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芝海邊的銀色傳奇

2013-11-11  TCW
 
 

 

北台灣三芝沿海,萬坪公園綠地、仿雪梨歌劇院的大教堂旁,一家特別的「排隊店」,坐落於碧海藍天之中。

它是雙連老人安養中心,全國最熱門的養老院。總床數四百三十二床,入住率百分之百,預約人數達一千七百人,現在開始排隊,約二十三年後才排得到。全台養老院提供九萬七千多個床位,尚有三萬多張空床,這裡卻一位難求。

它沒有聘雇外勞,人力比為一比二,是政府規定的四倍;每位老人平均空間二十三坪,是政府規定的四.六倍;它對老人「讓利」,卻年年有盈餘。

內政部每三年評鑑一次老人機構(業務現移交衛福部),分優等、甲、乙、丙、丁五級,連三次評鑑,雙連均為優等,是全台一千零三十三家老人院中,連續三次獲得優等的五家老人機構之一,占比僅○.四八%。

它,紅遍海內外,參訪團平均每月二十個,國內,來自大專院校、EMBA;國外,來自日本、香港。老年人口高達兩億的中國,參訪團更是週週報到,去年迄今,已來了一百四十六團,北京、上海、天津、溫州、武漢,黑龍江團,都跨海來請益。

它,為什麼這麼熱門?

她,從美國被女兒「騙」來住跟朋友喝茶唱歌,「每天一下就混掉了」

我們走進院內,遇見九十三歲宗奶奶,她一年多前從美國老人公寓「轉學」進來,她說:「我被女兒騙回來的。」

她是山東蓬萊人,二十一歲在東北從事地下工作,人稱「中國川島芳子」。九一八事變後,輾轉來到台灣,七十歲赴美國照顧外孫,外孫成年,她住進美國老人公寓。

多年前,有次她在公車上跌倒,緊急送醫;兩個女兒嚇壞了,偷偷上網找到雙連,悄悄繳了訂金。

在台灣的女兒試探:「妳要不要回來住看看哪?」她一回來,女兒就不許她回美國了。「我(美國)的家,整個都給我丟掉了,大的小的(東西),都送給人家,我生氣也沒有用,她們不放心,就是,我年歲大了……。」

入住第一個月,她覺得冷清,因為鄰居們都講台語,她聽不懂;現在,和兩位外省同鄉,結為好友,「三姊妹」每天喝下午茶、散步,看報紙、唱卡拉OK,女兒每週末帶她出去聚餐,兒子寄她愛吃的零食來。

現在,「我自己也笑,怎麼一天一下就混掉了,一下又一個禮拜……,」宗奶奶說:「環境好,有公園哪,房間可以看到海,」還有,「老闆、員工都非常熱心,很有禮貌。」

她,賣掉高雄房子來這定居學台語、做園藝,「上到時間都忘記了」

佘媽媽,八十二歲,住了九年。她原本住高雄,住台北華城的女兒問她,兩個哥哥都在國外,要不要搬來台北?於是她賣掉高雄的房子,和另一半來台北跟女兒住,每兩年去一趟美國看兒孫。

但,她的腳越來越不好,女兒、女婿忙,她晚上常去教會聚會,很不方便;終於,她做了決定,告訴兒子以後不去美國了,她要住安養院。下決定後,他們夫妻去美國住一年,回台灣時,兩人連同行李,直接來雙連報到。

剛開始,佘媽媽的親戚朋友們吃驚,連小叔都來看:「阿嫂,你奈ㄟ住這(妳怎麼住這裡)?」看了以後,小叔說:「喔,好像在住飯店一樣。」就放心了。 雙連最吸引她的,是每週三十堂的課。

她喜歡上課,園藝、拼布,尤其喜歡「唸歌學台語文」,「上了以後,時間都忘記了,」她還跟老師說,這個課,除非她「袂振動」(不會動),否則絕對不會缺課,因為「上課是一種享受,足趣味!」

每天趕上課、照顧會客區快擺不下的小盆栽、做拼布,「我一天,金沒閒(很忙),就是這樣子……呵,」佘媽媽說。

宗奶奶因為年紀大,被女兒半哄半騙,住進這裡;佘媽媽理智考量,為自己晚年做了決定。入住原因或不相同,但,她們都在這裡,安頓身心。

這裡,給長者「被尊重的感覺」不聘外勞、不裝監視器,讓老人心裡舒服

雙連安養中心是雙連教會所設立,包括生活能自理的「安養」區、部分或全部不能自理的「照護」區,以及失智區,平均每人每月收費約三萬元。

二十年前,辦松年大學(基督教設立的老人學校)多年的雙連教會,看到高齡者需求,決定打造養老院;當時,教會團隊花六年時間,參觀全球二十五國、走訪全台逾百家養老院,找出「顧客」真正的需要。

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講座教授黃富順指出,老人的心裡是憂鬱的,因為這個階段,「失多得少」,工作沒了、身體老化、親友凋零、社會網絡窄,失去遠比得到的多。

此時,長者最需要的是,「被尊重的感覺」,黃富順說。

於是,政府規定可請外勞,雙連卻一個外勞也不請,就是為了讓老人與照顧者的溝通無障礙,願意說出需求,心裡舒服,就有被尊重的感覺。

但雙連不是一開始就掌握「尊重」這堂課,而是摔跤後的體悟。

初開業八個月時,雙連做了老人的滿意度調查,其中不滿意項目竟高達五十一項。連精心挑選的詩肯柚木沙發,都因為過軟、長輩站起來吃力,而被嫌棄。

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這才明白,照顧老人,要更謙卑,尊重其感受,「因為你不曾老過,不能說你是專家,真正的專家是這些阿公阿嬤。」於是,蔡芳文找廠商研發、請長輩試坐,直到他們滿意為止。

問卷大家都會做,但願意面對、徹底改善的機構,並不多。如今,照顧老人,雙連有一百多個細節要遵守。

這裡,人力比(總人力比總床數)是一比二,是政府規定的四倍;每人平均二十三坪空間,是政府規定的四.六倍;房間外的看海長廊,讓長輩在房間裡,一抬頭就看見大海,但陽光卻不會太曬;走廊有四種燈光,白天、黃昏、夏天、颱風天,都不同,合適的燈光,讓長輩心情安定、感覺溫暖。

台灣幾乎沒有安養中心沒裝監視器,雙連卻堅持一支也不裝。

政府規定,老人房間不能裝監視器,但公共空間並未設限,因此,多數養老院為避免意外事件的責任、風險,都會在公共空間裝監視器。

但,雙連堅持不裝,即便為此付出代價。

曾有一次,兩位老人家發生衝突,其中一位被推倒,骨折,由於沒有監視器,雙方家屬為了誰是誰非,爭執不下,結果,雙連承擔責任,支付醫藥費。

事件後,監視器還是沒裝。

「難道,為了這兩位老人家,就要讓其他四百多位不舒服嗎?」蔡芳文認為,這是一種人性關懷,如果老人坐在咖啡廳聊天,抬頭,發現有監視器,心裡會舒服嗎? 除夕千人大圍爐,更是年度大戲。

這是雙連舉辦十多年的傳統,每年除夕,在大廳席開百桌,家屬陪伴長輩過年,營造以長輩為重心、子女回家團圓的除夕夜。

此外,更為子女打造「孝順平台」,增設七十六床家屬「陪伴床」,給探訪的家屬住,家屬來訪不用像「沾醬油」般,屁股沒坐熱就走;如今假日滿床,暑假更一床難求。

這裡,讓長輩「覺得自己有用」山水畫、卡拉OK、日語,都是入住者在教

尊重長輩、將他們捧在手心,填補「失大於得」的心理缺口,是第一步;第二步,要讓長輩「覺得自己有用」。

雙連一週開出三十堂課,老人是學生,也是老師。三分之一課程,像山水國畫、卡拉OK、日語、讚美操,都由入住者擔任老師。

黃富順說,老人一定要動腦,因為神經細胞要靠神經軸突連結,動腦時,軸突會一直連結細胞,腦力就不會退化;不退化,就有自主權。

開課,看似簡單,做到卻不容易。

另一家政府評鑑優等的北部老人安養中心,某日上午陽光燦爛,偌大的空間,卻顯陰暗;兩位老人呆坐大廳,面無表情;牆上的老人功課表,活動大半空著,只剩健康操、心靈課。

三十堂課與兩堂課的差距,寫在老人表情裡。

回到雙連。中午,佘媽媽推著四輪助步車,緩步走到餐廳,在貼著編號「××××」位子坐下來,旁邊貼著號碼的位子空著,中心主任賴明妙問:「佘爸怎麼沒來?」「擱出差了?」佘媽哈哈大笑,「伊歹嘴斗」(偏食)。

原來,佘爸又搭中心的巴士去外面覓食,中心裡的人,戲稱「出差」。雙連二十四小時無門禁,入住者享有出入自由。

佘媽媽推著車子,走到取餐區,她想吃肉臊麵,我想幫忙,卻被她勸阻,她說:「中心ㄟ人說,愛(要)自己動手,老人就是愛(要)動一動啦!」

要行動自由,又要確保安全,更須精心設計。

每層樓走廊,都有上下雙層扶手,扶手的直徑,是參考拔河繩子而來,讓手剛好可握穩;老人不論站著走或坐輪椅,有扶手做依靠,就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動串門子。電梯是碰到一張紙就會停,讓老人搭電梯上下樓、穿梭走廊,沒有後顧之憂。

上課,讓老人動腦;煮食,讓老人動手;扶手,讓老人動腳,這三動,打造出老人的有用感。

它能留住員工!工作三班制、給薪高同業,流動率僅三%

然而,雙連比起其他評鑑優等的機構,收費不算高,當資源有限,如何既對老人讓利,又能確保永續經營?

訣竅是「該花一定花;不該花的,我們也不花,」蔡芳文強調。

取捨,從損益表看出端倪。雙連年營收約一億五千萬元,超過九成來自月費收入,其他收入,包括政府補助、捐款、利息收入等;支出面,有高達六五%花在人力上。

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常務理事、海青老人安養中心執行長賴添福,今年完成老人養護機構經營績效調查報告,發現人力支出占最大比重,平均是五八.八%。雙連則高出六個百分點。

若按照政府規定合法請外勞,一年現省八百萬元,但雙連不但全雇用本地人,給付薪資也在同業之上;基層服務員月薪兩萬八千元,二技畢業兩萬九、大學畢業三萬元起跳,連同年終、績效獎金,年薪十四個月,三班制輪班。合理的工時與待遇,換得二%至三%的低流動率。

員工無後顧之憂,才能落實「抹布精神」。抹布精神,是雙連教會牧師陳溪圳所創,就是將自己當成抹布,將自己放到最小,去關心、照顧人。

養老院是人力密集的行業,人力質量好,服務才到位。雙連人力支出乍看可觀,卻賺到滿住率、捐款、顧問收入,與大筆土地捐贈。

雙連的土地價值驚人,這些土地,來自老人安息前,因感念雙連的照料而捐贈。

目前雙連名下受捐贈而來的土地資產,包括新莊、石牌、淡水、台南等農、商、住土地,共約三千六百坪,公告現值約六億元,估計市價達三十億元。

另外,雙連從今年開始,多開發一項顧問業務,將十三年照顧老人的經驗,變成服務輸出,目前中國三家新的大型安養院,和雙連簽下合作意願書,總共四千四百多床,另外,還有七個案正洽談中。今年這項收入約一、兩百萬元。

「這是可以做的行業,顧客一住進來,如果照顧得好,提供一次購足服務(健康安養、生病養護),他會住很久。」蔡芳文說。長輩如果七十歲入住,至少有十五年以上穩定的現金流。

它能搞定家屬!發生意外不卸責,避掉訴訟糾紛

「人力」是該花的,不該花的呢?是呆帳及訴訟。一般養老院常見的呆帳,雙連一件也沒有。許多養老院碰到老人繳不出月費,通常列呆帳停損,然後請社會局接手,把老人接走,公事公辦。

但,雙連卻透過與個案或家屬協商,分期繳款,大部分人過一段時間,就恢復正常繳款;完全繳不起錢的,則靠募款協助。

意外事件帶來的訴訟,是經營養老院最大風險,雙連卻連一件訴訟也沒有。

一位新北市養護機構,最近發生一件訴訟案。一位失智老人不慎跌倒,家屬提告,要求賠償八十萬元,負責人說:「他住這邊兩年,才賺他十萬耶!」

賺十萬,卻有賠八十萬元的風險,雖然多數機構會投保意外險,轉嫁賠償風險,但仍須部分負擔。

雙連雖也投保,思維卻全然不同。蔡芳文說,就像汽車出車禍,客人坐在你車子裡,駕駛要負責,老人在雙連發生意外,雙連第一時間就負全責,降低家屬不滿,就不會走向訴訟。

「老人發生意外,不是買保險就好了。」保險保障了機構,但公事公辦的結果,顧客會留不住,入住率降低,現金流就出問題,陷入惡性循環。

為降低意外事件風險,雙連更製作「意外事件報告單」,雙面A4表單,資料鉅細靡遺,且每月統計,找出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地點、時間,加強改善。

維持零呆帳、零訴訟,表面上,雙連「給」很大,但長期下來,獲得更多。雙連歷年平均淨利率是二%至三%。賴添福調查指出,台灣一百多家五十床以上的大型養護機構,平均淨損率一三%。雙連淨利率在大型機構中,屬於前段班。

這顯示,找到長輩需求,就能啟動良性循環,無私付出與理性計算並不相斥,做好事也能獲利。

一九九三年,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去年底高齡人口比率達一一.五%,經建會推估,二○一八年將達一四%,符合聯合國定義「高齡社會」;到了二○二五年,攀升到二○%,進入「超高齡社會」。由「高齡化社會」到「超高齡社會」,台灣只花三十二年,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

當每五人有一人是銀髮族,他們的養老需求極大,但供給在哪裡?內政部在二○○九年做的老人生活狀況調查,發現五十五歲到六十四歲國民,若生活可自理,願意住養老院的比率僅三三.八%。

另方面,雙連卻像擠不進的養老天堂,一千七百人排隊登記,生活完全可自理者大有人在;顯示人們未必全然排斥養老院,而是多數機構不夠好,真正需求沒被滿足。

當台灣未來安養缺口越來越大,政府與民間都應把眼光放遠,理解、開發銀髮族所需服務,創造產業新機會,讓人們老後生活,有更多好選擇。

【延伸閱讀】包括雙連,這14家都是優等生!——內政部評鑑優等安養院資料

北部:

仁愛之家養護大樓 基隆市安樂區 成立年:2002 照護屬性:養護 床數:230 員工數:79 價位(元/月):24,000~26,000

文山老人養護中心 台北市文山區 成立年:2001 照護屬性:養護 床數:45 員工數:28 價位(元/月):30,000

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 台北市文山區 成立年:1999 照護屬性:安養養護 床數:453 員工數:150 價位(元/月):安養24,200,養護29,000

私立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 台北市萬華區 成立年:2001 照護屬性:失智 床數:64 員工數:61 價位(元/月):35,000~50,000

私立雙連安養中心★ 新北市三芝區 成立年:2000 照護屬性:安養養護 床數:432 員工數:228 價位(元/月):安養27,000,養護34,000

私立竹林養護院★ 宜蘭縣礁溪鄉 成立年:1995 照護屬性:養護 床數:100 員工數:不提供 價位(元/月):27,000

中部: 衛福部中區老人之家★ 彰化縣田中鎮 成立年:1974 照護屬性:安養養護 床數:390 員工數:111 價位(元/月):公費、自費(安養6,000,養護18,600)

衛福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 彰化市桃源里 成立年:1989 照護屬性:養護 床數:360 員工數:174 價位(元/月):公費、自費(18,600)

南部: 私立悠然山莊安養中心 台南市關廟區 成立年:1989 照護屬性:安養養護 床數:122 員工數:72 價位(元/月):安養33,800~37,800,養護25,800~39,800

私立天壇老人養護中心 台南市新化區 成立年:2001 照護屬性:養護 床數:250 員工數:61 價位(元/月):20,000

私立臨安老人養護中心 台南市中西區 成立年:2008 照護屬性:養護 床數:68 員工數:30 價位(元/月):25,500~30,500

高雄仁愛之家★ 高雄市大寮區 成立年:1921 照護屬性:安養養護 床數:346 員工數:88 價位(元/月):安養15,000~17,000,養護25,000~35,000

私立方舟養護之家 高雄市苓雅區 成立年:1998 照護屬性:養護 床數:86 員工數:50 價位(元/月):27,000~30,000

衛福部南區老人之家★ 屏東市瑞光里 成立年:1948 照護屬性:安養 床數:230 員工數:94 價位(元/月):公費

註1:安養指生活能自理,養護指生活無法自理註2:本表為2010年內政部評鑑優等的14家機構,近10年來政府進行過3次評鑑,其中有5家得過3次優等,以★表示註3:具有公費資格者(年滿65歲的低收入戶)免費

資料來源:2010年老人福利機構評鑑名單、各機構 整理:賴寧寧

【延伸閱讀】如何挑選養老院?

步驟1 蒐集資料向老人福利機構、長照協會、醫生、護士、社工打聽,蒐集家數多一點,包括電話、地址、服務項目、收費標準等。

步驟2 電話訪談選出理想機構,打電話篩選,把疑問問清楚,跟負責人約時間。

步驟3 親自訪視要確實觀察以下事項: 1. 是否合法?請負責人出示「立案證書」2. 餐飲服務怎麼做?是否提供老人個別化的餐飲需求?當老人不喜歡食物時,是否有替代品?用餐氣氛是否愉悅?是否提供防滑餐墊、彎角湯匙、缺口杯?是否允許家人帶食物給老人吃?

3. 生活環境舒適嗎?房間是否整齊乾淨?每人空間是否足夠?床與床間是否有床簾、屏風?是否有家的感覺?房間是否有洗手間,或靠近洗手間?環境是否有尿騷味或消毒水味?是否有客廳讓老人聊天?是否有空間讓老人接受治療?附近是否有讓老人散步的地方?有沒有提供報刊、圖書、課程?

4. 觀察安全設備有無自動灑水系統及滅火器?建築物及出入口是否能讓輪椅通行?衛浴是否有扶手、防滑墊、防滑地板?房間及衛浴設備是否有緊急呼叫鈴?走廊是否均有扶手? 整理:賴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18

老人不是負擔,是“銀色GDP”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667

 

數億中國人如何養老,是世界關註的難題。圖為電影《桃姐》劇照。 (東方IC/圖)

當海峽這邊的大陸正在為超過10%的老年人養老問題發愁的時候,海峽對岸似乎已經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在困境中激發潛能,開發養老產業中的商機也是第十三屆“遠見高峰會”的重要議題。

事實上,臺灣地區人口老化速度堪稱世界之最。今年臺灣老年人口超過12%,且目前還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而大陸方面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大陸65歲及以上老人占比已接近10%,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提高到18.2%,這意味著大約每5個人就要贍養一位老人。

臺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提出了一種應對老齡化的思路。她表示,老年人決不是社會負擔,並不一定總需要政府撥款、機構照看。國際醫學界曾經以70歲老人為研究對象,發現身體愈健康,活得愈久,需要政府和慈善機構投入的資金愈少;住養老院者活得最短,卻花得最多。所以首先要破除這種負擔論的迷思。她把和養老相關的產業貢獻稱為“銀色GDP”。在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現實面前,銀色GDP就是企業家的機會。

在臺灣天晟醫院董事長張育美看來,創造銀色商機可從45到65歲的熟年開始,以2014年數據來看,這一群體創造了1.3萬億新臺幣的產值(約合2250億人民幣)。而針對65—85歲的初老期,則可開發保養、醫美相關產業;85歲以後的老人則需要長期看護,發展醫療養老同樣大有可為。

“進入老年化時代,醫療投資是一項長期行為,不能立刻獲得回報,但投資人始終要有布局的眼光。” 龍騰資本創始人及管理合夥人楊小雯表示,努力發展移動醫療,也有助於服務老年化社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55

老年人消費規模破三萬億 銀色經濟需求巨大

官方調查顯示,中國總量超過2億的老年人口,2014的消費總量已經突破三萬億元,達到3.27萬億元的規模。

根據全國老齡辦9日公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2014年,中國老年人人均消費支出為14764元,消費結構已經出現從生存型向文化休閑型的初步轉變。

根據調查,過去十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收入增加明顯。2014年,城鎮老年人均收入為23930元,農村老年人年人均收入達到7621元,分別比2000年增加了16538元和5970元。

老齡辦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王建軍9日介紹稱,在城鄉老年人收入變化中,城鎮老年人收入來源顯現結構性變化,非保障性收入占比明顯增加,達到20.6%。而農村老年人保障性收入比例明顯提升,由2000年的8.3%提高到36%。

這組數據表明,對城鎮老人來說,城市房價上漲等變化帶來的財產性收入(如房租等)。對農村老年人來說,農村養老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使其收入有所增加。

值得註意的是,無論在城鄉,老年人群體內部的貧富分化現象依然存在,老年貧困現象值得關註。王建軍昨日也強調,老年人收入水平總體不高,貧困和低收入老年人口數量依然較多。

調查顯示,城鄉老年人消費結構從生存型到文化休閑型的轉變已經初現端倪。2014年,城鄉老年人人均消費支出為14764元。按照這一水平,全國22182萬名老年人的消費規模已經突破三萬億元。

根據調查,老年人消費支出中,日常生活支出占56.5%,非經常性支出占17.3%,其次依次為醫療費支出、家庭轉移支出和文化活動支出。

總量龐大並且還在持續增加的老年人群,持續升溫的老齡產業市場,意味著在發展銀色經濟方面存在很多商機。根據老齡辦的調查,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有照護服務需求,尤其在農村,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從2000年的6.2%上升到了2015年的16.5%。

從社區老齡服務需求看,近四成老年人需要上門看病服務,其次是上門做家務、康複護理、心理咨詢或聊天解悶等服務。

調查顯示,老年人對老齡專業用品的需求和應用都有明顯提升。2015年,有65.6%的老年人使用過老齡特色用品,包括老花鏡、假牙、血壓計、拐杖、血糖儀、按摩器具、輪椅、助聽器、成人紙尿褲或護理墊等。

王建軍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未來老年人及其家庭對於老齡用品尤其是康複輔具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和細化,老齡用品業將引來空前的發展機遇。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曾表示,隨著人口逐步老齡化,中國將進入基於人口老齡化的需求和約束條件,以信息經濟和健康管理為主流的“銀色經濟”時代。

根據老齡辦調查,目前中國的老齡服務業發展存在不平衡現象,供求矛盾非常嚴峻。如何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背景下,充分滿足老年人服務需求,讓老年人安心養老,同時努力挖掘銀色經濟的商機,已成為一個急迫的社會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050

【周年特刊】老齡化背後的機會:挖潛銀色經濟

中國正在不可逆轉地沖進老齡化的快車道。對於未富先老的中國,老齡化絕對是個巨大的挑戰。而在硬幣的另一面,是與老齡化相伴的銀色經濟,潛力巨大,等待挖掘。中國能否積極主動地面對現實,努力收割老齡化過程中蘊含的第二次人口紅利,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

危機背後的機會

和其他國家經歷的老齡化相比,中國式老齡化有其自身特點,包括未富先老、老人規模大、老化速度快、家庭規模小因而養老功能弱、老人整體健康程度差、養老保障體系待完善等。這些現狀之嚴峻使得很多人對老齡化存有憂慮。

老齡化的確正在對中國經濟產生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從發達國家發展歷程看,老年撫養比超過17.5%後,每升高1個百分點,人均GDP就會下降0.2個百分點。而中國2015年的老年人總量為2.2億,16到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1億,老年撫養比已經達到24.3%。

老齡產業和服務業是銀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老齡化趨勢已經無法逆轉的背景下,冷靜面對挑戰,尋找解決之道,是理性的選擇。危機背後是發展和提升的機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認為,人口老齡化既是一個擺在面前的挑戰,也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和新的增長來源的一個突破口。

複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王豐與夏威夷大學教授安德魯·梅森2006年合作的論文《中國經濟轉型中的人口因素》中提到,當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口負債之後,人口老齡化有可能加速資本積累,從而加劇經濟的資本密集度,進而提高勞動者人均產出,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

王豐認為,老年人的積蓄數額巨大,實現第二個人口紅利,就要把因人口老齡化積累起來的資金變為能夠提高生產率的資本,這牽涉到一系列金融市場和體系的改革。人口老齡化如果沒有加速資本積累,而是加速財富轉移,比如財富以家庭資助或者政府公共養老金的方式轉移到老人,就無法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

他同時提醒,現收現付的養老金體制最容易實現贍養當前退休人員的短期目標,但這種策略會使中國錯過取得第二個人口紅利的機會。

跟第一次人口紅利一樣,第二次人口紅利的存在表明在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中蘊藏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機會。然而機會不等於現實,只有努力通過各種資源配置和制度改革將積蓄轉化為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資本,才能將第二次人口紅利收割到籃子里,否則,所謂的第二次人口紅利只是一個畫餅。

銀色經濟起航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用另一個名詞——銀色經濟來指代老齡化中蘊含的發展潛力。她認為,銀色經濟就是基於健康長壽和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和約束條件來組織、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活動及供求關系的總稱。

楊燕綏特意區分銀色經濟與銀發經濟概念的不同。

“銀發經濟偏重於頭發白了之後怎麽被服務,還有局限性。銀色經濟主要是說,在人的壽命延長之後,通過全生命周期的關註和經營,註重技術進步和人民進步的並重。這個階段社會的主題就是健康長壽。”楊燕綏說。

老齡產業和服務業是銀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2014年,中國老年人人均消費支出為14764元,消費總量已經突破3萬億元,消費結構已經出現從生存型向文化休閑型的初步轉變。據預測,2014年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左右增至106萬億。

延遲退休已經成為老齡化中國無可避免的政策選擇,尤其是考慮到中國的平均退休年齡只有54歲。張車偉在10月底的一個論壇上表示,延遲退休的初衷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是解決養老金短缺問題,而是為了適應快速老齡化的趨勢和現實。

延遲退休盡管引起部分人的不滿,但社保學者普遍認為,通過延遲退休,一方面可以使老年人的養老金替代率更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赫克曼表示,中國政府需要提供靈活的退休制度,使得有余力的老人可以發揮余熱。

中國應對老齡化面臨的一大挑戰是老人普遍堪憂的健康狀況。根據衛計委統計,全國2.2億老年人中,1.5億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超過4000萬人。

複旦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建議,應該盡快建立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老齡化應對策略。

“應對老齡化,光聚焦老年人是不夠的。以健康為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是由年輕時候的健康狀況,甚至由年輕時候的生活方式所決定的。通過對年輕人的健康投資和對年輕人、中年人,包括全人口的生活方式的轉變,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老年人口的健康程度。”彭希哲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57

老齡化背後的機會:挖潛銀色經濟

中國正在不可逆轉地沖進老齡化的快車道。對於未富先老的中國,老齡化絕對是個巨大的挑戰。而在硬幣的另一面,是與老齡化相伴的銀色經濟,潛力巨大,等待挖掘。中國能否積極主動地面對現實,努力收割老齡化過程中蘊含的第二次人口紅利,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

危機背後的機會

和其他國家經歷的老齡化相比,中國式老齡化有其自身特點,包括未富先老、老人規模大、老化速度快、家庭規模小因而養老功能弱、老人整體健康程度差、養老保障體系待完善等。這些現狀之嚴峻使得很多人對老齡化存有憂慮。

老齡化的確正在對中國經濟產生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從發達國家發展歷程看,老年撫養比超過17.5%後,每升高1個百分點,人均GDP就會下降0.2個百分點。而中國2015年的老年人總量為2.2億,16到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1億,老年撫養比已經達到24.3%。

老齡產業和服務業是銀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老齡化趨勢已經無法逆轉的背景下,冷靜面對挑戰,尋找解決之道,是理性的選擇。危機背後是發展和提升的機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認為,人口老齡化既是一個擺在面前的挑戰,也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和新的增長來源的一個突破口。

複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王豐與夏威夷大學教授安德魯·梅森2006年合作的論文《中國經濟轉型中的人口因素》中提到,當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口負債之後,人口老齡化有可能加速資本積累,從而加劇經濟的資本密集度,進而提高勞動者人均產出,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

王豐認為,老年人的積蓄數額巨大,實現第二個人口紅利,就要把因人口老齡化積累起來的資金變為能夠提高生產率的資本,這牽涉到一系列金融市場和體系的改革。人口老齡化如果沒有加速資本積累,而是加速財富轉移,比如財富以家庭資助或者政府公共養老金的方式轉移到老人,就無法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

他同時提醒,現收現付的養老金體制最容易實現贍養當前退休人員的短期目標,但這種策略會使中國錯過取得第二個人口紅利的機會。

跟第一次人口紅利一樣,第二次人口紅利的存在表明在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中蘊藏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機會。然而機會不等於現實,只有努力通過各種資源配置和制度改革將積蓄轉化為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資本,才能將第二次人口紅利收割到籃子里,否則,所謂的第二次人口紅利只是一個畫餅。

銀色經濟起航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用另一個名詞——銀色經濟來指代老齡化中蘊含的發展潛力。她認為,銀色經濟就是基於健康長壽和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和約束條件來組織、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活動及供求關系的總稱。

楊燕綏特意區分銀色經濟與銀發經濟概念的不同。

“銀發經濟偏重於頭發白了之後怎麽被服務,還有局限性。銀色經濟主要是說,在人的壽命延長之後,通過全生命周期的關註和經營,註重技術進步和人民進步的並重。這個階段社會的主題就是健康長壽。”楊燕綏說。

老齡產業和服務業是銀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2014年,中國老年人人均消費支出為14764元,消費總量已經突破3萬億元,消費結構已經出現從生存型向文化休閑型的初步轉變。據預測,2014年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左右增至106萬億。

延遲退休已經成為老齡化中國無可避免的政策選擇,尤其是考慮到中國的平均退休年齡只有54歲。張車偉在10月底的一個論壇上表示,延遲退休的初衷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是解決養老金短缺問題,而是為了適應快速老齡化的趨勢和現實。

延遲退休盡管引起部分人的不滿,但社保學者普遍認為,通過延遲退休,一方面可以使老年人的養老金替代率更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赫克曼表示,中國政府需要提供靈活的退休制度,使得有余力的老人可以發揮余熱。

中國應對老齡化面臨的一大挑戰是老人普遍堪憂的健康狀況。根據衛計委統計,全國2.2億老年人中,1.5億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超過4000萬人。

複旦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建議,應該盡快建立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老齡化應對策略。

“應對老齡化,光聚焦老年人是不夠的。以健康為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是由年輕時候的健康狀況,甚至由年輕時候的生活方式所決定的。通過對年輕人的健康投資和對年輕人、中年人,包括全人口的生活方式的轉變,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老年人口的健康程度。”彭希哲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83

銀色債料下季推 最少2厘息

1 : GS(14)@2016-05-24 10:40:48

【本報訊】銀色有永恒尊貴含意,已在港第6年推出(連即將新推一批計)的通脹掛鈎債(iBond),今年將衍生新品種——「銀色債」。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2月公佈《財政預算案》時透露,今、明兩年將試推專供年滿65歲或以上長者認購的銀色債(Silver Bond),首批債券年期3年,市場預期銀色債於第3季在港推出,細節待當局稍後公佈。今年首推的銀色債,除了最低保證固定年息率為2厘,較傳統iBond的1厘固定息率「更筍」以外,二手市場買賣安排亦有不同。為免與傳統iBond銷售期混淆,政府今年推出iBond時間,亦刻意較以往一般在6、7月面世為早,將提早至本月底開售。



不設二手市場買賣

金管局日前指,過去65歲或以上長者,認購iBond的比重約8%。假設以去年認購第5批iBond人數創歷年新高達59.78萬人計,即最少4.8萬人為潛在銀色債申購者,新債券亦可能吸引從未申購iBond的合資格長者加入行列。近年不少認購iBond短炒的投資一族,喜歡即日鮮,即債券一上市掛牌即放售,但求每手價格「賺幾百蚊飲茶錢」,鑑於此舉對長者而言可能運作較複雜,最難是保證在二手市場接貨的買家是合資格長者,故銀色債將不設二手市場買賣,若放售必須售回予政府;至於其他安排如每半年派息一次及最低入場費,與傳統iBond無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23/196232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330

30億銀色債月內推 業界:宜大手買 供65歲以上長者認購 年息最少2厘

1 : GS(14)@2016-07-08 07:56:09

【明報專訊】政府今年首推、專為65歲或以上長者而設的「銀色債券(Silver Bond)」,消息指首批發行規模約30億元。發行機制與iBond大致相同,保證年利息2厘,惟不設二手市場。分析指出,由於「包底」利息高達2厘,較定存利息高,加上資金不會被凍結,故值得「長揸」;若資金充足,不妨進取一點,認購5至10手。另市場估計,「銀色債券」最快有望於本月底推出。

明報記者 徐寶文

據市場消息指,今年首次推出的「銀色債券」,其規模為30億元,即只約iBond發行規模的三成;但發行機制與iBond大致一樣,包括同樣與通脹掛鈎、每半年派1次息、利息逐日計算、年期為3年,以及每手1萬元等,但「包底」年利息則較iBond的1厘高,達2厘。但認購人必須留意,Silver Bond將不設二手市場及只能經配售銀行認購(共有21間)。不過消息指,雖然不設2手市場,但投資者仍然可以隨時以原價售回配售銀行,以及賺取已持有日數的利息。

21間銀行配售 無二手市場

業界普遍估計,「銀色債券」將於本月底開售。政府發言人則指,「銀色債券」推出的時間及其他細節尚待落實,但當準備工作完成後,便會適時作出相關公布。

上海商業銀行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則表示,「銀色債券」年息最少有2厘,較港元定期存款息高,且保本能力強,加上可隨時向配售銀行沽出,具靈活性,故值得認購。不過他指,在全港近115萬名長者中,早前只有6.6萬名長者認購iBond 6(4231),當中更僅5萬人屬長期投資,且「銀色債券」為首次發行,又不設二手市場,故相信會拖累「銀色債券」的銷售情況,雖料可獲足額認購,但人數料僅約5萬人。故不妨趁此機會認購5至10手,以獲派更多手數。

一通集團行政總裁宓光輝就提醒,由於長者一般的資金均是「出多過入」,故建議扣除6個月的常生活開支,以及一定金額作醫療儲備後,仍有「閒錢」則可以考慮認購,而且因年息高達2厘的關係,可作「長揸收息」之用。

回報較高 價值料勝iBond

另外,宓光輝指,雖然「銀色債券」的「包底」利息較iBond高,但因預料未來3年的通脹不會低於2厘,故「銀色債券」的實際價值會略較iBond 6高,約104至105元,而iBond 6昨日價格則為104.05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083&issue=201607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759

券商無份銷售銀色債

1 : GS(14)@2016-07-09 06:22:42

【本報訊】金管局昨與21間配售銀行開會,討論供長者投資的銀色債(Silver Bond)銷售程序,據參與人士透露,證券行今次未能參與,政府僅透過銀行銷售債券或回購。



每手1萬元 發行30億

銀色債僅供65歲以上人士參與,債券發行額30億元,年期為3年,每手1萬元,票面息率與通脹掛鈎,不過最低保證利率高達2厘,意味每年最少獲200元茶錢,遠較一般銀行存款年利率為高。較為特別的是,由於銀色債不設二手市場買賣,長者認購成功後,若想中途放棄,可隨時售回予政府,回收價與發行價一致。雖然銀色債每半年派一次息,但假設長者僅持有3個月,政府仍然會以2厘年息計算利息,意味持一手銀色債,免除手續費可以獲得50元。另外,今次政府只限銀行參與,證券行未能銷售銀色債。不過,參與人士透露,金管局未明文禁止銀行提供孖展認購服務,故此銀行可自由決定是否推出此服務,助有需要長者增加認購率。該人士透露,對比通脹掛鈎債券(iBond),唯一壞處是沒有二手市場炒賣獲利機會,但由於政府擔任莊家角色,債券近乎自由買賣。事實上,長者認購或售回銀色債,或會牽涉認購費、手續費、贖回費等,銀行或會考慮社會責任層面,只收回成本價,甚至有機會免除費用,但亦有銀行家呻銷售銀色債「無肉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7/196847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842

銀色債擬本月26日開售 專家籲長者「盡抽」 或可分6至10手

1 : GS(14)@2016-07-12 03:16:06

■傳銀色債於本月底開售,專家建議長者應盡量認購。 資料圖片



【本報訊】有「長者iBond」之稱、專供年滿65歲長者認購的銀色債(Silver Bond),消息指暫定於本月26日至下月3日公開發售,發行金額不超過30億元,惟最終安排仍待當局公告為準。專家指零風險的銀色債回報必跑贏港元定存,建議長者應用盡手中彈藥「盡抽」。記者:劉美儀



據悉,銀色債新聞發佈會將於本周五(15日)在政總舉行,因是次屬首次推出,故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及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李達志均會出席發佈會。銀色債將經21間配售銀行,暫定於26日開售,債券年期3年,浮息率以過去半年本港通脹率平均移動值計算,並設最低2厘保證,惟不似iBond有二手市場買賣。按上月初公佈的2016年到期iBond(4218)浮動息率為2.63厘計,每手債(1萬元)半年派息131.5元。政府發言人表示,銀色債券推出時間及其他細節尚待落實,會適時公佈。



零風險 包底年息2厘

上月剛發售的第6批iBond(iBond6),其65歲或以上的認購者佔申請總數約13%,即約6.6萬人。上商執行副總裁兼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表示,假設認購iBond6的長者中,兩成屬短炒,餘下八成為「揸到尾」長線客,以此推算,對「無得炒」銀色債有興趣的長者估計約有5萬人,以銀色債發行金額最多30億元計,估算每人最多可分6手;如反應較淡,認購投資者料只有約3萬人,則每人料可分10手。故陳志偉建議,長者在資金情況許可下,「抽6至10手最適合」,有機會獲全額分配。專家表示,英國脫歐公投後,美國加息前景睇淡,有2厘保證年息「包底」兼且零風險的銀色債,回報必跑贏港元定存,建議長者應「盡抽」,亦預料首次推出的分配比率會高。星展(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產品及諮詢部主管兼執行董事張宏浩指,具2厘保證的銀色債對長者而言屬極具吸引力,建議有閒資的長者,應盡用手上彈藥認購,只要不借貸則不會有輸蝕空間;且像iBond首次發售時般,銀色債分配比率隨時有「驚喜」。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指,脫歐後避險意識高,美息明年難加,本港後年亦未必加到,銀色債含福利補貼成份,「唔等錢用」的長者應盡量認購。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1/196895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227

銀色債料吸5萬人認購

1 : GS(14)@2016-07-15 05:10:34

【本報訊】首次發行、專供年滿65歲長者認購的銀色債(Silver Bond,俗稱長者iBond)將於今日下午公佈發行詳情,專家建議長者可抽6至10手。銀色債記者會今午將於政府總部舉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及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李達志均會出席。據了解,銀色債將有21間配售銀行,暫定於26日開售,債券年期三年,每手1萬元,浮息率以過去半年本港通脹率平均移動值計算,並設最低2厘保證,惟不似iBond有二手市場買賣,意味不能短炒。上月剛發售的第6批iBond,其65歲或以上的認購者佔申請總數約13%,即約6.6萬人。上商執行副總裁兼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指,該行認購iBond的客戶中僅得兩成人會短炒,餘下八成均為「揸到尾」長線客,以此推算,料約有5萬名長者認購銀色債。以銀色債發行最多30億元計,陳志偉估算每人最多可分6手,如反應較淡,投資者甚至可分10手,建議「抽6至10手最適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5/196955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