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數字看阿里季報:凈利降28% 阿里巴巴昨日收盤跌8.78%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72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1-30 09:51 編輯

數字看阿里季報:凈利降28% 阿里巴巴收盤昨日跌8.78%
作者:雷建平


阿里巴巴集團(NYSE:BABA)周四發布財報。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第四季度營收261.79億元(約42.19億美元),同比增長40%。凈利潤59.83億元(約9.64億美元),同比下滑28%。

阿里巴巴第四季凈利潤同比下滑28%,主要是由於股權獎勵開支增加、所得稅開支增加等。

阿里集團Q4 GMV 7870億 同比增49%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在中國零售市場的交易總額為7870億元(約合127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49%,比上一財季則的5560億元增長42%,這些增長主要是由於活躍買家數量增加以及業務種類增加,例如增加了拍賣交易。

其中,淘寶商城上的交易總額為4940億元(約合80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3%;在天貓上的交易總額為2930億元(約合470億美元),同比增長60%。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移動交易總額為3270億元(約合53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3%,較上一季度增長64%,移動交易總額約占財季所有交易總額的42%,上一財季為36%。

阿里集團Q4營收261.79億元 同比增40%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營收為261.79億元(約合42.1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87.45億元增長40%。阿里集團第四季營收同比增長主要是由於中國商業零售業務持續快速增長推動。

阿里集團Q4國內營收212.75億 同比增32%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來自於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的營收為212.75億元(約34.29億美元),占據了總營收的82%,較上年同期的161.49億元增長了32%。阿里集團第四季度來自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的同比增長,主要受在線營銷服務營收和傭金營收的增長推動。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傭金營收約占中國市場商業零售營收額37%,去年同期這一比例為30%。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上交易總額同比增49%,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活躍買家數量增45%。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來自於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的移動營收達64.20億元(約10.3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71億元增長448%,約占第三財季整個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營收總額的30%。

去年同期移動營收這一比例為7%,上一財季這一比例為29%,這些增長主要是由於移動設備上的交易總額所占的比例大幅增長以及移動創收率增加。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來自於中國商業批發業務營收8.6億(約1.3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12億元增長了41%,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付費用戶平均營收增加以及付費用戶的數量增加。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來自於國際商業零售業務營收5.54億元(約890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64億元增長了110%,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在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上的交易總額增加。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來自於國際商業批發業務營收12.09億元(約1.9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億元增21%,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付費用戶數量及每位付費用戶的平均營收增加等。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其它營收達到19.19億元(約合3.0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24億元增長了266%,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整合了收購業務的營收以及利息利潤增加等。

阿里集團Q4成本75.20億元 同比增80%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營收成本75.20億元(約12.12億美元),去年同期為41.71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主要是由於股權獎勵開支增加、與新業務拓展相關成本增加、因零售市場上交易總額增加導致的支付處理費用增長等。

阿里集團Q4毛利186.59億元 毛利率71.3%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毛利為185.59億元,較上一季度大幅提升,阿里集團第四季度毛利率為71.3%,低於上年同期的77.7%。

阿里集團Q4費用93.19億元 同比增61%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費用為93.12億元,同比增長61%,較上一季度增長35%。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產品研發開支達到30.83億元(約合4.97億美元),去年同期17.07億美元,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股權獎勵支出增加,但此增加被支付給雅虎版權費用所部分抵消。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銷售與營銷開支為30.21億元(約合4.87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8.97億元,同比增長主要是由於股權獎勵支出增加。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總務與管理開支24.19億元(約合3.90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0.46億元。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股權獎勵支出為43.13億元(約合6.9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6.59億元。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無形攤銷資產為6.14億元(約合990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3億元大幅增長,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集團進行戰略性業務並購後的無形資產增加。

阿里集團Q4運營利潤93.47億元 運營利潤率36%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運營利潤為93.47億元(約合15.0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8.01億元增長了6%,運營利潤率增長率低於營收增長率主要是由於股權獎勵開支增加。

阿里集團Q4凈利59.83億 同比降28%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利息和投資利潤為3.13億元(約合51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96億元增長6%,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現金余額增加後帶動利息利潤增加,及2014年9月份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產生收益增加,也受益於運營現金流的增加。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利息支出13.44億元(約2.1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3.87億元增247%。阿里集團第四季度其它收益為9.01億元(約1.4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5.48億元增長64%。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所得稅支出為24.29億元(約合3.9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7.41億元增長228%。有效稅率為26%,高於上年同期的8%。

阿里集團第四季度凈利59.83億元(9.6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83.57億元下滑28%。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131.15億元(約合21.1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104.63億元增25%。(來自雷觸帝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88

青島海爾上年凈利降19% 國際化中高端互聯網將成今年增長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8683.html

4月28日,青島海爾(600690.SH)公布的2015年財報和2016年一季報顯示,受家電市場低迷及轉型投入增加的影響,青島海爾2015年收入、凈利潤均有所下滑;不過,2016年一季度在收入下滑的情況下,凈利潤卻同比大幅增長48%,轉型效益初步顯現。

隨著今年青島海爾收購美國GE公司家電業務的順利推進,高端品牌卡薩帝銷售收入的繼續增長,以及互聯網個性化訂制等業務的成長,國際化、中高端產品、互聯網轉型將成為青島海爾今年業績的三大增長點。

市場下行帶來業績壓力

2015年,青島海爾營業收入897.48億元,同比降低7.4%,如果扣除章丘電機、特種電器不再合並報表範圍及裝備部品部分業務經銷模式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同比降低4.5%;凈利潤43.01億元,同比下降19%。

2015年全球白色家電市場呈現下滑態勢。根據歐睿國際數據,2015年全球冰箱、洗衣機、家用空調零售額分別同比下滑2%、4%、3%。而在國內市場,中怡康數據顯示,2015年空調零售額同比下降4.8%,零售量同比下降1.1%;2015年冰箱零售額同比下滑1.2%,零售量同比下滑4.9%;洗衣機零售額同比增4%,零售量同比微增0.6%。

對此,青島海爾判斷,行業已進入平穩增長期,驅動因素由銷量增長轉變為消費升級。2015年青島海爾的產品結構向高端化和差異化轉變,可接入互聯網的“網器”(智能家電)銷量大幅增加,並在此基礎上大力拓展智慧生活生態圈,引進微軟、寶潔等合夥夥伴;渠道方面,青島海爾不向經銷商壓貨;同時,在建設互聯工廠、幫助供應商從零部件供應商轉變為模塊化定制參與設計等方面,增強供應鏈競爭能力。

2015年,青島海爾的毛利率27.96%,同比提升0.35個百分點。同期,青島海爾的銷售費用同比增加4.15%,主要用於強化卡薩帝品牌、渠道建設以及加大用戶交互投入。

2016年一季度,青島海爾營業收入222.37億元,同比降低8.4%;凈利潤15.97億元,同比增長48.1%;毛利率28.59%,同比提升1.09個百分點,調整的效益初見成效。

中高端和互聯網的轉型

從青島海爾2015年年報看,海爾旗下定位於中高端的“卡薩帝”品牌在2015年收入增速達27%。2015年,卡薩帝建店1440家,其中大中型體驗店153家,整體網絡在一二級市場實現全覆蓋。中高端產品的快速增長帶動了青島海爾毛利率的提升。

與此同時,青島海爾繼續推進互聯網轉型。2015年青島海爾“網器”(智能家電)的銷量達210萬臺,同比增長169%;銷售額超過100億元。海爾優家(U+)APP自2015年4月正式上線後,累計用戶數已超過1000萬,活躍用戶數超過百萬。

U+雲平臺已與蘋果Homekit、Allseen、google Brillo/Weave、華為hilink等協議實現互聯互通,接入智能硬件品類超過120種;硬件、軟件及服務接口與微軟、華為、魅族等企業進行戰略與業務合作。

借U+的七大生態圈落地,青島海爾從硬件銷售向“網器+應用+服務+平臺”模式轉型。如帶有大觸摸屏的馨廚冰箱可以完成食材管理、影音娛樂、生鮮電商等功能,匯聚蘇寧易購、豆果美食、愛奇藝、蜻蜓FM等提供的電商服務和娛樂服務,組成一個美食生態圈。此外還有空氣、洗護、用水等生態圈。2015年,生態圈的收入同比增長超過600%。

在互聯網定制方面,海爾定制化產品的數量高速增長,2015年定制化產品訂單量累計達到15萬臺,2016年一季度單季就達到13.3萬臺的訂單量,而這背後的支撐就是海爾已有的7家互聯工廠及整個供應鏈體系,實現用戶定制需求和定制過程的全流程可視化。

順應電商渠道的快速發展,青島海爾加快新興渠道建設,2015年電商渠道收入增長近50%。2015年在天貓雙十一活動中,青島海爾零售額達11.7億元,居大家電品牌第一位。

國際化是增長的新動力

繼2015年收購母公司海爾集團的海外白電業務之後,海爾又在2016年初整合GE家電業務。預計在收購完成後,GE與海爾在收入、成本、技術等多方面產生的協同效應將逐步釋放。

在全球家電市場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2015年青島海爾的海外市場實現銷售收入186.5億元,同比微降0.2%,降幅明顯低於國內市場銷售收入9%的降幅。

青島海爾積極樹立海外自主品牌,推行立足本土市場的全球化品牌戰略。如,在美國采用斐雪派克、卡薩帝、海爾、GE等品牌;在歐洲采用卡薩帝、斐雪派克、海爾的品牌;在日本、泰國采用AQUA、海爾的品牌;在澳洲采用斐雪派克、海爾的品牌,等等。

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青島海爾進一步完善海外基地布局。在歐洲市場,青島海爾在俄羅斯投資建立了冰箱工廠,搭建當地化設計、制造和銷售“三位一體”的運營模式;在印度普納建成了16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區,加快印度與南亞市場的開拓。

談及未來發展戰略,青島海爾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將從傳統制造家電產品的企業轉型為面向全社會孵化創客的平臺,致力於成為互聯網企業,為消費提供智慧家居解決方案。2016年,青島海爾將繼續推進互聯網企業的轉型和落地,完成對GE家電的收購與交割。

具體而言,首先堅持產品引領,繼續推進卡薩帝業務,充實T型多門冰箱、滾筒洗衣機等中高端產品布局,在中低端市場則提升成本競爭力與市場競爭力;其次,在國內市場推進精準營銷,從大連鎖、自有渠道到線上渠道都繼續發力,將搭建中國首家家電移動端電商平臺“順逛”;同時,在海外市場推進本土化機制落地;此外,擬成立“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沈澱海爾互聯工廠模式和標準、方法論,叠代形成工業智能雲服務平臺,對外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總之,國際化、結構升級、互聯網轉型將是青島海爾未來業績增長的三大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21

興業證券半年凈利降62.42% 多個暫停項目恢複審查

興業證券22日晚間公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3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71.1億元下降50.28%;上半年凈利潤11.1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29.6億元下降62.42%。

公司管理層表示,營業收入的下滑主要系上半年國內證券市場調整,代買、投資及信用業務收入同比均下降。其中,公司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 25.31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36.25%,主要系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以及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同比減少;實現利息凈收入 4.55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36.35%,主要系融資融券和股票質押回購利息收入減少;實現投資收益 6.90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7.51%,主要系公司證券投資業務受市場行情影響,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處置收益減少。另外,得益於證券承銷業務規模增加,公司實現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6.2億元,同比增長39.02%。

數據還顯示,由公司擔任中介機構的欣泰電氣虛假陳述,中國證監會沒收公司保薦業務收入 1,200 萬元,並處以 2,400 萬元罰款;沒收承銷股票違法所得 2,078 萬元,並處以 60 萬元罰款。由於期內罰款支出增加,導致公司營業外支出3697萬元,較去年末增長26倍。

另外,興業證券上半年因欣泰電氣被立案調查,其擔任中介機構的多個IPO、定增等項目被暫停。隨著興業證券處罰明確,包括國金證券、秦嶺水泥等多家上此前受影響的上市公司在8月22日晚間也公告稱,已經收到證監會恢複審查的通知書,恢複審查的均為非公開發行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15

上半年凈利降60% TCL集團“翻身”靠重組?

TCL集團(000100.SZ)8月24日發布半年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受液晶面板價格下滑及TCL手機業務利潤下降的影響,TCL集團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跌62.6%至6.06億元。

不過,TCL集團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仍同比增長3.55%至483.42億元;其中,海外主營業務收入224億元,同比增長3.19%,增速高於國內主營業務。而且,TCL金融控股集團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67億元,同比增長43.1%,成為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更受人矚目的是,TCL集團正在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業內猜測,很有可能與在深圳上馬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有關,不排除與深紡織(000045.SZ)重組的可能性。國元證券認為,考慮到二季度業績環比回升,未來對TCL集團股價影響更大的是重組而非半年報。

面板價格反彈 帶動Q2凈利回升

作為國內幾大面板廠之一,華星光電近年一直是TCL集團的利潤奶牛。但是,面板行業自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出現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滑,直至今年一季度價格跌入谷底,這成為影響華星光電及TCL集團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1-6月,華星光電實現銷售收入90.8億元,同比增長11.2%;實現凈利潤5.59億元,同比下降54.9%。

幸好第二季度,面板業行情反彈。三星關閉一座七代線、臺灣群創出貨受地震影響及電視大尺寸化的趨勢,使面板供不應求、價格止跌回升,像32英寸的面板價格已從約50美元回升到約70美元。這令華星光電二季度的凈利潤與一季度環比,增長了78.1%至3.58億元。

受此影響,TCL集團在第二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5億元,較一季度增長32.4%,盈利能力得到改善。由於今年三季度面板價格仍保持上漲趨勢,所以預計華星光電的業績會繼續提升。

除了深圳兩條生產電視液晶面板的8.5代線,今年年初,華星光電在武漢投產了主要生產手機面板的一條6代線(t3工廠)。目前,t3工廠已導入5.5英寸和5.2英寸的全高清、窄邊框面板產品,並進入驗證階段。針對小尺寸面板OLED趨勢,華星光電在深圳、武漢的4.5代實驗線分別進行OLED的產品技術驗證、量產技術驗證,做好柔性產品的技術準備。

彩電手機凈利承壓 白電業績提高

TCL集團的另外兩大主業彩電、手機,盡管產品結構在優化,但上半年凈利仍然承壓。

TCL多媒體(1070.HK)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119.7億元,同比微降1.63%;實現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0.83億元,同比下降23.9%。這與今年上半年,國內彩電市場均價下滑、“增量不增收”的行業形勢是吻合的。

而TCL多媒體上半年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16.6%上升至17.8%,顯示產品結構改善取得進展。通過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市場份額,上半年TCL多媒體實現電視銷量880.7萬臺,同比增長11.5%,曲面電視6月份市場占有率30.8%,在國內品牌中保持領先。

同時,TCL加強智能電視的運營。TV+智能網絡電視平臺運營的激活用戶已達1455.8萬,日活用戶624.5萬;歡網運營的智能網絡電視平臺激活用戶已達2368.9萬,日活用戶880.3萬;全球播累計激活用戶數突破千萬,已成中國大陸最大的家庭同步電影院線運營平臺。

受海外手機市場低迷及TCL通訊中國區業務重組的影響,TCL通訊(2618.HK)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92.8億元,同比下降11.8%;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0.19億元,同比下降94.7%。TCL通訊已啟動從香港主板市場私有化事宜,希望通過產品結構、區域結構、渠道結構的優化及面向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服務業務的成長,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TCL的白電業務在上半年開始發力,家電產業集團實現銷售收入67.7億元,同比增長10.6%,實現凈利潤0.69億元,同比增長13.1%。通過多年的研發投入以及產業間的協調互動,TCL家電業務呈現厚積薄發的態勢。

或將上馬11代液晶面板線

面對國內外經濟放緩的形勢,如何使業績穩定增長呢?TCL集團目前正在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事項,業內猜測很有可能與在深圳上馬第11代液晶面板線有關,不排除重組深紡織的可能性。

早在去年年底,TCL集團總裁薄連明就在一個論壇上透露,TCL和華星光電有上馬第11代液晶面板線的計劃。今年,國內彩電市場的大尺寸化趨勢日益明顯,這將加速華星光電上馬第11代線的決策。

IHS Display Search的面板分析師吳榮兵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今年全球彩電的平均尺寸已達42英寸,中國彩電市場的平均尺寸更增至45英寸。由於彩電平均尺寸每增加1英寸,就需要增加一條每月產能為11萬-12萬片基板的8.5代線,所以華星光電現在上馬第11代線正是時機。

吳榮兵估計,華星光電11代線的主打面板可能會是45英寸、49英寸、65英寸甚至70英寸等更大尺寸的產品,預計最早在2018年下半年、2019年上半年投產,實現滿產將在2019年,屆時55英寸、65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為什麽TCL延後大半年才敲定11代線的項目?吳榮兵認為,一是與11代線配套的玻璃基板較大,需要就近供應,同時配套的設備要求也較高,所以玻璃廠、設備廠的配套要做好準備;二是11代線投資較大,資金籌措也要時間,由於選址在深圳,深圳政府可能會支持。

此前,TCL集團就曾想重組深紡織(大股東為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深圳市國資委),實現華星光電面板業務的分拆上市,後來暫緩。現在,全球面板業回暖,華星光電又準備上馬11代液晶面板線,時機又來了。

巧合的是,TCL集團、深紡織同時在8月5日發布籌劃重大事項的停牌公告,難道這次TCL集團與深紡織將“再續前緣”?一切還需靜待公告的最後揭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33

太平洋半年凈利降84.05% 前海人壽增持逼近舉牌線

太平洋證券8月24日晚間發布半年報,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94億元,同比下降68.38%;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46億元,同比下降84.05%。公司股票二季度獲得前海人壽和證金公司增持,前者持股占總股份比例達到4.90%,逼近舉牌線。

報告顯示,營業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場交易量萎縮的影響,經紀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信用業務利息收入較上年同期上升,但用於支付公司債、次級債等債務融資工具的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導致利息凈收入下降;證券投資業務受到行情波動的影響,收益出現較大幅度下降;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但資管產品投資收益大幅下降;投資銀行業務因業務發展、規模增加,業績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但其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較低,對公司整體營業收入波動影響較小。

從利潤構成來看,公司證券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增加了273.45、22.78、10.51 個百分點,證券投資業務占利潤總額的比例比上期減少了98.25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公司經紀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6.95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16.21%。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兩市日成交額大幅萎縮,公司傭金收入市場交易量也呈現下降趨勢。公司上半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 2.02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67.99%。

公司投資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8,354.05 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 191.60%。公司的投行收入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為,本期公司完成的主承銷項目較上年同期增加,大幅上升。2016 年上半年,實現證券承銷收入 3,378.73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603.79%。完成41 家企業新三板推薦掛牌業務,實現掛牌和督導的財務顧問凈收入 3,583.07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58.91%。

資產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6,479.48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57.70%;資產管理業務實現營業利潤 2,957.74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 72.05%。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市場行情下行影響,資管產品投資收益大幅下降,本期實現投資收益 1,965.78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83.98%。

證券投資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107.31 萬元,其中,投資收益-4,449.21 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2,214.96 萬元,利息凈收入-813.78 萬元,其他收入-59.28 萬元。上半年實現營業利潤-6,114.72 萬元。

此外,報告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股票二季度獲得前海人壽增持近1.5億股,股份占比達3.30%,目前前海人壽持股占總股份的4.90%,逼近舉牌線。另外二季度證金公司也增持公司股份4477萬股,目前持股占比1.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79

煤化工業務剝離大唐發電前三季預虧 凈利降逾180%

大唐發電10月11日晚間發布業績預減公告,預計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經營業績將出現大幅變動,合並報表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為負值,且較上年同期下降約180%-190%;合並報表利潤總額仍為正值,較上年同期下降約85%-95%。

據此前數據,大唐發電2015年前三季度合並報表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人民幣35.87億元;合並報表利潤總額約為人民幣68.21億元。

公司稱,業績下降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1、因煤化工及關聯項目轉讓事項,減少公司合並口徑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人民幣55.18億元。2、受年初國家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及公司電量結構影響,平均上網電價同比降低,致使公司電力板塊業績同比下降。

公司煤化工及關聯項目已於2016年8月31日完成交割,該轉讓事項完成後,公司合並報表資產總額減少約人民幣754.92億元,負債總額減少約人民幣713.27億元,所有者權益總額減少約人民幣41.65億元,資產負債率降低約4.87%;利潤總額減少約人民幣43.14億元。

為推動煤化工重組工作,實現虧損業務剝離。大唐發電將持有的大唐能源化工、錫林浩特褐煤開發等資產以1元為對價轉讓給中新能化。此前申萬宏源研報分析稱,煤化工業務的剝離將有助於公司拋開包袱,集中精力發展電力業務,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該機構還預計,轉讓交易標的將導致公司利潤總額減少約60億元,今年全年累計凈利潤將出現大幅度下滑。公司調整2016至2018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4.16、45.1和47.21億元,調整前預計16至17年的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59.69、62.09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188

月報“慘淡”收官  2016上市券商集體凈利降超50%成為定格

伴隨12月上市券商月報的集中披露,2016年上市券商經營數據也悉數收官,而無論是最後一個月,還是2016全年,上市券商的日子過得均並不輕松。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受累於12月市場“股債雙殺”,上市券商業績整體下滑。母公司口徑下,已披露月報的22家上市券商,當月實現營業收入143.78億元,凈利潤33.98億元。其中,16家券商凈利潤環比下滑,另有4家券商出現虧損,金額近6億元。

實際上,12月月報只是去年券商業績的一個“慘淡”縮寫,相比2015年風風火火賺錢的牛市,2016年券商則遭遇業績寒冬。整體營收縮水,凈利大幅滑坡。2015年股災之後,券商主力創收的經紀、自營等業務大受打擊。華泰證券金融團隊最新統計就顯示,22家上市券商(不包括光大證券、申萬宏源和第一創業)2016年累計實現凈利潤688億元,同比下降50%。

4家券商虧損

“看天吃飯”的券商在12月遭遇了“股債雙殺”。數據顯示,12月滬深兩市日均股票成交量343億股,日均成交額4420億元,環比下滑達26%和28%。

在此影響之下,多數上市券商的月報不得不慘淡收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公布月報的22家券商中,僅有君信證券、廣發證券、國泰君安等5家營收超10億元。環比增幅來看,國元證券、太平洋證券、廣發證券表現最為亮眼。凈利潤環比增幅478.78%、323.73%和100.47%。

有人歡喜而更多人憂愁。16家上市券商在12月業績表現欠佳,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興業證券、反正證券、西南證券、國海證券還出現近6億元虧損。

興業證券虧損達3.23億元,而該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由於不可抗因素,計提了與欣泰電氣IPO造假有關的先行賠付金額,故而造成12月公司業績虧損。

此前,因欣泰電氣IPO造假一案,興業證券受到證監會5738萬罰款。此外,興業證券還計劃設立近5.5億元先行賠付基金。目前雙方正“對簿公堂”,興業證券正在向欣泰電氣起訴追償1.1億元,而欣泰電氣面則進行了反訴。

對於西南證券的虧損,有券商金融分析師認為或與興業證券類似,而國海證券則是受上月“蘿蔔章”事件影響,業績受挫,此前的“蘿蔔章”事件震蕩市場,涉及金額達165億元,為此,國海證券將面臨約7億元的賬面浮虧。該分析師認為,這部分浮虧或將在國海證券的年報中得到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方正證券已連續兩個月出現虧損,此前的11月凈利潤虧損為0.83億元。12月20日,正證券收到來自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由於其大股東隱瞞相關關聯關系,未配合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等,公司被定格處罰。此外,過去的一年,方正證券的評級亦遭連降六級至C級。

在華泰證券另一券商分析人士看來,目前方正證券在公司經營方面仍有“不穩定因素”。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1月9日,方正證券公告稱,獨立董事胡廷華遞交的書面辭職申請,其因個人原因申請立即辭去公司獨立董事職務。而胡廷華由此前曾與方正證券大股東內鬥不休的政泉控股提名,從2016年11月24日擔任方正證券獨立董事,任期尚不足兩月。在辭職前不久,胡廷華還曾與政泉控股提名的另一位董事車莉麗一道,對方正證券最新的高管選聘議案投出發對票。

全年凈利降五成

在上市券商12月月報發布之前,業內就預計2016年上市券商凈利潤將大幅下滑。而剛剛出爐的月報意味著,2016年券商業績數據已經基本敲定在——整體降幅50%。

華泰證券金融團隊統計數據顯示,22家上市券商(不包括光大、申萬宏源和第一創業)2016年累計實現凈利潤688億元,同比下降50%左右,主要受上半年市場震蕩影響,經紀、兩融及自營業務下滑較大。

2015年股災之後,市場交投低迷,監管亦持續收緊,“看天吃飯”的券商境遇大變,在紅火的牛市之後,撞上了2016年的業績寒冬。

盡管大券商仍然雄霸天下,但絕大多數營業收入縮水幅度在三成以上,凈利潤跌幅多數在50%以上。其中,長江證券、東興證券等跌幅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而以自營等業務著稱的東方證券、以及山西證券業績跌幅均超過70%。

市場的低迷和監管的嚴打也讓券商在業務上做出諸多改變。華創證券分析師洪錦屏分析,從收入結構來看,2016年券商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自營業務、資管業務四大板塊的收入占比分別為36%、20%、16%、9%,結構逐漸優化。

“經紀業務從過去的50%下降至40%左右;資管業務收入占比逐年上升,今年達到了歷史高點;而自營比重自2014年持續下降。”洪錦屏表示,受益於2016年IPO提速、再融資規模提高,投行業務成為今年券商業績的一大看點。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王叢雲也向本報表示,今年三季末券商的投行業務收入占比為20%,這已是該指標的歷史高點;若保持當前審批節奏,預計投行業務收入占比將穩定在15%至20%之間。這一業務結構的調整,短期或將對小券商的業績貢獻彈性更大。

而剛剛開局的2017年,對於券商而言仍難言樂觀。前述券商金融分析師就認為,無論從市場交易活躍度、還是政策走向來看,上市券商仍然“壓力山大”,2017年將面臨業務創新和轉型的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37

浙江永強:2016年凈利降近9成 投資收益大降114.46%

浙江永強2月6日晚間披露2016年度業績快報,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37.90億元,同比增長7.03%;凈利潤5926.90萬元,同比下降88.54%。公司表示,受證券市場波動等大環境影響,公司股票、基金等投資類業務收益減少5.44億元,同比下降114.46%。

公告稱,報告期內,北美及國內市場銷售持續增長,公司實現營業收總收入37.90億元,同比增長7.0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59億元,同比下降88.54%;基本每股收益0.03元,同比下降87.5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1.31億元,同比下降10%。

造成凈利潤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1、本報告期受益於人民幣貶值影響,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和盈利能力增強,主營業務毛利率同比上升5.86%。 2、同時受證券市場波動等大環境影響,公司股票、基金等投資類業務收益減少5.44億元,同比下降114.46%。 3、為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公司新增銷售網點和自主品牌推廣引起各項費用增加及期末庫存金額較大,現根據存貨預計可變現凈值計提存貨跌價準備9,375萬元。 4、控股子公司北京聯拓天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處的機票行業由於受上遊航空公司的政策調整造成的行業經營環境波動影響,業績未達到預期,公司對其計提商譽減值準備9,700萬元。 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65.1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32.60億元,資產負債率48.23%,資產狀況及流動性良好;股本21.76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每股凈資產1.50元,與去年同比基本持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486

中國太保:一季度凈利降9% 遭證金、天安財險等減持

中國太保披露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084.02億元,同比增長29.9%;實現凈利20億元,同比下滑9%。從股東來看,一季度公司遭天安財險、證金公司、香港中央結算公司減持,其中天安財險減持公司A股3451萬股,證金公司減持公司A股1080萬股。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012.83億元,同比增長29.5%。其中:太保壽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49.20億元,同比增長43.1%;太保產險註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62.82億元,同比增長1.7%。

報告期內,太保壽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49.20億元,同比增長43.1%。代理人渠道保持快速增長,實現業務收入676.35億元,同比增長54.1%,其中新保業務279.41億元,同比增長6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289

上半年收入增五成,扣非凈利降七成,科大訊飛說有三大原因

科大訊飛(002230.SZ)8月13日晚發布半年報顯示, 2018 年上半年這家智能語音龍頭企業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五成、凈利潤同比增長兩成的情況下,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下滑七成,主要是因為增加研發和市場投入,今年上半年增加員工近3500人,包括知名的人工智能專家。

2018年上半年,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入3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52.68%;實現毛利16億元,同比增長 56.02%,這主要系業務拓展、 銷售規模擴大,醫療、教育等各行業應用業務增長所致。

同時,科大訊飛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1.74%;但是,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019.9萬元,同比減少74.39%。

對此,科大訊飛解釋說,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是正值人工智能產業爆發的窗口期,加大研發投入、生態建設投入和市場投入。2018 年上半年公司員工同比增長近 3500 人,帶來薪酬、費用提升。其中,2018 年上半年新增研發費用 2.29 億元(研發費用總額達 5.87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63.84%);新增銷售費用 3.19 億元(銷售費用總額達 7.33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77.10%)。

其次是2018 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的毛利增幅超過營業收入的增幅,而從歷史上公司業務收入的季度分布特點來看,大部分收入主要在下半年(2017 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收入比例為 1:1.6),而公司對關鍵人才和新增崗位已基本招聘就緒,2018 年下半年人員增幅將顯著低於上半年人員增幅。

第三是2018 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的非經常性損益金額為 1.1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88.52%。科大訊飛正在建設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同時科大訊飛還在安徽打造中國聲谷的項目,相關政策支持以政府補助等多種形式逐步落地。此外,科大訊飛圍繞人工智能生態體系的上下遊投資亦產生了初步的收益。

目前的國際環境也會對科大訊飛有一定影響。科大訊飛表示,從短期來看,來源於海外的收入占比極少,目前國際環境對公司銷售收入的直接影響非常有限。在備受關註的芯片方面,科大訊飛和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芯片廠商均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包括 NVIDIA、英特爾、ARM、高通、DSPG、MTK等,科大訊飛亦戰略投資了人工智能芯片初創企業寒武紀。

截止2018年6月份,科大訊飛以智能語音和人機交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已開放近百項AI能力和場景方案,累計終端數已達17億(去年同期是14.7億);日均使用次數46億(去年同期是37億);第三方創業團隊達80萬(去年同期是37.3萬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寧佳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