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寫apps種金

 2011-4-28  NM


行街睇戲食飯,人人smartphone不離手,吸引不少商場、巴士公司、地鐵等企業,推出自家手機apps作宣導,霎時間令寫apps行業變得炙手可熱。單打獨鬥的個體戶、電腦軟件開發公司,齊齊磨拳擦掌,準備靠apps大撈一筆。個體經營
去年Ronald抱着玩票心態,寫了兩款iPhone的心理測驗apps,純粹諗住測試反應,點知竟然帶來可觀收入,「當初於iPhone上推出《16型 人格MBTI測試》(http://itunes.apple.com/hk/app/id403477755?mt=8)(0.99美元)及《9型人格 Enneagram》(http://itunes.apple.com/hk/app/id408693413?mt=8)(2.99美元)的心理測驗 付費apps,只用了一個月時間開發,點知推出兩星期已經高踞台灣及香港區App Store的付費下載榜頭三位,兩款apps全球銷量超過三萬人次,賺了五萬幾蚊(港幣)。」
這次經驗無疑加強了Ronald的信心,不過他未有打算食住上推出付費apps,反而用了幾個月時間收集資料及製作一款以「團購」為題材的免費app, 「今次製作《團購情報》(http://itunes.apple.com/hk/app/id417573816?mt=8)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而 是想提升寫apps技巧同埋點樣令更多人留意自己的作品,結果短短兩個月下載量就超過十一萬人次,雖然app本身免費,但預留的廣告位好快已被廣告商買 起,預計每個月賺到幾千蚊廣告費,對於單打獨鬥的個體戶來說,收入已算不錯。」
精於寫apps的Ronald,就讀城大工商管理(資訊管理)學系,課程內容不涉及編寫電腦程式,「一直無諗過做programmer,寫電腦程式只是個 人興趣,例如中學時就學過寫Flash。去年見到成街人都玩《Angry Birds》(http://itunes.apple.com/hk/app/angry-birds/id343200656?mt=8),不停討論 點攞三粒星,先發現原來小小一個smartphone遊戲都有頗大影響力,所以的起心肝於暑假期間花兩個月自學。」Ronald話學寫iPhone apps不算太困難,最緊要有編寫Flash(http://www.adobe.com/products/flashplayer/)或 Java(http://java.com)的底子,再買書自學同上外國網搵資料,好快上手。
張穎豪(Ronald)
城大工商管理(資訊管理)學系三年級生,雖然未有主修電腦課程,卻於去年寫iPhone apps賺到幾萬蚊,最新的團購app,推出兩個月下載量已超過十一萬人次,深覺發展潛力驚人,正準備全情投入寫apps搵銀。
Android免問
接連寫三款iPhone apps都賺到錢,Ronald不諱言心雄起來,諗住畢業後可以在這一行大展拳腳,「今次的成功令身邊不少朋友都一齊研究iPhone apps,最希望將來可以同朋友合作自組公司,寫更多apps賺錢。」講到smartphone,近期 Android(http://www.android.com/)陣營開始抬頭,問Ronald會否視為另一個商機,不過他說仍抱持懷疑態度,「雖然外 國的Android手機賣得好厲害,而且開發方式同iPhone大同小異,要轉寫Android並不困難;因為 Android可以直接安裝盜版apps,iPhone則需要jailbreak(http://en.wikipedia.org/wiki /IOS_jailbreaking)後先得,所以Android盜版問題明顯嚴重得多。真正付費下載的用家好少,好難賺大錢,所以短期內只會專注研究 iPhone apps。」
開 發 流 程
現時主流的smartphone作業系統,最為人熟悉的是Apple iPhone的iOS,其次就是Google的Android,想賺錢,一定要主攻這兩個作業系統。iPhone或Android apps的開發過程基本上一樣,首先要付費登記成為developer,然後下載專用開發程式;完成開發後,將app遞交Apple或Google審核, 再等多幾日至三個星期就可以上架。
百萬生意
自行寫apps賺錢,規模大極有限,單打獨鬥實在難以吸引大企業上門幫襯。去年初仍於本地電腦公司任職程式設計員的Kenneth,就把心一橫成立公司, 專為企業提供寫smartphone apps服務。「一直以來本地programmer的薪酬待遇比起外國差一大截,做到意興闌珊。去年決心辭職,膽粗粗同朋友Leo合組公司,然後為本地電 子漫畫雜誌DCT Manga(http://itunes.apple.com/hk/app/id393328060?mt=8)開發smartphone專用的電子書 架,估不到一推出就立即成為中國及香港地區Apple App Store排行榜Top 10。」
雖然電子書架未能賺到好多錢,卻收到宣傳之效,「賣apps收入要同DCT Manga拆賬,所以最後只微賺幾萬蚊,不過最重要是吸引到其他企業留意,例如新鴻基、數碼港及三聯書店等,都放心搵我們寫apps。每一單承包製作費由 十幾萬至三、四十萬不等。開業大半年,已為廿幾間企業寫apps,粗略估計至少有三、四百萬收入,利潤都幾可觀。」
除了幫企業寫apps,還會為個體戶提供技術支援,賺取服務費,「而家想自己寫apps賺錢的新手愈來愈多,不過他們都擔心技術未夠成熟,又不熟上架流 程,難以寫出一款受歡迎的apps。我們就收取幾千蚊顧問費,然後提供技術支援,包括市場策略、題材審議、編寫程式建議以及除bug等,令新手更易透過寫 apps賺錢。」
李建和(Kenneth)
四方創意的業務拓展總監,公司去年中成立,最初只得兩個人寫apps賺錢,半年間發展成擁有三十幾人的中小企。
人才渴市
近幾個月有不少公司上門搵Kenneth寫apps,不過,他說最終因為人手不足而推job,慨嘆人才難求,「本地大學現時仍未有專門教寫apps的正規 課程,就算我們出到比市價高幾成的人工,都好難搵到人才。暫時唯有依靠以前就讀的大學,推薦剛畢業的師弟由頭訓練。」
千萬巨作
《Angry Birds》可算是smartphone界的奇跡,推出僅僅一年,不同版本的下載量加起來已超過五千萬人次,當中付費版更佔一千二百萬人次,芬蘭開發商 Rovio(http://www.rovio.com/)估計至少大賺八百萬美元(約港幣六千三百萬元),認真厲害。
網站參考
想自行研究寫iPhone apps,推薦去以下兩個討論區,資料齊全又多同行睇。高手解答iPhone Dev SDK討論區每日都有成千上萬iPhone apps開發者上網交流,有任何寫apps上的問題都可以在這裡發問及搵到答案。網址:http://www.iphonedevsdk.com
中文顯示Cocoa China國內最多iPhone apps開發者聚集的討論區,由新手開發流程、sample代碼至高手技術探討都有,全中文顯示,易明。網址:http://www.cocoachina.com
越洋賣書
就算不懂寫apps,但食住smartphone熱潮,一樣可以賣相關產品賺錢。作家何故早於去年已經進軍電子書市場,於Apple App Store推出三本電子小說搵真銀,合共賺了萬幾蚊。「iPad大熱,明顯改變了不少香港人的閱讀習慣,因為一部機可以收藏好多本書,隨時輕過實體書,而 且想幾時睇都得。」何故認為iPad電子書的另一個優勢,是可以輕易讓不同地方的人接觸到自己的作品,作者更易開拓海外市場,「去年中至今,三本電子書加 埋的下載量雖然只得約二千人,不過,中國、台灣甚至美國的下載量竟然比香港還要多,認真意想不到。」他又補充說賣電子書,比起出實體書可以分到更多版權 費,而且成本較低,所以不少作家都開始轉向電子書發展,「出實體書不夠環保,拆賬又分得少。以每本賣四十蚊的小說為例,賣到二千本已算不錯,不過扣除發 行、印刷及出版社收取的費用後,只得萬幾蚊落袋;如果推出電子書,至少有四至五成利潤,例如賣2.99美元(約HK$24)的小說,就算只得一千人下載, 同樣可以賺到萬幾蚊。」
何故
香港小說會會長,集作家、編劇、電台主持及中大日本研究學系兼任講師等身份於一身,近年主力推出電子書,目標開拓海外市場。
多媒體化
不過何故認為要靠電子書賺錢,一定要花多點心思,「只是將文字直接搬上電子書,毫無新意,可以話死路一條,應該要活用iPad的多媒體功能,例如插入音樂、影片,或者同網絡互動等,令買家感覺超值,先可以吸引更多新客路。」
兩大陣營
最受歡迎的smartphone,暫時以iPhone或iPad的iOS以及Google的Android兩大系統跑出,所以想寫apps賺錢必定要先考慮這兩個系統,不過各有優缺點。
特報Facebook群組創立
NEXT 3.0除了繼續搜羅最新產品同潮流玩意,更特別開設Facebook群組,提供互聯網世界精彩新聞同產品情報。只要在Facebook以「NEXT 3.0」為關鍵詞搜尋就搵到,而且全日更新,想睇更多新資訊,就要即刻加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69

iPhone apps掘金方程式

2011-9-22  NM




今年廿八歲的余泳峰 (Silver)畢業於中大互聯網工程系。大學一年級時受《窮爸爸,富爸爸》啟發,矢志做個發達生意人,自此努力不懈掘金。人家上堂時,他卻連走幾場幫人 補習至凌晨;畢業後,任職電話會議服務推銷員的他,為了促成生意,每天早上七、八時在目標公司門口等待老闆出現,等足半個月;為了建立一個法律搜尋器,加 入同是提供法律文件搜尋的公司LexisNexis做臥底取經。半年前,Silver成立Izense替客戶寫網頁、手機應用程式 (applications,簡稱apps),月賺十三萬。但他仍未滿足,上週四推出廣告平台——Leaf Walker免費iPhone app,希望在年底前帶來人生第一個一百萬。本刊找來其同行大哥,推出手機廣告平台iButterfly,每年生意額五千萬的Cherrypicks行政 總裁趙子翹(Jason)從這盤生意的設計、營銷手法及前景三方面,為Silver指點迷津。

四個月前Izense才搬進位於北角的辦公室。十名員工坐在三百多呎地方,辦公室連電話線都未有,同事以私伙手提call客,又要帶私人手提電腦上班,老 闆Silver說:「忙到連電話線都無時間搞。」忙得如此不可開交,就是因為上週四推出的iPhone app,名為Leaf Walker的廣告平台。

設計:儲樹葉換禮品

用戶下載了Leaf Walker後,只要開了定位器,每次走過指定地區就能得到樹葉,累積一定樹葉數目便可以換禮品,加上定位廣告和替商戶度身訂造的遊戲等收 入,Silver期望年底可賺到最少一百萬營業額。Silver一直希望寫一個長賺長有的app,但一直苦無頭緒,一次他出外吃飯,「嗰次食沙嗲王,埋單 時派優惠券,我就諗起屋企仲有好多喎,但次次都唔記得帶。」於是他決定設計一個把優惠券電子化的app。有了概念後,就要落實設計,Silver記得這半 年間共作了一百二十三次修改,包括:「當初想過要用戶做執拾的動作,先可以執到樹葉,但後來又怕香港人怕尷尬,所以轉咗經過就自然執到樹葉。我亦想過叫人 上嚟辦公室換禮物,不過office咁細,都係去商鋪換好啲。」上週四Leaf Walker面世,第一天共有一百名用戶下載。不過,記者試用後,發現還有彈app(即登入後,畫面又自動彈走)、明明有效日期是一個月的優惠券,卻寫了 一日的情況。Silver亦表示,較繁複的Android版本要在個多月後才推出。

Jason評語

年底前賺一百萬絕對可以,因為聖誕是廣告旺季,但要急起直追。Leaf Walker的意念不錯,但市場的趨勢是利用娛樂性、互動性,加強用戶與品牌的聯繫。Leaf Walker與用戶的互動性略嫌不足。要彌補問題,優惠要夠多夠吸引,最重要就係個app不時要有突破。Leaf Walker運作未完善。我明白一定要盡早推出,但不要只忙着賺錢而忘記發展新的技術,不然用戶很快會膩。

營銷法:面皮厚吸生意

現時參與Leaf Walker的商戶約五十個,如Samsung、Crabtree & Evelyn、芝脆雞等。Silver找到這班客,全靠最簡單的方式——Cold Call。Silver說這數月共打了四百個電話,在Izense工作的銷售員比程式員更多。他認為要提高Cold Call成功率,就要直接找到老闆,「先打去間公司reception搵老闆個秘書,但秘書最好唔得閒聽電話,因為條線就會飛去留言,錄音機會講 『Extension xxxx is not available』,得到秘書直線,再打去佢直線號碼前前後後的號碼,就有機會「撞中」老闆的直線喇。」記者翻開其電腦中的電話簿,Silver已儲了 近千二間公司老闆級的內線電話。當Cold Call都行不通時,他會直接在該公司門口等老闆上班,「以前做Sales,有次我朝朝早七、八點等一間電鍍公司嘅老闆,等足半個月,終用誠意打動佢,單 生意夠我唔使返工三個月。」而Izense第一單生意是替財經評論員王冠一設計講股app,亦因為Silver夠主動:「有晚喺灣仔等朋友,見到王冠一, 我即刻上前大叫『王Sir』,然後搵佢影相。再喺網上搵佢電郵地址,傳番照片加自我介紹。」向iPhone用戶宣傳,Silver則靠商戶店鋪內貼海報, 及用小遊戲引導用戶上Leaf Walker的Facebook和網頁。

Jason評語

只貼海報宣傳,渠道略為單一,iButterfly推出時我們就跟客戶談好合作宣傳,例如Pacific Coffee的店鋪外被蝴蝶包圍,好搶眼。宣傳機場快綫優惠,港鐵站及車廂內都有廣告板。Leaf Walker現時的客戶屬中小型,難有大型宣傳,但也可協議多種有創意的宣傳方法。Leaf Walker在策略上可考慮先攻佔某幾個地區的商戶,在該區打出名堂後,才擴大版圖。不過,我認為最終還是要找一些大商戶,以確保有資源研發新技術。

前景:自保唯有轉型

Izense開業初期,主要替客人寫網頁和設計apps,Silver曾花三個月寫一個名為「食胡易」的麻將計番app,並拍好宣傳片放上 YouTube,打算向皇雀會力銷,「不過佢哋話呢排唔想谷打牌生意喎。」三個月的心機便化為烏有。那次失敗後,Izense至今曾替客戶設計十個 apps,除了王冠一的股評,也有英皇證券的金銀報價,每個app收費五萬至二十萬。不過Silver發現市面上愈來愈多課程教授寫apps,有些課程甚 至只需十五個小時就完成,「好多死?仔都想入行,門檻愈來愈低、價錢仲愈鬥愈平﹗」在IT界,收費以Man-day計,即一個人工作一天的時間。現時,寫 apps的每個Man-day收費約二、三千元,平均一個app需時五十個Man-day,即收費約十多萬。但事實上,Man-day價格由公司任開, 「真係有啲人可以叫價三千就做一個appo架,你點同佢爭呢?」Silver無奈地說。為自保,他力求把公司轉型成一個手機廣告平台,「有一個平台,就可 以不停接廣告賺錢,而且呢個平台要求嘅技術比一般嘅apps高又繁複,唔係咁易抄。」故Izense已減少接做網頁及替客戶寫apps的生意,「以前係做 一次嘢,賺一次錢,但手停口停,而家我希望做到做一次嘢,賺N次錢!」Silver笑說。

Jason評語

轉型是好,但唔好孤注一擲,開發Angry Bird的公司Rovio寫到第五十一隻遊戲才闖出名堂。試想如果一家公司沒有替別人寫apps賺錢,邊度有資源研發?相反幫人寫apps,大客戶要求多 多,往往可以把公司的技術推高。我哋當時替馬會寫app,要寫到幾萬人同時做交易都不「彈app」,要花很多時間研究才能做到。Silver是個聰明人, 他早前在展覽會推出「室內定位」時已吸引不少公司向他們招手。他們現時打算將來同我哋合作,就是認為我哋可提供資源俾佢哋做研發,他們則向我們賣創意。

Silver回應

Silver十分認同Jason在產品設計及宣傳上提供的意見,不過現階段他還是打算破釜沉舟,專心做Leaf Walker,當它是下一隻Angry Bird。他自豪地表示,Izense半年前還屈在紅磡一幢唐樓的五十呎小房間,月租不過一千,「嗰度連?都無,你有無諗過返公司要爬樓梯?」直至接到第 一宗生意賺了十多萬元,才搬至現址,「上個月仲係得九個人,而家已經十幾人,兩個月後我哋打算搬去觀塘一個千多呎的新辦公室。」

Leaf Walker賺錢方式*月費以每個項目計算,定位廣告收費根據地區而定,旺區收費最貴。

營業資料(08/11)

營業額:$300,000租金:$9,000人工*:$150,000雜費:$10,000盈利:$131,000*九名全職員工

開業資料(02/11)

租金:$1,000裝修:$0設備:$2,000雜費:$5,000總投資:$8,000

入門秘笈

學寫apps近來坊間推出一些寫apps入門課程。如中大轄下的中大專業進修學院的五日短期課程(15小時/ $2,000),要求學生對Object Oriented Programme,如Java、C++等有認識;如屬寫程式新手,可考慮報讀系統電腦教育中心九堂課程(27小時/$1,480)或Feva Works的程式設計師專業十八堂課程(54小時/$5,980)。推出市場要把apps加入蘋果平台,要先付US$99年費;而Android手機平台 則一次性收費US$25,假如是收費apps,則蘋果及Android與開發員作七、三分賬。蘋果的審核制度較嚴格,例如會測試apps是否容易使用、夠 人性化及安全性、通過測試及格,才會被放上架。有賭博及色情成分都是禁止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72

Web Apps來襲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415.html

2012年1月12日,老牌傳媒集團《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以下簡稱FT)宣佈收購為其開發移動Web App的研發公司Assanka ,這樣,FT將不再以外包的形式僱傭Assanka為其打造移動Web App,而可以直接讓它在內部進行開發。

促使FT與Web App開發公司Assanka合作的一個契機是幾個月前FT與蘋果App Store出現的一次分歧。當時,FT的管理層拒絕接受蘋果新修訂的下載分成計劃,App Store隨即不再提供FT的IOS版App下載。被逼到絕境的FT決定與開發公司Assanka合作,使用HTML5和相關技術開發自己基於Web 的客戶端,供移動設備和平板電腦訪問。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基於Web的App擁有並不遜於傳統App的訪問體驗,並且用戶數在短短幾個月突破百萬,遠遠超 過其IOS版本當初在Apple Store的下載量。

事實上,FT的這次險中求勝並非出於偶然,隨著過去一年中越來越多產業巨頭開始旗幟鮮明的支持HTML5標準並有無數創業公司在此領域探路之後,擁有更強的交互性,跨平台,富媒體開發等諸多優點的Web Apps已經開始衝擊著傳統的手機應用商店模式。

當然,在這一歷史性的機遇面前,最積極的莫過於瀏覽器廠商。

硝煙瀰漫的瀏覽器大戰

在2012年1月的CES大展上,微軟CEO鮑爾默宣佈了其與遊戲開發商ZeptoLab共同推出的基於IE9和HTML 5框架的割繩子遊戲(Cut the rope ),這個在蘋果應用商店中下載量超過5000萬的著名移動遊戲在微軟IE9瀏覽器的網頁端依然能夠做到流暢的體驗,微軟也希望借此證明,新版的IE9完全 有潛力做成一個網頁端的Apple Store。

對於瀏覽器廠商來說,通過遊戲這種形象直觀的展示來證明Web Apps的良好體驗是一件說服性最強的事情,一直力推Chrome瀏覽器的谷歌自然也不甘寂寞。

例如,Google Web Toolkit 的創建者Joel Webber 曾親自率領一個3人的工程師團隊將《憤怒的小鳥》移植到Chrome瀏覽器上,以配合Chrome在全球範圍內的推廣。

當然谷歌在推廣HTML5過程中更有影響的動作還是去年年末開展的「谷歌會下雪」的網絡傳播:用戶只要在谷歌中搜「let it snow」就會看到自己的屏幕開始下雪,雪多了出霜後還可以用鼠標畫著玩,用戶屏幕會被「霜凍」,點擊屏幕上「除霜」按鈕可以完成除霜。

製作複雜的視頻,流行的遊戲,輕鬆的娛樂應用,當它們被通過HTML5技術移植到瀏覽器上時,所獲得的口碑,都是在為Web Apps所能帶來的良好體驗和更低的開發成本背書,這不僅是谷歌、微軟這樣的巨頭,更是其他手機瀏覽器廠商樂見和力推的事情。

在國內,無論是騰訊、UC,還是海豚瀏覽器,都已經通過對HTML5的大力支持來為自己的未來搶佔一席之地。2011年12月,UC瀏覽器發佈了其 8.1版本,開始支持多點手勢控制和HTML5,這也一改UC給人留下的穩健有餘新銳不足的印象。而騰訊在2011年年中就開始其無線業務中對HTML5 悄悄佈局,甚至在其舉辦的手機QQ瀏覽器高校應用創新大賽中也將HTML5作為重點開發題目。而作為Android平台評價較高的瀏覽器,海豚瀏覽器為基 於HTML5的Web Apps提供了特別支持,其CTO劉鐵峰表示,基於HTML5的Web Apps會有新的開發模式,甚至不同於App Store的新盈利模式出現。

相對於眾多廠商在手機瀏覽器領域藉著HTML5爭相發力,這一標準最初的倡導者之一Opera則更為激進。在2012年1月的CES大展中,來自挪 威的跨平台瀏覽器廠商Opera推出了電視應用商店,HTML5技術借助其多媒體、跨平台的優勢,未來多屏融合的時代將帶來巨大的想像空間。

一場圍繞HTML5的瀏覽器大戰已經硝煙四起,事實上Web Apps的崛起很有可能伴隨著新一輪瀏覽器格局爭奪戰的進程。

在瀏覽器發展的歷史中,曾經進行過3次劃時代的世界大戰,而當前正在發生的正是第3次基於HTML5技術的爭奪。

瀏覽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1997年到2001年,那時候的主角是微軟和瀏覽器鼻祖網景(Netscape),兩家公司拚命爭搶當時還處於半蠻 荒的瀏覽器市場,結果是失敗者網景逐漸退出歷史舞台。此後,IE以壓倒性優勢 ,IE4、IE5、IE6 3代產品壟斷市場,並且在那之後IE再未更新,這種一家獨大也在近5年的時間裡扼殺了互聯網的創新。

2004年Mozilla Firefox的崛起拉開了瀏覽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這個視作開源為生命的瀏覽器新勢力引起了比爾·蓋茨的注意,2006年,在多年沒有更新之後微軟 終於發佈了IE7,企圖狙擊對手,不過卻無法阻擋Mozilla Firefox佔領超過30%的瀏覽器市場份額,2008年谷歌推出Chrome趁火打劫,微軟在2009年發佈IE8作出回應,但難以遏制PC瀏覽器端 IE的沒落。瀏覽器的世界從單極走向亂世。

2010年,HTML5標準的發布,其堅持「開放式互聯網」的精神引爆了瀏覽器如今的戰爭,各大巨頭紛紛站出來宣佈擁抱HTML5標準,因為誰都知 道,在智能終端越發普及的現在瀏覽器的強大功能需要得到釋放,瀏覽器的功能不應再僅僅侷限瀏覽信息,而應該具備傳統PC所能提供的所有功能,甚至將會成為 取代操作系統的一個新的應用入口。而誰能在這一次新標準的賽跑中勝出,誰就可能建立一個繼微軟之後的新的王朝。

Web Apps的時代

產業的大勢已經將Web Apps推到了風口浪尖,那麼具體到Web Apps和Native Apps之爭,結果又會怎樣呢?

在海豚瀏覽器CTO劉鐵峰看來,儘管目前還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問題,Web Apps必將在未來得到大發展。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因為開發成本比Native Apps更低,這會推動Web Apps會贏得更多項目的訂單,從而會推動更多的開發者和更多的Web Apps項目出現。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HTML5的標準推動以及硬件的處理能力會使得Web Apps有能力實現類似Native Apps的功能。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移動互聯網上最終會複製PC互聯網上所曾經發生的事情,而今PC上基於Web的開發遠勝於傳統的Native App開發。

看起來巨頭爭搶,開發者湧入,移動終端上對娛樂應用更便捷的需求假以時日都將推動Web Apps成為主流,當然誰也無法忽視當前無論在體驗和規模上無人能及的蘋果App Sotre。

從Web Apps發展的角度,蘋果扮演的是一個頗為複雜的角色。

通過明文禁止 Flash 應用到iPad和iPhone上,蘋果迫使Web開發人員不得不放棄採用Flash技術。然而同時,蘋果也致力於使得HTML5應用得到更好的發展。這對 Safari用戶和對Android等Web平台的用戶都是個好消息。如果存在一個優秀的通用在線應用平台的話,那麼毫無疑問開發者都會為這個平台開發應 用,因為這樣才能獲得最多的用戶。

如今,就連Adobe也公開宣佈擁抱HTML5了,他們正準備發佈高品質的HTML5開發工具,以期讓他們的Flash開發者遷移到新的平台。或許用不了多久,應該就能看到基於Web的移動應用如洪水般湧現。

不過,對於蘋果利潤豐厚的App Store而言,或許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的業務會開始受到衝擊。因為 看起來HTML5 發展越好,Web Apps開發者越多,傳統應用的開發者就會越少,蘋果應用商店就會賺得越少,而且,由於應用的跨平台性,iPhone 和 iPad 的獨特之處也會變少。

意識到HTML5對於自己是一把雙刃劍的蘋果似乎處在了一個兩難的境地。

然而,喬布斯在2010年4月那篇著名的《關於flash的幾點思考》中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蘋果甚至還為網絡制定開放標準。例如,蘋果從一個開源的項目做起,打造了WebKit,它是一個完全開源的HTML5渲染引擎,它也是 Safari瀏覽器的核心,WebKit已經被廣泛接受 幾乎所有的智能手機瀏覽器都用它,蘋果已經將它作為移動瀏覽器的標準 。」

「移動時代的新開發標準,如HTML5,將在移動設備上必將獲勝(電腦也將一樣)。也許Adobe應該集中精力,為未來打造HTML5工具,而不是成 天批評蘋果放棄過時的事物。」

其實,蘋果真正看中的是能夠參與到Html5引發的產業變局中去並成為主導者,在最基礎的標準制定握有足夠的話語權,這才是關乎公司長遠根基的決 策,而App Store的模式,很有可能只是當年在瀏覽器發展等一系列技術條件並未完全成熟時的最優選擇,他可能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最佳答案,而蘋果的持續增長卻要源於 其更加積極地面向未來。

畢竟誰都知道,Web Apps已經成為未來的趨勢,誰能率先積極進入,誰就可能在接下來的競爭中佔據先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76

零售英語 apps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20519/16349599
泰國 A自曼谷回港探父母,搵埋人力資源專家 T(專搞培訓課程,訓練零售界前線人員講英語)一齊,與左丁山到上海總會吃午飯。
人力 T首先講樓市,關心梁特首上台後,樓市會升還是跌,呢個問題最近非常熱門,地產代理專家王文彥研讀梁振英政綱、兩年來關於地產嘅言論文章,得出嘅結論就係 將來會增建居屋夾屋公屋,無時間或足夠土地兼顧大單位(俗稱豪宅),於是預測好簡單,六七百呎以下嘅樓宇會受到壓力,千呎以上所謂「豪宅」嘅價格由於供應 少,繼續堅挺。人力 T好幾年前賣咗一個陽明山莊單位之後,買入灣仔臨海區一個千零呎住宅,於是感覺良好,唔怕「梁風」吹襲樓市。
泰國 A多才多藝,在曼谷管理高級「服務式住宅」,在1999年至2000年間與朋友設計網站,曾有創投基金有意入股,可惜傾傾吓因文件延誤,阻延交易,竟然等 到科網股爆破,一切告吹。呢次佢原來義務為人力 T做「科技監製」,將佢地出版嘅兩本零售業英語應對書本,變成 iPhone apps,試用版免費,足本就賣美元兩個九毫九,咦,係一條財路噃,但人力 T講,試用版已有免費下載七萬幾個,但願意付款買入足本者,仍是少數,咁嘅情況,不足為奇,左丁山自己往往都係下載 apps試用版本啫。
將印刷 本變為 apps,是否好容易?非也,人力 T先要搵專業程式人來寫程式,但設計圖片、互動、錄音、發音方面,就由泰國 A提供大量意見,花掉不少時間,書內每一句英文嘅發音,由母語人士在錄音室錄製,並非想像中咁容易,計計埋埋,成本亦有相當,故此人力 T話:「我睇你專欄講電子教科書,好有同感,我地本小書變成 apps都要用不少心思,你話將一本物理學課本變成互動嘅電子教科書,足以誘發學生閱讀興趣嘅話,加插一些圖片動畫,要有多大成本呢?」問佢最厭煩係乜, 佢話當然係版權啦,每張圖片都要研究清楚有冇版權,唔清楚就自己搵專業攝影師去拍照,又係成本啫,可嘆嘅係,孫公與陳副局長好似總唔明白教科書版權之複雜 性,一切以為好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87

炒股秘apps

2012-12-27  NM
 
 

 

大量熱錢持續湧入,推動港股愈升愈有,唔少分析員都話,嚟緊兩三個月仲係入市好時機。打算瞓身all-in又好,小買賺茶錢都好,都要時刻追貼股市行情。

今次搵嚟幾位投資專家,話俾大家知邊啲免費網站同apps最實用,有錢齊齊賺!

胡孟青(青姐)

獨立股評人,於多份報章撰寫財經專欄及主持財經節目。

推 介:鉅亨網、和訊網、大智慧

鄧威信(Wilson)

新城數碼財經台總監,博覽本地同外國財經消息。

推 介:Google Currents

利世民(Simon)

報章財經專欄作家,亦係研究經濟政策嘅獅子山學會創辦人之一。

推 介:ZeroHedge、Seeking Alpha

平時搵財經專家同股評人,多數叫佢推介股票,今次轉話題講點用手機搵料,三位行家即時傾到雞啄唔斷。大家齊心一致推介財經網站Bloomberg,青姐同Wilson話資料又新又齊,Simon大讚:「iPad版介面靚到爆。」青姐仲話睇Bloomberg,最好睇埋中文版,因為有更多內地國情,例如之前十八大、老人社福等話題,都有講到。

網誌氣候

除咗睇大路網站,Simon亦會睇埋外國財經blog,好似ZeroHedge同Seeking Alpha寫嘅blog容易追貼大方向,「blog裡面有好多分析同留言,容易睇到呢期話題,對於價值投資好有用,例如今年九月Apple股價首次升穿七百美元,有財經專家誇張到睇好佢會升破一千美元,不過成班bloggers都睇淡,iPhone 5又冇突破,眼見好多人都轉用Samsung,已經預計股價到頂。」(編按:上星期Apple股價跌至約五百二十美元)。青姐就認為路透社、《紐約時報》網站都要睇,「《紐約時報》中文版翻譯唔錯。」Wilson突然插口問大家有冇用Google Currents,仲即時demo將《華爾街日報》、路透社同《紐約時報》等等十幾個財經網站新聞擺晒入去,搞到青姐同Simon齊齊讚好,仲話轉頭會即刻裝。

內地推介

至於大陸股票行情,青姐認為「鉅亨網」、「和訊網」同「大智慧」推出嘅手機apps都唔錯,「呢三個網站嘅文章相當有參考價值,出街睇好方便。另外,玩開外匯投資嘅話,就要睇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英文版,分析同評論都好中肯。」講吓講吓,三位由交流財經apps變成講行內秘聞,內容梗係唔會話俾記者知,青姐仲好鬼馬咁話:「咁樣收風好過晒所有apps!」

數據從何來

每朝開電視睇財經節目,主持人㩒兩下就睇到股票報價同圖表走勢,究竟數據點得嚟?其實係由大利市報價系統,實時連接香港聯合交易所伺服器攞數據。圖表同分析工具,就靠Bloomberg、AASTOCKS等公司製作。

即查佣金

每次買賣股票,都要俾印花稅、交易所徵費同埋佣金,到底幫襯開嗰間收費算唔算貴?邊間先最抵?可以參考「股票交易計算器」網站,或者安裝港股交易計算手機app,入面有齊銀行同大部分證券行嘅股票買賣收費資料,只要輸入預計買入價位、賣出價位、股數及手數,就即時計出唔同公司佣金同存倉費,一次過格晒價。

keyword

iPhone‧香港股票交易計算器 / Android‧港股交易計算機

追貼美股

黃德几(Dickie)金利豐證劵研究部董事,香港國際專業學院金融分析技巧證書課程導師。推 介:CNBC、Bloomberg、港交所係人都知要預測港股開盤走勢,一定要睇前一晚美股表現,如果好似Dickie主要玩早市,就更加重視美股新聞,「我每朝七點就喺港台開咪,如果仲講緊前晚美股消息,實俾聽眾笑死,所以我每分每秒都要keep住update。」Dickie會安裝CNBC免費手機app,方便即時追蹤各路行程,「呢個app最大好處係有推播(push)功能,美股一有新消息,系統就會自動喺手機顯示,唔怕有甩漏。」的而且確,同Dickie做訪問,全程雙眼都冇離開過部手機,因為除咗睇CNBC,佢仲會


炒apps「富四代」

2013-09-26  NM
 
 

 

老明韜(Teddy),二十七歲,一身肌肉猶如《激戰》中的張家輝,不笑時「嚇」倒眾生,怎成天使?但對有橋無錢、專寫apps的IT程式員來說,碰到這個「天使投資者」(Angel investor),的確比遇到天使更興奮!他是恒生銀行創辦人何善衡的外曾孫,嚴格來說,是「富四代」。出身富裕,他不愛炒樓炒股,獨愛「炒」apps,即入股並提供資金予start up的apps生意,搏股份隨時升值。扑中的,轉手賺五十至一百倍。現時有七隻apps在手,Teddy期望其中一隻變Facebook,他說:「如果我早啲識投資Facebook,計過數,已經賺到上萬倍!」

月中,記者在數碼港一個「配對」場合中遇到Teddy。此類「配對」,乃要撮合start up項目及天使投資者;由於近年不少IT人藉科網熱而自行創業,搏食番鋪大茶飯,投資者便揀蟀投放資金,成為所謂的「天使」。當天Teddy獲大會邀請,到場聽創業初哥簡介發展大計。不過Teddy聽的不是初哥們的「橋」,而是睇「人」:「有完整嘅business plan係吸引,但idea唔係最重要,往往同最後嘅成品係兩回事,反而要睇團隊肯唔肯學習同聽人意見。」不過,當日參加者不夠主動,沒有上前找他傾談,最終無人能打動Teddy。五年前,Teddy創辦創投基金Noir Fx,投資在不同類型的Start up生意,包括一間日本精品酒店,不過Teddy最鍾情的還是apps,他的十項投資,其中七項都是apps,投資額約三百七十萬,他說:「我日日玩apps,夠貼身。而且好多大公司好似Google同Samsung,發展緊wearable technology,會係發展apps嘅新平台,呢個係整個IT界嘅大趨勢!」

望扑中賺百倍

Teddy投資的第一隻app叫「靈機妙算」,當中包括星座、八字、塔羅等命理測算方法,玩家只須輸入時辰八字、名字,甚至QQ號碼等相關資料,經app運算便可趨吉避凶,在內地甚流行,已發展至擁有自己的網上商城及收費會籍。Teddy說:「到而家已有幾百萬個下載,團隊由七個人發展到六十人。四年前投資咗一百萬,每年都有分紅。」其餘的apps,包括體育訓練「Coachbase」,NBA華盛頓巫師隊亦用來協助訓練;而 「Snaptee」則讓客人用自己拍的照片來設計T-shirt。如想擁有實物,用家可選擇付款讓「Snaptee」代為印製。用家還可讓別人買自己的設計,成功賣出者會有佣金。Teddy可謂IT界的「窮人恩物」,但他一樣搵緊「更大」的老闆。因他同樣搏條橋被大公司睇中,以高價收購股份又或上市。他曾賣出兩個apps,但欲言又止說:「同partner有保密協議,唔講得細節。」炒股有分藍籌、仙股,Teddy說手頭的apps 隻隻都是「仙股」,實行以小搏大,期望「扑中」一個,就可以賺取幾十倍的利潤。「發大咗嘅app都唔會俾你買。不過細有細好,投資額細,但買中一個,講緊嘅回報可能係五十到一百倍。只要我手頭有一個app彈出就得!」Teddy說。炒apps 還要「坐得」,「正常都要四至六年先回本,有啲仲坐緊艇。依啲嘢逼唔嚟,要循序漸進。」他說。Teddy手頭的apps,暫時都在「坐」,記者問他不怕最終血本無歸?Teddy則認為「有賭未為輸」。他會定期和已投資的生意老闆們開會,以緊貼進度。事實上,Teddy一直期望投資的apps,他日會變另一隻Facebook,他飲恨說:「Facebook未公開俾人註冊時,我已經玩緊,覺得呢件事好刺激。如果早期識擺錢入去的話,可能已經有上萬倍嘅利潤!」

追尋 IT夢

回本無期,卻先滿足了Teddy的「慾望」,聽見Teddy有投資算命app,攝影師打趣的伸出手掌叫他睇掌,Teddy一臉認真地說:「我真係識睇相o架!我鍾意投資apps,其中一個原因係可以學到唔同嘅嘢,好似投資『Coachbase』,我學咗好多籃球戰術嘅知識。」這還讓非IT出身的他,能戴上IT人的帽子。Teddy的祖父老洪鈞,是恒生銀行創辦人何善衡的大女婿,父親老元迪曾任職於IBM,亦是上市公司駿科網絡(8081)前執董及股東。來自IT世家,「其實我daddy好多年前都有投資條碼掃描器,亦有幫人解決創業問題,算係早期嘅天使。」在耳濡目染下,Teddy對IT充滿興趣,「由細到大都鍾意打機,魔獸世界、CS同Monster Hunter 都煲過。」他中學畢業後,曾想過到美國讀IT,不過適逢科網爆破,最終選擇了更有前途的管理。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平日做健身教練的Teddy,除了泵水,他投資其「波友」林基偉(Keith)創辦的「Coachbase」後,獲對方邀請擔任公司顧問,參與實際運作,Keith說:「好彩有Teddy嘅資金,我哋可以請多一倍人做研發,佢有投資其他apps嘅經驗,俾到好多意見,又喺network上幫到我哋好多。」Teddy亦樂於趕潮流做apps界的窮人恩物,「炒樓炒股,回報穩定,但無可能影響公司決策,但投資apps唔同,好多programmer唔識做生意同處理法律文件,我早排先同Keith返咗廣州見其他投資者。」他一臉滿足地說。


反傳統「壹盤生意」apps版

2014-03-06  NM
 
 

 

現時電視熱播教人創業的《我要做老闆!》節目,其實過往我們要找賺錢的「壹盤生意」,甚為艱難,不是被鋪租蠶蝕、就是人工太貴。不過近年開始,創業市場出現變化,只要一機在手,就可搞起一盤生意來。

三個香港人,由此瞓身搞startup。宅男Simon研發的士電召App「飛的」;美國畢業回來的Enoch及阿興,開「Playroll」幫客人撲演唱會飛;而經營網上炒股平台的Eric,亦「添食」搞「Foodgulu」,替食客遙距攞籌,同時幫餐廳慳了人手。

這批「手機生意」,夠革命性嗎?成功指數有幾高?本刊找來五位本地IT界及商界人士組成評判團,包括數碼港行政總裁林向陽、曾投資「Snaptee」的天使投資者林東,及搞app先驅、Cherrypicks行政總裁趙子翹等等;並模擬每位評審有一百萬元,由他們決定會否出錢投資,結果頗出人意表。的士app與司機連線

「Hello,我係Simon,呢個『call的』app即係電召的士平台,令乘客快啲call到車,司機快啲接到單!」於中大訊息工程系畢業的蕭達文,採訪當日身穿格仔衫,摺起褲管,外表「老實」。曾在銀行IT部任職四年的他,一年前轉行幫人寫app,去年因一次在機場call不到的士,回家後心血來潮就寫了call的app「飛的」。但懂「寫」卻不懂好好宣傳,被同類app HK taxi,巴西過江龍Easy Taxi 搶盡風頭。

「得司機得天下」

當Simon仍在暗自嘆氣,一天遇上了他的「馬路天使」——的士司機大眼。「我都係等客時瀏覽Google play,見到『飛的』,咪打電話睇嚇有咩合作。」大眼是一支新界的士車隊的「首領」,也是的士call台88的合作夥伴。一頭金髮,戴上黑超的大眼表示,大量電召app 已蠶蝕call 台市場,「以前call 台收到柯打,嗌咪通知司機,又要再覆乘客,費時失事。Call的app出現後,少咗人經call台落單。」大眼於是穿針引線,撮合「飛的」與call台合作,改變競爭模式。「客人打上call台,call台職員會用app發俾車隊司機,邊個得閒就接單。」司機DJ說:「用app後流程快咗,每月通話時間由六千分鐘減至四千分鐘,慳番百幾蚊電話費添!」現時飛的每日處理約五百宗柯打,七成由司機發出。當初宅男Simon擔心的士行業龍蛇混雜,為保護自己,「出嚟行」時化名Ken。這個Ken為與司機打好關係,曾半夜三點去麻雀館搵司機食消夜。他又為司機改善作業系統,增設對講機功能,方便司機聊天。雖然競爭激烈,其他apps後台雄厚,如補貼客人車費,但他仍然充滿信心,「我深信得司機,得天下!」

飛的用法電召的士app,乘客可以在app落單叫車。若司機收到熟客call車而無暇接單,也可透過app發放訂單資料予同行。預期收費模式向司機收取交易金額5%手續費。

收費開始成隱憂

現時「飛的」司機版下載人次約一千五百,乘客版約九千五;Simon懂得寫app,故成本甚低,「開業」只用了十五萬元。他打算儲夠下載量,會向司機收取交易金額的5%。屆時司機去留成疑外,亦要提防法律問題。記者發現,其app中「額外要求」的選項裡,乘客可選擇八五折叫車,若乘客無此要求,則以正價計算。Simon說:「乘客主動提出要求打折,而司機只係配合,唔係主動,就無犯法。」但大律師陸偉雄提醒,負責提供選擇的設計亦可能屬串謀。網上的世界,就是如此踩界。

手機買飛挑戰售票網

買飛app「Playroll」,是一個尖子棄厚職創業的故事。廿多歲的陳以諾(Enoch)及鄭興(阿興),皇仁仔,會考一個九A一個八A,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畢業。回港後,Enoch在麥肯錫做顧問,月薪五萬;阿興在高盛任職,月薪十萬。但去年他們放棄別人眼中的dream job,轉搞未知何時才有回報的app。「我哋當初想做推介社交活動嘅交友平台,但香港人太忙,飛都唔得閒買,受其中一個投資者啟發,不如轉幫人賣演唱會飛仲吸引。」Enoch口中的投資者,是鱷魚恤主席林建名女兒、現職於大名娛樂執行董事林煒珽。他們現會主動和演唱會主辦單位接洽,希望得到演唱會的預購優惠,如九折優惠或較佳位置,再向app客人收每張飛十至二十元手續費。「除咗賣飛,我哋仲會擺啲外國band同本地二線歌手資料上個app,俾有興趣嘅用家bookmark。多人click嘅,我哋會拎埋數據去遊說佢哋經理人搞concert,由我哋優先賣飛囉!」阿興滿有計劃地說。上架四個月間,Playroll賣過三十場演唱會飛約二千張門票,包括韓國樂隊SHINee、蘇打綠及福山雅治的演唱會,連票價的營業額有八十萬元,有幾萬元收入。

Playroll用法

演唱會售票平台,老闆會主動接觸演唱會主辦單位,遊說對方給予他們優先訂票、較佳位置及門票優惠,供用家使用。收費模式每張門票收取$10-$20手續費。

挑機黃牛黨

現時,Playroll有約三萬次下載,其大敵是政府的城市電腦售票網。「政府做埋呢樣嘢,係反競爭,要改變!」他們計劃把服務延伸至「二手飛」交易平台。阿興說:「有黃牛係因為無一個公開嘅交易平台,令二手飛流動不足﹗我哋容許賣家最多mark up一百蚊。為咗杜絕假飛,我哋會hold住交易金額,場show完咗三日後先過數。」「呢盤除咗係一盤生意,我哋仲想從賣飛入手去瞭解數據,從而俾本地娛樂公司瞭解觀眾喜好。本地娛樂事業好落後,希望啲數據可以幫娛樂公司,縮窄番同其他地區嘅差距。」Enoch滿有理想地說。

遙距攞籌幫餐廳慳人手

四十二歲的王仲俠(Eric),較上述兩組老闆年長,亦非創業初哥。他開設的科技公司提供網上窩輪交易系統,但潮流興搞app,他亦想參與。「早幾年見人排隊買iPhone,排到出IFC天橋,又發覺好多餐廳門口大排長龍,我覺得幫人排隊有得做。」他研發的Foodgulu,讓客人可透過手機攞籌,其間可在電話查看叫籌進度。「仲有五個號碼到你時,app會提示你準備入座。」現時,app還在測試階段,Eric找到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的日牛、金舌和夏麵館願意免費試用。排隊app慳客人時間,食店亦可慳人手,日牛職員劉小姐說:「之前要擺同事做reception,嗌飛嗌到聲都沙。做咗app,同事多咗時間喺鋪入面幫手。」Eric補充道:「我唔係要以app取代所有人手,老闆慳到半個人去招呼客人,都差好遠!」

Foodgulu用法

食肆排隊系統,用家可以透過手機遙距攞籌,並以電話查看叫籌進度。預期收費模式包括廣告費,向餐廳收取月費或向每張做成生意的籌收取手續費。

燒錢四百萬

事實上,有商場已有自家排隊app,如沙田新城市廣場。Eric自信比他們做得更好,「我哋個app好似股票報價咁,籌號會自動refresh。喺部分餐廳,客人仲可以透過我哋裝喺餐廳門口嘅電腦,預先選埋湯底、菜式。」他花了一年時間研發,強調所有細節都想得通透:「你拎咗籌,仲可以將個籌嘅QR CODE傳俾同行朋友,先到先入座!」他又想到客人最多只可拿三間餐廳的籌,以免有客人狂拎籌後甩底,造成太多「死籌」。要求高,令Foodgulu的研發開支甚大,至今已花了四百萬,現時註冊用戶有約三千個。Eric預期正式推出後,可向更多商場及餐廳敲門,並以廣告費、餐廳月費、或每張單的手續費來賺錢,但Eric憂心地說:「我希望做好曬先正式推出,我知嚟緊宣傳費係另一個無底深潭。如果市場唔接受,回本都成問題。」

「天使」點評科唔科水?

本刊找來五位在IT界及商界有豐富經驗的評審,假設每位評審有一百萬元投資,看他們如何在上述三個app中落注。

方健僑香港無線科技商會永遠名譽主席「要有獨家地位」

飛的$0萬Playroll$100萬Foodgulu$0萬「Playroll做外國樂隊及本地二線歌手,較獨家,但大路嘅飛好難爭,而且城市電腦售票網將來亦可以有app。至於飛的,香港的士供應充足,不須特地做app,加上競爭激烈,唔會諗。Foodgulu一類app,要逐間食肆傾設置系統,增長速度會慢。」

趙子翹Cherrypicks創辦人「app要有闊度」

飛的$0萬Playroll$0萬Foodgulu$0萬「飛的唔特別。Playroll要解決派飛問題,而且香港一年有幾多場演唱會?點拎飛?呢個好影響成本!Foodgulu唔係無發展空間,但現時得排隊一項太窄,其實好多鋪頭反而鍾意人排隊,未必騷你!」

李勁華手機程式Innopage創辦人「概念講執行」

飛的$0萬Playroll$100萬Foodgulu$0萬「我會一注投資Playroll,依家啲演唱會飛真係好難買!如果你俾到一張五月天我,我好樂意俾錢!但要注意當中涉及很多利益集團,千祈唔好未做起已俾人收購或打沉。至於的士app,我裝咗但無用過,要打折都用電話啦。Foodgulu要成功唔容易,香港食肆嘅科技水平好低,Wi-fFi 都唔係間間有,食肆啲員工轉得又快!成日要train人用你嘅system,執行唔容易。」

林東天使投資者「市場價值要清晰」

飛的$0萬

Playroll$0萬

Foodgulu$0萬

「飛的市場價值模糊。外國有類似app引起訴訟,如安全、無牌問題,香港有可能面對呢件事,而家打電話call的都好方便,未必要用你。Playroll可衍生其他生意,潛力唔小,但現時market 細。而Foodgulu幫到餐廳改善效率,較適合向餐廳收錢。老闆要盡快和未有自家app的商場接洽。商場肯合作,一定會做好網絡支援你!但總括來說,搞app人嘅個性最重要,未詳細瞭解佢哋幾個前,我唔會投資任何錢。」

林向陽數碼港行政總裁「技術含量最緊要」

飛的$10萬Playroll$30萬Foodgulu$60萬「飛的有司機撐係好,但技術含量不高,很易被抄。八五折嘅灰色位要問清楚,若然俾你紅咗,但到時要你下架,真係咩都無曬!Playroll嘅後生仔夠熱誠,但我好懷疑買演唱會飛呢個community夠唔夠大,佢哋能登錄外地會好啲!而Foodgulu技術含量最高,香港有好多餐廳有需求,市場好大。」

總結

買飛app Playroll獲得最多投資,達$230萬、排隊app Foodgulu有$60萬,而飛的app只有$10萬安慰獎。Playroll老闆表示會聽取意見,Foodgulu的Eric亦將會增加app「闊度」,如網上外賣,而飛的Simon則心有不甘說:「如果我有budget,我一定做得更好。」


政府戇居apps 亂使二千萬公帑

2015-05-07  NM
 
 

 

政府新聞網的Facebook,近日因為負責官員寫了一句:「小編個同事Shirley辭職同老公環遊世界,小編真係好羨慕呀呀呀!!!」被全城網民鬧爆公眾利益何在。事件令人質疑,成日話好重視創新及科技的公務員,講就天下無敵,做,就似乎無能為力。本刊翻查過去兩年政府開發的七十多個手機apps(流動應用程式),發現合共花費納稅人二千二百六十萬元,但部分造價竟然要過百萬元「天價」,當中「四大戇居app王」,內容非常騎呢而且極唔實用,加上無宣傳令每個app只有數千人下載。有資訊科技界人士更踢爆,這些百萬apps其實數十萬元就搞得掂,最終要過百萬公帑埋單做「大嘥鬼」,因官僚僵化的招標要求,逼住要「判上判」令成本大增,而食得到肥豬肉者,當然唔少得一班IT界左仔。

戇居app之最,首先要數水務署花費超過一百五十萬元開發的《WSD Mobile App》,聲言可讓用戶查看水費單。以「辣媽」之名撰寫親子專欄的資深獵頭人張慧敏,試用後發現問題多多,例如她有兩個賬戶,但app卻列出了八張單,另外六個原來她早在十多年前已經終止,如今卻像鬼魂纏身一樣彈出。更麻煩的是,app不會自動把活躍賬戶放在最前,用戶又不能刪除或隱藏舊賬戶。結果,未找到新一期水費單,已經睇到眼花。幾經辛苦搵到張單,想透過app即時繳費,卻無呢項功能,辣媽試完就火滾:「咁我睇嚟做咩?」

GPS搵回收桶

另一個百萬app、建築署的《築印》,介紹多幢政府建築,例如:鑽石山火葬場、孫中山紀念館,成個app灰色底死氣沉沉,click入個別建築物,有一行泥色的圖案選項,隱沒於灰底色之中,即使將熒幕光度調到最高都幾乎睇唔到。內容全是圖片短片、歷史背景、工程資料等生硬資料,想親自見識吓呢,實用訊息又係全部無。記者請兩名來自深圳的遊客試用,她們批評連基本交通資料都無,極不方便。香港人亦都被悶親,無興趣去欣賞咁話,百萬開發費如倒入鹹水海。至於另一個由當紅大嘥鬼坐鎮的《咪嘥嘢》app,以為是配合惜食運動主題,但入到去就發現,內有GPS定位話你知一個非常「有用」資訊,就係……邊度有回收桶啦。這些四色回收桶,其實用肉眼周街都見得到,根本毋須搜尋。最大問題,是這個app叫人回收,偏偏沒有廚餘相關資訊,完全忽略惜食重點。最後一個《精靈基本法》又是定位不清,內有一個類似《Candy Crush》的轉珠遊戲,轉完一輪後,會彈出一條《基本法》問題,答完又再轉,但它不會如大部分人睇《基本法》的期望,不會助你考公務員試。曾經參加政府《基本法》測試的廣告人Jon Ho批評遊戲浪費時間:「CRE(綜合招聘考試及《基本法》測試)出嘅問題好偏門,個遊戲問嗰啲比較大路,例如:問行政會議由邊個主持,其實個個都識答。」

親中企業中標

最離譜的,是這些政府戇居apps,可能根本不值百萬「天價」,以水務署的《WSD Mobile App》為例,有IT行內人分析內容後指出,類似的app在iOS及Android每個平台開發上架,各只需約十五萬元,「由於個app太簡單,Android版更可打八折」,他估計,類似app的總開發費只需約廿七萬元,連同百分之十五的年度保養開支,埋單其實只需三十一萬元,比目前造價一百五十六萬元,估價低八成。至於《築印》及《咪嘥嘢》,行內人亦說:「都是幾十萬元可以搞掂,唔使過百萬。」三個百萬apps所屬的政府部門回應指,有透過招標程序,外判找開發商,但未有透露中標公司名稱。至於有個像《Candy Crush》遊戲的《精靈基本法》app,九十多萬元的費用,包宣傳開支。記者以顧客身份聯絡到開發商Firebean Limited,表示有意推出一個類似的app,職員即時報價只要二、三十萬元,又指《精靈基本法》的遊戲較複雜,所以收費會較貴,「《基本法》嗰個本身貴,包咗少少宣傳,同埋個app嘅發布會。」這間Firebean Limited,也有開發其他政府apps,例如:唔知點解已落架的《基本法保衞戰》(花費九十一萬元公帑)、衞生署為醫護人員提供診斷貼士的《Framework@PC》(花廿五萬元公帑)。這間獲政府睇中的IT公司,原來有親中背景,董事黃德誠是香港內地經貿協會有限公司的董事及副會長。

圖書館app三百萬

目前,七十六個政府apps之中,以康文署推出的《我的圖書館》使費最高,開發成本連日常保養開支高達三百五十萬元。這個app因可供查閱各個公共圖書館的書籍,又可續借及預訂圖書,被一些網民評為最有用的政府app,但是否真的要花三百多萬元公帑才搞得成?因開發教人搵公共廁所app《衝廁》而為人熟悉的Nuthon IT Solutions創辦人杜振康,直指造價太高,估計可能包含圖書館網站管理費,他估算,單是搵書的手機app,大約五十萬元就搞得掂。杜振康又分析,政府apps因要兼顧的範疇繁多,因此開發費用往往高於市價,「例如開發商花喺同政府工作人員開會、商討設計嘅時間,會比私人項目多,講緊可能係一個double,又計開會人數,呢啲都係開支。另外有額外標準,譬如俾殘障人士都用到,呢啲要求坊間比較少需要做。」講到尾,都因為政府無靈活變通。

程式斬件「判上判」

有IT行內人士亦指出,同地盤一樣,政府的app項目也有判上判情況,大判中標後,會再將設計、程式、定位、遊戲等各個組件,分拆再外判,故大判入標時,都會將價格成本提高以便有肉食。知情者透露:「政府標書要求你要做過政府project,可能負責人要有十年IT相關經驗。做apps嘅公司老闆,好多都係啱啱畢業就出嚟開,邊有十年經驗,有啲情況係合資格嘅公司唔係專做apps,或者佢好少人做apps,佢哋接到單project,會外判俾另外一啲冇咁多經驗嘅公司去做。」除了上述提及的百萬項目,本刊翻查其餘七十多個政府apps,部分同樣定位不清,其中一個花了六十五萬元的《政府書店》,讓人搜尋政府出版、悶到爆的工具書(例如:《稅務案例解說》),但其實網頁已經有此功能,根本不用額外開發app。另一個《見‧識香港》,是供遊客或新移民參考的「香港入門ABC」,但可惜資訊嚴重不足,例如當中的「人物風貌」,就只介紹梁振英一個,唔怪得只有六百多人下載。此外,雖然開發了1823 app版《Tell me@1823》接受市民投訴,但卻是單向式要人寫下內容,官員不會在線互動,更無承諾幾時回覆,遇上緊急求助唔知點算。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批評,政府apps的最大問題是定位不清,浪費資源,「如果係好資訊性嘅嘢,其實冇必要做個手機程式,一個網頁版已經足夠,更平好多,可能三分一價錢已經做到。」

俾錢Facebook「谷like」

整apps嘥錢,政府也管理超個二十個Facebook專頁,每個平均只有幾千個likes,同樣效益成疑,但部分專頁原來有付錢予Facebook谷人次,以一個有一千六百個likes的專頁為案例,客戶付錢之後,專頁會以廣告(sponsored)形式,向有相關興趣的用戶推廣,每日付三十九元,預計單日可獲七至廿九個likes;若每日付一百五十七元,則可獲廿九至一百一十八個likes。《大嘥鬼》專頁,就是以sponsored 形式出現,究竟納稅人的錢有幾多進貢Facebook,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竟然話「開設及管理Facebook的開支一般包括在部門的恒常開支內」,未能提供相關資料,即是說,「谷like」是官員的恒常工作。《大嘥鬼》專頁早前只得五千七百個likes,上月發生TVB藝員掟蛋糕,《大嘥鬼》即時發帖諷刺抽水後,如今有一萬二千多個likes,該專頁除環保署官員外,也有外判予朗思廣告有限公司負責(該公司曾替政府拍過《心繫家國》宣傳片),當中涉及幾多錢,同樣無公布。至於政府新聞網在Facebook鬧出的「小編羨慕同事辭職」公關災難,專頁現有五千七百個likes,相對其他政府專頁已算較受歡迎。《100毛》創辦人林日曦認為,今次政府衰在自說自話,「市民同你哋啲同事冇產生感情,如果佢係形象大使、代表政府,咁係另一回事,但政府一味官腔,又點搞好Facebook。」另一些無乜人知的政府Facebook專頁,例如創意香港專責辦公室成立的《香港——亞洲創意之都》,由一名二級貿易主任兼任管理,三年來累積的likes僅僅過千,出帖猶如發新聞稿,無人like亦無留言,不知何來推動創意。同樣由《精靈基本法》app開發商Firebean管理的同名Facebook專頁,差不多每天都有更新,但內容與《基本法》風馬牛不相及,一時講吓攝影構圖,一時提吓世界舞蹈日,最後總會搭一句「即刻下載《精靈基本法》玩遊戲攞禮物喇」,同樣無人回應。政府正力推成立創新及科技局,但僵化官僚系統搞出來的一連串戇居IT大嘥傑作,再次證明,唔使等到二○一七,搞乜都唔得。

外國apps連結大數據

香港政府的百萬戇居apps無人用,在美國,網民大讚多個政府apps實用又方便,而且都有當前流行的「大數據」(Big Data)特質,例子包括:

Street Bump

開發者:波士頓政府內容:居民駕駛時開着app,按下「Record a Trip」按鈕,程式會自動探測路面的凹凸位,並以每秒三至五次的速度記錄數據,政府結合各駕駛者的大數據分析,鎖定坑窪位置,自動派員出動修補。政府帶動民眾出力,體現公民社會。目前波士頓有三成四人用過此app,開發費為$45,000美元(約$349,000港元)

Ask Karen

開發者:農業部內容:虛擬食品安全專家Karen小姐,廿四小時候命解答問題。用家輸入關鍵詞,例如ham,便會彈出火腿存放期、冷藏溫度、加熱溫度等食品安全資訊。在辦公時間內,用戶亦可透過app與農業部的專家直接對談。

Alternative Fueling Station Locator

開發者: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內容:記錄美國境內超過一萬六千個油站資料(包括:電油、天然氣,還有丙烷、氫等另類燃料),會按用戶所在位置,以GPS定位功能搜尋出附近的油站,方便入油。

Smart Traveler

開發者:國務院內容:讓用戶計劃行程,提供旅遊警報、美國大使館的位置等資料。參與特定計劃的用戶,如在國外遇到動亂或遺失護照等緊急情況,國務院亦可透過app迅速提供支援。


賣樓瞓身搞apps 許勝不許敗

2015-11-12  NM

「樓」,香港大部分人的煩惱。個個為求上車,無所不用其極;去旅行、去睇戲,一時間變成「原罪」!不過,對四十歲的黃偉生(阿生)來說,「創業」才是夢想。曾任科技公司營運總監的阿生,與太太育有兩位小朋友,本已成功上車,但為創業,他甘願放棄高薪厚職,甚至將物業售出,套現搞app。他成立Storellet,專為大型連鎖餐廳處理網上積分卡,獲app界達人Sunny Kwok賞識入股投資。本刊今次找來innopage行政總裁李勁華(Keith)評分,他說這類Startup很難營運,易「死」難生,並準備多項難題給阿生「接招」。我點sell:很多事比樓重要

我是阿生,IT界出身,做的很專,已做了十多年餐飲業收銀系統,曾經與KFC、美心酒樓、大家樂等大型連鎖餐廳合作,對餐飲業的整體運作有一定認知。有部分餐廳反映曾經做過會員卡,但反應都未如理想,我認為是一個商機。在今年初,我正式創立Storellet,食客只要在這個app成功登記為會員,另一邊廂已是會員的餐廳,便會送上迎新優惠,而食客用膳後在收條上掃描QR code,手機應用程式就會記錄積分,日後享有其他優惠。這個app可方便餐廳理解每一個食客的飲食模式,當中數據是最值錢的。現在已經有六個品牌進駐,當中包括KFC、Monster Sushi、PHD等。餐廳在收銀系統上安裝我們的服務,我們不會收餐廳及收銀系統公司任何額外費用,比他們自己設會員制更着數。而每一個成功登記的食客,我們會收取相關餐廳一美元。在這一年,登記用戶已經有十五萬人,已登記的餐廳分店數目已經超過一百間,每日持續用戶大約有4%(約6000人),創業八個月已收支平衡。

賣樓無乜大不了

我上年開始,已經籌備這個Startup。太太見我開始得不錯,很支持我,認為值得全身投入這盤生意,甚至鼓勵我用物業的資金來投資。我用了一星期的時間考慮,就決定辭職,及將九龍城區的私人物業賣掉,租住唐樓,最後用了六位數的資金來創業。很多人都覺得上車很重要,但我真的不覺得是怎麼一回事,大部分香港人都很着緊有無樓。其實人生很多事,都比層樓重要,我又不覺得有物業才是一個完整的家。我當然對生意有信心才賣樓。再上車?暫時無想過。

專家盤問:「點解你會得?」

李:李勁華生:黃偉生李:近年很多行家都做過會員卡、積分卡這類app,但好多都失敗收場,你為何認為自己會成功?生:我有十多年餐飲業收銀系統經驗,不論是前線或者後勤,整個模式都非常清楚,所以十分理解他們的需求。市面上有很多人都做過類似的積分卡系統,我研究過他們往往忽略與收銀系統做一個整合。而我們的軟件就可以安裝在不同類型的收銀系統內。市面上有六成餐廳都可以直接用到我們的軟件,這是我們其中一個優勢。李:我見你的app裡有六間連鎖餐廳,積分可不可以互相使用?有不少品牌都不願意將別的商戶放在同一個app內宣傳,你又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生:我們參與的商戶,所有分數都是獨立的,所以不構成「A餐廳積分去B餐廳用」的情況,解決了餐廳建立不到忠誠顧客的問題。以往我和其他餐廳商討時,我都會和他們解釋在香港熱門地方開商店,幾乎沒有可能獨市經營,一定有其他競爭者的。而我們承諾,所加入的餐廳類型不會太近似,好像有Starbucks就不會有Pacific Coffee。我會形容好像商場的food court,它們會互相幫助。

李:你說過市面上六成餐廳都可用到你的系統,你又如何說服他們與Storellet合作?生:我認為客人及餐廳的增長,可以相輔相成。愈多餐廳加入,就會愈多市民對這個app有興趣,反之亦然。現在我收到不少餐廳通知想加入我們,因為餐飲業這行很特別,他們普遍都不接受cold call,反而較接受同行互相介紹。但最重要的是要跟收銀系統公司接洽,將我們的app加入收銀系統一併銷售給餐廳。李:你如何幫助餐廳管理與客人的關係?生:「80/20法則」,其實能應用在飲食行業上,即是有八成的生意是建立在兩成的熟客上。傳統的積分卡只能單向式用電郵及SMS等傳送訊息給客人,但不能夠收到客戶的意見。Storellet創立初期會以增加餐廳及客人的數量為目標,之後就會進一步發展,好像不定期提供有優惠的問卷調查,統計客人的消費習慣。李:你們的收費模式又是如何?生:我們以會員數量計,每個會員一年收一元美金,費用按季繳付。而我們不會向收銀系統公司收取費用,換言之一開始我們沒有任何收入。但我可以舉一個例子,就是曾經有一間餐廳本身分店不算太多,但可以在一個月內已經有一萬個會員,增長率十分理想,所以對會員數量都有信心。

用家品評

Monster Sushi在上月尾加入Storellet,單以銅鑼灣分店計,數天內成功登記逾五十位新會員。分店經理Raymond表示,對該app大致滿意,但仍有進步空間:「我哋開業咁耐都未有會員制,所以一推出就吸引唔少客人download,我自己一開始都要花時間研究吓點協助佢哋。見唔少客人因為想儲多啲分叫多咗嘢食,對餐廳銷售好咗。不過個app都出現過登入唔到嘅情況,以及年紀比較大嘅客人,要花多啲時間教佢哋點用,呢方面可以改善吓。」

終極判決:收費太複雜

Business model我給六分,首先個收費模式太過複雜,我第一次聽都不太明白實際是怎樣收費。而按食客登記量收費,餐廳亦無法預計未來一年實際要繳款多少,要想方法簡化。除此之外,我比較懷疑餐廳對這個app的接受能力,因為餐廳要訓練員工使用收銀機之餘,又要加一個積分系統。要知道餐廳員工流動性比較大,餐廳要持續花資源來培訓。你要確實用數據說服餐廳,用了這個app可以增加多少生意,能否彌保額外的成本。最後,Storellet在App Store的評分是比較低的,當中有不少意見有建設性,要真的聆聽一下他們的需要。其實Loyalty program(培養顧客忠誠計劃)是Startup中最難做的一類,因為餐廳、收銀系統的自主性,你都不能控制。但Storellet短時間內已找到大型連鎖品牌進駐,運作大致暢順,這值得高度表揚,所以執行上我給阿生7分。

撰文:梁延宇攝影:鄭樹清、廖健昌攝錄: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新一代司機寧選call 台不要apps

昨日是長假期後第一天復市,恆指窄幅上落,市場交投不活躍,截至午市成交約350億。近日未見奪目或極具話題性的公司業績,既然長假嘆慢板,筆者姑且分享對共享經濟平台 AirBnB, Uber 和 GoGoVan 的觀察。上週初有事與家人到柏斯,順道旅遊。自從有 AirBnB,出遊都會租住apartment。除了空間較酒店寬倘,有露台廚房洗衣房,也因為選擇多、地點方便兼價格相宜。AirBnB 團隊的創業故事,在此不贅。單從巴郡開股東會,畢菲特都建議參與者透過AirBnB 訂房,可見其普及程度 - 不單止年輕一代選用,而是涵蓋老中青市場。


Uber 初出台時被形容為「房車界的AirBnB」口號,理念一聽就懂了。去年12月,紐約時報按集資額估算Uber 市值625億美元,確實是水漲船高,但Uber 至今未賺錢。本來初創企業為搶市場而燒錢是常見的事 - 新世代的科技業務大多有贏家通吃 (winner takes all) 的特質,但筆者至今看不清Uber 的優勢。它不同於AirBnB 能開拓新市場 - 土地是有限資源,物業無法移動。過往外遊時若指定某一區,酒店的選擇有限。現在多了人願意出租物業,供應和選擇都增加了。另外,本來只作長期租約的物業,多了一個渠道短期出租。例如這趟柏斯之旅,幾間心儀的apartment 都沒檔期,最後由物業經紀(這次的AirBnB 戶口管理人並非業主) 代為挑選建議。AirBnB 平台上,每間屋的佈置和賣點都各具特色,沒有統一標準。相較之下,Uber 的載客服務水平傾向統一。此外,AirBnB 平台的屋主或租客,比較在乎對方曾獲得的評價,例如租客是否手腳乾淨齊整不會半夜開派對,屋主會否放飛機待客有禮不冒犯等,社交平台為雙方提供了具價值的資訊。至於call 車服務,由於服務時間短,社交平台評價的作用相對小。此外,Uber 有很多競爭對手 - 除了的士和公共交通工具,還有其它類似的apps,入場門欖低。Uber 與替代品的差別(不論是價錢或服務水平) 確實有限,不見得越發成長能提升規模效益,筆者不明白Uber 如何擁有贏家通吃的特質。

提及Uber,今次出行的行李較多,所以選用「間接競爭對手」GoGoVan。筆者沿途向司機搭訕,了解最新市場狀況。司機很年輕,入行只4年。原以為對他而言,越多apps 等同越多order 越方便,怎知道他根本不用EasyVan (與GoGoVan 極其類似的app)。聽他娓娓道來,是EasyVan 搶單有時間限制 - 見到order 需要等幾秒至十秒,不能即時搶,屬極不方便的機制。而他又發現部份與EasyVan 相熟的司機不受限,隨時隨地都可以搶到單。無癮之極,也就不用了。

撇開不同品牌的call 車app,由於需要駕車時金睛火眼看著電話搶單,司機認為會危及交通安全。即便車停下來或休息時才搶單,也因為要眼明手快按鍵,致精神緊張卻零娛樂性,等同無法放鬆,套用司機的說法:慘過打遊戲機。更要命的是,他竟然認為傳統call 台有其優勝之處。因為按地區分配order,不需要搶單,感覺較舒適公平。唯一的考慮是入會要先付$3,000 (已包括一個月會費),其後每個月又要付$1,400,相對零會費的call 車 apps,選用 call 台的成本較高,而農曆新年後一般較少order,所以司機待4月才會考慮付費上call 台。

之後聊到整個行業生態。司機認為app 只是方便用戶(需求面),對他們(供應面)的幫助不大,不覺得收入因此多了,反而認為整個餅給分薄了。因為入行門欖低,多了新手司機,包括家庭主婦都參與其中。而新手由於經驗少又沒有熟客,會降價「頂爛市」。此外,過去幾個月生意差亦與整體經濟有關 -少了內地旅客和水貨客,等同購物的需求低了,於是少了店主call 貨車運貨。由於短期看不到經濟會明顯改善,他思考轉型或開拓新客源 - 例如包車拍婚紗照。

貨車司機的一席話,側面反映了call 車行業的生態和挑戰。筆者認為call 車app 如Uber,較適合人口密集的地區,而城市一般已有頗為完善的交通網絡,相較AirBnB,Uber 和GoGoVan 等call 車業務的競爭激烈很多,不容易顯出獨特性和優勢,加上入行門欖低,同樣是共享經濟,兩種業務的潛力不能同日而語吧。

《網上加料版》

另一個有趣的市場觀察,是連鎖快餐店開設在同一個商場,自然會有策略地營運。美心店舖在地面,兼且對準地鐵站出口,佔盡地利。大快活的店舖位處3樓,略嫌不方便。為了吸引人上樓,餐牌之外的賣點是甚麼? 一般零售最常見的促銷策略是減價,但連鎖快餐店的產品和價格一致,難以直接打折促銷。其「變種」的促銷法,是早餐時段至早上11:30,而下午茶則是14:00 開始。憑肉眼觀察,提早下午茶時段的效果顯著。筆者於週末14:15 到達買午餐飯盒,但店舖只供應茶餐。當時店舖滿座兼排長龍。無奈下樓到美心,眼看多人在收銀機旁,卻不是排隊買午餐,反而是排隊等待茶餐,由此可見茶餐之受歡迎程度。筆者不是想買茶餐,最喜歡的午市供應芝士焗飯已售完... 

生意人的管理和營運智慧,在生活上的處處可見,值得觀察和學習。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