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发展空间受限 飞翔化工转手罗地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8/0NMDAwMDIwOTg0NQ.html

又一个中国化工业“小巨人”落入跨国公司之手。

12月6日法国精细化工巨头罗地亚集团宣布,它将出资4.89亿美元收购民营企业飞翔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简称飞翔)所有股权。

飞翔是国内表面活性剂产品的领导者,占据着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从全球来看,其表面活性剂产量也是仅次于跨国化工巨头阿克苏诺贝尔,居全球第二,然而现在它又成为跨国巨头的囊中之物。

据了解,表面活性剂是各种不同用途洗涤产品的重要原料,目前中国和印度是亚洲表面活性剂最大消费市场。2009年中国洗涤用品总产量781.2万吨,同比增长9.87%。其中合成洗涤剂产量692.87万吨,同比增长9.31%。

“这一收购是罗地亚实施盈利性增长战略的重要一步。通过整合飞翔,罗地亚将显著提高在表面活性剂业务中的领导地位,完成收购后,罗地亚亚洲区的销售额将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当天罗地亚全球CEOJean-Pierre Clamadieu说。

罗地亚收购


4.89亿美元!这在全球精细化工行业内也算是一笔“大买卖”。

罗地亚披露的资料显示,4.89亿美元相当于飞翔2010年EBITDA(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的9倍左右,飞翔原股东飞翔集团获得了很不错的收益。

据了解,飞翔是飞翔集团旗下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旗舰,成立于1970年,其主要产品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脂肪胺。由于飞翔的产品认证体系及企业管理规范更符合宝洁等下游客户的要求,因此在过去5年中,飞翔销售额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年销售额已达30亿元左右。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脂肪胺正是罗地亚所缺少的产品线,通过这次并购,罗地亚可以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服务,因此我们的并购已获得了宝洁等下游客户的认可与支持”,Clamadieu直言道。

根 据飞翔集团与罗地亚达成的协议,此次并购将分成两步进行:2010年罗地亚将先收购飞翔集团持有的87.5%飞翔股权,两年后,再从飞翔集团收购剩余的 12.5%。“这样做,主要为了并购的衔接顺畅,原股东的存在,将保证飞翔的一些在建、待建项目顺利推进。”罗地亚大中华区总裁朱铭岳解释说。

随着收购的结束,罗地亚计划在未来5年内进一步扩大对飞翔的投资,实现其产能翻番。

“这表明罗地亚将为新飞翔建设包括阴离子、非离子等多个表面活性剂产品生产线,否则飞翔现在已拥有70%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市场份额,再扩张产能干什么呢?”化工市场专家、北京英事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启逊说。

对此说法,Clamadieu表示认同,但他并未透露产能扩张的方向。

发展空间受限

其实在这桩并购案曝光之初,业界即对飞翔集团出售飞翔的动因表示关注——毕竟这是贝恩资本在化工领域内投资的唯一案例,飞翔出售是否代表一种趋势呢?

1993年原飞翔董事长施建刚接手飞翔时,那是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在施建刚的带领下,飞翔抓住了全球化工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向国际市场接轨,开始为宝洁等大客户提供其所需的表面活性剂产品。

2004年施建刚又在飞翔的基础上成立了飞翔集团,开始谋划相关多元化发展,但碍于时间紧等原因,飞翔仍是飞翔集团最重要的利润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讲,飞翔就是施建刚等飞翔集团原股东的“亲生儿子”。

“即便是不出售,飞翔在未来几年内也会获得20%以上的增速。”原飞翔CEO李季说。

然而飞翔集团最终还是选择了将飞翔转让给罗地亚。

据李季透露,近几年来,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前提下,飞翔高层也曾设想到美国等地设立生产基地,为飞翔未来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成本、环保等因素,飞翔高层的努力多以失败告终。

“国外企业并不是不能生产表面活性剂,它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但碍于成本及环保压力,1990年代,跨国公司将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基地转向了中国,飞翔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但当飞翔想要走出国门时,它肯定会遭遇销售网络、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陈启逊说。

据陈启逊介绍,在跨国巨头扶植飞翔等国内化工企业之初,即为这些企业的发展设定了明确的路径和发展空间,人家对中国企业的成本等因素一清二楚,定价往往只为中国企业留下10%左右的利润空间;因此中国企业只能以量取胜。飞翔已经拥有70%的市场,它还有多大空间呢?

“你不答应,跨国巨头立马就会寻找新的扶植对象。”陈启逊无奈地说。

李季等也曾考虑产品升级、业务转型,然而碍于飞翔原有的研发团队太小、研发周期过长等因素,最终他们选择了放弃,“我们做研发的只有30余人,可罗地亚的研发团队却是几百上千人的规模”。

“收购飞翔后,它就可以利用我们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和研发团队,获得更好的发展。”朱铭岳说。

据李季透露,随着收购的完成,飞翔集团将利用出售飞翔所获资金发展新材料等产业,让飞翔集团从过去的原材料生产商变身为新材料提供商,目前飞翔集团已在苏州和河北衡水设立了两家新的企业,生产销售高性能STT树脂等聚氨酯产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8

港股ETF套利機會受限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20/100350423.html

 中國證券市場與境外市場的跨境ETF交易構想已數年,港股ETF終於誕生在即。

  2012年1月18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兩地ETF互掛目前尚有技術上的問題沒有解決,估計將於春節後解決後,首先實現港股ETF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

  其實在2011年12月中旬左右,由深圳交易所牽頭,所有擬參與跨境ETF交易的機構已作過一次聯網測試。深圳交易所有關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表示,所有的技術準備已經完畢,只等中國證監會擇時推出。

  雖然自籌備開始已歷三年有餘,但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於2011年8月在港宣佈將盡快推出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港股ETF之後,有關籌備工作才加速。如無意外,港股跨境ETF將於春節後面世。

現金方案替代一籃子股票

  近年來,ETF因其在產品設計上的種種創新,在國際市場中迅速崛起,被認為是百年金融史上的三大創新之一。

  ETF產品,即Exchange Traded Fund(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產品。ETF產品綜合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優點,投資者既可以在二級市場 買賣ETF份額,又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或贖回ETF份額,不過申購贖回必須以一籃子股票(或有少量現金)換取基金份額或者以基金份額換回一籃子股票 (或有少量現金)。

  ETF的優勢在於提供套利可能性。由於同時存在二級市場交易和申購贖回機制,投資者可以在ETF二級市場交易價格與基金單位淨值之間存在差價時,進行套利交易。

  ETF均會跟蹤某個標的指數,且與標的指數偏離度小,投資ETF能獲得與標的指數相近的收益;同時,由於ETF可以上市交易,費用低廉,較之一 般的指數基金更有工具化的作用,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資ETF來進行股票再投資、資產配置、長期投資、套利交易、時機選擇和短線投資等。

  中國早在2008年左右就有基金公司作出過跨境ETF的方案,但是真正啟動是在2009年夏季。

  「當時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最先研究和報了方案。」一家「老十家」基金公司營銷總監說。隨後兩年,作為跨境ETF的前置性探索,跨市場的ETF先開始實質性的初步探索。

  但由於國內交易所和登記公司之間的不兼容,目前國內還沒有真正出現過跨市場的ETF交易,更遑論跨境的ETF交易。

  在基本模式上,跨市場ETF方案和單市場的ETF方案有所不同,將採取資金代收代付方案——即基金管理人負責現金替代、現金差額以及現金,替代 多退少補的資金清算,並在清算日將清算數據通過D-COM系統發送結算公司,由其轉發結算參與人,清算的具體日期由基金管理人根據產品特點決定。

  到了交收日,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在完成所有擔保和非擔保交收後,根據基金管理人發送的清算數據進行資金代收代付劃撥。

  中證登深圳分公司的代付代撥交易流程為,資金清算由基金管理人負責,並在T+N日(T日為申購贖回日,N由基金管理人決定)15時前發中國結算 深圳分公司,由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轉發清算數據給結算參與人,並於T+N+1日16時代為進行資金劃付(結算參與人無需申報劃付指令)。若相關結算參與人 資金不足額,則資金劃付會失敗。

  對於資金劃付失敗的指令,基金管理人可重新向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發送資金清算數據,結算公司再次轉發結算參與人,並於次一工作日再次代為進行資金劃付。

  「如果是中證登公司採取代收代付的形式,基本上沒有什麼風險,因為全部的證券登記都在中證登,而且,單市場ETF也採用的就是這種模式,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一位大型基金公司ETF產品研發負責人表示。

  友邦華泰、嘉實基金或分別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掛牌跨市場的ETF,但兩家思路不同。友邦華泰的產品在上交所掛牌,所涉及的深交所的證券,將用現金 替代方案實現;而嘉實基金的ETF在深交所掛牌,涉及的上交所的股票並非用現金替代方案,而是要求投資者在兩個交易所都有股票賬戶,即採用一籃子股票方 式。

  未來的跨境ETF其所用於申購贖回的股票全部在境外,因此提交方案的大多數基金公司的思路基本趨於採用現金替代方案。

要安全還是效率?

  當跨市場ETF交易模式被逐步確立以後,跨境ETF變得簡單起來。

  目前擬將首先推出的跨境ETF是兩家公司的港股ETF產品。一隻是華夏基金的香港恆生指數ETF,將在深交所掛牌交易。另一隻是易方達基金的香港恆生國企指數ETF,將在上交所掛牌。

  「無論是哪一種產品,現金替代和T+2交易是基本模式。」一位交易所的人士表示。兩家產品並無大的差異。這種模式已經被確認為證監會的指導方針,明確為跨境ETF產品「非擔保交收,T+2交易」方案準備。

  T+2交易實際上就是一種實收實付的交易模式,各後台參與機構免去了沒有收到划來的資金或者證券就確認交易行為的風險,但代價是犧牲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以申購為例,T日開始前,基金管理人提交申贖清單。T日,交易時間,投資者提出申購,券商實時檢查現金替代款、預估現金是否充足。如果不足額,申購將被確認失敗。到T+2日,基金管理人按照T日的淨申購數量,按照T日公佈的申贖清單,向境外券商下達購買組合證券指令。

  而ETF的贖回,則是申購的反向交易,基本原則相差無幾。

  在這種流程中,申購贖回的起點都比較高,易方達明確申購贖回的ETF份額起步是200萬元。華夏基金的相關人士曾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華夏跨境ETF份額申購贖回的門檻也是數百萬起步,「最起碼要配齊一籃子股票」。

  華夏和易方達的跨境ETF交易模式差異不大,但是易方達強調對於ETF現金差額、現金替代的退補款,易方達則可以提供代收代付的服務。

   縱觀全部交易模式,各個參與機構實質均是實收實付,券、份額、資金等全部逐筆清算,逐筆確認,更加安全傳統,但是犧牲了效率,確認的流程拖長,可能導致交易量過低,喪失流動性,從而使得ETF喪失生命力。

  「比如說,與其等ETF的T+2結算,還不如當天或次日從深圳坐地鐵去香港把相應的一籃子股票買回來,到底哪種更高效?」該基金經理表示。

   目前這種模式,只有個別產品能夠成功,起不到擴大市場增量的作用。「T+2交易也會導致資金的使用率較低,因為現在市場流動性較緊,投資者願意做一些利潤率較低、滾動次數較多的操作,但是按照『T+2』模式就會佔用資金3天,回報空間就小了很多。」

  其實這種問題在方案設計當初就已經被考慮過,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是設計T+0模式,即後台參與機構在沒有得到相關份額之時就確認投資者的申贖結 果,後台由各種機構擔保交收。但是由於這種擔保交收的風險,後台機構拒絕承擔,因此選擇了目前這種犧牲效率但相對更安全的方案。

  境內的ETF其實存在同樣的問題,即只有兩三隻是活躍的,絕大多數交易都不活躍。

  一位基金經理指出,如果ETF缺乏流動性,那還不如一隻指數基金。

內在機制缺失

   一位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中國的ETF和國外的最大不同,是沒有一個很好的做市商制度。國外的做市商有責任提供流動性。

  從建設伊始,中國證券市場的交易結算模式就與美國證券市場不同。中國是一級結算,由中國證券結算登記有限公司直接結算,不經由券商結算;而美國交易結算模式是二級結算,由券商直接結算,再到中央結算登記機構結算。

  「美國的個人交易者只跟券商交易結算。而中國券商的經紀業務,只是賺業務牌照錢。」上述基金經理表示,國內券商手裡不能夠押券,不能持有客戶的證券,因為只要口子一開,「估計中國的券商就可能胡搞」。

  相反,國外ETF的投資者都是和承擔做市商的券商進行交易,由做市商提供流動性,如果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存在價差,做市商是能夠套利的。

  為了彌補做市商制度缺失而帶來的缺陷,中國的ETF是用快速的申購贖回機制來抹平價差。

  「這是中國特色的解決方案,但是在這種模式下,就注定中國的ETF很難有大的發展。有利可套的時候,大家去套,可是套完之後,並沒有一個人去提 供流動性。」該基金經理表示,中國的ETF完全是靠投資者的興趣去提供流動性,而不是由一個內在的機制來保證它。在這個背景下,推跨境ETF是有難度的。

  「如果只做完全的現金替代的申購贖回,意義不是特別大。」該基金經理分析稱,目前的跨境ETF是完全的現金替代的申購贖回。如果是跟蹤美國指數,國內結算不能保證實時的結算,包括恆生指數ETF都是一樣的。

  在受訪的一位私募基金經理看來,現有跨境ETF的模式,即投資者把現金給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幫助投資者在境外市場買和賣。申購和贖回,基金公司要收一部分補償資金,而且因為不能實時買賣,要等買賣以後,再進行多退少補。

  他認為這個模式的問題在於,投資者做申購贖回時,並不知道價格,因此根本起不到ETF的套利效果。

  進一步分析來說,如果投資者看到價差特別大,存在套利空間,馬上去買賣,那也要加上套利的成本,再加上隔夜的成本風險,也要把所有的額外成本考慮到,有利可圖才能去買賣。

  港股ETF首批試點基金公司提出了套利的方案。如易方達基金提供的跨境ETF方案是通過港股期貨來套利。

  「根據現有交易結算模式,由於兩個交易日後才能確認收入,因此這個跨境ETF的確是有風險的。我們希望跨境ETF推出之後,各個券商能夠提供港股融券業務,將港股ETF列為融資融券的標的,這樣可以鎖定套利空間。」深圳交易所的一位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13

台灣受限一條法規 大陸受制一個承諾 是誰卡死兩岸貨幣清算機制?

2012-11-12  TWM
 
 

 

各界引頸企盼的人民幣清算機制已經確定延後上路,國台辦表示,正抓緊遴選時間,建議台灣能先以代理行方式展開各項業務;但央行卻堅持要走清算路線,銀行業者大力呼籲代理行模式其實也能讓人民幣上路,到底人民幣清算業務是卡在哪裡?

撰文‧許瀞文

原本該在十月三十一日上路的人民幣清算機制確定延期,可能要等中共召開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後,才能遴選出人民幣清算銀行。

這消息一出,讓殷殷盼望的台灣金融圈大失所望,心裡湧起更多疑問:「到底卡在哪?難道十八大後就真的能選出人民幣清算行?」某位與央行熟識的金控高層也提到:「這次確實是大陸方面暫時緩住了清算行的遴選。」或許大陸端真有自己的考量,但在台灣卻有一條法規卡住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建立的腳步。

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三項規定:「在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簽訂雙邊貨幣清算協定或建立雙邊貨幣清算機制後,人民幣在台灣地區的管理,就能回歸《管理外匯條例》,相關規範比照一般外幣。」銀行界呼籲先求有、再求好這也是為何國台辦發言人楊毅拋出了台灣能先以代理行制度展開人民幣業務,但央行卻堅持一定要有清算行才能開始發展。就算簽了「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MOU)已經超過兩個月的時間,人民幣業務在台灣還是無法上路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說,根據法令,沒有清算行就無法建立清算機制,台灣境內的人民幣業務就會一直卡住,在大陸還沒遴選出清算行,台灣又被法令限制住,找不到解套方式。

是否有預定的時程表?央行總裁彭淮南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針對立委質詢時,僅表示會加快腳步。對此,本刊也致電楊毅,楊毅強調會抓緊遴選時間選出清算行。央行與國台辦這兩方都不鬆口,人民幣清算機制看似遙遙無期。

但引頸企盼的台灣銀行業者已經等不及了,呼籲先開放代理行模式。於是台灣在這情況下,出現民間希望以代理行先行、但主管機關不認同、而大陸遴選清算行沒給最後選出時間的窘境,三方各吹各調。

「至少DBU(外匯指定銀行)的企業戶能先行,畢竟先求有、再求好。」一位民營金控高層說,「其實只要央行肯放行,就能先以代理行模式承作人民幣相關業務。」這位高層提到,前提是「央行要承認代理行也是清算機制的一種」。

業者並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並沒有和中國人行簽訂清算協議,但人民幣業務卻在新加坡發展火熱。

據了解,在二○一○年底,新加坡與中國簽訂了一五○○億元人民幣的換匯協議,確保人民幣來源無虞後,積極地發展人民幣相關業務。

去年三月,中國工商銀行正式在新加坡成立「海外人民幣業務中心」,包含存款、貿易結算、信用卡、金融商品投資等,新加坡法人、自然人都能承作。換言之,新加坡只是沒有取得法律上的正式清算地位而已,其人民幣業務並不輸香港。

央行官員對此低調回應,代理行模式多處理貿易結算的業務,對國內發展人民幣業務沒有幫助,且若採行代理行模式就違反了上述法令,「必須要有清算行,建立清算機制後才算數。」央行對此相當堅持。

央行認為,如果走代理模式,人民幣存款會存在大陸的代理銀行帳戶中;但走清算行,國內所有銀行都會在台灣的清算行開一個帳戶,才能把資金留在台灣。

大陸說不出口的延宕

除了台灣自己的法規及認定上卡住人民幣清算機制,在大陸端也有說不出口的考量。

去年七月,香港回歸中國十五周年慶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親自承諾香港人民幣離岸清算中心地位不變,但若遴選一家人民幣清算行給台灣,台灣就成了全世界第一個與大陸互設清算行的國家,這豈不就違反了胡錦濤當時對香港的承諾?

但在央行與金管會的努力下,大陸也與台灣簽署「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同意在台遴選一家清算行。不過,大陸要如何不違反去年對香港的承諾?「大陸有關當局也還在細細思量相關配套措施。」一位中資銀行香港分行的主管提到。

另外,市場也有另一說法,就是牽涉到枱面下的政治考量。如無意外,在十八大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的大位將由習近平接任,如果將政治利多在習近平上台前都給完了,那麼習近平還能給台灣怎樣的利多呢?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等到十八大後,由新任中國國家主席宣布在台的人民幣清算行,並建立相關機制,釋出善意;而台灣目前也只能按兵不動,等待時機。

人民幣代理行制度 vs. 清算行制度

機制 簡介 優點 缺點

代理行 與其他國家的銀行建立往來帳戶,主要負責支付結算業務;目前台灣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就是以此方式進行能和多家銀行簽代理合約,人民幣匯價可以貨比三家 1. 人民幣量小的銀行,較難拿到優惠利率及額度2. 銀行必須和代理行建立默契,才有利業務推廣清算行 由單一家銀行擔任,負責調節台灣境內人民幣的拋補與拆借 能直接向中國人民銀行取得政策性支持 1. 由單一家銀行負責,匯率上較無彈性空間2. 由清算行自行決定給予各銀行的額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40

城投債發行收緊 最後的狂歡受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79

為遏制城投債的飛速膨脹,政府再次收緊城投債審核。

昨天,銀行間交易商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債務融資工具註冊發行工作的通知》,對城投債等債務融資工具在銀行間市場的註冊發行進行規範。

《通知》規定,後續無論是註冊還是發行,均需要最起碼三個部門出具文件:人民政府說明函、同級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分別出負債率和債務情況說明。城投債審核的門檻進一步提高。

彭博援引中信建投分析師董輝的評論稱:“新規顯示銀行間交易商對城投債審核越來越嚴格,但我不認為明年的債券發行會少很多,因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面臨的舊債償付壓力非常大。

10月2日,中國政府宣布將在2015年1月5日開始地方政府債務的甄別,以決定是否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納入政府直接債務的口徑,進而防止地方債務繼續膨脹。

結果,在大限到來之前,地方政府卻先發制人。不僅公開的城投債市場十分火爆,不少商業銀行以及信托公司也紛紛突擊為平臺放款,因為市場預期這些債務會被優先納入到政府直接債務的口徑。對此,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有詳細介紹。

政府調查顯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較2010年底暴漲67%至17.9萬億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24

兩融再受限 證監會專項檢查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31

隨著A股行情的暴漲暴跌,為投資者提供杠桿的兩融業務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據新浪財經,下周證監會派檢查組查券商兩融業務,變例行檢查為專項檢查。根據相關檢查結果,部分券商很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證監會本次檢查的主要目標是融資融券的杠桿問題。據業內人士透露,融資融券業務目前的杠桿比例大多以1:2較為常見,少數激進的券商會將比列增至1:3。相關監管部門預期標準杠桿為1:1較為合適。

“標準是1:2,很少有做到1:3的。”新浪援引一家券商經紀業務總部內部人士表示,相關監管部門關註的主要是股票抵押折算方面。

本輪瘋牛行情,很大程度上是“兩融”的杠桿資金推波助瀾,一旦兩融資金受限,可能會對股市造成負面影響。

股市杠桿受到關註

事實上,早在上周,A股的異乎尋常的瘋牛行情就引起了監管層對股市杠桿的註意。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早間有傳言稱監管層已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進行窗口指導。受此消息影響,12月5日滬深兩市天量巨震,上午一度下跌3%,開盤90分鐘振幅達5.7%。

多家證券公司表示,近期沒有接到任何通知,目前兩融業務正常開展。但事實上已經有兩家券商提升了融資保證金比例,並且多家券商或跟進。

國聯證券信用交易部12月5日的通知顯示,為控制風險,保障投資者利益,適當調整融資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調整後融資保證金比例如下:各ETF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60%,大盤股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65%,中小創業板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70%。國金、華泰已經確定內部通知上調融資保證金比例從50%到65%。

下周證監會的檢查,則可以理解為對券商降杠桿落實情況的巡視。據新浪,另一家大型券商融資融券相關業務人士表示:“我們還沒有接到檢查通知,但是監管部門已經高度關註兩融業務了。”

杠桿上的“瘋牛”行情

華爾街見聞昨天曾詳細介紹過,本輪A股的瘋牛行情,與“兩融”業務的助推不無關系。

這里的兩融就是指“融資融券”,是指投資者向具有深圳證券交易所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本所上市證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證券並賣出的行為。

當前的市場環境與2006年至2007年那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相比,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場內的專業投資者手里有了更便捷和高效的杠桿工具,一旦行情到來,聰明的資金迅速加杠桿入市,從而加速了資金流入。

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發布11月兩融數據月報。數據顯示,11月融資融券交易金融達22120.02億元,相較前一個月的14316億元,環比增長54.51%。截至上月末,兩融余額升至8251.97億元,突破8000億元。

昨日融資融券的余額再次創出新高,已經突破9000億。

不過,融資融券余額急劇升高的同時,不少券商資本金壓力日趨緊迫。方正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等券商紛紛以權益融資、調整保證金比例的形式應對流動性問題。

兩融背後——15萬億銀行理財資金

同時,“兩融”背後的銀行理財資金也進入了監管層的視線。上證報引述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稱,管理層正在考慮將兩融受益權產品定為非標的可能性,如果股市繼續快速上行,相關規定可能會較快出臺。

所謂銀行理財資金投資兩融受益權,也可以通俗理解為券商以向商業銀行出售兩融余額受益權的方式盤活兩融余額資產,由於銀行是通過其客戶理財賬戶提供融資,因此此類交易表現為銀行表外資產購買券商兩融債權受益權加券商到期回購的形式。

瑞銀證券首席分析師陳李指出銀行渠道新增的杠桿資金成為近期推升股市的重要力量。陳李指出,部分商業銀行近期明顯增加了對股票投資者的借貸,甚至向個人借錢炒股。銀行把原先向私募基金或者公募專戶提供的配資信托產品,做成傘狀結構。原先只借給一個機構的億元資金,拆散成上百個小產品,借給上百個自然人。簡言之,銀行向個人投資者提供類融資業務。這部分融資規模在迅速擴大,瑞銀初步估計余額已經達到5000億元。

正是在券商和銀行雙重杠桿的推動下,散戶們導演了這一波以券商為龍頭的“瘋牛行情”。但一旦黑天鵝事件引發杠桿資金停止,那麽市場的大幅波動就在所難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48

兩融再受限 證監會專項檢查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31

隨著A股行情的暴漲暴跌,為投資者提供杠桿的兩融業務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據新浪財經,下周證監會派檢查組查券商兩融業務,變例行檢查為專項檢查。根據相關檢查結果,部分券商很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證監會本次檢查的主要目標是融資融券的杠桿問題。據業內人士透露,融資融券業務目前的杠桿比例大多以1:2較為常見,少數激進的券商會將比列增至1:3。相關監管部門預期標準杠桿為1:1較為合適。

“標準是1:2,很少有做到1:3的。”新浪援引一家券商經紀業務總部內部人士表示,相關監管部門關註的主要是股票抵押折算方面。

本輪瘋牛行情,很大程度上是“兩融”的杠桿資金推波助瀾,一旦兩融資金受限,可能會對股市造成負面影響。

股市杠桿受到關註

事實上,早在上周,A股的異乎尋常的瘋牛行情就引起了監管層對股市杠桿的註意。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早間有傳言稱監管層已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進行窗口指導。受此消息影響,12月5日滬深兩市天量巨震,上午一度下跌3%,開盤90分鐘振幅達5.7%。

多家證券公司表示,近期沒有接到任何通知,目前兩融業務正常開展。但事實上已經有兩家券商提升了融資保證金比例,並且多家券商或跟進。

國聯證券信用交易部12月5日的通知顯示,為控制風險,保障投資者利益,適當調整融資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調整後融資保證金比例如下:各ETF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60%,大盤股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65%,中小創業板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70%。國金、華泰已經確定內部通知上調融資保證金比例從50%到65%。

下周證監會的檢查,則可以理解為對券商降杠桿落實情況的巡視。據新浪,另一家大型券商融資融券相關業務人士表示:“我們還沒有接到檢查通知,但是監管部門已經高度關註兩融業務了。”

杠桿上的“瘋牛”行情

華爾街見聞昨天曾詳細介紹過,本輪A股的瘋牛行情,與“兩融”業務的助推不無關系。

這里的兩融就是指“融資融券”,是指投資者向具有深圳證券交易所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本所上市證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證券並賣出的行為。

當前的市場環境與2006年至2007年那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相比,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場內的專業投資者手里有了更便捷和高效的杠桿工具,一旦行情到來,聰明的資金迅速加杠桿入市,從而加速了資金流入。

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發布11月兩融數據月報。數據顯示,11月融資融券交易金融達22120.02億元,相較前一個月的14316億元,環比增長54.51%。截至上月末,兩融余額升至8251.97億元,突破8000億元。

昨日融資融券的余額再次創出新高,已經突破9000億。

不過,融資融券余額急劇升高的同時,不少券商資本金壓力日趨緊迫。方正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等券商紛紛以權益融資、調整保證金比例的形式應對流動性問題。

兩融背後——15萬億銀行理財資金

同時,“兩融”背後的銀行理財資金也進入了監管層的視線。上證報引述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稱,管理層正在考慮將兩融受益權產品定為非標的可能性,如果股市繼續快速上行,相關規定可能會較快出臺。

所謂銀行理財資金投資兩融受益權,也可以通俗理解為券商以向商業銀行出售兩融余額受益權的方式盤活兩融余額資產,由於銀行是通過其客戶理財賬戶提供融資,因此此類交易表現為銀行表外資產購買券商兩融債權受益權加券商到期回購的形式。

瑞銀證券首席分析師陳李指出銀行渠道新增的杠桿資金成為近期推升股市的重要力量。陳李指出,部分商業銀行近期明顯增加了對股票投資者的借貸,甚至向個人借錢炒股。銀行把原先向私募基金或者公募專戶提供的配資信托產品,做成傘狀結構。原先只借給一個機構的億元資金,拆散成上百個小產品,借給上百個自然人。簡言之,銀行向個人投資者提供類融資業務。這部分融資規模在迅速擴大,瑞銀初步估計余額已經達到5000億元。

正是在券商和銀行雙重杠桿的推動下,散戶們導演了這一波以券商為龍頭的“瘋牛行情”。但一旦黑天鵝事件引發杠桿資金停止,那麽市場的大幅波動就在所難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56

杠桿資金若受限 影響究竟有多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56

前兩周A股瘋狂上漲之所以令人心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杠桿資金的大量湧入,推動股市暴漲暴跌。這也引起了多方的註意,近來關於券商調高保證金比例、兩融收益權納入非標證監會專項檢查券商兩融業務的消息不絕於耳。

倘若兩融受限,市場資金以及投資者情緒受到影響,可能會對股市帶來沖擊。但這個沖擊究竟有多大?

見聞梳理了多家券商的觀點,其大都認為,此事的影響並不如外界想的那麽大。總結如下:

1、雖然融資融券余額一度飆升,但其規模占比依然較小,低於國際水平。

申銀萬國稱,目前融資融券余額市值比為2.5%,跟國際水平(3%)相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在五大入市資金中券商融資盤占比小,有其他杠桿資金;融資融券交易占比18%,低於國際20-25%的水平。

2、券商的杠桿並不高。

申萬提到,證券公司凈資產為8000億元,當前加杠桿的業務僅有股權質押融資(3000億),兩融(1萬億),傳統自營(包括直投、股票、債券5000億),券商有效杠桿2.5倍,還是很低的水平。證券公司增加杠桿當前總體還是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給不足,證監會放開收益憑證、短期公司債等債務融資工具,供給不是問題,離合理的5-6倍的杠桿還很遠。

3、按照現在的規模,即使兩融受益權全部算成非標,銀行也有很大的投資空間。

根據最近監管規定“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余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產品余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多家券商測算,截止十月底,以理財產品余額口徑計算,商業銀行可以投資非標約5萬億元,以總資產口徑測算,商業銀行可以投資非標6.56萬億,現在兩融規模8500億元左右,券商兩融資金來源中,受益權轉讓銀行理財的占比不到20%,相比銀行可投資非標總量仍有很大空間。

4、銀行理財投資兩融受益權的意願強烈,其6-6.5%的回報率是銀行追逐的優質資產。

中金評論提到,銀行理財目前追求高收益資產的壓力很大。今年以來,由於非標債權融資的需求下降,銀行理財投資非標債權(即項目融資,收益相對較高)的余額幾乎沒有增長,而理財產品余額增長30-40%,高收益的非標債權投資占理財余額的比例明顯下降,導致理財資金池的平均收益率下降。而另一方面,由於存款競爭的壓力,銀行理財給客戶的收益率卻下降不明顯。兩者相減,銀行理財業務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今年盡管很多銀行理財規模增長很快,但理財業務部門的利潤卻同比負增長)。而兩融受益權在降息之前的收益率可達6-6.5%,且風險極低,是銀行理財爭相配置的資產。

5,本質上來說,某項業務的發展取決於市場需求。

中金認為,正如之前監管機構對銀信合作/非標業務等的監管在今年以前一直無效一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需求在,銀行總能通過“金融創新”繞過監管。更何況此次監管機構並沒有叫停理財投資兩融受益權,而是“可能”“將其納入非標”。

6,證監會監管嚴格,嚴重違約情況是小概率事件。

證監會對兩融業務一直監管較為嚴格,要求證券公司每天上報業務情況,對於部分違規行為也曾多次通報批評,因此,嚴重違規行為極小概率。據華泰證券的調研,兩融業務容易出現違規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融資6個月到期後沒有平倉,直接續借;二是單一券商所有客戶的信用賬戶持有某標的股票的市值超過該標的總市值16%後沒有及時上報並獲證監會書面同意。這兩方面性質並不算惡劣,可以通過補流程等方式解決。因此,我們判斷,檢查兩融業務多是例行檢查。

另外,市場傳言有券商違規高杠桿做兩融,據了解,各家券商兩融保證金比例在50%-80%不等,不存在1:3的情況,如此高杠桿,是收益權互換等業務。

目前兩融業務火爆,資金供不應求。多家主流券商已資金告急,短期內,兩融收益權轉讓可以補充部分彈藥,而正在密集推進的增發、H股將在明年1、2月份起逐步提供充分彈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67

擡高公司債投資門檻 個人投資者參與或受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32

00221910dbbd14b5ab1d0b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稱,中國監管當局正考慮限制個人投資者購買除最高評級之外的公司債,監管層的觀念正在轉向保護散戶。

惠譽駐上海的亞太企業評級董事王穎援引證監會12月5日下發的一份征求意見稿稱,證監會提議只允許合格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購買AAA評級以下的交易所上市債券。其中,合格投資者指的是“名下金融資產不低於人民幣三百萬元的個人投資者”。

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債券投資人表示,這意味著名下金融資產低於人民幣三百萬元的個人投資者以後不能申購AAA級以下債券了。

彭博社指出,這是中國在灌輸更多市場紀律和化解債券市場風險上邁出的又一步,因為政府對債務違約的容忍度在下降。大陸債券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3萬億美元。華爾街見聞網站還介紹過,繼此前多次下調信用債質押回購折扣系數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周一再發新規,暫停受理AAA 級或主體評級為 AA 級以下的新增企業債券回購資格申請。

王穎在電話中告訴彭博社

有一種看法認為政府將會保護散戶,尤其是在固定收益市場。他們將逐漸轉變“散戶規模太小不會遭到損失”的觀念。

今年3月,超日債違約成為中國債券史上首個付息債務違約事件。惠譽在周三的報告中指出,超日債重組後,多數散戶投資者仍然能獲得全額償付,但是銀行和機構可能會遭遇重大損失。

見聞網站介紹過,ST超日10月7日晚間披露管理人制定的重整計劃草案,職工債權、稅款債權以及20萬元及以下的普通債權將全額受償,有財產擔保債權按照擔保物評估價值優先受償;普通債權超過20萬元部分按照20%的比例受償。

中國銀監會與財政部近日還發布了《信托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對於此前市場認為的該機制推出是在默認並強化行業內的剛性兌付潛規則,《辦法》予以了否認,指出“信托業風險處置應按照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原則。而在信托公司履職盡責的前提下,信托產品發生的價值損失,由投資者自行負擔。”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32

希臘銀行取鈔受限的日子:一飛行員開飛機土耳其取錢去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7271.html

希臘銀行取鈔受限的日子:一飛行員開飛機土耳其取錢去了

一財網 周艾琳 2015-07-20 11:37:00

該飛行員的做法只是希臘全體民眾生活的一個特殊的縮影。當身臨絕境之中,跨越國境取款的做法可能已不難理解。希臘的“擠兌狂潮”早已從公投消息公布後就拉開了序幕。在6月27日當天,希臘總理齊普拉斯提出公投建議之後幾分鐘內,甚至是在希臘議會內部的自動提款機前,都排起了長隊。

希臘銀行關門歇業近三周,終於在本周一要重開大門。過去三周的資本管制已把希臘人民逼到了絕境——先是賣島還債、ATM機擠兌狂潮,這回一希臘飛行員更是為了取錢而開飛機跨越國界,為此還遭到了當地抗議。

據外媒(法國網站RadiCocpit.fr)最新報道,因受希臘國內取款限制(銀行已關閉兩周,取款機最多只能取60歐元),希臘一飛行員駕F16巡邏時拐道降落土耳其一廢棄機場,將飛機藏匿,徒步到3公里外的土耳其某市中心,分別從3臺ATM取走約2000歐元,然後返回機場,駕機飛回希臘。據悉,目前土耳其已對此舉動提出抗議。

希臘飛行員繞道土耳其取款“解渴”

據悉,這位希臘飛行員名為Homere Sipostopoulos,其平時時常在愛琴海區域附近訓練。當天,該飛行員正在薩默斯島(Samos)上方巡視飛行,該島屬於希臘的東愛琴海群島(Eastern Aegean Islands),是最靠近土耳其的地方。誰知該飛行員當時突然決定變道,降落在一個位於土耳其西部城鎮Soke(索凱)的廢棄機場,該機場距離首府艾登(Aydin)54公里。該機場原供軍用飛機所用,但已在15年前關閉。

該飛行員前往瑟凱市中心,分別在當地的3臺ATM機中各取走2000里拉,總額約為2000歐元。而後他前往當地兌換處,將總共6000里拉都換成了歐元。歐元到手後,該飛行員便駕駛飛機返回了希臘Nea Anchialos機場。

據該外媒事後報道,土耳其政府已向希臘相關方面遞交了一份正式抗議書。

其實,該飛行員的做法只是希臘全體民眾生活的一個特殊的縮影。當身臨絕境之中,跨越國境取款的做法可能已不難理解。希臘的“擠兌狂潮”早已從公投(referendum)消息公布後就拉開了序幕。

在6月27日當天,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提出公投建議之後幾分鐘內,甚至是在希臘議會內部的自動提款機前,都排起了長隊。據了解,希臘全國5500臺自動取款機,有約2000臺被取空,僅僅在6月27日一天,就有約5億-6億歐元被取走。

緊隨其後,齊普拉斯宣布實行資本管制,各銀行將停止營業數天(停業期此後再度被延長),同時還執行針對向國外銀行轉賬和取款機提款的限制,即限制銀行提款機每日的提款限額,防止流動性枯竭。此外,支票兌現也被停止,定期存款被鎖定。齊普拉斯當時還向希臘人保證,他們的存款是安全的。

希臘銀行業周一開業 前景仍堪憂

絕境逢生,希臘似乎在過去的一周中迎來了不少利好消息,希臘銀行也有望在本周一重新開業。但還債前景仍然不太理想。

先是7月13日,歐元區領導與希臘終於達成新的債務協議。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表示,經過多輪馬拉松式談判後,歐元區領導人已經就希臘第三輪救助達成“全體一致”(unanimous)意見。

7月16日淩晨,希臘議會投票通過了該國獲得新一輪救助所需實施的財政緊縮改革方案,從而為希臘獲得債權人的救助計劃鋪平了道路。歐洲各國財政部長已批準價值70億歐元的過渡性貸款,幫助希臘在未來幾天償還最緊迫的債務。作為援助計劃的一部分,這筆貸款可以幫助希臘償還已經過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貸款。本周一,希臘將償還歐洲央行一筆規模35億歐元的債務。

也就在當天晚間約8點45分,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在議息會議上意外宣布,決定上調對希臘銀行業的緊急流動性支持(ELA)9億歐元,這對於已經資金枯竭的希臘銀行而言無疑是一根“救命稻草”。

不過,如果你以為希臘就可以這樣一步步走出危機、重獲“財務自由”的話可能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對於新達成的協議,希臘本國存在很大分歧。新的國際救援法案包括增加稅收和提高退休年齡,在有關議案進行表決時,229名議員投了支持票,62人投了反對票,另外6人投了棄權票。其中一半的反對票來自執政的左翼聯盟。而在投票舉行之前,大批示威者在議會大廈附近舉行抗議示威,並向在場的警員投擲汽油彈,而警員則向示威者放射催淚彈。

此前,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表示,他雖然不相信有關的方案,但仍呼籲議員們投票支持方案,並表示願意推行這一“非理性”的方案以避免希臘銀行業的崩潰和出現災難。

協議達成後,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新一輪財政緊縮,這對於深陷經濟蕭條的希臘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以“反緊縮”為政治基礎競選上臺的齊普拉斯也很可能受到新一輪選舉的沖擊。

此前便有不少國際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即使希臘留在歐元區,希臘面對債權人的緊縮要求也無法實現經濟增長,成本巨大”。

有分析認為,今後的希臘將長時間出現弱勢短命政府,並逐步成為一個主流民意分裂的社會。會是這樣嗎?祝福這個文明古國吧。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824

[瑞銀觀點]美國增長減速令美元強勢受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4894.html

[瑞銀觀點]美國增長減速令美元強勢受限

一財網 陳得能 2016-02-28 14:51:00

我們認為最可能發生的情形是,美聯儲將在3月會議上確認不會像去年12月季度預測規劃(staff projection)所預示的加息四次,但是極有可能比目前市場預期的加息次數要多

經過數年的精心準備後,美聯儲在去年12月會議上決定升息25個基點,這是九年來首次加息。市場的初步反應比較平靜,似乎早已對此了然於胸。然而,近期美國經濟數據顯示增長放緩、整體通脹走低,市場參與者開始思考美聯儲是否過早加息。對後續升息的預期因而下降,有人甚至認為美國經濟有衰退風險,聯儲的下次行動更可能是降息而非加息。

我們認為這是危言聳聽。近年來美國經濟持續回暖,經常被引用的能源行業疲軟、強勢美元帶來挑戰、中國經濟放緩等因素不大可能把美國經濟再次打入衰退深淵。我們認為最可能發生的情形是,美聯儲將在3月會議上確認不會像去年12月季度預測規劃(staff projection)所預示的加息四次,但是極有可能比目前市場預期的加息次數要多。當前市場已完全排除今年加息的可能性。從目前市場定價來看,我們預期美元在未來數月將重拾升勢。

盡管如此,我們也認為美元走強幅度有限。去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們維持歐元/美元下限1.05以及美元/日元上限127的預測。當時,我們不排除歐元/美元跌至平價或者美元/日元升至130以上的可能性。然而,不要忘記長期公允價值,比如我們測算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基於此我們認為美元強勢必然有限。

這種自然局限似乎阻止了美元兌多數發達國家貨幣進一步走高。然而,美元兌大多數新興市場貨幣升值。這帶來兩方面的後果:1) 新興市場的融資成本上升,導致多數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2) 美國進口成本進一步下降,從而導致美國通脹走低,並使美聯儲繼續升息的必要性下降。總體而言,我們認為美國與歐元區、日本以及新興市場之間的貨幣政策分化之勢很可能已在去年12月美聯儲首次加息前夕達到頂峰。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只有在全球通脹上揚、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企穩的情況下,美聯儲才有信心再次提高利率。然而,在全球通脹企穩的情形之下,市場也可能會把關註焦點放在歐洲央行縮減其債券購買計劃、所有采用負利率(一種危險的政策工具)的央行會進一步降低利率的可能性上。有鑒於此,美聯儲與多數其他央行之間的貨幣政策分歧不會日益擴大,而是會逐漸趨於同步。

歐洲央行寬松措施令歐元走軟,但未來將回升

未來數月歐元/美元下跌的原因不是美聯儲定價更趨合理化,就是歐洲央行進一步寬松貨幣政策。去年12月,歐洲央行宣布的寬松力度不如其承諾,令市場失望。此後,全球經濟表現疲軟,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使得歐洲央行實現其通脹目標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我們預期3月會議上該行將祭出新一輪寬松措施,歐元很可能再度貶值,兌美元或將跌至1.08附近。

然而,考慮到我們對今年內經濟與原油價格的預測,歐元區通脹率很有可能在年底升至1%。在此情況下,我們認為市場將更加關註歐洲央行量化寬松(QE)何時終止,從而使歐元匯率升至購買力平價附近。目前我們估計歐元/美元的公允價值為1.26。當歐洲央行縮減QE的議論興起之時,歐元實際匯率與公允價值之間的缺口很可能會逐漸彌合,我們因此預測到今年底歐元/美元將升至1.16。(作者為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外匯分析師)

編輯:蘇蔓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