據,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P2P產品都是陸金所平臺最重要的獲客來源。


目前,陸金所旗下有兩大交易平臺:網絡投融資平臺(Lufax)和金融資產交易信息服務平臺(Lfex)。其中,前者的主營業務就是大家普遍熟知的P2P網絡借貸業務,面向個人投資者;而後者於2013年下半年上線,主要面向機構投資人。


計葵生認為,盡管從交易規模上看,Lufax只占整個平臺的10%~20%,但它卻是陸金所750萬註冊用戶最重要的貢獻者。而在流量和用戶為王的互聯網時代,P2P產品及其所對應的個人理財業務將是陸金所發展的基石。


但是,長久以來,優質資產的開發速度始終難以跟上快速增長的用戶需求。事實上,受此困擾的並非只有陸金所一家平臺,近年來,不少互聯網理財平臺的發展都受到產品供給不足的制約。


計葵生告訴本報記者,原來陸金所做線下門店,取貨、借款、催收都是平臺自己去做,100個門店、2000個人,但這樣的重資產模式並非長遠之計。“既要快速發展、又要做好風控、還要控制好成本,最好的方式就是進行整合。”


據本報記者了解,早期陸金所平臺上投資人和借款人之比一度高達20:1,後來曾經有所緩解降至9:1;但借款人短缺問題依然很明顯。而此番整合後的普惠金融部將成為陸金所最大的P2P產品供應商,一舉緩解陸金所的資產供給難題。


計葵生認為,平安集團本身發展消費金融業務已經有8年多,原本集團內部有多條線業務存在重合,此次把陸金所經營的150個門店、平安信保400多個門店,以及電話中心進行資源整合可以大大加強平安集團在多領域的實力。


“三年里,陸金所累計了750萬註冊用戶和20多萬筆貸款案例,但如果與平安集團的資源整合後,借款的客戶數便從20萬變成100多萬,陸金所兩三年的數據歷史也可以直接對接到平安消費金融七八年的數據積累中。”他表示。


平安集團重布棋局可謂一舉多得,對於陸金所而言,這一調整除了在短期內可以助其隔離P2P潛在的業務、政策風險,並增加資產供給外,更為其長遠發展埋下了伏筆。


某平安集團高管告訴本報記者,中國金融業是分業監管,包括互聯網金融也是第三方支付歸屬央行、眾籌歸屬證監會、P2P歸屬銀監會。現在不少互聯網金融業務都是混業發展,但很多業務的法律載體都完全不同,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


該高管認為,目前各個監管部門對於互聯網金融業務都持積極態度,未來證券、公募、私募都可能會與互聯網有更多結合。“但如果陸金所不去掉P2P這個標簽,未來其發展的想象空間和上市估值都會大打折扣。”


三個階段:構建大生態圈


在計葵生看來,互聯網產品的體驗、風控很重要,包括整個流程設計、端對端的標準都要親自動手來做。所以,第一階段,陸金所要深度介入開發產品、制定規則和積累數據。第二階段則要建立開放的平臺,第三個階段進而做更深的融合。


計葵生認為,早期P2P平臺跟陸金所是畫上等號的,因為那時P2P是陸金所唯一的商品。但如果要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商品和平臺必然要分隔開,陸金所要進入第二階段,即做更開放的平臺。


據他介紹,未來陸金所平臺上將聚合三類產品:P2P(借款方必須為個人)、非標的金融資產(例如資管計劃)、標準的金融產品(例如基金、壽險等)。而在功能上,陸金所負責發布金融訊息,並建立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透明度和流動性。”


中國平安總經理任匯川也在近期的年報發布會上表示,陸金所不等於P2P,陸金所包括4類業務,即P2P、C2C(個人與個人間電子商務)、B2C(企業對個人電子商務)和B2F(機構客戶和金融機構之間資產轉讓)。陸金所要構建成一個開放的平臺,未來不排除其他的金融資產和P2P在陸金所交易。


目前Lufax上產品的收益普遍在年化6%~8%左右,低於同業同類產品。換言之,在資金成本上的優勢使得陸金所可以選擇更多元化、更優質的資產。“這是市場原則,好的資產永遠會去找最低的成本。”


在他看來,小額、分散的P2P產品就像超市顯眼處陳列的商品,它會吸引客戶進行第一次購買,但卻不足以留住客戶。陸金所轉型平臺模式的另一重考量在於:建立多層次的產品體系用以提升用戶的黏度。


多層次的產品體系不僅要考慮收益的層次,還有期限和風險的層次。而長遠來看,計葵生認為,與傳統金融行業講究投資組合一樣,互聯網理財產品也需要根據流動性、風險、收益做不同的搭配以滿足投資人的需求。


在他看來,產品類別過於單一和集中的短板十分明顯。“當股市好的那幾天,陸金所二級市場的交易量便會大幅提升,大家都在騰挪資金轉投股市。如果可以引入一些與股市收益掛鉤的產品,如基金,那麽就可以提升客戶的總體收益。“


“未來,進入陸金所的平臺,你會看到很多扇門,每扇門後都是一類商品。而根據用戶的資產規模、風險偏好、配置需求,每個人可以看到不同的‘門’。”計葵生如是描述到。


顯然,在Lfex的大額非標產品和Lufax的P2P產品之間,陸金所還有很多想象空間。根據陸金所的規劃,當整合好各個資產、數據、征信、評級、法律等鏈條,陸金所就進階到第三階段——“形成一個生態系統”。


在計葵生看來,這與平臺的概念如出一轍,但所涵蓋的範圍會更加廣泛,金融服務和生活服務將會深度融合。例如,獲取收益的方式會從現金回報,變為現金回報+增值服務或折扣商品。“整合、跨界都是互聯網特色。”


籌謀上市:對標螞蟻金服?


在業內人士看來,陸金所這次“大轉身”與其籌謀上市不無關系。


對於這個話題,計葵生並不否認。在他看來,上市是陸金所的必經之路。“但時機尚未成熟,至少還需三年時間。”在計葵生看來,這個“時機”必然是在陸金所形成絕對的市場規模優勢、品牌知名度,以及行業監管政策落定之後。


某國際VC合夥人告訴本報記者,轉型後的陸金所互聯網屬性更強,擺脫了政策和業務風險帶來的不確定性,其發展的想象空間也更大,有利於上市。但他也同時指出,目前這類互聯網平臺的盈利前景不明,包括陸金所至今也未實現盈利。


對此,計葵生表示,未來陸金所的盈利來源主要包括三部分:平臺的上架費、二級市場交易手續費,以及大數據開發帶來的收入。參照歐美的一些交易所,它們這三部分收益的比重分別約為20%、40%、40%。


在聽計葵生細述完陸金所的新戰略之後,本報記者不禁聯想到了另一家互聯網金融平臺——螞蟻金服。


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曾對媒體記者談及戰略時說,螞蟻金服就是想做底層、做平臺。在他看來,這也是阿里的基因。即少賣自己的產品,多幫別人去賣產品。從技術、渠道、數據等各方面去支持平臺上的用戶。


“而螞蟻金服的發展戰略是建立以信息撮合平臺、技術平臺、數據平臺這三個平臺和信用體系為核心的金融基礎設施核心能力,並在開放平臺上圍繞核心用戶價值來服務小微企業、普通消費者和小微金融機構。”陳龍稱。


由此來看,從商業模式到戰略規劃,“新”陸金所已然有了一些螞蟻金服的影子。對於這個類比,計葵生並未否認。但他認為,脫胎於電商體系的螞蟻金服與出自金融體系的陸金所從天生的基因,到後來的發展路徑都會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陸金所搭建開放的互聯網理財平臺模式與螞蟻金服旗下的招財寶頗為相似。但在實際操作中,螞蟻金服整合了招財寶、阿里小貸、支付寶等平臺,而平安集團則把產品生產(普惠金融部)和銷售渠道(陸金所)分隔開。”他表示。


再看投資端,據計葵生介紹,招財寶的投資人很多是從支付寶、余額寶的用戶培養起來,平均投資金額約為1.5萬元左右,但目前陸金所平臺上的平均投資金額在20萬元以上(含Lfex)。未來,互聯網金融平臺在投資端的差異會很大,會有不同的細分市場。


三、積木盒子:告別輕資產的“平臺”模式


經過這幾年爆發式的發展,中國的P2P借貸業務已經形成了一個年交易額近3000億的新興市場。隨著各路資本的湧入,以及參與者的增多,這個市場還在以令人咋舌地速度快速擴張。事實上,就在越來越多的人紮堆進入P2P行業開始跑馬圈地、互相廝殺的時候,那些行業的先行者們卻早已察覺到政策和生存環境的變化,並從去年開始了重新布局、籌謀轉型。


在采訪P2P業內人士時,我通常都會詢問一下他們在關註哪些同業。因為,在競爭日益激烈、業務日趨同質化的P2P行業,能獲得同行、市場和資本的關註已經從某種程度上證明了它的影響和價值。


過去兩年里,我無數次拋出這個問題,但最終得到的答案加起來不超過五家平臺。除了幾個眾所周知的老牌平臺外,從2014下半年開始,積木盒子突然被頻繁地提及。


懷著好奇心我開始關註這家平臺,從第一次采訪積木盒子到最終成稿大概用了半年時間,跨度那麽長主要是因為我一直沒有看清楚、想明白,積木盒子到底想做什麽、在做什麽。


而就在這段時間里,積木盒子接連遭遇河北融投被托管、大公國際黑名單等負面事件,成為輿論焦點。當然,在上線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完成了8400萬美元的C輪融資,這個融資速度和規模讓它成為當之無愧的業內黑馬。


這半年里,在陸陸續續跟三位積木盒子的聯合創始人,以及若幹員工交流之後,我才發現,其實我對積木盒子“看不明白”的感覺源於:這家快速成長的公司一直在跟隨行業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的發展訴求不斷調整步調。


其實直到落筆這一刻,我也不能完全寫明白積木盒子“下一步要幹嘛”,但是,作為一家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平臺,積木盒子的選擇與放棄、創新與思考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國式P2P的發展軌跡,記錄這個過程於我而言本身就是收獲。


與所有采用P2N“平臺”模式的P2P一樣,積木盒子在經過初期交易規模的快速增長後,也進入了發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平衡規模增長與資產安全是橫在它面前的一道難題。


於是,告別“輕資產”的純平臺模式,積木盒子開始向更靠近風控源頭的自營業務傾斜。在P2P征信、監管體系尚不完善的中國市場,積木盒子還是無可避免地走回了“重資產”模式的老路。


除了開始大規模鋪設團隊發展自營業務外,面對行業格局加速重塑的2015年,積木盒子也在產品創新和業務開發方面做了更多的嘗試,“目標就是不斷創造核心價值,具體有兩點:提高體驗和降低成本。”積木盒子的CEO董駿總結到。


向自營項目傾斜


2013年8月才上線的積木盒子當時已失去了搶奪P2P市場的先發優勢,為了取得規模效應,它選擇了跟有利網一樣的P2N(個人對多機構)“平臺”模式,即由其它合作機構提供資產,積木盒子負責“二次風控”並收取中介服務費。


目前,積木盒子對接的機構超過40家,包括大型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以及一些電商平臺等。截至2015年5月6日,積木盒子撮合貸款額為62.50億元,已還本金為38.17億元。


但與所有采用P2N模式的P2P平臺一樣,“二次風控”的短板十分明顯。P2P平臺很難把控合作機構及其所供資產的真實性、安全性,尤其在保證總體規模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極易暴露風險。


事實上,去年已經有多家P2P平臺因此“踩雷”,積木盒子也因其合作方河北融投屢屢深陷輿論和信任危機。後者作為中國第二大擔保公司、河北最大的國有擔保集團在今年3月被爆出違約。


積木盒子表示,目前,平臺上河北融投推薦項目的在貸余額仍有3.65 億元,但在新一輪的貸後檢查中,全部企業都在正常經營,目前沒有一家企業的征信報告顯示有逾期。


盡管目前來看河北融投事件已暫告段落,但在中國當前的市場環境下,P2N模式的硬傷難以回避。在該模式下,P2P平臺除了前期設置合作機構準入門檻、要求合作機構承諾回購、後期隨機抽查項目情況外並沒有更多、更有效的風控手段。


目前,除了螞蟻金服旗下的招財寶、以及剛剛宣布轉型的陸金所等大型平臺外,對於合作渠道缺乏有效約束力的中小型互聯網金融平臺都開始嘗試布局更貼近資產和風險的自營業務,即直接介入債權開發。


當然,除了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考慮外,不少平臺介入自營業務也有盈利的考量。P2N模式里平臺賺的是中介費,而自己“生產”資產平臺賺的是利息,對於商業機構而言這筆賬也並不難算。


就在去年末,積木盒子的新產品“積木時代”悄然上線。盡管該產品目前規模並不大,但作為自有品牌,積木時代的出現標誌著積木盒子開始從早期純中介的P2N模式向著“自營+合作”的綜合模式轉變。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積木盒子開始大規模鋪設團隊發展自營業務,目前已在全國12個城市開設開設網點,開發債權。截至目前,積木盒子的自營團隊已有兩三百人。


據筆者了解,截止目前,從2014年第四季度才正式啟動的自營業務,即積木盒子自建團隊開發的資產已經占到了總盤子的三分之一,而這個比例到今年末有望達到一半。


引入“穹頂計劃”


除了通過嘗試開發自營項目加強對資產端的風險把控外,積木盒子還在今年4月上線了“穹頂計劃”,這也可以視為積木盒子在P2P“去擔保”過程中的一次全新嘗試。


據其官網介紹,“穹頂計劃”為積木盒子的貸後保障制度,積木將和第三方機構及積木盒子的融資人合作設立逾期債權收購儲備資金,這筆資金將被用來收購未來所有參與穹頂計劃的發生逾期或違約的項目資產,以保障廣大投資人的權益。


對於該計劃,董駿的解釋為,希望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引入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來進一步分散未來的貸後風險,減少對傳統擔保機制的依賴,避免因合作擔保機構的經營問題影響平臺客戶的利益。


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參與“穹頂計劃”是向積木盒子購買了一個“保險”。假設“穹頂計劃”項目涉及總規模1億元的標的,機構投資者需要按照一定比例繳納保證金,假設保證金比例為5%,即機構投資者要向積木盒子繳納500萬。


該保證金用於覆蓋平臺上的普通投資人因“穹頂計劃”債權逾期的損失,但最後積木盒子會按照項目總規模(準確來說是1億元減去壞賬帶來的損失)分一定比例的收益給機構。這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加了杠桿獲得了更大的收益。


除了在“去擔保”方面的創新外,2015年,積木盒子也將在產品層面做一些新的嘗試。


在積木盒子的聯合創始人魏偉看來,有交易才能產生借貸,P2P業務應該離需求產生點更近一些。例如,京東白條、阿里花唄的產生就是符合這個邏輯的。所以積木盒子從去年開始在做一些布局,希望介入到交易產生的過程中。


從去年開始,積木盒子先是與寺庫、美樂樂、車易拍、大搜車等平臺合作,涉及奢侈品、家具、二手車交易的O2O市場。以車易拍等二手車交易平臺為例,積木盒子為其所推薦的融資人提供短期庫存融資服務,緩解二手車經銷商資金壓力。


“但這還不夠近,未來當交易的需求產生時,我們就應該在。” 魏偉認為,上述這些合作令積木盒子更貼近交易鏈前段,但還是發生在交易需求產生之後。交易場景產生金融需求,積木盒子需要嵌入場景之中,省去中間環節。


在董駿看來,線上線下都有很多消費場景,最後互聯網金融其實就把服務接到這些具體的點上去,只有直接接觸到消費的閉環,才可以把客戶體驗做得更好,即使我們渠道合作也盡量跟客戶跟近一點。


期望嵌入消費場景,介入交易前端,有這樣想法的機構並非只有積木盒子一家,事實上,這是很多P2P借貸平臺努力的方向。例如,前不久在美國Lendit大會上,Lending club就向大家展示了一款金融+硬件的革命性產品。


如何嵌入消費場景?從這款暫時命名為“The Cube”的產品中就可以一窺究竟。未來它可以放置在汽車4S店、超市等消費場所,為消費者提供實時消費信貸評估決策,實現消費金融+智能硬件場景應用。


The Cube的原理並不複雜,消費者通過該終端輸入自身信息,由該終端將消費者信息傳回Lending Club總部後臺進行信用審核、評估,決策是否貸款和進行風險定價,該終端可以在5分鐘左右決定是否貸款及貸款利率。


Lending Club一旦審批通過了這筆貸款,消費者信用評估報告將在The Cube上顯現,消費者則可以立馬從4S店開走汽車。不過目前,The Cube尚在研發階段還未正式推出。


相比個人征信、數據體系,以及線上風控模型都較為成熟的美國市場,中國的P2P借貸平臺們要像這樣實現嵌入消費場景和介入交易前端,估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來源:21世紀財經)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42

堪比英國公投?意大利公投是想幹嗎

總理倫齊(Renzi)領導下的意大利,會不會步英國脫歐的後塵?

當地時間9月26日,倫齊將發表講話,宣布對意大利未來至關重要的“憲法公投”(Constitutional Referendum)。此前,有意大利媒體稱,公投日期可能在11月5日 ~12月5日的某一個周日舉行。

盡管這一公投僅圍繞意大利國內的憲政體系,比如,根據倫齊的設想,要將參議員的數量從當前的315名減少到100名,限制參議院解散政府的權力等,但外界已紛紛把目光投向這場公投,甚至認為這場公投的重要性不亞於6月23日英國舉行的脫歐公投。

花旗首席全球政治分析師福特漢姆(Tina Fordham)在一份題為“全球經濟學觀點:誰是下一個?英國退歐公投後的歐洲政治風險”的備忘錄中寫道,今年下半年,匈牙利和意大利都要舉行全民公投,前者將就歐洲難民配額進行決斷,後者聚焦憲法改革。福特漢姆認為,意大利憲法公投可能是歐洲政壇除英國問題外面臨的最大風險,

那麽,緣何意大利國內的一場政治體制改革如此牽動世人關註?

倫齊堅信會勝利

作為意大利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2014年當時還39歲的倫齊不願讓自己成為意大利政壇上的一顆“流星”。而在他之前,意大利短短3年間已換了三任總理。當時躊躇滿誌的他,將自己視為一股變革的力量,要沖垮意大利政壇20多年來的僵化政治體系。

意大利總理倫齊

而此次憲法公投瞄準的就是意大利政壇的兩院,比如要剝奪上議院(參議院)的大部分權力,並從根本上削減其人數。

為了體現對此次改革的堅定決心,倫齊大膽地將自己的政治生涯與這場憲法公投捆綁。倫齊稱,憲政改革公投關乎意大利未來,如果意大利民眾在投票時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堅信意大利人民將會為改變意大利政局現狀投出堅定的一票。可見,倫齊把憲法改革的權力並不是交在議院黨派的中層領導手中,而是直接交由普通的意大利民眾來抉擇。而這一決定,不僅僅關乎意大利的未來。

日前,在接受美媒采訪被問到是否屆時會因為公投失敗而下臺,類似於英國前首相卡梅倫的境遇時,倫齊並沒有作答,而是重複表示“一定會贏得勝利”。

在沒有正式投票前,倫齊當然有理由信心滿滿。但鑒於英國脫歐公投的前車之鑒,因此選舉前的民調很難為最終結果保駕護航。有分析認為,目前來看,意大利此次憲法公投的最終結果估計也是相當膠著,尚有多數選民並未考慮好究竟是否支持倫齊的改革。

政治風險咨詢機構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認為,意大利憲法公投通過的可能性在60%左右。但該集團今年4月來的民調顯示,反對與支持改革的人數在不斷接近。如果最終結果是多數意大利民眾不贊成改革,那麽對於倫齊政府而言,將是一場“噩夢”。歐亞集團分析師桑迪(Federico Santi)表示:“一旦失敗,倫齊必將為此負責,而下臺是其最終的命運。”

一直以來,頻繁更換總理而導致的政壇動蕩,對意大利政局而言並不是新鮮事。自1991年來,意大利政壇25年間已更換了11位總理,幾乎是兩年一換的頻率。

而25年間,執政時間最長的還要屬有著“政壇不倒翁”之稱的貝盧斯科尼,前後4次登上總理寶座,累計執政時間長達8年。而之所以頻繁“改朝換代”的原因,則是各黨派為了在未來的新體制中爭得有利於自己的內容,互不讓步,頻頻發難,使各種改革努力舉步維艱,政府的各項政策屢受掣肘。

意大利也有“脫歐心”

當6月底的英國公投結果顯示該國決定離開歐盟後,歐盟內部多個國家其實早就蠢蠢欲動,其中就包括意大利。盡管尚不能將此次憲法公投的結果直接與脫歐掛鉤,不過一旦意大利民眾不買倫齊的賬,那麽不排除後續上臺的政黨會高舉民粹主義旗幟,慫恿意大利民眾盡早就是否脫歐進行決斷。比如,正在意大利國內不斷崛起的“五星運動黨”。

這一草根政黨正借助意大利民間湧現的反政治情緒不斷夯實基礎,意大利議會也極有可能迎來一股新的、毫無經驗的、反建制的政治力量。

正如許多民粹主義政黨在歐洲的傳播,“五星運動黨”也批判歐盟機構,對於倫齊的民主黨派造成挑戰和威脅。日前,“五星運動黨”候選人拉吉(Virginia Raggi)在羅馬市長選舉中取得里程碑勝利;6月選舉產生的都靈新市長基亞拉(Chiara)也隸屬於“五星運動黨”,這無疑向中間偏左的民主黨籍總理倫齊發出了嚴重警告。

再來看看意大利經濟的基本面。銀行業的大批裁員預示著意大利經濟在走出歐債危機的低谷後,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好轉。早在今年1月底,意大利銀行聯合協會就發布消息稱,到2018年,意大利銀行業計劃裁員2.3萬人。業內調查數據顯示,2007年意大利銀行業人數約為34萬人,2013年銳減為約30萬人,到了2015年再度下滑到3萬多人。急劇下降的銀行從業人員數量,使得倫齊在6月底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會面上,不得不向後者告急,請求援助,但被默克爾拒絕。

盡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在今年年初上調了意大利經濟增長預期,但鑒於銀行業危機有再次爆發的苗頭,該組織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稱,意大利經濟可能面臨巨大挑戰。IMF指出,英國公投結果加劇金融市場的震蕩,增加意大利經濟下行風險,預計意大利經濟要到約2025年才能重返全球金融危機前的2008年高位。該組織還下調了對意大利2016年至2017年的經濟增長預期,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略低於1%,明年增長約1%;此前預測分別為增長1.1%和1.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73

投了一個億改造一條生產線,雅戈爾想幹嗎丨曉說消費

服飾加工廠歷來是勞動密集之地,但不少企業近年來則開始推行智能化工廠的建設。

筆者最近去了位於寧波的雅戈爾(600177.SH)的工廠,發現這家老牌服企也不甘落後,雅戈爾在2017年就著手開始將其西服車間作為試點的智能工廠改造樣板,如今這個升級已經基本完成。在其寧波的西服車間,筆者看到了一條西服全吊掛的自動流水線。

智能工廠在同行中並不鮮見,比如報喜鳥(002154.SZ)、青島紅領集團都有自己的智能工廠。但雅戈爾智能工廠的負責人卻告訴筆者,據她了解,業內一些同行都是半吊掛的流水線,而自家的則實現了全吊掛自動化操作。

聽公司方面說,上述吊掛流水線上投入近1億元,而這間智能工廠里還引進了MES系統、智能裁剪系統、AGV智能小車、單工位智能模塊等一系列信息化硬軟件設備。

聽上去實在太炫太暈,大多數讀者肯定會問這樣的智能工廠相較於早前的普通工廠有何區別?

對筆者這種外行來說,相較於其他傳統工廠,智能工廠給人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幹凈、整潔、有序。此外,在每個工人面前,有一臺iPad,上面有實時的動態數據。

上述車間負責人解釋稱,過去的工人需要通過人工運輸來制作西裝,但如今各類布料、材質都通過一條自動的運輸線自動傳輸到工人的工位上,每個環節操作都被精確地設置操作的流程。也就是說,這部分的人工被節約了。

筆者在工廠內看到,懸在上方的吊掛系統帶著各種半成品的布料來回穿梭於各個工位之間。工人們則可以方便地直接坐在工位上取下系統送來的半成品布料,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後,再交還到吊掛系統的流水線上,而後傳送帶便會自動運送它們到下一個工位。此外,每個吊掛架上都有一個編號,代表這套西服的“身份代碼”,包含著諸如面料、尺寸、工藝標準等所有信息。這些信息通過每個工位前的一個專屬平板電腦顯示給工人。這樣,在布料到達工位的同時,工人已經了解了這套西服的工藝要求,在縫制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偏差。總之,一切都更加規範且精確了。

雖然是智能自動化,但筆者卻發現,工廠里的工人不少。實際上,智能工廠的啟動並不意味著減少工人數量。

按照雅戈爾品牌總監徐鵬的說法,“智能制造不是簡單地用機器替代部分勞動力,而是要讓‘智能化’融入到企業訂單、供應鏈、生產、銷售、服務的每一個環節,打造柔性供應鏈。”

而上述車間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人工不減少的情況下,工廠智能化後可以將生產效率提高20%~30%,量體定制周期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縮短到5個工作日,單件定制周期縮短至2天,大規模定制生產能力也由原先總量的10%增加至30%以上。

智能工廠對於服飾這樣的制造企業來說有必要嗎?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認為,智能化工廠無疑是個大的趨勢,因為人工原因會導致一些工期延誤、質量不達標,但智能工廠中人工與自動化機器的結合無疑能夠降低這些錯誤的發生。那些大型的、期待標準化的企業會在這一塊兒率先布局。但沒有大面積鋪開一方面是因為服飾制造業依舊屬於勞動型行業;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智能化工廠的投入較高,企業需要計算投入和產出比。

對於那些大體量的服裝企業來說,如果可以拿到足夠的訂單,那麽能夠將生產效率提高的智能工廠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不過,不要以為你們在雅戈爾的門店里隨便挑一套就是智能工廠里出品的。實際上,花了大價錢投入下去的智能工廠目前的產量在雅戈爾服飾里占到的比例不大,該間工廠年均可產超過10萬套西服。

目前這間智能工廠中只限於高端定制的西服品類,這間工廠中最低的一套西服市場零售價在6500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