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應該到中國找份工作」——專訪搞垮巴林銀行的「魔鬼交易員」尼克·利森 東方愚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124003427.html

 

■「其實巴林銀行遲早會倒閉,所有人都被授予很大的自主權以求生財之道,而規章制度和風險管理卻一塌糊塗,我開設非法賬戶,以及隨後的阪神大地震只是誘因而已。」

 

■「有一次我在英國的一場演講中,主持人介紹我時發生口誤:『有請混蛋尼克·利森』。我並不介意,知道自己發生多大改變的只有自己。」

 

■「任何違背國家法規和金融規則的行為都應受到懲罰。在這方面,不應該對國有企業網開一面。」

□南方週末記者 張華  連線愛爾蘭 發自廣州  http://www.infzm.com/content/58475


「魔鬼交易員」尼克·利森

 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成為年輕人尼克·利森(NickLeeson,簡稱尼克)搞垮巴林銀行的導火索;十六年後,有人開始擔憂又一次大地震會不會讓新的尼克.利森浮出水面。

而尼克,曾經的「魔鬼交易員」、著名的「金融流氓」,「剽悍」的人生因為那樁轟動全球的醜聞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如果沒有1995年的日本大地 震,」尼克在電話那頭沉思了一下,然後對南方週末記者描繪了一個想像中的場面———「現在的我應該是投資銀行的高層,每天作出重大決策,儘量規避風險,並 且嚴格自律。」

今年44歲的尼克在有些禿頂,他曾是全球金融市場上的焦點人物之一———他28歲時一手搞垮了有230多年歷史的歐洲老牌商業投資銀行巴林銀行 (BaringsBank)。他因此臭名昭著,被稱為「金融流氓」,並鋃鐺入獄,先是在德國監獄服刑9個月(因為事件敗露後他曾逃往德國),然後轉到新加 坡監獄繼續服刑3年7個月。

儘管尼克出獄後完成的《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銀行的》(RogueTrader)一書被拍成電影《魔鬼交易員》後廣為人知,但他在監獄服刑過程中曾嘗試 自殺、身患癌症、與妻子離婚等連環畫式的個人遭遇,卻鮮有人知曉。而他出獄之後,用他一位朋友的話來說,「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他甚至去攻讀了一個心理學 學位。

尼克曾在愛爾蘭一家足球俱樂部任CEO,今年1月辭任。他現在穿梭於世界各地,像「巴菲特午餐會」一樣,參加一些商務晚宴並發表演講,其主要談論的話題是金融風險管理。這些活動也是他的主要收入來源。

2011年4月,他多次接受南方週末記者的連線及郵件專訪,深入談及他被改變的人生。

 

「我不是麥道夫」

今年3月中旬,美國《華爾街日報》一位記者在博客上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日本地震:新的尼克·利森正在潛伏?》。這位記者在文章中稱,「雖然歷史不可能再以同樣的方式上演,但是在災難當中,總會誕生一批瘋狂的金融賭徒。」

「任何巨大的市場波動中都有可能使一些非法交易員們浮出水面,」當南方週末記者問及尼克對上述文章的看法時,他這樣回答,「我當年隱瞞交易的第一 天,就非常害怕會在24小時內被逮捕,可我的貪婪使我上癮,我一邊繼續非法交易,一邊生怕敲門聲響起甚至幻覺中有人來敲門,奇怪的是你忍耐了幾週後放鬆了 警惕,逮捕令卻在接下來的一個關鍵日期或事件中姍姍來遲。」儘管時間過去了16年,但尼克回想起1995年的經歷時仍心有餘悸。

他是一個英國泥瓦匠的兒子,母親在他20歲時去世;他從沒讀過大學,但這並不影響他事業上的一帆風順,他22歲進入巴林銀行,25歲(1992年) 即被巴林銀行派往新加坡分支機構任總裁。「我感覺我站到了『人生階梯』的高處。」尼克說。新加坡國際貨幣期貨交易所(SIMEX)之前的交易是每天兩千多 筆,而在巴林銀行等幾家巨頭的到來之後,每天的成交量暴漲了近十倍。彼時的交易系統顯然無法和如今相比,死機是家常便飯。

彼時尼克手下一位女交易員有一天在交易中出了個小錯,他並沒有向巴林銀行總部匯報,而是私自新開了一個名為「88888」的非法賬戶用以掩蓋事實 ———亞洲文化中「8」是個非常吉利的數字,尼克顯然也受此影響。「我想我不是一個愛說謊的人,」尼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實際上查出來這個賬戶太容易 了,一個小學生都可以做到,但前提是———有人來查。」到1993年5月的時候,這一賬戶除為他填掉2500萬美元的損失外,還淨賺25萬英鎊。

按說此時尼克完全有理由關掉它了,但他沒有這樣做,由於彼時日本政府多次實施經濟刺激措施,甚至公開宣告日本經濟已經「走出谷底」,尼克於1994 年大量買進日經225指數期貨合約和看漲期權,同時又在對日本債券和短期利率期貨市場進行價值約200億美元的空頭交易。可是,這個聰明絕頂的傢伙遇到了 無法預料的事件———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爆發7.3級大地震,尼克手中的金融衍生品的價值走勢與他之前的預計完全相反。2月27日,尼克 「88888」賬戶上累計損失超過8.6億英鎊,巴林銀行最終申請破產,後以1英鎊的象徵性價格賣給了荷蘭國際集團(ING)。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後,我並沒有像《華爾街日報》記者一樣想起來當年自己的經歷,」尼克說,「其實巴林銀行遲早會倒閉,所有人都被授予很大的自主權以求生財之道,而規章制度和風險管理卻一塌糊塗,我開設非法賬戶,以及隨後的阪神大地震只是誘因而已。」

可尼克對金融業的迷戀仍是深入骨髓。在他入獄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還幻想過,如果巴林銀行的「底子」厚一些的話,就算查出了他的非法賬戶和巨額虧損,也許還會給他一次機會,而不是申請破產。「我現在再也不做這樣的夢了,人不能沒有底線。」

尼克後來在讀心理學學位時的2001年,英國心理學家伊凡·泰里爾(IvanTyrrell)對他說,「說不定再過十年,巴林銀行的倒閉只會被看作 是歷史事件,而不是金融醜聞。」當時尼克駁斥了伊凡這一說法:「醜聞就是醜聞。但我必須改頭換面,哪怕教科書上給我的標籤可能永遠是『金融流氓』。」

尼克到現在仍持這一觀點。他對南方週末記者稱,現在一些商務晚宴中會碰到巴林銀行的前職員,他會坦誠地說當年自己犯下大錯。「有一次我在英國的一場演講中,主持人介紹我時發生口誤:『有請混蛋尼克·利森』。我並不介意,知道自己發生多大改變的只有自己。」

不過,尼克並不樂意將他和3年前被查處的因操作「龐氏騙局」詐騙金額超過600億美元的納斯達克前主席麥道夫相提並論。「麥道夫的金融詐騙案是徹頭徹尾的欺詐行為。」他說。

  

監獄是個「好老師」

電影《魔鬼交易員》中有一個場景,「尼克」被捕前在法蘭克福機場,仍是一副不可一世的表情與手勢。「這個情節純屬虛構,」尼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我怎麼可能有那麼堅強。當年那個非法賬戶剛開始虧損時,我就害怕地撕咬自己的指甲了,更別提我被正式逮捕後。我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脆弱,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可能讓我痛哭流涕:我在德國監獄的前6個月當中,幾乎每天都會哭,有時為家人哭,有時為自己哭,有時純粹為了哭而哭。」

事實上尼克在德國服刑時的條件還算不錯:牢房中除了床之外,還有電視機和收音機、報紙和圖書,甚至還有一台筆記本電腦,其它物品亦可向法院提出申 請,法院根據其緊要性程度決定是否准許提供。但是,由於歐美媒體彼時推測尼克的刑期有可能是十多年、二十多年,甚至八十多年,他一度感到萬念俱灰,「我曾 想過付點錢給我熟識的兩個之前是黑手黨成員的意大利獄友,讓他們幫助我在浴室自殺。」當後來他被引渡到新加坡並最終被告知自己的總刑期為4年4個月時,他 內心的恐懼感才減弱。

儘管新加坡監獄的條件遠比德國監獄的條件艱苦得多,幫派鬥爭也很嚴重,但尼克幾乎沒有再哭過,除了他覺得刑期在可接受範圍內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 覺得「在亞洲文化中,愛哭的男人很丟臉、沒面子」。不久後,自他來新加坡服刑不久後就越來越少聯繫的妻子,宣告他們之間6年的婚姻正式結束。更糟糕的是, 他隨即又被診斷出患上了直腸癌。

尼克說,不知道投資銀行中別的經理人是什麼樣的一個排序,在他的心目中,同事和客戶的位置,要次於自己的妻子和家庭的地位———儘管他和妻子間的感 情基礎並不牢固,他也曾出過軌。所以他一開始有些絕望,但想想中國古話「己所不欲,毋施於人」,以及獄友中有患艾滋病者,有患嚴重肺結核者,家庭不幸者更 是比比皆是的情景,他反倒「釋然」了一些。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三十而立」後的他正在蛻變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他堅持每天讀書和寫作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我讀過好幾本湯姆·克蘭西(美國軍事作家)的小說,」他說,「不管好看不好看,至少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 力,讓我以為自己身在別處。」尼克得知手術將在兩天後進行的1998年8月9日,正好是新加坡國慶日。這廂是新加坡舉國歡慶擺脫英國統治贏得獨立,那廂是 一個英國的著名金融罪犯在新加坡監獄醫院中等著癌症手術的進行。「很多時候,我自己通過閱讀以瞭解更多關於癌症的知識,之前在這方面我完全是個白痴,」尼 克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稱,「這就像投資一樣,你掌握的信息越多,對事情的趨勢就越明白。」

最終的結果是經過化療後,尼克奇蹟般地起死回生。他打趣稱當年自己是新加坡監獄中「職位最高的『白領』」。1999年7月3日,他獲准出獄。一般來說,囚犯一大早就會急不可待地逃離大牢,而尼克一直到中午才離開,原因是他被要求銷毀他在獄中寫下的所有日記。

回到英國後的尼克感覺自己像個外星人。「我可能是知道英國『波霸喬丹』凱蒂·普萊斯(KatiePrice)是誰的最後一人,」他說,「我最開心的 一件事是出租車司機問我要去哪兒,除了監獄,去哪兒都行啊。」在解決了一下壓抑已久的性需求後,尼克說他必須重新開始新生活了,「一個人必須有自己明確的 目標」。

  

「或許我應該到中國找份工作」

尼克剛入獄和剛出獄時,英國媒體都曾掀起過混戰。英國媒體曾在新加坡媒體上刊登廣告,只為尋找知道更多關於這一「金融賭徒」故事的人。而尼克回國時 的航班上,同樣坐了不少媒體記者,以便能提早從他口中挖出一些「內幕」。尼克對此既悲憤又感激。悲憤在於,個別記者給他「製造了麻煩」,譬如有記者聲稱尼 克的一個秘密銀行賬戶裡還有數百萬英鎊的資金;感激則在於,他回到英國後的「第一桶金」是《每日郵報》為一篇獨家專訪支付給其的「6位數的酬金」(幾十萬 英鎊)。

尼克出獄後所寫的《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銀行的》曾暢銷一時,版權被賣到了全世界許多國家。當南方週末記者問及尼克他這部分的總收入時,他仍然有些閃爍其詞,「總計是7位數吧(幾百萬英鎊),可扣除了我當年案件的訴訟費用等支出外,就所剩無幾了。」

「至於電影《魔鬼交易員》,我沒有從中獲得一分錢的報酬。」尼克接著說。而對於有媒體曾報導稱,尼克當年的頂頭上司———巴林銀行彼得·諾裡斯在銀 行破產後在倫敦開了一家電影院,且《魔鬼交易員》正是在他的電影院裡首映,尼克給予了否認,「這是子虛烏有的事,彼得先在一家葡萄酒莊幹過一陣,然後又運 營約翰·布朗出版公司一段時間,最近他好像要開辦一間私人銀行。」他說,「當年電影的私人放映會,我邀請了包括彼得在內的三十四個朋友一起參加,但據我所 知彼得很早就離場了。」

尼克後來到英國米德爾斯堡大學讀了一個心理學學位。他和心理學家伊凡·泰里爾便是在這裡認識的,伊凡從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幫助尼克重新發現自我, 並稱尼克傳奇經歷和蛻變是現代版的《一千零一夜》。尼克也是在大學認識自己現任太太奧娜的,他們婚後生有一子,加上奧娜和前夫的兩個孩子,尼克一家五口現 在生活在愛爾蘭。「家庭才是最重要的。」他說。他表示自己現在不關注個股,只是密切關注大宗商品如黃金和原油等投資品種。

2005年尼克開始擔任愛爾蘭一家名為戈爾韋聯(GalwayUnited)的足球俱樂部的總裁,直到2011年1月他卸任這一職務。他說他已經 「擁有了足夠多的東西」,希望能夠專注於自己真正感興趣併合適他的方向做事。他現在主要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參加一些商務宴會並發表演講,他沒有具體加盟哪一 家企業,不過他的活動均由英國一家名為NMPLive的頂級演講機構安排。

「中國不是有句諺語叫作『失敗是成功之母』嘛,」尼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我是一種很嚴肅、真誠的心態參加每一次宴會的,基本上是以自己的經歷為 例,和大家探討風險防禦和金融監管。金融醜聞不斷發生,我絕非故意拿搞垮巴林銀行這一事實作噱頭或炫耀,我只是希望人們重視我做錯的地方,無論是個人的失 誤還是從一個組織的角度反思巴林銀行的倒閉。」但他也遺憾地表示,他在所有的課本和報導中都會成為反面的例子。

不過,讓他感到高興的是,他的一個好友的兒子在課堂上聽到巴林銀行倒閉的細節、老師稱尼克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時,他竟然站起來反駁老師說:你說的未必完全正確,我認識他,沒你說的那麼壞。

如果讓尼克給年輕人一些忠告的話,他說他會說「不要不懂裝懂」。「在面對自己不能應付的局面時試著虛心地詢問別人的建議,那才是真正的勇敢。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希望我當年可以勇敢一些」。

當談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時,尼克稱從金融機構到監管部門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激動地談論愛爾蘭:「愛爾蘭的情況太糟糕了,某些槓桿融資 租賃的做法從一定程度上說是違法的、可恥的。」巧合的是,就在南方週末記者採訪尼克的4月18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調降愛爾蘭多家金融機構信用評級。

近年來,發生在中國的衍生品交易虧損事件同樣頻繁且規模巨大。值得關注的是,東方航空、中國遠洋等一些央企發生金融醜聞時,幾乎沒有人受到牽連,更 別說入獄,它們甚至還能繼續巨額的財政補貼。「任何違背國家法規和金融規則的行為都應受到懲罰。在這方面,不應該對國有企業網開一面。」尼克說。

不過並非沒有例外。2006年3月,因擅自從事石油衍生品期權交易導致5.5億美元巨虧的中國航油新加坡公司總裁陳久霖入獄,陳成為第一個因觸犯新 加坡法律而被捕的中國海外上市公司總裁。「我知道陳久霖事件。新加坡的監管尚且不夠完善,全世界別的地方的監管能好到哪裡去呢?如果不是中航油新加坡公 司,而是中國國內公司,結局是不是又是另一種情形呢?」尼克把皮球踢了回來。

得知陳久霖出獄一年後,於2010年出任一家中國央企子公司(葛洲壩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後,尼克有些吃驚,他以半嚴肅半調侃的口吻說,「看來我應該去中國找份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90

Uber估值182億美元,顛覆型創業者卡拉尼克是如何做到的?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1/145324.html
貝萊德(Blackrock)、富達投資集團(Fidelity Investments)、威靈頓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谷歌風投(Google Ventures)、凱鵬華盈風險基金(KPCB)、門羅創投(Menlo Ventures)和頂峰合夥(Summit Partners)——截至今年6月,這幾大全球知名的投資機構陸續「屈尊」,共享同一個身份——Uber股東。

總部位於舊金山的汽車服務公司Uber,通過打造一款APP,將有意提供租車或拼車服務的車主和乘客連接在了一起。成立至今5年有餘,這一服務的受歡迎程度,大大超出很多人預料。最新消息稱,有上述股東坐鎮的Uber已完成D輪共計12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高達182億美元。

Uber創始人兼CEO特拉維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很可能借此天價估值,一舉躋身科技界億萬富豪榜。

「至少在賬面上是如此。」《福布斯》預測:卡拉尼克只需在估值182億美元的Uber公司持有5.49%的股份,便可坐擁10億美元的個人淨資產。而從未出售過公司股份的這位創始人,據悉,至少持有Uber公司10%的股份。這意味著,其身價逼近20億美元。

闖入者Uber

某種程度上說,Uber和國內的滴滴、快的,在服務模式上有些類似,只不過後者銜接的是出租車司機和乘客,而Uber銜接的主要是私家車主和乘客。

打開Uber的APP,輸入姓名,聯繫方式,信用卡信息等,即可建立個人賬戶。這款APP會根據你的位置,自動定位你周邊能提供租車服務的私家車有哪一些。某輛車接單後,你便能在地圖上追蹤它的位置了,還能根據Uber給你提供的車主信息,跟司機取得聯繫。下車時,車費和小費能通過信用卡直接完成。

通過Uber叫車,通常要比一般出租貴出些許,作為給Uber的佣金。但由此換來節省出來的時間和更優質的乘車服務,你會不會感覺這還是值得的?更何況,多花的這幾美金,有可能讓你坐上奔馳、奧迪這類高檔私家車;運氣好的話,誰知道蘭博基尼車主是不是也在業餘時間用Uber賺點小錢呢?

硅谷就是這麼神奇。許多科技創業者在這裡提出新點子,並不全靠高新技術驅動,而勝在服務創新。卡拉尼克的Uber就屬於這樣的公司——註冊成為其旗下司機後,私家車主可以隨時隨地賺外快;他們提供的拼車、租車服務,也給很多無車族帶來便利;Uber從中抽取一定佣金,起步3年後,年營收便高達1.25億美金。可謂三方三贏。

2009年,卡拉尼克在舊金山成立Uber,最初做的是豪華叫車服務,之後逐步提供一些平價服務,包括普通代步車甚至出租車。起初,總用戶量有限的Uber並不會對出租車公司產生什麼威脅,但誰會想到時至今日,Uber已進駐全球140多個城市,擁有司機數十萬人?對出租行業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

2011年11月,Uber從門羅創投和高盛等處獲得新投資時,估值還只有3.3億美元;兩年後,翻了10倍;一年後,這一數字已變為182億美元。「Uber提供的不是出行服務那麼簡單,它是生活方式和運輸方式的交匯點。」卡拉尼克深諳「互聯網思維」。

顛覆型創業者

卡拉尼克一點也不像標準的硅谷創業者。後者多以喬布斯為標竿,黑框眼鏡,T恤,牛仔褲,時而不修邊幅,由內而外的散發著濃濃的極客氣息。扎克伯格、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等都是個中典範。

\

卡拉尼克就不同了,出席各種場合多以合體西裝出現在公眾面前。不僅毫無程序員質,相反,倒更像精明幹練的職業經理人。

可他的確是個地道的硅谷小子——生於洛杉磯,12歲就能編程,大學就讀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計算機工程系,並且在大四時很標緻化地輟了學,開始創業。

1998年尚處傳統互聯網時代,卡拉尼克與同學合夥創辦了一個網站,供網友在其上相互交換自己已有的音樂和電影等娛樂資源,這個網站被命名為Scour。在版權保護意識頗強的美國市場,Scour一經推出便遭遇聯合抵制。無疑,購買了正版作品的各位用戶,堂而皇之的為他人提供免費盜版,雖然方便了彼此,但顯然違法。30多家大型電影、音樂公司對卡拉尼克提出侵權指控,要求賠償2500億美元。他與同學被迫賣掉公司,宣告破產。

三年後,卡拉尼克東山再起,用Scour的原班技術人馬成立新公司RedSwoosh。其服務模式與Scour略有類似,提供點對點文件共享服務,使用改良了的帶寬效率,幫助用戶完成大媒體文件的傳輸和交易。但與Scour不同的是,RedSwoosh規避了法律風險。2007年,RedSwoosh被Akamai Technologies公司以1900萬美金收購。卡拉尼克由此成為千萬富翁,那一年,他31歲。

對連續創業者來說,這是一個好徵兆,RedSwoosh成就了卡拉尼克小試牛刀,讓他有了一筆創業資本。更重要的是,也讓他進一步堅定了自己創業之初的信念:新創服務總會顛覆既有模式和格局,不要畏懼做一個挑戰者。

這些經歷和信念,直接孕育了2009年Uber的誕生——該年3月,卡拉尼克與朋友Garrett Camp在舊金山成立Uber叫車服務公司。

意料之中的是,短短4個月後,他們便被舊金山市政府勒令停止營運。理由包括「收費費率未經審查」,「車輛沒有漆成統一標準顏色」,「司機培訓和牌照未經考核」及「沒有購買相應保險」等。

但有過前兩次「邊緣創業」經歷的卡拉尼克,並不認為上述理由能證明Uber違法,相反,倒是能證明Uber的創新——因為服務模式太新,以至於尚未被既有審查制度納入範疇。他的這一判斷,得到了專業律師的認可。

Uber開始發動用戶的力量來對抗這股行政力量。認可這種服務模式的人們紛紛向市長信箱投去自己的請願書,最終,這次勒令不了了之。

可以想見的是,舊金山一役只不過是個開端,隨著Uber服務範圍的擴大,它也被列上了諸多政府和出租車公司的黑名單,比如紐約、華盛頓、加拿大溫哥華、英國倫敦等。

今年6月,弗吉尼亞州禁止Uber在該州內開展業務,理由是「暫未授權」,將對違規載客的Uber司機罰款500美元;內華達、馬薩諸塞等在內的另外16個州,則有保險機構出面聲稱Uber司機的行車保險沒有得到保障,因此拒絕其在這些州內落地業務。

可以看到,各州反對Uber的理由大同小異,但Uber無法總靠自己粉絲出面請願,來擺平這些指控。好在,歷經5年成長的Uber已今非昔比。像不少大型企業和財團那樣,卡拉尼克也聘請了自己的說客。

「市政府只是在保護當地沒有競爭力的出租車業者。」卡拉尼克說。對這些生存在保護網內的「弱者」,Uber是一條來勢洶洶的鯊魚。來自傳統的同業者在切實被Uber蠶食掉市場份額之前,便感受到了迫近的威脅,因為這條鯊魚正在不斷衝擊既定規則所編織的那層保護網。

已有州政府如科羅拉多和市政府如波士頓,在考慮修改既有的出租車行業規章制度,以適應代表新生力量的Uber。「Uber的服務越普及,其主張就越能站得住腳。」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Arun Sundararajan說。

一個開始

誠然,Uber頂住各地政府壓力、覆蓋全球數十萬司機、並以2萬/月的速度增長,並且,以去年乘客11億美元支付總額為基數,按照20%的比例抽取佣金,Uber2013年的淨收入高達2.2億美元,這一事實也的確讓人拍案叫絕。但說到底,Uber不過是個叫車軟件,何以坐享182億美元的高估值?

這還要從卡拉尼克那個「交匯點」理論說起。

從打造Uber起,他便從未將自己的公司僅看做一個叫車軟件。「能在用戶需要時即刻滿足他們的願望,不管是租車還是其他」,才是卡拉尼克的終極野心。而叫車服務,只是一個開始。有了這個起點,Uber能做的事有很多。

眼下,業界普遍看好Uber在兩大方面的潛力:其一,將叫車服務模式,複製到其他交通工具,私人飛機和遊艇,來者不拒;其二,基於這種海陸空三位一體的物聯網圖景,便由此呼之慾出。

不少人已對此給出豐富想像:住在城西的你突然想吃城東的某家小吃,在Uber上下單,剛好要從城東開往城西的某位私家車主,完全可以順道實現你的心願,也順便賺一筆外快。以此類推,往返於北京-巴黎的私人飛機、豪華遊輪,也有望變身你的私家快遞。

這種顛覆物流和零售業的大膽想像,並非空中樓閣,事實上,Uber團隊早已嘗試過用冰激凌車給預定的人送冰激凌,在情人節發動車主們幫忙遞送玫瑰花。

「Uber正在建立一個覆蓋各個城市坐標的數字網絡。」 其投資人Shervin Pishevar這樣解讀Uber的未來:「一旦這個坐標網建立起來,作為一個平台,Uber的想像空間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你認為上述構想依然太過遙遠的話,那真正能將Uber182億美金估值和卡拉尼克近20億美元身價坐實的公司前景,便是Uber進軍亞洲市場。

2015年,亞洲地區將擁有全球四分之一的汽車保有量。中國和印度潛力巨大。Uber目前已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落地。擅長接地氣的卡拉尼克選擇與中國租車公司合作,來拓展Uber的業務。他能破除「硅谷來客鮮少玩轉中國市場」這一魔咒嗎?182億美金的高估值,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相關閱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12

海螺水泥簡析 老尼克

來源: http://xueqiu.com/5093084040/34951218

一、持股方式改革

2014年12月30日,公司公告擬通過改革持股方式,將安徽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海螺集團公司51%股權轉換為直接持有海螺水泥(600585)、海螺型材(000619)的股份。


綜合三家公司公告,改革持股減少海螺水泥的股東層級。方案如得以實施,將註銷當前控股股東海螺集團,由安徽投資和海螺創業直接持有海螺水泥股權。目前安徽投資和海螺創業(中國)分別在集團層面持有51%和49%的股權,集團持有海螺水泥36.78%的股權,海螺創業(安徽)持有海螺水泥5.41%的股權(其承諾僅有收益權,無投票權等),改革完成後安徽投資直接持有公司18.76%股權,海螺創業一致行為人合計持有23.43%;由於5.41%的股權僅有收益權,方案執行後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轉移。


部分券商預期“後續公司在國企改革方面仍有進一步的動作,或將通過國有股減持及海螺創業增持等方式實現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的變更。若通過後續改革措施,最終實現海螺創業控股上市公司,則有望在兩方面對上市公司形成利好:一、管理效率提升:公司不再受國有企業行政規定約束,職業經理人選聘、考核和管理層中長期的激勵機制將在民營企業內更為方便有效地執行;二、上市公司分紅率有望明顯提升。”

海螺創業是海螺水泥高管及多數員工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後,名義上安徽投資還是第一大股東,海螺創業已實際控制了海螺水泥。未來不排除進一步通過股權和資產整合,加強對海螺水泥的控制。

根據海螺水泥的公告“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進一步提升資產證券化水平和激發企業活力,根據統一部署,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安徽省改革重組的試點企業之一,擬進行改革重組。海螺集團表示,公司改革重組將按照依法合規、分步實施的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實施,相關安排尚需進一步研究細化,以及履行相關審批程序。”

二、市盈率處於歷史地位

2005-2014年公司市盈率情況如下:


如上圖,過去十年最低市盈率為6.40,最高約為77倍,目前為9.7倍。假設其他情況不變,如果最差回到歷史低點,則股價下降34%,如果股價上升至歷史平均值21倍,則股價翻番,如果上升至2006年或2009年的小高點34倍,則將上漲約250%。上漲的空間遠大於下跌的空間。

另外與國外的水泥巨頭相比較,拉法基等公司過去20年的平均市盈率為14倍左右,目前海螺的市盈率也處於低位。

與H股比較,12月31日海螺水泥A股價格為22.08元, H股為29.05元,折合人民幣23.21,A股尚折價4.87%。

三、行業龍頭、逆勢增長

除中國建材是多家企業拼湊的產能外,海螺水泥是目前國內產能最大的水泥企業。海螺水泥的收入和利潤在2012年達到谷底後快速回升,在整體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收入利潤已達到歷史較高水平。

公司的收益來自於其良好的成本控制和資產周轉能力,與同行業相比較,其毛利率較高、營運資金周轉速度快、資產負債率低,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其競爭優勢更加明顯。

2014年公司毛利率回升到33-35%,凈利潤較2013年上漲約50%,其每噸毛利較行業其他公司約高30元。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加大並購力度,2014年海螺水泥資本支出大幅增加,收購了雲峰水泥等4 家公司股權,其新增的產能主要處於我國西北部地區。

而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嚴禁新增水泥產能,行業其他企業目前產業利用率嚴重不足,而未來幾年我國還需要投資來穩定經濟,因此未來水泥行業更惡化的可能性較小。

四、其他

2013年和2014年,海螺水泥的新增產業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在東南亞多國有建設新廠的規劃,剛好符合“一路一帶”的概念。

另外,持有冀東水泥和青松建化兩家區域型水泥上市公司的股權均在20%以上,如果隨著國企改革,真正能夠實現對兩家公司的控制及改革,對公司股價來說會有額外的收益。

五、後續整合

本次公告的只是框架,具體整合還未確定,從避稅的角度講,將海螺集團的資產進行分立的可能性較大。沒有查到海螺集團都有哪些資產,似乎沒有太多能註入海螺水泥的,估計大部分都將註入海螺創業。之後海螺創業有可能會為了實現對海螺水泥並表而進一步增持成為表決權第一的大股東(前提是國資委同意,如果是未來繼續增持的話,可能會暫時對股價進行壓制)。另外,海螺創業與海螺水泥的關聯交易較多,從規範的角度,也可能將相關資產註入海螺水泥,同時增加海螺創業的股權比例。

結論:

1、今年股價上漲,但市盈率僅小漲,處於歷史地位,上漲的收益遠大於下跌的風險。

2、股權轉讓後,由間接(49%的小股東)持有轉變為直接持股的第一大股東,可能會有進一步的資產重組動作。管理層可以從股價上漲中直接受益。

3、國企重組、行業並購、一路一帶概念可能會帶來額外的收益。



僅憑結論第一點就值得買入,後面幾點點如能實現則是白送的收益。

風險:本次股權重組失敗,被安徽國資委否決,則有可能會對公司股價造成沖擊。

另外,如有港股可考慮買入海螺創業(00586),該公司主業為垃圾處理、焚燒發電和節能建材。按12月31日的價格算,其市值為303億港元,折合人民幣242億元,而其持有的海螺水泥股權就值288億元人民幣,折價約16%(而海螺水泥H股00941.hk自己還溢價5%),且還沒有考慮海螺創業自身的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74

中海油尼克森大裁員 151億美元油砂項目臨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7614.html

中海油尼克森大裁員 151億美元油砂項目臨考

一財網 江旋 2015-03-18 21:57:00

據摩根大通估計,中海油可能面臨與2013年收購尼克森交易相關的超過50億美元減值。

當地時間3月17日,尼克森能源公司官網的消息顯示,該公司將在北美地區裁員約340人,在英國也將裁掉約60名員工。

尼克森首席執行官方誌在聲明中說:“近期石油工業的低迷影響了能源行業里所有的公司,作出裁員決定是為了確保公司的長期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方誌稱,這是減少公司資本開支的必要措施。

中海油有限公司就此向《第一財經日報》回應稱,公司正在調整整體經營策略,但尼克森此次機構調整符合對加拿大做出的所有承諾。

油價下跌危及油砂業

尼克森是中海油的全資子公司。2013年,中海油斥資151億美元完成了對尼克森的收購,至今仍然是中國企業完成的最大的一筆對外收購。

近年來,尼克森為中海油帶來了海外油氣產量的增長。2014年中海油有限公司的中期報告中,尼克森的油當量產量為36.3百萬桶,占到公司上半年凈產量的17%。但是,尼克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中海油的資本開支。2014年上半年,公司資本支出為48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2%,其中尼克森的支出為89.7億元,比例約為19%。此外,尼克森近年來的盈利情況也不太樂觀。

受嚴峻的油價形勢影響,中海油正在想方設法降低運營成本。今年年初,中海油公布2015年經營策略和發展計劃時表示,今年公司資本支出計劃為700億~800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6%~35%。中國和海外分別占52%和48%,但公司表示沒有計劃關停加拿大非常規油氣田的計劃。

但是,尼克森在北美地區340人的裁員,仍然意味著中海油在加拿大的非常規油氣項目將有大的調整。油價下跌之後,一些高成本的項目開發速度減緩甚至停止,如占加拿大石油供給比例非常高的油砂。分析指出,當WTI原油價格為50美元/桶時,油砂生產商剛好達到盈虧平衡。

尼克森所在地阿爾伯塔省是加拿大的石油大省。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阿省雇員的平均周薪為1163加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3%,企業人力成本較高。但是現在,油價下跌造成的沖擊使得省政府也已經宣布要削減開支。

不只是中海油,加拿大油砂企業森科能源此前宣布,計劃裁減1000個外包崗位。殼牌加拿大公司也表示,將會裁減大約10%的油砂員工。一家在加拿大有油氣項目的國內石油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油價下跌之後,加拿大一些能源公司的市值已經出現大面積縮水,但是,只要能熬過去,這些公司並不願意將自己“賤賣”,因為行業對油價的長期走勢仍然是看好的。

50億美元減值?

中海油在油價高企時完成了對尼克森的收購。2013年時,布倫特和WTI原油平均價格分別為108.7美元/桶和98.0美元/桶,現在,油價已經跌去一半。據摩根大通估計,中海油可能面臨與2013年收購尼克森交易相關的超過50億美元減值。但是,這並不影響中海油高層對於尼克森項目的樂觀。2014年初,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凡榮表示,雖然尼克森短期看成本較高,但這些替代能源長期看對集團的增長有支持作用。

對中海油來說,尼克森是一個長期的戰略。除了在加拿大西部的非常規油氣資產,尼克森的業務大部分在加拿大之外,包括英國北海、西非、墨西哥灣等。通過收購,中海油的儲量將增加約三成,並獲得油砂資產的運營權。

中海油總公司總經理楊華當時稱,中海油和尼克森資產互補,能形成絕佳的戰略配合。

在該項並購被批準時,加方曾經表示,中海油已向加拿大做出長期承諾,要在經營管理、商業發展方向、雇用人員和資金投入等方面符合加拿大經濟發展利益,且承諾每年就履行情況向加拿大工業部報告。

公開報道顯示,中海油當時做出的承諾包括:加拿大卡爾加里將成為中海油北美總部所在地、尼克森員工將不會被裁撤以及中海油將擇機在多倫多交易所上市等。

加拿大的雇傭法和勞動法對於雇員就業的各個方面都有非常嚴密的規定,連吃飯時間都會寫入條款。在辭退雇員的部分,也分為無原因辭退和有原因辭退兩類,都有非常清晰的規定。

對此,中海油在向本報給出的回應中表示,尼克森此次機構調整符合對加拿大做出的所有承諾。

編輯: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58

“我們知道,他一點都沒有瘋” 尼克松家族成員眼中的尼克松訪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934

從上至下為:愛德華·尼克松、克里斯托弗·尼克松、德文·尼克松。 (南方周末電視部/圖)

1970年10月初,尼克松接受《時代》周刊訪問時,曾表達了訪問中國的意願。他說:“如果我死之前有什麽事情可做的話,那就是到中國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們去。”

兩年後,尼克松如願訪問中國。這一訪石破天驚。

到中國去,是尼克松日後反複跟家人談及的話題。在與女兒女婿談及蜜月旅行時,尼克松說:“我希望你們這一生中有一天能夠到中國去,看看那里的大城市,看看那里的人民,那里的一切。早一點去比晚一點去好。”

尼克松的弟弟愛德華沒有陪同哥哥訪華,但是1983年後,哥哥安排他到中國參加廣交會。自此他和中國多有商業往來。目前,愛德華已經到過中國十五個城市,目標是再走十五個。

尼克松的外孫克里斯托弗2014年重走了尼克松訪華的路。尼克松的侄孫德文則在中國完成了MBA學業,目前在上海發展有機農業。

克里斯托弗說,尼克松家族已然成為中美關系友好的代名詞。

“這個反共產主義的人要去中國?”

愛德華·尼克松口述

就是有了我哥哥的訪華,我現在走到哪都能受到人們的歡迎,可能是我的姓氏,也可能是我的鼻子,我不知道哪個更招人。

事實上人們在中美關系上對他的期待最低,因為剛開始他旗幟鮮明地反對共產主義。

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之後,我們都意識到這個秘密很快就保守不住了。幾個月後,尼克松總統要正式訪華的事情公開了,所有人都感到驚訝:這個反共產主義的人竟然要去中國?一定是瘋了。但我們知道,他一點都沒有瘋。

在訪華之前,美國最重要的準備工作之一就是幫中國搭建好第一個衛星轉播電視。那次訪華之行要重點突出中國偉大的文化。長城、紫禁城還有很多文化遺址上都布好了電視線。由於時差,美國人在吃早飯的時候尼克松他們在吃晚餐,這給很多美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他們看到的不是中國“文革”的混亂與憤怒的狀況,而是中國與它偉大的文化。所以這次訪華是對美國人民觀念的一次巨大改變。

1960年代的越戰讓美國人擔心中美會有戰爭,畢竟1950年代中美在越南問題上有爭端。所以大家看到尼克松訪華都松了一口氣。

2012年一次宴會,我坐在毛澤東的女兒邊上。她不懂英文,所以有翻譯。起來敬酒的時候,她說,歡迎美國來的貴賓,這是尼克松總統訪華之後,毛澤東的家人和尼克松的家人首次碰面,為家庭舉杯。我回答,謝謝,中美兩國社會對家庭都非常重視,但是我們要向孩子們敬一杯,因為後面的很多問題就要靠他們解決了。

“不要太多鹽, 否則會影響和平”

克里斯托弗·尼克松口述

外公到達中國的時候是美國時間2月21日,剛好是我媽媽的生日。當時在中國打電話很不方便,但外公還是打電話祝我媽媽生日快樂。

小時候就聽關於我外公的有聲書,聽他談論中美關系、美蘇關系等。這讓我有一段時間非常沈浸其中。一次吃晚飯,我請外公遞鹽給我,他幫我加了鹽,我說,不要太多鹽,否則會影響和平。我這麽說是因為,當時我在聽有關導彈條約的事,里面有一個“SALT Treaty”(註:SALT是“戰略武器限制談判條約”的簡寫,也有鹽的意思)的說法。

他正式和我談起中國、亞洲事務的時候我正在上中學。他說他的二戰經歷,他在所羅門群島上服役等事情,接著談到“飛虎隊”,說到中美空軍聯手反法西斯這種行動是多麽英雄。他說到,21世紀是太平洋世紀,中美關系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系。

中國之行會遇到很多文化上的不同,外公去中國的時候,中國人向他介紹了茅臺,我們叫它“著火的水”(fire water),那時的美國人不知道這酒有多烈。他們宴會的時候就喝這酒。離開中國的時候周恩來送了幾瓶茅臺給外公,所以他回白宮的第一個晚上,和家人吃飯,就開了這酒。結果酒灑了一點到壁爐旁,差點著火,火警都響了,特勤部門都沖了進來,差點成為國際事件。

我第一次到中國是在1997年,受到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之邀請。我們在人民大會堂接受宴請,我有幸坐到她身邊。她讓我嘗試北京烤鴨,於是幫我卷了一個完美的烤鴨卷,而且是用筷子完成的。那是我吃過的最棒的北京烤鴨。

最近一次去中國是2014年,重走外公的路。街道更幹凈,摩天大樓越來越多。中國入住酒店的手續是在iPad上辦的,那時美國好像還沒有這樣的服務。

尼克松和毛主席都冒著風險

德文·尼克松口述

我是在高中歷史課上學到有關內容的。在兩國建交之前,很多年中美不和,尼克松總統訪華時雙方的主要矛盾是越戰和臺灣問題,上海公報的美妙之處就在於超越了當時雙方的矛盾,尋找到雙方攜手前進、為世界創造積極貢獻的路徑,這是當時的歷史老師極力向我們強調的重點。

尼克松總統1972年訪華政治上冒了很大風險,因為他並沒有得到確認是否能見到毛主席,如果沒有會面,對他的政治生涯將是一個巨大災難,但是考慮到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讓中國重返國際舞臺的重要性,他還是來了。

有一張照片記錄了當時兩國首腦的見面,他們後面站了兩個男士,沒人知道他們是做什麽的,實際上他們是醫生,他們告訴毛主席只能見幾分鐘。但是這次會見長達一個多小時。雙方都冒著風險包括健康風險,表現出兩國領導人和兩國人民對雙方關系的重視。

我整個人生一直覺得跟中國走得很近,我最初到中國是為了MBA學業,但隨著我在中國時間越久,越能感覺到我伯祖父對我的影響。我非常希望能繼續伯祖父的事業,致力於中美兩國關系的發展。這也是我開始這項事業的原因:向中國引進有機食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84

“毛澤東想馬上見尼克松總統” 洛德把每句話都記了下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912

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和基辛格博士到達中國剛一小時,在賓館房間安頓,周恩來忽然出現並告訴他們,毛澤東想馬上見尼克松總統。 (東方IC/圖)

笑話也要小心記錄

就職典禮之後的一個星期,尼克松就在給基辛格的備忘錄里提到,想辦法和中國建立聯系。

1969年夏天,我們雙方都準備好建立新的關系,並且設定了新的方向,但是當時在中蘇邊境發生了沖突,這讓基辛格和總統明顯地體會到莫斯科和北京之間的緊張局面,當時我們覺察到,應該馬上打開與中國關系的局面。

我很幸運作為基辛格博士的特別助理,參與了所有的會談,與周恩來超過100個小時的會談,5次與毛主席見面,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相關人員,如外交部部長等。

周恩來和基辛格博士交換意見,這複雜程度是我從未想到過的,尤其是談完正事,他們還會繼續談談歷史和哲學。有一次基辛格博士問周恩來總理法國革命的影響是什麽,周恩來回答說,現在說還太早,表達中國人對事務的長遠性看法,周恩來講了他在巴黎留學的故事。

我負責把會談中的每句話都精確記錄下來。基辛格要求很高,他甚至要求我把笑話都小心記下來。除了包括越南在內的幾次談判,與中國的會談是筆記記錄最多的。但如果算上我來中國的九次,我在白宮的時候陪同尼克松總統、福特總統各訪問中國一次,陪同基辛格來華七次,我記錄的與中國會談的筆記成千上萬頁。

周恩來懂英文,所以有時候會在翻譯之前回應基辛格的笑話。我們當時依靠的是中方的翻譯,好處是翻譯會給做筆記的人時間。我曾跟尼克松總統在莫斯科與勃列日涅夫會談,勃列日涅夫會連著說一個小時,對於記筆記的人是很大的挑戰。在中國就好很多,先是毛說幾句,然後周說幾句,然後翻譯,之後美國方面回應,這樣我就有時間記錄。

我們面前經常擺放著很多食物,這讓基辛格博士長胖了不少,更大的問題,是上廁所問題。我喝了很多中國的茶水,有時候內急很嚴重,所以,你會計算翻譯期間去廁所的時間差。

這些會見都是在1970年代進行的,毛、周、尼克松、基辛格,現在已經公開了,當時是高度保密的。我的記錄就是當時唯一的資料,我想可能中方也有記錄。

基辛格1971年7月的秘密訪華,為尼克松總統的訪華奠定了基礎。我認為,尼克松訪華是過去50年至70年內,最重要的四五件地緣意義上的大事之一。這件事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格局,主要是朝一個更好的方向發展。

溫斯頓·洛德參與了基辛格與周恩來100小時的會談,5次會見毛澤東。 (南方周末電視部供圖/圖)

簡短的句子,大量的暗示

我還有幸加入毛澤東和尼克松之間的那次會談,盡管我的出席一直處於保密狀態。

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和基辛格博士到達中國剛一小時,我們在賓館房間,周恩來忽然出現並告訴我們,毛澤東想馬上見尼克松總統。

因為在我們來之前毛主席就曾跟全世界宣稱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見,所以我們知道中方很重視,我們也很開心。

基辛格博士是國家安全顧問,尼克松總統叫他陪同一起前往。基辛格博士又叫我一起前往。尼克松沒有邀請國務卿羅傑斯。當時尼克松以為毛澤東還會再單獨約見他,那時他就可以叫國務卿一起。

我曾為七八個總統服務過,尼克松總統是我見過的在外交方面最出色的一個總統。尼克松總統非常重視此次訪華,做了很多準備。這次關於中國議題的資料一共有六大本。幾乎每一頁,他都有批註。我們飛往中國途中,他總向我們問問題,索要更多資料。

會談結束後,全體參會人員合影。合影結束尼克松總統和基辛格博士轉過去對周恩來說:洛德先生從未參加過這次會談,他要在所有的照片中去除,也要在公報中去除,世界只要知道,只有基辛格和尼克松在會談中。直到今天所有的官方文件都沒有我的名字。

一兩年後,我們再次來到中國。這次只有基辛格博士,我們去了一個湖邊會議,毛的侄女帶來了一封毛的信,周恩來讀了出來。周恩來說,毛想見基辛格博士和洛德先生。我非常感激這個做法。當時只有一個人能參加會談,喬治·布什是聯絡處主任,還有斯考克羅夫特、助理國務卿比伯,級別都比我高得多,基辛格不可能點名帶著我,但主席選定了我,中方知道也只有這樣的方法,才能讓我也參加會議。這次會見之後,中方給了我一張尼克松和毛會談中有我在的照片。

基辛格博士認為他所見過的政治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周恩來和法國的查爾斯·戴高樂將軍,他把周恩來放在第一位。我非常有共鳴,周恩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外國人。他很帥氣,非常有戲劇感,非常引人註目,這不是最重要的,他有戰略眼光,又不拘泥於技術細節,他從來不用看筆記和材料就能侃侃而談。基辛格平時是需要看的,他看到周恩來不看,也盡量不去翻閱他的筆記。而且,周恩來非常富有幽默感。他非常堅持中國的立場,但也嘗試找到一些改進辦法,遇到諸如臺灣問題時,也能想辦法克服一些阻礙,建立新的關系。他能很優雅地表達立場,熟知哲學和歷史。他又很有人情味,有一次,基辛格博士的助理(一個秘書)生了很重的病,周恩來把自己的醫生派去。

毛主席跟周恩來是完全不同的。他是一個很有威嚴的人。我們在見他之前就知道他當時生病了,可是我們見到他,你能感受到他強大的氣場和人格魅力。我相信如果毛去紐約參加一場雞尾酒會,他一出場,就會引起關註。與周恩來不同,毛沒有優雅的講話或談論具體的細節,他只想談比較大的幾點意見以及哲學。

他用的都是非常簡短的句子,話中充滿了大量的暗示。我們不知道是由於我們好似沒有開化的原始人一樣,在複雜程度上無法跟毛相比,還是因為他年歲已高,他說的話可能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意思。

毛澤東與尼克松見面只有一個小時,還要除去翻譯的時間,我們最初覺得,會談多少讓我們有些失望。有些地方我們並不了解他的實際意思是什麽,尼克松總統就會總結並複述毛主席的意思。但是毛主席說不,這不是我要談的,具體到落實和執行由周總理跟你們共同商討。

後來我們與周恩來的會談進行,能感覺到其實毛主席還是很有技巧的,他簡單做幾個動作,就可以把整個政策的大方向確定下來。毛主席只是提幾個意見,然後由周恩來做詳細的解釋和闡述。我不想過多地誇大這一個小時的會談,但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毛主席說話的微妙之處。

“美國要對中國的發展感到舒服”

現在世界關於中美關系的焦點,是一個新興國家與一個大國的對抗。我覺得這種觀點並不全面,我認為中國是個回歸的力量。在持續多年的世界歷史中,中國曾是一個領導國。

我們在與中國政治家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心理很複雜,他們對自己悠久的文化和歷史感到自豪,同時又有曾受外國入侵的恥辱感,所以能感到他們帶有自信、自負同時又自卑的複雜情緒。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崛起,外交力量崛起。美國必須確保自己的地位,而且要同時對中國的發展感到舒服。我想美國應該如此理解,中國並不會去撼動世界體系,中國要保證國內的穩定和繁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85

Uber創始人卡拉尼克:了不起的創業者的6大特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505/155594.shtml

Uber創始人卡拉尼克:了不起的創業者的6大特質
卡拉尼克 卡拉尼克

Uber創始人卡拉尼克:了不起的創業者的6大特質

我創業初期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六個創業夥伴長時間擠在一個小房間里,被無數次的拒絕,經歷過無數次的逆境,但每天依然熱愛著自己的事業。

黑馬說

據有關數據顯示,中國每分鐘會誕生8家企業,但創業失敗率為80%左右,企業平均壽命不足3年,其中大學生創業失敗率更高達95%。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即使是機遇因素也包含著背後辛勤的鍛造過程,諸多因素中也包含著某些共有的品性,那麽了不起的創業者都有哪些共有的特質呢?Uber創始人卡拉尼克給出了他的闡述。

文/ 卡拉尼克

我從大學一年級起就成為了一名創業者。我當時就讀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專業。我好像從來沒考慮作為創業者意味著什麽,但我的確一直就是一個創業者。我想,如果回到一個理工類大學的校園和各位同學談談成為一個真正的創業者都需要哪些特質,是十分有趣的事情。我要講的,不僅僅是如何成為一個創業者,而是如何成為一個偉大的創業者。以下,我將分享偉大創業者的特質。

1、信奉什麽

首先是目標。目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概念,它關乎意義所在,它關乎我們為什麽存在、信奉什麽,關乎為之保持激情。我就從 Uber 的使命談起 :“無論我們身在何方,讓出行像流水一樣可靠”,非常明確!

這就是我們每天在做的事情。當我提起Uber 時大家都知道是什麽,但它真正意味著什麽並且由此衍生而來我們的使命是什麽?Uber的第一價值觀,我們稱之為“擁抱城市,為城市喝彩”,我們做的任何事都是為了讓城市變得更美好。在許多方面,我們覺得自己就是設計師,助力建設未來之城。至於交通,它意味著什麽?嗯,它意味著你在未來之城中高效出行,再也不會看到現在這樣擁堵的交通,乃至交通堵塞最終消失。為什麽?因為車輛一鍵而至,該車可以每天還可以服務另外 30 個人。一輛車服務 30 個人,而非 30 個人擁有 30輛車,上路的汽車自然少得多。

我們還有另一個產品,叫做 UberPOOL,當按下按鈕叫到車後,開門上車時,車上已有其他乘客,因為他們正好在相同時間去往相同方向。這樣一輛車可以搭乘兩個人,否則他們會分乘兩輛車。因為數學,因為算法,因為我們進行高效地匹配,這樣的產品對兩位乘客都很方便,並且便宜得多。未來之城的出行應該類似這樣的狀態,而非今天我在北京遇到的那樣擁擠的交通狀況。

創造工作機會是Uber 為城市所帶來的另一方面改變。當我們與這些車輛擁有者合作時,他們可以得到以前可能無法獲得的收入。現在我們在中國每月創造近 10萬個新的工作。為什麽?因為人們需要在城市出行。由此 ,在全世界以及中國的城市,我們創造著大量工作機會,這對於很多人的謀生方式、賺取收入的途徑、產出並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形式會產生很大不同。

2、發現魔力

偉大創業者的第二大特質,就是要能夠發現魔力所在,而且要能夠創造魔力。魔力是什麽?不知道大家否看過一部老電影,叫《低俗小說》(Pulp Fiction)。如果沒看過,建議你看看。在那部片子里有一個公文包,在整個電影中都不知道里面是什麽,但只要任何時候有人看到里面的東西就會為之錯愕,瞪大雙眼,因為公文包里的東西有種魔力,可以超越和激發觀者的想象力。所以當你建立自己的公司時-我相信會有很多公司由今晚在座各位創建-請想想這一點,能怎樣創造出超越和激發人們想象力的魔力。

如果可以幫人們贏回更多時間,甚至比他們原來預期可以節省的時間更多,那麽就已經創造了魔力。

魔力似乎是個抽象的概念,那麽魔力究竟存在何處?在 Uber,魔力比比皆是。其中一點是節約時間。如果可以為他們的生活或在各地的出行帶來安寧或寧靜,那麽就已經創造了魔力。

如果可以給用戶帶來很大的喜悅感,那麽就已經創造了魔力。最後,如果用戶在一天內獲得更多的收入,甚至超出了他們原來的預期,或者讓他們節省更多的開銷,那麽就已經創造了魔力。如果能夠同時實現以上所有,你就能個真的給大家帶來驚喜,對別人有所激勵,而我們在 Uber 正在實現所有。

現在看看我們日常使用產品的神奇之處吧。這是史蒂夫·喬布斯在2006年得到的專利申請文件的照片,大家應該感覺很熟悉。這個在2005 年就提出申請的專利,與今天我口袋里的手機界面幾乎相同。當他和團隊設計出這個方案時,萬萬沒想到這會變成令人振奮的現實。

環顧生活中的常用產品很重要,它們有的來自偉大的創意,有的需要精湛的工藝,這些令它們看起來精致,簡潔和優雅。史蒂夫·喬布斯和他的iPhone 正是這樣的作品。

再看看其他類型的創新,大家都知道Airbnb。現在人們可以上網,找到類似這樣不可思議的希臘式別墅入住,如果沒有Airbnb,你很難找到這樣的選擇和旅行的體驗,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神奇體驗。有時魔力難以定義,但當你看到時,你會感受到。

這是舊金山金門大橋,全球最著名的大橋之一。舊金山是 Uber 總部所在地,我最近 10 年在此居住。當你站在橋上時,你會有感覺,自己站在很特別的地方。走在大橋上的人會情不自禁地拍照。在舊金山其實有兩座大橋,北部有金門大橋,東部有海灣大橋。但當你通過海灣大橋時,毫無神奇之處。美是創造神奇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大的部分。

3、選擇做最難的事

如果你的創新足夠神奇和也令人振奮,但如果人人都可以複制它,那她會失去魔力。作為創業者,你必須選擇做最難的事,其他人未必能做到。而是我們的確在做非常難的事情。

這是Uber與卡內基梅隆大學 (CMU) 合作的匹茲堡高新技術研發中心里的汽車。這輛汽車正在創建全球 3D 地圖。這意味著什麽?它意味著當你在本地查找街道信息時,你將會看到整條街道的三維外觀模型。因為在未來你會想選擇無人車出行。這聽起來很難,對吧?但有還有一些事情很難從表面看出它有多難做。當我們使用 iPhone時,那些看不到的“後臺技術”讓系統優雅運行,且只消耗1小時的電量而不是2小時。完成大量有趣的科技和算法創新其實很難。

這是紐約,Uber 眼中的紐約。這些點和線顯示的是當時的用車需求,為了確保您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在三分鐘內叫到車,我們必須提前預測需求,預測人們會在何時打開APP。如果你只看到了紐約地圖,這些曲線,事實並不是這麽簡單。我們必須確保車輛供應,向需求和潛在需求所在地移動,通過動態供給圖來配置車輛供應。你問我是怎麽做到的?我的答案是,沒錯,這的確很難。

這是我從網上找到的LinkedIn 個人社交圖譜。一個網站如何實現將我需要認識的人介紹給我自己呢?還要選那些對我事業有幫助的人?現在Linkedin似乎很輕松的讓我聯系上了他們,但實現這些需要非常複雜的後臺算法。當然,如果你在這方面做得足夠好,那麽就沒人能夠輕松超越你。

小米在做的事情也是這樣,他們制造的手機很漂亮,運行像iPhone 一樣穩定,但成本僅是蘋果的一小部分。

4、聚焦於真相

善於辨別感知和真相之間的差異,是創業者必須具備的另一個特質。感知,是世界上可能絕大多數人認為是真的東西,真相則是真實情況。有時候他們是一致的,比如問50個人二加二是什麽,包括在座的絕大多數人會說是四。但也有很多問題,人們給出的答案或許很相似,或許以相似方式回答,但未必是真相。

當感知和真相並不一樣時,偉大的創業者需要能夠真正擅長發現差異——當人們認為是一回事,但實際上是另一回事時,我們要尋找的就是那樣的時刻、地方和時間。事實上,如果感知和真相差距越大,對於創業者來說機會越大。不過,創業者必須判斷正確。因為也有另一種可能,別人的認知就是真相,但是當你以不同方式看待且你自己判斷錯誤,作為創業者的你就會面臨失敗。

在創業者人生和日常生活中最常發生的事是,我們需要做一百個決策並且決策必須聚焦,完全聚焦於真相。當我們認為真相完全不同任何其他人的認知時,我們會特別興奮。出現這種情況時,它可能令人困惑,但你知道自己是正確時,你必須樂意堅持到底並且做不同於任何其他人所做的事情。

正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言,“隨眾逐流之人往往不會超越大眾。而獨辟蹊徑之人卻能處於萬人莫及之位。”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創業者,如果你特別具有天賦洞察真相,那麽也必須擅長獨辟蹊徑。比如當看到小貓,那麽人們的反應跟遇到一只獅子是完全不同的。當人們都認為這是獅子,他們會跑開——但有可能他們看到的是鏡子里的東西,如果你看到的是小貓,最好你是對的,否則如果它是獅子,你的手會被咬了。

有時,你跟別人看到一樣的風險。你的感知或許是真相,但如果能夠以不同於任何其他人的專家方式管理該風險,那麽你或許能夠做其他人無法做的事情。面對這座橫跨深淵的鋼索時,我會說“哦,不可能”,但這個完全可以做到。能夠處理好此類事情的人就可以做普通人無法做到的事情。他們能夠以專家的方式規避風險,這讓他們具有超過任何其他人的優勢。當其他人都在一邊躊躇不前時,這個人能夠跨過河流。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情況在日常生活和創業中時常發生。

5、分析力與創造力

第五個特質,我稱之分析力與創造力。它是什麽意思?這里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工程師,知道如何把組裝機器、拆分並再次組裝;知道如何以十種不同語言編寫代碼;當一堆牙簽掉到地上時,我們可能知道有多少根牙簽從牙簽盒里掉出來。這些說明我們有分析能力,但作為創業者還不夠,創業者還必須有創造天性。

知道如何拆分機器和再次組裝還不夠,創業者必須創造其他人沒見過的、能夠激勵他人的全新機器,這就需要創造力。比如這臺叫做“巴貝奇”的機器,盡管在設計後150年才制造出來,但重要的是它是人類設計的第一臺計算機。大家知道,我們或許能夠想出一些東西,會雙擊一些東西,但這都還不夠。例如在 Uber,每天我們按下按鈕並叫車,這是我們和用戶都在做的事情。

但某年某日,你按下按鈕,冰淇淋卡車給你送來了冰淇淋。這始於啟發靈感的創造沖動,是我們在近350個城市做的事情。比如在杭州,我們通過無人機提供冰淇淋。你按下按鈕,然後無人機飛向你並放下冰淇淋。讓這一切運行需要涉及一些工程設計,但同時給人們帶來了靈感啟發,這是創業者成功之道。在Uber,我們努力做的事情是,公司的每個人都具有創業者精神,可以提出這些點子並讓其變成現實。

是的,你有了好的想法,有很好的創意,但還面臨商業推廣的問題。您需要知道如何把東西推向市場。在矽谷,人們稱之為growth hacking。 您必須知道如何能創造病毒式傳播效果,如何創造一個創意、內容或視頻、產品或一個手機軟件,並找到方法,讓人們不但願意使用它、喜愛它,還願意與其他人分享它。這的確是一門學問,但重要的是必須找出其具有創意的一面。因此,與別人合作,與名人合作,在交流中產生出火花、產生好的創意,也是推向市場的重要一環。

6、冠軍思維

現在回頭看,我從18 歲開始就創業,並一直在創業的路上,已經創業 20 年。在絕大部分時間里,我遭遇了很多次失敗。在上一家公司,我每天給一百人打電話,然後得到一百次“不”。當你連續六七年都一直這樣,這意味著被幾十萬人拒絕過。所以必須篤定你的目標,必須有足夠的信念,哪怕被人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你仍能享受每個時刻。這意味著:既然上場,無論發生什麽,始終對你做的事情保有一份熱愛。即使輸,也要熱愛這場創業遊戲。況且絕大多數創業本來就都註定會失敗。但只要跌倒後還能不斷爬起來,就不算失敗。

我稱為的“冠軍思維”,包括要面對逆境。許多人想到“冠軍”時,會想到姚明,或者想到勒布朗·詹姆斯扣籃,但那都不是冠軍思維。成為冠軍,要懂得面對逆境。把一切置之度外,無論如何都要取勝。這就是成為冠軍的意義。想起冠軍,大家也許會想到很多體育明星,以及他們都擁有的成功。但生活中的真正冠軍,創業中的真正冠軍,一定都有這樣的素質:在遇到逆境時能夠振作起來,竭盡全力,沖向終點。這樣的思維會一直激勵你,不僅僅是為了自我實現,還能為整個團隊樹立典範。

我創業初期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六個創業夥伴長時間擠在一個小房間里,被無數次的拒絕,經歷過無數次的逆境,但每天依然熱愛著自己的事業。然後,直到我們創造了Uber,在全球大獲成功。現在我們有 4,000 名員工,我仍然把這種思維帶到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也用它激勵我的團隊,坦誠地說,當我看到團隊時,我看到大家也是一樣。它讓我們變得強大,它讓整個事情都有了意義與價值。

善緣街0號_副本

創業家 特質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60

亞尼克每10秒賣一條 穩坐第一品牌 超人氣生乳捲 竟是慘賠兩億換來的

2016-07-18 TWM

三年前,實體蛋糕名店亞尼克跨入電商,締造生乳捲銷售傳奇。

亮眼成績前,創辦人吳宗恩也曾嘗敗果,但他領悟到:人生不是贏在起跑點,而在轉捩點!

撰文•萬年生

二五%、三○%、九○%,這三組關鍵數字,藏著暴紅團購商品亞尼克生乳捲的賺錢密碼:去年,它共賣出一三九萬條生乳捲、台灣市占約二成五,回頭客率逾三成,一年貢獻超過四億元,等於亞尼克目前近九成的營收,都來自這款明星商品。

今年四月,受惠母親節檔期,亞尼克實體加電商更創下一個月賣破二十四萬條生乳捲的新紀錄。加總上半年則賣破百萬條,雙雙稱霸台灣蛋糕和團購美食排行榜。

「亞尼克是生乳捲第一品牌,沒有第二品牌,其他人最多是兼著賣,只有亞尼克是當成主力商品。」台灣蛋糕協會執行長林廷隆指出,如果一天只做兩個蛋糕,門檻當然不高;但一天做兩百個就有門檻,一天做出上萬個,不是門檻、是權威。

不過,這個平均每十秒就賣出一條生乳捲的銷售奇蹟背後,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卻足足花了十年,並曾吞下虧損兩億元的失敗苦果,才嘗到這口甜蜜商機。

故事,要從十六年前新北市萬里海邊的七坪蛋糕店說起。那年,只有國中學歷、烘焙學徒出身的亞尼克創辦人吳宗恩選擇開店創業,一顆奶油大泡芙,批發價十八元、零售只賣二十元,就這樣靠著「零售最低價」策略,竟讓這個最早位處「野狗比人多」地點的蛋糕店一夕暴紅,全盛時期要排隊兩小時、營收破億元。

暴紅,頻開發新品不懂管理、行銷 慘賠收場但成功來得快,去得也快,二○○六年,他首嘗敗果。一方面,技術出身的他毫無數字概念,看準每天收現金不會被倒帳,每天只擔心做不出來,從不擔心沒生意;但產品線擴大後,部分產品的定價明顯低於成本卻不自知,直到財務告訴他虧錢,他還不相信。「做這麼多、收那麼多現金,怎麼可能……。」精算成本後,他只能乖乖漲價,但為了符合成本卻犧牲了市場期待,每次漲五元、十元,業績就掉三、四成。

忙著埋頭做蛋糕的他,又忽略了外在市場變化,亞尼克靠平價策略與先行優勢打下的市場,開始受八十五度C在內的競爭對手大量展店鯨吞蠶食,業績下滑速度更快了。他為了維持營運規模開始舉債經營,甚至一度負債上千萬元。

好不容易打下的蛋糕半壁江山,被後進者八十五度C瞬間占據,但吳宗恩卻沒有灰心,他決定要用自豪的技術再下一城,「我技術那麼好,再做其他東西就行了,你又超越不了我。」他先研發新產品冰淇淋,卻忽略亞尼克品牌記憶點是蛋糕,失敗收場;不服輸的他,三年後再創「安娜可可」品牌,販賣巧克力和馬卡龍,初期一個月能賣出五萬顆馬卡龍,卻沒備戰網路通路,結果惡魔蛋糕等後進者,挾著電商趨勢一舉攻城掠地,他的戰績隨即被逆轉,新品牌一年燒掉兩、三千萬元,去年忍痛停損熄燈,二度嘗到敗果。總結算來,「這幾次的錯誤嘗試,讓我賠掉兩億元!」吳宗恩說。

一二年,朋友一句話,讓他對這兩次失敗有了全新的注解。當時,朋友打趣地對他說,若有食品同業遇到商品開發的困難,「我會建議他去亞尼克看看,就會知道有什麼潛力新商品。」吳宗恩說,乍聽這話以為是恭維:「我成為大家模仿對象。」但仔細一想,才聽出其中的弦外之音,「原來,我們從來只會幫市場開發商品,卻沒有真正的行銷經營。」他這才領悟到,過去的成功來自於在廚房認真做、不斷開發新商品,卻只把自己定位在開發上,忘了思考行銷策略。「人真的要有教練,兩億元就是我最大教練!」說這話時,吳宗恩的臉上掛著招牌憨厚笑容:「人生不是贏在起跑點,而是贏在轉捩點!」聚焦,打造明星商品空運日本原料 還強打電商林廷隆觀察,亞尼克經過開實體店成功、失敗,以及通路與產品轉型,所以比別人提早準備好,「吳宗恩是在錯誤中學習,(成功)都是學費繳出來的。」兩次失敗讓吳宗恩學到聚焦,不能自認技術好就不務正業,而要專注把一件事情做到好,「亞尼克做巧克力很奇怪,做冰淇淋也不對,但做蛋糕就對了。」同時,他也懂得光有開發還不夠,還要持續經營才能打造明星商品。

有超過二十年烘焙經驗的他發現,明星商品其實就和電影明星一樣,必須要有親和力,不只看起來不討厭,也不能像過去失敗的馬卡龍有距離,才能極大化市場。看好蛋糕捲類商品有段時間在日本熱銷,在台灣又是普羅大眾市場;再加上剛好過去曾到日本北海道考察過的農場與加工廠,願意對外出口生乳,天時、地利到位,一三年,他開始用日本原料打造出生乳捲。

產品力,是明星商品成功的最基本元素。亞尼克的生乳捲,用的是日本北海道乳源。吳宗恩說,北海道生乳一公升批發價四百元起跳,約是歐洲同商品的兩倍半;吳宗恩這次一開始便抓緊趨勢,鎖定過去沒主攻的電商通路,同時,為和市面多數採冷凍等非新鮮現做的團購蛋糕區隔,他刻意要求師傅提早到凌晨零點上班,就為追求當天可以宅配出貨,讓消費者吃到新鮮口感,「我們是全台灣最早起床做蛋糕。」創新,首創生乳捲發千萬獎金 激勵員工銷售「亞尼克空運日本原料、提早生產的職人用心,有做到商品差異化。」東方線上前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觀察。

其次,消費者吃蛋糕時習慣把鮮奶油刮掉,往往沒鮮奶油的蛋糕銷量也比較好,所以亞尼克的新商品不叫鮮奶油捲,而取名生乳捲。「這名詞是我們喊出來的,一定要創造一個關鍵字讓消費者有記憶。」吳宗恩透露。

為刺激銷售,亞尼克還懂得提供內、外部行銷誘因。除運用達一定數量免運費、七六折、贈送商品等網購美食常見行銷策略之外;當第二年月銷量在兩萬條卡關時,他對內部大膽宣布,「只要月銷量突破六萬條,不分職位,兩百位員工每人六萬元獎金!」這個大絕招,果然讓所有人拚命洽談合作通路,甚至賣進直銷商,結果一四年底達標,包括學徒、端盤子服務生在內,一舉發出一千兩百萬元獎金。「雖然賺到的錢全部撒出去,但自此之後銷量從沒掉下來。」這筆生意經,他算盤撥得精。

但李釧如提醒,團購產品天生有生命週期限制,亞尼克恐怕也要面對未來隨著新美食崛起,約三、四年開始從高點退燒的明星商品接替問題。

事實上吳宗恩已悄悄布局。亞尼克現已技轉日本代工廠製作生乳捲,七月,日本官網、奇摩、亞馬遜等電商已開始預購,預計八月樂天也將開賣。「他是第一個敢去日本賣甜點的台灣蛋糕業者。」在林廷隆的眼裡,亞尼克搶攻日本,就像台灣球員挑戰大聯盟一般。

過去,一八○公分高的吳宗恩總習慣穿著純白顏色麵包師傅制服、繫上紅領巾受訪;現在,走過失敗、重新定位自己的他,不再走入廚房幫忙做蛋糕,也脫下廚師服,改穿起了西裝。「你的視野多大,產品就可以賣多遠,企業就可以做多大。」敢挑戰精緻甜點大國日本,他的膽識與勇氣,讓台灣蛋糕傳奇,有了新章節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13

雙面卡蘭尼克:規則破壞者與激情企業家

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下稱“卡蘭尼克”)2016年在中國的行程迎來了一個小高潮。7月的第一天,全球第二大獨角獸、阿里巴巴集團旗下螞蟻金服集團總裁井賢棟主持了他在湖畔大學的演講,卡蘭尼克在這場演講上收獲了“最牛學生”——開場不久,湖畔大學校長、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悄悄在倒數第二排坐定,饒有興致地聽完了全場。

盡管卡蘭尼克演講的主要內容並未超出其今年1月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的講話,但馬雲這個未在官方安排日程中的自選動作,無疑凸顯了他們之間的某種相互吸引。

獲得這樣的關註並不奇怪,卡蘭尼克是全球第一大獨角獸Uber的聯合創始人、CEO,這家公司估值已經達到625億美元,是有史以來在上市前估值最高的公司。而它仍在不斷刷新融資紀錄,截至今年6月,其已經融到超過150億美元資金,遠遠超過了Facebook、Google上市前的融資規模。

“Uber算是成功了”,作為行業的顛覆者和規則制定者,卡蘭尼克僅用了5年時間,就實現了這一切。

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

攪局者

卡蘭尼克是典型的連環創業者,在創辦Uber之前,他先是從UCLA退學創業,創立了可以交換音樂和電影的流媒體下載服務網站Sour,因違反版權法,遭到30多家音樂和影視出版巨頭聯合起訴,面對2500億美元的索賠,Sour最終以破產收場。

隨後,他又與朋友一同創立了Red Swoosh,這一次,卡蘭尼克修正了Sour的錯誤,在“合法”框架下提供流媒體下載服務,6年後,這家公司以1900萬美元的價格被出售。

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是,2008年的一個雪夜,他與加里特·坎普(Garrett Camp,下稱“坎普”)走出位於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久久未能打到一輛的士。於是坎普說,“我想在手機上按下一鍵就叫來一輛車”,之後便開創了Uber這家公司。

事實卻遠比這個有意無意被戲劇化的故事骨感得多。當時,經過8年的艱難創業,卡蘭尼克精疲力竭。坎普也在一年前賣掉了自己的搜索引擎,他們希望借助在巴黎舉行的LeWeb,尋找新的機會。

在巴黎,他們參與了一個討論創業創意的研討會,可惜的是,一鍵叫車的想法並沒有獲得與會者的熱烈反響。

回到美國舊金山後,卡蘭尼克幾乎沒有將這個創意放在心上,坎普卻生出了執念。坎普註冊了Ubercab.com的域名,並試圖說服卡蘭尼克成為Uber的聯合創始人。

創業五年之後,在中國杭州的湖畔大學,卡蘭尼克計算著,試圖告訴聽眾在巴黎打不到車背後的原因。他拿紐約作為例子,“60年前紐約有13250輛出租車,今天也是,但當年的紐約和今天不一樣。”每一輛出租車,都需要獲取動輒百萬美元的牌照。對於付出昂貴代價的司機而言,他們極力要求牌照限量、稀有,順應這樣的需求,整個市場的運行邏輯並非按需配置。

回到Uber的商業模式,2010年,卡蘭尼克與坎普成為聯合創始人,在美國舊金山開始了創業。剛剛推出時的Uber,只有幾輛車,走的是高端路線,僅開放給100名乘客。不過,它已經初具雛形,移動應用,利用GPS定位,註冊信用卡信息後,一鍵叫車,5分鐘內到達,自動扣費。

因為超乎尋常的便捷以及高端服務——“所有人都可以像百萬富翁一樣坐車”,Uber很快通過口碑傳播而廣受關註。4個月後,舊金山市交通管理局和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開出20000美元的罰單,發出禁令,其中一項是不允許使用cab(出租車)這個詞。

禁令成了打開卡蘭尼克的腦洞的鑰匙。去掉cab這個字眼的Uber,成為連接閑置車輛司機與乘客的真正的共享平臺,官方說法是提供非盈利的“搭車服務”(Ride Sharing)。創業6個月後,Uber的平臺迎來了它的第3000名註冊者。現在,在全球範圍內,Uber有超過100萬名司機。

然而,因為對既有體系的破壞, Uber還是不斷受到質疑,甚至遭到禁止。在美國本土的邁阿密、奧蘭多、奧斯汀和弗吉尼亞等,法律禁止Uber這樣的服務,在德國、泰國、韓國、西班牙等國家,Uber遭到全面或者部分封殺。

對於這些抵制,卡蘭尼克采取的方式是反抗,對於Uber在韓國、德國的處境,他的評價分別是“首爾政府還生活在過去”,“德國出租車行業與混蛋一樣”。

他給自己的行為貼上了標簽“原則性對抗”,意思是,如果抵制你的人所堅持的主張是你所尊敬的,那麽就不要對抗;而如果對方的核心目的是保護既得利益者,就沒什麽好談的。

“想當顛覆者,就難免成為混蛋”,Uber的一位早期投資者說。或許你可以看到他的贊美,然而,對於卡蘭尼克來說,這個贊美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個麻煩,不是嗎?從公眾腦海里抹掉“混蛋”這個詞兒,是一場更加曠日持久的戰鬥。

當然,隨著Uber的擴張,情況發生了變化,根據一篇公開報道的整理,目前在全球,除了少數完全禁止的狀況,Uber與監管之間達成了不同程度的共識,包括納入體系、分層監管以及變得合規。

創新者

Uber的價值何在?卡蘭尼克曾將Uber稱為“生活方式和運輸方式的交會點”。“所謂互聯網的生活方式,就是點擊,然後實現” ,卡蘭尼克說,“5 分鐘時間,我們可以將人運輸到各處;同樣 5 分鐘,我們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運輸其他東西。”

Uber模式的想象力不僅僅在於它能夠圍繞主業進行自我複制,更在於它的共享經濟的理念,能夠打破物品所有權的概念,讓信息、物品和服務流動起來,並且通過技術驅動,實現“中心調度+按需分配”,這樣的理念與實踐,具有極強的複制性,在很多領域都能夠衍生出新的項目。

《名利場》雜誌對於Uber背後的“大腦”進行了描繪,在位於舊金山的總部,一款名為“上帝視角”的軟件工具可以即時在地圖上顯示所有Uber系統上運行的車輛,而使用智能手機App叫車的乘客的位置也能即時顯示出來。

在汽車與乘客連接在一起的過程中,科技是真正的背後推手。而接下來,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現了,卡蘭尼克承認,一個偶然發現的關鍵性創新,也許決定了Uber的未來,即如何能夠讓汽車的使用率提高,降低乘客的打車成本,甚至實現“用Uber打車比擁有一輛車便宜”的目標。

Uber采取了兩種方案,一是進行浮動定價,即在中國司機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閃電”,當需求量增加時,搭車的成本動態提高,更多的供應出現,一輛車的單位小時載客量最大化,帶來的結果是單位成本降低。二是制造永久旅程,通過拼車服務,形成始終有一位乘客在車上的局面,價格就能夠獲得下降的空間。

足夠大的規模和足夠強的科技才能夠支撐上述兩個方案的實施,對於Uber來說,無疑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現在,除了讓司機和乘客獲益,作為這家備受關註的獨角獸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卡蘭尼克可以像那些已經取得成功的矽谷科技新貴一樣,講述一個更加美好、更加“烏托邦”的故事。

他描繪說,城市因為有了這些出行服務,而變成了智慧城市。人們減少了擁堵和尋找停車位的時間,政府減少了修建停車場和公共交通上的開支,數據上的共享可能會為城市解決擁堵和停車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此外,出行的便利對企業是有吸引力的,會為城市創造就業機會;而車輛的減少和低排放的新能源車的使用,也將改善城市的空氣質量。

競爭者

卡蘭尼克相信未來市場上最終只能容納1-2家這類公司,而中國市場,毫無疑問是達成這一目標的關鍵。

對於卡蘭尼克來說,很多外國公司沒有進入到中國的因特網藍圖中,他希望帶領Uber改變這樣的局面,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他承認,進入中國市場是一場探險,“偉大的創業家永遠會需要探險,永遠會去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Uber對其在中國的業務做了特別安排,獨立於其全球業務,3家中國公司對其進行了投資,其中包括百度、海航集團、廣汽集團。

在中國,似乎Uber的司機會比其他打車應用的司機更加關註關於競爭和市場戰略的問題。“它去年在中國燒了12億美元。”這樣的數字未經證實,卻在他們那個圈子里流傳甚廣。

盡管在規模上Uber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但在中國市場,估值280億美元的競爭對手滴滴出行的表現始終更為出挑。後者背後,是阿里巴巴集團與騰訊。

這意味著,主動或者被動,卡蘭尼克與Uber被卷入的,是中國最為知名的三家互聯網巨頭“BAT”的競爭。

滴滴出行在今年早些時候獲得了蘋果公司10億美元的註資,盤點它所擁有的資源,包括微信、支付寶的入口,蘋果的技術與營銷資源,以及來自通用汽車和Lyft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布局(Lyft去年獲得了滴滴出行10億美元的投資,通用汽車也是其投資方)等。

比起滴滴出行的決策者,卡蘭尼克在競爭中的表現更帶有個人色彩。2015年,屬於騰訊的微信公眾號平臺以“系統抖動”為由,屏蔽多個來自於Uber的微信公眾號,卡蘭尼克在公開場合表達了不滿;在與海航的戰略合作發布會上,他又指出滴滴出行花錢補貼司機不如高效地花這筆錢;當蘋果公司投資滴滴出行的消息出現後,卡蘭尼克在Twitter上發布消息稱,自己的女友持有iPhone制造商的股票,她是自己競爭對手的間接投資人。

口水仗讓卡蘭尼克獲得了許多關註,不過,口水歸口水,卡蘭尼克在行動上絲毫沒有懈怠。去年他在中國花費了76天時間,今年上半年,他在中國更加目標明確,深耕自己與Uber的影響力,根據公開信息,他在高級別論壇上的“刷臉”日程頗滿,此外,一些能夠與潛在合作夥伴或投資人溝通的渠道,也悉數排入他的計劃。1月參加了極客公園創新大會,3月他開始馬不停蹄地參加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B20(二十國集團工商界活動)圓桌會、博鰲亞洲論壇,6月底的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之後,又在網易未來科技峰會、湖畔大學演講。

卡蘭尼克的畫風,似乎在中國也正在發生變化,比如公開資料顯示,他幾乎與所有Uber進入的城市市長進行了會面。

有時“喜歡地獄般的磨難”的“激情企業家”卡蘭尼克顯然從克服困難上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一些顯而易見的顛覆不僅僅是重塑了Uber所在行業的格局,甚至代表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比如,與公開嗆聲騰訊不太一樣的是,卡蘭尼克不斷示好阿里巴巴。盡管阿里巴巴持有滴滴出行股份,阿里巴巴與旗下螞蟻金服分別認購滴滴出行的優先股,在導航和地圖服務上與之深度合作,但顯然這種合作沒有排他性的安排。Uber與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的合作開始於2014年,與阿里巴巴旗下的釘釘的合作也緊鑼密鼓地展開。螞蟻金服總裁井賢棟甚至明確表示,Uber與支付寶的合作是實現全球戰略的重要一步。

在湖畔大學的演講中,他表達了自己對在中國探險的信心,一是過去十年在北京,創業者和創新都在不斷提升,正在迎頭趕上矽谷;二是未來五年在中國,會有更多的創業者和創新出現,數量會超過矽谷。

“當超越發生時,意味著在中國的公司都會變成全球化企業。”

控場者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仍在繼續。

不久前,曾位列出行領域第二的Lyft傳出聘請投資銀行QatalystPartners尋找收購方的消息,即便沒有這樣的新聞,這一領域的變化也是顯而易見的。借助Lyft、Ola、Grab,Uber的最大競爭對手滴滴出行計劃逐步在美國、印度、新加坡開展業務,蘋果的10億美元投入,據稱會幫助滴滴出行建立屬於自己的研究機構。

而Uber呢?卡蘭尼克相信,未來是無人駕駛的世界。早在去年它就已經招兵買馬,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找來40位頂尖的科學家,啟動無人駕駛汽車項目。

7月8日,Uber通過高收益率杠桿融資11.5億美元。業內人士稱,能夠通過杠桿融資的,大多是那些具有威望和歷史的企業。Uber又一次打破了慣例。這也意味著它能夠以較低的貸款利率使用這筆資金,同時確保現有股東權益不被稀釋。

這筆資金的用途包括擴展全球市場、運營以及投入研發。

Uber不缺現金。作為行業中當之無愧的第一,Uber的不斷融資,被認為是不單單要爭取更多的司機與乘客,還有抑制競爭——開始的時候,大大小小的競爭對手不斷燒錢,到了一定階段,投資人會選擇停止繼續註資。畢竟,與Uber競爭的成本太過高昂。

隨著融資的展開,Uber與滴滴出行不斷出現相同的投資人,包括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投資公司高瓴資本集團、對沖基金老虎環球和保險公司中國人壽。這似乎讓一種新的戰略成為可能,即停止燒錢競爭,雙方合並。參與了滴滴三輪融資的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不久前在華爾街日報網絡版上稱,他和滴滴出行、Uber中國、Uber全球投資者都認為,如果能夠就估值和股權框架達成一致,兩家公司完全有可能合並。不過很快,他又推翻了自己的說法。

滴滴出行沒有就此給出正面回應。中國優步高級副總裁柳甄和卡蘭尼克則在不同場合否認了這樣的傳言。

卡蘭尼克在湖畔大學的演講最後,提到了作為冠軍的競爭態勢,“當你去到球場,你需要把所有的能量、所有的激情,都在球場上展現,而不是有所保留。”

那麽,先拋開傳言,接下來,卡蘭尼克如何能夠一直保持冠軍的位置與激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07

Uber CEO卡蘭尼克:Uber將成滴滴最大股東

8月1日,滴滴宣布將與優步中國合並。Uber 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隨後在個人Facebook帳號中發表了他發送給優步中國員工的郵件。

在郵件中,卡蘭尼克回顧了 Uber三年前剛剛進入中國時的情形:Uber一個小團隊前往北京,想初步了解如何開拓中國業務。

在當時,這是個大膽的想法,尤其考慮到Uber當時仍是個相對較小的創業公司,中國幾乎沒有什麽人聽說過它。而且,每當Uber討論在中國市場的努力時,大部分人都認為或幼稚或瘋狂,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但 Uber 卻認為,中國是個振奮人心的國度,有著驚人的機會。全球許多超大城市都位於中國,而它們對交通創新的渴望不輸於任何人。Uber的使命是讓“全球各地、面向所有人的交通出行像自來水一樣可靠”,這非常契合中國的現狀。

卡蘭尼克稱,創業者是天生的探索者,他們會從事所有人都認為沒有可能的事,並對未知保持樂觀的態度。Uber於2014年2月進入了這一未知領域。當時滴滴的創立已有2年,Uber 則是一家年輕的美國公司,進入了一個大部分美國互聯網公司都未能征服的國度,且產品需要重新改造。

“我們的中國項目是Uber最富於創業精神的項目之一,因為我們實際上需要從零開始。”卡蘭尼克這樣評價。目前 Uber已擴張至中國的60多座城市,每周完成超過4000萬次出行訂單。

他同時評價了 Uber在中國的競爭對手滴滴:“滴滴是一家有力的競爭對手,我尊重滴滴及其團隊取得的成績。”

然而作為創業者,卡蘭尼克坦言知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須傾聽你的想法,追隨你的內心。持續服務中國城市,以及城市中的乘客和司機是實現盈利唯一可能的方式。這一合並為優步中國和滴滴的團隊鋪平了道路,就一項遠大使命展開合作。這也釋放了大量資源,可以讓用於專註城市未來的大膽項目,無論是無人駕駛技術,還是未來的外賣和快遞服務。

以下為卡蘭尼克的郵件全文:

團隊們:

我希望讓你們知道,我們已達成協議,將優步中國與滴滴出行合並。優步中國將占合並後實體的20%股份,而Uber將成為滴滴最大的股東。

讓我來解釋下,我們為何這樣做。

3年前,我們的一個小團隊前往北京,想初步了解如何開拓中國業務。

這是個大膽的理念,尤其考慮到Uber當時仍是個相對較小的創業公司,中國沒有任何人聽說過我們。當然,每當我們討論在中國市場的努力時,大部分人都認為我們很幼稚,很瘋狂,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當然,我們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些。中國是個振奮人心的國度,有著驚人的機會。全球許多超大城市都位於中國,而它們對交通創新的渴望不輸於任何人。Uber的使命是讓“全球各地、面向所有人的交通出行像自來水一樣可靠”,這非常契合中國的現狀。

創業者是天生的探索者,他們會從事所有人都認為沒有可能的事,並對未知保持樂觀的態度。Uber於2014年2月進入了這一未知領域。當時滴滴的創立已有2年。我們是一家年輕的美國公司,進入了一個大部分美國互聯網公司都未能征服的國度,而我們的產品需要重新改造。我們的中國項目是Uber最富於創業精神的項目之一,因為我們實際上需要從頭開始。

自2年多之前啟動以來,我們已擴張至中國的60多座城市,每周完成超過4000萬次出行訂單。我們的團隊目前已有800多人,服務於各自的城市。我們關於人才的理念一直是優中選優,而我們在中國令人難以致信的成功正是由於你們所有人。你們是最聰明、最具創業精神的中華兒女,使命是在中國每座城市建設交通體系,服務這些城市和人民。

在北京和中國全國的創業圈內,我們的人才和賦能體系已成為中國科技行業的黃金標準。你們,以及我們舊金山中國工程和產品團隊的努力不僅給全球數千名員工帶來了靈感,也給我本人帶來了靈感。

然而作為創業者,我知道,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須傾聽你的想法,追隨你的內心。持續服務中國城市,以及城市中的乘客和司機是實現盈利唯一可能的方式。這一合並為我們和滴滴的團隊鋪平了道路,就一項遠大使命展開合作。這也釋放了大量資源,可以用於專註城市未來的大膽項目,無論是無人駕駛技術,還是未來的外賣和快遞服務。

由於我們在中國市場的經驗,Uber成為了一家更優秀、更強大的公司。滴滴是一家有力的競爭對手,我尊重滴滴及其團隊取得的成績。優步中國能發展到今天,你們的積極努力和工作熱情就是傳奇。在中國市場的這場旅程中,與你們共事,向你們學習將成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經歷。

我要感謝Yanqi、Kate、Gang、Cleo、Zhen、Allen,以及讓我們走到今天的優步中國全體團隊。我們也要感謝由Han、Vinay和Pedram帶領的優步中國產品和工程團隊,感謝他們的努力工作和創意。中國是我們的重大賭博,我為我們實現的所有一切感到驕傲。我將舉行全體員工大會,向你們介紹未來新的旅程,以及我們如何與新夥伴合作,服務中國及其城市。請關註具體時間,Allen將在不久後發送通知。

熱愛Uber中國的

特拉維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