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集资8760万救急“如烟”巨亏现电子烟困局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06/484668.s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李潮文 发自香港
美国政府近来在“电子烟该不该禁”这一问题上的反复态度将“电子烟”这一充满争议的产品推向台前。在中国, 这一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其中的代表企业——“如烟”就举步维艰,公司5月5日宣布以供股的方式集资8760万元以度过财务困境。
配股助公司渡难 关
毫无疑问,“如烟”确实遇到了财务困境。
查阅公司近期公布的2009年财报,如烟全年亏损扩大至4.44亿元。4月30日,主 要股东AbsoluteTarget被中银国际要求立即偿还据可转换债券结欠之款项及产生相应利息。随后,中银国际强制行使其1.756亿股抵押股份之权 利,集团在香港联交所股票停牌;5月5日,集团股票再次停牌,集团宣布以2供1、每股0.1元的方式通过配售供股方案,最多集资8760万元。
“方案获得股东100%的通过,说明股东们对集团发展仍然是支持的。”集团总工程师韩力表示。“公司以往财政的确出现严重问题,但供股后,财政问题基本 解决,未来可以专注于电子烟业务发展。”韩力表示。
如烟上市后纷争不断
“如烟”,全名“如烟雾化电子烟”,是以雪茄或烟斗形态出现的 尼古丁吸入器。该产品声称,使用者可以通过它进行尼古丁替代疗法,逐步戒烟。
据了解,“如烟”产品售价不菲,其中烟斗型售价为2800 元~16800元不等。消费者还需购买若干支烟弹,一支电子烟就值五六百元。
从2006年开始至今,“如烟”面对多方质疑,集团主席王彦宸将 其描述为“多方的斗争”。
“相比之前的火爆状况,这两年确实惨淡了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各地政府不明朗的态度;二是和烟草行业的斗争; 三是和制药业的争端。”面对《每日经济新闻》对企业经营现状的质疑,王彦宸这样总结。
行业或陷末路
在和各地政府获得经销权的纷争中, “如烟”是否有害民众健康是主要的争论焦点。
此外,烟草行业和药品行业也在质疑“如烟”的身份。“如烟”一直标榜自己是戒烟产品,却又与其他 戒烟产品不同——一般的戒烟产品外包装上都会有“食健字”或“药准字”,“如烟”却没有。
“这是多方面的纷争”,王彦宸不断强调。然而,去年 4.4亿元的巨额亏损却让人似乎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末路,“我们对这个产业还是很有信心的,我们已经倾家荡产,仍把它作为终生的事业来做。”王彦宸这样表 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47

“最亏钱”央企:中铝巨亏72.5亿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4/1NMDAwMDE5Mzc1NQ.html

上周五,国资委对外公布了2009年度央企分户国有资产运营情况。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以72.5亿元的亏损额,成为去年“最亏钱”央企。

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铝2009年利润总额为-72.5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则为-42.5亿元。

去 年,中铝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也创下了其上市以来最差业绩。中国铝业2009年年报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铝产品市场处于行 业周期低谷的不利影响,国内外相关行业对铝的需求大幅减少,加上产能过剩,导致铝价低位运行,公司2009年亏损46.5亿元。

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去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铝板块不景气。

但铝行业不景气不足以成为中铝亏损的全部借口。本报记者查阅铝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山东铝业、中孚实业、焦作万方等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亏损最大的依然是中国铝业。

申银万国一位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和其他同业上市公司相比,中铝的经营成本和管理费用最高。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铝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精简公司机构,努力降低管理费用,并收获一定成效,但吕友清坦言,作为传统国企,中铝降成本的难度依然很大。

今年,中铝铝业板块经营形势依然严峻。尽管中铝在一季度实现扭亏,但进入二季度,氧化铝价格再度跳水,产能过剩局面没有得到缓解,中铝铝业板块业绩不容乐观。

中金公司方面表示,由于产能严重过剩,铝成为最不被看好的有色金属。

中 州期货方面也表示,近期,有色金属呈现涨势,铜、锌一度显现出了冲击前高的势头,但铝由于缺乏资金的关注,表现明显较同类品种逊色。尽管期间中国铝业将氧 化铝现货价格从每吨2650元上调100元至每吨2750元,但此举并没有对铝价构成明显提振。考虑到铝市基本面上诸如需求受到抑制、产能持续过剩等因素 压制,预计短时内铝价将延续弱势。

中铝方面似乎也意识到,继续依靠传统铝业板块来改善业绩,似乎希望不大。目前,中铝正寻求发展其他资源能源业务的机会。

中铝总经理熊维平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将努力向铝相关上游行业延伸,向煤炭、自发电一体化、铁矿石等其他金属领域以及海外优质资源开发项目发展。

中铝最近最显目的动作是与英澳矿业巨头力拓再度联手,合作开发西非几内亚铁矿。尽管双方已与7月底签订约束性条约,但不少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中铝进军铁矿石开发领域的路还很长。

此外,中铝还正在向稀土、钨矿等领域进军,但面临包钢稀土、五矿集团、江西铜业等同业竞争。目前,除铝业之外,中铝在其他金属资源领域的收获不多。

中国铝业今日已停牌,停牌原因为“拟披露中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9

彩电巨亏3.34亿港元 李东生反思两大失误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30/wOMDAwMDE5NDcwOA.html

月27日,深圳TCL大厦的一间会议室,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面对媒体,一脸笑容——上个月,TCL集团刚刚完成的A股定向增发,募资45亿元。

但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8月27日,TCL集团旗下主营彩电业务的TCL多媒体(1070.HK)发布2010年上半年财报,连续两年盈利后,重陷亏损。为此,该公司去年10月刚刚上任的CEO于广辉引咎辞职,这已经是TCL多媒体过去6年更换的第5位CEO。

然而,除了自身在互联网电视和LED背光电视的战略抉择判断错误外,TCL多媒体过去半年的遭遇,正是国产彩电市场的一个缩影。

2009 年,国产彩电利用金融危机中,上游液晶面板价格回调以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带来的爆发性增长,取得了近年来最好的业绩,然而突如其来的意外高增长让国产彩 电对2010年国内市场做出了过于乐观的预测,称4000万台销售量已经是保守估计,更有企业喊出了“黄金10年”的口号。

然而从2009年12月开始,市场的现实给国产彩电巨头泼了一盆冷水,过高预期让彩电企业的库存危机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暴露出来,而液晶面板价格的下滑则加剧了这一危机,TCL多媒体正是这次危机的重灾区。

互联网电视判断失误

对 于2010年上半年出现的3.34亿港元亏损,TCL多媒体给出了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国内彩电行业的增长预测未达预期而导致前期库存增高;为加速LED 增长,二季度集中对旧款型LCD产品进行存货清理,增加了销售成本;以及公司业务重组费用、OEM业务调整及北美市场加强自有品牌销售推广、欧元持续贬值 等因素的影响等。

在所有的亏损因素中,来自中国区清理库存造成的损失最大,而且由于对传统CCFL背光液晶电视产品的库存清理要延续到今年8月,所以TCL多媒体第三季度的业绩依然将受到影响。

在TCL集团于2004年实施跨国并购后,一直为其主要利润来源的TCL多媒体中国业务来说,这次亏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导致这次亏损的原因则来源于一次战略选择的失误。

按 照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的介绍,在液晶电视导入中国市场5年后其在2009年进入了爆发性增长,但是其附加值也在持续的价格战中下降,这样很多彩电厂家都 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2009年液晶电视行业出现了两个产业方向:一是从CCFL背光向更加节能轻薄的LED背光的升级;二是从数字电视到互联网电视 的升级。

在国产彩电的“十字路口”上,TCL选择了互联网电视,与其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长虹和康佳,而创维和海信则选择了LED背光技术,如今市场的反应已经证明了TCL的这次选择出现了失误。

虽然TCL多媒体在国内互联网电视的占有率达到了31%,而互联网占其整体销售比例也达到了25%,但是由于互联网电视整体规模受到政策和技术两大风险限制而无法像LED液晶那样快速上量。

尽管李东生并不愿意承认其互联网电视战略过于激进,但是他还是对互联网电视监管过严的局面一番抱怨,“正是因为广电对内容限制过严,中国有线产业的整体规模只有几百亿元,而中国移动一家规模已经是广电的几十倍”。

目前虽然TCL与获得互联网电视牌照的杭州华数、CNTV等进行了合作,并与长虹成立了内容方面的合资公司,但是互联网电视的政策监管环境并没有改善,这让坚持互联网战略的彩电企业遇到了瓶颈。

LED升级慢人一步

在互联网电视上判断失误的TCL多媒体,同时在LED背光领域也“慢了一步”。

李东生表示,“去年底在做产品规划时我们只规划了一条面对高端市场的LED背光液晶生产线,结果后来LED背光模组价格下降幅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料,结果我们要想调整就晚了。”

相反在LED背光液晶领域创维、海信的布局时机恰当,其中创维LED的占比已经提高到25%,而TCL多媒体目前只有8%左右(7月份销售量只有4.3万台)。

为了提高LED液晶的占比,TCL多媒体今年5月才开始清理CCFL库存,而过去的5-7月又是彩电淡季,与此同时液晶面板价格从6月开始已经下降了15%,这让TCL多媒体中国区出现了亏损。

今年8月,TCL多媒体基本完成对CCFL库存的清理,而9月将发布全系列的LED背光液晶新品,并且突出3D影像功能,预计到年底目标销售80万-100万台LED背光电视。不过TCL多媒体已经将全年液晶电视出货量目标从年初的1100万台下调到850万台。

按照李东生的说法,TCL进入液晶电视也不是最早,但是2009年已经进入了全球前6位,而在LED液晶领域布局较晚的TCL,随着其与台湾地区中强光电以及友达光电成立的LED背光模组工厂8月投产,其在LED优势的后来居上并非没有可能。

受困上游价格波动

如果说在LED背光液晶布局太晚是TCL、长虹等企业上半年业绩不佳的原因,而整个国产彩电行业从巅峰到谷底的转换,则是整个国产彩电脆弱产业链的共同体现。

去年TCL多媒体和创维数码分别以842万台和599万台的规模进入了全球液晶电视的前10位,而且创维数码以12.5亿港元的净利润创造了过去10年国产彩电的最佳业绩,而TCL多媒体也连续两年盈利并取得了国际化以来最好的业绩。

杨东文告诉记者,“其实2009年上半年彩电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一片悲观情绪,然而中国市场却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拉动下爆发,加上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这让国产彩电获得了最好的利润和规模同步增长的机会。”

无论是彩电企业和调查机构都对中国市场的持续高增长做出了最为乐观的预测,一些机构将2010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规模预期从2009年的2700万台上调至4000万台。

李东生表示,由于2009年液晶面板缺货而且价格上涨,为了2010年应对更大的需求,“很多企业采取了提前采购面板甚至囤积面板的情况”。

然而情况却未如中国企业所料,进入2010年虽然整个中国平板电视市场依然保持了20%左右的增幅,但是其中卷土重来的外资品牌占据了最大的增量,而国产平板巨头的增长幅度则开始逐月回落。

李东生表示,“其实2009年12月我们的出货没有达到目标,而2010年1-2月虽然同比增长很大,但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太低,但是TCL多媒体的管理层并没有及时做出调整,依然保持了原有的生产速度,而液晶面板的价格则出现下降,这导致后来清理库存的压力变大。”

他还指出,TCL多媒体的管理层在做判断时选择是以后台推动前台的策略,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前台市场的需求变化,所以导致出现了这次危机,而制造出身的于广辉也选择了承担责任,营销出身的TCL高级副总裁赵忠尧接替于广辉后将改变策略。

市 场调查公司奥维咨询副总经理金晓峰告诉记者,其实这并非TCL一个企业的问题,由于TCL、京东方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要明年下半年才能投产,在此之前 液晶面板的价格波动依然是对国产彩电利润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中国企业再出现战略选择的错误,那么亏损将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东生也将TCL多媒体的扭亏和未来都放在了今年3月动工的华星光电8.5代线上。目前包括旭硝子投资8亿美元的玻璃基板工厂在内的所有配套项目的谈判都已结束并达到了协议,该8.5代线项目的投产日期有望提前。

“目前全球前5的彩电企业都完成了产业链垂直整合,这给TCL等在产业链上游的布局提供了借鉴。”李东生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92

中铁建沙特项目巨亏内幕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582969.html

中国铁建(601186.SH,01186.HK,下称“中铁建”)爆出沙特轻轨工程项目可能亏损41.53亿元后,引起国内工程行业的广泛关注。

昨天,中铁建参与此次项目建设的一位管理层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详述了此事原委。

“亏损的原因很复杂,对方突然变更工期,增加了成本;另外在工程设备采购方面也比较混乱;此外由于当地人信誉不太好和拆迁难度大等原因,导致工程进展也非常缓慢。”中铁建上述管理层告诉本报记者。

中铁建今天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7.74亿元,同比增长29.71%,但是亏损13.6亿元,大幅下降193.52%。由于计提沙特麦加轻轨项目预计损失,中铁建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高达6.49亿元。

另一家目前正在海外承包工程的大型央企海外项目负责人昨天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中铁建以国内的经验来从事国外的项目,国外的问题没有研究透彻。

总承包权被肢解

按照中铁建董秘余兴喜向本报的解释,沙特轻轨项目亏损的原因在于工程采用议标方式,而非投标方式,即指定由中铁建进行承建。

此外,项目采用“EPC+O&M”的总承包模式,项目签约时只有概念设计,此后业主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及工程量增加。到今年6月30日,中铁建预计总成本增加到125.44亿元。

但是实际的亏损原因并非余兴喜解释的这样简单。

2009年2月10日,中铁建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城乡事业部签署了《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根据合同,中铁建将负责该轻轨项目的设计、采 购、施工、系统(包括车辆)安装调试,以及从2010年11月13日起的三年运营和维护。合同要求今年11月13日开通运营,达到35%的运能,2011 年5月完成所有调试,达到100%的运能。

EPC 意味着中铁建拥有项目设计权、采购权、施工权,设备采购都应由中铁建进行调度。而据中铁建上述管理层介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尤其是在工程分包过程中,设计是由国外公司负责的。

“由国外设计的话,意味着标准、订货就有一些问题,可能由(设计公司)自己指定。沙特这个国家制度管理跟中国不一样,据我了解好多东西是指定的,指定由哪些公司提供设备。”中铁建上述管理层说。

这与上述另一家大型央企海外项目负责人的观点较为类似。该负责人告诉本报:“据我了解,这个项目虽然是由中铁建总承包,但是很多控制系统是由西方公司提供的,价格就会比国内的设备高很多,中铁建对对方的价格没有把握准。”

此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沙特方面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还缩短了工期。中铁建上述管理层表示,项目图纸变更,是按照沙特方面要求更改的,增加了工程 量。“项目工期非常紧,时间提前了,所有的成本都要增加。比如原先5个月的采购周期变成3个月,货来不了,就要临时调度,这时候就要增加成本。”

工期慢拆迁难

中铁建上述管理层还告诉记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对方没有信誉,不履约,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平时我们跟他们谈,约定一些事情,他们都答应你,但就是不落实。”

据他介绍,项目分包过程中,有许多非中国企业在参与,而这些企业普遍按照8小时工作制度来推进工期,“一些工人都甚至执行不了8小时工作制。”

“分包做起来,催又催不动,他们又控制了资源,特别难配合。咱们做一个礼拜能完成的工作,他们可能两个礼拜完成不了。”中铁建上述管理层表示,“他们自己做得慢,又不让我们做。而我们又上不了手,没有设备,没有供给,没有材料,没法干活。”

事实上,这个项目工期原本就非常紧张。国内工程企业做工程时,许多都执行24小时工作制,实行三班倒,但是国外的工作习惯就严重制约了工期的进展。

对此,上述另一家大型央企海外项目负责人也认为,在国外承包工程,工作程序不像在国内那样能打破常规,经常拖延时间。

除了合作方执行力差以外,中铁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据中铁建方面的介绍,沙特方面负责的地下管网和征地拆迁严重滞后。中铁建上述管理层告诉记者:“很多拆迁他们都不完成,一直干到最后他们才拆迁。”

缘何遭遇这些问题后,中铁建依然在推进项目?中铁建在公告中称,该项目意义重大,且该项目社会影响重大且受到两国政府高度关注。

中铁建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经根据双方签署的合同,向业主提交了变更及索赔资料,业主承诺在项目结束后成立专门委员会,商谈相关索赔和补偿问题,但尚未获得业主批准。中铁建上述管理层表示,工程变更都是按照沙特方面要求的,所以有理由进行索赔。

海通证券分析师江孔亮认为,经过索赔最终整个项目给中铁建造成的实际亏损应当控制在13亿元以内,即最多亏损项目合同金额的 10%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48

沙特风暴:中铁建海外工程41亿巨亏警示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7/5MMDAwMDIwMzA5Mw.html

中国铁路行业雄心勃勃的海外扩张计划遭到了当头棒喝。

10月25日晚,中国最大的海外工程承包商中国铁建(01186.HK,601186.SH)发布公告称,公司承建的沙特麦加轻轨项目预计将发生巨额亏损。按9月底的汇率计算,总亏损额约为41.53亿元人民币。

以中国铁建为首的工程承包企业,从2003年开始拓展海外工程市场,在2006年以后达到顶峰,其业务范围遍布欧、美、亚、非各大洲。但在迅速扩张、夺取订单的过程中,这些海外工程企业的风险管理并未迅速跟进。

记者就沙特麦加轻轨项目的风险管理及相关索赔事宜致电中国铁建,对方拒绝置评。

10月26日,中国铁建复牌后股价大幅下挫,A股跌幅5.24%,H股跌幅达13.71%。

沙特风暴

沙特麦加轻轨铁路项目,是中国铁路行业进军中东市场的首个项目。“虽然全长只有18公里,但受到中沙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谈到这条铁路的重要性时说。

中国铁建希望该工程能够成为样板,为将来在中东地区收获更多订单打下基础。

中国铁建总裁赵广发在接受沙特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说,麦加轻轨铁路项目具有三项世界之最:设计运能最大、每小时运量72000人;室外温度最高,达50多度;同类项目工期最短,仅有18个月。

该项目自2009年2月开工建设,根据合同约定,将于2010年11月13日开通运营,项目总金额约17.7亿美元。

然 而,中国铁建在公告中表示,项目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后,由于实际工程数量比签约时预计量大幅度增加,再加上沙特业主对该项目的2010年运能需求较合同规 定大幅提升、业主负责的地下管网和征地拆迁严重滞后、业主为增加新的功能使部分已完工工程重新调整等因素影响,导致项目工作量和成本投入大幅增加,计划工 期出现阶段性延误。

公告称,上述变化导致合同预计总成本大幅增加。按9月30日汇率折算,合同预计总收入120.70亿元,合同预计总成本160.69亿元,合同损失为39.99亿元。加上财务费用1.54亿元,总亏损额预计为41.53亿元。

公告显示,造成上述损失的根源在于“项目签约时只有概念设计”,由于业主提出新的功能需求及工程量的增加,令实施过程中合同预计总成本逐步增加。

山东大学工商管理系曾针对中铁十四局在阿富汗的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研究,该项研究的论文作者张晞指出,工程招标签约时,最容易埋下工程变更的风险隐患。“工程招标时有些分项、分部工程是否实施尚未确定,而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具体情况增减某些项目,造成了工程量的变化。”

中国铁建表示,“已根据合同向业主递交了变更及索赔资料,业主承诺在项目结束后将成立专门委员会,商谈相关索赔和补偿问题。到目前为止,本公司仍在就上述变更索赔事宜与业主协商,尚未获得业主的批准。”

山东大学的张晞表示,“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的加剧,总承包商对承包工程经营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索赔。有经验的承包商从施工索赔中得到的款项有时可达工程总造价的10%-15%,有的可高达30%。”

中国铁建公告称,如果不能于2010年年度业绩报告前就变更及索赔事宜获得业主的批准,该项目预计将对公司2010年度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该公司财报显示,2009年中国铁建的净利润为65.99亿元,201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33.78亿元,麦加轻轨项目41.53亿元的损失将造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亏损。

风险管理忧患

中国铁建在海外工程风险管理上的疏漏,为众多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中国铁建大规模拓展海外工程市场。2006年、2007年、2008年共签订海外合同1769亿元,分别占年度合同额的20.7%、31.6%、10%。

中国铁建不断刷新海外工程的新记录。土耳其高速铁路项目(12.7亿美元)是中国建筑企业在西亚承揽的最大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与中信联合中标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57.5亿美元)是中国公司在国际建筑市场获得的最大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

中国铁建已在美国注册成立公司,为即将展开的加州高速铁路项目竞标做好了准备。

在美国《财富》杂志今年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铁建位居133位,在建筑行业排名第一。

但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中国铁建承包的工程也不断曝出风险。

由中国铁建子公司中铁十四局承建的阿富汗公路项目,曾于2004年6月遭到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向施工工地帐篷里熟睡的中国工人开枪扫射,造成11人死亡。

2008年11月,中国铁建位于尼日利亚的铁路现代化项目被要求停工,原因是项目已被移交给尼日利亚联邦交通部,尼方重新界定了合同范围。该工程合同总额83亿美元,因合同变更造成的具体损失尚未披露。

而海外工程承包模式的变化,又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近年来,中国铁建的海外业务,从单纯的施工承包变为设计、监理、施工、运营总承包,从传统投标变为融资竞标,从输出劳务变为输出成套设备、技术标准。

沙特麦加轻轨项目正是采用EPC+O&M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加运营、维护总承包模式)。

山东大学的张晞认为,总承包模式虽然凭借其业主倾向、综合效益等优势受到青睐,但对于工程总承包商来说,风险也变大了。在总承包模式下,承包范围包括设计,所以还要承担设计风险。对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困难”造成的风险,也要由总承包商承担。

长期研究海外工程管理的专家、中建股份海外事业部的牛永宏认为,海外工程承包中的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除了工程所在国的政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盲目进入新的市场。由于对于市场不熟悉,且没有经过慎重的市场分析,在投标时也没有获得充分的数据,导致投标时估计的成本过低。

其次是扩张过快,管理水平无法跟上。由于项目管理混乱、成本无法控制,或者根本不具备实施的能力,最后被业主终止合同、没收保函的案例也经常出现。

此外,还有汇率方面的风险。业主希望用工程所在国的货币给承包商支付工程款,这对海外承包商来说就会有汇率波动的风险。中国铁建在2008年曾有一笔3.2亿元的澳元汇兑损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59

中国铁建麦加巨亏41亿始末


一个原本追求“商业利益”的项目缘何变成一个必须排除万难、不惜人力物力也要“按时完成”的工程?中国铁建亏损的41亿元能否获得赔偿?赔偿多少?
《新世纪》周刊 记者 张伯玲 见习记者 邱一洲 实习记者 蒲俊

 

  距离11月14日穆斯林的宰牲节开始还有一个星期,来自北京的马大伯及同行的30多个中国伙伴,10月19日就从北京出发,辗转新疆乌鲁木齐抵 达沙特麦加(Mecca)。他们此行是通过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组织安排的麦加朝圣团,与个人自己前往朝圣不同,因此又称为“公朝”。

  朝圣,是每位有条件的穆斯林一生需要完成的一件大事。平时到圣城麦加的朝圣被称为小朝觐,相对而言,宰牲节期间的朝圣被称为大朝觐,为期五天,每年吸引的朝圣者都在百万以上。

  今年,像马大伯一样的朝圣者,有机会获得与往年朝圣者不同的体验——乘坐轻轨完成朝圣。11月13日,麦加一条专为朝觐活动修建的轻轨,将正式开通运行。这条轻轨只在朝觐活动期间运营,平时关闭。

  对于这条轻轨的修建者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601186.SH/01186.HK,下称中国铁建)几千员工,能够赶在大朝觐前完成工程,原本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但此刻却很难庆功。

  10月25日晚间,中国铁建公告称,由于承包麦加轻轨项目,出现实际工程数量比预计工程量大幅增加等原因,预计将发生41.53亿元人民币的巨额亏损。

  “项目签约时只有概念设计,由此导致了在后来的实施过程中,业主不断变更要求,提高标准,增加了工程量。”中国铁建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在11月1日下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这个项目业主为沙特阿拉伯王国城乡事务部。中国铁建负责人在采访中强调,项目并非“政治工程”,而是一开始就抱着要盈利的想法。中国铁道部部长 刘志军曾表示,麦加轻轨项目是中国铁路行业进军中东市场的首个项目。项目施工期间,他曾多次前往麦加视察这一项目,显示出非同一般的重视。这对中国铁建是 一个不小的压力。

  事实上,项目一开始,中国铁建即感受到难度,2009年亏损已开始出现,但是中国铁建未按通常商业合同做法停工谈判,而是调集国内技术骨干不计成本赶工,如此赶工成本超出数十亿元,远非一般商业合同要求之守信义务所能解释。

  此举所为,按照中国铁建负责人说法,是考虑到停工可能在穆斯林世界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未来潜在的中东市场。

  麦加轻轨项目如何收场?中国铁建负责人表示,已经派出工作组前往沙特,与业主就索赔事宜谈判。但是,能否获得赔偿?赔偿多少?都是未定之数,只能等到明年5月项目全面交工之后才有说法。

中铁建深陷麦加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轻轨项目起于加马拉站,经米纳、穆茨达里法赫,至终点阿拉法特站。正线全长18.06公里,环形折返线长1.6公 里,其中高架段长13.36公里。正线为双线,全线共设九座车站,其中高架站七座,另设一座车辆段,轻轨最高运送能力为每小时7万2千人。

  2009年2月10日,中国铁建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城乡事务部签订《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下称合同)。根据合同,轻轨项目采用 “EPC+O&M”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加运营、维护总承包模式),中国铁建负责麦加轻轨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系统(包括车辆)安装 调试以及从2010年11月13日起的三年运营和维护。

  该项目合同总金额为66.50亿沙特里亚尔,约为17.7亿美元,按2010年9月30日的汇率,折合人民币120.70亿元。

  这也是中国铁建首次采取类似模式承建项目,在此之前,多数项目都是EPC模式,即俗称的“交钥匙”工程。

  中国铁建负责人介绍,麦加轻轨项目采用了议标而非招标方式,在签订合同之前,公司进行过评估认为按照当时的工程量,麦加轻轨项目能够获得盈利,“毛利率可以在8%-10%左右”。因此,并非签约时合同报价存在不合理。

  之所以会出现后来项目的亏损,中国铁建方面认为,主要是由于项目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后,实际工程数量比签约时预计工程数量大幅度增加所致。比如,空调设计最初是按照室外温度38度进行设计,最后提高到按照46度进行设计,标准提高带来了成本增加。

  中国铁建自称,由于在某些方面和业主方面理解差别,也导致许多工程需要提前进行,造成了工期紧张。

  根据合同,2010年11月13日开通运营,达到35%运能;2011年5月完成所有调试,达到100%运能。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理解为开通35%运能,在车站建设方面只需要开通四个车站就可以满足业主需求;而业主则要求我们九个车站在2010年11月就全部开通,这导致了工期紧张。”中国铁建负责人解释说。

  此外,中国铁建方面认为,业主负责的地下管网和征地拆迁严重滞后,也导致了工期紧张,增加了赶工成本。

  根据中国铁建公告,按2010年9月30日的汇率折算,麦加轻轨项目合同预计总收入120.70亿元,由于工程量的增加,合同预计总成本160.69亿元,两者相减,合同损失39.99亿元。加上财务费用1.54亿元,中国铁建预计该项目总亏为41.53 亿元。

  消息宣布之后,10月26日中国铁建复牌,A股股价下跌至7.59元,H股跌至9.59港元。

成本增加之谜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中国铁建方面并未透露增加的39亿元成本细节,但是强调与业主的多变和拖延有关。在土建桥梁跨越道路形式、结构形式、车 站面积、设备参数、功能需求等方面,业主提出众多变更要求,其中仅土石方开挖就由原来的200万立方米变更为目前的520多万立方米,增加了320多万立 方米。

  “在国内,1立方米土石开挖成本大概20元左右,在沙特可能100元-200元,这部分可能增加成本约4亿-5亿元。”一位有着多年国际工程索赔经验的律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

  但是,在另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从中国铁建已披露的信息看,中国铁建在投标之前对项目风险评估不足,或许是成本失控更重要的原因。

  按照此次项目的“EPC+O&M”总承包模式,中国铁建对项目从设计到最后运营都要负全部责任。但是,此次项目的设计分包商选择法国的索菲特公司和印巴的一家公司担任,似乎有些情非所愿。

  中国铁建负责人称,设计分包商的选择以及其他环节,按照工程承包惯例,业主都有一些限定条件,总承包商按照业主的限定条件再进行招标。但是,在这种限定条件下再去招标,中国铁建负责人也承认,“符合条件的可供选择的分包商也比较少。”

  一位有着多年海外工程经验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许多承包商愿意承接EPC项目,除了土建施工,正是因为还可以掌握项目的设计和设备采购,从而可以利用设计优势和优化设计、设备采购赚取更高的利润。

  由于选择设计承包商受限,中国铁建下属公司中参加麦加轻轨建设子公司的负责人抱怨,麦加项目的设计滞后。

  但是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对设计滞后的抱怨很难令人同情,这一责任也无法归罪到业主身上。“既然签的是EPC合同,业主就不可能给出详细设计,肯定就是概念设计或者是方案设计,具体施工图的深化设计,都是承包商的义务。”

  不过,因为在国际工程中,允许设计公司指定采购产品目录,中国铁建如果不是使用自己能控制的设计商,很容易造成成本失控。

  “设计分包商是国外设计公司,这些国外设计公司会对一些材料设备采购有一些偏好,比如用国外的设备,这样可能会增加成本。由于分包商可供选择较少,中国铁建很难在选择分包商时压低价格。”上述业内人士说。

  由此将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无法准确估计成本;二是由于不熟悉欧洲和当地的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就会经常发生预想不到的工程量增加。

  麦加轻轨项目土建工程执行美国标准,系统工程执行欧洲标准。中国铁建参加麦加轻轨项目的一位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坦言,工程标准很高,施工难度很大。“为了保证工期,只能增加人手。人手太多又造成‘窝工’,增加人力成本。”

  正常工期状态下,工地都是分区流水作业,比如,浇混凝土的工人先做好一个区,然后负责绑钢筋的工人跟上,同时浇混凝土的工人则转到另一个区。但 是,麦加轻轨项目为了赶工期,多增加一套人马,就两边同时浇混凝土,然后绑钢筋的工人也同时上,导致浇混凝土工人此时只能在旁边歇着,此即所谓“窝工”。

圣城大会战

  从项目施工开始,中国铁建就面临着施工困难。中国铁建负责人透露,2009年,中国铁建在这一项目上就出现了2.94亿元亏损,到2010年上半年又亏损2.54亿元。但是,中国铁建以亏损额并不大为由未进行披露。

  “进入2010年第三季度,麦加轻轨项目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工程成本增加很多,因此麦加项目亏损额集中发生在这个季度,所以才进行披露。”中国铁建负责人解释。

  为何中国铁建在遭遇到业主提出变更工程内容时不及时停工?一位律师介绍说,按照一般商业惯例,如果业主变更合同,承建方在没有拿到新增的工程进度款或变更索赔没有获得业主确认时,通常有权要求停工,复工时还有权要求业主赔偿停工期间的损失。

  在上述律师看来,如果业主方面急于开通麦加轻轨项目,更应该提供必须条件,支付必要的代价,否则,中国铁建就可以采取停工方式。

  中国铁建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也坦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铁建确实也有中间止损的可能。按照当初协议,如果项目无法完工,对方没收履约保函,最多可能损失12亿元。

  可是,中国铁建不仅没有要求停工,在变更索赔未获落实的情况下,还从全系统15家单位调集人员驰援现场进行“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讲客观”的会战。

  “如果项目终止或者无法按时完工,可能会给整个中东及阿拉伯市场造成一种中国铁建甚至中国公司没有实力和水平进行完工的印象,会影响中国铁建以及中国公司在中东市场的拓展。”中国铁建负责人解释说。

  中国铁建不是一个公司在会战,而是集整个中国铁路系统之力。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亲自担任麦加轻轨项目领导小组组长,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担任副组长,要求举全路之力,支持麦加项目建设,每天实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并派出专家组常驻现场指导工作。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仇鸿2010年4月到现场考察后,提交《关于沙特麦加轻轨铁路项目有关情况的报告》。刘志军批示要求按期保质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当然,工程再难,变化再多,中国方面也从未畏难。中国铁建总裁赵广发从2009年8月开始,三次前往麦加轻轨项目现场办公。中国铁建全系统15家单位也进入了“突击状态”。2010年5月4日,中铁十八局集团党委书记郝趁义在天津机关召开专题会议,提出“背水一战”。

  “在今年年初,中国铁建系统内各个局级单位就开始动员大家去沙特,吩咐各局级单位随时听命麦加轻轨项目。”一位在沙特参加麦加轻轨项目建设的中国铁建内部员工说。

  在高峰期时,整个工程则有两万人,主要劳动力为在沙特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劳工,中国铁建派往麦加的中方人员最多时也达到了上万人。沙特驻中国大使馆基本快变成专门为中国铁建服务,最多时一天给中国铁建劳工人员办60人的护照签证。

  进入今年8月,随着朝圣即将到来,会战进入“突击战”阶段。中国铁建旗下中铁十八局一位参加了麦加轻轨项目的“8月-9月突击战”人员告诉本刊记者,公司调集了主要局级单位到沙特突击,有30多个厅局级干部在沙特现场,还有不计其数的处级干部,这种场景前所未见。

  据上述在项目现场工作的员工透露,由于不满麦加轻轨项目的工程进度,铁道部一度将中国铁建在国内所有铁路工程的拨款都停掉。“任何人完不成任务 就会被处分,就会被免职。职务在沙场上显得如此轻薄,大家都有命悬一线的感受。”这位中国铁建员工说。他还担心,为了完成最后的突击,中铁建还调了很多国 内的技术骨干,可能也会给国内的项目带来延后影响。

“走出去”任务

  “尽管沙特轻轨项目亏损,我们不会放弃与沙特政府未来的合作,更不会放慢国际化战略脚步。”中国铁建负责人表示。

  在今年1月于阿联酋迪拜举行的中东铁路基础实施论坛上,媒体引述专家看法称,非洲和中东铁路市场目前规模小,但是,由区域性铁路建设而带动的铁路基建市场潜力巨大。预计中东地区国家将在未来一段时期里投资1000亿美元发展本地区的铁路建设,并将迎来铁路建设的高潮。

  这对于正在积极“走出去”的中国铁道部和铁路建设企业,正是一个未来志在必得的市场。在2010年1月7日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部 长刘志军表示,铁道部已成立了中美、中俄、中巴、中沙、中委、中缅、中吉乌、中波、中印等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有关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 备出口市场。

   根据中国铁建财务报告,2008年营业收入2261.41亿元,其中海外收入占比为7.6%,2009年这一比例为6.2%。中国铁建负责人透露,2010年截至上半年末,海外收入占比仅为4.3%。沙特轻轨项目金额只占其2009年全年营收0.4%。

  目前中国铁建有180多个在建项目,海外市场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来自中东市场的占比并不大,据中国铁建负责人介绍,目前不到10%。

  但是中国铁建方面认为,中东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如果麦加轻轨项目做得不好,失去信誉,那么可能永远不可能再进入中东市场。

  “如果麦加轻轨项目完成很好,中国铁建就可以借此敲开沙特和中东市场的大门。目前我们已经获得一些其他的合作信息。”中国铁建负责人说。

索赔与补偿

  中国铁建负责人强调,目前预计的41亿元亏损,只是在目前时间节点上的一个数字,最终麦加轻轨项目是挣钱还是亏损“还未定论”。

  根据公告,中国铁建已经根据合同向沙特方面递交了变更及索赔资料,沙特方面也承诺在项目结束后将成立专门委员会,商谈相关“索赔和补偿”问题。

  “我们将按照分批分步申报的方式,包括合同内和合同外的条款,向业主确认索赔额。”中国铁建透露,目前公司已经成了相关部门负责索赔和补偿事宜,由一个副总裁带队的工作小组,已经于10月30日飞赴沙特,专为解决索赔问题。

  “对于索赔还是比较有信心。”中国铁建负责人称。

  一位有着多年国际工程索赔经验的律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的EPC合同中,业主一般会对项目的使用 功能有一些初步的界定。承包方是否有权索赔,关键看变更后是否对业主项目要求进行了实质性变更,如果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总承包方有权提出索赔或补偿的要 求。

  以空调设计的变更为例,在上述律师看来,由于沙特地区中午地表温度高达50摄氏度-70摄氏度,对空调方面要求增加功率并没有体现出业主进行了实质变更,因此,“这一点可能很难构成索赔”。

  至于赶工期造成成本的增加,则要看造成赶工期的原因而定。麦加轻轨铁路项目从设计、采购、施工到开通运营,合同工期为22个月,扣除斋月、朝觐等宗教习俗和作息习惯的影响,实际工期仅为16个月。

  “按照惯例,国内同等规模的轻轨铁路项目,从设计到运营尚需两到三年时间,何况在沙特高温的条件下,施工周期应该更长。”北京交通大学轨道智能系统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教授贾利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因此,麦加轻轨项目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个必须“赶工期”的工程。

  中国铁建方面提出,由于业主负责的地下管网和征地拆迁严重滞后,导致了工程成本增加。在上述律师看来,因为业主原因造成工期延误,承包商可以进行索赔,获赔率会比较大。

  不过,由于承包商与业主在理解上的差别造成的赶工,比如中国铁建认为开通四个车站就算实现35%运能,而业主并不认为如此,上述律师认为很难索赔。

  此外,贾利民指出,一旦轻轨开始运营,开通运能的提高与建设成本关系不大。“轻轨开通时,基本设施应该基本完备,决定运能的一切东西都应该具备,比如轨道、车辆、车站等,只是一些辅助性设备要进行继续调试和安装,比如车站的人行通道等方面。”

  按照这种理解,沙特方面要求,在2010年11月开通35%的运能时建成九个车站并无问题。

  上述律师强调,国际工程索赔程序比较复杂,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向业主提出索赔,还有可能会失去索赔的权利。此外,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索赔中,能够获得成功索赔的比例并不高。

  “许多业主,包括中东、东南亚地区的业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都会聘请欧美咨询工程管理公司,而中国企业一方面对国际工程索赔并不熟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没有按照合同和程序进行索赔的意识,经常材料和证据不完整。”

  根据沙特《中东报》10月28日报道,城乡事务部部长曼苏尔对中国铁建公告和索赔的回应表示,“中国铁建公司的亏损我们将在朝觐结束后再来讨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80

中铁建海外巨亏“包袱”甩手:国有大股东埋单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5/xNMDAwMDIxODIxNg.html

由于大股东中铁建总公司慷慨解囊,沙特麦加轻轨项目巨亏41.48亿人民币一事对中国铁建(601186.SH)的威胁正在消退。

1月22日,已连续停牌两天的中国铁建刊登公告称,公司与大股东中铁建总公司签署协议,自2010年10月31日后,由中铁建总公司行使及履行公司在《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项下及因该合同产生的所有权利义务。

根据中国铁建与中铁建总公司达成的协议,中国铁建将获得中铁建总公司20.77亿人民币补偿,并由总公司一并承担往后全部盈亏。

这意味着,中国铁建沙特项目损失额度将最多控制在13.85亿人民币。

然而,尽管中铁建总公司为上市公司埋单的行为,最大程度上弥补了上市公司的损失,但母公司主动承接上市公司的“包袱”,将以损害国有资产为代价。

一位接近中铁建总公司的央企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中铁建总公司为上市公司承担亏损,一方面说明中铁建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另一方面,沙特项目的特殊性也导致母公司不得不为损失埋单。

此外,一位接近中铁建的权威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沙特麦加轻轨项目亏损对中国北车等参与该项目的其他中国企业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该项目对中、沙两国意义非凡。

大股东埋单

根据中国铁建与中铁建总公司的协议,中铁建总公司将行使及履行中国铁建在总承包合同项下及因总承包合同产生的所有权利义务,中国铁建将不再承担项目的后期实施风险,且锁定项目的最大损失为13.85亿人民币。

据中国铁建公告披露,中国铁建的沙特麦加轻轨项目截至2010年10月31日,按当日汇率折算,合同预计总收入为120.51亿元人民币,预计总成本为160.45亿元,再加上财务费用,项目预计净亏损41.48亿元。

中铁建总公司除接手项目后续权利及义务外,还与中国铁建就索赔收入达成约定安排,即若索赔收入低于13.85亿元,则全部归中国铁建享有,填补亏损空缺。

若索赔收入高于13.85亿元但低于34.62亿元,则中国铁建享有13.85亿元,其余全部归中铁建总公司享有,用于补偿中铁建总公司支付的对价。

若索赔收入高于34.62亿元,则中国铁建享有13.85亿元,中铁建总公司享有20.77亿元,剩余部分,若中铁建总公司该项目后期出现亏损,则用于弥补中铁建总公司的亏损,而若弥补亏损后仍有剩余,则全部归还中国铁建享有。

上述接近中铁建的央企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的亏损仅为预告,实际亏损依然存在变动的可能性。

这意味着,如果沙特项目出现后续亏损且索赔额度低于13.85亿元,中铁建总公司承担沙特项目的代价将不止20.77亿元。

权威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中铁建总公司正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与沙特政府协商赔偿事宜。

目前,中铁建总公司持有中国铁建75.66亿股份,占总股本的61.33%。

亏损内幕

尽管中国铁建曾对巨亏做出解释,即亏损的原因在于工程采用议标方式,而非投标方式,即指定由中铁建进行承建。

但据本报记者多渠道了解,中国铁建在沙特轻轨项目上,缺乏海外运作的专业素质和审慎态度。

上述接近中铁建的央企高管透露,沙特麦加轻轨线路非常复杂,原先并不是由中国企业承建,中标方为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公司,这些欧洲公司将麦加轻轨线路的基础部分设计好后,发现该线路无法继续施工,于是退出,中国铁建等中方企业随后进入。

据本报记者了解,沙特麦加轻轨项目是一条朝觐线,是2008年6月中沙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协定》之后的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因中国铁建前期在沙特已有利雅得特大桥、朱拜耳公路、南北铁路等工程业绩。在中国政府的推荐下,中国铁建成为总承包商。

根 据中国铁建与沙特方面签订的合同,中国铁建将负责该轻轨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系统(包括车辆)安装调试,以及从2010年11月13日起的三年运营和 维护。合同要求2010年11月13日开通运营,达到35%的运能,2011年5月完成所有调试,达到100%的运能。

但项目开工不到半年,中国铁建就遇到了“从未遇见过的棘手问题”。

最主要的困难是,由于项目的基础部分已经设计好,沙特方面要求中国铁建的后续工程按照欧美标准进行,完全打乱了之前双方签订的“概念设计方案”。

上述央企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按照欧美标准,成本将远远超出国内标准。例如,由于要按照“欧美标准”的设计方案施工,单是制梁就需要增加模板300多米,中国铁建不得不以高价从沙特当地购买混凝土,并增补200多名外籍劳工,比原计划的成本高出“近十倍”。

尽管成本高企,但由于“该项目社会影响重大且受到两国政府高度关注”,为确保工期进度,中国铁建不得不按要求在2010年11月13日完工。

上述央企高管表示,该项目是沙特国内50年来的第一个轻轨铁路项目。轻轨开通后,对中、沙两国意义重大,中国在沙特伊斯兰世界获得了极好的评价。

不过,一位接近中铁建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中铁建在签订承包合同时有丰富经验,巨额亏损不会发生。“总的来说,还是不够审慎、不够专业”。

处置方式受质疑

中铁建总公司接过沙特项目的亏损包袱后,尽管保护了上市公司的利益,但受损的是国有资产。

母公司承接上市公司损失,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国有企业身上。

据本报记者了解,我国上市国企的海外业务收购一般先由控股股东集团公司出面,在解决了前期问题后,再将有盈利预期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一旦上市公司遭遇亏损或纠纷,则把问题推给母公司。

不过,中国铁建将沙特项目巨亏转移给母公司,多少有一点“迫不得已”。权威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沙特项目具有“政治特殊性”,中铁建无法像欧美企业那样“临阵脱逃”。

尽管如此,巨亏暴露了中国铁建现代企业制度的缺失。

“我相信,如果中铁建总公司经过严格核算,不会轻易将沙特项目移交给上市公司操作;即便移交给上市公司,如果中国铁建有健全的董事会制度,该项目在没有经过专业核算前,不会进入上市公司层面。”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制度研究专家表示。

一位接近中铁建的知情人士就告诉本报记者,当初中铁建总公司将沙特项目移交给上市公司操作,就是基于“该项目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有盈利预期,对做大做强上市公司有利”。

上述知情人士还表示,尽管国资委在具体业务上不会干涉中央企业,但中铁建总公司承担亏损一事,征求了国资委的意见。

国企上市公司与母公司的这种“输送”关系,也反映我国国企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

按照国资委的计划,央企整体上市的目标是去掉集团公司这一壳公司,打造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当国家需要钱时,通过资本市场可以非常顺畅地变现。

然而,对于我国国企来说,母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非常紧密,很难在短时间去掉。中国铁建作为中铁建总公司的整体上市平台,早在2007年就已成立,但离“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距离尚远。

“沙特项目巨亏,最终无法在资本市场直接消化,国有资产反而成为最大受害者,这再次拷问了我国国企不成熟的公司制度。”上述专家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1

霸王上半年巨虧3億「歐洲股神」無奈割肉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831/2413782.shtml


  每經記者 李亞蟬 發自廣州
已過花甲的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在中國股市遭受挫折。近日,安東尼·波頓管理的中國特殊情況基金割肉減持其十大持倉股之一的霸王國際(01338,HK)。
這一行動在霸王公佈今年上半年業績之前,其後,霸王日前推出的中報顯示,公司股東應佔虧損近3億元。
霸王:系「二惡烷事件」影響
這家被「二惡烷」影子跟隨了一年多的日化企業公佈的上半年業績並不樂觀。
霸王集團中報顯示,2011年上半年,集團總收入為4.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52.7%,而分銷開支卻同比上升20%。集團營業利潤率從2010年上半年的20%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82.7%。
對於銷售業績大降的主要原因,霸王集團認為是 「二惡烷事件」對集團洗髮水銷售造成了不利影響。從霸王旗下幾個品類產品的銷售業績也確實可以看出「二惡烷事件」給霸王帶來的陰霾仍然沒有散去。
據悉,霸王集團核心品牌「霸王」的收入為1.47億元,佔上半年集團總收入的33.4%,同比下降了79.4%。主打中草藥去屑品牌的「追風」2011年上半年的收入為人民幣0.85億元,約佔集團總收入的19.3%,同比下降54.6%。
此次中報透露出,霸王其他領域產品呈增長勢態,只是難以與數額巨大的虧損相抗衡。
公司中草藥護膚品牌——本草堂的收入達0.39億元,同比增長29.38倍。重新推出的洗髮和沐浴露系列品牌麗濤收入達0.49億元,同比增長146.2%。而霸王力推的霸王涼茶上半年收入達1.18億元,約佔總收入的26.9%。
事實上,今年3月的年報會上,霸王首席副執行官沈小笛表示,稀釋洗髮水產品佔比是長遠目標,霸王涼茶將成為新增長點,去年剛推出的涼茶收入在0.7億元。
記者瞭解到,霸王集團2009年盈利3.64億元,2010年因二惡烷事件導致營業額大幅下降,全年虧損1.18億元。
「歐洲股神」忍痛減持
波頓被譽為 「歐洲股神」,其2007年之前擔任富達國際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兼高級投資經理,他被行業內津津樂道的是讓一個初始規模僅10萬英鎊的基金增長了147倍。
據瞭解,安東尼·波頓2010年4月開始管理一隻規模為10億美元的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4月30日,該基金持有的前十大股票包括中國聯通 (00762.HK)、匯豐控股 (00005.HK)、騰訊控股(00700.HK)、招金礦業(01818.HK)、國美電器(00493.HK)、霸王國際、華晨汽車 (01114.HK)等。
港交所資料顯示,8月24日,富達基金在場外大手減持霸王3755.2萬股,均價0.89元,涉及交易金額3342萬元,持股量由5.57%降至4.48%。。
據瞭解,富達於2009年12月首次申報持有霸王逾5%股權,增持價高達5.5元,24日該基金減持當日的收盤價較之下跌了84%。
由於持股量不足5%,日後減持不需要申報。這次減持後,富達仍有1.3億股。
美林此前發佈報告稱,霸王集團產品銷售仍疲軟,只有很少復甦跡象,下調2011年~2013年盈利預測為5%、8%及10%,本次則預測其因為產品滯銷及廣告及推擴開支大,下半年將持續虧損。
而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波頓在被問到2013年4月以後是否會繼續掌管這只基金時暗示,他將不會續任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的經理。
他承認,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的表現 「非常令人失望」。他表示,2010年4月成立後,該基金在頭半年裡資產淨值增長了15%,但隨後的半年裡,這些收益又都沒有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9

中国团购出现裁员浪潮 大跃进后或面临巨亏

http://news.imeigu.com/a/1317170224423.html

“刚发了一条短信,给即将奔赴新城市开拓的一位同事:团购的冬天到了,糯米的春天来了。”这是今年7月6日糯米网总经理沈博阳在人人网上更新的一条 状态,也是“团购冬天”这一观点在国内团购行业真正第一次被提及。就在此后第二天,美团网宣布完成B轮5000万美元融资,副总裁王慧文在会上表示,团购 已经进入融资冬天,同时,他称美团正在与VC进行C轮融资的接触,共同应对资本寒冬。

转眼间,“团购过冬论”提出已两月有余,虽然眼下的天气仍留有夏季的味道,但在这个资本的冬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团购网站深受“寒冬之苦”。

洗牌:年底会有前10的团购网倒闭

近 日,坊间有传闻称上海一家中型团购网站——易起买(17buy)濒临倒闭,更有多位该公司离职员工向媒体爆料,称该公司已遣散各地员工,只留守少量人员处 理后续事务。据透露,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易起买各地分站的业务惨淡,投资方不愿意继续烧钱支撑团购业务,遂做出了关闭网站的决定。

这似乎只是团购网站裁员浪潮中的冰山一角。

事 实上,早在年初,部分知名团购网站大幅收缩战线已露出端倪。 4月,美团网宣布关闭赤峰、龙岩、玉林、马鞍山四个城市的分站,开心网也收缩了三、四线城市的战线。到了8月,美国团购鼻祖Groupon也终于承认,其 在中国的合资公司高朋网 “正在辞退一些表现不佳的员工”。据中国网络法律网首席法律顾问、高朋网被裁员工的代理律师赵占领透露,在不足一个月时间里,包括秦皇岛、烟台、南宁等 13个地方的高朋网分站被整体撤离,上海、杭州、武汉、福州等18个分站也都进行了部分裁员,如果算上北京公司之前分批裁掉的人,裁员总数估计超过500 人。赵占领同时还是窝窝团被裁员工的代理律师,今年7月开始,窝窝团总部和全国各地分站的部分员工陆续收到了离职通知,有些城市的分站甚至直接 “关门走人”。

而经历多次创业的美团网CEO王兴,在资金储备上显然早有准备。在今年7月的一次发布会上,王兴向在场所有媒体展示了公司的 银行账户,账户信息显示,美团的账上还有6000余万美元。但即便如此,王兴和他的美团也已经开始C轮融资为 “过冬”做最充分的储备。融资的同时,美团也被爆出进行了裁员,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美团沈阳站已由巅峰时期的40余人缩减为目前的17人上 下。

团购业迎来 “寒冬”已是不争的事实,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分析说,资本的大门正在逐步关闭,因此,国内投资者对于团购网站的投资开始渐趋理性,基本上不会再轻易投 钱,这就需要国内的团购网站 “勒紧裤腰带过活”了。但对于那些在发展初期 “大手笔”惯了的团购网站,“勒紧裤腰带”又谈何容易。不难想象,这一股裁员浪潮只是开始,进入冬天,天气会越来越冷,团购行业的洗牌料将上演。

对 此,糯米网总经理沈博阳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眼下,团购寒冬已经‘蔓延’到整个电子商务行业,面临关门倒闭的绝对不仅仅是那些中小型团购网站。”据沈博阳预测,“如果没有新的VC注资,到今年年 底,在目前排名前十的团购网站中,至少会死一家,到时整个团购行业会遭遇更严重的诚信危机,而最终能活下来的,不会超过5家。”

国内团购行 业乱象丛生,而在团购的发源地美国,曾经风光的网站日子也不好过了。根据美国团购聚合网站Yipit.com的数据,今年以来,全美530家团购网站中, 有将近三分之一 (170家)已经关闭或被出售。 8月底,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Hiwise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 Groupon在美国市场的独立用户访问量相比其在6月第二周达到的峰值下滑了将近50个百分点。随后,就有外媒曝出Groupon取消原定IPO路演的 时间,推迟上市。

无独有偶,全球社交巨头Facebook也于8月底宣布,在经过 4个月的测试后,将关闭其团购业务 FacebookDeals。几乎同时,美国商家点评类网站Yelp也宣称将缩减刚运营一年的团购业务,把团购业务Yelp Deals的销售人员数量裁减一半。

不仅是规模较小的企业纷纷倒闭,就连互联网巨头也通过 “裁员”甚至关闭团购业务来省钱过冬,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消费者开始担心团购网站的服务、质量,甚至发问:团购行业还能活多久?

问诊:“大跃进”后不是上市,而是巨亏

创 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曾在团购冒尖的时候表示,一年之内, 99%的团购网站都要死。而面对团购的泡沫,李开复近日的观点则稍有改变, “团购教导了线下商家可以从线上获取本地用户,教导了用户可以经过网络寻找本地服务,给O2O (O2O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铺了路,功不可没。”

同样曾供职谷歌的糯米网总经理沈博阳则对自己经营的糯米网和整个团购行业都充满信心, “团购模式能够真正为消费者省钱,因此永远都不会过时。”

但这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行业,是如何挣钱的呢?

团购模式起源于美国,并由团购鼻祖Groupon发扬光大,当时的商业模式其实非常简单,网站每天推出一款团购服务,然后在线全额付款,网站与商家按一定比例进行收入分成。 Groupon的利润率较高,一般能获得整单交易40%-50%的分成。

而 在国内,短短不到一年的光景,就涌现了5000多家“Groupon模式”拷贝者。以拉手、美团为代表的团购网站迅速崛起,而且很快便颠覆了 “一天一团”的模式,推出“一天多团”,就连一贯坚持 “一天一团”的Groupon,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也入乡随俗。 “一天多团”模式之下,团购网站的流量和销量增长迅速。

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各家网站近乎疯狂的营销战役。

为了快速跑马圈地, 团购网站们开打广告战,报纸、电视、写字楼里的广告屏,以及地铁、公交站牌上铺天盖地出现了拉手、糯米、窝窝、满座的广告,一家比一家的预算高——糯米网 今年的广告预算达到2亿元,拉手网也是2亿元,美团网和F团分别支出1.3亿元和1亿元,而团宝网甚至喊出了广告预算超5亿元的口号……

然 而,光砸广告对于以销售卖单为主的团购网站,显然是不够的。于是,团购大佬们又纷纷招兵买马,尤其是在Groupon刚进入中国组建高朋网时,近乎疯狂的 挖角令国内的竞争对手们十分恼火。 “三倍工资!包吃包住!”在那时,几乎每一家团购网站的员工都接到过猎头打来的电话。直到现在,拉手网和窝窝团都号称拥有5000人以上的团队,美团、满 座等一线团购网站的员工总数也均超过2000人。

团购行业的一夜繁荣并没能维持太久,伴随着人力和营销两大块成本的快速增长,团购网站的利润率却始终没能提高, “大跃进”后的巨亏比想象来得更快更猛。

今 年5月和人人网一起打包上市的糯米网是整个团购行业中唯一一家上市企业,根据团购导航网站团800的统计报告,在全国40个热门城市,糯米网4月、 5月、 6月的交易额分别为3813.2万元、 5909.1万元、 8569.6万元,位列于国内团购网站的第一阵营。然而沈博阳并不避讳仍在亏损的事实,今年8月,人人公司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人人公司旗下糯 米网总营收为110万美元,运营开支达到560万美元,净亏损450万美元。对此,沈博阳的解释是,目前糯米网稳居国内团购网站三甲,数据反映出团购竞争 的白热化,毛利率之低则表明整个团购行业都处于低迷的状态,和竞争对手相比,糯米网的经营情况已属良好。另外,截至6月23日,糯米网员工总数只有499 人,和动辄数千员工的同行相比,糯米网的运营成本已经很低了。

那么,团购行业的毛利率到底有多低?据了解,现在业内普遍认可的数字在 5%左右,也就是说,即使是月销售额在1亿元上下的一线团购网站,每个月的净营收也只有约500万元,而这500万元也是这些团购网每月唯一的收入来源。 记者从一位团购网站一线员工处了解到,现在团购网站间的竞争 “刀光剑影”,平进平出 (就是不收取商家的任何佣金,这种单子只用来冲高销售额)是常事;用回扣来争夺资源也屡见不鲜;而在一些迟迟打不开局面的区域,为了抢到优质商家,一些网 站甚至赔本赚吆喝。

相比可怜的利润,团购网站的支出却高得惊人。单算人力成本一项,那些员工数量在四位数的一线团购网站每个月的人力开支就 可达2000-5000万元。难怪美团网副总裁王慧文这样形容2011年这个团购年, 2011年前半年里,团购市场费用涨了十倍,从业人数涨了十倍,运营成本涨了十倍,投资金额涨了十倍。

如此看来,团购就是一场资本拉锯战, 融资成为团购大佬面前的首要问题,而融资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上市。拉手网是最早完成C轮融资的团购网站,今年4月,拉手网宣布完成1.11亿美元的C轮 融资,业界往往公认C轮注资是企业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但就在不久前,却传出了这样的消息:为其筹备IPO事宜的几家国际投行已全部退出,并且不再接 手。虽然拉手网随即否认了这一传言,但目前来看,其上市日程表仍远未划定。窝窝团则是另一家着急上市的企业,在某次发布会上,公司请来了纳斯达克的代表, 并称上市已 “为期不远”。

“其实已经上市了”的糯米网怎么看待 “上市这点事”?沈博阳一直强调团购是一场长跑,上市不是做企业的目的,在他看来, “这些团购网站其实是 ‘被上市’,上市唯一的作用就像是一种说辞,就是让员工有盼头而已。从各家的运营状况可以预估,他们上市的可能性并不高。主要是风投锁紧,钱烧不下去了, 如果不想倒掉只有上市一条路。”他不无忧虑地说:“团购行业在中国不过两年时间,就和上市绑定在一起,多少体现了这个行业的浮躁、功利。”

未来:熬过寒冬,整合、创新是出路

面对近乎疯狂的竞争,开心团购与F团率先 “抱团取暖”。 9月19日,开心网正式宣布将旗下 “开心团购”的产品与客服外包给F团,这一事件也被市场看作是团购迈向整合的信号。艾瑞咨询分析师苏会燕认为,虽然表面看来较为狼狈,但开心网此举不失为一种比较合理的尝试。

根 据团800最新公布的团购行业数据, 8月倒闭的中小团购网站超过300家,还有约12%的地方性团购网站超过一个月以上没有更新,另有4%的网站以系统维护或其他理由暂停了团购业务。但与此 同时,市场上也释放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数据显示, 8月团购市场销售总额达到12.5亿元,共有7家团购网站销售额超过1亿元,分别是窝窝团、拉手网、美团、大众点评团、满座网(微博)、 24券和糯米网。

团800联合创始人胡琛认为,整体盘口爆炸式增长和大网站的稳定发挥,不仅收复了因大批小型团购网站沦为 “僵尸站”所带来的市场空白,也推动了全行业向纵深发展迈出一大步,对目前出现的唱衰团购行业的氛围起到了明显的 “控场”作用。

二 八规律可以说是现在团购行业的真实写照。据艾瑞咨询的最新研究,自2011年3月以来,国内约80%的团购访问集中在前十大网站,团购市场用户集中度高。 艾瑞咨询认为,目前团购用户已经养成团购消费习惯,并对这类网站有偏好和信赖。在团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未来团购网站用户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除 了整合,创新也是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的绝对动力。“正是因为国内团购总体而言没有大的创新,新的融资变得更难。”沈博阳如是说。的确,从 “一日多团”之后,就很难看到国内团购网站的创新之举,如何通过服务创新更加顺畅地连接起商家和用户,又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深化团购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全新模式,是团购者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对此,拉手网CEO吴波在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拉手网正着力推进团购与LBS (基于位置的服务)和NFC (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结合。糯米网方面则致力推广以传统团购、实时团购、商户主页和优惠券为整体的社交化团购平台。经历了裁员风波的高朋网也表示密切 关注团购领域的创新,加大拓展无线应用的力度,利用LBS等新兴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团购用户。

总而言之,既然冬天已提前到来,那么就要提 前准备过冬之战。资金会决定企业是否能熬过这个冬天,但烧钱并非长久之计,团购行业已经走到了分岔路口,一边是跑马圈地式的争斗,另一边是通过产品创新来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精细化运营寻找新盈利模式。转左?还是转右?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有少数赢家可以走得更远,正如沈博阳所说,赔钱总是不好的,今后只剩 下3-5家团购网站时竞争就不会这么激烈,毛利才可能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5

券商自營巨虧之後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06/100346324.html

  中信證券大幅裁撤自營部門的消息,在業界引發震動。

中信證券一位相關人士介紹,2011年末,原本40餘人的北京自營部門,經過調整隻剩下8人,上海自營部門則整個消失。這個說法雖然沒有得到中信證券的公開承認,但多位中信內部人士均確認了此事。一位在職的中信證券員工在要求不披露姓名後表示,公司對此已下封口令,已離開的員工亦承諾緘口不言。

如此大規模的裁員引發了一些內部矛盾,亦有中信證券內部人士稱,裁員是因為自營部門沒有達到預定指標,所以被末位淘汰,實屬自然。

中信證券大幅裁撤自營部門被看作是券商入冬前的自發調整。「戰略上領先的證券公司已經開始調整,更多佈局創新業務。傳統業務未來增長將較為緩慢,新的增長點主要依賴於創新業務。」中金公司分析師王松柏說。

「券商要過冬了,嚴冬! 」國信證券一位員工嘆道。

中信自營斷臂

此次大幅裁撤的導火索,是中信自營業務三季度以來的虧損,而中信對收縮自營業務的考慮早已開始。

據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透露,中信證券2011年自營業務確實表現不佳。雖然固定收益類投資和衍生品表現差強人意,但截至12月下旬,權益類投資還是出現了約30億元的巨額浮虧。

「上半年都還可以,」招商證券非銀行金融分析師洪錦屏對財新《新世紀》表示,「中信的急轉出現在第三季度。」

進入第三季度,A股行情急轉直下,上證綜指下跌了400點左右,債券市場也表現不佳。雖然熊市並不罕見,但股債雙殺的局面依然令不少市場人士感慨2011年市場凶險。

雖然前三季度中信證券自營收益有16.8億元,較2010年的13.3億元仍有同比增長,但第三季度的自營虧損就達到6.59億元。

「中信自己調得比較多,主動釋放了很多浮虧。」洪錦屏說。

10月,虧損再次出現,達1.4億元。中信證券在業績快報中解釋道,除經紀業務收入下降外,其減持了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主要為股權類投資),旨在調整二級市場交易策略,並為未來創新交易產品業務做準備。

11月,A股跌勢有所緩和,上證綜指一度重回2500點上方。中信證券淨利也隨之轉正。

但好景不長,與投資者的期望相悖,A股11月中旬再次掉頭堅決向下,創下2134.02點的新低,為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點。

王松柏認為,第四季度的股票市場下跌確實可能給自營業務帶來較大不確定性。不過由於多數證券公司較大部分股票投資在會計上計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不會處置這部分資產將成為會不會影響利潤的決定因素。只要證券公司不處置股票投資,多數浮虧會以公允價值變動形式直接在淨資產中體現,而不會體現在利潤上。

行業過嚴冬

覆巢之下,難有完卵,自營巨虧並不是中信證券的獨家症狀。

中信證券自營部門一位人士稱,2011年自營業績確實不好,僅比指數高一點,但實屬正常,與同業相比中信還算不錯。

另一位中信證券內部人士稱,之前自營部門「有過虧損,市場狀況不好,大家的自營都不好做」,並稱這次屬年底正常的業務調整。

財新《新世紀》記者統計了十餘家上市券商的投資收益。截至三季度,同比表現最差的依次是方正證券(-2323%)、太平洋(-1642%)和東北證券(-270%)。而上市的16家券商中,除了國金證券、光大證券、招商證券和中信證券外的12家上市券商的自營投資均出現虧損,其中東北證券自營更拖累整個公司出現虧損。

除自營業務外,2010年券商其他各個業務線也受到不小影響。一位大型券商的董事總經理在歲末媒體交流會上,以2011年「年景不好」作為開場白,稱各項業務都受影響,不如2010年。

「2011年上市證券公司整體表現較為疲弱,主要受到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表現不佳的影響。」王松柏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的郵件採訪中分析道。

他說,按業務來看,經紀業務受到日均股票交易額萎縮(2010年日均2255億元,2011年日均不到1800億元)以及淨手續費率持續下滑的影響,全年下滑幅度預計在30%左右。自營業務受到全年股票市場下跌的不利影響,下滑幅度預計在50%以上。同期,投資銀行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也有不同程度的小幅下滑。

按類型來看,大型證券公司由於淨手續費率較低,經紀業務收入下滑幅度低於中小型證券公司,由於大型證券公司資本規模較大導致普遍股票投資比例較低,自營業務穩定度高於中小型證券公司,中小型證券公司中自營業務虧損比例相對較高。

一位國信證券員工說,該公司已提出了節約過冬的要求,甚至細化到在日常工作的各方面:日常溝通多使用在線通訊交流方式,少使用電話、傳真和短信;宣傳資料、折頁簡單實用即可,不得過於「漂亮」;開會儘可能用視頻系統,會議材料從簡。

除去細緻入微的節約過冬,這個行業的冬天裡,許多券商還取消或降低了獎金,或下調了基本工資。

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到,2011年下半年開始,一家內資大型券商投行部的領導就開始吹風,不要奢求獎金。中金公司投行部門員工的獎金可能大幅下降。中信證券基本工資下降20%,高管層帶頭減薪,幅度高達25%。另一家券商的研究部則取消了計劃中的加薪。

因為重啤事件巨虧的東北證券也傳出包括董事長、總裁在內的七名高管停薪三個月的消息。

另外,廣發證券基本工資降30%,國泰君安基本工資降5%,年終獎停發。

「過冬,採取的就是一些傳統的做法——降薪裁員,縮減成本。」方正集團高級副總裁湯世生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證券行業的2011年很糟糕。佣金大戰使收益越來越低,融資或再融資也不是很理想,更重要的是自營這塊會有大量虧損。明年上半年都不會很好,證券公司的底部應該在2012年一季度。」

修正過度擴張

如果說節約和裁員減薪都是暫時性措施,中信證券有意借此次自營的裁撤修正之前的過度擴張。

中信證券歷史上便受益於自營業務上的謹慎。正因為這一點,在2003年後的券商倒閉潮中,中信證券未受大損傷,更借最早上市之力,從一家中小型證券公司進入證券業的第一梯隊,並躍進為中國大陸最大的證券公司。

在這一段歷史中,原南方、申萬等大券商的衰落,均緣自自營和委託理財業務的擴張失控,中信證券則獲益於在自營規模上的克制。

但近年來,中信證券的自營業務,尤其是權益類證券和衍生品的規模卻一直在擴張。

年報顯示,2009年其淨資本為349億元,自營規模約為460億元,其自營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與淨資本之比為40.39%,自營固定收益類證券與淨資本之比為91.56%。到2010年,其淨資本為410億元,自營規模約479億元,自營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與淨資本之比增至61.86%,而固定收益類證券與淨資本之比則降至55.06%。

「從行業角度來看,多數做過融資的證券公司由於自有資本規模較大,股票投資金融資產佔比普遍較低。中小型證券公司則相反。」王松柏說。

中信證券坐擁行業內第一大淨資本,其自營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與淨資本之比也是最高。截至2011年年中,其淨資本為386億元,自營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與淨資本之比再增加至64.04%。業內淨資本第二的海通證券,其淨資本規模為332億元,自營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與淨資本之比僅為36.97%。

「從風險控制角度來看,在判斷股票市場仍會持續下跌的前提假設下,降低倉位確實是最好選擇。」王松柏說。「從長期來看,股票投資規模應該與其風險承受能力和管理層策略匹配。例如,如果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每年產生10億元左右的收入,股票投資的止損設置為10%,而成本收入比為50%,則股票投資規模不宜超過50億元,除此之外,實際規模還取決於證券公司管理層的看法,例如是否重點發展股票投資、是否要求公司每年必須盈利等等。」

在急轉直下的市場環境下,經紀業務、投行業務和資管業務利潤已經變薄,龐大的自營規模導致中信自營業務對利潤的衝擊可能更大。

一位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表示,10月剛剛登陸香港主板的中信證券,因為業績迅速變臉,還遭到香港相關方面的質詢,那時便傳出中信有意調整自營業務的消息。

2011年12月,在媒體見面會上,中信證券財務總監葛小波表示,目前中信證券槓桿率較同業水平低,未來儘量善用資本實力提升槓桿率,未來焦點是拓展資本中介型業務。包括大宗經紀業務、結構性產品、固定收益、外匯及商品業務。這類業務的特點是,收益穩定且風險較低,但是其對券商的研究、定價等各方面能力提出較高要求。

湯世生也持類似觀點。他說,監管部門應擴大證券公司的收入渠道,未來證券公司的業務不應僅限於完全的代理買賣平台,而應該「辦成一個代理客戶從事金融活動,財富管理的金融平台;辦成企業資本化,實現資本增長的社會融資平台,一個交易發現價值,使財富得到增值的交易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