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女巴菲特刘央钟情股曝光:偏爱小盘股(图)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081218/0337565117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34

首富爱铁路——为什么巴菲特和李嘉诚偏爱投资铁路运营业务?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0/xOMDAwMDE5MzExOQ.html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最近李嘉诚接连不断的大手笔,似乎说明82岁的高龄丝毫不妨碍其扩张商业版图的雄心,继57.75亿英镑 收购英国电网资产后,这位华人首富又对铁路资产发生了兴趣。17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说,长江基建集团(01038.HK)正参与竞购英国唯一的高速铁路 线1号高铁(High Speed 1)30年的使用权。

连接伦敦和英法海底隧道的1号高铁全长109公里,运营时速为300公 里,2007年11月投入商业运营后,大大缩短了伦敦到欧洲大陆的时间,比如,伦敦的居民到巴黎的旅行时间缩短至2小时15分钟,到布鲁塞尔只要1小时 51分钟。这个耗资58亿英镑的项目曾经是英国人的骄傲,被誉为现代工程领域的杰出成就。这也难怪,在中国,四处修路造桥是常事,而在英伦三岛,自从 1899年后就再也没有修建过这等大手笔的铁路干线。

然而,由于财政困难,2009年1号高铁的国有母公司伦敦大陆铁路公司(London & Continental Railways Ltd.)将使用权移交给政府,而英国政府为削减财政赤字,在今年6月宣布出售该线路以回收部分资金。不过,出售的标的物仅仅是线路30年的使用权,中标 人可以引入新的服务运营商,基于商业核算,对运营商使用轨道和车站收取费用,通俗地讲,回收模式就是“买路钱”。英国交通部将继续保留线路附属的土地和基 础设施的所有权,并由铁路管理处(Office of Rail Regulation)就线路运营进行监管。

且不论李嘉诚的这宗竞标能否成功,他的举动倒是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即大洋彼岸的沃伦·巴菲特,今年2月,他完成了伯灵顿北圣达菲铁路(下文简称BNSF)的全资收购。BNSF在美国28个州、加拿大的2个省拥有约32000英里的铁路运输网络。

不 同于1号高铁的这项竞购,BNSF身兼运营服务商,其主要收入来源是消费品、工业品、农产品和煤炭四大品类的运输收入,收入增长取决于运量的增长以及运 费,后者相当程度为燃料价格所左右;运营费用主要是燃料成本以及38000名雇员的薪酬支出,前者通过燃料附加费对冲价格上涨风险,后者又有部分是与绩效 和利润分享挂钩。每年约有2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除设备外),15亿美元左右的折旧。总体来说,BNSF不失为一项收益稳健的投资,这又与1号高铁是类似 的。

那么,收购的初步成果究竟如何?8月7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NYSE:BRK)公布的半年报显示,BNSF 在2010年上半年收入为79.91亿美元,净利润为11.99亿美元,这两项数据在2009年分别为68.78亿美元和8.09亿美元,同比均有不少的 成长。BNSF 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贡献了61.67亿美元的营收和8.85亿美元的净利润(BNSF自2月中旬才完成全资收购,并入公司财报)。

只 要不存在经济的二次探底,巴菲特将再一次准确地把握买入的好时点。2005年到2008年,BNSF的收入一直在持续增长,营收规模从129.87亿美元 增加至180.18亿美元,利润也相应水涨船高。然而,金融危机爆发,BNSF运量逐年下降,2007年运量为1031.82万个车皮 (Cars/Units),2008年为999.4万,2009年进一步萎缩至841.8万。不过,从今年上半年开始,BNSF工业品、农产品以及消费品 的运量,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事态似乎正朝着股神预想的方向发展。

关于李嘉诚接连出手基础设施建设的解读,也是说他对于全球经济复苏怀 有信心,在经济前景晦暗不明的当下,东西方两位投资大家同时出手铁路资产,投资若成功,也许将再次证明其预判经济大势的能力。然而,资金密集度型的投资, 如铁路资产,不仅仅要求有眼光、有远见,同样需要一掷百亿资金计的实力、相守数十年的定力。

简单从现金流回报的角度来看,铁路资产的投资, 属于典型的初始投资大、回报“细水长流”的项目,适合现金储备充足、资产负债率低、追求长期稳健回报的公司。巴菲特从2006年到2009年1月,以66 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BNSF22.5%的股权,剩余77.5%的股权收购则花了265亿美元,外加承担100亿美元的债务,BNSF成了他个人最大的单笔 投资。而李嘉诚的竞标交易额则预计高达15亿-20亿英镑。

另外,买卖是不是划算,最终收益能够达到多少,相当程度要取决于线路未来的流 量,这其中就存有很大变数。就1号高铁而言,投资者需要考虑的变量将包括未来的经济形势,监管当局的管制措施,甚至可能要预测未来英国介入欧盟的广度和深 度。而对于中国内地很多巴菲特、李嘉诚的拥趸而言,他们即便有眼光,资金雄厚,有多少愿意去做这种长期的谋划呢?

更何况,在中国,可能目前还不缺挣快钱的机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23

蔡文勝:我為什麼偏愛草根創業者?

http://magazine.cyzone.cn/articles/201205/2497.html
蔡文勝小檔案
出生日期:1970年
畢業院校:高中時輟學
工作經歷:
曾經營服裝、房地產生意,並投資股票,1993年,移居東南亞
2000年至2003年,投資域名
2003年創辦了華域網絡和265.com,後者於2007年被Google收購
2005年至2007年,舉辦三屆中國互聯網站長大會
2007年後開始進行網絡投資
主要投資項目:同步助手、暴風影音、58同城、Zcom電子雜誌、冷笑話精選、美圖網、網際快車、優化大師

文/《創業邦雜誌》方浩 攝影/蘇薇

熊俊至今還記得兩年前的「奇怪」一幕。

那是2009年年底的一個晚上,他在廈門剛剛和蔡文勝吃過一頓飯。和見很多準備創業的年輕人一樣,蔡文勝談人生、說生活,「講了很多媒體上看不到的故事」,這種嘮家常的談話方式讓熊俊感到很放鬆。轉天早上,他收到了蔡的短信:錢已打到卡上,請查收。

熊俊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卡里一下多了上百萬的資金,全部來自一個只見過一面的福建老鄉,而且在見蔡之前,熊俊根本不知道對方是干什麼的,還是 百度之後才弄清楚蔡文勝的「底細」:中國著名天使投資人、站長之王。讓熊俊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自己連做什麼還沒想清楚,什麼協議也沒簽,這位「大哥」就 把錢打過來了。

把熊俊和蔡文勝撮合到一塊的,是另一位天使大佬——李開復。2009年,當時還供職網龍的熊俊去北京出差,順道拜訪了剛剛成立幾個月的創新工場。李 開復對熊俊說,「你有沒有興趣自己出來做點事?」此時的熊俊還是網龍的移動產品負責人,他最早一個人做出了91助手,後來這款產品被網龍收購,熊也加盟了 網龍,從此過上了典型「IT宅男」的生活:一心只為產品狂,兩耳不聞窗外事。

「坦白講,我把所有精力都留在了91,你讓我自己再重新去做一個項目、去創業,我真是不知道要做什麼,」熊俊對李開復說,「不如你們在福建搞一個項目,我去負責帶,北京太浮躁,我不喜歡這裡的創業環境。」

當時創新工場採用的是孵化器模式,所有項目都放在一起管理,沒有一個外地項目。熊俊回到福州之後,李開復給他打來電話,說可以滿足你的要求,但要保密。「另外我有一個朋友叫蔡文勝,他在廈門,你可以再去和他聊聊。」李開復補充說。

創新工場是最先決定投資熊俊的,但因為要走程序、簽合同,幾個月之後資金才到賬;而從認識到打錢,蔡文勝用了不到24個小時。「你不能說文勝比開復 更果斷或者更瘋狂,畢竟創新工場是一家機構,文勝只是代表個人,」熊俊說,「但是,和文勝待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草根出身的他確實有著不一樣的出手邏 輯。」

蔡大哥

初春的廈門白天只有十幾度,如果沒有什麼特殊安排,蔡文勝會在中午時分穿著那件黑色風衣、戴著黑色墨鏡來到位於軟件園的辦公室。這是一片典型的園區 建築,從這裡開車10分鐘,就能到達著名的鼓浪嶼。幾年前,蔡買下了其中的一座連體式辦公樓,4399、美圖秀秀、冷笑話精選以及熊俊的同步網絡等公司都 集中於此,因為它們都是蔡文勝的投資項目。

這些項目都是當地領導心目中的「種子選手」。就在《創業邦》記者前去採訪的當天早晨,一群隨從和記者圍繞著幾個領導模樣的人物穿梭於4399、美圖 秀秀等公司之間,而此時,這幾家公司的老總還在上班的路上,習慣晚睡的蔡文勝還在夢鄉。當我在辦公室等到冷笑話精選創始人伊光旭的時候,領導們早已走了。 「經常這樣,突然襲擊,習慣了,」他若無其事地告訴我,「一般用不著我們陪,人家也不需要,來去自由,哈哈!」

伊光旭經常和熊俊、美圖秀秀創始人吳欣鴻等人一塊吃午飯,他們三個都是80後,都是福建人,其中熊俊是在福建本地上的一所普通本科,伊光旭大學沒畢業就出來創業,吳欣鴻乾脆沒去讀大學。當然,在蔡文勝面前,他們都算得上「高學歷」。

你可以想像,如果這三個草根創業者放在北京,中午一塊躲在沙縣小吃之類的餐館裡見面聊天,會談些什麼內容:比如房租,又漲了多少;比如某個親戚,又 催債了。這些問題伊光旭們不會遇到,首先有大哥投資,其次,在起步階段,什麼房租、寬帶費、水電費,「大哥全部買單」。蔡文勝就是他們眼中的大哥。他們惟 一愁的可能就是在廈門招聘範圍太小。

蔡文勝從不諱言對這些草根創業者的偏愛,尤其是當提到他也來自草根的時候,他站起身從自己的辦公桌上拿來一個相框,裡面的照片是他2005年組織中國第一屆站長大會的合影。「你看,雷軍和周鴻禕並坐在一起,龐升東在這裡,那邊是戴志康,IDG的林棟樑也在這裡面,當然,他是代表VC。」那種感覺,就像在向別人炫耀自己的明星同學一樣。

一個福建人,普通話都說不清楚,卻要把全國的大大小小的站長請到廈門來,按照蔡文勝自己的說法是,「既然自己這麼草根的人都能獲得VC的投資,全國像我這樣的站長應該不少吧?」

伊光旭是社交媒體時代的「個人站長」。微博剛一推出,他就在騰訊和新浪上註冊了「冷笑話精選」這個賬號,2010年5月的一天,伊光旭發現蔡文勝在騰訊微博上關注他了,隨後他們又在新浪微博互相關注。

那時的伊已經脫離校園有兩年多了。大三的時候,他就問過很多大學畢業踏入社會的朋友:你們學的專業和現在從事的工作到底有多大的關係?得到的答覆基 本一致:關係不大,專業和工作沒有必然聯繫。從大四開始,伊光旭就一個人搬到了校外,整天看各種創業管理類的書籍,在網上查閱各種網站,但一直沒有動手。 「我深知自己經驗太少,不敢輕舉妄動,先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最重要。」

大約一年後,伊光旭做了一個電商項目,但不溫不火,此時他又看上了一個不錯的域名,想買下來尋找新的創業方向,這個時候他想到了天使:既能給錢,又 能提供建議。由於從一開始「冷笑話精選」賬號就有不少著名企業家粉絲,所以伊光旭曾嘗試給這些大佬發私信,但回應者聊聊,而且基本都是應付。誰會有興致聽 一個來自福建小縣城的大學輟學生講他的商業計劃書呢?

伊光旭決定給蔡文勝發個私信,想和這位大佬請教新的域名怎麼做,沒想到蔡文勝很快就回覆了,並把自己的6位數QQ號給了伊光旭。毫無疑問,85後的伊光旭被這個「大叔級」的QQ號萌住了:他沒想到這個超級天使還在使用QQ,更沒想到他會把這麼私密的溝通工具告訴自己。

在QQ上加為好友之後,互相留下了聯繫方式,過了幾天,蔡文勝居然親自給伊光旭打電話,把一位專門做域名生意的朋友介紹給了他。伊光旭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此時的他還窩在南京的出租房裡,呵護著他的「冷笑話精選」,他認為微博是一種方向,但很少有人理解。

利用一次去北京出差的機會,伊光旭拜訪了同在北京出差的蔡文勝。他們只是簡單聊了半個小時,從出身到微博,同樣像嘮家常一樣。臨走的時候,蔡文勝邀請伊光旭再去廈門「聊聊」。

沒過幾天,蔡文勝在廈門接待了伊光旭,陪坐的還有蔡的一位圈內好友。這是2010年的春天,微博剛開始流行,此時距離蔡文勝註冊微博賬號還不足一個 月。「我講微博的趨勢在哪裡,未來的價值是什麼,一般我跟別人講90%,對方還很難明白,他那位朋友就是不停地問這問那,但文勝聽到40%就全懂了,這是 他的厲害之處。」伊光旭回憶說。

而在蔡文勝看來,對人和事的判斷,早已形成自己的原則,放在伊光旭身上,有三個方面讓自己滿意:第一,他對「冷笑話精選」已經運營一段時間,並且效 果不錯,證明了自己是個行動派,不是空想派,即事實相對清晰了,不是在畫一張餅;第二,伊光旭對數字很敏感,但不誇張,「我不喜歡誇大用戶量的行為」;第 三,他是不是有一個比較遠大的理想。雖然中國99%的創業者一開始都是為了賺錢,有的人可能賺了錢就滿足了,有的人會覺得應該再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就 有區別了,也就是所謂的理想了。光旭顯然不急於賺錢。

確定投資之後,蔡文勝強烈建議伊光旭從南京搬到廈門,能夠回到福建家鄉創業,伊光旭求之不得。老規矩,蔡文勝在最短時間內把錢打給了他。

從草根中來,到草根中去

之所以習慣快速把錢打給創業者,源於蔡文勝自己的創投經歷。「早年我創業拿投資的時候,從談妥到入賬,等了快半年,後來做天使又和很多VC打交道, 速度還是沒見多大改觀,所以既然我自己能決定的投資,就要盡快給創業者,」蔡文勝說,「對於那些剛剛起步的創業者,資金晚到一天,都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命 運。」

常在河邊走,沒有不濕鞋的。蔡文勝既吃過法律的虧,也吃過誠信的虧。他說服自己的理由很簡單:天使投資本來就是高風險的事情。

在天使會的一次內部聚會上,幾位業界大佬「交代著」各自的投資數量,有人說十幾個,有人說三十幾個,還有人說快50個了。輪到蔡文勝,他略作沉思, 說道:大概100多個了吧,反正我也記不清了。蔡記不清的還包括究竟有多少簽了協議、有多少打了水漂。這讓一向熱心腸的徐小平很是著急,連忙對蔡說,「文 勝,我之前也像你這樣大撒把,後來雷軍給我推薦了一個律師,省了不少心,你也趕快試試吧!」

但是,看上「心儀」的年輕人,他還會「不管不顧」地投之。熊俊就是個例子,蔡文勝決定投他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做什麼。但他現在的公司已有100多 人,做的產品叫同步網絡,一款iPhone上類似於91助手的應用。喜歡行動派的蔡文勝之所以看上熊俊,就是因為他早就做起來了:當年還在一家台灣ERP 公司工作的熊俊,就利用業餘時間開發了91助手的前身——iPhone PC Suite,前後加起來,1萬個小時是差不多了。所以,在蔡文勝眼裡,這樣的人本身就是行動派。

和蔡文勝相識時間最長的要數吳欣鴻。早在2000年的時候,還是高中生的吳欣鴻就因為泡域名論壇認識了蔡文勝。後者比他大整整一輪(12歲)。吳欣 鴻和蔡文勝同是泉州人,但不是一個地區。讀中學的時候吳欣鴻就跑到位於杭州的中國美院學過兩年畫,所以當後來高考考上清華美院的時候,他毅然決定不上大 學。「那時我覺得自己在初中就上過大學了,沒必要再浪費時間,而且,做域名生意實在好玩。」吳欣鴻說。

拒絕了清華,吳欣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靠經營域名賺的一點錢成立自己的公司,主要是給一些企業做網站設計。「那時我也友情幫助文勝做過幾個網站設計,一開始我爸媽還反對我去,說當心那人是騙子。」

在經歷了兩次不成功的創業之後,吳欣鴻在2005年的時候正式入夥蔡文勝的公司。但他做的事情與導航網站無關:蔡文勝給他時間、給他錢,就讓他做各種產品。「我在這裡前前後後牽頭做過的產品有30多個,大部分都失敗了,但文勝從來沒有因為某個產品的失敗而罵過我。」吳欣鴻說。

而在蔡文勝眼中,一個產品的成敗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我首先看中的是用戶量,我一直認為,只要用戶量夠了,不愁商業模式。」蔡文勝說。蔡文勝曾從他 兒子那裡獲得過「成就感」。 有一天,蔡指著還在上中學的兒子的電腦說,你用的FlashGat是我投的,小傢伙連頭也沒回;後來蔡問兒子,你用的那個暴風影音也是我投的,好用嗎?兒 子淡定地說:也就那樣吧。可有一天,蔡文勝發現兒子正在聚精會神地玩火星文轉換器,蔡走了過去,告訴他這也是自己投的,沒想到兒子很驚訝,說「老爸你太牛 了,我們很多同學都在玩!」

火星文轉換器是吳欣鴻主導的產品之一,用戶最多時有幾千萬,但後來吳欣鴻覺得還是缺乏一個長遠的發展空間,關鍵就是怎麼把這幾千萬的85後、90後 用戶留下來。而就在這段時間,蔡文勝經常提醒吳:圖片的空間應該很大。很快,美圖秀秀在吳欣鴻手裡的幾十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截至今年年初,僅PC端上的用 戶量就超過1億,大多是90後用戶。

「我也一直在檢討,就是說這些草根創業者 在企業發展的後期,可能會面臨管理和財務的短板,甚至是最終無法走到IPO的階段,但我還是認為,用戶量也是一種定義成功的方式,」蔡文勝說,「在我投的 項目中,以賺錢的標準看可能是失敗的,但我覺得成功的,一個是火星文,另一個是電驢,因為它們確實服務了千百萬中國網民,這不算另一種成功麼?」

蔡文勝認為外界對他一直有個誤解,即沒讀過什麼書,所以成功了。「我一直反對不讀書就去創業,因為你要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成本,」蔡文勝說,「草根創業者可以不去上學,但不能不學知識,我自己一直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對被投資的創業者也是這樣。」

熊俊說,他做同步網絡,最大的影響來自蔡文勝推薦給他的一本書:《IT不再重要》,讓他重新理解了互聯網。「說實話我真挺佩服他的,媒體上大家看到 的是一個成功的草根形象,但誰知道,最早因為不會用鍵盤,文勝用壞了三個手寫板,當他下定決心自學鍵盤輸入法的時候,那是什麼毅力?」

在蔡文勝看來,草根並不是自己的護身符,他投的項目中也有精英創業者,常打交道的VC中更是精英遍地。「天使投資做得好壞,與出身沒有必然聯繫,」蔡文勝說,「我更願意把自己看做一個草根與精英之間、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的橋樑。」

蔡文勝「攻略」

我的「最愛」:

Ÿ 團隊是第一要素,要有誠信,能不能真正做成事情要看團隊的學習能力,創業的激情夠不夠,這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Ÿ 方向要對,所做的事在未來幾年是否可持續發展,不能去做一個發展空間很窄的領域;

Ÿ 第三是要有好的執行速度,不能老停留在想的層面;

Ÿ 要有一定的用戶規模。早期的項目一開始就定商業模式都是瞎扯;

Ÿ 我對草根創業者比較偏愛。

Ÿ 關注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創意產業。

出手邏輯:

Ÿ 投資的階段更早,我是草根出身,與個人站長關係很廣,很瞭解中國互聯網,有新的項目起來我會比較早發現;

Ÿ 不是看以後做多大和賺多少錢,而是更看中現在的用戶數多少;

Ÿ 投資速度很快,很多項目我還沒簽訂合同錢都已經打給對方了;

Ÿ 投資規模是一般在幾十萬到500萬之間,大致會佔10%~30%股份;

Ÿ 有些項目我知道可能不一定做太大甚至帶有一定公益性,但如果能幫助對方也會投。

給兄弟們的建議:

Ÿ 早期的項目不可能一開始就確定商業模式,只要你的網站能做到夠多的用戶規模,自然而然會找到商業模式。

Ÿ 一個項目投資之後半年到一年半是磨合期,能不能做成三年是一個階段和節點,小成是三年,大成是七年。

Ÿ 互聯網創業公司需要特別關注三點:1.由於網絡的可複製性極強,創業者一定要注意防範由此帶來的風險;2.創業者要及時關注政策的變化並進行調整;3.互聯網公司要在「管理」和「創意與自由」中間把握好平衡。

兄弟連:

2007年開始做天使投資,一共投資了100多家網站,比較知名的有暴風影音、網際快車、4399遊戲、58同城、Zcom電子雜誌、美圖秀秀、CNZZ數據統計、中國站長站、易名中國、欣欣旅遊、大街網、貸幫等,其中有很多家都拿到了後續的風險投資。

天使看天使:

Ÿ 只有天使投資的概念深入人心,有更多人參與,才能形成系統化和規範化的制度,挖掘更草根、普遍的創業機會

Ÿ 天使投資人在有能力和辦法的情況下,要儘量幫助創業者,亦師亦友是最好的角度和方式

Ÿ 天使投資人千萬不要把自己當成是創始人

Ÿ 成功的天使投資就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投資人參與過創業,有過成功經驗,能給創業者更多幫助;2.有一定的人脈關係,能幫創業者認識更多合作夥伴和渠道;3.對行業要有前瞻性和判斷

Ÿ 天使投資人和創業者一般要經過四個階段:初識,磨合期,蜜月期和收穫期。

Ÿ 天使投資中最大的問題是誠信問題,多數天使投資人為了快速投資,會選擇一個寬鬆的方式和簡單架構,如果創業者不誠信就會存在很大風險

Ÿ 天使投資行業應該建立行業標準:不誠信的人大家都不投

Ÿ 國內比較規範的天使投資還不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33

盤點美國科技大佬們最愛看的書,喬布斯偏愛莎士比亞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636.html

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

亞馬遜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貝索斯最喜歡的管理類書籍是《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他鍾愛的文學類書籍則是《告別有情天》(Remain of The Day)。考慮到貝索斯能夠為最初的亞馬遜商城增加書籍銷售板塊,所以不難推斷出貝索斯本人肯定是一位博覽群書的才子。貝索斯在接受美國科技媒體Fast Company採訪時表示,自己每個月都會買10本書。

身為商業領袖貝索斯最喜歡的書籍是商業管理領域的名著——《基業長青—企業永續經營的準則》(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該書作者為: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和傑裡·波拉斯(Jerry I.Porras)。《基業長青》被譽為是20世紀90年代兩本最重要的管理書籍之一,也是《福布斯》雜誌公佈的20世紀20本最佳商業暢銷書。

貝索斯的閱讀面非常寬泛,除了商業管理類書籍之外,他還喜歡文學作品,其中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愛情小說《告別有情天》(Remain of The Day)堪稱貝索斯的最愛。在接受Newsweek採訪時,貝索斯還向別人推薦過這本書,並透露在閱讀《告別有情天》時,自己會不自覺地放下手頭的事情進入一種沉思狀態。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貝索斯曾經花10個小時的時間去體驗另外一種生活方式,而且收穫頗多。

Zappos網站創始人兼CEO謝家華(Tony Hsieh)

Zappos首席執行官謝家華(Tony•Hsieh)是著名領導學著作《部落領導》(Tribal Leadership)的忠實粉絲,該書是由Dave Logan ,(戴夫·洛根),John King ,(約翰·金),Halee Fischer-Wright ,(海立·費舍·賴特)三人合作編纂而成。

目前,Zappos創始人謝家華正在拉斯維加斯建造新市區,旨在打造一個全新的科技中心。一直以來,謝家華對《部落領導力:借助自然群體打造茁壯團隊》(Tribal Leadership: Leveraging Natural Groups to Build a Thriving Organization)一書都比較推崇。除了《部落領導》之外,奇普·康利 (Chip Conley)的《高峰:如何創造一流業績並自我管理公司》(Peak: How Great Companies Get Their Mojo from Maslow)和喬納森·哈德特(Jonathan Haidt)的《幸福假設:在古代智慧中尋找現代真理》(The Happiness Hypothesis: Finding Modern Truth in Ancient Wisdom)也是謝家華喜愛閱讀的書籍。謝家華認為,《部落領導》中包含了很多的創業公司的領導哲學,而且對提升公司文化非常有幫助。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

最近,蓋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在過去十年裡最喜歡閱讀的書籍是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和J.D.塞林格(J.D. Salinger)的《麥田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

蓋茨認為,《麥田守望者》的思想非常睿智,「它告訴我們年輕人是有一點困惑,但是對於一些事情的處理也可以很智慧,並且能看到成年人看不到的東西。所以我非常喜歡。」

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扎克伯格在自己的Facebook頁面中羅列了很多興趣,但喜歡閱讀的書籍只列了一本: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的著名科幻小說《安德的遊戲》(Ender's Game)。不可思議的是《安德的遊戲》並不是扎克伯格最喜歡的書籍,2010年扎克伯格在接受《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採訪時透露,自己最愛的書籍是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的《埃涅伊德》(The Aeneid)。 

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

現任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是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彭博社的創始人。兼政治明星和科技富豪於一身的布隆伯格最喜歡閱讀的書籍是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的間諜小說《榮譽學生》(The Honourable Schoolboy)。

甲骨文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拉里•埃裡森(Larry Ellison)

埃裡森的閱讀也非常廣泛,但最近他一直提到的書籍是維森塔.克羅寧(Vincent Cronin)的《拿破崙》(Napoleon)。在談到《拿破崙》的時候,埃裡森認為這本書非常的有趣,因為讀者可以看到一個家境一般的人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來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埃裡森還認為《拿破崙》一書更加接近歷史真相,便於人們理解最真實的拿破崙。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

庫克喜歡著名營銷書籍是《基於時間的競爭》(Competing Against Time:How Time-Based Competition is Reshaping Global Markets)。該書作者是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高管喬治•斯托克(George Stalk)。值得一提的是,庫克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那就是把自己認為好的書籍分發給蘋果的員工。

科技狂人艾倫•馬斯克(Elon Musk)

艾倫•馬斯克(Elon Musk)可以稱得上是全球最為勵志的創業家。如今,他經營著兩家正在改變世界的公司,分別是電動汽車公司Tesla和外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同時他在家用光伏發電公司SolarCity擔任董事長的職務。

馬斯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讀過的書成千上萬,這裡面既有英國作家約翰·羅納德·魯埃爾·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的史詩奇幻小說的經典之作——指環王(The Lord of the Rings),也有很多哲學書籍,但馬斯克真正喜歡的卻是科幻小說家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的代表作《銀河系漫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年少時,馬斯克在讀《銀河系漫遊指南》之時就曾嘗試著找到宇宙中屬於自己的位置。《銀河系漫遊指南》帶給馬斯克最大的感受就是:提出問題比回答問題更難,因為我們提出的問題或多或少的都帶有自己主觀或者認知的偏見,所以很難確定自己提出的問題是不是正確的問題。

Twitter和Square聯合創始人,傑克•多西(Jack Dorsey)

Square的每一位新僱員都會收到多西準備的歡迎大禮包,那裡面肯定有一本體型頗大的「紅寶書」,這本書也是多西最喜歡的書籍——阿圖爾·加旺德(Atul Gawande)的《The Checklist Manifesto: How To Get Things Right》。加旺德是一名醫生,同時也是《紐約客》雜誌的作家。在這本書中,加旺德的論點是:清單可以幫助人們有效地應對各種複雜情況。為了增強說服力,他還列舉了很多例子,橫跨醫藥產業、科技領域,甚至包括災難救助的案例。多西對The Checklist Manifesto: How To Get Things Right一書推崇有加,還在自己的Tumblr上面引用了一段關於風險投資家如何選擇初創企業進行投資的精闢論斷。

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編寫的《喬布斯傳》裡面列舉了很多對喬布斯帶來較大影響的書籍,這裡面有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名著《李爾王》(King Lear),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的《創新者的困境》(Innovator's Dilemma),日本禪修大師鈴木俊隆(Shunryu Suzuki)的《禪者的初心》(Zen Mind, Beginner's Mind ),邱陽•創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的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波羅摩漢娑·瑜伽難陀(Paramahansa Yogananda)的《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Autobiography of a Yogi)以及赫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的《白鯨記》(Moby Dick)。

在這眾多的書籍中,有一本書對喬布斯影響比較特殊,因為這本書直接促成了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奇的合作,從某種意義上講,該書也促成了蘋果公司的誕生。這本書就是羅恩·羅森伯姆(Ron Rosenbaum)在1971年出版的《小藍盒的秘密》(Secrets of the Little Blue Box)。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39

中國的企業家們為什麼偏愛「大師」?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992.html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商場,身不由己,人在官場,身不由己,一個個體普遍無法把握自身命運的社會,必然是一個「大師」宜居的社會。如果一個社會使多數人相信決定成功的99%不是勤奮和努力,決定失敗的99%不是懶惰和愚蠢,而是由投胎、運氣、風水等不可知因素決定的話,那麼,這就是一個大師們最宜居的社會。

王林是一位以掌握「空盆來蛇、斷蛇復活、紙灰復原、意念異物、凌空題辭、徒手斷鋼筋、輕功懸空提水行」等所「超凡本領」著稱的氣功大師。這類人在中國一向並不罕見,但此次的出名則是沾了互聯網領袖馬云的光。同時在網上流出的還有王林和趙薇、李連杰、劉志軍等名流政要的合影。和王林暴露的交情,還使觀者想起幾年前馬云與另一位「大師」李一道長交往的往事。

作為一項歷史悠久的職業,王林這樣的江湖術士古已有之,這不足為奇,但科學昌明的今天,一個江湖術士卻仍能得到如此之多政商名流的青睞,卻頗惹人深思。

江湖術士為什麼會有市場?表明上的原因很簡單,受惑者缺乏科學素養與常識,比較容易上鉤,比如街頭算命卜卦者就多利用愚夫愚婦這一弱點來謀生。但在王林一事中,參與者卻又非一般見識短薄的小市民,而是馬云這樣的科技名流,你總不能說他們對科學一竅不通。事實上,在馬云看來,他們對大師的興趣甚至還是超越科學的,他發微博說,與王林結識是出於對未知的探索、欣賞和好奇,「即便是魔幻術,挑戰背後的奧秘也快樂無窮」,「人類很容易以有限的科學知識去自以為是地判斷世界」,「過度的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

「過度的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馬云的重點顯然是在後半句:很多人因為科學而迷失信仰,我結交異能大師,卻是在追尋信仰的道路上。這麼詮釋,相信並未曲解馬云的本意。

相信世界上存在科學解釋不了或尚不能解釋的奇蹟和異能,這本身並不是錯,因為人類自身的認知確實有其侷限性。王林或許是個騙子,但即便如此,馬云與之合影傾談也說不上是多大的事兒,人家喜歡這個,抱著寧肯誤交十個騙子也不錯過一個大師的想法去「追尋」,也說得過去。而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國的政商名流中,懷有馬云這種想法並不止他一個,看王林炫耀出的那一大堆照片就知道了。一大群名流熱衷於怪力亂神,這才是問題所在,也映襯出當下社會的一些病灶。

事實上,以江湖術士受企業家青睞看,王林絕不是孤例。在今天,「風水」、「命理」、「法術」等等這些神秘而說不清道不明的「術」或「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和企業家甚至官員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企業所推崇。富士康跳樓,郭台銘請來五台山高僧做法事,你可以說這是台灣企業家的風俗,但幾年前一份題為《中國富豪風水調查》的報告卻顯示,「超過98%的富豪相信做生意講究風水。」雷軍則稱,「這麼多年來,我悟到的是,創業者要信命」,「1%的運氣超過了99%的努力!」一命二運三風水,在中國企業界,因為命、運、術、道而影響成功與失敗的故事,廣泛流傳者數不勝數。

王林事件,體現出的是其實是中國人,尤其是成功群體近年來整體面臨的信仰之惑和成長之惑。

馬云這一代人,雖然正立在潮頭浪尖看似風光,但他們是在社會巨大轉型時期成長與成功。從所受教育看,信仰已經缺失,急需重樹,但卻為時較遲,難免會病急亂抓藥;從成功經歷看,是無序和複雜的,很多人走了捷徑,甚至涉足灰色地帶,他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成功和失敗,對未來繼續成功也缺乏自信,越是感到未來命運不可知無從把握的人,越容易相信常識之外的那些東西,更何況,現在外部環境中又充滿著金融危機、產業升級、企業轉型這樣的挑戰,以及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與無下限的低級競爭,生活中又有那麼多莫名其妙的失勢與失敗。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怎樣才能擁有更多,怎樣才能使得到的不至於驟然失去?天知道?或許大師知道。

而很多官員篤信風水,也是基本一樣的道理。大家都在貪,都在潛規則,為什麼他落馬了,他反而陞遷了?他們於是對超自然力量的寄予厚望,這不是來自內心的善緣,而是來自於對個人現實利益進一步貪婪攫取的強烈期待和為惡太多對自身安全感的深度擔憂。

如何使更多的企業家遠離怪力亂神,關鍵是建立一個常態的社會,使成功有一定之規,使失敗有一定之因,讓人們認識到努力、正直、善良、聰明更容易導致成功,貪婪、懶惰、奸邪、平庸更容易導向失敗,只要向上的路是通達透明的,那些蠱惑玄妙之物自然失去其魅力,反之,只要人們內心缺乏穩定感,對未來有太多恐慌感,大師們就永遠有大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910

耶倫投資偏愛Vanguard基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537

在週三被奧巴馬提名後,耶倫很可能會取代伯南克擔任美聯儲下任主席。美聯儲官員各個是富翁,在這些富翁中,這位即將統領美聯儲的人是如何投資的呢?

2011年的財產披露報告中,我們發現耶倫300萬美元-915萬美元的資產與Vanguard共同基金相聯繫,包括Vanguard Index Trust 500 Portfolio這支指數基金。耶倫還持有Fidelity基金和其它證券資產。這份報告只顯示耶倫擁有財產規模的範圍,並不是一個具體數據,她的資產總量最多可至1320萬美元。

耶倫自2010年開始出任美聯儲副主席,此前擔任舊金山聯儲主席。她一直是目前寬鬆政策的支持者,並且有可能成為美聯儲首位女主席。

自2011年來,耶倫的財富很可能隨美國股市觸及新高而增長美國股市上漲的部分原因是美聯儲寬鬆的貨幣政策

自耶倫2011年公佈財產後,標普500指數已經上漲近300點,漲幅約22%。截止到2011年,耶倫對Vanguard Index Trust 500 Portfolio的投資最高為100萬美元。

該報告還顯示,耶倫的投資也反映了對固定收益產品持倉的調整。2010年底,耶倫退出長期市政債券和高收益的公司基金,買入短期債券。

最近幾年,隨著利率走高,投資者對短期固定收益的需求增加,這是長期債券價格下跌的原因之一。

另外,耶倫夫妻還擁有價值在1.5萬-5萬美元之間的郵票收藏。

美國財長今年初公佈財產顯示,他也傾向於指數投資策略,尤其是低成本的ET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25

中國人一年在美購房220億美元 偏愛高檔房產 現金購房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161

7月8日,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發佈的一份報告,引起了廣泛熱議。報告顯示,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的一年間,中國人在美國購房總額達220億美元,約佔國際客戶在美國購房總額的四分之一,是美國房產的第二大海外買家,僅次於加拿大,也是增長最迅速的海外買家,佔比從2013年的12%上升到了16%。相比其他在美置業的外國人,中國人偏愛購買高檔物業的特徵尤為明顯,在美購房中位數高達52萬美元(2013年,美國全國房價中位數僅20萬美元左右)。

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美購房均價前5名國家(資源來源: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 )zero/圖

值得注意的是,有76%的中國人選擇了全額現金支付房款。報告稱,中國已成為美國房地產市場中最重要的海外現金來源。加利福尼亞州、華盛頓州、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依次是中國人最喜歡的購房地點。

中國買家在美購房偏好(資源來源: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 )zero/圖

數據調查顯示,大約一半的中國買家購房主要用於度假和出租,約5%購買者用於商業租賃使用,剩餘39%則主要用於居住。

中國買家購房的預期用途(資源來源: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 )zero/圖

報告顯示,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的一年間,國際客戶在美國購房總額達922億美元,同比前一年的682億美元,增漲了35%。其中加拿大、中國、墨西哥、印度、英國五個國家合計成交額佔總比重的54%。加拿大仍是美國房地產市場中最大的海外買家,但是佔比已經從2013年的23%跌至19%;中國是第二大海外買家,也是增長最迅速的海外買家,佔比從2013年的12%上升到了16%。此外,墨西哥佔比9%,英國和印度分別佔比5%。

國際購房銷量分佈(資源來源: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 )zero/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36

一張圖看清對沖基金為啥偏愛科技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11

對於對沖基金,科技行業到底有多重要?從歷史數據來看,非常重要。

標普500中科技股市值占比大約為17%。根據對沖基金研究網站 Symmetric的統計,科技股占對沖基金投資總額的比例大約為19%,只是略微超配。

但是,科技股貢獻了對沖基金相對回報的27%。具體而言,對沖基金投資的股票相對於其所在行業的超額收益,27%來自於科技股投資。 而其他任何行業對對沖基金業績的貢獻,都要小的多。

下圖為Symmetric統計的,對沖基金在各個行業投資相對收益對其總收益的貢獻比率。

HF_Universe_Dollar_Value

從歷史數據來看,要麽對沖基金善於挑選科技股。要麽科技股適合對沖基金所使用的投資策略。(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48

為什麽中國人偏愛澳洲房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42

wide-eastwood-inspection-620x349

中國人近些年大肆購置澳大利亞房產,甚至已經成為澳洲樓市的頭號國際大買家。

香港券商CLSA所做的一項澳洲房地產業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是當前澳大利亞樓市最大的外國投資來源。今年,中國人仍在持續購買澳洲房產。

圖:2013年澳洲樓市中的國外投資額

1

圖:澳洲公寓樓申請數量

2

圖:澳洲房地產審批數量和CLSA的預期

3

不過,中國人並不是單純為了迅速賺取租金或者最終出售房產而發財。他們買房還有其他理由。

CLSA在報告中表示:

中國對澳洲房產持續增長的興趣背後有一系列驅動力——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沒有簡單的投資產品供人們選擇。

另外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持續增長的移民需要。有些中國人喜歡在心儀的移民目標國購置房產。

澳洲曾在2012年推出“重大投資者簽證(SIV)”制度,自實施以來超過90%的申請者都來自中國。但按照該簽證的規定,相關投資資金不能直接購買澳洲房產。由於澳洲房產具有永久產權且今年總體處於穩健升值通道,一些申請人會提前在澳洲購房。

這又引出了另一個重要動因——將澳洲房產作為投資品。澳洲房產不僅具有上述優點,而且也是將資金轉移出中國的委婉托辭。部分購房者可能為了躲避國內的政治和經濟風險而選擇居住在澳洲。

中國人在澳洲購房還要考慮其他因素。比如澳大利亞良好的教育體系,這個國家也沒有中國那麽嚴重的環境汙染和食品安全問題。

在很多中國人看來,從投資和移民兩方面綜合考量,澳大利亞是僅次於加拿大的選擇。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New South Wales)和維多利亞(Victoria )最受中國人青睞。

但澳大利亞政府並不只是歡樂地埋頭數錢。澳洲聯儲目前不僅擔憂海外投資者較高的貸款水平,而且對中國大筆的購房資金是否能夠持續下去心存質疑。

中國人今日的海外購房大潮像極了當年的日本。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經濟高速發展的日本迅速發家致富,財富大幅增長的國民當時同樣在海外大肆出手購買資產。日本對澳洲樓市的投資規模從接近於零大舉增至80年代末的650億美元,而在1992年則驟然下降70%。

但CLSA認為,這波中國人買房潮與當年的日本人存在明顯差異:

我們認為,這次有顯著的差異。最明顯的是,這次是個人推動著中國投資周期,其中的影響動機並非來自金融,而是資產多樣化和潛在的移民需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62

中企業偏愛德國 連續兩年對德綠地投資項目最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770.html

過去幾年,中國資本正加速湧入高端的歐美市場。其中,德國顯然獲益頗豐,而且獲得的是讓人艷羨的綠地投資。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今日公布的2015年對德投資報告顯示,中國繼2014年之後,再次成為在德綠地投資項目數量第一的國家,項目達260 個。與2014年相比,中國在德投資項目數量增長了37%。

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司司長詹曉寧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稱,並購並不必然創造價值,只是跨國公司在經濟下行期,全球的資產配置策略。真正評價跨國投資創造價值的指標是綠地投資。因為綠地投資意味著開設新的工廠,意味著擴張產能。

在排名之中,緊隨中國之後的是美國 (252),瑞士(203)、 英國(127)與荷蘭(105)。 這是中國連續兩年名列第一。

“德國制造”更吸引中國企業

綠地投資,意味著,企業拿出真金白銀對所在國的實體經濟註入能量。顯然,“德國制造”的口碑和品質,是正在尋求轉型升級的“中國制造”最為親睞的。

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在德投資主要領域為機械制造(15%)電子與半導體(13%)、汽車(11%)及信息通訊和軟件(8%)。中企在德從事的主要商業活動為銷售與市場支持(52%) 其後為服務業(19%)與物流與交通(7%)。

這也反映了中國整體的對外投資擴張趨勢。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字,2015年,我國企業投向交通運輸、電力、通訊等優勢產業直接投資累計約116.6億美元,同比增長80.2%。裝備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70.4億美元,同比增長154.2%。

“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國之一。2015年它再次成為在德國投資項目最多的國家,這顯示了德國作為投資地對中國企業的吸引力。”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投資部負責人Achim Hartig說。

報告稱,2015年德國共有超過2300家外國投資項目入戶德國,其中1900多個項目是綠地投資項目、企業再擴張和再投資。這個數字與去年相比增長了60%,創造了新的紀錄。所計劃的投資金額將達到62億歐元。三分之二的企業已給出數據,將在德國創造3萬個就業崗位。

中國對歐投資整體並不顯著

雖然德國驚喜於中國資本的表現,但這只是中國整體對外投資的冰山一角。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2015年,相比於東盟和美國,中國對歐盟的整體投資並不算顯著。這其中,中國對德投資總量,也不算對歐盟國家中最大。

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字,2015年,我國內地對中國香港、東盟、歐盟、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和日本七個主要經濟體的投資達868.5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73.6%。對東盟和美國投資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了60.7%和60.1%。

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上億美元的國家/地區有54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13個,這中間也並不包含德國。

這13個國家,分別為中國香港、開曼群島、美國、英屬維爾京群島、新加坡、荷蘭、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盧森堡、老撾、印度尼西亞、加拿大和巴西。唯一的歐洲國家是金融中心盧森堡。

從投資的方式來看,並購無疑成為2015年對外投資的主力。據商務部的不完全口徑統計,2015年中國企業共實施的海外並購項目593個,累計交易金額401億美元(包括境外融資),幾乎涉及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其中,中國化工橡膠有限公司以46億歐元收購意大利倍耐力集團公司近60%股份,是2015年度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投資並購項目。從並購金額上看,地方企業占到並購金額的75.6%。

中國的對外投資統計,無法將那些未能在政府備案的企業納入,因此,與真實的數據相比,可能也是冰山一角。

比照來看,根據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Baker & McKenzie)和榮鼎咨詢(Rhodium Group)今年初的一份報告,2015年中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歐洲(包括挪威和瑞士,以及歐盟)總共投資了23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