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十年牛熊親歷記(四) 神農陳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4d25f0100xo5n.html
 
2002年初,大 盤一口氣從2245跌到1339點,短短數月市值蒸發4成,然後開始反彈。4月份,招商局A召開年度股東大會。一想到要開大會,我就興奮得直搓手。您想 吧,招商局A有7萬6千名股東,如果1%的股東來開會,還不得人山人海?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開股東大會,那可是上萬人吶。
正在浮想聯翩,我司資深證券代表(下稱,證代)拿盆冷水潑了過來,她說:「陳總,咱們股東大會可沒什麼人來。」我沒有像小瀋陽似的擺出個小樣問:「為什麼呢?」因為地球人都知道,那時候來開股東大會,純粹缺乏動機。
參加股東大會,是有成本的。交通費、飯費和時間成本,上市公司可不管報銷。有的時候,被套牢的小股民還要搭上嚴重的精神損失費。比如銀廣夏的股東們。
所以去不去參加股 東大會,要看股東能得到些什麼。年度股東大會上,通常是表決幾個月前已經公告的年報而已。而沒有股改前的大股東,對流通股股東確實也是無慾則剛。想在股東 大會上,從嚴守信息披露紀律的上市公司高管嘴裡,套出什麼有價值的信息來,似乎希望渺茫。況且,當時招商局A股價從高點跌了4成,散戶如果不是來罵娘的, 恐怕也沒興趣來聽講。
既然沒有好處,大 家也就不來了。到開會那天,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了區區兩位股東。這兩位老兄都是買機票從上海飛來的,不用說,自然是基金研究員。一位是華安基金的 老張,一位是富國基金的老石。當時招商局A裡,像樣的機構就這兩家,每家持股不超過400萬股,都被深度套牢。看到他們淒風苦雨的臉色,我錯把老張叫成了 老石。證代立即附耳上前,悄聲說:「領導,那個長得帥的是老石,那個有氣質的才是老張。」您瞧,這人要是會說話,可不是一般的動聽。
股東大會的程序通常先是股東簽到和領取表決票,簽到的時候需出示股東代碼卡和身份證明,事先也可以先傳真相關資料,到時候簽個到即可。
等人上的差不多了,公司領導們陸續在主席台落座。像只來兩位股東這種情況,上市公司恐怕只好叫些公司自己的員工來充場子。那一回,我記得是辛苦了財務部和行政部的同事們。
接下來,由大會主持人宣讀會議議程,提示表決事項。然後是逐項宣讀議案並填票表決。這裡面涉及一個關鍵環節的組織技巧。那就是,股東提問如何安排。什麼時候提問,誰來提問,問什麼,如何回答。這一系列問題應該有完備的預案。
有些公司的股東大 會,就在這個環節上演砸了。我在某上市公司股東會上見過,有小股東指著董事長鼻子罵公司半個鐘頭的,而且據說還有比這更猛的。不過招商局是百年央企,做事 自有章法。招商局A那麼多年的股東大會,投票通過率穩居各上市公司前列,現場未曾失控。一是因為公司經營確實比較穩健,而另有部分原因,在於股東提問環節 的有效控制。
要點在於,當會上討論或有矛盾的提案時,儘量先表決後提問,或者把提問時間和內容引導好。具體細節呢,好好學習國務院新聞發佈會就行了。
這方面我目睹過一 個生動的案例。那是在2005年6月股改初期,三一重工的股東大會上。當時,三一重工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率先推動股改。股改的方案也很大方,大股東向流通 股股東每10股送3股贈8元。如今回頭看來,那是多麼的慷慨。不過當時股價跌跌漲漲,流通股股東抓住機會還想多要。被套了幾年,好不容易抓住個機會,還不 得多要點?
因此,這個股改方案能否通過股東大會,就成為焦點。為了學習股改經驗,我自掏腰包飛去長沙觀摩。股東大會的會場設在湖南國際影視會展中心,就是由電廣傳媒一直持有的,竟然每年都賠錢的那個著名建築群。
當我做著出租車來到會展中心的時候,大老遠地就看到彩旗飄揚,指示牌從中心入口引到會場。門外引人注目地停著一輛大型警車,居然還有幾條警犬在低聲咆哮。
我這從深圳來的鄉 巴佬這回可真是長了見識。走進會場前廳,但見十張簽到台一字擺開,每張簽到台都配備了電腦和兩名工作人員,那陣勢堪比省人大代表會。負責簽到的員工顯然訓 練有素,我在任意一張簽到台輕鬆搞定了所有手續。在和三一重工董秘打過招呼問好後,我走進了股東大會會場,這竟是一個可納千人的會場。
大會尚未開始,股東正絡繹入場。在會場高大的主席台上,已端坐十二位著旗袍的妙齡女郎,原來是湖南的女子樂坊前來獻藝。那台上歡快的小曲兒奏著,台下熙熙攘攘的人擁著,其樂融融的景象,這哪裡像要討價還價的股東大會嘛。
過了不久,大會正 點開始。主持人說了幾句以後,出人意料的狀況又來了。著名女歌唱家李谷一著盛裝突然出現在會場入口,場下頓時一陣騷動,而風華依舊的她已飄然登台。在高歌 一曲《年輕的朋友們來相會》之後,李老師竟然以一個湖南股民的身份開始為三一重工拉票,股民們立馬樂開了花。我當時在台下看得真是拍案叫絕。
正當場內氣氛被李 老師推向高潮之時,會議議程正式開始。先是一個股民代表上台發言,將公司和股改讚美一番之後,董事長宣讀表決議案。議案宣佈完畢,立即表決。原本還打算在 會上抱怨點什麼的小股東,被現場一股無形的歡快的不容置疑的力量裹挾著,懵懵懂懂就投了贊成票。投票結束後,女子樂坊的小曲兒又奏了起來。我笑了,正所謂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三一重工的股改大會從選址到場地佈置,來賓接待,氣氛營造,節奏控制,要點把握等各個細節的設計可謂無懈可擊,堪稱完美。股改議 案最終以高票順利獲得通過。我對三一重工的敬仰之情真如滔滔江水。當時就想:這絕不是一個普通上市公司可以做到的,三一重工注定將是一個了不起的企業。
股改大會那天,是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總市值僅區區47億元。6年以後的今天,三一重工的總市值最高超過1500億元。6年增長超過30倍!如果當時投資人滿倉三一,拿到今天豈不是也和股神郭美美他媽一樣牛了。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大牛股,從股東大會上也可以發現端倪,正所謂管中窺豹。所以股東大會對投資人是有很大研究價值的。關鍵是研究和觀察的方法對不對。
參加股東大會如今已是各投資機構的重要工作,是神農投資進行公司調研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診斷講究「望聞問切」,股東大會其實是一個很難得的問診上市公司的機會。
首先說「望」這個環節。股東大會一大好處就是人齊。上市公司頭頭腦腦和大股東代表、獨立董事都要出席。這時候主要看三個方面。
一看人順不順眼, 看上市公司高管和董秘辦的人你喜不喜歡,看他們的健康狀況和精神面貌,看他們待人接物的氣度。投資人要想,我把錢給這些人管,是不是放心。我和這些人一起 共事,會不會開心。曾國藩選將是要看面相的,為此特地寫了本書《冰鑑》,或許有一定道理。蔣介石選人也看面相,蔣公若活在今世,估計當個投資公司總裁該很 出色吧。
二看氣氛,管理層之間是不是和諧統一,管理層與大股東代表之間配合是不是默契,負責接待的員工是不是樂觀積極。有些上市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貌合神離,或者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勢同水火,股東大會上,明眼人自能洞若觀火。
三看做事,一個管 理能力強的上市公司,在股東大會各個細節上的處理都應相當到位,甚至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如三一重工,再比如萬科。去萬科調研和開會,感覺就和其他公司不 一樣。我記得一個細節,萬科總部的內部文件全部在主服務器上加密,不能輕易拷貝;會議室都是網上預訂;一般的上市公司哪裡能想到這些。
在「聞」這個環節 上,可不是聞上市公司裝修的味道散了沒有。所謂「聞其言,觀其行」。要仔細聽上市公司每一個人都是怎麼說的。不只是會上怎麼說的,還包括會下怎麼說;不只 是董事長怎麼說,還包括職員怎們說。有一次我去開某公司股東大會,接待的小夥子很熱情,聊到公司的時候,總要說一句「我們是國企,您也知道。」我能知道什 麼呢,至少知道這個公司很國企。
除了關注說話的內容,還要注意說話的態度。公司管理層對投資人是什麼態度,員工對領導是什麼態度。凡對投資人敷衍和輕視的,皆不足取。凡員工對領導及公司抱怨和很消極的,皆須謹慎。
至於在股東大會上如何發問,那可是技術活。絕不能站起來就問;「請問董事長,你們今年業績能做到2塊錢嗎?」按信息披露法規要求,此類問題上市公司高管一律不得在信息披露前吐露。所以問了也白問。
也有投資人上來先把公司誇一遍,再感謝董事長總經理等等廢話一大堆,囉嗦了幾分鐘後說:我有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如何如何。好幾分鐘以後,問題或者說他的意見才說完,而不是問完。最後公司高管不得不問:請問你到底想問什麼?
股東大會上,管理層通常頂多有幾十分鐘時間來和投資人溝通。投資人最好不要浪費時間問沒有價值的問題。如果自己想不出來好問題,就在旁邊察言觀色也不錯。
提問題之前,需要先做足功課。這就涉及到「切脈」的問題。看中醫的時候,中醫一般會給患者摸摸脈。現在的中醫多數從中醫學院畢業,其實很多連中醫的皮毛都沒學到。就像中國大學生都學了十幾年外語,但多數口語糟糕得無法和老外兒童對話。
據大師指點:「切脈」,要先切脈象,初判大致的病象,再結合望聞問環節,進一步確定脈像,最後定診。
提問也是一樣,首先要對公司的基本面有比較詳盡的分析。找出投資人需要從管理層得到答案或者印證的問題。然後根據一定的技巧設計問題。包括,這個問題要問誰,怎麼問,什麼時候問。
舉個例子,投資人直接問公司的業績是很難得到答案的。但是不妨如此問:請問今年的產能利用率能做到多少?或者問:公司今年准備新增銷售人員多少,增加這些投入,公司期望帶來多少的銷售提升呢?再或者問:公司去年的銷售費用是20億,今年的銷售費用計劃有多大比例的提高?
提問的原則萬變不離其宗:1、儘量簡短。2、旁敲側擊,假設從A可以推導B,從B可以推導C。而如果C 是敏感信息,那麼不妨直接問A。
還有,在年度股東大會上,投資人應該更關心公司在未來一年的戰略規劃。具體在人、財、物三個方面如何配置。這些問題往往管理層是願意討論的。因為在此前公司自己的年度工作會議上,管理層早就做好了年度經營計劃。答案就在那裡,就看投資人會不會問。
那些對投資人警惕性極高,將投資人拒之千里,什麼問題都無可奉告的管理層;或者滿腦袋漿糊,一問三不知的管理層,通常水平都不太高,我們是沒興趣投資這種公司的。
問題問完了以後,不要忘記和高管交換名片,留下高管的聯繫電話,電子郵箱和地址是必要的。然後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進一步的溝通。
最後,如果會議是 在這家公司內部舉行的,離開這家公司的時候,別忘了享用一下公司的洗手間。洗手間和食堂是檢驗這家公司內部管理能力的試金石。這招在評估企業經營能力方面 屢試不爽。舉個例子,北京高校最好的食堂是哪兩所學校的?當然是清華北大。麥當勞的洗手間比馬蘭拉麵的洗手間是不是強多了?我有個做PE投資的朋友去企業 調研,必看洗手間。如果又髒又臭的洗手間都能管好。那麼這個企業,還能管不好生產線嗎?
話說回來,我所在的招商局A(後來更名為招商地產)在新時代廣場的的洗手間非常清潔舒適,每次噓噓的時候感覺特爽。事實證明,這家企業的確也管得不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6

十年牛熊親歷記【第五章 兵困可轉債之(1)瓷器活】 神農陳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4d25f010115xr.html

引子:

一個投資人對真相的思考
過去十年,我曾經歷了中國史上最漫長的熊市和極度瘋狂的牛市。
2011年底,我們又一次站到了偉大牛市的前夜。
我猜想,它將帶來史無前例的高潮。
(為避免歧義,本文將隱去多數相關人士的真實姓名)

  

    股東大會忙完之後,通常是董秘們比較清閒的時光。讓廣大散戶眼紅心熱,浮想聯翩的董秘聚會大多在這個時間段裡舉行。
  不過頭一年我沒有落得逍遙,而是立即投入了下一個「戰鬥」。
  就在股東大會結束沒兩天,券商又進場了。
  「券商進場」這是句行話,意思是: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部(簡稱:投行),負責承接上市公司再融資或者重組併購等項目的小組,進駐上市公司。
  要說這中國的投行啊,名字特好聽,項目經理的名片拿出來都是董事總經理什麼的。其實和美國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比,我們的投行到現在還處於幼稚園的 水平,更別提十年前的中國投行。中國的資本市場,處在發展中的初級階段,投資銀行在兼併收購方面的貢獻,可謂乏善可陳。時至今日,國內投行主要還是靠新股 發行和再融資業務賺點承銷費。
  在現行的核准制的股票發行體制下,能不能夠通過發審會的審核,才是投行的核心競爭力。2002年的時候,連股改都還沒推進,創業板和中小板統統沒開, 新股上市是極度稀缺的資源。所以一旦過會,發行通常不是問題。畢竟僧多粥少,不管什麼水準的公司,都有很多熱心人會搶著去打新股,根本就不愁賣。因此在 2002年,所謂投行的主要工作,無非是拿項目,編材料和過發審會三件事兒而已。這裡面除了人際溝通的能耐,就是剪刀加漿糊,編出厚厚一本募集說明書的功 夫了。
  別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錢可是不少收。券商對上市公司收取的費用,美其名曰:承銷費,其實在多數情況下,與承銷無關。費率一般取總融資金額的千分 之幾到百分之幾之間。如果企業融資10億元的話,千分之五那可是5千萬啊。在一些外資投行,項目經理的分成比例高,因此做一單項目下來,一個人分到上千萬 獎金也是常有的事兒。
  投行IPO或者再融資工作的一般套路是,先由項目經理、或者投行老總甚至券商的大老闆出面,通過各種關係把項目拿下。然後派上5-6個人一隊的項目組 進場,這個組裡一般包括擅長法律、財務和公司行業分析等方面的幾個組員,再加上一個負責協調時間和分配工作的項目經理。這個項目組一般要負責進場做盡職調 查,收集資料,編寫募集說明書,以及後期與證監會的協調解釋工作等等。當募集說明書報到證監會後,券商通常還會再派上一個和會裡經常打交道的領導協助溝 通。一旦等發審會審核通過,剩下的工作基本就是點錢了。在國外股票發行報備制下最關鍵的發行銷售工作,至少在十年前基本算不上個大事。通常在定好價錢之 後,坐在傳真機前面等著機構申購就行了。
  當然,投行這份工作說起來簡單,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干。出來拿項目加上後面的過會審核少不了要求人拼背景。進場這活呢,既有一些經驗技巧,也很辛苦。一出差就是個把月,幾個人擠在一個小屋裡,連軸轉十多天憋那麼厚一大本東西出來,真是難為大家了。
  但現在賺錢的買賣哪有不辛苦的呢。從投入產出比上看,投行這業務真是一本萬利。原則上有了牌照,只需預付幾個人的工錢就能開工了。搞成一單,賺的錢都能用麻袋裝。怪不得大家都削尖了腦袋往投行鑽。
  至於說到再融資,散戶們難免要拍磚說:無良上市公司又來圈錢了。
  怎麼講呢,一個企業費那麼大力氣上市,肯定不是去當散財童子的。企業上市的核心目的,無非是從資本市場拿到錢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從而使企業能夠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以高價格低成本從資本市場上拿錢,可以算是上市公司的本職「工作」。而上市公司以發行新股的方式從資本市場拿錢,並不一定總是划算。對於原公司股東來說,新股上市將可能攤薄股東權益,當上市價格過低的時候,資本市場融資其實是相當昂貴的事情。
  理論上,如果一家企業不是急需發展所需的資金,而是以自有資金或者貸款就可以滿足再投資的資金需求,那麼就幾乎沒必要上市。比如像貴州茅台這樣的企 業,業績年年快速增長,手裡現金一大把,財務成本永遠是負的,擴建產能甚至連貸款都不需要。自上市以後從沒有在市場融資過,股價倒是漲了N多倍。這樣的情 況若在國外,大股東早就回購股份退市了。
  那麼既然再正常不過的融資行為,在中國為什麼會被斥為圈錢呢?
  問題的源頭出在機制和價格上。
  無論是新股上市還是上市後的再融資,其本質還是企業原來的股東,出於某種目的,向公眾特定股東出售企業的股權。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從上市公司的 實際控制人和知情人利益出發,當公司股價被高估的時候,以再融資的方式向公眾賣出股票。當公司股價被低估的時候,再增持公司的股權。是合法的獲利方式,李 嘉誠就是這麼幹的。在完全市場化,制度規範化的市場,大股東願賣,小股東願買,大家公平交易,也算不上誰會賺大便宜。
  但在沒有股改前,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權不能上市流通。既然股權不能公開變現,大股東手裡的法人股就和股票價格沒太大關係了。分紅的話則反而減少大股東 所能控制的資源(小股東不是也得分麼)。那麼,從二級市場上融點錢來花花,自然大股東們就很熱衷了。這樣至少一來可以增厚老股東的淨資產,二來可以控制更 多的資源。
  此外,由於股票發行採取核准制,上市公司股票相對於場外資金來說總是稀缺的。所以中國股票的價格,在多數時間裡遠高於內在價值。即便在極端熊市的情況下,那些從企業價值的角度看,一文不值的ST 公司,總還會留有幾個億的市值。一旦牛市來臨,這些ST公司的股價總是早早地就鹹魚翻身。就是因為中國的A股市場還沒有實現完全的市場化,供需是相對失衡的,價格是相對扭曲的。
  既然股票價格通常是高估扭曲的,而且符合大股東的利益。不融資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才叫傻呢。所以上市公司再融資總是給人窮凶極惡地感覺就很容易理解了。在當時,把上市公司融資稱為「圈錢」,其實還是很貼切的。
  儘管有些上市公司圈錢的目的,只是想給大股東拿來花花。比如有把增發的資金拿去蓋辦公樓,然後低價租給大股東的。也有圈了錢不知道花哪兒去的。不過並 不是每個公司都會利慾熏心,幹出坑蒙拐騙的事情出來。一直以來,央企公司的再融資,基本上還是根據發展規劃按需所募,通常比較靠譜。因為央企的管理機制, 導致企業領導人的決策嚴格遵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原則。要是從資本市場亂搞些錢來亂花一氣, 別弄得影響不好丟了烏紗帽就虧大了。
  總的來說,資本市場的一舉一動,都緊緊圍繞「利益」兩字,讀懂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的本質,也就能夠理解市場的種種怪象。
  言歸正傳。2002年,招商局A準備發行8.8億元的可轉債。相關的董事會決議,在2001年底早已公告。而臨時股東大會也已經開過。
  董事會開過後一經披露,券商就可以根據新的年報數據,撰寫或者更新募集說明書。等年報在年度股東大會通過之後,就可以把募集說明書上報證監會。
  請注意:這裡有一個十分關鍵的要素--時間。
  按慣例,年報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募集說明書才可以報送證監會。證監會接受材料,審核,反饋意見,過發審會,然後給發行批文。這個過程怎麼也得預留 3-5個月。發行路演再預備1-2個月。這樣,整個發行流程如果順利地走下來,需要預計4-7個月。加上股東大會的時間,稍微一拖延就到了年底。A股歷來 到了年底是缺錢的,各機構都忙著把錢從市場裡收回來。因此發行價格可能壓低,更關鍵的是,如果年底沒發行出去,就需要再等來年年報披露後,補充新的財務數 據後再發行。公司再融資的議案都是有限期的,證監會的發行批文也是有限期的。搞不好,再融資就會失敗。回去重新報批和審核。
  因此,如何預先規劃好發行的時間非常重要,每個時間節點環環相扣,每個節點都要盡力往前壓。
  招商局A在2001年11月剛剛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注入了招商地產等資產,徹底置換出招商港務等資產。塵埃尚未落地,隨即馬不停蹄地啟動了可轉債融資 的工作,並於2001年12月1日通過臨時股東大會。2001年年報在2002年4月8日披露,6月29日通過年度股東大會。
  同一時期,萬科也在發行可轉債融資。但萬科是在2001年8月16日通過臨時股東大會。2002年3月19日披露年報。2002年6月26日可轉債已經發行成功。這個時間安排,可算是十分妥當,6月份股價仍在局部高點,所以發行相當順利。
 從時間上推算,招商局A可轉債融資的啟動時間較萬科晚了3個半月,而且肯定要等到來年年報披露後才能申報,所以要在2002年內完成發行相當挑戰。比較 通行的做法是在2002年上半年申報,2003年中發行。但是央企的工作特點是,不落人後,迎難而上。公司內部的工作計劃是,年內完成融資。理論上,以央 企的資源配置和綜合實力,完成這個計劃看似也並非不可能。但招商局A剛剛完成資產重組,管理層上至總經理下至董秘換了半個班子。好比新駕駛員開輛新寶時 捷,幹到120英里的時速倒也不難,不過要想再玩漂移,那就玄了。
  當然,具體到工作上,一切理由都是託辭。雖然因為新入職,我當時的職責僅是協助公司另一位領導完成此項融資工作。但心裡明白,咱是沒帶金鋼鑽卻攬上了瓷器活。

 

 

(待續 下期預告:兵困可轉債之(2)神秘的電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7

十年牛熊親歷記【第六章 兵困可轉債之(2)神秘的電話】 神農陳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4d25f01015xua.html

引子:

一個投資人對真相的思考
過去十年,我曾經歷了中國史上最漫長的熊市和極度瘋狂的牛市。
2011年底,我們又一次站到了偉大牛市的前夜。
我猜想,它將帶來史無前例的高潮。
(為避免歧義,本文將隱去多數相關人士的真實姓名)

 

第六章 兵困可轉債之(2)神秘的電話

    接手這次可轉債融資的券商是證監會直屬的銀河證券。當時銀河證券剛剛做完與其它證券的合併。派給我們的項目組,原隸屬於被合併的那家券商。
  事實上,券商的選擇是融資工作另一個關鍵環節。上市公司花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承銷費,至少應該從券商那裡買到如下4點:
  1、券商投行項目組須彌補上市公司在融資經驗上的不足,在關鍵時間節點和要點把握上給予專業意見。
  2、券商保薦人能夠充分發揮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在募集說明書中充分挖掘公司的潛在價值。
  3、券商在證監會審理過程中起到積極的溝通作用。
  4、當發行環境不利時,券商應有實力托底承銷;當發行環境正常時,券商有實力推高承銷價格。
  當年國內券商可還沒有上市的,管理也普遍不規範,挪用客戶保證金的妖蛾子事兒層出不窮,能夠四項全能的券商簡直是鳳毛麟角。所以,上市公司在選擇券商的時候,應注意取長補短,儘量選擇在能力特長上,能夠補強公司弱項的券商。
  站在董秘的立場,有個經驗竅門:選券商的時候,董秘應儘量指定或者親自面試項目經理。來公司拉生意的都是券商的大佬,等到幹活的時候,就要靠項目經理了。項目經理要是個糊塗蟲,募集說明書的故事編不圓,或是時間控制不住,那非得把董秘害殘不可。
  最好找年富力強,項目經驗豐富,為人處事老練的。項目經理的任務,承上啟下,體能上要保證足以連續工作20天仍頭腦清醒;經驗上要親自參與過各類融資 項目,對流程、工作要點和時間節點瞭如指掌,還要隨時準備補槍眼,哪個環節掉鏈子他就得頂上去;情商特別要高,必須善於勾兌,能夠和證監會,上市公司各色 人等其樂融融,也能恩威並施地讓部下把活幹好。
  話說銀河證券的項目組帶隊的是位老同志,組員還包括分別負責法律、財務、企業管理等相關方向的成員。招商局A隸屬央企,一貫聘用國際四大會計師行做審 計,因此財務數據翔實,基本經營資料完備.理論上,洋洋灑灑幾萬字的募集說明書主要把事實表述清楚就妥了,寫起來難度不算大。但真幹起來,文字與數據盤根 錯節,環環相扣。整個寫作過程就像揉麵,揉去又揉來,改了又改。就像項目管理的宿命,最後截稿的一天,總是熬通宵加班。加班的目的是為了複印和裝訂募集說 明書,複印的地點自然是著名的北圖複印社。
  募集說明書裝訂好後,厚厚幾大本就送進證監會了。於是再融資進入下一個攻堅階段:證監會審核。
  凡是再融資的申請資料,在送到證監會收件後,資料如無重大遺漏,隨即轉給發行部。發行部將派兩名預審員,分別側重從財務和法律兩個角度,在限定時間內審核資料的真實性。預審員在審核之後,將在發行部內會上討論,最終形成反饋意見回覆給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針對反饋意見進行解釋修訂後,如果發行部無重大疑義,資料將在合適的時候分發給發審委員審閱。最終,上發審會過堂.
  真不是拍領導馬屁,我印象裡的證監會幹部,從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方面看,那都可以說是相當的好。如果中國的公務員都和證監會幹部一個水平,基本可算是吏治清明。因為是隸屬央企,咱和監管幹部接觸決不敢越雷池半步。社會上老有傳言,說有公關公司包搞掂證監會,收費幾百萬云云,那八成得是騙子。
  雖然在我所接觸的證監會幹部中,確實不幸有王小石處長因為入股朋友的公關公司而獲罪。但回憶起來,王小石內斂寡言,待人相當和藹,在我們的項目上從沒 有刻意刁難和吃拿卡要。雖然錯在拿了不該拿的錢,估計是被朋友拉下水,然後做些順水人情的事兒,但決算不上是惡吏。有時候想想,監管幹部真不容易,進證監 會辦事兒的,都是肩負億萬重大利益而來,哪個不是百轉千回,挖空心思甜言蜜語,企圖和監管員套近乎好順利過關的?成天被一幫處心積慮的人圍著,又少不了糖衣砲彈狂轟濫炸,沒失身的那絕對算好同志。
  和證監會溝通,關鍵在於溝通。這話有點繞,我的意思是,關鍵要想方設法把你想表達的正面信息和形象傳遞給預審員、主管處長,司長,發審委委員。總之,原則是應儘量讓每一個參與審核的相關幹部對公司有正面的判斷。
  監管官員通常都非常忙,一個預審員往往同時要看好幾個項目,募集說明書在案頭堆積如山。可這活又千萬馬虎不得,也沒法偷工減料。所以項目審核是個挺熬人的工作。
  發審委委員也不輕鬆,除專職委員外,兼職委員都是資深專家和社會名流,日常工作本就相當繁忙。一組發審委委員通常一次審核不超過4個項目,看資料的時 間也就一週左右。每份資料都是十萬字以上,僅憑短短的時間就要拿出專業意見,可能一句話就定融資項目的生死。這活兒雖然威風八面,但也相當的棘手。
  根據監管紀律,預審員和發審委委員都不可以私下與報審的上市公司接觸。但是又要在短時間內,在相當大的工作強度下作出YES OR NO 的判斷。因此主觀不確定性是客觀存在的。根本不能排除把烏雞看成鳳凰,或者把鳳凰當成烏雞的可能。
  既然如此,那麼在有限的時間,特定的場合,給各個審核官員以「好印象」就相當的重要。特別是當監管官員對某些問題提出質疑的時候,如何能乾淨利落,不留後患地把問題解釋清楚,同時堅定監管官員對公司的信心,即成為重中之重。
  作為一個專業董秘,如果我到證監會拜會監管幹部,那麼我所說的每一句話,回答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經過深思熟慮。有時候,為瞭解答監管員臨時提出的一個 小問題,甚至會開會討論一天。而在上發審會之前,針對發審委委員有可能提出的所有問題,董秘辦必須擬定詳盡的應答方案,並且組織反覆的排練。確保做到:斬 釘截鐵,對答如流,信心飽滿,萬無一失。
  話說回來,陪著一萬分的小心,處心積慮地去應付審核,大體是因為發審制度的不足。企業融資,本來是個市場行為,只要不是虛假行騙,那麼企業願意賣股權,股民願意買,不就得了。但是在十年前,股票完全不是市場化定價,監管機構只好來當這個判官,上市公司呢,也就只好繼續想盡辦法來過這一關。
  故事就發生在招商局A的可轉債項目上發審會的前一天。公司相關領導齊聚北京,那天下午我們正在開會。突然,手機響了。這個時點我是高度緊張,一看是個神秘的號碼,於是就接了。
  電話那邊傳來一個略顯蒼老和嚴肅的聲音:「你是陳宇嗎?」
  我說:「是我,您是哪位?」
  他說:「我是某某某。」我一聽就一激靈,這可是一個發審委委員的名字!趕緊問:「您找我什麼事兒?」
  他說:「我在石家莊高速路上出了車禍,有人受傷送醫院,需要五萬押金。我沒帶那麼多錢,也不方便通知單位和家裡。你能不能幫我墊付一下,今晚我回北京,明天發審會後還你。」
  我,手拿電話僵立當場。一抬頭,領導們都表情怪異地看著我。
  回過神後,我不禁乾笑一聲。然後聲音溫柔無比地說:「您千萬別著急,我們在石家莊有分公司。您把您的事故地點短信給我,我們立即派人去處理。到時候,您就別管了,我們的人幫您都搞定。」
  對方顯然沒料到我這麼說,在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然後說:「哦,好,我回頭聯繫你。」然後就掛斷了。
  同事們都問:「怎麼回事兒?!」
  我聳聳肩說:「沒事兒」。
  作為一個隸屬央企的專業董秘。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對一些基本情況還是有所瞭解的。
  想那發審委委員是何許人也,如果真的出了車禍,別說5萬,就是臨時籌措5百萬現金恐怕也不難。再說,找誰要這筆錢,也不會找我這個國企的上市公司董秘要。那豈不是授人以柄?最後,我的手機他是怎麼知道的,遇到車禍,然後再找人要我的手機嗎?
  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打電話的人是個假冒發審委委員的騙子。
  既然他打給我,也肯定打給了其他上市公司的董秘。而且,估計還真有上過當的。
  「您這不是侮辱發審委委員,挑戰董秘的專業性嗎?」我心想。
  當然,若億萬分之一那真是某位發審委委員,剛才也沒得罪。
  第二天,招商局A的可轉債順利過會。
  但我沒有料到,我們最終會成功地取得了失敗。

 

 

 

(下期預告:成功地取得了失敗)
 
 
 
——————北京神農投資版權所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8

十年牛熊親歷記【第七章 成功地取得了失敗】 神農陳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4d25f01015xvp.html
經過幾個月的奮鬥,招商局A終於拿到了可轉債的發行批文。
這裡先對可轉債作個簡單說明。可轉債的全名兒是:可轉換公司債券。 這玩意兒首先是一種公司債,投資人買去,相當於借錢給上市公司,那公司是要還本付息的。而且這個債還可以按事先約定的價格轉成股票。對投資人來說,幾乎就是個「保本股票」。如果股價跌了,就拿著債吃利息。如果股價漲了,就換成股票吃差價,可算是進可攻退可守。
不過自古買的不如 賣的精。在美國,上市公司的可轉債通常利息非常低,甚至可以是零。轉股價格呢,則要比可轉債發行時的股價高很多。這樣一來,上市公司也比較划算。如果公司 股價漲的不多,那麼可轉債就不會轉股,公司等於近乎零成本借了筆錢。如果公司股價大漲,可轉債轉股了,公司就等於高價增發融資。
可惜好東西到了中國,一般剛開始的時候都會上吐下瀉一陣子。可轉債也是如此,起初上市公司和投資人對這個產品都沒吃透。
按西方的理論, 可轉債的定價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債券價值,用等期無風險收益率作為貼現率,可以估算出可轉債的債券價值。簡單說,就是拿可轉債和國債比,假設同樣拿五年,利息收益肯定比國債低,那麼拿這個可轉債就吃虧了。所以可轉債的債券價值是低於面值的。
另一部分,是期權 價值。可轉債有在存續期內轉為股票的權力,通過對過去股價波動性和公司業績的估算,基本可以算出一個期權價值。簡單說,如果可轉債是5年期的,而且股價在 5年裡有可能超過轉股價格,那麼投資人就有可能把可轉債轉換成股票,然後賣掉賺錢。這個可能性是值錢的,就跟買彩票一樣。
所以可轉債的價值就是債券價值加上期權價值。
其實,投資人不妨把可轉債看作是用轉股價格買的股票,而且下跌空間為零。如果發行可轉債的公司業績成長性特別好,轉股價格定的比較低,利息率比活期存款還高,那麼投資人等於沒有冒任何本金風險就可能賺了大錢,這樣的可轉債是不是該搶破頭來買呢?
投資老手對可轉債總是情有獨鍾,格雷厄姆在投資聖經-《證券分析》中就有專文論述。而股神巴菲特則經常大手筆買入目標公司的可轉債。這使他總能立於不敗之地。
遺憾的是:中國的股市那時候更像個大賭場。股民們多數隻想衝進去,炒一把就走。投資人腦子裡滿是:眼前的暴利!對可轉債這種要解釋上一通的洋玩藝,大家興趣不大。更何況2002年股市正在綿綿不絕的下跌中。
於是就悲劇了。
招商局A,業績與資產價值快速增長, 5年後股價將上漲超過20倍的超級大牛股,在2002年公開發售保底的可轉債。要是誰慧眼識真買了這個轉債,過5年幾乎不用冒任何風險就可以在自己的財富後面加個零。馬後砲地看,這純屬天上掉下來的特大號餡餅,可砸到頭上竟然幾乎沒有人願意接。
記得那是2002年的9月,瑟瑟秋風中,我拎著皮包,往來穿梭於「北上廣深」四地的各大基金和保險公司。進行所謂的發行路演,其實就是沿街兜售可轉債。
當時市場冷清,招商局A此前又顯然在基金沒有什麼粉絲。我雖然鼓動如簧之舌,在每一家基金竭盡全力地推銷,但卻收效甚微。
屋漏偏逢連夜雨,同期發行的燕京啤酒可轉債在發行後不久即跌破了面值。於是我們一路推銷下來,卻應者寥寥。時至今日我還清晰記得,路演的時候,台下基金經理們菜青的臉色,木然的表情和墓碑般僵硬的姿勢。他們就坐在那裡,呆呆地望著我這送財童子,眼睛裡空蕩蕩卻什麼都沒有。
僅僅不到兩年的下 跌,就使專業投資人對於一個保本的,具有高收益可能的投資品視若無睹。那是我第一次大範圍接觸國內的機構投資人,也是第一次較為深刻地意識到專業投資人的 群體弱點。能夠克制人性的弱點,穿越時間的迷霧,在相對收益比拚的壓力下做出準確價值判斷的公募基金經理,永遠是少數。
好在我的確遇到了 這樣的幾位少數派。印象最深的,是當時華夏基金債券投資負責人,這位朱經理和我談了10分鐘,就很淡定地說:「陳總,你們的轉債,我們認購2個億。」我有 點吃驚,因為此前走遍全國,總共才賣出去不到2個億。我們可轉債的發行規模是8.8億元,要是當時全國有四個這樣的基金經理,那豈不是通吃了。
可惜,中國只有一個華夏基金而已。
8.8億可轉債,基金預認購不足50%,照理剩下的部分由散戶網上認購,最終沒賣掉的餘額由券商包銷。於是我們似乎該指望券商鼎力相助。
可是當時中國哪有 幾個券商有銷售能力,或者包銷能力呢?即便有,誰又願意包銷呢?於是可轉債主承銷商見勢不妙,立馬掉了鏈子。隨即使出了一記拖字妙訣。無論怎麼催促,就是 不肯接招,除了讓我們繼續提高利率水平,壓低轉股價格,既沒有像樣的承銷能力,也拿不出什麼好法子。事情就此一拖倆月。
此後招商局集團終於表態,願意全額認購可轉債發行的剩餘部分。但卻為時晚矣,因為時間拖進了12月,證監會發行在年底已經排不上號。因而只好轉到來年,等補充了新的年報數據後,再發行。
到了這一步,出了 大問題。可轉債發行,需要最近連續三年的財務指標滿足發行要求。其中一項硬指標是三年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不得低於10%。如果是2002年發行, 連續三年的指標就是指1999年-2001年。如果在2003年發行。那麼指標就會修改為2000年-2002年。
因為沒有足夠的經 驗,而且對在2002年內完成發行有所僥倖,再加上國企反應機制的緩慢。公司對2002年的業績沒有做出相應的準備。在用2002年的財務指標替換 1999年後,連續三年的平均ROE略微低於10%。其實2002年不是擠不出利潤,只要適當加快樓盤的結轉,或者處置一些資產。這個指標完全可以輕鬆達 標。
可惜事實卻 是,2002年過低的ROE拉低了整體指標,剛好差零點幾不夠標準,不再滿足可轉債的發行要求。一開始,我們還寄希望於證監會法外開恩。這事情不怪我們 啊,市場發不出去,而且業績也只差了那麼一丁點。可是,無論我們怎麼解釋,發行部都不同意破格發行。最後,相關領導給我們出個建議:要麼回去推倒重來,要 麼改成配股。
無奈之下,8.8億可轉債終究改成了3.5億的配股。融資總額和價格都打了大折扣。
您說這冤不冤?回頭想來,一點都不冤。瓷器活愣給辦砸了,完全是自己笨,怪不得別人。入職第一次融資就光榮地取得了失敗,雖然自己當時在這件事上還是個配角。但作為董秘,終究難逃其責。
本人對此深以為恥,並暗下決心,必為招商局扳回此局。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2003年底,招商局A漲了近50%,有基金經理突然打電話來說:「陳總,你們不是發行可轉債麼,我們有多少要多少。」聽了他的話,我還略感欣慰,原來沒帶金剛鑽,卻攬了瓷器活的,真不止我一個。
 
(下期預告:臥薪嘗膽)

 

 

 

——————北京神農投資版權所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9

不敢相信!2015年牛轉熊但半數股民竟然戰績不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934.html

不敢相信!2015年牛轉熊但半數股民竟然戰績不錯?

一財網 貝貝 2015-12-30 17:10:00

如今2015年已進入尾聲,一財網的調查顯示,將近50%的投資者尚可接受今年的投資成績,對於A股的起落表示淡定。“千股跌停”、“杠桿牛市”、“斷崖式下跌”這幾個關鍵詞也成了股民們心中2015年中國A股市場最重要的關鍵字。

還記得《第一財經日報》在今年年初刊載了一篇講述90後炒股故事的報道,其中提到一位90後股民炒股4年收益1.5億元,引發了強烈反響。

轉眼到了歲末,又到了回望過去一年的投資歷程的時候了,一財小編先帶你看看《兩位90後股民的年終總結》

現在看來是不是覺得很諷刺?的確,2015年,A股市場經歷了一場從“瘋牛”到“閃電熊”的大劫,各參與主體都受到巨大沖擊,很多投資者迄今驚魂未定。回顧今年的中國股市宛如過山車,短短半年上漲到5178點,創下7年來的新高。又在短短2個月內,出現斷崖式暴跌。

廣大投資者短暫地享受了牛市帶來市值增長之後還沒來得及“落袋為安”,就被屢屢發生的千股跌停擊倒在地,恍如黃粱一夢。

可以說,2015年A股市場漲也杠桿,跌也杠桿。因為有杠桿,A股市場一鼓作氣邁入繁華盛世,滬指從2014年12月31日收盤點位3234.68點起步,一路扶搖直上,於2015年6月12日站上5178.19點高位;因為去杠桿,踩踏頻發、千股跌停,滬指在兩個月的時間里直落2300點,並於2015年8月26日跌至2850.71點的新低。

“千股跌停”、“杠桿牛市”、“斷崖式下跌”這幾個關鍵詞也成了股民們心中2015年中國A股市場最重要的關鍵字。

如今2015年已進入尾聲,一財網聯合問卷網、第一財經微信公眾號、第一財經資訊微信公眾號發起了一輪2015年度A股投資者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將近50%的投資者尚可接受今年的投資成績,對於A股的起落表示淡定。

在將近4000名參與調查的投資者中,有26%的股民認為自己2015年A股投資成績算及格;還有12%和10%的股民分別表示達到預期以及超出期望。看樣子,A股投資的高手還是挺多的呀!同時,小編也希望來年,給自己打了0分的16%的股民能再接再厲,賺到盆滿缽滿。

對於2015年的A股的大起大落,股民們表現的都十分淡定,從投票結果來看,24%的投資者表示淡定,14%表示無奈。

2015年的A股究竟發生了什麽?緣何會大幅震蕩?從調查中可以看出,有27%的股民認為,證券市場監管存在不足,對股市出現的新狀況反應慢半拍;有24%認為是,內鬼太多,境內外惡意做空勢力作祟;22%認為是,股市自身運轉機制不順,易被莊家等各種勢力操控。

從投票結果來看,在股民們的心中,“千股跌停”、“杠桿牛市”、“股市保衛戰”、“配資”、“強平”、“斷崖式下跌”、“爆倉”、“股災”、“神創板”、“為國護盤”這十個關鍵詞總結了中國A股市場的2015年。

同時小編從票選結果中,總結列舉了股民們心中的“A股2015年十大新聞”:

1、杠桿牛市逞威,股市從年初的3258點起步直沖5178點;

2、全民炒股再現,“炒股村”一日成名,“第五代股民”跑步入市;

3、滬深兩市成交頻創天量,成交金額峰值破2萬億,可謂史無前例;

4、清配資降杠桿,股市6月末起連續暴跌,千股跌停頻頻上演;

5、A股保衛戰,證金等國家隊救市,監管層祭出禁止上市公司減持和限制期指做空等措施;

6、金融反腐深入,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張育軍等高官落馬;

7、證券業監管風暴,中信證券等多家券商高管被查;

8、私募“一哥”徐翔涉嫌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罪名被抓;

9、IPO將實施新規則,取消現行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

10、妖股頻出,世紀遊輪暴風科技等上演連續漲停戲碼,全通教育曾漲破300元;

展望2016年的A股走勢,39%的投資者認為,或有結構性行情,但總體不溫不火;30%的人認為,真正慢牛走勢,總體樂觀。

總的來說,2015年中國A股市場喜憂參半。相信經歷過2015年A股的股民,以後沒有什麽抗不過去的了!最後,感謝廣大網友參與投票以及對第一財經的支持。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