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懷舊厚排 混搭古早味

2010-12-09  TNM




雖然「東道飲食亭」位置不在人潮熱鬧的三峽老街,卻是三峽新興人氣店。七年級的老闆李志翔因為愛古早寶島味,收集舊貨多年,和朋友合夥後,開了懷舊復古風的餐飲店,賣的也是本土味十足的排骨飯和豬腳飯。

1年多前,股東意見不合拆夥,李志翔獨留三峽繼續打拚,四處向豬販學習、努力研發醃料配方,加入老婆的協助與靈感;東道的黑豬肉排骨飯平日可賣300碗,假日更直衝500碗,黑松粉圓也成為搶手鮮玩意。

「作 陣也已經五冬,今日也著愛分開,手摸著心愛的馬呦,不覺珠淚滴。啊~啊~可愛的馬呀,乖乖聽人嘴,可愛的馬呀,不通流珠淚…」下午一點多,抵達主打古早味 排骨飯的三峽東道飲食亭,耳朵立刻被老式放送機的音樂吸引。見我聆聽半天,老闆李志翔笑著告訴我:「這是老牌歌手郭金發所唱的閩南語歌曲〈可愛的馬〉。」

紅磚木板凳 氛圍

東道飲食亭不只播放的歌謠復古,擺設更透著濃濃懷舊風。櫃檯是紅磚、木板圍成的客運售票亭,壁上掛滿早期的菸酒銷售牌照。客人到此用餐,坐的是椅條、板凳,用的是八仙桌,身旁不是大同寶寶、手排式老摩托車,就是五、六○年代的電影海報,就連招牌的排骨飯也用古早碗公盛。

七年級的李志翔不到三十歲,收集台灣古早老東西卻有十多年資歷。「因為我曾住過鄉下阿嬤家,對於舊式柑仔店特別有感情,所以當兵前就開始到各處跳蚤市場或舊貨行掃貨。」

環視滿屋子舊貨,令人好奇到底投入多少金額?他搔搔頭說:「很難算了,因為舊貨的價格隨材質和保養狀況而定,一張普通的八仙桌大約要三千元,若是檜木材質又保養不錯的話,五千元也有人買。」他說,這些年自己有錢就買,早就忘了投入多少錢。

合夥變獨資 苦撐

喜歡舊東西,自然也喜歡舊市集的氣氛,三年前李志翔和幾位朋友一起到三峽老街賣飲料,後來又轉至現址,即鄰近老街的仁愛街賣排骨飯、味噌湯和簡單的飲料。

「最初這位置有車潮沒人潮,加上那時一碗排骨飯要價八十五元,較難被在地人接受,所以前半年只能靠朋友撐場面。雖然後來調降到七十元,也慢慢加進雞腿飯等其他菜色,卻還是經常出現店內工作人員比客人多的窘境。」

李 志翔說,慘澹經營讓股東逐漸退出或意見分歧,雖然生意慢慢有起色,但終究逃不過拆夥命運。「原本這家店叫做『厚道飲食亭』,二○○八年開始有股東退出,二 ○○九年完全拆夥,我獨留在三峽,改名『東道』繼續營業,『厚道』則還給原本發想這個名字的股東使用,目前這位朋友也在鶯歌、大溪等地開設類似的懷舊餐飲 店。」

談到拆夥往事,他只淡淡說了句:「可能大家都太年輕,不會處理不同意見,既然拆了,就各自努力吧!」

在地黑豬肉 酥嫩

拆 夥後,原本即負責餐飲研發的李志翔,更積極提升菜色口感,「在三峽賣排骨飯,當然要用在地黑豬肉,但空有好食材,沒有好功夫還是不夠。」為完全了解不同肉 質的豬肉入油鍋後可能產生的變化,他四處向豬販請教;並逐步研究黑胡椒和五香等配料比例,同時堅持排骨肉醃製時間達一整晚,「拆夥後,我也沒有把握可以一 個人撐起來,只能在品質上突破。」

少了朋友的幫忙,太太陳柏蓁也進到店內協助經營。李志翔說:「阿蓁給了我很多意見,也給了我很多靈感。」 正忙著收錢找錢的陳柏蓁探頭說:「我就是負責嫌,以前的排骨肉又老又硬,我不客氣地告訴他,你要主打排骨飯,排骨竟還比一般便當店難吃。他聽進去了,花了 一段時間研究,才做出外酥內嫩的炸排骨。」

李志翔笑看妻子說:「也因為她嘴叼,讓我研發出另一道招牌清燉滷豬腳飯。」一般豬腳都用醬油紅燒,但老婆不喜歡吃醬油,而喜歡吃白煮花生豬腳,李志翔改採清燉作法,竟意外受到女性客人喜愛。

麵茶搭粉圓 速配

招牌飯食之外,東道的飲料也讓人印象深刻。李志翔端出一杯如今已少見的高尺寸汽水杯,神祕地告訴我:「喝喝看!黑松粉圓。」

我望著杯內的粉圓和汽水納悶,心想「粉圓加汽水?阿嬤年代可有這種組合?」鼓起勇氣喝了一口,一種說不出的奇妙感覺立刻湧現。粉圓的Q嫩配上汽水的嗆涼,與其說是可口,不如說是新鮮有趣。

他又出招,用小碗公端出一碗麵茶粉圓,「再試試!」不知是否因為置身古早味濃厚的氛圍,一入口,立刻讓我喊出「速配」,只覺麵茶和粉圓根本就是天生一對。

陳柏蓁聞言回應:「麵茶粉圓是我的點子,現在許多客人都衝著黑松粉圓和麵茶粉圓這兩味而來。」她邊說邊攪鍋內的粉圓,「東道的粉圓全部自己熬煮,品質才能控制。」她透露,一天總要煮上二、三鍋才夠賣。

在地成主顧 達陣

此時已過下午三點,陳柏蓁拉下鐵門準備休息,卻不斷有客人從半掩的門縫鑽進來。一位遊客陳先生帶著女友前來央求:「我們大老遠從外地來,上次已經沒吃到排骨飯了。」李志翔有點為難,直說廚房員工已經休息;但拗不過客人請託,只好親自鑽回廚房炸排骨。

陳 柏蓁邊幫忙邊說:「這種情形,每天都有,不只外地客,本地客也常在休息時間敲門。」她還說:「這一年因為物價波動,排骨飯又從七十元調到八十元。過去三峽 人普遍認為一客八十元的排骨飯太貴,但漸漸地他們發現東道的排骨大又厚,八十元還是物有所值,因此不少在地人也成主顧。」

言談間,音樂早已 換成老牌女歌手尤雅的〈梅蘭梅蘭我愛你〉,她細膩嗓音透過有些年紀的放送機傳出,顯得更加迷離。我啜了一口彈珠汽水,向李志翔夫妻道別。看他們繼續討論、 試吃當日菜色的認真模樣,不難理解為何僅是一碗古早味的排骨飯,卻可在平日一天賣出三百碗、假日賣出五百碗。

創業資料(2007年10月)

裝潢:40萬元

設備:20萬元

人事:15萬元

進貨:10萬元

租金:10萬元

總計:95萬元

營業資料(2010年10月)

營收:80萬元

人事:25萬元

進貨:35萬元

租金:5萬元

淨利:15萬元

電話:(02)8671-5692

註:資料為記者估計。

成功關鍵

裝潢擺設、器具皆充滿復古風,搭配古早味的排骨飯、豬腳飯,讓客人有重返童年時代的錯覺;不斷研發新奇口味的飲料,兼具懷舊與童趣,吸引不少童心未泯的三峽遊客和在地人。

壹點意見

1.用料實在:招牌排骨份量大,且選用三峽黑豬肉,口感比一般排骨Q嫩,不會乾澀。

2.加強配菜:排骨飯、雞腿飯等主菜品質佳,但稍嫌油膩;目前配菜較接近一般便當菜色,若能更精緻,將可為整體加分。

 
文章編號: 2010120943300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6

獨家專訪魏應充》寫春聯、做年糕 迎新春 康師傅魏家過年 堅持濃濃古早味

2011-1-31 TWM




不論身在何方,每逢農曆春節,建立「康師傅」泡麵王國的魏應州家族一定飛回台灣過年。這個「富比世台灣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五的家族,至今仍恪守過年傳統禮俗。究竟「康師傅」怎麼過年,才會如此年味四溢?

撰文‧林讓均

大年初一,清晨六點,傾盡人潮的台北城還在酣睡,台灣第一豪宅「帝寶」門口已泛起笑語人聲。近三十位穿著厚重的大人小孩拎起隨身行李,在清冷的空氣中魚貫步上一輛大型遊覽車。

此輛從帝寶出發、經由高速公路一路南下至彰化的遊覽車,可以說是全台灣最﹁富貴﹂的一輛「春節返鄉專車」。所有乘客的身價加一加,超過四十億美元 (約新台幣一二○○億元)!

車上這家人,姓「魏」,在二○一○年「富比世(Forbes)台灣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大家族,以泡麵、即飲茶與瓶裝水三大產品,在兩岸闖出超過新台幣二千億元的年營收。其中,掛著「康師傅」招牌的泡麵,更打下中國半壁江山,市占率達五成六。

這個由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與魏應行四兄弟帶領的「頂新集團」,赴中發展十九年來,征戰大江南北、叱吒兩岸,但每逢農曆春節,家族成員就算遠在天涯海角也要飛回台灣團圓,沒有一年例外。

年年親手做年糕、寫春聯

在這時候,他們不是千億身家的富商巨賈,只是殷切返鄉的浮雲遊子。

很 難想像,在年味漸淡的台灣社會,下一代普遍喝過洋墨水的魏應州家族,竟仍恪守傳統過新年;而一手包辦所有過年行程、扮演家族黏著劑的,就是集團內人稱「三 董」的味全董事長魏應充。絕少接受媒體採訪的魏應充,在元月初特別接受《今周刊》專訪,正是為了闡揚逐漸被人遺忘的年節傳統。

回想小時候,魏應充說自己經常清晨五點多就起床工作,各種粗活包括種菜種田、養雞養鴨、晒豆製油統統做過,清苦日子中最期待的,就是過年。

「當時拿了壓歲錢,最想買的就是進口五爪蘋果,味道很香;我還記得一顆很貴,要五塊錢咧!」魏應充現在談起來,依舊難忘當年蘋果的甜美滋味。

但 最令他懷念的,還是媽媽的年糕。「到現在,過年都還是由我太太她們親手做蘿蔔糕、發糕,帝寶只有我們家,沒別人在炊粿啦!」魏應充說,包括他太太在內的魏 家四位媳婦都是向婆婆學做菜,至今年糕裡還是嘗得到「媽媽的味道」。所以這項傳統手藝當然要傳下去,現在他的女兒已經會做糕點。「未來媳婦娶進來,也都要 會做(年糕)!」他說得堅定。

每逢過年前夕,魏應充家裡總是上演這一幕:廚房裡不斷蒸出一籠接一籠的各式年糕,在濃濃年糕味中,魏應充則脫下西裝、挽起袖子,揮毫寫春聯。如果不說這場景發生在一戶上億元的帝寶豪宅,旁人還以為時光回到了五○年代的台灣農村。

在 魏家兄弟還小的時候,父親魏和德就常常在過年時寫春聯分送親朋故舊和員工。頂新旗下「和德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從國小到高中都與魏應充同學兼鄰居的陳慶浩 還記得,魏和德經常在油行的辦公桌上揮毫,而對書法有極大興趣的魏應充,就跟在一旁拉春聯、遞紙筆。耳濡目染之下,魏應充也習得一手好字,擅長隸書體,國 小時還曾拿過全校書法冠軍。

預先排好家族行程表

「我都半年前就開始寫春聯了!沒辦法,要寫兩、三百份送朋友和員工。」被公認最得父親筆墨真傳的魏應充笑說,一直到現在,魏家的春聯、匾額用字都是他負責,連在接受本刊專訪的前一刻,他也還在寫春聯,但求字的人太多,讓他怎麼都寫不完。

除了以做年糕、寫春聯來傳承年節原味,魏家過年還很講究「對時」的禮俗,例如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晚上十一點,就一定要在帝寶一樓拜天公。

而 為了掌握好一大家子的過年節奏,在除夕到大年初二這三天,魏應充甚至幫整個家族排好了「春節家族行程表」。在這張寫得滿滿的表單上,載明幾點幾分去哪裡、 做什麼、聯絡人是誰,巨細靡遺如同四位董事長平時的行程表。讓我們看了不禁直呼:「泡麵大王連過年都這麼有制度。」近幾年的除夕夜,魏家四兄弟與太太、十 五位子女以及媳婦孫兒,加起來一家約三十口人,在飯店吃完年夜飯之後,會轉往大董魏應州家「領紅包」,所有人會請示過大董,再決定今年紅包「行情」,而家 族內所有人、包括魏應州的三位董事長弟弟,都會拿到魏應州的紅包。回到永靖,魏家親戚也是人人有紅包拿。

那麼,魏家的紅包有多少?「通常只有六百元啦!」魏應充笑說,一個過年總共要發出去兩百多個紅包,加起來就不少了!而魏應州長兄如父,魏家子孫在向大董拿紅包時,都要說上一段吉祥話。

告別豐盛的年夜飯,大年初一清早回到彰化永靖故鄉後,魏應州一家新年的第一餐必吃素齋,而且其中一定有一道「鹹豆乾」。「以前祖先白手起家時,就是吃鹹豆乾配飯,吃鹹豆乾是為了提醒子孫要勤儉持家!」曾經花了五年彙編魏家三千年遷徙圖與祖譜的魏應充解釋。

其 實,魏應州一家儘管搭遊覽車南下至永靖,但他們各自的座車都會再委由司機分頭開下去,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平時各分東西的魏家人只有在過年才難得團圓,所以 連不到三小時的同車共處時間,也顯得彌足珍貴。魏家的凝聚力讓故宮院長周功鑫也印象深刻,盛讚這或許就是頂新集團得以擘建泡麵王國的箇中祕密。

兩百多位魏氏宗親聚一堂

俗話有云「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其中,初一之所以要起早,就是為了「拜拜」。

「過 年一定要拜拜!而且每年大年初一出門時,我們都會請教(命理)老師,今年要先往哪一個方位去,運才會比較順?」魏應充說,除夕那天,他們會先在台北拜行天 宮、龍山寺與天后宮等三家寺廟,回到永靖也拜三家。例如,頂新集團起家的頂新製油廠旁,就有一間拜玄天上帝的「意善堂」。

頂新製油的第六號員工、現為彰化廠副廠長的游炳泓笑說,大董來拜拜時會順便巡視工廠,很重視父親傳下來的頂新製油事業體,如果設備老舊或貨品擺得不整齊,他還會挨一頓罵。

大年初一,魏家最重要任務在於「新春祭祖」。連魏應州這一脈算進去,一共有八大家族的魏氏宗親共兩百多人,以往都會聚在有兩千多坪大的百年祖厝「魏成美堂」內祭祖,但因為成美堂目前整修中,近幾年改在附近、專門打造為魏氏宗親聚會所的「鉅鹿堂」中。

除 了拜拜與祭祖,魏家也非常重視「行春」的過年傳統。「所謂『行春』,就是趁著過年去親友家拜年、敘舊!」魏應充說,魏家回到永靖經常一行人浩浩蕩蕩跑去拜 會地方好友。像是味全與和泰汽車創辦人黃烈火在世時,魏應充每年必定帶著妻子兒女去鹿港向黃烈火拜年、陪他吃飯,順便也報告一下味全的經營狀況。

講 到「行春」,魏應充還很懷念農業社會有南管樂隊沿街吹奏、向村人拜年的熱鬧景況。有一年,他甚至請了一團十幾人的南管樂團來成美堂演奏,重現往日時光,也 讓沉寂已久的年節民俗「活」了起來。而大年初二,魏家四兄弟帶妻子回娘家之前,必定先請三位姊姊回娘家吃飯,再到地方上吃吃「洪瑞珍」花生酥糖、「肉圓 儀」的北斗肉圓這些地方古早味。

邀老員工回來的尾牙宴

搾油起家的頂新集團,在永靖故里仍保有農業社會時敦厚的勞資關係,至今頂新彰化的事業體只要辦尾牙,魏應州等四位董事長一定有人趕回來主持,連退休老員工都宴請。

在 頂新任職二十多年的和德文教基金會祕書江素蓮說,以去年的尾牙為例,四十桌的尾牙宴,只有一半是頂新現任員工,其他都是已退休的老員工與魏家的鄰居好友, 不少人至今仍懷念魏應州母親、「老董娘」謝如雪做給大家吃的年節糕點;現在分享糕點的任務,則交棒給魏家四兄弟的夫人們。

「我們到現在都不把公媽(祖先牌位)遷到台北,就是提醒自己要經常回永靖來探望!」近年大力提倡藝文、最近剛當選國藝會董事的魏應充不禁感嘆,過年是台灣最重要的年節,如果不好好過年,不僅錯過和親朋相聚的時光,連蘊含其中的禮俗文化也要失傳了。

在結束假期、北上之前,魏應充總會再燃起一炷清香,向上天祝禱。對他來說,每年春節一家人能夠再度回永靖團圓,就是最大的福氣了。

斥 資5億元修復「魏成美堂」魏家百年祖厝述說台灣故事魏應州家族正在彰化縣永靖鄉打造占地7千多坪的「康師傅文化園區」。園區中最受人矚目的,莫過於有 113年歷史、名列台灣20大民間古厝的魏家祖厝「魏成美堂」,這項搶修古厝的超級任務,斥資新台幣5億元,邀請國寶級木作匠師陳天平、古蹟學者林會承等 人主持。

在祖厝中出生的味全董事長魏應充說,具有「駟馬拖車」、二進雙護龍格局的魏成美堂,完全是以接榫、栓合等傳統工法修復,而整個過程 都以影像、文字記錄下來,此案將成為台灣古蹟修復的典範。為了力求完美,每一個步驟都非常考究,例如為了還原百年前的磚瓦,整修團隊就同時找了屏東、日本 窯廠試作。

魏應充還想以此案競逐聯合國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魏成美堂預計明年完工,屆時魏家子孫不會入住,而是將之設立為「台灣常民生活文化館」。為此,魏應充已經全力蒐藏陳澄波、廖繼春與李梅樹等台灣前輩畫家的作品,未來會在魏成美堂展出、娓娓道來台灣古早故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6

出口商猛催台幣貶值 學者評「腦袋古早」


2013-06-24  TWM
 
 

 

六月十四日,台綜院最新預測出爐,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只剩二.一四%,面臨保二防衛戰。這似乎呼應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提,「除非台灣推出日本的『三支箭』,否則台灣經濟將看不到任何轉機」的言論。

張忠謀語重心長,讓許多企業大老們紛紛跟進向央行總裁彭淮南喊話,認為新台幣匯率應該再「貶」一點。大老們爭相按讚的所謂「三箭政策」,顯然地,在台灣只被局限於匯率的框架裡。

然而,觀察日本最近的經濟表現,不僅過去半年漲勢未見停歇的日經二二五指數,從五月二十三日見到一五九四二點後,一個月內已大跌超過二○%;日本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轉向得更早,從四月四日低點○.四五%飆高到最近○.八五%左右,不難看出,資金在達到短線獲利滿足點後,正爭先恐後地撤出「暴走」的日本。

日本三箭政策剛要受到更嚴格考驗,台灣企業家卻只著眼於「貶值」短期效益。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藉由貶值刺激經濟成長是很﹁古早﹂的想法,而且經濟預測絕非簡單的直線思惟,「如果台幣貶到三十二,就可以讓經濟成長率保三,那何不學日本多貶一些,乾脆保十,這樣不是更好?」

(葉揚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56

專搜怪黑膠的音樂研究生 他擁有台灣第一張蟲膠唱片、用聽的古早A片

2015-11-30  TCW

現年三十七歲的年輕蒐藏家林太崴,是台大音樂學研究所生,林太崴在蒐藏界闖出名號,是因為他在蒐藏 的第二年,買到了一張他覺得「感覺起來設計得不錯」的唱片,完全沒想到這張唱片竟是台灣史上第一張蟲膠唱片〈一串年〉,另一面是〈大開門〉。蟲膠是蟲的一 種分泌物,其製成的唱片又稱作七十八轉唱片,即轉速為一分鐘七十八轉,唱片分為兩面,一面三分鐘。

在蒐藏的過程中,林太崴逐漸著迷;昔時唱片又是易碎的,當時的七十八轉唱片是一種奢侈品,一面只有三分鐘,才兩首歌,價格昂貴,一個村莊裡可能只有一台留 聲機,「因為取得不易,當時的人聽音樂有一種神聖態度,必然可以聽得出那種(緩)慢的、閒靜的感覺,因為舊時代的人對待音樂的態度不一樣。」

林太嵗說道,蒐藏了十多年的蟲膠唱片,許多台灣、日 本發行的黑膠唱片都讓他嘖嘖稱奇,如日本發行了怪鳥叫聲的唱片,卻用了李小龍當封面;紅極一時的Andy Williams開口唱日文歌,封面還跟味素合照(早期置入性廣告):至於台灣出版的黑膠,更是類型百百種,從用唐老鴨聲音唱台語帶你遊西門盯,到為了紀 念屏東美和中學校花鍾正芳被殺而發行的《攏觀橋的呼聲》等。

甚至還有「傳聞中有一種唱片要賣到三百塊,要購買還得要通關密語 ……,你猜猜看是什麼唱片?」他神秘的說。這張名為《枯木回春》的唱片,是古早人「聽」的A片:唱片中傳來了一男一女以純正台語演出的「愛情動作片」,如 今聽來不感情色反而帶點喜感。「雖然我們現在一根指頭就能聽音樂,但是不要以為老物都是陳舊的;這些唱片吸引著我一直蒐藏下去,就是因為:在老東西裡,你 永遠找得到驚喜!」

撰文者曾郡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61

懷舊厚排 混搭古早味

1 : GS(14)@2010-12-12 12:44:19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0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36

【大澳小食】豬肉佬退休自創香妃卷 蘿蔔油糍餡多勁古早

1 : GS(14)@2017-04-15 23:29:14

老闆自創的香妃卷已成為大澳特色小食。



鄭伯伯以前在同一舖位賣豬肉,因大澳漁業式微,生意漸漸變差。「我們一日劏兩隻豬,後來政府中央屠宰就不能劏,漁船不能糊口,上岸後賣了船,變相人少,豬肉沒有人買。」退休後在原舖轉賣小食,他到過蒙古、山西旅行時吃餡餅,覺得不合口味,於是便自創了香妃卷。「那些餡餅很厚,麵粉這麼厚,我說如果厚的不好吃,我們廣東人、東南亞一帶的喜歡吃餡,沒有餡實在是不好吃。」他做好餅皮後打蛋,放葱、自製的菜甫和炒芝麻,淋上由咖喱、香茅、九層塔和金不換做的醬汁,為了增加口感,加上蛋散。吃起來如其名般充滿香氣,而且夠飽肚,一試難忘。他亦擅長做一些傳統小吃,像買少見少的東莞油糍。「餡多才好吃,餡少沒有人食,所以我做皮薄餡多。我們東莞人娶老婆,以前小時候吃過的味道,回憶起現在做出來賣。」餡料有蘿蔔絲和葱,吃起來也不覺油膩。鹹湯丸亦較少見,用大澳的蝦和蟹來煮湯底,加入雞肉和手搓的小湯丸,湯底鮮甜,材料十分豐富。雖然他對自己的出品很滿意,但在大澳住的多數是老人家,他慨嘆單靠遊客生意很難做。「像這個餅,昨天做了百多元,沒有人逛,沒有人吃,只有百多元都沒有辦法,拉都拉不到人吃。」他說若還年輕有氣有力,做生意的當然是賣豬肉比較好。不過現在要退休養老,賺多賺少都不計較了。



他說香妃卷餡多才好吃,而且菜甫、蛋散和醬汁都是自製的。

香妃卷$30

店內還有賣傳統廣東油糍,現在已經買少見少。


薄薄的油糍皮包着蘿蔔絲和葱,$10。

海鮮鹹湯丸$30

大澳小食大澳吉慶街70號記者:黎婉婷攝影:周芝瑩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5/199905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6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