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0年回首 人世間 之 易不易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1/10.html


多謝大家幫忙完成了2010的投資問卷調查, 大多人都覺得內需是大熱門, 但要提醒的是內需股大多已經估值偏高了, 現在買進好可能不是好的時機. 好股都要好價錢. 

投資明日之星, 有3個方法, 一是早於市場發現它, 二是在市場發現的初期, 跟風進入, 三是等泡沫爆破後, 賤價買入.
-----------------------------------------------------------------------------------------------------------
文: Brett Arends
過去10年最重要的投資經驗是什麼?這10個年頭過得艱難而動盪﹐但如果我們以更加睿智、更加成熟的面貌迎接下一個十年﹐那麼這些年頭或許就不是白過了。

對我來講﹐以下幾條是過去10年留下的主要收獲、經驗和提醒。

──過去的價格沒有意義。僅僅因為一只股票半年前市價為100美元﹐並不意味著今天它賣50美元、20美元甚至1.50美元就算便宜。想想 2000年到2002年的科技股、2007年到2009年的銀行股等等﹐同樣還有邁阿密的房產﹐當初的價格比現在多上幾個零。這在心理學上叫做“錨定” (anchoring)──我們讓過去的價格影響了我們對當前價格的判斷。它是一種威脅﹐或許是私人投資者面臨的最大危險。(其必然後果是﹐當市場泡沫開 始泄氣時﹐你本來有很長時間可以出逃﹐但有太多太多的人呆著不動﹐因為他們相信價格不可能再往下走了。)

──組建一個讓自己睡得安穩的投資組合。對於普通人來說﹐能讓你晚上睡得著的投資﹐遠遠好過那種提供“波及效應” (pin action)和“動量”(momentum)投資機會的讓人興奮的投機。我們剛剛目睹了各種的理由。如果我們真正理解並相信一筆投資﹐那麼我們就更有可 能一直持有﹐甚至在市場崩潰的時候還會買入更多。這正是投資某些公司一個被極大地忽略了的優勢。這些公司比如有蒂亞吉歐(Diageo)(旗下有健力士啤 酒(Guinness)和皇冠伏特加(Smirnoff))﹐卡夫食品(Kraft Foods)(旗下有酷愛飲料(Kool-Aid)和吉露果凍(Jell-O))﹐或者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如果你在2000年或 2006年持有這些公司﹐那麼當接下來情況變得惡劣起來之後﹐你拋售它們的可能性相對就不會那麼大。部分地因為這樣一種原因﹐在任何環境中我都還是不太敢 買金融股﹐即使它們的價格很便宜。

──對“相對價值”的概念敬而遠之。這就像“相對懷孕”一樣完全是胡扯。價值就是價值﹐它是絕對的。一筆投資便宜不便宜﹐是相對於它未來的現金流而言的。但在每一次上漲行情中﹐很多人都被迷惑﹐看到某種資產相對其他資產(估值更加過高)價格更低而將太多資金投入其中。

──勇於堅持自己的信念。這個10年開始的時候﹐今天的投資天才看起來像傻瓜一樣﹐因為他們持有的是老式優質股、新興 市場、黃金和大宗商品。這些投資下挫了好幾年﹐而思科(Cisco)和美國在線(AOL)這類公司卻在同時製造了數不清的紙面百萬富翁。一筆投資在顯得很 正確之前﹐可能有很長時間看上去都是錯誤的。10年前的這個冬天﹐這些優質股有一部分觸及了最低點﹐根基穩固的藍籌公司承諾10%的股息﹐也沒幾個人買它 們。是膽子大的人從中發了財。

──存款無可替代。這聽起來顯而易見﹐但在這個10年的多數時候﹐美國的儲蓄率低到不能再低。今天聽起來難以相信﹐但本世紀早些時候一些評論家說﹐美國人其實不需要存更多的錢﹐因為他們在股市和房市賺了很多錢了。存錢就像減肥一樣﹐沒有可靠的捷徑可走。不管掙多少﹐都要少花點。

──不要混淆“交易”和投資。你是否想在下一輪泡沫中投機要由你自己決定。泡沫中投機雖然有風險﹐但賺錢最容易也最豐 厚。只要記住這只是一種交易﹐一種短線持有﹐而不是一筆你應該打算多年持有的投資。一定要及時離場。科技股開始重挫的時候﹐太多的人決定把他們持有的這些 股票當成一種長期投資﹐結果把短期虧損變成了一種長期災難。(對了﹐不要害怕在“交易”中承受損失﹐如果願意接受20%的虧損﹐你可能會逃掉100%的虧 損。)

──短線消息的重要性不及長期趨勢。我所認識的一些投資者之所以能夠在這個慘淡的十年里掙大錢﹐通常是因為他們把握了 長期趨勢──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黃金市場的供需﹐或者是美國國債的大幅上漲。但多數私人投資者對這些長期趨勢不感興趣。他們想聽到的是短線消息──季度 財報、併購傳聞、市場動向等等。2001的時候﹐你猜當時投資者更加關注的什麼?思科有關行業形勢的最新報告﹐還是黃金價格?事後來看﹐哪個更有意思?

──市場時機不可完美預測﹐但其價值通常可以準確評估。資產廉價的時候﹐多買些﹐昂貴的時候少買些﹐這樣做既可行﹐也 有利可獲。如果你有耐心﹐並採用“平均成本投資法”(dollar-cost averaging)逐步進場﹐假以時日﹐一般都能獲得不錯的收益。金融行業反復宣講“你不可能預測市場時機”這種自私的咒語﹐是為了讓你一直傾囊投資。 從最狹義的角度來講﹐的確﹐你通常不可能準確預測行情的轉折時點﹐但你也不需要準確預測。

──對專家預言留個心眼。2008年2月﹐全美企業經濟學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conomics)調查的經濟學家中﹐不到一半的人預計這一年美國經濟會陷入衰退﹐預測衰退的人則認為﹐影響將“相對溫和”。可怕的不僅在於真正發生的 衰退為“二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更在於調查進行的時候經濟已經陷入衰退了(後來的報告顯示)。類似地﹐股市分析師的觀點也難免有錯﹐特別是當多數分析師 似乎都持同一種意見的時候。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是﹐在樓市泡沫最盛、住房建築股的估值達到瘋狂水平的時候﹐多數建築行業分析師都是看漲。

──必須繼續玩投資遊戲。經歷過去的十年﹐人們可能會完全放棄投資﹐把資金存在銀行。這是一種糟糕的想法。長遠來看﹐ 現金是一個非常壞的資金存放形式。扣除稅收和通貨膨脹後如果還能有賺頭﹐那就算你走運。通貨膨脹仍然是一個投資者常常低估的潛在威脅。即將結束的是一個 “低通脹”的十年﹐消費者價格指數年均漲幅只有相當溫和的2.6%。但即使是這樣的一個通脹速度﹐現金的購買力相比1999年仍然下降了大約四分之一。

──不要混淆“不太可能”與“不可能”。10年前﹐安然(Enron)、世界通信(WorldCom)和馬多夫 (Bernie Madoff)不太可能是巨騙﹐剛剛才10美元一桶的油價不太可能漲到140美元﹐金價不太可能跳到每盎司1000美元以上﹐乏味的“老”歐洲的股市行情 也不太可能超過華爾街。即使是在5年前﹐也很少有人想象到美國樓市會全盤崩潰﹐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會倒閉﹐或者是房利美(Fannie Mae)、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和美國國際集團(AIG)全都需要救援。但這一切都成了現實。同樣也可以說﹐下一個10年即將發生的一些事情﹐在今天看來同樣是不可想象 的。
------------------------------------------------------------------------------------------------------------
擁有能源企業Southwestern Energy股票的請舉手!

沒有?那麼你有天然氣巨頭XTO Energy的股票,或是油氣生產商Range Resources和精密儀器廠家Precision Castparts的股票嗎?

你應該擁有它們。在過去10年中這些股票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漲幅名列前茅。若倒退十年,你能做的最聰明的事情就是投資它們。你每投入1000美元到現在都漲到幾萬了。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當時專家都推薦你買些什麼?

當時《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一個快速調查顯示,受到最普遍推薦的個股是:美國在線(America Online)、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高通公司(Qualcomm Inc.)、通訊公司MCI WorldCom、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和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

唉。

不論是誰,只要是選擇了這樣的投資組合,都已經損失了將近三分之二。若將股息考慮在內,隨機選擇的股票平均漲幅都能有3%。

警惕災難性的投資選擇

財經類雜志《Money Magazine》選出的“2000年及之後最佳投資選擇”怎麼樣呢?跌了將近五分之一。

財智/《華爾街日報》周日版(The SmartMoney/The Wall Street Journal Sunday)選出的股票跌了將近一半。科技類股在這份清單比重很高,而且它們當中大多數都出現了重挫。MCI WorldCom和北電網絡有限公司(Nortel Networks Corp.)更是根據破產法第11章(Chapter 11)關門歇業了。

好吧,取笑別人總是容易的。但是我們需要多想想這個問題,特別是年底之際,此時聰明人又帶著選股建議來了。

讓人難受的事情還沒完。投資者剛剛經歷了一個非常糟糕的10年:一連串的暴跌、危機、金融醜聞、衰退和破滅的泡沫。

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分析師霍華德﹒西爾弗布拉特(Howard Silverblatt)說,這是有紀錄以來美國投資者經歷的最糟糕的10年。當你用包括股息的整體回報來衡量的話,我們現在的處境比上世紀30年代還要 悲慘。在過去的10年中,投資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投資者損失了大約10%。

若將通貨膨脹因素考慮在內,投資者實際虧損了將近30%。這甚至比不上嚴重通脹的70年代,當時投資者的實際損失只有約23%。

損失幾十個百分點的前提是你還活了下來。對於那些在2001-2003年以及2007-2009年股市暴跌中被踢出局的投資者來說,他們的境遇要糟糕的多。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較之峰值下跌了將近四分之三;當然,許多科技類股已經徹底消失不見了。但是投資者從專業人士那裡得到了多少警告呢?答案是:幾乎沒有。

當本公司旗下另一出版物《巴倫周刊》(Barron's)在2000年1月份舉行年度投資者圓桌會議時,當時在場的十位華爾街大人物中只有兩人警示投資者要注意熊市的迫近。僅僅在三個月後納指就創下了歷史上的最高點,之後的暴跌令如今的納指還不到當時的一半。

遠離咖啡攤股市預言家

一位基金經理對《巴倫周刊》說:當時,我每天早上在一個咖啡攤買咖啡,攤主在印度孟買長大,他對股市的興趣比我還大,這倒是和1929年股市崩盤前擦鞋童 大談股票的故事“相映成趣”。不過即使是這麼不祥的信號也不足以讓這些人變成悲觀派。相反,高盛(Goldman Sachs)策略師艾比﹒科恩(Abby Cohen)當時說,基於對標準普爾成份股公司收益的分析,股市基本處於合理價值。她堅稱根據標準衡量方式,即使是科技股也不存在估值過高的問題。

傲慢自大最終只能讓人幸災樂禍。

(高盛說科恩在隨後幾個月、即股指接近峰值時變得更為謹慎了。)

10年過去了,華爾街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沒變的也有很多。

許多靠股市吃飯的機構依然只是叫賣投資品的營銷機器,就像連鎖藥店CVS賣藥片兒。這麼說不公平?那好吧,修正一點點:起碼CVS不會故意把壞藥賣給你。

從此前10年中得到警告的投資者可以更好地迎戰下一個10年。任何想要保護自己投資的人都需要改改自己對金融行業存在的偏見。

在華爾街最有力、最危險的力量是人們的跟風效應。千萬要當心。

對大多數“投資專業人士”來說,大家採取同一立場給出同樣的評價既容易又安全,無論那看上去有多傻。在他們看來(客戶倒不一定這麼想),和群體一起犯錯要好過承受讓自己與眾不同的風險。對投資者來說,幾乎沒什麼比專家眾口一詞更危險的了。

當然這裡也有一種在華爾街普遍存在的錯誤樂觀情緒。即便是今天,向往常一樣,華爾街上大部分公司股票評估都是正面的,也不管股市已經連續九個月反彈,標準 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幅分別超過了63%和70%。(而這段時間以來美國失業及未充分就業率高達17%,他們當中有人已經不再四處求職。)

不論一只股票已經高估到了什麼程度,總能找到分析師說它比其他(更嚴重高估的)股票便宜。這在互聯網泡沫破裂時期很常見。

這種情況沒有過去。無論市況多麼危險,總會有人告誡你(一如他們在1999年時那樣)說,因為你無法做到低買高拋,所以你要保証全額投資。當然,他們這麼說“碰巧”也符合自己的利益。

別去追捧價格竄升的股票

這些天投資者再次鞏固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人人都談論的投資通常是你不想買的。追逐高價股票的危險通常高於它們能帶來的回報。50%的虧損要用100%的盈利才能彌補得回來。

最好的投資往往無人議論。10年前,每個人都在談論該買哪只科技股,卻幾乎沒人談論黃金。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曾經以每盎司260美元的價格出售黃金,還恨不得沒人買。

在我嘲笑別人可憐的“先見之明”時,我最好也給自己揭揭老底兒。10年前,我一位當基金經理的朋友再三勸我把一切都拋幹淨,然後買黃金。

我聽了嗎?唉,別提了。

Brett Arends

(編者按:本文作者Brett Arends是《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專欄作家﹐他的專欄《投資回報》幫助投資者分析最新時事並做出相應投資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4

回首业绩浪,以及令人惊心的股价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lfth.html

最近中报业绩快发完了,回顾了一些以前关注的低pe公司,许多出现了业绩倒退和股价大跌,如

中讯软件、胜利管道、珠江钢管、奥思、鹰美等。

给我的感觉是,如果你不能获得较为确切的公司业绩进展,此类小公司确实风险极大。

而业务稳健的大公司如统一企业、汇源果汁,即使业绩不妙,股价却几乎不受影响,更别说其他优质公司了。

似乎颇能反映巴菲特的观点:优质公司可长期持有。

而低质公司则颇费心力,难以长期持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48

瑞銀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3

倒霉催的瑞銀在2012年似乎很不順,在剛進入11月份時公佈了萬人大裁員計劃後,12月便被英國金融監管局(FSA)開出了銀行業史上第二高的天價罰單,瑞銀需要支付15.3億美元的罰金來了結關於操縱Libor利率的指控。

其實噩夢不只發生在2012年,自1997年總部位於巴塞爾的瑞士銀行公司(Swiss Bank Corporation)與總部位於蘇黎世的聯合銀行公司(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合併組成瑞銀集團以來,麻煩總在接踵而至,下面為大家梳理一下瑞銀成立15年間的犯下和付出的那些錯誤與代價:所有的故事,從97年開始,談起虧損錄,寫在Margin Call。

1997年:聯合銀行在股票衍生品交易中虧損6億瑞士法郎(約合6.82億美元),被迫接受競爭對手瑞士銀行的收購,並最終組成瑞士聯合銀行。

1998年:從事固定收益套利策略的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因巨虧而被清盤接管,對LTCM敞口巨大的瑞銀當年遭受了7.93億瑞郎的稅前損失。

2007年:在虧損1.5億瑞郎後,瑞銀宣佈關閉旗下於2005年設立的對沖基金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

2007年:在關閉旗下對沖基金的同一年,瑞銀在固定收益,貨幣和大宗商品業務上遭到重創,合計損失高達42億瑞郎,並宣佈將裁員1500人

2008年:瑞銀集團投資銀行部門在美國次級貸款投資上巨虧500億美元,並向政府申請了緊急紓困。

2009年2月:瑞銀為幫助美國富人客戶逃稅而支付7.8億美元的罰金,瑞銀將被迫遞交4450個賬戶的信息給美國監管機構調查。

2011年7月:瑞銀任命前德國央行行長Axel Weber擔任新一屆瑞銀集團主席,緊接著瑞銀宣佈將會裁員3500人,並削減20億瑞郎的成本。

2011年9月:瑞銀駐倫敦的交易員Kweku Adoboli隱瞞23億英鎊巨虧事件被曝光,隨後瑞銀首席執行官Oswald Gruebel辭職, Sergio Ermotti走馬上任。

2012年10月:Sergio Ermotti宣佈將在未來三年內裁員1萬人,並退出固定收益業務,重拳整頓精簡投行業務,回歸其傳統財富管理業務。

2012年11月:瑞銀魔鬼交易員Kweku Adoboli因欺詐被判7年監禁,隨後瑞銀遭監管機構罰款3000萬英鎊(約合4870萬美元)。

2012年12月:瑞銀同意支付15.3億美元的罰金,了結監管機構針對其操縱Libor利率的指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536

俞敏洪回首創業:後悔把公司做這麼大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055.html

時至今日,俞敏洪再也不用在學校電線杆上貼招生廣告了。作為新東方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他幫助了很多懷揣「留學夢」的學生實現了夢想。

然而時過境遷,當年的「窮小子」面對的煩惱卻依然不少。受擴張成本拖累而上漲的公司成本,抵消了收入增長、學員人數增加給業績帶來的提振作用,給新東方帶來了一份「憂心忡忡」的二季度財報成績單。與此同時,公司的千人裁員計劃也正在進行中。

 千人裁員計劃嚴控成本

「今年5月之前,公司還將關閉15至25個盈利能力不佳的教學中心,預計裁員1000至1500人。平均遣散成本為6000至10000美元/人。」在近日的一次電話會議上,新東方總裁兼C FO謝東螢這樣表示,由於過去四個季度新東方擴張大大高於預期,因此,未來新東方將考慮啟動裁員計劃。並且未來3至5年內,將嚴格控制新增學校和教學中心。

近年來,新東方的快速擴張也使其成本不斷的攀升,而過去一年的快速擴張下,新東方的成本費用激增而出現淨利潤虧損。新東方方面,將淨利潤虧損總結為人力成本高、行業淡季以及收割政策等,而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新東方長期以來的擴張策略帶來了高昂的人力成本負擔,制約了其盈利能力。隨著培訓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招生越來越難,在擴張教學網點後,招生狀況依然沒有改善,最終導致運營成本越來越高。

裁員是降低成本的最直接方式。公司最新發佈的財報顯示,二季度裁員扭轉了公司連續三個季度員工環比均增加的趨勢。在此前的一季度,新東方營收同比增長25.8%,員工人數也同比增長40%。不過,財報同時顯示,新東方二季度行政管理費用同比增加62 .1%,營收佔比激增至46.86%.

「雖然通過擴張我們佔領了市場,並達到了預期目標。但是,在過去的四個季度我們開設了238家學習中心,這實在太多了!此前,新東方計劃一年開設80至100個學習中心。而實際上我們一年的時間開設了238個學習中心,這顯然嚴重影響利潤。」謝東螢在此前電話會議中如是說。

因此,新東方在未來為了提高利潤將做出一系列舉動,包括走訪、評估教學中心盈利水平;削減800至1500名員工;關閉15至25個無利可圖的教學中心。這一消息已經得到新東方相關負責人證實,他表示,為了不使影響擴大,因此不會進行得太快。主要裁減的是行政人員,以北京教學中心為首。而對於關閉教學中心,該負責人稱,由於盲目擴張,有些教學中心的招生不滿,資源利用率比較低。對這樣的教學中心,將考慮關閉。

本次裁員總數是新東方歷史上最大規模裁員。新東方的新聞發言人孔建龍對此解釋稱,這是因為目前總人數增多的原因,其實這次和往年年終考核的裁員比例類似。根據新東方的績效管理體系和評估調整機制,每年各機構都會有5%至10%的員工考核結果為C。對於考核結果為C的人員,將降薪、調崗或解聘。

孔建龍進一步說明稱,「新東方2013財年第二財季出現了虧損,所以我們加大了淘汰不合格的行政支持員工的力度,以更好地、更大程度地激勵優秀骨幹教師。目前新東方全國的行政支持人員有15000人左右,按照5%至10%的比例,就是800人至1500人。我們會在科學合理的範圍內,不斷對於員工尤其是行政支持人員進行有序精簡和結構優化。」

根據美國投資公司T .H .C apital發佈的研究報告稱,預計由於冬季入學明顯乏力,新東方2013財年第三財季預期可能不佳。寒假季通常是從1月初開始到2月末結束,基於該研究報告截至1月23日對其在線報名的追蹤,報名已經滿班的冬季課程佔總課程比例只有約35%。作為新東方主要來源的重點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武漢)仍然有大量可供報名的課程。

激進擴張時隔4年首現虧損

成本費用的上升背後,投資者看到的是新東方近年來的「激進擴張」,而公司本身也表示承認。

1月29日,新東方公佈了截至2012年11月30日的2013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根據財報顯示,二季度淨虧損1580萬美元,這距離上次財報出現虧損時隔4年。

新東方上一次季度淨利虧損還是在2007財年的第四財季。對於為何5年後出現1580萬美元的虧損,新東方董事會主席兼C E O俞敏洪表示:「在過去的四個季度中,我們淨增加教學中心超過200個,而在2011年11月30日之前的四個季度我們只增加了80個,這給我們的成本費用帶來重大壓力。」他還表示,本季度虧損中也有部分是由於SE C調查使得新東方在內部調查和監管程序上發生的費用。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新東方本季度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企業最賺錢的業務及地區疲軟,而增長快的區域(二、三線城市)和業務盈利能力相對較弱。作為新東方最賺錢的學校,京滬兩地二季度表現繼續疲弱。俞敏洪指出,該季度京滬兩地營收增長只有20%,淨利潤下降超過50%,留學業務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根據市場的需要,我們不斷減少班組容量。二季度留學業務學員人次同比減少7%,營收同比增長22%.」

快速擴張的背後,來自於投資人的壓力也不無關係。市場人士指出,一味追求投資高回報和教育自身有著漸進規律的矛盾顯得不相容。如何滿足投資人的高要求,簡單的方式就是快速擴張,但現在的培訓市場僅靠擴張並不能保證生源的正比例增長。於是,新東方陷入了越虧損越擴張,越擴張越虧損的怪圈。

新東方的問題在投資人的壓力下,在各地分校開始表現出來。一位成都新東方離職高層就表示,在他眼中他認為新東方衰落先是頻繁更換校長。此前成都市場份額從兩千多萬元做到過億元,而總部似乎並不滿意,一再更換校長。而新校長的管理,讓員工並不太適應,一些高管相繼離開。一離職者坦承,領導者對經營和市場運作不太懂行,這也是很多優秀人才流失的原因。

在新東方上市後,俞敏洪曾在多個場合中流露出悔意。作為一家上市的教育機構,在保持業績持續增長的同時,還要保證教學質量,這讓俞敏洪壓力頗大。為了投資人的短期利益,新東方不得不走上以品牌支撐擴張,以擴張支撐市盈率,以高市盈率強化品牌的道路。「但教育不是規格化的產品,屬於用戶體驗度較高的特殊長線商品,優秀師資是核心競爭力,而非營銷擴張。儘管『俞老師』深知教學質量的重要性,但在投資人的壓力下,走上這條道路必然是量與質無法兩全,因此才讓他感覺很疲憊。」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除了本身的原因,教育培訓行業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來自高校國際辦學項目和一批新東方離職老師組成的小型留學培訓班團體,已經開始對新東方的核心業務造成威脅。謝東螢表示,「來自國際班和小型同業競爭者的確對公司的留學業務造成負面影響。但截至上週末的入學人數同比增加15%,現金收入同比增長37%,所以我認為利潤能夠保持健康增長。」「中國學生參加留學考試人次的數據是放緩的,根據教育部統計去年約有39萬人留學,環比增長僅15%,然而在過去幾年這個增長都是超過20%的。所以我認為這些都是我們在留學業務面臨的挑戰。」

資料顯示,目前送孩子出國讀書的潮流從大學快速向中小學蔓延,從整個市場來看,海外留學諮詢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0%至80%。按理說,這有利於新東方業務擴張,但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實際上競爭對手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新東方的市場。公立學校紛紛在週末或者晚上推出國際班課程來與新東方相關業務競爭。這以新東方上海地區的表現尤為嚴重。為此,新東方已經更換了上海校長和管理層,但此問題並非一兩個季度就能夠解決。

此外,新東方還面臨著網絡教育的衝擊。新東方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企業也早已加入線上的競爭,在2000年成立新東方在線。在線上教育方面過去幾年來一直在增加投入,尤其是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而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由於網絡覆蓋等多種原因,未來幾年還將持續以線下發展為主。目前,新東方在全國49個城市擁有58個分部和700多個教學中心。

事實上,教育類另一家中概股公司學而思也放緩了其擴張計劃,並關閉了一些教學中心。截至2012年11月30日,學而思運營中心數量259家,較2012年8月31日的257家運營中心數量增長僅兩家,但仍低於2011年11月30日的275家數值高峰。

  渾水「攪局」海外上市非坦途

除了擴張影響外,俞敏洪指出,本季度虧損中也有部分是由於被渾水公司做空而導致的SE C調查,使得公司在內部調查和監管程序上發生的費用。

對此,謝東螢則強調,「截至8月31日與此相關的費用累計超過500萬美元,預計全部完成將會介於800萬-1000萬美元,這還不包括任何集體訴訟。我認為二季度的營業利潤率會受到影響,因為涉及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調查費用和其他支出」.

凡遭遇渾水做空的中國在美上市公司十有八九會損失慘重,而相反渾水機構會滿載而歸,新東方不例外。

2012年7月18日,渾水機構向美國紐交所所有的註冊讀者發佈了一份有關新東方的調研報告。渾水公司在長達90多頁的報告中,詳細講述了渾水的調查過程,質疑相當「有料」。從偽裝成投資者與新東方的工作人員對話希望加盟,到各種財務數據和對比報表,甚至與新東方C FO在美國的對話細節,甚至一些「花邊」和「八卦」新聞,都被收羅詳盡。

最大的指責是關於「欺詐」,渾水聲稱新東方過去報告的毛利潤率超過60%有造假嫌疑,因其與其他非上市公司探討,毛利潤率會在20%至30%左右,新東方的數據卻遠遠高於此。同時渾水還聲稱新東方經營的學校設施屬於國家資產,對於合併資產表示懷疑。

渾水報告中稱謝東螢在2012年6月在被問及其是否存在加盟夥伴時否認並表示「公司650所教學中心全部是100%全資擁有的資產」。但是渾水6個月調查發現新東方在加盟方面向股東撒謊,有證據顯示新東方的特許經營涉及幾十個城市,但是公司卻一直沒有透露任何有關特許經營的信息。此外,新東方聲稱2011財年營收2.077億美元,但是企業營業稅為零,渾水認為新東方稅收減免不合理。

渾水報告認為新東方將加盟店業績當作直營店對待粉飾報表、認為新東方利潤率遠高於同行,高得不正常等等。並稱新東方的問題遠比一個不穩定的V IE結構嚴重。在發佈這份報告的同時,渾水將一段於2012年6月與新東方C FO通話錄音上傳至其網站,作為支撐報告結論的證據。

報告發出後,不少機構投資者和個人第一時間拋售股票,掀起了國外投資者拋售新東方股票的狂潮。僅兩個交易日,新東方累計跌幅高達57.32%,股價創下5年新低,市值蒸發近20億美元(約合127億元人民幣),股價降至9 .5美元。受其影響,在美上市中概股大多跟隨暴跌,聯游網絡跌幅超過30%,賽諾國際跌幅也有18%.

選擇了海外上市,就要有充分的準備面對諸如渾水、香櫞這樣的做空公司,而這條路也注定是坎坷的。根據斯坦福大學C harles Lee等教授的最新研究,通過反向收購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已經佔所有在美反向收購上市公司總數的34%,佔反向收購上市外國公司的85%。利用其中的監管漏洞,許多中國公司在存在諸多問題的情況下也得以順利借殼上市。中概股的退市公司中,大多是此類公司。

 暴富後的煩惱

2006年9月7日晚9點25分,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在紐交所敲響了股市鐘。帶著「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這樣口號的俞敏洪終於踏上了自己創辦的新東方的上市之路。新東方上市刷新了中國教育業在美國上市的零紀錄。從1993年註冊成立的一個小學校到融資過億的上市公司,新東方這條「尋找希望」之路走得並不容易。而掛牌當日開盤價報22美元,較發行價上漲46.7%,也令持有公司31.18%股權的董事長俞敏洪資產超過18億元人民幣。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的俞敏洪,1962年生,江蘇江陰人,北京大學西語系畢業,1993年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2003年成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回首過去的十幾年創業,俞敏洪表示首先想到的是後悔把新東方做這麼大。他說當初可以在北大做成年收入一兩百萬的精品機構,把精華人物都集中到那裡,有限制地發展。小範圍內也能實現理想,無論轉型還是放棄,也比較容易。「我給自己做了一個籠子,無法往外鑽,否則籠子一收緊,我就被吊死了。」他曾這樣自嘲地表示。

在講述自己的創業歷程時,俞敏洪自己曾坦言:「當時野心太大了,現在留給我的是難以承受之重。當你發現自己給自己制定一個難以承受之重的目標後,煎熬和痛苦便呼嘯而至。做得特別累的時候,我很想關掉新東方,都沒有做到,因為我發現要為4000員工負責,為股東負責,為自己負責。新東方是一條不歸路,讓我不得不走下去。」

很多人都在問:新東方不缺錢,也無須圈錢。為什麼還要上市?按照俞敏洪所說,他希望用嚴厲的美國上市公司管理規則來規範內部,以制度說話,避免前面出現的人情和利益糾葛,從而實現自身的救贖,讓企業順利發展。「在新東方,骨幹們很容易越過規矩談感情。上市之後,外部規矩比內部規矩更強大、更有力。」

不過,上市後的俞敏洪,似乎又新增了很多煩惱。他曾指出,作為一家好的上市公司,要做到收入增長多少,利潤增長多少,以及人數增長多少。但對於一個教育機構來說,它最大的可持續性發展的保障,在於它的教學質量,並不在於每年學生增加了多少,這就是矛盾,而且還難以平衡。「我本人比較喜歡悠閒地去做一件事。這點,被上市給破壞了。上市之後,我的狀態也一直不太對,不是我想要的那種狀態。我其實是個隨心所欲的人,但現在為了別人的利益,必須要去做很多事情,自己的空間越來越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162

回首十年,一個北京人的房地產投資經歷 jassonw

http://xueqiu.com/1821218550/28633592
回首十年,一個北京人的房地產投資經歷(兼一些自創的投資理念)

看到網上這麼多同學曬的房產投資經歷,很受啟發。同時也按捺不住,也想把這麼多年的房產投資經歷與大家做個分享,也給自己留個紀念。潛水多年,算做一次匯報吧。

1998年北京聯合大學畢業,相當的屌絲,當年的高考還是一考定終身,考砸了,當時一心要復讀,但因家裡出了些狀況,就鬱悶的上了四年大學。大學期間自己兼職掙了些外塊,在幾個互聯網公司幹過一段(現在已消失),還記得當時非常火的瀛海威、etang、找到了等等,現在已然不見了,感覺商海沉浮啊。大學時看了一本書《窮爸爸富爸爸》,應該說第一次塑造了我得投資價值觀,當時覺得很震撼。有點巴菲特看到了《聰明投資者》時的感覺。

2002年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一家央企工作。當時運氣不錯,所在單位效益不錯,2003年時收入已經過了10萬,開始尋找投資機會。但那時大家普遍沒有投資意識,我記得給工行客服打電話,詢問理財產品時,對方嫌10萬本金太少,沒有可投資的產品。工作機會四處出差,東南沿海走了一圈,發現上海的房子比北京還要貴20%,當時很多內環的房子已經上了8000,而北京三環邊上的新房才只有5000多,覺得有套利機會。

2004年開始有意識的觀察北京的房產市場,走了一些房展會,記得看的第一個房子,是三環邊的今典花園,7000多一米,一套房子上百萬,當時覺得是天價。開始看二手房,心中記得李嘉誠說的房產投資三點:地段、地段還是地段。當時有一種模糊的感覺,只想買市中心的房子,哪怕品質低些。

2005年初,以這個想法,看中了一套市中心的回遷房,雖說是二手房,實際是回遷戶的新房,地點在今天的金寶街上,距離長安街直線500米,周圍有東方廣場、協和醫院、銀街等,地段沒的說。單價7800,面積69。和家裡人商量,湊了65萬,全款買下。因回遷房,房本還沒有拿到,不能貸款。記得買下之後一個月,中介就說願意加十萬現金,把此房回購,我第一次感覺到了房產投資的價值。

年中的時候,又陸續看了些北京的平房。因從小在北京的胡同里長大,對平房有獨特的情感,當時也是腦子熱,覺得早晚要拆遷,拿下了一間小平房,8m,11萬,使用權,可以落戶。二手房和平房都買過了,想看看新房,2005年底時看了看酒仙橋地區的新盤,想買個大戶型,正好在當地認識個小領導,遞條子可以打折,6000的單價降到5500,於是首付20萬,買了一套136米的板樓三居,因月供壓力大,就選擇了30年按揭,且貸款利率打七折,4.1588%的年利率,比現在的公積金利率還低。

現在回頭看,當時不限購,貸款利率打七折,過戶沒有營業稅和個稅,真是投資房產的黃金期。回想起來,當時賣我房子的人可能都會後悔。在此,我要感謝這麼多年一直唱空樓市的專家們,市場總會有分歧,如果大家都看多房市,沒有人賣,也就不會有成交,因此應該感謝9年前賣我房子的人。當時25、6歲,感覺挺成功的,有點飄飄然的感覺,為後來的失誤埋下了伏筆。

2010年時看上一套商舖,因之前沒買過商舖,就看了一眼,而且是下班以後天黑去的,沒仔細斟酌,第二天就付了定金。好在投資不大,83萬,30米不到。但位置不好,地處小區裡,朝北,50年產權。一直不好租,房價也沒有跟著住宅上漲,2012年平價賣了,這成為投資的一次滑鐵盧。總結這次失敗,看房還要仔細,切不可聽信中介的忽悠,還是要自己判斷,在好地段的房子也有租不出去的可能,不能有硬傷,要仔細觀察。

時間來到2010年(奧運前後幾年迷上了股票,投資後續再講),又有了些積蓄,因為持有一些房產,可以利用銀行的借貸工具,當時銀行的抵押貸款還可以打九折,考慮還貸能力,實際可以調用的資金在百萬左右。當時看中了北京的三個核心區域金融街、中關村和CBD。看了幾處後,準備在中關村出手,海淀黃莊,萬泉小學的學區,板樓一局,正準備出手,家裡出了點變故,於是買了另一套房。華嚴北里小區,北四環裡,離鳥巢很近。當時此房是使用權,不限購(2010起北京開始限購),50米,83萬。因不能貸款,此房比同小區的商品房低30%多,如獲至寶,利用銀行的抵押貸款和三十萬首付買下。後如期轉成了商品房產權,升值三倍以上。

2012年,因為小孩已經2歲了,準備上幼兒園。之前一直住在勁松(岳父的公房),感覺有些遠,上班不方便。同時為了小孩上幼兒園,開始在北二環選房。買了這麼多年房後,到看自己住的房子時有了經驗。真是精挑細選,看了10多套房,幾乎把圈定範圍內的小區都看了個遍。最後選中青年湖邊上的一套相對較新的高層樓房,樓王戶型,全南朝向,全明格局,高層且安靜,不臨街,97米,落地窗,緊鄰青年湖公園(四環內,北京有湖水的公園只有10處)。當時一眼看中,此房在這個地段絕對稀缺。房產投資具有壟斷性和稀缺性,要能買到核心地段的樓王戶型真有種在古玩市場撿漏的感覺。看房後不超過24小時,就付了定金,幾乎沒考慮價格。當時是3.5萬/米。我的貸款原則是時間越長越好,貸款越多越好。因為考慮每年3-5%的通脹,貸款利率9折,5.895%,實際付出的成本非常低。房子還是儘量利用資金槓桿更划算。現在看,這套房子也是我買的房子裡升值最快的一處。

總結一下,我並不炒房,所有的房產都是一路持有,而且不空置,儘量出租。現在早期買的房子租金回報已經接近10%了。原則:好地段、好戶型。買房子要耐心,多看。但看準機會,一定果斷出手,別猶豫。貸款儘量多貸且拉長還款年限,通脹會抵消掉大半利息成本。土地具有壟斷性和稀缺性,周邊要有優質的教育、醫療、交通和行政資源,這些都是需要數十年形成的優勢,短期內不太可能被替代,所以這個位置再加上最好的戶型,房子的價值理論上是無限的,像茅台酒,越陳越香。

金寶街,兩居,430萬;

酒仙橋,三居,440萬,

平房,東四七條,80萬,

平房,安定門內,100萬

華嚴北里,一居,250萬

青年湖,兩居,650萬

勁松,小三居,300萬

安定門商舖,90萬,已賣[a1] 。

目前還有貸款230萬,月供1萬6,每月租金收入近2萬。

展望未來十年

現在有種強烈的感覺,房產投資已經進入了投資週期的末端,最好的時間(2004至2008年)已過,現在應該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像樓市在2004年時候這樣的場機會。投資回報高,風險相對低的投資產品,我看好股市。

我從2006年開始嘗試投資,受林園、但斌影響大,且跟林園當面聊過幾次,跟他去參加過茅台的股東會。這些年股市的估值幾乎已經到了十幾年歷史的最低點,相比房子的估值卻在高點。就像十年前大家不會意識到房子有那麼大的投資價值,我感覺未來十年股權投資的升值超過房子升值的概率非常大。

我持有的港股從08年金融危機到現在,6年時間已經升值了三倍,年均複合增長率超20%。說明市場化的股票市場會給一個相對合理的估值。現在A股市場相比就低多了,我認為下跌空間不大,有點像2004年的樓市,我會持續持有。現在港股資產45萬,A股資產120萬。我的投資理念和房產詳盡,選擇低估的優質品種,長期持有,看準了就要下重注。

同時2014年開始嘗試P2P投資,感覺互聯網金融方興未艾,排名靠前的幾家p2p有一統江湖的可能。中國金融市場的壟斷和低效,反而創造了大量的投資套利機會。買了幾個年利在18-20%的產品,感覺真是暴利,不用做什麼,一年有接近20%的回報,真是太高了(當然控制好風險絕對永遠是第一位的)。

要知道巴菲特40歲時也只有2000萬美元的資產,80歲時已經有400多億了,靠的僅是每年20%的複合增長率。我今年35歲,很幸運抓住了過去十年最好的投資機會,確實是非常幸運,生在了北京,趕上了好時候,right time, right place, right peson真是覺得時事造人啊!不用像巴菲特一樣,我現在希望資產每年增值10%就夠了。且之前生活一直很節儉,希望40歲後逐漸學會享受生活。

這是我過去十年的投資經歷,與大家分享,歡迎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131

郎顧之爭:十年再回首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013/267314.shtml

馬國川/文

“我是帶著笑容離開北京的,因為保護私產終於寫進了憲法。”

2004年3月14日,一位擔任政協委員的著名企業家對采訪的記者如是說,話語之間洋溢著興奮。

因為就在同一天,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修改後的憲法第十三條明確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在一個長期將“大公無私”樹立為主流思想的國家里,私有財產一直被視為不光彩、甚至是罪惡的淵藪。即使在改革開放以後,私有財產也是在制度和輿論的夾縫里產生壯大的,企業家們更是親身體會著時代進退的艱難。

盡管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全局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民營企業的資產安全、企業家的人身安全一直沒有得到充分保障,有時政府的一紙“紅頭文件”就可能將企業家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資產剝奪殆盡。就在保護私產入憲的前一年,陜北地方政府采取“先收井,後清算”的辦法,突然強行將原由民營資本經營的陜北幾千口油井資產“收歸國有”,而當初這些民營資本是被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資”的名義請來的。

因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能夠寫入憲法令企業家們興奮不已。然而,僅僅一個月後,被稱為“鋼鐵大王”的江蘇企業家戴國芳被警方帶走,又讓企業家們感到困惑不安。

當時同情戴國芳的公眾並不多。企業家作為一個新的社會階層,他們的價值並沒有得到整個社會的理解和認同。在許多人的思想深處,仍然受到“資本自從來到世間,從頭到腳都帶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的學說的影響,認為企業家身份可疑、資產來源不明。在所有制結構大變動、利益關系大調整的時期,這種社會意識更加容易發酵。

因為社會轉型不可能憑空而生,不可能擺脫歷史慣性的影響和既得利益格局的束縛。特別是在新世紀以來的國有企業改革中,由於國家作為所有者沒有對受委托行使權力的人進行有效的監督,造成了一定的國有資產流失,同時在改制中國有企業職工的利益受損,國家也沒有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於是民怨開始積累,並且向參與國企改制的企業家身上集中。

就在這樣的歷史時點上,爆發了“郎顧之爭”。

“難道顧雛軍模式就是我們經濟改革十余年來所期望的‘民營企業家’嗎?如果顧雛軍就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典範,那我真要為中國的未來而哭泣了。”

2004年8月9日,在複旦大學一間普通的教室里,來自香港的經濟學教授郎鹹平面對一群聽眾發表演講,點名指責格林柯爾董事局主席顧雛軍在收購科龍、美菱等4家公司中使用了欺騙手段,席卷國有資產。郎鹹平認為,正在進行的產權制度改革並不能真正使國企走上正路,而只是民企瓜分國資的一場“盛宴”。顧雛軍強硬回應,由此引發了“郎顧之爭”。

顧雛軍曾是一個擁有專利技術的制冷工程師,後來下海經商,在海外掙得了“第一桶金”後,攜帶1.7億美元的資產回到國內市場。他在廣東省順德市政府的極力邀請下收購了負債累累的科龍公司,而後又收購了其他國有企業。如果是在一個現代法治國家里,“郎顧之爭”是一個簡單的法律問題。郎鹹平的指控需要根據法律進行調查取證,由法官或審計部門獨立裁決。

可是,在法律還沒有明確的界定之前,民眾對國有資產流失的不滿情緒已經被引爆。在網民的憤怒和媒體的持續關註中,“郎顧之爭”迅速演變成了一場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大論戰。以郎鹹平為代表的一方認為,“國退民進”的國有企業改革,就是民企侵吞國有財富,應該叫停,一些人士還舉行會議力挺郎鹹平;內地的絕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國有企業改革雖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必須堅持改革的大方向,同時增強透明度和程序的合理性,盡最大可能減少改制中的攫取損失。正如一位經濟學家所說,“公眾利益真正得到維護只能是改革完成之後,而不可能是在改革之前。”

隨著爭論話題的縱深發展,國有企業改革的大論戰又演化成為關於改革方向、路徑的大爭論。在這場後來被稱為“改革第三次大爭論”的過程中,由對個別企業家的評論蔓延到對整個企業家群體的評論。在一些人看來,企業家是一個面目可憎的社會階層,他們虛驕蠻橫、貪得無厭、為富不仁,民營企業的發展過程就是盜竊國有資產的過程。

由此,社會上興起了一股妖魔化、醜化整個企業家階層的氛圍。

“我想要一個非常簡單的評價:我們是這一場改革開放的付出者、勞動者、人民中的一員,還是改革開放的寄生蟲、獲得者或者貪婪無德的一批人?”

2005年初,一個企業家在“民營經濟圓桌論壇”上提出這樣的疑問。“郎顧之爭”攪動起洶洶輿論,企業家感到了來自社會各層面的質疑和莫名的壓力。企業家是市場經濟的中堅力量,不可能有一種企業家備受指責、整天膽戰心驚的市場經濟秩序。或許是意識到這一點,2005年國務院正式出臺了“非公經濟三十六條”,鼓勵打破壟斷行業壁壘,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但是,這份被企業家贊為“最實惠的政策性文件”在實施中擱淺了。意在平等保護國家、集體、私人物權的“物權法草案”也在洶湧的非難聲中被延遲審議。“乞丐的要飯討食的棍子和碗,與少數人的機器、汽車等能夠平等保護嗎?”北京大學的一位教授如此反問。這種將窮人與富人截然對立的觀點在中國不乏市場。在一些貌似為窮人說話的人們的煽動下,民眾的情緒很容易就被引導到了仇富上去。

在這場喧囂壓倒理性的大爭論中,郎鹹平在論戰中暴得大名,從此儼然以明星的姿態出入各種場合。顧雛軍則被視為一個依靠盜竊國有資產而暴富的企業家的代表。為顧雛軍辯護的人士也受到尖銳攻擊,甚至官員也被體制內質疑“為誰說話”。

2005年7月29日,顧雛軍被拘留,佛山市政府強制接管科龍電器。雖然按照中國的公司法,政府沒有任何權力接管一個上市公司。盡管有關部門提交的22份司法鑒定報告被法庭認定無效,最初立案的很多嚴重指控都被撤銷,但是顧雛軍還是在被拘押一年多以後被法院判處10年徒刑,個人財產也全部被凍結劃走。

“在目前有關中國經濟改革的爭論中,情緒發泄多於理性思考,直覺判斷壓過邏輯分析。”

2006年初,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在文章《理性思考中國改革》里這樣寫道。當時一股質疑民營企業家財富來源的社會情緒正值高潮。

“郎顧之爭”以顧雛軍鋃鐺入獄告終,企業家的價值認同隨之跌落到了歷史的低谷。一些人公開宣稱,中國企業家並非赤手空拳奮鬥出來的,他們創業初期的“第一桶金”都是靠對國家、集體財產和弱勢群體赤裸裸的掠奪積累起來的,因此是一個有“原罪”的暴富階層。“原罪說”進一步激發了“仇富”的社會輿論。已經興起的網絡成為一個輿論廣場,各種各樣網絡跟貼非常情緒化,充斥著對民企“原罪”的追索聲。

清算“原罪”的輿論在引起了企業界的惶惑不安。個別地區檢察機關收到大批關於民營企業早期創業時的違規操作的檢舉信,更讓企業家感到驚疑不定。1949年以後,在“消滅資本家,消滅一切剝削”的意識形態主宰下,企業家作為一個群體被逐漸消滅,而且形成了企業家就是與社會主義格格不入的“剝削階級”的傳統思維。中國自1956年完成了“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後,這條鐵的界線也再也沒有逾越過。

誠如周其仁所說,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做對的一件事,就是“把企業家請回了中國”。其中還有一個富有深意的歷史鏡頭,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不到一個月,鄧小平特意請胡厥文、胡子昂、榮毅仁、古耕虞、周叔弢等五位解放前的民族資本家吃“火鍋宴”,動員他們創辦企業。鄧小平還運用自己的政治權威,多次對“傻子瓜子”事件表態,不準再動用國家機器魯莽地扼殺民營企業家。創業當企業家再次成為中國人的一項權利。

企業家就像野草一樣頑強生長。據統計,2005年中國的民營經濟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達到49.7%,在不少地方民營經濟稅收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超過60%,民營經濟吸納的勞動力占城鎮就業的75%以上。這是改革前無論如何也不能想象的。

雖然改革突破了傳統戒條,是不是“走資”的疑慮一直沒有徹底消散,而且一遇到適合的政治氣候就要發作。在幾次折騰中,企業家都是被攻擊的重點對象。因為在計劃經濟的板結土地上如野草般成長起來的企業家群體,是最先吃到禁果的人,也是最早吃到甜果的人。

老譜不斷襲用,花樣一再翻新。清算企業家“原罪”是新世紀以來的又一波喧囂。

“如果不考慮歷史的環境條件,一味用法律、用憲法大帽子扣下來,非常嚇人,但不能服人”。

2006年11月,時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的胡德平公開發表觀點,反駁企業家“原罪說”。

當時中國社會充斥著一股濃烈的民粹主義氛圍。其表現是,不問具體情況和是非曲直,不對問題本身進行理性和專業的思考,而只是簡單地訴諸情緒的宣泄和道德的評判。這和貧富差距問題日漸也嚴重有關。

據經濟學家估算,2005年中國的灰色收入規模達到4.8萬億元,這意味著腐敗的金額高達中國GDP總額的30%。腐敗所造成的最嚴重的社會後果,是居民收入差距急劇拉大。世界銀行《2006年世界發展報告:公平與發展》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已經由改革開放前的0.16上升到0.5,屬於世界上收入分配不平等比較嚴重的國家。因此在對現狀不滿的情緒也開始在一部分人群中滋長。

造成腐敗的重要源頭,本來是在政府介入微觀經濟活動的過程中,行政權力利用幹預市場活動的機會進行尋租活動,尋租活動基礎的擴大使腐敗活動日益猖獗。但是一些人士極力鼓吹,貧富差距是由於市場化改革造成的。這種輿論將公眾的矛頭從特殊既得利益者身上轉移到市場化改革上來,然後聚焦於企業家。因為企業家作為市場化改革的先鋒和受益者,似乎一切社會矛盾都是和他們脫不了幹系。企業家被口誅筆伐,而權力的原罪被有意無意地忽視。

正是在這樣的思潮影響下,行政權力開始越來越強烈地幹預、控制經濟活動。各級政府部門紛紛以“宏觀調控”的名義加強了對微觀經濟的幹預和控制,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遭到削弱,行政力量配置資源的能力和手段則大為強化。行政幹預的加強,擴大了尋租活動的制度基礎,使計劃經濟時代常見的“跑步(部)前(錢)進”的現象再度興盛,掌握著審批權力的中央部委門庭若市。

因為“郎顧之爭”,國企改制被叫停,國有大型企業改革的步調也明顯放緩。為推進國有經濟的戰略布局調整而成立的國資委,轉向“做大做強國有企業”。註入到國有企業的經濟資源持續增加,國有經濟的行政性壟斷依然存在,而民營企業則背負“原罪”陰影謹慎前行。2008年之後,“國進民退”的現象引發諸多討論。

沒有人能夠想到,“郎顧之爭”和國有企業改革會以這樣的方式紐結在一起。

“很多莫名的罪名給民營企業家很大的傷害,而如今歷史的大環境已到了撥亂反正的時候了。”

2014年2月,在北京召開的“顧雛軍事件與民營經濟發展座談會”上,一位法學家如是說。

此時,經歷7年牢獄之災的顧雛軍已經出獄一年多,他到處奔走喊冤,要求撤銷此前判決,改判無罪,為他平反。最終他得到了廣東省高院的通知,決定正式受理他申請再審的訴求。“一葉知秋”,歷史大環境確實改變了。

2013年底,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要問題的決定》,《決定》稱“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對未來的改革做出了總體設計。這標誌著中國改革進程的又一次推動。

“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就意味著政府向社會放權,公權力要退出市場,企業家重新回到經濟活動的中心。政府從經濟領域退出,轉而著力於制訂規則,維護市場秩序,同時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這是轉軌國家久拖不決,而最後仍然不得不走的道路。因為最有利於經濟成長的是激勵企業家精神,而不是代替企業家。

市場期待著企業家的作為。隨著城市化進入後期和中國產業技術水平與外國產業技術水平之間落差的大幅度縮小,中國經濟開始進入中速增長期。如果不能找到新的支持有效率增長的來源,原有的生產率提高的勢頭也無法保持,中國就可能落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只有加強創新,中國才有可能避免而“中等收入陷阱”,而企業家是市場的靈魂,市場就是企業家不斷創新的過程。如果此次改革能夠為民企創造真正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必然會激活強大的市場化發展能量,助推中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政府提出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鼓勵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相互持股。然而,在國有企業改革面前,仍有一些企業家逡巡不前。他們的顧慮是政府一方面歡迎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另一方面又說要“保持國有經濟的活力、影響力、控制力”,二者的平衡點在哪里?如果沒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民間資本一旦進入國有企業大門,會不會被“關門打狗”,或者被指責“侵吞國有資產”?前車不遠,“郎顧之爭”在部分企業家心中投下的陰影並沒有消除。

熊彼特把企業家稱為“經濟增長的國王”,因為他們通過不斷創新促進了經濟增長。但是只有在私人產權得到政治和經濟體制的可靠保障,企業家無需為自己的人身安全擔憂時,企業家的精神才能被激發起來。如果對產權沒有明確嚴格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要真正地激勵起千百萬的企業家在一個不確定性的市場中勇於拼搏,演出一系列威武雄壯的創業故事,那是辦不到的。

科斯在《變革中國》一書里說,“中國的市場經濟道路是一個非凡的、動人的故事。”在這條道路上,中國的企業家經歷了更多的風雨坎坷。為了避免未來的曲折,還需要形成一個“包容性體制”,使得包括企業家在內的各種市場主體能夠有合法的渠道和明確的程序來約束政府和官員的權力。這種“包容性體制”是企業家最安全的生存環境,也是中國走向成功、繁榮的必由之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92

在讀博士,回首十幾年的求學路 翻越阿爾卑斯2011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8789f80102v50a.html

       92條,我是一口氣讀完的,大神級的方法啊。。。遙想,碰上一位好老師,我的數學也不會那麽差吧。。。留著給孩子看。

      各行各業都有有心之人,有心之人加上勤奮--就是大神!!

 

一位985高校在讀博士,回首十幾年的求學路以及自身和同學的經歷,頗多感悟。 


1、小學時代如果能寫一手工整的字,具有準確的數學運算能力,OK,完美了。對以後的學業生涯夠用了,所以盡量給孩子五彩繽紛的童年吧。

2、小學和中學這十二年的學習內容,都是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以前(阿基米德啊、牛頓啊、笛卡爾)人類創造以前的東西,思辨性不高,真的不難。

3、如果想要拿諾貝爾獎或者當選兩院院士,這個要看天賦和智商,但是學那些幾百年以前的東西,考個好的大學,基本和智商無關。和什麽有關?情商!

4、學習不好的同學,基本都是嚴重拖延癥患者,今天的事能拖到下個學期。

5、勤奮永遠是真理嗎?!教育學理論里面有個“有效時間”的概念,看你的心用在學習上面的時間是多少。所以看到班上很多拼命學的學不好,玩的反而學的好的,不要驚訝。

6、總是期待天才,我就讀的都算是不錯的高中大學,讀書讀到現在都沒有看到無師自通的天才。同學的差距是有的,差距在哪里?接受能力和專註程度,這些都是情商的範疇。

7、時代發展的當今,似乎城市里面的孩子更容易在學習方面出人才,我大學的同學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農村孩子。

8、但是農村的孩子要麽不讀,讀就會讀的非常好。“寒門出才子”是真理!高中、大學里面學習拔尖的一般家境都不好。我就是地道的農家子弟(是不是自戀了,原諒我哈)。

9、女孩子小學一般成績都不錯,到了初中就不是太好了。這個是什麽原因?!教育學給出的是生物學解釋——The law of the nature.

10、有鑒於第9條,女孩子上了初中一定要對數學引起高度重視。哎,多少曾經優秀的女同學最後學業毀在數學上。。。。嗚嗚。

11、對於成績不好的同學,家長總是期待出現奇跡,成績突然“冒起來了”。什麽樣的同學容易冒起來?似乎一般是男生並且一般很調皮。

12、初二真的很關鍵。基本是分水嶺,所以要重視初二的學習啊。。。

13、初中時形成思想觀和價值觀的時候,這個時候有人帶壞就帶壞了。與其多花時間給孩子找家教找輔導班,不如多註意孩子身邊的玩伴和朋友。有句土話叫做“人攙不走,鬼攙飛奔!”多關註孩子的生活吧!

14、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突然學業成績掉得厲害,請參照13條。

15、“網絡是是把雙刃劍,有好有壞”。我的看法是:千萬不要任由孩子沈溺網絡!沈溺於網絡,學業必然受影響!不過,現在的孩子,已經視網絡為我們時代的電視,父輩時代的收音機,網絡已經常態化、工具化,節制是關鍵。

16、孩子沒考上理想的高中,該不該交擇校費讓他繼續讀?!這個要分類討論。如果的確是自然災害,孩子臨場沒發揮好,那砸鍋賣鐵都要交。如果是確實已經不想學了,那就不用拿血汗錢養活一幫教書先生吧,此類擇校生考上好大學的是特例,自己申請退學或是被開除的到是很多。。。。

17、剛才說“砸鍋賣鐵都要交”是不是過分了?!我覺得,小學、初中在哪個學校讀不重要。高中真的太重要了。。。。為什麽?因為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其他的不是。

18、英語怎麽學好?我的經驗是多聽,就像我們從小聽方言所以就會說一樣。英語也是一門語言,不要過分強調語法啊、結構啊、我認識的母語是英語的外國友人沒人搞得懂自己的語法(我們中國人又有多少知道漢語里面的主謂賓定狀補?!),請不要妖魔化英語。

19、我真的要強烈建議多聽英語,每晚睡覺前聽半個小時。長期以往,英語保證不會差的.

20、插播一段自己的小故事:記得我小時候是個調皮大王,初一的時候英語總是不及格,後來家里發生變故,母親重病一下子家境窘迫一貧如洗,十四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對我打擊很大,自己開始知道好醜了。惡補英語,每晚都在聽,我喝學校免費的照見影子的稀飯,總是把早上買包子的錢拿去買電池(話說那個時候電池質量不好),看著別人吃包子,肚子真的好餓啊……後來我中考英語滿分,高中英語接近滿分,大學獲得了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非英語專業第一人哈。由於專業排名第一,我跳過碩士,被直接保送博士了。
    很多人問我有沒有學習英語的竅門?我只是給兩個字:多聽(話說我現在還在每晚聽英語).

21、孩子要不要住不住宿呢?!我的建議是還是住宿好(批註:這個要因人而異,損友一堆,也許會帶壞),集體的氛圍有利於孩子更加培養團隊意識,知道怎樣和其他人交往。這個社會,死讀書的人不招待見的。但是要關心孩子的成長,請參見13條。

22、如果讀書好算是成才的話,那麽成才的人畢竟是少數,不要太苛責孩子。只要努力的都是好孩子,但是一定要成人,人品不管什麽時候,都是最重要的。

23、應試教育的體制下,你不會還真的相信“素質教育”吧?!小學時代可以過的五彩繽紛,但是上了中學……還是現實點吧。

24、我和我學生的一段對話:
    “我對數學這門科目沒興趣……嗚嗚。”
    “孩子你二十歲了,都高三了,不到一年就高考了,你和我說你對數學沒興趣,我給你講講科學家小時候的故事?!再給你培養興趣?!”

25、我都讀博士了,至今不知道興趣為何物。而那些天生對數理化感興趣,而對玩遊戲打籃球不感興趣的名人典故,從人性角度出發,我更願意相信只不過是訛傳。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我的解釋是“不討厭就是興趣”。所以咯,其實考大學就是看誰對自己更狠……你信不信?!

26、早戀都是壞事?!我不覺得,在我身邊就有一對高中同學,一起努力互相勉勵互相加油走過苦難的高三,最後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學(我怎麽可能會告訴你那個男主角就是我!)。

27、我在提倡早戀?!錯了。我還沒說完,就我身邊的例子而言,這種單純美好勵誌向上的戀愛發生的概率基本和你買彩票中了五百萬一樣。所以,還是花花腸子收起來,好好讀書吧。但是還是有許多人會買彩票……愛情來了真是擋也擋不住啊。

28、數學怎麽學?!我數學一直都不錯,我覺得這是一門技巧性的學科,小學要求要運算準確就行,中學主要由四個思想方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函數思想、劃歸與轉化。

29、那個四個思想方法,是我上大學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總結高中學業和高考經歷悟出來的(誇張啦?!哈哈哈),可惜已經遲了。我曾經斷言,只要把這四種方法掌握了的,永遠不要為數學而擔心。話說我本科時期輔導過一個高中學生三年,本來數學基礎一般,最後這麽一灌輸,考上了中科大!擦,比我考得還好。

30、如果英語的秘籍是多聽,那麽數學就是整理錯題。

31、太重要了!整理錯題。我最輝煌的戰績,是輔導一個初二的女生,一開始期末數學只有36分,最後期末考試考了115分!!那位家長期末獎勵了我五千大洋。。。。。我是怎麽做到的?我勒令她訂正所有遇到的每一個錯題,最後考試時候就基本沒有錯題可訂正了……

32、為什麽訂正錯題這麽重要?!因為其實初高中數學所有的題型就那麽多,把盲點都找出來就無敵了。。。。這是為什麽。請參見第2條。

33、你以為你數學只能考一般,你只是學會了一般的知識?!錯了,你掌握了一大部分知識,只是有幾個沒掌握。就是那個沒掌握的,總是做錯。而考試,考的都是綜合題,一個知識點沒掌握基本就一票否決了、、、、、錯題啊,真的是太重要了。

34、話說我初高中數學錯題本寫了五本,那個我輔導三年的最後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高中生寫了七本。大概這就是為啥他高考數學考的比我好的原因吧。。。。。。

35、數學學得不好的同學,一般都很兩個明顯的缺點:粗心、沒有毅力。英語學得不好的同學有個共性的缺點:懶!

36、我至今沒看到學習很刻苦,但是英語差的,如果您遇到過請您給我引見一下,增加我的閱歷。學習認真但是數學差的有幾個,主要還是不得要領,做的是無用功。參見第6條。

37、英語的學習,有很多方法,但是多聽無疑是最快最有效的。這個要堅持,而且真的要堅持。每次想到自己切身學英語的經過,再看看一些教育磚家們總是喜歡把學英語上升到形而上學或者上升到方法論的境界,真是玄之又玄。我,只能莞爾一笑。

38、英語的提高,真的是個長久的過程,提高的速度較慢,但是考試的穩定性能好。尤其是高中,發現沒有,班上拿英語第一的總是她或者他?!

39、你問我英語聽什麽好?我的回答是:小學隨便聽聽,不要太有目的性,培養興趣為主;初中聽課文,高中聽歷年高考題。

40、還是有人想和我聊聊興趣。小學的時候,強烈還是不要太壓迫孩子了,真的。著名的“起跑線”理論不知道扼殺了多少美好的童年,童年剛至心先老,長使英雄淚滿襟啊……在我大學同學中,不乏從小家境很好的同學,我看到的真相是:凡是小時候的家人強迫學(鋼琴、小提琴、六弦琴等等各種琴)的幾乎沒有堅持下去,把其當成事業的。而他們回憶起來的時候,只剩下一段灰暗壓迫的歲月,這就是藝術的熏陶?!真的有這種必要麽?

41、初中強烈要聽課文啊!!初中是義務教育階段,要知道,中考是必須保證很高的及格率的!!所以,很多中考試卷的真題都是來自課文原句的改寫或者同一題材的改寫,主要考固定搭配、語法(主要是從句)、一詞多義、習慣表達,因為知識點就那麽多。如果哪一次出卷老師出的都是課本以外的知識點,這先生必火無疑,他沒法向全市人民交代。。。。。

42、當年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啊。記得那時我把自己的早飯錢全部奉獻給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電池廠事業,每晚都聽課文,以致最後課文每篇都能背上,後來你知道了,不自吹自擂了……

43、我按照這樣的英語學習方法,勒令我的學生背課文,真的要求嚴格啊,一開始他說自己很痛苦,各種尥蹶子,我還是能HOLD住他的,他初三的課文現在背的滾瓜爛熟。教了不到一年,現在已經穩定在115 ,毫無壓力(過幾天他就參加中考了,我在重慶教的最後一個學生娃,祝他好 運!)。

44、其實中考英語拿高分真的很簡單:如果哪位參加中考的同學,能把初二上學期到初三下學期的所有英語課文背的滾瓜爛熟,也每天都在聽英語,正常發揮的狀況下中考竟然沒有考到110 ,我絕對要振臂一呼,號召不明真相的群眾們去教育局與英語出卷老師當面交涉。不肖生立此貼為據。

45、高中其實和初中區別很大的,因為即使在大學如此擴招的今天,重點大學錄取率依然不足百分之十。初高中最大的差距是:初中只要能把課本看明白就能考得不錯,高中即使把書本看爛可能也只是及格分。。。。

46、高中切記要多聽聽高考歷年真題,太重要了,能背誦更好。高考很坑爹的,真的,選拔性考試壓力太大。,我高三後期看到每一個選擇題我都能說出這是哪一年哪一個省份的。高中想考名牌大學的(全國前二十是名牌。全國前五十是重點。全國前一百是知名),一定要認真研究高考真題,你會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江蘇高考每年出題目的幾乎都是那幫名師們,能沒規律嗎?!但是不要到了大學才後知後覺。很神奇的,你信不信?!

47、該說數學了,數學真的是個大問題。做家教時我寧願那個孩子語文英語物理化學地理政治生物歷史乃至音樂體育美術都不好但是唯獨數學好,也不希望孩子數學很不好其它都好的。因為,經驗表明,數學的提高似乎我要花更多的功夫,尤其是把數學提高到一個穩定發揮的水平,實非一日之功。

48、小學數學沒啥說的,家長多管管吧,我甚至認為小學生根本沒必要找家教找輔導班。我以前開家教班,從來不招小學生,也沒教過小學生家教。不想扯淡,誤人子弟,參見第1條。

49、那些總是忙著做生意、忙事業不顧小孩子的家長們,總讓我聯想到小時候玩坦克戰,自己在外面殺敵,老家即將被人轟了還蒙在鼓里,繼續開心的馳騁疆場。不知道他們奮鬥是為的啥?!近年來留守兒童屢次出現各種端倪,我只能說,社會有時候真無奈。

50、如果硬是要我給一個小學數學的建議的話:學學奧數吧,對於開拓思維確實會起到作用。沒有壞處的,而且要是一不留神,發現了自己孩子原來是個難得一見的數學神童,直接保送大學自不在話下,要是給國家爭光了,豈不是舉家幸甚、萬民幸甚。。。。

51、初中幾何基本上可以作為中國教育的縮影,玩文字遊戲和腦經急轉彎更多余實用性。我這學期還有過一次,做一道初三幾何證明題沒做出來的(好沒面子啊),那個題目是圓和相似性的結合,不容易想到輔助線的做法。屬於腦經急轉彎一類的,奇技淫巧,不足道也。

52、高中是不學幾何(空間幾何除外)的,不會遇到初中那種坑爹的數學證明題,方法性和方向性比初中突出很多,不會讓你因為沒想到輔助線的做法,就被判0分。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YCTV,感謝JSTV,將來還有可能感謝CCTV,對寒窗苦讀苦求功名的學子們厚愛與仁慈!!

53、即使那種坑爹型證明題也只有五分(一般是試卷倒數第三題的第二小問)。初中沒啥特別難的,二次函數基本算最難得了吧,二次函數屢次被選作中考的壓軸題,很鍛煉思維,這個一定要多練。尤其是想考名牌高中正取生的同學們。。。。。。、、、

54、語文這是個尷尬的學科,尤其是上了中學。先插播一段坊間流傳的一則軼事:話說北京某年中考選用了巴金先生的一篇文章作為現代文閱讀材料,有好事者就把這篇現代文閱讀讓巴金先生做(巴金先生05年去世,緬懷一下),最後這篇現代文閱讀滿分二十分的情況下,巴金只得了七分,最難理解的是,有一個題目問“此處作者這樣說的深層含義是什麽?!”,巴金作為文章的作者,給出的答案與標準答案竟然相去甚遠,被判不得分。。。。。

55、語文基本只要把字寫好了,基礎知識(拼音、名句、成語、病句)掌握了,就成功一大半了。語文的改卷主觀性很大,不要花太多時間,這個意義不大,實踐表明這個科目只要認真發揮不怎麽拉分的。

56、我在擔心上面一段話,會不會引起語文老師們集體對我口誅筆伐。我在讓大家忽視語文的學習?!我們可能不會要求早餐店的師傅給你做個周長為十六內切角為八十度的正七邊形黃橋餅,我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達到和外國人交流無礙的境界(要那些學英語翻譯專業的幹啥?!),但是我們每天都在寫漢字,說漢語。其實,語文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一個文采斐然、出口成章的人,走到哪里都會受歡迎。要怪的是這種工業化大生產的、急於求成的教育體制。

57、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課外書吧,天文地理歷史人文都要讀一些。書籍會給你打開一翻新的世界,中國古典文學讓人陶冶情操,心清氣靜。我發現理科學習特別好的都喜歡讀課外書,而且知識全面,充滿靈氣,我覺得兩者不無關系。

58、如果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我弱弱的建議讓孩子學一些中國風的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要一窩蜂的學鋼琴、小提琴、舞蹈,學學書法、戲劇、國畫吧。尤其建議寫書法,學習學的心氣浮躁,寫上一段名人字帖會讓人清靜,我一直熱衷於臨摹趙孟睿僑圓壞靡觳牙⒉牙ⅲ淳繅材艹《談寒窯》《珍珠塔》《買油條》那麽經典的幾段,藝術細菌作祟啊。

59、我從來都不覺得初中的物理、化學屬於理科的範圍,尤其是初中化學。因為題型之固定、題材之簡單、思維方式之單一、計算之粗略讓人不忍心把他們歸類到理科的範圍。

60、如果哪位孩子初三化學沒學好,和英語一樣,基本就是一個字:懶。

61、讀書從來就是一件很單純的一個人的事情,和你的家境、出身、人品、父母關系不大。我上了大學,慢慢接觸社會,我常想如果所有事情都能像高考那麽單純簡單就好了。

62、讀書真的和有沒有錢關系不大,這一段是給家境不好的孩子看的,衣食無憂的孩子們可以繞過去,直接下一條。從初中到大學,我在班上一直家境是最差的,母親早逝,父親在外地打雜工。我是爺爺奶奶把我培養大的,和他們打電話他們常常戲言,我就像他們的小兒子一樣。我大學學費自己貸的國家助學貸款,我這人重臉面,從不接受助學金或者開口向同學借錢,大一最辛苦的時候一天只吃兩個饅頭就白開水(現在想來真的好傻啊!!!)。後來可能家教做的還算用心細致有效果吧,酬勞都給的不低,“出場費”也水漲船高。加上每年的國家獎學金(八千大洋),生活費自己足夠花,有時還會給家里寄一點。現在我有幸拿到了全額獎學金攻讀碩博連讀,我想可能我以後再也不用為沒錢讀書而擔憂了,但我很感謝這段日子,以及那些曾經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過我的人,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和我以前的同學相比,雖然現在我沒房沒車沒家庭,但是我真的很知足。我喜歡單純的讀書學習寫字,我把自己的興趣當作自己的事業,夫複何求?!
    而這一切,都是自己一個人努力奮鬥起來的,我已經沒啥遺憾了。任何時候對明天都要充滿美好的希望,樂觀點,豁達點。天下寒門學子勉乎哉!!

63、英語聽什麽,這個是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這個第二篇里面已經闡述了:小學隨意聽什麽、初中聽教材課文、高中聽歷年高考題。

64、不要讓孩子太早接觸網絡,這個真的不是什麽好東西。

65、有人發消息問我“我孩子嚴重偏科,其他科目能考130幾,但是英語只能考50幾,馬上中考了,怎樣讓他中考成績不偏科呢?!”我開玩笑的回答道:“讓他其他科目都考50幾就可以不偏科了啊”。我想說的是: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該早點關註,采取有效地學習方法,把偏科扼殺在搖籃之中。

66、我敢說:如果您的孩子能夠每天做個學習計劃,每天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務,睡覺前逐一打勾,他的學習效率會快兩倍,也會更加喜歡學習。你信不信?!

67、實踐表明,調皮自負的孩子比沈默自卑的孩子要更好帶些,成績提高的更快。

68、關於報考誌願:除非家庭經濟情況已經到達財團的境界、或者關系已經強硬到出路已經內定了、或者對某一門專業抱著非此專業不讀大學的決心,我不是很建議男生讀文學、英語、哲學、政治、環境、生物工程等“形而上”的專業。

69、我不否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我更不否認在社會分配如此不公、就業壓力如此大的今天,男生入錯行,怎麽能說是悲劇呢?!那簡直是慘劇啊!我在的本科大學是一所綜合型大學,這幾乎是所有畢業生的共識。

70、大型考試比如高考、中考、研究生入學考試,那種感覺和平時考試是完全不一樣的,必須承認臨場發揮的重要性,你平時一定要刻意訓練這一點。怎麽樣算是訓練合格了呢?!平時就是中考,中考就像平時。

71、粗心只是你做的還不夠,熟練程度還沒達到!我從來不知道什麽是粗心,我也不覺得世界上有粗心這回事。“粗心”二字,不知道多少次被當做借口掩蓋了事實的真相,害死了多少英雄好漢。你以為你會做了,其實你還沒有那麽熟練很容易“粗心”,這在大型考試里面會害死人的!!!

72、我和我學生的對話:學生說“老師,我本來可以考140 的,因為粗心最後只考了120 ”我問“1加1等於幾?”他回答道 “等於2。”我說:“題目只有會做和不會做兩種,不得分就是不會,這個在大型考試里面從來都是這樣。為什麽你1加1等於2沒有粗心?!所以你要做的是把你的熟練程度和對知識點的認識再提高一個境界,這些題目對於你來說都是1加1等於2的問題你就無敵了,把這些錯題認真的謄寫到錯題本上,這個就是你最寶貴的財富。”話說這孩子後來數學考試只要會的就是對的,再也沒有因為“粗心”丟過分。

73、你現在知道為什麽你的錯題本總是那麽幾張紙就沒有再訂正了吧?“哎呀,這個題目其實我是會做的,只是粗心了,計算出了點問題,下次註意就行了。沒必要謄寫到錯題本上吧”。那我只能起到文殊菩薩保佑你中考高考不粗心吧!

74、坊間似乎總是把考試臨場發揮的作用擴大化,常見的誇張版本就有:“額,那個細小的額,本來能考上清華大學的,高考肚子泄頭昏,最後沒考上清華大學,考上清華廚師培訓職業學校學廚師了”。“額,我寶寶一個同學咯,本身成績不如我家寶寶的,高考我家寶寶沒發揮好。最後他考上了南京大學,我家寶寶考了南京職業大學了”。

75、經濟學里面有個理論叫做“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具體例子就是一盒火柴再怎麽漲價,也不可能比一輛汽車貴,因為固有勞動時間不一樣。這個可以用來說明這個大型考試發揮的問題。我讀書讀到現在,沒看到過黑的發亮的馬或者白的刺眼的馬,小黑馬或者小白馬很常見。

76、高考、中考實際上是對你學習、心理素質、抗壓能力、協調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考察,不光考察學習,我想這也是高考中考存在的合理性之一吧。

77、那些抱怨自己因為考試當天過度緊張、腹瀉、失眠、頭疼、失戀、遭人暗算等總總原因沒發揮好而與理想學校擦肩而過的同學,如果有這種認識,是不是那些念茲在茲的糾結和遺憾釋懷了很多?!

78、中考、高考幾乎是我所有已知的國內考試中最公正公平的了,尤其是對於農村的孩子,是一個很好的也幾乎是唯一的改變命運的機會。所以我看到很多農村的、家境一般的孩子也跟著叫囂取消高考,改變現行人才選拔方式的時候,我,表示不能理解。

79、我有點後悔在以前過度強調英語多聽,實際上除了多聽以外還有一個大問題:詞匯量。不背單詞只聽英語的人想學好英語,我不大相信有這種可能。

80、我敢說,高中英語得詞匯量者,得天下。我曾經把一個暑假的時間背完了一本星火英語單詞冊,我高考的時候,一份高考英語試卷沒有我不認識的單詞,與看中文別無二致。我都是這麽要求我高三學生背誦課外常用單詞,起碼要達到大學四級單詞水平,效果很好,一勞永逸,發揮穩定,高三後期英語根本不用操心。每一個高中生都被要求去背課本單詞,但是高考是選拔性考試,你知道為什麽只背課本單詞HOLD不住高考了吧?!

81、一份模擬考試卷子,假如你考了一百四十分,你是不是很開心?!我不覺得,因為實際上你花了兩個多小時去考試,又花了很多時間聽老師改卷、評獎,而實際上對你學習進步有意義的只是那個丟掉的十分,知道了這一點,你還會輕視錯題麽?!

82、改寫一位偉人的名句“錯題本的步伐應該再邁大一點”,你覺得只有數學有必要訂正錯題?!

83、在錯題本訂正錯題的時候,請用不同顏色的筆,註明題目當時為什麽寫錯了,以及心得體會,不要幹巴巴的只是錯題而已。

84、學自然科學的都知道,哲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本源,數學思想方法其實屬於哲學方法論的範疇。我們國家的中等教育很忽視數學思想方法的講解與提煉,卻經常考察一些涉及數學思想方法的題目,這個本身就是一對矛盾。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函數思想、化歸與轉化這四種方法,高三我會專門講一個學期,初中我會講半個學期。說實話,效果好的有時候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就是能明顯感覺到學生突然開竅了。

85、是不是經常有一些題目(比如大型考試的壓軸題),會出現沒有思路,不知道怎麽下手的情況?如果基礎過關的情況下,那就是數學思想方法還不到位,就是常說的“不開竅”。

86、我如果是數學教師,我一定不按教學計劃講課,我會專門講一個月的思想方法,磨刀不誤砍材工,真的太有用了。

87、對數學史和數學思想方法掌握後,學生能夠高屋建瓴的角度看題目,幾何和代數已經沒有明確的界限,有的時候看到一些題目,就有思想方法像蟲子一樣在腦子里蠢蠢欲動,比如看到數列我就想到用函數的方法去解答,看到一個函數解析式,我就試圖做出它的圖像,數形結合看看它的性質。大有裨益啊!

88、小學五六年級其實挺重要的,承上啟下,尤其是一些數學應用題,考驗你的抽象思維,而智商最重要的考核標準就是抽象思維。

89、字一定要寫好啊!從小就要寫好,這個也是一勞永逸。我所在的大學,每年都被選作高考中考的閱卷點,同樣的卷子,卷面整潔與否判分也迥然不同,這是我有幸進高考閱卷現場後觀察得出的結論。

90、奮鬥永遠都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我的意思是沒有包括中考、高考在內的任何一場考試可以作為學業的一個節點,如果你覺得過完了中考或者過完了高考我就輕松了,那你真的需要再去成熟一下。路遙《平凡的世界》一句話一直激勵著我:把辛勤的耕作當作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獲的指望依然心平氣和的繼續耕種。

91、話說我高中那些發揮不好的同學,研究生都考的是清華大學、複旦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等名校。所以高考很重要,但是也沒“一考定終生”那麽離譜。

92、學途漫漫,考試多如牛毛,發揮或好或壞,或喜或悲也很常見。即使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也要好好考慮堅持的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902

回首20餘年A股牛短熊長

2014-12-22  NCW

 

1990年12月19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最初掛牌股票僅有豫園商場、鳳凰化工等八只股票,人稱“老八股”。當時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寫委托單,被編到號的人才有資格拿到委托單,能買到股票等於中了頭彩。當時交易制度實施1% 漲跌停板(後改為0.5%)限制,股指從96.05點開始,歷時兩年半的持續上揚,在1992年5月21日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狂飆到1266.49點,單日漲幅達105%。但好景不長,三天後就開始下跌,滬指很快跌回到386點。一日暴富的神話被廣為傳播,培育了市場對股票的極大需求。1992年8月9日(周日)和8月10日(周一),“1992股票認購證”第四次搖號。當時預發認購表500萬張,每人憑身份證可購表一張。各售表門前提前三天就有人排隊,據說有人以每天50元的報酬,從新疆僱1500人趕來排隊;其中一人的包裹被打開後,發現2800張身份證。8月9日一早,120萬人的長龍在深圳排隊購表。上千萬張、成綑的身份證,特快郵至深圳,深圳銀行存、匯款就有30億元。排隊者不分男女老少,前心貼後背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長達十小時。盡管16時下起傾盆大雨,但人們仍堅守到21時,500萬張新股認購抽籤表全部發行完畢。發售網點前炒賣認購表猖獗,100元一張表已炒到300元至500元。營私舞弊、暗中套購認購表的行為也被發現。8月10日23時,深圳市長助理出面,宣佈市政府的五項通告,決定再增發500萬張認購表以緩解購買壓力。8月11日14時,新增發的500萬張新股認購抽簽表兌換券開始發售,次日全部售完。“8 · 10”風波中股票舞弊案歷時四個月清查水落石出:到12月10日止,查出內部截留私買的抽籤表達105399張,涉及金融系統幹部、職工4180人。其中,金融系統內部職工私買近6.5萬張,執勤、監管人員私買2萬多張,給關係戶購買近2萬張。“8 · 10”風波後,深圳股市一度受到重創,股價指數從8月10日的310點猛跌到8月14日的285點,跌幅8.1%。元氣大傷的深指從此一直猛跌到11月23日的164點才止跌反彈。受“8 · 10”風波影響,上證指數從8月10日的964點暴跌到8月12日的781點,跌幅達19%。由此,證券市場監管的必要性展現無遺。1992年10月底,“8 · 10”風波發生兩個月後,國務院證券委員會成立,這是最早監管證券市場的國家機關。

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時針對證券市場提出,“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破除了思想和理論障礙的這一表態,推動資本市場發展邁出關鍵性步伐。1992年11月17日,天宸股份上市,滬指完成最後一跌,第二輪牛市啓動:三個月內快速上漲,漲幅達301%。1993年至1994年,中國宏觀經濟偏熱,引發緊縮性宏觀調控,同時A 股實現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容,人們開始反感新股融資、上市公司配股、再融資等無限制地抽資卻缺乏必要回報的局面,大盤一蹶不振、持續探底,證券市場一片蕭條, 至1994年7月29日創下325.89點的最低點。1994年7月30日(星期六),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政策救市,一是停發新股,二是試辦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三是有選擇地對資信和管理好的證券機構進行融資。1994年8月1日滬指跳空高開,第三次牛市啓動,井噴行情隨即展開,市場在不到30個交易日的時間上漲至1052.94點。1993年至1995年,中國開設國債期貨市場立即吸引幾乎90% 的市場資金,股市則持續下跌。1995年2月,機構違規操作導致的“327”國債期貨惡性事件發生,5月17日,中國證監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在期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短線資金大規模殺入股票市場,掀起股市一次短線暴漲,即第四次牛市。不過,這次牛市僅持續了三個交易日,是A 股史上最短的一次,股指從582.89點漲到926.41點後,一蹶不振。1996年初,中國股市走熊三年,最低點已探至512點,許多股票已跌到低穀。當時的深發展每股僅6元多,四川長虹7元多。新股再次發行困難,管理層被迫停發新股。春節後,股市連連跳空高開,宏觀政策也利好不斷。3月30日,央行宣佈4月1日起停辦新的保值儲蓄業務。4月1日,國務院批示要“穩步發展,適當加快”。兩個交易所暗暗較勁,深滬大盤全線飄紅,從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 上證綜指漲幅達124%,深成指漲幅達346%,漲幅5倍以上的股票超過百種,第五次牛市啓動,行情火爆非同尋常,且開始崇尚績優。兩只領頭羊:深發展從6元起步,到12月12日達到20.5元/ 股,四川長虹到12月上旬漲到27.45元/ 股。市場如此火熱令監管當局擔心。10月起,管理層接連發佈了後來被稱為“十二道金牌”的規定,包括《關於規範上市公司行為若干問題的通知》《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關於堅決制止股票發行中透支行為的通知》等。但未能阻止大盤的升勢。12月13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國務院決定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的風險宣傳;增加市場供給;摘要公佈《國務院批轉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整頓金融秩序嚴格控制貨幣投放的緊急通知》;從嚴查處證券違法違規案件;建立漲跌停板制度和市場禁入制度,進一步規範市場行為。12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特約評論員的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文章指出造成股價暴漲的原因:機構大戶操縱市場,銀行違規資金入市,證券機構違規透支,新聞媒體推波助瀾,誤導誤信股民跟風等因素。文章表示,“有漲必有跌”,當前的股票市場存在極大風險。評論員發表文章的當天(12月16日,星期一),滬深兩市跳空低開,絕大部分股票收在跌停板。但隨即,股市再度走牛。直到1997年5月10日(星期六),印花稅由3?上調至5?。1997年3月1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規範證券、期貨市場,增強風險意識”。由此,1997年被中國證監會確定為“證券期貨市場防範風險年”。1998年4月,時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周正慶指出,當前證券工作要抓好兩件大事:一是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抓好證券監管體制的改革和證券市場的清理整頓;二是發揮證券市場功能為國有企業改革和三年解困服務。股市正式成為國企改革的重要資金陣地。1999年的第六次牛市俗稱“5 · 19”行情。管理層允許三類企業入市,當年5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中國股市會有很大發展。投資者踴躍入市。在網絡科技股熱潮的帶動下,中國股市走出了一波凌厲的飇升走勢。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上證綜指從1100點之下開始,最高到1725點,漲幅超過50%。期間湧現出了無數網絡新貴, 其中的龍頭億安科技、海虹控股、四川湖山等股價更是被炒到了非理性的高價。次年春節,滬深股市在充分消化“5 · 19”行情的獲利籌碼之後重拾升勢。2000年2月13日, 證監會決定試行向二級市場配售新股,更吸引資金入市,推動滬指于2001年6月14日創下2245.44的歷史最高點。1999年後的兩年裡,“莊家”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如呂梁與朱煥良聯手坐莊中科創業,先後與國內20多個省的120家證券營業部達成融資關係,融資近54億元,被業內認為是中國第一個真正運用循環融資鏈條圈來打造的莊股事例。此後,呂梁奇跡般亡命天涯,操盤瓊民源的王寒冰、坐莊億安科技的羅成等,據說都遁形海外。同時代的莊家之首當屬“德隆系”。唐家老四唐萬新為德隆集團的靈魂人物,號稱“中國第一投行家”,採用產業收購加高度控盤等方式做莊。最終因為內部“老鼠倉”加大運作成本、資金鏈斷裂而轟然倒塌。最終唐萬新因涉嫌變相吸收公衆存款和操縱證券交易價格非法獲利,2004年被逮捕並判刑。與莊家們同時倒台的還有操作手法類似的券商們,證券市場進入證券公司綜合治理階段,一批老牌券商紛紛被清理整頓。這期間,公募基金因其惡劣的市場表現被市場唾棄。2000年10月初,《財經》雜誌發表《基金黑幕》,基於上交所交易數據分析報告的這篇報道認為,“基金穩定市場”只是一個美麗的假設,基金在證券交易中大量存在對倒、倒倉甚至關聯交易等違規並損害投資者和基金持有者利益的行為。2001年1月,經濟學家吳敬璉在中央電視台發表“賭場論”,五大經濟學家公開回應,開始了中國股市大討論。在長達兩年的大牛市後,隨後的熊市之旅長達四年。中國最波瀾壯闊的一次牛市是從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998點開始的,歷經兩年零四個月,于2007年10月16日達到6124點的巔峰。這次的牛市有三大基礎:流動性極度寬鬆、股權分置改革、企業基本面。2005年7月20日,中國開啓人民幣匯率改革,人民幣進入漸進升值的軌道。這吸引了大量外資流入,外匯儲備極速增加,外匯占款也迅速增加。在匯率改革中,流動性豐裕必將導致股市大漲,QFII 對這樣的歷史早有所知,因此2005年帶頭“做多”。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啓動,國家股和法人股補貼流通股“換得流通權”,解決了中國股市70% 以上股份不能流通的結構性問題。2005年,中國房地產業處在空前大發展的半途之中,拉動了鋼鐵、水泥、電解鋁、銅、玻璃、石灰、家具、裝修、建築業等幾十個產業。諸多因素作用下,2005年至2007年,中國GDP 分別以10.4%、12.7%、14.2% 的高速增長,為牛市提供了基本面的依據。股市攀上6000點後,政府擔心“泡沫經濟”在破滅後報復性下跌導致巨大風險及傷害,決定從流動性上先擰水龍頭,實施“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至此,股市開始調整,99.9% 的股票從天上跌入海底。2008年, 上證綜指跌至1664點一帶時,歐美金融危機爆發。中國政府提前應對,貨幣政策再放寬,中央“4萬億”刺激計劃出爐,並下令各地方政府投入配套資金,救市資金高達10.7萬億元;股市中,新股發行啓動,印花稅大幅下調,股市又翻身向上,至2009年8月4日達到3478點。此時,中國的房地產價格繼續高漲,高處不勝寒。2010年10月開始,中國政府採取了提高貸款首付和利率、限購等史上極為罕見的樓市調控政策,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亦上升到21% 的世界罕見高度,並開始著手處理地方融資平台和地方政府債務。過去的超高速增長無法再持續,中國經濟開始進入新常態,至2014年9月,上證綜指歷經一波波下沉,在2000點以下徘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68

A股Yesterday Once More? 再回首那年12道金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45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2 09:57 編輯

A股Yesterday Once More? 再回首那年12道金牌


導讀

歷史雖然不會簡單重演,但是常常很相似而值得借鑒,牛市進入“亢奮”狀態,證監會“喊話”越來越頻繁,監管層2季度可能對“瘋牛”下狠手的擔憂猶如懸在投資者心頭上的劍。再回首1996年瘋牛行情中監管層12道金牌調控市場導致短期行情暴跌20%的歷史,也許可以在當前的行情中,保持一份清醒。

★ 歷史雖然不會簡單重演,但是常常很相似而值得借鑒

2015 年的年度策略《大決戰》中我們曾經提到:改革大潮湧動,中國經濟釋放“制度彈性”,直接融資大發展, A 股牛市有望步入長期牛市, 類似 1996-2001年經濟低迷期以“改革”、“創新”的名義全面提升估值的財富再配置型行情。

★ 牛市進入“亢奮”狀態 ,溫和的調控難以輕易制伏“瘋牛”


值得當前階段借鑒的1996 年的那一段“瘋牛”,即大盤指數從 1996 年初的 512 點上漲,雖然 10 月開始遭遇調控但不改瘋牛,直漲到 12 月初的 1258點,最終在“12 道金牌”調控政策的疊加效應下,行情短期暴跌20%以上。

近期樂觀情緒繼續強化,“ 杠桿上的牛市 ” 已經亢奮 ,行情向著我們預測的最高潮的第二種情形演繹。面對瘋牛行情和糟糕的經濟,政策調控如期滯後出手,顯然較難輕易壓制行情。 但隨著調控逐漸加力, 二季度行情出現“小尖頂”的概率大增:

    (1)證監會要求券商“兩融”不得以任何形式開展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等;

    (2)證監會放行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和港股;

    (3)允許個人投資者可接獲得 QDII 額度;

    (4)證監會加快新股發行節奏;

    (5)加大並購重組融資力度;

    (6)證監會明確提示炒股風險;

    (7)券商兩融風控趨嚴;

    (8)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各種來自所謂“權威渠道”的關於調控手段的“小道消息”。

★ 善意提醒:牛市有調整才能更長遠,當心監管層2季度對瘋牛下狠手

杠桿上的牛市 ,最要提防的“大殺器”是針對股票配資業務的“去杠桿”。如果未來數周行情全面泡沫化,監管層有可能痛下狠手,導致“像樣調整”。調整並不改變牛市,適時的調整能讓牛市走的更健康、更長遠。

★ 以史為鑒:重溫1996年牛市 、“12道金牌” 引發的暴跌及之後繼續上漲

行情回顧:

    (1)1996.1~1996.5:藍籌股價值回歸。

    (2)1996.6~1996.9:滬、深地方政府主動幹預股市。

    (3)1996.9-1996.12:增量資金炒作的路徑從此前的藍籌股轉移到低價股。

1996.12 :“十二道金牌”引發暴跌。1996年10月起,證監會開始溫和調控、試圖讓狂熱的股市降溫。但震蕩之後,11 月底瘋牛繼續,半個月內從 920 點漲至 1258 點。最終管理層痛下狠手,12 月中旬證監會政策加碼、人民日報社論提升風險、漲跌停板制度推出等等聯手打壓,大盤 1 周左右跌去 30%。

急跌後,績優股開始新一輪行情,推動大盤漲到1997 年 5 月初 1510 點。

歷史也許會相似演繹?“12道金牌”和“小尖頂”


歷史雖然不會簡單重演,但是常常很相似而值得借鑒。2015 年的年度策略《大決戰》中我們曾經提到:2015 年,改革大潮湧動,A股市場對中國經濟此次釋放“制度彈性”的反應,類似 1996-2001 年經濟低迷期的財富再配置型牛市。兩輪行情均有如下幾個顯著特征:

    (1)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政府積極推進改革、創新;

    (2)存量社會財富向股市配置;

    (3)政府“做大資本市場蛋糕”的意願類似。

當前牛市進入“亢奮”狀態 ,溫和的調控難以輕易制伏“瘋牛”

1996 年到 2001 年的牛市節奏是三大階段“牛市—盤整市—牛市”。其中,值得我們當前市場是借鑒經驗和教訓的是 1996 年的那一段“瘋牛”,即大盤指數從 1996年初的 512 點上漲,雖然 10 月開始遭遇調控但不改瘋牛,直漲到12月初的1258點,最終在“12 道金牌”調控政策的疊加效應下,行情短期暴跌 20%以上。之後,繼續上漲到1997年5月初的1510點。

我們 4 月初的策略報告即認為此輪牛市開始處於第一階段的“最高潮”,我們給出最高潮的演繹將呈現“大尖頂”和“小尖頂”兩種情形,兩種情景假設分別在於前者是“政策對於瘋牛風險不知不覺並且不斷火上澆油”;而第二種情景的假設是“政策調控後知後覺但是循序漸進不斷加大力度”。近期,如期發生的是,A 股市場的樂觀情緒繼續強化,杠桿上的牛市已經亢奮,融資融券余額突破 1.75 萬億,股票賬戶數達到 2.01 億戶,交易賬戶占比創歷史新高。

面對瘋牛行情和糟糕的經濟, 政策調控略顯滯後且是溫和出手,顯然較難輕易壓制行情。
但是,隨著調控逐漸加力 ,二季度行情出現“小尖頂”的概率大增, 行情向著我們預測的最高潮的第二種情形演繹。因此,最新策略《沸騰歲月 TheGo-GoYears》發出這樣的提醒,目前的“瘋牛”階段,可能重演當年的政策調控“12道金牌”才能讓牛市慢下來的那一幕,提防 5 月中下旬的風險時點。

當前“牛”已瘋,依靠“風險提示”的輿論調節或者分流增量資金或者溫和加大股票融資節奏等等,短期可能難以阻擋市場上漲的步伐,但要提防政策的累積效應或者“大殺器”。“瘋牛”階段市場的亢奮情緒有很強的慣性,新入市的投資者更相信“牛市中的每一次調整都是買入的機會”。因此,面對蜂擁而至的增量資金,監管層後知直覺、循序漸進的手段很難輕易讓“瘋牛”休息。中登最新公布的統計情況顯示,上一季度新增股票賬戶增加 4.3 倍,達到 795 萬戶,其中,80 後成為主力軍,占比近 62%;55 歲以上人群占約 5%;90%以上賬戶持股市值低於 50 萬元人民幣,散戶投資者的交易金額占 80%以上,換手率超過 100%。

提防“瘋牛”倒逼 監管層痛下狠手


如果未來數周行情全面泡沫化,監管層 有可能痛下狠手 , 從而 出現“ 像樣調整” 。截止上周末,政策信號已出現並逐漸加力,包括

    (1)證監會要求券商“兩融”不得以任何形式開展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等;

    (2)放行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和港股,引導 A 股資金向港股、新三板市場分流;

    (3)QDII2 啟動,允許個人投資者可接獲得 QDII 額度,自行決定投資海外;

    (4)新股發行節奏加快,新股從每月一批改為每月兩批;

    (5)加大並購重組融資力度,將募集配套資金比例從 25%擴大至不超過擬購買資產交易價格的100%。 而從本周所公開渠道獲得的信號繼續增加;


    (6)證監會提示炒股風險。
中國證監會在網站發布關於新投資者激增、全民炒股風險的問答:提醒廣大投資者特別是新入市的中小投資者,要做足功課、理性投資,尊重市場、敬畏市場,牢記股市有風險,量力而行,不要被市場上“賣房炒股、借錢炒股”言論所誤導,不要盲目跟風炒作。

   (7)券商風控趨嚴,27 日中信證券調低 1032 只個股擔保折算率,其中,包括漲幅過大的“中字頭”央企行情的龍頭股中國北車、中國南車和中國鐵建等 658 只個股的擔保折算率調整為 0。後續其他券商也可能跟進。

    (8)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各種來自所謂“權威渠道”的關於調控手段的“小道消息”。

面對杠桿上的牛市,投資者最需要提防的“大殺器”是針對股票配資業務的“去杠桿”。如果未來數周在“保增長”、推進債務置換的背景,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難免連最後的“窪地”即金融地產等為代表的高分紅大盤股也實現補漲,那麽,行情將呈現全面泡沫化,從而,隨時有可能出現監管層出現針對券商“兩融”及銀行、信托等對股市配資業務的聯合行動,比如,一行三會聯合行動壓縮融資杠桿,那麽,上證綜指很可能出現“小尖頂”式的“像樣調整”,至少 10%以上的大波動。

需要提醒的是,調整並不改變牛市,適時的調整能讓牛市走的更健康、更長遠。但是,不要低估大波動的殺傷性,所以,跟蹤資金和籌碼邊際上的平衡關系尤為重要。

歷史給我們智慧。 我們認為,很有必要在當前階段一起重新回顧了 1996 年風雲激蕩的牛市以及其後證監會的“12 道金牌” ,重溫市場從低谷到高潮、隨後在政策變臉下從高潮再次落入低谷的那段歷史。

1996年市場回顧


1996 年中國股市再迎牛市,全年上證綜指從 550 點一路上行到 1258 點。年末大盤在管理層的輪番打壓下暴跌,回落到 917 點,全年上漲 65%。

宏觀經濟和流動性

1996 年,我國經歷了三年的調整期成功實現經濟“軟著陸”,GDP 同比增速放緩至10%,通脹率大幅下降。經濟整體仍處於衰退周期,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下降,上市公司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央行繼續施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但由於需求不足,市場流動性環境呈現衰退性寬松,固定資產投資減速,貨幣剩余增加。


管理層態度

國家有利用資本市場支援國企的客觀需要,但年末為了防範風險開始“擠泡沫”。1996 年國企凈銷售利潤率降至歷史最低點,全年 6000 余家國企破產,超過了之前 9 年的總和。國家采用“指標配額制”全面扶持國企上市,利用股市代替財政向國企輸血。為了幫助國企脫困,國家有做大資本市場的迫切需要。這是當年股市走牛的重要驅動因素。

重大政策/事件:

1996 年行情節奏



1996.1-1996.5藍籌股價值回歸


1996 年 1 月到 5 月是一波價值回歸的行情,炒作主要邏輯是藍籌股的估值修複。上一節已經提到,在 1993-1995年的熊市中,許多股票的價格已跌破其內在價值,市場上“遍地是黃金”。1996 年,投資者開始蜂擁而至入場淘金。這一階段市場被理性主導,低估值、安全邊際高的藍籌股漲幅較大。代表性龍頭是四川長虹、深發展、深科技等有業績支撐的個股。

1996.6-1996.9 滬深博弈

1996 年牛市啟動初期, 滬深兩地在藍籌股的帶動下漲幅相對均衡。 而 5~9 月之間,深交所率先出臺多項政策扶植股市,在此期間深市的表現明顯強於滬市。4 月 29日到 9 月 19 日間,滬市只有 35.7%的股票上漲,平均漲幅為 1.68%。而深市平均漲幅高達 54%。

為了扭轉這種態勢,1996 年 9 月,上海市推出對滬市百家上市公司的 5 項優惠政策:所有上市公司 所得稅由 33%降至 15%;部分績優公司將在資本擴充上得到重點支持;企業原向上海房地產局租用的土地、樓房,其產權劃至國有控股集團;減輕上市公司的部分包袱;為上市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貸款。與此同時,上海市政府開始主動幹預二級市場,要求申銀萬國、 海通證券等重點券商買入指標股,推高上證指數。

滬深兩地地方政府為了爭取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主動幹預股市的行為,使得市場風險偏好擡高,投資者信心膨脹,牛市逐漸由理性進入高潮。

1996.9-1996.12 “消滅”低價股

1996 年 9 月後,在滬深兩地政府的“煽風點火”下,市場情緒高漲,大批增量資金入場,兩市成交額中樞提升。資金炒作的路徑也從前期的績優股轉換到低價股。9月 19 日收盤價在 5 元以下的標的之後三個月內平均漲幅超過 100%, 而收盤價 15元以上的標的平均漲幅僅為 36%。 12 月 11 日, 兩市 5 元以下的個股已經被徹底“消滅”,深市8 元以下的個股僅有中潤資源和力合股份兩只,9 月~12 月間,個股股價與漲跌幅顯著負相關。

低價股的炒作如火如荼, 一方面是後入場的散戶對低價個股有著出於本能的偏好,另一方面是由於低價股前期漲幅較小,這波炒作可以看作前期漲幅較小的個股的集體補漲。

1996 年 9 月, 藍籌股的股價經過前期的炒作已經處於高位,四川長虹、 平安銀行、深科技的股價都接近 20 元,這些股票在 1996 年 9~12 月的漲幅不大。而 1996 年9 月十只收盤價最低的個股在 9~12 月間平均漲幅高達 130%,多數到年末時股價翻倍。

1996.12“十二道金牌”

1996 年 12 月, A 股市場已進入“高燒不退”的狀態, 在 12 月 11 日上證綜指達到了1258 的高點。從 10 月起,證監會連發 12 道利空意圖給股市降溫,造成股市波動加劇。10 月 30 日、11 月 1 日、11 月 20 日,市場分別因為證監會加強對期貨的管理、發布《關於嚴禁操縱證券市場行為的通知》以及查處海通證券、深發展非法為客戶提供融資案件而出現大跌,在此期間, 股市也經歷了一個月左右的震蕩。但是,11 月底開始,股市再次加速上漲,在半個月內從 920 點上漲至 1258 點。

在前期的風險教育均告無效後,管理層終於 “下狠手” 、 使出“ 殺手鐧” 。12 月 12日,政策調控的風聲四起,大盤當日下跌5.44%。12 月 13 日,證監會規定到 1997年 2 月 15 日還未獲資格證書的券商將不得從事股票承銷業務,大盤再次下挫5.70%。12月16日 ,人民日報社論《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中稱:“ 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 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 股票交易過度投機明顯。” 同日,10%漲跌停板制度正式 實施,此後兩個交易日,滬深兩地接近全盤跌停。大盤從 12月12日開始的四個交易日內下跌超過30%,隨後開始在900點左右逐漸縮量企穩,年終收於 917 點。

“十二道金牌”之後 ,績優股開始了新一輪行情


急跌之後,績優股、藍籌股很快開始了新一輪行情。在 12 月中旬全盤跌停的風險教育後,之前炒作投機下“雞犬升天”的績差股開始被拋售,投資者情緒開始回歸理性,估值合理的藍籌股在 12 月的暴跌中表現出明顯的抗跌性。四川長虹、深發展 (現平安銀行) 、 東大阿派 (現東軟集團) 等有業績支撐的個股都很快止跌反彈,帶動大盤再次回到上升軌道中,這波上漲一直持續到 1997 年 5 月,上證綜指從96 年底的 855 點上漲到 1510 點,漲幅高達 76%。


我們梳理了 1996 年 12 月 11 日到 1997 年 5 月 12 日 A 股漲幅最大的十只個股。12 月 11 日時,這些個股的市盈率多數處於合理的區間(A 股整體市盈率高達 60倍) 。 這段時間內個股的漲跌幅與其市盈率顯著負相關,估值畸高的個股多數下跌。


(張憶東、吳峰、李彥霖、翁湉、周琳、張啟堯/興業證券)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56

螞蟻急堵“花唄”套現:回首那些年的網上套現攻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929.html

螞蟻急堵“花唄”套現:回首那些年的網上套現攻略

第一財經日報 安卓 2015-05-10 19:32:00

可以說,這麽多年來,套現與反套現的戲碼一直在上演,因為套現的需求一直存在,所以不斷地產生新的供給。

這段時間,有關於利用“花唄”套現攻略的帖子在網上歡樂地流傳著,根據攻略,一些店鋪通過虛構購物的方式將“花唄”內的貸款額度套現出來。

熟悉網購的人可能會發現,這種做法怎麽這麽眼熟?

是的,自網購支持信用卡消費以來,利用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套現行為一波又一波地上演,當一種新的套現方式發明出來,圍堵,然後消失,而後另一種新的套現方式又被發明出來,再堵,再消失……

想當年,小編出於好奇,也是曾經套現過的,當然,現在小編有錢了,不幹這事已經很久了。

近日,為了遏制“花唄”套現,螞蟻小貸怒了,放出大招:違規商家將被封號,套現者甚至可能影響芝麻分。

說實話,“花唄”的消費額度並不高,為了套出那麽幾千或上萬元,你必須忍受高昂的手續費及隨時有可能被騙的風險,但還是有人願意為此付出代價,由此可見,對於小額資金周轉的需求是多少的旺盛。

而提供金融服務的螞蟻金服這麽一直追在套現者屁股後面的作法也不是長久之計,有啥妙招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呢?

套現攻略

“花唄”是螞蟻金服旗下螞蟻小貸在淘寶、天貓上提供給消費者“這月買下月還”的網購服務,其本質是小額消費貸款,就目前用戶情況來看,貸款額度最低1000元,最高50000元。

由於“花唄”與信用卡有著同樣的功能—先消費後付款,這就為套現創造了空間。

根據網上流傳的套現攻略,小編發現,其實僅需要四步就可以成功地套出“花唄”內的額度。

第一步,在提供套現服務的網店匿名拍下專供套現的寶貝鏈接第二步,店家在QQ上教套現者在旺旺上假聊幾句,而後套現者會接到店家客服打來的確認電話,核實此次交易。

第三步,店家給套現者支付寶轉款。

第四步,套現者確認收貨。

就這樣,“花唄”里的錢被套了出來。

“花唄”的還款日是每月10日,免息期最長可達50天,與信用卡一樣,“花唄”逾期未還則會產生逾期利息,利息按照當期未還金額的0.05%按日收取,基本與信用卡相當,所以,無論你套出多少錢,最終還是要還,只不過是暫時周轉了下對於現金的需求。

據說,“花唄”一上線,便受到“剁手黨”的熱棒。數據顯示,正式上線20天,螞蟻花唄的用戶規模已突破1000萬,並且每天新增用戶近百萬,大有成為新一代全民“剁手神器”之勢。

而對於小編來說,有了“花唄”,就再也沒用過信用卡刷淘寶了。

反套現

螞蟻金服還是很警覺的,盡管“匪”總是先於“兵”出現,套現攻略的走俏開始引起了螞蟻金服的註意。

其實,在螞蟻金服風控系統內部,有兩個反套現部門,一是“反信用卡套現”;二是“反花唄套現”,早些年,淘寶一直苦惱於用戶利用信用卡套現,後來,淘寶聯合支付寶出了一記狠招斬斷了信用卡套現的鏈條,後文,小編將細細道來。

回到反“花唄”套現,一位該板塊的技術負責人(他不願意說名字,我們就叫他喬幫主吧)說,目前依托螞蟻金服的風控體系,螞蟻“花唄”已經建立了一套嚴密的反套現體系,通過反套現風控模型、文本挖掘技術,以及資金異動監測系統等,對螞蟻花唄的商戶進行反“套現”識別。

那麽,喬幫主是如何反套現的呢?

根據喬幫主的介紹,反“花唄”套現系統是根據貸款流程(貸前-貸中-貸後)而設定的,再結合數個大家都看不懂的模型。

在貸前,那些被系統認為是風險高的商戶及曾經有過套現前科的店鋪將不會開放“花唄”。什麽是風險高的商戶呢?這就涉及到一個叫做“文本挖掘模型”的技術,該模型內部有幾百個關鍵字,這個模型對淘寶內所有的商品(名稱、描述等)進行搜索,凡是遇到踩雷的,就會鎖定商品,進而追溯到商鋪,再進行人工確認套現還是正常交易。

據說,這個模型還會自我學習,喬幫主稱之為“叠代”,目前,它正在學習更多的關鍵詞。但人類的智慧似乎是無邊的,套現店鋪往往會盡量避開敏感性的關鍵詞,比如以下是一個套現商鋪的提醒:

於是,這就來到了貸中。在貸中,反套現模型會對每一筆交易進行逐步掃描,時時判斷高風險。這里面,“行為模型”發揮了作用,“比如說,買學習卡,正常交易下都是買一張兩張,如果一下子買了五張十張,就會被‘行為模型’識別出來。”喬幫主說。

這個“行為模型”主要通過購買行為來判斷正常交易和非正常交易。通常,虛擬的商品是“行為模型”監測的重點,因為套現交易需要馬上確認收貨,套現店鋪才能收到套現者“花唄”內的金額,而虛擬的商品不需要物流,能夠實現即可確認收貨。

當然,還有很多高危行為的案例,但喬幫主不願意多說。

如果經歷貸前、貸中後還有漏網之魚,就會進入到貸後的“事後反查”,這里面又涉及到一個叫做“資金異動監測”的模型,你前腳買後腳就馬上確認收貨,“資金異動監測”體系就會發出預警。

除了貸前、貸中、貸後,螞蟻金服風控部門還會派出一些人手到站外抓取消息,比如潛伏在各大論壇、貼吧、微博、社交網站,包括QQ,通過相關的技術手段匹配與套現相關的COOKIE。

那些年的套現攻略

其實,這些年,套現一直是令各大網絡支付平臺頭痛的問題之一,尤其是信用卡套現。小編自2008年將網購主戰場從ebay易趣轉到淘寶以來,就一直樂呵呵地觀察著各種套現攻略。

比如,在2008年當年,一種初級攻略在網上流傳,具體是這樣的:小王先在淘寶網上開家網店,使用支付寶綁定自己的借記卡賬戶,然後,用自己的另外一個賬號登錄淘寶,到自己店內“購物”,下單後,用與支付寶綁定了的另一張信用卡支付了“貨款”。第二天,這筆貨款就打到小王的借記卡賬戶上,信用卡成功套現。

當越來越多的人利用支付寶套現,銀行開始警覺,相當一部分銀行對支付寶內綁定的信用卡交易作出限額規定。

當年8月,支付寶也強化了對套現者的打擊力度,對於部分套現者采取永久拒絕提供支付寶服務,納入不良信用記錄黑名單等多項措施,有人因為套現被撞了個正著,結果賬號被凍結了長達5年之久。

與淘寶—支付寶一樣,騰訊旗下的拍拍—財付通、京東及其旗下的京東白條也存在套現的問題,相比線下的POS機套現,線上成本要低得多。

2010年末,一種POS機+支付寶的“線上+線下”套現模式又被發明出來,當時利用的工具是拉卡拉,具體的做法是:在拉卡拉的POS機上,小王利用信用卡刷卡購買支付寶充值碼,再到線上充值到自己的支付寶,而後將支付寶內的金額轉入與之綁定的借記卡,小王的套現流程結束。

當時拉卡拉購買充值碼的收費是按充值金額的1%,最低2元,最高50元,成本算是很低的。很多人都發現了這個套現漏洞,包括小編在內,為此,小編還試了一下,確實好用。當然啦,小編一開始是拒絕套現的。

在2012年1月份,為了規範互聯網支付業務,央行發布了《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稿中明文提及支付機構的客戶“不得利用信用卡透支為支付賬戶充值”。此意見稿一出,同年2月,支付寶就發出公告關閉了信用卡充值支付寶服務,由此,這個套現鏈條才被斬斷。

而後,此套現模式又出現反複,2014年多家媒體報道,一個叫做“繳費易”的自助支付終端上,依舊可以用信用卡購買支付寶充值碼,手續費也是1%,報道出來後,支付寶終止了和“繳費易”的合作。

堵與疏

可以說,這麽多年來,套現與反套現的戲碼一直在上演,因為套現的需求一直存在,所以不斷地產生新的供給。

在喬幫主看來,遏制套現行為只能靠堵與疏,堵包括事前預防事後堵截,但堵只能治標,要想治本得靠疏。既然用戶擁有如何強烈的小額資金周轉需求,與其通過套現等非法途徑釋放,不如直接提供給他們這樣的產品,於是,“借唄”誕生了。

小編的支付寶賬戶中已經上線了“借唄”功能,可貸額度10000元,借款時間最長1年,還款方式是等額本息,日利率為0.045%,還款使用等額本息的方式,如果我借1萬,一年的利息約為900元。成本還是挺高的哈。

至於那些套現“花唄”的商家,螞蟻金服有處罰的明文規定,該封號的封號,該凍結資金賬戶的凍結資金賬戶,而對於套現的客戶,螞蟻金服還有可能要扣芝麻信用分,至於扣多少,據說還在商量。

小編認為,可以強迫他們按0.045%的日利率借1萬,借1年,扣他900元錢,不管他們是否真的需要這筆錢。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