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建立SOP 從台灣複製伺候竹科新貴的成功經驗 佑生讓上海產婦體驗豪華月子


2010-8-2  TWM





一輩子只「生」一次,讓上海女人這二、三年來越來越懂得善待自己,流行到「月子會所」坐月子。佑生如何搭上這波新風潮,將台灣月子中心的整套服務,引進上海發揚光大?

撰文‧林孟儀

這二、三年,具經濟基礎的白領八○後(一九八○年後出生)中國女性,流行到專業的「月子會所」坐月子,光大上海地區就出現了十多家月子會所。

商機驅使下,台灣相關業者、大醫院的婦產科醫生,紛紛投石問路,準備西進!目前上海地區就有兩家:喜洋洋和佑生,前者幕後金主為台灣婦產科醫生,後者主要股東和團隊來自竹北知名的佑康月子中心。

坐月子中心設在五星級飯店後發先至的佑生,去年九月三十五間房的徐匯店才開幕,預約就已滿到今年底;緊接著有六十六間房的普陀區店,即將在七月底開張。佑生如何掌握月子會所這門方興未艾的生意呢?

熱鬧程度可比台北忠孝東路的上海徐匯區,佑生就隱身在華美達新園酒店十三樓。電梯門一開,有駐衛警和門禁管理把關,內部裝潢時尚雅致。再來到普陀區,附屬五星級明捷萬麗酒店的高級出租公寓,佑生占了三層樓;時尚的大廳、樓中樓套房,宛如精品旅館,很難相信這裡是月子會所。

沒 錯,上海高檔的月子會所都開在飯店裡,佑生總經理曾曉萍解釋,中國這幾年為了奧運和世博,飯店如雨後春筍般興建,而月子會所需要配有衛浴的標準套房,剛好 可以去化飯店和地產開發商多餘的空間。「消費者的心理是:『我在五星級飯店坐月子!』上海人很愛面子的。」曾曉萍笑說,這樣的組合,是三方各取所需的結 果。普陀店就是新加坡開發商邀請進駐的,嬰兒室、游泳池等,完全配合佑生需求裝修。

不過,佑生二個會所每月租金各要新台幣二百萬元,並不便 宜,幸好人力成本只要八十萬元;算一算,單店成本只略低於台灣每月經營成本三百萬元。她提到,台灣人事成本高,約占二百萬元,一位台灣護士的薪水,可抵 七、八位當地護士。幸而佑生收費約三到五萬人民幣,單日收費一四五○元人民幣,比台灣貴,依然很有獲利空間。

比裝潢、比硬體,砸錢就有;比軟體,台灣人的服務標準,極具競爭優勢。

有SOP才能快速複製

「我發現拿台灣五成的實力,真的只要施力五分,這邊的媽媽就很滿意。來中國開月子中心,只會成功不會失敗!」親切爽朗的曾曉萍突然大膽表示。她曾是竹北兩大頂級月子中心惠生和佑康的創辦人之一,去年帶著佑康的團隊和經驗,到上海找商機。

上海當地的月子會所,喜歡找知名醫生站台,但實際照顧產婦的「月嫂」,往往只是幫傭打掃的「阿姨」,不具護理專業、對月子照料的知識也欠缺標準化;產婦只能碰運氣,看遇到什麼樣的月嫂。

所 以,曾曉萍將佑康在台灣服務竹科新貴的經驗複製到上海:除了六位直系親屬,其餘訪客都不能進房探視,且只能在育嬰室隔著玻璃看寶寶;育嬰室二十四小時不拉 窗簾,不怕家長隨時監看。另外,室內的感染控制採取高標準,護理人員要接觸嬰兒,必須消毒雙手。而佑康在台灣已獲得國際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認證,「服務產業的SOP等於ISO,表示我們有複製的能力!」曾曉萍說。

這些服務超乎上海產婦們的預期,儘管不做廣告,醫生、律師、企業白領客層都自動口耳相傳、營造口碑。不過,入鄉得隨俗,上海人不喜歡吃麻油雞,而且產婦們連上完廁所,也會請護理人員來幫忙擦屁股!畢竟她們認為花了錢,就是來被伺候的。

竹北佑康一年營收台幣五、六千萬元,毛利三成,稅後純益一千二百萬元。在上海,佑生資本額人民幣一千萬元,雖一床難求,但前半年都得看虧。「別先看獲利,要先看媽媽的需求,只要把每位上門的媽媽月子做好,自然會有盈餘。」曾曉萍堅信。

為 了想讓更多人體驗佑生的專業服務,曾曉萍大膽採用先體驗再付費,免訂金、前金的特殊戰略,甚至還祭出入住後三天內不滿意免費無償退房口號,讓人為她捏一把 冷汗。「坐完月子,最後不付錢沒關係啊!只要媽媽們還是很讚賞我們,總比硬跟她收費,但從此不肯介紹朋友來還好吧?」她不以為意。

新穎的服務模式,讓成立一年多的佑生快速闖出一片天,目前來談加盟的案子就有十二件,最遠來自四川。但上海月子會所的倒閉率高達三成,消費者挑剔刁鑽,一個負面評價,就足以讓月子會所倒閉。

在這個如履薄冰的新興市場,已搶得先機的台商,仍得靠專業服務才能勝出!

佑生 Profile

總經理:曾曉萍(中)

中國成立時間:2009年9月店數:上海 徐匯區嘉匯店、普陀區品尊店共二家

佑生成功心法

1.大膽祭出先體驗後付費的行銷策略,吸引消費者上門2.不看商機,先看需求,把上門的產婦月子做好,盈餘和口碑隨之而來3.將服務竹科新貴的最高標準SOP,全數複製到中國,高於消費者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29

量販店歹賺 它改伺候難纏客戶

2012-4-2  TCW



每天下午,統一超商、摩斯漢堡、萊爾富的物流車都會來這裡收貨,同時,這裡也會開出去好幾輛物流車,把貨送到全聯社,以及鼎泰豐等台北幾家知名餐廳。這裡是位於嘉義縣的青松果菜生產合作社,平均每日供應五十至七十公噸蔬菜水果到全台各地,是國內產值前十大的合作社。

「青松的規模雖然不是(全台)最大,但算是很先進的,走得比較快。」農委會農糧署署長李蒼郎說。

有多先進?青松除了與五百多位農民及產銷班進行契作,實行田間管理,掌握生產流程外,還具有調節收成後的農產品的能力,不受拍賣市場供需狀況影響;更重要的,是對農產品品質的檢測與把關。

這也讓合作社的營收,在去年創下成立十多年的新高,達六億元,相當於一家中小企業的營業額。

離開量販店削價紅海:把客戶端移轉至餐飲通路

然而,今日成績的背後,其實有一段艱難的轉型期。

該合作社原本九成以上蔬果供應給量販店,「台灣第一家家樂福的生鮮就是我供應的!」總經理呂清涼說,最好的時候,一個週末可賣一百多噸蔬果,一次就好幾輛卡車出去,光是量販店,一年就可以讓青松做到三億、四億元的生意。但近幾年,量販店開始式微,「以前一輛卡車載八公噸的產品出去,剛好是一家店的量,到後來一輛車出去,跑六、七家才送完。」

他觀察到消費市場的移轉,除了外食人口增加,餐廳消費市場成長以外,一般民眾的蔬果需求,開始逐漸轉向傳統市場或社區超市購買。

他認為,這是量販店削價競爭的結果,量販店不斷壓低價格,供應商只能在市場上尋求更便宜的次級品。

最初量販店因為便宜的價格吸引消費者,久了之後,不好的品質反而趕走消費者。

「農民辛苦種了老半天,我們請員工來處理農產品,忙得一塌糊塗,最後可能還賺不到錢……,」呂清涼思考著,如果繼續做量販店生意,只看價格,容易被取代,如果跟著一起價格競爭,最終根本賺不到錢。

有三十多年種菜、賣菜經驗的他,認為只有提高農產品價值,才不會輕易被取代,他決定幫農產品「加值」。而加值後的農產品,未必符合量販店所需,於是他同時思考著客戶端的移轉。

三種採購控制品質:一個個談契作與用藥管理

鎖定餐廳通路後,為提升農產品價值,青松從計畫生產做起,和合作農民談契作,「契作兩字聽來很簡單,好像很多人都在講,但是要完全落實,真的很難。」呂清涼的三子、合作社理事主席呂政諺說。

為此,他發展出三種主要模式,第一種是農民整塊田的作物,按照事先談好的同一價格收購,第二種則是照當時市場行情收購,還有一種即是只收購限定的規格品,這種方式,農民的規格品能賣較好的價格,但是非規格品則需要自己處理掉。

光是契作,就要一個個和農民談,用他們可以接受的方式合作,青松必須拉大自己的彈性;而即使談定契作,市場價格好的時候,有的農民還是會把作物拿去市場上偷賣。青松總共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做出協調與管理,才得以穩定貨源及供貨。

另外,實施計畫生產同時也能掌握源頭並協助農民做田間管理、用藥管理,以保證品質,做出差異化。

砸兩億做集貨處理:截切到配送採一貫化作業

有了穩定、安全的產品來源,接下來是集貨處理,青松斥資兩億元打造生鮮截切暨物流廠以及蔬果冷藏庫,從預冷、截切、清洗、冷藏、包裝、物流配送,一貫化作業,並設置品管室進行檢測。

雖然農委會有輔導及少部分補助,但是其屬於競爭型計畫,合作社要自己提案爭取,李蒼郎表示,敢做這樣的投資,主要還是和經營者的判斷和選擇有關。

做到一定程度的準備後,二○一○年起,青松逐步推掉量販店的訂單,同時拓展餐飲通路的新業務。

那一年,業績掉到剩一億多元,原約五十位員工砍掉一半,「沒辦法,要專心拚新的那一塊,有捨才有得。」呂清涼說,起初感覺落差很大,「以前都是一卡車一卡車出去的,高麗菜一次是幾千顆在賣,現在餐廳一家十顆二十顆,反而比較囉唆,還有很多細節要注意……。」

剛開始,員工都不習慣,呂清涼跟他們說,「這是趨勢,以後生意一定會轉變,一定要這樣做。」呂政諺認為,食品安全日益受重視,尤其大企業或知名餐廳更是會特別注重這一塊,所以當他們做好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時,一定會有客戶有此需求。

果然,青松陸續打進鼎泰豐、摩斯漢堡的供應鏈,統一超商發展中的生鮮蔬果,也由青松供應。

許多廠商更慕名而來,在台北有十家分店的朱記餡餅粥店,去年主動找上門,等了半年多,青松才排出生產計畫,開始供貨。

朱記總經理周雪琴說,青松供應的蔬菜品質穩定,是經過一連串把關和挑選的,省去他們自己上市場採購和選貨的時間及人力。

青松觀察到市場消費趨勢轉變後,離開紅海市場,大膽做出改變,不但提升農產品價值,也打開新市場大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1

一包14元泡麵 2萬個SOP伺候

2013-01-07   TCW
 
 

 

大,是康師傅設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裡、全世界最大方便麵(泡麵)工廠在眼前出現時的第一印象。占地二十甲(十九多公頃,比松山菸廠還大一些),開車緩駛,繞一圈廠區要足足十分鐘;在美國,這是底特律三大汽車廠(通用、福特、克萊斯勒)才擺得出來的規模。

工廠全面自動化作業員產值低,不如重壓業務人力

進入生產線參觀走道,出現在眼前的,是幾近無人的自動化生產景象。先是豐田(Toyota)式的紅燈告示,標示出溫濕度控制;接著則是管線,在人們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混合著來自中國各產地的麵粉;等到冒著白煙的完整麵體出現在眼前時,生產線才有作業員出現,為泡麵配上調味包。

二十四條生產線,每一條終端都有造價人民幣超過百萬元(約合新台幣四百六十五萬元以上)、像是機器戰警一樣的機器人手臂,以平穩安靜的旋轉,消化每分鐘五百包的產量,將一箱箱的泡麵送往立體倉儲;光是康師傅在天津的這一個工廠,一年產量就是全日本一整年、全台灣五年的消費量。當平均單價人民幣三元(約合新台幣十四元)的泡麵,快速通過無人自動化輸送帶時,就像是鈔票快速通過眼前。

幾近全自動化生產,每條生產線比起傳統的科技代工業所用的人更少,這可不是一般人對於食品業的印象。「康師傅的邏輯是,生產線的作業員,產值很低,要把人力資源投到前線(通路業務端)。」一位對於康師傅生產非常熟悉的顧問表示。

如果說康師傅在通路打的是寸土戰,那麼像是天津這座全球最大的泡麵工廠,就是垂直整合戰略的上游,打的是細節戰。

早在一九九六年、康師傅靠著一款紅燒牛肉麵成功後四年,趁著市場還沒有更大的對手崛起之前,「大董」、康師傅控股公司董事長魏應州就在中國的廣州、杭州、重慶、瀋陽、武漢、西安等地設置分公司,並且完成了華北、華南、華東、西南、東北、華中與西北的生產布局。

為什麼要這麼做?主要是為了控制物流的成本。在中國的民生消費品(像泡麵)市場,如果物流成本超過總成本的五%,商品的終端售價就沒有了競爭力,因此,泡麵廠的選址地點必須與通路完整考慮。

蓋廠生產自己來不學對手外包,直接控制成本變數

為了實現總部搶占市場的策略,康師傅甚至有自己的建廠部門,自己有能力設計生產設備、自己蓋廠。

以天津這間全球最大泡麵工廠來看,一個機器手臂要人民幣上百萬元、一條生產線要上千萬元投資,一個廠區則要花上二億四千萬元(約合新台幣十一億一千五 百萬元)。如果這樣大手筆的投資遍布全中國,而且以極高效率生產;如果康師傅的前端通路通暢,那麼,對手就很難跨越康師傅打造的高資本門檻。

這間工廠早在二○○七年就開始籌備,二○○九年落成,如果不能夠確保回收,商機就會變成風險。因為,垂直整合雖然可以建立競爭優勢門檻,卻也是將風險投注在自己身上,萬一執行力不如預期,資本投資就會反撲,成為成本與負債。

這是個關鍵策略的選擇,觀察康師傅最重要的競爭對手——中國本土最大的娃哈哈集團與國際最大的可口可樂(Coca-Cola),前者在通路上採取與大型經銷商合作的「聯銷制」,後者則與台灣最大的飲料包裝服務代工廠宏全國際公司合作,把生產外包,通路與中糧合作,將成本掛在別人身上。但康師傅不這麼做,它什麼都自己來,它要直接控制可能影響銷售成績的變數。所以魏家建立了極有紀律的生產管理制度,重點放在遠高於業界的成本控制標準。

省成本,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放過。舉例來說,泡麵生產過程為了省油,魏應州親力親為設計了立體瀝油器,方便生產線工作人員一目瞭然,有問題就必須在七分鐘之內排除,更重要的是,可以減少用油。

控制每一環節的變數,能省下多少成本?就飲料來說,康師傅一年產量四百億支的PE(聚乙烯)塑料瓶,少一公克,就是人民幣四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八十六億元);而一包三元的泡麵,少○.一%的失誤率,一年就是二千萬到三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九千三百多萬至一億四千萬元)。

生產線銜接通路往前看一季市況,規畫排程

另外,由於在現代通路,各地營業單位都有前瞻的銷售規畫,生產線則以三個月加一個月的概念進行生產排程。意思是說,每個月生產都要往前至少看到一季的變化,通路商情必須與生產端銜接。

生產線上以「六個標準差」為精神來設計流程,每個工作都有關鍵表現指標,為了讓整套大規格戰的執行力有所展現,康師傅有超過兩萬個SOP(標準作業流程),統整人與制度。

然而,中國市場變化莫測。我們搭上計程車,司機小劉和記者閒聊說道,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上市那年,他才十八歲,一個月拿人民幣幾百塊錢,騎著兩小時的自行車上工,回到家在攝氏零下幾度冷得發抖;熱水一沖,不過三塊錢,他就吃到熱騰騰的一餐,「那個香呀!」他回憶道。但小劉現在一個月掙的錢有上萬元(約合新台幣四萬七千元以上)了,比台灣的計程車司機還多,泡麵對他只剩下懷舊意義,吃的機會少得多,小孩也不像他這麼愛。

需求趨緩,加上市場競爭壓力更大,泡麵的敵手,有統一(台資)和華龍(中日合資);飲料與水的競爭者,有娃哈哈、統一、可口可樂。雖然說康師傅在這些市場都有優勢,但當市場完全競爭來臨,優勢可以維持多久?

康師傅也知道自己的弱點所在,所以「二董」、頂新國際集團董事長魏應交才會說,第一階段台灣經驗已不可行,第二階段就要發展策略聯盟,做借力使力的創新。接下來,頂新是否能長出自己的自主創新能力,則是真正的考驗。

【延伸閱讀】不斷解決問題,稱霸中國

2萬個SOP為了讓高度垂直整合的企業運轉能夠環環相扣,康師傅整個企業有超過2萬個標準作業流程。

7分鐘除錯全世界最有效率的天津泡麵生產線,在產品要上包裝之前,特地留有除錯的反應時間。

260種口味為中國各地方研發特殊口味,清真口味連牛肉都要念過《可蘭經》,以多口味阻絕競爭者。

整理:李郁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46

左報資金 東方班底 《晨報》狗仔隊伺候泛民

2014-02-13  NM
 
 

 

傳統報章近年被免費報章及新媒體夾擊,前景日淡,但有人「扒逆水」籌辦一份收費綜合性報紙加入戰團。這份由《新晚報》大股東夏萍牽頭、以《東方日報》前高層為班底的《香港晨報》,將走低俗小報路線,聘用大量政治狗仔隊對付佔中行動及泛民主派中人,全方位蒐集政敵黑材料,務求打擊佔中爭普選運動,並成為足以左右二○一七年特首選舉的輿論平台,替北京完成維穩任務。不過,可靠消息透露,《香港晨報》未獲北京祝福,「維穩費」暫時未有著落;城中富豪對新報章抱觀望態度,尚未落實入股;加上夏萍經營《新晚報》往績不佳欠債不少,能否負擔巨大投資令人關注。

《香港晨報》創辦的消息上週四傳出後,引起本地政商界高度關注。唐英年、「大劉」劉鑾雄、林建岳等名字被指是報章幕後金主,更一度傳出有內地資金入股。曾任《東方日報》總社長的郭慶榕及前總編輯黃陽午,翌日以「《香港晨報》籌組委員會」名義發表聲明,指報章經費全部來自本地基金,並無引入內地官方資金,財團資料稍後公佈。

擬提前七月出版

據瞭解,這份以小報形式製作的報紙,初步計劃印行約二十萬份,原定聘請的四百多名員工,會在四、五月上班,下半年出版;但因推出消息提早曝光,或會爭取最快五月試刊,七月正式出版。屆時為求搶奪市場佔有率,可能減價促銷。該報高層亦考慮炮製一個類似九五年《蘋果日報》創刊的「每日一蘋果、無人呃到我」電視廣告,冀收先聲奪人的效果。根據今年一月二日的報刊註冊登記文件,《香港晨報》的東主及出版人為「香港晨報傳媒集團有限公司」(Hong Kong Morning News Media Group Limited),利婉嫻是該公司唯一董事;報章編輯則是蕭晚。消息人士稱,二人曾任職《東方日報》,利是《東方》主席助理,任職約廿年,半年前離職;蕭曾任突發部主管,已離職多年。香港晨報傳媒集團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透過盛柏秘書及商業服務公司註冊成立,股東是一間名為國威控股的BVI公司,登記地址借用了盛柏位於上環文咸東街的地址。報刊註冊文件又顯示,《香港晨報》的承印人是All Leaders Publication Group Ltd.,即「領袖傳播集團有限公司」,大股東是霍漢及夏萍。集團早年推出《領袖人物》財經月刊,兩年前兩人推出免費派發的《新晚報》。領袖傳播集團的註冊地址與《新晚報》的北角報社一樣。根據本地報刊註冊條例,一間報館不論是東主、出版人、承印人、編輯,均有機會因其刊物的報導而負上法律責任,故上述文件列出的公司和代表人,與《香港晨報》關係密切。經常在北京喉舌媒體撰寫評論的港澳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蒯(音拐)轍元,亦被傳是幕後主事人之一。他現年四十五歲,畢業於北京新聞學院,出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的他近年經常在《文匯報》、《大公報》發表文章,去年十月於《明報》發表署名文章,不點名斥責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的「心魔論」十分惡毒,猖狂之極,及後曾氏須公開表明要「虛心接受、深切反省」,足見其份量。雖然他在微博矢口否認,但接近北京的中間人透露,蒯在該份報章其實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他否認有關係,只是不欲令報紙形象「染紅」。

發掘泛民佔中醜聞

接近《香港晨報》的消息人士透露,該報的目標是成為本港第一維穩報,替北京完成打擊政敵和維穩的任務,「新報紙嘅作用,除咗會配合反佔中、落實政府提出嘅政改方案外,亦要為特首候選人『入閘』代表做狙擊手!」據悉,《香港晨報》近日展開組班工作,其中一項重點是設立多支狗仔隊,除了採訪娛樂圈新聞,政界中人也是重要追蹤目標,佔中三子、泛民中人、日後有意參選特首人士,甚至對政府持不同意見的學者、評論員也可能榜上有名,務求蒐集具爆炸性的黑材料,協助主子達到政治目的。雖然官式文件顯示《香港晨報》主事人是左報中人,但近日傳媒界及政圈不斷有人吹風,強調多名唐營中人已答允資助《香港晨報》,其中劉鑾雄更被描繪為大股東,負責拉攏其他富豪入股。不過,劉鑾雄週一單獨到灣仔福臨門午膳,記者追問他是否《香港晨報》的幕後金主之一,他卻耍手擰頭地表示:「冇啲咁嘅事!」唐英年透過發言人稱「唐生無involve(參與)」。林建岳亦說「沒有這樣的事,無出資、無參與」。跟梁振英關係「由友轉敵」的劉夢熊回應記者查詢時則表示「同我無關係,我無投資,無參與」。但當被問及有無人曾邀請他「做傳媒」,他意有所指地說:「呢樣嘢就無可奉告。」

城中富豪否認泵水

有來自北京的中間人聲稱,多名富豪否認和《香港晨報》有直接關係,一方面是時機未成熟,另一方面不欲令該報政治色彩太強烈,影響報章中立形象及公信力。「報紙未出就俾人定咗位,第日好難搞,所以唔會咁早就曝光。」《香港晨報》欲邀請唐營中人「泵水」,主因是兩年前梁唐對決,唐英年被浪接浪的醜聞攻勢擊潰,失去北京的支持後飲恨而回。事後唐營檢討賽果,將選戰失利歸咎欠缺一份貼身支持的報章為他反擊:「劉夢熊都爆料話搵到人全力撐CY,但大家都睇到唐唐無報紙好似人哋咁撐到盡,呢樣嘢令唐營耿耿於懷。」最令唐營氣憤的,是「一男子」當選後口口聲聲不分梁營唐營,要建立香港營,但根本一直無放過追擊唐營中人;過往親唐的《星島日報》及《頭條日報》,也漸漸向當選特首的梁振英靠攏。上述種種因素,皆成為《香港晨報》向唐營中人推銷的賣點。不過,富豪們會否押注《香港晨報》仍存在不少變數。單看牌面,由《新晚報》的夏萍牽頭辦報瞄頭有限,因該份一二年復刊的免費晚報反應欠佳,去年十二月改為收費報,最近再次休刊。不過,《香港晨報》已曝光的班底相當強勁,郭慶榕及黃陽午均為年資三、四十年的傳媒人,後者最為人熟悉是九六年涉及跟蹤法官的藐視法庭案,時任報章總編輯的他被判入獄四個月,成為本港首名入獄的新聞工作者;前者則在舊東家由低做起,從校對、總務到編輯,約三年前以集團新聞社總社長身份離職。《太陽報》前社長盧紹祺被傳出任該報社長。黃郭二人上週五發出的聲明指,「《香港晨報》是由一班本地資深傳媒人籌辦,他們認為香港需要一份『持平而具公信力的報紙』。」

幕後班底強勁

據瞭解,郭、黃兩人正積極招兵買馬,不少對象來自舊東家。消息人士稱,《香港晨報》出手闊綽,採主級人員月薪介乎四萬至六萬五千元,廣告代理底薪達二萬元,成功爭取生意額可和公司對分,部分獲邀加盟者已即時賠償原有機構,以爭取馬上轉職。當組班程序由現時高層逐漸到採主、組長及前線記者時,報界或會掀起久未出現的挖角潮。《香港晨報》已於葵湧購入數層工廈作辦事處,其中一個疑似地點是大連排道的景星工業大廈,整棟大廈去年一月由達君有限公司以一億四千三百萬元購入。記者週一傍晚所見,大廈烏燈黑火,幾個出口的大閘均被鎖上。附近工作人士透露,景星丟空了近半年,近期不時有人出入。

泛民關注《晨報》

《香港晨報》重點狙擊佔中三子及泛民主派,但泛民中人及學者均未有聽聞該報的內部運作及編採方針。佔中發起人之一陳健民指出,佔中運動漸成為爭取普選的主軸,中央政府及其維穩的爪牙會對運動的發展更為著緊,「我哋一路都聽到消息,中央政府會用盡方法去打擊佔中三子,包括對個人嘅攻擊,所以如果要針對我哋,我一啲都唔奇怪,反而香港人可能會對佢哋好反感。」對於或被《香港晨報》狗仔隊貼身跟蹤發掘黑材料,陳健民說三子將以平常心面對,「每個人都想有私隱,對我哋生活上可能會有啲影響,不過跟蹤我哋唔會有咩效果,如果我哋係做生意嘅,就話可能有多啲嘢講啫,但我哋教書嘅,所以我唔會擔心。」他還笑言新報章創刊當日「一定會買嚟睇」,皆因他相當關注近年傳媒生態及言論自由。另一發起人戴耀廷稱不清楚《晨報》的立場,若它是一份建制派報章,相信是為了在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維穩任務,亦可令建制派有更好的媒體曝光機會。對於有可能成為被跟蹤偷拍的對象,他說︰「我哋明人不作暗事,跟咪跟囉,我哋驚咩啫!」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則稱不瞭解《香港晨報》運作,故不願置評,但她亦「霸氣」地說︰「都唔使講狗仔隊,其實我哋都俾公安跟咗好多年啦,唓,我受咗壓咁多年,我乜都唔驚!我係邊個呀,我係劉慧卿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40

歐盟對脫歐者“家法伺候”,“分手費”也絕不給英國打折

當地時間3月18日,英國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雙雙現身巴黎。

他們在艾爾菲鐵塔前微笑著互相凝視的照片很快傳遍互聯網。法國媒體歡呼,“劍橋公爵”終於來巴黎了——這是威廉王子自1997年其母親戴安娜王妃在巴黎因車禍去世後,首次到訪法國首都。

然而更重要的是,此行威廉王子身份特殊,還肩負著“脫歐親善大使”的重任。

肯辛頓宮透露稱,應英國外交部的請求,王子夫婦將會見多位法國政界高層,希冀在英國正式啟動脫歐程序前,加強英法關系,獲得法國更多支持。

3月20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將於3月29日正式啟動脫歐程序,即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

英國脫歐談判倒計時的指針已開始轉動。威廉王子夫婦只是最耀眼場面上的“大人物”,以特蕾莎·梅為首的英國脫歐“外交”和“內聯”團隊都在爭分奪秒,爭取在正式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前獲得更多的支持和善意。

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英倫三島鐵了心跟歐洲大陸分手。

到本月25日,“歐洲一體化”就將迎來六十大壽,卻不得不收下首個“脫歐”成員國帶來的種種鬧心“大禮”。

可能是史上最複雜的談判

在法國之後,威廉王子還將在今年7月出訪歐盟重要成員國德國和波蘭。據克拉倫斯宮的消息,同樣在政府的要求下,他們還將在本月29日~4月6日之間,前往羅馬尼亞、意大利和奧地利,旨在加強英國和歐洲夥伴的多方關系。

英國外交部發言人稱,英國王室的訪問活動在英國外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地時間3月19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表示,英國將因脫歐付出代價,成為一個負面教材,向留下來的成員國證明離開歐盟絕對不是好的選擇。

他補充道,不用擔心其他國家會效仿英國脫歐,相反,其他成員國會意識到離開並不值得,“在歐盟,要麽照單全收,要麽收拾東西走人。”

與此同時,容克也嚴厲地表示,特蕾莎·梅將不得不付出巨額的“分手費”。

歐盟方面此前的消息稱,在脫歐過程中,英國政府將支付總額高達600億歐元(約合4460億元人民幣)的退歐費,包括歐盟官員的養老金等。面對來自英方輿論的強烈反彈,容克的態度是,絕對不會“打折”。

據悉,梅已通知歐洲理事會相關時間節點,但歐盟的消息人士稱,英國可能將被迫等待2個多月,直到今年6月才能開始正式談判。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快速回應道,他會將其回應草稿在下周三前的48小時內分發給歐盟27國領導人。然而,有歐盟消息人士明確表示,歐盟其他27國領導人要達成一致可能需要花上“4或6周”的時間,然後才能開始更加正式的流程。

不少歐洲觀察人士認為,如此劍拔弩張的暗示和警告凸顯了梅即將面對的或許是英國政治史上最複雜的談判。

安撫和團結

“內部團結”是大計。在啟動脫歐程序前,梅在英國各地展開旋風巡訪:威爾士是第一站,之後她會去北愛爾蘭,以及正尋求第二次獨立公投的蘇格蘭。

“我非常清楚,我希望確保我們能拿到對英國來說可能的最好的協議,對每個英國人和英國所有的部分都是如此。”梅在威爾士做出了最新表態。她說:“我已經闡明我的目標,包括獲得好的自由貿易協議,包括在安保等問題上繼續合作。我們將努力談判,切實履行英國人民的公投意願。”

對特蕾莎·梅而言,如何拉攏特立獨行的蘇格蘭是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在威爾士,英國政府也大方地給出了“胡蘿蔔”,表示將和威爾士政府及機構共同投資,建設一個研發和數據中心,給當地帶來逾9000個工作崗位。威爾士政府首席部長卡因·瓊斯(Carwyn Jones)當然對此表示歡迎。梅則稱,希望這成為英國內部合作的典範。

自去年脫歐公投開始,英國各地顯示出巨大分歧。盡管公投結果為約52%的選民支持脫歐,但在蘇格蘭參加投票的選民中,62%投票支持英國留在歐盟,僅有38%支持脫歐。

當地時間13日,即英國議會上下兩院分別投票通過脫歐法案的當天,蘇格蘭政府首席部長斯特金(Nicola Sturgeon)在愛丁堡發表講話,確認她將領導蘇格蘭地方議會向英國政府尋求發起第二次獨立公投的法律授權。斯特金說,自脫歐公投以來,英國政府無視蘇格蘭人民的意見,不進行絲毫妥協。

蘇格蘭一直主張和歐盟維持緊密的經濟聯系。斯特金承諾如果英國或者蘇格蘭能夠繼續留在歐洲單一市場,短期內不會發起蘇格蘭獨立公投,然而這看起來已幾無可能。

就在梅宣布正式啟動脫歐談判的同時,還有無數條小道消息在暗湧。其中最醒目的一條就是,由於近日梅在民調中顯示出優勢,英國保守黨主席麥克洛克林(Patrick McLoughlin)及梅的私人秘書霍林貝利(George Hollingbery)等均催促梅盡快舉行大選,以增加在脫歐談判中的權力。

不過在20日,英國政府發言人否認了提前大選之說。“我們的地位不會因提早大選而改變。”他說,“沒有必要提前大選,首相將履行人民的意願。”同時,他明確,英國政府的工作焦點將堅定地轉向脫歐進程,以確保在2019年3月底完成。

反脫歐陣營標語淡化

對於反脫歐陣營來說,3月20日的消息讓他們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是繼續抗爭、繼續阻止脫歐,還是勉強接受、發出新的聲音,他們不得不在兩難中作出選擇。

1957年3月25日,歐洲代表在羅馬簽訂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60年後的這一天,反脫歐陣營決定在倫敦舉辦一場大型的遊行活動以繼續反對脫歐。但和當初鮮明打出“停止脫歐”的標語不同的是,這次的標語已經變得模糊——淡化了反對的聲音,變成了諸如“讓你的聲音被聽到”這樣的呼籲。

曾經聲勢浩大的留歐陣營,現在也改變策略淡化反對聲音

然而,反脫歐遊行的組織者堅持認為,這種淡化的風格並不代表他們反對脫歐公投結果的決心或信心減弱了,只是他們改變了策略。

“不是說我們放棄了想傳達的信息,這只是單純的品牌策略。”本周六的反脫歐遊行組織者麥克德莫特(Keiran MacDermott)表示,“我們和很多公關公司以及政治策略家見面溝通過,他們認為,如果我們能把標語改得稍微寬泛一些比較好,不僅可以繼續保持我們的政治立場,而且還可以獲得一個更友好也更團結的解決方案,還可以吸引更多成員。”

麥克德莫特表示,目前只有1.6萬名支持者說會在Facebook上參與。

在梅宣布脫歐日期後,政府與媒體的激烈戰爭也迅速爆發。

70名英國保守派議員聯名致信給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負責人,指控其在脫歐的報道中有所偏頗。他們在信中指出,在去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後,有那麽多經濟方面的好消息都被BBC的報道給“毀”了。

由於公眾對於BBC的信任,偏負面的報道讓脫歐的悲觀氛圍變得難以打破,也讓人們接受新的事實變得艱難。

當然,也有不少媒體在英國脫歐後報道了正面的內容,其中包括:即使脫歐,英國倫敦在金融、時尚等創造性領域的國際化地位都不會改變。

金融穩定性面臨挑戰

然而在經濟學家看來,脫歐後的英國想重新和歐盟建立緊密的雙邊貿易關系“將非常艱難”。幾天前,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普阿特(Peter Praet)也發出警告稱,雖然短期內對脫歐談判樂觀,“但事情很快會變得麻煩”,其中金融穩定性可能面臨挑戰。

歐盟方面的英國脫歐事務(BREXIT)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在社交媒體推特上暗示稱,歐盟其他27國正在準備給英國施加關稅方面的壓力,而梅希望實現的是“無摩擦的貿易”。

根據英國統計局的最新數據,2月英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跳漲到了2.3%,環比上漲1.8%,創下2013年9月以來的最高值。

推高通脹的原因主要是燃油價格以及食品價格的上漲。

讓人記憶猶新的是,去年6月英國公投脫歐的“黑天鵝事件”讓英鎊大縮水,這使得當地的進口商品變得昂貴了不少。自去年夏天以來,英鎊對美元的大幅貶值,也讓英國人不得不承受更高的交通費。

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預計稱,明年的通貨膨脹率還可能達到2.8%的峰值。但不少經濟學家甚至認為,明年的通脹率可能突破3%。

“作為英國的鄰國,愛爾蘭是受英國脫歐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愛爾蘭投資發展局中國區總監張哲偉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並沒有看到英國脫歐後有任何企業真的將公司搬離了英國。目前,多數企業對於脫歐實際會產生的影響都還處於觀望階段。

不過張哲偉認為,英國“脫歐”為愛爾蘭帶來競爭力,使其成為外商低風險進入“後脫歐時代”歐洲市場的重點考慮對象。尤其是在金融領域,英國“脫歐”之後愛爾蘭可能面臨更多的機會,成為一些離開英國的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的新落腳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2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