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误判市场招致巨亏基金经理纷纷道歉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20080828/0703524531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7

工艺品龙头企业厦门星星疑因炒汇巨亏停工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1104/03202495911.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5

中信泰富巨亏内幕:财务总监边打电话边下单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08/02275602284.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47

分析称荣智健被调查因隐瞒巨亏提前出货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105/0309571316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65

东航止血减亏无法改变08年巨亏命运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114/16545760760.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203

中集集团四季度巨亏 停产风波仍在继续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212/07395846098.shtml


中集集团集装箱停产“风波”仍在继续。

金融海啸令中国出口放缓,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简称中集),受需求放缓影响,干货集装箱制造业务已全线停产。

整个集装箱行业也一片萧条,订单不继、裁员停产,寒风吹彻整个行业。

“中集的寒冬或将持续整个2009。”一位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说。

中集,如何突围?

全线停产

2月6日,时代周报记者先后走访了中集在深圳的两家公司基地:位于蛇口码头的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公司、位于龙岗坪山的南方中集东部物流装备制造公司。

虽然已是农历正月十二,两家基地尚未见开工迹象,厂区内也看不到员工身影。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公司员工告诉记者,“停工两个多月了,坪山的集装 箱生产也停工了,大家轮休回家,发800多元的工资”,“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放假”。“原因是金融危机嘛,没有订单了。”当被问及何时可以复工时,该员工称 现在还在等通知。

去年12月4日,道琼斯通讯社发表一篇文章称,中集干货集装箱部门2.2万名员工,正放假在家,不过,中集仍在向这部分员工发放薪资,并且为部 分员工提供换岗培训,中集目前的员工总数为5.8万人。东方早报则在第二天刊登文章称,中集的干货集装箱业务已停产两月,该公司的放假人数,相当于员工总 数的38%。

2月6日,中集总裁办媒体关系主管刘敏娜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每年淡季都会有工人放假轮休,停产也是周期性的。”不过刘敏娜对时代周报肯定地说:"集装箱业务是中集最早的、也是最具优势的核心主业,尽管短期内缺乏订单而停产,但中集绝不会放弃集装箱业务。”

刘敏娜对记者说,集团的集装箱制造业务,尤其是干货箱制造业务是一项季节性变动业务。通常自第四季度到第二年的一季度都为传统的生产淡季,淡季工厂一般会由于开工不足而会有部分工人放假。

然而,对于中集停产的消息,接受采访的券商研究员多半并不吃惊,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当前整个国际海运业处于历史低潮,作为集装箱制造行业全球老大的中集受到影响实属正常。

中集集团在12月8日发布的停牌公告中解释,2008年第四季度,由于全球金融海啸造成中国外贸出口急剧下降,集装箱贸易量下滑,影响集装箱的 新箱需求量。因此相对于以往年份,干货箱制造业务更早进入淡季,整个中国干货箱制造行业也基本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同时还表示:“中集已在近年主动调整 产品结构,公司收入与盈利已不再单纯依赖于干货箱业务。”

“中集集团10月份的订单只有1000个标准箱,而去年10月份的订单数是10万个。如果是在六年前,这场金融风暴可能让中集一蹶不振。”中集集团副总裁吴发沛此前在一个内部会议上公开表示。

六年前,中集集团80%的销售额来自干货箱。经过多年产业布局调整,现在集装箱制造的利润只占集团总利润的50%。

尽管如此,中集四季度亏损仍可能直接受累于集装箱业务。

四季度巨亏

与员工放假带来的成本相比,中集旗下生产基地大面积停产后,市价高达93亿元的库存钢材如何消化更令人头疼。

据中集公告显示: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集团钢材存货金额高达93.5亿元,比2007年底的78亿元,新增超过15亿元。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2008年8~9月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急剧下跌,许多地区的线材、螺纹钢、热轧卷板、冷轧板、中厚板的价格几乎跌至 2008年初价位。集装箱主要原材料为热轧板,其中3mm热轧板从2008年年初的近4500元/吨,涨至年中近6000元/吨的高位,9月后就持续下跌 至近3700元/吨。

中集的高额库存将面临巨大“浮亏”压力。

2009年01月23日,中集集团发布2008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净利约15亿元左右,与上年31.6亿元相比,下降40%~60%。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6.7亿元。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17亿元。 但在四季度,公司亏损2亿元。

中集集团将四季度亏损归咎于外部因素,公告称,受到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全球航运市场及国内经济下滑的影响,第四季度集团主要产品—干货集装箱基本停产,道路运输车辆需求下降,使公司相关业务盈利下降;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亏损的2亿是否来自集装箱停产和库存的“囤钢”?中集总裁办人员对此语焉不详,但同时对时代周报表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集装箱订单减 少,中集集团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但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装备、海洋钻井平台都是需要大量用钢的业务,因此中集库存的钢材会很快消化掉。

转型图变

尽管集装箱业务目前已陷入困境,但中集坚持未来仍以该业务为主营方向。刘敏娜向记者表示,当中集把集装箱业务做到极致之后,三年之前就开始了开拓新利润增长点的工作。公司发展了两大非支柱性产业—车辆和装备行业,它们成为公司抗击冬天的利器。

实际上,中集一直在不断扩展自身的业务领域,以求减少在营收等方面对集装箱业务的依赖。此举被外界理解为中集集团的多元化,而且中集集团一直也被认为是一家成功的公司。十几年间,它将中国制造业的各种优势做到了极致,成为集装箱行业的世界霸主。

2002年和2003年,中集分别收购了扬州通华和济南考格尔两家企业,并以此迅速搭建了中国华南、华东以及山东、华北大部分的专用车生 产,2003年5月,集团又购买了美国一家半挂车企业,拿下美国公司技术,并将国内零部件直接配套其在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现在,中集集团已占据美国集 装箱骨架车60%的市场份额—其进入该市场的时间不过是3年。

刘敏娜告诉记者,通过并购,除集装箱业务外,无论是专用车辆还是能源装备,公司都希望打造“全系列”产品线,来赢得行业比较优势。

截至2007年,集装箱、车辆和装备业务产品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69.82%、19.9%和9.2%。尽管从数字上来看,后两大板块未能比肩集团的核心业务,但其发展速度却甚为惊人。

以专用车辆为例,2002年刚刚起步时,该领域的收入仅为1805万元,截至2007年,销售总额已达到97.24亿元人民币。目前,中集集团的集装箱半挂车、栏板半挂车已实现国内销量第一,混凝土搅拌车则位居全国第二。环卫车、消防车、混凝土泵车项目也在启动之中。

现在,全球经济恶化已势无可挽,中集集团主业已受到波及,公司推行的“多元化转型”能否挺身而出,成为中集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亦是中集正在寻找的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75

江铜套保巨亏疑点重重:估错形势还是落入陷阱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414/01476097336.shtml


  江西铜业(26.51,-0.32,-1.19%)参与套保的期货产品名称、交易场所、目前持仓情况、何人操盘、资金走向,至今仍无外部人士知道。

  本报记者 孙洁琳

  在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中,中国的企业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海外资本市场:前有中航油,后有中信泰富;在国内资本市场,前有东航,后有江西铜业。

  近日,中信泰富创始人荣智健辞职又掀起了一场关于大陆内外监管问题的讨论。当初年造成中航油巨亏的陈久霖在新加坡被捕,如今荣智健在香港接受警方调查并主动辞职。

  但是,2008年国内又一家在套保上栽了跟头的江西铜业却若无其事:平仓亏损9.72亿,浮亏3.91亿,2008年江西铜业在套保上亏损共计高达13.63亿。

  尽管外界对此是一片哗然,多指其为投机操作误判所致。然时过境迁,当事人江西铜业对此也是讳莫如深,无人能知江西铜业13.63亿元巨额亏损背后的故事。

  是保值估错了形势 还是投机落入了陷阱?

  根据年报归纳,江西铜业2008年营业收入增长近四分之一,净利润却下降近一半,而这吞噬利润的罪魁祸首就是套期保值损失。

  根据年报显示,在13.63亿的套保损失中,江西铜业商品期货合约交易平仓亏损达到了9.72亿元,另外商品期货合约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3.91亿元。

  套保亏损与宏观环境的巨变不无关系。但是,同样需要采购铜精矿冶炼成阴极铜的铜陵有色(16.04,-0.11,-0.68%),却在2008年套保一役上出现了巨额浮盈。根据其年报,铜陵有色其他流动资产从2007年底的113万猛增至3.69亿,铜陵有色解释说该项资产剧增3万倍是由于期末电铜套保浮动盈利较大。

  其他各有色类上市公司2008年期货业务也大都盈利。如西部矿业(601168)从套期保值业务中实现净收益近5亿元,紫金矿业 (601899.SH,2899.HK)2008年获得了平仓收益合计为1.27亿元;云铝股份(000807)期末商品期货浮动盈利3415万元,商品 期货投资收益6545万元;株冶集团(600961)则期末套期保值持仓浮盈2188万元,平仓盈利3436万元。

  跟据期货人士介绍,一般情况,铜冶炼企业应对其产品做看空套保,持空单。对进口的原材料则是做多。由此,大多数有色冶炼企业因持有空单而在2008年有色金属价格大跌过程中在期市上获得了收益。

  但为何江西铜业与众不同,因持有多单而亏损呢?

  江西铜业对套保方面的信息披露则寥寥数语,即使在年报中也仅表示“使用阴极铜之商品合约对未来铜精矿的采购及铜杆、铜线的销售进行套期。”但 是,在去年10月份江铜对套保情况的说明公告中,表示“期货头寸多空相抵后表现为净多头,但多头头寸形成的原因是锁定本公司铜冶炼及铜加工产品原料的成本 ”。

  一名期货人士向记者表示,“作为持有现货铜的企业,在现货市场上是天然的多头,期市上就应该是空头。无论是自产原材料还是进口的原材料,以及产品都应该进行套保,因为都是属于库存。如果进口原材料是铜精矿的话,则应该按照产铜比例进行套保。”

  “其实套保也不一定都要百分之百的比例进行,很多企业都是根据市场状况来选择套保。比如市场好的时候,对原料的保值会迫切一些。”上述期货人士又表示。

  但据一名国内期货公司拓展部分析师向记者介绍,很多企业,包括国企在内一开始都是以套保为主,但时间长了,就转变成投机了。不再以持有现货为标准,而是转为对行情预测来持单。目前这种投机很普遍。

  记者曾多次致电江西铜业董秘潘其方,但截止到发稿未能得到其回答。

  是否应该公布套保细节?

  至此,江西铜业套保到底为何亏损,仅是市场巨幅震动,还是自身管理失控,公开的信息披露或是寥寥,或是语焉不详,外界尤其是散户投资者只能质疑,却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

  作为身处的外部大股东相对还有一定的知情权,有自己的董事在公司,可以了解具体情况。但小散呢?

  记者采访到的一名券商机构业务部经理认为:经过这轮金融危机后企业决策流程应该改进。比如东航,虽说是做套保,但实际上风险是敞口的,结果反而亏得更多。对于信披方面也可以呼吁监管部门进行加强:比如超过每年收入50%的风险敞口必须披露。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教授也表示,对于涉及衍生品市场的企业,之所以亏损无法预料,一个是没有披露,具体衍生品是什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没有披露。另一方面衍生品内部的监控,特别是董事会的监控是不到位的。

  但是也有企业人士表示,过多披露套保细节如头寸、方向,可能会涉及到泄漏商业机密。但也有声音对此进行反驳,认为套保只是按照现货需要进行保值,只有要行投机获利才会害怕让交易对手获悉其套保细节。

  至此,对于大多数A股上市公司来讲,除了符合新的会计准则需要披露当期套期保值的盈亏外,大多数公司对套保三缄其口,至于使用了多少保证金,持有多少期货合约,平均价格是多少,很难从公开信息获取,这也给公共监督增加了难度。

  有关部门应介入调查

  按照记者采访的几位期货业内人士的说法,目前做套保的企业,严格遵守套期保值原则的少之又少。

  传统的套期保值是指“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使企业经营不受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影响。

  “套保的确是为了锁定利润,但现实的情况是,现在上游行业竞争都非常激烈,越来越趋于微利。企业为了提高利润,不能不赌行情。”一名豆油企业的期货人士向记者感叹。

  事实上,国际上的套保实践早已超越了在期货市场的简单操作,而是基于组合投资理论、流动性理论等,灵活运用各种衍生工具,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效果。

  但是,这应该是在严格的内控管理与风险控制之下实行的。

  3月24日国资委网站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央企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其中“要严格坚持套期保值原则,与现货的品种、规模、方向、期限相匹 配”、“应当选择与主业经营密切相关、符合套期会计处理要求的简单衍生产品”、“ 持仓规模不得超过同期保值范围现货的90%”等内容对央企套保做了严格的规定。

  公开资料表胆,江西铜业做套保的时间已经不短了。据其2001年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介绍,套保业务由“期货业务领导小组”和期货部“两级管理机构”组成,分别负责领导决策和市场分析、保值操作、风险监控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对于企业来讲“强风险控制很重要,尤其是积累经验,市场是逐步发展的,企业成长也要花代价,但是花了代价后应当吸取教训”。

  相关资料表明,江西铜业的集团母公司江西铜业集团隶属于江西省国资委。4月9日,江西国资委的一位领导在听取《证券日报》记者的问题后表示,如果套保亏损数额真有这么大,那么省国资委应该已经有人去调查了。

  那么,这个调查结果什么时候公布了?江西铜业的管理层将由此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63

蒙牛乳业巨亏9.49亿 今年能否盈利难料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417/20090417024154734.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发自深圳

        蒙牛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姚同山表示,现在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存款超过30亿元,负债比率为31.5%,这属合理水平。不过,王丁棉却认为,事实上蒙牛乳业目前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蒙牛所谓的‘合理’是要带引号的。”

        9.36亿元和9.49亿元,这是两个相差不远的数据,这分别是蒙牛乳业(02319,HK)去年和今年公布的数据。事实这两个数据表达的意义完全相反,前一个是盈利,后一个却是亏损!

        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令国内大多数奶制品企业的业绩受到严重拖累,蒙牛首当其冲。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昨天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蒙牛的巨亏在意料之中。虽然国内整个行业正在逐步恢复,但对于蒙牛来说,可能今年还会面临继续亏损。

毛利率下滑收入增长仍亏损

        昨天下午,蒙牛乳业公布了其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为止的年度业绩。

        业绩显示,去年蒙牛年度收入增长了11.9%至238.65亿元,不过因为公司毛利率下降,加上去年下半年以来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公 司去年不但没有盈利,反而出现了巨额亏损,亏损金额高达9.486亿元。在2007年,蒙牛乳业净赚了9.358亿元。每股基本亏损为0.639元,而 2007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664元。

        去年蒙牛乳业全年毛利为46.694亿元,较2007年的48.035亿元下降了2.8%。去年原料鲜奶价格上升,加上受到三聚氰胺事件 影响,公司不得不提高产品销售推广力度以及加强奶源安全的多重检测措施,这令公司去年的整体毛利率由2007年的22.5%,下降至19.6%。

        王丁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蒙牛的亏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不过他对蒙牛238.65亿元的收入表现出些许意外,他此前预计,蒙牛2008年的收入最多不会超过210亿元。

开支均增加今年能否盈利难料

        蒙牛乳业的业绩数据显示,去年公司的经营费用总计为59.262亿元,较2007年的37.858亿元增长了56.53%,所占集团收入 的比例也由2007年的17.8%增加至24.8%。蒙牛称,经营费用的上升,主要因为公司广告宣传费用增加,令公司的经营开支及非经营开支均增加。

        据了解,蒙牛去年的销售及经销费用较2007年的33.02亿元,增加至44.28亿元。其中广告及宣传费用占集团销售收入的比例增长了 2.1个百分点至9.3%。另外,公司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增加了4%,总计为14.982亿元,这主要源于去年下半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产品做出下柜以及其 他一些非经常性开支的增长。

        王丁棉向《每日经济新闻》分析说,大量投放广告是蒙牛提高知名度的惯用手法,今年该公司为了恢复市场,在广告投放等方面必将加大成本。另外,蒙牛的主要盈利产品——特仑苏在今年又遭重挫,所以预计今年蒙牛恐怕还得面临亏损的局面。

现金少负债高蒙牛资金压力增大

        从蒙牛公布的年报数据来看,去年公司的现金流在减少,而负债却在大量增加。

        业绩显示,蒙牛去年的经营业务所得净现金流入为5.869亿元,较2007年同期的20.581亿元出现大幅减少;截至去年年底,公司的净现金为13.133亿元,比2007年的19.477亿元减少了6.344亿元。

        一方面手持现金减少,另一方面蒙牛公司的负债却在增加。截至2008年12月31日,蒙牛尚未偿还银行贷款为17.287亿元,而 2007年同期仅为2.632亿元。在蒙牛银行贷款中,有12.087亿元须于一年内偿还,另外5.2亿元的偿还日期为一年以上。

        尽管现金减少负债增加,但蒙牛乳业仍表示“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蒙牛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姚同山表示,现时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存款超过30亿元,负债比率为31.5%,这属合理水平,公司现在没有融资需要。

        不过,王丁棉却认为,事实上蒙牛乳业目前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蒙牛所谓的‘合理’是要带引号的。”

三聚氰胺惹祸乳业巨头大多亏损

        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众多中国乳制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据了解,国内多个乳业巨头的业绩均受此影响出现亏损。

        以光明乳业(600597,SH)为例,其公布的年报显示,去年该公司营业收入73.59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0.3%,全年亏损为2.86亿元。

        不过,另一家乳业巨头三元股份(600429,SH)却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独善其身”。据三元股份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去年并没出现亏损,反而盈利4075.61万元。

        王丁棉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后,目前国内整个乳制品行业正处于好转状态,国内乳制品行业有望在今年内完全恢复起来。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0

联想巨亏 柳传志立翻身军令状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5-22/HTML_NT2IHCP96QAB.html


5月21日,香港,联想年度财报会在此召开。

2.26亿美元亏损,联想史上最高亏损记录。这是65岁的柳传志再次代表联想集团,向公众提交的联想成绩单。

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声音低沉。他说,CEO、CFO刚刚提交的财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份不能让投资者满意的财报”。

巨亏虽然在第三财季就已经接近1亿美元,但是第四季度的进一步亏损,使得联想的历史上最大亏损无法挽回。

联想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的第四季度销售额下降25.8%,达到28亿美元,由此造成的亏损达2.64亿美元。

2月份重新出山的柳传志,正好经历了联想史上最艰难的一个财季。

向以善于表达著称的柳传志,此次发言却出人意料的简短,前后不到五分钟。柳传志最后表示,以他与杨元庆为首的管理层承诺,今后每年、每季都会向投资提交一份逐步改善的财报。

史上最亏的数据背后,仍须耐人寻味解读。隐藏在财报中的数据,似乎也在暗示,柳传志已经把最坏的结果留在了08/09财年。

有 两个数据,让全年亏损2.26亿美元不是那么真实 需要分析。一个是2009年1月公布的联想全球资源重组计划,其1.46亿美元的重组费用在这个财年扣除;另一个也是与此相关的一笔7100万美元的一次 性项目扣除。两个数据加总就达2.17亿美元。几乎与这个亏损相当。

费用被扣除了,但是由此产生的节约收入,联想在财报中却给出了乐观预计:一年节约3亿美元费用。

节流是为了提高效率,但市场更看重进一步的开源能力。“三到五年内,联想将彻底改头换面。”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柳传志说。

不管如何,对于联想这个财年来说,全财年亏损2.26亿美元,也使得净利润较上一财年减少6.91亿美元。“这除了经济大环境不好外,也有联想自己的原因,这是主要的原因。”柳传志对此毫不讳言。

财报会后,身在香港的杨元庆与柳传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随后,杨元庆携高级副总裁陈绍鹏再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我们的CEO杨元庆已经看到了这些行业巨变,也进行了分析,正与许多行业人士制定未来的规划。”柳传志告诉本报记者。

利润、营收、销量三降

“接下来,联想将实现全球所有区域赢利,再下来,实现全球所有区域持续赢利,再下来,实现联想全球实现净利润超过4%,并且是可持续的。”去年发布财报时,还是联想集团董事长的杨元庆充满乐观。

5月21公布的数据让这个计划几乎全泡汤。

联想全球四大区域,除大中华区赢利约为3.54亿美元外,均出现亏损。其中美洲区亏损约为1.3亿美元,上年同期是盈利约8900万美元;欧洲、中东及非洲区亏损约为1.84亿美元,而去年同期是盈利1.23亿美元。亚太区(不包含大中华区)亏损约为1.23亿美元。

4%是个临界点,电脑生意才是一个好生意,可以持续做下去的生意这是杨元庆的认识论,他说:到了那时候,才可以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已经获得成功。去年这时候,杨元庆觉得离收购IBM成功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三大区域的失守,让联想2008/2009财年营收、利润双降。期内,联想集团营收约为149亿美元,去年同期约为164亿美元;亏损约为2.26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约为4.85亿美元。这就是净利润较上一财年减少6.91亿美元的由来。

除净利润骤降外,上述分区销售额,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利润、营收、销量三降,这在联想集团历史上尚属首次。

除 了区域业绩普降外,联想两大产品线,即台式机与笔记本也出现利润、营收、销量三降。财报显示,期内联想台式电脑销售约为59.06亿美元,个人笔记本电脑 营收约为87.30亿美元。上年同期,台式机营收约为66.99亿美元,笔记本营收约为94.22亿美元。营收下降受电脑价格下降与销量下降双重影响,季 内联想电脑销量下降8.2%,但联想营收却下降超过10%。

期内联想电脑销量下降速度超过全球降速,联想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电脑销量下降约为7%,联想为8.2%。

联想大中华区仍然是净利润与营收的支撑,联想在这一区域的表现优于竞争对手。上述财报显示:财年第四季度,大中华区销售额为12亿美元,占集团全球总销售额43.6%。季内,联想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提升了1.1%升至26.7%。这进一步巩固了联想在区内的领导地位。

修正战略强化执行力

柳传志认为,联想财报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联想金融危机,二是联想自己的原因。

柳传志复出当天,联想公布了第三季度(10-12月)财报,财报显示,季内联想集团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年比年下降5%,营收下降20%,亏损约9700万美元。面对公司创纪录亏损,柳传志在发给联想员工的一份邮件中称:联想又一次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财报显示,第四季度销售额年比减少25.8%至28亿美元,亏损约7100万美元,计入1.16亿美元重组费用及其他项目亏损,联想单季除税前亏损为2.68亿美元。连续两季出现亏损,除了2003年多元化失败之外,联想历史上尚无其他先例。

柳传志认为,由于联想的业务结构,此次金融危机对联想的影响尤其巨大,联想集团海外客户主要是商用客户,区域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比如欧美地区。经济危机到来时,商业客户首先削减的是IT开支,其次才是裁员,然后才是压缩其他开支。

柳传志还表示,发达国家是经济危机的重灾区,联想海外业务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联想海外业务遭受双重打击,因而出现亏损。

联想自己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联想并购IBM之后战略出了问题,二是执行力出了问题。并购完IBM之后,联想的战略设计稳定发达国家市场,稳定住高端市场,这使得联想在消费市场、新兴市场乏力。

柳传志上任后,重新制定了联想的战略,新战略分三点,一是稳住发达国家的业务,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二是开拓新兴国家的市场(印度、巴西、俄罗斯等),三是(在海外)开发商用客户之外的消费类客户,开发消费类客户是联想的优势。

这三点,回任CEO的杨元庆形容为:左拳护右拳。

右拳即新兴市场与消费类业务。联想之前的战略是防守型的,强调稳步前进,柳传志的新战略是进攻性,强调迅速占领市场。

杨元庆表示,新班子已经组建完成,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执行力问题。柳传志2月5日复出,3月25日宣布组建新班子,组建新班子是柳传志接手联想动的第一刀。新班子组建后,联想日常管理业务由新的“八人团”负责。

八人团中,其中CEO杨元庆负责总体战略执行,还负责推动联想信息化;COO Rory Read负责日常运营,同时还兼管拉美市场;高级副总裁陈绍鹏和Milko Van Duijl分别负责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的前端营销;高级副总裁刘军和Fran O′ Sullivan则分别负责后端的消费和商用产品线;CFO黄伟明和人力资源负责人Kenneth Dipietro负责人力及财务资源调整。

新班子特别强调了执行力,特别消费类产品与新兴市场的执行力,分别由干将刘军与陈绍鹏负责。

危机、变局与未来

从现在起,联想每一季度,每一年都要有不同的变化。2月5日柳复出时如是表示。

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柳也表示:去年董事会决定由我出任董事长,由杨元庆转任CEO,那将是联想摆脱困境的起点,未来三到五年内,联想的股价,联想的管理与文化,联想在市场上的地位,都会有根本的改变。

PC行业利润越来越低,联想的未来在哪里?这是业界一直质问联想的问题。柳传志说:这个行业继续这么做下去,利润会继续下降,这个行业也没什么前景。

他接着说:现在这个行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上网本,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将极大的改变产业生态。

情形也如下发展。PC产业正经历其产生以来从未发生过的变化。这个变化的显著特征是上游芯片厂商,操作系统厂商的垄断优势将不复存在。Wintel统治PC时代,缘于市场垄断地位的确立。

在上网本、3G电脑里面,操作系统可以用微软的windows,也可以用谷歌的antroid,苹果的Mac,或者linux,甚至中移动的OMS,芯片可以用英特尔,也可以用ARM,甚至联发科的山寨机芯片。

柳认为,未来的电脑供应商、软件服务商,会融合;原来由CPU、操作系统主导的产业链会发生变化,这将带来整个行业的变化。

柳对此保持的乐观是:在这个行业发生变化的过程,将给联想、给中国企业带来许多机会。格局打破之后,产业链内的话语权将向产业链的其他环节移动,联想的未来即是在产业巨变的过程中重新定位。

“不久的将来,你们将在市场上看到众多的由联想推出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接入设备。”杨元庆告诉本报记者,“新规划既包括公司战略,也包括产品战略。”

杨元庆没有透露具体的产品规划。作为一个互联网、移动接入设备提供商,不是柳传志计划的全部。

“未来大有可为,但最重要的是把碗里的饭吃到口,然后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还想锅外的。”柳传志说。

柳传志所谓碗里的饭,是随着移动互联网,3G的兴起,新兴市场的崛起,联想可提供更多的终端设备,锅里、甚至锅外的饭,是Wintel时代之后,软件商、运营商、服务商、设备商融合之后,联想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1

鞍钢股份巨亏15.63亿 关联交易或是祸首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2/20090822024907457.html


为何鞍钢股份成了上半年最  “亏”的上市钢企呢?记者从公司披露的关联交易中发现,公司向控股股东鞍钢集团购买的铁精矿价格竟为888元/吨,远远高出国内现货矿价格约145元/吨。

        背靠大股东丰富的矿产资源,理应受益匪浅的鞍钢股份(000898,收盘价14.14元)却陷入了巨亏的深渊。15.63亿元的亏损额度,使得公司公布的半年报在众多钢企公布的半年报中显得尤为扎眼。

        对于巨亏的原因,鞍钢股份在半年报中轻描淡写地将其归咎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司从控股股东鞍山钢铁集团(以下简称鞍钢集团)手中高价采购原材料或许才是公司巨亏的罪魁祸首。

鞍钢成最“亏”钢企

        WIND 数据显示,截至本周五共有18家钢企公布了2009年上半年度业绩报告,其中有8家钢铁公司实现盈利,新兴铸管(000778,收盘价12.69元)、唐 钢股份(000709,收盘价7.88元)和首钢股份(000959,收盘价5.33元)分别以4.72亿元、0.96亿元和0.94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盈 利榜三甲,而背靠大股东丰富矿产资源的鞍钢股份却出人意料地以15.63亿元的巨亏成为了已公布中报的钢铁企业中亏得最多的公司。

        据 鞍钢股份于8月18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0.42亿元,同比降低了25.21%;亏损15.63亿元,与去年同期59.8亿元 的净利润相比,骤降126.14%;净资产收益为-3.12%,这一数据去年仅为10.66%,下降了13.78个百分点。对于公司上半年的巨亏,公司方 面给出的解释比较简单,同时也显得非常的  “大众化”:“上半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主要是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产品价格 降低所致。”

        不过,在公司的巨亏中报公布后,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为 何有部分钢企依然能保持不错的业绩,而鞍钢股份业绩大幅下滑?从公司的财务报表上看,净利润的降幅远远大于营业收入的降幅,很明显是公司的毛利率出现了大 幅下滑。如果说销售价格公司无法控制,那么背靠鞍钢集团丰富的矿产资源,成本控制上应该有明显优势,简单地将巨亏的原因归咎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确实难以让人 信服。

        那么,除了大环境的影响外,到底是什么造成鞍钢股份成为了上半年最“亏”的上市钢企呢?公司披露的关联交易中一个 细节引起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关注,在披露的日常关联交易中,公司向控股股东鞍钢集团购买的铁精矿价格竟为888元/吨,这一价格远远高出国内现货矿 价格约145元/吨,而且采购比例还达到了公司总采购量69.37%。换句话说,即使鞍钢股份在上半年从市场上任意一家原料供应商处购买,价格也会比从大 股东鞍钢集团手中买的便宜些。

        同时,从半年报披露的“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公司的各项关联交易 的毛利润都明显低于普通交易,如钢压延加工业业务上半年毛利润为4.47%,而该业务关联交易的毛利率仅为1.25%。业内人士表示,关联交易毛利率如此 之低并不正常,这和收购铁精矿的价格过高也有一定的联系。

高价买矿的“秘密”

        为何手中资源丰富的大股东会将手中的铁精矿高价卖给鞍钢股份,而鞍钢股份也“乐于接受”呢?业内人士称这还要从双方关联交易的定价模式说起。

        公 司在2008年度业绩报告中曾提到,铁精矿的定价标准为“不高于调整之前的前一半年度中国铁精矿进口到岸的海关平均报价。”也就是说,公司从大股东手中采 购铁精矿的价格是每半年调整一次,今年上半年的收购价格是以去年下半年的价格为基础的,而去年铁精矿的价格处于高位,这就导致鞍钢股份在今年上半年只能按 高价从大股东手中购买铁精矿。

        “实际上,这种定价模式在行业内也非常普遍,如果原料价格走势平稳的话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原料价格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那么作为采购方的上市公司就吃了大亏,而这个亏可能一吃就是半年。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了这一定价模式的漏洞。

        山 西证券分析师刘俊清也对上述定价方式表现出一定的质疑。她认为,虽然这种定价方式可以给未来一段时间的收购价格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标准,但是也存在着明显 的缺陷——由于市场价格变化比较快,而这种变化又不能及时地反映到公司的业绩上来,对于公司经营来说多少会有些风险,比如鞍钢股份上半年就因此出现了巨 亏。而另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称,鞍钢股份在上半年的采购中对于采购价似乎执行得  “太死了”,有的钢企会在定价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这样也可以兼顾双方的利益。

        那么为什么鞍钢股份及其大股东鞍钢集团不根据市场价格更改进货价,以兼顾集团、上市公司还有 投资者三方的利益呢?一位鞍钢内部人士表示,关联交易的价格是严格按照相关协议来制订的,虽然上半年铁精矿的价格确实高了一点,但是下半年情况就会好很多 了。对此,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也指出,按照定价规则,下半年鞍钢从集团的精矿粉采购价格有望从888元/吨下降到约550元/吨,相对行业平均 价,鞍钢矿石成本在下半年将有明显优势。不过,这些利好是建立在公司上半年巨亏的基础上的,即使公司下半年利润回升,全年业绩仍然会受到影响,按照公司方 面的预测,今年1月~9月业绩同比将下滑50%~100%。

专家观点

资产整合或是解困良方

        在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刘俊清还提到了其他的定价方式。如马钢股份等公司采用的定价方式就是,“公司每年从集团公司购买的铁矿石之每吨度价格, 经双方不时协商决定,但不得超过每合约年度前一年度供应最大量铁矿石予公司的前三家独立供货商提供铁矿石到达公司的相同类别的铁矿石加权平均吨度价。”

        她 指出,相对于鞍钢的定价方式,马钢的方式就显得比较灵活了,不过仍有一定的缺陷,如果价格调整得太频繁了,可能会给公司正常经营秩序造成一定的压力。那么 到底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一位钢企人士指出,钢企适当地向上游产业延伸,参股或者控股一定的矿产资源应该是较好的解决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关 联交易的定价问题,也能帮助钢企降低营业成本,比如近日来西宁特钢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收购肃北县博伦矿业和哈密博伦矿业的预案。

        这 位钢企人士还指出,相比其他的解决方法,上市公司获得大股东矿产资源的注入或许是最好的,采取定向增发的方式优势十分明显。资产整合不仅具有直接收购矿产 资源的优势,还能将两项业务之间的“磨合期”影响降至最低。比如南钢股份(600282,收盘价6.31元)在今年5月底推出的预案中,公司就采用向大股 东定向增发的方式收购了安徽金安矿业有限公司的资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