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鱷兄:DNA檢測 預知孩子未來?- 聯合基因集團(399)、精優藥業(858)、銘源醫療(233)


今日,鱷兄發佈了一個兒童基因檢測和幾家和上海某大學有關的醫藥公司上市公司的故事。


但內容及結構稍有更改,敬請留意。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71


(1)


這是我第一次聽見「兒童天賦基因測試」。明報報導最近有一間公司透過基因晶片技術,利用口腔黏膜脫落細胞作為樣本檢測兒童天賦基因,以及超過100種遺傳疾病的易感基因,把樣本送到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作基因檢測。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1.txt

香港的著名網上社群《親子王國》,相信不少香港的年青媽媽是這網站的用戶,它早前舉辦了一個名為《孩子 IQ、EO升呢攻略》的講座,介紹的正是兒童天賦基因檢測,主講者李明醫生,畢業於天津醫科大學,就是接受明報記者訪問的那位。講座的支持機構是 Genetic Center Company Limited,中文名稱是基因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http://www.baby-kingdom.com/editorial/1781.php?storyid=1781


根據基因科技中心的資料:
「基因科技中心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子公司Excel Novel Limited,獲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授予其獨家權,推廣並銷售其基因檢測業務及其它所有產品和服務;獨家推廣並銷售 區域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汶萊、印度尼西亞、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印度、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香港、加拿大、南韓及台灣;期限由 2009年08月03日至2019年08月02日。」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即是明報提到的那一間。
http://www.genetic-center.com/index_moduleId-114_pageName-content_pId-37_uId-15.html

心水清的應該發現基因科技中心並沒有列出所有股東的名稱。根據上海生物芯片網站的資料,有一個股東叫做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而這公司的董事長毛裕民,擔任了上海生物芯片的副董事長。
http://www.shbiochip.com/cn/company2.html
http://www.shbiochip.com/cn/company4.html

(2)

毛裕民即是精優藥業(858)的主席,亦是聯合基因科技(399,前遠東生物科技)的大股東。

2002年,精優藥業(858)進行了一次關連交易,向香港博德(主要股東包括毛裕民、謝毅)收購Gene Generation的55%股權,代價5500萬港元。Gene Generation實益持有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的49.5%股權,上海博星擁有上海生物芯片20%的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621/LTN20020621050_C.pdf

2004年,精優藥業(858)以2800萬港元蝕賣Gene Generation,買家是王嚴衛。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825/LTN20040825066_C.pdf

精優藥業高買低賣Gene Generation故事的背後,還有星湖科技因為上海博星的問題,向毛裕民展開訴訟。星湖科技擁有上海博星的50%股權。
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ggzw.php?id=13373841&symbol=600866

既然知道星湖科技擁有上海博星的50%股權,控制上海博星49.5%股權的Gene Generation又賣給了王嚴衛,點解毛裕民僅憑間接的0.5%就能以上海博星董事長的身份擔任了上海生物芯片的副董事長?監管機構可有興建研究王嚴衛的交易?


況且,精優藥業(858)的執行董事樓屹,曾擔任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之董事兼總經理,直至2002年底或2003年初。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06/LTN20081006277_C.pdf


(3)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在香港的另一個足跡,是與銘源醫療(233,前星島集團)簽訂的甲型流感病毒試劑協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1/LTN20090611311_C.pdf

與銘源醫療(233)達成合作協定的還包括上海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基因中心」),據資料顯示,「基因中心」於1998年已經正名為「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難道銘源醫療(233,前星島集團)不知道?
http://qwb.sh.gov.cn/shqb/node113/zjgk-gqb/dtxx/u1a32501.html


(4)


以下是國內對於天賦基因檢測的一些報導。
http://news.163.com/09/0819/07/5H2H40Q2000120GR.html
http://www.fdinfo.org/CL0054/66428.html

「在Google上搜索「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可以搜索到國內有數十家公司從事這項業務,其中不少檢測機構與上海兩家基因公司有聯繫——上海新春苗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春苗」)和上海奇芯基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芯基因」)。」

新春苗的背景暫時並不確定,它只提到一間「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從logo所見,這個可能是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的別名。
http://www.xcmjy.com/index.asp
http://www.genewealth.com/image/sbc.gif

奇芯基因的背景則與毛裕民的聯合基因有關係。有資料指奇芯基因的創辦人原是復旦生物的原高層,他們其後自立門戶。根據復旦生物昔日的自述:「上海復旦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原系復旦大學校辦企業,1998年經改制,由聯合基因集團與復旦大學共同出資設立,成為聯合基因集團的核心企業之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前 院長、復旦大學校務委員、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所長毛裕民教授任公司董事長。」
http://www.biosino.org/news-2006/200604/0645-2273.html
http://www.yikker.com/fdw2/about-profile.asp

既然有「天賦基因檢測」這東西,毛裕民的聯合基因又怎會不加入一齊玩,不同的是沒有掛起上海生物芯片的招牌。
http://www.zsgoodgene.com/CompanynewsInfo.aspx?id=17
http://thr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09-07/13/content_1813301.htm

(5)
對於兒童天賦基因測試,專家認為報告欠診斷價值,教育心理學家認為依賴報告會影響孩子成長。作為家長的,與其送錢給別人,不如多花時間好好栽培孩子。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2.txt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3.tx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0

蘋果的DNA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15818/

在iPad2的發布會上,喬布斯在最後說了下面一段話:    「I've said this before, but thought it was worth repeating: It's in Apple's DNA that technology alone is not enough. That it's technology married with liberal arts, married with the humanities, that yields us the result that makes our hearts sing.」    「我曾經說過這個,但覺得還是值得重複:蘋果的DNA就是,僅有技術是不夠的。只有技術與文科聯姻,與人文聯姻,才能產生讓我們心靈為之共鳴的效果。   在喬布斯的這段話裡,「Liberal Arts」和「Humanities」沒有最恰當的中文翻譯。而這兩者其實也是我們的教育系統所忽視的。Liberal Arts 的拉丁文原意是「適合自由人」(在奴隸社會裡的自由人或後來社會及政治上的精英)的教育。而在古代,專門的手工、技術技巧則是適合奴隸的培訓。Liberal Arts實際上是發展理性思考與智能的通才教育,涵蓋文理,但不侷限於某一個專門的職業或技術培訓。Humanity則泛指人文科學,是研究人的情感、道德與理智的學科。我們今天的教育分科越來越細,越來越專,忽視人文,忽視通才,實際上無助於培養思想上獨立與自由的人。   蘋果的創新,來自於其DNA。而其DNA則是建立在技術與人文的結合之上。缺少了人文的單純的技術,不會有引發心靈共鳴的創新。無論高鐵的速度有多塊,無論是每小時486公里,還是每小時500公里,如果不能讓過節時思念故鄉的人們有尊嚴的回家,那麼再快的高鐵也只不過是鋼鐵怪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7

鋪路分彤叔家產 鄭志恒逼私生女驗DNA

2013-07-04  NM
 
 

鄭裕彤愛孫鄭志恒,自從與女商人張穎玉(Winnie)誕下私生女鄭天心(Mianne)後,最近雙方為每個月二十萬的贍養費鬧上法庭,原本鄭志恒對事件表現強硬,拒絕對兩母女負責任,但據知,中風後的彤叔因健康欠佳,鄭家子孫開始為分身家一事各出奇謀,而彤叔早已得悉有個曾孫女,曾表明只要是鄭家血脈,無論男或女,都有權享有家族資產。睇錢份上,鄭志恒於是逼女兒驗DNA確定身份,大條道理分多份身家。鬧上家事法庭

現任新世界發展執行董事及周大福集團董事的鄭志恒,與前度女友Winnie就贍養費一事一直爭持不下,最終「一家三口」要為錢鬧上法庭。

「二十萬一個月都唔係多,唔明點解要搞到上法庭咁煩,Winnie為咗醫個女使咗好多錢,想鄭志恒負番啲責任一人一半,但佢唔信用咗咁多錢,大家各執一詞,兩個已經冇再見面,而家唯有等個官判。」知情人士透露。

二人的私生女Mianne已差不多兩歲,與爸爸只有幾面之緣,過往鄭志恒對女兒一直不聞不問,但據悉最近其態度有所改變,在贍養費案開審前,竟安排女兒驗DNA。

「Winnie以為要求個女驗DNA,係爭取贍養費嘅法律要求,連身邊朋友都以為佢有番啲良心,但原來一切都係為自己。因為彤叔一直只知鄭志恒同韓國女友Nam有個私生子,後來睇報導知道多咗個曾孫女,佢開到口講唔理係男定係女,只要係鄭家血脈,就係自己人,鄭志恒知道後就突然提出要個女驗DNA,等分身家嘅時候可以分多份。」知情者說。

日日食冬蟲草

單親媽媽的Winnie,湊女工作從不假手於人,除了帶Mianne返playgroup外,還帶她到位於金鐘的兒童專科做物理治療。「因為小朋友早產,又瞓咗幾個月保溫氧氣箱,身體機能唔係咁好,手腳活動比較慢,所以要帶佢睇專科做物理治療。」知情人說。除了物理治療,本刊更發現Winnie帶女兒去位元堂睇中醫,買下二萬三千八百元的冬蟲草,只見醫師向Winnie說:「要跟足處方食,呢度啲蟲草係十八日分量,每天都要食,身體機能先會提升。」睇醫生中西合璧,翌日Winnie由司機接送,忙着帶女兒到屋企附近的社會福利署,據知她是為了上庭一事被安排見社工,「Winnie自從生咗個女之後都冇蒲過頭,只係聽講佢唔開心,因為醫個女使咗好多錢,已經無乜錢剩。」知情人士透露。

搵屋搬住平啲

全職湊女的Winnie,早前送女兒上學後,便獨自到地產店鋪,了解學校附近一帶的租盤情況。「每個月食冬蟲草都要幾萬蚊,加埋物理治療、學費、請工人,樣樣都係錢,每個月開支十幾萬,其實個女出世頭半年嘅醫藥費仲勁,搞到Winnie嘅積蓄都用得七七八八,加上個女黐身,Winnie想出嚟打工搵錢都唔得,啲錢有出冇入,所以聽聞佢搵緊屋搬,想住平啲喎。」知情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825

DNA之父為何“淪落”到拍賣諾貝爾獎獎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64

自2007年稱智力水平與種族有關後,DNA之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詹姆斯·沃森一直為科學界所排擠。如今,沃森要把他1962年因發現DNA結構而獲得的諾貝爾獎金質獎章和部分手稿拍賣掉了。

拍賣將於12月4日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舉行。佳士得表示,這是首次有仍然在世的諾貝爾獎得主拍賣獎章,沃森的獎章預估成交價為250-350萬美元。

為了慈善研究?

據英國《每日郵報》,86歲的沃森將捐贈部分拍賣所得,以支持慈善及科學研究。沃森稱,將把拍賣所得的一部分捐給芝加哥大學、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冷泉港實驗室、長島土地信托及其它慈善機構。

還是因為缺錢?

沃森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2007年其“種族智商差異”言論曝出後,他就成了“被放逐排斥的人”,不僅此後收入驟降,還被迫從冷泉港實驗室退休。

“沒有人願意承認我的存在。”

“因為我成了‘沒落人物’,我被踢出了公司董事會,也就沒了收入,除了我的學術研究收入之外。”

他還表示,除了捐贈外,他將用部分拍賣所得購買一幅大衛·霍克尼的畫作。

事起“種族vs智商”

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爾金斯因共同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而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07年,沃森提出,有非洲血統的人生來不如白種人智力水平高,引起軒然大波。

沃森堅稱自己“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種族歧視者”,並認為自己當年“很愚蠢”,沒有意識到那些言論會在報紙上發表,

“我道歉……(記者)不知怎麽的寫了我對非洲的人們感到擔憂,因為他們智商低——而這種話我不應該說。”

沃森希望關註獎章拍賣的公眾能給他一個機會“重返公共生活”。自從2007年爭議言論曝出後,他再未公開發表過演講。

拍賣或不受影響

據英國《金融時報》,即將主持這樁拍賣的佳士得拍賣師Francis Wahlgren並不擔心圍繞沃森言論的爭議會有損拍賣結果,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前景近年來逐漸展現,與基因方面發現有關的紀念物需求“暴增”。他還表示,

“我認為沃森是在世最偉大的科學家。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存在缺點過失——但瑕不掩瑜,他們的發現超越了人性弱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19

張向東:三次創業,每個人血液中都會有一種DNA等待激活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30/148062.html

          張向東,1977年出生陜西。199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700(700BIKE.COM)聯合創始人、前NASDAQ上市公司久邦數碼聯合創始人&總裁中國城市自行車、騎行文化推動者。著有《短暫飛行》、《創業者對話創業者》、《我手機》(合著)。

       三次創業,他對信息技術發展有著深刻洞見。五大洲騎行, 他對世界始終保持求知與好奇心。他用創業豐富旅程 ,他用騎行壯美人生。

      以下是張向東騎行歸來在北京語言大學做的演講實錄:


\非常高興能夠在今天晚上和北語的朋友們來聊聊天,

  我和北語是有一個小故事的,你們想聽嗎?

  那是我讀大學的時候,認識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她是在北語讀書的一個學生,一個韓國人,我現在還記得他的名字,叫薛姬子。

  她比我大幾歲,那時候騙我,讓我叫她怒那(누나),其實我後來才知道是那姐姐的意思。她剛來中國的時候,一句漢語都不會講,就來到了北大,在路上隨便抓了個人,用磕磕絆絆的英語問:能不能給我介紹一個老師教漢語。她抓的不是我,而是我的一個同學,我同學告訴她說,我同屋的那個人語文特別好,也就是我。當然,中國人的中文都是挺好的。

  我見到她的時候,她剛好病了,我那時候就油然而生出了一種豪氣,我一定要幫助這個弱小的外國女孩子,她是這樣這樣孤苦伶仃的一個人。我免費教她漢語,所以每周都會來北語一次,那時候我就騎著自行車過來。

  我記得她在離開中國的時候,她問我最想去的國家是哪里,我回答說是意大利的威尼斯。

  現在我想想,她真的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因為她給自己的誌向是一畢業就離開自己的國家,只身來到中國,邊上學,邊打工,邊學語言。然後她計劃在中國待兩年的時間,學會中文之後就離開中國,再到另外一個不講英語,不講韓文,也不講漢語的地方再去學一門語言,並且去看一看這個國家。

  跟她告別不久後,我收到了一張她郵寄給我的明信片,地址竟是我最想去的城市——威尼斯。她的舉動看上去任性,但實際上是灑脫。雖然我們已經失去聯系了,但是我每次回到北語後,總會忍不住問一下自己,是不是還有曾經她那樣的勇氣。

  我希望自己對這個世界保持著好奇心。這是我和北語的一個小故事。

  你的人生都不需要別人去教

  我今天和大家的分享的題目是——騎行歸來。

  我這個人其實是很恨一件事情的,它就是好為人師,也就是總是和別人講人生道理。我覺得老師這個職業真的是“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他要麽就是非常職業化的人,要麽就真的是在學識、德行方面非常優秀的人。可我又何德何能呢。我認為,誰的人生都不需要別人去教。

  其實,我不太喜歡精英之類的名詞。我認為每個人的活法都很好,我不覺得一個人非要成為精英,精英這個詞或許把人的生活方式分了等級。我個人不太喜歡,希望你們不要介意。

  所以,我今天來跟大家講的是我的故事。我希望對你們有點參考意義。如果你能得到一點啟發,那我覺得就挺好;得不到啟發,你就當聽一個朋友或者是在路上萍水相逢的一個人隨便說說的話,不必那麽當真。

  先談談我的三次創業,之後再講三條對我來說比較重要的人生經驗。

  誰不曾與世界為敵

  我一共創業三次。

  剛畢業的時候我還很年輕,認為自己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生出來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大學剛剛畢業的時候,北京的出租車有三種。一種是一塊錢的面的,一種是一塊二的夏利,剩下的就是一塊六的桑塔納。我出門的時候只打一塊六的桑塔納。實際上我是鄉下出生的小孩,家里非常窮。你們不要覺得我有錢,是錢燒的。我是認為,只有那個才配得上我,因為我厲害嘛。我要改變世界,怎麽能夠打一塊錢的面的呢?那個時候,我的工資其實根本不高。所以,從中可以看出我的一種狀態,就是真的很狂妄自大。

  那個時候互聯網剛剛席卷中國,我們又是處在風暴的核心。比爾蓋茨剛剛出版了第一本書《未來之路》,認為信息技術就是要改變世界。之後Google、Yahoo相繼出現,那個時候認為這類行業這就是年輕人要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們的職業,還有什麽好想的呢,別的都和我們沒關系。

  之後,我就和另外兩個認為自己和我一樣聰明的人,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那個公司的名字叫“解決”。這個意思就是說,有一些問題必須要解決,但你們都搞不定,讓我們來。

  人在做事的時候,其實有的東西早就註定了,你當時的狀態已經決定了你不可能獲得什麽好的結果。這個公司沒過多久,我們就以一堆無用的代碼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我們幾個人在晚上兜里裝著二鍋頭,然後跑到辦公室附近的一個樓頂的籃球場上,喝著二鍋頭、打籃球、對抗,就是那種心理,發泄不出來的那種痛苦,其實自己想想有什麽痛苦的呢?就是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很厲害,結果在現實面前受了挫折罷了。有痛苦,那是理所應當的。

  在這個公司結束之後,我和很多人一樣選擇了“鴕鳥戰術”,藏起來,因為覺得自己失敗了,見不得人,之後就選擇離開北京。我用了一天的時間,上午決定我要走,下午就打包好。想換一個城市,換一個行業,換一個生活狀態,換一個圈子。然後,我就決定去廣州,當了20個月的記者,因為自己改變不了世界,我可以看著、學習別人去改變世界。

  2003年,我在廣州的時候,一個大學時期特別好的朋友來找我,他叫鄧裕強。他是一個非常有創業精神的人,非常聰明和敏銳,隨後他就看到了一個新的機會。他認為未來人們會主要通過手機來上網,你們聽到一點兒也不覺得驚訝是麽?因為你們現在每天都用手機來上網。但是在十年前,能用手機上網的人很少。

  然後,我和鄧裕強就創辦了我的上一家公司——久邦數碼。久邦數碼的故事其實也蠻長的,因為它有10年的歷史。這10年里這個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回看,我覺得自己就是信息化的一個縮影,我們第一次創業時的背景是PC互聯網,等到第二次創業時的背景就是移動數字化。那一次創業經歷了很多,變化也很多,這個公司跌跌撞撞,最後上市的時候,不是以最初首創免費模式的3G門戶網站,而是以我們全球的GO Launcher系列應用敲響了納斯達克的鐘聲。一年前,久幫數碼公司成為全球互聯網第一家上市公司。

  每個人血液中都會有一種DNA等待激活

  在2006年的時候,我開始了一個愛好,就是騎自行車。我最初騎自行車和大家是一樣的,沒有對它發生多大的深刻的理解。可是在2007年前後,我的第二次創業面臨的壓力非常大,而我又很喜歡旅行,希望能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去旅行。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叛逆期,做什麽事情只要和別人不同就會覺得很酷。那時,中國有飛行包,背包客也很流行,但我覺得那些很無聊。因為,我原來登山的時候去過一些地方,那個時候我就想我可以騎車去玩。因為選擇了自行車就自然想到了全球頂級賽事環法,於是就決定騎車去法國。經歷了這一次,我開始覺得騎自行車去那兒都很好,起碼有一百多個國家和法國一樣。

  不同的是,騎車之後,我遇見了那種一見鐘情的感覺。我覺得,“天吶,這個太適合我了。”後來,我和一個非常厲害的朋友聊天,他說“他特別羨慕我有一個愛好。每個人血液中都會有一種DNA,但是有的東西需要你像密碼一樣去激活它,自行車就是你的密碼,自行車就把你激活了。”我覺得他說的挺對的,那次騎車之後我就癡迷上了自行車。開始,我就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目標,因為我這個人做什麽都不喜歡給自己一個莫名奇妙的目標。

  我想五年騎遍五大洲,每個州都選擇一個最美的路線去騎一下。五年下來我可以去很多地方。我雖然比不上我的那些周圍世界的朋友,但是五大洲我至少去過。我就從那年開始,每年利用假期騎車去旅行。在亞洲中國青海湖騎過三次,還有一些城市,一些地方,澳洲,大洋洲,非洲等。

  我對自己的騎車之行感到很享受,感覺生活已經離不開自行車了。自行車已經深刻的進入我的腦海之中。後來我就認識了越來越多對自行車感興趣的人,而我又特別喜歡講自行車,天天說這個,別人在社交網也會和我聊這個。我有無數關於自行車的東西,我有一個書架專用來放關於自行車的書,我有14輛自行車,我有無數的頭盔,騎包,領帶。我去上市的時候說我想有一個自行車的領帶,然後我就收到了十幾條。我太喜歡這個東西了,這使得我開始去琢磨它,希望能為此做點什麽。而且,久邦數碼上市到一個新的階段,我看到我們的團隊都很厲害,覺得他們離開我也可以。

  我總有一個習慣,就是把自己與真實的環境隔開,留一個角度給自己。所以在久幫數碼上市的路上,我就在飛機上寫了一本書。同事們都很不理解我,說我每天要在路演講7到8個小時,還要在幾個時區里面飛來飛去,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怎麽還在飛機上寫東西。我這人就這麽奇怪。我記得有一個朋友和我說過,他說“如果有一件事情讓你忘了時間,那你就多花時間給它”。我覺得這個事情就是這樣,就像寫作,我不知道自己是喜歡寫作還是自行車,我分不清楚,我在路上寫啊寫,後來等到去年12月31日,我寫完了一本書叫《短暫飛行》,這本書記錄了我在騎行五大洲路上的一些思考。它對我來講就像一個總結。

  說起來2013年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因為我原來讀書的時候有三個願望,第一個是能寫一本書,在2013年我寫完了。我剛剛畢業的時候有一個願望就是在36歲之前能有一個上市公司,2013年我剛好36歲,然後我還希望我能夠去環遊世界,我雖然沒有去環遊世界,但是五大洲我都去過。在去年我就像心願達成了一樣。但是人都會不一樣,等到你走到一個階段的時候,你對生活的態度或者期望就會不一樣。原來的期望是非常的具體,我要出書,我要一個上市公司,但是現在我不這樣想了。

  我不想白白愛過自行車

  我認為一個人真愛一個東西,唯一的方式就是為它付諸實踐。自行車對我來說太重要了。我就是想把我的時間花在我真心熱愛的東西上,比如自行車,我想為它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在跟搭檔溝通並得到他的支持後,也希望把我的想法分享給所有友。就這樣,一個月前,寫了一封公開信,我的標題就是“我不想白白愛過自行車”。

  自行車一共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我打算讓它因為我而變得有點不同。我決定加入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是我們幾個朋友都因為特別喜歡自行車而認識的,我們經常在一起琢磨,我說我們可以加入進來,做出更好的自行車,我們要做對於自行車有貢獻的一幫人。但這個事情才剛剛開始,你們現在什麽都看不到。但可以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做的自行車是所有人都能買的到的,而且它的性能很好,它會很漂亮,很幹凈,而且還很安全,小偷不敢來偷,因為它是聯網的。

  我總覺得,人來到世界上會慢慢積攢一些能量,那麽這些能量你需要用在一些有價值的事情上。你有過一些經歷後,你對一些事的看法就會不一樣。當然也許再過幾年,當你回頭看今天的你時你又會覺得不一樣,我不關心幾年後我怎麽看我,但是現在往前看,我認為我非常樂意把我的時間用這樣的方式去用盡。

  對這個世界始終保持好奇心

  我經歷過你們這個時候,進入大學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上的專業和學的課有什麽用,也不知道自己下了課之後在圖書館,自習室,或在電腦前面,手機上花費的時間,都在學些什麽東西,不知道自己離開校門之後前往哪個公司去上班,從事什麽職業,在哪個個城市生活。我和你們都差不多。但是我想講三點,那對於我來說覺得很重要,希望對你們有點啟發。

  第一個就是有一點好奇心。

  什麽是好奇心?你覺得你對什麽好奇?原來我拍照,對拍照有一點小興趣,大學時也會拍照,那個時候我認識一個中國非常有名的攝影師,他年少有為,現在在德國非常有名。他認為拍照的關鍵是你要像一個外國人剛剛抵達中國時那樣去拍照。我不知道你們聽得懂這句話麽?當我在外國的時候,我也是外國人,我就覺得吃的東西都很有意思,他們怎麽用勺子吃而不是用筷子吃;而且喝的東西也很奇怪,味道怎麽怪怪的,為什麽住的房子是這樣的?為什麽他們的葡萄酒是用那樣的瓶子裝呢?這就是好奇心。好奇心不是你光覺得好奇,你應該去了解它。

  1931年的時候,有一個叫潘德明的人,他從上海出發騎自行車去環遊世界。1937年7月6日,他回到了上海。在他走過的那幾年里,一路收到了無數名人的關註。回到中國後的第二天,抗日戰爭爆發了,一個看遍了世界的人,回來之後卻英雄無用武之地。他在路上,曾經想報效中國,但沒有機會。所以他加入了聯合國賑災救所,他用他的外語能力去幫助賑災。但在文革期間,因為出身他沒辦法去獲得更好的工作,包括他的孩子都上不了大學。到1976年,文革結束時,他聽說四人幫被抓了,認為生活馬上能變得好起來,老爺子一高興喝了幾杯酒,結果心臟病猝發去世了。

  這樣一個被時代的浪潮席卷著,本來有傳奇人生的一個人,就這麽結束了生命,我覺得很遺憾。在某一年的一天,他的孫子跟我聊天,我聽了很多關於他的故事。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給我看他爺爺在出發前背的一本書,叫《名人留墨記》,那個時候他很喜歡讓名人給他簽字。在這個《名人留墨記》的前面,我看到了一段話,突然讓我明白他的人生有沒有在這個大時代里面被席卷是無關緊要的,因為他曾經有著那麽旺盛的好奇心。

  這段話這麽寫的:“德明此行,將以世界為我的大學校,將以親生經歷為我的學習方法,以風霜雨雪、炎炎烈日為我的獎學金。”這是什麽,這叫好奇心,我們很多人會說畢業旅行是為了療傷。但是畢業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一件事情是我多久能掙到第一個房子,我能不能考上公務員,這樣想的就是沒有好奇心的人。我們生活在如此大的世界里,外面還有廣闊的宇宙,我們在年紀最輕的時候,就把好奇心給扼殺掉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就是一座房子,就是希望我們戀愛的時候能夠圓滿順利。我想起潘德明先生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很慚愧,這個世界有那麽有趣並且讓人好奇的地方,而我們卻留在原地。這也讓我想起了薛姬子,我認為她很棒,我相信她一定會有非常好的人生。因為她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所以一個她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在不懂一句中文的情況下來到中國,也能夠在她不懂一句意大利語的時候,去了意大利。而這僅僅因為是很隨便的問我你想去哪里,“你想去意大利,好,那我先去,替你去意大利。”這是她的明信片給我寫下的話:“現在,我在你的意大利。”

  第二個我想談的,就是要有幾個好習慣。

  什麽是習慣?我記得原來有個數學家講過:人一定要養成幾個好習慣。人千萬不要養成不養成好習慣的這個壞習慣。我希望大家回去想一想自己有什麽好習慣。如果你每天為一件事情付出一小時,那麽在某些方面的積攢就可能會比別人多一些。隨著年紀不斷增加,我認為我的記性沒有以前那麽好,所以我最近不那麽依賴於記性,我開始做筆記。看到一本書中的佳句時,我就記下來。

  我在生活中還有一個好習慣可以和大家分享,它就是鍛煉。經常有人和我說:“張向東,你創業不錯。血本無歸過,但公司也上市過,你現在又在創業,已經是個連環創業家了。對於創業,你有什麽好建議嗎。”我說有,就是鍛煉身體。身體一定要好,因為最後都是拼體力,我每天早上都會花半個小時做運動,讓你知道你的身體是存在的。如果你一直堅持下去,五年之後,身體確實會比以前好一些。鍛煉身體是你做事的一個基礎,有很多關於健康的格言,比如健康第一。但是你背了再多的格言,也比不上鍛煉身體的這一個好習慣。你是否願意每天花些時間去鍛煉,比如騎自行車,我是能夠騎自行車的時候一定會去騎自行車。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的想一想自己有什麽好習慣,在年輕的時候養成的習慣才能真正的成為習慣,等到你年紀大的時候才開始養成習慣,已經沒有什麽效果了。

  第三點就是全部的熱愛。

  在路上的時候,有朋友還會問我關於招聘的事情。其實我原來在久邦數碼的時候,就不再負責招聘了,或者說不再自己去確定一個人的去和留了。為什麽?第一個是從管理的效率上來說,誰用人,誰招人。因為久邦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所以我不會直接的去管人。另外一個是,我害怕和大學生見面,因為我曾經經歷過一次招聘,對大學生有些失望。我曾問過幾個大學生,你有什麽特別喜歡的東西嗎,一般的人都會說有,包括簡歷上也會寫很多,比如音樂,閱讀。喜歡什麽歌曲?最近流行什麽歌就聽什麽歌,喜歡什麽書?排行榜上是什麽書就看什麽書。這個叫喜歡。我也不是討厭這個回答,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這樣。但是問題是,如果你和大多數人都一樣,在所有的事情上和所有人保持同樣的深度,那麽從競爭的方面來說,你就會變得可有可無。

  什麽是熱愛?你們可以試一下站在泳池邊上,跳下泳池的那一瞬間。這是一種讓你完全投入,把全身心交給它的狀態。這就叫熱愛。我希望你們想一想,有沒有一件事情,讓你願意做出這樣的付出,或者你願不願意為某一件事情作出這樣的付出。

  我曾經寫過一句話:當你全身心的熱愛某項事物的時候,你才能學會去愛這個世界。自行車對於我來說,就有這樣的意義。

  我現在打算把我的時間和走到如今人生中僅存的一點創造力全部交付給自行車。這就是我對自行車的熱愛的表達。當然,你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尋找到這個熱愛。你們選擇了這個專業,也會熱愛它。你們的老師讓我講一講信息科學的前景,我也樂意講,因為這是我的專業。我們到了今天,去理解這個世界的新的方式,或者說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信息技術。不管你做什麽,做商務、管理、生產等,都與信息技術相關。可是我也知道你們不一定會圍繞它去工作。我的大學同學們從事本科專業的也只有幾個人而已。這也很正常,但你要做好準備,也就是打算用一些時間去找到你的熱愛,那個熱愛讓你覺得你要為它付出生命的全部,也就是找到真愛,去做一份你真正熱愛的事業。

  我在演講的最後都會提到環保這個話題。我認為環保就是一種節制,是一種自我的約束。你們可以註意到我來的時候是帶自己的水杯;我在外面時,也盡可能的不喝瓶裝水;出差的時候會自帶洗漱用品,我希望你們也能夠這樣,每一個都都應該有環保意識。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一封email,竟請動DNA祖師爺幫我們關說 人才、股市猛 「台灣生技幫」亞洲第一強

2016-06-27  TCW

每次談到台灣生技產業優勢,台灣留美的生醫、化工人才庫,都會被拿出來當說嘴的項目。其實,台灣人在波士頓生技社群,真的很「給力」,光看這次《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到波士頓所「驚動」的大老層級,就可見一斑。

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陳良博,幫商周發出一封短短只有幾句話的email,就讓諾貝爾獎得主夏爾普(Philip A. Sharp)、知名創投艾飛揚(Noubar Afeyan)馬上說好。

為了約訪超級難約的新任諾華藥廠研發中心執行長布萊德納(Jay Bradncr),陳良博幫我寫信給華生(Jamcs Watson),麻煩他關說一下。華生何許人也?一查,哇!竟然就是教科書中發現去氧核糖核酸(DNA)雙股螺旋結構的傳奇人物。今年高齡八十八歲的生醫界祖師爺二話不說,馬上回了email:「沒問題!馬上喬。」

後來雖然因為時間喬不攏,沒跟布萊德納見到面。但,讓生物課本傳奇人物華生幫我關說,也創下了職業生涯的新紀錄!

生技界的「愛迪生」蘭格(Robert Langer)只要一開金口,就能讓生技公司估值加個零,麻省理工學院特別為他訂出一小時四千美元的諮詢公定價,而且有錢還約不到。但在波士頓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協助下,我們約到了!

這次商周團隊得到訪問他三十分鐘的寶貴機會,親炙這位身價上億美元教授的風采!

此行也見到前工研院生醫中心主任蘇新森。他在台灣任職兩年後,二〇〇六年回到波士頓,與另三位在哈佛等校當教授的夥伴合夥創立Agios生技公司,二〇一三年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成功掛牌,最高市值接近五十億美元。

生技實力亞太區最強外資看好,上市籌資比整個歐洲多

台灣海外生技人才,真的很厲害。這些心繫本土、熱心熱情的海外專家,成了台灣發展生技的重要連結。事實上,不少台灣知名生技大老,都是波士頓的哈佛幫或麻省理工學院(MIT)幫。

台裔美國科學家、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發明人何大一,是哈佛/MIT共同學程博士;上智生技創投總經理張鴻仁是哈佛碩士;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曾任哈佛公衛學院副教授;即將於七月中旬上櫃的藥華藥,董事長林國鐘也在波士頓重量級生技公司百健任職十多年。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也是MIT有機化學博士,他就是在攻讀博士時,與在同校進行博士後研究的浩鼎董事長張念慈結為好友,後來才陸續轉赴聖地牙哥發展。

這也難怪,在二〇一四年的全球最大生技展上,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出,台灣在人才、資金、開發項目選材等面向中,超越日、韓,發展得最好,擁有亞太區最強的生技發展潛力。

台灣為什麼強?研發能量加上資本市場,就是生技創新最重要的力量,」張鴻仁表示。

紛擾不斷的台灣生技股,看在外國人眼裡其實很寶貴。前年捐出三億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一十五億元)給哈佛大學,創該校有史以來最大單筆捐款紀錄的香港恒隆集團兄弟之一的陳樂宗,就曾向陳良博表達對台灣資本市場非常羨慕。

「台灣擁有全球第二好、僅次於那斯達克(Nasidaq)的生技股市,」張鴻仁說,二〇一三年台灣生技股上市籌募的資金,竟然比整個歐洲生技股合計還要多,「歐洲業者都很驚訝,其實,台灣現在已經是亞太區中小型生技公司的籌資中心了。」

台灣模式兩個隱憂醫師沒空做研究、公務體系思考待改

在亞洲各生技聚落中,台灣最常被拿來跟韓國相比,目前韓國政府已經喊出二〇二〇年拿下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生技藥品專利過期後的平價仿製藥)全球市占二二%的雄心壯志。

韓國SK生命科技公司擔任臨床發展中心執行總監的台裔醫師何伯容分析,韓國是由政府出資、大財團當主力,有組織的投入生技業,強力發展原料藥、生物相似藥。「相較韓國的系統化做法,台灣比較百花齊放,但也不見得不好。」他認為,由政府領軍,方向不一定是對,台灣靈活自有優點,反而不該期待政府設大型科技園區、主導砸大錢在特定公司,而該把重點放在經營好環境,讓生技公司能有沃土自然成長。

平台至少有兩大重點該做。何伯容指出,在波士頓,醫生可大量削減看診量,將時間投入做研究,薪資一大部分改由學術研究經費支應,不會因此減薪。但在台灣,卻被看診業務整個綁住,「醫生沒辦法做研究,等於是讓台灣生技的創業車庫破了一個大洞!」

張鴻仁認為,法規也是很高的障礙,由於新藥往往需要由博士或醫學背景,來正確評估是否安全有效。「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六千多人,一半是醫生或博士,」他說,如果台灣仍然用不足的人力、公務體系而非專業的思考模式管理,將是生技產業拼圖中偏弱的一環。

但當務之急,還是先搞定台灣學術界技轉的持股與利益迴避爭議。「新藥創新源自學術單位的比重,至少過半。」最近才成功將公司送上那斯達克的Proteostasis生技公司醫務長李柏勳指出,機制一定要設得很清楚。

其實,正如蘭格是波士頓生技業的「粽子頭」,艾飛揚是生技股王製造機,台灣的蘭格是誰?有人將翁啟惠類比為台灣的蘭格、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樑比為台灣的艾飛揚。雖然現在談這個,很敏感。「事實上,真是這樣沒錯,」波士頓台大校友會會長、艾伯維(AbbVie)藥廠資深專案經理許翠玲附和這個想法。

波士頓生技業機制,讓蘭格能連續發明救命新藥並創立三十家公司、名列全球資產第五高教授,台灣能不能、要不要這樣的模式,仍須整個社會開誠布公對話。

撰文者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79

首次太空活體生物DNA測序 與地球上的結果“完美匹配”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30日宣布,剛過去的周末,NASA宇航員凱特·魯賓斯在國際空間站內成功完成微重力條件下的DNA測序, 這標誌著人類已迎來“能對太空活體生物進行基因測序”的全新時代。

剛完成測序任務的魯賓斯表示,她與地面同事一起見證了基因和系統生物學研究來到了太空。“我們現在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科學領域——太空基因組和系統生物學。”

這次太空測序是“生物分子測序研究項目”的一部分。測序使用的是英國牛津納米孔公司提供的MinION測序儀,只有手掌大小,既方便又快捷。測序原理是通過納米孔施加電流,同時讓含有檢測樣本的液體流經檢測儀,不同的DNA分子會引起不一樣的電流變化,通過電流變化就能識別出這種基因序列的生物。

該實驗準確來說是一個測試,測試MiniION便攜式DNA定序器是否能在太空正常運行--事實證明到目前為止,運行沒有問題, 太空和地球上的兩種測序結果能完美匹配。

有了在太空中測序DNA的方法,就能識別出國際空間站內的微生物是否威脅宇航員的健康,幫助地面科學家隨時了解宇航員們的生活環境,及時告知他們是否要做清潔或服用抗生素。太空DNA測序儀對未來造訪火星等需要長時間待在空間站的宇航員來說,是保護他們健康的重要工具。

另外,測序儀還會成為空間站其他科研的重要工具,比如直接檢測繞軌飛行中遺傳物質或基因表達的變異,而不用再像以前一樣等幾個月返回地球後才知道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698

DNA追蹤連環殺人兇手 淺談Y染色體檢測技術的應用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508

 2016年8月26日,涉嫌於1988年到2002年在白銀等地作案9起,逍遙法外28年的連環殺人兇手高承勇終於落網。而偵破“白銀案”的關鍵,正是Y染色體檢測技術。兇手的遠房堂叔因行賄罪被監視居住,警方發現其Y染色體與“白銀案”兇案現場發現的兇手Y染色體同源,說明此人與案犯來自同一家族,據此確定了兇手的身份。

人體細胞核內含有23對染色體,包括22對常染色體和1對性染色體,其中性染色體與性別有關,男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女性為XX。Y染色體只從父親傳給兒子,同一父系內的男性通常有一致的或者非常接近的Y染色體。Y染色體檢測技術正是根據這個原理,檢測不同的男性個體是否來自同一個父系祖先。

Y染色體檢測的應用範圍很廣,除了用於刑偵,還可用於親子鑒定,研究人類起源和進化研究等等。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因被懷疑與女僕有染並生下私生子,此事多年沒有定論。美國現代科學家利用Y染色體檢測技術,對女僕兒子的後代和傑弗遜家族的男性進行基因檢測,證明了傑弗遜總統確實有私生子。

不少科幻作品也肯定了基因檢測技術在刑偵中的應用。在日本科幻電影《白金數據》中,未來政府秘密建立基因數據庫,搜集了全國人民的DNA數據,通過對犯罪分子留在現場的DNA進行比對,警方可以快速、準確地確定真兇或者受害者的身份。

為了探討基因檢測技術在現實中的應用,南方周末對目前正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系從事博士後工作的王傳超進行了專訪。王傳超畢業於複旦大學,也曾在德國馬普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工作,研究領域包括利用Y染色體調查曹操世系,從Y染色體解析東亞人群歷史等,在著名的《科學》雜誌上發表過《反駁“語音多樣性支持語言從非洲擴張的系列奠基者效應”》等論文。

南方周末:不少人對Y染色體檢測技術還相當陌生,你能不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項技術?

王傳超:Y染色體僅存在於男性體內。男性體內的性染色體包括一條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和一條來自父親的Y染色體,也就是說男性的Y染色體只能來源於父親,所以人類性染色體的遺傳方式決定了Y染色體遵從嚴格的父系遺傳。

Y染色體在遺傳過程中,染色體主幹有95%以上的部分不會發生基因重組,保證了子代能完整地繼承父代的Y染色體主幹,所以Y染色體主幹是嚴格父系遺傳的。

人類染色體上有很多STR位點(DNA中的一種短串聯重複序列,不同個體的STR序列有很強的特異性),來自同一父系家族的男性,他們Y染色體的STR位點相似度也比較高。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對比男性Y染色體主幹的STR位點,便可判斷這些男性是否來自同一個父系後代。

南方周末:傳說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曾和女僕生下私生子,美國現代科學家為了判斷流言的真偽,也是用這項技術,對女僕兒子的後代和傑弗遜家族的男性進行基因檢測,證實了兩者來自同一個父系家族。請問你認為就目前來說,這項技術足夠成熟,足夠可信了嗎?這項技術還能運用在什麽方面呢?

王傳超:1802年,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因被懷疑與女僕莎莉·海明斯生育孩子而遭到起訴。此後,人們一直對此事爭論不休,而科學家福斯特用Y染色體回答了這個問題。福斯特比較了傑弗遜的叔叔、莎莉的大兒子和最小兒子的男性後代的Y染色體,得出結論傑弗遜是莎莉的最小兒子的生父。

Y染色體鑒定父系親緣關系這項技術已經足夠成熟,足夠可信,但鑒定的結果解讀與檢測的位點數目有關,比如說A檢測了Y染色體上的5個STR位點,結果發現和B的一樣,但這並不能說A和B就一定有父系親緣關系,因為再多檢測幾個位點或許就能發現A和B不同。所以檢測的STR位點要足夠多,結果才會可信。

這項技術還能運用在群體遺傳學的比較分析、父系尋根溯源等。

南方周末:你讀博時的研究包括利用Y染色體調查曹操世系,還有從Y染色體解析東亞人群歷史等等。這算不算Y染色體檢測技術的另一個用途?這些研究有什麽意義?

王傳超:這是Y染色體檢測的另一用途。我們應用Y染色體遺傳標記,把遺傳結構分析與地方誌和族譜的研究結合起來,文理交叉,探明中華姓氏的源流,並更精細地構建出中華民族的父系遺傳結構圖譜,為徹底理清中華民族的起源、遷徙和融合歷史,提供最全面翔實的參考資料,提升人們對自身血脈、家族、民族及國家的認同性。

南方周末:你在國內讀博的時候就在著名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文章《反駁“語音多樣性支持語言從非洲擴張的系列奠基者效應”》,現在又在國外做博後,對國外的技術也很了解。你認為中國的Y-DNA染色體檢測技術在世界處於什麽水平?

王傳超:目前中國的法醫Y-STR檢測還大多使用國外Applied Biosystems的儀器和試劑盒,國內也有機構自己研發試劑盒,但應用範圍不大。總體來說,這項技術對國外技術仍有依賴性。

南方周末:Y染色體檢測的方法只適用於男性,如果是女性的話,應該用什麽方法確定血緣關系呢?

王傳超:女性可以通過線粒體DNA。線粒體是細胞里面的一種細胞器,里面也含有少量DNA,跟細胞核里的DNA不一樣。線粒體僅存在於卵子中,精子里就不含線粒體,所以線粒體僅能從母親傳遞給兒女,可以根據線粒體中的DNA追溯你的母系祖先。

南方周末:一些殺人犯在犯案後為了不讓警方發現死者身份,會用極端方式毀屍滅跡。就生物學角度來看,你覺得這些行為能幹擾警方破案嗎?

王傳超:這並不能完全銷毀體內的DNA,仍可以通過DNA對比來一步步找尋死者親屬。

南方周末:在日本科幻電影《白金數據》里,政府秘密建立基因數據庫,搜集了全國人民的DNA數據,通過對犯罪分子留在現場的DNA進行比對,警方可以快速、準確地確定真兇或者受害者的身份。你認為將來我們政府有沒有可能建一個基因數據庫一類的東西,每個人都儲存一份基因數據在里面,方便破案?這個設想現實嗎?

王傳超:很多人認同建立法醫DNA數據庫,主要是針對犯罪分子,不擴大到全民。如果我們政府能建立一個涵蓋全民的基因數據庫,那當然會方便辦案,但如果這麽做了,同時又會引發遺傳資源如何使用等倫理學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76

【人物】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如果特朗普當選,我可能不想繳稅

坐落在紐約長島北面的尖角上的冷泉港,看起來和美國東海岸的其他港口並無明顯區別,但卻是一個讓科學界肅然起敬又怦然心動的名字,是全世界多少科研人員渴望到達的“聖地”。

這里因聞名於世的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SHL)而與眾不同。

甫一走進實驗室主樓,就能看到一座DNA雙螺旋結構的銅制雕像。該雕塑作品出自西雅圖的著名玻璃雕塑大師Chihuli之手,也是為了紀念冷泉港實驗室的現任主任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 Watson,下稱“沃森”)。

作為DNA雙螺旋結構圖的發現者之一、1962年諾貝爾醫學獎或生理學獎得主、美國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倡導者和實施者,沃森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冷泉港實驗室下屬的“沃森生物科學學院”就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

作為現代生命科學和基因組科學的權威,關於沃森的美譽和爭議曾經長期並存,如今已經88歲高齡的他,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工作熱情和豐富的生活愛好,當然,也一如既往地個性鮮明、直率敢言。

詹姆斯·沃森(James Dewey Watson)

發現雙螺旋結構

建立於1890年,冷泉港實驗室的歷史已經超過一個世紀,被稱為世界生命科學的“聖地”與分子生物學的搖籃,誕生過8名諾貝爾獎得主,名列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十大研究學院榜首。

它也是美國獲得政府撥款最多的實驗室之一,預算高達1.5億美元。研究領域包括分子生物、基因、癌癥和腦神經科學。40年前,正是在這里,人類首次發現了癌細胞。

DNA雙螺旋模型的發現,是20世紀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之一,也是生物學歷史上唯一可與達爾文進化論相比的最重大的發現,它與自然選擇一起,統一了生物學的大概念,標誌著分子遺傳學的誕生。這是一門綜合了遺傳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和信息學,主宰了生物學所有學科研究的新生學科。

60多年前,當時年僅25歲的沃森首次發現人類DNA基因的雙螺旋結構,被稱為“DNA之父”,在34歲時就被授予了諾貝爾獎。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沃森在1968年就成為了冷泉港實驗室這個神聖之地的掌管者,到今天快50年了。半個世紀的時光溜走,他仍然堅持每天到辦公室研究論文報告。

言辭鋒利

冷泉港實驗室沿著港口而建,呈一條狹長的帶狀,沒有大門,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公園。辦公樓、實驗室和居住區散落在各處。沃森的辦公室隱藏在最深處,平時很少有人打擾。考慮到沃森年事已高,一般來訪者和他的會面時間都被規定在不超過30分鐘。

冷泉港腦神經科學研究團隊的負責人Anthony Zador帶領《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進了沃森的辦公室。Zador在17年前來到冷泉港,是沃森一手栽培起來的得意門生。

見沃森前,Zador提醒道,沃森以其激烈的個性和言辭出名。在加入冷泉港之前,他曾在哈佛主要從事蛋白質生物合成的研究。後來因為與哈佛起了爭執,於是憤然離開,後來來到紐約長島冷泉港實驗室擔任主任。他的研究領域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轉向主要從事腫瘤方面的研究。

早年間,詹姆斯·沃森(James Dewey Watson,上圖左)與科研合作者英國生物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本報記者也曾了解到許多人對沃森的描述是“才華橫溢、直言不諱、性格怪異”。這些印象,大多源於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中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鋒利言論。

2007年他在英國巡講時曾公開表示:“黑人不如白人聰明;有關不同種族智力水平相同的觀點是一種錯覺。”這種說法立即引起多方猛烈抨擊。他還說過,西方國家對非洲國家的政策錯誤地建立在這樣一種假設的基礎上,即認為黑人與白人同樣聰明,但試驗證明事實並非如此。沃森聲稱,10年之內都無法找到造成人類智商差別的基因。也正是這種激烈的言論和對種族的態度讓他受到了業界排擠,事業發展遇阻。

沃森的辦公室很大,墻上和桌子上擺滿了各種抽象畫、他年輕時的照片以及和家人的照片,還有一些獲獎證書。最引人註目的是一張DNA結構的素描和一個裱上相框的國家科學獎證書。

紐約那幾天有點陰冷,沃森穿了一件墨綠色和米白色相間的薄毛衣,房間里適宜的溫度和溫馨的布置充滿了暖色調,讓人忘卻室外的寒氣。

所有的擔心和疑慮,在見到沃森之後,完全消失了。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知識淵博而不迂腐、精力非常旺盛的老頭兒。

在Zador的介紹認識下,見到從中國遠道而來的本報記者,沃森顯得十分高興。他摘下眼鏡,放下手中的論文,開始和記者聊天。

看到沃森辦公桌上擺滿了論文,記者不禁好奇地問其現在的工作節奏。沃森表示,除了平時每天都來辦公室工作,自己通常周六和周日也都會到實驗室來工作幾個小時,儼然一個工作狂人。

“我有時候也會打打網球,不僅是因為運動對我身體有好處,而且因為我喜歡打網球。在我這個年齡,那些不運動的人可能都已經死了。”他充滿幽默感地調侃自己道。

龍蝦與北京烤鴨

冷泉港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微生物遺傳、染色體結構、動物病毒、細胞培養、腫瘤免疫和神經生物學等。但是實驗室的規模是小而尖端,目前只有300位研究人員。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到了夏天,實驗室就會在細菌遺傳、噬菌體、動物病毒和腫瘤病毒方面進行夏季博士後的指導工作,這是冷泉港的一大傳統。

沃森表示接管實驗室最初,只有4個獨立研究團隊(PI),但是到了夏天,這里就成了研究人員的天堂,最多的時候能夠容納多達60人。

當時實驗室專門辟出一個樓層充當汽車旅館,在四樓能夠給這些研究人員提供住宿。不過沃森說,冷泉港長期以來夥食都不怎麽樣,在當地的小餐館也沒有河豚和軟殼蟹吃,最好的食物是在有宴席的時候,可以吃到龍蝦。

作為一個對食物有追求的吃貨,沃森也為此做出過多次努力,希望改善冷泉港的膳食。

他聘請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廚師Jame Hope來燒飯,但卻對Hope的廚藝感到失望,於是他把Hope送去巴黎學習了一周,希望他能學會怎麽烹飪新鮮的食物。一周後Hope學成歸來,水準卻依然不見起色。

沃森對此笑著說:“他只對法國紅酒感興趣,但是我對食物更加感興趣。區別在於紅酒太貴,比起酒而言,吃的要便宜得多。”他還開玩笑回憶起,在自己還是研究員的時候,經常去店里買5-10美元的紅酒,當時他的年薪才不過5000美元。

喜歡旅遊的他,前不久剛從希臘回來。五年前還去了趟南非。不過對他來說,中國太遙遠了,他對中國的記憶還停留在1984年。

“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烤鴨,味道真的是好極了。”他說,如果下次還有機會去中國,最想帶一些中國的藝術品回去,“中國的國畫是非常特別的,沒有一幅長得像西方油畫。但是要買到好的畫,最好的方法就是問清楚最貴的畫廊在哪里。”他很肯定地對記者說,上海有很多非常名貴的畫廊能買到全世界最好的藝術品。

事實上在過去六年里,沃森開始收集藝術品,而且專挑貴的買。

拍賣諾獎與反對特朗普

沃森表示自己的夢想是去中國的西部以及穿越印度,但他有些遺憾這個夢想在他這個年齡很難實現了,如果是75歲以下還有可能。不過他開玩笑說,再去中國,除非能夠有比爾·克林頓的待遇。“如果你是美國前總統,你不需要賺很多錢,因為只要你出現,你的身價就值好幾百萬美金。”

事實上,沃森是全世界第一個拍賣諾貝爾獎章的科學家。2014年底,他的諾貝爾獎章在美國佳士得拍賣行不出數分鐘即以475萬美元成交,成交價較預估價高出近一倍。

冷泉港實驗室

按照沃森的想法,希望借這次拍賣“重新投入公眾社會”。沃森坦承自己以前“愚蠢”,為往事道歉,這次拍賣所得一部分將捐給母校芝加哥大學和曾任職的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余款將用於補貼生計。

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把諾貝爾獎賣了500萬美元,其中的100萬美元繳稅,100萬美元犒勞自己,還有300萬美元捐掉。”他還表示,很多富人其實是想為社會捐獻更多的錢,但是問題在於捐錢也要上稅。“政府什麽都不做還要拿走一筆錢,這是不對的!”

即便後悔曾經的莽撞言辭得罪了不少人,但他直率的性格卻依然未變,從他鋪墊了不少前言卻真正想表達的政治立場就可見一斑。

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如果特朗普當選,他可能不會想繳稅,因為特朗普自己不繳稅,光想著掙富人的錢。沃森一如既往率直地說:“特朗普的做法對治理國家並沒有什麽用。”

作為民主黨的擁護者,對於希拉里在大選中的表現,沃森認為是超出了自己預期的。此前還擔心希拉里可能不會那麽輕松地贏下來,但是現在看來勝券在握。

冷泉港東進

對於年輕人,沃森一直建議 “要做最好的自己”(To be the best of you),當然這首先得要“和最好的人在一起”。這個座右銘是沃森一直掛在嘴邊的,很顯然也成為了整個冷泉港的信條。Zador對此的解讀是“大膽去做別人沒做過的,永遠不要人雲亦雲”。

離開沃森的辦公室,Zador帶本報記者參觀了他的腦神經科學實驗室。在那里,科研人員正在訓練關在籠子里的老鼠,教它們如何根據科學家的意願來實施行為。而除了傳統的訓練小鼠和大鼠的實驗,Zador最近一項非常具有前景的研究是利用“條形碼”標記大腦,從而幫助人們進一步理解大腦深度神經網絡的工作機制。

Zador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演示了他是如何對大腦進行標記的原理。事實上,利用掃描條形碼的方法研究大腦也是在腦神經領域的首創。

在Zador的團隊里,有非常多年輕的中國研究員。他們大多來自北大、清華。其中一名來自清華的中國學生陳筱寅告訴本報記者,來冷泉港工作是一種至高的榮譽,這里是很多中國學生的夢想之地。

事實上,冷泉港實驗室在美國以外的第一個分支機構就位於中國蘇州工業園區,於2010年掛牌成立。同時,冷泉港亞洲的首次會議“沃森癌癥研討會”也在此舉行。沃森、琳達·巴克(2004年生理學醫學獎)以及托馬斯·施泰茨(2009年化學獎)都曾先後到訪冷泉港亞洲分部。

冷泉港亞洲以冷泉港實驗室會議的形式及風格為原型,在亞洲建立了由一系列科學會議構成的年度項目,討論生物醫學研究中的各類話題,如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神經科學、癌癥研究、細胞和發育生物學,以及植物生物學等。

據Zador介紹,冷泉港亞洲沿襲了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傳統,為來自亞洲乃至全球各地的科學家、研究人員及學生提供近距離分享最新科研進展的獨特平臺。不過Zador從來沒有去過中國,他對此表示遺憾:“幾年前我曾有機會去到那里,但是當時我第二個孩子正好出生,不得不放棄那次行程。”

走出腦神經實驗室,天空飄起小雨。順著港口的方向走,水邊的長凳上,一個老人靜靜地坐著,近處有白鷺在水中嬉戲,遠處則是一大片開闊的水域。如此依山傍水、風景秀美的地方,難怪成為全球科學家的夢想之地。很多科學家結束科研任務離開好幾年之後,還是經常會想著回來看看。

猜想,也許在最無聲的緘默鉆研與專註創新中,才會誕生如沃森等偉大的科學家和顛覆的科學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09

聯合利華這個26億腋窩市場的夢 被中國人的DNA打敗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11/1192130.html

_____.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和布魯內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13年訪問了近6500名來自不同背景的女性後得出結論:“香體露的使用不是非常普遍,這可能是因為對於很多東亞人而言,他們不需要。”

美媒稱,聯合利華十年前就把舒耐香體露帶進了中國,夢想著一個有26億腋窩的市場。工資在增長,消費者在花錢,彼時即將舉行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使中國人更有國際化的感覺。按理說,會有更多人願意接受這個西方的衛生用品。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月6日報道,聯合利華大中華區前總裁薄睿凱通過電話表示,“我們當時有一個非常有野心的計劃。”但文化差異和簡單的生理問題——科學家已經證明許多東亞人並沒有西方人的體味問題——阻撓了這些計劃。薄睿凱說,舒耐在中國的銷售總量只達市場營銷預算的一小部分,據估計,目前中國只有不到10%的人口使用香體露,在大城市之外更加難找。

報道稱,中國不斷增長的消費階層推動著全球經濟增長,為星巴克、肯德基等一大堆西方品牌增添了財富。許多中國人現在會喝咖啡而不是喝茶,即使可能會出現腸胃不適也要吃奶酪和冰激淩,而在這個老奶奶見到低於室溫的飲料都會表現出極度恐懼的國家,人們也開始狂飲冰冷的汽水。但贏得中國消費者的努力曾有過重大失敗,比如衛生棉條和谷物餅幹維多麥。

報道稱,蘋果和星巴克等公司能夠成功,部分原因在於向中國消費者出售了能向世界彰顯他們的成功的產品,而這個任務對於人們看不到的產品來說更加困難。

“它必須是能看得見,或能聞得到的東西,”上海獨立經濟學家葉檀說,“香體露的失敗部分是因為人們看不見它。”

這些產品也有中國的追隨者。北京38歲媒體人蔡謙一從2006年開始使用香體露,那時他正在法國學習,他覺得自己沒有體味,但認為汗漬是個問題。“夏天的時候出汗會在T恤上留下汗漬,這樣非常難看,尤其是在腋下附近。從社交的角度來說,這很尷尬。”但他大多數的家人和朋友並不知道什麽是香體露,有一次,一個親戚誤把它當成香水,還問他為什麽這是固體的。

報道稱,當全球香體露廠商進軍中國市場時,他們強調的是流汗給社會交往帶來的尷尬,這個核心信息在西方證實是有效的:出汗會讓你在社會交往中被人冷落,也會破壞情場上的機會,但這個宣傳方式在中國沒有產生效果。

參與了舒耐市場推廣的聯合利華的護膚產品助理經理露西亞·劉說,“在傳統的觀念里出汗是件好事,因為它會幫助排毒,這個市場營銷上的障礙很難克服。”

報道稱,的確,中國的健康網站長期以來一直在宣傳出汗的益處,從增強免疫力、提高記憶力到肌膚恢複活力。對於很多中國人而言,排汗是新陳代謝的自然組成部分,不應該被阻礙。此外,一些中國消費者購買香體露還有另一個原因:基本的生理特性。但科學家近年來已經證明,很多東亞人攜帶的一種基因可以降低產生強烈“人體腋窩氣味”——體臭的科學說法——的可能性,這個群體包括占中國大多數的漢族人口,因此這從根本上減少了他們使用香體露的可能性。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和布魯內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13年訪問了近6500名來自不同背景的女性後得出結論:“香體露的使用不是非常普遍,這可能是因為對於很多東亞人而言,他們不需要。”

報道稱,聯合利華沒有因此卻步,它使用了一系列傳統市場推廣手法,包括聘請最紅的名人出現在電視廣告中、店內產品試用和排汗測試,以及贊助演唱會等。但如今看來,該公司許多的努力似乎都沒有奏效。
一系列舒耐的平面廣告刻畫了一個人的腋窩成為他人的潛在威脅。在一則廣告中,一名持槍劫匪的腋窩在畫面前景搖晃,他似乎沒有使用手槍就制服了對手。在另一個類似廣告中,一名拳擊手只靠自己的體香就擊倒了對手。

主管這個廣告系列的新加坡創意總監黃田一對視覺效果感到很滿意。但他說,這些廣告似乎脫離了許多不熟悉美國西部槍戰、職業拳擊和冒犯性腋臭的中國消費者的生活。

“我們設計的這個系列的廣告是基於西方的幽默,”他說,“很多中國人並不一定能明白。”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歐睿的統計,香體露2016年在美國的銷售額為45億美元(約合288億元人民幣),而在中國的銷售額一共1.1億美元(約合7億元人民幣),同時,香體露在其他東亞市場的銷售也表現不佳。

報道稱,希望在中國銷售香體露的公司不得不從其他感官上想辦法。德國拜爾斯道夫集團旗下品牌妮維雅試圖在香體露中加入美白功效來吸引中國女性消費者,以此來討好一個白皙膚色往往表明社會地位的市場。

妮維雅中國區市場主管西蒙·曹說,香體露很受歡迎,但“增長空間非常有限”,“我們不會在香體露上花太多精力,因為投入和回報是不成比例的。”

同時,香體露在中國的稀缺迫使一些外國人不得不囤貨。26歲的美國人亞力克斯·史蒂芬斯是一名前公關從業者,在北京生活了近十年,直到去年離開,他說他每次回到美國都會大量購入香體露。

“它已經變成了我回家時唯一會囤的東西,”他說,“而且我一個都不會送給朋友,就算他們花錢來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8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