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市黑庄朱耀明受审 曾48亿操纵数千帐户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aritcle/20081104/17545467553.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6

私募暗招 定低價買新股、高價賣舊股 轉手間獲利數千萬

2010-06-14  今周刊





便宜沒份 小股東權益還遭稀釋私募引 進資金,股本因而膨脹、小股東的權益不但因此被稀釋,也沒有參與增資的機會,小股東與經營團 隊資訊不對稱,讓對營運狀況成竹在胸的經營團隊,有機會透過私募定價與市價之間的價差, 取得穩賺不賠利益。

撰文‧徐介凡

「最近這段時間,真的是我在承銷部待了二十幾年以來,見過上市櫃公司辦私募最多的時候。」一位國內券商承銷部資深副總說,截至目前,今年新增的私募案件已近一八○件,多到讓人驚訝的地步。

不過,另一方面,小股東登報抗議大股東「賤賣股權」、「圖利特定人」的事件卻層出不窮;更多的股民則開始四處打探:「到底什麽是私募?對我們有什麽影響?」立足點不公平 小股東權益流失根據《證交法》對私募的定義,是指發行股票公司在符合法律規定之下,對於特定人招募有價證券的行爲;說得白話一些,其 實就是把公司的股票以合法爲前提,賣給早就談攏價格與數量的人。

相對過去傳統的「公開募集」,所有股東不分大小都能公平的按原持股比率認購,私募從一開 始就把小股東強制排除,形同逼小股東自動棄權,立足點並不公平。

緊接著,引進資金後,股本因此而膨脹,就稀釋了原有股東的權益。其次,許多經營團隊對於未來營運狀況早就胸有成竹,因而採取私募操作,藉此以較低的成本拉高自身股權;相對的,小股東不但每股獲利遭到稀釋,更沒有這種「撿便 宜」的機會。

另外,就算公司營運並沒有特別驚人的爆發力,大股東透過私募定 價與市價之間的價差,仍能從中謀得穩賺不賠的利益;這個時候,小股東的權益,就在這一次一次的股本膨脹中遭到蠶食。

表面上來看,因爲私募有閉鎖期三年的規定,在此期間之內買方不能拋售購入的股票;就算時 間到了,也必須經過主管機關審核後方得變賣。不過,對於本身就有相當持股的大股東們來說,私募股 仍是絕佳的獲利工具:一手用私募買進新股,另一手隨即把價位較高的老股拋出,兩手策略 賺 取價差,輕鬆獲利。

場景拉回二○○八年二月,曾以二十萬元賺到十億元身價、縱橫股票期貨市場的張松允,不僅在市場上大舉收購超過九千張力武電機的股票,並進一步以略高於每股 淨值二.○六%的十三.四元,對外公開收購九二八四張,個人與關係人總計持股達一八三○七張、占股權三九.三二%,成爲最大股東。他也於同年五月臨時股東 會,順利以四席董事二席監事,拿下力武電機經營權。

「股市高手」進駐公司的財務規畫由於力武電機原大股東力山集團亦持有約當三八%的股權,與張松允派系可說實力相當;因此,對於此次張松允的入主,雙方稱爲 採取共同合作經營模式,由原力山集團團隊延續馬達本業,而張松允則專責公司財務規畫與提升附加價值。

張松允上任屆滿一年,力武電機在他運作之下,財務操作果然有重大的不同,根據○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公告,力武電機董事會通過以暫定每股七.九四元的價格,進 行公司史上第一次私募,共一萬兩千張力武電機股票,募集資金九五二八萬元,用以充實營 運 資金及因應未來發展之資金需求。

買賣之間光價差就獲利數千萬元根據《證交法》規定,私募對象只 須在股款或價款繳納完成日起十五日內才須揭露,所以,儘管張松允在四月二十九日時申報轉讓 二四九九張股票,卻沒人察有異狀。

繼申報轉讓持股,同年七月九日力武電機公告,私 募定價下修爲六.四三元,此定價是依照定價日前三個營業日的平均收盤價格而來,但相較當時淨值 十一.一元折價超過四成。儘管價格疑有低估, 但根據現行《證交法》,只要股東會上超過三分之二的股東通過,就能進行募集,想當然耳,握有多數股權的張松允自然沒有遇到任何阻力。

根據完成後的公告,總共五千張的私募普通股,全由張松允派系人馬出資購得。從四月公 告將進行私募,隨後申讓持股,再以低價參與私募, 這一趟先高賣再低買的過程,難免給外界「藉由私 募進行價差獲利」的觀感。

若以四月二十九日當日收盤價格十.四元,張松允個人申報轉讓二四九九張股票,以及最終用每股價格六.四三元認購私募股票之間的價差計算,光是這一筆交易,就讓張松允賺進約一千萬元的獲利。

而如此劃算的生意,恐怕不只這麽一筆而已。

在同年八月二十一日、九月十一日、一○年一月八日,張松允再度主導三次力武電機的私募案,最後以每股六.六四元、八.三四元、十.九八元的價格,分別完成買進三千張、兩千張、兩千 張的力武股票。

對照私募案時,張松允與關係人申報持股轉讓的紀 錄,亦分別在○九年八月三十一日、九月二十二日,以及一○年一月二十一日,賣出二千張、二千張、一百張的股票;若以申報轉讓日的收盤價八.四二元、十六元 與十四.五元,對照當期私募購得股價之價差來看,分別約爲三五六萬元、一五三二萬元、 三 十五.二萬元,加上○八年四月到七月間的第一次獲利,幾次操作下來,各關係人之總價差高達近三千萬元。

「公司管理當局與大股東,當然有濫用私募工具的可能性,但是看待這件事情,重點應該擺在 這麽做是否合法上。」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認爲,台灣的法令規範相當精 細,且資訊揭露亦十分充足,投資人應從公告上主動去了解公司私募的定價是否合理,藉此判 斷自己的股東權益是否遭到損害。

但,什麽定價才算合理?不願具名的會計師說:「私 募股價的定 價,根本就是大股東隨便喊,律師、會計師等,只要配合就好。」這位會計師強調,就算法令規定私募股 價若折價幅度低於八成,必須出示專家意見,其實從獲利、虧損、負債等各項財務數據,甚至是同業 競爭比較的層面,會計師都很容易提出合理的專家評估。加上大股東本身就擁有控制性股權,想在股東會上通過私 募案亦十分輕而易舉。

法令須隨投資環境適時調整「股東會都通過了,送到主管機關去審核,多半都不會被擋。」他表示,儘管證期局最後發現事有蹊蹺,頂多也只會採取不斷檢查的作 法。

﹁法律應該可以用更縝密的角度去規範。﹂一位熟悉公司法的律師說,例如多數公司既然認股名單已是定案,那麽未來甚至可以在私募案送至董事會表決時,便規定將名單一並提出,讓所有董事以及未來的股東會,都能在更透明的環境 下進行表決,也讓小股東的權益被更公平的對待。

張松允出手精準只因眼光獨到?

力武一年以來股價走勢與張松允股票操作時點

2009.4.24

力武電機公告以每股7.9元價格私募12000張股票

2009.4.29

張松允申報轉讓2499張個人持股,當天收盤價10.4元

2009.7.9

力武電機公告下修私募定價與張數分別爲6.43元、5000張股票,與前次賣股價差合計獲利約1000萬元

2009.8.21

力武電機公告以每股6.64元價格私募3000 張股票,全由張松允一人認購

2009.8.31

張松允申報轉讓2000張個人持股,與前次私募價差合計獲利約356萬元

2009.9.11

力武電機公告以每股8.34元價格私 募2000張股票,由張松允與其主導經營之立達創新 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認購

2009.9.22

張松允申報轉讓2000張,與前次私募價 差合計獲利約1532萬元

2010.1.8

力武電機公告以每股10.98元價格私募2000張股票,全由張松允一人認購

2010.1.21

張松允關係人張蔓莉申報轉讓100張個人持股,與前次私募價差合計獲利約35.2萬元

總計價差

獲利金額

近3000萬元

折價幅度有高達八成者——近四年私募對 象、價格有疑慮的公司公司代號 公司名稱 年度 市場別 私募單價(元) 私募單價/每股淨值(%) 折價幅度(%) 認購者其中

是否有關係人

2302 麗 正 2008 上市 1.79 13.48 86.52 是6219 富 旺 2008 上櫃 5.19 17.57 82.43 是6145 勁 永 2008 上市 15.7 24.25 75.75 是2913 農 林 2006 上市 3 27.42 72.58 是6294 智基科 2009 上櫃 28.81 30.61 69.39 是3095 及 成 2008 上市 8.56 32.56 67.44 是5530 大 漢 2009 上櫃 4 34.25 65.75 是5498 凱 崴 2009 上櫃 3.8 34.58 65.42 是2007 燁 興 2008 上市 2.6 35.28 64.72 是2475 華 映 2009 上市 2.5 39 61 是4304 勝 昱 2006 上櫃 2 39.92 60.08 是2904 匯 僑 2006 上市 1.97 41.65 58.35 是1453 大 將 2007 上市 3.5 41.82 58.18 是2440 太空梭 2006 上市 3.3 42.31 57.69 是5395 圓 方 2009 上櫃 2 44.74 55.26 是資料來源:經濟新報、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說法

力武電機董事長張松允表示,選擇私募不採公募是爲求籌資順利,至於申報轉讓 手 中持股,則是基於觀察股票價位,以及當時個人資金調度而進行的調整。

LED成私 募套利新天堂

打從去年下半年景氣開始出現復甦生機後,台股電子產業募資最積極的,莫過於LED產業。看準LED電視背光的爆發性成長商機,各家LED廠無不卯起來募 資,現增、私募、發行GDR(海外存託憑證)樣樣來,就爲了搶在這時擴產、買設備不爲錢 煩惱。

據一名市場人士透露,其實在這些私募案的背後,看的到特 定一群人的影子,「這些人他們很少玩現股,玩私募、CB(可轉換公司債),用老股換新 股,套利賺價差。」他們套利的模式都是同一套,透過參與私募買進新股,私募消息一出將股價拉高後,再將手上的老股釋出,如此一來,除了私募成本原本就相對低於市價,老股換新股又可以賺一筆,成爲私募套利的最佳捷徑。

LED私募之所以近一年 來被廣泛討論,除了私募數 量多以外,通常折價幅度也不低。以泰谷去年發兩次私募,引進億光與晶電兩大股東,都用超 過三成的折價幅度,因此必須提出專家報告。「像這種,它是爲了公司長遠發展考量,你很難說它有圖利特定人。」怡和創投楊邦彥就直言,私募價格是否涉及「圖利」,本來就很難明確認定,但折價幅度若太大,傷害小股東權益,則是公司派必須 考量的地方。

(賴筱凡)

近一年LED私募案 總覽

LED廠 私募金額 (億元) 每股價格(元) 與當時股價相比之折價幅度(%) 認購人泰 谷 10.08 16.80 35 晶電認購19.9%、億光認購10.2%新世紀 5.16 25.80 37 尚未完成新世紀 6.55 21.85 36 尚未完成光 磊 4.02 21.50 15 日亞化、日立電線、信越光電光 磊 0.20 20.50 21 尚未完成華 上 3.99 9.28 25 董事長李森田之二親等以內親屬李明穗與原股東莊昭瑞共認購18.6%,其餘爲投資公司認購華 上 2.99 9.40 20 尚未完成東 貝 20.12 40.24 38 彩晶認購60%,鼎元認購1.6%,瑞軒認購3%,漢鼎創投認購7%,怡和創投認購3.2%,董事長吳慶輝等關係人共認購2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95

陝西某高速貸款斷裂欠賬已數千萬 國家信貸調控惹的禍?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429

6月底,負責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的云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被曝貸款千億卻想「只付息不還本」的信用違約事件後,餘波未了,又有高速公路被捲入資金危機:陝西省在建的延志吳高速發生銀行貸款斷裂導致拖欠巨額工程款事件。

西安晚報》報導,今年6月份以來,在建的延(安)吳(起)高速公路26個施工標段,超半數陸續停工,更被指拖欠農民工工資上億元。8月20日上午,延吳高速公路第十一標段的10餘名工人代表冒雨來到延安市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局,他們已經是數次到這裡來討要他們的工錢了。

據延吳高速公路十一標段主管隧道安全施工的經理王世遠講,十一標段總共有330名工人。「到現在,僅十一標段經過延安市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局簽字認可 的總欠賬就高達3900多萬元,其中農民工工資1200多萬。這僅僅是拖欠我們一個標段的農民工工錢,據我們保守估算,整個工程拖欠26個標段所有農民工 的工資絕對過億元」。

報導裡所提到的「延吳高速」全稱為延安安塞經志丹至吳起高速公路,也稱「延志吳高速」(下文同),項目由陝發改交運〔2008〕2089號陝發改基礎(2009)1495號批覆。

根據上述文件,延志吳高速全長約117公里,暫定建設里程約110公里。項目於2008年12月開工建設,計劃工期為四年,項目總概算為1078507.6萬元。

在陝西省交通運輸廳網站的「諮詢投訴」 欄目,有網友在2011年4月份已經反映過延志吳高速拖欠工程款的問題:「延安經志丹至吳起高速公路,已經半年不支付工程款了,施工單位實在無法忍受了, 農民工也無法忍受了,材料供應商更是不能再忍了」,「工程幹到這樣,我們都墊付幾千萬了,企業馬上要拖垮了」,「業主到底有沒有資金」。

延安市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局在該欄目回覆稱:「延志吳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局目前因國家資金調控,資金出現了一些短缺,但我局多方融資,從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半年時間共給施工單位撥款813999219.68元」。

根據前述有關批覆文件,延志吳高速的資金來源以延安市政府自籌為主,國家和省上給予補助。而據陝西省新聞網站華商網消息,延安市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局長助理胡援強對記者解釋稱,之所以出現撥付工程款不及時的情況,是因為國家金融政策調整,導致銀行貸款斷裂,工程融資出現問題。

據胡援強介紹:延吳高速公路項目是延安市政府在金融危機下國家號召拉動內需的情況下上馬的工程,「當時是由市政府出面做擔保從銀行貸款」。
 
從胡援強的說法看來,延志吳高速上馬的大背景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4萬億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當時,各地基礎設施建設狂飆突進,公路網絡建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速公路貸款項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各大銀行的座上貴賓。
 
2010年年底以來,為應對通貨膨脹,國家貨幣金融政策轉為持續收緊,並著手清理整頓地方融資平台。2010年6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對地方融資平台進行清理,禁止地方政府以「直接、間接形式為融資平台公司提供擔保」。
 
「今年國家金融政策改為穩健發展,取消了政府的擔保,所以銀行的貸款也就斷了。」胡援強說。
 
胡援強表示,資金鏈斷裂後,延安市政府無力承擔起該項工程的後續建設費用,遂將該工程上交到陝西省交通廳,「8月初確定移交,目前正在辦理交接手續,已接近尾聲。」

胡援強稱,將多方籌措資金先給欠款民工補發部分拖欠工資,「目前已經籌措到300多萬,應該能支付工人4個月的工資,剩餘工資盡快想辦法給予支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29

補教金童劉駿豪 股市慘賠數千萬的啟示 致富沒有捷徑 努力還要耐心等待

2013-02-11  TWM  
 

 

台北,一月中旬的寒冬裡,難得出現陽光。抬頭看,灰色天空仍舊布滿低矮雲層,是背後的太陽趁機從間隙穿透下來,給了大家久違的暖陽。

這一天,走在台北火車站前補習班戰區裡,迎面都是緊鑼密鼓準備學測的學子。「劉主任好!」「主任好!」三不五時聽到學生招呼聲,劉駿豪面露笑容揮揮手,內心湧起陣陣溫暖。

「這群學生,是我現在最大的成就感。」得勝者文教補習班的創辦人劉駿豪說。他穿著簡便polo衫、白色布鞋,平實親切的模樣看起來就像這群學生的大哥哥。就在前一個晚上,他和一位沉迷電玩的學生深談到半夜;雖然是補習班老闆,他卻以年輕人導師自居,額外花再多時間也不覺得可惜。

你很難想像,就在五年前,劉駿豪過著與現在截然不同的生活。在創立得勝者之前,他是全台最大補習班「選才赫偉」的班主任,補教名人沈赫哲、吳岳背後的招生高手就是他。每學期他經手幾千萬元資金,「從來不覺得賺錢很難。」劉駿豪每天和老闆吃香喝辣,過著有錢人的生活。

到底賺多少錢,劉駿豪算不清楚,因為賺進來現金,一下子就被他投入股市賠掉或花掉。但他記得在二○○六、○七年最巔峰的那段時間,他和老闆每星期至少吃三次頂上魚翅,去高級鐵板燒餐廳,菜單一拿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從最後面一道菜點起。「不是因為它好吃,而是因為它最貴。」劉駿豪說。

然而,在他近四十歲時,在股市摔了一大跤,人生變調。他在○九年一月十九日的日記裡寫到一段話:「明天是補稅的最後一天,九萬多元。我很害怕,因為我只剩下九千五百元。」劉駿豪的太太邱競慧回想,即使在這麼艱苦時候,有一天他們在路邊等公車,劉駿豪卻好像突然醒過來大聲問:「我們在幹什麼?」太太說:「等公車啊!」劉駿豪說:「怎麼可以!被別人看到多丟臉!」隨即招手攔計程車走。對劉駿豪來說,沒面子的問題比沒錢還嚴重。

少年得志 招生高手「從不覺得賺錢很難」由奢入儉難,其中的苦澀辛酸,要不是靠著宗教信仰,劉駿豪恐怕無法分享這段歷程。回頭再看,原本應該一帆風順的人生,為什麼有這麼大起落,其實和他的個性與生命態度有很大關係。

如果人一出生就從上帝那裡拿到一副牌,劉駿豪手上拿的就是一副好牌。

他出身在優渥外省家庭,爺爺在美軍顧問團裡任職,爸爸是輪機長,身為長孫的他,得到家中長輩最多的寵愛。小時候,他每天的零食就是可樂和箭牌口香糖,「我媽媽就說,如果我以後沒辦法賺很多錢,一定會去偷去搶。」因為無法想像過著少爺般生活的他,將來如何能吃苦。

除了家庭環境不錯外,劉駿豪還有另一張好牌就是聰穎機伶,能言善道。他在師大附中的數學老師胡天爵回憶:「劉駿豪腦筋動得很快,很聰明。」在附中,他當吉他社社長、當班聯會幹部、交女朋友,是學校風雲人物。

劉駿豪有辦法在高中前兩年成績很差,卻只用最後一年時間念書,就讓自己數學從零分進步到全國前五十名,並考進當時文組前十名的台大經濟系。「在谷底之後,一下子又拉起來,很刺激,感覺自己無所不能。」劉駿豪說。他之後在股市殺進殺出的手法其實在這裡就能看到端倪,因為他喜歡在最後一刻全面翻盤的感覺。

大學時期,劉駿豪喜歡四處打工,他發現補習班是賺快錢的好工作。畢業後就到補習班當班主任,負責招生管理。

追求刺激 年薪四百萬在賭場輸掉一半當時,他年薪三、四百萬元,但從來不存錢。「我都對人家說,賺錢這種事不難。甚至,我還放話,如果我對一個高中生講完,他不報名,那一定是他有問題。」劉駿豪認為他業務能力一流,每年一定有高收入,所以從來沒有存錢的念頭。

四百萬元怎麼花?「差不多就兩百萬元花在賭場裡。」他第一次出國就到美國雷諾賭場,之後平均一年出國七趟,全部以賭場行程為主。別人覺得輸錢很可惜,他自己卻還沾沾自喜。

劉駿豪回想說:「我覺得這是我控制的局,一方面,我沒有輸到傾家蕩產,跑去借錢,所以自制力很強;另一方面,在賭桌上,我都贏過,只是沒有在贏錢那一刻收手。」言下之意,他認為只要有一天他贏錢收手,錢就回來了。

從念書到工作,他從來都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因為聰明總讓他比別人用更少的時間達到更好的結果。即使在賭場中輸錢,他都認為,「那是因為我要輸。」人生都在他的掌握中。

○一年,他第一次出來創業,設立「選才補習班」,在沒沒無聞下,就收了六百多個學生,一瞬間就進帳六百多萬元現金。「我本來以為創業會辛苦一陣子,結果卻出乎意料順利。我想:『啊!就這樣了。』覺得還有多餘時間,所以又跑去開一家網路公司。」○五年底,他的補習班和當時的赫偉合併,國文名師吳岳加上數學名師沈赫哲,是當時補教界大新聞。這個合併很成功,讓招生數破新高,短短時間有上億元資金進來,也開始他幾乎天天吃魚翅的生活。

○六年,太太生第二個小孩,老闆到坐月子中心探望,「老闆走後,我們打開禮盒,裡面就是一百萬元紅包。」除此之外,老闆每年招待他出國旅遊四、五次,「一定搭頭等艙,且不是我一個人,而是全家四個人。」補習班賺錢很快,但就在這時候有朋友告訴他:「股市賺錢更快。」想要快速致富的劉駿豪下定決心鑽研股票。每天晚上看美股開盤,上午再睡眼惺忪起床看台股;所有與股票有關的報紙和雜誌都買來看,從技術線形到消息面選股,操作手法就是搶短搶快。

為了增加資金,劉駿豪把公司股權賣掉,再賣掉一棟房子,把資產換成近兩千萬元資金。當時合夥人不解,明明公司前景大好,為什麼他要賣出股權?「現在想起來,應該是覺得股市賺錢更快更容易吧!」如果說股市裡有人失心瘋,這時候的劉駿豪恐怕是其中一位。

搶賺快錢 賣房炒短線賠掉數千萬元賺少賠多從來也不知道虧多少。○七年十一月,他認為大同一定會出手旗下一支跌跌不休的福華電子;他把所有錢全部集中到這一檔,還融資操作,最後全部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出場認賠。

他一路從高點四十多元進場,出場時只剩二十九.○五元,所有錢都沒有了,還欠朋友三百萬元。算算,這幾年間,他賠掉了一棟房子,也賠掉所有賺來的錢,總計至少有幾千萬元。

劉駿豪的人生順風車到此為止。在沉迷股市之時,他早就感覺到工作不像以前得心應手;過去,他會親自想招生策略、做宣傳,後來都交給部屬做,慢慢就抓不到市場的脈動。以前,他誇說別人聽他的話術沒有報名是對方的問題,這句話成了胸中之痛,「每天都擔心招生,每天都被這句話打巴掌。」劉駿豪說。

有一天,老闆終於找人下通牒告訴他:「給你企畫經理位置,但不能管事,一年給兩百萬元,沒有其他多餘的錢。」原本是老闆愛將居然被打入冷宮,愛面子的劉駿豪終於第一次認輸,嘗到人生失敗的滋味。

「股市賠錢不會影響我,因為我認為自己賺錢能力很強。但是,當工作也出問題,自信心就被徹底瓦解。」然而,處在低潮的劉駿豪不是悲傷痛苦,而是到處找藉口把過錯推給別人,「我曾經對我太太說,都是因為你和孩子讓我不敢奮力一搏,才會有這個下場。」劉駿豪最後選擇離開公司。就在他四十歲那一年,事業、財富都回到原點。

在人生最谷底時,他想起:「教我做股票的朋友曾經告訴我,股市是忍耐的報酬;如果把股票當遊戲,那成本就太高了。」他最喜歡的金庸小說人物就是令狐沖,逍遙快活,確實,人生前四十年,他以玩得盡興、體驗刺激為目標,最後嘗到苦果。

現在,他遠離股市,用他之前輕易就能賭掉的兩百萬元資本重新創業,這規模和他過去無法相比,但卻是他開創事業新局的機會。他說:「我終於知道,不只股市是忍耐的報酬,人生也是,很多事情需要等候。」以前,他只想招生策略,設計招生話術,學生對他來說只是客戶;現在,他把學生當家人,花很多時間輔導他們,耐心等候好結果。

每個人出生就從上天得到一份禮物,劉駿豪得到的是聰明與天分。四十歲前,這禮物讓他活在虛幻假象裡,以為凡事靠包裝就能快速成功,靠豪賭就能迅速致富。四十歲後,「套句股市的話,我現在回到基本面。」劉駿豪說。在財富信心歸零時終於體會:無論武功再高強,人生終究沒有捷徑。

劉駿豪

出生:1969年

現職: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經歷:文成補習班班主任

學歷:台大經濟系

豪賭慘敗後

劉駿豪的 3個人生體悟

30歲

補教界的超級業務員,享受有錢人生活。

38歲

搶賺快錢,在股市中輸光現金。

30歲

被迫離開原來工作後重新創業。

體悟1:努力

天資再好,也不可能有賺快錢的捷徑。

體悟2:耐性

努力未必立刻有回報,要耐心等候結果。

體悟3:謙虛

別以為自己很行,沒有做十幾年的事都是門外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94

【每日一黑馬】小旭音樂:客戶月入數千萬 我只賺了八百塊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107.html

來源:i黑馬 作者:王根旺,寧悅

【導讀】「我們給《胡萊三國》做30秒長的曲子獲得的收入八百塊錢,我們改了二十多次,都快被逼瘋了。然後突然他們就一下子火起來了,但是跟我們沒關係,我們還是只收八百塊錢。」說到遊戲《胡萊三國》的爆紅,黑馬哥面前的盧小旭不無感慨的說。

盧小旭系小旭音樂創始人,也是黑馬營六期學員。提及小旭音樂,圈外人肯定知之者甚少,但談及《QQ斗地主》歡快的背景音樂,可能盡人皆知,而此音樂便出自該公司之手。此外,包括曾盛極一時的網絡遊戲《穿越火線》、《天龍八部》、《誅仙2》、《鹿鼎記》、《問道》等,以及最近頗為風靡的手游《我叫MT》《大掌門》等的背景音樂皆由該公司操刀。目前,其主要業務是遊戲音效設計、遊戲背景音樂製作和遊戲主題曲創作,據盧小旭介紹,公司所佔的市場份額在三分之一以上。

然而與《我叫MT》《大掌門》這種躥紅的遊戲相比,作為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者,小旭音樂不管是在收入還是名氣上都只能望前者項背,《我叫MT》目前月營收在數千萬元,而小旭音樂在這個項目上的全部營收只有幾萬元,而這已經算比較大的項目了。

當然,在來的快和去的也快的遊戲行業裡,盧小旭撫平自己的心態新並不難。在日前GMGC全球移動遊戲大會上,當樂網CEO肖永泉透露,去年一年共有1200款手機遊戲發佈,而月收入超過一千萬的不到2%,超過100萬的只有10%。而這就意味著,有90%的團隊在虧錢,並可能會被行業淘汰。

「你看到的是吃肉的,沒看到挨打的,《我叫MT》火爆之後,起碼有四到十款類似《我叫MT》找我們做音樂。我們還曾一度做了二十款捕魚遊戲的背景音樂。我們遊戲外包的產業就是這樣,相對來說風險會小一些,但是你無法遇到像《我叫MT》這種投三百萬賺幾個億的遊戲。」盧小旭感嘆道。

以下為盧小旭口述。

青年小旭

我是1979年的,我自己從小學鋼琴和作曲,2002年從四川音樂學院畢業到了北京,剛開始給一些歌手寫歌,住地下室,跟「北漂」的音樂人沒有什麼區別。一個很偶然機會,2003年我幫別人做了一個單機遊戲的音樂,而隨著網絡遊戲《傳奇》引入了中國,網遊在中國開始流行起來了。當時,我認為這個行業未來希望比較大、比較有錢,對音樂的需求比較大,當時就選擇進入了遊戲音樂行業。但是沒想到,遊戲音樂一下能發展十年這麼紅火。

小旭音樂相當於是一個外包公司,因為遊戲公司一般都不設立音樂部這麼一個部門,他們需要遊戲音樂的時候,就把業務外包給我們。我們一隻腳踩著音樂行業,另外一隻腳是踩在遊戲和移動互聯網行業。小旭音樂剛起步的時候,資金來源都是自己前期的積蓄,到現在也沒有什麼投資。這個行業其實不需要太多資金,我們是現金流的公司,它對人才的需求和業務的需求更大,並且每個月的資金流周轉是很快的。

成長

在網遊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便進入了這個市場,這是我們的強項。因為專注,我們開始做遊戲音樂之後,其他方面的內容都沒碰過。就外包遊戲音樂行業來說,我們公司規模肯定是最大的,大概能佔整個市場的三分之一,能與我們競爭的非常少,基本上都是幾個人的小工作室。

我們的業務都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最早的時候,我們做的兩三部作品還比較成功,後來就有朋友介紹過來新的業務,然後慢慢的又往下面積累,又有一些知名的公司介紹過來新業務。

我們公司的業務構成變化也是整個遊戲行業變化的縮影,比如目前端游現在只佔我們業務的10%了,頁游佔20%,其餘70%是手游,而這基本跟整個遊戲行業的趨勢差不多。

端游對音樂的需求量很大,做的音樂需求量很少的都要幾萬塊錢,多一點可能十幾萬元,後來變成頁游了,頁游音樂需求量就會小一些,但是也得幾萬塊錢。而到了手游時代,音樂量需量就更少了,平均每個項目就幾千塊錢,我們現在相當於一個賣快餐的,就單子都特別小,但是量特別大,我們做過的手遊客戶都好幾千家了。

我覺得市場還可以繼續擴大,因為之前都是端游公司,全國可能只有幾十家端游公司,我們接幾個端游公司的業務,就夠養活公司所有人。而現在的手游公司有幾萬家,這就需要去對接,所以說我們就只能規模化,多招一些市場的人員。我們公司以前屬於產品型或者創作型的公司,而現在必須要變成一個市場型、以業務為導向的公司。

我們現在已經轉變成一個服務型的公司,有24小時的客服,若客戶有非常著急的需求時,我們特別擅長應對這種情況,這也是為了應對手游帶來的變化。以前,一個端游研發兩三年,而手游的製作進度都是特別趕,而且手游團隊又特別小,所以溝通成本比較大。

煩惱

現在看來,我十年前的遊戲音樂的定位還是挺準的,自己很幸運能找到這一行,但不幸是選擇了音樂這一行,因為音樂產業,沒有一個致富的先例。

遊戲有很多產業鏈,我們屬於那一條很小的鏈條。在遊戲行裡,遊戲音樂類似一個輪胎裡面的閥門,這個閥門不能少,少了就漏氣,但是你要讓一個人用一個知名品牌並且很貴的閥門,他就覺得不划算。

在遊戲行業裡,外包的最大好處是,風險性會小很多,但是它的利潤率不高,成長空間也有限。而且外包不可能無限的去擴大規模,不能簡單的去複製模式,音樂創作很難標準化,標準化了就會導致同質化。畢竟音樂創作涉及到人員的管理,包括內部的流程優化等等,這些都是商業模式的瓶頸。

雖說到了一定的瓶頸,但是我們還是會通過一些方法來擴大規模。首先,我們要穩住現在的市場份額,繼續擴大份額。第二,進軍其他音樂領域,比如說動漫和影視廣告領域。第三,演出市場,現在YY也在主動跟我們合作,讓我們去開一個頻道。第四,我們可能橫向的往視頻領域拓展,也就是單獨做音樂。第五,我還想走到C端去,目前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做演唱會或現場演出,但是想擴大規模也很難。

要想擴大規模,品牌深入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如果在老百姓之中,你有幾首像神曲這種特別有名的代表作,這樣一傳播之後,品牌價值會有很大提升。我們現在有一個媒介部,他們會去蒐集一些,跟遊戲相關的一些熱門話題,把它寫成歌或者做成一些病毒視頻,在網上推廣。但是,想讓一個視頻或一首歌人盡皆知,確實是要有一點的偶然性。我們一直是把利潤的一部分拿出來去做這個工作,因為我知道,如果一直做外包而沒有品牌的話,是沒有太大前途。

藝術領域,其實最終剩下來的就是知名度或者名氣,比如劉歡作一首歌可能要一百萬,我們只要五萬塊錢,其實品質上差異有那麼大嗎,沒有。但是劉歡的知名度就是他的金字招牌,對於一個公司和團隊來講,品牌就相當於一個藝人的的知名度,也相當於你的身價。所以,我們這幾年也是把很大一部分利潤拿出來做品牌推廣和建設。

見證

我肯定是遊戲行業的見證者,我們周圍的很多客戶,起起伏伏已經好多輪了。

對於遊戲企業來說,只要有一款遊戲成功了,可能就會帶來爆炸式的增長。比如我們與暢遊以及完美世界合作的時候,從來沒想過他們遊戲會非常火,當時完美世界的創始人池宇峰親自來錄音棚監督,但是遊戲火了之後他身價立馬就變成了幾十億元,心理落差特別大。暴富的神話在我們周圍太多了,所以我們的心態要特別平和。當然在遊戲行業裡,有大起也會有大落,比如說曾代理過《大航海時代》的盛宣鳴公司,當時僅僅在ChinaJoy展會上就砸錢一二百萬做了一個帆船,結果半年後公司就死了。

現在手游已經熱到了我這十年遊戲生涯從沒有遇到過的火爆程度。手游大會擠的水洩不通,像趕廟會一樣,而頁游大會就冷清多了。小開發者太多了,現在上萬家都是保守的估計,北京起碼有五千家,而且一夜暴富的神話太多。手游時代其實拼的是創意和偶然性,月營收過千萬的手游公司全是新公司,沒有一家公司是大家能叫得出名字的。比如日本遊戲《智龍迷城》的開發商Gungho成立才兩年,就把任天堂的市值給超越了,Gungho就靠那麼兩三款很小的手游把任天堂三十年的積累給打下去。所以,這個世界變化實在太快了,太瘋狂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45

【每日一黑馬】80後IT包工頭劉光琳的大生意:販賣人才年入數千萬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932.html

【導讀】北大青鳥是中國最大的IT培訓機構,文思海輝是中國最大的軟件外包服務提供商。而假如把北大青鳥和文思海輝的商業模式結合在一起,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而這正是1984年出生的劉光琳所暢想的,他的大連沅鉑科技是一家做免費IT培訓+人才外包的公司,創辦兩年來年收入已經達到數千萬元,員工達到五百多人,他也是黑馬大賽大連分賽的角逐者。

無疾而終的首次創業

2007年,23歲的劉光琳畢業於東軟信息學院,但認為軟件公司生活比較枯燥的他並沒有承襲既定的IT民工生涯,而是開始了自己第一次創業冒險——在大連做一本給外國人看的雜誌,這本小有名氣的雜誌讓他認識了不少外企高管並帶來了投資,但最終卻無疾而終。

「這群外國人純粹為了興趣而做,不想雜誌有什麼樣的商業模式,但我要賺錢養活自己,所以這個問題上我們有很大分歧,2008年10月我索性就把雜誌徹底賣給了他們​不管了。」

​之後,自感有點苦悶的劉光琳在廣州休養生息了一年,於2009年10月重返了曾經折戟的大連,苦於創業無門的他也開始重新打量自己的老本行——軟件外包業。而此時,他就發現了軟件外包行業存在的一個弊病,「因為人才比較稀缺,這個行業整天要琢磨去挖人,但是人才資源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變成一個無人可挖的局面,或者是把用工成本提高到很高的高度。」此外,在他看來,北大青鳥這些IT培訓公司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人才進入是沒有門檻的,只要有錢就能去;其次,只負責培訓不管分配工作。

「北大青鳥+文思海輝」

而這種觀察也直接孕育了劉光琳自認為比較新穎的商業模式——「免費IT培訓+人才外包」,有點類似「北大青鳥+文思海輝」的模式。於是,2010年5月,26歲的他又開始了第二次的創業之旅——大連沅鉑科技。

所有軟件外包公司都面臨著兩個核心點:項目資源和人才資源。概莫能外,作為軟件外包公司,大連沅鉑科技也面臨著這兩個問題,不過在劉光琳看來,自己在解決人才資源上有著殺手鐧。「我們的培訓都是免費的,最長的達一個月,不過招收學員有學歷等一定的門檻,而承接外包的項目也就解決了他們的出口問題。」 在劉看來,這是自己的培訓業務最有特色的地方。此外,大連沅鉑科技的老師一般都是項目上的成員,相對比較實戰。而對學員來說,大連沅鉑會一直免費培訓他們到上崗為止,這使他們對公司產生了一定的歸屬感,不過期間學員違約的話,則需要支付賠償金。這讓劉取得了人才存儲的同時,也頗為戲劇性幫他贏得了第一個項目資源。

「2010年,我談成了第一個客戶柯萊特集團,我就去跟他說,我手上有很多人才可以幫你做項目,基本上沒到一個小時就談妥了,因為那時候我正好積累了很多學員。」

而此後的成功也水到渠成,劉光琳開始在深圳、上海、北京和成都等地開始複製這種模式來拿項目,他現在已擁有華夏、中興和武鋼集團等30多家大客戶。伴隨而來的是員工人數的劇增:2010年年底220人,2011年年底300人,2013年6月500多人。

盈利模式:賺差價

與傳統的軟件外包公司一樣,不管派遣到哪家公司,所有的員工都是和大連沅鉑科技簽的一紙合同,而劉光琳賺取的也是差價,「比如花旗銀行給我派遣員工的工資是1萬元,我可能只給他發7000元,剩下的3000元就是我的利潤。」在劉光琳看來,自己的員工應該能夠理解這種差價行為,「因為我的培訓是有成本的,課程研發是有成本的,更重要的我給的工資是跟社會水平保持一致的,並沒有盤剝他們。」

此外,劉光琳還不得不支付另外一個成本——員工過渡期的工資,因為不是所有的員工都能在項目結束後立馬過渡到下個項目,有2%—3%的員工最長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才能結束過渡期。而期間,劉依然需支付員工每月1800元的最低保障工資,對於一個初創公司來說,這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長不大的煩惱

「我們緩步發展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想擴大規模就不容易實現。」與大多數2B企業一樣,劉光琳也面臨著長不大的煩惱,而在他看來,這多少源於現金流的限制,自己不敢把所有的錢投入到一個地方。同多數外包公司一樣,大連沅鉑科技也面臨著賬期的問題,員工工資是每月發一次,但大多數項目是長達半年甚至一年才借款,所以只能用上個項目的錢來養下個項目。

不過,在擴大公司規模這一問題上,劉光琳流露出一種淡然,「我們存在資金緊張的可能性不是特別大,因為我們知道在什麼階段做多少的量,所以我們對資金使用情況是有一個基本保證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07

按揭貸款需求驟減 摩根大通追加裁員數千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921

受住房按揭貸款需求急劇下降影響,摩根大通計劃在原有裁員1.3萬至1.5萬的基礎上,進一步裁減數千人。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此次追加裁員的規模至少在2000人以上。

去年2月,摩根大通宣佈,今後兩年旗下按揭貸款與消費者及社區銀行部門將合計裁員1.7萬人,約佔截至2012年12月底25.9萬名員工總數的7%,主要來自按揭違約業務減員。

目前,摩根大通的盈利能力強於美國銀行、花旗銀行等競爭者,公司希望通過裁員進一步削減成本。此次追加裁員的深層原因,是按揭貸款需求的大幅下降和技術進步帶來的人力節省。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按揭貸款申請數量一路下滑,最近五週更是暴跌16%,創下近14個月來最大跌幅。目前的貸款申請需求已經回落至1995年水平。

去年四季度,摩根大通去年第四季度淨利潤52.8億美元,同比下滑7%,營收241.1億美元,同比下滑1%。

去年摩根大通就麥道夫旁氏騙局案、不當銷售住房抵押貸款案等訴訟糾紛達成一系列協議,同意支付近200億美元的罰金。儘管如此,但摩根大通的股價依然堅挺,昨天收盤為58.15美元,處於歷史高位。

事實上,摩根大通只是目前按揭貸款需求下降的一個小受害者,在此輪地產熊市中受傷最嚴重的要屬富國銀行。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按揭貸款業務收入下滑的背景下,美國最大的按揭貸款發放機構富國銀行正開始準備重回次級貸款市場。

富國銀行邁出的這一小步,意味著整個按揭貸款市場向高風險邁出的一大步。金融危機中次貸泡沫崩潰,令美國銀行業瀕臨崩潰,導致銀行一度只敢向信用最好的貸款人發放房屋貸款。富國銀行的這一舉動無疑讓危機後建立起來的圍牆出現了一道裂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71

【敗局】街庫網兩年燒光數千萬融資:缺乏切入點,跨城市擴張過早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85
雖然已經無法打開街庫網,但百度百科裡面還能找到這家發起於廣州的項目痕跡——「街庫網是一個全新的O2O商務社區化綜合平台。主要以會員線上訂單支付,線下實體店體驗消費,並依託二維碼識別技術應用於所有地面聯盟商家,鎖定消費終端,打通消費通路。最大化地實現信息和實物之間、線上和線下之間、實體店與實體店之間的無縫銜接,創建一個全新的、共贏的商業模式。」這段話裡面的關鍵詞似乎是任何一個O2O平台的共性——「線上支付」、「實體店體驗」、「無縫銜接」……還是讓人不知所云。經過進一步的瞭解,街庫定位的是用戶周邊的所有商家,用戶在這些商家消費可以打折,而這些商家也享受街庫帶來的用戶流量,看上去似乎沒有問題,怎麼會就倒了呢?

雖然網上的各種質疑都指向街庫的融資騙局,而且似乎確實也有很強的跡象來證明這一點——創始人自己給自己投資,以掩蓋資金真實到賬金額;向個人出賣原始早期股份;誇大宣傳投資額度(這在互聯網的今天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但性格忠厚的我,還是「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中國人的」,我更相信從一開始幾個創始人是相信街庫網是能夠成功的,否則也不會投自己的錢來做這件事情。在接觸到親歷者之前,誰也無法去判斷是否一定存在不可告人的初衷。所以,作為O2O觀察者和親歷者,我更願意從模式上分析街庫的優勢以及存在的問題。

好吧,為了顯示我的分析是客觀公正而不是事後諸葛亮型的,先談談街庫的優勢。其實,街庫把關注點鎖在周邊所有商戶這個想法是沒問題的。確實正如街庫所宣稱的那樣,人的很多生活服務確實發生在居所的周邊,很多生活服務是電商平台無法取代的。如果真的能把這些商家整合進來並提供給附近用戶,其價值空間和想像空間都是巨大的。從這點上來說,街庫的出發點還是不錯的。

但是我們都知道,好的思路不值錢,運營能力和執行效率才是成敗關鍵。讓我們來看看街庫犯了哪些錯誤吧。這些錯誤,到現在還在被很多O2O創業者重複著。

一、只關注大市場,缺乏切入點

不管是社區周邊還是辦公區域周邊的商家都是綜合品類的,餐館,超市,理髮,送水,寵物,家政……品類繁多。不管從剛性來說,還是從頻次來說,用戶對這些商業服務的的需求也差異很大。一個好的O2O模式,一定要有一個有力的切入點,能夠讓用戶去有動力使用並易於形成口碑傳播。這有點像做電商,如果你上來就做一個大而全的平台,即使是馬云穿越到現在來給你打工,恐怕也很難成功了。曾經有做電商的告訴我,好的電商平台的做法是:先賣一個有力的產品,形成傳播積累一些用戶以後,再添加一兩個同類產品,積累用戶,同時形成一個品類。如果這時候運營不錯,再嘗試加入新的相關品類。而從公開的資料來看,街庫從來沒有去做這個切入點。

街庫強調「全面」,希望讓用戶覺得「應有盡有」,直接後果就是用戶過高期望了服務質量。這時候,街庫要不讓用戶失望,就一定要真的去覆蓋用戶周邊儘可能多的商家,並讓這些商家為用戶提供優惠的服務——這實際上是自己給自己下套。且不說商家的品類不同就已經有天然的巨大差異,單單是去推廣合作商家,就會投入巨大的人力成本。在用戶體驗的過程中,只要存在偶爾的體驗失敗(例如商家沒有加入街庫),用戶體驗就會受挫並形成負面印象。在沒有BAT這些土豪大佬支持的情況下,如果街庫用自己的錢去推每個商家,是非常不明智的。街庫的目標是打造「異業商家聯盟」,但不分先後,沒有切入點,沒有重點,見商家就推的這些簡單粗放的做法,是很難實現這一目標的。那麼,有沒有辦法能夠實現?我要告訴大家,有一個部門絕對可以輕鬆做到——工商局。這不是幽默,已經有人這麼做了,只是難以跨地區複製,具體原因嘛,你懂的。

二、快速跨城市擴張過早

雖然發起於廣州,但是街庫在並沒有耐心在廣州深耕細作去獲得小範圍內的商業成功,而是一路高歌猛進,迅速擴張。公開資料顯示,一度擴展到北京等8個城市,員工最多達到300多人,其結果只能是把這個「異業聯盟」的概念而不是成功模式傳播到各地,向商家進行了一次很好的O2O概念培訓。從現有的資料來看,都看不到街庫網的執行策略和清晰定位。在還沒有經過驗證的執行策略、步驟、實施方法、風險規避方法的情況下就去擴張,成功只能靠運氣了。

這樣發展的意義何在?我猜想很可能是為了吸引後期投資進入而非真正要去發展商家和用戶。從這個時候,恐怕已經開始顯示出頹相。街庫最後失敗了,但如果沒有失敗,這種做法也只能讓自己成為大眾點評之類網站的「探索者」,為大家提供正確模式的指引。如果那樣,最終的結局恐怕就是成功——被巨頭抄襲——用戶流失——失敗。我簡單總結一下,做O2O的朋友如果要跨地區鋪開,應該首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 人力資源是否跟得上?

2) 單區域的啟動資金是否跟得上?

3) 跨地區複製的可複製性如何?——這裡面有N個分項考察點,不一一列舉。

未盡之處,歡迎補充。

三、生不逢時,團購激烈

如果沒有團購,街庫的優惠模式還是能有一定市場的,但街庫遇上了「千團大戰」,直接淹沒在裡面。在這場大戰中,用戶找優惠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哪還顧得上號稱方便又優惠的周邊商家「異業聯盟」,用戶腦海裡面只有三個字:最、便、宜!吃飯,找團購,住宿,找團購,買襪子,找團購……異業聯盟,終究幹不過最低價聯盟。就像攜程再優惠,也怕最低價的聯合體——去哪兒。

團購發展到今天,雖然經過淘汰只剩下美團糯米等幾家各自抱上了巨頭大腿或者謀求上市,但這種模式的先天問題卻從來沒有消失。我一直認為,對於不存在形態轉移的產品和服務,一味靠低價來吸引用戶的方法終究是有惡果的,不管這個惡果最後落在商家、平台還是消費者身上。互聯網的「先免費後收費」的模式要獲得成功,前提是免費的和收費的不能是同一個內容。否則,用戶只會在免費或者低價的產品之間跳來跳去。

前些天有個來自意大利的中國朋友通過微信跟我溝通他在當地做優惠券的困惑,這種困惑也是很多平台的困惑。商家只利用平台的優惠券來拉客,卻對用戶是否使用優惠券不關心,一併優惠。說白了,商家只利用平台來引流,而平台卻無法監控優惠券的使用。這讓我想起來我前幾天的一次出差經歷。在去哪兒上訂了酒店也得到了確認,入住的時候酒店卻說沒房讓我取消訂單,然後又給我了一個房間——價格和去哪兒上的一樣。之後又在另外一個酒店看到一樣的情況:酒店直接說已經和訂房網站取消合作,讓客人取消訂單之後又以同樣的價格給客人開房。很明顯,酒店在擺脫網站的訂房收益,卻又利用網站來給自己送訂單。

四、為了閉環,投入硬件設備

資料顯示,街庫為了形成交易閉環,促進會員卡的使用,向商家鋪設大量二維碼設備以及wifi設備,街庫網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而不這麼做,街庫又無法監控會員優惠券的使用。這種做法,電影院可以用,連鎖餐廳或許可以用,但是非標準化的餐廳等商家要慎用。為什麼?

電影院和連鎖餐廳這類商家有一個共同特點:產品和價格體系標準化。標準化的後果是什麼?商家不可以對消費者隨意優惠,因為這會破壞整個價格體系。換句話說,這些商家犯不著為一點點的額外收益去「放水」,因為這會損害整個已經的標準化價格體系。所以,這些商家必需要對顧客拿來的優惠券或者序列號仔細校驗,而校驗的過程,就是優惠券上報到平台記錄的過程。通過商家的這個弱點,平台就可以輕鬆地記錄了優惠券的使用情況,然後從中收益。

上述特點的商家還是佔比很少,大部分商家屬於另外一類情況:管理水平一般,沒有嚴格的價格體系需要去維護(從這些商家面向不同的團購網站給出的不同優惠力度即可看出),所以很容易避開優惠券直接對顧客進行優惠。他們很可能不會為了驗證顧客出示的二維碼或者序列號優惠券去操作設備,雖然他們會允許平台的設備放在收銀台旁邊。對這些商家來說,當顧客出示優惠券以後,他的做法就是——直接優惠。所以,O2O平台要儘量接管用戶的消費金額或者下單環節,才能約束商家。

拋開商家屬性不談,我始終對這種高成本的方式也不認可。有一段時間,中國移動也到處鋪設二維碼掃瞄設備給商家,現在已經銷聲匿跡,從一方面說明了二維碼設備這種閉環監控方案的成本是個大問題。說句題外話,看到網上有文章說街庫網為每台二維碼設備付出的成本是近2000元,我又不由自主地產生疑問:批量採購的話,這種設備真有這麼貴嗎?不敢細想。

對於街庫網的倒掉,我通過研究其模式有這些發現和感想。

來源:億歐網
作者:王三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18

美圖獲新一輪數千萬美元融資,啟明投資跟投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568
10秒短視頻應用「美拍」的走紅讓美圖再一次受到追捧,鮮為人知的是,美圖公司在今年春節期間也獲得一筆融資,外界估計應該為數千萬美元。

啟明創投合夥人甘劍平在日前舉辦的WIFI應用高峰論壇上爆料,自己今年投資了兩個項目,一個是WiFi共享精靈,另一個美圖公司。

WiFi共享精靈的運營方是WiFi服務商同享網絡,同享網絡在今年3月份已完成千萬美金量級A輪融資,依靠的正是旗下產品WiFi共享精靈,投資人包括蔡文勝與啟明投資。

美圖公司則是圖片處理軟件美圖秀秀、10秒短視頻應用「美拍」和美顏相機美圖手機的運營方,公司CEO吳欣鴻為80後,為人非常低調。吳欣鴻一直受蔡文勝扶持。

甘劍平談及入股美圖公司時表示,很榮幸能投資美圖,也高興蔡文勝能讓美圖公司接受啟明創投的投資,幸好啟明創投的投資是在美拍出來之前,不然美圖估值會高很多。

美拍是今年5月才推出的應用,但很快衝到蘋果App Store免費榜前列。更早之前,美圖公司旗下的美圖秀秀在女性用戶中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同樣瞄準用戶的「美」需求。

美拍提供短視頻應用基本功能,個性特點明顯,1、採用和美國短視頻應用Vine相同的可停頓拍攝方式;2、拍攝完成後,用戶可以添加濾鏡或內置MV模版,提供多種MV特效模式,3、內置大量背景音樂,用戶可為拍攝的短視頻配樂,剛一推出就大受女性的歡迎。

美圖公司旗下產品包括美圖秀秀、美顏相機、美圖貼貼、美圖GIF、表情工廠、美陌等16款應用,加之美拍,美圖公司圍繞美顏的系列已經比較強大。

美圖秀秀董事長蔡文勝日前透露,美圖用戶總數達4.45億,日活躍用戶2459萬,日處理照片數為4.6億張。甘劍平指出,美拍已有幾百萬人的日活躍用戶,以女性居多。

美圖公司在今年初獲得的這筆融資引入很多新的投資人,啟明創投是美圖公司的早期投資人,此番是跟投,美圖融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在美顏的道路上做得更強。

甘劍平對騰訊科技表示,美圖以前都是依賴自身流量發展,但獲得融資後,美圖可以引入外部流量,發展得更快。美圖各條業務線上還面臨挑戰,需更多「彈藥」。

吳欣鴻證實美圖公司獲得了新一輪融資,但表示自己已簽訂保密協議,不便透露融資的細節。吳欣鴻說,相對於談融資,自己更願意沉寂下來,好好的做好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89

隨手記獲複星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一個理財APP成為互聯網金融入口之路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1/145310.html

i黑馬註:近日,手機記賬APP隨手記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投資由複星昆仲資本領投,A輪投資者紅杉資本進一步追加投資。
 

隨手記是國內移動財務領導廠商隨手科技旗下的旗艦產品。從2010年以來,持續4年占據各手機應用市場財務金融類別第一位置,總用戶規模已超過1.2億,超過後十位同類產品總和。

據投資者透露,得益於出眾的產品體驗和長期品類領導者地位,隨手記獲得單個激活用戶的平均成本僅為0.4元,大大低於行業的平均水平。

隨手記系列超過300萬日活躍用戶,每日記錄超過1000萬條財務記錄。僅2013年,隨手記系列產品為用戶管理過5000億人民幣負債,1000億人民幣理財投資。今年預計數據規模有可能成倍增長。短短幾年內,隨手記系列產品已經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個人理財金融入口。

同時隨手記作為流量入口也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導流效果。今年5月在手機端開放論壇入口後,3個月內,隨手記理財論壇日均登陸賬號增長了近30倍,日發帖量增長20倍,高速成長為中國最大的理財論壇。

隨手記創始人、隨手科技CEO谷風介紹說,隨手記的成長除了依賴創始團隊在此領域十幾年的經驗和強大的股東支持外,主要源於近幾年中國個人財富的高速增長和國內個人金融產品的爆炸性增多,使得作為財富管理自助工具的個人財務應用需求日趨旺盛。

隨手記B輪融資的領投方,複星集團CEO梁信軍表示,複星集團正在致力於打造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金融集團,移動金融也是複星布局金融產業鏈的組成部分,所以使用旗下VC基金昆仲資本領投了本輪投資,複星的加入也會加強隨手科技對金融領域的理解。

A輪投資方紅杉資本對隨手記的發展同樣樂觀。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表示,紅杉關註各個領域的領跑者,隨手記在手機財務領域持續領先的高成長性,已經充分顯示了這個專業性極強的創業團隊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價值。紅杉追加投資水到渠成。

金蝶創始人、隨手科技董事長徐少春則認為,跟醫院是最大的藥品銷售渠道一樣,作為金融交易依據的財務管理工具,必然會成為金融行業最重要的前端導流入口。隨手記正在成為中國個人金融領域重要的入口平臺。

據悉,本次所融資金將用於推動隨手科技公司旗下隨手記、卡牛等產品的數據挖掘與流量開放,為目前國內風起雲湧的互聯網金融創業者提供精準的理財與借貸流量。隨手科技將在未來互聯網金融價值鏈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知道隨手記和卡牛信用卡管家的人很多,但是知道這兩款產品都出自隨手科技的人相信並不多。作為用戶已經過億,國內用戶規模僅次於支付寶的第二大理財入口,隨手科技是如何做到的呢? i黑馬采訪了隨手科技CEO谷風,以下是谷風口述整理,如何依靠一款記賬應用,成為互聯網金融入口級產品:

在銀行系統里有過短暫停留後,我前十年的職業生涯都在金蝶度過,先後擔任過金蝶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友商網副總。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當時很多人的觀點相反,我覺得中國個人財務管理市場已經開始展現出很大潛力。

我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對國內外的財務軟件做了考察,在國外intuit是企業級財務和個人財務一體化都做,並且都做的非常成功。這說明個人在管錢方面的訴求跟企業有它的相通性,大家都是為了把錢搞明白。我本人對這種手機開發、用戶體驗也還算擅長,便開始籌備獨立創業做一款記賬理財APP。2010年創業的時候,集團的徐總(金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投了我們一千萬人民幣。

徐總個人是隨手科技的天使投資人,也是目前公司的最大股東,他當初也不知道這個事情能不能做成,可能是基於對我在金蝶工作十多年的認可,相信我這個人,就投了。

在我們做之前,記賬軟件是一個零散而又同質化嚴重的紅海市場。蘋果App Store上每天都在湧現新的產品。2010年的5月份我們發布了隨手記蘋果版,同期大概有180多個對手。然後在8月份,隨手記就成為這個行業的第一。四年以後,我們剛剛宣布隨手記用戶超過8千萬,卡牛用戶超過2千萬,隨手科技的總體用戶規模過億,是僅次於支付寶的第二大理財入口。我們之所以能夠做成,有很多原因。

營銷要基於產品真實利益點,建立行業公信力

記賬理財APP的作用很像用戶的財務醫生,在傳統醫療領域,醫生肯定是未來最重要的賣藥渠道。做一個好醫生只是基礎,如何讓大家信任你比做一個好醫生更重要。在一個相對專業嚴謹的領域里,相比公信力,其它都是次要的。

理財軟件與醫生的定位有些類似,關鍵是專業度帶來的行業公信力。我覺得中國現在在這個領域的大多數參與者都是剛進來,不大理解這個行業的生意模式到底是什麽。

營銷首先要幫助幫助客戶理解你的價值。你可以通過一些專業媒體上告訴大家,我們又做了一個什麽樣的產品,能為用戶帶來哪些好處,媒體本身也希望告訴大家又有一個新功能了。其次就是在各個市場上去推廣。卡牛相對隨手記享有一些紅利,因為隨手記本身已經有比較大基礎的客戶群,用隨手記帶一下卡牛,能快速提升覆蓋面。卡牛的數據里面有三分之二是來自於隨手記,卡牛用戶的三分之二是跟隨手記聯用的,三分之一是獨立只用卡牛的。所有營銷的前提是你得有一款好產品,產品不行,再怎麽營銷都沒有用。

很多同行還是從互聯網剛剛轉過來,還沒有從得屌絲者得天下的思維中跳出來。我們發展的還算比較好的主要原因實際上是幫助用戶嚴謹對待了自己的財務。因為財務對個人來說一定是生活里面最重視的事。其他的事可能是好玩、很開心,但是有兩個東西用戶一定最在乎:一個是自己健康,他不會跟你開玩笑;另一個是自己的錢,他也不會跟你開玩笑。其他事情大家放輕松別緊張。在這個行業里,你要知道即使是一個再怎麽屌絲的人或者非常有自娛精神的人,當他進了醫院或者開始管自己的錢時,都會嚴肅起來。

隨手記第一個把個人記賬做成一個新行業

記賬理財市場,在我們之前一直沒有一個用戶規模超過50萬以上的產品。從我們推出隨手記以後,才逐步改變了這個品類零散的生態,把這個細分品類做到了大眾市場。

我以前有個比方,隨手記之前誰記過帳?就好像王老吉之前有多少人喝過涼茶?涼茶雖然是中國南方傳統的飲品,但是品種繁多,地域化特征明顯。只有王老吉開始把它品牌化以後涼茶才成為一個行業,在隨手記之前我有180個對手,但是坦率的講,大家都是名聲小,客戶少,幾乎是微乎其微。我們在那個時候不斷的推動這個行業往前走,記賬品類才慢慢變成今天比較成規模的行業。從2010年一直到現在的1000多天里,我們一直都處在第一的位置。

在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到2012年,我們發現有一批人你去問他,他第一句話就會告訴你“我花的錢都是刷卡,你讓我記帳我不幹”。面對擁有這樣習慣的群體,挑戰用戶習慣不是好的辦法,你要順應他。當發現這類用戶的規模越來越大時,我們就做了卡牛。卡牛主要是幫助你管理銀行短信,郵件帳單,現在還可以網銀直聯,用某一種方式把我們和銀行數據連接在一起,我們就會幫你把整個卡片管理起來,幫你自動分類,讓你知道你每個月的錢花到哪里去了,每個月還有多少錢要還,什麽時候還,這樣來幫你把它管理好。我們在2012年4月份左右推出了卡牛, 2013年的6月份我們就成了信用卡類的第一名,一直到現在。

產品通人性,我們吃透了理財記賬軟件的四種用戶

實際上理財軟件的用戶由四種人構成,第一種是普通用戶,可能是學生或者剛剛畢業的人,這類用戶的占比約在60%。而且我們調查發現,用隨手記最主要的人群是大學生或者以前沒有管過錢的人。因為他有生活費,或者第一次拿工資,突然一下發現自己工資好像除了基本生活開支以外,還有很多盈余,這時候他要開始搞清楚我要怎麽花這個錢。一般來說,用戶記了一兩個月的帳搞清楚自己是怎麽樣的用錢情況,根據這個數據,分析一下他應該怎麽花錢更有效率或者更好,或者說他能夠省下多少錢,我們把這類群體稱為普通用戶。

第二類20%的人是典型的城市白領,這個群體的第一特征是工資固定,每個月固定那麽多錢。第二特征是消費支付主要以刷信用卡為主,一般會經常使用信用卡或借記卡。他會使用我們的卡牛信用卡管家來自動管理自己的財務。

第三類用戶是自己有點小生意,有點小買賣的群體,比如在工作之外,開了個小賣鋪,或者開個小餐館,這些用戶也迫切需要用隨手記來打理自己的生意。雖然很多用戶不懂財務記帳,可是不懂賬務,就可以隨意處置自己的錢了嗎?這是不可能的。你肯定還得搞清楚到底這麽久為什麽沒有賺到錢,開支情況是怎麽樣的。這類人,大概占20%左右。

最後一類用戶跟他們平行的是家庭理財,一般是家里的爸爸或者媽媽來負責家里面的錢,他的任務是管理好家里的錢財,分配好每一分錢。無論你的家庭個什麽樣的狀況,總會有一個人扮演著家庭理財師的角色。他們也是用隨手記這類產品來管錢,管大致的收支情況。

要服務好他們,得到他們的認可,必須足夠專業。這四種用戶一般都是用隨手記,因為隨手記相對來說產品更加完善,我們的工作更加深入。

金蝶本身是做企業級財務產品的,我個人在金蝶從事了十多年的企業級財務軟件的研發工作。對於個人用戶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核心需求,我們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專業沈澱。表面上看,記賬理財APP產品好像功能都差不多,但實際上在滿足更深入應用服務方面,我們的產品會專業很多。打個比方,大部分的記帳應用或者財務應用要麽只能夠本地記,要麽就是只能夠線上記,但是只有隨手記既支持本地記,又支持讓用戶可以根據需求在任何時間能選擇同步,這里面有很大的差別。

如果你是互聯網出身的人,你的第一個想法肯定是線上,一上來就讓用戶先註冊帳號,互聯網是開放的,不管什麽東西人們就是要相信我,管它隱不隱私,你趕快給我放上網。如果你是一個做財務軟件出身的人,首先就會想著說用戶的財務數據是隱私,他肯定擔心,我一定要把它放在本地,用戶行為是不可改變的,單機的。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

目前,只有隨手記在這塊是做的最完善,既能夠在本地記,同步的時候也給了用戶充分的自主權,過幾個月同步都沒問題。只要你覺得你想將PC端、移動端的多場景設在一起用時,就可以選擇同步。

金蝶現在是中國最知名的財務品牌之一,我從金蝶出來,一聽說來自金蝶,做過十多年財務軟件,大家有種天然的信賴感。個人財務應用雖說複雜許多,但是由有專業財務背景的團隊來做,來自用戶的普遍反饋就是用著放心,至少帳不會亂。在對待用戶的財務管理上,專業嚴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這個公司本身的效率也非常高,記得上次統計到現在181周(隨手記發布的181周),一共更新了183個版本。

隨手記+牛卡=等於理財大市場的入口

理財APP是不是互聯網金融的入口,很多人首先會想我們這種理財軟件,或者說我們這種財務軟件是幹什麽用的?實際上是幫你診斷你的財務狀況的,你可以將它當成一個醫生,只不過我們這種財務“醫生”的形態是是線上自助式的。醫院的醫生會幫你看一看你的身體情況,我們作為財務“醫生”會幫助你搞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自己到底花錢的習慣好不好,是不是有些錢該投資的沒投資,這個投資是不是不當,或者我的風險是不是太高等一些和財務有關的問題。但是一個你不能忽略的事實是,在中國大多數藥品都是醫生賣出去的。

實際上你可以想象所有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最終還是為了解決大家的財務問題。當你發現自己的現金太多時,是不是應該放一些到余額寶里面多賺一些利息,但是也許你會發現,光放在余額寶里也就百分之幾,收益實際上達不到預期。也許你去投一些貸款,買一些股票,可能收益率會更高,它是一個組合。從這個角度來看,各種金融產品是幫你實現財務目標的工具,也可以當做是“藥物”,你會發現最後這些“藥物”都是靠“醫生”賣出去的。

可以非常肯定的說,未來主要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最主要的銷售渠道肯定是通過我們這些做個人財務“醫生”的理財應用。目前很多理財產品不斷找我們討論,我們也與部分銀行合作去發一些卡,辦一些貸款。從理財產品的角度來看,去年實際上是貨幣基金年,大家現在在支付寶上買貨幣基金體驗挺好的,我不急於推出類似的服務。互聯網金融來了以後,我相信行業都在想辦法提供各種各樣其他類似的金融產品,我們正在找更適合於普通用戶的金融產品來推薦。

我們的另一個好處是有用戶的數據,可以針對性的推廣,就像Google關健詞一樣。比如說月工資超過1萬的人,我們不會像新浪廣告一樣說某個產品以廣告位的形式推廣,而會是像Google關健詞,對於搜哪個關健詞的人我會讓最適合的產品排在前面。月工資超過1萬的人,我向他推薦適合他的理財產品。或者可以推薦已經連續一年有穩定收入的人,購買穩定收益的理財產品,也可以讓信用卡的額度只用到三分之一的人考慮下貨幣基金,對於長期來看他的收入流水和收支流水還挺大,但只是臨時缺錢的人可以向他推薦銀行的快捷審批貸款。這樣基於數據的細分流量我們未來會與傳統金融廣泛對接,這些都將成為非常具有想象空間的商業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