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网融合试点方案获通过 广电有望分食电信市场蛋糕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608/792111.shtml


  昨日(6月7日)下午,市场传出消息: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已于6月6日上午通过。
昨日,《中国数字电视》总编包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 者采访时表示,6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主持召开了国家三网融合协调小组会议,具体的试点方案未来几天会在政府网站公布,广电仍然负责IPTV集成播控 平台的建设和管理,18号前由各省市自主上报试点申请,25号批准开始实施。
试点城市未定
据包冉透露,经过5轮博弈,试点方案对广电 有利,明确了广电负责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管理,包括EPG计费管理、通过有线网开展完整的互联网接入、数据传送及IP电话业务。
据知情 人士透露,广电总局仍掌握内容的主导权,同时广电总局下属单位有权开展有线互联网IP电话等业务。工信部将在6月8日召开厅局级领导会议,对有关实施细节 进行讨论和部署。
事实上,在两大主管部委的僵持中,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一直遭遇难产。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最终试点方案中,工信部不再为广 电进入电信相关业务设置障碍;在电信所看重的内容集成播控平台上,工信部也做了让步,而内容集成播控权仍由广电所掌握。
虽然三网融合试点方案 已经通过,但相应试点城市的名单还没有最终确定。“之前传出的试点城市均为不实报道。”包冉表示,各地具备三网融合试点条件的城市需要在18日前上报试点 申请,等待相关部门筛选批准。
据了解,国务院对试点地区提出了几点要求,包括该地区有线网已完成双向化改造、有线现网用户具有一定规模、试点 地区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等。也另有分析报告指出,北京、长沙有望成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谁从三网融合中得利?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 业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电信和广电行业已经对三网融合失去了最初的热情。
该人士表示,对于电信而言,内容的制作权本身就是 开放的,有没有三网融合电信企业都可以参与其中;而互联网视频的权力几乎也是对社会开放的,几百家企业已经获得经营权,这些企业其实从市场上获得的利润极 为有限,即使电信运营商获得了经营权,也难以将其作为重要利润增长点;真正还有一些商业价值的是IPTV和手机电视,按照广电的条件,电信只获得其中利润 最薄但需要投资最大的传输权和分发权,而且内容和用户都要求广电企业掌握,电信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盈利的可能。
上述人士指出,广电部门和电信 部门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广电部门不是靠经济指标考核的,加强管理比市场经济效益对广电行业而言更为重要。
该人士指出,可以预见,国内三网融合最 初几年看到的可能不会是新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会是各方分享现有的电信市场的一场“盛宴”。在电信市场的利润被极大摊薄后会逐渐归于平静,增长是否能持续下 去取决于广电现有市场能否引入竞争,哪怕仅仅是内部竞争。
流媒体网CEO张彦翔指出,广电传统业务是很难完全开放的,三网融合后,广电有可能 拿出其新获得的电信经营资质开展对外合作。而广电行业本身又缺乏市场经营能力,因此最终获益的有可能是借此进入电信市场的地方力量和民间资本。
“地方力量和民间资本,确实从三网融合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这将是未来三网融合的真正积极参与者。”张彦翔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5

百视通借壳上市路线图 三网融合下的估值之争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2NMDAwMDIxNTY2Nw.html

上海文广的新媒体旗舰百视通借壳广电信息(600637.SH)上市的资产重组预案于1月11日公布。

这份预案显示,在 将原有的主营业务公司转让给同样由仪电集团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广电电子(600602.SH)以及上海仪电集团后,广电信息将以现金12.23亿元及向东 方传媒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东方传媒持有的百视通技术公司51.78%股权、文广科技100%股权、广电制作100%股权、信投股份21.33%股份,而 东方传媒将以7.67元/股的价格收购广电信息36.6%股份,总交易价格合计19.9亿元。

与此同时,广电信息向除东方传媒外的同方股份、恒盛嘉业等九家百视通其他股东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百视通合计48.22%的股权,而这些投资者将成为广电信息的股东。

这次重组后,广电信息的主营业务将由电子仪器设备的制造和服务,变更为新媒体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及媒体的信息技术服务及装备工程经营业务,而东方传媒将通过本次收购,在直接持有并运营上市公司广电信息的基础上,实施新媒体业务上市。

“这次重组现在还处于预案阶段,是由台里(上海广播电视台)来具体操作的,百视通只是交易资产,并没有参与其中。”百视通行政总监张建1月11日向本报记者表示。

复杂的三方交易

这次重组是上海市国资委牵头的。

由于上广电5代线巨亏,其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作为5代线的股东也出现了连续巨亏,2009年6月在上海国资委的主导下,上海仪电集团以21.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广电电子30.07%及广电信息42.24%股权,成为其大股东。

2010年初,上海国资委将上广电集团整体划归到仪电集团旗下,这样仪电集团除了将上广电集团部分盈利业务继续保留外,还准备将广电信息作为“壳”公司来寻求资产重组的机会以套现,在上海市国资委的牵头下,他们找到了正在筹备旗下子公司上市的上海文广。

上海文广过去几年一直在对旗下资产进行整合,其中就有东方传媒控股的百视通网络和百视通传媒,以百视通为龙头的新媒体业务的上市从2009年起便提上了日程。

“百视通一直希望在中小板或创业板IPO上市,但是在上海市国资委介入后,从2010年4月开始,重组广电信息成为其上市的唯一道路。” 广电专家包冉告诉记者。

消息人士透露,上海国资委也希望盈利情况较好的上海文广来帮助上海仪电集团清理上广电集团的遗产,上海文广接受了这一任务,“当然百视通也可以借机上市。”

东 方传媒从2003年开始积极探索新媒体业务,先后开办了东方宽频互联网视频、东方龙手机电视、百视通IPTV等新媒体业务。2010年8月31日国家广电 总局同意东方传媒集团新媒体板块拟在国内A股市场借壳上市的计划,2010年10月,东方传媒旗下的欢腾宽频、东方龙、东方宽频等公司的全部股权注入百视 通。

这一切都为借壳广电信息上市扫清了障碍。

谁是最大赢家?

东方传媒要让百视通上市,就必须先让仪电集团置换出此前亏损或微利的业务,比如广电电子按照预案将要收购的广联电子等三家公司,2010年前8个月的整体盈利只有1000多万元。广电信息其他的亏损业务,则主要由仪电集团来接收。

根据广电信息的公告,广电信息将向仪电集团及其关联方出售全部主业相关经营性资产和部分非主业资产,向仪电集团非关联第三方出售公司或者公司的下属公司部分非主业相关资产,全部出售资产将以现金为支付对价。

据悉,这些拟向不特定非关联第三方挂牌出售的资产包括上海广电股份浦东有限公司100%股权和上海广电锦和创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39.38%股权,东方传媒承诺作为意向受让方参与进场摘牌。

百视通有关人士告诉本报,上述三项交易共同构成本次资产重组不可分割的整体,三项交易中的任何一项未获批准,则其他两项交易均不生效。

显 然,百视通要想完成借壳上市,还需要仪电集团来掏钱买下这些亏损的业务。为了让仪电满意,东方传媒将以7.67元/股的价格收购广电信息36.6%股份 (即2.59亿股广电信息A股股票),总交易价格合计19.9亿元,这对仪电集团来说应该是比较满意的,因为2009年6月仪电收购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两 家公司股权只用了21.9亿元,而要收购广电信息剩余业务其付出的代价也不会很高。

在清理完原来的资产后,广电信息将以现金和定向增发的方式来从东方传媒手中收购一些质量较好的资产,即百视通51.78%股权、文广科技100%股权、广电制作100%股权、信投股份21.33%股份。

而为了百视通的上市,东方传媒与其他股东进行了多次资产重组,特别是原来的大股东同方股份在去年两次减持,股权逐步稀释,使得东方传媒控股比例提高到了51.78%。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重组中,东方传媒还将除百视通外的其他一些与新媒体业务有关的内容和设备制造企业放入了广电信息,即文广科技100%股权、广电制作100%股权、信投股份21.33%股份。

对于其他的股东来说,在2010年的几次减持前,同方股份通过百视通的分红等已经获得了超过亿元的收益,在去年的两次减持后又套现超过4亿元,而在这次重组后其持有的百视通股份将转化为广电信息的股权,在12个月锁定期后依然可以套现。

这次交易资产总的评估价值达到了43亿元,在上市后随着股价上升,这一数字有望继续提升,对于同方股份,以及无锡TCL创动投资等其他9家股东来说,百视通的上市都将是一场资本盛宴,1月11日广电信息的无量涨停仅仅是个开始,其中田溯宁、李东生等投资大佬都将获益匪浅。

虚高的评估值?

尽管如此,对于东方传媒的百视通等公司最终选择借壳广电信息上市的方式,一些主要的投资者还是颇有微辞,包括同方股份在上市前夕选择减持,也与此有关。

“广电要求新媒体业务上市必须要达到广电国有资金控股超过51%的比例,这是同方股份选择放弃部分股权的主要原因。” 同方股份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同方股份投资的另一些公司回报可能更大。

此外,对于百视通和其他几家相关公司资产评估总值达到43亿元,外界也存在质疑。

百 视通目前最大的收入来源是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获得的IPTV业务分成收入。同时,作为IPTV技术和运营服务提供商,百视通技术为IPTV产业链的相关企业 提供技术服务并收取相关服务费用。2009年,百视通技术的IPTV业务收入为2.57亿元,约占百视通技术2009年营业收入的73%。

三网融合已从2010年6月开始试点,国内IPTV业务也已经开始在12个试点城市推广,第二批试点城市也将很快推出,而此前百视通在国内600多万IPTV用户占比超过65%。显然,IPTV和相关的广告业务是百视通未来主要的盈利希望所在。

然而,随着三网融合试点将其中8个城市IPTV播控平台建设权交给央视旗下的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一些专业人士对百视通未来在IPTV业务上的成长空间并不看好。

“其实,即便在上海、哈尔滨等百视通开展业务的城市CNTV也可以参与,所以百视通在上市后能够保持此前的盈利水平和发展速度让人怀疑。”包冉说。

百视通接下来面临的最关键挑战,是如何在IPTV领域应对杭州华数、CNTV等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也是百视通抢占机会争取上市融资的动力所在。目前为止它的这一进度走在了新媒体的最前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36

三網融合﹐光通信﹐和雲計算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04.html

三網融合其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物﹐香港早就實現了。恐怕大多人都沒有留意﹐香港寬頻﹐盈科﹐數碼通﹐幾乎所有的主流電信商都可以做到電視﹐互聯網﹐手機合一﹐也不見引起社會多大的震盪﹐人人習以為常。

在香港﹐三網合一是一個純粹技術問題﹐全部由電信管理局負責﹐一切都很簡單。

但在中國﹐三網合一有了意識形態的背景﹐就變得複雜無比﹐光怪陸離。

從技術上來說﹐三網合一是以物理上的融合﹐對接為基礎﹐自然是以電信商和工信部主來主導。

但在中國﹐出於意識形態管控的需要﹐三網合一的主導權給了廣電局﹐電信部自然不滿意﹐一直對著幹﹐「唱衰」﹐出演一場場的鬧劇。像在昨天﹐工信部就公開說﹐三網合一已經夭折了。

而剛剛還在上個月﹐廣電部還召開記者會﹐說全國已經有十二個試點城市建成了網絡電視平臺﹐批準了五百多家新媒體的牌照﹐三網合一已經取得實質進展﹐新媒體將是將來主流云云。三網合一現在到底如何﹐簡直成了羅生門事件﹐撲朔迷離。

三網融合在發達國家早就是過時的事物﹐十年前就已經完成﹐而在中國﹐因為政治的角力﹐遲遲未能完成。

三網融合﹐光通信﹐和雲計算屬於新興產業﹐是發展重點﹐背後有一大堆不同的投資主線和組合。如果能完成﹐中國將是一個信息完全開放的社會。但在中國這樣一個還說不上民主的國家﹐能否達到這樣的目標﹐將是一個挑戰。

在 中國改革的過程中﹐是內容重要﹐還是渠道重要﹐是「軟」重要﹐還是「硬」重要﹐到了最後﹐都是不能迴避﹐否則就無法繼續下去。例如電力改革﹐改革了「內 容」的電力生產﹐但到了「渠道」的電網時﹐就無法再進行下去﹐因為牽涉到更多的利益和體制障礙。鐵路改革也是一樣﹐屬於「內容」的列車營運好解決﹐屬於 「渠道」的路網改革就無從談起。

三網合一的困境,大致也是如此,渠道於內容之間,軟與硬之間,到底如何取捨,利益如何分配, 成為一道難解的迷題。以目前情況來看,這道題似乎無解,三網合一無法進行下去。

工信部的想法看來應該是拋開三網合一,推自己的「云計算」,完全用硬件解決問題,完成在信息界的霸業。

所有這些發展和改革﹐到了一個地步﹐必然會觸及體制上的核心矛盾﹐從而停滯不前。

而對那些一直在熱炒這些概念的人來說﹐恐怕面對這些問題﹐也真是頭痛不已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60

三網融合僵死?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4-02/100244492.html

三網融合正在淪為一場「政治秀」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趙何娟

  「我很久沒被叫去開會了,三網融合恐怕已經夭折。」工信部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的一句感慨,道出了三網融合目前的真實局面。

  僅僅靠開會當然無法完成三網融合的協調工作,但在參與三網融合的各方看來,開會至少意味著大家還有討論的空間,現在連會都不開了,廣電、電信離達成共識就更遠了。

  廣電旗下中廣電通CEO殷建勇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的三網融合不是僵局,而是已經結束,現在播控權的歸屬明確,廣電對媒體的管控能力正進一步加強,運營商對所謂開放的三類業務都沒有興趣,因此「黑不提白不提的,三網融合就過去了」。

  播控權是廣電、電信雙方的核心訴求之一。電信部門堅持無播控無融合,同時開始了光纖入戶及提升帶寬的大躍進式投入;而廣電部門雖在政策上取得播 控權,但技術與體制上的落後,又使其難以真正獲得「主導地位」。雙方互不相讓並在各地發生了各種衝突,比如廣電掐斷電信IPTV(交互式網絡電視)信號、 電信掐斷廣電有線互聯網出口。

  然而,不僅廣電、電信兩大部門圍繞播控權交惡,隨著IPTV播控平台中央與地方兩級平台對接,廣電內部的鬥爭也愈演愈烈。2010年7月,國家 廣電總局發佈344號文,確定了IPTV兩級平台的方案。根據方案,央視國際成為中央平台,與上海百視通共同建設地方平台,牌照方、地方廣電、央視國際乃 至地方電信運營商由此形成了非常複雜的關係,至今關係尚未理順。

  有資深業內人士對此指出,「兩級平台等措施,旨在控制播控權,而非三網融合」。廣電部門在播控權問題上的攘外安內,正在將三網融合的僵局進一步推向死局。

IPTV成「雞肋」

  IPTV是目前三網融合業務中發展最快,也漸成規模的融合業務,但是,「目前廣電對IPTV的發展方向並沒有清晰的圖景。」一位廣電總局人士對 財新《新世紀》記者稱,為此廣電甚至限制IPTV在其體制內的過快生長與繁衍。據記者瞭解,廣電總局去年下半年連續發文,細化IPTV播控平台建設,宗旨 是將播控權進一步收攏。

  一年來,電信企業也在行動。缺少固網資源的中國移動,加大了與廣電運營商的合作進度;中國電信也就如何開展網絡融合在各試點城市進行了統一規 劃;中國聯通則在青島、大連、哈爾濱、北京這四個試點城市完成了首期支持5萬-10萬容量IPTV基礎業務能力的平台建設,開始向用戶提供服務,同時確定 天津、河北、四川、湖北、浙江五省(市)為集團試點地區。

  2010年9月25日,全國第一家中央級別的IPTV集成播控總平台與試點地區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正式完成對接,分別是中國網絡電視台和四 川省廣播電視台。隨後,湖南、北京地區等多個地方IPTV集成播控平台也完成了與中央平台的對接。這些地方的IPTV播控平台中,都沒有當地電信運營商參 與。

  但與此同時,從中央到地方,從廣電到電信都圍繞著三網融合陷入了一場混戰。較量的主角已不再是工信部與廣電總局,而是中央與地方。三網融合進入一個更錯綜複雜的局面。

  廣電一邊加速省網整合的進度,推進國家級有線網公司的組建及相關互動業務,同時推出雙級平台來更牢地掌握播控權,以對地方上與電信合作推出的IPTV進行有效監督。

  圍繞IPTV的矛盾衝突表現在各個方面:IPTV主要由上海文廣和電信運營商合作,導致某些地方廣電抵制;廣電很多寬帶接入需由中國移動、中國 聯通等電信運營商協助布設,兩者合作亦時有摩擦;地方廣電各幹各的,有的全力推數字電視抵制IPTV,有的則在加快部署IPTV而不是數字電視……

  央視國際顯然低估了地方廣電的抵制。據瞭解,廣電的344號文指定央視國際的「中國廣電IPTV」呼號為全國統一呼號,但這個呼號成為其和電信運營商在IPTV合作中始終難以達成一致的關鍵問題;同時,兩級平台在利潤分配上也存在分歧。

  而對東方傳媒百視通來說,一邊要維繫IPTV市場的發展,謀求在資本市場的融資突破,另一邊又必須平衡電信、中央級平台,以及地方廣電之間的矛盾。

  在南方大省,東方傳媒百視通原有的播控平台和當地電信已經磨合成型,用戶有了一定規模,這也使得很多地方採取了雙備份的方案,即既有央視播控平 台方案,又有百視通播控平台方案。但目前中央級平台沒有和電信實質對接,只是完成了政治任務。再加上地方廣電也未必都願意接納上海百視通,未來在政策和市 場上的爭奪都將更加激烈。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多方瞭解,目前兩級平台都沒有完成廣電與電信運營商的傳輸系統的對接,也就是說,這些城市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總、分兩級平台只實現了內容層面的對接,但計費系統、認證系統等技術層面並未真正對接。

  還有消息稱,青島電視台此前與杭州華數投資合作建設IPTV,由於要求重建與中央平台對接的地方平台,意味著前期投入推倒重來,這遭到地方強烈反對;在湖南,因湖南廣電表現強勢,IPTV播控平台建設也阻力重重。

  韋樂平表示,在IPTV的合作模式中,廣電機構負責業務行政許可和內容集成規劃管理與審核,電信部門負責業務支撐系統建設、業務運營和用戶管 理,是目前比較符合產業鏈相關方利益和市場需求的模式,但也僅限於「IPTV牌照方(例如百視通)和其他地方廣電關係比較融洽的地方」,IPTV業務得到 「很好」發展,關係不好的地方則「寸步難行」。

  殷建勇坦言,廣電真正恐懼的絕不是IPTV,IPTV已如雞肋,電信不愛搞,廣電不願搞;寬帶業務已被中國電信和聯通搶佔了4.5億用戶中的1 億高端用戶,也沒機會了;固話語音業務逐漸萎縮,手機通信被移動、電信、聯通打成了「地板價」,已接近網間結算價格,廣電更無機會涉足,三網融合已「無處 可融」。

  「廣電真正恐懼的,是電信利用自己的光纖網絡直接傳輸有線電視信號。這等於砸了廣電飯碗,如同廣電直接從事固話和移動業務,會要了電信運營商的命一樣。」殷建勇稱。

台網離合不定

  在三網融合框架中,播控權歸屬於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即「台」,由此廣電的有線網被推向了市場競爭前沿,成為電信企業尚可突破的最後空間(參見本 刊2010年第25期「三網融合最後空間」)。不過,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去年卻強調「台網聯動」,這與之前「台網分離」的主基調有著微妙變化。

  在三網融合政策推出之後,台網分離的反對聲日益高漲。細心者發現,廣電部門曾經苦心籌建的國家級有線網公司「中國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名稱已悄然改為「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有業內人士認為,這顯示廣電總局極可能定下了「台網無法分離」的新調子。

  歌華有線副總經理羅小布認為,播控平台建在電視台或者網絡公司對電視台沒有區別,對網絡公司卻有根本不同,「建在台裡,不僅網絡公司失去威懾 力,而且網台之間的隔閡加劇。由於網絡公司擁有用戶,電視台目前收入主要是廣告,網絡公司完全可能採用高落地費,甚至拒絕落地等極端措施實施報復。這必然 使得本地電視台在本地區佔便宜,在外地吃虧。」目前在上海,就出現了廣播電視台與上海電信聯合推出IPTV,而東方有線與上海聯通聯合推出寬帶與互動電視 的奇怪格局。

  廣電四級辦台,是廣電體系在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組織體系,導致了地方上區域資源分割,彼此競爭多於合作。市級以下廣電部門,以網養台的依賴性依 然很強,省網整合、網台聯動,使得不同級別的台網之間關係錯位。省會試點城市,播控平台是建在省台還是市台?非省會城市,是建在該市還是上級城市?這些問 題都激化了地方電視台之間的矛盾,尤其加劇了省台和市台的競爭。

  廣電系統真正的挑戰在於內部整合。一直以來,廣電總局缺乏對地方廣電行之有效的統一化管理,這與電信運營商有著根本的區別,即四級辦體制與全程全網的區別。廣電對播控平台的強烈控制,反而激化了中央與地方,地區與地區之間、台網之間的矛盾。

  目前各省網雖然掛牌整合了,實質上卻問題重重。廣電家底不厚,融資渠道有限,現在各省網都積極運作借殼上市融資,比如廣東省網借殼天威視訊上市,江蘇有線、杭州華數等也在行動,未來的國家級有線網公司又將如何整合和評估這些分散在各地的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呢?

  國務院三網融合專家小組組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估算,未來幾年是廣電系建設投資的高峰期,其中網絡雙向改造、機頂盒以及基於音視頻內容的 信息服務系統的投資需求約為2490億元;而下一代廣電網(NGB)的投資需求為3000億元。三網融合等建設前期投入面臨的資金缺口可想而知。

  有分析人士認為,三網融合最大變數在於廣電,在於台網離合格局可能產生的分化。殷建勇對此指出,大亂之下必須大治,台網必須分離,「網早晚歸國資委,實現電信開放、媒體管制」。

無解方程式

  韋樂平完全不看好現有體制下的三網融合和競爭。他認為,現在廣電是低價包月式的國家公共資源模式;互聯網是低質低價模式;電信則是高質的、按時 長和流量收費的模式。讓這三個不同商業模式融合,以及讓有公益性質的廣電業和市場化的電信業競爭,本身就是無解的方程式。「競爭是在相同體制之下的競爭, 讓企業與事業單位競爭,是沒有結果的。」韋樂平說。

  2010年下半年,全國12個試點地區紛紛提交了各自的試點實施方案,不過至今未被國務院批覆,原定今年初推廣的第二批試點城市名單也遲遲難以出爐。

  但在各地努力下,目前除了上海模式、杭州模式(參見本刊2010年第8期「廣電的救贖」)等已有模式,被確定為試點地區的城市又陸續推出了自己的模式,形成了武漢模式、云南模式、湖南模式等多種不同融合方式,但均未能突破上述體制的侷限。

  其中較受矚目的是「武漢模式」。2010年6月30日,武漢進入首批12個三網融合試點城市。2010年12月16日,武漢廣電與中國電信武漢 分公司組建的武漢市三網融合合資公司宣告成立。武漢的方法是「電信廣電五五合資、雙方輪流坐莊」,即電信、廣電各佔50%的股份,定期輪流擔任董事長和總 經理。武漢廣電與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新組建合資公司的第一階段註冊資本為600萬元左右,將來根據業務發展需要雙方再另行增資。

  但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武漢合資公司目前並未投入運營,這一所謂的合資公司仍由廣電主導,電信漸失興趣,雙方目前注入的業務和資產都為非 核心資產。值得注意的是,負責牽頭推進「三網融合」試點工作的武漢市信息產業局也已悄然換帥,由武漢市廣播影視局(武漢廣播電視總台)原副局長、副台長黃 長清擔任。黃長清履職後,武漢市信產局成立了合資公司籌劃工作小組,由黃長清親自擔任組長。

  上海、寧夏和遼寧與武漢類似。過去的上海模式並未合資,僅在業務上合作,收入分成。2010年12月,上海東方傳媒公司與中國電信決定成立一家合資公司,負責推廣三網融合後上海的IPTV業務。

  此外,包括甘肅、江蘇、江西、云南、四川等在內的多個省份都基本停留在戰略合作層面。其中,上海南匯廣電和上海聯通也進行了戰略合作,進行雙向網絡改造建設和雙向業務運營。

  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情況不同,以及各地廣電與電信的力量對比不一,不可能有哪一種模式能得到廣泛認可。這些模式如無平衡且有效的利益驅動,沒有對等的競爭或融合機制,最終也只是一場「政治秀」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69

現場直擊 | 東方購物 三網合一直播如何實現全媒體融合?

坐落在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內的東方購物,是東方明珠新媒體旗下電子商務及視頻購物模塊。很早就引入了具有豐富電視購物經驗的韓國CJ集團入股,雙方合作規範電視購物的各個環節,並且在新媒體發展上也是一直不遺余力。

        2016年10月23日中午12點,在擁有270度全景LED屏的東方購物演播室中,東方購物首次運用三網融合的直播技術進行購物直播。

    走進位於國定路上的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就能看到東方購物所在的辦公位置了。記者站在了270度的全景LED屏幕前,主持人腳下是閃亮的舞臺。而記者的身後就是模擬的生活空間了。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本次東方購物的新品直播將要連續三周,多達9場,發布會中的許多商品都是2017年即將投入市場的全新產品,在尚未發售前,東方購物搶先披露產品的特色和賣點。

三網融合的概念早在1998年就被提出。所謂三網融合,是指廣播電視網、電信網與互聯網的融合,其中互聯網是核心。從實現方式上看,三網融合一種是指相同的服務和內容既可在廣電網又可在電信網上被提供;另一種是廣播電視網與電信網配合,從而實現業務融合,例如前者負責視頻廣播,後者承載互動功能。(廣播電視網、互聯網、電信網三網合一直播中)(電視主持人在進行直播的同時,手機直播的同事們也在電視直播外進行另一場直播)

東方購物副總裁李卉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本次運用在東方購物新品發布會上的三網融合直播模式,打破了傳統模式下各種傳播渠道間的壁壘,做到了第一時間、多平臺、全方位的節目呈現。無論觀眾是傳統的有線電視用戶,還是IPTV得電信用戶,又或者是喜歡觀看網絡直播的新興人類,都可以通過自己一貫喜愛的觀看方式,第一時間獲得第一手資訊。”

據了解,東方購物是依托了SMG、東方明珠新媒體全方位的渠道鋪設,通過廣播電視網、電信網(IPTV)、互聯網(網站、APP、OTT,其中APP渠道包括東方購物、看看新聞Knews及BesTV APP)等多渠道同步直播發布。這樣的全媒體渠道推廣,使得東方購物可以充分挖掘市場潛力,擴大受眾範圍,覆蓋全年齡段消費群體。

截至今年6月30日,東方購物註冊用戶數超過950萬,上半年新增36.6萬人,人均購買金額同比增長12%。移動視頻、海外購物等新興業務增長迅猛,移動APP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51.7%。而東方明珠旗下百視通IPTV用戶數2600萬戶,較2015年年底凈增350萬戶,增長近16%。IPTV全國平均月度付費用戶滲透率達15%,高於其他互聯網視頻企業平均4%的付費會員滲透率。OTT用戶達1598萬戶,較2015年的年底翻一番。2015年6月至今年6月底,百視通移動APP累計安裝量8000萬,日活躍用戶達312萬。

此外,上半年,東方明珠數字營銷與廣告業務收入18.2億元,同比增長49.27%;凈利潤6520萬元,同比增長50.8%。這得益於東方明珠龐大的受眾群——全媒體日均觀眾達4500萬人次,上海地區滲透率超90%。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未來,東方明珠新媒體將通過這種形式對其產業鏈中的各項業務進行融合推廣、整合營銷,以技術革新打通整個產業鏈。多網融合的技術也有望更多地運用於遊戲、賽事、版權運營(大IP)等各個領域,進一步實現東方明珠新媒體“娛樂+內容”的全媒體戰略布局,打造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的行業標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175

1号店:医药“三网融合”记

1 : GS(14)@2010-10-17 11:50:20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11/155636.html
    除了以网上药店、诊疗弥补各自的业务设置空缺,在平安和1号店的联姻背后,实质上是有着一个互融互利的商业模式“三网融合”。
               
         
   以“家”的概念杀入消费品B2C领域,两年后凭借价格、便利、供应链管理等优势立志成为“网上沃尔玛”,而他自己也完成了从“螺丝钉”到“发动机”的转型。
  这就是于刚和他的1号店。
  不过,今年初,他却低调联手平安集团一起进入他们此前从未涉足的网上药店行业,一并收购实体连锁药店、推出平安药网、平安医网。这一次,又会演绎怎样的故事呢?
  联手“大佬”闯壁垒
  今年年初,广东保利祝福你大药房被全资收购的消息在坊间流传开来。如此豪气收购连锁药房,很多人都在猜测收购方到底是谁。而随着广东壹号大药房的挂牌,平安借助1号店收购广东保利祝福你大药房逐渐浮出水面。仅仅4个月后,其网上药店“平安药网”火速上线。
  “关于医药业务,我们很早就和平安在谈。”于刚毫不避讳联手平安进军网上药店行业的话题,甚至直言1号店与平安联手涉足医药网购,是“一拍即合”。
  当然,这种合作并非偶然。
  事实上,于刚早已盯上了网上药店业务。在百货业发展成熟的美国,包括沃尔玛在内的很多大超市都设有药房,超市越大药房的位置越重要,因为药房也是“家”的一部分。因此,一直以打造一个“家”的概念的1号店,在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网上超市后,补进网上药店板块似乎不难理解。而对于平安来说,它旗下的健康险也很重视网上药店业务,一直对此蠢蠢欲动。用于刚的话说,二者合作“恰到时机、令人兴奋。”
  医网药网信息网三网融合
  今年5月份平安药网上线,两个月后平安医网也正式试水。除了以网上药店、诊疗弥补各自的业务设置空缺,在平安和1号店的联姻背后,实质上是有着一个互融互利的商业模式“三网融合”。
  “这个概念最初是平安集团马总(马明哲)提出的,主要是指医网、药网、信息网。”在于刚看来,不管是对1号店还是平安而言,“三网融合”为双方都梳理出了一条新型的产业链。
  今年年初收购保利祝福你大药房的举措,正是为了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许可证》,为平安药网的上线铺平道路。
  据了解,医网的功能是提供医疗服务,可以在线诊疗,并与药网和平安形成关联。比如一旦用户需要到实体医院检查,就可推荐到与平安健康险签约的医院或诊所,诊断完如果患者需用药,可开具电子处方发送到药网,送药上门,并构建会员制体系。
  药网主要是通过对接上游药品生产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为用户提供药品管理和配送;信息网则主要指以会员制帮助客户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提供在线诊疗和电子病历,形成健康管理。
  不仅如此,在于刚看来,这是一个新型的产业链,将医、药、信息、保险、百货等都无缝关联起来,1号店和平安在新商业模式里能形成优势互补。
  “1号店有一个好的顾客基础了,平安本身有5000万顾客,也有很好的信任基础。将这些客户转换到医药上,比完全从外围转换的快。”于刚介绍说,国内的网上药店业务从2006年才刚开始,4年对用户受教育的时间还不够,需要一个信任期。“我们现在进入是个好时期,正规对手还不多,我们的困难也是教育顾客。”
  他说,“同时,1号店也是平安的一个隐形销售渠道。”平安的核心战略是要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而1号店无疑是平安围绕客户衍生出的创新商业模式里的重要环节,也是承载未来平安交叉销售的理想窗口。比如用户在1号店购买健康的有机食品等,可以享受平安健康险的折扣,这样就能把食品、保健品等的销售与健康险销售联动起来。
  没有垂直印记的1号店
 时间退回到三年前。
  2007年11月,全球500强企业戴尔原全球采购副总裁于刚和原中国区总裁刘峻岭突然宣布离职,此后便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次年,他们重回公众视野,不过此时他们的身份是1号店的掌门人,已由职业经理人转变为创业者。这两位创业者的想法很简单,做一个比超市还便宜的网络超市。
  “从最早开始,我们就不想被锁定在某一个垂直行业,不是只卖书、卖服装、卖日用品,就想打造一个家的概念。”2008年他的1号店上线的时候,家居用品、日用百货、零食饮料等齐齐上阵,尽管彼时网络的垂直细分概念盛行,网购消费品被看作红海,而他的口号却有些“狂妄”———在中国首次提出“网上超市”的口号。摊子是不是一下子铺得太大了?很多人这么好心“提醒”他。对此,他大都摇头笑笑。
  两年后,这个当初看似冒险的行为无疑是个赢招。从流量上,1号店排在电子商务网站的第七名,拥有394万用户,而上月才350多万。虽然销售额没有具体透露,但于刚的回答很确定“排在前十名。”
  应该说,这一次低调“托身”平安、涉入网上药店领域,仍是于刚又一次尝试“有壁垒”行业、不“循规蹈矩”的结果。
  记者眼
  从“螺丝钉”到“发动机”的转型
  两年前的于刚,在戴尔担任其全球采购副总裁。只不过,不安于现状的他,选择了创业。
  “我想尝试新东西,尤其是做长线。”他说多年的企业高管经历让自己学会了做任何事都不能只看眼前,要看五年甚至十年以后。
  他认为电子商务要想取得突破,应该来自供应链和业务模式,因此他在创业过程中非常重视技术,1号店招聘的第一位员工就是首席技术官。
  谈到与平安的合作,他向记者透露,他与平安的董事长马明哲很早以前就是朋友,他们是一起打高尔夫时认识的,聚会聊天时谈到各自的打算,结果一拍即合促成了今日的联姻。不过,对于这次“跨界”,他哈哈一笑,“还是要有点胆量才敢这么做。”
  创业ID
  创业者:于刚、刘峻岭
  创业时间:2008年7月
  创业地点:上海
  商业特色:先做“网络沃尔玛”,今年初收购连锁药店并联手平安涉足网上药店,拓展“医网、药网、信息网”融合的新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48

小三網: 台妻反擊:小三太不要臉

1 : GS(14)@2011-05-02 15:28: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501&sec_id=15335&art_id=15214449
大陸小三(第三者)公然成立小三論壇「三情網」挑釁人妻,聲稱「沒有拆不散的家庭、只有不努力的小三」。台灣大批人妻看到「眼火爆」,日前群起在討論區大反擊,痛罵小三:「居然公然挑戰我們大老婆,真是太不要臉。」雙方在網上掀起罵戰之時,卻有台灣小三聲言要加入小三論壇,加強兩岸小三交流。
2 : idsdown(1658)@2011-05-02 16:21:25

之前東森新聞有報導過
3 : GS(14)@2011-05-02 16:24:02

肯定中了近排那套台劇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