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氣象預報會省錢 三星、福特也信服 被拒絕2.4萬次 他讓人掏錢「買天氣」

2016-08-01  TWM

編按:喬爾·梅耶斯(JoelMyers)在一九六二年推出當時只有一個客戶的「準確預報天氣」(AccuWeather)公司,之後把它做成一家市值逾一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十二億元)的巨型天氣預報企業。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幾家公司都是他的客戶,不過當初他可是下了十年苦功,才說服那些業者,讓他們相信,買他的天氣預報,是一項值得的投資。他是怎麼 做到的?以下是他的自白。

當我在五十四年前創辦這家公司的時候,沒有人願意花錢買天氣預報,因為電台會向他們免費提供天氣預報。我在當年憑藉的科技,就只有一樣:我自己。想成功,我就得讓人相信兩件事:我可以針對他們的生意,為他們提供量身打造的天氣預報,幫他們省錢;我提供的預報,比政府經營的國家氣象局預報更精準。

發揮客製化的價值車輛銷售增減少保險損失

為證明客製化天氣預報的價值,我首先仔細研究了潛在客戶的生意與業界狀況。我必須判定天氣變化對客戶的衝擊——必須讓客戶知道,若沒有我的協助,他們永遠無法察覺這類衝擊。

舉例來說,我發現,民眾在即將降雪時,比較喜歡購買四輪傳動的車輛。我就往來探訪汽車代理商,向他們解釋說,如果擁有客製化天氣預報,他們可以在天氣狀況即將惡化時,將停在展示間的那些跑車與轎車栘走,換上四輪傳動車輛。我還向汽車代理商的保險公司展開遊說,說我能在冰雹或颶風即將來襲以前提出警告,讓車主把車子開進車庫躲避風暴,從而減少損失。

為了證明我可以做得比政府好,我必須讓客戶了解,高度針對性、但政府沒辦法提供的天氣預報,究竟怎麼能幫他們省錢。

相信自己的產品堅持50年如今15億人接受

舉例說,我追蹤相對溼度,為賓州一處滑雪區的滑雪場主人預測製造人造雪的最佳時機,當時還沒有任何其他人用這種方法進行預測。我還向他證明同一時間在同一雪坡上,可能出現三種不同的天氣狀況。這位滑雪場老闆對我的話仍然將信將疑,於是我讓他免費試用三十天,他最後終於成了我的客戶。

儘管這麼苦口婆心,絕大多數公司仍不相信我的話。自一九六二年起,我在十年間,共走訪兩萬五千家公司。終於有了一百家付費的客戶。換句話說,面對潛在客戶,我吃了兩萬四千九百次閉門羹。我當時那種遭人排斥的沮喪感,大得讓你無法想像。但就這樣一點一滴,我終於讓人相信,喬爾·梅耶斯提供的精確天氣預報能幫他們的公司省錢。

今天,我們的客戶包括鐵路公司、演唱會票券公司LiveNation、三星,還有將我們的預報程式整合、融入其車輛的福特汽車(Ford)。現在每天有超過十五億人接受我們的天氣預報。但若不是對自己了解天氣動態的能力如此深具信心,我不可能有這麼大勇氣堅持下來,一定早就放棄了。

全台獨家授權刊登

《Inc.雜誌》是科技界最夯的商業雜誌,專門介紹最天才的腦袋、最熱門的新創公司、最新穎的商業模式。早在一九八一年,它就是全球首本以賈伯斯為封面的雜誌,預言他將改變世界;每年選出的「Inc.5000強企業」裡,十倍、百倍爆發性成長的獨角獸也俯拾皆是。除了可以在《Inc.雜誌》看到精采的企業故事,也能在網路、科技改變傳統商業環境的當下,看到明確的趨勢。

作者 Will Yakowicz 譯者 陳曉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20

【人物】超級天氣預報員金犁

12月24日,證監會的公告就顯示墨跡天氣提交創業板招股書,並公開發售不超過總股本25%的股份。其投資情況因此得以公開:包括創新工場、險峰華興、阿里系和盛大系資本等都是墨跡天氣背後的股東。

上周末,墨跡天氣CEO金犁在臺北跑完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場完整的馬拉松,他感慨道:“我們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事實上,金犁人生中第二場馬拉松剛剛起步。

天氣大數據的價值

上個月,在墨跡天氣望京附近的辦公室里,第一財經記者首次見到金犁。這位國內最大天氣類工具APP掌門人是一名80後,個子高高瘦瘦,或許是為了掩蓋自己的年齡,留著濃密的絡腮胡,頗有幾分狂野。關於IPO計劃,金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市和尋求被收購都有可能,看機會了。”

墨跡天氣CEO金犁

成立於 2010 年的墨跡天氣,目前以提供天氣資訊、廣告營銷產品和銷售氣象監測硬件為核心業務。

從營收數據看,墨跡天氣近年營收增長速度非常迅猛,營業收入從 2013 年的 1840.77 萬元,增長到 2015 年的 1.25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160.59%;凈利潤從 2013 年的 64.32 萬元,增長到 2015 年的 2519.08 萬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525.82%。

不過對於墨跡天氣的上市,業內還是有不少質疑聲音,尤其認為墨跡天氣目前營收的95%都來自於廣告,收入模式單一將成為未來盈利的巨大風險。但是金犁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就氣候數據如何變現的問題給出明確的回應。

他說,現在最重要的盈利方式仍然是品牌廣告,包括和天氣密切相關的汽車類客戶和快消類客戶;同時包括效果類的廣告投放,比如“雙11”的引流等等。但這些還不是全部,他提出了2B的業務,從氣象數據、氣象咨詢方面對B端進行不同的服務支持。金犁說:“我們目前已經通過和服務商合作,針對不同場景為用戶提供洗車、旅遊等2C端的天氣服務,獲取傭金,這是一種盈利方式。而且今年成立了新部門,正在積極拓展2B的業務。”他舉例稱墨跡天氣還在與e袋洗進行合作,“洗衣服也和天氣密切相關,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需求預測,幫助他們去協調資源,提升效率。種植、物流、航空業我們都在拓展中,尤其是物流業,比如水果蔬菜的運輸都與氣溫、氣候等相關,在國外這類氣候數據服務的收費模式已經成為共識。”

金犁所說的提供氣候數據的公司代表是去年被IBM以20億美元收購的美國公司Weather Company旗下的數字業務部門以及2013年被孟山都以9.3億美元收購的Climate Corporation。

Weather Company是一家能夠從 4000 萬部手機中收集超過每秒 4GB 信息量,以及14.7萬個天氣監測站、5萬個航班和數不清的能夠反饋天氣數據的智能汽車作為信息收集源的公司。它掌握的天氣數據就是對未來天氣進行預測分析的最好素材。所有蘋果iOS系統自帶的天氣預報軟件正是來自Weather Company旗下的The Weather Channel。

Climate Corporation是一家面向農民的意外天氣保險公司。它通過分析自己掌握的海量天氣數據來預測未來可能對農業生產造成破壞的各種天氣,農民可以根據這種預測來選擇相應的農業保險,以降低惡劣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尤其是在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的背景下,Climate Corporation所掌握的數據科學能夠幫助孟山都應用到提高農作物產量中去。

墨跡天氣出的智能家居設備“空氣果”

這兩家公司的成功都為墨跡天氣提供了發展思路。墨跡天氣也通過成立氣象研究院,與國際氣候相關公司合作來獲取更多精確的數據。金犁表示,基礎設施、流量和機器學習的開源框架以及政府數據的開放都對墨跡天氣至關重要。“氣象研究院首先會搜集很多數據,做天氣預報,基礎數據很重要,關系到精準度。我們已經和美國國家氣候與海洋研究院以及歐洲、日本的氣象公司合作,獲得加工後的數據。”金犁說,“這樣每一個地域的數據我們都能夠得到。我們也可以用我們的數據和這些機構交換,比如我們的時景照片,合作夥伴能夠基於照片衍生出更多的產品。”

“碼農”轉身

金犁稱自己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寫程序,雖然不算天才,但是屬於很早介入這個領域的。因為喜歡編程,他在大學進了計算機系,畢業後去了埃森哲,做智能手機的解決方案,給500強做一些報表。後來加入了塞班和諾基亞(塞班是諾基亞的消費系統),具體做手機的開發。從其早期的工作經歷來看,金犁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碼農”。

“碼農”為何轉型創業?金犁認為這緣於一則新聞。

“有一天我看到一則新聞,南方的一個地區由於網關推送速度不夠快,導致災害的預警沒有及時發給公眾,造成很多人死亡。當時那篇文章分析說,這個預警先發給付費用戶,再發給不付費用戶,就耽誤了逃生和救援。”金犁說,當時就想到做一個App,很智能的,能把每一天的環境報告第一時間發給所有用戶,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到一個完善的環境報告。“墨跡天氣和以前我做的事情很像,都是App的開發,我是學計算機的,和互聯網的接觸比較多,這次只是應用到了環境領域。”金犁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除了現在已經有了的App和數據以外,墨跡天氣還在硬件方面進行開放,比如監測室內空氣狀況的智能家居設備“空氣果”,希望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承包室外天氣探測和家居環境空氣探測。不過從目前的營收比例來看,硬件所占的份額微乎其微,今年上半年硬件銷售僅占營收的1%。

“當你沒有話題可聊時,天氣才是最好的談資。”這句話似乎對於墨跡天氣聚集人氣特別有用。和所有工具類 App 一樣,墨跡天氣也有一個“社交夢”。

時刻保持危機感

目前墨跡天氣的時景社區主要是能夠讓墨跡用戶以圖文形式分享自己所在地方的天氣和環境狀況,提供互相交流的平臺。金犁的設想是,利用定位和圖像識別技術,用戶上傳到時景社區的圖片為墨跡天氣 App 增加遍布全球的天氣糾錯員,後臺智能識別根據照片信息自動進行天氣信息校正。

目前市面上天氣App層出不窮,如何捍衛自己的龍頭老大地位,不輕易被抄襲,是金犁每天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他也因此時刻保持著危機感。金犁說,墨跡天氣最初在諾基亞塞班上的版本使用的是遊戲程序,別人要參考他們的設計很難,需要既懂應用又懂遊戲開發。但是隨著後來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安卓和iOS系統方便了開發者,他們很容易就能寫出和墨跡天氣差不多的程序。這時候就需要從設計和增值業務上尋求突破口。

“我們發現僅靠用戶界面的改變是不夠的,別人和我們越來越像,參考的成本很低,差距越來越小。我們只有把氣象做得更加精致,通過更加精準的技術和本土化的服務,獲取用戶的依賴。”金犁表示,“你會發現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比如有美顏需求的用戶,手機自帶的應用就無法滿足她,在環境領域也是如此。”

金犁透露,墨跡天氣從前年就已經開始盈利。此次沖刺上市背後,墨跡天氣有產業大鱷扶持,包括險峰系、阿里創投、北京創新、盛大網絡等公司分別持股18.97%、15.5%、8.71%、6.27%。但金犁仍然是實際控制人,占股超過37%。對於目前的融資環境,金犁表示:“我們的感覺是投資人越來越謹慎,但還是很有錢,就是要有好的項目。所以要說資本寒潮也不確切,應該說是信心寒潮。”

每周堅持工作70個小時左右的金犁,在其同事看來有用不完的精力。“有人說我看上去是很技術的人,特別適合做產品,從來沒有人說我適合做商業。”金犁笑著說道,“不同人對商人有不同的看法,馬雲說商人不受尊重,我是希望所有的商人都能受到尊重。”金犁最後補充道,“如果我不能很好地把一個產品商業化,就無法繼續投入更多產品,所以即使商人不是我所追求的目標,商業化也是我做任何產品追求的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91

氣象局暫停霾預報 霾預報標準制定者重申“霧霾”叫法誤區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548

這是霧霾籠罩的北京東三環地區的樓群(1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欣/圖)

兩份網傳的通知讓不少公眾以為霾被“被消失”了。

2017年1月17日晚,來自國家氣象中心業務科技處和某省氣象局科技與預報處的兩份通知均提到“氣象局暫停霾預報預警業務”。

2010年6月,《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行業標準開始執行,在2013年1月的長時間全國大範圍汙染期間,1月28日中央氣象臺第一次專門針對霾發布了預警。此後,市民也可以在天氣預報和手機短信通知中看到不同等級的霾預警。

多位國家氣象局工作人員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了這個網傳消息,但氣象系統內部的霾預報預警業務還在調整,沒有對外正式發布結果。中央氣象臺網站的“環境氣象”一欄還有“霾預報”這項,但點進去顯示為亂碼。

霾並沒“被消失”

霾並非如公眾的理解“被消失了”。

氣象節目主持人宋英傑也轉發了網傳的通知。他回複南方周末記者說:“我估計這是暫時的,以後霧和霾應該還會正常地進行預報和預警。對於霾的預報和預警,應該只會更重視、更關註。”

暫停霾預報的只是部分地區。1月18日,一位標簽為“氣象預報員”的知乎網友說自己並未接到通知,並貼出一個截屏:“中國氣象局僅通知了部分省份……未通知的省份繼續開展”。上海市氣象局的消息也稱,暫停霾預報預警業務只針對北方九省市,上海暫不涉及。

氣象和環保兩個部門都有霾、空氣重汙染的預警,在多個地區,預警由氣象環保兩家會商後再發布。在氣象局暫停霾預報的地區,環保部門還將繼續發布空氣質量預報,公眾也依然可以從手機軟件上查看身邊的實時空氣質量。

19日,據新華社報道,環保部和中國氣象局兩個單位正在研究信息聯合會商和發布的相關事宜。同時,兩個單位回應稱:每次重汙染天氣過程發生前,環保、氣象部門發布的信息,由於評價指標體系、分級標準和發布流程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信息有時不一致,給公眾認知和地方政府應對工作帶來困擾。

如在北京的秋冬季節,市民常會收到“市氣象臺”發布的“霾預警”或“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發布的“空氣重汙染預警”。

不只是發布單位不同,劃分等級也不一樣,空氣重汙染預警有藍黃橙紅四級,霾預警只有黃橙紅三級。但在大多數市民感知中,二者似乎一樣,都是“霧霾汙染預警”。所以當兩種預警出現差異,比如一紅一橙的時候,市民就懵了。

暫停霾預警是部門之間的一次統籌協調。以後如何發布霾預警,氣象部門也正和環保部門商議細則。

氣象局和霾的這一輪關註讓人聯想起2016年底的新聞,當時北京市擬將霾寫入《北京市氣象災害防治條例(草案)》,霾是否為氣象災害也引起了很大爭議。

“霾列入氣象災害的不只是北京,中國氣象局2005年‘天氣預報等級用語業務規定’中即有所表述,廣東省等地早就列入了。”暨南大學教授吳兌說。在2017年的跨年霾中,1月3日11時,山西省氣象局就啟動了重大氣象災害(霾)Ⅲ級應急響應。

“爭議的根源在於不能用‘霾’指代空氣汙染,更不能用‘霧霾’指代空氣汙染。”吳兌強調。吳兌自1980年代開始相關研究,是《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這部與霾預報最相關的氣象行業標準的第一完成人。

霧≠霾≠霧霾

PM2.5、霾、空氣汙染、能見度差,這幾個概念在很多公眾心中是一回事:霧霾。

吳兌認為,要減少爭議,首先需要重新理清這些概念。

霧是由水滴和冰晶的消光造成的能見度降低現象,這些水滴是平均尺寸在6-10微米左右的大粒子甚至巨粒子,人眼都可以觀察到。鄉村和濕地容易形成霧,但在城市里,霧很難形成的。一年可能不到1次。即使在濕度如此大的廣州,霧也很少見。

霾是次微米粒子消光導致的低能見度現象。在2010年《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標準之前,對於霾的觀測偏描述性,而標準將霾的定義定量化,明確了能見度、顆粒物濃度、消光和濕度等指標。

霧和霾都會造成能見度降低,但濕度,顆粒物大小和消光原理都不一樣。形成霾的顆粒物就小得多,大都是小於1微米的“次微米”,或可稱為PM1,大部分是汙染物,也包含在PM2.5範圍內。

吳兌強調,霧霾同時出現幾率很低。霧和霾不能劃等號,更不能合並為“霧霾”,從而“集美好與猙獰於一體”,這是“新時代的指鹿為馬”,毀掉了霧原有的仙氣和禪意。

國家氣象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在氣象系統內部,霧和霾是要嚴格分開的。比如2016年1月7日中央氣象臺的媒體通氣會上,專家介紹“霧-霾天氣”的ppt中,就有一個小橫杠。

以前的霾是自然現象,後來主要是人為汙染造成,為了區別二者,吳兌曾一度建議將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霾叫做“灰霾”,從英文gray haze翻譯而來。

而對於“霧霾”,他認為在行政、法律中均無此說法,英文中也沒有對應的翻譯。英文中的專業術語smog來源於smoke和fog,翻譯成“煙霧”,比如倫敦煙霧、洛杉磯煙霧事件。

對此,國家城市環境汙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接受新京報采訪時也建議,應進一步區分塵霾和灰霾。

2011年秋,PM2.5進入公眾視野時,媒體用詞還是以“灰霾”為主,之後“霧霾”頻繁出現。在中國知網搜索發現,標題含有“霧霾”的報道和論文已有8072篇,遠大於“灰霾”的1086篇。

霾≠PM2.5≠空氣汙染

霧和霾都是氣象術語,空氣汙染則是環保術語。環保部門發布的空氣重汙染預警以及公眾手機軟件上的數據,都是基於AQI(空氣質量指數),參評的汙染物包括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數據來自於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1436個監測位點。

可見,霾和空氣汙染指數AQI都有PM2.5這個指標,但二者並不能劃等號。

吳兌和多位環保部門人士都提醒南方周末記者,霾關註的是低能見度而空氣汙染指數AQI關註的是人體健康。

霾中的有害物質主要是超細顆粒物PM1,但在空氣汙染指數AQI中,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PM2.5、PM10等共6種汙染物,其中二氧化硫與臭氧分別是倫敦煙霧事件和洛杉磯光化學煙霧的罪魁禍首。

將霾等同於空氣汙染就會忽視藍天下的汙染,在全國大部分地區PM2.5濃度下降時,臭氧濃度卻在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67

氣象局暫停霾預報 霾預報標準制定者重申“霧霾”叫法誤區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548

這是霧霾籠罩的北京東三環地區的樓群(1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欣/圖)

兩份網傳的通知讓不少公眾以為霾被“被消失”了。

2017年1月17日晚,來自國家氣象中心業務科技處和某省氣象局科技與預報處的兩份通知均提到“氣象局暫停霾預報預警業務”。

2010年6月,《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行業標準開始執行,在2013年1月的長時間全國大範圍汙染期間,1月28日中央氣象臺第一次專門針對霾發布了預警。此後,市民也可以在天氣預報和手機短信通知中看到不同等級的霾預警。

多位國家氣象局工作人員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了這個網傳消息,但氣象系統內部的霾預報預警業務還在調整,沒有對外正式發布結果。中央氣象臺網站的“環境氣象”一欄還有“霾預報”這項,但點進去顯示為亂碼。

霾並沒“被消失”

霾並非如公眾的理解“被消失了”。

氣象節目主持人宋英傑也轉發了網傳的通知。他回複南方周末記者說:“我估計這是暫時的,以後霧和霾應該還會正常地進行預報和預警。對於霾的預報和預警,應該只會更重視、更關註。”

暫停霾預報的只是部分地區。1月18日,一位標簽為“氣象預報員”的知乎網友說自己並未接到通知,並貼出一個截屏:“中國氣象局僅通知了部分省份……未通知的省份繼續開展”。上海市氣象局的消息也稱,暫停霾預報預警業務只針對北方九省市,上海暫不涉及。

氣象和環保兩個部門都有霾、空氣重汙染的預警,在多個地區,預警由氣象環保兩家會商後再發布。在氣象局暫停霾預報的地區,環保部門還將繼續發布空氣質量預報,公眾也依然可以從手機軟件上查看身邊的實時空氣質量。

19日,據新華社報道,環保部和中國氣象局兩個單位正在研究信息聯合會商和發布的相關事宜。同時,兩個單位回應稱:每次重汙染天氣過程發生前,環保、氣象部門發布的信息,由於評價指標體系、分級標準和發布流程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信息有時不一致,給公眾認知和地方政府應對工作帶來困擾。

如在北京的秋冬季節,市民常會收到“市氣象臺”發布的“霾預警”或“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發布的“空氣重汙染預警”。

不只是發布單位不同,劃分等級也不一樣,空氣重汙染預警有藍黃橙紅四級,霾預警只有黃橙紅三級。但在大多數市民感知中,二者似乎一樣,都是“霧霾汙染預警”。所以當兩種預警出現差異,比如一紅一橙的時候,市民就懵了。

暫停霾預警是部門之間的一次統籌協調。以後如何發布霾預警,氣象部門也正和環保部門商議細則。

氣象局和霾的這一輪關註讓人聯想起2016年底的新聞,當時北京市擬將霾寫入《北京市氣象災害防治條例(草案)》,霾是否為氣象災害也引起了很大爭議。

“霾列入氣象災害的不只是北京,中國氣象局2005年‘天氣預報等級用語業務規定’中即有所表述,廣東省等地早就列入了。”暨南大學教授吳兌說。在2017年的跨年霾中,1月3日11時,山西省氣象局就啟動了重大氣象災害(霾)Ⅲ級應急響應。

“爭議的根源在於不能用‘霾’指代空氣汙染,更不能用‘霧霾’指代空氣汙染。”吳兌強調。吳兌自1980年代開始相關研究,是《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這部與霾預報最相關的氣象行業標準的第一完成人。

霧≠霾≠霧霾

PM2.5、霾、空氣汙染、能見度差,這幾個概念在很多公眾心中是一回事:霧霾。

吳兌認為,要減少爭議,首先需要重新理清這些概念。

霧是由水滴和冰晶的消光造成的能見度降低現象,這些水滴是平均尺寸在6-10微米左右的大粒子甚至巨粒子,人眼都可以觀察到。鄉村和濕地容易形成霧,但在城市里,霧很難形成的。一年可能不到1次。即使在濕度如此大的廣州,霧也很少見。

霾是次微米粒子消光導致的低能見度現象。在2010年《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標準之前,對於霾的觀測偏描述性,而標準將霾的定義定量化,明確了能見度、顆粒物濃度、消光和濕度等指標。

霧和霾都會造成能見度降低,但濕度,顆粒物大小和消光原理都不一樣。形成霾的顆粒物就小得多,大都是小於1微米的“次微米”,或可稱為PM1,大部分是汙染物,也包含在PM2.5範圍內。

吳兌強調,霧霾同時出現幾率很低。霧和霾不能劃等號,更不能合並為“霧霾”,從而“集美好與猙獰於一體”,這是“新時代的指鹿為馬”,毀掉了霧原有的仙氣和禪意。

國家氣象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在氣象系統內部,霧和霾是要嚴格分開的。比如2016年1月7日中央氣象臺的媒體通氣會上,專家介紹“霧-霾天氣”的ppt中,就有一個小橫杠。

以前的霾是自然現象,後來主要是人為汙染造成,為了區別二者,吳兌曾一度建議將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霾叫做“灰霾”,從英文gray haze翻譯而來。

而對於“霧霾”,他認為在行政、法律中均無此說法,英文中也沒有對應的翻譯。英文中的專業術語smog來源於smoke和fog,翻譯成“煙霧”,比如倫敦煙霧、洛杉磯煙霧事件。

對此,國家城市環境汙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接受新京報采訪時也建議,應進一步區分塵霾和灰霾。

2011年秋,PM2.5進入公眾視野時,媒體用詞還是以“灰霾”為主,之後“霧霾”頻繁出現。在中國知網搜索發現,標題含有“霧霾”的報道和論文已有8072篇,遠大於“灰霾”的1086篇。

霾≠PM2.5≠空氣汙染

霧和霾都是氣象術語,空氣汙染則是環保術語。環保部門發布的空氣重汙染預警以及公眾手機軟件上的數據,都是基於AQI(空氣質量指數),參評的汙染物包括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數據來自於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1436個監測位點。

可見,霾和空氣汙染指數AQI都有PM2.5這個指標,但二者並不能劃等號。

吳兌和多位環保部門人士都提醒南方周末記者,霾關註的是低能見度而空氣汙染指數AQI關註的是人體健康。

霾中的有害物質主要是超細顆粒物PM1,但在空氣汙染指數AQI中,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PM2.5、PM10等共6種汙染物,其中二氧化硫與臭氧分別是倫敦煙霧事件和洛杉磯光化學煙霧的罪魁禍首。

將霾等同於空氣汙染就會忽視藍天下的汙染,在全國大部分地區PM2.5濃度下降時,臭氧濃度卻在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68

【紅葉預報】日本賞楓攻略 京都嵐山11月染紅

1 : GS(14)@2015-10-10 23:48:38

每年中秋一過,日本的紅葉預報便蜂擁而出,看得人花多眼亂,其實每年紅葉出現都有一定的次序,先由北至南,再由海拔高至低逐漸染紅。雖然有既定規律,但要準確捕捉紅葉現身的日子,還要預計該年的氣候變化。以今年為例,日本東西部平地的11月氣溫較往年高,紅葉出現的日子亦會比去年遲一點。


按慣例,每年9月紅葉便率先在北海道出現,踏入10月,視乎海拔高度,東北、關東和中部等地亦會陸續染紅,至於東京都心、以及關西大阪、京都和奈良等地11月的平均溫度較往年高,所以紅葉名所如東京上野恩賜公園、京都嵐山要待11月中下旬才會變紅。至於今年首次開通直航航線的廣島,紅葉季節將於11月中展開,沖繩基本上是沒有紅葉的,所以全日本最南賞楓之地就在九州,於11月尾陸續染紅。所謂紅葉,泛指會由綠轉紅、黃或褐色的葉子,而楓葉只是其中一種。在日本,常見的紅葉品種有楓樹,包括羽扇槭及雞爪槭,毛漆樹、野漆樹;而銀杏、楊樹和法國梧桐都是較常見的黃葉品種,坊間的紅葉預告通常只聚焦於紅色葉種,皆因紅葉比較普遍,如果對漫天黃葉情有獨鍾的話,日本氣象新聞公司Weathernews亦有提供黃葉預報。「盲追楓」之餘,有沒有曾經好奇葉子為何會變色?步入初秋,氣溫開始轉涼,日照的時間亦漸漸縮短,葉子裏頭的葉綠素會逐步分解,同一時間,葉面的糖份會和蛋白質產生化學作用,形成紅色的花青素,或黃色的葉黃素,令原來翠綠的葉子慢慢染上紅色或黃色。紅葉最佳的生長環境,就是要有足夠的日光,令葉子可以透過光合作用製做糖份,從而製做更高濃度的花青素,加上乾爽和清涼的天氣,葉子的顏色便會更為鮮艷奪目了。日本全國紅葉預報北海道大雪山旭岳(9月11日~)山形縣山形藏王(10月2日~)長野縣上高地(10月11日~)東京都高尾山(11月13日~)京都府嵐山(11月20日~)廣島縣宮島(11月15日~)熊本縣菊池溪谷(11月12日~)記者:陶思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09/193258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001

官方下令天氣預報禁提霾 氣象局奇招應對「佛地魔」變霧霾代名詞

1 : GS(14)@2017-02-05 10:55:12

■北京市氣象局官方微博昨早預報霧霾,配上《哈利波特》電影中的佛地魔劇照。



霾「絕迹」?!昨日北京重污染,市氣象局官方微博早上的氣象預報,竟借用電影《哈利波特》中的魔王佛地魔(內地譯伏地魔)比喻霧霾,「預計封印伏地魔的時間大約在今天半夜前後」。這則可愛的預報都是逼出來的,全因早前官方下令,氣象預報中不再出現霾字。網友揶揄中國治霾的確有成效,至少在氣象預報裏,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北京市氣象局官方微博「@氣象北京」昨早9時許上傳一則預報,「預計封印伏地魔的時間大約在今天半夜前後」,並借用《哈利波特》電影裏佛地魔灰飛煙滅的劇照,配上設計對白「我恨大風!」,圖文並茂引起關注,有網友笑問:「伏地魔是個甚麼東東?」由各地氣象部門自行發佈、主要指標是能見度和PM2.5濃度的「霾預警」1月17號被叫停,「即刻停止製作和發佈霾預報預警產品」的內部通知還指引,如出現能見度過低,各地氣象局可據相對濕度當「霧」處理及發佈預警。昨日中央氣象台官方發佈大霧預警,稱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蘇等地有大霧,部份地區有能見度低於500米的濃霧,局部地區有能見度低於200米的強濃霧;河北省氣象台發佈大霧黃色預警。官媒報道有:京城「大霧」能見度低、大霧襲擊河北影響民眾出行,境內京港澳高速、邢衡高速、青銀高速、大廣高速等多條高速關閉。說真話太難。到昨日下午,「@氣象北京」充滿創意的佛地魔帖子已被刪除,換上了另一個哈利波特被老師訓斥的圖,但很快又是被刪除。網友表示同情︰「心痛你們一秒鐘,你們的現實竟然比我想的還要慘。」「做人難,做說實話的小編更難!」「@氣象北京」小編回應:「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工作的動力。感謝理解。」



■當局禁用「霧霾」字眼報天氣,有民間機構改用「不可描述」的天氣現象取代。

■南京昨遭霧霾籠罩。路透社


官員「吹風」治霾

「以後也甭廢話了,直接說風向好了。」網友在「@氣象北京」留言稱現今治霾主要靠「風吹」,北京北風起霾就會散,吹南風就會帶來污染物;也有網友反對,「明明靠環保部專家和官員的嘴吹」。氣象部門不再發佈霾預警,當時官方辯解是因氣象與環保部門在發佈霾相關資訊時,兩套不同標準、不同顏色的預警引起誤解。廢霾預警後,只剩由環保局提議發佈的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指標是AQI空氣品質指數,除PM2.5外還有其他五項參考標準。北京前晚啟動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即空氣品質指數(AQI)200以上,並預測持續24小時。《蘋果》記者


【網民有話說】

‧心痛你們一秒鐘,你們的現實竟然比我想的還要慘。‧伏地魔也能被刪?‧你再也不撒謊了?‧估計領導讓刪了心痛小編一秒鐘。‧伏地魔刪了?剛剛還看評論呢!我真是。小編工作難做。多的也不敢說了。‧當然啦畢竟連名字都不能提,還是叫他黑暗君主吧!‧中國治霾的確有成效了,至少在氣象預報裏,霧霾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資料來源︰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5/199184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496

【搶先預報】每日限量400碗 東京米芝蓮拉麵襲港

1 : GS(14)@2017-05-13 01:34:15

位於東京巢鴨的拉麵店「Tsuta蔦」,一向都在相當具人氣,日本食評網Tabelog將它評定4分高分外,亦在開業不到四年就連續三年被選為東京最佳拉麵,2016年更獲得東京米芝蓮一星榮譽,成為日本第一間日本米芝蓮一星拉麵店,難怪天天排長龍,甚至排足五小時,就算人在東京都未必試得到……



醬油拉麵

東京的「蔦」外面看去其貌不揚,但其實旁邊已經排滿人龍了。

位於銅鑼灣的小店仍在預備階段,大家期待嗎?

看到這裏相信大家和記者都一樣嚇親,當知道上月它在台北開分店時更是心傷,怎麼不是香港?!不用擔心,小店原來已經定於5月19日開始於銅鑼灣試業,不過聞說它為了保持質素,將沿用日本店的限量發售制,每日只賣400碗,賣完就跪求都沒有,即是說又要排長龍啦!到底來到香港的醬油拉麵及鹽味拉麵能否保持米芝蓮級水準,加入獨家自製松露醬的湯底又能否配合到大家口味,就要留意果籽下星期的報導啦!
Tsuta蔦地址:銅鑼灣登龍街18號V-Point地下2號舖記者:張欣頤、黃穎妮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0/200161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01

【追楓攻略】2017年日本紅葉預報出爐!

1 : GS(14)@2017-09-17 13:44:56

過多幾個月就到秋天!又是一年一度去日本追「楓」時間,日本氣象網Weathernews昨日就公佈了今年紅葉的預測。入秋後,首先會由最北的北海道開始泛紅,所以最早有紅葉出現的地方,就是北海道的大雪山旭岳,預計在9月中就有。而東北及關東地區約10月中至11月上旬就出現,想到日本賞楓的人要開始計劃了!



【北海道】大雪山旭岳︰9月17日~大沼公園︰10月27日~阿寒湖溫泉︰10月14日~【東北地區】田沢湖高原︰10月20日~山形藏王︰10月5日~十和田湖畔︰10月21日~磐梯吾妻︰10月6日~【關東地區】高尾山︰11月14日~榛名山︰10月26日~上野恩賜公園︰11月27日~【中部地區】上高地(河童橋附近)︰10月15日~香嵐溪︰11月17日~白川鄉︰10月25日~【關西地區】嵐山︰11月20日~大阪城公園︰11月16日~奈良公園︰11月15日~【中國地區】大山︰10月25日~宮島︰11月14日~【九州地區】九年庵︰11月15日~霧島︰10月31日~秋月城跡︰11月22日~



嵐山11月20日~

高尾山︰11月14日~

十和田湖畔︰10月21日~

參考網站︰http://weathernews.jp記者︰黃依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07/201449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9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