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国美酝酿增资扩股:陈晓证实5大外资机构竞买

Fromhttp://tech.sina.com.cn/e/2009-02-03/04082786868.shtml  在黄光裕被稽查两个月后,国美电器(0493.HK)2009年1月18日以公告的形式确立了陈晓、王俊洲、魏秋立为核心的新管理团队。在新董事局主席陈晓的主导下,国美与潜在战略投资方的谈判得以快速推进。  近日,路透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潜在投资者已经同国美新的管理层举行了初步会谈,这些机构包括国美电器原外资股东摩根士丹利、华平投资,以及凯雷、贝恩资本、厚朴投资管理公司。  对此,国美电器副总裁何阳青2月2日对本报记者称,“作为上市公司,在融资等方面与投资者的洽谈是很正常的,但目前还没有任何可以对外公布的正式结果。”  而同日,国美总裁陈晓则向本报记者证实,上述5家机构的确在与国美谈判。  四度接触  事实上,2008年11月19日国美前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出事”的消息传出之后不久,国美与投资机构的接触就已经开始。  2008年12月16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国美正与数家海外机构初步洽谈售股事宜。2009年春节前又有消息称,国美电器已经得到股东的授权,很可能计划向私募投资公司出售20%的股权。  本报记者从国美内部获悉,在国美电器2008年11月24日停牌(1.12港元/股)当天,国美电器管理层便与海外投资者开始了接触。  时任国美电器总裁的陈晓与多家国外投行,以及占股比例接近30%的海外股东进行了闭门会议。公开信息显示,国美电器主要外资机构股东包括摩根大通(8.88%)、摩根士丹利(8.17%)、Capital Group(7.12%)、T. Rowe Price Associates(6.01%)。  当时,陈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在这次会议上,主要的外资股东和投行都对国美电器的经营前景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而且有的机构已经提出了增资扩股的建议。  2008年12月初,在陈晓出任公司董事局代理主席兼总裁后,国美核心管理层再次与包括花旗、摩根士丹利在内的机构进行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陈晓表示,经内部审查后,上市公司的资产及资金均安全。  不过,陈晓当时也承认,虽然“国美与供货商维持现有的经营条款至2009年应无大问题”,“但要再将条款向国美倾斜则有压力”。在此次会议后,花旗将国美电器的目标价调降至0.6港元,评级为“沽售”。  国美与投资机构的第三次接触接踵而至。一位国美内部人士告诉记者,“12月中旬以来,国美电器管理层一直在与外资机构进行第三次深度交流,这次会谈的内容就包括了增资扩股的可能性。”  上述人士透露,国美前三次与投资机构的谈判中,出售股权,甚至将2007年发行的可转股债提前转股,都是可能的选择。2007年5月,国美向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15家国外机构,发行了46亿港元的5年期可转股债券。  不过,在2009年1月双方的第四次谈判中,增资扩股已经成为唯一的选择。上述人士表示,“出售20%的股权,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所有股东同意才可以,在大股东无法表态的情况下,这一计划无法实行。因此,通过增资扩股来摊薄大股东的股权比例,成为唯一的选择。目前,各方讨论的焦点在增资扩股的价格和分配方案上。”  重估国美  国美引入新投资方的进展,与陈晓逐步走向前台息息相关。  2009年1月18日出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的陈晓,同时也是国美电器的重要股东之一。公开资料显示,陈晓拥有国美电器7.28%的股权。  但在黄光裕被稽查后,截至2008年11月24日国美电器被香港联交所停牌,该股票在2008年的市值已经缩水77%。国美电器的市值目前仅为143亿港元,而陈晓的资产也缩至20亿元。  在陈晓正式主政后,国美电器与主要投资者的谈判也在加速。而在“增资扩股”这一大方向确定之后,“价格”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目前,多家投资机构对国美电器的前景看法不一。有的机构维持国美停牌前股价的评估,有的甚至标出了0.35港元的目标价。而按照国美电器此前的预计,其可能2009年2月上旬完成复牌。届时,国美电器的股价将成为增资扩股的主要参考依据。  在此之前,提升国美电器的价值,以便在引入新投资方时谋得一个好“价格”,显然符合包括陈晓在内的国美现核心管理层的利益。  目前,国美电器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2008年中报显示,其资产负债率超过69%。并且,国美电器2007年5月发行的46亿元巨额债券,也面临短期大宗赎回的压力。而此次危机后,部分供应商“现款现货”的要求,也增加了国美资金周转的压力。  记者了解到,在2009年元旦和春节的集中采购中,国美电器的降价规模已经开始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广州、北京等部分国美门店甚至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  陈晓掌舵国美之后,已经制定了2009年的经营策略,主要包括“优化供应商合作关系”和“优化门店网络资源”。据悉,2009年,国美将关闭最多100家业绩不佳的门店,同时亦会增开同样数目的新店,店铺总数将保持在1300家左右。  2月2日,陈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参与谈判的几家投资方,对国美复牌后的股价和未来的业绩预期都比较乐观,因此,增资扩股的价格可能与停牌前的股价(1.12港元/股)相近。不过,一切以最后的公告为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6

私募420億為辜仲諒布局 辜濂松增資豪賭中國

2010-04-29  TNM





因辜家大少爺辜仲諒涉案而沉寂3 年多的中信金,近來企圖心旺盛。中信金本週三董事會後將遞件申設大陸子行,與其他6家金控升格分行,走不同的路;接著6月底,將把最大宗的金控私募案 420億元送入股東會討論。這是各家金控前仆後繼搶灘登陸中,動作最大,也最快的布局。

本刊調查,為了私募案,77歲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 不但將數十年苦心經營人脈全用上,引入中國前政委郭炎與美國布希家族關係深厚的Ed Rogers私募基金等;過去1年來,他還忍著坐骨神經痛之苦,往返大陸穿梭此事,一切努力,攏是為了因案無法浮上檯面的長子辜仲諒,能在大陸立足。

辜 濂松 小檔案

現職:中國信託金控董事長

生日:1933年9月8日

家庭:

妻辜林瑞慧;

長 子辜仲諒(前中信金副董,現為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次子辜仲(主導凱基證、中壽等事業,現為開發金顧問);

三子辜仲 立(仲利控股董事長);

女兒辜仲玉。

學歷:美國紐約大學企管碩士、菲律賓迪拉薩大學榮譽博士

經歷:

1966 年與叔叔辜振甫合組中信銀前身中華證券投資;

1984年出任中國人壽董事長;

2002年中信銀變身中信金,出任董事長至今。

上 週一(十九日),七家符合投資中國的金控中,有六家向金管會遞件,在「子行、分行、參股」三選二中,選擇「分行及參股」,獨不見唯一選「子行及參股」的中 信金;同時,還傳出中信金為了參股大陸銀行,將私募四百二十億元,此舉恐撼動辜家大股東地位,使中信辜家王朝「變天」。究竟辜家算盤怎麼打?

備妥銀彈 參股陸銀

這樁私募案之所以受金融圈矚目,一來它是發行新股籌資案,金額是金控史上最大宗;二則前中國政協郭炎要認一半二 百一十億元、約九.九%股權,市場已耳語四起,「參股法令還沒訂定,中信參股大陸銀行已經有譜了」。

為避免激怒金管會,對私募案,中信金封 口不提。本刊調查,中信金本週三(二十八日)董事會中,預定通過申請升格子行案以及討論私募事宜,預計六月三十日股東會通過,未來只要主管機關參股法令通 過並公布後,即可用於參股。

在金控各顯神通、尋找前進中國門路之際,中信將是步伐最快、動作最大的一家。「設子行可跨區經營,但一年新設二 百家,也打不過大陸的銀行,因此中信金有可能以子行發展法人金融業務,以參股中國全國性銀行方式,發展中信最擅長的消費金融業務。和其他金控以人民幣二億 元設分行,中信金備妥四百多億元銀彈,要做就做全區,法金、消金一起做,有點賭大的心情。」一位前金控總經理說。

小辭典 子行 與 分行

4 月19日金管會開放國銀申設大陸分行及子行,多家銀行搶遞件申設分行,惟獨中信金計畫申設子行。按中國法令,分、子行法律地位不同,設立條件和可承辦業務 也有差異。

分行在中國不具獨立的民事主體資格,權利義務多回歸母行承擔,財務與母行連結度也高,一旦發生虧損,母行就得金援,擴點也得靠母 行。子行則具獨立的法人資格,財務、業務等都可自理。

依法台資銀行登陸設分行,須注入人民幣2億元資金,不能發行信用卡,僅能吸收人民幣 100萬元以上的定存,母行得要設逾2家分行,才可能讓1家分行改制子行。子行資金門檻則為人民幣10億元,因被視為當地銀行,符合「開業3年、連續2年 獲利」的條件,就可做人民幣存貸等業務,子行還可擴點、參股其他銀行。

兩岸奔走 善用人脈

如今企圖心旺盛的中信金, 與三年多前不可同日而語。二○○六年間,中信在辜家長子辜仲諒的領軍下,原打算併購兆豐金,拿下第一大民營銀行龍頭,不料紅火案爆發,王儲淪為通緝犯,讓 中信士氣低落,直到一年多前,辜仲諒返台後,才又恢復生氣。

而私募案的關鍵人物,正是辜仲諒七十七歲的父親辜濂松。

辜濂松過 去一年,經常往訪北京,「他過來辦的都是私事(自己公司的事),想辦法弄個牌照或入股之類的。」知情人士透露。

本刊調查,辜濂松邀來前中國 政協委員郭炎、美國前總統布希家族關係深厚的Ed Rogers私募基金,及日本三井住友銀行等策略性夥伴。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辜濂松數十年來苦心經營的中、美、日政商人脈,在這一役中都用上。

最 令人驚嘆的是郭炎。台灣金控參股大陸銀行難度高,除了資金外,人脈關係更是關鍵。

「老先生年紀大,辜大少又因官司纏身,不能浮上檯面管事, 總得有人先頂著。郭炎日後若在中信金掛個位置,大家也不用太驚訝,而且憑郭炎與北京的關係,等於幫中信金進軍大陸開直達車。」知情金融人士說。

找來郭炎 政商均霑

這位郭炎,今年六十一歲,越南出生,一九七一年到台大念商學系,與現任行政院長吳敦義是台大同學,娶台灣老婆 後,即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成了正港的台灣人。九○年代回香港後,先是擔任美商新橋資本合夥人;一九九八到二○○七年期間,備受中國中信集團重用,他頂頭 上司是中共元老王震之子、太子黨重要成員—王軍。後來郭炎創業,買下香港上市公司東南亞木業,中信集團也入主。

「郭炎與中信集團關係深厚, 深受王軍賞識,也與後來的接班人孔丹有交情。」去年中信金為了競標南山人壽,要做私募案,郭炎在報紙上看到消息,打電話給子弟兵、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表 示有興趣。私下,郭炎早就是中信與辜家的座上賓,辜濂松父子經年與王軍、郭炎等球敘。

為回台投資,去年五月郭炎就辭去蟬聯三屆的中國政協委 員,現為香港同星投資公司董事長。「以他的年紀,要回鍋任政協是不可能,看來他已抱著破釜沉舟決心。」熟悉北京政圈的人士說。

持股縮水 傳言四起

四個月後,郭炎與準閣揆吳敦義在香港鏞記酒家見面一事曝光,入資案一度作罷,直到今年中信金重啟私募案,郭炎才又捲土重來, 以九十億元自有資金,並向國泰世華等銀行聯貸一百二十億元,湊足二百一十億元,認下半數私募股。

「郭炎雖表示資金為自有(撇清無中資),但 郭炎過去是大陸中信的代表,眾所皆知。」香港商界人士說。了解內情的國內金融圈人士則盛讚:「辜濂松果然薑是老的辣,這著棋真是高招。」兩岸「中信」應有 合作的空間。

同時間,市場也傳言「中信恐變天」。「辜濂松難道算盤不會算?新股東持股會比老股東還多?除非辜家不要玩了,從此脫離金融圈, 莎喲娜啦(再見)。但這怎麼可能!」熟悉辜家人士說。

「辜家絕不會引狼入室。從中信金年報來看,表面上,辜家持股只有七%,但四七%的外資 持股是純外資嗎?他們不會出去、再從日本、美國回來,以外資身分控制持股?辜家持股少說二成,但媒體不管寫多寫少,辜家都啞巴吃黃連,沒可能自己亮底 牌。」他說。據指出,辜家至少持有中信金二成五股權。

憂經營權 老臣不安

不僅如此,中信金內部也隱隱不安。親辜家人 士說:「羅聯福等老臣,多是從基層做到高階主管,不希望在經營權不穩的公司上班,怕隨時沒頭路。」

為此,老董(辜濂松)不斷與老臣、主管溝 通,「中信金如同我第五個孩子,我絕不會放棄中信金。」「郭炎看好中信金未來在大陸的成長空間,而且郭炎近幾年重心在經營飯店與信仰密宗,並不想經營金融 業。」辜家老臣說。最關鍵的是,辜家與郭炎等大股東間,已簽下一紙「由辜家掌握經營權」的書面協定,內部才達成私募案共識。

事實上,辜濂松 前年因坐骨神經痛開刀後,復原緩慢,身體微恙,但這一年來,為了私募案,他仍力排內憂與外患,苦心布局,背後為的還是辜仲諒。

上週,辜濂松 與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吃飯,行前,辜濂松特地差人打電話給蔡衍明,問說:「辜仲諒是不是也可以出席?」辜濂松用心幫辜仲諒維繫商界人脈,可見一斑。

嫡 長子傳承家業,是辜家百年法統。從辜仲諒兒時,辜濂松就給予嚴格的訓練,為的是有朝一日長子能接棒。辜仲諒也不辜負期待,一九八九年進入中信銀後,一路推 動改革、發展消費金融,超越花旗銀行,成為第一大民營銀行,直到二○○六年他放膽鯨吞兆豐金一役,遭逢人生與事業最大的挫敗。

跨向保險 版圖做大

前年,被檢察官從日本策動回台後,辜仲諒除了應付官司,也觀察到富邦金併購ING安泰銀行,國泰金在大陸壽險市場做得有聲有 色,中信第一大民營銀行已被人超越,十分心急。因此當兩岸簽訂MOU及南山人壽要標售時,辜仲諒不時與父親交換想法。

標南山人壽一案,中信 內部有過激烈論戰。「老臣大多反對,並以花旗銀行跨向保險後不成功為例,認為銀行本業一樣可以做大做好,若要跨向沒有把握的新領域,恐步上花旗後塵。」一 位知情人士說。

但大股東有不同想法。「大少爺認為這塊(保險)不能沒有,不然做不大。若完全不碰,和富邦與國泰的差距,會越拉越大,老董也 支持這個想法。」加上入主南山,等於拿下進軍大陸保險業的門票,因此,中信金董事會最後拍板,競標南山,雖然敗北,但仍企圖與得標者中策博智換股結盟。

為 了有事可做,辜仲諒去年三月,悄悄接下辜濂松的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頭銜。基金會設在信義計畫區中信金總部大樓十八樓,這也是辜仲諒昔日辦公樓層。 「慈善基金會一下活潑起來、活動多,辜仲諒雖隱身檯面下不現身,但他私下點子多,也開始和昔日熟悉的媒體高層有互動。」一位媒體人說。

辜仲 諒返台後,原可自由出境,飛日本、美國探視兒子與妻子羅惠玲,但今年二月春節前,法官將他限制出境後,心情又跌入谷底。

麻吉相陪 度低潮期

這段低潮期,辜仲諒有一幫換帖兄弟陪著他。「辜仲諒以前組成的LUNCH CLUB(午餐會)成員,平日會陪著他吃飯,或到老淡水、東方等球場打球,例如晶華飯店潘思亮、萬海陳致遠、聯合報的小王子王文杉等,這些朋友情義相挺, 對外絕口不提兄弟的事。」辜家友人說。

「他現在工作,比管事時還認真。不然他只要一離家,隨便去哪都會被盯住。像中信董事會通過麥克.迪諾 馬(Michael B. DeNoma)接任銀行董事長之前,辜仲諒就與Michael熟識。」這位友人說。

「辜仲諒因紅火案所涉及的刑 責,不是殺人放火的自然犯罪,而是商業行為所產生糾紛,在不同國家法律領域,有不同的見解。」法界人士說。也就是說,在辜濂松苦心布局下,辜家接班人辜仲 諒未來立足大陸有空間。

辜仲諒 回台至今中信金多新政

2008.11.24 涉紅火案遭通緝2年多,辜仲諒搭專機返台。

2009.2.25 延宕2年多的泰國信用卡公司投資案喊卡,認9千萬元損失。

2009.3.27 決將金控和旗下公司所持有的10%兆豐金持股,全數信託給台灣銀行,委台銀視市況出脫。

2009.6.26 股東會通過25億股私募案,預計募資443億元,11月因私募案與南山案掛鉤,金管會一度退件,要求進一步說明,至2010年3月重新定價,擬募資 419.7億元。

2009.6.30 中信銀董座羅聯福升中信金副董,後兼掌中國事業。延攬前渣打銀行亞洲區副董麥克?迪諾馬,主導銀行事業。

2009.8.28 出手標南山人壽97.57%股權,但敗給香港中策博智集團。

2009.11.17 與中策簽合作備忘錄,中策讓南山3成股權給中信金,換持中信金私募9.95%股權,未來南山董座擬由中策主導,中信決定執行長人選。

2010.2.25 延攬前行政院祕書長薛香川任旗下台灣彩券董事長。

2010.3.31 原採雙總經理制的中信銀,改採單一總經理制,由董座麥克?迪諾馬兼任。

2010.4.7 通過金控新組織架構,將設中國、投資、銀行、保險及證券5大事業群。

金控結善緣搶登陸

◎國泰金

今年1 月傳中國4大行庫之一的工商銀行,有意接手開業5年的上海國泰人壽50%股權,但遭否認。國泰投信2009年與大陸基金龍頭華夏基金香港公司結盟。

◎ 富邦金

今年4月宣告將與福建政府、中國中央級的國開基金合設海峽產業創投基金,規模人民幣50億元。另已申請與北大集團的方正證券合設基金 管理公司,並與中國中信集團合設融資租賃公司。

◎新光金

與海南航空集團合資在北京設新光海航人壽,2009年10月開業後, 即和中國、農民、建設、工商等4大行庫洽談通路合作,並同步評估開放讓4大行庫參股。

◎元大金

3月剛曝光的規劃,是由旗下元 大證券的海外公司,參股去年結盟的蘇州東吳證券,預計取2成股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71

增资中盛化工 联想控股180亿投向煤化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6/3NMDAwMDE5Nzg3Ng.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99

苏宁增资日本Laox 双品牌“狙击”国美、百思买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97142.html

知是在效法百思买还是一种防守反击,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开始在内地落实双品牌策略。

今天,苏宁电器(002024.SZ)发布公告称,将以35日元/股的价格认购旗下日本Laox株式会社定向发行的1.79亿股股份,总投资约5.03亿元人民币。发行完成,苏宁将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持有Laox 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2009年6月,苏宁电器以每股12日元的价格认购日本Laox公司定向发行的6667万股股份,获得后者27.36%股权。一年后,苏宁增持Laox股权,达到相对控股。

日本Laox株式会社创立于1930年,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家电连锁企业,与苏宁、国美不同,Laox 业务除了传统3C家电外,还涉及动漫产品、乐器、手表等日用品零售。

增资控股举动一箭双雕。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表示,公司将把Laox引入中国,实施双品牌战略,同时还将扩大Laox在日本的布局,为国际化进一步奠定基础。

苏宁电器打算在中国设立Laox中国总部,并公布了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到2016年,Laox中国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25个城市开设150家门店,建立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乐购仕生活广场(LAOX LIFE),单店面积在1万至2万平方米之间。

目前Laox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已经开始进行选址规划,今年年底将开出2到3家门店。

孙为民说,Laox可独立采购、共享苏宁电器后台设施,并互相补充各自经营管理模式。他认为,作为全球家电制造和消费类强国,日本零售业经营模式与管理方法值得中国零售企业借鉴。

这像是一种防守反击策略。因为,国美电器在中国采取的是三品牌运作,巨头百思买则采用双品牌策略,苏宁单一品牌很难形成区域与差异化竞争特色。

控股Laox,也是苏宁国际化的新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75

外部增資大門關閉 國泰金蔡宏圖夢碎 寶成蔡其瑞保住華一銀行經營權!

2011-8-8  TWM




峰迴路轉之後,寶成集團總裁蔡其瑞終於確定保住這張千金難買的台資銀行執照,同時握有台灣南山人壽兩成股權與華一銀經營權,在兩岸的金融實力令人難以輕忽。

撰文‧劉俞青

從七月上旬至今,上海唯一的台資銀行||華一銀行,就彌漫一股緊張氣氛。因為此時北京銀監會一行七、八位官員,正在華一銀行裡,進行近幾年來唯一一次最大規模的金融檢查,這一次的金檢,預計將維持近一個月。

根據行內主管透露,過去華一銀行的例行金檢,都是由上海銀監局執行,從未驚動過北京銀監會,但這次為了配合北京的金檢,行內甚至下令所有主管停止休假,高階主管更是必須在上海待命,以隨時配合所有的需求。

並不是華一銀行經營面出了什麼狀況,而是只待這次重要的金檢一結束,寶成集團總裁蔡其瑞就可以放下心中一塊大石,確定保住華一銀這個「寶貝」,但這個結果,恐怕要讓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大大地失望了!

會牽動兩位大老闆之間如此劇烈的心情轉折,主要還是因為華一銀的經營權經過一番峰迴路轉的角力拔河之後,終於確定重新回到蔡其瑞的手上,而一直以來用力甚深,希望有機會買下華一銀行的蔡宏圖自然要失望了。

不具銀行家身分 險被迫割愛華一銀行至今仍是在中國唯一一家台資擁有實質主導權的銀行,這張珍貴無比的銀行執照,據說是當時中國感念寶成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極少數沒有撤 資的企業,終於在一九九七年一月,批下了這張至今獨一無二的銀行執照。也因此,對蔡其瑞而言,這張有如拿性命風險去拚來的執照,何其珍貴。

但受限台灣法令,即使兩岸金融逐漸開放如今日,但華一銀的股東名單上還是看不到蔡其瑞的直接持股,只有轉了好多層管道之後,才看到以寶成集團旗下裕元工業 輾轉投資的「蓮花國際」持股。而蔡其瑞在任何場合的公開發言,也從未鬆口承認過他與華一銀之間的關係,但據他身邊人士透露,「總裁一直非常關心銀行的營運 狀況。」然而,這個蔡其瑞始終揣在懷裡的寶貝,從前年起,就開始出現可能經營權不保的危機,讓蔡其瑞寢食難安。

危機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根據中國銀監會規定,華一銀既然被認定為「台資銀行」,就應該由「具備台灣銀行業經營身分」的股東持有,偏偏,蔡其瑞雖然貴為「全 球鞋王」,寶成集團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鞋業代工廠,但並不具備這個「台灣銀行家」的身分,因此,原本預定今年底華一銀行的增資案,就被迫要引進其他具有台灣 銀行業經營者的大股東入主,換言之,蔡其瑞的寶貝很可能要易主了。

然而,這個蔡其瑞可能面臨的災難,看在台灣金融業老闆的眼裡,卻是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因此引發台灣金融業老闆的一陣廝殺,據了解,過去二年多來,幾乎所有「叫得出名字」的台灣金融業者,都透過各種直接、間接管道,登門造訪過蔡其瑞。

被點名過的老闆包括永豐金何壽川、新光金吳東進,甚至連已經擁有廈門商銀的富邦金都榜上有名,而其中,最接近成交邊緣,差一點點就幾乎要拍板成為這次增資對象的,就屬國泰金蔡宏圖,當時甚至已經喊出可能以淨值三倍、每股台幣二百多元的天價入主。

蔡宏圖的算盤,當然是希望能夠藉由買下華一銀行,就等於打通進軍中國銀行業之路,如果配合旗下登陸多時的國泰人壽,等於銀行、保險雙引擎齊發,國泰金西進布局雛形已現。

唯一台資主導 華一銀績效佳但如今蔡宏圖的美夢確定破碎。因為根據最新消息,只要現在華一銀行行內正在進行的金檢順利通過,北京銀監會就會拍板,讓年底華一銀行的增資 案,採行「按原股東比率增資」的方式進行增資,換句話說,將由目前華一銀行的大股東,包括以蓮花國際為名的蔡其瑞、上海浦發銀行、永亨銀行等共同增資,而 原本要引進新的大股東計畫,確定不會執行。

這個命令等於直接對外宣告:蔡其瑞將繼續擁有華一銀行的經營權,而原本國內所有覬覦的金融業者,都確定出局。

這個急轉直下的發展,原因眾說紛紜。有消息指出,日前台灣南山人壽標售案,寶成集團與潤泰集團尹衍樑連手,以二比八的出資比,拿下南山人壽,其中出資二成 的蔡其瑞,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取得南山人壽,等於拿下「台灣金融業者」的身分,也就符合了北京銀監會對銀行增資對象的要求;但也有一說,是靠寶成長期戮 力投資中國而來。

但無論理由為何,對蔡其瑞而言,終歸一句話,就是保住了華一銀行的主導權,確定這個千金難買的執照,不會落入他人之手。

事實上,會讓蔡其瑞用盡方法也要留住的華一銀行,除了難以取代的獨特性之外,華一銀行這幾年的經營績效令人讚賞,當然也是蔡其瑞難以割捨的原因之一。

如果算進日前才開幕的蘇州分行在內,華一銀行已經有上海八家支行、深圳、天津與蘇州共三家分行,去年每股稅後純益二.八元,ROE一二%甚至居所有外資銀行之冠,眼看營運績效正要起飛,也難怪蔡其瑞說什麼都要保住華一。

未來,寶成在中國的投資肯定不會少,而蔡其瑞同時擁有台灣南山人壽兩成股權,與上海華一銀行的經營權,兩岸金融的實力,令所有台灣的金融業者都不敢小覷。

華一銀行

成立:1997年7月

資本額:人民幣11億元

股東結構:蓮花國際(66.11%)、上海浦發銀(30%)、永亨銀行(3.89%)資產總額:人民幣 287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51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中華煤氣(0003)增資河北省天然氣有限公司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09/19/%E4%B8%AD%E8%8F%AF%E7%85%A4%E6%B0%A3%E5%A2%9E%E8%B3%87%E6%B2%B3%E5%8C%97%E7%9C%81%E5%A4%A9%E7%84%B6%E6%B0%A3%E6%9C%89%E9%99%90%E5%85%AC%E5%8F%B8/

現時,新天綠色能源(0956)和香港中華煤氣(0003)的全資附屬公司分別持有河北省天然氣有限公司55%及45%的股本權益。

前幾天內地新聞報告“新天綠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合資的河北省天然氣有限公司增資項目,外資增資715萬美元”。715萬美元大約等於 5千5百多萬港元,新聞沒有提及股本權益有沒有改變。

四川省150MW風電項目

另外,據報道日前  新天綠色與四川省旺蒼縣達 成勘探與開發風電初步協議。協議旨在該縣建設首座風電場測風點和開展風能資源普查等前期工作,構思中的風場規劃為150MW,總投資約15億元人民幣。新 天綠色的策略是“立足華北、走向全國”,以上的項目應是四川省內的第一個項目,不過收集數據、設計、建造需時,項目最快也要3年後才投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73

康得新涉嫌欺詐:隱瞞海外大客戶關係 虛增資產 盧山林

http://xueqiu.com/7466783427/24371413
直接發原文了,版權歸《證券市場週刊》


上市僅三年,北京康得新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得新)即成為中小板市值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之一,市值超過270億元,直追老牌牛股雙鷺藥業,並將寧波銀行、榮盛發展等重資產型金融地產公司甩在身後。

2013年7月1日,康得新進入滬深300指數。 它是全球產能最大的預涂膜產品供應商;2012年,公司年產能達到4.4萬噸。它在國內首家引進預涂膜生產線,主要產品廣泛應用於各種書刊、包裝物、廣告製品的覆膜。

IPO對它意義非凡自2010年7月16日掛牌上市以來,康得新總資產增長近10倍,至57.9億元(2012年年報),年均複合增長率118%;營業收入增長逾5倍,至22.3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83%;淨利潤由2009年的4626萬元增至2012年的4.23億元,增長約8倍,年複合增長率110%。

截至2013年7月1日,康得新股價(復權)較發行價上漲了9倍,較上市首日收盤價上漲了6倍。除首次公開發行募資5.7億元外,公司又於2012年6月通過非公開發行募資16.25億元,於2012年12月通過發行公司債募資9億元。2013年3月27日,公司公告稱,擬向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申請註冊發行不超過11億元的短期融資券。

這樣的牛股當然是基金的寵兒:持股康得新的機構投資者由2010年的16家驟增至2012年底的116家,合計持股達到1.94億股,佔總股本的31%。2013年一季度末,機構總數仍達到45家,持股超過1億股,其中,持股量較大的,包括廣發基金及其管理的社保115組合、泰達宏利、華寶興業、興全基金等。

然而,諸多光環集於一身的康得新卻有暗影隱瞞與海外主要大客戶的關聯關係,部分上游原材料供應商與下游主要客戶關係錯綜複雜,而且部分客戶或蹤跡難覓,或資質欠優。同時,公司在上市前後涉嫌虛增資產、產能與價格,誇大出口收入。

46歐元揭秘荷蘭關聯公司

外銷是康得新重要收入來源。

其招股書中稱,在產品外銷方面,目前國內僅公司一家能夠滿足出口歐美等國家的質量要求;其他公司除少數出口到東南亞地區之外,尚未進入歐美市場。

2012年年報顯示,來自國外的營業收入為5.06億元,佔康得新營業收入的23%。在上市之前,康得新來自國外的營業收入佔比更高,2007-2009年分別達到50%、41%、26%。

招股書顯示,在2007-2009年公司的前五大客戶中,均存在來自美國及歐洲的客戶。其中,位於荷蘭的Kangdexin Europe(或稱Kangdexin Europe BV)多次出現。

2008年,Kangdexin Europe為公司第三大客戶,貢獻銷售金額2060萬元,佔營業收入7.93%;2009年,為第二大客戶,貢獻銷售金額3150萬元,佔營業收入8.64%。 招股書稱,Kangdexin Europe是康得新在歐洲的經銷商,被後者允許使用「KANGDEXIN」的名稱字樣,為其在歐洲地區拓展市場,推廣品牌。Kangdexin Europe網站亦顯示,其為康得新的預涂膜產品在歐洲的經銷商。

上市後,Kangdexin Europe繼續在康得新國外客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10年,它是公司第二大客戶,貢獻營業收入6326萬元,佔營業收入12.07%;2011年,是第三大客戶,貢獻營業收入9007萬元,佔營業收入5.9%;2012年上半年,是第四大客戶,貢獻營業收入5853萬元,佔營業收入6.09%。

2012年年報中,康得新未披露公司前五大客戶詳細名單。理由是公司稱,客戶信息對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都屬於重要的商業機密。2012年年報中,多家上市公司均未披露前五大客戶名單。 公司認為,這種信息披露方式對維護客戶信息是有益的,因此也採取了這種披露方式。

同時,Kangdexin Europe多次出現在康得新前五大應收賬款欠款單位名單中,且穩居第一位。2009-2011年,康得新對Kangdexin Europe的應收賬款分別為798萬元、2879萬元、6117萬元,佔應收賬款比分別為22.1%、54.6%、45.5%。2012年上半年,康得新對Kangdexin Europe的應收賬款近5000萬元,佔應收賬款比為22%。 在對Kangdexin Europe的描述中,康得新稱其為「非關聯方」。公司招股書對關聯企業的介紹中,亦未有Kangdexin Europe的名字。

然而,記者通過荷蘭KVK網站(Kamer van Koophandel)卻發現,在康得新上市前,其與Kangdexin Europe的關係為關聯企業,康得新未予披露。 根據荷蘭相關法律規定,私人有限責任公司(BV)必須在KVK註冊,記者此次查詢的費用是46歐元。

資料顯示,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期間,Kangdexin Europe的實際控制人是來自中國重慶的Zhong Yu,其出生日期為1950年3月22日,均與康得新招股書披露的公司董事長、實際控制人鐘玉的信息相符。 而在此期間,Zhong Yu還是另一家荷蘭公司Huali Europe Holding的實際控制人,這家公司則為康得新的全資子公司。

2009年10月,Huali Europe Holding全資控股了Kangdexin Europe。可以推斷,Kangdexin Europe及Huali Europe Holding的實際控制人Zhong Yu即為康得新的實際控制人鐘玉。 彼時,Kangdexin Europe與康得新實為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下的關聯企業。而康得新招股書對此並未予以披露,涉嫌欺詐發行。

2010年2月,就在康得新上市前幾個月,由英屬維爾京群島(BVI)註冊的Wavy Ocean Investment Limited取代康得新成為Huali Europe Holding的全資股東,間接控股Kangdexin Europe。一位1977年出生的叫做Wang Wei的北京人成為Huali Europe Holding及Kangdexin Europe的實際控制人。

康得新財報顯示,Kangdexin Europe為公司經銷的預涂膜逐年攀升,2008-2009年累計貢獻營業收入0.51億元,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累計貢獻營業收入2.12億元。 而資料顯示,Kangdexin Europe註冊資本僅為18000歐元(按當時匯率計算為17.6萬元人民幣,下同),2008-2009年連續兩年均出現虧損,累計虧損1023萬元。截至2009年末,公司固定資產僅為23萬元,淨資產為-767萬元,員工為5人。

關係複雜的採購商與銷售客戶

康得新主要產品預涂膜廣泛應用於各種書刊、包裝物、廣告製品的覆膜。2007-2010年預涂膜為康得新貢獻營收的比例均在73%以上。 2011年康得新宣稱為降低成本,向上游擴展,自產基材(bopp)。

但事實上,其自產原材料卻全部對外銷售,當年bopp原材料為康得新貢獻50%的營收,預涂膜銷售額僅佔43%。 2011年下半年康得新發佈定增預案,宣稱進軍從技術角度與預涂膜完全不相關的光學膜行業,擬投資29億元建設兩億平米的光學膜產業化集群項目。而在此之前,康得新建設的4000萬平米光膜示範基地在2012年已為其貢獻9億元的營收,佔公司總營收的42%,當年預涂膜貢獻45%的營收。

隨著兩億平米光學膜項目於2013年3月陸續投產,「光學膜進口替代」使康得新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記者實地查證近10家康得新上下遊客戶,其中一些公司在與康得新發生業務之前,並未開展經營活動,營業收入幾乎為零,即可能是所謂「殼公司」,而與康得新發生業務之後,營收大幅增長。

同時,康得新的部分上游原材料供應商與下游主要客戶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似乎不足以僅用巧合來解釋,而康得新則同時與這些公司發生著左手與右手的業務關係。比如 嘉豪創業與盛世隆安 據2012年債券募集說明書,嘉豪創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嘉豪創業」)是康得新2010年前五大供貨商,以2745.7萬元列第五位,採購項目為BOPET(雙向拉伸聚酯薄膜)。 工商資料顯示,嘉豪創業成立於1999年7月,註冊地在北京市朝陽區霄云路38號現代盛世大廈402室,法定代表人為孟祥志。記者在註冊地未找到該公司。

2010年,嘉豪創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179萬元。在與康得新發生業務關係前的2007-2009年,嘉豪創業主營業務收入僅為29.7萬元、29.1萬元、250萬元。在2010年短暫亢奮後,嘉豪創業2011年主營業務收入再度滑落至867萬元。

記者的調查顯示,自成立以來,嘉豪創業股東、及公司名稱發生多次變更。嘉豪創業的多位老股東,與康得新上下遊客戶有關聯。在2009年12月的一份由北京市二中院出具的《民事判決書》中,與嘉豪創業現任法人孟祥志及嘉豪創業的多位老股東相關一間公司,被判決騙貸。 康得新2010年報第三大客戶北京盛世隆安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盛世隆安」),當年貢獻營業收入3301萬元,佔6.3%。 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顯示,盛世隆安法定代表人為郭鳳梅。而工商資料顯示,2010年收購嘉豪創業40%股權的中基萬業當時的法定代表人正是郭鳳梅。 也就是,康得新原材料供應商嘉豪創業與下游重要客戶盛世隆安有關聯。

但,巧合不止這些。 盛世中光、維盛流域和強峰國際 北京盛世中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盛世中光」)是康得新2011年第二大客戶,貢獻營業收入8584.5萬元,佔比5.63%。 記者調查發現,盛世中光的一名股東孔春梅同時還是康得新原料供應商北京維盛流域貿易有限公司(下稱「維盛流域」)的股東、法定代表人。 康得新2012年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2012年1-9月,公司向維盛流域採購了金額為9319萬元的原材料,佔總採購額的10%,位居第一位。 工商資料顯示,維盛流域成立於2004年2月,初始註冊資金10萬元,由孔春梅與另一自然人出資。2011年,維盛流域註冊資本增至100萬元,孔春梅出資90萬元。盛世中光成立於2006年6月,2011年孔春梅出資1000萬元,佔註冊資本的50%。 工商資料還顯示,維盛流域與盛世中光早前分別為服裝批發公司和文化產業公司,均在與康得新發生業務關係之前變更了經營項目,增加化工產品,而營收也由零達到了千萬元的突破。

除了維盛流域,盛世中光還與康得新另一個主要客戶張家港保稅區強峰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強峰國際」)有著業務聯繫2011年,兩者發生一筆559.47萬元的應收賬款往來。 2009-2012年上半年,強峰國際分別為康得新貢獻了3057萬元、6220萬元、12711萬元、6372萬元的營業收入,一直穩居康得新前五大客戶之列。 記者實地調查發現,盛世中光、維盛流域及強峰國際均不在註冊地址辦公。

據強峰國際註冊地保稅區匯達大廈817A室(由原張家港市張家港保稅區京港大廈10A4室變更至此,直至今日並未更改的註冊地)物業管理人員透露,此大廈多數為註冊公司,並沒有辦公人員,很多公司只是註冊公司用,沒有聽說強峰國際這家公司的名字。 在該名物業管理人員帶路下,記者在817A室看到,該樓層未經過裝修,還是毛坯房。

記者最終在張家港市河西路243號找到了強峰國際的辦公地點,但該地址卻為南京石湫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石湫建設」)的財務室,據一位工作人員透露,他們就是強峰國際。而石湫建設目前正承接康得新張家港光學膜生產基地部分工程建設。

而盛世中光和維盛流域註冊地址為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乙21號國賓大廈6029室及6031室,但實際上,國賓大廈為中海油辦公樓,一般人根本無法進去,也沒有6029室及6031室。國賓大廈物業管理人員透露,沒有聽說上述兩家公司。 最終,根據網上信息,記者找到了盛世中光辦公地點,但房門緊閉無人辦公(注意:它是2011年第二大客戶,貢獻營業收入8584.5萬元)。而維盛流域至今未找到辦公地點。

此前,康得新2012年中報中所披露的第一大客戶山西新百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於2011年6月底才建成投產,而在2012年上半年就採購了康得新1.22億元的產品,被媒體質疑。同樣的,北京晉通宇恆貿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僅為50萬元,於2010年12月剛成立,2011年上半年就成為康得新的大客戶,貢獻營業收入3485.7萬元。 預付款客戶疑點 不僅下遊客戶,康得新上市前的上游預付款客戶同樣也疑點重重。

招股書顯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預付款項前五名單位中,北京富煜佳通商貿有限公司(下稱「富煜佳通」)列第二位,為原材料供應商,預付款226.5萬元。 然而,工商註冊資料顯示,富煜佳通於2009年成立,註冊地址為北京馬連道10號院世紀茶貿中心13層A2-1615。該公司在成立當年即成為康得新預付賬款第二大客戶,但經記者實地走訪發現,世紀茶貿中心無13層,16層的1615室上班時間也未見到人。 位於世紀茶貿中心一層的一位房產中介向記者表示,這裡都是註冊公司,很多公司並沒有沒有實際業務。 在康得新截至2009年12月31日預付款項前五名單位中,位於第五位的是全資收購了康得新荷蘭子公司Huali Europe Holding的Wavy Ocean Investment Limited,同樣為原材料供應商,預付款金額為70.97萬元。

涉嫌虛增資產

上市前,康得新共有6條預涂膜生產線,其中位於康得工業園的3、4號生產線為國產。 招股書披露,2008年,公司預涂膜生產線3號線和康得工業園房屋建築物改造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轉入固定資產,其中預涂膜生產線3號線及其輔助設備轉入價值為626.15萬元。2009年,公司預涂膜生產線4號線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轉入固定資產,主線及輔助設備轉入價值合計412.67萬元。 即,3號線及4號線主線及輔助設備轉入固定資產合計為1038.82萬元。

據悉,康得新的兩條國產預涂膜生產線採購自江門市輝隆塑料機械有限公司(下稱「輝隆塑機」)。輝隆塑機相關負責人表示,康得新確實從該公司購買兩條生產線。輝隆塑機出具的報價單顯示,每條預涂膜生產線為242萬元,主線及輔助設備274.5萬元。 也就是說,相比招股書轉入固定資產的1038.82萬元,康得新在兩條國產生產線上涉嫌虛增資產489.82萬元(不含技改100萬元)。

此外,康得新位於張家港一期生產基地的5、6號生產線於2009年二季度陸續投產。招股書顯示,5、6號生產線加分切機原值合計2433萬元,加上配套設備681.5萬元(招股書顯示,4條生產線的配套設備合計1363萬元),則5、6號兩條生產線的原值約為3114.5萬元。 然而,招股書卻顯示,張家港生產基地的廠房和生產設備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價值為14421.14萬元,其中房屋建築物為8729.36萬元,機器設備為5691.78萬元。 截至2009年年底,張家港生產基地最主要的生產線即為5、6號生產線,其原值不超過3114.5萬元,即使加上一些輔助設備,與轉入固定資產的5691.78萬元仍相差巨大,康得新也未在招股書進一步予以披露,涉嫌虛增資產2477萬元。

除此之外,張家港一期生產基地廠房在2009年轉為固定資產,招股書顯示,該廠房面積約為2.35萬平米,其轉固價值達8729.36萬元,如此算來每平米廠房造價高達3714元。 記者通過採訪多家當地建築公司獲悉,2009年張家港的廠房(土建部分,不包含設備)最高造價不超過1800元/平米(稅前)。照此計算,2.35萬平米廠房造價僅為4230萬元,相比8729.36萬元的轉入固定資產價值,康得新涉嫌虛增固定資產4503萬元。 綜上,在上市前,康得新涉嫌虛增資產約7400萬元。

上市後,康得新在部分資產的處理上仍存在疑問,涉嫌虛增資產可能過億元。

2011年年報中,康得新表示,張家港募投項目土建如期竣工,新建廠房1.5萬平米,即公司所稱的張家港二期。 同時,張家港規劃建設局網站也顯示,康得新的二期房屋建築物包括輔助生活中心、倒班房、化學品庫、預涂膜庫、垃圾房,面積合計1.5萬平米。 根據康得新2011年年報,張家港二期房屋建築物投資金額達7026萬元。照此計算,則每平方米造價達到4684元。 但經多家建築公司工程師估算,2011年張家港1.5萬平米的房屋建築物建設成本約在2250萬元左右。康得新在張家港二期上涉嫌虛增資產4776萬元。

此外,康得新2012年半年報顯示,其預付寧大鋼構有限公司(下稱「寧大鋼構」)工程款1.13億元。而寧大鋼構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他們確實是有做康得新的張家港公司工程項目,但合計金額並不超過5000萬元,不可能過億元。照此,康得新在寧大鋼構一個客戶的預付賬款上就涉嫌虛增資產6300萬元。 產能、價格虛實 康得新招股書披露,IPO募資用於張家港年產預涂膜1.8萬噸(4條生產線)項目。2010年年報中,公司表示於當年11月將原計劃購置美國產和中國台灣產生產線各兩條,變更為購置4條美國Davis-Standard公司450米/分鐘的高速生產線,產能提高50%,達2.4萬噸。即,每條生產線的產能升至6000噸/年。 相比之下,2009年康得新在張家港一期生產基地的5、6號進口生產線投產,產能僅為3000噸/年。為何僅時隔一年,進口生產線的產能就實現翻倍?

Davis-Standard公司北京銷售部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康得新的6條進口生產線(外加張家港一期生產基地的5、6號)均來自該公司,產能均為3000噸/年(300米/分鐘)。當記者問及還有什麼辦法能夠提高生產線的產能時,上述銷售人員表示,想擴大產能只有多加生產線。

與此同時,康得新的兩條國產生產線產能也可能與實際狀況不符。招股書顯示,康得新的兩條國產生產線產能為1800噸/年。但上述生產線製造商輝隆塑機負責人表示,單條生產線產能很難達到1800噸/年。該人士表示,國產生產線每天大概生產4噸,在不停產檢修的情況下每年產能也僅1460噸。

康得新在2012年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完成4條預涂膜生產線的安裝及調試,並於2012年一季度相繼投產,形成10條生產線的產能,年產能達到4.4萬噸,成為全球預涂膜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

然而,按照上述國內外預涂膜生產線製造商給出的產能數字計算,康得新的10條生產線產能達不到4.4萬噸/年,甚至還不足3萬噸/年。 除了產能外,康得新的預涂膜價格也可能存在虛高。

2010-2012年,康得新預涂膜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23億元、6.59億元、10.07億元,複合增長率達54%。 2012年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2010-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預涂膜的平均銷售單價分別為2.31萬/噸、3.31萬/噸、3.22萬/噸。

然而,康得新北京的銷售人員卻透露,公司的預涂膜價格在2011年相對較高,但也不超過3萬元/噸(按2.9萬元/噸計算),2012下調了單價,直到現在(2013年6月)單價維持在2.75萬元/噸(根據公司報價單計算)。如此算來,在2011-2012年,康得新預涂膜單價分別虛高4100元/噸、4700元/噸。

美國出口業務存疑

在出口業務中,康得新除了隱瞞與Kangdexin Europe的關聯關係外,其出口美國的預涂膜數據也存在較大疑問。 康得新招股書顯示,2007年公司銷售到國外的預涂膜為7818.97萬元,毛利率達到27.61%,遠高於11.43%的內銷毛利率。其中,外銷到美國的預涂膜為2867.83萬元,按照招股書中約2.2萬元/噸的平均單價計算,出口數量為1258噸。

資深貿易情報服務機構zepol的數據顯示,康得新2007年出口到美國預涂膜的數量為1487噸,與1258噸相差不大。 招股書還顯示,康得新2008年、2009年出口到美國的預涂膜分別為4510.34萬元、3045.72萬元,當年其產品平均單價分別約為2.6萬元/噸、2.1萬元/噸,照此計算,數量分別約為1735噸、1450噸。

彼時,美國正在遭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康得新出口美國預涂膜業務雖有所下滑,但似乎並不明顯。 然而,zepol的數據卻顯示,康得新2008年、2009年出口到美國的預涂膜數量分別僅為995噸、111噸,與按照招股書計算出的出口數量相差甚遠。

康得新海外業務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印度COSMO公司也從側面提供了佐證。COSMO公司在2009年5月份收購了預涂膜技術的發明者美國GBC公司的工業印刷市場的預涂膜生產業務。2009年底,COSMO公司表示,由於歐洲和北美需求(金融危機)不足,GBC的生產線產能利用率不足,關閉了7條生產線,歐洲和北美預涂膜市場出現蕭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835

三大爭議點 引來金管會與投資人高度關切 首富林堉璘家族的「奇特」增資案

 

2013-07-08  TWM
 
 

 

宏泰人壽一場增資案,惹出台灣首富林堉璘家族的諸多爭議,也引來二十四萬保戶的關切,主導這場增資案的林堉璘三子林鴻南,要如何面對這次增資挑戰?就看金管會的監理大權如何行使了。

撰文‧劉俞青

這一次,有「台灣首富家族」之稱的林堉璘三子、也是宏泰人壽的實質負責人林鴻南,即將面臨一場嚴峻的增資挑戰!

因為日前,宏泰集團旗下的宏泰人壽,啟動一個前所未見的增資行動,不僅引發股東與保戶的注意,也引來金管會的高度警戒。據悉,金管會高層已經明確表示,這樁增資案至目前為止還沒有經過金管會的同意,等宏泰人壽將增資細節送進金管會之後,包括土地鑑價與增資方式,都會仔細審查。

這筆增資案是宏泰人壽有史以來以最特殊方式「大舉增資」的一次;說是「大舉」,是因為增資金額之大,如果將普通股與特別股的金額相加,超過一個資本額之多︵二二五億元︶;說是特殊方式,是因為林家不僅以「私募洽特定人」的方式增資,而且是拿土地資產作價來參與增資,引發外界的爭議。

爭議一:應募人身分特殊

家人參加增資,不算關係人?

事實上,這次的事件,主要起源於董事會股東結構的失衡。因為宏泰人壽雖然是公開發行公司,其實股權相當集中。簡單來說,該公司有三大股東,以林鴻南為首的林堉璘家族持股約七成五;此外,永達保經的吳文永持股一○.五六%;另外日本壽險公司太陽生命也持股一○.○八%。

但目前宏泰人壽的董事會結構九董二監中,完全由林鴻南家族與關係人掌控,包括永達保經與太陽生命兩大股東,都沒有進入董事會;對此,交通大學財金所教授、也是國內公司治理專家葉銀華指出,兩大外部股東的持股至少足以出任一席董事,而失衡的董事會,往往也是一連串公司治理疑慮的開始。

而這次除了以土地資產作價參與增資的方式,引發外界爭議之外,最讓兩大外部股東生氣的是,明明早在股東會召開前一個月、五月三日召開的董事會中,就已經通過私募增資的議案,連同洽特定人的身分、土地資產作價都已決定,但卻仍在五月六日,發出一封以宏泰人壽董事長韋伯韜親自具名寫給其他股東的書信,信中寫道:「誠摯邀請貴股東參與本次增資案」,氣得股東事後說,「不具金融業負責人最重要的誠信原則!」此外,這次宏泰人壽董事會、股東會通過的增資案,從增資方式、股東身分、參與增資的資產到認購價格,都讓金管會高度疑慮。

六月三日,宏泰人壽舉行股東會,當天會中的重點,是要通過減資八五%以彌補虧損,以及討論事項中的第四案與第五案,分別要以私募洽特定人的方式,增資十九.六億股的普通股,與同樣十九.六億股的甲種特別股。

但顯然增資的幅度超過核定資本額上限,後來股東會上,在股東強烈建議下,宏泰人壽才提出修正說明「兩項增資合計不得超過十九.六億股」的文字說明。

這兩筆增資案以「私募洽特定人」的方式增資,宏泰人壽在股東會的議事手冊上言明,該特定人是「為求公司長遠發展,擬引進策略投資夥伴」。結果,潘朵拉的盒子一掀開,所有的「應募人」,全都是林家相關的關係人,包括林鴻南的太太王琬玲、弟弟林鴻基、林家老臣,也是目前宏盛建設董事長林祖郁等,全都名列榜上,不知這些林家的親友、家人們,與「公司長遠發展」的關係何在?而且這些關係密切的關係人,在股東會手冊上載明與宏泰人壽的關係,竟然都是「無」。

爭議二:定義「所需資產」土地算保險公司所需資產?

對此,日前太陽生命已正式委託理律法律事務所行文金管會,函中提到宏泰人壽「誤導股東之聲明,股東會開會通知具有重大瑕疵」。宏泰人壽發言人嚴成均沒有進一步說明林鴻南與宏泰人壽的實質關係,但他表示,一切都是按現行法令執行,沒有問題。

據了解,金管會高層對宏泰人壽以關係人等參與私募的增資方式,有極大疑慮,直言要等宏泰人壽正式遞件申請之後,詳細審核。

此外,這一次最引發外界爭議之處,私募的特定人是拿土地資產作價參與增資,而不是一般的現金增資。但事實上,根據︽公司法︾第二七二條規定,「公司公開發行新股時,應以現金為股款;但由原有股東認購或由特定人協議認購,而不公開發行者,得以公司事業所需之財產為出資。」爭議三:增資價格暗藏玄機時機點與計算基礎不對勁?

事實上,保險公司不是建設公司,按︽保險法︾的規定只能經營保險業務;而一般保險公司名下經常握有大批土地資產,是因為保戶所繳納的保金而衍伸所做的資金運用,並非保險公司的本業。

因此,「土地資產」是否為保險公司經營「所需之財產」,存在值得討論的空間;葉銀華表示,資產作價是否適當的評估標準,應該有兩項原則,一是該資產平時有無「收益性」,另外一旦發生危險時,有無「變現性」而定。

以這次四十四筆土地中,僅有台北市松山區一一六坪、士林區約一八五坪土地屬於「建地」,其他土地均是旱地、墓地、田地或道路用地等,「收益性」好壞可受公評。

而宏泰人壽表示,土地的市價不能光看地目,而是要以土地使用分區來鑑定,而且公司委請戴德梁行與展茂不動產兩家公司進行鑑價,鑑價結果並非公司自行決定。

再者,這次土地作價一一七.六億元,參與增資的定價為每股六元,對照去年底宏泰人壽帳上每股淨值為○.九一元,原本預計減資八五%之後增資,因此每股淨值經提升為六.○六元,增資定價略低於淨值的價格。

但事實上每股○.九一元的計算基礎,是以去年財報上淨值總額為二○.五六億元作為計算,但根據宏泰人壽今年三月提供給太陽生命的簡報中記載,調整後的淨值為九十八.二四億元,換算下來,每股淨值將提升為四.三元,減資後提高為每股二十八.九八元,比每股六元的定價高出甚多。

另一位大股東,永達保經董事長吳文永則證實,五月時林鴻南曾親口告知,今年在新北淡水的「海洋都心」等建案大舉入帳後,今年至少有一五○億元的不動產收益;但公司卻選在大筆收益入帳之前進行增資,顯然損及其他未能參與增資的股東權益。對此,嚴成均表示,公司未來幾年確實有不少的不動產收益入帳,但詳細金額還要進一步確認計算。

事實上,宏泰人壽這次選在不動產收益將大舉入帳之前,進行大幅度減資八五%之後,再大規模的增資,而增資對象又僅限於林堉璘、林鴻南家族的關係人。

若按照減資幅度計算,減資之後,太陽生命持股一○.○八%降為○.七九%,永達保經將從一○.五六%降為○.八三%;市場人士研判,既然前景樂觀,獲利情況預估好轉,應將未來獲利用做彌補虧損,而非在此時點上進行減資。

一場增資案,惹出首富家族的諸多爭議,一旦增資案難產,宏泰人壽的財務資本將受影響,業務推展將受限,二十四萬保戶權益誰來保障?金管會的監理大權,恐怕是保護小保戶們的最後一道牆。

以土地資產作價增資的44筆土地,合理市價真有117.6億元?

市 區 段別 小段 地目 坪數 地號台北市 士林區 至善 五 旱地 196.4 88-1、89-1、90、91、92、93、96、101、102、103

建地 185.0

台北市 內湖區 東湖 五 林地 88.8 266、305、307、311、315

旱地 13.7

台北市 松山區 延吉 三 建地 115.9 2、6、7、8、13、17、20、22、25、26、183-1、184-1、234、237-1 台北市 中山區 榮星 二 道路 2.4 53-2、269-4、269-5、272、273、273-1、273-2、274、274-1、274-2

溝 4.7

田 6.3

墓地 19.9

新北市 汐止區 金龍 田地37.4 198 新北市 林口區 新林 — 52.0 719 新北市 淡水區 公司田 — 867.9 75、77 新北市 淡水區 新市 —2141.6 160 資料來源:宏泰人壽、地政資料庫參與增資都是好友與家人?

應募人 身分

王琬玲 林鴻南太太

宏偉建設 宏泰人壽法人股東李其白 林堉璘好友;寶佳機構董事長李忠義 林堉璘外甥;忠泰建設董事長李東進 宏泰人壽法人董事公司董事長林長隆 宏泰人壽法人股東公司董事長林祖郁 林家老臣;宏盛建設董事長

林鴻基 林堉璘四子

高順發 宏泰人壽法人股東公司董事長陳彥玲 宏泰人壽法人股東公司董事

資料來源:宏泰人壽財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44

《爭議人物二》接手八年,讓幸福人壽虧損暴增至239億 鄧文聰屢踩紅線 有錢獵地卻沒錢增資?(092-094)

2014-08-25 TWM  
 

 

一家成立二十一年,卻只有一年賺過錢的保險公司,如果你有能力,會不會買?

鄧文聰入主幸福人壽以來,不但把虧損愈搞愈大,還拿著保戶資金四處獵地,更受爭議的是,他沒拿多少錢增資幸福人壽,卻有錢買高雄八五大樓金典酒店。

撰文‧梁任瑋

八月十二日,金管會宣布接管幸福人壽,讓久未在媒體前曝光的董事長鄧文聰再度成為關注焦點。相較於二○○六年以成功台商之姿吃下幸福人壽,如今卻淪為被金管會接管的悽慘局面,神祕富豪的形象嚴重「落漆」。

○六年,國民黨黨營事業釋出幸福人壽股權,鄧文聰與東南旅行社董事長黃正一,合計以五.七億元拿下各半持股。一開始,黃正一擔任董事長,鄧文聰擔任副董事長,「但黃與鄧理念不同,讓同樣擁有一半股權的鄧頗有微詞,後來他與另一位大股東花蓮縣長傅崐萁合作,在○八年一月底發動董監改選,一舉拿下幸福人壽董事長寶座。」一位幸福人壽員工透露。

鄧文聰接手虧損的幸福人壽,按主管機關要求必須再增資,但他百般拖延,最後因資本適足率(RBC)未達法定標準二○○%遭金管會懲處。直到○八年六月後才辦了兩次現增共十二.五億元,但相較當時虧損已達一六四億元,現增金額只是杯水車薪。

雖然,幸福人壽因財務不佳,業務與投資都受到金管會嚴格限制,但鄧文聰卻很敢挑戰主管機關的紅線。○八年七月,還以三十四億元向花旗銀行買進台北市信義計畫區、正對台北一○一大樓編號D3土地,超過限額的三十三倍之多,結果遭金管會罰款四五○萬元,由此可見鄧文聰經營事業的風格。

黨政關係好 聘金管會退休官員當顧問遭金管會開罰之後,鄧文聰不但沒有收斂,還對媒體抱怨標地破局,搬出過去自己在大陸經商的那套生意模式,批評台灣主管機關的不近人情,他曾對媒體說,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大陸,政府絕對會來協商。甚至,因違反《保險法︾慘遭停職一年的他,還向行政法院提出訴願,提告金管會前主委陳裕璋。

由於幸福人壽屢屢違反規定,八年來累積高達二十餘件的重大裁罰案,平均每年有三到四件,金管會一三年早已派金檢人員進駐公司監控財務、業務,但鄧文聰不僅未改善公司治理問題,反倒是更加積極影響立委,試圖拖延被金管會接管的時間。

「鄧文聰經營事業,向來就是依賴政商關係撐腰。」幸福員工透露,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與不少藍營立委,都曾是公司尾牙的座上賓。一位金管會前官員私下表示,鄧文聰與立法院財委會不少立委都是好朋友,使得立委也很關心保險公司相關問題。像財委會曾質疑金管會對於問題保險公司,只以資本適足率作為退場機制的財務指標過於嚴苛,「而且三不五時就把官員叫去立委辦公室說明」,讓金管會備疲於奔命。

此外,鄧文聰上任後,也找不少退休官員當「顧問」。如金管會金檢局前副局長楊文慶、立法院前副院長鍾榮吉,就曾被員工目睹常到鄧的辦公室聊天。

鄧文聰對內也鼓勵公司基層業務員競選國民黨黨代表,目前光是幸福人壽就有二十位中國國民黨黨代表。據了解,○二年國民黨為了照顧退休、卸職黨工,安排其至幸福人壽二度就業拉保險,鄧文聰入主幸福人壽後,看準這些具有黨工背景的業務員基層人脈綿密,有助於拓展保險業務,另一方面也積極協助他們當選黨代表,因為這些黨代表握有國民黨中常委的投票權,成為鄧文聰影響國民黨立委的最好籌碼,每到國民黨中央委員選舉前夕,就可看到不少候選人到幸福人壽拜會,鄧文聰還組「黨代表團」去大陸參訪,「迥異於一般保險公司經營模式」。

「他買下幸福人壽,只不過是拿來當作他拓展兩岸生意的平台。」員工指出,鄧文聰經常透過他成立的愛與和平基金會,在幸福人壽台北市總公司接待大陸參訪團。不過,員工更不爽鄧會找一些保險專業性不足的人擔任公司高階主管,卻都在幫鄧從事個人事業,還一度被金管會糾正裁罰。

鄧文聰一再踩《保險法︾的紅線,卻愈虧愈多,接手之後虧損從一六四億元暴增到二三九億元,外界對於他「印象深刻」的經營成績,就只有利用保戶資金獵地,最指標的莫過於前後兩次共花六十二億元買下信義計畫區的D3土地,在被金管會要求處分之後,現由富創建設與富翔開發國際持有。

補財務缺口 八年只拿出二十.五億增資巧合的是,這兩家公司的登記地址就在幸福人壽總部樓上,實際上,富創建設是鄧文聰轉投資的長鴻營造的關係企業,證實鄧文聰對D3土地還是有控制權;至於其他幸福人壽名下的土地,多半坐落在非精華區的新北淡水、台北萬華、台中烏日等,加上面積偏小,開發價值不高,短時間內難以挹注營收。

面對金管會多年來強烈要求增資,八年來,他只從口袋裡掏出二十.五億元增資幸福人壽,相較目前幸福虧損二三九億元的大窟窿,完全看不出他有任何誠意改善幸福人壽的財務體質。但一一年五月,他卻用個人投資公司億大聯合,以三十二億元買下高雄地標八五大樓金典酒店不動產債權;甚至去年他還與台開籌組團隊投標台北車站C1、D1雙子星聯合開發案,給外界「有錢買飯店,沒錢增資」的負面形象。

「如果你是一位正派經營的商人,手頭上有一百億元,你會來買幸福人壽嗎?」一家壽險業者透露,在幾年前,壽險業購地的門檻尚未被央行拉高之前,透過保險公司的資金進入不動產市場買地,所發揮的槓桿效應是最大的。這麼多年下來,鄧文聰頻頻違反法規、加大資產風險,但卻不願意增資幸福人壽,顯然他已不夠資格經營保險公司。

幸福人壽

成立:1993年

資本額:60億元

董事長:鄧文聰

總經理:郭明枝

主要股東:軒景集團、富久公司、Golden Benchmark Holdings Ltd.、鄧文聰

鄧文聰

出生:1959年

現職:幸福人壽董事長

經歷:上海國邦房地產開發公司、佰威酒店董事長、上海台商協會副會長

學歷:政大EMBA碩士

積極經營黨政關係!

──幸福人壽員工

兼任國民黨黨代表名單

姓名 在幸福人壽職務

王世汎 基隆市區經理

喻惠娟 台北市專員

余麗英 桃園縣處經理

徐世宏 苗栗處經理

楊逢時 台中區副總經理

袁榕蔚 台中區業務員

廖美華 彰化一處處經理

歐陽金珍 台南一部行銷總監

王妤安 台南區業務主任

邱竝梢 台南區業務專員

劉國樑 高雄市總監

蕭映雪 高雄市區經理

林碧蓮 高雄市區經理

葉秋逸 高雄市區經理

陳慶文 高雄區主任

謝麗美 屏東區經理

鍾永娣 屏東區經理

曾秋香 屏東區經理

徐進仙 屏東區經理

唐淑鐘 屏東區副理

不對幸福增資 卻砸近百億買不動產──鄧文聰入主幸福人壽後的指標房地產交易時間 物件 金額(億元)2007.09 信義計畫區D3土地62.1 2011.05 高雄85大樓(改名為君鴻國際酒店) 32.2 投資房地產 違規紀錄多──幸福人壽近年違規事件與裁罰

時間 違規事項 裁罰

2008.12.25 台北市信義計畫區D3土地交易金額,超過同一人交易上限 罰款450萬元,一年不得從事不動產投資2011.03.03持有台中市烏日區、台北市信義區及新北淡水區等土地,未即時利用並有收益 罰款360萬元,土地限期開發與標售2013.05.23 資金運用違反《保險法》缺失:利害關係人交易限制對象資料未建檔、不動產買賣涉關係人交易、間接與利害關係人交易等內控缺失:壽險員工在董事長鄧文聰個人所屬關係企業兼職等罰款840萬元,限制不得間接進行關係人交易;限制國內股票投資,不得新增公開發行公司股票、轉換公司債及附認股權公司債2013.07.16購買新竹及中市兩塊素地,未依規定在9個月內申請建照 罰款180萬元2013.11.01持有台北市士林區及新北淡水區等11筆土地未即時利用並有收益 罰款180萬元2014.04.11 辦理國內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未留存相關文件且不符避險目的辦理不動產合建開發,違規變更合建契約收益回收方式內控缺失:未經授權投資國內股票、員工用大部分工時辦理董事長所屬事業之事務、違規從事避險目的之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等缺失 罰款660萬元

資料來源:金管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