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股第四日下挫 標普跌破2000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43

周三,美國零售數據大幅不及預期,增加了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此外摩根大通財報不佳,美股大跌,道指重挫200余點,標普跌破2000點大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08

兩融余額四日連漲450億 融資客強勢卷土重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7198.html

兩融余額四日連漲450億 融資客強勢卷土重來

一財網 王娟娟 2015-10-14 20:57:00

在部分市場人士看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A股不久前剛剛經歷了強烈的場內場外去杠桿,此番融資連續回暖並非好事,而融資客的強勢卷土重來或一定程度再引發泡沫風險

十一長假後的A股反彈勢頭持續強勁,融資客也隨之一改節前的猶豫不前的態度,開始小幅加杠桿。

滬深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10月13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為9523.98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增加了44.2億,較較9月30日融資融券余額9067.09億元相比增加了近457億元,這已是兩融余額在節後連續第四個交易日實現上漲,融資盤做多的情緒升溫。

不過,在部分市場人士看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A股不久前剛剛經歷了強烈的場內場外去杠桿,此番融資連續回暖並非好事,而融資客的強勢卷土重來或一定程度再引發泡沫風險。

兩融余額四連漲

渾身交易所數據顯示,在今年9月首次跌破萬億後,兩融余額始終低位震蕩,未見明顯回暖,更是在9月30日創下9067.09億元的年內新低,而這主要受融資客做多情緒不高,融資盤買入動能不足所致。

不過,在十一長假後,兩融一改持續萎縮的狀態,連漲四日。Wind數據顯示,10月8日、10月9日、10月12日、10月13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分別為9224.06億元、9237.64億元、9479.78億元、9523.98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分別增加了156.97億元、13.58億元、242.14億元以及44.2億元。其中,10月12日兩融余額單日增幅為6月2日以來最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比發現,融資盤節前的悲觀情緒在節後明顯緩解,節前的融資盤大規模償還現象得到緩解,更多股票獲得融資買入。就13日的最新數據來看,當日滬深兩市融資買入額為 835.92億元,共有816只個券出現融資買入。

從具體的行業板塊來看,非銀金融、計算機、機械設備、傳媒等板塊吸“金”能力大增。值得註意的是,部分成長型的中小股票再獲融資客“芳心”。有分析師認為,融資客關註非銀金融主要是前期券商股超跌過多,其他多是一些業績較為確定的成長型股票。

10月8日開盤以來,昆藥集團、奧飛動漫、中核科技、東方財富、特銳德等個股融資余額增長最多,其中昆藥集團四個交易融資余額增長138.32%至8.21億元,占比該股通市值近7%。

高杠桿死灰複燃?

由於四日連漲,目前兩市融資余額已回升到9月上旬以來最高水平了。有業內人士擔心,好不容易降下來的股市杠桿風險再泛濫,尤其在目前的行情並不確定的情形下。

上海一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節後兩融客戶做多情緒確有一定增長,但總體並未有較大變化,且經過之前的大跌洗禮,大部分客戶都趨於謹慎,大幅做多的人並不是多。“4天400多億元的增長並不算多,不存在高杠桿的擔憂,目前的市場行情並不具備讓融資客大幅做多的基礎”。

楊德龍也表示,目前市場的回暖還是超跌反彈。“有的個股跌了50%,甚至60%~70%,所以反彈起來也比較快。”

有私募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目前市場回暖除了超跌反彈之外,也有場內杠桿風險釋放、政策利好以及境外市場的帶動。“漲的還是一些題材事件性股票,比如充電樁,持續性不好說,機構都還是比較謹慎,一些之前高凈值的基金目前還是沒怎麽有操作的。”

那麽,四日連漲是否意味著兩融余額結束了下行趨勢?申萬宏源錢啟敏認為,兩融余額連續反彈主要是融資客追短線反彈所致,並不意味著兩融下降趨勢的結束,也不意味著探底已經結束,如果市場再度下跌而兩融余額不降,才能說明市場整體穩住了。

從整體A股的資金流向來看,目前A股近兩日仍處於資金流狀態。Wind資訊最新數據顯示,周三滬深兩市資金凈流出額進一步擴大,市場凈流出301.91億元,資金凈流入家數較昨天繼續減少,跌至602家,凈流出家數上升至1750家。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483

熔斷“四日遊”:史上最短命的變革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658

2016年1月7日,滬深兩市兩次觸發熔斷而停止交易,全天交易時間不到15分鐘。圖為股民展示熔斷後的股市行情。 (CFP/圖)

生於2016年1月4日,卒於1月7日。四天之內,四次觸發“熔斷”。盡管監管層的措辭還是“暫停”,但“熔斷機制”也許將成為中國證券史上最命短而狼狽的重大變革之一。它如何緣起,如何在爭議中引入,又是否股災主因?這些問題,值得我們認真回溯,並嚴肅追問。

“熔斷”誘發股災

從開盤到收盤,共29分鐘,實際交易時間14分鐘,可謂“千古奇觀”。

“這是要測試‘熔斷機制’嗎?”2016年1月4日10點17分,新年的第一個股市交易日,江蘇的一家未上市證券公司的分析師張佳,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信息。

一分鐘前,滬深300指數下跌已超過4%。

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稱深交所)及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從這一天開始正式實施的“熔斷機制”:當滬深300指數漲跌幅度達到或超過5%時,股市將暫停交易15分鐘;當漲跌幅度達到或超過7%時,全天交易結束。

上午收盤時,跌幅4.01%;下午13點開盤後,股指加速下跌,到13點12分,滬深300跌幅超過5%,“熔斷機制”啟動,股市休盤15分鐘。此時,滬深兩市2800余家上市公司,跌停股票334只。

13點27分,恢複交易,股市陡然呈現“斷崖”態勢,一泄不可收拾。短短6分鐘後,13點33分,滬深300股指跌破7%,再次觸發“熔斷”,全天收盤。

“上午那會兒,我是看跌勢比較猛,感覺今天可能會‘熔斷’,不過發朋友圈時,多少有些開玩笑的成分。但是第一次熔斷後,同事們基本都預感到,很快就會跌破7%。”張佳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當時的情境。

“是的,複盤後,我們有兩只股票掛跌停價,都沒賣出去。複盤後的交易時間太短了。”一家位於北京的私募基金經理對南方周末記者稱。

自1990年中國開設證券市場以來,這是第一次在13點33分提前收市。

一時之間,大家與其說是驚慌,或者傷悲,或者憤怒,不如說更多是錯愕。在嚴肅的追問和總結呈現之前,各種段子,在網上鋪天蓋地流行開來。

1月4日首次實施,即“成功熔斷”之後,1月5日、6日,股市略微回暖,滬深300分別上漲0.28%、1.75%。

但是,1月7日,幾乎無人預料得到的事情發生了。9點30分,上證綜指,跳空低開2.05%,12分鐘後,即9點42分,滬深300指數跌破5%,停盤15分鐘。

9點57分恢複交易,2分鐘後,9點59分,跌破7%,全天收盤。

從開盤到收盤,共29分鐘,實際交易時間14分鐘。股市下跌速度之快,交易時間之短,公眾已不吝用“千古奇觀”來形容它了。一時之間,“熔斷機制”成為“千夫所指”。

從1月4日到7日,4個交易日里,市值從2015年底的52.9萬億元猛降至46.1萬億元,“蒸發”6.8萬億元。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公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12月31日,A股的持倉者數約為5026萬。這相當於每位持倉者,平均損失超過13萬元。

“熔斷”暫停後,目前A股仍在下行,上證綜指從1月4日的3536點(開盤價)跌至1月13日的2949.6點(收盤價),如此慘烈的境況,已成為2015年下半年以來的第三次股災——“股災3.0”。

模擬“熔斷”

在滬深300股指期貨的仿真交易中,熔斷機制被頻繁觸發,基本上每四個交易日就會被觸發一次。

“熔斷機制”(英文名Circuit Breaker)與股市本身一樣,屬於“舶來品”。可簡單理解為:當股票漲跌幅度達到某個“閾值”點位時,暫停或停止交易。由於其與保險絲在電壓不穩時自動熔斷相似,故稱之為熔斷制度。其目的是為了冷靜投資者的情緒,控制風險進一步放大,從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熔斷機制”起源於美國,但與中國股市不同,美國的股市在一個交易日里,股票漲跌沒有10%的漲跌停板制度。

1987年10月19日,全球股市暴跌,美股道瓊斯指數下跌508點,跌幅22.61%,這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一”。一年後的1988年10月19日,紐約股票交易所及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開始實施“熔斷機制”。最初,這個機制規定,當道瓊斯指數下跌超過250點時,暫停交易1小時;超過400點時,暫停交易2小時。

1997年1月,美國修改規則,規定當道瓊斯指數下跌超過350點時,暫停交易30分鐘;超過550點時,暫停交易1小時。

同年10月27日,道瓊斯指數下跌超過554點,熔斷機制在當天被先後觸發了兩次。這也是自1988年,美國建立“熔斷機制”後的第一次觸發。

美國的“熔斷機制”最近的調整是在2013年2月,規定了漲跌幅7%、13%,及20%三個不同的閾值。

中國對於“熔斷機制”的引入,可追溯到十年前滬深300指數建立不久。

2005年1月4日,滬深300指數(000300)問世。與此前大家熟悉的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不同,這是一個對上交所、深交所兩個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股價情況都有所反映的“跨市場”的指數。

2006年,在對滬深300股指期貨的仿真交易中,率先引入了“熔斷機制”。但只是在“模擬交易”而非真實的市場交易中運行。

東北財經大學的陳旭光、陳旭東2010年5月的研究表明,在滬深300股指期貨的仿真交易中,熔斷機制被頻繁觸發,基本上每四個交易日就會被觸發一次。

在中國的現實股票交易里,由於新股上市第一天,沒有漲跌幅限制,因此屢屢出現成倍暴漲的情形。

2006年9月,深交所發布《加強中小板股票上市首日風險控制通知》,規定新股上市第一天,當盤中換手率達到80%時,將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當股票上市首日盤中漲幅與開盤漲幅之差達到±50%時,深交所對其實施臨時停牌15分鐘;複牌後盤中漲幅與開盤漲幅之差達到±90%時,再次對其實施臨時停牌15分鐘。

2009年,創業板在深交所設立。深交所也規定: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開盤價漲跌達到20%、50%、以及80%三檔閾值時,可臨時停牌。

上述舉措,是實質意義上對於個股實行的“熔斷機制”,盡管當時監管層和交易所,並未對此冠以“熔斷”之名。

陳旭光、陳旭東的研究稱,他們認為創業板該機制“起到了及時警示的作用並給投資者提供理性思考的時間”,也“起到了冷靜投資者情緒的切實效果”。

(李伯根/圖)

爭議中的引入

“從境外情況看,股票現貨市場對個股漲跌幅限制與大盤熔斷機制,一般是二者選用其一,同時使用這兩種機制的較少。”

在交易所及監管層面,對於整個大盤是否應該進入熔斷機制的公開討論,較早可見於“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之初。

2013年8月16日11點05分,上證綜指在一分鐘內,漲幅超過5%。究其原因,是光大證券公司自營的策略交易系統,存在程序調用錯誤、額度控制失效等設計缺陷,並被連鎖觸發,導致生成巨量市價委托訂單,直接發送至上交所,累計申報買入234億元,實際成交72.7億元所致,是為“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

同年8月25日,上交所新聞發言人公開表示,“從給市場提供冷靜期以消化信息角度看,熔斷機制有一定作用,上交所將對此進行進一步研究和論證”。

不過這位發言人亦稱,“總體上看,在大盤和個股已有漲跌幅限制前提下,熔斷機制作用可能有限。從境外情況看,股票現貨市場對個股漲跌幅限制與大盤熔斷機制,一般是二者選用其一,同時使用這兩種機制的較少。”

他同時指出,通過該次事件,市場的共識越來越充分,“認為應加快推出‘T+0’機制,減少因缺乏糾錯手段導致的市場風險。從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體現市場公平性的角度,我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抓緊研究論證股票‘T+0’交易制度。”所謂“T+0”,是指股票可以當日買賣,目前股市實行“T+1”制度,即當日買,只能次日賣。

2014年下半年開始,中國股市出現“牛市”乃至“瘋牛”的態勢,一年時間里,大盤增長翻倍。但到了2015年6月中下旬7月初,股市開始猛烈下跌,被稱為“股災1.0”。

當時,諸多呼籲救市的聲音中,引入大盤“熔斷機制”的建議開始出現。持此論者,包括某證券公司研究部門負責人等知名人士。

南方周末記者亦確認,彼時,也有人通過“特定渠道”,向中央領導層建議,在中國股市大盤交易中,引入“熔斷機制”。

“不過就是在我們內部,反對引入‘熔斷機制’的同事就有好幾個。但大家的反對意見沒有被采納。”2016年1月8日,一位來自上述“特定渠道”的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2015年8月中旬,中國股市再度暴跌,甚至幅度更為劇烈,被稱為“股災2.0”。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也就在那時,政府層面考慮並主張引入大盤的“熔斷機制”,作為救市和防範危機重要措施的意願,愈加強烈。

但也有官方媒體公開“唱反調”。

同年8月25日,新華網刊載記者署名文章“中國要引入熔斷機制嗎?”指出:“有專家表示,衍生產品市場采取熔斷機制有必要,而對A股現貨市場來說,目前漲跌停限制基本可以達到對日內波動風險的管控,熔斷機制的作用可能有限。考慮到該制度的複雜性、實施效果的不確定性和市場參與者的接受程度,目前實施該制度的條件還不夠成熟。”

2015年9月7日,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聯合發布《關於就指數熔斷相關規定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公布“熔斷制度”的草案,並向各界公開征求意見至同年9月21日。

12月4日,經中國證監會同意,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發布“熔斷制度”。發布通知稱,公開征求意見階段,三家交易所共收到各類意見和建議4861條,主要涉及五個方面的問題。最終,采納了一個方面的建議,即將草案提出的“觸發5%熔斷閾值暫停交易30分鐘縮短至15分鐘”。

“熔斷”被熔斷

至少兩位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1月7日上午的會議,基本結論是對股市繼續觀察。

1月7日,股市開盤後29分鐘即收盤,實際交易時間14分鐘,“熔斷機制”成為“千夫所指”。包括知名經濟學家華生在內的諸多市場人士,在這一天競相呼籲“廢除熔斷制度”。

華生公開喊話稱,“現政策不能隨便評論,想想提個建議總行吧。中國股市本來有漲跌板限制,搞熔斷機制不僅多余,且人為制造放大國內外市場恐慌,應即廢止。”

與此同時,證監會也在1月7日這天,連續召開會議,專題討論股市走向及“熔斷機制”的存廢問題。

至少兩位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1月7日上午的會議,基本結論是對股市繼續觀察,1月8日,繼續實施“熔斷機制”。

但是,1月7日下午至晚間,證監會再次開會,會議“形勢”發生顯著的變化,會後也提出兩套方案,提交中央予以定奪。方案之一:取消7%閾值的“熔斷”,只實施漲跌幅度超過5%,停牌15分鐘的機制;方案之二:暫停實施“熔斷機制”。

前述來自“特定渠道”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早在1月4日“熔斷”當天,關於取消“熔斷機制”的建議報告,即已呈送到了中央領導的案頭。

1月7日22時30分許,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公告,從1月8日開始,暫停實施“熔斷機制”。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隨後表示:“熔斷機制不是市場大跌的主因,但從近兩次實際熔斷情況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熔斷機制又有一定‘磁吸效應’,即在接近熔斷閾值時部分投資者提前交易,導致股指加速觸碰熔斷閾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權衡利弊,目前負面影響大於正面效應。”

而在1月5日,鄧舸曾為1月4日的“熔斷”辯護說,“從1月4日市場情況看,熔斷機制發揮了一定的冷靜期作用,對於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具有積極意義。”

自股市從2015年7月5178點的高位跌落,“股災”不斷,“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千股漲停”等奇觀頻現,使監管機構成為輿論焦點。至此次“熔斷四日遊”,更把監管機構推到了輿論的風口。

外界無從得知,爭議聲中,給股市雪上加霜的“熔斷機制”究竟經過了什麽樣的內部決策流程而被采納、施行。但原證監會副主席李劍閣近日在第二十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指出,證監會副主席姚剛、主席助理張育軍的落馬,以及大量人員離職,使監管部門已現人才危機,“東南沿海一些金融機構人才條件,都大大超過證監會”。

(應受訪者要求,張佳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57

快訊:隔夜Shibor連升四日

隔夜shibor報2.0320%,上漲0.90個基點。

7天shibor報2.3320%,上漲1.10個基點。

3個月shibor報2.8540%,下跌0.20個基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62

兩市融資余額升逾8900億元 為連續第四日上升

滬深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4985.44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28.85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3956.8億元,增加15.11億元;兩市合計8942.24億元,增加43.96億元。兩市融資余額為4月19日以來首次超過8900億元。

申萬宏源指出,市場反彈的持續性取決於場外資金會否持續入市。目前,證券保證金余額在1.5萬億元左右,仍處在較低水平,吸引保證金流入才能使行情走得更高、更遠。後續市場能否保持較大的成交量,將是反彈是否有延續性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33

央行公開市場連續四日凈投放 本周累計4250億元逆回購到期

今日Shibor品種繼續普漲,隔夜shibor報2.2310%,上漲0.90個基點;7天shibor報2.4040%,上漲0.3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2.8130%,上漲0.34個基點。

公開市場方面,央行進行700億元7天期、6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4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另外,今日將有900億元逆回購到期。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凈投放800億元。

央行公開市場本周共有4250億元逆回購到期,公開市場本周(10月24日-28日)共有3250億元人民幣7天期、500億元14天和5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無央票和正回購到期。10月25日(周二)還將有1660億元6個月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04

隔夜Shibor連續四日回落 央行今日凈回籠950億

隔夜shibor報2.2450%,下跌0.42個基點,連續四個交易日回落。

7天shibor報2.4080%,下跌0.60個基點。14天Shibor和1個月Shibor分別下跌0.1和0.19個基點。

公開市場方面, 中國央行將進行3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2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2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

今天將有165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凈回籠950億元,連續兩日維持凈回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979

央行連續四日凈回籠 SHIBOR連續第14個交易日全線上漲

Shibor利率連續第14個交易日全線上漲,隔夜shibor報2.3020%,上漲0.40個基點。7天shibor報2.4810%,上漲1.5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3.0172%,上漲0.59個基點,連續29個交易日上漲。

央行今日進行9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7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3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今天有200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凈回籠100億元。

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在此前央行持續凈投放的呵護下,資金面出現改善跡象,央行隨即通過凈回籠收回流動性,再度驗證了市場對流動性緊平衡的預期。而美聯儲加息時點或越來越近,美元強勢格局下人民幣匯率繼續承壓,加之國內去杠桿去泡沫基調持續、通脹預期升溫等因素,貨幣政策料難以放松,資金面穩中偏緊格局或仍將延續。

華創證券屈慶認為,央行沒有投放更多貨幣則引發了“資金荒”。“資金荒”的核心在於,在防風險的背景之下,客觀需要央行保持中性偏緊的態度,背後是人民幣貶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04

監管高壓下債市存憂,央行公開市場連續四日凈投放

周五,央行進行600億7天、200億14天、200億28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日有600億逆回購到期,凈投放400億。回顧本周,央行已連續四日凈投放,本周央行公開市場合計凈投放1700億元。

近日,資金面面臨多重擾動的情況下,央行在連續三周暫停公開市場操作後,於4月13日重啟逆回購操作,連續兩周實現凈投放,並本周一開展4955億MLF操作。

數據來源:wind資訊

機構普遍認為,當前債市擾動主要來源為:一方面,由於4月稅款征期通常在20日前後結束,繳稅高峰期對短期流動性造成一定的回籠效應;另一方面,委外贖回跡象初現,也使債市遭受打壓,初步來看當前利率品與信用品承壓幅度相當。

華創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吉靈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季度經濟向好,監管層就有充足的底氣推進金融監管,進入4月以來金融監管進一步強化的趨勢已經逐漸清晰。同時,他也指出,金融監管大概率不會采取一刀切,這樣對金融市場的沖擊過於劇烈,不符合監管層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預計監管層在加速出臺監管政策的同時,將穩步推進和實施,給市場一定的緩沖期和調整期。

從監管時間安排上看,關於對“三套利”自查,銀監會要求銀行在6月12日之前報送自查報告,11月30日之前完成整改。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昨日表示,對理財、資管業務的進一步監管,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監管部門會充分考慮相關政策對市場的影響。

中信建投黃文濤認為,銀行對主動贖回委外尚未發展成一致行動,當前委外的贖回也主要集中於流動性較好、比較容易贖回的基金,預計大規模贖回潮短期內也不會出現。從銀行層面來看,經歷去年12月債災後,銀行委外普遍面臨浮虧,提前贖回意味著虧損兌現。在當前債券市場由於嚴監管整體受抑制情況下,集中贖回容易形成踩踏擴大虧損,從監管以及銀行自身出發都是不願意看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320

醫生話:產後四日有母乳

1 : GS(14)@2016-05-21 13:13:35

官恩娜


母親生產首日餵哺母乳失敗屬正常,本報向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查詢,他說:「第一日餵母乳唔好預期好多乳汁,通常只得少少初乳,會有階段性,第三日開始谷奶,第四日正式有母乳,要逐日去試,如果想成功就勤力啲餵,早啲開始,要有規律性,例如每次四個鐘就四個鐘。」坊間不少說法指飲魚湯或木瓜奶助長谷奶,靳醫生說:「乳汁成份唔係話你飲咗乜就直接畀BB,呢個係唔合理,最重要係母親吸收水份先可產生乳汁,牛肉、雞肉湯、牛奶都得。」靳醫生又指初生母親要有足夠休息,不要太多焦慮,餵人奶時要夠集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18/196159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