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紫金矿业信披违规?证监部门专项核查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15/1116548.shtml


每经记者 翟敏 发自福建上杭
紫金矿业污水渗漏事件发生已过了十多天,大规模的死鱼打捞和填埋工作接近尾声,肇事者——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也 被责令停产整改。
昨日(7月14日)晚间,紫金矿业(601899,SH)发布公告称,已接到福建证监局通知,对公司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 突发渗漏环保事故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专项核查,公司将积极配合此次核查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调查发现,紫金矿业在当地的影响力超出记 者想象,从公园到广场,从酒店到楼盘,无处不见它的身影。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也有许多以前的政府公务员。
事发至今,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仍 未公开露面面对公众。
矿区难进 肇事厂停产整改
昨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和几位同行从上杭县城出发,乘坐巴士前往紫金山矿区。 远远望去,巨大招牌“中国第一金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格外引人注目。
车辆走近园区大门时,两名身着保安服装的工作人员上车盘查,称想进入矿 区必须持有通行证,或由内部人员出来接应。由此,记者等人无奈被保安“请”下车。
一位负责园区安保的工作人员介绍,以前这里是一个景区,工厂 工人、普通游客均可随意进入。但这段时间,景区已停止对外接待,除了挂有通行证的工作人员,外来人员一律禁入。
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获悉,目前发 生事故的铜矿湿法厂的污水清理工作仍在进行。
对于产生泄漏的真正原因,福建省联合调查组组长、福建省环保厅厅长马承佳表示,还需要几天才能初 步得出。目前,调查组已责令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停产,整改方案必须经过调查组审核。
“全面停产,全部重新规划,重新建设”,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总裁罗映南也向记者确认,在完成整改和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前,铜矿湿法厂将无限期停产。
事故频发 却屡次逃脱处罚
《每日经济新 闻》记者在永定县、上杭县等地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对紫金矿业的污染问题积怨颇深,尤其是靠近汀江流域的村民。
“这么多年,都已经习惯污染了, 政府部门也管不了。”一位渔民介绍,由紫金矿业引发的污染问题,之前已出现过多次。
据多位当地村民介绍,早在1999年,紫金矿业拦截废矿渣 的大坝被山洪冲垮,有毒矿渣呼啸而下,冲毁了大面积庄稼,当地农民与紫金矿业驻村赔付人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2000年10月,安徽一家公司 在给紫金矿业运送原料的途中发生泄漏,造成附近102名村民中毒住院治疗,家畜家禽大量死亡,饮用水源严重污染,此事最终被认定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 故。
今年5月,环保部检查中发现,包括紫金矿业在内的十几家公司及子公司存在不同类型的环保问题。让当地居民感到不解的是,紫金矿业并未因上 述事故而受罚,1999年的事故被认定为自然灾害,2000年的事故被认定为安徽企业的责任。
这次污水渗漏事故发生后第9天才发布通告,当地 政府被指责为地方保护主义。
“环保部的整改要求未得到落实,环境污染事故通报滞后,这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上杭县政府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财富同道会首席经济学家王亮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无论上市公司,还是地方政府,都有监管企业、发布企业污染信息的责任,但上杭县政府未及时向社 会通报,说穿了,就是为了维护当地政府的利益。”
紫金矿业最终将面临怎样的处罚,这是当地居民急切想知道的结果。
人脉深广 原公务员变高管
作为中国第一大金矿,紫金矿业在福建上杭影响力之大,超出了记者的想象。在上杭县内,随处可见紫金矿业的身影。紫金广场、紫金 公园、紫金路、紫金山……最好的酒店为紫金矿业拥有,最好的楼盘为紫金矿业开发,城市中心广场上的LED大屏幕边上也醒目地标出“紫金矿业捐赠”。
紫金矿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财富。当地人介绍,以前上杭县财政收入一直位列福建龙岩地区最后一位。但从2002年开始,随着紫金矿业的迅速发展,上杭已成 为仅次于龙岩市区的经济最发达地区。紫金矿业年报显示,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09.56亿元,利润总额50.19亿元。据统计,2006年,紫金矿业 对上杭县全部税收的贡献达到近70%。
此外,紫金矿业与一些当地官员还有更深的关系。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目前紫金矿业有多位高管 曾是公务员。紫金矿业监事会主席林水清,监事林新喜,均在2009年11月辞去公务员职务,加入紫金矿业。这之前,当地官员退休或辞职进入紫金矿业的消 息,也屡见报端。
“紫金矿业的水相当深,很多官员都从矿上捞了好处。”上杭县一家水产服务中心负责人昨日向记者列举了至少10名官员,但记者 一时无法得到证实。 (每经记者彭海斌对此稿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50

審計署專項審計政府債務與中國式去槓桿化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227

據華爾街見聞報導,審計署週日發佈消息稱,將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

2011年,審計署首次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進行了全面審計。此次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共計約10.7萬億元。2012年至2013年,審計署又對36個地方政府的政府性債務變化情況進行了審計。審計結果顯示,上述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增長了12.94%。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當時表示:「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管理不符合監管要求,其利潤和償債能力非常弱。」

瑞銀此前估計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可能達到GDP的30%,並且可能帶來約2-3萬億元的壞賬。瑞信陶冬曾表示這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定時炸彈」。

彭博在對審計署本次行動的報導中寫道:

今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償債金額將創歷史新高(光大證券預計,今年下半年到期的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工具(LGFV)約有人民幣1270億元,幾乎等於上半年627億元的兩倍,規模為2000年以來最高),穆迪警告稱李克強將成為第一個允許中國國內債務違約的總理。

前財長項懷誠在4月曾表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規模可能超過20萬億元。這幾乎是審計署在2011年給出數字的翻番。在二季度企業債銷售跌至兩年新低以及監管層打擊影子銀行業務後,地方政府的再融資可能面臨挑戰。

Zerohedge對此的解讀是:

中國政府是準備承認地方債務問題的規模是兩年前報導的2倍,這是許多人一直都在懷疑,但很少有人敢於公開說出來的。此外:由於地方融資平台的壞賬水平被懷疑在30%左右,這也是官方數據的2倍,這或許意味著壞賬可能達到6萬億元,大約是中國今年目標GDP的15%。

ZH認為這是中國主動去槓桿化改革路線的一部分,其援引大摩近期的研報《中國去槓桿化:道阻且長(China Deleveraging: A Bumpy Ride Ahead)》:

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貨幣政策而非財政政策在中國刺激內需的進程中扮演了起了更大的作用。這可以從銀行信貸佔GDP的比例走高看出。中國的銀行信貸餘額從2008年12月的佔GDP的102%上升至2013年6月的133%,期間絕對值增加了7.2萬億美元。此外,非貸款類信貸的增加(比如理財產品、信託和債券)在同期增加了3萬億美元。儘管決策者的刺激政策旨在同時刺激投資和家庭部門的消費,但這些資金中的大部分進入了投資,同期貸款中的70%投向了企業部門。

信貸驅動的經濟增長已近極限

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通過信貸刺激經濟增長的額策已近極限。事實上,決策者們正擔憂金融穩定風險和資本錯配。一些關鍵指標是的當前經濟趨勢的可持續性受到質疑。

#1 新增信貸效用的降低

銀行系統資產質量的問題反映的是資本生產效率問題的另一個影響。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只有在2011年的四個季度裡名義GDP增速超過信貸增速。然而,在過去六個季度裡,信貸增速再超名義GDP增速。在2013年6月,名義GDP增速為8.0%,而信貸同比增長15.1%。

我們認為這反映出新增信貸生產效率的降低。如果用社會總融資來衡量,其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的背離更加驚人。考慮到當前的趨勢,我們相信進一步推高投資增長只會導致此後更嚴重和持久的衝擊,因為他加劇了過剩產能的問題。持續加槓桿和疲軟的利潤增長進一步施壓企業的資產負債表。

#2 利率超過工業產出名義增長

一年期基準貸款名義利率為6%,而PPI為-2.7%,這顯示出企業部門的真實借貸成本為8.7%。然而,企業的真正貸款成本可能更高,2013年3月銀行系統的加權平均貸款利率為6.7%,而非銀行借款成本可能更高。相比之下,工業產出的真實增長率6月份為7.6%。

儘管通常使用CPI來計算真實利率,我們在中國計算時使用PPI,因為大部分的加槓桿是來自企業部門而非家庭部門。即使我們比較名義利率和名義工業產出時,我們的結論也不會改變。

後者如今是5.1%,低於名義企業貸款利率。高利率、低盈利增速,這意味著債務的積累速度超過與企業盈利增長,而這使得債務趨勢最終變得不可持續。這一難題的出現時由於名義GDP增速在過去幾個季度裡大幅放緩。另一方面,決策者不願降息,擔心向本已過度投資的企業部門發出錯誤信號。當前的真實利率環境可能會加劇銀行系統的資產質量問題。事實上,歷史上看,美國和日本金融體系的風險偏好逆轉都發生在真實利率超過真實GDP增速的時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40

審計署:近百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被挪用騙取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467

7月18日,審計署發佈公告,公佈2013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結果。審計發現,93.7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被挪用騙取;4.58萬套保障性住房被不符合條件家庭或代建企業違規使用;2033.34畝土地被72個項目或單位違規佔用、獲取或處置。

截至目前,仍有52.03億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尚未被追回;2.93套違規保障性住房尚未被收回以及1551.34畝土地未退回或補辦相關手續。

2013年保障住房困難人群3158.10萬人

公告稱,2013年,全國各級財政籌集安居工程資金共4722.9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1749億元),通過銀行貸款、發行企業債券等渠道籌集資金5646.86億元。安居工程實際新開工673.74萬套、基本建成589.33萬套,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05.43%、124.86%。

2013年,安居工程保障住房困難人群3158.10萬人,同比增加18.38%。其中: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599.78萬人,棚戶區改造保障棚戶區居民874.81萬人。

93.7億專項資金被挪用騙取

此計審計還發現了一些地方和單位存在違反規定或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包括:

237個項目或單位挪用安居工程財政補助、銀行貸款、企業債券等專項資金78.29億元,主要用於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開發、還貸出借、投資經營、彌補工作經費等非安居工程支出。

38個單位和部分個人通過虛報資料、重複申報等方式,套取騙取棚戶區改造資金15.41億元;55個棚戶區改造項目拆遷安置實施不規範,違規分配安置住房933套、發放改造安置資金1291.84萬元。

4.75萬戶不符合條件家庭違規享受保障性住房實物配租(售)1.93萬套、住房貨幣補貼5035.99萬元,以及2.65萬套保障性住房被代建企業等單位違規銷售,或被用於經營、辦公、轉借、出租、拆遷周轉等其他用途。

72個項目或單位存在未辦理轉用審批手續佔用農用地、違規獲取或處置安居工程用地的問題,共涉及土地2033.34畝。

對此,審計署表示,已將發現的相關涉嫌違法違紀事項,移送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至2014年5月底,追回被騙取、挪用資金41.67億元,取消不符合條件保障對象資格2.9萬戶,追回違規領取補貼1712.81萬元,收回或清理被違規分配使用的保障性住房1.65萬套,補辦了22個項目482畝用地批准等手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規範724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52

揭秘全國環境與健康專項調查“環境健康影響沒有預期嚴重”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937

環境健康全國摸家底 (何籽/圖)

早在2011年,涉及超20省份的環境健康調查已在全國鋪開,目前已完成第一期項目,但結論並未向公眾透露。

“有一些事情,在沒有調查清楚之前,科學家都講不清楚,沒必要給公眾造成恐慌。”

中國是否存在環境公害病?官方的數據是什麽?

2011年,原衛生部(即現國家衛計委)和環保部聯合啟動的“全國重點地區環境與健康專項調查”正為回答這些問題。

調查涉及全國超過20個省份,環境調查覆蓋約300平方公里,健康調查覆蓋600萬人口,受調查人口達到2萬人以上,迄今已完成8個試點調查和25個預調查點的考察。

多位項目組成員表示,這項行政協調上跨部門,技術上跨領域,在實施過程涉及中央和地方合作的調查為“保密項目”。

網絡傳言的導火索

調查的導火索源於2009年網絡上流傳的“中國癌癥村地圖”,42個地點醒目地綴在中國地圖上,投下汙染致病陰影。據當時媒體報道,這只是全國百處致癌危地的一小部分。

此後,環保和衛生兩部門醞釀啟動“全國重點地區環境與健康專項調查”。

“群眾反映這里是癌癥村,那里也是。而這個項目就找到證據。”環保部華南環科所為技術牽頭單位,作為前總體技術組組長,華南所副所長許振成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項目鎖定的重點地區,正是媒體報道的熱點。

結合以往的環境資料及媒體報道,根據有明確汙染物、汙染事實,對人群健康影響較典型的篩選標準,首期確定了8個試點調查點位。

在各地的相關單位官方網站上,可以查閱到試點調查啟動等消息。

2011年,8個試點調查正式推進。

調查第一要務是尋找公害病。上述試點人群位於“受害的最前線”,建立“環境-健康”關系也相對容易。

一期項目結束後,許振成得出了3個結論。第一,環境健康影響沒有預期那麽嚴重,基本沒有找到公害病案例;第二,我國汙染防治和健康防護已有重大進步;第三,我們還有未認識到的問題,例如小孩子吃土是一種很高的暴露途徑。

“8個試點中,只有鎘汙染區發現人群的腎功能指標改變較大,其余點位的人群健康指標改變均不明顯。而要證明兩者的關聯性,還需先排除其他可能因素的影響,比如吸煙。”參與調查的項目組專家說,“後續還需要一套嚴謹、長期的監測體系。”

沒有發現病例,許振成總結出了三點原因,廠關了、人搬了以及暴露被轉移擴散到多個人群中,沒有集中到一個人群上。

但是,沒有找到並不意味著沒有。“我認為肯定有。現在我們環境健康調查的任務,還要去找。”許振成說。

2012年,調查進一步擴大點位,在全國四百多個點位中選出25個預調查點,這些點位包括貴州省清鎮市、山東齊魯制藥有限公司董家基地、海南金海漿紙等地區及企業。

最終哪些點位會進入正式調查,“還沒有拍板。”專家組成員、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程紅光說。

建方法,摸家底

城市居民和農民的健康都會受到環境汙染的影響,許振成將之分為兩類:大範圍低濃度長期暴露以及小區域高濃度暴露,即“準職業暴露”。

前者如北京人常年生活在灰霾中;後者則指生活周邊存在一個職業場所類似的環境汙染物:化工廠、礦山,這里生活的人群會產生類似職業病癥狀,例如鎘中毒、砷中毒。

二者的健康都受到怎樣的影響,如何防範?環保部“十二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稱:我國自1990年代以來,未再開展全國性或區域大規模環境與健康調查工作。

因此,調查的第二要務則是建立環境健康的調查方法,獲取關鍵性基礎數據。

“以前大家對環境健康該怎麽調查,怎麽確定都沒概念。”許振成說。他常常拿臭味舉例:垃圾場臭到無法忍耐,但臭只是主觀指標,正如榴蓮。而硫化氫就是客觀指標。但硫化氫如何損害身體,仍需要一系列科學證明。

汙染物如何從環境影響到人?調查組首先要找到特征汙染物。對於河南濟源鉛汙染區和江西大余鎘重汙染區,特征汙染物就是鉛或鎘,很好識別。而對於有機汙染物而言,找到特征汙染物並非那麽容易。

浙江臺州電子垃圾拆解區,三十多年夾雜了多類別汙染物,監測難度很大。

自2011年起,一名課題組成員前後二十余次來到臺州,項目組首要任務是識別出特征汙染物。最終,臺州的結果發現,重金屬汙染物中,土壤中的鎘和鉛含量偏高;有機汙染物中,多氯聯苯和多溴聯苯偏高。

“項目涉密,不便透露”

不過,在環境健康成為熱門話題之際,這項大規模調查卻罕見媒體報道,僅僅有零散的當地政府接待課題組的消息。

南方周末記者試圖采訪17個案例地,均不能獲得相關回複。

其中,江西、山東等地表示項目涉密,不便透露。“這個項目已經和環保部簽訂保密協議,我們不能透露具體信息。在大余的調查已經完成,成果已上交環保部,你可以去問他們。” 江西環保廳科技處一名工作人員說。

作為項目的技術牽頭單位,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6位參與項目的專家幾乎以同樣的理由回絕了采訪:有保密協議。其中有人直言:“我也覺得沒什麽敏感的,但是因為簽了保密協議,必須遵守。”

“有一些事情,在沒有調查清楚之前,科學家都講不清楚,沒必要給公眾造成恐慌。”許振成如此解釋。

有的當地政府怕被說是環境風險高發地,對於調查也很謹慎,甚至抵制。據上述項目組專家介紹,同為電子垃圾拆解地廣東貴嶼,由於地方政府的不太配合,當地的調查沒有啟動。

在貴嶼電子垃圾拆解業從街頭作坊進入工業園區後,一位在當地做了多年研究的公共衛生專家計劃對工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科學管理後,健康狀況是否會改善?雖然園區也很配合,但她一直未找到研究經費。

“雖然保密,但我們還是要盡可能透露一點健康損害的情況。”上述項目組專家說。

他想起湖南平江的案例,當地百姓反對燃煤電廠,縣委書記因為群眾的遊行而引咎辭職了。“百姓的擔憂可以理解,需要去說明的是實際情況究竟是怎樣的。燃煤電廠確實會有汙染,但是采取一定的防範措施,它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是可以避免的。”

許振成也覺得雖有一些指標無法解答,但這不是那麽恐慌的事情。環境健康的研究,正需要公眾的配合。

北京的灰霾中,最敏感的人群是誰?最影響健康的汙染物是什麽?在二期工程中,許振成希望通過候鳥人群——“遷徙”於北京和海南的人群,來開展研究。

而媒體報道出的案例,也會給調查提供新的線索。

跨界合作的困難

這項調查在推進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

調查原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完成,但“考慮到複雜程度和技術難度,以及社會敏感性,可能還要再推遲一到兩年。”上述項目組專家解釋。

兩個部委的合作就增加了難度。“工作做到一半兒,衛計委和原衛生部合並,機構調整,很多原來管這個的人就換人了,很多東西需要再協調溝通,接手這個東西還需要時間。”程紅光說。

實際上,環保部和原衛生部的合作從2007年就已開始。當時兩部委聯合16個部委局制定並頒布了《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2007-2015)》。這被視為指導國家環境與健康工作科學開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為推進《行動計劃》實施,一個國家環境與健康專家咨詢委員會隨之成立。

但據多位委員透露,開過兩次會後,再也沒有接到《計劃》的咨詢,兩個部委輪流舉辦的會議也中斷了。

和基層政府的對接也存在技術上的困難。“環境健康綜合監測到目前為止還是新生事物,以前我們國家沒有成熟的點位,檢測對技術人員要求較高。”上述項目組專家說。

在湖南省石門縣環保局副局長溫林波的印象中,環境健康應該是原衛生部門的工作。雖然在環保部科技標準司下設了環境健康處,但在基層都沒有對接的人員。關於環境健康,當地的工作都交給了宣教處:搞搞宣傳,例如騎單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67

兩融再受限 證監會專項檢查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31

隨著A股行情的暴漲暴跌,為投資者提供杠桿的兩融業務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據新浪財經,下周證監會派檢查組查券商兩融業務,變例行檢查為專項檢查。根據相關檢查結果,部分券商很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證監會本次檢查的主要目標是融資融券的杠桿問題。據業內人士透露,融資融券業務目前的杠桿比例大多以1:2較為常見,少數激進的券商會將比列增至1:3。相關監管部門預期標準杠桿為1:1較為合適。

“標準是1:2,很少有做到1:3的。”新浪援引一家券商經紀業務總部內部人士表示,相關監管部門關註的主要是股票抵押折算方面。

本輪瘋牛行情,很大程度上是“兩融”的杠桿資金推波助瀾,一旦兩融資金受限,可能會對股市造成負面影響。

股市杠桿受到關註

事實上,早在上周,A股的異乎尋常的瘋牛行情就引起了監管層對股市杠桿的註意。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早間有傳言稱監管層已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進行窗口指導。受此消息影響,12月5日滬深兩市天量巨震,上午一度下跌3%,開盤90分鐘振幅達5.7%。

多家證券公司表示,近期沒有接到任何通知,目前兩融業務正常開展。但事實上已經有兩家券商提升了融資保證金比例,並且多家券商或跟進。

國聯證券信用交易部12月5日的通知顯示,為控制風險,保障投資者利益,適當調整融資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調整後融資保證金比例如下:各ETF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60%,大盤股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65%,中小創業板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70%。國金、華泰已經確定內部通知上調融資保證金比例從50%到65%。

下周證監會的檢查,則可以理解為對券商降杠桿落實情況的巡視。據新浪,另一家大型券商融資融券相關業務人士表示:“我們還沒有接到檢查通知,但是監管部門已經高度關註兩融業務了。”

杠桿上的“瘋牛”行情

華爾街見聞昨天曾詳細介紹過,本輪A股的瘋牛行情,與“兩融”業務的助推不無關系。

這里的兩融就是指“融資融券”,是指投資者向具有深圳證券交易所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本所上市證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證券並賣出的行為。

當前的市場環境與2006年至2007年那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相比,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場內的專業投資者手里有了更便捷和高效的杠桿工具,一旦行情到來,聰明的資金迅速加杠桿入市,從而加速了資金流入。

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發布11月兩融數據月報。數據顯示,11月融資融券交易金融達22120.02億元,相較前一個月的14316億元,環比增長54.51%。截至上月末,兩融余額升至8251.97億元,突破8000億元。

昨日融資融券的余額再次創出新高,已經突破9000億。

不過,融資融券余額急劇升高的同時,不少券商資本金壓力日趨緊迫。方正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等券商紛紛以權益融資、調整保證金比例的形式應對流動性問題。

兩融背後——15萬億銀行理財資金

同時,“兩融”背後的銀行理財資金也進入了監管層的視線。上證報引述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稱,管理層正在考慮將兩融受益權產品定為非標的可能性,如果股市繼續快速上行,相關規定可能會較快出臺。

所謂銀行理財資金投資兩融受益權,也可以通俗理解為券商以向商業銀行出售兩融余額受益權的方式盤活兩融余額資產,由於銀行是通過其客戶理財賬戶提供融資,因此此類交易表現為銀行表外資產購買券商兩融債權受益權加券商到期回購的形式。

瑞銀證券首席分析師陳李指出銀行渠道新增的杠桿資金成為近期推升股市的重要力量。陳李指出,部分商業銀行近期明顯增加了對股票投資者的借貸,甚至向個人借錢炒股。銀行把原先向私募基金或者公募專戶提供的配資信托產品,做成傘狀結構。原先只借給一個機構的億元資金,拆散成上百個小產品,借給上百個自然人。簡言之,銀行向個人投資者提供類融資業務。這部分融資規模在迅速擴大,瑞銀初步估計余額已經達到5000億元。

正是在券商和銀行雙重杠桿的推動下,散戶們導演了這一波以券商為龍頭的“瘋牛行情”。但一旦黑天鵝事件引發杠桿資金停止,那麽市場的大幅波動就在所難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48

兩融再受限 證監會專項檢查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31

隨著A股行情的暴漲暴跌,為投資者提供杠桿的兩融業務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據新浪財經,下周證監會派檢查組查券商兩融業務,變例行檢查為專項檢查。根據相關檢查結果,部分券商很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證監會本次檢查的主要目標是融資融券的杠桿問題。據業內人士透露,融資融券業務目前的杠桿比例大多以1:2較為常見,少數激進的券商會將比列增至1:3。相關監管部門預期標準杠桿為1:1較為合適。

“標準是1:2,很少有做到1:3的。”新浪援引一家券商經紀業務總部內部人士表示,相關監管部門關註的主要是股票抵押折算方面。

本輪瘋牛行情,很大程度上是“兩融”的杠桿資金推波助瀾,一旦兩融資金受限,可能會對股市造成負面影響。

股市杠桿受到關註

事實上,早在上周,A股的異乎尋常的瘋牛行情就引起了監管層對股市杠桿的註意。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早間有傳言稱監管層已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進行窗口指導。受此消息影響,12月5日滬深兩市天量巨震,上午一度下跌3%,開盤90分鐘振幅達5.7%。

多家證券公司表示,近期沒有接到任何通知,目前兩融業務正常開展。但事實上已經有兩家券商提升了融資保證金比例,並且多家券商或跟進。

國聯證券信用交易部12月5日的通知顯示,為控制風險,保障投資者利益,適當調整融資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調整後融資保證金比例如下:各ETF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60%,大盤股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65%,中小創業板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70%。國金、華泰已經確定內部通知上調融資保證金比例從50%到65%。

下周證監會的檢查,則可以理解為對券商降杠桿落實情況的巡視。據新浪,另一家大型券商融資融券相關業務人士表示:“我們還沒有接到檢查通知,但是監管部門已經高度關註兩融業務了。”

杠桿上的“瘋牛”行情

華爾街見聞昨天曾詳細介紹過,本輪A股的瘋牛行情,與“兩融”業務的助推不無關系。

這里的兩融就是指“融資融券”,是指投資者向具有深圳證券交易所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本所上市證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證券並賣出的行為。

當前的市場環境與2006年至2007年那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相比,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場內的專業投資者手里有了更便捷和高效的杠桿工具,一旦行情到來,聰明的資金迅速加杠桿入市,從而加速了資金流入。

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發布11月兩融數據月報。數據顯示,11月融資融券交易金融達22120.02億元,相較前一個月的14316億元,環比增長54.51%。截至上月末,兩融余額升至8251.97億元,突破8000億元。

昨日融資融券的余額再次創出新高,已經突破9000億。

不過,融資融券余額急劇升高的同時,不少券商資本金壓力日趨緊迫。方正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等券商紛紛以權益融資、調整保證金比例的形式應對流動性問題。

兩融背後——15萬億銀行理財資金

同時,“兩融”背後的銀行理財資金也進入了監管層的視線。上證報引述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稱,管理層正在考慮將兩融受益權產品定為非標的可能性,如果股市繼續快速上行,相關規定可能會較快出臺。

所謂銀行理財資金投資兩融受益權,也可以通俗理解為券商以向商業銀行出售兩融余額受益權的方式盤活兩融余額資產,由於銀行是通過其客戶理財賬戶提供融資,因此此類交易表現為銀行表外資產購買券商兩融債權受益權加券商到期回購的形式。

瑞銀證券首席分析師陳李指出銀行渠道新增的杠桿資金成為近期推升股市的重要力量。陳李指出,部分商業銀行近期明顯增加了對股票投資者的借貸,甚至向個人借錢炒股。銀行把原先向私募基金或者公募專戶提供的配資信托產品,做成傘狀結構。原先只借給一個機構的億元資金,拆散成上百個小產品,借給上百個自然人。簡言之,銀行向個人投資者提供類融資業務。這部分融資規模在迅速擴大,瑞銀初步估計余額已經達到5000億元。

正是在券商和銀行雙重杠桿的推動下,散戶們導演了這一波以券商為龍頭的“瘋牛行情”。但一旦黑天鵝事件引發杠桿資金停止,那麽市場的大幅波動就在所難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56

最高檢發文專項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地下錢莊轉移贓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541.html

最高檢發文專項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地下錢莊轉移贓款

一財網 秦夕雅 2015-05-15 16:28:00

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納入了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的整體工作之中。5月14日,全國檢察機關將正在開展的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延長至2015年年底,重點辦理犯罪嫌疑人職務高、潛逃時間長、數額大、社會影響惡劣的大案要案。

日前,最高法、最高檢、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下發通知自2015年4月至12月,在全國開展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

這一專項行動的重點是:協助他人非法辦理跨境匯兌、買賣外匯、資金支付結算等地下錢莊違法犯罪活動;利用離岸公司賬戶、非居民賬戶等協助貪汙賄賂等上遊犯罪向境外轉移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犯罪活動;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貪汙賄賂等上遊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和性質的犯罪活動。

5月15日,最高檢官網發布消息稱,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下發《關於參加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的通知》,明確檢察機關在專項行動中的工作重點

一是對在偵和已經辦結的貪汙賄賂案件中發現的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的線索進行排查,要進一步開展調查的,移送公安機關調查;二是及時受理和查辦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國家工作人員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資金涉嫌職務犯罪線索;三是對公安機關偵查的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等犯罪,依法受理審查批準逮捕和審查起訴;四是與最高法等部門共同制定打擊地下錢莊的規範性文件,解決統一證據規範、立案標準、法律適用和量刑問題;五是強化相關機制和制度建設,完善刑事司法和行政執法部門的銜接等。

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納入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的整體工作之中5月14日,全國檢察機關將正在開展的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延長至2015年年底重點辦理犯罪嫌疑人職務高、潛逃時間長、數額大、社會影響惡劣的大案要案

資金流動往往是外逃官員的行動主線,追贓往往是追逃的突破口

分析人士認為,貪官外逃前,隱匿或轉移是前提,尤其是向境外轉移贓款贓物。資產轉移海外主要通過借商人之手直接轉移出境、通過地下錢莊洗錢出境、通過涉外公司在海外隱秘“截流”、在海外虛假投資等方式。

對各級檢察機關而言,一是預防在先:封堵涉案資金轉移境外的渠道,防範犯罪嫌疑人外逃和轉移資金;二是對於贓款贓物已經轉移境外、犯罪嫌疑人已經外逃出境的,要及時發布國際“紅色通緝令”、請求司法協助,及時追蹤贓款去向和犯罪嫌疑人潛逃目的地,查清犯罪嫌疑人轉移贓款的渠道和數額,及時收集固定證據,為開展國際司法協助和追訴犯罪打下堅持基礎。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要求締約國應當對外流腐敗資產的追回提供合作與協助拓寬了各締約國就資產追回問題開展國際合作的可能性。而我國新刑事訴訟法增設違法所得特別沒收程序,檢察機關可以對在逃嫌犯在國內外的贓款贓物,向法院提出沒收、凍結等申請,並通過國際刑事司法協助,請求相關國家執行我國裁決為開展國際司法協助奠定基礎。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29

最高檢發文專項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地下錢莊轉移贓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541.html

最高檢發文專項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地下錢莊轉移贓款

一財網 秦夕雅 2015-05-15 16:28:00

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納入了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的整體工作之中。5月14日,全國檢察機關將正在開展的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延長至2015年年底,重點辦理犯罪嫌疑人職務高、潛逃時間長、數額大、社會影響惡劣的大案要案。

日前,最高法、最高檢、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下發通知自2015年4月至12月,在全國開展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

這一專項行動的重點是:協助他人非法辦理跨境匯兌、買賣外匯、資金支付結算等地下錢莊違法犯罪活動;利用離岸公司賬戶、非居民賬戶等協助貪汙賄賂等上遊犯罪向境外轉移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犯罪活動;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貪汙賄賂等上遊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和性質的犯罪活動。

5月15日,最高檢官網發布消息稱,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下發《關於參加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的通知》,明確檢察機關在專項行動中的工作重點

一是對在偵和已經辦結的貪汙賄賂案件中發現的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的線索進行排查,要進一步開展調查的,移送公安機關調查;二是及時受理和查辦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國家工作人員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資金涉嫌職務犯罪線索;三是對公安機關偵查的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等犯罪,依法受理審查批準逮捕和審查起訴;四是與最高法等部門共同制定打擊地下錢莊的規範性文件,解決統一證據規範、立案標準、法律適用和量刑問題;五是強化相關機制和制度建設,完善刑事司法和行政執法部門的銜接等。

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納入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的整體工作之中5月14日,全國檢察機關將正在開展的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延長至2015年年底重點辦理犯罪嫌疑人職務高、潛逃時間長、數額大、社會影響惡劣的大案要案

資金流動往往是外逃官員的行動主線,追贓往往是追逃的突破口

分析人士認為,貪官外逃前,隱匿或轉移是前提,尤其是向境外轉移贓款贓物。資產轉移海外主要通過借商人之手直接轉移出境、通過地下錢莊洗錢出境、通過涉外公司在海外隱秘“截流”、在海外虛假投資等方式。

對各級檢察機關而言,一是預防在先:封堵涉案資金轉移境外的渠道,防範犯罪嫌疑人外逃和轉移資金;二是對於贓款贓物已經轉移境外、犯罪嫌疑人已經外逃出境的,要及時發布國際“紅色通緝令”、請求司法協助,及時追蹤贓款去向和犯罪嫌疑人潛逃目的地,查清犯罪嫌疑人轉移贓款的渠道和數額,及時收集固定證據,為開展國際司法協助和追訴犯罪打下堅持基礎。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要求締約國應當對外流腐敗資產的追回提供合作與協助拓寬了各締約國就資產追回問題開展國際合作的可能性。而我國新刑事訴訟法增設違法所得特別沒收程序,檢察機關可以對在逃嫌犯在國內外的贓款贓物,向法院提出沒收、凍結等申請,並通過國際刑事司法協助,請求相關國家執行我國裁決為開展國際司法協助奠定基礎。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30

解密“證監法網”專項檢查:主動出擊 一周一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973.html

解密“證監法網”專項檢查:主動出擊 一周一批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06-14 21:30:00

與證監會以往推動的監管檢查相比,當前正在進行的“2015證監法網專項檢查”,更似是監管層對資本市場典型違法案件的正式“宣戰”——不再被動等待線索,主動出擊劃出監管禁區,一周部署一批,高頻度批量打擊。

自4月24日開始,證監會每周五下午都會宣布一批“黑名單”。成功避開的投資者歡欣鼓舞,不幸踩雷的投資者黯然神傷,對股市“累覺不愛”。

50起案件啟動調查、19起取得階段性進展、7起案件移送審理、20余名嫌疑人被限制出境,這是證監會“法網”專項檢查的首份月考成績單。

專項檢查不稀奇,從一開始部署就向社會公開的稽查行動卻很少見。與證監會以往推動的監管檢查相比,當前正在進行的“2015證監法網專項檢查”(下稱“法網”行動),更似是監管層對資本市場典型違法案件的正式“宣戰”——不再被動等待線索,主動出擊劃出監管禁區,一周部署一批,高頻度批量打擊。

“公布就是承諾。部署完了,得有結果。這對證監會而言是很大的挑戰,內部也有很多人反對。”熟悉“法網”行動的監管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股市持續上漲,違法行為花樣翻新,等到案件有結果之後再公布跟不上形勢需要,監管層需要及時告訴市場,什麽不能做,紅線在哪里。

稽查局指揮

伴隨IPO註冊制改革,證監會工作重心逐漸從審批向監管轉移。證監會上市部、機構部、私募基金監管部門等分別對所轄領域進行日常監管,證券業協會、基金業協會、股轉系統以及滬深交易所自律管理。

除上述部門以外,證監系統內部還有一支以稽查隊伍,包括稽查局、稽查總隊、36家證監局、滬深專員辦近800名稽查力量,由稽查局統一指揮,協同合力辦案。

稽查局過去一直位居幕後,負責統一處理各類違法違規線索,組織非正式調查以及重大案件查辦,日常監管發現線索主動移交稽查部門後,稽查人員才出動做進一步的調查。但是,自4月24日開始的“法網”行動中,稽查局從幕後走到臺前,統一指揮稽查力量,同時聯合證監會全系統內多部門協同出擊監管。

相對於近2800家上市公司、2600家新三板企業、12000多家私募機構、近百家公募基金、一百多家證券公司以及大量的期貨公司、咨詢機構等,800人的稽查隊伍捉襟見肘。2014年全年,證監會共對55家機構、416名個人作出了行政處罰,罰沒款金額共計4.68億元。

監管層不得不尋找最優的方式來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法網”行動正是一個嘗試——從被動等待線索,轉變為主動關註社會熱點、分析篩查;從個案打擊轉變為分類批量查處;從稽查局單線行動轉變為全系統協同辦案;從封閉執法,轉變為公開互動執法。

“以前是交易所移交稽查線索,然後稽查部門去查。現在只要是市場關註的熱點,稽查就主動介入調查。”熟悉稽查機制的內部人士對本報表示,先打擊、然後重估規則是否合理,進而完善規則,是當前的主要監管邏輯。

劃定紅線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中,證監會通過“法網”行動對4批案件、50起案子、21類行為啟動打擊。上述案件都是當時市場關註度非常高、影響較為惡劣的事件。

4月24日部署的第一批12起案件,涉及全市場影響較大、典型的違法行為,包括並購重組財務造假、以市值管理為名義的操縱市場、複雜內幕交易、機構“老鼠倉”,以及操縱期貨價格等危害較大的行為。

自第二批開始,“遏制類案”的特征開始明確,5月8日啟動調查的10起案件,主要是針對新三板市場最突出的五類行為,包括信披違規、中介失職、濫用規則、違反投資者適當性、內幕交易以及操縱市場。彼時,正是“中山幫”賬戶對倒交易、“中海陽案”等多個惡劣事件的爆發期。

“法網”行動的第三批,鎖定了非法“坐莊”、市場操縱。在對12起案件進行部署的同時,證監會明確對6類市場操縱行為劃出“紅線”,告訴投資者這些不能做——編題材講故事炒作估價、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操縱股價、以“市值管理”為名上市公司內外聯手操縱股價、通過資管產品進行利益輸送、以“天價”標桿股影響市場估值,以及市場操縱與內幕交易等其他方式並行交織的行為。

最近的一批案件針對“造謠”、“傳謠”,涉及16起編造、傳播虛假或誤導性信息案件,在公開宣布行動部署計劃的同時,證監會也明確闡述了5類被禁止的具體行為。

提前公開

從立案調查到最終做出行政處罰決定,至少需要半年時間,甚至更久,對監管層而言,等待最後結果對市場產生警示作用,已然不及。

“正義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基於這樣的考慮,證監會選擇在案件部署之初就向社會披露,同時宣布當下集中打擊的違法行為,明確市場禁區。

截至上周五,50起案件調查正在深入推進,19起案件取得重大進展,期間對證監會20余名涉嫌違法犯罪人員采取限制出境措施,7起案件已啟動或即將啟動刑事移送或移交審理處罰程序。

涉案主體有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券商、基金、期貨公司以及部分中介機構。從個人主體來看,既有上述上市公司、非上市公眾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相關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個人,也有上述證券期貨基金經營機構和中介機構的從業人員,除此之外,少數社會個人和散戶炒家,一些傳媒機構因為傳播虛假、誤導性信息也有涉案。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隨著案件調查的推動,證監會還會在適當的時候披露調查進展,同時,“法網”行動短期還不會停止,針對特定領域典型案件的專項打擊還將持續。

“提前向社會公開,對市場主體有警示意義。”上海天銘律師事務所宋一欣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監管層在部署案件的時候雖然沒有全部公開名單,但是肯定已有清楚目標,提前公開稽查進展,宣示現階段重點打擊內容,對沒有違法的市場主體有較大警示意義。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63

【專項巡視】國機集團被爆海外工程監管缺失、權力尋租突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3580.html

【專項巡視】國機集團被爆海外工程監管缺失、權力尋租突出

一財網 張國棟 2015-06-17 16:56:00

類似的國有資產流失很多都發生在海外,但這似乎不是國機集團或者中石油一家企業的問題,而是中國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在海外投資領域普遍存在的問題。

6月16日晚間,中紀委監察部官網又公布了9家央企被中央巡視組巡視情況的反饋。其中巡視組認為,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機集團”)存在海外工程項目監管缺失,采購、分包環節不規範,項目許可和融資環節權力尋租問題突出等。

今年2月28日至4月30日,中央第十巡視組對國機集團進行了專項巡視。

目前,國機集團旗下有40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10家上市公司,180多家海外服務機構,主營業務包括機械裝備研發與制造、工程承包、貿易與服務三大主業,在機械、電力、冶金、航空航天等國民經濟重要產業領域均有涉足。

中央第十巡視組向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反饋巡視情況(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成立於1997年的國機集團,用近20年時間編織出龐大的產業體系,成為一家中國機械工業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業務鏈最完善、綜合研發能力最強的大型中央企業集團。但是,這家業內享有盛譽的大型央企,由於缺乏有效的內部管控,腐敗問題滋生。

在海外工程方面,國機集團主要提供設備成套、EPC、BOT、BOO等為主要方式的工程建設服務,內容涵蓋工程項目開發及投融資,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設備成套、運維管理等。腐敗就發生在其中的環節上。

業內公開的秘密是,企業設立在海外的一些投資服務公司、辦事處等,不少都存在一些違規違紀做法,比如將利潤截留在海外,成為某些人的“小金庫”。尤其是與海外工程項目關系緊密的招標、采購等核心環節,更是腐敗嚴重,成為部分人用來大撈油水、中飽私囊的地方。

此前有媒體就曝出,中石油的海外業務存在大量腐敗問題,尤其是低品位油田承包、配額劃撥、物資采購、工程招標等環節,“前些年還有很多不是以公司名義而是個人代持的,公司名下的海外項目本身就存在著問題,代持的項目更是問題嚴重,有的時間長了甚至整個項目投資都進了個人的腰包”。

6月17日,一位熟知國企海外投資的行業資深人士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類似的國有資產流失很多都發生在海外,但“因為國資委對央企海外資產管理是失控的,基本上沒辦法實施審計”,導致相似的問題頻發。

這似乎不是國機集團或者中石油一家企業的問題,而是中國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在海外投資領域普遍存在的問題。

據國資委主管的《國資報告》調查統計,目前,境外國資總量已不少於12萬億元。但國企海外內部監督缺位現象依然很嚴重,原因有三:第一,這些在海外的國企雖然形式上采用了現代企業制度,但距離規範化還一定的距離;第二、由於“天高皇帝遠”,加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人治”現象仍比較突出;第三、一些國企在海外設置的監督部門掌控在被監督對象手中,缺乏獨立性,難以實施有效監督。

根據巡視組披露,巡視過程中還發現了一些其他突出問題,主要有:集團黨委、紀委落實兩個責任不到位,重經營輕黨建,對領導人員監管不力,對違紀問題執紀不嚴;有些企業財務管理混亂,賬務弄虛作假;有些企業考核指標不合理,業務人員獎金畸高;有的領導人員紀律觀念和規矩意識淡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時有發生;選人用人不夠規範,有些企業存在“親親疏疏”問題。

對於國機集團的突出問題,中央第十巡視組組長胡新元代表巡視組已經提出5條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國機集團應加強管控水平,完善傭金支付、招標采購、工程分包等監管制度,對重點項目加強內部審計,全面加強廉潔風險防控;再就是要加強財務監管,嚴格財經紀律,完善對重大投資的事前審查和事後監督,規範薪酬分配,杜絕違紀違法問題發生。

此外,巡視組還收到反映一些國際集團領導幹部的問題線索,已按規定轉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及國務院國資委等有關部門處理。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