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票投资如何稳赚不赔 张可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a1d100100itcv.html





只要我们能够确定现在的一 项投资将来回收时不会发生本金减少都可以认为是无风险。从收回资产大于初始投资的无风险定义,我们要使股票投资做到无风险就要做到在回收资金要超过我们的 本金,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股票投资能如何做到稳赚不赔呢?

 

首先,股票投资中得到的回 收资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卖出股票时的变现资金和持有股票过程中收到的股息分红,我们这里只讲第一项的价格变化部分。从短期讲,股价的变化受影响的因素 非常多,毫无确定性可言,也就是说你今天买入股票,下一周或下一个月甚至下一年,股价会变成多少没有人知道。但把周期放长,股价的变化又是有规律可循,且 确定性很高,短期内股价可能离企业价值很远,但长期最终一定会回归企业的价值。股价的上涨要么来自估值从低到高,要么来自企业价值(可简单理解为企业利 润)成长。我们能否使股票投资变得无风险,就是能否把握估值变化的确定性和企业利润成长的确定性。

其次,市场总是牛熊交替, 股票估值就像钟摆一样,一次次从低估走向高估,又从高估走向低估。如果你在低估区间买入股票(比如10倍PE),高估区间(比如30倍PE)卖出股票,即 使企业的利润没有变化,收回的资金将是你本金的三倍,即盈利两倍,而10倍到30倍市盈率的估值变化在一个牛熊周期中是普遍的。这里面的不确定因素就是牛 熊周期的时间,一般要在两三年以上,也可能是三五年甚至更长,因此我们一直强调投资股市的资产最好是三五年不用的闲置资金,只要资金满足时间条件,在一个 完整的牛熊周期内,要使回收资本大于本金确定性是相当强的。(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债券,保险等无风险投资也都是有时间条件的,一份期缴保单如果你在三年内 退保,同样会面临本金损失的风险,而对于股票投资三至五年的时间周期的条件并不苛刻。)

在上面估值变化收益中还隐 含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企业利润没有变化,因此我们还要把握股价上涨的另一个因素的确定性,就是企业利润成长。就像上面例子中假设一个牛熊周期中,一只股 票估值提高了3倍,但企业利润如果下降了3倍,依然颗粒无收。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握企业成长的确定性显得更加重要,因为离开企业利润的确定性,估值的高低 变化,对回收资金的确定性意义就小多了,并且缺乏成长性的企业即使在牛市中往往估值也会较低。

对于股票投资我们能把握和需要把握的因素,总结起来无非是三点:一是我们的投资资金是否能跨越一个牛熊周期;第二,我们 买入的股票是否足够低估;第三,在这个投资周期内,企业价值能否成长。只要我们把握这三点的确定性,我们的股票投资不仅没有任何风险,还会稳赚不赔。因 为估值变化和利润成长是乘积关系,在一个投资周期内,估值上升3倍,利润上升1倍,投资收益将是7倍(4X2-1=7),如果你能确定上述两点,你就锁定 了7倍收益。

对于中国股票历史而言,A 股市场整体估值变化大多在15倍PE到60倍之间,变化区间为4倍,中国的优秀上市企业三五年利润成长2倍以上的也不再少数。因此我们的投资目标虽然不会 是具体到每年百分之几十,但三、五年5到10倍回报依然是可以实现的,即使未来市场不再给予企业过去那么高的估值,低估区间买入的股票回升到合理估值区 间,再加上企业利润相对确定性的增长,依然能满足我们最低投回报资要求。

回顾08年9月以来我们港 股和A股投资,无论港股购买的小肥羊等消费股还是A股重仓的金融股,都符合了我们审慎评估下的低估和成长两个条件,从买入那一刻起我们认为未来几倍收益已 经相对锁定。在毫无风险的锁定了几倍收益的情况下,我们又何必计较买入后下一周或下一月的股价账面变化呢?

中国股市上证从100点起步至今2500上涨25倍,而多年参与其中的普通股民反而大多 数在亏钱。究其原因不是股市本身风险高,而是投资者在股市中没有正确的投资理念和哲学,没有充分把握股票投资中确定性的因素,如果像买保险非要一年就退 保,有不亏之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62

不賠、浮虧、實虧 心悅向日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4b5010102dz4a.html

不賠的股

 

博友彭海天說「與其整天拿著放大鏡找10倍股,不如用肉眼找找穩賺不賠的股,說不定什麼時候就來個10倍。」

 

其實這個觀點很貼近美國金融學教授Bob Haugen的觀點。幾十年來,他一直致力於股票追蹤分析,他曾經說過「那些有著最高風險的股票創造了最低的回報,而那些有著最低風險的股票則創造了最高的回報。」換句話說,股票的風險與回報應該成反比才對。

 

從他對45年 間股市表現的研究看,市場對風險的回報一向是為負的。你不會因為自己承受風險而獲得回報,卻會因選擇不承受風險而獲得回報。所有那些迷人而性感的高盈利回 報股票,所有那些你在不顧一切追求高回報過程中承受的額外波動性,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如果你當初把資金投入那些似乎只能讓你保本微利的低風險的低收益股 票,你的投資收益其實會好得多。

 

在時間檢驗中勝出的是那些綜合考慮每股淨資產值、收益、現金流和派息等因素後價格顯得低廉的股票。發行這些股票的公司目前就有數額巨大且不斷增長的利潤,這些股票不屬於那些將幸福一股腦寄希望於未來10年的公司。它們還常常能從股市近期的增長動力中獲益。

 

雖然Bob Haugen說,很難找到堪稱「完美」的個股,但你依然能夠找到表現良好的股票來構建投資組合。與此同時他還強調「簡單的直覺事實上會讓你更輕鬆地賺更多的錢。即使是在計算進交易成本後,憑直覺進行投資的策略也能奏效。」這一發現也並非只適用於美國。Bob Haugen還研究了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股市的歷史數據。結果是一樣的。波動性較低的股票帶來了較高的回報。


另見博文《不賠錢》。

 

浮虧與實虧

 

好友「徐工」說「大多數人把大多數浮虧認定為是實虧,是偏頗的認識。」


呵呵呵,「浮虧」和「實虧」確實是經常被提及的兩個詞。比如你買一個股票,跌了但是你還沒有賣,這就叫浮虧,形成的是賬面上的虧損,實際上能不能挽回損失還要繼續觀察;若是出貨了,形成的則是實質性的資金的虧損,也就是實虧。


這兩個概念應該有另一層意思。由於市場的波動或投資人的情緒引起的虧損就是浮虧;投資標的物基本面惡化引起的虧損就是實質性的虧損。投資人在面對虧損時,首先應該先分析是哪一類虧損。若是第一類,那麼採取止損措施可能越早越好,以免泥足深陷,不管代價多大,任何時候糾正自己的錯誤都是值得的;第二類情況下,我們還是應該堅持,或者說忽略市場的波動。


正如巴菲特所說,我們不一定能夠預測每一次災難的來臨,任何時候人類在預測未來上都不是萬能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打造自己的諾亞方舟,與優秀的公司為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67

投資公司債券穩賺不賠?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05.html
近日與博友私下討論應否投資公司債券基金,其實定息市場(Fixed Income)比資本市場(Equity)規模遠為龐大。以2011年計,定息市場市值估計約有95萬億美元(其中美國國債約佔38%),而全球資本市場 市值估計約為40至50萬億美元左右。對於一般小投資者而言,定息市場固然相當陌生,但對於擁有超過100萬美元流動資產的人仕,定息資產是不可或缺的組 合。

著名基礎價值投資者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曾經在《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中指出一個關於國債和股票比例的買賣策略。在股市嚴重超賣時,國債相對股票比例應該去到三比七;隨著股市反彈逐步減持股票而增持國債, 直至股市嚴重超買時國債相對股票比例應該維持七比三而不可手中無貨。由此可見,擁有相當於兩三球(一球代表一百萬)美金流動資產投資者而言,除了選股外有 策略的風險管理和適當的定息工具組合是操盤必不可少的法門。

可是作為無風險(Risk Free)的美國國債(假如閣下相信),以2012年7月3日計一年、十年和三十年期息率分別只有0.19%、1.61%和2.69%,實在並不吸引。加 上近年亦是美元長短息的歷史低位,一旦美息回升美國國債必定下跌,持有美國國債可能得不償失了。反之以2012年7月3日美國公司債息(以BofA Merrill Lynch US Corporate Effective Yield)計,AAA、BBB和CCC或以下息率分別有1.82%、3.97%年和11.98%似乎更為吸引。

不過,公司債券不同美國國債,是風險債券(Risky Bonds)的一種。息率較高是因為有違約風險(Default Risk)。究竟投資公司債是否值得和有利可圖,那必須先理解有關債息的原理。根據無套利(No Arbitrage)原則,公司債相比國債息率較高是因為有風險溢價(Risk Premium):

公司債息(Corporate Bond Yield) = 無風險利率(Risk Free Rate) + 風險溢價(Risk Premium)

一般來說,無風險利率等同美國國債,其走勢與利率長期走勢有關(當然實際上又以美國聯儲局政策和美國經濟週期甚有關連)。至於風險溢價則直接與經濟 盛衰有關,經濟好風險溢價下跌;反之經濟差風險溢價上升。以2012年7月3日美國一年期國債息率0.19%和美國BBB公司債息率3.97%計,BBB 公司債風險溢價為3.78%(或378點子)。

由於有違約風險,投資公司債有機會因為壞帳(Charge-off)而招至損失。因此風險溢價必須大於壞帳才有利可圖:

風險溢價(Risk Premium)  > 壞帳(Charge-off)

按照學院派理論,壞帳率其實有數得計:

壞帳率(Charge-off Rate) = 違約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 X 違約損失(Loss Given Default)

以按揭貸款為例,一位欠下二百萬港元的貸款人逾期不還,這便是違約的信貸事件(Credit Event)。違約並非等同二百萬港元貸款泡湯,只要貸款人重新還款,這筆貸款便可以當沒有事發生過。即使貸款人完全無力還款,銀行大可以拍賣其抵押之物 業,只要賣價高於二百萬港元,銀行也不會輸錢;但若果只賣得一百五十萬港元,銀行的違約損失(Loss Given Default)便是五十萬港元。所以違約損失便是在出現違約的前提下,有關違約貸款損失便是違約損失(Loss Given Default)了。

單獨一筆貸款一旦違約對銀行打擊可以很大。倘若一百筆平均銀碼二百萬港元的按揭貸款只有一筆會違約,那麼其總金額二億港元按揭貸款違約概率 (Probability of Default)便是0.50%(即1/200)。若果一旦平均違約損失(Loss Given Default)是五十萬港元,整個按揭貸款組合 壞帳率(Charge-off Rate)便是0.25%或25點子(即五十萬港元除以二億港元)。假如港元拆息(Hibor)成本是0.30%或30點子,只是按揭貸款息率高於 0.55%或55點子銀行便穩賺不賠了。

其實所謂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俗稱CDS)的計法,基本上可以以這條方程式去推算。把這個概念應用到投資公司債實務操盤上有何啟示呢?學院派理論與實際操作上的真實環境又有沒有分別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78

穩賺不賠?中國股市正在上演打新神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609

如果告訴你有一項投資幾天就能賺50%~70%你信嗎?第一感覺肯定是不信,但事實上打新股正在實現這一造富神話,這樣高的回報主要歸功於中國政府。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今年58只在滬深兩地IPO的股票,開盤首日幾乎全部達到了漲停限制即44%,其中有57只股票在首日掛牌後的五個交易日中又進一步平均上漲了24%,第58只新股則剛於上周五登場。 分析認為,這與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有很大的關系。在今年初重啟IPO之前,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暫停IPO長達14個月。在1月份本輪IPO首只新股上市之前,監管機構增加了新股上市首日漲幅不得超過44%的規定,同時要求上市公司低價發行股票,從而為首日上市提供動力。 在原本就起伏不定、充斥著短線散戶投資者的股票市場,IPO需求的釋放使得這些新股在中國股市炙手可熱。濃厚的興趣使得潛在投資者競相去打新股,其熱烈程度可與90年代末的美國市場相媲美,當時熱門的科技股受到投資者的熱烈追捧。 中國目前實行的IPO審批制一直受到外界批評,外界認為這樣做扭曲了這個世界最大股票市場之一的供求關系。想要上市的企業必須要忍受漫長的審核手續,其中包括大約10輪評估,時間可能長達數年。目前還有637家企業等待審批上市。 中原證券的高級分析師張鋼表示,監管當局再度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這完全是將更多的收益讓給了以散戶投資者為主的二級市場,這樣的改革有很強的行政意味。 目前IPO之所以如此有吸引力還因為,近來在中國通過其他投資方式難以獲得高回報,例如房產價格在下降,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也在下降,而截至上周五基準的上證綜合指數今年迄今仍低於去年底的收盤水平。 在最新一批獲準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10家公司中,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北特科技(Shanghai Beite Technology Co.)是最後一家上市的公司,上周五該股在首日交易中大漲44%。該公司於2012年4月份進入IPO申請的最後審核流程,於今年6月份獲批上市。 今年還將有更多新股上市。中國證監會上周表示,將允許另外12家公司上市,這是今年1月份IPO重新開閘以來第三批獲批上市的公司。中國證監會將把6月至年底這一階段IPO企業的數量控制在100家左右,以防股市供應過剩。 外國機構投資者可通過一個配額體系購買上海和深圳證交所的股票,但這類投資者估計在市場上的比例不超過2%,且他們也不太可能獲得IPO的配額。其余的新股將流向國內投資者,主要是在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散戶。 寧波一位29歲的銀行管理人士洪奔說,像他這樣的小散戶基本不可能買到任何新股。他申購了三四次,但沒有一次成功。他補充說,這跟中彩票差不多。 此前浙江世寶曾創下0.135%的歷史最低中簽率,而今年的新股中簽率普遍在1%以下,比如聯明股份、飛天誠信、北特科技等,中簽率分別為0.437%、0.544%、0.281%。 那些在一級市場申購不到新股的投資者經常在新股剛一上市就在二級市場買進,這推高了新股首日上市的漲幅。 新上市公司的業務範圍極廣,有肉制品生產商,也有廢棄物處理設備制造商,還有安保技術公司等等。 而且,它們的估值很低。全部58只新股的平均市盈率為27倍,這些新股所屬行業股票的平均市盈率為35倍。  本輪IPO中的大熱門嗎,飛天誠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eitian Technologies Co., 300386.SZ, 簡稱:飛天誠信)以IPO發行價及該公司2013年收益計算的市盈率為17倍,遠低於其他IT行業公司平均52倍的市盈率水平。上市首日,飛天誠信頂格上漲44%後,又迎來了連續11個“一”字漲停,股價由33.13元飆升至136.13元。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楊德龍稱,由於人們依然預計IPO股票的估值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因此目前很難阻止新股上市時的瘋狂炒作。他表示,壓低IPO的估值實際上是確保了IPO投資者的高利潤。 此輪新股開閘是今年年初開始的,當時中國證券監管部門確定了新股發行的長期目標,但對這些目標的措辭較為模糊,主要目標是讓企業和投資者來決定進行IPO的時機、規模和股票估值。但由於在首輪IPO的市場推薦活動中,新股的估值大幅飆升,監管部門隨即實施了限制措施,其中包括壓低IPO估值及打擊部分承銷商的違規行為,包括財務欺詐、信息披露不透明及虛報財務數據等。 一些人士擔心,對新股估值設置的新限制及每年的IPO批準限額將打擊一些企業的上市積極性。但不少企業除了上市之外幾乎沒有其他選擇,特別是一些無法輕易從債券市場融資或獲得銀行貸款的中小公司。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丁遠稱,中國監管部門的問題是,他們認為自己不僅有信心和能力、而且有責任對股市進行幹預。他表示,監管部門是監督機構,更應關註信息披露等問題,而不是股價的走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21

穩賺不賠?中國股市正在上演打新神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609

ipo

如果告訴你有一項投資幾天就能賺50%~70%你信嗎?第一感覺肯定是不信,但事實上打新股正在實現這一造富神話,這樣高的回報主要歸功於中國政府。

華爾街日報報道,今年58只在滬深兩地IPO的股票,開盤首日幾乎全部達到了漲停限制即44%,其中有57只股票在首日掛牌後的五個交易日中又進一步平均上漲了24%,第58只新股則剛於上周五登場。

分析認為,這與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有很大的關系。在今年初重啟IPO之前,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暫停IPO長達14個月。在1月份本輪IPO首只新股上市之前,監管機構增加了新股上市首日漲幅不得超過44%的規定,同時要求上市公司低價發行股票,從而為首日上市提供動力。

在原本就起伏不定、充斥著短線散戶投資者的股票市場,IPO需求的釋放使得這些新股在中國股市炙手可熱。濃厚的興趣使得潛在投資者競相去打新股,其熱烈程度可與90年代末的美國市場相媲美,當時熱門的科技股受到投資者的熱烈追捧。

中國目前實行的IPO審批制一直受到外界批評,外界認為這樣做扭曲了這個世界最大股票市場之一的供求關系。想要上市的企業必須要忍受漫長的審核手續,其中包括大約10輪評估,時間可能長達數年。目前還有637家企業等待審批上市。

中原證券的高級分析師張鋼表示,監管當局再度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這完全是將更多的收益讓給了以散戶投資者為主的二級市場,這樣的改革有很強的行政意味。

目前IPO之所以如此有吸引力還因為,近來在中國通過其他投資方式難以獲得高回報,例如房產價格在下降,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也在下降,而截至上周五基準的上證綜合指數今年迄今仍低於去年底的收盤水平。

在最新一批獲準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10家公司中,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北特科技(Shanghai Beite Technology Co.)是最後一家上市的公司,上周五該股在首日交易中大漲44%。該公司於2012年4月份進入IPO申請的最後審核流程,於今年6月份獲批上市。

今年還將有更多新股上市。中國證監會上周表示,將允許另外12家公司上市,這是今年1月份IPO重新開閘以來第三批獲批上市的公司。中國證監會將把6月至年底這一階段IPO企業的數量控制在100家左右,以防股市供應過剩。

外國機構投資者可通過一個配額體系購買上海和深圳證交所的股票,但這類投資者估計在市場上的比例不超過2%,且他們也不太可能獲得IPO的配額。其余的新股將流向國內投資者,主要是在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散戶。

寧波一位29歲的銀行管理人士洪奔說,像他這樣的小散戶基本不可能買到任何新股。他申購了三四次,但沒有一次成功。他補充說,這跟中彩票差不多

此前浙江世寶曾創下0.135%的歷史最低中簽率,而今年的新股中簽率普遍在1%以下,比如聯明股份、飛天誠信、北特科技等,中簽率分別為0.437%、0.544%、0.281%。

那些在一級市場申購不到新股的投資者經常在新股剛一上市就在二級市場買進,這推高了新股首日上市的漲幅。

新上市公司的業務範圍極廣,有肉制品生產商,也有廢棄物處理設備制造商,還有安保技術公司等等。

而且,它們的估值很低。全部58只新股的平均市盈率為27倍,這些新股所屬行業股票的平均市盈率為35倍。 

本輪IPO中的大熱門嗎,飛天誠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eitian Technologies Co., 300386.SZ, 簡稱:飛天誠信)以IPO發行價及該公司2013年收益計算的市盈率為17倍,遠低於其他IT行業公司平均52倍的市盈率水平。上市首日,飛天誠信頂格上漲44%後,又迎來了連續11個“一”字漲停,股價由33.13元飆升至136.13元。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楊德龍稱,由於人們依然預計IPO股票的估值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因此目前很難阻止新股上市時的瘋狂炒作。他表示,壓低IPO的估值實際上是確保了IPO投資者的高利潤。

此輪新股開閘是今年年初開始的,當時中國證券監管部門確定了新股發行的長期目標,但對這些目標的措辭較為模糊,主要目標是讓企業和投資者來決定進行IPO的時機、規模和股票估值。但由於在首輪IPO的市場推薦活動中,新股的估值大幅飆升,監管部門隨即實施了限制措施,其中包括壓低IPO估值及打擊部分承銷商的違規行為,包括財務欺詐、信息披露不透明及虛報財務數據等。

一些人士擔心,對新股估值設置的新限制及每年的IPO批準限額將打擊一些企業的上市積極性。但不少企業除了上市之外幾乎沒有其他選擇,特別是一些無法輕易從債券市場融資或獲得銀行貸款的中小公司。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丁遠稱,中國監管部門的問題是,他們認為自己不僅有信心和能力、而且有責任對股市進行幹預。他表示,監管部門是監督機構,更應關註信息披露等問題,而不是股價的走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79

海外巨頭加速“歸隊”,炒CDR穩賺不賠?

6月6日深夜,證監會發布了包括《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下稱《管理辦法》)在內的9份文件,標誌著CDR的制度核心規則全面落地。

CDR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工具,必然會產生增量的融資需求,但是究竟會產生多大體量的融資需求,與現有的融資體系又將如何平衡引起討論。有觀點認為首批CDR的發行集中在市值體量較大的科技公司和獨角獸中,按5%左右的比例初步估計吸金強度可見一斑。

分析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時候表示,雖然說獨角獸企業代表了經濟發展的方向,但是買CDR並不是一定就會穩賺不賠,這一點必須註意。

落地會吸金多少?

此次發布的九大文件覆蓋了存托憑證(CDR)發行、交易、上市、信息披露制度、試點企業選取標準和選取機制、以及對保薦機構要求等。此外,《管理辦法》不僅強化了信息披露義務,同時明確了科技創新咨詢委員會的工作職責。自6月7日起,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向證監會申報發行IPO或者CDR材料。

據證監會相關表態,獨角獸中四新類企業更符合上市標準,另外滿足條件的企業也有部分已在籌備美股和港股上市。根據《2017年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目前中國估值超過70億的獨角獸公司共計120家,估值總計近3萬億人民幣。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獨角獸大多存在VIE結構,發行CDR為這些公司提供了便利的上市途徑。因此除了中概股外,CDR另一個重要的融資需求是獨角獸公司。而以獨角獸為代表的創新企業體量相對較大,以工業富聯(601138.SH)為例,不僅從預披露到過會僅用了27天,首版募投項目所需資金高達約270以人民幣,遠大於2018年以來約10億人民幣的新股首發募集資金。

工業富聯昨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於6月8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A股股本為196.95億股,本次上市數量為11.18億股。以新上市的同樣為獨角獸公司的藥明康德(603259.SH)收獲連續16個漲停板的態勢,業內有觀點認為工業富聯“吸金”趨勢或超預期。

數據顯示,2017年、2016年和2015年IPO融資金額分別為2301億、1496億和1576億人民幣,而今年前五個月IPO籌集資金共519億元。按照海外經驗,已上市公司發行CDR占普通股的份額比重一般為2%-10%不等。此前媒體報道稱首批發行CDR的公司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攜程、微博、網易和舜宇光學。以阿里巴巴為例,目前總市值達到3萬億人民幣,若按照5%的比例回歸,其資金規模將達到1500億人民幣,約占2017年全年IPO募資規模的70%。另有消息稱,即將在港股上市的小米或通過CDR在A股同步上市。

考慮到BATJ市值巨大,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師陳果認為,較少比例的CDR發行就可以實現較多融資金額,因此其預計相對發行比例可能不會太高。基於BATJ融資比例1%-5%,剩余四家融資比例2%-10%條件下的粗略計算,安信策略預計未來的融資需求或可高至4220億元人民幣。

由於獨角獸回歸,可能會分流一部分市場的資金,引起了市場擔憂。為了防止對市場造成過度沖擊,目前已有嘉實、南方、華夏、招商、易方達和匯添富六家公募基金(戰略基金)申報的CDR戰略配售基金獲得批文並開始募集資金,專門投資以IPO和CDR形式“歸隊”的巨頭們。單個產品募資規模下限50億元,上限500億元,個人最高額度為50萬元。

資料顯示,若個人投資者合計募集規模不到500億元則向機構投資者配售;超過500億元則不對機構客戶發售。僅四類與養老基金相關的機構客戶能夠認購戰略配售基金,分別為社保、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及職業年金,四類機構客戶也是按照這一先後順序進行認購。個人投資者發售時間為6月11日至6月15日,而面向機構投資者的發售時間為6月19日。

前海開元基金董事總經理楊德龍對記者表示,這六家針對獨角獸回歸的戰略配售公募基金有力地承接獨角獸發行CDR,減少對於市場的沖擊,使CDR發行對市場資金面造成的壓力得以減輕。同時,CDR發行之後,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大小盤分化,資金會向優勢的龍頭企業,特別是代表新經濟方向的大龍頭企業集中,而一些非龍頭的企業,以及績差股、題材股可能會進一步被邊緣化。

國金證券研究中心亦表示,CDR的推出符合我國支持新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但短期或對資金面形成一定擾動。申萬宏源表示,短期而言CDR對A股市場流動性影響不大,且在A股漲跌停制度下,CDR吸籌效應有限。

買CDR未必穩賺不賠

從目前來看,CDR發行、交易和存托管等基礎制度已基本明確。但是,市場關註的“CDR與基礎股票之間轉換方式”等問題仍待後續出臺細則進一步明確。從國際實踐來看,各國存托憑證與基礎股票轉換機制安排存在一定差異,其中部分國家對存托憑證與基礎股票之間的轉換設定了一定的比例和時間限制。

楊德龍認為,從國際實踐來看,存托憑證與基礎股票間通常具有轉換機制,但各國的轉換實踐存在一定的差別。有關CDR與基礎證券的轉換,以後會專門予以規定。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者存托憑證的試點,主要目的是為了支持創新企業在境內發行股票或者存托憑證,有效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同時方便國內投資者投資代表新經濟的創新企業,分享是新經濟增長帶來的回報。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有關CDR的核心制度加速推進,仍存在諸多未明確的領域,投資者要註意其中的風險,買前多看一步。比如CDR雖然存在基礎股票,但是CDR本身和基礎股票的價格並不一定完全符合。由於國內投資者對於新興經濟的追捧,有可能導致CDR的定價高於境外的基礎股票。一般來說,CDR的價格和國外的技術股票的波動會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並不完全相關。

以香港聯交所發行的HDR為例,聯交所先後共四家公司發行過HDR,現僅存一家HDR掛牌;而臺灣證券交易所TDR掛牌數量共36家,目前僅存17家仍流通。

此外,買了存托憑證,股價的波動可能與海外市場的相應的基礎證券的價格波動存在同向性,但並不完全一致。所以買了CDR,收益並不完全等於直接買了美股或者港股。

楊德龍稱,雖然說獨角獸企業代表了經濟發展的方向,但是由於在海外上市的這些“獨角獸”企業市值都已經非常大,估值可能也已經比較高,特別是美股,已經漲了九年的時間,很多“獨角獸”企業已經成長為“巨無霸”。它們的回歸價格是否合理,還需要認真的進行分析,同時要考慮國內外資本市場環境的變化。所以並不是說買了存托憑證,沒有投資的風險,買CDR並不是一定就會穩賺不賠,這一點必須註意。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參與CDR投資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必須高度重視。投資CDR本質上和投資新發行的股票類似,楊德龍強調,建議投資者理性對待,不要參與發行後的炒作。如果是追求長期穩定回報的投資者,可以考慮買三年封閉期的戰略配售基金,通過買基金來參與到CDR的投資。但是考慮到戰略配售基金有三年的封閉期,又加上戰略配售的CDR一年之內無法出售,就要考慮在一年封閉期間,CDR價格會不會跌破發行價,所以還是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因此在認購戰略配售基金的時候要適當控制資金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