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暴跌無礙A股公司“買買買” 1月海外並購額超去年1/3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23/980180.html

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盡管今年才剛剛開始三個星期,上市公司海外並購的規模已經達到86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去年的並購金額已經創下了歷史新高。

和中國消費者一樣,中國上市公司也在到處“買買買”。

盡管開年以來A股跌近20%,但是仍然較高的估值繼續刺激上市公司大舉進行海外並購。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盡管今年才剛剛開始三個星期,上市公司海外並購的規模已經達到86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去年的並購金額已經創下了歷史新高。

  (上市公司海外並購額)
目前,國內上市公司的估值中位數達到美國上市公司的3倍,香港的5倍。瑞銀亞洲並購主管SamsonLo表示,“現在是它們利用高估值去買一些規模客觀、實實在在的東西的時候了。”   除了A股上市公司外,中資企業整體的並購勢頭恐怕更加兇猛。英國《金融時報》本周披露的數據,2016年才開始幾周,中國就公布了價值120億美元的海外並購交易。如果保持這一勢頭,全年勢必打破去年1120億美元的紀錄。   今年迄今公布的大型海外並購交易包括:海爾斥資54億美元現金收購通用電氣旗下電器業務,以及大連萬達以35億美元收購電影制片公司傳奇娛樂等。   摩根大通在12月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已經迎來了並購大時代。中國企業正通過在海外收購品牌、購買知識產權,提高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 華爾街見聞
  • 江月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57

普華永道:前三季度中國海外並購大額交易多 財務投資者活躍

中國內地企業海外投資的熱情在2016年繼續加碼。前三季度的海外並購中,超過10億美元的大額交易集中出現,上市公司成為並購主力軍,同時,財務投資者活躍度也大大增加。

10月20日,普華永道發布“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內地企業海外並購市場回顧與前瞻”,數據顯示,2016前三季度中國內地企業海外並購交易數量和金額均實現顯著增長,交易數量達到創紀錄的671宗,幾乎是去年全年交易數量的兩倍;交易總金額逾1600億美元。

普華永道中國企業購並服務合夥人唐迅說,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顯著增長,主要得益於資本市場暢通的融資通道,以及快速增長的財務投資者。

而在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後,唐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民幣匯率更加市場化,更多企業希望尋求海外收購以進行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對沖,同時通過並購收獲穩定的外幣現金流。

因為國家外管局支持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真實並購業務,唐迅表示,外匯收緊資金出海並未對海外並購造成很大的影響。“有經驗的中國投資者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例如自貿區的自由兌換額度、內保外貸等,從容應對資金出海問題。”

也因此,唐迅說,中國內地企業的海外並購交易活動總體增長趨勢,不僅將在短期內延續,也將成為常態。

大額交易集中出現

在全球經濟尚待複蘇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中國內地企業更為頻繁地大額交易海外並購。前三季度單筆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大額交易逾30宗。

比如,中國化工430億美元收購先正達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中國企業海外收購案例。如這項交易最終達成,將刷新歷史記錄。

唐迅說,基於現階段的國際經濟環境和國內競爭態勢,中國企業主動選擇海外並購,以期實現行業多元化、產業全球化、技術高級化的布局。

此外,民企延續了去年的趨勢,在海外並購中持續發力。

按交易數量衡量統計,民營企業在2016年前三季度的活躍度高達449宗,接近國有企業的5倍,在30余宗超過10億美元的大規模海外並購交易中,民營企業占六成。

就交易金額看,民營企業海外並購交易金額達806億美元,占2016年前三季度總交易金額的一半。

借助於行業分布廣、經營體制靈活等優勢,越來越多的民企在海外並購中出手,在國內實體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以及海外投資相對的低成本刺激下,更積極地通過海外並購尋求業務增長以及板塊的多元化。

延續前兩年的趨勢,唐迅說,民營企業的海外並購更多地傾向於獲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人才、品牌、服務以及海外市場份額,重點關註有助於提升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傳媒娛樂業務、高端制造業、擁有品牌和供應鏈及/或客戶資源的消費品業務。

從民企的海外並購交易金額來看,媒體娛樂領域的投資額度最大,達到263億美元,其次是工業(115億美元)、高科技(101億美元)、消費品(97億美元)、原材料(55億美元);

與之不同的是,國有企業依然更關註能源、礦產等傳統資源類項目,不過也已經在積極布局農業、醫療健康、環保等行業。

上市公司成並購主力軍

在海外並購中,上市公司持續成為並購的主力軍。

數據顯示,在前三季度的671宗海外並購中,由上市公司實施的有377宗,占比56%。其中國內主板和國內中小板(含創業板)上市企業交易數量,占上市公司海外並購交易總數的75%。

從交易金額而言,上市公司海外並購的金額達679億美元。

“一方面上市公司有通暢的融資渠道,一方面海外資產估值相對便宜,因此上市公司為了保持在資本市場的持續增長能力,對於海外並購有一個內生性的動力。”唐迅說。

而在交易標的布局上歐洲(含英國)和北美等成熟市場仍然是中國內地企業的主要目的地,位於歐美的項目占總量的54%,投資金額占總投資量的74%。

2016年前三季度前十大海外並購交易中,有9宗交易的標的位於歐洲和北美,其中高科技及娛樂行業並購占半數。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同樣越來越關註亞洲機會,隨著“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國家戰略和相關機構的逐步落地實施,“一帶一路”沿線和中國周邊國家的優秀企業重新回到了國內並購主體的視野。今年前三季度,亞洲的並購項目達165宗,超過去年全年的93宗。

財務投資者更活躍

另外值得關註的是,財務投資者的活躍度也明顯增長,今年前三季度,財務投資者的交易數量,從2015年全年的56宗,增長到127宗,實現倍增。

這其中,由民企下屬的投資基金、金融機構以及政府主導的基金進行的海外並購交易金額,占2016年前三季度財務投資者海外並購交易金額的近7成。

從投資領域來看,房地產以83億美元的額度,成為財務投資者海外並購的首選。比如,安邦以6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酒店連鎖strategic hotel。其次是工業(77億美元)、高科技(41億美元)、娛樂媒體(39億美元)、醫療(13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61

去年750億美元中國海外並購被取消 八成源自美國

在2016年中國海外投資翻倍增長的同時,中企海外並購被叫停和被取消的交易金額也呈現暴增的態勢。

據《金融時報》報道,2016年中國海外交易被取消的金額總數超過了750億美元,共有30多個對歐洲和美國企業的收購案因監管和外匯限制而被迫“流產”。2015年,被取消的交易金額約為100億美元。

即使受挫頻率明顯增加,但根據中國商務部1月16日發布的數據,2016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1299.2億元人民幣(折合1701.1億美元),同比增長44.1%。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Baker & Mckenzie)和榮鼎咨詢(Rhodium)的分析則顯示,2016年中國對美國和歐洲的直接投資增加一倍多,創下94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62億元)的新紀錄。

國內監管收緊

專長在自貿區和跨境並購等領域的融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倪建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企海外並購受挫既有國內監管增強的原因,也有境外投資目的國限制和擔憂增加的原因。

“2016年下半年,國內對換匯出境的監管和限制明顯增強,現在都沒有放松的跡象。” 倪建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6年相關部門除了加強投資者在核心業務之外超過10億美元收購項目的審查外,還對土地、酒店、影視制作和娛樂資產等跨境交易新增了限制。安邦保險(Anbang Insurance)試圖以140億美元收購美國喜達屋酒店及度假村(Starwood Hotels and Resorts)但最終失敗就是案例之一。

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2017年很大部分的境外投資備案都可能不易通過。“2017年(海外並購)成交增長會很難。我們一些客戶的境外投資因不符合新的監管要求而暫時取消了投資意向。另外,也聽說已經簽了收購協議之類的企業,因為資金出境困難而流產。”對於2017年的海外並購前景,倪建林認為不太樂觀。

由於國內監管增強,《金融時報》報道稱,一名參與過中資跨境交易的人士認為,歐洲和美國的資產賣方越來越擔心與中國買家進行大型交易。另一名與中國內地買家打過交道的人也表示:“中國人越來越專業,但由於資本管制,賣方會優先考慮中國以外的潛在買家。”

被取消交易超8成來自美國

隨著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海外資產收購者,歐美市場對於中企的並購邀約態度也越來越謹慎。“國家安全”、“政府利益”等理由頻頻成為並購目的國加強審查和拒絕的理由。

據《金融時報》報道,2016年,總共有價值5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47億元)的10筆美國並購交易被取消,相當於被取消總額(750億美元)的近80%。一家中資財團試圖以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5.8億元)收購荷蘭集團飛利浦(Philips)位於美國的照明設備分部,但遭到了美國財政部下屬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阻撓。在CFIUS的審查中,近幾年來中國一直是被審查數量最大的國家。

2016年,中國美的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案也引起了公眾的關註以及部分德國政客的警惕,後者試圖限制中企在德收購甚至借機遊說歐盟推出並購審查體系。2016年,共計價值1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18億元)的20筆歐洲交易被取消,其中包括中國福建宏芯投資基金(FGC)擬6.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9.6億元)收購德國芯片制造商Aixtron一案。

雖然海外貿易保護主義的確存在擡頭趨勢,但普華永道歐洲並購合夥人王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所謂的國家安全審查在德國乃至歐盟都還是很寬的,跟美國形成強烈反差。”

以中國福建宏芯投資基金收購德國芯片制造商Aixtron為例,王煒說,該項目最終不是被德國政府否決,而是德國經濟部根據美國CFIUS關於國家安全的“新信息”收回了之前的“路條”,決定重新審核,最後中國投資者放棄了。

“從我個人的工作時間來說,現在正在啟動、推進,預計第三季度左右簽約、交割的項目進度正常,企業普遍認為對於戰略性產業並購,政府不會一刀切。”王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7年世界會有變化,德國、法國、意大利都會面臨國會和領導人大選,但對資本投資本國公司的開放態度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換句話說,他們有更急迫的事情要做。”

進入特朗普時代後,中美貿易摩擦將更加頻繁地成為主流聲音。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趨向保護主義,而外資政策目前還不明朗。倪建林認為,從特朗普競選時所說的和目前的舉措來看,應該也會從保護美國企業的利益出發。

“美國政府一直擔心中國企業通過並購獲取關鍵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領域、觸及所謂美國國家安全的資產。”倪建林建議,赴美投資的企業應該密切關註特朗普政府外資政策的新動向,對在某些敏感行業的投資能否通過CFIUS的審查保持足夠的審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535

複星海外並購不強調速度 全球合夥人制度有進有出

盡管2016年,複星國際(下稱“複星”,00656.HK)的海外並購速度似乎有所放緩,複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訪問時稱,複星從不逼迫自己海外並購的速度,會根據自身的能力和機會調整投資步伐。另一方面,在複星新生代管理層登場後,複星的管理層也主要介紹了全球合夥人的制度,郭廣昌稱,複星合夥人並非終身制,每年會有新增和退出,而且會控制規模,不會讓速度增長太快。

海外並購不強調速度

2016年,複星的海外並購布局速度似乎有所放緩,郭廣昌稱,複星從來不逼迫自己要快,但是有機會出現的時候也絕對不會慢,複星會根據自身的能力、機會和戰略來調整自身的步伐,既不會太快,也不會太慢,會一直向前走,包括海外布局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國內布局的進一步加大等。

郭廣昌認為,希望複星做全球化的推動者,而且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不能只是賺錢,而是投資過程中要造福當地社區,讓當地民眾感覺複星能夠給他們提供好的生活方式。

複星聯席總裁陳啟宇認為,印度的潛力非常大,因為目前印度整個社會發展階段很像中國15年前,未來的增長有多方面優勢,包括醫藥服務、金融、保險等產業,這些產業都是複星關註的,如果可以把中國優勢跟印度優勢嫁接起來,相信複星的各個產業競爭力的可持續性會更好。

複星聯席總裁徐曉亮稱,俄羅斯也是另一複星看好的新興市場之一,隨著俄羅斯的政治趨於穩定,加上俄羅斯本身正在進行強有力的產業升級,未來發展動力很大,如此龐大的市場,更需要國際資源的對接,因此,俄羅斯也是複星全球布局的一個市場。

複星執行董事及高級副總裁龔平稱,在海外地產投資方面,複星應該主要專註核心項目的投資,他認為,純粹開發一個房子賣出去或把磚頭壘起來創造價值的時代已經慢慢變成過去時,應該更多地結合資本優勢、產業平衡上的理解,把“健康、快樂、富足”的概念跟地產嫁接在一起,讓房地產的核心競爭力超越房地產本身的價值。

龔平稱,複星如果要實現全球布局,在全球主要城市會通過投資、自建、合資或者購並,形成盡可能本地化的團隊,在過去幾年,複星在東京、紐約、聖保羅、蘇黎世、倫敦和莫斯科都有自己的團隊全方位覆蓋,不過由於每個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不一樣,所以未來複星對特定機會還是持有審慎態度。

全球合夥人制度有進有出

郭廣昌在記者會上稱,對梁信軍的離開表示遺憾和不舍,他與梁信軍25年兄弟情深,梁信軍也為複星的發展立下了巨大的貢獻。郭廣昌承認,這25年以來對梁信軍很苛刻,要求也很嚴格,對他從來不客氣,有啥說啥,因此在梁信軍的身上體現了複星坦坦蕩蕩的企業文化。

郭廣昌稱,丁國其和梁信軍的離開短期內對複星是有一定影響的,但是長遠來看,這次調整也讓大家看到了複星集團新生代管理層的亮相,複星經過多年的培養,人才輩出、戰將如雲,這次調整逼迫了複星更多的思考,也給了年輕人更多的機會。現在董事會有來自人力資源的專家,也很有國際化眼光的專家,形成了很好的全球管理能力,大家都在發揮更多重要的功能。

郭廣昌還把企業比喻成一個球隊:“總有球員需要休息,如果讓36歲的球員一直踢下去,再優秀也不行”,需要補充新鮮血液,而複星永遠會是一個充滿新鮮血液、充滿激情的企業家球隊。

郭廣昌稱,對複星新的管理團隊的期待,最重要是自我驅動,就像足球場上的足球員一樣,每個人都要發揮各自特色,學會配合,並且在某個位置上缺位能夠補上,希望新的管理層去創造、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去帶領複星贏得更多機會。

郭廣昌表示,複星合夥人是企業使命和戰略的實踐者。他希望合夥人不僅能獨當一面,還具有整合集團內外資源,拓展複星生態系統的能力,他誇獎陳啟宇工作能力很強,而徐曉亮則是一個帥才。不過他也強調,複星合夥人並非終身制,每年會有新增和退出,而且會控制規模,不會讓速度增長太快。

針對合夥人的退出機制,郭廣昌稱,一方面可能因為身體原因,也可能是自己興趣發生轉移,希望把更多時間放在家庭里,並不會要求每一個人一直要“踢球”,另一方面,是合夥人的業績不符、價值觀不符,也會淘汰。

複星首席執行官汪群斌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盡管自己頭銜發生變化,但工作角色並沒有發生很大改變。在複星早期,郭廣昌和梁信軍都是合夥人,大家在工作上都是全覆蓋的,相互補位的,過去梁信軍對外可能更多一些,而汪群斌則對內更多,隨著複星進一步發展,近幾年加強了團隊建設,其中一個重要舉措是發展合夥人模式,目前汪群斌的主要任務,是如何讓合夥人能夠發揮好作用,讓這些合夥人更多地去承擔組織發展的責任。

汪群斌稱,做企業要有實實在在的目標,合夥人的考核標準主要依據利潤、現金流和市值,大約需要每個人承擔5至10億的年利潤。他認為,成為合夥人需要誌同道合。康嵐稱,合夥人主要是一種企業文化,首要是要價值觀一致才能合夥,而且能力也要旗鼓相當,這樣大家才能共同創造價值,相互有補位意識,主要目的是凝聚一批人一起實現一個夢想。

龔平表示,自己被宣布成為第一批合夥人的時候,更多想到的是責任和擔當,過去只管地產板塊,但現在成為了全球合夥人,站的高度已經不一樣,會更多地關註整個集團的運作。

汪群斌進一步指出,葡萄牙保險公司Fidelidade的首席執行官Jorge Magalhães Correia成了合夥人以後,除了把保險這塊發展得很好,也很關註葡萄牙新的投資機會,今年成功投資的葡萄牙商業銀行的項目,就是他牽頭完成的。全球合夥人有定期的溝通機制,一般每個季度都會召開合夥人會議,而平時他們主要透過複星通、釘釘等社交軟件來溝通,主要基於工作層面,或項目層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16

複星海外並購兇猛 1413億元“彈藥”從何而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7/165019.shtml

複星海外並購兇猛 1413億元“彈藥”從何而來?
野馬財經 野馬財經

複星海外並購兇猛 1413億元“彈藥”從何而來?

到底是何種底氣,支撐著複星航母群不斷出海,拓土開疆?

來源 | 野馬財經(ID:YMCJ8686)

文 | 高遠山

2017年上半年,對郭廣昌和他的複星集團而言,可謂多事之秋。

一方面,資本市場遭遇債股雙殺;另一方面,被調查傳聞再次出現;再加上自2016年底以來,海外投資即已經收緊。

而在如此微妙的背景之下,複星依舊沒有停下海外擴張的步伐,在食品、醫藥、汽車領域連續發起三起並購。

1449748905713713

那麽,到底是何種底氣,支撐著複星航母群不斷出海,拓土開疆?

或許,我們可以從複星國際近期發布的半年報中,一窺端倪。

暴風中的複星

時間回到2017年6月,相信,那場席卷資本市場的風暴,令所有人都印象深刻。

當月,萬達、複星等集團遭遇債股雙殺。

其中,6月22日午後,複星醫藥(600196.SH)股票“閃崩”,收盤暴跌8%,複星國際(0656.HK)跌逾5%;與此同時,複星2022年到期美元債券亦下跌4個基點,創史上最大跌幅。

1366621826435_1366621826435_r

隨後,據《財新》報道,銀監會於6月中旬要求各家銀行排查包括複星、萬達、海航等企業的授信風險。

幾乎是股票、債券閃崩的同時,市場則再次傳出複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被帶走的消息,當然隨即被證明是烏龍。

不過,相信2015年底其協助調查的事情,一直壓在市場眾人的心頭,但有風吹草動,難免草木皆兵。

同時,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註意到,其實早在2016年,海外投資環境即已發生了變化。

2016年12月6日,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匯局四部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密切關註近期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的傾向,以及大額非主業投資、有限合夥企業對外投資、“母小子大”、“快設快出”等類型對外投資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

而在如此背景之下,2016年上半年,複星海外擴張的步伐依舊沒有停止,在食品、醫藥、汽車領域連續發起三起並購。

其中,複星國際旗下公司與三元股份共同發起收購法國食品公司St Hubert;複星醫藥子公司擬收購印度藥企Gland;針對德國汽車供應商Koller的收購,則已經由複星合營公司南京南鋼完成。

對於上述風波及投資環境的變化,複星相關人士則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以公告及中期業績發布會為準。

發布會上,複星國際首席執行官汪群斌表示,監管機構針對其監管對象的日常監管,這在中國和全球都是一種常態。

郭廣昌亦回應稱:“應對謠言不是我們主要精力,我們主要精力是為股東創造價值。”

此外,梳理複星國際剛剛公布的半年報,或許我們亦可以從其負債結構、融資手法、投資標的等方面,略窺端倪複星國際,海外投資車輪持續轉動的原因。

千億債務拆解

2017年上半年,複星國際實現營業收入362.72億元,同比增長11.58%;實現歸屬凈利潤58.64億元,同比增長33.57%。

債務方面,總負債3680.34億元,資產負債率51.5%,凈負債率47.4%。

而除去應付款項、風險準備金等經營性負債,其它債務為1412.94億元,較2016年年底增長11.89%。其中,長期債務占比62.7%。

值得註意的是,半年報並未披露上述1412.94億元的詳細狀況,不過因為諸多借款期限在一年以上,因此可以從2016年年報數據進行參考。

0

圖片來源:複星國際2016年年報

2016年底,複星國際借款為1259.69億元,至於具體來源。

第一,銀行借款。截至2016年12月31日,複星國際的銀行借款額為749.39億元,利率範圍在0.13%-6.65%。其中,有擔保項37.30億元、有抵押項358.81億元、無抵押項353.28億元。

而百億級的抵押借款,複星國際究竟用了什麽做抵押?

0 (1)

可以看到,絕大多數抵押物皆為實物,對此,高級會計師劉文斌向野馬財經作出了四個字的評價:“中規中矩”。

此外,截至2016年底,複星國際尚有1583.32億元銀行授信額度未使用,可謂準備充足。不過,劉文斌也強調,銀行授信並非高枕無憂的安全墊,更多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第二,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共計206.68億元。

0 (2)

仔細分析上述債權發現,複星國際發行債權的主體並不單一,除了複星集團單獨作為發行人委外,旗下複星醫藥、複地集團、海南礦業等均作為發行人獲得了15億元、40億元、1.06億元不等的融資,最大化地發揮了整個公司集群的融資能力。

並且,2010年至2016年,債券發行利率基本呈現下降趨勢,這不僅意味著融資成本的下降,也折射出複星國際相關企業的信用度呈穩步上升態勢。

第三,私募票據和私募債券,分別為19.9億元和29.86億元。

第四,優先票據和中期票據。複星國際以旗下附屬子公司為主體,發行了115.2億元優先票據,體現了其在境外市場的融資能力。

第五,超短期融資券和其他抵押借款。截止2016年12月31日,複星國際超短期融資券和其他抵押借款發生額分別為:20.05億元和74.69億元。

最後,股權融資同樣為“複星系”提供著源源不斷的資金彈藥,例如,自2010年以來,複星國際旗下複星醫藥通過兩次定增,募集資金29.11億元。

並且,就在9月5日,複星醫藥發布公告稱,附屬子公司Sisram即將於9月19日掛牌香港聯交所,完成分拆上市。

對於這一舉措,華泰證券相關人士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分析,將旗下子公司運作上市,不僅可以使之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樣能夠優化原母公司的債務結構、資金狀況,並為之提供新的融資通道。

複星國際聯席總裁徐曉亮同樣表示,複星一直很鼓勵各個業務板塊能夠獨立上市,獨立上市也能夠讓自己本身經營的透明度更好,同時也能讓發展有更好的基礎。

此外,截至2017年上半年,複星國際現金及等價物余額為782.4億元,環比上漲50%。

梳理複星國際負債狀況,上述券商人士指出,複星國際的債務狀況較好,融資渠道多樣,且在國內、國際都有著一定的融資能力,再加上成熟的資本運作理念,為其在全球範圍內的並購行為,提供了基礎的保障。

但其同時分析,過低的負債率,卻也意味著企業發展動力或者能力不足。

而複星國際高級副總裁、CFO王燦也在中期業績發布會指出,“管理層要學會很好地使用杠桿為股東創造價值,60%左右的凈債務比例比較舒服,是對股東比較負責任的”。

郭廣昌的投資術

債務結構的優化,與融資渠道的通暢不無關系,但究其根本,還是在於企業的經營狀況,對複星而言,則是投資邏輯。

繼續梳理半年報,可以察覺到一個細微的變化。

upload-ueditor-image-20170906-1504701202288082039

上圖截自複星國際2017年半年報

upload-ueditor-image-20170906-1504701230134090867

 上圖截自複星國際2016年年報

在2017年半年報財務摘要中,對數據的確認,直接劃分至了“健康、快樂、富足”三大版塊,與之前的分類,有著很大的不同。“這是戰略進一步清晰與聚焦的一種體現”,前述複星集團人士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

而這些版塊有一個共同的特性——輕資產。

至少在2016年初,複星輕資產運營戰略就已經十分明確,時任複星集團CEO的梁信軍就曾強調,要“大力發展輕資產戰略”。且其實,自2013年前後,複星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降杠桿之路,凈債務率,從當年的86%,一路降至今天的50%以下。

那為何複星集團能夠在較早的時間前,就開始轉舵呢?

北京某券商人士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分析,與房地產等一度“躺著賺錢”的暴利行業不同,作為一家以投資為主業的公司,複星集團對資金流的把控更需要技巧性,特別是2006年的時候,集團債務就出現過狀況,當年經營現金流量赤字高達7.26億元,幸而2007年,成功IPO。

當年,據《中國企業家》報道,複星國際IPO融資中有40%用於償還債務。

除此之外,三大版塊中的“富足”,很大程度上由金融組成,截至目前,複星國際已經擁有了財險、壽險、再保險三大牌照,以及多家銀行,這為其提供了一定的資金優勢。

0 (3)

從半年報亦可看出,其負債構成,很多由銀行及保險資金轉換而來,如此債務結構,自然比很多公司舒服得多。

當然,劉文斌解釋,這些資金,特別是銀行款項自然不可以簡單地對接到複星國際來直接使用,但無疑也為之提供了一定便利。

且2016年,《財經》雜誌也曾引用評級機構分析人士評論稱,複星凈債務率降低是因為保險公司的浮存金未被計入債務,“這其實把複星國際的整體凈債務率打低了”。

與此同時,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發現,2017年上半年,複星國際還以5億美元的溢價,完成了對美國特種險公司Ironshore 的出售,這對一直致力於“買買買”的複星而言,並不多見。

對此,郭廣昌在《致複星同學們的一封信》中引用了巴菲特的名言:價值投資的時機很重要,要會買,但更要會賣。

而郭廣昌,亦被稱作“中國巴菲特”。

複星集團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