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尹衍樑、王雪紅 坐等蔡衍明囊中獵物

2012-6-4  TCW




今年六月底,類比無線電視訊號將全面停播,一場賭注新台幣千億元的「電視大富翁」遊戲,跟著開局。

現在,《富比世》(Forbes)台灣富豪榜上前十名的富豪,包括新台灣首富蔡衍明、第三名的蔡明忠、第七名的尹衍樑、第八名的王雪紅,四個身價相加超過新台幣六千億元的富豪,都有意投資有線電視產業,搶搭這波電視商機。

玩大富翁,買下一塊土地後,就可以接著蓋房子、旅館,每多蓋一層,就能多收過路費。這場電視大富翁也是一樣,誰搶下有線電視平台,在平台上每提供多一層服務,獲利就能成倍增加。

這場遊戲的關鍵字,是「電視數位化」,政府是這場遊戲的莊家。一位有線電視業者指出,原本行政院的計畫是二○一五年,台灣有線電視完成五○%數位化,選後卻推翻原有規畫「總統府高層指示,目標是二○一四年完成有線電視百分之百數位化。」

數位化將讓大餅放大一倍市占率第二高,中嘉成最搶手標的

這是一場規模龐大的財富重分配遊戲,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理事長簡仁德估計,目前有線電視產業產值一年約五百億元,數位化之後,加上高畫質電視、寬頻上網、互動電視等功能,整個大餅將放大超過一倍,增為一千二百億元。

如果把頻道比喻成土地,舊的類比電視就像平房,原有的頻寬只能播送五個電視節目,電視數位化之後,同樣的頻寬就能播送十五個電視節目訊號,就像把平房都更改建成大樓,「電視土地」的面積立刻增加了兩倍。

有線電視系統頻道,就是「電視土地」,擁有系統台,才有資格玩這個遊戲。

兩年前,富邦董事長蔡明忠搶先買下凱擘,加上台灣大底下的有線電視戶數,富邦占據了約三分之一的有線電視市場,現在,待開發的「電視土地」越來越少,僅存 的一塊「電視地王」,市占率高達兩成的第二大有線電視業者中嘉網路,就成為台灣新首富、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極力要吞下的獵物,遊戲的門票已漲到一張七百六 十二億元。

金融圈與有線電視系統界傳出,曾出手競標中嘉的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樑,再度摩拳擦掌,最近他與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越走越近,雙方有意合作投入這個電視大富 翁遊戲,他們緊盯著中嘉,一旦蔡衍明併中嘉案遭到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駁回,尹衍樑隨時可能出手,拿下中嘉的所有權。

過去幾年,有線電視發展,就像一次次的電視都更,一樣的系統頻道,每透過一次服務更新,就能向有線電視收視戶,再多收一筆錢。一九九九年時,有線電視每戶 出售行情只值一萬元,增加購物台等新服務後,二○○五年,每戶價值漲到四萬四千元,增加三‧四倍。前年十月,蔡衍明旗下的旺中寬頻買下中嘉網路(尚待 NCC審查通過),每戶的行情更衝上六萬四千元。電視數位化之後,有線電視更將出現極大變化。

目前台灣有線電視系統只能播放一百二十個電視頻道,對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來說,就像只有一百二十個店面的商場,經過數位化之後,有線電視的頻道數,卻會從一百二十台暴增為六百台,增加四倍,「如果用更好的設備增加頻寬,頻道數幾乎沒有上限。」中嘉法務長劉建志說。

而且,未來有線電視還能提供大量的高畫質頻道和互動電視服務,用不完的頻道,還可以轉做提供購物、線上租片,甚至居家照護等加值服務所用,數位化的互動電視和傳統有線電視相比,就像把傳統市場改建成百貨公司,而且這個百貨公司,就在你家客廳裡。

一號玩家:蔡明忠高價買凱擘,手機、網路一魚三吃

怎麼讓「電視都更」的生意玩得漂亮?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跑得最快。蔡明忠一向以精打細算出名,但前年他不但以破紀錄的高價買下凱擘,拿下最有價值的一塊 「電視土地」,這幾年他還替凱擘建起技術平台,讓有線電視上的節目,也能在手機、電腦上播,把一塊「地」,變成了三塊地。

甚至,蔡明忠還成立了自己的收視率調查公司,這三塊地上,哪些地方是金店面,哪些地方有人潮,可以蓋旅館,他都一清二楚。

他還打算讓手上握有的「電視土地」和電信產業結合,把電視帶進的收益灌進台灣大哥大。今年以來,台灣大得以認列momo購物台的收益,今年如果法規解禁,蔡明忠就能把凱擘交給台灣大投資,藉此衝高營收,讓有線電視投資替他在市場上換取更多資金。

二號玩家:蔡衍明想買中嘉,卻因中資色彩受阻

當今新科台灣首富蔡衍明也積極投入這個遊戲,二○一○年十月,他就和私募基金安博凱簽約,用七百六十二億元天價買中嘉。

蔡衍明動作大,引來的阻力也大,現在在立法院,正進行NCC成立六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修法。一位電視台高階主管觀察,其中有幾條被稱為「旺中條款」,「如果旺中條款通過,蔡衍明未必能吃下中嘉,」他觀察。

蔡衍明挾首富氣勢,看準政府急著推動有線電視數位化,準備砸大錢闖關,「在二○一七年之前,我們會投入七十八億,做有線電視數位化,其中十五億到二十億會用來買數位機上盒。」旺中寬頻董事長特助趙育培表示。

有線電視業者其實早已完成後端系統數位化,但是始終堅持用戶要買機上盒,才能使用數位電視,現在蔡衍明同意至少第一台免費出借,等於是替政府埋單,換購併中嘉的門票。

蔡衍明對旺中條款頗有意見,蔡衍明曾對友人說,「如果我買不到中嘉,未來能買得起中嘉的人,一定也是在大陸做生意的人,不然口袋根本不夠深。」換言之,不管NCC怎麼審,都離不開經營者從大陸發跡的色彩。

果不其然,在立法院、傳播學界大舉反對旺中案的聲勢下,有線電視業界傳出了另一股勢力悄悄的瞄準中嘉。

三號玩家:尹衍樑+王雪紅尹敗北再戰,若出手將成大黑馬

這個人,正是因為中國大潤發上市後,身價一舉暴增新台幣四百九十四億元,以三十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百一十七億元)首度擠進台灣富豪榜前十大的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樑。

尹衍樑曾和蔡衍明競標過中嘉,尹衍樑不只有錢,在國內的政治人脈比起蔡衍明有過之而無不及。以同樣充滿中資傳聞與爭議的南山人壽購併案,尹衍樑最後幾乎是 輕騎過關,擊敗了由香港《富比世》富豪所組成的團隊,相較於蔡衍明引發的爭議,尹衍樑若出手,堪稱是中嘉案的最大黑馬。

而且這一次,尹衍樑並非單槍匹馬。一位投資銀行界人士透露,尹衍樑近期頻頻與對媒體有極大興趣,投資香港TVB的王雪紅接觸,希望雙方合組團隊買下中嘉。尹衍樑若加上王雪紅,雙方身價合計超過六十一億美元,口袋深度已可與擁有凱擘的富邦蔡明忠家族抗衡。

場外較勁者:黎智英搶不到頻道,壹電視注定打苦戰

對於這個傳聞,潤泰全發言人孟繁文只低調表示,「的確曾評估過投資有線電視,但目前沒有計畫。」

如果把有線電視比喻成商場,誰能擁有這個商場裡的「店王」,主導權就在這個業者手中。

頻道業者賣的是收視率,七十八台之前都算是熱門頻道,是容易被觀眾看見的繁華街區,沒有談判籌碼的新頻道或小頻道,只能排在七十八台之後。一位業者分析, 當初壹電視曾有意在有線電視上架,但有線電視不但開價數億元,還要求壹電視只能排在七十八台之後,而且五年不能改變,搶不到熱門地段,壹電視因此只能在自 己的平台上播出。

購物台的分配,也有玄機,購物台是有線電視的金雞母,一個購物台一年可以做出上百億的營收。雖然法規規定,數位化之後,有線電視系統只能有十二個購物台, 並且要釋出一定比例讓其他購物台經營,但這些「熱門地段」多半被有線電視系統當成和對手交易的籌碼,換取自己的購物台在其他有線電視上架的機會,「沒有有 線電視系統支持的購物頻道,難以生存。」一位電視台主管觀察。

每個頻道背後,交換的都是鉅額商機,現在能開的店面暴增,系統業者坐收過路費,這種商機,這些大老闆怎能不心動。

政治力結合商業,正在悄悄改變你的電視,這群大老闆們,正爭著掌握你家電視的主控權,這場電視都更,最快兩年之後,就會讓你跟傳統有線電視說再見。

【延伸閱讀】1,200億有線電視商機,黃金版圖只剩一塊!

台灣第三大富豪 蔡明忠搶得先機,暫居老大!買下凱擘後,占有33%市場

台灣首富 蔡衍明排第1順位,搶最後1席花762億買下中嘉,卻面臨NCC反對

蔡衍明若失利,最可能出手搶外傳尹衍樑正積極找王雪紅合作,伺機出手

電視全面數位化每戶價值:9萬元(註)每增加一個服務,每收視戶價值就提高,從傳統到全面數位化價值翻8倍

隨選視訊+寬頻上網每戶價值:6萬元

傳統有線電視每戶價值:1萬~2萬元

註1:每戶價值是指有線電視系統出售時,每戶收視戶的平均售價,有線電視數位化後的價值,是包含寬頻上網、隨選視訊、傳統有線電視的總和註2:每戶價值為預估值資料來源:各業者、聯合新聞網

【延伸閱讀】六月底,類比訊號轉播站走入歷史

數位電視,是指用指符合DVB、NTSC規格,以MPEG標準壓縮的數位訊號傳遞電視畫面,要從類比電視轉換為數位電視系統,從訊號的發射、傳輸和接收,都要全面更新為數位系統。

關閉類比訊號之前,電視台已更換設備,並試播數位電視訊號,完成發射端的設備更新,政府也補助低收入戶安裝數位機上盒,完成接收端的更新,今年五月開始, 才分區關閉全台灣的電視類比訊號轉播站。第一個關閉的是中部的火炎山轉播站,五月七日正式關閉。台北竹子山轉播站將是最後一批關閉的轉播站,預計六月三十 日關閉。

有線電視數位化過程也很類似,業者必須購買數位頭端設備,將播放訊號設備由類比轉為數位,並更新線路系統,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目前五大有線電視系統數位 頭端和線路更新比率都已接近一○○%。目前有線電視數位化,業者還需要提供數位機上盒,才能完成最後一個步驟,完成有線電視數位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2

中信最新的囊中物 渾水摸魚

2015-06-11 NM 最近股市比較波動,出奇地很多細股都跟隨大市波動。自從最近神股瘋狂插水,風聲緊了,很多企業財務的動作,都沒之前頻密和明目張膽,大概是投鼠忌器。這個關頭,大賊不敢出手,市況也難捉摸,最好是執一執倉和找一些寶物,渾水最近找到的是香港建屋貸款(145)。 若論一些殼股的基本因素和賬目情況,香港建屋貸款不算特別吸引。首先,現在市值已炒至17億以上,現金及銀行結餘約達一千七百多萬港元,借貸達到約四千萬港元,賬目情況普通。猶幸,香港建屋貸款的資產淨值達到12.59億,相對現在市值尚有折讓空間。言則,這隻股票的吸引之處在哪?香港建屋貸款吸引,在於其中信系背景,可憧憬架構重組。若查看港交所披露的權益部分,你會發現公司的架構比較複雜,當中包括中信集團、牆紙大王陳鼎禮、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等。不過,觀乎股權架構的最新跟進,整隻殼將會以中信集團為中心。中信集團和益浩集團有一點關係,大致可追溯到二○一三年末的益浩收購方案,這次的收購包括向中信國際資產、駿諾收購益浩集團,合約的支付方法包括12.63億可換股債券、10.34億承兌票據以及1.36億以發行新股。這是變相逆向收購,增加股權的做法。因此,在公司的董事局有益浩背景的董事都是和中信有關的。在未公布今年六月三日的配售公告前,公司表面上的大股東是華人策略(8089),佔24.43%,其次是中信國際資產,佔7.61%。這只是表面的股權結構,因為香港建屋貸款有很多可換股債券,而計及相關持股,中信才是隱形的大股東,華人策略只是小股東。當然,華人策略那一邊為了鞏固自身的控制權,以免公司的決策會傷及其利益,也找了相關人物進入董事局,包括非執行董事林國興先生以及獨立非執董袁慧敏女士。暫時,中信和華人策略兩派的人相處融洽,沒有出大亂子,所以那些電視大台的爭權劇情應該不會上演。就這樣從股權架構去看,中信是整隻殼的最大話事人,不過在實務上的處理不太方便落場,所以就引入了華人策略作第二方投資者,幫手協助重組。這是渾水推測兩派人在這隻股票的角色分工。例如,在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七日,華人策略控股全資附屬公司Sina Winner Investment Limited及富通證券,訂立可換股債券出借及認購協議,協助富通證券進行配售事項。現在,公司最新的財技動作以及炒作催化劑,是最新的可換股債以及配股動作。今次的財技動作有幾個目的。第一當然是集資,因為公司有意發展江西省及山西省的發電項目;第二是找藉口讓華人策略退場。今次的配股動作是以先舊後新形式進行,所以若有炒作都一定是炒快不炒慢,再講公司近期也不停兌換可換股債券。即是把債換成股票,兩種證據都表示香港建屋貸款的炒作不遠矣。 渾水摸魚 一個是錯生紙醉金迷時代的偽文青,一個是混沌中的迷途小股童。兩個本來專門投資細股、拆解財技布局的炒家,最近踩過界在各財經傳媒撰文和辦報。https://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682

天神娛樂44億加碼影遊產業 合潤德唐、幻想悅遊收入囊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278.html

6月3日,以遊戲研發為核心業務的大連天神娛樂股份有限公司(002354.SZ,下稱“天神娛樂”)發布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形式購買北京合潤德堂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96.36%股份、北京幻想悅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93.5417%股權,合計作價44.18億元。

作為國內大型遊戲公司,天神娛樂收購幻想悅遊加碼布局遊戲產業容易理解,但是,收購影視營銷為主業的合潤是何目的?聯想到去年以來火爆的一個詞“影遊聯動”,不難發現,天神娛樂是想在加碼遊戲主業的同時,增加對影視內容產業的布局,推動影遊聯動,讓遊戲與影視能夠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作為主板上市公司,天神娛樂是MSCI中國A股指數成分股指數成員。公司以遊戲研發為核心,並在無線應用分發、移動互聯網、廣告、影視、娛樂、金融、教育等趨勢行業進行了長線布局。而合潤依托於影視劇文化產業、綜藝節目、互聯網視聽內容等文化作品,構建了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品牌內容整合營銷平臺”,提供品牌內容整合營銷、內容創制和正版影視劇衍生商品授權合作、在線票務、在線廣告、體育、遊戲、藝人、在線直播、影院陣地活動等覆蓋線上線下的整合營銷服務。目前,合潤已經成功與500多部影視劇、100多個片方合作,其中17部為好萊塢大片,創造了300多億的票房。

天神娛樂在公告中稱,此次並購完成後,天神娛樂的業務版圖將更加完整,各業務板塊之間將產生充分的協同和支撐作用。據悉,此次並購的兩大標的可以同時對上市公司的網絡遊戲、廣告傳媒板塊與影視內容三大板塊同時進行多重補強,打造“影視+遊戲+廣告”的泛娛樂產業聚合平臺。最終形成遊戲內容與影視內容互為轉化,品牌內容整合營銷與數字營銷渠道多維度推廣,內容生產與改編能力、媒體植入能力、互聯網技術能力同步增強的企業生態,完成內容生產能力、渠道鋪設能力及變現能力兼備的產業鏈閉環,將上市公司打造為具備完整產業生態的平臺型娛樂集團。

此次交易完成後,一方面,天神娛樂借助幻想悅遊在海外遊戲發行的經驗及資源拓展其遊戲發行業務,進一步擴大其海外市場;另一方面,天神娛樂借助合潤傳媒在品牌內容整合營銷方面的經驗和資源,能獲取各類影視劇、文化作品的IP內容並擴寬公司營業範圍,並能實現影遊聯動。

事實上,影視業務是天神娛樂近期布局的重點。

去年10月,天神娛樂稱,公司參與設立的寧波天神娛樂文創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擬以現金購買股權方式向上海儒意欣欣影視工作室(有限合夥)購買北京儒意欣欣影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儒意影業”)49%股權,作價13.23億元。儒意影業專註於影視內容生產,近年出產了一批熱門的影視作品,《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六大影帝視帝合演的《北平無戰事》、去年熱映的影視劇《瑯琊榜》等出自該公司之手。

影視產業之所以引起天神娛樂乃至諸多公司的重視,是由於近年來,擁有熱門影視IP的遊戲屢屢能夠獲得大賣,同時,遊戲的熱銷又帶動了影視作品的火爆,因此,遊戲公司涉足影視產業、或者影視公司涉足遊戲可以更好的實現影遊聯動。以去年熱映的《花千骨》為例,《花千骨》讓整個手遊行業見識到影遊聯動的威力,首先在於《花千骨》電視劇的大熱,一開播就幾乎取得了年度最火電視劇的地位,其網絡播放量突破200億。2015年6月電視劇初播之後,手遊則隨後馬上上線,在電視劇熱播期間持續霸占暢銷榜前十接近3個月之久,最高月流水突破2億,遠遠超出發行方天象互動對其三五千萬保底的預期。熱門影視劇《青丘狐傳說》是一款仙俠題材的3D手機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為唐人影視旗下同名強檔劇集的影遊聯動,遊戲上線首日新增用戶超過70萬,流水超過500萬,上線六小時即沖入IOS免費榜第一名。遊戲也可以改編成影視劇,並且遊戲改編的影視劇熱映的也屢見報端。此前《仙劍奇俠傳》就是很好的例子,而近期即將上映的由熱門遊戲改變的電影《魔獸世界》截止今日上映首日預售的票房也已經突破5000萬。

根據伽馬數據《2015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數據顯示,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1407.0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自主研發網絡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986.7億元人民幣,國產原創遊戲占據市場絕對優勢。而來自國家電影局的統計顯示,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驚人的440.69億元,比2014年增長48.7%,創下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71.36億元,占總票房的61.58%,以較大優勢保持了國產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通過數據可以看到,遊戲與電影高增長、高收益的產值是吸引資本市場的硬基礎,業績一部推動了影視與遊戲產業加速結合,實現影遊聯動,互相促進。

不過,需要警惕的是,並不是每一部熱門的影片都適合改成遊戲,為了能夠實現影遊聯動,一些遊戲公司很早就介入到影視作品的內容創作中,為以後的同名遊戲做準備,或許這也是天神娛樂這樣的遊戲公司需要深入布局影視內容端的目的之一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67

安邦舉牌中國建築 下一個“囊中之物”?

經過一陣低調的平靜期後,近來“安邦系”險資在二級市場又瞄準到下一個“獵物”,再次出手舉牌。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建築”,601668.SH)11月1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11月17日收到安邦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安邦資產”)通知,截至11月17日,安邦資產通過“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持有公司普通股15億股,占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5.00%,首次達到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5%。

“安邦系”密集籌資570億元

安邦資產正是“安邦系”的重要成員。官網顯示,安邦資產是安邦保險集團旗下專業資產管理公司。安邦資產於2011年5月經中國保監會批準正式設立,註冊資本6億元。中國建築公告顯示,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邦人壽”)持有安邦資產52.50%的股份,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安邦資產47.50%的股份。安邦保險集團另持有安邦人壽99.984%的股份。

巧合的是,安邦資產官網10月25日披露公告稱,10月11日,安邦養老股份有限公司和“和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諧健康險”)分別申購“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申購金額分別為30億元、150億元。兩家關聯方均是安邦旗下子公司。

無獨有偶,安邦資產官網11月8日再次公告稱,10月26日,安邦人壽和和諧健康險分別申購“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申購金額分別為250億元、140億元。

通過旗下公司申購“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上述兩筆關聯交易合計籌集資金規模達570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中國建築三季報,截止到9月末,公司前十大股東及流通股股東均未出現“安邦”身影。據此推測,安邦在資本市場大舉買入中國建築股份發生在10月以後,距今僅一個半月時間,“安邦系”通過資管計劃持股股份已達15億股,從而觸及舉牌紅線。

建築央企巨頭 投資價值被看好

一直以來,安邦在資本市場的投資標的多選擇估值低、高分紅特點的地產、銀行板塊,此次出手瞄準建築板塊,將“獵物”鎖定於建築央企巨頭,要知道中國建築是中國最大的建築房地產企業集團、中國最大的房地產承包商。

從業績表現來看,中國建築被普遍看好。三季報顯示,今年1-9 月,中國建築實現營業收入 6702 億元,同比增長 9.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7.7億元,同比增長30%,盈利大幅增長。這主要得益於公司主營業務穩健發展和下屬香港上市子公司投資收益。報告期內,公司基礎設施業務和房地產開發業務占比有所提高。

對於中國建築的投資價值,廣發證券研報稱,多重因素疊加建築板塊估值有望整體提升,且大建築股估值整體提升還沒有結束。公司估值較低、股息率較高,在目前資產荒背景下有著較強的吸引力公司土地儲備是公司長期隱形資產,一旦市場化定價存在較大升值空間;公司未來基建業務占比有望持續提升,成為重要的增長極;公司正積極擁抱PPP項目,逐步提升占比,持續看好公司未來發展。

而從安邦舉牌民生銀行、萬科兇猛之勢,一度被稱為險資在資本市場“門口的野蠻人”。這其中一大看點在於,“野蠻人”與被舉牌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爭奪之戰。

而此次安邦再度出手,中國建築這一央企巨頭是否將成為安邦下一個“囊中之物”?留給市場猜想。單從中國建築股東結構來看,截止到三季度末,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以168.79億股占有絕對控制權,持股比例為56.26%。中國證券金融有限公司和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以7.05億股、4.26億股位列公司第二、第三大股東之席,持股比例分別為2.35%、1.42%。

如果安邦在四季度不減持中國建築股票、其他流通股票沒有大舉集中增持的情況下,那麽,躋身公司前三大股東已經沒有懸念,僅以目前15億持股規模也已經超過第二、第三大股東持股數量之和。但要撼動控股股東絕對優勢的第一大股東地位,恐怕也沒那麽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51

美日中韓暗戰,押上百年大計的富士康能否將東芝閃存收入囊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8/162874.shtml

美日中韓暗戰,押上百年大計的富士康能否將東芝閃存收入囊中?
歪思妙想 歪思妙想

美日中韓暗戰,押上百年大計的富士康能否將東芝閃存收入囊中?

由代加工到鞏固市場地位再到業務轉型,依舊是富士康未來的主要走向,而現在東芝很有可能會成為起點。

本文由歪思妙想(微信ID:neihangaoxia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歪道道

競購東芝,應該算得上是今年最熱鬧非凡的一場並購案,美日中韓明爭暗鬥、競相追逐,如今政府施壓、蘋果介入更使得四大勢力之間的對抗變得難以預料,而最終東芝究竟能被誰收為己用,也成了最大的疑問。

在最後的角逐中,富士康當屬最大爭議的一方,美日政府的阻撓也來自於此,這也是另外三方在富士康高昂競價之下謀取勝算的主要機會。不過富士康既有收購夏普的先例,而且近日更是不斷拉攏新人入局,這都印證了對東芝閃存業務的全力以赴,所以如果能排除政府的憂慮,對於一個因虧損而賣身的公司來說,富士康270億美元的誘惑對東芝來講足夠有吸引力。

可是富士康慣用的高溢價戰略還能在這次收購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嗎?而且近日西部數據公司與美國基金KKR、日本產業革新機構、日本政策投資銀行或將攜手,其所建立的美日聯合財團會是富士康的最強對手嗎?而東芝對富士康來講究竟有什麽戰略意義?這些因素都將影響競購結果。

bdea052794d13f5f0cad0976108f04e7

富士康勝算很大,最大對手將是美日聯合體

其實阻礙富士康並購東芝的因素,總結起來就兩個:美日政府和其他競爭對手,前者畏懼於核心技術的流失,後者還有機會加價,他們對東芝的第一次報價可能和富士康差距較大,可是接下來的報價並不是沒有較大提升的可能性。更為關鍵的是這兩者某種程度上是同一戰線。

據知情人士稱,日本政府的一些反對官員正施壓要求一家日本公司或一個美日聯合財團贏得競購,多家日本企業也表示有興趣,加入美國基金KKR與日本產業革新機構的聯盟,這一消息恰好順應了政府的要求。一旦有了KKR的支持,這個所謂的美日聯合財團既會擁有兩國政府的支持,又會有充足的資金進行與富士康的比拼。

而今天更是傳出消息,由半官方基金產業革新機構、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及美國投資基金等組成的“日美聯合體”計劃斥資1.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15億元)參與競購。共同投資東芝半導體工廠的美國硬盤巨頭西部數據(WD)也在考慮與其聯手,但因受《反壟斷法》的制約,即使其一同加入到聯合體中,預計“仍然只能是少數股東”。

西數和東芝之間還有合同限制,西數曾稱,雙方簽署的合資公司合同禁止一方在沒有獲得另外一方同意的情況下出售合資公司股份,雖然東芝並不認可該種說法,不過也是有了法律層面的一個助力。由此可見,這個美日聯合財團有可能是富士康最大的競爭對手。

那富士康的競購優勢在哪呢?首先,富士康在處理官方強制幹涉的問題上,頗有經驗。當年收購夏普時,日本政府也是出於相同的顧慮對富士康百般阻撓,而富士康也是在高價優勢的基礎上,通過種種嘗試和協調最大程度地消除政府對技術流失的擔憂,才由此打敗了三星、日本產業革新機構等競爭選手,拿下了夏普。所以抵消美日政府的阻力並不是沒有可行之道。

從富士康近來的頻頻動作可以看出,它已經在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一方面,接連拉攏美日勢力共同參加競購,解除日本對中國資本過度滲入的疑慮。據消息稱,夏普已經加入鴻海陣營,這一聯合競購方案也計劃將亞馬遜和戴爾納入競購者之列,其中鴻海出資20%,夏普出資比重約10%,其余部分由日本和美國公司承擔。一旦這項競購方案按計劃順利進行,將會獲得和西數的美日聯合財團正面競爭的新力量,而美日資本加入也符合官方的要求,更能有效減小阻力。

另一方面,相比當時收購夏普,東芝出售的僅僅是獨立公司20%的股份,並不具有決策權和投票權。而夏普被收購後依然保持獨立運營,這已說明富士康的競購承諾具有極大的信譽,現在針對東芝,郭臺銘稱如果把東芝交給富士康,富士康會協助他們經營,甚至東芝可以把核心技術留在日本。照此來講,富士康的方案無疑是最有誠意的。

其次競價依然是富士康最具優勢的一面,甚至也可以說是東芝最看重的因素。東芝首席執行長在今年3月明確表示,挑選芯片業務買家的首要考慮因素是出價,其次是快速完成交易的能力,甚至提及政府壓力,他表示盡管知道日本政府希望東芝公司在出售業務顧及國家安全問題,但東芝公司仍將優先考慮前兩個因素。不得不說這對富士康來講,是成功競購的關鍵因素,畢竟政府的牽制是間接的,最後做決斷的還是東芝本身。

截至5月中旬第二次報價結束,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最終結果,不過富士康在競購東芝的信心上還表現得很充足,它也極有可能進入最後的對決。

高溢價並購夏普和東芝,究竟值不值?

1a096244cfa86dfb1ea70d35b912c5eb

分析師對東芝計算機芯片業務的合理估值在1.5-2萬億日元之間,而富士康的報價直接超出估值50%,也超越了當前所有意向企業的最高報價,雖然這是富士康的一貫並購手法,可如此高額最後換來的是一個完全沒有控制權、又有可能得不到核心技術的公司股份,這場交易對富士康來說真的物有所值嗎?畢竟夏普對富士康的投入現在也沒看到太多的實際效用,其價值還難有定論。

不過與當年的夏普不同,東芝的閃存業務更多的是憑借在市場中的硬實力吸引競購者的青睞。在NAND閃存芯片市場,三星的全球份額接近40%,其次為東芝以及西部數據,分別擁有約19%以及16%的市場占比。而縱觀除了富士康之外的其他競爭者,可以發現都屬於半導體公司,也就是說一旦獲得東芝的閃存業務將會影響他們在市場中的地位,尤其是西部數據,融合了東芝將一躍成為可以比肩三星的公司,毫無疑問這是個巨大的誘惑。從這點來看,反而是沒有閃存業務的富士康,給出了最高競價,那麽它迫不及待拿下東芝的舉動除了開拓閃存業務,又有什麽深刻的考慮呢?而這種考慮又是否能轉化為現實價值呢?

其一,近來富士康正在不遺余力地重啟夏普的品牌,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液晶電視,都要依賴閃存業務,尤其是後者,需要儲存海量的8k影像數據,這是富士康競購東芝的最直接緣由。不過如果競購成功,富士康推出夏普或東芝的自有品牌,還存在大量的阻礙,比如夏普在國內電視產業的地位已不複從前,目前著重實施的性價比策略與之前的定位大相徑庭,能否在國內市場爭得一席之地還是個問題。

其二,並購夏普或是競購東芝,都有一個相同的目的,就是增加應對蘋果的話語權。夏普被稱之為液晶顯示之父,自然也處於蘋果顯示器供應鏈之上,富士康通過並購夏普,從而上升為蘋果產品供應鏈的一環。現在東芝閃存業務顯然比夏普更具影響力,這點從蘋果親自參與競購就可以看出,而且東芝閃存廣泛應用於蘋果的硬件產品,一旦富士康競購成功,會進入蘋果供應鏈的上遊,從而進一步增加與蘋果對話的分量,這是一個單純的代工企業所不能做到的。

其三,東芝閃存業務非但不像並購前就已陷於虧損的夏普,反而是其母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富士康之所以敢花大價錢押註,就是看中了閃存的高利潤以及其以後的發展前景。從東芝的財報來看,在上一財年5.67萬億日元的營收中,約25%來自閃存芯片業務部門,而眾所周知富士康的盈利很大一部分來自蘋果的代加工業務,其利潤比閃存芯片這種上遊供應鏈的利潤要低很多,所以競購東芝閃存成功與否將關系到富士康未來發展的根基。

總之,如果說並購夏普是為了其液晶屏的專利和技術積累,而收益實難顧忌,那麽競購東芝所得到的都將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所以以超出50%的競價來增加勝算,對富士康來講是一場價值對等的交易。

共棲關系中相對弱勢,擺脫依賴是富士康的大勢所趨

93594238bdb6238bf412e427d63e9450

生物學領域中,動物之間存在兩種常見的關系:共生關系和共棲關系,前者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後者生活在對雙方都有利的環境,分離後也能獨立生存,在商業社會中同樣普遍存在類似的關系,甚至簡單來講,相互合作就是一種共棲關系,而平臺和商家更容易形成共生關系。而在商業的共棲關系中,卻必然會有強勢的一方和相對弱勢的一方。

富士康和蘋果的雙方關系雖然相互依賴,但由於蘋果是處在這段關系的優勢地位,富士康對蘋果的影響顯然比蘋果對富士康的影響要小,所以即使分離,又或者蘋果把生產線搬回美國,蘋果可能短期內會承擔巨額成本,但獨立生存沒有問題,而富士康將會遭受重大打擊。這也是近來富士康不惜以重金收購公司的原因所在。

從富士康和蘋果近幾年的動作可以看出,雙方都在盡力減小對這段關系的依賴。蘋果很早就通過與和碩合作,降低電子產品對富士康的訂單,而新投入的印度市場,蘋果再次拋棄富士康,選擇了臺灣的緯創資通進行代工,這直接導致富士康從90%的蘋果手機代工占有量減少為2/3左右。

而另一方面,富士康除了並購夏普和正在進行的東芝閃存,還逐漸開拓業務多元化,如開發機器人、芯片封裝以及在國內的投資,可是這些業務要想穩固富士康的市場地位,還面臨著各自的困難。從這個角度來講,富士康的危機不僅來自蘋果硬件產品銷量下降的影響,更在於蘋果有意防止富士康的潛在威脅,這將是富士康要長期面對的壓力。

而且富士康在與蘋果的制衡較量中,還有一個難以觸碰的底線,就是在不斷推出自有品牌的同時,要盡量不惹惱蘋果這個長期客戶,也就是說,不能和蘋果的業務產生沖突。宏碁和華碩就曾面臨類似的挑戰,最終這兩家公司為避免與客戶發生沖突而對業務進行了分拆,而現在富士康重新推出夏普的手機品牌,盡管可能難成氣候,可是也算是蘋果手機的潛在對手,所以富士康在經營夏普業務時也顯得小心翼翼。總而言之,對於這種相互依賴的關系,弱勢一方所面臨的困境要比想象的多。

其實,富士康和蘋果的特殊關系也廣泛存在於互聯網經濟中,最明顯的就是電商和快遞,甚至快遞對電商的依賴比富士康的更為深度,畢竟很多民營快遞本身就是電商產業的衍生品。所以一旦電商企業做物流,即使比不上專業化程度更高的物流企業,無異於也會成為單純物流公司的最大威脅。而且物流公司轉型難度更大、可開拓的商業範圍又太小,到現在為止,所謂的綜合物流企業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界定,因此更需要民營物流公司花費大量資源和精力多方探索、早作打算。

總之,對業務相互依賴的公司來講,共贏只是短暫的表象,尤其是處於附屬地位的一方,弱小有被拋棄的可能,強大有被制衡的必要,這將極大地限制企業未來的成長空間,甚至往範圍大了說,單純依靠一項業務做大的公司,有可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壟斷者,卻難以成為真正的巨頭。不過不管是富士康還是其他處境相似的公司,已經積攢的實力不容置疑,這會是其擺脫限制、開拓新市場的資本。

商業關系以利益為基礎,兔死狗烹、落井下石也是常態,可富士康和蘋果之間相互需求的聯系反而使得其更為穩固。而且蘋果堅定地認為,公司活到2075年依舊可以統治科技世界,而郭臺銘創建富士康之初,就確立了百年企業的宏願,假如所願成真,富士康和蘋果或許依然逃脫不了相愛相殺、相近相背的關系。

不過,由代加工到鞏固市場地位再到業務轉型,依舊是富士康未來的主要走向,而現在東芝很有可能會成為起點。

富士康 東芝 並購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70

匯控遷冊回港 必成中國囊中物 周顯

1 : GS(14)@2015-05-07 14:20:4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有關匯豐控股(0005)有意遷冊的新聞,很多人都從它的業績和未來股價眼去分析,至於我的高見則是﹕向來這種巨無霸公司決定遷冊與否,只會為了一個原因,就是政治原因,從來沒有例外。因此,我也有理由去相信,匯控這一次考慮遷冊,必然也是為了政治,而不會是為了業務或股價,那些從利益眼的分析員,恐怕都猜錯了。

  英國註冊 成最後屏障

但匯控究竟是為了什麼政治原因,才作此決定呢?是中國因素、美國因素、英國政府因素,還是蘇格蘭因素,實在不好猜,我也不想去猜。只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假如它真的遷冊回港,結果只有一個,就是這家國際巨無霸銀行,將會落到中國手上。

原因很簡單,今日的匯豐控股,並沒有單一大股東,但大部分的小股東都是香港人,而不是英國人。英國人、蘇格蘭人的管理階層之所以能夠繼續控有管理權,最大的保障,就是它在英國註冊,如果它真的遷冊香港,則連這一重最後的屏障也失去了,變成徹底裸露在中國的面前。

控制整個集團 只需2000億

對中國而言,根本不用太高的成本,以現時匯控1.4萬億市值,只要花2000多億元,便可以買到15%至20%,幾個大基金便可以做到,這對中國來說是輕而易舉之事,外間也根本看不到,不可能知道公司已遭買起了。

跟,中國政府再派幾個人進去董事局,根本不用涉及管理,已經可以控制整家公司,也不會影響到匯控本身的運作。

匯豐控股的管理層,不可能不知道這其中的原理,但究竟他們為何這樣考慮,會不會真的這樣做,則又是此文以外的話題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2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