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利字當頭:人真係好短視 利世民

2008-09-24  AppleDaily

前 天鄰居思哲問世民︰「你覺唔覺得人真係好短視?」問題不易答。當然,思哲不是有心刁難世民,只不過「人是短視」這個前置,在過去幾千年來,一直被用來合理 化幾乎任何事情;由支持漢武的平準均輸,到政府禁制股票沽空交易,理由都是一樣︰「人嘛,都是短視的。」思哲直言覺得有點不妥,拿出來集思廣益,希望可以 辯出個所然來。

用作合理化事情

「人何止短視!人嘅念頭直情每分每秒都會變。佛家講嘅『剎那』,就係一念嘅生滅之間。其他唔 講,你記唔記得自己最初買股票,由落盤到抽牌改牌到成交,由信心爆棚到惶恐不安,不斷嘅內心掙扎。你話嘞,人點可能唔短視!」「如果人真係咁短視嘅 話……」思哲沒有預期到世民會有這個答法。「人真係咁短視又點?我知你想問乜。短視同毒奶粉抑或毒金融產品,又有乜嘢必然關係呢?短視等於搵快錢,聽落好 似好有邏輯。問題係,有騙徒都要有苦主肯落叠先得嘅。如果唔係資訊不對稱,又點會可以俾騙徒有機可乘先?再講,如果話人人都淨係識搵快錢,不如去搶仲直接 啦!」「近來連串嘅金融災難,加上毒奶粉事件,我哋企響自由經濟呢邊,好難理直氣壯。」思哲終於問到核心。「冇失誤嘅資本主義,就好似冇原罪嘅宗教 (Capitalism without failure is like religion without sin)。唔係話我幸災樂禍,只不過係大家對問題嘅解決方法有唔同睇法,我就唔信做官嘅就可以有長遠眼光,事實係全世界都係短視,不過市場糾正嘅機會點都 大過政府,速度快過政府。」「咁美國政府出手救金融機構,你點睇呢件事呢?」思哲問。「美國政府出手,真係有用咩?好似小布殊話齋,係起咗太多根本唔應該 起嘅樓。美國樓市只要繼續低沉落去,問題都唔會得到解決。大家都係香港人,都知道政府對樓市,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股市跌賴沽貨者

「咁 各國政府暫時禁止沽空交易,你又點睇?」思哲再問。「沽空,本來係鼓勵好友長揸嘅制度。假設你係長遠大好友,但個市近來又唔爭氣,有人問你借貨沽,其實皆 大歡喜。借貨博一鋪嘅,可以賺一筆;想長揸嘅,又可以賺一筆,分分鐘趁對手沽貨時,執番啲平貨;宏觀啲睇,沽貨嘅人始終要平倉,如果撒賴話沽空嘅人令個市 落,實在係搵人食死貓。今次人家暫時禁止沽空,係怕counter-party risk唔受控啫,千祈唔好亂諗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

利字當頭:超現實的末日 利世民

2008-09-26 AppleDaily

世 民的同事,大多是非典型的蛋頭電腦人,但又不至於是毒男腐女。過去幾個月,他們以為傳說中的世界末日,會發生在9月10日。那一天,歐洲的Large Hadron Collider正式起動,同事們都深信,高能量的粒子衝擊,會造成小黑洞,小黑洞變大黑洞,大黑洞中鑽出個甚麼不知名的外太空生命體,異形襲地球……殊 不知,LHC運作不到幾天,便宣告機件故障,要到09年春天才再開機。同事們都說,既然世界末日延遲了兩季,大家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壞消息接踵而來

另 一邊廂,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令,同事們在笑談要安信兄弟出手。過了一天,連AIG也要被人拯救。金融海嘯嘛,AIG也自然等於All Investments Gone,尋常百姓沒有甚麼可以做。接下來的一周,美國的政客為選舉擾攘,香港的政客也為雷曼兄弟迷你債券持有人四出奔走,活在大時代,感到超現實。忽然 有天,大家都在談東亞銀行擠提,不到幾小時,網上討論區也激烈起來。雖然大家都不信東亞真的有問題,但見排隊的人那麼真實,無論信與不信,都在講最壞的結 局可以有多壞。散佈恐慌,不一定是有理性、有組織、有計劃,更不一定是立壞心腸;只要遇上一定的環境,大家下意識預期壞消息出現,甚麼都可變成鬧劇。

立君子協議防恐慌

據 聞,前天的電子傳媒立了君子協議,下午時分不會將恐慌升級,不會派新聞車到銀行分行,不會在街上找人訪問,待官方、局方、銀行都正式回應,才將拍下的片段 播出。可是,互聯網和手機,已經將擠提的訊息發展到2.0版,甚至3.0版。世民總覺得,三方反應可更迅速。今天,又可以發生甚事呢?世界末日嗎?生活還 得繼續吧!銀行同業資金緊張,拆息被扯高,大家知道了,也沒反應,就像秋天的氣氛一樣平靜,比超現實更現實。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

利字當頭:搶救定搶購? 利世民

2008-11-26  AppleDaily


 

唔知幾時,何文匯教授正音正讀DNA,已經滲透入每一個新聞主播血液裏頭。每一次新聞主播正音正讀「時『姦』」,世民下意識都會將光陰同貞操關聯起來,反正,兩者都係一去不復還。

搶平貨 救購難分

早 排,又聽到新聞主播話︰「大批市民正在泰林門外,排隊搶『救』貨品。」唔睇畫面,真係會以為香港人同情心爆棚,人家公司執笠,就算救唔到員工,都會救番啲 貨品。「購」同「救」,唔通真係一樣?美國政府7000億又7000億「購」市,大家會覺得係「救」市。美國政府花200億,究竟係「購」花旗銀行,定係 「救」花旗銀行呢?就呢個問題,世民同一位有32年資格港式廣東粵語專家溝通(正音正讀︰Gau Tung)。世民︰「究竟係『購』,定係『救』?」港式專家︰「你話呢?真係可以幫到手,就係救。如果唔係,就乜『救』都係假。」

救車廠 點都唔夠

世民︰「你好不雅!」港式專家︰「我又點算不雅呢?好似三大車廠,自己老早已經死死吓,近來見到有錢派,就坐私人飛機去DC乞,呢啲大種乞兒,先至算不雅……」究竟係「救」抑或「購」?究竟係「唔夠」定係「唔救」?世民真係俾佢搞到一頭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0

利字當頭:一個概念兩種炒法 利世民


2009-004-29  AppleDaily





 

自 從金融海嘯,大家好多時都以為,有錢佬咪一樣俾人呃,仲要俾人呃得更多更狠。不過細心睇,私人銀行客戶同魚缸散戶,真係有分別。任職私人銀行嘅莎拉,噚日 一早就打畀世民︰「幫啲客買咗GSK(英國製藥巨擘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啦!升咗6%吖,仲勁過出Tamiflu嘅Roche!」 逆世奇葩果然名不虛傳,出手快而準,難怪啲客對佢忠心耿耿。

流感藥股當頭起

藥劑業朋友話,過去幾年特敏福被嚴重濫用,結果出 現抗藥性,搞到家陣全世界啲醫院都要考慮,增加儲備另一隻GSK出品嘅流感藥Relenza。據聞,Relenza比Tamiflu貴一倍,噚日譚紹興兄 亦快人一步,響隔籬嘅「投資學堂」專欄,引述彭博消息,指今年第一季,各地政府採購Relenza嘅數量,首次超逾特敏福,GSK股價升得勁過 Roche,絕非符碌。唔講大家可能唔知,呢隻Relenza原來有段故事。根據維基百科,話說呢隻藥原本由一間叫做Biota嘅細公司開發。不過,藥業 世界入面,單打獨鬥嘅細公司,無可能承擔起將一隻藥推出市場嘅成本,所以89年Biota將隻藥「判」畀當時嘅Glaxo。之後十年,美國FDA不斷折磨 蹂躪,終於響99年,隻藥先至以13票對4票嘅些微票數,獲准推出市場。好在呢十年間冇乜大型流感爆發,如果唔係就死得人多。世民講Relenza呢段小 插曲,無非都係想說明一個簡單嘅事實──藥業世界入面,細公司做唔到大事。偏偏呢幾日,香港上市嘅A貨藥業股,又學人炒埋一份,箇中理據確實令人費解。個 別號碼恕世民唔篤出來,免招血光,我亦唔會同賺緊錢嘅人拗,只衷心希望佢哋見好就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88

利字當頭:對冲基金的最愛 利世民

2010-03-08  AD





 

高盛上周發表的VIP(Very Important Positions),將487隻對冲基金持有的股份,來一個統計。結果,蘋果(APPL)是對冲基金經理的最愛;13.7%的對冲基金將蘋果納入頭十最重要持有的股份。

也難怪。蘋果確是有它的一套。

蘋果年初公佈要賣iPad,貨物還未上市,大家都已經說要開發這個商機。梅鐸代表旗下的《華爾街日報》,事先張揚會搶灘iPad。《紐約時報》向來走在新媒體平台的前沿,也不會放棄在這個重要戰場。當然,還有各大小遊戲品牌,獨立創作人,都在朝思暮想蘋果商機。

蘋 果的產品就賣得好,舊傳媒、創作人和遊戲設計都多了一條出路,當然,反過來說,蘋果有新產品應市,內容供應商自動自覺配合,也助了蘋果一把。走到今時今日 的共榮共贏,其實也只不過七年不到。2003年4月,蘋果推出了iTunes Music Store,讓消費者合法付費下載歌曲,當時的輿論一致看淡。無他。可以免費下載,又有誰想到,付費下載竟然有市場?

蘋果開發內容無本生利

當天大家都看漏了一件事:網上冇錯充斥無限的免費內容,但人的時間永遠一天只有廿四小時;方便和齊全總有它的價值,消費者也自然願意付上真金白銀。

七 年過去了,iTunes賣了一百億首歌,是美國音樂市場零售渠道的第一位;iTunes這個平台,也賣出了許多電影和電視;在iPhone推出後,也賣出 了廿億個程式……現在蘋果要打入書報市場,市場自然有點期望。別忘了,蘋果不用投資冒險做內容的前期開發,簡單只做收銀機的工作,是近乎無本生利。

單以美國而言,書報加上雜誌,市場一年的消費額仍然有一千億美元,蘋果要在短期內在這個範疇舉足輕重,應該不難吧?究竟是多少個巴仙,這就由得大家各自發揮想像力了。

蘋 果自家的產品既獨步天下,衍生出來的市場也氣勢凌厲,可是,對投資界最重要的卻是遠景故事。今年一月底Steve Jobs在Mac World宣佈iPad規格的同一晚,其實還加插了一段有關蘋果最新定位的宣言:蘋果是世界最大的流動電子消費品生產商,比Sony和Nokia都大。

流動電子消費品,是未來幾十年最大的市場,加上蘋果賣歌、電影、電視、書、報和雜誌的無本生意;二百多美元一股,二十多倍的市盈率,蘋果,仍然非常吸引。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25

利字當頭:歲月神偷 利世民



2010-03-09  AD



 

上 周末,老婆任職的公司包場請員工及家屬看《歲月神偷》這齣新鮮出爐的明日經典。記憶中,世民除了《秋天的童話》,沒有看過張婉婷和羅啟銳的作品,不過,據 老婆講,張、羅二人對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尤其當年本土菁英抬頭的片段,似乎有一種特別的情懷。或許,這就是香港第二代心路歷程的寫照吧!

世民是生於70年代、成長於80年代的一群。可能由於世民的童年在舊區中度過,印象是到了80年代初的香港,仍然有些像電影中的情節,也有些已經慢慢出現改變。香港轉變越來越急,是後來的事。

整 個世界,何嘗不是在20世紀的最後20年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政治上,各國政府由左到右,由沒有自律的放任擴張,到後來,官員都去學藉市場力量令人民生活 更好。回顧過去30年,人類的物質生活進步了不少,靈魂的食耀其實也豐富了不少。互聯網讓大家有了發表的平台,有人說這是Cult of the Amateurs,認為氾濫的資訊只是靈魂的垃圾食物。

娛樂模式改變在所難免

讓發揮的門檻盡量降低,是提升平均水準的最佳辦法。網誌興起,大家才赫然發現,身邊不少都是非常寫得之人。80年代開始普及Karaoke,會唱歌的人多了,甚至刻意去學唱歌的人,也多了,唱片業多了一個收入和宣傳模式,歌手也多了教師這條出路。

不 過,有些東西總有完成歷史任務的一天。娛樂模式的改變在所難免,到Karaoke的人越來越少,Karaoke讓我們對歌唱多了第一身的體會,品味進步 了,我們又回到坐在螢光幕前被動地欣賞超級巨星和星光大道。唯一分別,是我們不再綁死在客廳的電視機,歌手也不必靠勁歌。現在要極速竄紅,還是在 YouTube有一條過百萬瀏覽的片更有效吧!

回憶總是美好,因我們都熬過了那些日子。可是病態留戀過去,總令人更難面對現在。加州紅被 Neway收購,Facebook上看到許多朋友批判那仍然未發生的壟斷和加價,世民大膽問一句,他們上次去Karaoke是甚麼時候?世民鼓勵這些朋友 坐言起行,自己掏荷包搞一家來拼拼,到時候他們對現實自然有多一份了解。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28

利字當頭:悲觀.後悔.高追 利世民

2010-03-10  AD





 

2003年:「有成十萬個負資產,市道咁差,我真係唔敢買。」

2004年:「個市啱啱好番小小,都係睇定啲。」

2005年:「話唔定係虛火呢?等!」

2006年:「早兩年都唔買,唔通o依家買咩?跌啲先買啦。」

2007年:「唉,沙士咁平都唔買,跌啲先買啦。」

2008年:「金融海嘯殺埋嚟喇!跌啲先買啦。」

2009年:「點解啲樓咁貴o架?」

2010年:「政府無能!」

悲 觀的人,看置業和其他投資都是一樣。價格平時,市道必然淡靜。靜極思動,又後悔沒有趁低吸納,主觀願望等下個低位。升勢已成,更加後悔。直到親眼見到身邊 有人袋袋平安,忽然間,這些悲觀的人,心底莫名其妙湧出一股力量,就這樣豁了出去,在其他人手中接過大市的最後一支火棒。

經歷過08海嘯, 銀行被三申五令,不可以在門市推銷金融投資產品。就算海嘯前,也有「價格可升可跌」的例牌對白,可是,當話題是香港人,不,應該說是絕大多數香港人,一生 最大的投資,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完全放任的言論自由。遠一點,有前特首董先生叫香港人放心買樓,回歸13年過去了,大家又忘記了痛楚,上車很難舊調重彈,權 貴都忽然說要復建居屋。

是上層結構對和諧的了解吧!年輕人置業後便會安份守己,80後的忿忿不平也自然迎刃而解。想法的大前提,是他們在上 車後能夠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否則,在晦明晦暗的衰退中,才發現居者未有其屋,補地價的一筆付不起,也沒有買家會付,殼,想賤賣也不成。每月按揭供不起, 家,最終歸銀主。怨氣,只會繼續。

唯一清醒的做法活化居屋

政府有責任,令窮苦大眾不致流離失所,這句話還有點根據。不過,政 府幫年輕人置業上車,已經超越了福利,變成social engineering了。下一步,難道是在不景氣時幫他們供樓嗎?居者有其屋,入場費的確低,可是離場的成本卻不低。曾俊華提出活化居屋二手市場,是當 下這紛亂的環境中,唯一清醒的做法。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31

利字當頭:電視風雲 利世民

2010-03-12  AD





 

已經好多天,中環的話題都圍繞電視圈的風風雨雨。

傳 媒本來就是惹人注目的行業。這一行,誰不懂製造噪音,就不該呆下去。鰲頭獨佔的一個台,由青靚白淨的志雲大師領軍,屢建奇功,就算有慣性收視,總算有叫人 信服的地方。不過,沒有最高管理層的祝福,很難想像有任何人,在一間有幾十年歷史的大機構,可以突破框架的枷鎖,志雲是老闆愛將的說法,也不脛而走。當 然,後來民眾對一台獨大的手法有不滿,志雲被人身攻擊,只好看是成名的代價吧。

另一邊廂,第二台擾擾攘攘的人事變動,和那充滿 soundbite的股東罵戰,娛樂性和張力,不下於荷李活頂級編劇嘔心瀝血製作的票房冠軍。本來,生意糾紛,八卦話題,如果沒有公眾利益的元素,就應止 於茶餘飯後。可是,廣播的大氣電波,卻是賤價批出的公共資源,消費者有怨言,政府就不能不出來回應。

強者越強成廣播業常態

一 台獨大,矛頭都指到一台的反競爭行為。但事實上,廣播行業的特性,自然容易做成一台獨大。廣播企業是沒有邊際成本的行業。換言之,再多觀眾,製作節目的成 本也是一樣。所以,一個地方的廣播業強者,也容易靠更高的廣告收入,支持更高質素的節目,保持強勢。如是者,強者越強,成為廣播業的常態,亦解釋了,為何 做第二的,永遠都好像打不上去。

原則上,廣播企業牌照已拿到手上,保住盈利的上策,不是靠市場競爭,而是透過政治上的影響力,阻止新的企業 加入競爭。弱勢的台,一個對手已經辛苦經營,難道應付兩個對手會更容易嗎?弱勢台如果有微利,自動歸邊支持這種卡特爾。沒有利潤的,就更要擋住後來居上的 對手,因為明知山有虎的,自然不是善類。

法例不合時消費者冇選擇

香港推出數碼廣播,重點就是要讓大氣電波可以容納多些頻道。 可是,今時今日,免費電視廣播只限於兩台。官方的立場,說任何人有興趣,都可以提出申請。但是,挑戰已經被盤踞多年的一個行業,又談何容易?現在的廣播規 管,更有跨媒體限制,令引入競爭更加困難。本來,香港還有兩個收費電視台未涉足免費廣播業務,競爭的基礎早已存在,可是就是不合時宜的法例,令消費者遲遲 沒有選擇。

政府是時候大刀闊斧了,否則,說甚麼政府支持競爭的空話,很難叫人信服。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40

利字當頭:溫家寶的矛頭 利世民

2010-03-15  AD





 

在貨幣問題上, 溫家寶提出了一個有趣問題:為甚麼有些國家貨幣在貶值,但又施壓迫使中國將人民幣升值。誰都知道,溫家寶矛頭直指美國。

中美因滙兌爭論,由 朱鎔基到現在,一直沒完沒了。中方眼裏,美國霸權一直想要強迫人民幣升值,以扭轉不平衡。當然,美方也有頭腦簡單的貿易封閉主義者,真心相信北京人為地壓 抑人民幣,變相傾銷。更可惜是,雙方都由這種眼光狹隘的民族排外主義者,以你死我活的感性來主導討論。最終,滙率問題成為中美間長年不解的外交死結。

滙 率問題成外交死結

經歷金融海嘯,全世界都覺得,美國人沒資格指點別國經濟政策的是與非。而且,正如溫家寶提出的論點:美滙指數過去十年也在 拾級而下,為甚麼別國幣值偏低有問題?退一萬步,要是人民幣真的大幅升值,也不見得對美國人有任何好處。我們可將人為地調高人民幣滙率當作一種稅,美國入 口商和中國出口商多付了這種稅,是消費者和生產商的損失。可是,究竟有誰會因此得益?真的很難說得清楚。至少,可以肯定,美國製造業不會因少了一個中國搞 出個逆轉勝。

那些貿易封閉主義者的論據雖有錯,人民幣過去幾年表現確實強勁。難道,北京是怕了美國霸權?還是大國崛起有代價,到了重要關頭 要明白妥協的藝術?兩種猜測,都有戲劇性,容易入腦,可惜沒甚麼理論基礎。

歸根究柢,一切都要由人民幣滙率機制變革說起。

2000 年中國加入世貿,起初的五年,無論出口抑或入口,每年增長率都近25%。原則上,一個國家要將滙率定死在一個價位,又要控制通脹,惟有限制資金進出,但貿 易自由,意味資金也要有更大自由,固定滙率變得不合時宜。所以,05年人民幣和美元脫鈎。

過去幾年人民幣升值,是對應國內的通脹。人民幣滙 率機制仍是一個結構上的缺陷。明天續談。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42

利字當頭:人民幣不應升值 利世民

2010-03-16  AD





 

溫家寶說得對, 人民幣滙率不算低。不信,去問問大陸有產階級,看他們有選擇的話,會否將財富轉到以其他貨幣作基準的資產。人民幣滙率越高,這種往外跑的壓力也越大。

滙 率越高 財富越往外跑

現實中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人民只好退而求其次,甚麼資產都先買下,總好過放在一旁看購買力不斷被削弱。地產、名牌手 袋、跑車、金飾、鑽石,都是鈔票代替品,沒利息收入不打緊,最重要保本。要是另有選擇,如外幣,大家自然可想像結果會怎樣。所以,說人民幣滙率已有點高也 不過份。

貨幣價值,取決於購買力。國內購買力不斷被削弱,資產價格上升,就是通脹,對國外的購買力被削弱,就是貶值。其他因素不變,貨幣購 買力減損,應是通脹和滙率貶值。人民幣同時升值和出現通脹,屬不正常。

中國在2000年加入世貿,原則上,必須讓人民幣自由兌換。可是,十 年過去,今天人民幣兌換跟自由二字相距何止十萬八千里?當然,外國政客將自己國家競爭力的不濟,推諉到人民幣滙率上,是不願意面對現實,死路一條。

可 是,我們又是否願意面對現實?雖說中國有最多的甚麼、最大的甚麼、最強的甚麼等世界之最,可是仍掩蓋不了潛藏於意識深層中,當年被列強侵害的歷史傷疤。至 今舉國上下仍相信,西方只有機會一出現,便會聯手扼殺中國僅有的發展成果,以絕崛起之路。人民幣自由兌換最難過的關口,就是心理障礙。

供應 長期被人為抑壓

除非是完全封閉的經濟體系,物價、滙率和資金流動這三個政策範疇,總有一個要放手,否則,連餘下兩個也控制不了。物價是民生 之本,貨幣的購買力是國家責任,也是當前中國最頭痛問題。如果以為靠向銀行下達指令便可制得住,想法也太天真。

人民幣升值,可是人民手上鈔 票轉不出去,在國內便成資產泡沫。本來這些人民幣可在外滙市場流通,也就是說外滙市場上的人民幣供應,根本長期被人為抑壓,令人民幣滙率偏高。

利 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