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調查報告》半數受訪者沒準備退休金 預約晚美人生 六成民眾憂老後沒人照顧

2014-06-30  TWM
 
 

 

時間不停流逝,再四年不到,台灣就要邁入高齡社會,全台灣的人民究竟準備好了嗎?

《今週刊》全台獨家大調查,發現台灣民眾普遍低估長壽與失能風險,你會活得比你想得久、失能年限也比預期的長。

撰文‧蔡曜蓮

台灣在一九九三年時,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達七%,進入高齡化社會,預計老年人口將在二○一八年突破一四%,正式進入聯合國定義的高齡社會,所花時間比日本還少一年,總共二十五年。

距離一八年已經剩不到四年時間,台灣準備好迎接這波銀髮海嘯嗎?為瞭解民眾是否確切知道老後生活危機,《今週刊》進行「國人長壽風險意識大調查」。

九成女性 低估自身壽命此項調查鎖定應該開始準備退休生活的四十歲以上民眾,呈現他們對老後生活的預期以及照護的需求。

人類壽命越來越長,但顯然民眾普遍低估自己壽命。根據內政部資料,一三年國民平均壽命男性為七十六.六九歲,女性為八十三.二五歲,現年四十歲民眾的平均餘命是四十一.三六年。根據《今週刊》調查,男性預期自己壽命為七十六.九一歲, 女性預期自己壽命只有七十五.三一歲,四成七男性少估了自己可活壽命,女性則近九成。

很多人說長壽是福,但若退休金準備不夠,長壽就隱藏巨大財務風險。根據這份調查,仍有逾一半左右的人尚未開始準備退休金。「女性嚴重低估壽命,她們連現況需要的退休金都存不夠,遑論未來活更久,金錢花費高過預期。」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郭迺鋒認為,退休女性將面臨多重風險。

對於老年生活最擔心的事情,有六成民眾最擔憂需要被人照顧。但問及:「你預期自己老後會有幾年喪失自理能力?」也有高達六成民眾拒絕回答或無法回答;此外,填答者對於失能的年限大多估計在三年左右。

然而,根據國民健康署於一二年所做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指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失能比率為一七.四%,且年紀越大,失能比率越高;八十五歲以上長者失能比率將近五成。女性失能者平均失能期限長達七年,高出男性平均的五年。由調查數據可知,多數民眾遠遠低估失能的嚴重性,若與性別交叉分析,女性並未意識到自己失能的程度高於男性。

當失能發生時,則各有四成民眾認為會住在「安養機構」與「自己家」;有趣的是,若將「喪失自理能力時,認為自己會住在哪裡」與年齡做交叉分析,可以發現越年輕的受訪者認為自己住在安養機構的比率越高,四十到四十九歲有五三%民眾認為能住在安養機構;反之,年齡越長越傾向住自宅,六十歲以上的受訪者過半數認為即使失能也會住在自宅。郭迺鋒解讀,「這不見得反映未來民眾對於安養機構的需求會增加,而是四十多歲的民眾多數未去過安養機構,不明白安養機構比不上家庭來得溫暖。」需要照護時最擔心的問題,三成民眾擔心「付不起照護費用」,其次依序為「子女無暇照護」與「照護機構不專業」,可見在未考慮失能的情況下,經濟並不是人們退休時最擔憂的問題,但是一旦失能,經濟就成為首要考量。

沒有能力負擔照護費用,是未來最頭痛的問題,因此超過六成的民眾願意支付額外保費,贊成政府推動《長照保險法》。當被問及政府、企業或個人該由何者負擔長照保險的保費,幾乎各半民眾分別支持該由政府與個人負擔,只有三%民眾認為,可由企業支付。此數據與年齡交叉分析得不出顯著差異。

盼多投資源 設置安養機構台灣邁入高齡社會的過程,不可能是一片坦途,政府在因應人口結構移位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民眾認為政府該做的準備,在限制複選三項的情況下,「鼓勵設置安養、照護機構」、「建構社區資源,讓銀髮族在自宅安養」與「實施讓老人接受看護的長期照護險」為最多人選擇的項目。

不管民眾未來在安養機構或自宅養老,不可避免的都將面臨「誰來照顧我?」的問題,現在國內的照護者,有二十萬名外勞與二萬名本國勞工,面對兩者的懸殊差距,超過五成民眾認為,應提高國內看護比率。

《今週刊》長期關注高齡化議題,曾於一○年針對五十到六十四歲人士進行「台灣銀髮照護大調查」。對照前後數據,在政府該為高齡社會做哪些準備上,「建構社區資源讓銀髮族在自宅安養」與「鼓勵設置安養、照護機構」呈現明顯消長,雖然民眾認為政府應投入更多資源普設安養機構,但台灣目前安養機構的入住率只有七成,仍有三成空床,代表台灣其實不缺安養機構;因而,郭迺鋒認為,「民眾真正想要的,不是更多的安養機構,而是擁有品質保障的老後照顧。」至於《長照服務法》正在立院協商,而《保險法》草案也正在研擬,尚未送出行政院,預計三年後上路。當過半民意都表示支持《保險法》,究竟政府要如何利用這筆保險基金,讓現實環境不致與人民理想間的老後生活產生懸殊差距,提高老後照護的專業品質,並致力提升國內看護的比率,值得執政者深思長照服務法規。

國人長壽風險意識大調查

單位:%

認知不足,原來我們活得比自己想得久近9成女性低估自身壽命。

Q1.男女預期自己能活多久?(2013年國民平均壽命,男性為76.69歲,女性為83.25歲)單位:%

男 女

70歲以下 6.4 6.8 70~74歲 11.3 15.3 75~79歲 12.2 11.6 80~84歲 21.9 15.8 85~89歲 6.1 3.8

90歲以上 4 2.2

不知道╱拒答 38.1 44.5 接續上題,有4成7的男性低估自身餘命,女性則將近9成。(不計拒答╱不知道者)單位:%

男47 女88

5成民眾沒有準備退休金。

Q2.目前準備多少比率的退休金? 單位:%

1~10% 7

11~30% 8

31~50% 9

51~70% 3

71~90% 2

90%以上 8

不知道╱拒答 13

沒有 50

民眾最擔心晚年需要被人照顧。

Q3.退休後最擔心的老年生活問題?

需要被人照顧 62

錢不夠用 20

一個人獨居 2

子女無力奉養 6

被社會孤立 1

入住安養中心 3

財產分配問題 1

配偶先過世 2

其他 3

民眾顯然過於低估失能的嚴重性。

Q4.民眾認為自己未來有幾年時間是喪失自理能力?(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女性失能者平均7年、男性5年) 單位:年

40~44歲 3.98

45~49歲 3.73

50~54歲 3.74

55~59歲 2.28

60~64歲 2.85

65~69歲 3.74

70歲以上 2.5

觀念變了,青壯年族群不排斥將來住進安養機構若失能,多數民眾希望住在安養機構與自宅。

Q5.喪失自理能力時,認為自己會住在哪裡? 單位:%

安養機構 40

住自己家 40

與親戚子女同住 10

與朋友同住 1

老人社區或公寓 2

不知道╱拒答 7

將上題與受訪者年齡做交叉分析,可看出40~49歲民眾傾向住在安養機構;反之,年齡越高的受訪者越傾向住自宅。

安養機構

40~49歲 53

50~59歲 43

60歲以上 34

住自己家

40~49歲 36

50~59歲 43

60歲以上 50

與親戚子女同住

40~49歲 9

50~59歲 11

60歲以上 12

老人社區或公寓

40~49歲 2

50~59歲 3

60歲以上 4

最怕付不起照護費用。

Q6.最擔心的照護問題? 單位:%

付不起照護費用 30

子女無暇照護 18

找不到適當的看護人選 9 必須離開自宅住到照護機構 5

照護機構不專業 16

不知道╱無意見 22

長照保險,已獲民眾支持逾6成民眾支持額外開徵保費。

Q7.政府推動老人長期照護服務政策,需要額外開徵保費,請問你支不支持? 單位:%

支持 64

不支持 24

沒意見 12

主張政府與個人負擔長照保費,各佔一半。

Q8.政府推動老人長期照護服務政策,你希望保費由誰來負擔? 單位:%

政府 49

個人 48

企業 3

5成民眾希望提高國內看護的比率。

Q9.目前台灣長照環境中,根據家庭照顧者總會調查,國內僅有2萬名專業照顧者(佔4%),其餘20萬名皆為外籍勞工(佔28%)。你認為這樣的狀況: 單位:%不合理,希望提高國內看護的比率 54 不合理,希望提高外勞看護的比率 3 合理,應維持現況 23

不知道╱拒答 20

照護機構與長照保險的

需求增加。

Q10.政府最該為迎接高齡化社會做哪些準備?

2010年 50~64歲民眾建構社區資源讓銀髮族在自宅安養 29 提高國民年金、勞保等年金發放金額 20 鼓勵設置安養、照護機構 17 制定可以維護老人權益的法規 10 實施讓老人接受看護的長期照護險 7 以房養老的逆向抵押貸款 2

延後退休年齡 2

要求無障礙空間設施 2

擴大引進外籍看護工 1

其他 10

2014年 50~64歲民眾建構社區資源讓銀髮族在自宅安養 17 提高國民年金、勞保等年金發放金額 10 鼓勵設置安養、照護機構 26 制定可以維護老人權益的法規 9 實施讓老人接受看護的長期照護險 10 以房養老的逆向抵押貸款 3

延後退休年齡 2

要求無障礙空間設施 5

擴大引進外籍看護工 3

其他 15

調查說明:

《今週刊》委託世新民調中心,於6月3日至6月10日針對40歲以上民眾做「國人長壽風險意識大調查」,總計回收977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估計誤差為±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09

90後不買房?超八成受訪者拒絕做房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2/4056978.html

該藍皮書的調查顯示,畢業1年後,約三成90後大學畢業生居住面積不足20平方米,但他們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而不願做“房奴”。

 

記者調查:島城超八成受訪90後大學畢業生不以買房為頭等大事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社會藍皮書:201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該藍皮書的調查顯示,畢業1年後,約三成90後大學畢業生居住面積不足20平方米,但他們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而不願做“房奴”。報告顯示,更看重個人價值的90後大學畢業生可能成為“不買房一代”。昨天,早報記者對此做了調查,八成以上的大學生認為買房是剛需但不緊迫,其中有五成以上的大學生不願背上房貸而生活,他們寧願先拿這筆錢來創業或者投資,而不是買房。

不到5%工作1年後有住房

記者了解到,社科院的這份調查報告共訪問全國12所高校的4110名大學生,其中在校90後大學生2730人,已畢業或走入職場的90後大學生1380人。

該調查顯示,工作一年後,只有兩成左右的90後大學畢業生仍寄居在父母或親朋好友家中。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青少年與社會問題研究室認為,這說明大部分90後大學畢業生需要自己解決住房問題。實際上,只有不足5%的90後畢業生在工作一年後,居住在自己或配偶的自有房子中。超七成90後畢業生,居住在工作單位提供的宿舍,或由自己租住房屋。約三成90後畢業生在畢業一年之後的居住面積仍在20平方米以下。

過半受訪者不願當“房奴”

對90後畢業生而言,擁有自己住房仍是剛需,但只有1/3的非常同意或比較同意“為了買房願意降低生活質量”,超55%的90後畢業生非常同意或比較同意 “如果要背上沈重的房貸寧願不買房”。超過50%的90後畢業生意識到買房是當前資產保值的最佳手段。不過如果給他們一筆相當於住房首付的錢,有超一半的人會選擇創業,或做更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不是買房。

社科院專家認為,一方面他們認同傳統國人將住房視為成家、結婚、生子生活必需品的看法,另一方面他們又更希望提高生活質量,選擇自在的生活,不做“房奴”,該專家認為“他們有可能成為‘不買房一代’。”

【調查】有房才有家?沒概念!

近15年,是樓市高速發展的15年,在這批90後中,因為可以從父母、爺爺、奶奶那里繼承,單純從數量上看,很多90後並不缺少房子。對於在島城的90後大學畢業生,情況是否也是如此呢,記者對此做了一番調查。

八成以上的大學生認為買房是剛需,他們寧願先拿這筆錢來創業或者投資,而不是買房,其中六成是因為父母已經給預備好了房子,有四成是因為工作崗位頻繁變動,對租房的認可度更高。

記者將調查的90後畢業大學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家在青島並選擇在青島工作的畢業生,另一部分則家是外地但畢業後在青島工作的人。在本地畢業大學生中,有八成以上的大學生仍住在父母家中,而家在外地的畢業大學生中,只有一成的人已經買了住房,九成選擇租房子住。這些人中,大部分人都認為買房不是頭等大事。有三成的受訪者表示,“房子=家”、“結婚要買房”、“居有定所”等傳統觀念在他們中將被瓦解。而更多的90後或以“可繼承家族資產”、“房價太高”、“崇尚自由不願意被房子束縛”為由而不再需要購房。甚至有人認為,他們是伴隨互聯網長大的一代,他們身上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會做更多的選擇,在居住的選擇上他們不會像70後、80後那樣執著於有房才有家,他們也並不想自己的前半生以買房為中心。

【鏈接】3/4農民工不想在打工地落戶

記者發現,該藍皮書還收錄了一份2014年農民工調查報告,該報告基於對廣東、湖南等6省13個城市(區)的2017個在正式企業就業的農民工調查數據而得。調查顯示,非常想和比較想在打工所在城市落戶的農民工占比為16.33%,而不太想和不想落戶的則達到75.45%,也就是說3/4的農民工不想落戶到打工所在城市。

“如果說農民工落戶意願不高的話,那麽為落戶采取過行動的人更少。”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劉林平等人表示,近97%的受訪農民工沒有為落戶采取過行動,而在有過相關活動的人當中,最多也就是咨詢一下,提出過申請者僅占1%。同時,有74.18%的受訪農民工認為沒有打工所在城市的戶籍不會帶來麻煩。

調查顯示,不願意放棄家鄉土地的受訪農民工超過70%,願意放棄家鄉土地的則不到20%。劉林平等人建議建立住房(宅基地)銀行,由外出打工、落戶城市或其他原因導致住宅閑置的農民,將自己的房產和宅基地存入銀行。當發生征地、拆遷等事件時,保有產權的農民以市場價格獲得補償。

僅靠繼承就會有4套房

每當聽到80後同事大吐房價的苦水,劉鵬都會暗自慶幸自己無此煩惱。作為土生土長的青島孩子,劉鵬家兩套房子,一套自住,一套用於出租。父母表示,等到他結婚,把出租的那套大房子重新裝修,給他當婚房。或者,賣掉一套再添點錢,替他買套新房。但劉鵬顯然想選擇前者,他認為不需要再花錢買新房,因為他交往的女朋友同樣是青島人,家里也有兩套房,未來會留給兩人。“僅從父母那繼承,就有4套房,為什麽還要去買房呢。”劉鵬說,這還不考慮從爺爺奶奶那繼承房產,所以高房價的煩惱,幾年內都與他無關。

買房可以當做是一種投資

1993年出生的孔繁濤來自臨沂,目前在一家企業當代理。他表示如果是單身,覺得買不買房並不重要,但是如果要結婚,還是應該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房才有家的概念。”在談及為何要買房時孔繁濤告訴記者,他認為房產是比較保值的一種投資,買房也可以當做是一種投資,到時候再賣了也是可以的。

不會因買房降低生活質量

和許多人想留在北上廣的同學不同,從某名校畢業的鄭聰選擇了到青島工作,他認為“二線城市,生活自在。”“每月還得還貸款,還要擔心錢不夠還,所以,借錢買房我還沒想過。”鄭聰說,如果買房,他會選擇郊區,雖然位置偏遠些,但住著舒服。“現在工作節奏很快,我不會在一個單位待一輩子,過早買房是種負擔。”鄭聰說,不過,等到30歲以後會買套婚房。因為既是為了給女方交代,也是為了證明自己,但是房子要在他的承受範圍以內,不會因為買房而過分降低生活質量。

先去創業有能力了再買

“如果我有幾百萬,我不會用來買房,我會先拿這筆錢去創業賺錢。”曹俊龍說,畢業後他就沒把買房這個事列入計劃,而且他認為這並不是他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如果要結婚,我會先租房子住,等我有能力買房了,我再去買,我不會因為要買房而降低了生活質量,每天睜眼就是月供、貸款,這樣的生活沒意思。”曹俊龍說,只要有能力、有見識、有機遇,就可以去創業。“我會先創業,買房雖然是剛需,但那應該是之後才考慮的。”曹俊龍告訴記者,如今他打算跟同學合開一個廣告公司,開公司的錢有一部分就是家里給他留出來買房付首付的錢。


(編輯:王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31

彭博調研:中美大不同 過半受訪者認為A股牛市結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99

本月14-15日的彭博全球調查結果顯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和美國股市的看法形成鮮明反差。481名受訪投資者之中,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市場會帶來最高回報,占比創五年多以來新高。而半數以上的受訪者預計今後中國股市會下跌或者橫盤。

如下圖藍線所示,本月調查中,54%的受訪者認為明年美國市場的回報會是全球最高,這一比例較去年11月調查結果高5個百分點,創下2009年10月首次調查提問以來最高紀錄。

美國股市,A股,股市,美國

德國慕尼黑券商Schroeder Equities的董事總經理Wilhelm Schroeder也是是本月調查的受訪者。他認為,傾向避險的投資者會逃離其他市場,美國會受益。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受訪者預計標普500指數未來6個月會繼續上漲,只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預計會下跌。

昨日中國統計局公布,去年中國GDP同比增長7.4%,增速創24年新低。彭博本月調查顯示,47%的受訪投資者認為中國經濟在惡化,這一比例是認為經濟好轉的受訪者比例的四倍多。10%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在好轉,39%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既未好轉也未惡化。

調查還顯示,58%的受訪者預計,未來6個月A股要麽會下跌,要麽幾乎不會有什麽漲跌變化,這一預測人數比例較去年11月調查結果高3個百分點。30%的受訪者預計A股會在去年基礎上擴大漲幅。認為中國市場有最佳投資機會的受訪者占比僅有13%,這一比例幾乎較三個月前調查結果減少了一半。

中國股市,A股,股市,中國

管理1.5億歐元全球股票資產的券商Leleux Invest基金經理Carlo Luigi Grabau認為,投資者應該習慣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慢,如果要尋找投資機會,中國不是首選,投資其他地區的股市問題更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224

彭博調研:中美大不同 過半受訪者認為A股牛市結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99

本月14-15日的彭博全球調查結果顯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和美國股市的看法形成鮮明反差。481名受訪投資者之中,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市場會帶來最高回報,占比創五年多以來新高。而半數以上的受訪者預計今後中國股市會下跌或者橫盤。

如下圖藍線所示,本月調查中,54%的受訪者認為未來一年美國市場的回報會是全球最高,這一比例較去年11月調查結果高5個百分點,創下2009年10月首次調查提問以來最高紀錄。

美國股市,A股,股市,美國

德國慕尼黑券商Schroeder Equities的董事總經理Wilhelm Schroeder也是本月調查的受訪者。他認為,傾向避險的投資者會逃離其他市場,美國會受益。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受訪者預計標普500指數未來6個月會繼續上漲,只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預計會下跌。

昨日中國統計局公布,去年中國GDP同比增長7.4%,增速創24年新低。彭博本月調查顯示,47%的受訪投資者認為中國經濟在惡化,這一比例是認為經濟好轉的受訪者比例的四倍多。10%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在好轉,39%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既未好轉也未惡化。

調查還顯示,58%的受訪者預計,未來6個月A股要麽會下跌,要麽幾乎不會有什麽漲跌變化,這一預測人數比例較去年11月調查結果高3個百分點。30%的受訪者預計A股會在去年基礎上擴大漲幅。認為中國市場有最佳投資機會的受訪者占比僅有13%,這一比例幾乎較三個月前調查結果減少了一半。

中國股市,A股,股市,中國

管理1.5億歐元全球股票資產的券商Leleux Invest基金經理Carlo Luigi Grabau認為,投資者應該習慣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慢,如果要尋找投資機會,中國不是首選,投資其他地區的股市問題更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40

調查:四成受訪者稱利益集團阻礙中國建立官邸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400.html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行政改革藍皮書”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目前建立中國特色官邸制的時機已經成熟,但調查發現,阻力主要來自既得利益集團。

5月16日,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在京發布《行政改革藍皮書: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報告No.5(2016)》。藍皮書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已經明確提出要“探索實行官邸制”,這說明,這一制度已經被納入中央全面改革的重要計劃。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介紹,近幾年,一些地方政府正在探索異地交流任職官員流轉房制度,有的已經付諸實施,成效尚好。但就全國而言,這一制度還沒有被提上議事日程。

該課題組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回答“實行官邸制已經寫進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了。你認為,實行官邸制的時機成熟了嗎?最大的阻力來自哪里”這一問題時,38%的受訪者認為“實行官邸制的時機已成熟,阻力主要來自既得利益集團”;36%的受訪者同樣認為“實行官邸制的時機已成熟”,但“阻力主要來自各級領導層”;24%的受訪者認為“在中國很難建立起真正的官邸制”;16%的受訪者認為“時機成熟,阻力主要來自中央高官”,而認為“時機不成熟,阻力來自所有公務員”的受訪者,僅占0.6%。

汪玉凱說,值得註意的是,在認為實行官邸制“成熟”的被調查者中,對於實行官邸制的制約因素的看法則有較大分歧。其中認為阻力主要來自既得利益集團的人數最多,占38%;認為阻力主要來自各級領導層的次之,占36%;認為阻力主要來自中央高層的,占16%。

課題組表示,基於以上統計結果,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實行官邸制,阻力主要在上層、領導層以及與此相關的既得利益集團,如果沒有中央的強大決心,並從中央最高層帶頭實施,這一制度就可能夭折,甚至可能印證了部分被調查對中國能實行真正官邸制的懷疑。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後,許多地方政府已經建立起異地任職領導幹部的流轉房制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這項制度的構建在中央層面推進依然緩慢。

汪玉凱說,應該看到,在中國建立中國特色官邸制的時機已經成熟,應該在反“四風”、轉作風中抓緊這方面的條例的起草和制度構建,做好頂層設計,在不動產登記制等基礎制度的基礎上,抓緊建立官邸制,並自上而下實施。

“行政改革藍皮書”課題組從2015年4月開始歷經3個多月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問卷調查,被調查人員包括黨政機關人員、事業單位人員以及企事業單位人員500余名,發放調查問卷530多份,其中有效問卷504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71

河南“空心村”調查:七成受訪者感到孤獨

26.2%的農民工一年或超過一年才回家一次,29.7%的在外務工者一個月或更長時間才通過手面等通信手段與家人聯系一次,當被問及丈夫長期不在,情感是否感到孤獨時,70.0%的被訪者回答感到孤獨。

對河南“空心村”的一項最新調查發現,作為人口流出大省,河南省農村“空心化”現象非常嚴重。

11日,在社會治理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召開的《河南省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上,鄭州輕工業學院政法學院講師、社會治理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徐京波介紹,農村“空心化”不僅表現為居住空間廢棄、農村經濟衰退、人口流失等問題,還表現為家庭婚姻、留守老人缺乏系統的社會支持、人際關系疏離、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社會問題。

許多夫妻長期兩地分居

徐京波介紹,這項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河南省豫北地區的農村進行了問卷調查。該地區大部分農民外出從事建築行業,村莊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成為村莊主體。

樣本選擇主要采取立意抽樣的方法,根據研究的目標和主觀分析來選擇和確定調查對象。研究主要選擇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女,並且根據兩個群體的不同特征,設計兩份不同的問卷。總共發放問卷299份,有效問卷294份。在有效回收的294份問卷中,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占55%。60歲以下的被調查者中,女性占57%,配偶常年在外打工的占60%。

徐京波介紹,“空心村”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家庭結構的完整性受到沖擊,許多夫妻長期兩地分居。調查發現,由於離開原有鄉土社會,進入城市工作,在地理空間上相距較遠,因此回家探親的交通成本較高,許多在外務工的農民工長期脫離原有鄉村生活,與家人相聚的時間較少。

統計數據顯示,6%的在外務工者每周回家一次,10.7%受訪者配偶一個月回家一次,57.1%的受訪者配偶半年回家一次,26.2%的農民工一年或超過一年回家一次,團聚時間較少。

盡管目前通信技術相對發達,但是外來務工人員通過手機等通信手段與家人聯系的頻率仍然較低。仍有70.3%的農民工在一周以內的時間與家人聯系一次,甚至有29.7%的在外務工者一個月及以上的時間與家人聯系一次。

調查發現,由於長期異地分居,缺乏互動,情感趨於淡化。特別是居住在村莊里的留守婦女,既要從事農業勞動,又要照顧老人和孩子,生活中可能會面臨許多困難。丈夫角色長期缺失,可能會使其在情感上較為脆弱、孤獨。當被問及丈夫長期不在,情感是否感到孤獨時,70.0%的被訪者回答感到孤獨。

徐京波介紹,有43.0%的留守婦女向在外打工的丈夫訴說煩惱,但是在訪談中發現其盡管向丈夫傾訴,但是由於空間距離存在,丈夫難以在實際行動上提供幫助。57.0%的被訪者表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煩惱不會向在外打工的丈夫傾訴,其中3.5%的留守婦女向公婆訴說,10.5%的被訪者向自己父母訴說,9.3%的被訪者向自己的孩子訴說,11.6%的被訪者向鄰居訴說,22.1%的被訪者選擇了其他,而在其他的註明中,留守婦女主要是向自己訴說。由此可見,留守婦女的情感壓力較大。

調查還發現,由於夫妻長期分居,情感淡化,導致“空心村”婚外戀、離婚率呈現出增高的趨勢。調查數據顯示,有5.0%的被訪者認為婚外情現象較為嚴重和非常嚴重,35.4%的被訪者認為嚴重性一般。

盡管調查數據顯示將近60.0%的被訪者認為該現象不嚴重,但是實際情況比數據呈現的要嚴重得多。因為婚外情在鄉村社會是一個敏感話題。11日,河南省社會治理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發布的《河南省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16)》介紹,在對村幹部的深度訪談中了解到,當今農村婚外情現象還是較為嚴重的,婚姻的穩定性因為家庭結構離散而受到沖擊。

徐京波介紹,與婚外情現象呈正相關,“空心村”的離婚率也在逐漸上升,而且上升速度較快。當問及最近三年,村里離婚率變化時,有48.8%的被訪者認為上升了,45.5%的被訪者認為沒有變化,認為下降的只占5.8%。在進一步深度訪談中發現,最近三年“空心村”的離婚現象不僅表現在“80後”“90後”群體中,而且中老年人的離婚率也在逐漸上升。

超三成留守老人生活費不夠用

上述調查專門就“空心村”留守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居住在農村社區的60歲以上老人)的生活困境進行了研究。調查發現,由於子女長期不在身邊,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是自我照顧。

衡量其生活困境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開支情況。徐京波介紹,當被問及生活費夠不夠花時,只有0.6%的留守老人認為生活費很充足且有多余,19.4%的被訪者認為生活費夠用,34.4%的留守老人認為自己生活費不夠用,甚至很缺乏,45.6%的被訪者認為自己的生活費勉強夠用,但是一旦遇到重大事故,生活就會變得較為艱難。

在城市社會,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退休,不再進行工作。而在“空心村”社區,只要沒有重大疾病,老年人基本上要從事農業活動。在調查中,有56.9%的留守老人仍然務農,務農占用了農民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留守老人休閑娛樂生活匱乏。20.9%的被訪者平常串門聊天,6.5%的留守老人平常聽收音機、看電視,6.5%的留守老人平常打牌、打麻將,8.5%的老人選擇呆坐,生活內容較為單調。

調查發現,由於“空心村”中的大部分留守老人從事農業活動,因此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費主要靠自己勞動所得。數據顯示,38.5%的留守老人的生活費主要來自自己勞動所得,當然子女供給也是生活費的主要來源,30.8%的受訪者接受子女供給。但是在訪談中發現,許多被訪者的第三代的生活費由留守老人負擔,因此子女供給的生活費,一大部分被供給者的子女使用,甚至一些留守老人還要從自己的勞動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補貼第三代的日常開支。

調查結果顯示,每月回家探望老人的只有35.2%,有27%的在外務工者在重要節日回家探望老人,31.4%的被訪者子女只有春節期間回家,3.1%的留守老人子女在家里出現緊急大事時才會回家,3.1%的被訪者子女幾乎不回家。

子女不在身邊,留守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孤獨感、抑郁感。調查發現,67.1%的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孤獨或抑郁,其中38%的被訪者偶爾感到孤獨、抑郁,22.1%的被訪者經常感到孤獨或抑郁,7%的留守老人表示孤獨或抑郁成為其精神生活中的常態。徐京波介紹,在深度訪談中發現,32.9%從不感到孤獨的留守老人中,一部分是子女在身邊或經常回家探望,另一部分則是由作為留守兒童的第三代在家陪伴,從而減輕了其情感壓力。

調查還發現,“空心村”留守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較差。僅有13.2%的留守老人很健康,20.1%的留守老人認為身體狀況一般,44.7%的被訪者有慢性疾病,有22%的留守老人有嚴重疾病。“也就是說,66.7%的留守老人身體健康狀況不是很好。”徐京波說。

由於留守老人健康狀況較差,醫療費用支出也較大,在他們的勞動所得中所占比例較高。數據顯示,36.9%的留守老人每年用於醫療費用支出為2001~5000元,17.8%的被訪者每年用於醫療費用支出為1001~2000元,醫療費年支出在501~1000元的所占比例為8.9%,醫療費年支出在201~500元的占20.4%,僅有15.9%的被訪者每年用於醫療費支出在200元以下。

調查顯示,目前“空心村”公共服務的基本狀況是供給嚴重不足,58.2%被訪者認為看病不方便、看病貴;分別有65.2%和52.5%的被訪者認為沒有休閑娛樂場地、空閑時間不知道如何打發;65%的被訪者認為村里許多老人無人照顧;52.4%的被訪者認為小孩上學不方便;70.6%被訪者認為交通出行不方便;77.6%的被訪者認為能吃低保的太少;58.4%的被訪者認為村里的殘疾人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

留守兒童占比大 缺乏安全感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社會治理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蔣美華等學者在同期也開展了“河南省農村留守群體生存狀況調查分析”的研究。

蔣美華介紹,“在河南省農村留守群體中,留守兒童所占比重很大。”據全國婦聯2015年6月的數據顯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已達到6102.55萬,其中河南省有654.8萬,居全國第二。

“本課題組在河南省焦作N村的調查顯示,79戶留守家庭中68戶有留守兒童的身影,一半的留守家庭中均有兩名或兩名以上的留守兒童。”蔣美華說。

調查發現,有的留守家庭父母都出去務工,家里沒有任何的勞動力,孩子由祖輩照顧,許多祖輩沒有經濟來源或者依靠低保,這就使得這部分留守兒童生活得非常艱辛。

對焦作市N村的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的社會活動娛樂活動單一,有一個女孩喜歡玩的沙包還是由奶奶用自己的破衣服布料縫制的,沒有辦法買毽子、皮筋之類的娛樂器材;有的留守兒童需要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也要承擔各種家務勞動。

除了這些生活壓力帶來的問題外,農村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方面特別面臨著人身安全問題。課題組通過實地調研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娛樂設施比較少,活動場所普遍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這對兒童的人身安全構成了很大的影響;有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在閑暇時喜歡騎著自行車在村子里面到處逛,偶爾還和小夥伴一起去村子里比較偏僻的地方、荷塘或廢棄的莊子玩耍,存在安全隱患問題。特別對於農村留守女童而言,還面臨著性侵等安全問題的困擾。

蔣美華反映,訪談中大部分留守兒童感覺孤單、缺乏安全感。留守家庭的經濟條件普遍不好,家庭生活比較艱難,這對孩子的心理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甚至有的在不到十歲的年齡就已經開始擔憂自己今後的成長問題了。而大部分留守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也沒有特別重視,學習上的壓力也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影響。

徐京波等學者建議,通過勞動力就地轉移遏制青壯年勞動力持續減少。激發農村社會組織活力,重構農村互助體系。構建以農村留守人口為主體的互助組織,比如,可以引導成立發展“留守婦女”互助組織,註重提高“留守婦女”組織化程度,培育一大批女農民經紀人和女農民專業直銷大戶。引導“留守婦女”創辦農產品行業協會和合作社,讓留守婦女分享農產品加工和流通領域的收益,使其主動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經營中。與此同時,構建政府、市場、村莊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的協調機制。

蔣美華等學者也建議,進一步完善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政策體系,推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多元主體參與的服務供給模式。蔣美華認為,企業的參與可以擴大留守群體服務體系的資金來源渠道,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民間組織的參與可以使更多的人參與到服務供給中來,一些具有社會工作專業技術的民間組織可以為留守群體在生理和心理上提供很大的幫助;誌願者參與,可以低償或者無償招募壯大誌願者隊伍,承擔一些農村社區照顧的任務。

“空心村”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家庭結構的完整性受到沖擊,許多夫妻長期兩地分居。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269

樸槿惠支持率一度跌至17.5%!近半受訪者希望她“引咎下臺”

27日據韓聯社消息,韓國民調機構Realmeter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韓國民眾對樸槿惠施政的支持率為21.2%,較前一周下滑7.3個百分點。在26日的調查中樸槿惠的支持率為17.5%,她就任以來首次跌至20%以下。

據報道,10月24-26日,Realmeter對1528名成年人進行了調查,受訪者對樸槿惠施政的支持率為21.2%,較上一周下滑7.3個百分點。受訪者中有73.1%對樸槿惠施政情況給予消極評價,較前一周上升8.6個百分點,首次突破70%大關。

Realmeter解釋說,樸槿惠的支持率在幾乎所有的地區、年齡段及進步派和保守派中創下新低。尤其是樸槿惠堅實後盾——60歲以上、保守派、大邱和慶尚北道、釜山和慶尚南道、新世界黨支持者中對樸槿惠施政由支持轉為反對的人較多。

調查顯示,韓國執政黨新世界黨的支持率為26.5%,較前一周下降3.1個百分點。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支持率為30.5%,上升1.3個百分點,反超新世界黨。在野陣營的國民之黨的支持率為14.4%,上升1.4個百分點。

25日,樸槿惠向國民道歉

近日,樸槿惠親信崔順實涉腐和幕後幹政疑惑在韓國持續發酵。崔順實日前還承認曾在總統大選期間幫樸槿惠修改演講稿。樸槿惠25日為此向國民道歉。

報道稱,關於樸槿惠要如何負責此次事件的提問,受訪者中有42.3%表示“引咎下臺或彈劾”,其後依次為“改組青瓦臺和內閣”、“樸槿惠退黨”、“對全民道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91

報告:80後成新銳中產主力 超9成受訪者會焦慮

在一項新的中產調查報告中,80後開始成為主要構成群體,在人群相對更為年輕化的同時,95%的受訪者表示會經常焦慮或偶爾焦慮,焦慮感成為這些人群的一個顯著標簽。

4月22日,智聯招聘發布了《2017新銳中產現狀調研報告》。此次調查將中產的定義明確為10-50萬年薪人群。之所以稱為新銳,智聯招聘CEO郭盛說,原因之一就在於,與國際上的中產相比,中國目前的中產更為年輕, “這個現象特別明顯,也是中國非常獨特的社會演進造成的。”

數據顯示,此次調研共觸及49989名職場人士,在所有受訪者中,80後人數最多,占比52%,其次為90後占比35%,70後占比8%,95後占比4%,60後占比1%。

此外,郭盛表示,被調查的這些新銳中產,行業的集中度很高,地域的集中性也很高。行業主要是集中於IT互聯網,金融行業,房地產等快速崛起的一些行業,容易形成財富效應。同時,區域則多分布於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

數據顯示,所有受訪者中,來自一線城市的最多,占38%,其余為新一線城市(34%)、二線城市(16%)、三線城市(1%)、其他(11%)。

除了收入不錯之外,焦慮感是新銳中產的一個顯著標簽。調查顯示,95%中產會感到經常焦慮或偶爾焦慮。其中,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是他們焦慮感的主要來源,占比為71%,其次是對現實的不滿,占比為46%,另外是因為虛度了過去的很多時間。

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在哪里?

調查發現,在多個社會熱詞中,新銳中產最關心通貨膨脹,郭盛說,由此可以看出,中產非常擔心個人資產縮水與個人價值倒退所引起的個人階層回落。中產次要關註的問題是食品安全和房產限購,能否擁有、尤其是在一線城市擁有一套房產能夠給予中產極大的安全感,進而穩固自己的中產地位。

收入低於預期是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

對於這些新銳中產而言,調查發現,新銳中產的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占比為93%。租金收入、股權利息等其他收入占比僅為7%。可見,工資是新銳中產們賴以生活的來源。

在所有被調者中,工作年限排名前三的分別為工作10年以上(24%),工作5-8(21%)年和1-3年(19%)。此外,有61%的受訪者為一般員工,32%的人是中層管理者,高管和其他職級分別占比4%和3%。

與此同時,有42%的新銳中產表示工作中的主要壓力來源是收入低於預期,其次是有35%的人表示為職業規劃不清。當被問及對收入水平的滿意度是,有40%的新銳中產表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僅有13%的人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

新銳中產的錢都花在哪兒了

調查顯示,還貸、購物、子女教育占據中產日常開銷的前三名。新銳中產更願意在子女教育上進行投入,選擇這項的人群占47%,僅次於收入水平在50-100萬群體53%的比例,收入為100-500萬的群體占比為36%。報告稱,這背後既是新銳中產對於下一代的高度期望,也隱含著希望保住自有階層甚至實現階層躍升的想法。

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中產真正用於娛樂消遣的支出遠遠低於前述項目。尤其是用於個人培訓上的支出,占比最低。

郭盛表示,當下人們普遍認為,新銳中產對生活品質和個人發展要求很高,更願意花費金錢在享受生活和個人提升上,但數據結果卻與之相悖。

睡眠質量差是普遍問題

焦慮感帶來的一個現象,就是新銳中產調研數據顯示,有72%的新銳中產睡眠質量一般或差強人意,甚至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會出現輕微甚至嚴重的失眠現象。隨之伴隨的,則是新銳中產性生活滿意度不高。性生活頻率低於每月一次的占比16%。這與中產階層生活工作壓力大,睡眠質量不好密切相關。

不過,調查也顯示,即使中產擁有各種各樣的焦慮,但他們對自己的現狀,對自己所向往的目標卻又有清晰的認知。有62%的新銳中產認為,他們已解決基本生存問題,在追求個人更高層次的發展。

而在生活與工作的關系上,新銳中產中有52%的人認為生活與工作同樣重要密不可分,40%的人認為生活更重要,僅有8%的人認為工作更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68

短視頻已成“新潮流” 近半受訪者每天看半小時以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5/1199507.html

今年年初,一系列短視頻App迅速走紅。在社交網站上發布自己拍攝的短視頻,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新潮流”。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9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9.1%的受訪者每天瀏覽短視頻半小時以上,搞笑有趣(55.5%)、可以消磨時間(42.9%)和能學到不少生活“妙招”(38.5%)是短視頻吸引大批受眾的三個主要原因。66.3%的受訪者在網上發布過自己拍攝的短視頻。59.0%的受訪者發現視頻時長變短了,人們消耗在短視頻上的時間卻變長了。

張佩去年進入北京某互聯網公司工作,她坦言自己是一名短視頻App“重度用戶”,每天睡覺前,至少有半個小時在看各種短視頻。“每條視頻都只有幾十秒甚至十幾秒鐘,但一條接著一條看,就會停不下來”。

“短視頻非常好玩。”張佩說,現在她看一些長視頻甚至是專門搞笑的喜劇片,都很難真正被逗笑。但看普通人拍攝的短視頻,她經常被逗得捧腹大笑。張佩認為,短視頻有趣好笑的原因在於,短短十幾秒鐘的時間,能帶來出其不意的反差和喜劇效果,“就像網上那句話,高手在民間”。

調查顯示,49.1%的受訪者每天花費半小時以上瀏覽短視頻,具體來說,37.9%的受訪者每天花30~60分鐘,11.2%的受訪者每天花60分鐘以上。11.6%的受訪者瀏覽時間在15分鐘以內,34.6%的受訪者瀏覽時間在15~30分鐘。

華南理工大學研一學生陳婧怡認為,短視頻填補了人們碎片化的空閑時間。“排隊、等車、在地鐵上,隨時可以刷,隨時可以暫停。不像看電影,一旦中間停太久就會影響對情節的理解”。

短視頻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麽?

在受訪者看來,搞笑有趣(55.5%)、可以消磨時間(42.9%)和能學到不少生活“妙招”(38.5%)是短視頻吸引大批受眾的三個主要原因。其他還有:互動性強(37.6%),可以了解其他人的生活狀態(25.6%),節奏感強(17.1%),花式濾鏡和特效(13.7%)以及暫停拍攝和倍速播放等功能(6.8%)。

在北京某高校讀大二的王嶸最初想去接觸短視頻,是因為看到身邊朋友玩得不亦樂乎。“比如最近流行的手指舞,光看別人玩,可能覺得沒什麽意思。但當自己親自嘗試拍攝時,就會因跟上節拍、標準地完成動作而特別有成就感”。

王嶸認為,人們在網上發布短視頻的原因,和發朋友圈差不多。都是為了記錄和展示自己的生活,只不過過去是文字和圖片,而現在是短視頻。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上發布短視頻。調查顯示,66.3%的受訪者在網上發布過自己拍攝的短視頻,其中19.6%的受訪者發布過很多,46.7%的受訪者發布過少數幾則。

關於在網上發布短視頻的原因,調查中,50.9%的受訪者認為是發布者期待別人“點贊”,50.3%的受訪者認為用短視頻可以記錄生活,41.7%的受訪者發現可以靠拍攝短視頻獲得收入,31.2%的受訪者覺得拍短視頻能實現自己的創意,31.1%的受訪者覺得這是在跟風趕潮流,14.2%的受訪者覺得錄視頻比寫字更輕松。

張佩分析說,短視頻能夠短時間內迅速走紅,與其強烈的社交屬性分不開。“有時候,你需要拜托別人幫你拍,有時候,你還會拉著別人一起來拍”。

短視頻的火爆也給人們帶來一些顧慮

調查中,59.0%的受訪者發現視頻時長變短了,人們消耗在短視頻上的時間卻變長了,49.3%的受訪者指出個別人為吸引網友眼球而突破底線,38.4%的受訪者覺得短視頻讓自己的時間更加碎片化了,28.7%的受訪者認為短視頻擠壓了長視頻的市場,嚴肅有品質的視頻越來越少。

“幾十秒的時間,很難承載足夠深刻、理性的內容。打個比方,就像不能因為零食而不吃主食,如果我們因為短視頻而放棄長視頻,會錯過太多真正精彩的內容。”王嶸覺得,短視頻App雖然好玩,但普通用戶應警惕自己陷入長時間“自娛自樂”中,“如果每天只想著怎麽拍出好玩的短視頻,讓別人點贊,就會無形中浪費很多時間”。

受訪者中,33.6%的人來自北上廣等一線城市,43.4%的人來自二線城市,20.3%的人來自三四線城市,2.9%的人來自城鎮及農村。00後占1.2%,90後占25.6%,80後占50.6%,70後占16.9%,60後占3.9%,50後占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45

環聯:近四成受訪者或親友曾被盜用身份

1 : GS(14)@2017-06-25 10:00:01

■市民預防意識仍有待加強。 資料圖片



【本報訊】身份資料被竊招致財務損失之事時有聽聞,信貸資料機構環聯近日一項調查就發現,原來每5個香港人之中,就有兩位本人或親友曾被盜用身份!不過,18至34歲的年輕受訪者中,只有不足四成避免使用未經驗證的Wi-Fi及為不同的網上賬戶設置不同的密碼,預防意識仍有待加強。環聯早前委託YouGov Plc就身份盜竊問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008名受訪者中,每5名港人,就有兩位本人或親友曾被盜用身份!82%受訪者憂慮身份資料被竊帶來的即時財務損失,72%考慮到要更換身份證及銀包等個人物品;惟僅接近五成受訪者憂慮會拖累其信貸評級。事實上,個人信貸評分一旦被降,其負面影響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貸款能力亦會因而受損。環聯香港個人客戶業務總監羅瑞建議,市民應盡量避免用公共Wi-Fi讀取資料、進行網上交易及分享個人資料前宜留意網站開首是否「https」及有鎖頭標誌、於電子設備及網上賬戶使用不同密碼。此外,環聯亦提供「信貸報告、評分及提示」服務,市民每次繳付280元,即可於一個月內無限次查閱其個人信貸報告。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3/200658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8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