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凡客還能扛多久?

http://www.infzm.com/content/70161

在四年高速成長期之後,凡客這個平地崛起的網絡服裝品牌遭遇兩難局面,一方面它要不斷奔跑,快速擴張規模,但另一方面,擴張帶來了高昂的成本和管理上的難題。現在,凡客如何維持住自己的既有優勢,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大批裁員、個別高管離職、上市未果,傳言虧損嚴重……

對四歲的凡客誠品公司來說,2011年下半年幾乎沒有一個好消息。公司創始人、43歲的CEO陳年,直到最近仍積極配合各家媒體採訪,試圖稀釋這些瀰漫在身邊的懷疑與擔憂。

山西人陳年曾經是北京《中國圖書商報》的書評週刊編輯。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時,他卻隨雷軍創辦了網上書店卓越網,並成為這家網站的執行副總裁。在退出卓越網及創辦虛擬物品交易網站我有網失敗後,他於2007年10月創建了凡客這家服裝電子商務網站。

四年間,凡客創造了一個高速成長的奇蹟——據凡客高管提供的數據,2008年稅後收入僅有1.1億元,但到了2011年,稅後收入已達到30多億。與其他電商明顯不同的是,陳年給凡客注入了「人民時尚」的內涵,將之打造成一個家喻戶曉的互聯網服裝品牌。

「歷史機會來了,你正好在那裡,你就創造歷史了。」2012年2月4日,陳年坐在凡客總部那間寬大的辦公室裡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凡客總部位於北京東三環雙井橋旁邊的樂成大廈,佔了其中四層的空間。陳年一個人的辦公室佔了一層的七分之一,一面半牆壁的書架都放滿了書。

陳年的這個解釋,與美團網CEO王興的看法類似——「傳統行業創業好比登山,互聯網創業好比衝浪。你只要踩上一個浪,保持住,它的高度就決定了你的高度」。王興曾是校內網、飯否網、海內網的創始人,但屢次創業都沒能「保持住」,最終均歸於失敗。

陳年能否「保持住」凡客的高速成長勢頭,現在成了一個懸念。雖然陳年像祥林嫂一樣不斷對外界反駁那些質疑的聲音,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凡客確實到了該反思的時候。

PPG的啟示

凡客的崛起,除了歸功於一波電子商務浪潮的興起,還要感謝一位先驅——PPG公司。2005年,PPG以「輕公司」模式異軍突起,迅速成為一家耀眼 的網絡服裝公司,被稱為「服裝界的戴爾」。它只做男士服裝,其業務幾乎全部外包,沒有廠房、設備、門店,只有市場部、設計部、呼叫中心及倉庫。

它以鋪天蓋地的網絡廣告和傳統廣告去搶奪消費者的眼球。雖然成長速度驚人,但也為日後埋下了巨大隱患。2007年之後,這家公司因拖欠供應商款項,最終倒閉。這一年,凡客誕生。

陳年創建凡客,最初完全是模仿通過電話售賣男士襯衫的PPG。其廣告投放策略也與PPG無異,2008年2月之前,凡客市場營銷以投平面媒體為主。在2008年到2009年兩年間,凡客投放的廣告額佔其銷售額的比重達到了六成。

但幸運的是,凡客在2008年3月就開始嘗試網上營銷,訂單迅速增長。那時互聯網廣告的效果並不被企業看好,價格很低。門戶網站甚至會免費再送一些 廣告。凡客嘗到了網絡營銷的甜頭,迅速拋棄電話直銷模式,轉做互聯網品牌。這使凡客避免了如PPG般重金砸向傳統媒體卻難以為繼的結果。與凡客一樣,麥考 林、夢芭莎等網上服裝品牌也開始利用互聯網廣告來吸納人氣。

此外,凡客從2007年10月就開始了第一輪融資,此後到2011年底一共融資六輪,總融資額達4億美元(人民幣約24億多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 的電商副總裁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也可以看出陳年的精明之處,凡客融資的輪數多,很可能是一種精明的作價技巧。多輪融資,可以提高溢價。

陳年的過人之處還體現在其塑造品牌的策略上。2010年5月,凡客買了一些路牌,準備放韓寒和王珞丹代言的凡客廣告。但陳年發現路牌廣告的畫面有一 大片空白,於是就將客戶比稿帶來的電視腳本的字幕,刪減之後放了上去。然後韓寒和王珞丹的粉絲把這個拍下來,跟眾多網友一起,發酵出了凡客體。

迅速走紅網絡的凡客體重新定義了凡客。對於凡客的品牌定位,陳年說,他現在只強調三點:無限時尚、高性價比和最好的服務。其他的交給用戶。

至此,凡客走出了一條自建互聯網服裝品牌的獨特路徑。而電商第一梯隊的代表京東商城走的是平台型電商的模式,從3C產品發展到跟吃穿用行有關的所有商品。京東的賺錢模式是,自己從供應商那裡採購商品,在網上加價賣給消費者,賺取差價。這也是噹噹網、樂淘網等電商走的路。

但陳年費盡心力打造的這個品牌,卻很難產生溢價效應。而陳年認為,品牌溢價可能是中國傳統品牌走的彎路。理由是,GAP、ZARA、H&M和優衣庫等國外服裝巨頭,走的都是平民化的路線。而國內那些賺了點錢就開始走高端的品牌都失敗了。

對此,另一位電商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做品牌,脫離不了提高客單價的規律。做零售,最高目標是提高溢價率。比如,品牌商百麗的鞋子售價,一般是在成本的基礎上乘以5。在他看來,陳年要打破這個魔咒,有點違背行業規律辦事。

大批裁員、個別高管離職、上市未果,傳言虧損嚴重……

對四歲的凡客誠品公司來說,2011年下半年幾乎沒有一個好消息。公司創始人、43歲的CEO陳年,直到最近仍積極配合各家媒體採訪,試圖稀釋這些瀰漫在身邊的懷疑與擔憂。

山西人陳年曾經是北京《中國圖書商報》的書評週刊編輯。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時,他卻隨雷軍創辦了網上書店卓越網,並成為這家網站的執行副總裁。在退出卓越網及創辦虛擬物品交易網站我有網失敗後,他於2007年10月創建了凡客這家服裝電子商務網站。

四年間,凡客創造了一個高速成長的奇蹟——據凡客高管提供的數據,2008年稅後收入僅有1.1億元,但到了2011年,稅後收入已達到30多億。與其他電商明顯不同的是,陳年給凡客注入了「人民時尚」的內涵,將之打造成一個家喻戶曉的互聯網服裝品牌。

「歷史機會來了,你正好在那裡,你就創造歷史了。」2012年2月4日,陳年坐在凡客總部那間寬大的辦公室裡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凡客總部位於北京東三環雙井橋旁邊的樂成大廈,佔了其中四層的空間。陳年一個人的辦公室佔了一層的七分之一,一面半牆壁的書架都放滿了書。

陳年的這個解釋,與美團網CEO王興的看法類似——「傳統行業創業好比登山,互聯網創業好比衝浪。你只要踩上一個浪,保持住,它的高度就決定了你的高度」。王興曾是校內網、飯否網、海內網的創始人,但屢次創業都沒能「保持住」,最終均歸於失敗。

陳年能否「保持住」凡客的高速成長勢頭,現在成了一個懸念。雖然陳年像祥林嫂一樣不斷對外界反駁那些質疑的聲音,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凡客確實到了該反思的時候。

PPG的啟示

凡客的崛起,除了歸功於一波電子商務浪潮的興起,還要感謝一位先驅——PPG公司。2005年,PPG以「輕公司」模式異軍突起,迅速成為一家耀眼 的網絡服裝公司,被稱為「服裝界的戴爾」。它只做男士服裝,其業務幾乎全部外包,沒有廠房、設備、門店,只有市場部、設計部、呼叫中心及倉庫。

它以鋪天蓋地的網絡廣告和傳統廣告去搶奪消費者的眼球。雖然成長速度驚人,但也為日後埋下了巨大隱患。2007年之後,這家公司因拖欠供應商款項,最終倒閉。這一年,凡客誕生。

陳年創建凡客,最初完全是模仿通過電話售賣男士襯衫的PPG。其廣告投放策略也與PPG無異,2008年2月之前,凡客市場營銷以投平面媒體為主。在2008年到2009年兩年間,凡客投放的廣告額佔其銷售額的比重達到了六成。

但幸運的是,凡客在2008年3月就開始嘗試網上營銷,訂單迅速增長。那時互聯網廣告的效果並不被企業看好,價格很低。門戶網站甚至會免費再送一些 廣告。凡客嘗到了網絡營銷的甜頭,迅速拋棄電話直銷模式,轉做互聯網品牌。這使凡客避免了如PPG般重金砸向傳統媒體卻難以為繼的結果。與凡客一樣,麥考 林、夢芭莎等網上服裝品牌也開始利用互聯網廣告來吸納人氣。

此外,凡客從2007年10月就開始了第一輪融資,此後到2011年底一共融資六輪,總融資額達4億美元(人民幣約24億多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 的電商副總裁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也可以看出陳年的精明之處,凡客融資的輪數多,很可能是一種精明的作價技巧。多輪融資,可以提高溢價。

陳年的過人之處還體現在其塑造品牌的策略上。2010年5月,凡客買了一些路牌,準備放韓寒和王珞丹代言的凡客廣告。但陳年發現路牌廣告的畫面有一 大片空白,於是就將客戶比稿帶來的電視腳本的字幕,刪減之後放了上去。然後韓寒和王珞丹的粉絲把這個拍下來,跟眾多網友一起,發酵出了凡客體。

迅速走紅網絡的凡客體重新定義了凡客。對於凡客的品牌定位,陳年說,他現在只強調三點:無限時尚、高性價比和最好的服務。其他的交給用戶。

至此,凡客走出了一條自建互聯網服裝品牌的獨特路徑。而電商第一梯隊的代表京東商城走的是平台型電商的模式,從3C產品發展到跟吃穿用行有關的所有商品。京東的賺錢模式是,自己從供應商那裡採購商品,在網上加價賣給消費者,賺取差價。這也是噹噹網、樂淘網等電商走的路。

但陳年費盡心力打造的這個品牌,卻很難產生溢價效應。而陳年認為,品牌溢價可能是中國傳統品牌走的彎路。理由是,GAP、ZARA、H&M和優衣庫等國外服裝巨頭,走的都是平民化的路線。而國內那些賺了點錢就開始走高端的品牌都失敗了。

對此,另一位電商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做品牌,脫離不了提高客單價的規律。做零售,最高目標是提高溢價率。比如,品牌商百麗的鞋子售價,一般是在成本的基礎上乘以5。在他看來,陳年要打破這個魔咒,有點違背行業規律辦事。

快的代價

凡客雖然走的是自建品牌的路徑,但它和其他電商一樣,不得不面臨著快速奔跑的宿命。這也意味著,要成為最後的贏家,就必須持續投入各項成本,以便比別人跑得更快,在規模上做到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陳年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他現在關注的是新用戶的增長和二次購買率。在他看來,這兩個數據是公司是否健康的唯一前提。他認為,PPG當初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做到足夠的用戶量和增長速度。

為了擴張規模,很多電商模仿的是亞馬遜的模式——從單一貨品增加至無所不包的百貨,並提供第三方平台,允許別的商家在自己的平台上與自己同台競爭。同時,增加對物流配送和倉庫及後方信息平台的投入,以便更好地改善用戶體驗和擴大覆蓋面。

凡客也是如此。2010年5月,凡客開始了品類的急速擴張,開始做男女裝、鞋子、家紡,甚至還做了化妝品、電飯鍋、拖把。品種擴張自然會帶來銷售規模,但也帶來了滯銷產品的庫存成本增加。T恤和帆布鞋是凡客最好銷的產品,但電飯鍋、拖把則少人問津。

當月,凡客還啟動了V+頻道,建立平台吸引第三方合作者,開賣百貨產品。將競爭的矛頭直指京東和噹噹。

但V+擴張沒有達到預期,一年多來只做到5億元左右規模,僅佔凡客總銷售額的百分之十左右。原因是,消費者習慣了凡客自有品牌的低價,從凡客進入V+頻道後,很難接受V+產品的高客單價,所以流量的轉化率不高。

而且,供應商跟凡客合作有顧慮。網上鞋城樂淘跟凡客的V+談過合作,凡客要求樂淘的鞋子進入到凡客的倉庫。樂淘沒法答應,因為樂淘賣的東西,是供應 商在樂淘的倉庫裡寄售的,樂淘獲取銷售提成。貨在樂淘的倉庫裡,十天半個月能周轉一次,放到凡客的倉庫裡,凡客處理速度慢,配送得先盡著凡客自有品牌,產 品周轉一次要一個月,供應商自然不答應。

另一方面,凡客自建的如風達物流公司還沒有形成足夠的冗餘能力,從第三方身上賺錢。如風達總經理李紅義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未來如風達是可以開放的。但如風達現在接的一些外單,仍是關係戶的訂單,比如小米手機。

亞馬遜早年投巨資建設的物流和云計算中心,現在都已經成為其重要的利潤來源。但對凡客來說,要達到這一點,仍路途遙遠。

凡客的麻煩還不僅於此。由於電商業的激烈競爭,互聯網廣告價格驟升,推高了凡客的成本。據一位電商界人士透露,2011年的互聯網廣告價格比2010年同期增長了50%之多。

但陳年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廣告價格增長50%的說法,只適用於360等少數幾家公司。而凡客的廣告投放額佔銷售額的比重,這幾年一直在下調。從2009年的六成下降到2011年的兩成。他說,2012年,這個比重會繼續降至一成。

儘管如此,凡客仍無法迴避綜合成本高企的痛苦。南方週末記者從凡客在江蘇南通的供應商世紀燎原公司瞭解到,凡客的毛利率至少在20%以上。比如,凡客有一款賣99元的衣服,從世紀燎原的採購價格是76元左右。

一位電商界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分析說,凡客毛利率是很高的,但凡客是30天無條件退換貨一次,所有退換貨的物流折損比其他電商公司要高,再加上如風 達堅持高水準服務的定位,凡客總的物流成本算下來對總收入的佔比應該在20%左右。行政成本8%-10%,市場成本20%-30%。這幾項加起來已經是 50%左右的成本了。「所以,凡客肯定是虧損的。而且,凡客的規模越大,虧損會越大。當然,隨著規模的做大,物流成本和市場成本會下降。這就要看凡客能堅 持多久。」他說。

「大躍進」之後的殘局

凡客在2010年開始品類擴張之後,員工人數也從最初創業時的100多人增加至1萬人左右。而陳年當時看到的數據是,2011年1月份,凡客的增長是2010年同期的6倍。這讓他對2011年全年能達到100億元的銷售額充滿信心。

陳年開始放權。很多二十多歲的員工,現在管理的是上億元的銷售額,那是凡客2008年全年的銷售額。

但到了2011年6月,陳年經常發現樓下等電梯的員工太多,很多人索性聚在一起閒聊。還有些員工在上班時間開溜。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對公司做了一個體驗,結論是:高層心浮氣躁,基層驕橫腐敗。

到了7月份,凡客開始裁員,試用期的員工被大量清走。當月,凡客也開始對過多的品類進行分析,將做得不好的品類刪掉。

同時,陳年也開始對組織架構動手術。以前凡客只有兩個產品事業部,現在被拆成八個部門——除了五大事業部,還有三個生產中心。

這五個事業部的設立思路主要是按品類分。過去凡客的產品、推廣、營銷和品牌完全分開。成立了五個事業部後,每個事業部貫通了從產品、營銷到推廣的所有職能。

以往,在規模逐漸變大之後,凡客作為傳統服裝業的色彩就越來越重,生產部門成為主導者,上馬了拖把和指甲剪等不成功的品類。現在,凡客的生產中心變成三個,一個是服裝,一個是鞋帽,一個是其他的雜類。

事業部的權限是,從產品規劃到最後營銷全部打通,並且對庫存負責。而在過去,產品就負責產品,營銷就負責營銷,產品部門進了一堆東西,營銷部門看不上,產品部門天天罵營銷部門連個照片都拍不好,兩邊互相看不上。

未來凡客還將細分出更多的事業部,這也要求有更多的管理者。南方週末記者問陳年,是否會考慮給公司招個職業經理人來做CEO,陳年搖頭說:「公司大了,要尊重歷史。更重要的問題是團隊的學習能力和糾錯能力。」

但這個團隊並不穩定。2011年下半年,凡客個別高管選擇了離職——副總裁吳聲投奔了京東商城,公關經理李劍雄去了學而思。對陳年來說,如何留住人是一項新的挑戰。

在裁員和高管離職風波之前,陳年一直沒有給管理團隊分配期權。凡客目前的管理層有三分之一是老卓越人,這些人靠感情尚能留住,但凡客同時也有很多80後的年輕人在擔任管理職位,對這些年輕人來說,凡客不拿出真金白銀,很難留人。

2012年2月份,陳年在反思之後,對凡客整體戰略正在進行一次新的規劃。他說,凡客的調整,哪些要收,哪些要放,都將由一個數據系統來說話。未來它將是凡客繼產品、用戶之後最核心的公司發展驅動力,而且是可持續的。

其實這早已是亞馬遜的成功秘訣之一——亞馬遜追蹤一切,大部分決策都基於數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48

民生銀行能扛得住嗎?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xwy.html
模式創新的商貸通讓民生銀行在業內聲名鵲起,但在經濟下行期比同業增加了一個高風險點。週期性行業景氣度高峰期財務數據都會很完美,盯著靜態數據沒有意 義,任憑現在壞賬率多低,盈利增速多高,一個重大定性因素的突變足以讓所有數據面目全非。現在銀行業定性比定量更重要,小企業倒閉潮的動態發展趨勢更重 要。民生的不良與逾期出現不好的趨勢,經濟環境不斷惡化過程中商貸通仍然保持高速增長可能不是好事,是激進的策略,這跟現在的大量投資刺激經濟有相似之 處,短期好看,長期堪憂。

    民生擁有很強的執行力和創新精神,商貸通選擇行業也有獨特之處,正常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大問題。但現在遇到的是歷史性的轉折,經濟的深度調整,小微企業經營 環境前所未有地惡化。商貸通能否扛得住,主要看小微企業經營的惡化程度,現在任何人都難以下定論,包括民生管理層,這個跟宏觀經濟的不可測同樣道理,明年 見分曉。民生如果能扛過這輪經濟週期,會是很不錯的標的。如果不在乎兩三年的時間成本和股價的大幅波動,現在買入長期持有一定能獲得收益,這跟其他銀行股 同理,但週期性行業買入時機很重要。

 

 

梁軍儒:小微企業是民生的看點,也是高風險點。中小企業的處境比08年還要困難,跑路的越來越多。聯保、互保是它的安全墊,但當大家都扛不住時,這個墊還有用嗎? 9月17日 21:09 來自新浪微博

 

東方藍海:看不清就躲得遠遠的 (9月18日 09:04)

 

Andy_Ys:還是那句話:小微企業風險大 銀行最好做中型企業 (9月18日 09:02)

 

梁軍儒:回覆@志平1993: 報表只能作參考,壞賬率可通過新增貸款的快速增長稀釋,不良絕對值和逾期的增加才反映貸款質量,民生上半年不良增19%,興業13.38%和招行 7.96%,民生逾期3個月內的貸款大幅增加231%。靜態數據不重要,其反映惡化的趨勢才最重要。我獲得的信息是大量小企業倒閉,與民生的數據相對應。 (9月18日 08:58)

 

梁軍儒:回覆@志平1993:這是回覆網友打比方。民生我也很感興趣,它如果能扛過這輪下行的衝擊,會是很好的標的。但不能因為偏好就只看好的,屏蔽壞的,否則成為鴕鳥。 (9月18日 08:52)

 

梁軍儒:回覆@xfs007:3000億的20%是600億,加上地方債等其他的壞賬,能覆蓋嗎? (9月18日 07:23)

 

志平1993:回覆@梁軍儒:民生已經做過分析。小微企業風險小於中小企業。另外上半年小微企業壞賬只有0.6左右。不知你說的20%的壞賬有何依據? (9月18日 06:38)

 

xfs007:回覆@梁軍儒:如你所說,2成出事,最終損失又有多少呢?銀行不能只強調風險,忽視盈利。關鍵是盈利覆蓋風險。其他企業同理。 (9月17日 23:19)

 

生活-投資:聯保是長三角的特色吧,家族經濟、熟人經濟、圈子經濟,搞互保,是銀行徵信的偷懶,希望互保的人之間是相互知根知底的。一旦入套,大家遭殃。珠三角就不是互保的模式。 (9月17日 22:06)

 

小小懶989:地雷陣,鋼貿貸款已顯示出來。什麼樣的實業,且允許個人私營的需要貸款來擴大賺錢呀? (9月17日 21:46)

 

梁軍儒:「大家」是指聯保的企業,而不是中國所有的企業。 (9月17日 21:43)

 

高窟:擠兌潮,裸泳兒 (9月17日 21:40)

 

梁軍儒:回覆@michaellin54:大部分的中大型企業都不容易出事,不同行業也完全不同。民生要出事並不需要所有企業,它幾千億的小微貸款,兩成出事已經不得了。小微企業高風險是常識,只是經濟穩定時聯保互保能降低風險,但現在中國經濟的快速下滑,這個保護是否還有效則不得而知。 (9月17日 21:40)

 

josephcovey2023:我們這兒已經有互保幾家,一家關門,其他也被相繼關門的。 (9月17日 21:17)

 

張金棟的微博:大家都扛不住的時候,也就是經濟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時候,要麼是經濟危機、要麼是金融危機,在短期內的中國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很小。 (9月17日 21:16)

 

michaellin54:如果所有都扛不住了,股市還有用嗎?如果擔心未來都扛不住的風險,就根本沒必要配置股票資產了。 (9月17日 21:14)

 

雙魚80:同意,那就是地雷陣 (9月17日 21: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05

依法取得議約資格 營運能力卻受質疑 雙子星開發案 中華工程能扛得起


2013-03-04  TWM
 

雙子星大樓由中工敗部復活取得議約權,但中工是否有能力承擔這樁金額龐大的開發案,卻也立即引來各界質疑,命運多舛的雙子星案,是否將走上機場捷運第二的命運?

撰文‧陳怡君

台北雙子星聯合開發案第一順位議約人「太極雙星」因無法履約而出局,儘管台北市捷運局迅速與第二順位的「中華工程團隊」議約,但雙子星大樓C1私有地權益促進會會長王小玉懷疑,「中華工程是否有能力承接?」她強調,「依法取得的資格,千萬不能成為護身符。」中工與太極雙星最大的差異在於,中工計畫在二○一七年雙子星大樓落成前,將分回的樓地板面積透過不動產證券化方式處分,作為籌措興建雙子星所需的自有資金。

台北市府官員私下評論,如此規畫不免讓人心生「中工無心於長期經營」的疑慮。此外,中工過去所表現的營運績效,也令外界心存問號。

觀察二○○○年來中工營運表現,至一一年的十二年間,歷年每股純益(EPS)從未超過○.六元,當中也只有○六年及一○年的EPS超過○.五元;在這樣的獲利能力下,中工股價自是長期乏善可陳,自二○○○年以來,股價多受困於十元面額下,在同類股當中相對疲弱。

此外,中工的資產報酬率(ROA)亦是少有可書之處。在二○○○到一一年間,公司的ROA只有四年超過一%,一一年更是只有○.五三%,對比於同業欣陸控股一一年的ROA達到六.○五%,中工經營表現顯然落後一大截;而若與股價和中工同樣皆在十元上下水準的工信工程相比,工信在一一年的ROA,也有接近三%的表現。

依據去年第三季財報,中工目前的總資產約為三九○億元,專家評論,「管理三九○億元資產的績效已不盡理想,若要管理造價七百億至八百億元的雙子星大樓,能力當然會受到質疑。」對於近期上演的這場雙子星開發案鬧劇,不少人直覺聯想到當年的「機場捷運開發案」,十一年前,得標者長生國際也因財務周轉不靈而喪失資格,第二順位的中工也因無法與政府取得共識而放棄興建,最後還是由政府收拾爛攤子。

一樁影響國家門面的重大交通建設計畫,因為政府對開發商的評估不當,仍未能正式通車,自一九九六年機場捷運開發案正式公告徵求民間投資至今,前後已長達十七年。

同樣被認為是國家門面、也被喻為最具指標性的開發案,這一回,雙子星大樓會不會走上機場捷運第二的命運?恐怕需要政府謹記前車之鑑,嚴格把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13

一張圖解釋原油市場最大疑問:美國頁巖油還能扛多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80

截至上月底,無論是被視為國際基準的布倫特原油價格,還是美國的WTI原油價格,與今年6月巔峰期相比跌幅都超過20%,石油市場跌入熊市。

華爾街金融機構紛紛下調原油預期價格,認為除了全球經濟加劇下行,近期油價大跌的原因之一還包括供應增加,而目前的一大供應源就是美國的頁巖油。不過,開采頁巖油要克服的難題是高成本。假如油價跌破生產商的盈虧平衡水平,頁巖油就失去了商業開發的吸引力,生產商自然會考慮采取減產等行動。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在新近報告中就提到上述問題。該報告寫道:

“基於儲量,在美國以非傳統方式采油的平均盈虧平衡點是每桶76-77美元。在企業層面,這種平衡價位可能更高,這也意味著,如果油價持續在目前水平,(能源企業)就要減少支出。”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上月不但未減產,還主動下調售價,打響了價格戰。分析人士對近來OPEC打響“價格戰”的真實目的看法不一。有人認為,這是沙特與美國聯手打擊伊朗和俄羅斯經濟的行動。有人認為,OPEC是要制止北美頁巖油產量增長。

假如OPEC壓價是為了迫使開采頁巖油的美國企業減少供應,摩根士丹利上述報告提到的盈虧平衡油價可能就是壓垮那些美國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上述報告預計,油價持續處於低位將導致能源企業大幅削減支出。一旦出現這種被分析師稱為“資本支出懸崖”(capex cliff)的情形,整個經濟都會受影響。

以下摩根士丹利圖表展示,據全球能源研究與咨詢機構Wood Mackenzie統計,一些重要的美國頁巖油產油區若要達到盈虧平衡,油價需要至少處於什麽水平。

頁巖油,石油,原油,OPEC,美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993

李迅雷:A股牛市究竟能扛多久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05

李迅雷:A股牛市究竟能扛多久
作者:李迅雷


首先聲明,這不是一篇預測股市的文章,只想就市場中帶有一定共識性的觀點提出不同看法,或許這有助於讀者加深對本輪牛市的理解和未來市場的判斷。

為何中國不會爆發債務危機

在今年1-2月股市調整階段,不少機構投資者對市場還是比較謹慎甚至悲觀的。悲觀的一條主要理由就是隨著經濟下行,債務問題將進一步凸顯,有可能剛性兌付被打破,或引發信用危機。

大部分人倒是對地方債不太擔心,因為政府債務可以通過借新還舊來解決;他們主要擔心的是企業債,目前的企業債務總額估計占GDP比重超過130%,是全球最高的。不過,從官方披露的2014年度國企財務數據來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負債總額為66.56萬億元,那麽與此相比,非國有企業的負債總額大約只有16萬億元。此外,中國居民家庭的負債規模盡管增長很快,但絕對量不大,一般估算占GDP比重不到40%,大幅低於發達國家平均76%的水平。

因此,在中國的債務構成中,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是主要的債務主體。同時,由於國有企業的屬性,也可以將這部分債務看作是有政府做背書的債務,那麽可以將中國的債務問題廣義地看成是政府的“內債”問題。目前估算,中國政府所擁有的資產規模(包括土地、礦產和水資源等)是全球最大的,僅國有企業(除金融)的股東權益就超過35萬億元。

居民的債務率水平低,意味著由於房價下跌觸發的信用危機不大可能出現,這就不會導致銀行壞賬率的急劇上升。而非公企業在銀行貸款余額中的占比也不高,同樣不會對銀行的財務狀況構成太大威脅(如過去幾年的鋼貿事件)。剩下的就是代表政府準信用的國有企業,其大股東——國家的資產負債表也還是比較健康的。

牛市見頂一般都發生在PPI的沖高階段

觀察A股的幾輪牛市會發現這樣的規律:啟動時,PPI和CPI都是相對較低的,故政府采取了降息政策,如1996年5月、2008年12月和2014年11月。2006—2007年那輪大牛市啟動時,PPI就處在相對低點,結束時則相對高點。在交易所成立至今的25年中,還沒有發生過PPI為負值且沒有回升跡象下牛市見頂的案例。

如果只是簡單地從某個指標與股市熊牛的相關性就做出判斷,還是缺乏說服力的,畢竟中國股市的歷史還非常短,可供分析的樣本不多。不過,PPI背後的邏輯還是對判斷市場有一定的參考性。比如,2006年-2007年大牛市的快速見頂,實際上也是與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過熱有關。

如今,中國的PPI已經連續三年為負,CPI也處於歷史低點,通縮壓力仍然較大;而且,全球性的經濟低迷也揮之不去。在這種背景下,政府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會相對積極和寬松,對資本市場的鼓勵和忍態度也會加大。尤其是在當前企業債務負擔普遍比較沈重、融資難融資貴結癥久治無效的情況下,通過股市融資,既可以解決融資難問題,又可以降低企業的債務率,這當然是管理層樂見其成的。

A股市場發展至今,盡管民營企業的上市家數大幅上升,但仍是國有企業的市值占比超過非國有的市場,股市上漲有利於這些國有企業走出困境。因此,至少要等到PPI由負變正,經濟明顯走穩的時候,政策才會開始收緊。從今年看,經濟最多只能實現止跌,要回升恐怕還早。

本輪牛市的基礎是無風險利率下行嗎

市場上有一個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本輪牛市在經濟回落的背景下之所以能形成,是由於市場無風險利率水平的下行或下行的預期存在。確實,無論是經濟下行還是經濟調結構,都將使得市場利率水平回落。

從2013年6月的“錢荒”至今,市場利率水平確實有所回落,這也是貨幣政策的寬松力度不斷加大的結果。但問題是,即便2014年以來經歷了兩次降息和一次降準,融資難融資貴現象依舊沒有得到緩解。

目前的市場無風險利率水平還是居高不下。有人說,利率居高不下與股市繁榮、申購新股的收益率較高有關——如果這樣的解釋成立,那這與利率下行是導致股市走牛的說法之間又是矛盾的。

無論是無風險利率下行產生牛市還是新股發行導致市場利率上升,都是對經濟現象的淺層面解釋。股市上漲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居民家庭對權益類資產配置性需求的上升,即居民對以房地產為主的實物資產配置幾乎達到上限之後,在實物資產出現投資回報率下降的背景下,加強了對金融資產的配置,尤其是對權益類金融資產的配置。而市場利率水平在經濟增速回落過程中之所以還沒有出現顯著下行,是因為社會資金的供求關系沒有出現逆轉。

為何社會資金面還是不夠寬松呢?這是因為經濟並沒有如一些經濟學家們預期的“去杠桿”,而且企業部門的總體杠桿率水平還在上升。盡管社會杠桿率過高、泡沫化問題也已經成為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共識,但穩增長顯然比去杠桿更重要,所以政府、企業和居民部門這兩年來實際上還在繼續加杠桿,估計2014年這三個部門的負債占GDP之比的上升幅度均在5%-10%之間。

因此,我們看到,由政府拉動的基建投資的增速超過20%,以彌補制造業和房地產投資增速的下滑;同時,居民的購房首付比例下調,股票融資融券規模上升。而企業部門的加杠桿更多是被動的,即負債的增速超過利潤增速。

改革與調結構畢竟是長期目標,因此,短期選擇加杠桿也屬無奈之舉。

牛市的頂部必然是群體非理性構造出來的

即便是美國這樣的成熟市場的牛市,也會出現估值的非理性,更何況中國這樣只有25年歷史的新興市場。相比2007年牛市的癲狂,如今A股創業板的估值水平確實有點讓人望而生畏,但主板的權重股的估值水平還不能說太離譜,如滬深300指數所對應的市盈率目前是16倍(2007年見頂時超過40倍),至少銀行板塊7-8倍市盈率水平應該還在合理區間內。據說今年的前兩個月交易額中,自然人的交易額竟占了90%,所以A股是典型是散戶數量,且散戶的擴張速度遠超過機構,僅3月的新開戶數量就超過400萬,且60%的投資者是初中學歷。

雖然房地產是中國居民家庭資產配置中權重最大的,市值占到配置比例的65%左右,但畢竟絕大部分農民工還是不會在城里購房,因為買不起,但農民工是買得起股票的。目前股票占中國居民家庭資產配置的市值比例不足4%,這顯然太低了,即便翻兩番也低於臺灣居民家庭的水平。如果說支付寶的註冊用戶數量中有一半是無效的,那麽,也有4億用戶,假如未來A股的開戶數量也要達到這個規模呢?在移動互聯網普及背景下的這輪牛市,很可能會出現“全民皆股”的現象。臺灣股市的開戶數占其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它也曾經經歷過從1985年7月的636點至1990年超過12000點的瘋狂。

因此,牛市的頂部肯定不應該用純粹的估值或經濟學原理來判斷,而是應該用行為金融學來詮釋。可能臺灣股市歷史上的如此瘋狂不會在中國股市重現,但眼下絕大部分人對牛市持續時間和對頂部的預測很可能會低於今後的實際值。

作者:李迅雷(海通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
來源:經濟觀察報(微信號:eeo-com-cn)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418

一個商城就能扛十億 韓國衣戀揮軍西門町

2016-03-28 TWM

台北市西門町的杜拜帆船造形地標阿曼TIT大樓,近日掛上巨幅韓星廣告。原來,這個誠品與信義區知名商場Neo19都曾有意進駐的五層樓商場,已被韓國最大服飾集團衣戀(E-LAND)租下;三月二十五日開幕時,主打MIXXO、SPAO、WHO.A.U等時尚品牌,同時引進「兩餐」辣年糕等餐飲品牌。

衣戀在韓國握有一五○個時裝與二十幾個餐飲品牌,年營收逾三千億元新台幣;一年半來,揮軍台灣指標性商圈,店面越開越大,從台北一○一的近五百坪、去年租下逾千坪的微風忠孝,這次在西門町更租下三千五百坪。衣戀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張柱元表示,去年在一○一與微風忠孝創造近九億元業績,今年預估翻倍至二十億元,甚至訂下二○二○年一五○億元的目標。

張柱元指出,衣戀在韓國、中國等地,都擅長操作整棟的「複合式商城」,一個商城就能扛十億元業績,「新竹、台中、高雄都有看到不錯的點。」看來,衣戀喊出一五○億元業績目標,是玩真的。

撰文 / 鄧 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