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硅谷人脈王,整個硅谷都快是他的了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4089-1.html
霍夫曼是 Facebook 最早的天使投資人,也是全球第三大社交網絡 LinkedIn 的創始人。

" 在硅谷如果你想創業,霍夫曼是第一個你應該找的人 "

投資扎克伯格

2004 年秋天,美國門羅公園沙丘路兩旁的橡樹如撐開的金色巨傘。雷德 · 霍夫曼 ( Reid Hoffman ) 領著哈佛大學二年級學生馬克 · 扎克伯格 ( Mark Zuckerberg ) 走進了一間普通辦公室。霍夫曼的 PayPal 前同事、風險投資人彼得 · 蒂爾 ( Peter Thiel ) 正等著他們。

扎克伯格沒穿正裝,短袖衫、牛仔褲和阿迪達斯的橡膠人字拖鞋,坐在沙發上陷入沉思,偶爾回答幾個問題,然後呆呆地看著霍夫曼和蒂爾。

提起與扎克伯格初見時的情景,我眼前的霍夫曼露出了狡黠的笑容。5 月 24 日午後,在北京亮馬橋四季酒店的第 26 層,坐在一張棕色軟皮沙發上,霍夫曼向我們抖出了投資秘籍,夾雜一些硅谷的八卦。

霍夫曼是 Facebook 最早的天使投資人,也是全球第三大社交網絡 LinkedIn 的創始人,他在硅谷博得大名還因為支付平台 PayPal。在硅谷有個赫赫有名的創業和天使投資人群體叫 PayPal 黑幫 ( PayPal Mafia ) ,霍夫曼是其精神領袖之一。

" 在硅谷如果你想創業,霍夫曼是第一個你應該找的人。"LinkedIn 聯合創始人、產品設計副總裁艾倫 · 布魯 ( Allen Blue ) 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

初見扎克伯格時,霍夫曼剛創立一年多的職業社交網站 LinkedIn 的用戶已接近 100 萬,他認為社交媒體是大勢所趨。彼時,扎克伯格的校園交友網 Facebook 不到半年也已聚集 20 萬用戶,但遇到了資金問題。霍夫曼和蒂爾正考慮是否要給這個年輕人一筆資金。

扎克伯格沒有裝腔作勢,他說了幾個樸素的想法,比如在 Facebook 中加入 Wirehog 這種社區分享服務,使其真正實現圖片分享。這讓霍夫曼和蒂爾印象深刻,並決定投資 50 萬美元。2012 年 Facebook 在納斯達克上市,這 50 萬美元成了硅谷歷史上最有遠見的投資之一,十年間升值 2 萬倍。截至 2014 年 6 月 27 日,其市值已達 1723 億美元,用戶超 10 億,在新一代的硅谷公司中遙遙領先。

" 扎克伯格幾乎具備優秀創業家的全部特質,他有非常好的產品感覺和技術能力,並且成長迅速,他值得投資。" 霍夫曼說。過去十年,他總共投資了 140 家初創公司,包括 Facebook、Groupon、Zynga、Airbnb、Flickr、Digg 等,其中 80% 帶有 " 社交 " 性質。如今他是全美頂尖風投 Greylock Partner 的合夥人,並身兼硅谷社交新寵 Shopkick、Wrapp 以及 Edmodo 等 8 家公司的董事。

" 我能幫你點兒什麼?" 通常是霍夫曼會見所有人時所說的第一句話。這位身價 31 億美元,被《福布斯》雜誌譽為全球最有權勢及硅谷人脈最廣的創投人,始終有著好為人師的個性。2013 年,他被美國總統奧巴馬欽點為全球創業精神總統特使,幫助創業者創立並發展企業。

霍夫曼笑得有些靦腆,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時,他不否認自己掌握了一些訣竅。作為 TED 大會(全球著名的技術、娛樂、設計領域的分享平台)和美國著名脫口秀節目《查理 · 羅斯訪談錄》的常客,他將自己在硅谷 20 年來的創業及投資經驗歸結為一點:成為一個 " 網絡人 "。

當霍夫曼走進一間辦公室時,第六感就會浮現。他看見的不是鬼魂,而是人際關係網。他每天接到 40 位創業者的商業計劃書,700 封郵件,常年奔走於 LinkedIn 位於山景城的辦公室及幾公里以外門羅公園 Greylock 辦公室之間。

" 不是所有的企業家都能成為好的投資者," 他微微揚起頭," 必須得有廣闊的人脈,並向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學習,有時投資機會就在身邊。" 霍夫曼投資失誤極少,但並不是百發百中。他承認有五六家公司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 但去投資永遠是正確的。" 他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掌控人脈等於掌控一切

在硅谷,創業者中間流傳著一句話:" 你和雷德 · 霍夫曼聊過嗎?"

接受採訪的這天清晨,霍夫曼 6 點半就起了床,早餐是東北水餃。作為 LinkedIn 的創始人兼董事長,他 9 點在四季酒店有一場宣講會。幾天前,他接到了一位創業者的電話。電話中,這位創業者向霍夫曼做了自我介紹並希望得到一筆投資。

放下電話後,霍夫曼立即聯繫該創業者提到的幾個介紹人核實情況。確信此人靠譜後,不到兩天時間,週三就達成了合作協議,週四,霍夫曼已經到中國了。

這個 46 歲,身高 190cm 的美國加州大個子,用心寬體胖四個字形容再準確不過。過去二十年,霍夫曼演繹了一個硅谷的狼圖騰:無論你要創業還是投資,掌握了人脈就掌握了一切。

創業者找他,有的是為了得到他的投資,有的是為了聽取建議,有的是為了獲取他的人脈關係,更多時候,是希望從他對科技業界的敏感中獲得啟發。這個胖傢伙從骨子裡透著一股四通八達的江湖氣。霍夫曼的好友,專注風險投資的創始人基金總裁蒂爾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曾說:" 我不知道,反社交者的反義詞怎麼說,他就是那種人。" 據美國資本研究中心 ( Center for Venture Research ) 數據顯示,2011 年美國有 318480 名活躍的 " 天使 ",共投資了 66230 家公司,其中 60% 來自互聯網等科技領域,這個數字十年間翻了兩倍。據《硅谷科技投資報告》,光是 2013 年,硅谷天使投資就達到了 315 億美元。

與大手筆高風險高回報的風投相比,天使投資多了些理想主義。回報不高,風險較大。美國新漢普郡大學風險投資研究中心的一項報告指出,2011 年超過一半天使投資案例打了水漂兒。" 硅谷教父 "、Google 的天使投資者羅恩 · 康威 ( Ron Conway ) 甚至將自己的投資描繪成慈善。霍夫曼說,是天使投資讓硅谷的創新生生不息。他 2012 年出版的暢銷書《至關重要的關係》 ( The Start-up Of You ) 不厭其煩地警醒人們,底特律是如何由於缺乏創新活力而衰敗的。

" 如果一家公司能讓數百萬人參與到改變自己生活的行動中,那才是投資最偉大的回報。" 霍夫曼說。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負責人伊藤襄一 ( Joi Ito ) 是霍夫曼的好友,他在接受《連線》 ( Wired ) 雜誌英國版的採訪時表示:" 霍夫曼總是從一個社會層面去思考商業。" 如果說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這些企業家是造夢者,霍夫曼就是那些為造夢者提供床墊的人,花費不多但非常實際。

Paypal 黑幫

門打開的瞬間,那幫 " 惡漢 " 投來了冷峻的眼神。桌上散亂著酒杯和撲克牌,牆上懸掛著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幅油畫。如果沒有攝影師,人們或以為誤闖了意大利黑手黨的聚會。這是 2007 年的秋天,《財富》雜誌拍攝的一幅封面大片。

照片中這些 " 咄咄逼人 " 的傢伙已注定成了硅谷最有野心的團夥之一,他們都曾供職於電子支付公司 PayPal,並有一個令人遐想的名字:PayPal 黑幫。

霍夫曼坐在照片正中一張紅絲絨沙發上,棕色的頭髮整齊地梳在腦後。他表情篤定,敞開的領口處一條金項鏈若隱若現。坐最前方的是蒂爾,有一頭濃黑的頭髮,馬克斯 · 列夫琴 ( Max Levchin ) 是網站 Slide 的創始人,埃隆 · 馬斯克 ( Elon Musk ) 創立了美國太空探索公司 ( SpaceX ) 以及特斯拉汽車,還有陳士俊 ( Steve Chen ) 聯合創立了社交視頻網站 YouTube,大衛 · 薩克斯 ( David Sacks ) 是企業客戶社交網站 Yam m e r 的創始人 …… 除投資外,PayPal 黑幫成員們也獨自創建了數十家企業,至今總價值達近 300 億美元。

" 如果蒂爾不是我的朋友,沒有 PayPal,我的命運也許永遠無法改變。" 霍夫曼聳聳肩。14 年前,霍夫曼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場逆境。出生於優渥的知識分子家庭,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及牛津大學哲學系,生活一直順風順水。他總希望能幹點改變世界的事情。

" 我一直對如何用互聯網服務創造良好的公共和私人空間很感興趣。人們又是如何通過社交網絡建立起正確聯繫的?" 霍夫曼對《商業週刊 / 中文版》說道。他認為社交網絡模擬了人們原本的社交屬性:約會。於是,1997 年從蘋果公司辭職的霍夫曼創立了一家約會服務網站 SocialNet,被認為是社交網站的雛形,那時扎克伯格還在上初中。由於缺少搜索等應用,SocialNet 在商業上難以為繼。

" 我打了一個電話給霍夫曼,當時他非常沮喪。" 蒂爾在一次彭博社訪談中回憶道。那是 1998 年夏天,蒂爾和馬克斯正籌劃著做電子錢包 PayPal,他邀請創業失敗的霍夫曼加入公司。蒂爾運營的一家基金公司將提供 2 萬美元的啟動資金。霍夫曼答應了,並成為支付服務部門董事兼 COO。

進展並非一帆風順。2000 年春天,在加州北部海岸的外祖父家,霍夫曼、蒂爾以及馬克斯和埃隆冒了一次險。那時,PayPal 只是依託於 Palm PDA 掌上電腦的交易軟件。當 PayPal 開始飛快燒錢時,他們才意識到互聯網已改變了人們的支付習慣。" 我們決定放棄掌上電腦擁抱互聯網,那是唯一機會。" 霍夫曼說道。

霍夫曼認為敢於冒險是 PayPal 黑幫的一個重要特徵," 那時在互聯網做金融平台是銀行想都不敢想的事,卻恰恰被一群不懂金融的人做成了。" 他說。這種冒險精神後來也體現在霍夫曼自己的創業和投資理念上。

這一時刻也成了 PayPal 黑幫所有人的原點。他們不僅收穫了友情,還建立起了一種獨一無二的關係網。

"PayPal 黑幫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關係網。" 霍夫曼這樣解釋道。在競爭激烈的硅谷,黑幫體現了最好的人脈關係特徵:長期經營。2001 年年底,PayPal 以 15 億美元被 eBay 收購,成員們陸續離開,各自創業或投資其他公司。儘管他們多是自由主義者,強烈地依賴自身的感覺及判斷,但仍然定期聚會,誰要有資金困難,就會互相幫助。

2002 年,霍夫曼給自己放了一個長假。那時,剛經歷過 2000 年年初的網絡泡沫,整個硅谷對互聯網公司還心有餘悸。他在澳大利亞的海灘前來回踱步,思考了兩個問題。一是資本都將目光轉向了軟件和清潔能源科技,但忽略了消費者公司的前景。二是社交網絡有兩種可能:個人應用和商務應用,後者的市場尚且空白,這也許是建立職業社交網站的最好時機。他決定冒險。然而面對泡沫,新成立的公司根本得不到任何投資。

霍夫曼首先想到了蒂爾。當時蒂爾的基金公司已做得有聲有色,他立即表示支持,並提供了首輪融資。2002 年 11 月最後一週,霍夫曼利用已有的人脈召集了 7 名 SocialNet 以及 PayPal 的前同事。第二天,一行人帶上手機和電腦搬進了山景城一間簡陋的辦公室,前一天霍夫曼的一個朋友剛從那搬走。霍夫曼打印了一張印有 "LinkedIn" 字樣的海報貼在牆上,作為公司的招牌。直到第五年,LinkedIn 才開始盈利。" 一個企業是否能成長,要看它創造了何種價值," 霍夫曼說," 談生意、諮詢、分享知識、找工作,網絡平台只要堅持到 100 萬人就成功了。"

除了 LinkedIn,蒂爾的創投基金也參與了 SpaceX、Yelp、Yammer 等眾多 PayPal 黑幫公司的早期投資。霍夫曼也參與了部分投資,並經常為其他成員的產品設計提供建議。

PayPal 黑幫加深了霍夫曼對關係網的理解。他開始思考高質量的人際關係應該是怎樣的以及如何找尋盟友。英國人類學家羅賓 · 鄧巴 ( Robin Dunbar ) 曾提出人類智力決定了人只能擁有 150 人的穩定社交網絡。儘管霍夫曼崇尚鄧巴數字," 但能同時擁有的深度人脈往往只有 8 到 10 人,這些人能夠成為同盟,值得長期投資。" 霍夫曼說。他在自己的書中總結了 PayPal 黑幫的成功:" 優質人才,共同紐帶,分享與合作的風氣,聚集在同一區域或行業,這些特性使得機遇快速流動。"

霍夫曼為《商業策略》等雜誌撰寫了大量有關社交的學術論文,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在《至關重要的關係》中,他極力推崇約翰 · 皮爾蓬 · 摩根 ( John Pierpont Morgan ) 。這位 20 世紀初期的傑出投資銀行家到去世時竟然身為 24 家不同協會的會員。硅谷與華爾街一樣,隨時都在發生關係。但無論為了生意、愛情還是友情,一切都建基於可靠的關係。

PayPal 黑幫是硅谷創業家社區的一個樣本。《經濟學人》在年初的科技特刊《白堊紀》 ( A Cambrian Moment ) 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硅谷是一個典型的創業家生態系統。創業者、律師事務所、投資人各司其職,又彼此協作,造就了一個複雜又可靠的關係網。在哈佛商學院教授湯姆 · 艾森曼 ( Tom Eisenmanne ) 看來,關係網促成了類似 Facebook 的網絡效應,即使一筆 2.5 萬美元的天使投資也能推動 Google、Facebook 還有 LinkedIn 這樣的企業步入歷史舞台。當企業進入成長期,就能吸引風投進行更大規模的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48

連電視機都快被搶光

2014-12-29 TCW 聽過一些故事,都是關於祖產帶來的不幸。祖產越龐大,越易取得,為繼承人帶來不幸的機率越高。 道理說來簡單,人類雖聰明,但也懶惰,若生存不須費力,何須操練自己的謀生技能?但日子不總是平順,一個天天輕鬆度日的人,既無一技之長,也無面對逆境的心理素質,甚至因為生活安逸而體能下降,一旦危機降臨,很容易一擊就垮。 昔日的俄羅斯,對比今日的俄羅斯,也是一個關於祖產的故事。 二○○三年,高盛證券推出「金磚四國」(BRICs)報告,「俄國的GDP將在二○二八年超越德國,稱霸歐陸」,隨後油價起漲,這個石油大國受惠祖產乘勢而起,過了風光的黃金十年。 但如今,這塊金磚竟然一夕崩壞!短短一年內,人們手上的鈔票縮水,價值僅剩原來的二三%,股市崩跌近五成。不只如此,雖然它的外匯存底還有四千多億美元,但外債卻高達七千多億美元,而且資金仍持續外逃中,一旦債信評等被降為垃圾等級,倒帳危機就在眼前。 這只是俄羅斯一國的危機?當然不是。雖然俄羅斯的開放程度不及歐美民主國家,但仍與全球股、匯、債市有所連動。 因此,當俄羅斯為了挽救跌跌不休的盧布,一天之內將利率從一○.五%拉高至一七%時,我們即在第一時間派出採訪團隊飛往莫斯科,見證這個歷史的轉折點。 資深記者曾如瑩描述著這股盧布逃難潮。為了怕手上的鈔票變成壁紙,人們無所不搶(買),莫斯科的保時捷賣光,BMW的價格飛漲五成,香水價格翻倍,連電視機的貨架上都只剩下三分之一的貨。 昔日的強權,如今被各國制裁,當占出口比率高達六五%的油氣價格也大跌,國家收入遽降,何以為繼?短期內,這個危機不容易解除,仍是全球經濟的最大不定時炸彈。 試著把時間拉得更長來看,俄羅斯危機更大的啟示在於,祖產的詛咒。老天爺給了這個國家豐厚的祖產,讓它過去十年坐享高油價收入,但他們卻未在順境時學習分散風險,反而更依賴祖產,當油價下跌,這隻單腳站立的北極熊自然重跌,這是發人深省的一課,祖產帶來的到底是幸運,還是詛咒? 另外跟大家報告,「創辦人聊天室」專欄深受讀者喜愛,但金惟純先生將專心於生命教育的志業,無法再與讀者於此相聚,本期是最後一期,在此特別感謝所有讀者的喜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928

滬指都快腰斬了 那些曾經的大牛股們還好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7710.html

滬指都快腰斬了 那些曾經的大牛股們還好麽?

一財網 霜月 2015-08-26 23:30:00

從6月15日開始,A股市場遭遇“滑鐵盧”,滬指從最高點5178.19點一路下滑,近期更是跌破3000點。截至今日收盤,滬指報收2927.29點,跌幅達到了43.4%。此中個股走勢更是“精彩紛呈”讓人驚嘆。

從6月15日開始,A股市場遭遇“滑鐵盧”,滬指從最高點5178.19點一路下滑,近期更是跌破3000點。截至今日收盤,滬指報收2927.29點,跌幅達到了43.4%,接近腰斬。

上證指數

而創業板已然腰斬,今日創業板指數收報1890.04點,較最高點4037.96點跌幅達53.1%。

創業板指數

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市許多股票都隨著大盤腰斬,不少前期漲勢兇猛的股票如今卻也跌的更慘。小編就帶各位去看看,那些曾經牛氣沖天的“大牛股”如今都怎麽樣了?

安碩信息:我們最先要說的,是曾經的第一高價股“安碩信息”,其在峰值曾達到474元每股。然而在此次大跌中,其股價在除權後一路下跌(除權當日開盤202元),今日更是跌出了歷史新低,為39.92元每股,較其除權後的價格也跌了80%,著實有些嚇人。

安碩信息

暴風科技:同樣是A股市場上的一只“妖股”,作為上市後連續30多個漲停的暴風科技因為停牌躲過了6月份的大跌,卻未曾想到在複牌後一路下行,將此前的輝煌全跌沒了。截至今日收盤,暴風科技報收80.00元每股,較最高點時跌了247.01點,跌幅達75.5%

暴風科技

全通教育:與安碩信息類似的還有全通教育,作為A股市場上另一只備受關註的大牛股,其走勢與安碩信息幾乎相同,最高點也曾達到467.57元每股,在除權後(當日開盤191.25元)一路下跌至59.50元,跌幅達到68%

全通教育

樂視網:同樣是身處創業板,樂視網也逃脫不了悲慘的命運,從除權當日開盤價84.80元跌至今日收盤的30.73元,跌幅達63%。如此大的跌幅,導致樂視網CEO賈躍亭身家嚴重縮水,估計此時他已經哭暈在廁所里。

樂視網

博彥科技:像暴風科技靠停牌躲過了6月的大跌,卻死在了之後的補跌上,而像博彥科技靠停牌避開了第一次大跌與反彈,卻在8月18日複牌後“成功”趕上了第二次下跌。這不,自其複牌後連續7個跌停板,用一周時間將此前半年漲的全跌沒了。截至今日收盤,博彥科技報收40.09元,較之最高點95.11元跌了57.8%

博彥科技

博彥科技

益豐藥房:同樣是複牌後開始跌停,益豐藥房也是一個“杯具”,與博彥科技相同,其從最高點127.22元跌至48.92元,跌幅61.5%

益豐藥房

看了這麽多跌到只剩“內褲”的股,各位是不是已經被嚇到了,但這只是被行情所“綁架”而無法反抗的結果,接下去小編要帶大家看看在最近大跌中逆流而上,創造的奇跡的股票。

協鑫集成:這股的“妖氣”直逼暴風科技,其在2014年4月停牌,在2015年8月重組複牌,複牌後股價竟然從此前的1.91元每股一下子跳升到11.08元每股,更是在當天收盤達到13.25元每股,暴漲986.07%。隨後,其在複牌後第五日達到歷史峰值,19.40元每股。著實讓人驚嘆。

協鑫集成

特力A:在6月的大跌中特力A也未曾幸免,一度跌至10.98元每股,但隨後其如同打了雞血一般一路上漲,最高峰值達到51.99元每股,漲幅高達373.5%。雖然這一波也沒能熬過大跌,不過還是相當給力了。

特力A

巨化股份:同特力A,一樣是在6月大跌後發力,一度沖高至17.17元,較此前低點(7月7日的7.12元)上漲了141%

巨化股份

對於這三只股票,小編想說,你們這是不按常理出牌啊,如此逆天讓其他跌“殘”了的股票們怎麽看,讓那些持股的散戶們怎麽面對深套的股民們幽怨的眼光!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89

地鐵乞討“殘疾人”多為偽裝 遇到檢查跑得比誰都快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30/1001816.html

據北京交通執法總隊軌道大隊副大隊長李海濤介紹,乘客也對驅逐乞討賣藝者的執法行為有了更多的理解。截至目前,軌道交通執法大隊共查處各類違法行為1258起,其中乞討賣藝835起。李海濤稱,地鐵站內的乞討者大多都是職業乞討人員,許多“殘疾人”也是偽裝,“遇到檢查的時候立刻卸掉假腿,跑得比誰都快”。

20160219_60339.thumb_head

5月1日是北京市地方法規《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條例》頒布實施一周年,也是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軌道交通執法大隊在地鐵站執法的第一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交通執法總隊軌道交通執法大隊獲悉,一年以來,軌道執法查處乞討賣藝835起,違規進出閘機43起。此外,還對危害軌道運營的行為進行高限處罰,最高處以18萬的罰款。

平均一天處置 兩起以上乞討賣藝行為

據北京交通執法總隊軌道大隊副大隊長李海濤介紹,執法一年以來,地鐵站內的乞討賣藝現象有了明顯好轉,比如曾經乞討賣藝較多的10號線乞丐已經比較少見。乘客也對驅逐乞討賣藝者的執法行為有了更多的理解,不會擾亂執法秩序。截至目前,軌道交通執法大隊共查處各類違法行為1258起,其中乞討賣藝835起、散發小廣告200起、擺攤設點112起、輪滑59起。

李海濤稱,地鐵站內的乞討者大多都是職業乞討人員,許多“殘疾人”也是偽裝,“遇到檢查的時候立刻卸掉假腿,跑得比誰都快”。

此前,北青報記者曾經進行報道,地鐵站內乞討者來自河南民權縣和甘肅岷縣的人居多。目前,河南民權公安、民政等相關部門已經和北京交通執法大隊建立聯系,勸退乞討者回鄉。

高限處罰 危害軌道運營安全的違法行為

除了乘客熟悉的整治乞討賣藝行為,軌道執法大隊還有一項工作是重點對嚴重危害軌道運營安全的軌道交通保護區內違法施工、破壞護欄護網等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據李海濤介紹,目前軌道大隊與地鐵公司、產權單位巡查隊伍建立了“企業發現先行制止,大隊跟進依法處罰”的聯合監管機制,對企業上報軌道交通保護區安全隱患進行執法檢查。一年共查處軌道交通安全保護區內違法行為9起。“地鐵滲水至設備間,將損壞地鐵的信號系統,導致中心無法監測到列車行駛情況,正在行駛的列車也無法判斷與前車的距離。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後果將不堪設想。”

違規進出閘機 一年查獲43起

一年來,軌道交通執法大隊共查處違規進出閘機43起。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地鐵調整為計程票據之後,確實有個別乘客跳閘機逃票的現象。地鐵工作人員和誌願者主要采取勸阻的方式,只有執法隊員在現場的時候才能立刻進行處罰。據介紹,一般來說,執法隊員均通過地鐵員工的告知或者乘客的舉報得知逃票的高發地。僅昨天上午,執法隊員就共計發現15起逃票行為,罰款2000余元。

相關新聞

地鐵動物園站去年暑運 發生乘客走散事件69起

五一假期前,京港地鐵發布假期期間4號線北宮門站、動物園站是節假日乘客出遊的熱點車站,經常發生乘客走散現象。數據顯示,2015年暑運期間(7月1日至8月31日),4號線動物園站一站就曾發生乘客走散事件69起。

京港地鐵相關負責人介紹,熱門景區出遊乘客常為“全家總動員”,兩車站老人、兒童較多,乘客走散情況也時有發生。4號線北大東門站區站區長郭勝利說,為了避免乘客走散,進出站及上下車時,乘客應註意照顧好同行的老人和兒童,上下車期間按照先下後上原則有序乘降,當聽到關門提示音響起時,止住腳步,不要搶上搶下急於上下車,以免與同行乘客走散。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因為著急趕車或者其他原因和家人走散的情況屢有發生。去年,一女乘客乘坐13號線時,因著急在知春路站下車,不慎將嬰兒車和車上的孩子一並落在車上。最終,車站工作人員及時聯絡下一站工作人員,將孩子送回家人手中。

一旦在站內發生同行乘客走散的情況,可及時聯系車站工作人員幫助尋找;如有同行乘客未及時上下車而走散,不要慌張,首先要記住上下車準確位置和列車離站時間,及時尋找站內工作人員說明上述信息,以便工作人員準確定位走散乘客所稱列車信息,幫助尋找。

  • 北京青年報
  • 陶玥陽
  • 劉珜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30

李開複對談MIT實驗室負責人:AI時代的變革比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08/161103.shtml

李開複對談MIT實驗室負責人:AI時代的變革比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快
創新工場 創新工場

李開複對談MIT實驗室負責人:AI時代的變革比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快

資本主義的市場競爭是不會激勵大家分享數據、資源和市場的。

1月20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李開複李開複受邀與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負責人伊藤穰一,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閉幕日的“人工智能焦點論壇”上探討人工智能。

隨著人工智能發展的深入,不僅僅只是“職業代替恐慌”這一個問題,李開複和伊藤更深入探討了AI對經濟結構的影響:大型企業壟斷技術和數據,中小企業進入AI領域的難度更大,市場機制如何進行調節?以及對於黑科技的偏見與濫用誤區的問題。以下內容根據現場錄音整理。

對談嘉賓:

李開複博士,創新工場董事長及CEO、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

伊藤穰一(Joi Ito),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負責人,曾任Creative Commons CEO、Six Apart日本分公司主席、風險投資公司Neoteny創始人兼CEO

主持人:

蒂姆·布拉德肖(Tim Bradshaw),《金融時報》駐舊金山科技記者

人們的工作必須具備足夠的深度

主持人蒂姆:今年我首次來到達沃斯參與世界經濟論壇,感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AI)在今年大會已然成為炙手可熱的焦點。現在當人們談及AI和它所引發的生產力進步時,往往會一道談及AI可能引發的倫理和政治議題,甚或爭辯AI的終極價值。我希望今天咱們能換一種觀點來討論AI。

伊藤:我覺得AI確實變的熱門了,這種變化從去年底開始,2016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連許多非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都開始提出他們的觀點,而非像過往單純質疑AI。

李開複:的確,如今AI已經被全社會所更廣泛地接受了。人們開始認識到,AI正在為現實生活服務。自2016年初AlphaGo戰勝李世石一役,為大眾揭示了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那就是AI確實能以極高的效能掌握特定垂直領域。AI能夠為我們的生活提供許多超越當前產品與服務水平的解決方案,AI能開始正式為人們提供服務。

1

AlphaGo VS 李世石

蒂姆:所以,您認為這項變革的動力來自技術領域,還是外在的實體環境?

 

李開複:我認為它屬於技術引領的變革。數十年來,人們普遍把AI視為一項技術,確實在AI發展的同時,經濟、政治等外在環境也發生了一些改變,但我不認為實體環境的改變和AI技術的發展具有直接相關性。

蒂姆:前不久,IBM與微軟都卷入了一項重大討論,那就是AI技術是否會對人們現有的工作造成威脅,人們是否會因此失業?他們認為,AI的目的是增強人類的智能,而非替代人類。兩位認為上述論點成立嗎?

伊藤:所有事物的價值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檢驗,而並非一段短暫時間內的觀察。宏觀角度來看,我們無法否認人們會因“新技術總會導致人們失業”而恐慌,但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某些領域又會誕生新的工作。例如在美國,高中畢業生如果想當護士,就必須就讀社區大學考執照,而AI技術能夠達到護士必須學習的操作流程技能,使得費時且昂貴的職業資格考試變得不那麽重要。護士這一職業還將存在,但將不再受限於繁瑣的操作任務和流程事務,對於想從事護士一行的人來說,這是一大利好。對於許多職業而言,立刻要談立即被AI技術取代還言之尚早。但是顯然,許多工作領域的問題正被解決也正被改變。

主導AI技術研發的各大科技巨頭,如果能為人們樹立一種正確的態度,驅散人們心中對AI技術的恐懼,也將會是一大利好。畢竟人們對AI技術的恐懼,絕大部分來自於對於AI的不解。

要消除恐懼,我們需要在兩個方面努力,其一,是消除人們心中情緒化、非理性的恐慌心理;其二,則是理性解決問題。例如,我們必須對當前的教育體系,以及職業資格認證等體系進行改革,這取決於未來機器發展的速度有多快。

在接下來數十年甚至很長時間內,AI技術都將會不斷發展。但現實是,我們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市場仍然一成不變。我預見各項既有制度的僵化與缺乏彈性,將成為比AI技術本身更大的阻礙。

李開複:大體上我同意,不過我認為,我們需要更為急迫的喚醒社會集體意識來理解並準備AI時代的到來。

當今時代變革的速度,比以往任何一次工業革命時期都要快。隨著AI技術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工作如今開始被AI技術取代。舉例來說,中國有一批AI創業公司正在研究人臉識別,這類技術已能批量辨識20到30萬張人臉,這是一般人類不可能達到的量級和精準度,諸如保安、邊防等從事辨識任務的從業人員,也勢必會被取代。在另外一些領域,AI處理人際和人機關系的能力確實還不如人類,醫療行業是最好的例證,醫療檢測中的某些涉及影像識別的崗位很快也會被AI技術所取代,但那僅僅是醫療專業的一小部分。

2

曠世科技face++人臉識別自動解鎖

所以大體上來說,人們的工作必須具備足夠的深度,需要讓自己強大到不會輕易被機器所撼動。我不認為現在正在從事這類有足夠深度工作的人們,會輕易被AI取代。

當前有兩項重大的任務等著我們去解決。其一,是思考如何調配未來二十年大量被AI技術替代的工作者;其二,是我們的教育亟待改革。我們需要對我們的子女、下一代子女進行再教育,分析哪些工作不會被輕易替代,而不僅僅去幻想從事目前看似光鮮亮麗的工作。

投身服務業可能是其中一個選擇。我們希望能鼓勵更多人參與人際間的交往互動,建立機器人與人類的交流溝通模式,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這一點,而這些對於服務行業來說至關重要,AI技術能夠使未來的服務業更被人們期待和尊重。

伊藤:日本人對於服務行業的看法就很有意思。日本人認為,服務業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在日本很少有人帶著好萊塢夢,為了將來成為明星而在餐廳打工,他們單純就是喜歡在餐廳工作、熱愛著他們的顧客,這樣的態度完全刷新了我個人對於工作價值的認知。

我們有必要重新設定價值的評價體系。過去我在日本的時候,日本還是一個經濟發展至上的國家。但如今,人們的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轉變。在以前,工作只是為了獲得金錢,而金錢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

但如果你基於你對工作技藝的精通程度去評價你是否熱愛這份工作,同時改采你對工作的熱愛程度來衡量成功,那麽很多被歸結為服務行業的職業其實都相當成功,服務本身可能談不上偉大,也不在創造什麽新事物,但這些當下從事的工作讓你明確目標,支撐著你的生活結構,讓你找到人生的意義。

我們應當少關註一點工作產出的經濟效益,而更關註工作的目標和意義。舉例來說,育兒應當是國家GDP的組成部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被視為家務,養育下一代對全社會而言至關重要,如果每個父母都能在育兒領域多花些時間,社會將會變得更好。我們在比較人和機器的勞動產出時,多半僅僅用勞動價值和工時長短來衡量人類的產能,卻忽視了工作背後潛在的社會價值。這也是為何許多非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自去年起,也開始提出他們的觀點。

李開複:另外一個重點在於,人類的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人們在競爭中,將選擇更好的雇主和工作,同時取得工作技能與深度上的提升,逐漸成為各類專業能手和頂尖人才,甚至最後成為特定領域的首席科學家、最有價值的金牌球員、最受饕客追捧的明星大廚等。

但機器也擁有著屬於它的全新定位。我們要做的是去思考在AI時代來臨之際,如何保留一手的經驗,如何為人類提供成長的空間,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人類共同的未來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蒂姆:那麽隨著AI技術的普及,社會上的職業構成、各類職業對經濟貢獻的性價比會不會隨之改變?例如,一個人周遊世界開另類雜貨鋪,會不會比在辦公室當一名白領賺得多?

伊藤:這正是另一個關乎整體經濟的重要問題。 如果AI真能把整體社會的生產力無限提高到一個極其充沛的程度,那很多人可能根本就不願意繼續從事現在的工作,如今包括政府公務員在內,很多人在崗位上過度勞動,薪水卻巨低無比。這些職業的確需要政策扶持和薪酬相關的補助,才能鼓勵人們考慮選擇那些看似低回報的工作。

古希臘的雅典城邦就是一個例子。當然我們現在沒有那時代的奴隸制,但想象我們處在一個充滿了藝術家、哲學家的社會,那時公民們關心的,會是資源分配是否公平、收入是否均等。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工作,否則就太不符合現代的經濟法則。社會仍然需要人類勞動力,但人們將變得更富裕、更能投身內心真正渴求的工作,將會有更多的音樂家能心無旁騖專註他們熱愛的創作、廚師們方能每天精心烹調讓人贊嘆的美食,他們周遭人們的生活體驗,將會因此更為多彩豐富。

蒂姆:說到剛才的音樂家,如今他們掙錢的道路似乎更辛苦了。您覺得該由誰來支付這種額外收入?是政府?還是科技公司?

伊藤:目前的音樂行業,正隨著流媒體技術、更趨完善的數字版權制度蒸蒸日上,可預見的是,數字音樂不會在近期沒落,產業規則和行業規模隨著技術平臺而生了重大變革,整體音樂行業反而是在上升的。但是,我預見音樂產業各種獨家約束制度仍然是個發展瓶頸。上世紀後期,在電視和傳統音頻媒介當道的時候,巨星經濟、高銷量唱片和企業壟斷形成了當時的市場格局。但現在,這種體系已經過於複雜、而且不符合當今以技術平臺為主流的發布體系。

李開複:不僅是音樂行業,其他的行業也存在著明顯的問題。例如,專欄作家和記者們的前途也值得憂慮,他們依循傳統媒體遊戲規則都曾經歷過獲利頗豐的年代,而對於新的技術平臺分發規則、更為AI自動化的媒體模式他們仍未做好準備,記者編輯們的專業地位也需要被重新檢視與定位。未來型的AI技術公司將有機會賺得較高的經濟收益,這些創新公司甚至能和前沿政府緊密合作,共同為未來世界的工作結構和薪酬制度,進行前瞻的規劃和準備。

我們過去專註在培養數理化人才,為了訓練符合上個時代需求的工程師、醫師、會計師、律師等等專業人才,我們已經投資龐大的社會資源,導致很多人打從學習階段其實就開始偏離了他們的核心潛能而毫不自知。在不久的未來,許多工作都能被機器取代,人們將從這種演進中被釋放,真正投入我們擅長、我們熱愛的領域。

3

未來的“電車難題”

蒂姆:讓我們再來談一下當前AI技術帶來的經濟收益。由於AI技術對於大數據存儲、從業人員技能、輔助設施研發等領域提出了高門檻的要求,是否因而大部分收益都將集中在屈指可數的幾家大型科技公司中?對於其他小型的創業公司,由於缺乏機器、缺乏數據集,AI技術的研發成本無疑是巨大的,您認為AI技術對經濟結構有什麽影響?

李開複:我覺得目前的體系會持續促使大型科技企業不斷發展。他們有能力壟斷資源、壟斷數據,在商業利益和激烈競爭的驅使下,他們會不斷競逐更為精進的技術能力,為公司賺取更大的利益。對於較小企業,進入AI市場的難度的確比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業高出非常多。

我呼籲行業需要大力推動AI生態系的開放性。創新工場北京總部和我們所投的創業公司體系中,已經啟動了全新的AI技術相關研發工作,近期我們成立了人工智能工程院,帶著孵化中國AI生態系的目標投入大量資源,招聘培訓一批年輕工程師入門AI領域,展開可公開數據集的采集和標註,我們也積極尋求在中國和全球資本市場的融資和成長機會。

全球AI競技場上,美國市場有Google、Facebook、微軟,中國市場有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行業巨頭,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他們的技術極低程度會考慮開放出來,創新工場希望能夠借此成為AI領域開放發展的倡議者和實踐者。

蒂姆:我們之前提到,誰擁有數據上的優勢,誰就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創新能力。那麽非技術型公司什麽時候能夠真正采用AI技術,亦或是只能運用像IBM、Google、微軟等公司的平臺?

伊藤:隨著世界愈發緊密互連,要以“贏家通吃”的玩法去壟斷市場是越來越難。現在,如果某個個體試圖進行壟斷行為,會自動觸發市場機制。市場競爭會形成限制:如果某方采取壟斷動作,對標競爭的另一方會花數百上千萬美元去找到超級優秀的AI博士們來迎頭趕上。現今人才培養的源頭已經到位,但我擔心,當某個企業實現了壟斷甚或做上了寡頭的時候,自然而然能順勢招募AI領域的全球才俊,吸引能夠負擔他們百萬美金酬金的投資人,種種多方因素都正匯聚在一起。市場單方面依賴競爭機制進行調節並不完善,因此,我對開複和創新工場在中國推動的開放做法特別感興趣。

接著我想說下一個經典的“電車難題”,雖然看起來有點偏題,但其實這個跟我們的討論挺相關的。這個研究大概就是詢問人們,如果街上一輛滿載乘客的電車馬上就要撞上一大群人,它應不應該立刻轉向,犧牲車內乘客的生命,還是放任讓車輛撞上人群。結果大多數的人都說,當然應該犧牲車內乘客的生命來保全更大一群人。但如果按照這個標準設計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你們會不會買具備這種人性道德的汽車?我是肯定不買。所以其實這就意味著,當我們只把責任交由市場機制,人們普遍都是自私的。

而且,就像開複所說的一樣,資本主義的市場競爭是不會激勵大家分享數據、資源和市場的。傳統的政府監管方式過去曾經行之有效,但在面對互聯網的開放和動態結構,這種傳統的監管方式將會失效。現在這些AI、比特幣和其他所有領域中的問題,都不是過去十年二十年間學者們研究的題目,而是真正在資本市場能夠快速賺錢的技術。然而相較於開放的互聯網,行業不曾充分在開放場域來探討這些技術衍生的問題和現象,這是我的擔憂所在。

李開複:我們倒是嘗試采用實務並直接一點的方法,用大公司跟大公司來抗衡。比如某巨頭企業說他們能夠提供數百萬美金的資金,另一家巨頭企業便說我們可以提供一個昂貴的開放平臺。我們不知道這個方法是否有效,但畢竟我們都是敢於冒險的資本家,這個策略肯定是值得嘗試的。作為風險投資家,我們理解商場上凡事皆求回報,我們試圖串聯各方利益點,聚合成一條具有共通性的利益鏈條。

蒂姆:現今大家都能看到AI產出已經開始變得極具說服力,那麽投入方面狀況如何?誰在編寫、改進算法,我們又怎麽知道這些算法何時會被使用?AI技術的透明性又如何?市場能否避免AI這樣的黑科技遭受偏見誤區,或者避免AI技術被濫用?

李開複:我覺得目前有些公司采取所謂公開透明的做法,其實是很討喜的宣傳手段。但我也確實擔心,下面這種兩難問題會不會出現:一些公司選擇通過自律或推動立法來限制錯誤發生,但另一些公司不會這麽做。自然而然,比較規範自律的公司由於發展顧慮更為周全,相對發展速度上可能放緩;而較不顧慮錯誤發生的企業,反而可能成為最快速或最成功的那一方?

例如在無人駕駛技術的開發上,Google很小心謹慎,把保護駕乘人員和行人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技術不成熟就不推廣;相反,特斯拉的AutoPilot就很激進,會直接把測試版產品拿給公眾進行試驗。然而現在看來,特斯拉造出好無人駕駛車的可能性還要更大一點。所以這個難題對任何規模、任何階段的企業,都是一個道德層面的決策。

汽車

伊藤:偏見同樣會影響到產品開發。曾經有某家企業開發面部識別系統的時候,僅用他們自己的工程師作為訓練數據庫的模板,但發布演示產品的時候,這個產品竟然認不出一位黑人女性的臉,正因為他們的工程師全都是白人男性。很多偏見,是你在日常職場中不容易意識到的。

過往許多公司會去搜集信息、理解客戶,然後給出個解決方案。如果要做一個真的對社會有益、解決問題的架構,就只要想著把這個工具做得更好、更有用就可以了。我喜歡舉會計和電子表格的例子,在VisiCalc發布以後,這個蘋果公司自己都不知道該賣給誰的軟件出乎意料獲得會計行業的巨大歡迎,這讓他們欣喜萬分。於是他們在VisiCalc中投入了更多的靈感,VisiCalc 的開發者都沒有設想過它有如此多的可能性。

我們需要的不是企業銷售人員出去收集客戶需求,然後回頭要求工程師做出什麽,我們需要的是賦予人們自己打造這些工具的能力,這不會是目前主導AI領域那些科技巨頭的商業模型和運作方式,反而更可能來自像開複您所投資的實踐型的創業者。

蒂姆:數據和最終的成果歸屬之間是否有條清晰的界限呢?比如說如果某個商業公司使用Google的演算法找到公共部門數據中有利可圖的部分,例如運用某些醫療數據而大賺一筆,會發生什麽?會因為來源是公共數據而把這樣得來的利潤回報給政府呢,還是因為用了Google算法而成為其產品的一部分呢?畢竟沒有公共數據就不會有這一結果,目前這些數據相關的行業規則是如何制定的呢?

李開複:我感覺我們正站在一道門前,正打開去探索一個美麗勇敢的新世界,針對上述問題其實行業還沒有定論,也應該好好充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伊藤:看來科技巨頭們有一套針對現存數據庫、獲取數據的戰略。Google、Facebook或中國的百度、騰訊當然都會收集大眾的數據、從公共的數據中試圖做出成果。但很顯然個人電子郵件就不是公共數據,想要購買這些數據也是不可能的。也有很多人爭論是算法重要還是數據重要,顯然兩個都十分重要,但不同企業由於其業務屬性的側重,將會有不同的選擇。

蒂姆:我在這星期聽到許多關於人工智能未來是不是真的能帶來巨大收益的相關討論,比如增加稅收,幫助政府能讓所有人都開心地生活還不用工作。你覺得AI能緩解社會焦慮、解決其他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的不平等問題嗎?它會是我們期待的那個靈丹妙藥嗎?

李開複:應該說這是必然的,在可預見的未來大規模的職業轉移即將發生,人才與人力需要重新部署,在AI驅動的工作形態改變之際,有兩部分我自己特別關註:一是孩童和成人的教育體系,舉例前面提到的音樂家、育兒等都將更能彰顯其價值,目前各項專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需要檢視其未來的適切性。二是人們有更充裕的時間來體驗享受更優質的娛樂,娛樂行業比如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在未來勢必更為百花齊放。

蒂姆:這是場非常有意義並非常有趣的對談,十分感謝你們參與。

李開複 達沃斯論壇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687

共享單車死亡榜:燒光百億,跟風創業的都快死光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08/166341.shtml

共享單車死亡榜:燒光百億,跟風創業的都快死光了
王妍 王妍

共享單車死亡榜:燒光百億,跟風創業的都快死光了

一場春夢。

來源 | 創業家&i黑馬

作者  | 王妍

制圖  |  朱丹

編輯  | 麻策

共享單車2015年投入城市,之後用1年時間迅速繁殖,又用不到半年時間加速死亡。

2016年下半年,資本如潮水般湧入,行業迅速升溫。創業家&i黑馬綜合公開數據統計,目前,共享單車行業整體融資額已近200億元。在最瘋狂的階段,平均每天都有近億元的資金進入。同時,幾乎每月都有新車推出。

各色共享單車爭相搶占街頭,展開“顏色大戰”。行業當時的共識是:精準定位市場,在最短的時間內鋪最多的車輛,獲取盡可能多的用戶。據交通運輸部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7月,全國共有近70家共享單車企業,累計投放車輛超過1600萬輛,註冊用戶量超1.3億

今年6月,成立僅5個月的悟空單車倒閉,像推倒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拉開行業倒閉潮的序幕。據創業家&i黑馬統計,截止目前有35家已倒閉或停止運營,另外有近20家瀕臨倒閉,其中大多數名字還不為人所知。

事實證明,在這個需要長期燒錢,極度依賴投資的行業,能否在競爭中存活下來,除了膽識、運氣,還取決於擁有什麽樣的靠山

有人稱,共享單車行業進入了下半場。

在下半場,資本不斷向頭部玩家摩拜和ofo靠攏。根據公開數據統計,2017年摩拜和ofo的融資額合計超過17億美元,最新一輪則分別達到了6億美元和7億美元。

其余參賽者則沒這麽幸運。不難發現,於今年下半年開始紛紛倒下的共享單車平臺,大都處於天使輪或A輪階段,融資失敗以及資金鏈斷裂是行業出現倒閉潮的最核心原因。

微信圖片_20171208211406

附:以下選取四個典型敗局項目,複盤其失敗的原因及教訓。

悟空單車:跟風創業,白扔300萬

6月13日,在摩拜宣布獲得超6億美元融資的3天前,悟空單車正式宣布停止運營。作為國內首家倒閉的共享單車企業,悟空單車創始人雷厚義的失敗反思受到大量關註。

微信圖片_20171208211523

雷過往的經歷主要在消費金融領域。在此前的采訪中,他告訴創業家&i黑馬,選擇啟動共享單車項目主要基於兩點:一,自己過去步行跑業務的經歷;二,看到關於ofo的報道後,覺得這是解決最後三公里的剛需

為了避免與頭部玩家正面交鋒,雷將“悟空”小紅車的主要投放城市選在大本營重慶。從今年1月開始,悟空單車前後兩次投放了一千多輛車,主要集中在大學城和白領聚集的寫字樓。但因為車輛采用的是機械鎖,沒有定位能力,絕大多數車子丟失,“最後只找回幾十輛”。

雷厚義見證了2016年下半年以來共享單車行業融資的瘋狂,他形容“ofo和摩拜的架勢不讓後來者活”。在融資失敗後,雷厚義試圖通過合夥人加盟的方式來獲取資金,但最終也未能成行。

在實際運營的前後4個月里,悟空單車共計投放一千多輛車,累計一萬多用戶,收取一百萬押金,月活最高的時候有兩三千。截止項目關閉,雷厚義總計虧損300萬左右。

原本想要“賭一把”的雷向創業家&i黑馬坦言,這次“追風口”的創業經歷,給自己血淋淋的教訓:“共享單車行業很殘酷,頭部集中效應太嚴重,摩拜和ofo形成的巨大黑洞,後起的單車品牌成長空間並不大。然而,如果做不大,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3Vbike:自費造的車丟光了

悟空單車宣布退出8天後,3Vbike發布公告,宣布停運。

3Vbike創始人巫盛華沒有任何互聯網背景,但他判定“共享單車是個好項目”。2016年底,巫盛華創立了3Vbike,正式入局。

微信圖片_20171208211528

3Vbike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融資難。巫盛華告訴創業家&i黑馬,行業熱讓他原本以為能夠很快拿到投資,但實際上發給100多家投資機構的BP全都石沈大海。

於是,巫盛華自己拿出70萬造車,前後在保定、廊坊、秦皇島和莆田四個城市投放了1000多輛車

單車丟失率高成為巫盛華最大的困擾。在保定首次投放後,僅兩個禮拜就出現丟失嚴重的問題。他抱怨,1000輛單車最後能找到的不足50輛。停運前幾天,3Vbike後臺顯示,平臺每天的使用人數為個位。

在巫盛華的預想里,3Vbike最大的不同在於,除了正常租車,還能通過車載廣告實現自我造血。“但是車沒了,廣告無處可做,什麽也都沒有了。”他說。

6月21日,投車四個月後,3Vbike宣布結束運營。

有趣的是,兩個月後,3Vbike在公眾號上奇跡般宣布“複活”,巫盛華表示將要通過“加盟”的方式重啟項目,集中在四、五線城市。

巫後來向創業家&i黑馬算了一筆賬:加盟商最低購買300輛車,每輛車600元。理想狀態下,一年之內就能收回成本。然而實際落地艱難

巫盛華表示,如果知道今天的結果是這樣,過程這麽艱難,吃這麽多苦頭,可能並不會選擇共享單車。“但是對於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來說,這是必須要交的學費。”

町町單車:創始人被關進看守所40天

對於23歲的丁偉來說,町町單車是他的首個創業項目,也是南京首家共享單車企業。

去年8月,在上海大範圍出現的摩拜單車吸引了他的註意力。“富二代”出身的他,靠著父親的投資,跟風成立了町町單車。但剛入局,資本投入的懸殊和慘烈的競爭就讓丁偉措手不及。去年12月18日,町町單車召開了第一場發布會,並投放了第一批單車。丁偉介紹,車身采用保時捷車漆,實心輪胎,每輛單車的造價成本高達1800元。

微信圖片_20171208211534

雖然早於ofo、摩拜進入南京市場,但後兩者在強大資本的支撐下,擴張速度讓丁偉感到“無法抗衡”。他向創業家&i黑馬感嘆,“人家一個月能鋪十萬輛,而我們總共才鋪了一萬輛。我們怎麽跟別人打?”

因為完全依賴於父親理財公司的“輸血”,且未能如願獲得外部投資,2017年4月,丁偉父親的企業資金斷裂,町町單車也受到直接影響。“我們前期投入了大概2000多萬元,全是我父母公司出的”。

丁偉本人因為卷入父親的案子,在看守所待了近40天,隨之而來的是町町單車的倒閉。他向創業家&i黑馬表示,前後投放了1萬多輛車,共計15萬用戶,押金保守估計近3000萬。據丁偉的說法,“最後只有1萬多用戶的押金沒能退還”,

原因是“真的拿不出錢了,自己現在負債200萬”。

丁偉稱,自己曾經關於共享單車未來的構想,與今天摩拜的發展不謀而合。他感慨,“就因為缺錢,這個事兒沒成。我覺得特別可惜和不甘心”。

酷騎單車:有野心,無資本

成立於2016年11月的酷騎單車,一度位列共享單車的第二梯隊。根據媒體的報道,截至2017年6月,其投放單車量超過140萬輛,進入城市超過50個,排名行業第三

微信圖片_20171208211539

資料顯示,酷騎單車創始人高唯偉從初中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今年只有31歲的他,卻已擁有相當豐富的創業經歷,包括代理銷售電話卡,創辦生活信息門戶網站、誠信貸等。

在運營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酷騎曾通過兩次刷屏被大家所熟知。2017年6月,因為高調推出第三代“土豪金”版的共享單車,全身金黃的單車照片刷屏社交媒體。

那個時候,高唯偉曾表現出自己的“野心”,“已投入近10億元,計劃年底投放1000萬輛單車,並出海進入10個國家”。而3個月後,酷騎又因出現用戶押金難退的問題,再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根據其地區負責人和多位員工的說法,“高唯偉一意孤行”,對這個行業了解有限是其致命問題。

在決定大肆擴張後,酷騎單車的投放和運營始終難以匹配。據媒體報道,酷騎在沈陽最高峰時擁有130萬註冊用戶,但僅投放了12萬輛車,線下運維人員的配比更是遠遠低於ofo和摩拜。

不僅運營無序混亂,酷騎的單車損毀率和丟失率同樣居高不下。在多次尋求融資未果後,從7月開始,酷騎出現資金問題。

酷騎隨後推出了合夥人模式,試圖通過賣車+盈利分成的方式,快速獲取資金緩解壓力。但還未等到合夥人模式正式運營獲取收益,酷騎就因用戶押金難退問題,走向倒閉邊緣。

在鳳凰科技的采訪中,高唯偉表示,“整個創業圈都是被資本綁架著走,現實是很殘酷的”。 在他看來,多次融資不利、關鍵節點的戰略失誤、行業中的惡性競爭將整個公司推向了難以扭轉的絕境,而押金擠兌最終成為壓垮酷騎的最後一根稻草。

小藍單車:好騎也難活

2016年11月17日,野獸騎行宣布完成1.5億元B輪融資,並推出獨立品牌小藍單車正式入局共享單車行業。作為後來者,小藍單車的打法是強調品質和“好騎”。

微信圖片_20171208211546

創始人李剛試圖把野獸騎行生產高端車的技術應用在共享單車上。此做法的代價是,每輛車的成本高達千元以上,而帶有變速器的Pro版本,成本更是高達2000元以上。

在投放戰略上,李剛並沒有選擇避開與頭部公司的正面交鋒。“二三線城市永遠無法證明你身處一個核心戰場”,小藍單車聯合創始人曾公開表示,“先贏不算贏”

按照李剛的計劃,小藍以每半個月入駐一個城市的速度從深圳、廣州等南方城市開始迅速完成布局。根據其官方數據,截至5月份,小藍單車累計投放60萬輛車,擁有超2000萬註冊用戶,最高日訂單達300余萬。

快速擴張、高成本的發展模式背後需要資本支撐。根據媒體的報道,3月份,因為對發展前景判斷樂觀,李剛拒絕了一些投資機會。在1月份完成4億元A輪融資後,小藍單車就再未拿到新的資金

多位被欠債的供應商向創業家&i黑馬表示,今年4月,在尚未拿到資金的情況下,李剛仍追求生產進度,向供應商下了一筆金額數億能夠生產30萬輛車的訂單。

資金鏈斷裂讓小藍單車轟然倒塌,留下一筆總額超2億元的欠款。而在這之前,小藍為謀生,曾向ofo、摩拜發出被收購意向,但均遭到了拒絕。

死亡名單 共享單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