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新地产“遇劫”成都项目被迫偿债4.46亿


From


http://company.nbd.com.cn/newshtml/20090507/20090507023643950.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债务“四面楚歌”的同时,中新地产  (00563,HK)又接到了偿债4.46亿元的法院判决。

        中 新地产董事会称,中新地产旗下中置(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置”)将向成都中泰支付1.2亿元股权转让款,按约收购其持有的成都中新锦泰房地产 开发有限公司  (下称  “中新锦泰”)30%股权。此外,中新地产还需偿还成都中泰3.26亿元的股东贷款。

偿债4.46亿

        “这有变相融资的意味,风险很大”。众厦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林晓华分析了中新地产与成都中泰最初合作协议后表示。

        中 新地产与成都中泰法律纠纷的阴霾埋藏在2007年1月协议中。2007年初,中新地产与成都中泰合资成立项目公司——中新锦泰,中新锦泰注册资本为2亿 元,其中中新地产出资2亿元,其中1.4亿元作为中新锦泰70%注册资本,6000万元为股东贷款;成都中泰则对中新锦泰出资3亿元,其中6000万作为 注册资本占股30%,余下2.4亿元皆为股东贷款。

        按照2007年1月协议,中新地产将在2007年1月起的24个月内,另加1亿元的额外价格,收购成都中泰持有的中新锦泰30%股权和2.4亿元股东贷款。

        林晓华指出,上述协议中中新地产实际上是以1亿元的溢价回购预期向成都中泰融资3亿,“2007年房地产行业火热时,房企扩张抢占2线城市多采用这样的股权投资形式来获得土地,但这么高的投资回报承诺,本身就隐藏巨大风险”。

        成都以及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震荡调整,使中新地产与成都中泰在项目公司上的分歧逐渐加大。

        成都中泰内部人士6日指出,中新地产在签订协议后始终未及时提供后续资金,“我们代其缴纳了土地出让金,这也让成都中泰的股东贷款上升到了3.26亿元。”

        中新锦泰开发的一期——中新公园大道已于2008年12月开盘。“原本定位为公园豪宅,报价在6000元/平方米~7000元/平方米,但最终否决了上述方案,目前均价在3900元/平方米左右。”上述人士指出。

        2009年4月21日,中新地产表示已由旗下子公司中置向成都中泰提出法律诉讼,请求法院认定其与成都中泰之间的中新锦泰30%股权转让协议无效。

        中新地产于5月4日晚间发布最新公告确认,中置已与成都中泰于4月23日达成民事和解协议,将中新锦泰30%股权转让价格由此前约定的1.6亿元调低至1.2亿元,股东贷款偿还额度维持不变。

中新地产债务缠身

        招商国际针对中新地产与成都中泰2008年6月协议指出,上述交易资金约为4.86亿元,“对中新地产整体营运资金不会构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但 中新地产目前所处的境况已急剧变化。中新地产于2009年2月初突然曝出未能为其2014年到期的一笔4亿美元债券支付约1.5亿元的票息。穆迪更将中新 地产的公司评级和高级无抵押债务的评级由Caa1下调至Ca,这一评级相当于企业无信用,企业基本无力偿还债务本息,亏损严重,接近破产,几乎完全丧失偿 债能力。

        据中新地产4日晚间公告,中新地产亦无法一次性支付前述1.2亿元股权转让款。公告显示,中新地产需在2009年4月24日向法院支付6000万元,另外一半股权转让款需在2009年10月及2010年4月间分两次缴清。

        此 外,中新地产还面临一笔将于6月到期的高达11亿港元的可转债。4月26日,中新地产在香港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拟以票面价格的40%回购上述可转债,但 债券持有人并不满意,上述会议因参加者未达法定人数而流产。中新地产已经公告称,已调整回购计划,计划以票面价格的63%回购该笔债券,并决定在5月16 日再次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2

不畏外界一致看衰 太設十年償債一八七億 章民強父子苦熬三千多天的悲喜轉折

2012-01-16 TWM




曾是營建龍頭,到背負二百多億元債務,章民強父子在這十年內,歷經太設財務困窘、太百經營權爭奪戰、老三章啟正罹患血癌等風雨,如今章家還掉近九成負債, 奮力再起,要以「創意」和「服務」走出一條新路。

撰文‧方沛晶

舉起近一公尺長的安哥拉羊角,太平洋建設總經理章啟明揚起頭,在「把聲譽建築在建築上」的幾個大字前,奮力地吹出了雄渾低沉的嗚嗚聲調,簡單但渾厚的羊角 聲,劃破了這十年來的陰霾。

「羊角號角從摩西時代就有了,四個音階代表的是召集征戰,也是慶賀勝利。」章啟明說。呈螺旋狀的羊角,就像是這十年來他和父親章民強走過的日子,曲折離 奇,但終究找到了出口。

就在去年的十二月底,原本SOGO主張,章民強父子三人挪用太百公司資金支付太平洋建設員工薪資,導致太百損失逾二億元的背信案,台灣高等法院維持一審無 罪判決定讞。

雖然這只是SOGO相關二十項刑事訴訟案件的其中一件,但高齡九十歲的章民強,仍難掩心中的激動。「即使在最苦難的時候,我都相信上帝的真理是站在我這邊 的。」他操著濃濃的上海鄉音說,如果要留給子孫什麼,他最想留的就是「家世清白」四個字。

最苦時 還虧二十億做完工程這十年來,章民強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SOGO案上。三千多個日子,他的作息一模一樣,早上上班,下午開始研究SOGO案,下了班,吃完 晚飯後繼續研究SOGO案。直至今日,章民強的公事包內,還是裝滿了法律卷宗和相關媒體報導,打開辦公室的檔案櫃,一疊疊數以萬計的文件,都是他在這個案 子上努力的痕跡。

「一開始我也覺得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就把這些東西丟掉吧,努力往前走就是了!但我父親堅持,他可以做生意失敗,可以被別人騙,但他不能接受背信、掏空的 汙名,因為他一輩子,沒有貪過公司一毛錢。」章啟明說,原本他自己設想,搞個三、五年也就算了,沒想到這官司一打就是十年,即使到現在,SOGO案尚未完 全落幕,「但是往好處想,這個案子讓我父親多活了好幾年!」章民強說,他一輩子信任人,太設在台灣做房地產超過四十年了,靠的就是「信用」,所以對於打了 十年還未結束的SOGO案,他沒有退卻,對於太設二百多億元的債務,他也沒有逃避。

太設之所以欠下巨款,一方面是多角化事業太多,力量過於分散,另一方面是一九九七年間,住宅產品景氣下滑,太設轉經營公共工程,卻又碰到亞洲金融風暴後環 境遽變,營造和建築景氣雙雙下跌,加上工程延誤、原物料上漲所致。

「那時候太設手上有十二件公共工程,大概是二百億元。」章民強說,當時上游廠商聽聞太設資金軋不過來,硬是把原物料價格上調,或是要求現金交易,像是瀝 青,就有廠商把價格調高三倍。

面臨這種內外交迫的窘境,章民強才會想要向政府請求紓困,沒想到一家太平洋建設紓困,旗下十八家子公司統統綁在一起,規定沒有一家能跳票,最後,非但紓困 沒有拿到一毛錢,原本太設向銀行申請的融資貸款額度也全部被凍結。

「我們在最艱苦的時候,還是虧了二十億元把公共工程做完,二○○六年八月完成時,太設還拿到了工程獎章。」章民強的笑容露出了一絲無奈,但他堅持,「你欠 人家錢沒有關係,但是不要倒人家。」這十年來,太設從負債二一三億元,一路還到只剩二十六億元。從目前四十家上市營建公司負債比來看,太設的負債比約五 七%,遠低於皇翔(七六%)、興富發(七○%)、鄉林(六四%)等大型建設公司。

「十年前,不是只有外界看衰太設,就連銀行也看衰,覺得這麼大筆錢,太設有能力還嗎?但現在,銀行告訴我,你不要再還了,要不要借點錢,做點開發案?」說 完,章啟明哈哈大笑了起來,可以這麼爽朗地笑著,幾年前他自己是想不到的。

深刻體認「人兩腳,錢四腳」為了籌錢,章啟明和爸爸在一個颱風天,半逼半求地請南寶樹脂買下現在台北捷運永春站EAT五○%的土地權利,總共賣了五億多 元,待對方臨時董事會一開完,章民強自己冒著風雨開車,趕快先拿一億元回來給公司。也曾在某個星期五下午,銀行過了三點半以後才告訴太設要軋票,章啟明須 在兩個小時弄到三億元,章家父子在這十年內,深刻體認到什麼叫作「人兩腳,錢四腳」。

靠著大幅處分資產,這十年內太設共還掉一八七億元的負債。包括SOGO產權、天母真園、富洋投資(有線電視)股權、高雄獅甲段土地、太平洋證券股權等旗下 大型資產,能賣的都賣了。其間不是沒有人告訴太設可以「債留台灣,錢進中國」,但章家父子覺得這會留下臭名,所以寧可賣掉中國控股(大陸百貨股權),抵債 四十億元。

曾經是營建龍頭,也曾經背著二百多億元的龐大債務,太設年營收最高曾到二百億元,而去年約莫是二十億元;一九八○年,太設的股價最高到一八○元,最慘的時 候,連一塊錢都不到。

從鼎盛到沉寂,章家父子有遺憾,但沒有怨懟。

「日勝生就是因為永春站的案子起家,那原本是為SOGO新館預備的,如果成形了,就沒有現在的復興館;我們的有線電視,當時一戶賣的是二萬九,現在一戶最 少是六萬元,但很多事情,不能只看當年。」章啟明說,當要保命的時候,當別人就是要你倒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上帝還讓你擁有了這麼多。

現在,章啟明對於「金錢」另有一套解讀。他進入太設時,正好是太設起飛的時候,關係企業高達二三十家;但太設營收高、負債也高,資金常要軋來軋去,就像是 一頭背負著重物的驢子,前面吊了一根紅蘿蔔,「你追著紅蘿蔔跑,但是愈跑愈累、愈跑愈累……。」走了一圈以後,對於金錢數字反而看得更明白。「以前的太設 就像小孩子去玩具反斗城一樣,看到每一個玩具都想要,拿了滿手,卻也掉了一地;現在是喜歡那個,你要衡量一下是不是手中的這個要放掉。」章啟明說,現在的 太設是從谷底往上走,因為沒有其他上市公司一定要賺多少、必須拿出多少EPS(每股稅後純益)的包袱,所以甚至可以推估未來五年的預算計畫。

從蓋硬體轉型創意服務業

「我不愛錢,但我現在一定要替股東掙錢!」章啟明說,太設過去曾是三進三出的全額交割股,去年十一月重新恢復正常交易後,對公司營運來說,等於是打上一個 「分號」,現在他可以睡得著,也知道太設之後可以對股東交代。

對於房地產循環,章啟明的看法也和其他房地產商不同。他說,現在建設公司的處境是,開發愈多案子,就愈發現賺到的錢買不回原來的土地,弄得壓力很大。「所 以你問我,會不會羨慕別人在這波大多頭賺了很多?我跟你說,我不會!因為我已經走過這一段了。」接下來,太設要擺脫土地高漲而獲利回吐的營建業高槓桿宿 命,以「創意」和「服務」走出一條新路。

「以前你會懷念太設蓋的硬體, 但我希望以後你會感動太設設計的軟體。」去年,章啟明開始在自家建案導入「植物工廠」,依照不同節氣,提供不同植物,夏天是向日葵、冬天是聖誕紅,公司裡 有一組人專門負責社區農場,以後會發展成綠色市集,這也就是太設把營建業轉型成服務業的創新概念。

另外,太設在今年還要發展「康健住宅」,例如社區裡每個住戶都配置一個專屬的USB(電腦連接埠),運動時可以記錄你的血壓、心跳,透過雲端監測你的身體 狀況;其他包括翡翠灣、台北市中山北路合建案、雨農路的百億元大案、桃園楊梅「陽光山林」別墅,和手上七、八個都更案。

面對未來的景氣,章啟明信心滿滿地說,「太設哪裡會怕錯過大多頭?我們的高峰還沒來到,而且一定會比以前高!」

太平洋建設

成立:1967年

董事長:章啟光 總經理:章啟明資本額:40億元 主要業務:房地產開發

近三年營收、EPS

2009 2010 2011(估)營收(億元) 21.3 18.6 23.9 EPS(元) 0.49 0.68 2.8(註)註:太設於2011.09減資33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9

中國清潔能源業面臨創紀錄償債高峰 企業陷入生死淘汰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805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業今年到期債券規模合計77億美元,創最高紀錄。清潔能源企業面臨適者生存的激烈淘汰賽。有的龍頭企業業績優異,前景得到市場肯定。有的企業每況愈下,面臨違約風險甚至瀕臨破產。 中國規模最大的風電技術設備研發及制造企業新疆金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調了盈利預期,公司債券收益率隨之下降。 由於環境汙染推動了太陽能板的需求,天合光能的股價去年翻了三倍。 而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已經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曾位居全球第二的太陽能矽晶片生產商賽維LDK本月通過債券延期14天償付的協議,延至本月27日到期的債券面臨第二次海外債券違約。本月21日,發行利率為10%的賽維LDK債券跌至27元,該債券發行價為100元。 上海超日太陽能有限公司去年險些無法支付利息,今年3月又要償付到期債券8.98億元。國泰君安分析師Xu Hanfei預計,超日2017年到期的債券可能違約。 Xu Hanfei認為,超日違約的可能性高,因為這家公司目前虧損,所以更難以得到銀行貸款支付利息。 里昂證券亞太市場駐香港分析師Charles Yonts認為: 較弱小的企業會被淘汰。政府會選出贏家,可能強迫他們接收其他企業的資產。 彭博報道認為,一些太陽能與風能發電企業的衰落正在考驗李克強總理的決心。他需要進行整頓,放慢國內累積債務的速度。 去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首份資產負債表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全社會債務規模已達到111.6萬億元,占當年GDP的215%。 本月上旬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明確否認了中國光伏企業將發展重心轉回國內的策略: 國際市場仍然是我們的主要市場,不可能因為雙反就放棄,目前我們的份額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高紀凡總結整個光伏行業的發展軌跡稱,從1997年起到2004年經過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在2010年發展到了頂峰。2011年到2017年將進入行業的調整、整合和再發展的階段。 他說: 光伏產能一般是七年一個小周期,估計到2017年,國內三至五家的光伏企業將占80%的市場份額。 從2011年開始,中國光伏企業在國際上開始接連受到來自歐美的猛烈的反傾銷與反補貼(雙反)調查,很多光伏企業因為不再擁有價格優勢而逐漸退出了歐盟市場。 這場戰役到現在仍沒有結束。今年1月23日,美國再次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本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初裁,初步認定美國國內產業因進口中國晶體矽光伏產品而遭受實質損害。 這一初裁意味著,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太陽能電池展開雙反調查,預計將於3月和6月分別作出反補貼與反傾銷調查的初裁。 中國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美方目的在於全面嚴格限制中國對美出口晶矽光伏產品。 彭博新能源財經今年發布的全球新能源投資趨勢的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和和節能技術的投資額相較2012年下降了11%,而這已經是自2012年下滑10%以來的第二次下降,中國是十年來第一次同比下降。 2012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國,投資額較上年增加20%,主要歸功於太陽能光伏項目吸引了312億美元的新投資,較2011年飆升80%。2013年清潔能源方面的投資為613億美元,較2012年的638億美元下滑3.8%。 彭博報告指出: 中國政府決意通過創建龐大的國內市場來扶持國內太陽能制造產業。太陽能投資的增加也彌補了上年風電投資額的12%跌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89

中國清潔能源業面臨創紀錄償債高峰 企業陷入生死淘汰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805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業今年到期債券規模合計77億美元,創最高紀錄。清潔能源企業面臨適者生存的激烈淘汰賽。有的龍頭企業業績優異,前景得到市場肯定。有的企業每況愈下,面臨違約風險甚至瀕臨破產。 中國規模最大的風電技術設備研發及制造企業新疆金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調了盈利預期,公司債券收益率隨之下降。 由於環境汙染推動了太陽能板的需求,天合光能的股價去年翻了三倍。 而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已經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曾位居全球第二的太陽能矽晶片生產商賽維LDK本月通過債券延期14天償付的協議,延至本月27日到期的債券面臨第二次海外債券違約。本月21日,發行利率為10%的賽維LDK債券跌至27元,該債券發行價為100元。 上海超日太陽能有限公司去年險些無法支付利息,今年3月又要償付到期債券8.98億元。國泰君安分析師Xu Hanfei預計,超日2017年到期的債券可能違約。 Xu Hanfei認為,超日違約的可能性高,因為這家公司目前虧損,所以更難以得到銀行貸款支付利息。 里昂證券亞太市場駐香港分析師Charles Yonts認為: 較弱小的企業會被淘汰。政府會選出贏家,可能強迫他們接收其他企業的資產。 彭博報道認為,一些太陽能與風能發電企業的衰落正在考驗李克強總理的決心。他需要進行整頓,放慢國內累積債務的速度。 去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首份資產負債表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全社會債務規模已達到111.6萬億元,占當年GDP的215%。 本月上旬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明確否認了中國光伏企業將發展重心轉回國內的策略: 國際市場仍然是我們的主要市場,不可能因為雙反就放棄,目前我們的份額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高紀凡總結整個光伏行業的發展軌跡稱,從1997年起到2004年經過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在2010年發展到了頂峰。2011年到2017年將進入行業的調整、整合和再發展的階段。 他說: 光伏產能一般是七年一個小周期,估計到2017年,國內三至五家的光伏企業將占80%的市場份額。 從2011年開始,中國光伏企業在國際上開始接連受到來自歐美的猛烈的反傾銷與反補貼(雙反)調查,很多光伏企業因為不再擁有價格優勢而逐漸退出了歐盟市場。 這場戰役到現在仍沒有結束。今年1月23日,美國再次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本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初裁,初步認定美國國內產業因進口中國晶體矽光伏產品而遭受實質損害。 這一初裁意味著,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太陽能電池展開雙反調查,預計將於3月和6月分別作出反補貼與反傾銷調查的初裁。 中國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美方目的在於全面嚴格限制中國對美出口晶矽光伏產品。 彭博新能源財經今年發布的全球新能源投資趨勢的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和和節能技術的投資額相較2012年下降了11%,而這已經是自2012年下滑10%以來的第二次下降,中國是十年來第一次同比下降。 2012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國,投資額較上年增加20%,主要歸功於太陽能光伏項目吸引了312億美元的新投資,較2011年飆升80%。2013年清潔能源方面的投資為613億美元,較2012年的638億美元下滑3.8%。 彭博報告指出: 中國政府決意通過創建龐大的國內市場來扶持國內太陽能制造產業。太陽能投資的增加也彌補了上年風電投資額的12%跌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77

財政部:今年是地方債償債壓力最重年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386

近日,財政部官網公佈了副部長王保安在2014年全國財政科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其中提到今年是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最重的一年,需償還有償責任債務佔債務總餘額的21.89%。而2015-2017年償債比重分別為17.06%、11.58%和7.79%。

審計署曾公佈數據,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108859.17億元。若按此計算,今年地方政府需償債約2.38萬億元。王保安稱,「在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而支出剛性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會進一步加大。」

財政部剛剛公佈的財政收支情況顯示,今年5月份,全國財政收入13670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921億元,增長7.2%,增速出現小幅回落,受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仍然存在、房地產成交量下滑等因素影響,今年內財政收入增幅仍有回落壓力。另一方面,5月財政支出12790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2524億元,增長24.6%,支出增幅明顯高於收入增幅。

地方債有望編入預算

講話還指出,地方債的債務利息負擔重,例如2012年借助企業信用通過融資平台公司發行企業債等融資年化利率達8%,通過「影子銀行」等融資成本更高,如信託融資的年化成本大多在10%以上(最高24.4%),政府回購融資年化綜合成本大多在20%以上(最高42.4%)。

此外,「地方政府舉債融資不規範,多頭舉債,舉借主體多達15.4萬家,涉及省、市、縣、鄉各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融資平台公司和一些國有企業;舉債方式過多過濫,包括銀行貸款、企業債券、中期票據、信託、回購(BT)等30餘種,為規避監管,已經從信貸轉向非信貸,從銀行表內轉向表外,從顯性轉向隱性。」王保安稱。

同時,由於絕大部分地方政府性債務資金沒有納入預算,缺乏規範的預算監督與約束,局部地區債務風險不容忽視。

在2013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防控地方債務風險作為一大任務被單獨列出,由此可見該問題的嚴峻程度。對此,會議首次提出要將地方政府性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嚴格政府舉債程序。

全口徑預算是指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納入統一管理,其目標定位於構建一個覆蓋所有收支,不存在游離於預算外的政府收支。但是目前我國全口徑預算包括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保預算四本賬,地方債務在四個賬本中體現得並不明顯。

有財政專家表示,地方債列入預算有三個好處,一是摸底,二是能夠摸清每年到期的債務規模,第三,「分門別類」是弄清楚哪些債務由政府承擔,哪些由市場承擔。

事實上,地方政府債務分為三種情況,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和負有救助責任的債務,前述審計署公告顯示,除了約10.89萬億的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外,地方政府還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67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4.34億元,但這些並非全部都需要財政來承擔,釐清債務門類,有利於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的責任。

今年4月底,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於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的意見》,提出今年將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控制,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規範政府舉債融資制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37

巨頭也完不成銷售任務?中國房企償債風險升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123

受信貸緊縮和經濟下滑抑制購房需求的影響,中國的房地產企業巨頭們可能無法實現其年度售房目標,房地產企業無法償還貸款的風險升級。(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彭博新聞社匯編數據,中國有13家大型房地產企業制定了全年銷售目標,而截至7月底,他們僅完成了目標的49%,為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中國84家房企的債務與資產比率飆升至128%,創2005年來最高水平,幾乎為彭博世界房產指數的2倍。

隨著新增信貸降至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中國幾乎各城市新屋價格都出現下跌。7月,中國樓市銷售總額降至4242億元,環比下滑28%,創今年最大月度跌幅。7月房屋均價環比連續三個月下跌。1-7月房地產銷售總額同比下降10.5%。穆迪和標普本月表示,

由於房屋銷量減少和貸款額度收窄,中國部分小型房企下半年或將債務違約。

瑞穗證券分析師Alan Jin接受彭博新聞社電話采訪時表示,“今年截至目前,還沒有哪個月的房屋銷售情況十分亮眼。”他補充稱,如果在未來兩個月的旺季,房屋銷售仍不佳,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股價或將受損。

本周,廣州富力地產將其本年度銷售目標下調14%。此前,美銀美林已將恒大地產評級下調至“表現不佳”,因其負債凈額上半年已飆升65%至1320億元人民幣(合215億美元)。

在房地產市場萎靡的大環境下,一方面,中國已有多個城市撤銷“限購令”,放寬了對房屋購買的限制;另一方面,房地產商也開始各出促銷奇招。

本周,中國頭號房地產企業萬科集團與電商巨頭阿里巴巴聯手推出淘寶消費金額抵購房優惠的活動。共12座城市的23處萬科樓盤參與活動,購房者最多可獲得200萬元人民幣的優惠額度。活動上線不到一天,就有140位購房者享受了人民幣100萬元的優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38

強勢美元“雙殺”效應 亞洲企業償債“壓力山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44

此前大舉借入美元貸款的亞洲經濟企業現在面臨雙重威脅:一方面美國加息所帶來的債務成本高企,另外一方面,本國貨幣的大幅貶值加劇償債壓力。

2008年金融危機後亞洲企業加大了美元借款力度,充分利用了當時的低利率以及因美聯儲對金融系統大量註資而給全球市場帶來的充裕資金。跨國銀行也樂於放貸,因為和美國國內能夠獲得的接近於零的利率相比,將資金貸給亞洲企業的回報更高。

路透數據顯示,即使在2014年美國加息預期日益高漲之際,向(除日本以外的)亞洲發放的銀團貸款規模仍然增長了13%,達到創紀錄的5229億美元,其中發放給中國企業的貸款占27%。

但是隨著亞洲增長引擎中國經濟勢頭減弱,這些亞洲公司面臨日益沈重的債務負擔。經濟增長放緩開始侵蝕企業的利潤,而在支付美元債息時則需要更多本幣。

Ernst & Young亞太區合夥人Keith Pogson表示:“借款人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匯率朝著不利於你的方向波動——你負擔美元債務,你的利潤卻是以本國貨幣計價。”

根據聖路易斯聯儲的統計,2014年美元對一攬子新興貨幣累計升值超過7%。其中馬來西亞林吉特2014年第四季度遭遇了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單季跌幅——6.2%。印尼盾兌美元大跌至1998年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印尼央行不得不采取措施捍衛印尼盾。2014年泰銖也走軟,印度盧比兌美元全年下跌了約2%。甚至連人民幣都不得不向強勢美元“俯首稱臣”。

美元大漲意味著那些發債的公司償債成本增加,最終將導致公司盈利水平下降。分析師甚至認為一些公司可能面臨違約風險。

在1980-1990年代,類似的美元快速升值引發了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貨幣危機。

借給中國企業的貸款也遇到了麻煩,到目前為止,這些麻煩主要是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截至去年9月底,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同比增加36%,達到人民幣7669億元。

中國地產開發商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年初宣布公司未能按規定及時償還一筆來自匯豐控股有限公司的貸款,並警告稱這一違約事件可能會觸發有關債務出現交叉違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一只2018年到期的佳兆業債券價格已經跌至34-37美分(面值1美元)左右。而近日在二級市場上,佳兆業的五只離岸債券迅速變身為“垃圾債”,債券價格自從去年10月中以來一路暴瀉,目前平均價格已經由1美元的債券面值腰斬至40美分以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50

投“新經濟”拋“舊經濟”?從中企償債能力說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791.html

早前,國際投行高盛便發出過這樣一份報告,隨著中國經濟增轉型,增長引擎轉由傳統行業轉向消費和服務業,傳統的中國投資框架已經無法有效追蹤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以健康醫療、科技行業為主體的“新經濟”才是投資者需要緊跟的“脈搏”。那麽“新經濟”和“舊經濟”的企業的償債能力究竟如何?這與投資者息息相關。

對此,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深入研究了3000家中國最大上市公司償債能力,涵蓋14個不同產業,並將其與全球3000家同類上市公司做了比較。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以資產規模分析,中國企業仍以舊產業為主,在數據樣本里,中國舊產業的資產占比為73%,而全球只有53%。失衡主要表現在規模較大的企業。其中,房地產在中國占比25%,而全球只占0.5%。相反,消費品產業在中國的占比只剛超過6%,而全球則占23%。

不過,Natixis發現,航空、旅遊和醫療保健等“新經濟”是未來極具投資潛力的產業,雖然其籌資風險仍存,但杠桿比全球同業低。

中國企業償債能力略低於全球

雖然杠桿率在中國的樣本里較低,但中國企業比全球相同產業的夥伴還款能力較弱——中國的EBITDA覆蓋利息支出為5倍,而全球為8倍。

此外,中國的籌資風險也略高於全球企業——中國的短期負債占總負債為86%,而全球則為40%。“債務集中於大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大型民企的償債能力最低。在大型的企業中,民企的債務水平比國企要高很多,接近1/4的民企收入不夠償還利息支出。” 艾麗西亞稱。

相較於全球企業,中國企業的資產更集中於舊產業,新舊企業數量的比例則與全球企業相近。新產業相對於舊產業有較快速的發展,因會進一步加大中國企業狀況的分歧。

“當前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可能緩解就產業中企業所面臨的問題。然而,隨著中國再平衡,這些企業的收入將永遠不會回到原來的水平,而舊產業的改革也不可避免。”艾麗西亞告訴記者。

“舊經濟”亟待改革

在舊產業領域,中國企業償債能力較全球同業低,也較新產業的企業低很多。

房地產行業一直是中國舊增長模式的中心,中國企業在房地產行業比例較全球同業高出很多。然而,Natixis指出,中國房地產企業的EBITDA/利息支出之比只是全球的1/2,且1/3企業無法賺取比利息支出更高的收入。

此外,基礎設施行業也是“舊經濟”的代表之一。道路和高速公路的建造商比全球同業的償債能力較低,但基於低稅費,其仍有較高的利潤率。

礦產、金屬與化工行業也屬於“舊經濟”。Natixis發現,1/5的材料與金屬企業有償還利息的困難,化學品也面臨類似難題。

“新經濟”蓄勢待發

在高盛看來,相對於“舊經濟”,“新經濟”中健康醫療、科技行業的比例大幅提升,合計占到60%以上。Natixis則指出,航空、旅遊和醫療保健則是當前中國“新經濟”中最強的行業。

中國的航空企業顯然比全球同業更能賺錢。“雖然也存在僵屍企業,但這不是中國特有,30%的全球航空企業面臨負利潤率的難題。”艾麗西亞表示。

中國旅遊業近年來欣欣向榮。“雖然一般而言這個產業不錯,但中國企業仍比全球同業負擔較高的利息支出,也要面對較高的稅費,即便如此,仍比全球同業更有利可圖,”她表示,期待營改增能給予這個產業有更多的增長空間。不過,這個產業在全球範圍內也存在僵屍企業。

此外,隨著中國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各界對於生活質量的關註也有所加強。在此背景下,醫療保健行業無疑是新星。“保健領域的企業償債能力很高,更比全球同業高,贏利情況也十分可觀。”艾麗西亞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80

首季外債降幅收窄 償債風險可控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公布3月末的外債數據,總體來看,我國外債總規模降幅放緩,償債風險可控。

首先,外債余額降速大幅放緩。截至2016年3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為等值13645億美元,較2015年末減少517億美元,降幅為3.6%,較2015年第四季度降幅減少3.8個百分點。

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對本報表示,這是企業對市場的價格機制做出的正常反應。“現在人民幣有貶值預期,恰恰是應該去杠桿,減少外債。”他說。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造成外債余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歐美等發達國家之間經濟和貨幣政策分化,這導致美元匯率持續走強,利率關系紊亂,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外債的匯率和利率風險上升,使得經濟主體選擇加快償還外債進程。

企業借外債的首要前提是看成本,過去人民幣升值,外債的利息又低,外債的實際成本甚至可能為負。而現在的情況恰恰相反,自2014年人民幣出現貶值以來,外債余額就開始大幅減少。不過根據2016年一季度末的數據來看,外債減少的幅度已經放緩。

建設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韓會師認為,一方面經過近兩年的調整,外債償還壓力減小;另一方面,外匯局也加強了外債提前償還方面的監管。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外債規模下降與我國進出口貿易下降密切相關。2016年第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5.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9%。受此影響,3月末貿易信貸與預付款余額相應下降,占總外債規模下降的66%。

通過數據還可以看出,外債期限結構進一步優化。2016年3月末短期外債余額較2015年末下降8%,而中長期外債余額則較2015年末上升4%。

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部分企業經過前期債務去杠桿化後,公司間貸款等外債數據開始止跌回升。2016年3月末,公司間貸款余額較2015年末增長149億美元,增幅為7%。

根據《關於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銀發〔2016〕132號),自2016年5月3日起,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擴大至全國範圍內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對金融機構和企業,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實行外債事前審批,而是由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趨於平穩。根據目前外債數據變動的趨勢,加上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的落地實施,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趨於平穩。下一步,外匯局將繼續積極構建和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加強事中事後監測分析,防範異常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17

複星有約60億美元可售資產 計劃一部分用於償債

8月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從現在到2017年底為止,複星集團有可出售和處置的資產規模達到300億元人民幣到400億元(約60億美元),將會出售一些資產用於償債。

這是複星集團首席執行官梁信軍在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透露的。梁信軍稱,如果市場表現不錯,市場時機好,可以出售這些資產。在可出售的地產資產里,也有數百億可以出售,不管賣樓、賣產品,還是出售公司股權。行為從今年下半年、明年都會持續看到。 梁信軍表示, 出售資產會用於償債, 複星願意通過這個方式來降低債務。

此前,複星國際子公司上海複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同意以至多12.6億美元的價格從KKR等投資者手中收購印度制藥公司Gland Pharma Ltd.的86%控制股權。這筆收購將是迄今中國對印度公司進行的最大規模並購交易。

盡管如此,彭博匯總數據顯示,複星的收購步伐正在放緩,今年的收購有望創下2013年以來最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