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隱瞞小利空 釀成股價大風暴 王雅媛


2009-11-14  THT  
 

 

一個多月前Victoria曾推薦過信義玻璃(868),認為它是一間管理得不錯的公司,2009年下半年盈利又會因產品需求回升,及價值大幅上升而受惠。推薦時股價是港幣5.2元左右,最高曾見過6.5元,即是升了25%。現在股價為5.98元,升幅只剩下15%,跟其他股票比,表現實在不突出。

這一個月大盤一直在輪流炒,作為行業龍頭,估值又不算貴,信義玻璃是很有藉口炒上的,但是股價卻一直沒有多大突破。到官司出了,Victoria終於知道原因了。

上星期四,信義玻璃宣布,美國俄亥俄州北區區域法院就Saint-Gobain控告該公司侵權案(擋風玻璃產品的位置穩固用膠條)作出裁決,要求信義向控方賠償8,533萬元。消息一出,信義玻璃股價一開市便大跌,這幾天都收到不少電郵詢問如何看待這次侵權賠償。

信義玻璃市值超過港幣100億元,公司在銀行現金有4億多元,總負債為8億元。

受金融海嘯影響最厲害的2009年上半年,公司仍是賺錢,可以賺港幣2億多元。我認為,即使要信義玻璃此刻馬上拿出8,000多萬現金,對公司來說,根本不會構成任何財政上的壓力。

從長期看,信義玻璃被裁敗訴,代表公司根本沒有權利去利用這個專利賺錢,那會不會影響日後產品的銷售?只要去看信義玻璃的公布,有提到Saint-Gobain所持有相關專利的最後到期日為2009年6月。即使信義玻璃上訴再失敗,公司最多的損失都是8,000多萬元現金加上法律訴訟費用。因為相關專利已經到期,信義玻璃是可以繼續在它的產品上利用這個技術。

不過,這次公司卻有一樣事情做得不好,便是事前沒有披露這起官司,沒有與投資者保持充分溝通。到官司失敗消息一出,市場變得恐慌。

公司解釋為事前未能合理估計索償金額,裁決前披露索償詳情實屬過早。我認為,事情應該是反過來的,即使不能合理估計索償金額,集團都應該儘量披露官司任何的資料,起碼讓投資者知道有這起官司存在,讓投資者從披露的資料中,自行去思考對公司的影響。(作者任職申銀萬國證券,負責港股經紀業務,在2007年2月中港模擬投資比賽拿下冠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17

蘋果、鴻海圍攻 NB利空消息不斷 台灣NB 三兆元產業鏈巔峰已過?

2010-8-23 TTW




筆記型電腦品牌大廠宏碁七月業績大跌四成,專攻代工的廣達、仁寶業績也下滑兩成,甚至傳出廣達已凍結人事!這波業績急凍只是反映景氣不振的短期現象?還是整個筆記型電腦即將出現關鍵轉折的結構調整?

撰文‧黃智銘

台 股七月以來展開反攻,但是電子股除了宏達電有零星表現以外,其餘電子股都面臨旺季不旺,股價表現顯得意興闌珊。其中重要原因就在於過去一直扮演電子股重要 引擎角色的筆記型電腦︵NB)相關個股受到利空消息不斷衝擊,到底這波影響只是短期的砍單效應?還是隱藏長期的產業調整訊息?

相對於台積 電、友達等在畢業季動輒三、四千人大舉徵才,從六月起就開始傳出NB代工龍頭廠廣達在金融風暴之後,首度凍結人事,透露出不尋常的氣氛。廣達的動作與第三 季主要客戶惠普大砍訂單超過三成其實關係不大,惠普砍單的機種都是去年敲定陸續開發完成的機種,所以廣達到第二季末的凍結,似乎提前預言了明年接單展望不 佳。

平板電腦加入戰局

除了景氣的影響外,NB產業幾乎可以確定已出現長期而結構性的調整跡象。有龍頭廠高層評估,除去短期市場需求不振因素之外,NB產業在邁入成熟期之後,未來將難再現過去十年每年成長率超過二○%的好光景。

如 果這個產業趨勢確定,受影響的將不只是代工的廣達、仁寶等大廠,以及主攻品牌的宏碁等大型上市電子公司。影響範圍將擴及整個NB中、上游供應鏈,從面板、 光碟機、機殼、鍵盤到連接器、主機板零件等等,台灣廠商幾乎包辦了NB九成零組件供應,其中養活的上市公司多達數百家若用這些廠商的營收來估計,整體NB 供應鏈產值高達三兆元,占台灣GDP的四分之一,這個影響台灣經濟的產業由盛而衰的關鍵原因是什麼?

當四月iPad開始正式登場之後,NB 市場就馬上受到影響,尤其是過去兩年獨領風騷的小筆電市場更是陷入急凍。外資美林證券分析師李宜家觀察指出,美國市場小筆電出貨立刻衰退約三成。很多輕度 使用者如學生、婦女等很快就被介面友善、應用方便的iPad所吸引,讓美國NB市場整個急凍了。

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曾說,當他第一眼看到蘋果推出的平板電腦iPad時就相當驚豔,﹁這種簡潔的設計,以及沒有鍵盤的平台,一定會對筆電業產生很大的衝擊﹂。李詩欽認為,筆電廠必須加速調整步伐,才能因應未來產業走向成熟的挑戰。

華碩法說會上執行長沈振來也承認小筆電的威脅,認為iPad的確在消費預算上出現了對小筆電的排擠作用,因此下修了第三季華碩Eee PC的銷售量至一百四十萬台。

即使去年面臨金融風暴,但受惠於小筆電的熱賣帶動NB出貨仍有超過一五%的成長,總量超過一.六億台,NB已經成為市場主流,但就在NB出貨量創歷來高峰之際,也隱藏這個行業即將由盛而衰的徵兆。

桌 上型電腦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進入成熟期就會出現規格「過優」的現象,一些規格簡單、價格便宜的產品反而得以大行其道。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就相當憂心表示, 其實未來台灣不會有平板概念股,因為這種產品規格、技術都相當簡單,所以產品的價格與獲利都不如原來的NB,對代工廠來說反而是利空。

NB代工競爭白熱化

仁 寶總經理陳瑞聰本來開玩笑酸了鴻海跨足NB代工,說鴻海NB代工元年「還要再等兩年」,但今年起他表示,這些EMS︵專業電子製造服務廠︶進度比想像中 快,NB代工市場進入新一波流血戰。陳瑞聰認為要到EMS廠拿到一定市占率後,殺價競爭才會稍止。最近傳出鴻海與偉創力明年出貨量分別挑戰兩千萬與一千萬 台。

過去,當鴻海大舉切入某個產業時,也代表那個產業已經變成殺戮的﹁紅海﹂市場,在筆電產業又得到再次印證。在新進者進入分食之後,大和 總研科技分析師黃文堯在研究報告指出,除EMS廠之外,二線廠英業達從廣達、緯創搶走惠普的大訂單,預估廣達、緯創明年出貨量將因此減少兩百至三百萬台, 隨著NB代工競爭白熱化,不但代工廠過去每年二○%成長的目標難以達成,毛利率也將跌破四%。

這波產業調整的大趨勢,業者早就了然於胸,並 已展開新布局。在NB明年成長可能趨緩之下,本來在中國市場用力較少的宏碁、華碩,今年開始不約而同部署重兵在中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對代工廠來說,以廣 達、仁寶來看,NB占營收的比重都在七成以上,前三大廠中只有緯創的NB營收比重在七成以下,未來如果要繼續追求成長,勢必要提高非NB的營收比重。

廣 達在董事長林百里帶領下,全力ㄒ往雲端市場發展,未來不只代工伺服器還要銷售解決方案。廣達發言人楊俊烈面對市場追問與仁寶的一哥之爭時,就曾經透露,廣 達未來的挑戰會是如何繼續維持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在二○%以上在產業轉折的關鍵時刻,NB廠必須尋找下一波成長新動力來源,否則NB相關公司股價可 能面臨市場重新評估,更重要的是影響背後三兆元的相關產業生存,宏碁王振堂、廣達林百里、仁寶陳瑞聰是否能帶領台灣企業殺出重圍,值得關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35

今年幾個需要觀察的利空現象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uty1.html

今年幾個行業出現的前景不妙的現象把相關公司估值打下來,很可能提供一些機會。我需要等到中報甚至年報出來,看看最終的影響如何,現在需要的是耐心。

 

1 醫藥。這個不用說了,主要是藥品降價問題。

2 所有工業製造業,特別是OEM企業。勞動力成本加上材料成本大幅上升,許多公佈報表的公司已反映了這個問題,比如隆成集團,其他觀察的公司包括龍記、海天國際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3

債市迷思,利空還是利好?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2/02/blog-post.html
零利率長期化的現象,令我近日摸不通,我是傾向利好的一方。

如果利率有下降的空間,購買長債還有其獲利的可能,可以透過槓桿而獲取合理回報。然而,如今零利率長期化,預示購買長債者的升值幅度有限,同時要承受通脹 及違約的雙重風險,誰會購買長債?如果債市牛市已經終結,在大QE的背景下,資金會否被迫到股市,甚至其他市場上,如黃金呢?

資金只是追逐利潤和保本。在大穩定的前提下,政府願做一切傻事去穩定市場及經濟。投資重點應考慮其2nd system effect,可以是高固定投資、刺激政策以及滯脹。中國及香港的私人房地產市場備受政治打壓,自身也去到一個不能承受的地步,加上銀行信貸收緊,難有作 用。資金如果在樓市及債市流出,在股市多年低迷的背景下,股市可能成為下一個資金容器的機會提高。尤其是如果中央能堅持提升股市監管。

然而,零利率不利信貸流動性,QE分分鐘成為現金放在銀行裡,沒有意思。經濟一厥不掁,信心下降,所帶來的信貨緊縮效果,真係40年前所未見。大家都係見步行步,暫時還有QE3的期望,但如果QE3失靈,人們還能寄望什麼呢?

這年代的投資者,真需要有好的分析力及反應,過去的大牛市easy money已經不再出現了。上一代人真是幸福!我們還需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03

中國再設圈套 台廠製造業大利空

2014-04-28  TCW
 

中國的麻煩問題,台商埋單;這是寶成罷工事件最大的啟示。

寶成集團旗下裕元公司東莞廠罷工事件才短短一週,急轉直下,從一個地方事件跨過廣東省直接到了中共中央,下達指示的速度之快,令人驚訝。

寶成罷工是單一事件嗎?如果你會這麼想,不是你涉世未深,就是還沒修滿中國學分。這是一個台商老總的定調。

連寶成的內部幹部都直說,這個政策下去,一定會「死整片」,以裕元的情況為例,今年光是提撥社保、住房公積金與增發生活津貼,總計支出多了約新台幣十五億元,相當於每股盈餘(EPS)少○.五元。若回溯十五年計算,金額約六十億元,相當於每股盈餘減少二.○四元,對獲利表現有不小的殺傷力。

大型企業底子硬,應該可以順利撐過去,中小企業如果比照寶成條款辦理,一定是非死即重傷。但現階段寶成也無法顧及這麼多從台灣來的企業,實在是被逼到了絕路。多久會蔓延到全國,這名幹部判斷,依照當時富士康跳樓事件之後,全國大調薪,五年薪資漲一倍的政策出台,這次應該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會在全中國遍地開花,比照寶成實施新的社保、住房公積金法令。

從這次寶成事件的處理,給台商上了一堂寶貴的課。第一,單一事件會變成全國事件;第二,地方政府已經罩不住你了,因為它自己都罩不住。

一位設廠在東莞的台商負責人表示,「這種事,我也打了很多電話,也沒用,台辦每天都去,大家都知道沒什麼用,不敢得罪老百姓,公安局長半夜打電話給我,一樣沒用。」寶成這次會拖延處理時機,一開始也是認為,過去一直按照地方政府的規定辦事,還出示合法證明,應該鎮得住。

實際情況是,企業摸不到地方政府的心,地方政府現在也摸不到中央的心。中央想怎麼幹,從北京一道命令直下廣東省的一個鎮,比搭高鐵還快。

寶成事件,不僅僅是寶成一家公司的事件,代表著在中國設廠的台商與外資企業,共同會面臨到的問題,當年中國招商引資,擺出各種優惠措施,如今階段性任務完成,就要剉咧等,隨時都會因為快速改變的政策,被迫吞下包著毒藥的糖果。

中國,每推出一道行政命令或新法,背後必然有其意圖,這一次的謀略是什麼?

上一刀,砍向富士康要求企業加薪,順勢移巢大西部

來看看之前鴻海富士康的案例,就是最鮮明的例子。二○一○年,富士康連續十四起員工跳樓,從單純的情緒問題,演變成對生活環境、薪資的不滿,富士康一度與深圳市政府、媒體關係緊繃。眼看收拾不了,最後董事長郭台銘親自出面處理,曾經擔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也出面來解決。汪洋也直率的要求郭台銘「改善對富士康員工的管理」,這一句簡單的話,郭台銘讓每位員工平均加薪人民幣八百元,才讓跳樓事件平息。

這個時點,剛好是中國正在討論並要實施十二五規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畫綱要),重點之一就是要讓民眾「收入倍增」,唯有民眾收入增加,才會提高消費力,中國經濟成長結構就不需要仰賴大量的產品外銷才能達成。

富士康的跳樓事件,剛好給中國政府要求企業加薪的談判與要求的空間,順勢把問題解決,還能引導到中國政府想要的方向。

當時的背景,中國政府還有一個大謀略,想要藉由台商的力量把工廠搬到大西部,當時有四個目的:一、刺激西部的經濟起飛;二、工人回老家可以找到工作,減少在外地工作引發的社會問題;三、第二、三級城市經此改造,提高農村的消費力,減緩貧富差距擴大;四、第一批台商沿海的工廠如今都成了精華地,不適合再做高度勞力密集的行業,搬遷之後剛好順勢徵收改發展科技園區、金融中心。

這個一石「四」鳥的謀略,就是在中國「騰籠換鳥」的大策略下進行。

當時,鴻海富士康幫深圳的每位員工加薪,員工皆大歡喜;另一手,著手把工廠往內地移動,降低成本。加加減減,看起來鴻海討到便宜。事實上,正落入了中國要台商與外資企業往內陸移動的圈套。劇本是中國政府寫的,廠商只能跟著劇本演,鴻海骨架大,談判籌碼比較多,可以在大西部要到比較多優惠,中小企業就得自認倒楣, 鼻子摸摸照辦。

像是接著發生的可成被有心人士圍廠,抗議污染環境;崑山、蘇州台商土地被徵收,一路被趕,都不脫離中國整個大謀略下的操作。

這一槍,對準寶成裕元沒有灰色地帶,強制報繳員工社保

富士康是鮮活的案例,這一次,寶成罷工事件有異曲同工之處。

由於裕元員工不滿公司未依中央規定,足額繳存社保與住房公積金,從法律的角度來說,裕元理虧。弔詭的是,地方與中央不同調,同意讓裕元採用逐年提高的方式達到。從這個角度來看,裕元也沒錯。

一紙命令,中央直接向企業攤牌,逼得企業必須正視問題。二○一三年十一月,中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社部)發佈並正式施行「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單位欠繳社保費將被強制扣費,逾期不繳最高可罰款三倍。這個命令讓連同裕元在內的內外資企業,好日子提前結束。

上海富蘭德林會計師事務所銀行與企業融資部專員施玉撰文提醒,四月初,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佈的上海市職工社會保險繳費標準,上限為人民幣一萬五千一百零八元,下限為人民幣三千零二十二元,最低投保金額,比去年提高了八六.五%,證明中國政府逐步拉高民眾薪資的決心。

只能說,裕元的運氣不好,在中央準備大力整肅時,剛好製造藉口讓中央有做文章的機會,拿關係頗佳的裕元事件來殺雞儆猴,也凸顯出四個現象。

現象一:依法行事駛得萬年船

「寶成真的很敢,社保的錢,我一毛都不敢少繳,連員工要我把他的部分直接給他,這樣我可以省錢,我都不要,就是要依法來做,」一位在上海地區從事紡織業二十多年的台商第二代陳小姐說。「我受過教訓,在中國設廠,依照規定去做就對了,不要老是想要去鑽縫,最後會把自己搞死,」陳小姐說。

二十多年前,陳小姐的父母到上海設廠時,為了確保員工來路清楚,每一位員工不是親戚介紹,就是可靠的朋友介紹的。沒想到,還是碰上狀況。「這個員工等於是我們的遠親,跑去檢舉我們沒有老實報稅,還檢舉說正確的資料放在哪一台電腦裡,公安過來時,直接就抱走那台電腦。」受過教訓之後,陳小姐寧願照著政府規定去走,不要留下把柄,免得留下後患。

裕元蔡家跟中國高層關係匪淺,或許因為這層關係,讓他們在社保與住房公積金提撥上,在灰色地帶遊走十幾年,如今地方政府罩不住,只得認了。而中央想要展現魄力時,反而容易被當作殺雞儆猴的標靶。

現象二:政府風向改變,順勢而為

二十年前,寶成裕元到高埗鎮設廠,是當地招商引資的成功典範,帶來大量的工作機會,更提升GDP。現在缺工問題嚴重,中國更期待的是產業升級,帶來技術含量更高的技術。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的調高工資,逼退只需要大量人力、技術含量不高的產業。

這些產業開始被迫往內陸走,或是往人工成本更低廉的東南亞移動。這就是中國的政策,當它需要你的時候,可以送上「三免五減半」、「五免七減半」、「土地免費」等優渥措施;當它覺得廠商的階段性任務完成後,也會針對廠商的弱點,逐步逼退。

現象三:廠商想退場,留下買路錢

中國人口紅利退燒,早年貪圖中國有便宜勞工的外資企業或是本地企業,開始向外發展,這種現象在沿海城市最為明顯。廠商,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問題是,當時給予方便,未強制要求執行足額繳存的社保、住房公積金,隨著中國進入退休潮,提撥不足額,甚至廠商未提撥,都會要你一次吐出,拿你的錢解決中國社會問題。

寶成在中國的員工曾高達十六萬人,隨著生產廠逐步移往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等地,員工人數下降到十萬人。中國官方看到的是,裕元在中國佈局縮減規模,擔心當年給寶成裕元方便的地方,未來有可能成為民眾爭議焦點。決定順勢要拿寶成裕元「開刀」。更嚴厲的手段是,不僅讓裕元未來的社保、住房公積金繳存一次到位,還要追溯既往。

現象四:中國扶植本地企業,外企閃邊

經過十幾、二十幾年的學習,在台資、外資企業工作多年的陸籍員工,學到不少管理與工作技巧,本地的企業也大量被扶植上來。譬如,同樣是做鞋子的,大陸自有品牌李寧、三六一度、特步品牌知名度也逐漸上來,代工技術也被台商、外資企業訓練得純熟,只要這些國外訂單落在當地工廠手上,中國政府不僅可直接課徵稅收,還可以培植國際級大企業。

罷工,遍地開花每家台商,都可能是下個整肅對象

這四大問題,刀刀砍向台商與外資企業的經營命脈。當年第一批從台灣遷徙到中國設廠的,不是在珠海,就是在東莞落腳,二十年後,這些地區將是第一批遇到退休潮的省市。退休議題若沒有好好操作,將衍生更棘手的社會問題。

這是歷史共業,當年進來投資設廠的情況大多如此,只是寶成集團比較倒楣,被當作檢討的範本。一位台商表示,「裕元比較大,對他們(罷工要糖果吃的人)有利,」他更直言,接下來誰會出事?「你去數數看誰的員工人數比較多,就知道了。」

外界看來,中國祭出一道道嚴苛標準,「等於是要加速台商和外資企業出走嘛!」一位不具名的台商說。沒錯,裕元事件已經在台商與外資企業形成緊張氛圍,每家企業都覺得自己可能變成下一個被整肅的對象。

東莞地區的蝴蝶已經擺動翅膀,效應會發酵多深、多廣,難以捉摸。但是,寶成裕元江西安福廠接續罷工,擺明了會在中國遍地開花。這個中國設下二十年的網,已經收滿獵物,除非力氣夠大,才有能力掙脫。台商與外資企業未來的人事成本會持續提高,若不及早轉型,就要趕快找新出路,否則就只有等著被宰割的份。

【延伸閱讀】每一次重大糾紛後,台商必須吐更多錢——中國歷年勞資糾紛

2014.4:裕元工業東莞高埗鞋廠 過程與結果:企業未繳足社保金引發萬人罷工→資方同意調高社保金及福利金,然而工人不願給付個人應繳部分,雙方僵持骨牌效應:勞資糾紛永無止境,台商人力成本繼2008年之後,再增加10%~30%

2014.3:IBM深圳工廠 過程與結果:聯想接管IBM X86伺服器深圳廠,員工擔心福利減少引發千人罷工→半數工人領取補償金後離職 骨牌效應:勞工維權意識提高,增加跨國購併風險

2011.10:可成蘇州廠 過程與結果:居民抗議廢氣汙染而爆發衝突,主管機關命令生產線停工整改→蘇州廠停產,設備遷往宿遷、泰州新廠 骨牌效應:大陸環保標準不斷提高,台商被迫遷廠或轉型

2010.6:美律電子深圳廠 過程與結果:抗議工時過長、工資太低,10%生產線因罷工暫停→勞資協議後企業同意加薪 骨牌效應:以自動化降低勞動成本比例,外資遷離珠三角

2010.5:本田汽車 過程與結果:抗議工資過低,工人罷工致使四個組裝廠停工→企業同意加薪後罷工落幕 骨牌效應:全國陸續發生近20起罷工,開啟集體協商模式

2010.1:富士康 過程與結果:工資過低與管理不當,一年發生14起員工跳樓案件→調薪幅度達66% 骨牌效應:本田、冠捷、美律、微星等外企跟進調薪

2007.7:亞細亞磁磚 過程與結果:企業準備遷廠山東,百餘位員工圍廠抗議→經官方協調勞工代表簽署復工協議 骨牌效應:2008年《勞動合同法》出台前,廠商擔心成本提高而遷廠至內陸

2005.7:東芝大連有限公司 過程與結果:員工要求加薪罷工,全廠停工→區管委與總工會介入,公司同意調薪後工人復工 骨牌效應:開發區內近一半日企捲入罷工潮,各企業調薪

資料來源:中國勞動通訊、大陸觀察、大陸台商簡訊 整理:夏嘉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32

思考的碎片--20140518 管理層減持是否利空?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gqcu.html
管理層減持 分兩類公司
1.週期型公司 管理層或者大股東減持 100%利空

例證:此類公司基本在行業最景氣時IPO部分減持舊股 

理由:週期性公司三大要素  供需 效率 政府

管理層在這三者信息和判斷上都佔優勢。所以他們的減持說明問題。

2.高速發展型公司

管理層減持無法判斷利多利空

正反面例子各半。

例子 馬化騰減持騰訊 Jobs放棄期權要現金(不然Jobs早就是首富鳥)

理由:高速發展的公司 一般而言都看需求

需求,未來的需求 這是非常不穩定的 不確定的。

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解讀,管理層大股東對需求的判斷未必有多少優勢。

所以高速發展型公司 管理層減持 比較難判斷。

綜上所訴,週期性管理層增持是大利好 減持是大利空
高速發展型公司幾乎沒見過管理層增持哈
這裡多說一句非常欣賞 

@Michael8808001 的一句話 低估不是買入理由,知道低估的原因才是買入理由,和大家共勉希望抓住反轉股(週期才有反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76

認列福聚能巨額減損 利空一次出清?榮化要過氣爆風波 還有兩大關卡

2014-08-25  TWM  
 

 

榮化因同步認列轉投資公司福聚太陽能的巨額資產減損,造成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負九.二元,每股淨值也滑落至十六.一八元;但經過一次性打消,福聚能未來可能成為榮化的「有利條件」,接下來,就看銀行團願不願意支持福聚能與榮化了。

撰文‧鄧 寧

李長榮化工(簡稱榮化)公布半年報,受到轉投資公司福聚太陽能(簡稱福聚能)在第二季一口氣提列資產減損八十九.四九億元影響,持股六四.九%,且握有控制權的榮化,依會計原則也須同步認列虧損六十六.七億元。

雖說這筆帳沒有現金流出,純粹是帳面上的數字變化,但也造成榮化上半年稅後淨損七十八.四五億元,每股淨損九.二元,幾乎虧掉一個股本,每股淨值掉到十六.一八元,十九日收盤價則為十二.五元。

榮化原本投資福聚能的金額為七十八.三億元,因福聚能持續虧損,截至今年首季,這項投資的帳面價值僅餘三.六億元,如今再認列損失,這項投資變成負五十九.一億元,榮化稱此為「超額認列」,其財務協理魏正誠並強調:「未來如果太陽能產業行情回溫,這筆損失就可望回沖。」

福聚能機器仍可運轉

若景氣回溫 可望回沖

財報知識部落格板主張漢傑指出,依據新的國際會計準則(IFRS),會計師應固定每期對公司進行資產測試,若資產帳面價值低於可回收金額,就必須提列資產減損,通常虧損公司在虧損的第一年不會徹底執行減損,但到虧損第三年後,就不得不嚴格審視。

但張漢傑特別指出,福聚能雖提列固定資產減損,機器設備仍可繼續運轉,只要未來景氣反轉,這筆八十九.四九億元的減損就有機會回沖,反而變成有利條件,屆時損益大幅波動必會影響股價;公司在高雄氣爆發生後做此決定,一次將炸彈炸完,不排除有刻意操作提列虧損的可能性,主管機關應請福聚能與榮化解釋動機,方是較公允的作法。

若從產業角度分析,《台灣經濟新報》研究員李冠皓指出,福聚能的總成本結構以電費和設備折舊攤提為主,去年和前年認列的折舊費用都超過十三億元,「公司選擇一次性提列資產減損,大概是覺得長痛不如短痛,之後福聚能的營運成本將以電費為主。」換句話說,市場認為福聚能繼續運轉會拖垮榮化的假設,現在其實不必太過擔心,因為「虧也不會虧太多」;但在做愈多賠愈多的情況下,市場傳出福聚能已經停工,對此,福聚能總經理吳銜晉鄭重否認,他指出,多晶矽設備一旦完全停工,將會影響未來的使用,即使市況不佳,福聚能仍將維持小量生產。

吳銜晉表示,從今年五月起,多晶矽的月產量已縮小至幾十噸,至多達一百餘噸(滿載年產能為八千噸,換算月產能約六百餘噸),以維繫與下游矽晶圓客戶間的關係。

但若從財報面檢視,因福聚能一筆原訂將於二○一六年底還清的聯貸案,今年上半年遭銀行團要求提前至一五年六月底償還,影響所及,使得榮化的流動負債大增,從去年底的一七六億元遽升至二六二億元,流動比率也從去年的一五五%,驟降至九九%。

雖然財務數字令人擔心,但九九%的流動比率代表公司流動資產尚能勉力應付短期負債。

至於社會大眾關心榮化「賠不賠得起」高雄氣爆,雖說具體賠償金額仍有待法院裁決,但照目前態勢發展,榮化已不是唯一肇事者,況且,榮化淨值還有十六.一八元,業界普遍認為榮化應該可以負擔。

關卡一》可獲銀行團支持?

總而言之,榮化本身並無太大問題,最大的黑洞還是在福聚能身上,由台北富邦銀行主辦的一○七億元聯貸案即將在一年內到期,參貸的第一銀行已針對福聚能四億餘元的授信部位提存九成準備金。

但公股高層也表示,增提呆帳準備不代表要對福聚能抽銀根,一切還得等債權銀行團協商後決議。簡單說,福聚能可否獲得銀行團支持,讓公司在債務到期後再循環借款,是接下來最重要的發展。

至於榮化,由於背書保證對象不包括福聚能,簡單地說,榮化並不是福聚能借款的保人,倘若福聚能還不出錢,榮化在法律上無須負連帶賠償責任;但業界人士亦指出,榮化自己也需與銀行往來,若不顧金融道義,坐視福聚能倒帳,也可能影響銀行團之後對於榮化的態度,並非理智選擇。

關卡二》下游爆轉單潮?

拉回榮化的本業經營,魏正誠表示,榮化上半年若不包含海外轉投資,石化本業仍獲利五億餘元,若將虧損的中國惠州橡膠廠、李長榮科技算進來,仍有獲利三億餘元。

而自八月起被高雄市政府勒令停工的大社廠,公司估計一個月營業額損失約十五億元,已占總營收三成以上,看似影響嚴重,但業內人士評估,大社廠並非氣爆的主要原因,重點仍是在管線清查,故工廠在安檢過後應該就可以復工,預料營收下滑僅是短期影響。

但也有業者直言,榮化短期營業額短少事小,長期影響接單事大,「不管是社會觀感,還是公關應變能力,坦白說榮化這次處理得並不好,如果高雄市府不讓大社廠早日復工,下游客戶說不定會另尋其他供應商,也就是轉單。」對這家老牌公司,能不能挺過這次風波,有待觀察。

體檢榮化上半年重要財務數字每股淨值 毛利率 負債比率 淨資產負債率 流動比率 速動比率16.18元 0.66% 77% 335% 99%67% 高於8月19日收盤價12.5元 去年同期為6.02% 去年年底為61% 去年年底為155% 短期償債能力略有隱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33

多重利空來襲 債市有點“捉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07

周五銀行間市場主要回購利率繼續上漲且漲幅擴大,其中14天期回購利率上漲近30個基點。在新股申購等因素影響下,本周以來的流動性緊張態勢有所加劇。1年期利率互換一度上升9個基點至3.2200%,創出7月17日以來最大升幅;上交所7天回購利率今日大漲至8.3%,明顯高於今日銀行間市場7天質押式回購3.21%的水平。

GC007

222

從銀行間質押式回購交易來看,昨日回購利率全線上行,國債期貨暴跌。值得註意的是,由於部分機構頭寸短缺,周四銀行間市場前臺交易系統延時近半個小時,“閉市”時間由通常的16:30推遲至近17:00。

隔夜Shibor報2.5860%,上漲4.70個基點;7天Shibor報3.2180%,上漲10.1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4.1758%,下跌0.13個基點。1年期貸款基礎利率(LPR)持平於5.76%。

兩大因素導致資金流出債市。一方面,IPO密集發行對資金面造成沖擊,11只新股預計凍結資金在1.6萬億左右,創下6月發行重啟以來的歷史峰值,疊加年末資金面趨緊影響,本周起貨幣市場跨月資金需求上升。

另一方面,周三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新十條”,旨在進一步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其中,關於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的內容引發市場關註。有傳聞稱,存貸比口徑即將調整,可能將把非銀機構存款納入一般存款,這令市場大感意外。因為貸款增速下降主要源自商業銀行風險偏好下降,不良貸款雙升使得商業銀行貸款投放熱情下降,貸存比的約束作用有限。而若將非銀機構存款納入一般存款,將大幅提升銀行存款準備金(粗略估算約1.7-2萬億),進而對市場資金面形成較大沖擊

此外,利率債絕對收益率在11月初已經逼近中線極限位置,機構獲利回吐的動力非常強。 10年期國債、非國開、國開月頭的收益率分位數分別處於2009年至今46%、28%、25%的分位數水平,金融債已經低於歷史中位數很多,回到了2013年6月份的收益率水平。債市資金流出跡象明顯,過去8個交易日中國債期貨1412僅有一天上漲。

guozhai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83

降息利空銀行? 投資者反而更看好中國銀行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92

longduanbaoli

中國央行意外降息後,本已壞賬包袱沈重的中國銀行業可能還面臨著利潤萎縮的風險,然而彭博社報道稱,投資者對於中國銀行股的前景卻更加樂觀了。

母公司掌管2370億歐元資產的荷寶(Robeco)集團(香港)首席投資官Victoria Mio上周五表示,銀行股十分具有吸引力,因為市場對它們的定價是基於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假設的。

Mio發表該言論幾個小時後,中國人民銀行就宣布,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Mio隨後稱,持續的貨幣寬松可能促使經濟反彈和銀行股大漲。她對銀行股“更加樂觀”。

彭博社的數據顯示,中國工商銀行等上市銀行股今年的平均市盈率僅4.8倍,是全球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銀行股中最低的。

幫助掌管近600億美元資產的Baring Asset Management基金經理Khiem Do也表示,降息之後,“仍然看漲”銀行股,尤其是在利率下降的背景下,超6%的股息率將使銀行股更具吸引力。

Do早些時候曾在電話中告訴彭博:

你能告訴我世界上還有哪些銀行能夠支付這麽高的股息,同時自身還能賺錢,而且還身處在一個增速約7%的經濟體中?

國金證券分析師馬鯤鵬給予了銀行業“買入”評級。他表示,盡管銀行盈利超預期,但是股價卻跌了,因為投資者更多地關註了“所感知到的風險”而非盈利。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上周五中國央行意外宣布非對稱降息,即貸款利率下調40基點,存款利率下調25基點,這種降息方式雖利於直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但卻會壓縮銀行利息差。中金預估,央行降息後銀行業利率在2015年可能會下降10%至零增長或者負增長。

此外, 通過將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由10%上調至20%,中國央行刺激了銀行之間的競爭。截止本周日16家上市銀行中已經有5家宣布將存款利率上浮至頂。

中國經濟增速可能降至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以及壞賬的上升,拖累了中國銀行股在過去兩年中的表現,即使銀行仍然實現了10%的凈利增長。

管理220億美元的RS Investment Management基金經理Tony Chu本月21日告訴彭博:

(中國)銀行股顯然被低估了,投資者需要看到銀行股會被重新評級的強烈信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25

布油美油重挫5% 沙特、高盛齊放利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24

布倫特原油周一一度重挫逾5%,刷新2009年4月以來新低。 WTI暴跌5%,跌破46美元,為2009年1月來最低。此前沙特王子表示油價再也無法回到100美元/桶,而高盛則認為油價三個月內可能跌至40美元/桶。

布倫特原油周一重挫5%,最低觸及46美元/桶,刷新2009年4月以來新低。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同步走低,大跌5%,刷新近六年新低至45.95美元/桶。

QQ圖片20150112110245

QQ圖片20150112110035

最新的數據顯示,歐洲12月原油庫存較11月份增加0.2%,至4.6946億桶。

倫銅盤中跌超1%,跌穿6000美元/噸,創2009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油價走低及美元走強所引發的銅成本降低使得銅價也節節敗退。

copper

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Alsaud)周日在接受USA Today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贊同政府不減產的決定,因為減產會讓沙特“賠了夫人又折兵”。同時他還強調確信再也看不到油價回到100美元,這被視為明顯的利空消息。

而周一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也表態稱,OPEC短期內不會減產,所以未來數月油價或許仍將在低位運行。雖然他也不看好油價回到去年高位水平,不過他認為油價將在今年下半年有所回升。

此外,高盛也在近日下調了油價的預期。高盛在最新的報告中預測,3個月後原油價格可能跌到40美元附近,遠低於原先預估的70~80美元。因該行對OPEC可能減產讓市場恢複平衡已不抱希望。

高盛稱,預計3個月後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價格為每桶41美元,布倫特原油價格為42美元,原先預估分別為70和80美元。

高盛對6個月和12個月後WTI價格的預估分別從75和80美元大幅調降至39和65美元,對布倫特原油的預估分別從85和90美元調降至43和70美元。

法國外貿銀行近期發表研究報告則認為,原油市場長期以來就存在的周期性因素意味著未來4-5年原油領域相關投資將繼續減弱。隨後市場供求關系的轉變才能幫助油價以及原油投資的複蘇。

受到油價低迷和美元走強的打擊,美國第四季度企業財報也面臨數年來最差單季表現。能源類公司整體利潤下降預計將高達19.1%。

不過市場也並未完全一片看空,2009年因從花旗拿到1億美元獎金而聲名鵲起能源交易天才Andrew J. Hall本月2日就表示,40美元將是原油價格的“鉆石底”。今年下半年油價將觸底反彈。

2015年原油可能會跌至40美元/桶,這將是一個“絕對的底部價格”。如果低於這個價格,美國和加拿大許多原油公司將無法維持正常的運營。

今年油價整體還將處於承壓格局之中,但是目前的價格長期來看無法維持——供給減少之後,油價將逐漸走高。未來12個月內會有很好的交易機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