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愛買報的巴菲特為何不救《華郵》?

2013-08-19  TCW
 

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兼現任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自掏腰包,以二億五千萬美元買下全美最重要的報紙之一《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引起不少「紙媒已死」的討論,但一個關鍵問題似乎一直沒被提及:《華盛頓郵報》的最大外部股東——股神巴菲特,為何沒有出手挽救?這問題看似無關,其實,只有從股神的角度看問題,才能真正體會《華盛頓郵報》面臨的困境!

兩家交情深股神一度住進華郵家族

巴菲特與《華盛頓郵報》極有淵源,他與華郵現任執行長唐納.葛蘭姆(Donald Graham)的母親——葛蘭姆夫人(Katharine Graham),是夥伴、更是密友,兩家情誼長達四十年,過從甚密的程度,一度傳出兩人有超友誼的情愫。

在巴菲特成名前,出身猶太富商的葛蘭姆夫人,一路把這個中西部的鄉巴佬,介紹進華府及紐約的上流社會;巴菲特則投桃報李,一點一滴把這個初入商場的寡居豪門千金,帶進財經領域,教她如何看財報,管理公司。巴菲特還一度從奧馬哈搬到華府,借宿在葛蘭姆家中長達數年,甚至擔任葛蘭姆的家庭數學老師,早年失怙的唐納,也把巴菲特當作自己的父親崇拜。

就投資領域來觀察,報紙一直是巴菲特鍾愛的產業,儘管近十年來,報業一直飽受網路的威脅,但就在報業風雨飄搖的同時,二○一一至二○一二年間,巴菲特反向砸下三億四千萬美元,買了包括故鄉《奧瑪哈世界前鋒報》(Omaha World Herald)在內的二十八家地區性報紙,股神更不只一次表示,「?我們仍然愛報紙……只要他們賺錢能力過得去,規模雖然小,我們都願意買!」

能賺才是關鍵都會報仍輸他愛的地方報

何況,巴菲特從一九七三年買進華郵公司之後,就一路持有,當初成本一千一百萬美元,已經膨脹至八億美元,華郵幫股神賺了不少錢,巴菲特的持股態度一直很堅定,從來沒有獲利了結的企圖,在今年巴菲特給股東的信中,他還強調,《華盛頓郵報》及其事業的主要顧客,相當穩固且忠誠,對於網路的衝擊也逐漸發展出可行(viable)的方法。

既然沒有放棄報業,於情於理,手上現金近四百億美元的巴菲特,應該出手挽救,但為何《華盛頓郵報》徵詢買家多時,股神仍然選擇束手?

其中最關鍵的原因當然還是在賺錢能力。

巴菲特在今年給股東的一封信中,曾提及購買地方小報的原因,他表示儘管網際網路衝擊報業,但並沒有動搖一些地方小報身為情報中心的地位,加上,許多小鎮只剩一份報紙,已經具備壟斷能力,使得投資小報變成有利可圖的投資。《美國新聞評論》(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的研究也顯示,雖然報業受到網路衝擊,意外的是,發行量一萬份左右的地方性報紙,卻有七○%仍然保持獲利。

只可惜,華盛頓不是小鎮,《華郵》也不是地方小報,反而屬於受網路衝擊最大的都會報。《華盛頓郵報》的發行量,近三年幾乎以每年六%至八%的速度往下滑,從五十四萬份衰退至四十七萬份,連帶拖累了部門營收,一路從二○一○年的六億八千萬美元,下滑至去年的五億八千萬美元;去年虧損更持續擴大至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五億元)左右,比兩年前的九百萬美元虧損,整整膨脹了近五倍。大大拖累了全集團的業績。

類似《華盛頓郵報》這樣的都會報紙,規模夾在小鎮與全國性報紙中間,受衝擊最大。名震一時的《芝加哥論壇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全球報》,都曾經處在乏人問津的窘境,也都找過金主幫忙,但換來的都是搖頭。如果《華盛頓郵報》沒有辦過五角大廈事件這類的全球性的大新聞,最後恐怕也難得到貝佐斯關愛的眼神。

《華盛頓郵報》的前途,就像貝佐斯說的,要畫出前進的路線不容易,「報業必須重新被定義,我們必須開始實驗!」但是對於巴菲特而言,實驗就是最大的風險,為了對投資人負責,並且保持五十年的承諾,面對故舊的求援,巴菲特仍然不為所動,也許這就是之所以他能成為一代股神的智慧與執著吧!

【延伸閱讀】從報業起家,華郵「金脈」卻是教科書

對美股稍有認識的讀者,對這次《華盛頓郵報》交易內容,可能會納悶:在美國掛牌的華盛頓郵報公司?(WPO,Washington Post Company),是市值約四十四億美元的上市公司,為何貝佐斯用二億五千萬美元就買到?

其實,華盛頓郵報公司確實由《華盛頓郵報》起家,但多年來多角化經營,已經發展成一個橫跨教育、有線電視、廣播及報業的全方位媒體集團。以二○一二年財報來看,報業對集團營收的貢獻,已縮小到剩一四%,現在集團旗艦事業是以Kaplan為名的教科書出版事業,占營收五五%;其次是有線電視頻道經營,占二○%。這次出售的只有《華盛頓郵報》,其他事業體仍在華盛頓郵報公司內。(文●王之杰)

【延伸閱讀】報紙僅貢獻14%營收——華盛頓郵報公司營收來源 教育出版55%有線電視頻道經營20%報業14%廣播電視10%其他 1%

整理:王之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40

股神巴菲特放棄的《華郵》 亞馬遜執行長卻接手 貝佐斯買下百年老報的三大圖謀

2013-08-19  TWM
 
 

 

亞馬遜(Amazon)總裁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兩隻眼睛有些微不對稱,他認真講話時會睜大左眼,另一隻則懶洋洋地垂著,很像在看著你,眼神焦距又像越過你,看到了更遠的地方。

當貝佐斯在上周宣布,以個人名義用二.五億美元、新台幣七十五億元買下美國最具權威報紙《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實體及網站經營權時,他的聚焦點肯定落在《華郵》後面,那個我們都還沒看到的地方。貝佐斯從華倫.巴菲特的手上拿下《華郵》的股權,到底為了什麼?

可以確定的是,貝佐斯絕對不是為了短期利潤,他還曾預測實體報紙將在二十年內滅絕。他買下的這家報紙去年虧損了五千四百萬美元,而且過去七年的銷售額一年不如一年,集團合併稅前淨利只是他收購價格的十一分之一。事實上,以貝佐斯持有一九%的亞馬遜公司股票計算,持股市值約二八○億美元,亞馬遜股價一天的波動,對貝佐斯財富的影響程度,恐怕就會超過收購報紙的金額。

就算走下坡,發行超過百年的《華郵》,權威仍然不容否認。它可是在一九七○年代揭發前美國總統尼克森醜聞「水門案」的報紙,旗下曾經擁有超過一千名記者。

當所有專家瘋狂猜測貝佐斯的意圖時,他自己則對《華郵》的未來三緘其口,拒絕所有採訪,只把自己的公開信當成《華郵》的其中一篇新聞公布。其實,這是貝佐斯買下一家公司後的標準行動,○九年,亞馬遜用十二億美元買下網路服飾商城Zappos.com後,他就錄了一段八分鐘的短片給新同事,介紹他的理念和動機。和給《華郵》的公開信相比之下,就可以看出貝佐斯對《華郵》經營的想法。

解碼一

用﹁亞馬遜方式﹂經營報紙在○九年的溝通影片中,貝佐斯對Zappos.com的同事首先分享自己創業十五年來犯過的許多錯誤,「我全身都是疤痕,」但他接著語調一轉,「如果你真的對消費者執著,那麼無論你犯了多少錯誤,都能夠補救。」這是貝佐斯的中心思想:「對消費者執著,將是所有的救贖。」貝佐斯對消費者的執著,曾經引起亞馬遜員工的不滿。亞馬遜前工程師艾倫.拉塔沙克(Ellen Ratajak)在接受《華郵》的採訪時透露,貝佐斯堅持要讓消費者滿意的企圖心,經常到了「不可理喻的頑固程度」,也會在會議上大聲斥責同仁。

這種幾乎能以宗教比擬的消費者本位思想,這一回,貝佐斯顯然也引進報紙的經營。他雖然沒有對《華郵》同仁侃侃而談編輯取向,但他也提到:「讀者是我們的試金石,我們必須知道他們關心什麼:政府官員、地方領袖、餐廳開幕、商業活動、運動等等,然後從他們最關心的事情反推回來……。」也就是給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東西。

貝佐斯雖然用「自己還有另一份熱愛的工作要做」,暗示他將繼續把重心放在亞馬遜本業,不會干涉《華郵》的日常營運和報導方向,但相較於《華郵》前董事長道納.葛蘭姆(Donald Graham)多次強調報紙是「社會公器」,貝佐斯以讀者偏好為優先的觀念,仍然和過去明顯不同。

但是,就這樣嗎?他買了美國最具歷史意義的報紙,就只期待透過調整編輯取向讓它起死回生?貝佐斯的重點,在接下來這一段。

解碼二

讓夕陽新聞業再創新

「因為對客戶的執著,所以我要『創新』(invent)。」貝佐斯在影片裡說。「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我們不會選擇A或B,一定會想出一個方法解決二難,同時完成A和B。」消費者不會主動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所以,貝佐斯要求同仁必須要先改變自己的思惟,才跳出框架,為了消費者改變。

同樣的,貝佐斯這一回也在公開信上提到:「網路正在改變新聞業:新聞週期縮短、收入來源被侵蝕、新興的競爭方式,很多新聞報導甚至是零成本。現在沒有一個供我們參考的行業範本,新聞業的前景也不明朗。我們需要去開創新的模式,這也表示我們得不斷實驗。」這場基於創新的實驗,或許正是《華郵》需要的;它的衰退不單只因為報業環境沒落,相較於另一份早在九六年就已成立報紙網站的地方報紙《紐約時報》,讀者遍及全美,並在世界各地不斷成長,從○七年的九十萬份成長到今年三月的一百八十三萬份;《華郵》讀者在過去七年不斷減少,顯然它對讀者的掌握,以及對新媒體的運用,一年不如一年。

而雖然貝佐斯是以個人名義買下報紙,但是把報紙和亞馬遜這個龐大的王國結合,應該是必然的實驗過程,畢竟,先宣告一個夕陽產業即將滅絕,然後再買下該產業最有代表性的企業,唯一合理的作法,就是把這個夕陽產業重新創新。

別忘了,亞馬遜的電子書行動裝置Kindle,正是顛覆了圖書出版業和報業的元凶之一。而且,不只是全球商務電子的龍頭,它的雲端資料庫等大數據(Big Data)服務也是目前唯一能和谷歌匹敵的競爭者,亞馬遜會宣稱自己「比消費者還了解自己的購物習慣」,就是因為龐大的資料分析。手握「掌握讀者口味」的利器,在這一趟「讓夕陽產業重生」的實驗中,貝佐斯的勝算並不算小。

解碼三

建造完整的數位媒體帝國

最後,《華郵》不是貝佐斯第一個買的新聞媒體。在今年四月,貝佐斯就以五百萬美元投資美國一個財經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

許多人把股神巴菲特這二年連續收購了二十九份地方日報拿來比較,但貝佐斯的動機可能更複雜。

巴菲特買報紙,乃是相信美國社會需要一份好的地方性報紙,來作為社區訊息的樞紐,這不是網路能替代的。曾經在股東會上說過「保證報業有一○%的收益」的巴菲特,這次還是認賠,易手給貝佐斯。而這位新東家的想法,則剛剛好相反。

如果把歷史拉長,早在十年前,貝佐斯就不斷在擴充他的網路帝國。除了新聞之外,他也曾經買下全球最大的電影資料庫IMDB,並且開始著手進行影音的製作。

現在,貝佐斯透過亞馬遜的線上出版軟體,讓每個人都能夠自行出版書籍;他也通過「Kindle單行本」(Kindle Single),單獨販賣五千字到三萬字的文章。

而貝佐斯賣出的第一個「單行本」,就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獨家專訪,採訪主題,「剛好」就是「美國報業的衰落」。未來,這種新形態的文章,很有可能會同時取代書籍和新聞!

現在,我們可以稍微看到,貝佐斯那不太一樣的眼光,看到的未來,是什麼光景。他買下垂死的老報紙,真的是拯救它?還是讓它變成一個我們都沒看過的新媒體?這個答案,可能只有貝佐斯才知道。

《華郵》的起落

1877年 發行第一份報紙,年銷售只有1萬份1933年 經營不善,瀕臨倒閉,新買主(葛蘭姆家族 )買下1954年購併主要競爭者《時代先驅報》1981年 另一家主要競爭者《華盛頓星報》關閉2004年 獲得18項普立茲獎2008年 獲普立茲 14 個新聞獎項中的 6 項大獎2013年 貝佐斯以 2.5 億美元收購

撰文‧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71

看財報的思路 張永鵬88_hex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efez.html

一、先說審計角度

財務報告按規定應公司負責編制,但事實上大多數財務報告是審計者在審計完成後編制,並由公司認可後以自身名義對外發佈的(原因是大多數公司財務部不具備編制專業財報的資源和能力,就好比多數公司的IT部門不能自主開發軟件一樣)。

審計中兩種思路會同時進行,並以前者為主,概括如下:(1)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自上而下層層拆解拆細,去尋找支持這些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的證據鏈(其中完整性最難以保證),對於現金流量表,我所見到的大多是根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明細內容倒算出來的(具體可參考註冊會計師考試會計教材相關內容,不過有朋友反映有些公司會細緻到標記每筆分錄的現金流量類型)。(2)基於商業邏輯去分析財報數據,包括和歷史數據以及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數據作比較,還會考慮銷售收入與經營環境變化的關係(比如釣魚島事件嚴重影響日企的銷售收入),看看財務報表有無明顯不合理之處,如果有,則進一步採用第(1)種方式深究。

如果存在造假的話,那審計和造假就是一個「看誰做得更完美」的較量,審計者能否發現,取決於造假的程度和審計的深度。理論上,造假者可以造假整條證據鏈以及與第三者串通舞弊,但工作量很大且要確保證據鏈在邏輯上完整,而證據鏈涉及訂單、合同、收發貨物單據、發票、內部流轉過程中的記錄痕跡、成本計算、信息系統記錄、會計記錄、銀行收付款記錄等等,甚至還涉及虛構交易方或與客戶或供應商串通,要虛構所有東西並保持邏輯一致是很困難的,尤其是銀行流水如不提前計劃根本無法回頭去造假。理論上,審計者也可以無限深入調查,但出於審計成本、可操作性、法定審計責任義務以及被審計單位的反抗等原因,審計者無法像警察辦案一樣去偵察,只能達到自身事務所質量和風險控制所要求的水平,這也是好的會計師事務所與差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區別所在;做空機構有時候更能發現造假,原因是他們動用了超常規的手段,用偵察的手段去收集一些隱蔽的信息。

審計思路在於查錯糾正,與投資者角度不同。

二、投資者角度

我不懂專業機構如何做分析,但我個人看財報,主要就是想自己來掂量和判斷一個公司的絕對估值,將市值除以絕對估值得出溢價倍數,在不同股票之間進行比較,由此對於哪些股票高估或低估會形成你自己心裡的看法。而如果是對於一個陌生上市公司,我習慣性地這樣快速來瀏覽(這不是經過計劃或結構化的思路,只是自然形成的快速瀏覽的習慣):

1)先瀏覽利潤表的結構。

瀏覽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的金額和大致的比例結構,建立一個初步印象。看看最近兩年利潤表的變動,對經營狀況的變動建立初步印象。接著再看利潤表的盈虧與現金餘額的增減變動對應關係如何,如果一個公司很賺錢,比如騰訊一年收入400多億,淨利潤100多億,我會好奇他的現金餘額是不是也多了100多億,如果是的話那OK確實夠賺錢;如果不是,我會去看現金流量表,他到底錢花哪去了,或者是賺了但沒收回來;如果錢花在購買固定資產或公司併購上,那就去看資產負債表是不是相應增加了這些資產,以及進一步看能否挖掘到這些大額新增資產或併購有何目的以及是否合理(公司實際控制人通過虛增資產或隱蔽的關聯交易是最容易進行利益轉移的)。

2)瀏覽附註中收入、成本和費用項目的明細和變動。

收入在我看來是最重要和值得關注的項目,一方面公司經營狀況和趨勢都體現在收入之中,理解公司的收入內容、結構、市場競爭力和未來趨勢較為重要;另一方面,大多數行業中,會計收入確認相與一般人的商業常識和理解十分貼近,不像成本確認那麼複雜(像製造業和房地產業等成本的成本計算,成本計算容易出錯。假設利潤率為10%,如果成本多計了1%,利潤可能就減少9%左右)。對於收入,比如看最新上市的云游Forgame,會從兩個維度列表披露自主研發運營遊戲的分成收入和91wan的推廣運營分成收入明細、比例和每年變動,以及遊戲發佈和退市的數量和分佈,甚至告訴你研發者和推廣運營者的利益分成大概是2:8(你還會看到,Forgame研發的遊戲在別人平台上發佈的收入遠高於自己平台上發佈的收入然後進一步去挖掘信息和思考)。對於成本費用,主要也是看結構和內容,比如對Forgame,我會看他的人工成本(主要分研發和91wan運營)有多少,推廣費用有多少(或者你也有意識到,最近兩年,網遊廣告非常多,Forgame的推廣費用支出增長非常厲害,而且最近一年,推廣費用增長速度超過了收入的增長速度)。

3)瀏覽資產負債表結構。

看兩年現金餘額以及現金流量表的收入支出分佈。拿應收賬款餘額除以月均營業收入,看應收賬款到底大致相當於幾個月的收入(應付賬款類似),掂量一下靠不靠譜,無法掂量也可以知道一下有個底。現金+各種應收應付款的淨額可視為一個公司可確定的類現金資產(補充:A股個別公司預付賬款很大的,在會計上經常是做錯賬,比如將預付購置固定資產計入了流動資產)。土地和房產的市價和賬上價值差別比較大,需要單獨拿出來劃分出來看,專用機器和軟件、長期待攤費用以及商譽大多數時候可以視為低價值或無價值資產,因為賣出去不值錢,而其掙錢能力已經納入利潤表分析中已反映的盈利能力了。

(看利潤表是想知道公司最近幾年都掙了多少錢以及增長率如何,可以粗略但不太合理地匡算它未來10年能賺多少錢。看資產負債表是想知道公司現在手上有類現金資產。這兩者加起來就是公司的絕對估值,不準確,但可以心裡有底。看利潤表比看資產負債表要花時間得多,因為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淨資產是已經存在的事實,它是多少就是多少,八九不離十;但看利潤表的收入、成本和費用,瞭解背後的業務經營狀況,以及行業前景、競爭狀況和企業的競爭力,進而來預測公司未來盈利前景和增長率,才是最核心和最困難的地方。)

4)關於現金流量表:可能學會計的才知道,現金流量表是根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倒算出來的,並不是每一筆現金流的彙總(官方指引就是這樣編制的,也沒有公司做賬會去精細到劃分現金流量類別)。所以,現金流量表並不重要,因為他所反映的事實,已經分散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明細裡面,他僅僅起到輔助作用。(比如:一個公司賺很多錢,現金卻沒增加,如果沒有現金流量表,我需要去看費用支出情況和資產增減的情況來瞭解公司的現金到底花去哪了;有了現金流量表,我們可以把現金流量表當作去目錄去查看,就可以更快定位現金增減在哪裡)。另外,現金流量表涉及較多計算過程,如果編制者不細緻還容易會算錯,再之現金流量表有些項目是列示」總額「還是」淨額「編報表的人也很容易出錯,看報表的人自然就會不太肯定或信任。所以,現金流量表在我看來,僅僅是一個承擔一個現金流量的」目錄「的角色,而且還要小心它到底有沒有計算對。(補充:有些財經媒體現金流量表是另我費解的,比如理財週報上這篇:《萬福生科如何造假》,倒數第二段講到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存在的邏輯矛盾。我沒有仔細看萬福生科的財報,但分析方式是有問題的:其一,現金流量表是倒算出來的,有邏輯錯誤只能說明他計算不對,財報質量有嚴重問題,跟造假還不能產生直接聯繫,造假本身不會導致會計邏輯錯誤,最多只會導致數據看起來不符合商業邏輯;其二,購建固定資產預付款屬於非流動資產,本來不會在預付賬款反映。)

5)財報中我會忽略不看的東西:(1)稅項:稅務是最複雜的會計處理內容之一。但可能我比較另類,我幾乎從來不看;因為上市公司相對守法,只要按規定交稅,如果你瞭解稅法,那它是怎樣就是怎樣了,無關一個企業的盈利和成長能力;(2)非經常性損益:非經常性損益無關一個公司的核心能力,它所產生的一次性後果已經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了(比如政府給公司補償發了100萬元,這100萬元已經變成現金體現中公司的現有價值上了,在利潤表上我會當他沒發生過);對重大非經常性損益我才會去看,比如像A股上賣鍋的愛仕達,因為政府徵地補償了上億的現金,那我會猜想,這公司拿到大筆錢後會怎麼花,能否促進創新和研發。(3)其他不重大的財表項目,比如如果其他應收款金額一直都不重大,我就完全不看他了。(4)大多數會計政策:財報中會有會計政策的長篇幅,我只會選擇性看個別獨特的東西,比如製造業中的折舊政策,收入成本很難劃分的公司採用的確認方法,其他大多數完全忽略。

6)將財報瀏覽完後,就已經大體上瞭解公司的資產規模和經營狀況,包括利潤率是多高,是輕資產還是重資產等等,但是如果不是業內人士,很難判斷經營收支是否符合商業邏輯(比如最近有人質疑中銀絨業的存貨高到讓人難以置信),這就需要儘可能需要尋找業務接近的公司財報來做比較,這也應該是所有財報使用者避免不了要做的事。看單一公司的財報只能看到單一的事實,而缺乏一個衡量比較的基準容易會使人缺乏方向感,如果能做到縱觀同行業、相近行業和不同行業的財報,看財報就能在心裡有所比較,心裡更有底,所以,到底還是得多看。而對於估值,專業投資或分析人員會將多年財報數據羅列出來,采現金流量折現等方法進行估值(在人大經濟論壇可以找到一些可參考的模版),估值涉及假設過多從而難以量化準確,但依然有重大參考意義;對於時間有限的業餘人士,拿最近幾年的利潤和淨資產做一個粗略的估值計算,在考慮股票流動性產生的財富放大效應的基礎上,與市值做比較,也多少可以讓自己心裡有些底。

三、做空者角度

最近幾年出現一些中概股做空事件。做空者看財報目的是找茬,分析不符合會計邏輯或商業邏輯的地方,然後進行調查取證和合理性分析。因為做空者往往並不是行內人士,我猜他們應該是從對比同行業企業的財報開始,來定位不合理之處。不過調查取證則相當困難,比如題為《在中國挖掘公司內幕的高昂代價》的媒體報導中的案例。另外,我猜也可能選擇一些容易涉假的企業來調查分析,比如大經銷商佔收入比重高且集中,而賣的又是消費品產品的企業,可能會更易於將貨品提前存放到經銷商創造虛假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而審計者可能無能為力;又比如一些重資產的農業企業,經常很難算清楚農業資產的數量和價值,如果是境外上市以IFRS列報,以估值來確認資產價值也很容易出問題,如嘉漢林業;企業掌門人文化水平低的,也可能有更多的涉假傾向,如萬福生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32

花旗財報的意義:華爾街大行的交易收入下滑可能沒那麽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341

此前市場預計,交易收入的下滑將給財報季的華爾街大行蒙上陰影。然而,昨天花旗公布的財報顯示,情況並沒有那麽糟。 花旗財報顯示,第二季度花旗股票交易、固定收益以及外匯商品交易部門共計收入36.6億美元。在收入和盈利兩大指標上,花旗都超越了分析師預期。 花旗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5%,大幅好於預期。今年5月,花旗集團首席財務官John Gerspach警告稱,花旗收入很可能在二季度同比下跌20%-25%。 作為第一家公布財報的大銀行,花旗財報無疑給其他華爾街大銀行的財報提供了指引。花旗財報之後,銀行股整體上漲。高盛、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上漲都在1%上下。銀行股的上漲帶動美股上漲,標普收盤上漲0.48%。 Gerspach稱,在五月最後一周及六月,市場回暖。他說, 隨著烏克蘭危機局勢緩和,市場松了一口氣。其他銀行也將從中獲益。然而,獲益多少將取決於其FICC的構成比例。 各大銀行對FICC部門的構成比例都沒有明確的披露,這遭到不少分析師抱怨。 花旗固定收益部門收入同比下跌12%,至30億美元。Gerspach表示,固定收益部門本季度收入上漲30%,而利率和外匯產品收入下跌30%。 這樣的情況對某些銀行來說會更加利好。 據預計,美國銀行第二季度表現將優於同行,因其業務較少依賴外匯部門,而更傾向於固定收益部門。在最近的研究報告中,Vining Sparks分析師Marty Mosby預計高盛財報或將高於此前分析師預期10%。 花旗好於預期的收入主要來自固定收益息差產品需求的增長,對高盛的財報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然而,由於其固定收益部門規模較小,摩根士丹利收入很可能在二季度下滑。據瑞信,二季度日均股票交易量下跌超過15%,從一季度的69億股下跌至58億股。花旗股票交易部門的收入同比下跌26%,至6.59億美元。花旗股票交易部門規模較小。Gerspach稱,如果在烏克蘭危機時,花旗沒有過於謹慎,收入或將僅下降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81

手把手教你讀財報02:財報的價值及獲取

來源: http://xueqiu.com/8290096439/30903364

本篇談三個問題:

一、為何要讀財報?

二、造假橫行的市場,讀財報有用嗎?

三、哪里去搞到企業財報?


首先談第一個問題,為何要讀財報?

1)買份企業的股權,回報來自兩方面:一是企業賺的比花的多,二是他人願出高價購買。算起來和養雞差不多(一笑),前者是產蛋能力的提高(企業價值變化),後者是下一位買雞人的出價(市場情緒變化)。

2)如果投資人主要目的,是意圖獲取企業價值變化。那麽,了解企業,評估價值,是必需的功課了。財報則是這門功課的基礎,它是養雞工給你匯報的雞情。不了解雞情,價值評估也就無從談起。

3)如果投資人主要目的,是獲取市場情緒變化的差價。鑒於企業經營情況好轉或惡化跡象,常常是推動市場情緒變化的重要催化劑之一。讀懂財報的投資人,天然的比別人多掌握了一條市場情緒變化的軌跡,贏在起跑線上。

4)因此,無論養雞為生蛋還是為賣雞,亦或者兼而有之,了解雞情(讀懂財報),是必不可少的技能。想在市場生存,絕對值得花時間學習。

再談第二個問題,造假橫行的市場,讀財報有用嗎?

5)有用。套用劉德華的經典臺詞:有信心不一定能贏,但沒有信心卻一定會輸。對投資人而言,也可以說:讀得懂財報不一定能贏,但讀不懂財報卻一定會輸

6)正面的不說,至少投資人可以通過財報的閱讀,躲開一些騙子公司。躲開一個騙子,投資成功的概率就大了一分。如同生活中躲開一個垃圾人,你快樂的機會就多一點。

7)又或者按照索羅斯的教導「要獲得財富,就是要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去參與假象遊戲。讀懂財報,也能減少你的信息劣勢,避免成為留在了高崗上的公眾。

8)在《價值:公司金融的四大基石》一書中,曾利用一個模型指出基本面投資者是決定股價的最終力量(為保持閱讀連續性,老唐在文末描述該模型)。而技術面,大體相當於對基本面投資者的追隨。所以,哪怕你自認是徹底的技術面投資者,也需要讀懂基本面。否則,你甚至不能算技術面,最多只能算基本面追隨者的追隨者(跟班兒的跟班兒?)。

最後了解如何獲取財報。

9)我國上市公司,每季度都會發財務報告。但從審計要求上說,只有年度財報報告是強制要求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其他不要求審計。

10)從時間上說,年報要求在12月31日後4個月內披露;半年報要求在6月30日後2個月內披露;一三季度的季報,要求在季度結束後1個月內披露。(提醒:有些國家和地區,上市公司是可以自己確定自己的財政年度的,並不都統一為1月1日~12月31日)

11)因此,年度報告的可信度最高,信息披露程度也最詳細。半年報次之。至於一三季報,比較簡單,僅供投資者了解基本數據,參考價值有限。

12)學會了閱讀年度財務報告,半年報和季報自不在話下。因而,老唐選擇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sh.600519)最新年報為例,談論如何閱讀財務報告。

13)由於貴州茅臺的經營模式相對簡單,某些有必要介紹、貴州茅臺又沒涉及的項目,老唐會補充解釋。這種補充解釋,就不舉實際財報為例了。

14)所有上市公司的年報、季報、半年報,以及一切公開信息,都可以在對應的交易所下載到。交易所目前僅提供企業2000年以後的財報下載;

15)上海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到上交所網站下載。上交所網址:http://www.sse.com.cn/

網站首頁右上角,輸入股票代碼或企業簡稱,例如600519,或貴州茅臺,點擊查公告

然後在進入的頁面里,選擇要找的公告,點擊「貴州茅臺年報」幾個字,即可下載到貴州茅臺2013年年報全文。


16)深圳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到深交所網站下載,網址:http://www.szse.cn/

在右上角公告查詢欄目里,輸入股票代碼或股票簡稱,搜索即可


然後,選擇公告類型和時間即可進行下載。


17)上市公司的年報,按照要求,需要在次年的4月30日之前披露。所以,可以輸入2014-01-01至2014-04-30進行搜索。如果你要找的企業年報,居然不在這個區間,那可能屬於因故不能在4月30日前披露年報的,會被交易所從4月30日之後停牌。無法按時披露年報,通常是警示信號。這種企業,建議新手不碰為好。

18)自己關註的企業,除了年報以外,還會有很多其他的信息披露不能錯過。最簡單的方法,是在雪球上關註該股票,然後雪球會自動推送企業披露信息及相關新聞,省事兒不少。

附錄:股票市場模型

假設市場上有兩類投資者A和B,交易一家企業的股票。A類投資者研究企業情況,推導出股票的內在價值,並依此決定買賣。一部分A類投資者認為股票的價值是40美元,一部分認為是50美元,還有一部分認為是60美元。

B類投資者則不對公司做研究,而是依據價格走勢趨勢決定買賣。當股票價格上升時,他們買入,認為股價將繼續上升;當股價下跌時,他們賣出,認為股價將繼續下跌。他們通過跟隨趨勢,意圖通過較小的損失博取較大的收益。

假設交易開始的時候,股價為30美元。A類投資者開始買入,因為他們相信股票的價值為高於當前股價。他們的購買推高了股價。B類投資者發現股價上漲趨勢,也開始買入股票,進一步推動股票價格的上漲。

越來越多的B類投資者加入購買行列,進一步帶動上升勢頭。隨著股價上升到40美元時,一部分A類投資者停止購買,但B類投資者及另一部分A類投資者繼續購買。一旦股價上升到接近60美元,一些A類投資者可能認為股價已經被高估了(認為值40的那些),開始賣出。一旦股價超越60美元,所有的A類投資者都停止購買,其中許多開始拋售。這就減緩了上漲的勢頭,部分敏銳的B類投資者發現了這一點,他們也開始拋售。

最終賣盤力量超過了買盤,股價開始下滑。隨著更多的B類投資者發現下跌勢頭,並參與到賣出行列,股價下滑越來越快。價格一直下降到接近A類投資者在此開始購買的那一點為止,下跌趨勢止住並開始出現逆轉。

這種模式持續進行,沒有新的消息刺激,股價就在A類投資者設定的範圍震蕩。

現在我們假設公司宣布一個沒有任何投資者預期到的新產品。A類投資者修正了對公司價值的估計,範圍變為60~80美元,他們開始買進,從而使股價開始一個新的震蕩周期,但是震蕩範圍更高了。

這個模型展示了股市的兩個重要方面:
第一,即使沒有關於公司的任何新信息,股價也會波動;
第二,A類投資者是決定股票價格水平的最終力量。


手把手教你讀財報 系列文章目錄地址
http://xueqiu.com/8290096439/30887463

文末廣告:各位球友,
有錢的捧個錢場,多多打賞;
沒錢的捧個人場,大力轉發。
有了熱鬧的捧場,才會有努力的分享。
多謝多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62

手把手教你讀財報04:財報的構成

來源: http://xueqiu.com/8290096439/30962983

讀完了重要提示以後,便進入了財報正文。

1)財報第2頁目錄顯示,這份財報分11節。這其中,真正重要的內容有三節:財務會計報告,董事會報告,重要事項。如果關心一家公司,這三節是必看的內容;

2)次要內容有兩節:股份變動及股東情況,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員工情況。如果準備持有一家公司了,建議除了重要的三節以外,也要關心這次要的兩節。

3)股份變動及股東情況,可以觀察股東人數的變化,以及前十大股東的變化。股東人數的變化,每期報表都有兩個數字(報表27頁),一個是報告期末(年或季度的最後一天),另一個是報告披露前5日。有興趣觀察市場博弈的朋友,可以用這兩個數字,加上季報數據披露的股東人數,一一找出對應當日的股票價格,可以畫出兩條很有趣的曲線。

4)從員工情況介紹里,可以獲取公司員工人數。然後用資產負債表的「應付員工薪酬」期末與期初的增加值,加上現金流量表的「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得出員工薪酬總額。總額除以總人數,可以算出當年平均薪酬。

5)通過觀察平均薪酬數據是否合理(例如有些公司造假無方,據此法算出員工平均年薪數千元或者數十萬元,就需要警惕了),與往年相比、與同行相比,是否有異常。例如,茅臺年報34頁,員工16800人。報表43頁和50頁顯示,職工薪酬總數約為31.3億,得出平均年薪18.6萬。由此還可以衍生出另外一些數據,例如人均營收,人均利潤,薪酬占利潤比等。自己慢慢摸索吧。

6)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摘要,可以使公司股東或對公司已經熟悉的人,迅速了解一些框架性的數據。剩余的其他部分,基本上是官樣文章,幾分鐘瀏覽一下即可。

7)從便利於學習的角度考慮,本篇先簡單介紹這幾篇官樣文章。下一篇,開始談財務會計報告的資產負債表部分。整個財務會計報告的三份表及附註講完了,再回頭看董事會報告和重要事項。

8)官樣文章1:釋義及重大風險提示。解釋了一下後面報告里會用到的一些簡稱,都代表著什麽意思,這個一看就懂。至於“八個營銷”,是袁仁國董事長提出的茅臺營銷策略,網上有很多文章闡述和解釋。感興趣的朋友,自行搜索。

9)官樣文章2:公司簡介。這里可以找到公司董秘和證券事務代表的聯系方式,如果有事情要咨詢公司的,直接打電話過去即可。不過,那邊接電話的,態度和能力就有好有差了。有些公司,比較註重投資者關系維護,接電話,熱情懂行。而有些公司,例如茅臺,就差很多。

10)茅臺的證代不夠熱情,很容易理解。如果12年前,你拿了20萬入股了你朋友經營的一家公司,占股不足三成。12年里,你不參與經營,但年年收到分紅。12年累計收到手分紅超過80萬,並且最近兩年,這家公司的市場價值在1200萬到2700萬間波動,其中有1/3多(期間鄉政府強迫你朋友白送你部分股份)是屬於你的,分分鐘可以提現走人。憑良心說,是你笑臉迎你朋友,還是你朋友笑臉迎你?老唐估計你打個電話過去鼓勵和表揚一下朋友,他可能多高興的。但如果你打電話過去指手畫腳,他一樣心頭嘀咕“你懂個毛線!格老子天天在市場里摸打滾爬,沒得你搞得醒豁嗦?”
    把上述例子中的萬,改成億,大體就是二級市場投資人和茅臺公司之間的關系

11)跳到財報36頁,看官樣文章3:公司治理。標準的格式化文字,第一次看財報的時候,還是讀一遍吧,尤其是可以考慮臨睡前閱讀,有幫助睡眠作用。這里面若有啥重要東西,都會在重要事項里提示的,所以你就是睡著了,錯過了什麽,也無需擔心。

12)官樣文章4:內部治理。官樣文章5:備查文件目錄。建議同上。

13)本篇偏短,老唐借機將茅臺酒股份公司股東結構及下屬公司關系圖,放一份在這里,一者給茅臺股東和準股東提供參考。二者可以避免各位朋友閱讀財報時,被眾多公司名稱搞糊塗。——很抱歉,老唐是電腦小白,畫下面這個破圖,耗時比寫整篇文章還長。但依然奇醜,各位將就看了。如果哪位肯幫我重做一個漂亮的,或者肯教我怎麽快速簡單地做出一份漂亮的控股關系圖來,老唐感激不盡。

14)茅臺銷售公司,是茅臺股份體系中最重要的子公司。股份公司持股95%,茅臺集團持股5%。2013年茅臺股份全部白酒銷售額309.21億中,298.55億是經由茅臺銷售公司完成,占比96.55%。

15)茅臺進出口公司,股份公司持股70%,茅臺集團持股30%。2013年茅臺酒出口約11億,主要由進出口公司完成。

16)茅臺個性化定制營銷公司,是新設立的公司。股份公司持股70%,北京天信慧通投資公司持股30%。

17)茅臺財務公司,股份公司持股51%,茅臺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習酒公司持有剩余的49%。

18)貴州名劍酒業,股份公司持股55%,貴州金訊貿易公司持股45%。

19)另外還有還有一個不進入並表範圍的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投資合作有限公司。投了400萬,占股 40%,似乎沒怎麽經營。

20)以前還有一個北京茅臺神舟商貿有限公司,2014年3月註銷了。這個在2013年年報的「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說明」里也有披露——年報93頁。所謂日後事項,指的是報表截止日(年末或季末)與報表披露日之間,發生的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順帶提一句:由於公司對報表披露日,有一定的自由決定權。因此,有些公司的某些利好或利空事件,可能會被管理層通過調整報表披露日而決定本期還是下期披露。

下篇開始談論資產負債表。在財報的體系里,能學習著看懂資產負債表,基本可以冒充半個行家了。可能要多耗幾天,才有下一篇——老唐想盡力把它寫的清楚而簡單,請各位看官別催。

手把手教你讀財報 系列文章目錄地址
http://xueqiu.com/8290096439/30887463


插播廣告:各位球友,
有錢的捧個錢場,多多打賞;
沒錢的捧個人場,大力轉發。
有了熱鬧的捧場,才會有努力的分享。多謝多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84

看財報的慧眼 歲寒知松柏 歲寒知松柏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v1rs.html

有首《霧里看花》的歌,里邊有句歌詞是“借我一雙慧眼吧”,可能很多人希望自己能有雙慧眼,既能清晰辯物亦能敏銳識人。

我時常感覺自己有雙慧眼,我名字中有個慧,每天看十小時手機後視力仍很好,我也能很快看出造假公司,經常能一眼看出電視、網絡和現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騙子。

我因此時常反思,我會不會是芒格說的那種拿著錘子看見什麽都像是釘子的人。

但很多人與事物從邏輯和實證上反複確認後又是虛假的,並且我可能看人的能力比看財報好,我大體能一眼看穿一個認識不到5分鐘的陌生人的心並在內心中立即把對方歸屬成敵或友。我甚至不敢看一個人的背影,因為那會讓我看到他的弱點而可憐他並產生煩惱。

這種不吐我不快吐了讓人不快的感覺讓我非常痛苦,有時候我恨不得挖掉自己的兩只眼睛,眼不見為凈。

佛家也有慧眼一說,比慧眼層次低的是肉眼和天眼,高的是法眼和佛眼,一共五眼。

以看財報為例,肉眼是普通的眼睛,看山是山,財報上寫啥就是啥。

天眼是加了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眼睛,能看到數據的來龍去脈和勾稽關系。

慧眼是能看出空色各態的眼睛,知道數據後邊的動機和意義,能辯假避雷,相當於修得阿羅漢道。

法眼是能夠理解不同境界的人所看到的形態會不同的眼睛,明知真假會去點醒道破,有如菩薩普渡眾生。

佛眼大概是有沒有都一樣的眼睛,因為它無時空虛實主客,基本不管事當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都為宇宙自然的規律。

看財報,在無數次一葉障目和上當受騙後,我可能已漸漸修得慧眼通,但也許是自我意識太重而沒有真正達到慧眼那種空,也許是有菩薩的心腸但沒菩薩的法力,所以我才有上述的痛苦。

大家說,我該繼續修阿羅漢道還是菩薩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84

分享帖:滿倉入call賭奇虎財報的慘痛經歷,望引以為鑑 滄月映雪

來源: http://xueqiu.com/3808819063/31462862

$奇虎360(QIHU)$  @邱亮  兄弟,我比你慘多了,在這說出來讓你安慰下吧  我是財報前幾乎滿倉賭了qihu的call,財報後下跌途中還補過兩次倉妄圖等反彈,一直到現在已經全部被坑進去了,基本上已經認命要跌成紙。這幾天難過內疚的要命,一直在後悔自己操作出現這麽大的失誤...

對當時要不要止損,我自己的反思是這樣的

財報上午出來我仔細看了,當晚的財報會也聽了,我當時的判斷是財報低於自己預期,可能會小跌,但是也不至於跳水,財報主要就是在【利潤率、搜索商業化以及移動端收入增長】這三塊不太理想

分別來看:利潤率老周財報會議說了後續會改善,搜索商業化提到Q3也會加速(財報上說找到了不損害用戶體驗的商業化途徑),移動端收入確實低於預期(和騰訊相比),管理層解釋是沒有優質內容(這點我覺得比較扯,自己就是做網遊的,優質內容產出是不分季度的,可能是360助手在優質研發商爭取和分成方面沒有渠道優勢,不過也推出了蒲公英計劃在努力彌補),不過基本上環比漲幅是和市場盤子差不多的,只要今年手遊整體還在爆發,這塊也能分到一杯羹。

自己分析的財報利好因素當時覺得搜索份額占了30%是個實質利好(現在看下來基本是做出來的數據,為了迎合財報的,我也被誤導了),另外還有個我比較好看的就是企業安全領域,其實這塊如果深耕做好了還是很有前途的,自從棱鏡門以後國內對安全領域還是很敏感的,如果能吃下這塊市場還是挺不錯的,之前也有人發了360贏得神華集團競標的新聞,我覺得還是靠譜的。至於智能硬件什麽的,那些都還沒實質進展,只能當個娛樂。以上是自己對這次財報的一些理解,僅供做個參考。

也是因為過於自信吧,研究和持有qihu大半年,算是個死多,這次選擇了非理智的賭財報(入場以來第一次重倉賭,就被深刻的教育了...) 當天開盤大跌我就傻眼了,因為損失太大,舍不得割肉,再加上也受到國老、景哥還有一些人發言的影響,感覺財報前漲幅也不算很大,這份財報我自己看來也不至於跌10%,就忍住了沒割肉,幻想後面幾天能有反彈再出。再次欽佩下@梁宏 的果斷操作,不愧是交易員出身,以後如果再有類似情況,起碼開盤我會先割掉一部分,當然我對財報解讀也有偏差,屬於自己理解和經驗都不足,還需要學習很多。

第二天高開了點正好公司領導找談話,沒能看到,到家時候已經跌下去了,說實話如果開盤看到的話至少會先出一部分,也不至於這麽慘了。我當時觀察了下,覺得800多萬的成交量和6%的換手率,最後只跌了一個多點,可能是有買家在吃貨後續也許會反彈,不但沒拋還選擇了加倉,想攤平點成本。(昨天的走勢其實是和這天也稍微有點像的)

第三天又是低開低走,開盤看到仍然是放量下跌我就比較崩潰了,當時自暴自棄不想去看盤。其實如果理性操作的話,這里就應該可以斬倉走了,起碼第一輪反彈已經被證明失敗後續趨勢還是繼續向下了,想等的也等過了,既然預想中的沒來再難過也應該走的。這里是我自己的問題,當時已經完全沒有操作的意願,心理素質和承受力都還有待提高。

後面橫盤了三天,我看量終於下來了,覺得又有了點幻想的空間,到9月2號起碼還是個反彈的趨勢。其實當時大盤一直在漲,qihu反彈這麽無力,已經應該意識到後續還有下行風險的。到9月3號開盤小漲重新站上了90,我以為短期可能會有一波小的反彈,會從谷底走出來了,於是就用了最後剩下的一點錢繼續加倉,希望後續反彈後出貨,結果一覺起來又跌到了85...第二次嘗試的反彈又宣告失敗了,其實這天如果一直在看盤的話,看到突破了前幾天87、88的低點也應該走人的,我覺得這是第二次走的機會

後面幾天一直在橫盤,我也沒做什麽操作,就找機會把一點近期的期權換成了遠一點的,每天想出貨又怕賣了就反彈,不賣就眼睜睜的看著它繼續跌,真的很煎熬。到9月8號開盤高開到了88,我賣了一點點換了遠期的,希望他第二天能延續反彈到90然後清倉,然後一覺起來看到高開低走,最後收盤是跌的,我就知道這一輪又完蛋了...當時還記得@北方的牛 提到qihu的小幅反彈以失敗告終,我自己就知道,後面可能繼續還會陰跌。這里其實是第三次清倉的機會,除了qihu本身下跌的風險以外,後續阿里路演也是明顯的風險因素

在這里我又天真的覺得qihu前期這麽大的賣盤,跌幅也比較大,該出的應該都差不多了吧,受阿里路演影響不大,事實證明我又傻了,兩天又跌了7個點砸掉了我最後一絲幻想。其實昨天反而已經不那麽難過了,可能也算是接受了這個事實吧,清了一半的倉位,等量下來了或者阿里IPO以後再說吧,雖然已經快成紙了...

不知不覺寫了這麽多,大部分都是自己糟糕到一塌糊塗的思路,在這里也是和大家做個分享吧。在雪球里跟很多大V學到了很多東西,雖然自己還是一只徹頭徹尾的菜鳥,這里也是希望大家看了能避免我的一系列錯誤,希望大家跟我一樣能牢記:股市不能有賭博心理,及時止損,做好對沖

目前已經虧成這樣而且沒有本金了,這一輪算是極度慘痛的失敗教訓,希望我這輩子都能記住這次交了這麽多學費買來的血淋淋的教訓。關於qihu後續的走勢,我自己也沒什麽明確的想法。假如自己是現在剛進場,這個價位我覺得是可以逐步建倉正股的,80的qihu不算很貴,當然穩妥的做法可以等到這輪回調量下來企穩以後再逐步加倉。至於前期74的低點,我覺得不一定能下探到,畢竟現在大盤的點位和5月份相比還是差了很多的,正股持有到明年初應該會有不錯的收益另外如果可以承受風險,我覺得可以買一點12月或者明年1月的價外call。只要後續大盤不出現大的震蕩,三個月以內還有有希望回到90以上的,當然也是要做好止損,畢竟阿里上市以後中概的走勢很不好說。

如果有球友能堅持看完這麽多廢話,也是表示非常感謝啊。可能這一輪操作和分析確實都是稀爛,也希望大家能少拍點磚,多點鼓勵。自己現在還是個小菜鳥,雖然現在基本上已經賠的一無所有了,但是還是希望能有一天,把這些交掉的學費都再一點點賺回來。股市是零和遊戲,也是強者的遊戲,願賭服輸,希望終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強者。也希望球友們都能經常吃肉喝湯,少吃點面[大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41

騰訊財報的幾個真相:如何剔除電商重組的影響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60

騰訊財報的幾個真相:如何剔除電商重組的影響
作者:尹生

摘要:扣除電商業務重組的影響,騰訊的實際可持續營收增長為43.6%,實際的毛利率可能出現下降,期間費用出現了結構性提升。營收的高增長歸因於增值業務,但該業務高增長將承壓,未來的增長引擎將切換到廣告,但由於放棄了搜索廣告,該業務的空間將打折扣。

根據剛剛發布的財報,騰訊2014年的營收增長了31%至人民幣127億美元,凈利潤增長了53%至38.5億美元。營收增長率低於2013年的38%,但凈利潤增長比2013年的22%大幅提高。

如何評價這一表現?首先需要處理一個技術問題:去年第一季度開始,騰訊對其電商業務進行了重組,剝離了一部分業務,另一部分業務則由交易額模式轉向了收取廣告和傭金的平臺模式。要得到真實的數字,必須排除這一影響。
2013年,騰訊來自電商的營收為15.8億美元,占16.2%,而2014年下降到7.66億美元,占比下降至6%。其中,2013年第四季度的電商營收為5.4億美元,占全部營收的19.6%。而2014年Q1~Q4來自電商的營收分別為:3.08億美元,2.14億美元,0.74億美元,0.72億美元。
經過前兩個季度的剝離和轉型後,電商業務在最後兩個季度已經轉向了非交易額模式,而且在未來一段時間具有可持續性。以後兩個季度的電商營收的平均水平作為前兩個季度的平均水平,可以得出2014年的可持續電商收入為2.9億美元。

電商重組對其毛利率的具體影響:假定剝離掉的業務的毛利率為20%(這一水平高於京東一倍,主要考慮到其主要營收中包括了平臺模式,該部分收入毛利率較高),則如果剔除掉不可持續的電商營收部分,2013年的毛利率可以直線提高11個百分點,而2014年還可以提高3個百分點。如果假定電商業務的毛利率為10%,則可以貢獻的毛利率可以達到13.5個百分點。

財報顯示,騰訊毛利率從2013年的54%提高到了2014年的61%,提高了7個百分點,可以預計2015年騰訊的毛利率相比目前的水平,還會略有提高(至大約64%的水平)。但無論是2014年的61%,還是2015年預期的64%,反映的並非騰訊可持續業務毛利率的改善,而只是一次性調整後的影響,如果扣除掉調整的影響,騰訊的毛利率實際上出現了1個百分點以上的下降。

電商重組對營收的影響:如果剔除掉2013年和2014年營收中不可持續的電商部分,則騰訊2013年的營收為85.3億美元,2014年為122.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3.6%。這一增長水平和阿里巴巴相當,低於百度的53.6%和Facebook的58.3%。

期間費用略有提高:2014年騰訊銷售與市場推廣,一般及行政開支兩項占比為27.8%,最後兩個季度為28.8%,2013年為25.9%,最後兩個季度為27.3%。這兩項占比的提升對凈利潤率產生了兩個百分點的負面作用,考慮到非通用會計準則的盈利同比增長低於通用會計準則,及二者數額上的較少差距,可以推測期間費用的提升並非人員激勵等一次性開支的影響,而是成本結構的結構性改變,或加大投入所致,具有剛性。
相比2013年,另一個巨大的變化,是增長引擎的切換。2013年,電商是增長最快的業務,且占比接近20%,而2014年的營收增長則主要歸因於包括遊戲在內的增值服務的高速增長(同比增長了40.7%),增值服務收入占比也從2013年的74.4%提高到84%,其中第四季度為81.7%,一年前為70.3%。

增值服務收入增長很大程度上歸因於用戶規模的增長,期間其手機QQ智能終端用戶的月活躍用戶增加了33%至5.76億,微信月活躍用戶增長了41%至5億人。不過騰訊沒有披露其來自移動端的營收,2014年的前幾個季度,該公司的這一指標在BAT中墊底。

隨著中國智能手機用戶高增長時代的結束,依靠用戶規模的增加而導致的增長可能會放緩,這使得騰訊面臨巨大的增長壓力:它要麽增加每個用戶的收入貢獻,但一些業務可能在轉向移動時可能發生用戶付費行為的變化(它已經面對這種情況——其增值服務付費註冊用戶數下降了6%,然第四季度主要由付費註冊用戶數產生的社交網絡收入卻同比增長了50%);

或者尋找新的收入模式和來源。過去業界普遍預期其能夠借助微信改變阿里巴巴在電商交易市場的一家獨大局面,但現在看來這種預期是過於樂觀了,該公司冒著得罪用戶的危險推出微信朋友圈廣告這一事實顯示,該公司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並轉而大力發展廣告業務,以填補電商業務剝離的空白

根據財報,其廣告收入從2013年的50億元增長65%至83億元,全年占比10.5%,第四季度占比為12.5%,2013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8.3%和8.8%。不過這意味著騰訊的每個用戶的價值,應該比照Facebook,而非阿里巴巴,後者的單用戶價值是Facebook的數倍。

盡管微信的商業化仍然有一定潛力,但由於整體增值服務增長可能會出現放緩,而廣告占比又相對較小,且搜索廣告是在線廣告的主體部分,而騰訊已經放棄了該業務,這將壓制其廣告增長的空間。另外,過多的廣告營收壓力可能會傷害騰訊旗下產品的用戶體驗,特別是微信,這是另一個潛在風險——社交產品的用戶對廣告的容忍度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估值水平:按照可持續收入,目前Facebook的PS(市銷率)為18,PSG(經過增長調整的市銷率)為0.31,百度PS為9.4,PSG為0.18,阿里巴巴PS為18.4,PSG為0.42,騰訊PS為13.4,PSG為0.31,四家公司的毛利率都介於60~70%之間。(作者公眾號:價值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4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