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屈臣氏凶猛扩网 和记黄埔现金流探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19/169317.html


3月15日,和记电讯与和记黄埔联合宣布,如果和记黄埔以5.45亿美元将和记电讯私有化的计划获得法院和股东批准,那么和记电讯将于5月25日和 6月4日分别从香港联合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据海外分析师认为,此次若和黄电讯退市,和记黄埔完全获得和记电讯重组在斯里兰卡、印 度尼西亚和越南无盈利能力业务的控制权。

与此同时,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上月表示,公司于未来两年将斥资近10亿英镑(约120亿元人民 币)投资英国的业务,包括旗下美容及健康护理折扣零售连锁店Superdrug、和黄地产等。此外,和记黄埔天津、长沙、深圳和太原等多处地产项目纷纷向 市场释放。

经济复苏端倪初显,和记黄埔业务收放有序的进行,结束了去年收紧投资的策略,加大对旗下亏损业务的重组力度和对外投资力度。

上 周末,和记黄埔旗下零售业务屈臣氏在内地第600家店面开业,目前,屈臣氏正以每工作日开一新店的速度猛增内地门店。危机过后,这个零售帝国在和记黄埔的 业务扩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零售现金流

支撑和记黄埔扩张的,其实是零售业务带来的稳定 而充裕的现金流。

尽管去年的经营业绩尚未出炉,但从半年报来看,和记黄埔业绩并不理想。纵观和记黄埔七大固定业务的盈利,去年上半年唯一逆 势增长的只有零售业务,实现了24%的增长。这项一直默默潜伏于和记黄埔水面之下的零售帝国,在金融危机期间浮出水面,并为和记黄埔抵抗风暴发挥了重大作 用。

从实力来看,和记黄埔的屈臣氏集团早已跃过中国内地任何一家零售企业,2008年其销售收入近1200亿港币,去年上半年534亿港 币,占整个和记黄埔总收入超过40%。虽然一直以来,和记黄埔零售业务的盈利只占总盈利不超过10%,但屈臣氏集团成为和记黄埔内部现金流的最重要支撑。

因 此,李嘉诚曾说过:“公司有了Profit(利润),但没有Cashflow(现金流)时,业务大多会撞板。”

3月12日,屈臣氏在深圳华 强北开出内地第600家个人护理店,据屈臣氏华南区总经理何国良介绍,屈臣氏个人护理店2011年底要实现在内地建立1000店网络,从去年第四季度开 始,屈臣氏平均每个工作日至少开出一家新店,其扩张速度令零售业内人士汗颜!

目前,屈臣氏集团在全球共有8900个零售店面,在内地发展会 员数量亦已突破650万,在个人护理零售市场完全占有主导地位。

通常情况下,零售业的平均毛利不超过15%,净利润不超过3%。和记黄埔盘 大的资产规模,主要盈利来自于传统港口、基建,高毛利的地产和近几年增长迅速的赫斯基能源,而电讯业务一直处于亏损或亏损的边缘。

但本世纪 以来,李嘉诚却坚持连续的、有节奏的在零售业收购扩张,保证现金流以滚雪球的速度源源而来。

以屈臣氏为零售平台,2000年收购了英国Savers连锁店,使业务触角伸到欧洲,并于2002年收购荷兰Kruidvat集团,大大扩展其欧洲 业务范围和领域。

2003年,屈臣氏收购菲律宾某知名药品零售企业,扩张了在东南亚的业务。2004年,又成功收购拉脱维亚著名Rota公 司旗下大型零售连锁企业DROGAS公司,该公司是在拉脱维亚及立陶宛等国具领导地位的个人护理用品、美容、护肤系列产品零售连锁企业。此举不仅顺利进军 波罗的海国家市场,并进一步加强屈臣氏在欧洲市场的业务扩展和竞争力。

2005年,屈臣氏还收购了英国Merchant Retail香水连锁店马来西亚ApexPharmacySdnBhd 药店,收购总部设于圣彼得堡的保健及美容产品连锁店Spektr Group,进入俄罗斯市场。

最引人注目的是,屈臣氏还斥巨资近55亿港元收购法国最大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的控股权,并于 2008年8月份,将Marionnaud香水店面引入香港。

“我们会调研内地的消费市场,如果消费者有这个需求,我们将会把 Marionnaud香水店引进内地市场。”屈臣氏市场总监涂家辉说。

据涂介绍,为了满足未来几年屈臣氏会很大力度的店铺扩张,今年2月 19日,屈臣氏与中国商业地产两大巨头——大连万达集团、中粮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屈臣氏个人护理店将随着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和大悦 城实现同步扩张。

从现金流到现金

零售业能提供的不仅仅是现金流,其盈利能力的提升正在实打实的 转变成和记黄埔的真金白银。

“业务网络的增加为我们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了前提。”涂家辉认为。2008年,金融海啸来袭后,李嘉诚曾组织集团 高层开会讨论,做出“将屈臣氏自有品牌产品销售额由25%提升到30%”经营计划,而二三线城市消费者正是屈臣氏自主品牌最大的销售市场。

“在 二、三线城市,顾客不像一线大城市消费者对名牌产品那么敏感,在屈臣氏整体品牌影响下,对我们自有品牌的认可度也很高。”涂家辉说。

目前, 屈臣氏自有品牌单品超过2000种,售价比其他品牌同类产品要低20%~30%,但毛利率比销售代理品牌毛利率要高出20%左右。全国范围内,屈臣氏自有 品牌的营业额平均占总营业额的20%,在华北区的部分二三线城市,所占比重最高可达40%。

“自有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节约同路费和市场支持 费。我们的自有产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8000多家店面销售,只要产品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产品配方能通过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审核,并在当地找到合适的生产厂 商,因此大大降低了总体研发成本。”涂家辉说。

而业内人士认为,自有品牌另一个好处就是在零供关系中越来越强势,“屈臣氏与宝洁、欧莱雅等 大品牌做生意,资金回款时间或许只有一个月,但是它屈臣氏品牌的代工生产商可以拖延三个月以上甚至半年多,这个周期相当于和记黄埔半个财务周期了,对提升 现金流使用率非常有意义”。该人士认为。

在屈臣氏二、三线城市新增店面中,业绩好的时候单天单店营业额可以达7-8万元,而一线城市如北京的平均单 天单店营业额也不过5万元。一家屈臣氏的总投资成本,从一线城市的接近200万元,到二三线城市的几十万元不等,屈臣氏为几百家的扩张计划投入上亿元,却 可以获得上百亿的现金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02

HTC手机全球凶猛 大陆市场遭遇水货难题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8/1OMDAwMDIxOTA1OQ.html

全年出货量翻倍,这是台湾宏达电子(HTC)刚刚交出的2010年答卷。

HTC近日发布的最近财报显示:2010年全年,HTC手机全球出货量达到2467万部,比2009年的1171万部增长了111%;收入也比前一年增长了近一倍,达到了2788亿元新台币;净利润则同比增长75%。

不过,去年HTC销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北美和欧洲市场。2011年,妥善解决水货问题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销售增长的关键。

得益于Android阵营的迅速崛起,成功押宝该开放系统的HTC在2010年大获丰收,出货量不断攀升。根据HTC的统计,2010年第一季度HTC的手机销量为330万部,随后以每季度近200万的速度增长,到第四季度出货量为910万部。

另外,HTC的平均单价也由年初的339美元涨到了364美元,显示其中高端智能机定位逐渐稳固。目前,HTC已经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

“我 们在2011年将继续驱动美洲与欧洲市场成长,并加速经营亚洲市场。”HTC管理层在第四季营运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另外,继2010年推出Sprint及 T-Mobile第一款4G产品之后,HTC在今年的CES展中与Verizon及AT&T也分别推出了4G智能型手机。HTC方面表示,“希望 新发布的4G产品能继续推动2011年销售的成长。”

事实上,HTC目前的重点仍然是北美市场。财报显示,在HTC 2010年的地区销售统计中,北美地区占据了总收入的50.6%,欧洲市场占比32.3%。相比之下,亚洲市场加上其他地区的占比仅为17.1%。

特别在中国市场,虽然HTC的用户众多,但大部分都通过水货渠道购买,行货销量并不乐观。“一是因为行货机型不多,二是定价较高,特别是和水货相比。”易观国际分析师路理彬表示。

HTC去年7月才正式宣布以自有品牌进入中国,告别了行货采用多普达品牌的时代。但在此之前,人们已经习惯了购买HTC水货产品,并且目前行货的产品线和定价与水货相比毫无优势。路理彬说,“HTC自身品牌定位就是高端智能机,行货和水货的价格差是最大的问题。”

对HTC而言,寻求运营商合作或为2011年扩大中国大陆销量的捷径,因为运营商的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行货的价格劣势。

有消息称,包括HTC在内的台湾地区企业正在满心期待中国电信掌门人王晓初2月22日的到访,预计届时中电信会有6000万部3G手机的采购,采购金额可能达到2400亿新台币(82.56亿美元)。

台湾地区目前拥有完整的CDMA手机供应链,威盛旗下威睿科技公司是CDMA2000手机芯片的主要供应商,HTC是中国电信主要的手机供应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13

劣油兇猛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16/100306060_all.html

  油品質量升級持續拖延,是技術困難還是中石化、中石油不願增加成本?正在付出代價的是公眾健康

財新《新世紀》 記者 崔箏 王小聰 蔣昕捷 實習記者 肖爾亞
由於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油企業,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缺乏作為,中國的油品質量標準一直落後於汽車排放標準。Shepherd C.Zhou/CFP

 

  整整大半年時間過去了,南京這座城市仍然未能實現供應國四標準汽油的願望。

  隨著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下稱青奧會)的臨近,南京市旨在提高空氣質量的「藍天計劃」已經開始推行。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南京市和江蘇省的沿江七市採用國四標準汽油,加入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在內的「國四俱樂部」。

  經國務院批准,南京原本計劃從2011年1月1日起,讓該市道路上行駛的車輛陸續「喝」上國四標準的汽油和柴油(下稱國四油),且在半年之內讓加油站全部銷售國四油。

  但事與願違。9月15日,南京市公園路加油站的價格牌上,仍然只列出國三標準汽油的價格。

  「現在沒有國四汽油,柴油到了國三,但也就前幾個月剛有的。」公園路加油站的工作人員說。

  半個月前,當地電視台又有報導稱,汽油國四標準有望於2011年底實施。中石化南京分公司一位負責加油站配送的工作人員則表示,尚未接到任何關於準備供應國四標準汽油的通知,也不清楚年底之前能否實現供應,「提供時間、置換方案都還沒有定。」

  南京的國四油困局,是整個中國油品質量升級滯後的一個縮影。大型油企的專家列舉了諸多技術上的難題,來說明短時間內實現油品質量升級並不現實。 但來自環保部門和汽車行業的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正是由於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油企業拖延,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缺乏作為,中國油品質量標準才 一直落後於汽車排放標準。不僅如此,這些大型石油企業甚至將國務院通過的國家標準視為一紙空文。2011年7月1日,是中國全面供應國三標準柴油的日子, 但市場上並無匹配的油品。

  圍繞著油品質量升級的博弈,在中國已經長達十年。從財新《新世紀》記者遍訪相關行業專家和有關部門調查的情況來看,中國油品質量升級困難的背 後,與其說是石油企業的技術障礙,不如說是一個經濟問題:到底由誰來承擔升級帶來的成本增加?是通過漲價讓消費者承擔,還是由國家財政補貼,抑或企業自行 消化?在解決方案出來之前,油品升級還將繼續「拖」下去。

  「拖」下去的惡果顯而易見。隨著中國汽車數量的迅速增長,汽車尾氣中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被釋放到空氣中,每天都在侵蝕著國人的健康。英國和法國均有研究顯示,居住在加油站和汽車站數百米範圍內的成人和兒童,罹患白血病等癌症的幾率數倍於對照地區。

石油企業「拖」字訣

在歐洲,實施汽車排放標準之前半年到一年,就會實施相應級別的燃油標準。但在中國,汽車排放的國四標準已於今年實施,相應的汽油國四標準卻要等到2014年

  雖然國四標準汽油的供應計劃一推再推,南京市的時間其實還很寬裕。

  此前,北京、上海和廣州的市民沾了大型活動的光,他們所在城市分別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八個月、2010年世博會之前七個月、2011年亞運會舉辦之前三個月施行汽油國四標準。

  距離2014年8月青奧會舉辦還有近三年時間,南京在提高空氣質量方面還有時間。而且,全國範圍內推行國四標準汽油的時間是2014年1月1日。南京似乎也可以再「緩一緩」。

  實際上,「緩一緩」是中國石油企業面對油品質量升級的一貫招數。過去十年間,每次油品升級都是磨磨蹭蹭。

  與汽車排放相關的油品關鍵指標包括硫、錳、苯、鉛、烯烴等,目前最主要的是硫含量。高硫含量的燃油會導致大氣中的氮氧化物和細顆粒污染物增多。 在汽油的國三標準中,硫含量不超過150微克/千克,國四和國五標準的限值則進一步縮減到50微克/千克和10微克/千克。此外,柴油的國三標準中硫含量 不超過350微克/千克,國四和國五標準則與汽油相同。

  交通污染無孔不入。美國健康影響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北京,主要道路50米內和高速公路500米內,居住著76%的人口,他們的日常生活都會受到交通污染的影響。

  燃油中硫含量越高,越可能在發動機排氣系統中生成硫酸鹽,導致顆粒物排放上升;此外, 硫燃燒釋放的氣態二氧化硫會在大氣中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二次硫酸鹽微粒,污染程度被放大。

  經年累月之下,這些顆粒物足可奪命。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董事會主席、2010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外國專家邁克·沃什(Michael Walsh)說,汽車尾氣排放出來的顆粒物非常細小,可以通過人的呼吸系統進入身體循環,顯著增加哮喘、肺癌等疾病的發病率。

  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所吳兌研究員發現,廣州市近年來肺癌死亡率的成倍增長,與機動車污染等導致的灰霾有很大關聯。(參見本刊2011年第34期「肺癌元兇」)

  一般認為,改善油品質量和提高汽車排放性能,是解決城市交通污染的關鍵途徑。但一份汽車燃油質量升級不斷延後的時間表,暴露了中國交通污染改善緩慢的癥結。

  中國的輕型汽油車排放的國四標準,已經於2011年7月1日開始實施,但相應的汽油標準實施時間卻是2014年1月1日。這意味著,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輕型汽油車,在達到較高的國四排放標準後,還要繼續使用品質較低的國三標準汽油,時間長達兩年半。

  這並不新鮮。過去十年中,在實施國一、國二、國三標準時,汽油標準也分別比汽車標準滯後了兩年、一年半和一年零八個月。

  在柴油的質量提升方面,困境更甚。2008年1月1日,在柴油車國三標準實施三年半之後,2011年7月1日,柴油國三標準實施、國二標準淘汰 的大限終於來臨。但至今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中石化、中石油等石油企業並未提供充足的國三標準柴油,甚至沒有說明何時才能全面供應國三標準柴油,國四柴油標 準的實行時間也可能因此再度被推遲。

  多位專家表示,此現象極不正常。在美國、歐洲,以及世界大部分地區,制定和實施汽車排放標準時,一直將車和油當成一個系統,同步實施油品和汽車排放標準。

  比如,歐洲實施汽車排放標準之前半年到一年時,就會實施相應級別的燃油標準,以保證排放標準順利實施。

  「燃油先行會推動汽車製造商生產更清潔的汽車。」聯合國環境署技工與經濟部交通處Vered Ehsani女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並不是說好的汽車不能用稍微差點的油,但長時間使用,排放標準較高的車的精密部件會被堵塞、損毀⋯⋯也無法達到最好的排放效果。」

  她還說,如果某地油品質量太差,一些汽車製造商甚至會拒絕銷售自己的產品,或是拒絕提供安全性能保證。

  中石化科技開發部技術監督處副處長付偉則認為,中國的石油企業在油品質量升級上一再拖延,情有可原。他表示,目前油企正「摸著石頭過河」,面臨重重困難,其中技術上的因素佔三分之一,價格上的因素佔三分之二。

技術是個偽命題

油品質量的問題不是不能解決,只不過,「解決起來成本就會增加」

  很多環保專家,以及石油行業一些業內人士,並不認同石油企業的技術掣肘之說。在南京,缺少國四油就並非技術問題,因為金陵石化已經準備好了。

  作為南京市區中石化加油站的原料廠之一,金陵石化在2010年完成相應的設備升級改造,當年9月成功產出國四油。同年12月初,當上海市場汽油供應告急,金陵石化五天內即完成1萬噸國四標準93號汽油產品的生產與質檢。

  只要接到中石化北京總部的計劃,金陵石化隨時都能生產國四標準汽油。金陵石化副總經理高躍曾經對當地媒體表示,「南京地區每月汽油需求5萬噸,柴油15萬噸。我們公司每月可以生產6萬噸國四汽油和50萬噸國四柴油,屆時保供沒有問題。」

  「升級汽車排放和油品標準的技術並沒被國外壟斷,也並非高難。」沃什表示。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一位研究員則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國內油品質量差的根源首先在於原油質量。中國原油消耗量50%以上依靠進口,而進口原油很多來自中東地區的重質油,含硫量本身就偏高;此外,中國國內開採的原油,也日益呈現重質化的趨勢。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教授曹祖賓證實了以上說法。「俄羅斯的好油就不給我們⋯⋯給我們的油,國外不願意加工,環保上有問題。」他說。

  在付偉看來,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是因為中國老百姓對石油的需求增長太快,不買不行。「第一是吃飽,第二才是吃好。」

  不過,金銀島產品經理張永凱表示,從技術上來講,即使用的油再重質,只要煉油廠安裝適當的脫硫等技術裝置,都可以生產。

  曹祖賓表示,脫硫的主要工藝過程是加氫,其中柴油加氫脫硫會帶來一系列的積極影響,但脫硫到極限時,潤滑性能會下降,需要另外添加潤滑劑。

  汽油脫硫更加複雜一些,在加氫提升排放標準的同時,汽油中的辛烷值(反映燃料抗爆性能和影響發動機功率的重要指標),即標號值會隨之降低,「之前可能是97號的油,一脫硫就變成93號的了」。因此,需要加入一些添加劑作為補償。

  「但現在技術上也可以做到了,比如分段加氫、後期重整、調合等一些手段。」曹祖賓說。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旨在增加汽油辛烷值的添加劑之中,含重金屬錳的添加劑MMT引起了很大爭議。這類添加劑會對人體尤其是兒童腦部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並損害汽車用於過濾尾氣的三元催化器。

  目前,中國允許每升汽油添加的MMT在16毫克以下,是發達國家的兩三倍之多,國四和國五標準則將分別降到8毫克和2毫克以下。(參見本刊2011年第23期「西林科憑什麼上市」)

  實際上,國內的大型煉油廠大多具備生產國四排放標準車用汽油的能力。據統計,到2010年底,中國20%的煉油裝置為2007年後新建,47% 的煉油裝置為2005年後新建。這些新建煉油裝置一體化程度高、技術先進。當然,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油企尚有不少老的煉油設備,需要增設加氫裝置,進行 升級改造。這都意味著成本的增加。

  對於其他煉油企業,尤其是民營的地方煉油企業而言,問題更麻煩一些。根據石化行業內部人士的估算,2010年新上一套規模260萬噸/年的柴油加氫精製裝置,需要上億元人民幣左右,是一筆不菲的投資。

  但油品升級的要求,已經刻不容緩。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統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員姜克雋表示,石化企業升級不能僅以國四標準為目標,而應提前佈局,著眼於今後的國五標準,乃至國六標準。像北京,很快要開始實行國五標準了。

  姜克雋稱,他個人對石化行業行動太慢比較失望。目前相差數年的車油標準,未來必須同步,「石化行業儘早提供能夠達到排放標準的油品,這沒有什麼可商量的。」

  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在《中國機動車排放控制措施評估》報告中說,對中國煉油廠而言,燃油硫含量水平從國三到國四和從國三到國五標準的投資成本差異並不大(0.14元/升)。因此,直接跳過國四標準的路線成本效益更高,也能獲得最大程度的空氣質量改善。

  曹祖賓總結,油品質量的問題不是不能解決,只不過,「解決起來成本會增加」。

標準之外的問題

加油站將不同來源、不同質量的油進行調合是一門學問,一些地方甚至連符合國三標準的汽油都無法保障供應

  一個更加令人不安的現實是,雖然中國的國三標準在排放指標上遠遠落後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但一些加油站甚至連符合國三標準的汽油都無法保障供應。

  2011年5月,湖南省岳陽市近萬輛汽車因為在中石化加油站加93號汽油,出現發動機無力、車身抖動、火花塞嚴重發白等問題,引發全市範圍內的 大修車。當月31日,在中石化《2010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佈會上,中石化新聞發言人黃文生稱,這批「問題油」系中石化外採油品,共有3000多噸。

  在中國的煉油能力構成版圖上,中石化幾乎佔據半壁江山,它與中石油相加接近80%。此外,中海油和陝西延長石油集團約佔10%,地方煉油企業佔 10%強。未能一統煉油江湖的中石化和中石油,其旗下有大量加油站,仍需向地方民營煉廠購油。而地方民營煉廠出產的汽柴油在油品品質上常難以保證。

  《中國石化報》的報導稱,近幾年來中石化對外採購油品的比例逐年上升,2009年外採油品已佔其總銷量的14%。而對外採購的油品質量的鑑別和把關,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2010年4月河南安陽油品事件中的不合格乙醇汽油,就是外采的汽油。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董秀成說,加油站常常會將品質相對穩定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出產的汽柴油,與民營煉廠不太合格的汽柴油進行「調合」後再出售。

  金銀島產品經理張永凱也表示,調合是一個很常見的行為,包括現在常說的93號、97號油,都是在各家煉廠裡,用輕組分的油和重組分的油按一定比例調合而成。93號和97號指的是油品的辛烷值,反映汽柴油的抗爆性。

  「調油又是一樁很有學問的事情。」據張永凱介紹,目前在中國的加油站有三大類,中石油或中石化旗下嫡系加油站,還有純粹私營的,以及掛靠在中石油或中石化旗下的民營加油站。這些民營加油站在進油時常面臨「批零倒掛」的局面。

  「批零倒掛」指的是加油站從中石油或中石化煉廠進油的批發價格,比國家規定的加油站油品零售價格還要高。煉廠油品批發市場化程度較高,價格受供 需關係決定;而加油站的成品油零售由發改委調價,管控相對嚴格。於是,某段時期內可能出現批零倒掛,民營加油站為了盈利,就會從油品品質上想辦法,或者是 調表,在數量上做手腳。

  其中,加油站慣用的手法之一就是調油。有時候,油品不達標,就加一些特殊的添加劑,保證油品在抽檢那幾天質量合格,但過幾天就會氧化,質量其實 還是不達標的。「這裡面的學問非常多。」學化工出身的張永凱說,中石化岳陽加油站出現的油品質量問題,很可能就是調油後出現的後遺症。

  一位在德國企業從事汽車發動機製造的人士也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像岳陽出現的發動機抖動、火花塞嚴重發白這樣的現象,與油品質量關係非常 大。他說,如果油品裡面雜質比較多,譬如含硫量或含磷量高,常常導致汽車出三種問題:一是火花塞容易變白;二是噴油嘴會堵,造成發動機抖動;三是會出現拉 缸現象,活塞將氣缸內壁劃傷。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中石化、中石油生產的汽油,硫含量普遍低於地方民營煉油企業,但磷含量有時反而遠遠高於民營企業。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移動源 污染控制研究室副研究員岳欣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11月,中石化的河南焦作汽油樣品磷含量高達560毫克/升,中石油的河南鄭州汽油樣品磷含量高達 670毫克/升,而國三標準和國四標準的限值分別為13毫克/升和2毫克/升。

  據前述汽車業內人士介紹,他經手的發動機故障案例中,有80%與油品質量問題相關。「其實只有油品差到一定程度,發動機才會出現這麼大問題。但 是,在有些地方,油品質量真的是很差。北京的情況好一些,一些省市,比如山東或江浙地區,97號油的雜質比較多,反而沒有93號油表現穩定。」

誰為油品升級埋單

沃什說,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油企都有足夠實力擔負起相關投資,「我個人並不同意用油價上漲來補貼清潔燃料的生產」

  對南京和很多地方而言,擁抱國四標準之際,恐怕也是加油站漲價之時。

  目前,南京市的93號汽油供應價格為7.45元/升,與西安(7.41元)、成都(7.47元)等省會城市處在相近水平上。但江蘇省環保廳總工程師劉建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國三到國四,煉油環節要增加成本,成品油價格也應因此調整。

  北京、上海和廣州在推行國四標準油品上先行一步,市民在呼吸污染有所減輕的空氣的同時,也支付了更大代價,它們的93號汽油油價分別為7.93 元、7.87元和7.89元。除了海南、西藏等少數有特殊油價政策的地區,三地油價高居全國榜首,每升汽油比一般城市多出四五毛。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雋表示,北京的油價比外地高的原因,是油品質量較高,「我們也給它價格機制促進,達到國四可以有一個上浮」。

  曹祖賓說,從國二標準升級到國三標準,加氫脫硫後,每噸柴油成本大概要增加二三百元;而汽油加氫脫硫的成本在每噸100元-150元左右,這不包括後期調合成本。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還顯示,車用汽柴油由國三標準升級為國四標準,成本上漲約為每噸160元-200 元,相當於每升0.12元-0.15元。而中石化科技開發部副主任徐惠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時也曾透露,油品升級帶來的成本增加約為每噸200元。

  在石油企業看來,成品油價格的定價機制,即油品質量升級方面的投入能否在成品油價格上找回來,是油品質量升級的關鍵。「為什麼總拖到最後一分鐘升級?價格扭曲是最核心的問題。」中石化科技開發部技術監督處副處長付偉在一個媒體座談會上說。

  他認為,國內油品質量提升的瓶頸在於價稅政策不合理。「從2007年以後,石油價格急速上漲,國家總說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率,把石油價格按住。」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董秀成也表示,由於發改委的成品油價格管制,導致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的煉化部分業務長期虧損,「這是兩大集團說話的一個底氣」。

  根據發改委2009年頒佈施行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從 表面上看,在這個價格浮動機制中,沒有考慮油品升級的因素。董秀成也說,每次成品油價格提價,與煉廠的生產成本上升與否沒有直接關係,更與油品質量無關。 但實際執行中卻並非如此。

  北京、上海和廣州因為油品質量升級而實行的價格上浮是事實,也遭到了一些批評。付偉表示,在國外,油品升級由國家稅收、生產者和消費者三方面共 同承擔,但在中國,油品升級的成本僅由油企和消費者承擔。「現在國家稅收沒有減免,石油公司這兩年稍微漲一點價,石油公司和老百姓對半分。」

  一些專家希望,中國應該出台刺激煉油廠升級的財政政策,尤其是對低硫、低污染的燃油實行返還資源稅、降低消費稅等措施,以鼓勵低硫燃油的生產和消費。

  此外,多位專家認為,成品油價格機制確實存在問題,但油企不能就此推卸責任。國內油企的煉油成本降不下來,更有其自身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曹祖賓說,就算拿國際原油價格作為標竿來對照,中國的成品油價格也並不低。美國、韓國和日本等地的成品油價折算成人民幣,絕對價格確實比國內稍 高一點。但從老百姓收入消費水平來看,相對價格比國內便宜多了。「我去年到美國,看了一下他們的油價,一加侖(4升)才2.9美元(約合18.5元人民 幣),4升左右。」

  他表示,中石化、中石油等也是上游的原油生產商,國家在稅收上有補貼,開採成本並不高,但它們把自己的原油標價定那麼高,煉油自然會虧損。

  董秀成還指出,發達國家大型煉廠一般是年產5000萬噸的規模,而中國單個煉油廠的規模偏低,年產2000萬噸就算最大型的煉廠了,1000萬 噸、幾百噸級的比比皆是,石化行業規模效應不及發達國家明顯。此外,中國煉油廠僱傭的員工多,管理費用高。這些因素都加大了國內油企的煉油成本。

  2010年12月,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在一份題為《中國機動車排放控制措施評估》的報告中說,中央政府控制汽柴油的零售價格一直是中國推動清潔 燃料生產的主要障礙,環保部應以油品質量為著眼點,在各部委中發起關於油價控制政策改革的討論。當然,在討論過程中應考慮如何減輕油價走高對農民和其他相 關民眾的影響。

  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主席邁克·沃什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油品質量升級裝置的成本不應轉嫁給消費者。實際上,用於保護公眾健康的投資是油企從一開始就應該保證的,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油企都有足夠實力擔負起相關投資,「我個人並不同意用油價上漲來補貼清潔燃料的生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3

配飾兇猛!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15101926312/

女性開始越來越不滿足自己的配飾數量。」多家以包袋配飾為主線的奢侈品牌的銷售報告顯示,其2011年全球銷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

2011年是國際奢侈品市場快速增長的一年,其中以配飾包袋為主的品牌尤為明顯。Salvatore Ferragamo、Tod's以及Coach在內的多家以包袋配飾為主線的奢侈品牌的銷售報告顯示,其2011年全球銷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

主營皮具的意大利奢侈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在財政報告中提到,2011年公司的總收入為9.865億歐元,相比去年增長了26%。鞋履、包袋以及其他皮具的銷售總額為公司貢獻了74%的總收入。

據 統計,除了日本,Salvatore Frragamo在國際市場的年增長量幾乎都在30%左右。而表現最好的亞太地區,則增長了33.5%,銷售額達到了3.577億歐元,佔據整個公司 35%的收入比重。拉丁美洲同樣增長迅速,增長率為34.5%。在Salvatore Ferragamo的2012米蘭秋冬男裝秀上,品牌全球CEO米歇利·諾爾薩表示,歐元相對於美元的疲軟對於這家起源於佛羅倫薩的意大利皮具公司反而是 一個很好的助益。他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歐元的貶值可以幫助歐洲奢侈品公司獲取更高的銷售額,因為國外的銷售額可以兌換出更多歐元。更為關鍵的是,儘 管歐盟正經歷負債危機,『意大利製造』的名號不會受到影響,這使得我們的銷售仍然堅挺。」

另 一邊,Tod's集團在2011年也完成了13.5%的增長,達到8.937億歐元的總銷售額,這主要歸功於亞洲市場的表現和集團旗下鞋履系列的銷售。而 包括包袋在內的配飾系列也在去年實現了19.8%的增長,達到4.876億歐元。集團旗下的皮具品牌Hogan規模較小,主營鞋履包袋以及皮夾克,在去年 中獲得2.81億歐元的收入,並實現了4.7%的增長。

對於配飾系列快速增長的現象,奢侈品業內人士紛紛發表觀點,美國奢侈品牌Coach的全球CEO路·法蘭克福表示:「這種奢侈品消費上的偏向從十年前就開始了,女性開始越來越不滿足自己的配飾數量。」據透露,在2011年Coach的配飾品種類增長了5%~10%。而品牌的定價策略在200美元~1000美元,讓更多對奢侈品抱有想法的消費者能夠花更少的錢入手,相比其他奢侈品牌博得不少親和力。

這 家公司在去年第二季度的淨銷售額增長了14.5%達到14.5億美元,同樣的,亞洲市場在這一季度中表現尤佳。據悉,已經在中國擁有65家精品店的 Coach計劃在2012年底再完成30家新店的擴張計劃。品牌不僅要俘獲女性客戶的青睞,還將目光投向男士高端市場。品牌預計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其男 包市場的年銷售額將很有可能達到1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26

IT造富兇猛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6270.html

互聯網的財富積累,並不是緩慢遞進式的,一夜暴富是這個行業的常態。IT業的造富神話在全球持續。

2012年3月6日,胡潤研究院發佈了2012年胡潤全球富豪榜單,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以550億美元財富成為2012年胡潤全球首富。這是胡潤首次發佈「全球富豪榜」,據瞭解,上榜門檻為100億美元。

這一次上榜富豪上市公司的財富計算截止日期為2012年2月24日,共有83位全球百億美元富豪上榜。比爾·蓋茨以財富500億美元毫無懸念位列第 二,沃倫·巴菲特則以財富480億美元位列第三。而來自谷歌的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吉,各自以175億美元的財富並列排名第35位。

胡潤表示,比爾·蓋茨作為微軟的精神領袖與IT行業中的明星人物,毫無疑問,在全球經濟依然處於低迷,且金融行業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IT行業的一枝獨秀也保證了微軟在全球業績與股價方面的穩定。

28歲的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是讓全球互聯網界人士並不意外的神話。僅僅8年,其以260億美元位列第八,成為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 家的富豪。當然,這種巨大的快速造富效應將不僅僅指向扎克伯格,據《華爾街日報》稱,Facebook估值大約在75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之間,這一 規模位列美國IPO歷史上第四高,名列Visa、通用汽車、AT&T Wireless之後。這也就意味著,計劃5月掛牌上市的Facebook,除了將使得投資者最多獲利5000倍收益外,還將使其1/3的年輕員工,變成 富豪。

縱觀胡潤全球富豪榜,不難做出如下計算和統計:來自於金融與投資行業的上榜富豪最多,佔比高達18%;其次是IT行業,佔13%;零售和自然能源行業排名第三,分別佔12%。IT行業的富豪比例遠高於中國。

當然,相繼發佈的另一個權威富豪榜的來自《福布斯》——在不少相似的上榜者中, 84歲的李嘉誠以財富240億美元成為「共同的」2012年中國首富,但是和胡潤富豪榜不同的是,來自中國內地的首富不是娃哈哈的宗慶後,而是百度的李彥宏。

除了李彥宏外,騰訊的馬化騰、網易的丁磊、阿里巴巴的馬云、騰訊的張志東和盛大的陳天橋等中國互聯網界大佬也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放眼國內的富豪,年輕的新富面孔如果不是富二代,基本上是來自IT界的精英人士。

毫無疑問,互聯網已成為最好的造富機器。但值得警醒的是,這種造富的門檻也在水漲船高,當越來越多的巨頭林立,互聯網、IT創業的風險也在不斷加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36

進口紅酒搶灘兇猛 國產葡萄酒行業承壓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8/0MNDE4XzQzNTY0MQ.html

進口葡萄酒強勁增長的勢頭給國內葡萄酒行業帶來的壓力漸大。

據記者瞭解,有媒體報導稱,中國海關和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葡萄酒進口總量為36.16萬千升,同比增長27.6%;進口金額13.93億美元,同比增長80.9%。

統 計數據顯示,2012年一季度,我國葡萄酒行業累計產量27.91萬千升,同比僅增長6.8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9個百分點。這也是2008年金融 危機後的首度個位數增長。酒類收藏專家肖竹青指出,正是由於經濟不景氣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消費的積極性,導致需求不足。同時,目前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已 佔到30%左右的份額,而在5年前,國產葡萄酒還佔據著國內超過90%的市場份額。以國產葡萄酒龍頭張裕A(000869,SZ)為例,其2012年一季 報顯示,營業收入為19.12億元,同比下滑8.5%。

對此,有市場人士認為,2012年進口葡萄酒預計增長約30%。與進口葡萄酒增長相伴的是進口葡萄酒貿易商的急速增加,幾年前中國葡萄酒進口商才800家,2011年已接近4000家。

中銀國際食品與飲料行業分析師劉都認為,在這些進口商中,小規模低質量的逐利行為難成大氣候,一些注重渠道運營和品牌建設的進口酒會對本地品牌形成較大威脅。

葡 萄酒行業觀察家、中國紅酒網創始人董樹國表示,這幾年國產品牌的銷售都出現了下滑,「造成這種銷售增長回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國外葡萄酒湧進帶來的衝 擊;二是國外葡萄酒文化的浸滲;三是國產葡萄酒自身原因。」董樹國擔心,在進口酒的衝擊下,國產葡萄酒如果找不準自己的定位,恐怕連原有的市場都保不住。 董樹國強調,國際知名葡萄酒品牌贏得市場的關鍵是因為其文化,文化是無形的,也是無孔不入的,這需要長期沉澱和積累。

儘管國內葡萄酒整體受到衝擊,但是各個價位受影響不同。記者瞭解到,目前售價在100元以下和1000元以上的國產紅酒價格段,受到的衝擊較大,售價在300~1000元的產品競爭並不激烈,因為這一價格段需要長期的品牌積累和渠道的深度分銷。

對「內外」葡萄酒之戰,還是有人持相對樂觀的態度。葡萄酒資訊平台紅酒客網CEO楊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究竟目前進口酒有多大的衝擊作用,也沒有具體的數據可以量化估算出來,因為這裡面涉及到經銷商手裡的庫存問題。」

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我國葡萄酒行業的普及度仍較低,行業依舊處於成長期,未來進口酒、國酒將可共同成長。

·相關新聞

拉菲降價搶奪國內市場

就 在進口紅酒大肆搶灘中國市場的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國際市場上法國波爾多最為頂尖的紅酒莊園「拉菲」公佈的2011年一線酒商報價每瓶420 歐元,同比下降30%。梅多克中級莊ChateauAngludet發佈的2011年期酒價格也顯示,198英鎊一箱的價格較2010年份降低了20%。 波爾多酒莊等出產的葡萄酒價格也有所下調。另據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數據,從2011年6月至今,反映波爾多一級莊園現貨價格的高級葡萄酒50指數已下跌 逾25%。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上海紅酒行情系統顯示,截至5月8日,2008年份拉菲的外高橋保稅價已從15500元/瓶高位跌至7230元/瓶,2004年份的瑪歌則從4900元/瓶落至2850元/瓶。

對此,上海紅酒交易中心市場總監王佳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拉菲放低身價,「一方面是因為大家都期望期酒價格能夠降下來,回到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另外一方面,2009年和2010年期酒價格太高,導致投資者都沒有賺到錢,所以今年莊園會讓渡一些利益。」

記 者瞭解到,2011年下半年以來,拉菲已經經歷了一波市場行情的調價和下降,目前現貨市場來看,國際市場最便宜的拉菲價格在5500元~6000元/瓶。 拉菲期酒以低於4000元/瓶的價格發售,對此,王佳琪認為,「拉菲2011年期酒認購相當踴躍,因為價格比較低,有增值空間。2年後漲到6000元/瓶 的壓力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5

又是磚頭:真實的兇猛剛需?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li09.html

本來約一對上海夫婦一起下個月去歐洲六國自駕,今天收到信息她們還在搞買房子的手續,離不開。----中國很大,經濟很複雜,我無意愚蠢到就身邊的一兩個實例去判斷磚頭(實在太多人會犯這種錯誤了,盲人摸象,自作聰明,就像本人過早賣出投資性房產,當時自認為絕頂聰明),我只能客觀得感覺,剛需真的兇猛,包括改善性的。普通投資客早已撤離了,而且現在的投資客經濟實力大增,現金流充裕。更高層次的多套別墅豪宅類,他們也許錢多得懶得動,他們太有錢了,也做充分的對沖和準備,如海外投資。他們已經或多或少是這場印錢時代的大贏家,迅速地拉開了和無產者的貧富差距。

 

剛需的確很兇猛,中國經濟離不開磚頭。唱空的人可以前仆後繼得唱空,總有一天會給唱對的。我的投資組合的內房股都很超值,並且堅定持有。---這就是我對磚頭的判斷。

 

又到收息時候了,投資組合前四位均是穩定的高息股,深控,新華文軒,路勁,寧滬(A股)---我估計沒幾個人的投資組合夠我的股息收益率高。很明顯我是愛息之人,深知股息的威力及對複利的影響(特別是熊市股息再投資),今天大摩說港股會在2015衝到50000點,我也期盼著「財息兼收」。

 

股市有風險,獨立謹慎思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913

中國概念股漲勢兇猛 是否有估值泡沫? Ricky

http://xueqiu.com/6654628252/24744863
中國概念股尤其是互聯網公司這波大幅上漲讓人歎為觀止,很多人會問,現在中國概念股是不是已經有泡沫了?我認為這段時間其實是中國公司價值修正的過程,前兩年由於中概誠信危機,中概整體遭到華爾街拋售,很多公司被絕對低估,是美股市場的一塊價值窪地,這輪上漲只是填平了這片窪地,但是尚不能得出估值有泡沫的結論。

這輪中概上漲有四大因素:1、美股是大牛市行情,股指創新高,美國的高成長網絡股漲幅也很驚人;2、中概誠信危機褪去,做空、VIE、跨境監管等警報解除;3、水往低處流,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資金流向美股中概;4、強勁的公司基本面,產品和模式創新+用戶增長+營收和利潤增長。

一、美股是大牛市行情:股指創新高 高成長網絡股漲幅驚人
1、三大股指走勢強勁
截止8月5日收盤,標普500指數年內漲幅16.73%,創歷史新高;道指累計漲幅16.45%,創歷史新高;納指累計漲18.66%,創十年新高。
查看原圖
2、不僅僅是中國互聯網公司漲得凶,美國高成長互聯網公司漲幅也很驚人
查看原圖
二、中概誠信危機褪去:做空、VIE、跨境監管警報解除

中國概念股前兩年由於在美國資本市場遭遇誠信危機,遭遇海外投資者的集體拋售,股價在美股牛市氛圍下仍然暴跌,但是歷經兩年的洗禮之後,中概誠信危機已經褪去,主要表現有如下:

1、被做空風險降低:這兩年有50家左右中國公司由於不合規退市,讓可做空的中國公司大大減少,渾水、Citron等中概做空專業戶在後期攻擊分眾、新東方、奇虎等中國明星公司失敗後,做空的信譽度也受到嚴重的衝擊,渾水、Citron都明確表示當下做空中概很難。此外,還有泰富電氣、分眾傳媒、7天等質地優良的中國公司不甘低估值從美股退市,讓海外投資者重新審視中國概念股板塊。

2、VIE被海外投資者理解和接受:支付寶事件爆發後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VIE非常擔憂,但是經過中國公司這兩年事件的反覆溝通,海外投資者基本理解並接受了VIE結構;

3、中美跨境監管有進展:東南融通事件後,中美監管層在跨境監管問題上進行多輪談判,2013年取得突破性進展,5月證監會、財政部與PCAOB簽署執法合作備忘錄,7月中國證監會完成了一家中概股公司的會計底稿整理工作,並已經通知美方準備向SEC提供會計底稿。

過去兩年的誠信危機讓中國概念股在美股牛市背景下超跌,當危機褪去後,中國概念股強勁反彈收復失地。接下來肯定也會有做空中概的聲音,但是要出現前兩年那麼強做空效果應該非常難。(常常看到有雪友因為某股漲得兄就空,期待股價暴跌獲得高收益,渾水、Citron前兩年做空前期大獲成功有特殊背景和原因,個人認為做空股票在證實其財務造假的前提下成功概率會較高,因為估值上漲去做空,風險相當高)

三、水往低處流:越來越多來自「中國」資金流向美股中概

中國最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基本都在海外上市,國內A股創業板被爆炒,質地很一般的TMT類公司在創業板上市後估值都高得離奇,而海外這些優秀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由於前兩年遭遇誠信危機,成了很好的價值窪地,加上近年有國內留到海外的錢越來越多,也就有更多來自中國的投資力量關注到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在不少中國概念股的大股東名單裡,越來越頻繁地看到中國買方的身影。

以完美世界為例,完美世界前兩年由於一直沒有新遊戲推出股價表現低迷,但是2013年由於市場對dota2等遊戲期待很高,股價強勁上揚,今年截止目前股價已經翻倍。在完美世界的股東名單裡,我們可以看到復星國際很早就是完美世界的大股東,佔股9.39%,在2013年Q1有繼續增持至12.12%;國內另一傢俬募景林資產在2013年6月的公告中也披露持有4.85%完美世界股份。

景林資產在6月1日的sec文件裡還披露持有5.1%的諾亞財富股份。

在學而思的機構持股裡,可以看到國內的湧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截止2013年3月持有學而思7.2%股份,湧金還持有125萬股搜房、44萬股銳迪科等。

在唯品會、YY、奇虎的機構持股名單裡,可以找到具有中國背景的香港對沖基金keywise持股比例均不少。

6月份網秦宣佈香港資產管理公司西京投資買入該公司250萬股ADS。

這些還只是由於美國監管披露要求浮出水面的中國投資者,相信實際買中概的中國資金應該更多,隨著更多國內資本流向海外,會有更多的錢選擇在海外上市的優質中國公司,相對國內A股同板塊公司,這些中國概念股估值水平很有吸引力。

(中國人買中國概念股,對這些公司相對更瞭解反應更快,投資決策鏈也更短,某種程度上降低了中國概念股的信息不對稱。)

四、強勁的公司基本面:產品和模式創新+用戶增長+營收和利潤增長

先看海外漲得多的幾家互聯網公司的股價和基本面情況,可以發現這些公司股價的上漲並非脫離基本面無緣無故瘋漲,都和自身的用戶增長、產品創新、貨幣化能力提升有很大關係。

比如Facebook,2012年5月以38美元發行價IPO,但是市場擔心其用戶在遷移到移動端後,在移動端貨幣化有問題,後股價一路陰跌至20美元下方,直到2012年10月25日,Facebook公佈2012年Q3季報時扎克伯格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移動端的News Feeds廣告每天入賬300萬美元,該季度移動端廣告超過1.5億美元,遠遠超過此前分析師預期為4000萬-5000美元,瞬間讓投資者為Facebook的移動端貨幣化刮目相看,當天FB股價暴漲20%;2013年7月25日,Facebook公佈2013年Q2季報,營收和利潤全面超預期,扎克伯格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移動業務對Facebook總營收的貢獻很快將突破50%,進一步確認了FB在移動端的貨幣化能力,當日FB股價又是暴漲30%。

比如Yelp,2012年股價也很低迷,投資者擔心其PC端流量過度依賴谷歌,擔心其移動端廣告有問題,但是Yelp在2013年Q1和Q2連續兩個季度遞交超預期的季報,移動端貨幣化也取得突破性進展,Q2季報宣佈APP有1040萬用戶,59%的搜索請求來自移動端,40%的廣告在移動端展示,讓投資者相信Yelp是「「local and mobile」的贏家。股價表現,2013年5月1日公佈Q1季報後Yelp單日暴漲27%,2013年8月1日公佈季報後單日飆漲23.21%。(與Yelp類似的還有團購網站Groupon)

比如Zillow和Trulia,受益於美國房地產復甦,用戶增長、收入增長都很強勁,連續幾個季度季報超預期,2013年股價延續2012年的強勢,漲勢非常兇猛。以Zillow為例,2013年Q2該公司單個季度的營收達到4690萬美元,調整後的EBITDA為530萬美元,付費的房產經紀人數為38807,而2011年Q1該公司的單季營收僅1126萬美元,調整後的EBITDA 為105萬美元,付費的房產經紀人數為10710,這兩年Zillow股價增長背後是用戶、收入的大幅提升。

其他如Linkedin、Netflix、Shutterstock、Angie's List等等,引爆股價大幅上漲的時點都是季報公佈後,或財務數據或運營數據超預期,推動股價的大幅提升。

回到中國互聯網公司上來,這兩年移動互聯網尤其是手游、電子化交易、在線娛樂、在線旅遊高速發展,很多在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都獲得了很好的成長,股價漲幅高的公司都有著強勁的公司基本面推動,有「產品和模式創新+用戶增長+營收和利潤增長」。

比如奇虎360,此前由於「安全—瀏覽器—導航」的商業模式不太容易被海外投資者所理解,遭遇空頭連續質疑,股價最低被打到15美元以下,2012年8月推出搜索業務迅速取得10%+的份額,讓投資者看到360安全產品和瀏覽器積攢的流量有更好的變現方式,奇虎股價開始飆升,同時,奇虎此期間還成功將PC端流量導到移動端,奇虎手機安全衛士、360助手這兩款產品均有兩三億的用戶規模,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渠道。同時奇虎的收入增長也非常迅猛,2013年Q1單季收入1.1億美元,淨利潤1750萬美元,相比兩年前2011年Q1單季收入僅2290萬美元,淨利潤660萬美元。奇虎股價飆漲背後是搜索的市場份額+移動互聯網的潛力+營收的高速增長。

比如唯品會,2011年「流血上市」時,由於投資者對唯品會這種沒有經過驗證的商業模式擔憂,股價一直非常低迷,但是在唯品會連續幾個季度高增長的季報業績大超市場預期後,唯品會開始得到認可,股價開始節節攀升,2012年Q4唯品會首次實現季度扭虧,2013年Q1唯品會再度盈利而且利潤率提升,同時唯品會的用戶數、訂單量、銷售額均猛增,2013年Q1唯品會單季銷售額3.11億美元,毛利率23.4%,活躍用戶數280萬,訂單量880萬,相比兩年前2011年全年的銷售額只有2.27億美元,活躍用戶149萬,總訂單量727萬,唯品會2013年Q1單季的業績就超過2011年全年。

比如歡聚時代,YY語音平台聚集了海量用戶,早期在網遊行業找到盈利途徑後,又開拓了在線音樂表演這一新的商業模式,2013年Q2歡聚時代自YY音樂的營收達到人民幣1.706億元,付費用戶人數同比增長173.7%至63.5萬,該業務的表現遠超此前市場預期,而這項業務離其推出僅僅只有1年多的時間,顯現出野蠻的成長性,YY近期還和湖南衛視達成獨家合作將《快樂男聲》帶到YY互動平台,顛覆了該傳統電視選秀節目的玩法,YY已經成為中國實時在線互動娛樂的重要平台。此外,YY的在線教育、在線會議等均有發展和挖掘的巨大潛力。YY用良好的產品體驗聚集海量用戶後,開闢出全新的商業模式,收入和盈利能力飆升,推動公司估值大幅上漲。

五、中國概念股是否存在泡沫?
中國概念股尤其是互聯網公司這波大幅上漲讓人歎為觀止,很多人會問,現在中國概念股是不是已經有泡沫了?從前面討論的4點來看,中國概念股這輪上漲是在「美股牛市背景+中概誠信危機期間逆勢重挫+越來越多中資湧入中概」推動,而且漲幅高的公司背後都有強勁的基本面推動,所以我們認為中國概念股這輪上漲是中概誠信危機後的價值修復過程,不能因為股價漲得凶而得出有泡沫的結論。
查看原圖
過去兩年中國概念股作為美股市場的一個板塊,是美股牛市行情下的一塊價值窪地,估值相對很低,這輪中概上漲之後,這塊價值窪地被填平了,沒有那麼多便宜貨了,中國概念股重新回到了起跑線上(正巧i美股編制的$i美股中概30指數(ICS30)$ 在7月底重回1000點),接下來的中國概念股的投資機會不像過去兩年那麼多,在中概裡挑選高投資回報率的公司難度加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31

易信來勢兇猛:上市24小時用戶破百萬,月底或邁入千萬大關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605.html

按照目前發展速度,預計本月底,易信用戶數有望邁入1000萬大關。

據瞭解,易信的同類產品微信達到1000萬用戶數,用時6個半月,近200天。如果易信在10天內達到這一數據,那麼新增用戶增速將是微信的20倍。

另外,易信發佈後當晚登頂蘋果商店應用排行榜社交榜第一、總榜第三,排在微信、微博之前,截至目前仍保持該位置。同時,易信保持了極高的媒體和用戶關注度,在新浪微博熱門話題中,易信已有超過30萬討論,在財經榜中一度超過「光大證券事件」。

易信發佈後10小時登頂蘋果商店應用排行榜社交榜第一

從用戶反映看,易信「兩送一免」的流量利好政策,是吸引用戶的一大利器:註冊即得中國電信全國流量300M,每月活躍用戶即可獲贈60M全國流量,這些流量不限易信使用。還會根據網絡部署情況,對全國中國電信天翼用戶,減免易信即時通信的定向流量費用。未來還計劃陸續為非天翼用戶創造流量減免和贈送優惠。中國電信和網易派發的這個「福利」非常實在!

賣萌的免費表情貼圖、動聽的語音也成為吸引時尚年輕人的法寶,易信自帶多款免費表情貼圖,包括兔美滋、蘑菇兔、蛋殼雞等,與微信表情收費相比,易信的表情更豐富。此外,易信音質相比微信提高了3倍以上,獨有的降噪技術和語音傳送技術,解決了聊天應用語音質量不高的問題,特別受到女性用戶歡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11

【趨勢】電商兇猛,零售百貨如何反擊?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9/56979.html
今年3月,歐洲消費電子連鎖品牌萬得城正式關閉了中國地區的所有門店。而在2011年,百思買也宣佈關閉在中國大陸地區9家門店並關閉在上海的零售總部。
 
  外資零售企業生存現狀不容樂觀,尤其是大賣場一類。外資零售的幾大巨頭,包括沃爾瑪、家樂福、樂購等,關於他們的各種不利傳聞也一直不絕於耳。最為直接的是,沃爾瑪不久前宣佈了中國市場的調整計劃,稱由於業績貢獻太小,計劃關閉中國門店數量9%的門店。
 
  與此同時,本土的商超零售商們卻邁開了大步。華潤萬家以及擁有大潤發和歐尚的高鑫零售,幾乎佔據了中國市場的前兩位。此外,一些區域型零售商,像永輝超市、步步高等,開店速度甚至是跨區域擴張速度都更快。這些原本只是在三、四線城市佈局的本土企業,也逐漸開始在一、二線城市加碼。
 
  面對種種不利狀況,外資零售巨頭們也採取了各種措施來應對,其中之一就是下沉渠道。但在這一過程中,新的問題又產生了。前些年,外資巨頭們在一、二線城市風光時,三、四線城市成了國內自主品牌超市的主要市場。以大潤發為例,其走的就是典型的「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目前,這個主戰場基本上是本土品牌的,洋品牌超市要進入這些市場無疑會遇到較大挑戰。
 
  對於外資零售業目前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困境,業內普遍的看法是,中國零售市場日漸成熟,即便是較為低線的城市,對於外資零售的依賴程度也在降低。另外,各類支持本土零售企業的政策也在逐漸增多。同時,我國零售行業正處於變革期,競爭異常激烈,零售行業主戰場逐漸向線上或者是三、四線城市轉移。在這一過程中,很多企業尤其是外資零售企業,並沒有很好地抓住並順應這一趨勢。
 
  本土企業在對外資的反擊中,奪回市場佔有率還只是其中一部分。今年,本土企業併購外資企業的案例頻頻出現。今年10月,Tesco與華潤合作成立新公司,其中華潤佔股80%,Tesco以中國內地的134家門店和購物中心,再加上注資3.45億英鎊(約5.59億美元),獲得合資公司20%的股權。從某種意義上說,華潤已經併購了Tesco在華業務。同一個月,物美併購了卜蜂蓮花除廣東與湖南兩地外的其他36家門店。
 
  反擊之二:線上線下融合加速
 
  電商衝擊實體零售有一個較為鮮活的例子,就是生鮮業務。一直以來,生鮮被當做是實體零售與電商抗衡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對於生鮮自營,中國的實體零售企業大多有了自己的一套,而自營生鮮也確實提高了他們的市場競爭力。
 
  然而,在1號店、京東等電商企業紛紛宣佈進軍生鮮領域之後,生鮮開始成為電商爭奪的熱點。此後,一些實體企業也開始上線生鮮網站,其中就包括區域龍頭永輝超市。雖然目前電商針對生鮮如何盈利還沒有成功的模式可言,但實體企業因此感到的壓力卻是存在的。
 
  在整個實體零售遇冷的狀況下,線上的消費情況則恰好相反。今年「雙十一」天貓再次刷新消費記錄,350.19億元的銷售額相當於中國日均社會零售總額的五成。
 
  為抵禦勁敵,一些傳統的零售企業也紛紛觸網。內資方面有斥資1億元、攜手台灣資深電商技術運營團隊、由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親自掛帥的飛牛網在今年10月走入公眾視野。外資方面,除了深圳老本營外,山姆會員網上商店在今年又將線上業務覆蓋到除蘇州之外全部7個開設了山姆會員店的城市。
 
  自建電商平台似乎成了傳統企業彎道超車的一種方式。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很多傳統企業並不熟悉互聯網運作規律,短期內難以吸引到足夠多的點擊率,最終電商平台只得淪為雞肋。如早先聲勢浩大的國美庫巴目前已併入國美在線。
 
  於是,O2O這一模式似乎成了傳統企業的「救星」。零售商們都會說,「電商再猛,起碼在體驗上比拚不過我們吧!」確實,實體零售的致勝優勢就在於體驗。在新一波的觸網潮流中,實體零售商認識到,線上線下將互相融合,而非替代,線上優勢在於購物方便,線下優勢在於購物體驗,電商將成為一種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繼徐家匯商城、永輝、王府井、樂購之後,近日,湖南零售巨頭步步高集團宣佈正式「觸網」。步步高高調宣佈將打造「新型電商」,計劃借助PC+手機APP+微購物商城等線上渠道,結合線下門店、物流資源,實施全渠道、全業態、全品類的O2O戰略。
 
  在O2O模式運作中,除去自建電商平台,也有傳統企業聯合互聯網企業的例子,如天虹商場和騰訊的合作、杭州大廈進行微信商業化的嘗試等。 但在實際操作層面上,對於眾多的零售企業來說,電商仍然是一個補充業務。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目前兼有傳統以及互聯網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太少;二是在現有O2O模式下,儘管PC及移動端給實體零售帶來了潛在的新增流量入口,但考慮到自建完整的平台代價太大,而通過第三方平台引流的成本及效果均不可控,因此現有的O2O模式在短期內無法解決大多數實體零售企業面臨的根本問題。
 
  反擊之三:購物中心升溫
 
  在盤點2013年的百貨業時,不得不提購物中心的持續升溫。
 
  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上半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增長10.7%,同比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從行業而言,百貨業態在當前的經營模式下,衰落是持續性的,面對電商的衝擊,「轉型」成為整個行業的關鍵詞。在2013年,集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綜合體購物中心是百貨店業轉型的一大趨勢。
 
  今年早前,金鷹方面就表示,未來傳統百貨概念將淡出,將會致力做全生活中心。預計到2015年,第一批全生活中心即將集體亮相併投入使用。所謂的全生活中心,就是在城市中心或者次級城市中心建立大體量、多業態、智能化、全客層、滿足一站式購物、休閒、餐飲等多種消費需求的定製化商業模式。
 
  消費者有社交、休閒、娛樂的需求,這些也是電商代替不了傳統零售業的原因。事實上,不僅百貨在去購物中心化,後者亦在去百貨化。去年,開業不滿兩年的中糧集團朝陽大悅城和主力店永旺百貨解約,上海中山公園龍之夢購物中心清退龍之夢百貨等都是這一趨勢的表現。今年8月,百盛撤離石家莊的消息引發關注,而後,業主方萬象天成購物中心接手了百盛店內的品牌繼續經營。這一購物中心於9月起進行升級調整,「去百貨化」不再引入主力百貨店,轉向娛樂休閒化方向發展。今年7月,萬達集團表示,明年開設的萬達廣場(不含萬達百貨)將全面取消服飾業態,並且要在2015年前把已經開業的72個廣場二樓業態調整完畢。
 
  有研究報告指出,目前,我國購物中心業態份額僅佔社零總額10%左右,相比發達國家30%以上的份額,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王府井百貨集團發生了兩件事:一是關閉了位於北京大鐘寺的hQ尚客百貨店,這是其旗下首個青春時尚定位的子品牌百貨店;另一個就是加速購物中心化,將北京百貨大樓6層升級改造為餐飲業態。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購物中心已經出現供給過剩的苗頭。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開業的購物中心有3100家左右。而根據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諮詢中心預測,在城鎮化政策不變的前提下,從現在到2025年,還會有7000家建成開業。由於數量眾多,購物中心空置率也成為關注焦點。
 
  不僅是數量龐大,購物中心也出現了零售業一樣的問題,那就是同質化。在提供不同於電商的「體驗」時,購物中心之間做到的差異化並不大。購物中心之間的競爭將是百貨行業未來的主旋律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