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宗氏競爭力如何多元化 “我還想再幹20年”


2013-06-24   NCW
 
 

 

◎ 本刊記者 王曉慶 周群 沈乎 文娃哈哈走到它的巔峰,接下來會如何?掌門人宗慶後給出了“堅持主業,發展多元化”的答案。

從1999年至今,娃哈哈一直穩坐中國飲料行業龍頭的寶座,產量占全國飲料20強企業總產量的25.6%,收入占43.4%,利潤占53.8%。如果上市,娃哈哈會成為飲料行業的市值王。

但宗慶後堅持將娃哈哈控制在自己手中。2012年,宗慶後家族持有的娃哈哈股份,由數年前的60% 增至80%,宗慶後成為胡潤和福布斯的雙料“首富” 。

他保持著對娃哈哈的絕對話事權。

行業充分競爭之下,娃哈哈在主業左沖右突,不斷推出新品,但增長已近極限。從童裝到機電,再到商業地產的各種動作,是娃哈哈嘗試突破發展天花板的路徑。

目前,宗慶後的多元化還難言成功。

一方面,在他緊緊把控下的娃哈哈,當下挑戰真正的多元化能力,可能“除了錢什麼都沒有” ;另一方面,充沛的現金賦予試錯空間,熟悉他的人稱,他善於隨時調整戰略,對錯的嘗試不惜壯士斷腕,再謀出路。

商業地產做而不述

2012年10月,3.5萬平方米的娃歐商場(WAOW PLAZA)在杭州錢江新城開業。商場里售賣的商品包括服裝、箱包、手錶和食品等多個品類,大都來自歐洲一線奢侈品牌副牌和二線品牌。這些品牌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內地,獨家引進代理它們的,是娃哈哈。

娃歐的原意是“娃哈哈歐洲精品商城” 。這是宗慶後眼下最重視的多元化項目。他對娃歐商場傾注頗多心血,親自前往歐洲與供應商洽談,甚至參加時尚活動推銷娃歐商場。但他不承認進軍 商業地產,強調是趁娃哈哈現金流充裕,“索性自行建設零售終端網絡,拓展產業鏈和銷售渠道” 。

無論如何表述,娃歐商場實質上涉足商業地產,挑戰不小。近幾年來,隨著地產調控,商業地產泡沫膨脹,市場競爭激烈 ;傳統零售商場在電子商務和新生渠道的衝擊下,也面臨調整和轉型。

留給娃哈哈的騰挪空間有限。而且商業地產對管理的科學性和人才的專業性要求頗高,長年從事飲料行業的娃哈哈,人才儲備明顯不足。

開業逾半年,娃歐商場甚至“可用失敗來形容” 。

曾在娃哈哈工作四年的浙江傳媒學院副教授羅建幸告訴財新記者, “幾乎沒有客流,娃歐商城的銷售額最可憐的時候連1000塊錢都沒有。 ”另有當地媒體報道稱,娃歐商場在商場設計、布局、品類、招商等方面都存在問題,因客流稀少,一些營業員甚至將商場當成收發快遞的“接收站” 。

宗慶後也承認,娃歐商場缺點不少,銷售情況不如人意,項目啓動時並不是最佳時機。但他認為,如果現在再不做,就沒有機會了,因為外商從以往佔領大城市的百貨零售業,在往地級市進發。

宗慶後的目標正是三四線城市的零售業。他相信,一旦自己提供了吃喝玩樂購物一體的商業綜合體,填補當地空白,就能夠吸引消費者。 “老百姓喜歡買國外好的東西,現在國外的精品是比較散的,兒童用品也比較散,你把這些集中了,他們就會來。 ”在項目操作上,娃歐秉承了娃哈哈做快消品的很多特色。為了趕在娃哈哈25周年廠慶那天開業,娃歐商城從無到有只用了四個月,直到開業前一天還在裝修。宗慶後計劃三年之內開100家娃歐商場,自建與租用商場相結合。

這一項目的運營有別于娃哈哈的主業。娃歐由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運作,項目啓動時,娃哈哈的浙江經銷商以資金參股。接近娃哈哈的人士告訴財 新記者,這些經銷商未必看好這個項目,只是看重和娃哈哈長期的合作關係,以及對宗慶後的信任,一旦項目運作不佳,這種融資方式不具備可持續性。

今年娃哈哈除了要在長沙、株洲開設商場,還將採取租物業的辦法再開設5家商場,同時購買及開工建設20家城市綜合體。娃哈哈在浙江、北京、上海也物色了幾宗地塊。宗慶後向財新記者表示,由於投資較大,為快速發展形成規模,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未來會考慮上市融資。過去不願意使用資金杠杆的宗慶後,需要習慣商業地產的遊戲規則。

當然,如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青青曾公開表示的,作為地方省市的“納稅大戶” ,娃哈哈做商業地產得到了地方政府在土地、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

急行多元化

在娃歐商場之前,娃哈哈的多元化已多有嘗試,各有成敗。

2002年, 娃哈哈推出綠色環保童裝,這是娃哈哈多元化的第一步。2010年,娃哈哈推出旗下高端奶粉——愛迪生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由合作企業荷蘭百年皇家乳企生產,原裝進口到中國。

“當時娃哈哈決定做童裝,是覺得娃哈哈這個品牌適合小孩,童裝也算產品線的延伸。 ”曾在娃哈哈集團擔任首席銷售講師的李臨春告訴財新記者, “童裝開始走了一些彎路,現在慢慢穩定了,一年銷售額五六個億。 ”娃哈哈對附加值極高的嬰兒奶粉市場也熱望已久,曾試圖競拍三鹿集團資產。不過,李臨春說,愛迪生奶粉的銷量情況並不好, “大量奶粉還是旗下AD 鈣奶等品牌自我消耗了” 。

此外,娃哈哈曾投資酒、果凍、感冒液、餅乾,甚至礦產和石油等。一位關注了宗慶後八九年的杭州媒體記者說,宗慶後每次的新探索沒有系統性可循, “並不會從內部人才儲備、資源控制等角度過多考慮,膽子很大” 。

羅建幸評價說: “娃哈哈的戰略就是沒有戰略,他(宗慶後)是隨機的、多變的。 ” 他告訴財新記者,宗慶後曾在2003年至2004年嘗試發展日化產品,萬事俱備後卻“懸崖勒馬” , “覺得做日化不是他的特長,產品都出來了,沒往市場走。 ”一度在宗慶後身邊工作的李臨春認為,宗慶後並非完全沒有長期規劃,但是更重視每個月業績的落實。 “長期規劃,他會分解到每個月去執行,這點娃哈哈做得非常好。 ”但娃哈哈主業增長已近瓶頸,必須為未來早做打算。五年前的2008 年,娃哈哈營業收入328億元,同比增長27.2%;利潤50億元,同比增長50.36%。從2009年到2011年,營收每年增長都在20% 以上。但到了2012年,盡管淨利潤達到80.58億元,同比仍增長16.93%,但集團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36.31億元,同比下滑6.23%。

按照宗慶後的說法,這是因為飲料行業本身容量有限, “我們現在基數很大。如果增加20% 就是200億,飲料行業不可能承受這麼快的增長,市場容量增長也沒那麼快。 ”為尋求增長空間,娃哈哈每年投入數億元用于新產品研發。憑借其積澱的渠道實力,娃哈哈新品推廣的頻率和速度在行業難有匹敵,基本新品半個月之內就在全國各地鋪貨,而一旦反饋不佳,也能消化失敗結果。但另一方面,曾在娃哈哈集團擔任小產品線全國營銷經理的李臨春也指出,企業推新品的迫切程度,一定意義上意味著企業或者市場的發展減緩,推新品成功的概率則取決于企業和經銷商兩方面的迫切程度。

在此局面下,宗慶後從主業延伸而出的多元化“長期規劃”勢在必行。

其一是機電行業。宗慶後告訴財新記者, “娃哈哈機器人也做出來了,但關鍵部件是買來的,成本下不來,所以也在研發關鍵部件。 ”當年由於娃哈哈飲料生產線需要維修和保養,在拆裝機過程中,娃哈哈的技術人員搞清楚了機械原理,並成立自己的機電研究所,目前旗下兩家機電廠利潤8000萬元左右。

其二是發展生物工程,包括對飲料的升級換代,從解渴功能向保健功能發展。

其三就是以娃歐為開始的零售業。這將 是未來占娃哈哈帝國比重最大的板塊。

宗氏競爭力

與這些多元化構想對接的,是什麼樣的企業架構和機制?

宗慶後曾說 : “世界上很多成功的大企業,都有一個強勢的領導人,都是‘大權獨攬’ 。 ”一直以來,宗慶後的“專制”在業界是出了名的。娃哈哈集團直到現在也不設副總經理,生產、銷售等由各個部長負責。

宗慶後以事必躬親著稱。他常常跑車間,親自監督原材料使用情況;他瞭解生產線上的機器設備使用 ;他熟知娃哈哈瓶蓋上有幾個齒;他出差時,在市場上和經銷商一個個聊天……不過,隨著年齡增長,宗慶後的管理半徑比以往縮小了不少。一方面,這是因為“基地有72個,一年跑一遍都來不及” ;另一方面,也因為曝光率大增,達不到微服私訪的效果。

從2006年開始,宗慶後就有意識地“分級授權” 。不過,李臨春說, “娃哈哈是強硬的目標導向,從銷售到生產到計劃,都是宗總說了算。 ”娃哈哈的人才儲備相對封閉。公司每年都招大學畢業生,但沒有“空降兵” ,過去20年人員流動性不高,大部分員工和老闆一起,經歷了企業從小到大的過程。宗慶後曾表示,娃哈哈集團已實現全員持股。員工從分紅中獲利不少,有的50% 年收入都來自于分紅。股份和職位綁定,一旦員工離開娃哈哈,股份必須退出。而由於老闆說了算,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極為鮮見。

宗慶後成為娃哈哈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他的女兒宗馥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 “娃哈哈減去宗慶後等於零。 ”宗馥莉正在娃哈哈扮演重要角色。

宗馥莉在海外留學多年,2005年起在娃哈哈集團生產基地熟悉飲料生產管理,並通過管理娃哈哈童裝、卡倩娜日化有限公司接觸集團多元化業務; 2007 年起管理宏勝飲料集團30余家分公司,並投資飲料上游食品添加劑、機械模具、印刷包裝等專業化的核心產業 ;2010年起負責娃哈哈集團國際化業務 ;2012年起督導娃哈哈市場營銷。

在娃哈哈的整個業務版圖中,宗馥莉管理的宏勝飲料集團承擔了娃哈哈集團近三分之一的飲料生產任務,她同時負責娃哈哈大部分跨行業的投資項目及國際化業務。

與宗慶後的多元化思路不完全一致的是,宗馥莉更看重國際化。她曾向媒體表示,希望自己在五年內至少將娃哈哈做到一半的國際化。她並沒有向外界更多解釋娃哈哈國際化的定義。宗慶後說,娃哈哈國際化包括兩項內容,一是產品出口,二是收購國外企業,這部分都放手給宗馥莉在負責。

但目前,娃哈哈的國際化並不順利,除愛迪生奶粉外,其他海外收購大多沒有結果。宗慶後對產品“走出去”的考慮頗為謹慎,對國外企業的收購,也是採用收購國外優質企業,將產品和技術引入國內市場的模式。宗慶後說,對國際化, “我沒有遠期規劃,只是大致有一個目標。因為社會變化太快了,市場變化也太快了。 ”誰也難以斷言,以宗慶後目前的精力,到底能支撐娃哈哈在更為複雜的多元化和國際化上走多遠。在羅建幸看來,一旦宗慶後失去了他的創新,失去了他在管理這方面的能力和興趣之後,娃哈哈堪虞。而今年68歲的宗慶後表示,他還想再幹20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23

Snapchat不希望Facebook毀掉自己,他們還想繼續挑戰巨頭!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15/56400.html

i黑馬導讀】幾乎一夜之間,不知是Snapchat創始人斯皮格瘋了,還是各個大佬瘋了:先是拒絕Facebook的30億美元收購,Facebook抬高價格至35億美元,又遭拒絕,接著又拒了騰訊30-40億美元的收購,最後又拒絕了谷歌40億美元的收購!在這瘋狂的節奏下,斯皮格似乎在表明這樣一種態度:Snapchat不希望Facebook毀掉自己,他們還想繼續挑戰巨頭!

Snapchat的價值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每天有3.5億照片上傳至Snapchat,這個數量和Facebook每天的照片上傳量是相等的,雖然Facebook上每天還有來自Instagram的額外5500萬張照片,但Snapchat現在的體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地步(獨立分析來講Snapchat的體量已經達到了Instagram的5倍)。

回顧當年Facebook收購Instagram,就是趕上了Instagram體量還未發展起來之前直接一刀拿下,做個不恰當的假設,如果當年Instagram沒有被Facebook收購,說不定發展得要比現在更好。

回到這次的主角Snapchat,Facebook收購一年前的Instagram時花了10億美金,這次收購體量五倍於現在的Instagram的Snapchat,直接換算一下也應該起碼50億美金起,所以現在的報價30億美金自然會被Snapchat直接拒絕。

社交網絡的燃料

若人們把眼光放回社交網絡最初興起的基礎,照片分享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連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本身也是做Facemash起家的,所以Mark對於照片分享工具的重視程度很可能要高出我們的預期許多。所以不論是當初收購Instagram還是現在報價Snapchat,Facebook想要做到的都是長期霸佔照片分享業界龍頭老大的地位。而且這種佔領還必須是全方位的,Facebook自己在照片桌面上傳端應該說是長期具有優勢的,但在移動端,他們先是輸給了Instagram(濾鏡),現在又敗給了Snapchat(閱後即焚)。
眾所周知,照片上傳領域的核心在移動端,而且這種趨勢未來還將加劇,若Facebook輸了這場必須勝利的戰爭,必將為其以後的發展留下一個非常重大的隱患。

流失的用戶群

Facebook青年用戶流失已經不再是一個新聞了,那麼他們究竟都流向了哪裡呢?也許Snapchat不是這些用戶唯一的去向,但也一定是一個人員擁擠的終點站。

國外社交網絡市場和國內有著天然的區別,那就是國外的社交網絡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網絡,意味著你的父母、親戚都會出現在你的Facebook好友列表中,那麼對於青少年們來說,他們一樣會有逃離長輩們視線的需要,一旦他們發現了諸如Snapchat這樣的好地方,那麼義無反顧地逃離Facebook就成為了他們唯一的最佳選擇。在國外比較開放的文化背景下,青年們擁有一個自己的獨立的照片分享空間是必須的,但若我們將照片分享這一功能從Facebook上拿去,你很難想像那些青少年們是否還依然需要Facebook。30億美金收購一個體量如此龐大,用戶群又與自己幾乎截然不同的直接競爭對手,再問值不值這個問題實在是有點多餘了。

收購即毀滅

筆者這裡其實有一個非常陰謀論的想法,那就是Facebook收購Snapchat不僅不是為了把Snapchat做得更大,而是為了加速毀滅它。

對於自己和Facebook截然不同的用戶群,Snapchat的CEO自然比誰都要清楚,與Facebook的合體對於Snapchat本身來說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因為Facebook的介入將使Snapchat直接喪失那些原本為了躲避Facebook才來此安家的用戶,而他們的數量很可能是驚人的。

根據Facebook最新一季的財報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Facebook的淨收益達到了4億2500萬美金,幾乎兩倍於2013年第一季度時的2億1900萬,這顯示了Facebook目前強大的發展勢頭,而在一個公司的擴張期,且現金流非常健康時,他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收購,用自己龐大的資產砸死那些還處於襁褓之中的競爭對手。

Facebook的明天

題目起得有些大,但這裡我只想談一點,那就是移動IM。

為什麼說QQ是一個互聯網奇蹟?因為騰訊已經在國內,在國外至今都沒有誕生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老大的即時通訊行業,做了將近15年的巨頭。

每個互聯網用戶都有即時通訊的需要,而Facebook Messenger只是用戶們的眾多選擇之一,而且他們之所以用Facebook Messenger是因為他們是Facebook的用戶,他們的朋友也都是Facebook的用戶。如果有一天,他們的朋友都遷出了Facebook,那麼Facebook Messenger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Snapchat不同於傳統的照片分享類軟件,它是國外照片版的微信,比起它的社交作用,通訊與聯繫作用才是Snapchat的核心競爭力。對於這樣一個分分鐘就可能牢牢抓住自己的老用戶,甚至在自己一直以來的弱勢領域發展勢頭強勁的競爭對手,30億美金應該只是Facebook的一次試探性報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983

搶下台紙董座 簡鴻文續拚券商公會理事長掌公會十年 證券老將為何還想再戰

2014-07-14  TWM
 
 

 

近期券商公會逾三分之一、共十二席理事同時改派代表,自動解職,被解讀為簡鴻文發動的「理事長保衛戰」。簡鴻文說還有很多事情想做,但也有券商認為,公會早該世代交替了。

撰文‧張舒婷

日前才因出任台紙董事長而佔盡媒體版面的簡鴻文,近日再度因掀起「券商公會理事長寶座保衛戰」,成為焦點。

簡鴻文原以兆豐證券顧問身份出任券商公會代表,並擔任公會理事長。直到他出任台紙董座後,兆豐金控高層顧慮他已成為上市公司董事長,繼續擔任公會代表恐落人話柄,故在六月二十七日取消其顧問職,並改派券商公會代表。如此一來,簡鴻文公會理事長一職也自然解除。

出乎意料的是,簡鴻文當天立刻在公會召開臨時理監事會議,同時間,亦有十二家券商跟進改派代表人,加計兆豐證後共十三席理事資格自然解任,也就是說,原有的三十三席理事瞬間僅剩二十席。按規定,因理事不足額超過三分之一,券商公會必須在七月二十四日進行補選,簡鴻文則將以大展證券副董事長身份,爭取理事長大位。

據瞭解,這次改派代表的,除了兆豐及大展證券之外,其他包括康和、致和、宏遠、鑫豐、豐農、石橋、光和、日進、金港證券及大中票券等。

人在國外的簡鴻文,接受本刊記者電話採訪時,除了表達自己的熱忱外,也提到自己對於續任理事長頗具信心,「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做,像是法令的鬆綁、業務的開放等。」業者普遍認為,簡鴻文前後擔任理事長十年,堪稱「政通人和」,以他的人脈與實力,要在這次補選中當選理事長,易如反掌。中信證券這一回雖未改派代表,但目前擔任券商公會理事的中信證券總經理陸子元,也肯定簡鴻文理事長任內表現,願意支持他回鍋。

不過也有業者質疑,券商公會不僅資產高達二十億元,股市熱絡時,每年靠券商按營業額一定比例繳交「事業業務費」可達上億元;且交際費、採購費不盡透明,而簡鴻文長年擔任理事長,未免給人「將工會私有化」的聯想,應該趁此機會改朝換代。

簡鴻文曾在二○○一至○七年連續擔任兩屆券商公會理事長,去年三月則與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競逐後勝出,至今又已做滿一年任期;此外,簡鴻文在一九九五至九八年間,也曾擔任券商公會前身「台北市券商公會」理事長。

黃顯華表示,自己雖已無意參選,但還是認為,「公會早該進行『世代交替』了,如今卻出現這種形同『綁樁』行徑,甚為可惜。」他並強調,「對於這次補選,不少券商代表是看報紙才知道消息,包括我自己。」不過券商業者普遍表示,公會理事長職務極吃力,尤其近年國內券商平均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低於五%,無論誰擔任理事長,首要任務是提升券商經營環境。若簡鴻文連任,這將是他最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38

坐擁千億現金 蘋果為啥還想發歐元債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94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蘋果考慮發行歐元債券,該公司計劃周一召開一次投資者電話會議。但是令人好奇的是,蘋果擁有的現金和近現金達到上千億美元,為啥還要發債?

我們來看看蘋果可動用的資金到底有多少。

根據蘋果的財報,截至三季度,蘋果的現金與近現金較上季度減少了逾90億美元,為1552億美元:

AAPL cash Q3_0

但是除去總債務以及蘋果最近發行的商業票據,凈現金滑至2012年早期以來的最低值:

AAPL Net Cash_0

更糟糕的是,蘋果在美國國內的現金(用於企業交易、分紅、回購)只有181億美元,這是自2010年3月來的最低水平!蘋果之所以把大量的現金放在海外,是因為那部分收入只需要繳納很少或幾乎不用繳納稅金,而將現金收入帶回美國,就要加納35%的稅。

AAPL domestic cash

而且在伊坎這樣的大佬的“鞭策”下,蘋果還得加緊回購自家股票。這就讓蘋果國內的現金流有點吃不消。

Dealogic的數據顯示,蘋果公司上一次發行債券是在4月份,當時發行了120億美元的債券。去年,蘋果發行了創紀錄的170億美元債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518

紅海之後,還想從計步器切入運動社區創業的人Out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9/148815.html

      做計步器的人都有一個運動社區夢,可惜等到計步器工具一片紅海之後,突圍出來變成著名運動社區的基本沒有。去年年中,胡茂偉還在琢磨如果直接建立一個跑步社區怎樣才能吸引用戶,7月底上線,年末的時候他們的跑步社區“悅動圈”活躍用戶已經接近100萬,PV也已經100多萬,同時被大騰訊應用寶評為運動類2014年最佳新品,百度2014年度運動大獎產品,怎麽做到的?

\ 
        大家有沒有發現身邊跑步的人越來越多了?要減肥的,要減壓的,要健美的,要健康的,全都在跑步...一位資深跑友抱怨,最近全國各地的馬拉松都報不上名了,基本有200萬人去搶那40萬人的名額。
 
        悅動圈的CEO胡茂偉給各位跑友想了個法子,大家不用去搶著報名,也不用去賽道上擠了,“我們把‘網絡馬拉松’註冊了商標,也可以給你發證書!”
 
         作為跑齡快20年的資深跑友,胡茂偉開始跑步的經歷有些奇葩。
 
        別人都是高中用功學習,大學里瘋玩,胡茂偉卻相反,進了大學之後比誰都刻苦,以至於大二那年被查出來精神衰弱,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他在朋友的建議下開始跑步。
 
      “一開始只能兩圈800米,根本堅持不下去,後來在朋友的陪同下,開始每周增加一圈,最終堅持了下來。”總結起能堅持下來的原因,胡茂偉說還是需要有人陪。“跑步的人都怕孤單,悅動圈給你找伴兒。”
 
        如今,悅動圈的運動社區已經給了廣大跑友歸屬感,以至於出現了兩類狂熱的粉絲。一類粉絲偏銷售,經常在跑步路上給陌生跑友推薦悅動圈,另外一類偏產品經理,會把悅動圈上的跑步數據手動整理出來,然後搞個萬言書提產品改進建議。
 
        去年南京青奧會期間,悅動圈開展了“跑步領紅包”活動,只要下載“悅動圈”,並堅持跑2公里以上,就能得到金額不等的紅包。胡茂偉希望通過這個活動鼓勵大夥積極地運動。
 
        然後奇葩事又出現了,“百校大戰”活動期間,有位跑友24個小時里跑了18個小時,胡茂偉被嚇到了,為了用戶的健康著想,他立馬改變了規則,每天最多只算一個全馬42公里。
 
        自從悅動圈的搶紅包出來後,除了依然每天一跑之外,胡茂偉還養成了走路上下班的習慣。
 
        “為什麽?”“因為走2公里也拿紅包啊。”“你連自己的紅包都搶啊!”“。。。”
 
        堅持跑步快20年,讓77年的胡茂偉顯得很年輕,皮膚也很好。2002年碩士畢業後他就進了騰訊,是騰訊的133號員工。“當時大家經常把我跟胡茂華(多備份CEO)搞混了,因為名字就差一個字。”回憶起在騰訊的經歷,胡茂偉滔滔不絕。(具體請看文末小視頻)
 
        2006年,胡茂偉去了迅雷,3年時間,他從一個草根工程師一路升到副總裁。
 
        目前,胡茂偉的團隊已經有十幾人,而且大多數都是90後帥哥。
 
        胡茂偉表示,目前社區里用戶主要集中在學生年齡段,中青年年齡段,上海比較少,北京,新疆和東北地區多一些,當然也少不了很多早已財務自由的大款和富二代。
 
        在他看來,無論是做智能硬件還是做運動電商,都得先做個社區。“我們的智能鞋和智能衣已經拿到專利了,運動電商這塊,阿迪、耐克、迪卡儂就能看到行業前景,再下一步可能就是O2O服務。”
 
        2014年,悅動圈拿下了應用寶最佳新品top6以及百度運動大獎。 
 
        從去年年初開始創業的胡茂偉已經有很多心得。“創業他對你的考驗不只是項目成功性的考驗,更多的是你的一個耐壓力、容錯性的一個考驗。”
 
        據了解,悅動圈目前已經基本敲定了數百萬美金的A輪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768

【女神節特供】不懂女性還想創業!直男癌走開,未來是她世界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07/149299.html


黑馬哥:真正意義上的女性自我奮鬥和自我取悅之路才剛剛開始?創業的女性會強到沒朋友?歡否黃歡說,她世界即將到來,以女性為意見領袖的她觀點,她產品,她營銷,必須建立在她感受,她選擇之上。未來的商業領袖必須要懂女人。真正懂得愛女人的男人和足夠自愛的女人將成為未來創業領域的主宰。



 
文 | 黃歡 創業家專欄作者
編輯 | 余一



因為是三八婦女節專欄,所以說點三八的。也是我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美女一旦創業,會不會既美到沒女朋友,又強到沒男朋友?
 
我1999年創業,如今16載。25歲前,我幾乎沒有女性朋友,我能把自己活成女性公敵;各種被討厭妒忌中傷排斥。但男人緣挺好。青蔥少女再有幾分才氣姿色,活得以為世界都任由自己使喚也很正常。
 
25歲到35歲,是我事業的黃金十年。因為專註於事業,一個兩個三個慢慢有了一些基於資源交換和共同話語的女友,加上出手大方,有能力照顧同類,漸漸也有了可撒嬌傾訴逛街共事的女伴。
 
一個女王型的女人,她的社交之路,往往是憑智商去贏得男人的尊重和平視,而憑實力去讓同類依附你占你便宜而獲得親密友誼。別不承認,你仔細去讀一讀《小時代》,創業女的社交困境,一個“顧里”足以展現。
 
顧里若不是承擔了所有閨蜜的各種吃喝玩樂,誰陪她賞月遊河?沒有女人願意長期站在另一個處處都比自己出色的女人影子之下,除非有利可圖。顧里們幾乎包養了全部閨蜜,還未必能得到感謝和忠誠,關鍵時刻,各自有各自的謀劃打算。但平日里,倒也親密無間,情同姐妹。生活不是故事,沒有那麽多需要拷問人性的戲劇化情節。創業的女人,自是聰慧過人,也不會去逼問人性。所以,花團錦簇,觥杯交錯,朋友是不會少的。
 
但隨著事業的突飛猛進,望而卻步的男人越來越多,收到的花越來越少。70年代的男人大多直男癌,自尊心很強,小白菜才是他們的最佳選擇。
 
35歲之後,我開始有無利益卻能依靠的閨密,敢麻煩她們,敢原形畢露,敢聯手拓展市場。身邊女人越來越精彩。看不慣我的男人卻也越來越多。加之我的囂張和不肯將就,結束公司,出國遊學,姐弟戀,電視秀,自駕尋訪,反正各種不靠譜但心里喜歡的事,都試了一個遍。創業小成的女人,沒有五鬥米折腰的顧慮,退休又還依然貌美,沒有了工作對精力的牽扯,故而,多余的熱情到處活潑綻放,一度人神共憤。
 
我弟跟我媽說,“姐這樣的女人送給我都不要。”我媽護著我,說,“你姐這樣的能看上你?”但私下跟我掉眼淚,說,“女兒,咱們夠了,已經很成功了,咱們能不再那麽折騰了嗎?



女人啊,幹得再好也不如嫁得好實在。但就為了做個賢妻生個孩子,該讓女生學家政而非數理化。難道女生的才華只能用來輔佐老公教育孩子嗎?然後就是弄一些經不起推敲由別人代勞的榮譽頭銜來表演一種成功生活給外人看?

 

我其實不覺辛苦。因為都是自己喜歡的,我只是沒有走尋常路。就被認為會沒朋友。實在是我爸媽只看到了自己女兒的強悍努力,沒有看到其他人的女兒也越來越出色。我其實並不孤獨。

 

創業的女人最大的社交障礙,其實反而不是外界的不認同,更多的讓她們掉淚的,往往是來自內部的阻力,是嗷嗷待脯的孩子,是需要服從和服務的丈夫,甚至是害怕女兒太強了會被孤立和吃虧的父母。

 

但即便如此,我的女友名單仍然是越來越多,越來越有意思。你若以為女強人們大多不解風情,硬邦邦的沒有趣味,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女人一旦有能力提升到了這個層面,其實往往比同一階層的男性更活潑和豐富。而且開始懂得欣賞同性。

 

我覺得主要是經歷過前期反複的競爭和淘汰依然留存下來的女性都相對更自信。也過了與同性攀比廝殺爭寵的階段,知道共贏的重要。

 

她世界即將到來,以女性為意見領袖的她觀點,她產品,她營銷,必須建立在她感受,她選擇之上。未來的商業領袖必須要懂女人,要有足夠真切的第一手貼膚體驗,以及足夠大氣福惠她們的心。直男癌和綠茶婊都沒戲。真正懂得愛女人的男人和足夠自愛的女人將成為未來世界的主宰。創業的女人將聯手懂得欣賞她們的男人,一起去贏得世界。

 

那些擔心女人創業了,會美得沒女朋友,強的沒男朋友的論調,其實挺好玩的。要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你美別人更美,這個時代,美容整容技術已經好到讓手里握有足夠資金的女人不用再擔心相貌問題了。漂亮以後會是起碼配置,不是什麽競爭優勢。再說,再怎麽彪悍現在也仍是男權社會。男人累積了幾千年的優勢,他才不擔心降不了你這幾個剛冒出頭來的妖精呢?小白菜排著隊等著被吃,但太容易了,也很無趣,不是嗎?

 

大家都渴望把等量級的人物聚到身邊,好強強聯盟,比翼齊飛。

 

\會酸溜溜的,大多是沒本事又非要行霸道王道的男人,沒有收入的家庭主婦和依附男權的綠茶婊們。創業女的蓬勃無疑觸動了他們敏感的神經,和不能夠獨立而產生的危機感和自卑感。

 

其中,掛著職務頭銜偽裝職場女性的綠茶最是擅於宮鬥。她們一方面仗著身後男人的名字走著捷徑,一方面試圖想通過媒體挖掘真正有本事的女人背後的私人情事。企圖顛倒黑白。這個世界,讓一個女人最快一躍而起的是她男人的名字,讓一個女人最快一臭到底的還是她男人的名字。這種爛招,放到今日,也越來越沒什麽效果。如今的創業女,神經強健,才不會留個“人言可畏”什麽的字眼,自殺以證明清白之類。

 

我們甚至不在乎別人眼里我們清不清白,不以外界評價而動搖自我認定。是互聯網時代的創業者的基本素質。尤其女性,最近柴靜的遭遇,尤其讓我見識到了所謂沒有建立底線的輿論自由,被掌握在一群多臟的人手里。我們的某些人物連就事論事的能力都沒有,攻擊一個女人來來回回就是私德私生活。我倒覺得奇怪了。即便鄧文迪田樸珺這樣明顯的綠茶和陰謀家也不曾被這麽攻擊過。一個想做一點事的女記者,處境怎麽就能這麽艱難?

 

不過,也別被嚇壞了。柴靜也不孤獨,她的朋友名單和支持者,也一樣多如牛毛。只和自己喜歡的人玩就好。支持有能力的女人去做一番事業的也不在少數。

再說,創業女本都不是瓷娃娃。孤獨,對我們不是什麽懲罰,是禮物,是特權,是可以幫助我們沈澱下來,多看書多思考,不被無聊牽扯的一種方式。有時候,我們並不想外界設想的那麽需要朋友。這種東西可遇不可求。做好自己,花香蝶自來。

 

女性若不努力有所作為,是不可能不勞而獲的獲得尊重的。不被尊重的人又怎麽會有機會來提升這個族群的權益和地位?

 

男人們沒有動機和動力來幫助優秀的女性改變處境,他們甚至樂見女性們自相殘殺最後把裁判權交到他們手上,你們沒見到一群很差的男人聚在一起對一群很出色的女人評頭論足的不屑和嘲諷嗎?而不想工作的女性會聯合起來加入這群沒見識的男人的行列,嘲笑辛苦奮鬥的女人,以維持她們不勞而獲的優越感。

 

“我讓你們這些愛工作如命的女人沒人敢要嫁不出去;我讓你們做高齡產婦或者生不出孩子,我讓你們厲害成絕代佳人,所創造的財富最後還是要交給我們這些不事生產但能生育的人的孩子手里,我讓你老來孤獨,後悔去吧!”-----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些疼點的確在!創業的女性才是標標準準的弱勢群體,和面臨被滅絕的小眾。

 

但這群女人,恰恰是這世界最勇敢,燦爛,美好,頑強的生命體,她們既有勇氣和能力開創事業,又怎會面對存亡困局坐以待斃呢?所以,為什麽不可以強悍與撒嬌同體?為什麽不可以能力與魅力並舉?為什麽,女人和女人之間不可以聯合起來?

 

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行動力的女性看破這一點,在為自己拉票的同時,努力賺錢的同時,著手社交價值觀的重塑和女性評價體系的再造。越來越多的新一代女性,渴望驕傲的生活,而不僅是富裕的生活。她們不僅僅要做金錢的主人,更要做自己命運的主宰。

 

依附男性力量成功的女性因為過分的取悅和討好男性價值取舍體系,而將在新一輪的商業思潮里逐漸喪失話語權和代言能力!臉譜化的女神形象將被拋棄,創業的女人會展現越來越豐富的個性和魅力,越來越受歡迎。

 

至於肉體征服勾心鬥角這種落後的觀念將在身經百戰越來越懂得自我保護的男人面前逐漸失色和失效!還會上鉤的大多loser--沒資源沒世面和沒有更多選擇的人。相信我,越來越多的真正優秀的男性會醒過來,把視線從小白菜身上轉移到可以並肩馳騁的靈魂伴侶這里。紙牌屋的男女組合會完勝千頌伊和都教授。

 

真正意義上的女性自我奮鬥和自我取悅之路才剛剛開始。此前的女性成功更多取決於她搞定了什麽男人或者她媽搞定了什麽男人。總想著通過操控男人來征服世界。而男人又豈是容易操控的。此後,越來越多男人會拒絕為下半身需求過度支付,而女人也必須學會超越需要男性護航引領甚至幕後撐腰的階段,發展出更完整的自信和更健康的人格。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移動媒體讓女性的聲音不再需要經過男性同意才能被傳播;移動消費讓越來越多的交易主導權被掌握在感性的女人手里;移動社交讓我們同時存在於各種不同社群,複雜協同本也是女性的拿手好戲。所以,誰還整天要死要活的搶男人,那就太傻了,最後能成就女人的不會是老男人和年輕恩客。我們該對自己好,自己賺錢,然後愛自己所愛。愛怎麽愛怎麽愛,而非連性和婚姻都充滿算計。那是女人的悲哀和恥辱。

 

所以,最後借創業家雜誌的寶地,呼籲女人發展真正的智慧,加入創業團隊,停止出演甄嬛的戲碼,讓那種無腦連續劇的導演繼續糊弄自作聰明的女人,付出一生去玩贏男人的遊戲去吧!我們,這群彼此欣賞的女人,要攜手去贏世界!男女關系將只是人生的插曲,而非主旋律。除了男人,我們還有世界。

 

結盟吧!和義勇智美都兼具的女人結盟,去照顧和關懷男人和其他稍弱的女人。當我們放棄通過揩愛我們的男人的油來成功的思維模式,你會發現,你將釋放出更大氣的愛,關懷,力量和潛能。也會更可愛!

 

團結男人,更團結女人。創業的女人絕不孤獨。
 

本文作者:黃歡,北京歡否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上海歡歡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

本文為作者投稿,不代表本刊觀點,如有疑問請聯系微信號heimage0001。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英國退歐談判還想搞特殊? 歐盟:休想

英國退歐的這場“離婚”官司要如何打呢?是否可以如英國所願:由英國自主決定談判時間,在開始之前進行非正式磋商,不交歐盟會費,不接受歐盟移民,卻保留留在共同市場中的權利?
歐盟已對英國上述四項願望發了話:“休想。”歐盟的回複包括:不交會費、不接受移民,就別想留在共同市場里,如有必要,歐盟可以強制啟動英國退盟程序。
盡管談判雙方都尚無人知曉何時將正式開始退歐談判,但確定的一點是,英國在歐盟內部談判時,動不動就專門“挑選最好”的日子結束了。
“對單一市場的準入,取決於該國是否接受四項自由流動原則:人員、貨物、服務和資本的自由流動。”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不要奢望留下特權,卻不承擔所有的義務。”
雪上加霜的是,在2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歐盟議會憲法委員會主席胡布納(Danuta Hübner)還表示,如果英國退歐,英語就不再是歐盟官方語言之一。

搞特殊的日子結束了
在歐盟領導人峰會之前,歐洲議會和默克爾都釋放出信號,不會再對英國搞特殊對待了,也不會進行非正式磋商。重要的一點是,英國不可能像退歐派設想的那樣,對自由流動進行限制,卻又想待在自由市場里。
目前英國政壇震蕩,混亂加劇。無法選出新的首相意味著同歐盟的談判必須在今年10月之後才開始,因而英國方面建議,先同歐盟進行非正式磋商。
但歐盟委員會和德法意三國都駁斥了這種建議,表示英國享有特殊待遇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在27日,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和意大利總理倫齊在柏林先期舉行會晤,隨後三國均督促英國盡快與歐盟展開退盟談判,同時在進入程序之前,歐盟不會同英國進行任何非正式的談判。
默克爾指出,這主要是因為不希望有“反複”或者拖延情況出現。奧朗德則簡單地表示,在脫歐這件事上,沒有什麽可以浪費時間的。倫齊也表達了相似看法。
28日,默克爾在德國議會的發言則給出了更進一步的談判立場,即德國會確保英國不會在談判中隨心所欲、只挑選權利不打算履行義務。核心的一點是:如果想要留在歐盟的單一共同市場,就必須接受歐盟的移民自由流動。當然,即便退歐,英國仍是北約組織中重要的夥伴,二戰之後英德之間的夥伴關系將持續延續。
胡布納則在記者會上指出另外一點,即不給錢也別想在歐盟共同市場中待下去。胡布納指出,英國在不繳納歐盟會費的情況下,不會依舊保持歐盟共同市場的準入權。
此前,退歐派刻意混淆的議題聚焦在移民、英國每年向歐盟繳納的會員費等問題上,並造謠稱英國每周要給布魯塞爾送3.5億英鎊。
實際上,英國每周付給歐盟的金額在1.63億英鎊左右,平均到英國人身上,每人每年承擔的歐盟會員費大約為130英鎊。原因在於,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20世紀80年代為英國爭取到了歐盟退稅福利。以2015年為例,英國給歐盟支付180億英鎊,但是英國真正的凈支出在85億英鎊左右,這是因為除了歐盟退稅之外,英國也還是歐盟一些基金積極的使用者。實際上,歐盟預算只占英國公共服務總支出的1.2%左右,這意味著英國政府每花掉100英鎊,里面只有1.2英鎊是給了歐盟,其比例無足輕重。
英國政府前經濟顧問、英國經濟研究院高級顧問普萊斯(Vicky Pryce)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挪威或瑞士模式,以及昂貴的WTO模式對於英國都不適用,最合適的就是加拿大模式,但加拿大模式並不能覆蓋英國龐大的服務產業。“無論選擇哪種模式,英國都還在一個松散的歐盟管轄範圍之中,即需要交會費來進入單一市場,又在重大問題上沒有任何實質性發言權,為什麽要在退歐後再選擇一個比目前更差的方案呢?”普萊斯說道。

歐盟可強制執行
此前,卡梅倫在赴布魯塞爾參加峰會之前,就各國敦促英國不要拖延一事在英國議會下院表態,表示不會立即就退歐展開談判。
卡梅倫表示,這個任務要由新任首相來負責,而何時開啟退歐談判,需要由英國來決定。然而這一說法被歐盟議會憲法委員會“打臉”。胡布納對此表示,在必要時,歐盟可以強制啟動英國的退歐程序。這一條原則的法律基礎是《里斯本條約》第4條第3款。其規定,“成員國均有責任以合作的姿態履行條約義務,且不得損害其他成員國利益。”
默克爾則表示,英國需要正式宣布退歐,之後才可以進行退歐談判。不過對於退歐談判程序如何進行,歐盟與英國退歐派之間仍有分歧。
歐盟認為在退歐談判開啟之前,所有其他談判都不能進行。但英國的退歐派則認為,在退歐之前,可以就自由貿易進行談判。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德國和荷蘭這兩大歐洲對英最大出口國希望盡快同英國締結新的貿易協定,但是它們需要得到余下成員國超過半數的支持,然而余下成員國對於同英國締結貿易協定缺乏興趣。如果雙方一直對於談判的程序見解不同,最終雙方可以對薄歐洲法院。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也在歐洲議會中要求卡梅倫澄清英國下一步的動態。容克特地從法語切換至英語,對英國退歐派議員表示:“這是你們最後一次在這邊鼓掌。在一定程度上我對於你還在這兒感到驚訝。你為了退歐奮鬥,英國人也投了退歐票。那你還待著幹嗎?”
此前有歐盟成員國指責容克應為英國退歐負責,容克此次表示:“我要為歐洲奮鬥到最後一刻。”而容克辦公室的發言人針對這種指責則很不耐煩地回應道:“又不是我們要公投。”


缺錢少人還想占便宜 英國脫歐進程如何啟動?

最近,英國新任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戴維斯在互聯網上直抒胸臆,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脫歐藍圖:倡導自由貿易、促進出口、減稅並帶領英國同世界各國及時締結新的貿易協定。他還透露了一個關鍵的時間點:英國計劃在2018年12月正式退出歐盟。

“僅是同美國和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就幾乎能超過同歐盟的(貿易量)兩倍。”戴維斯暢想道,況且英國還會尋求和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日本、阿聯酋、印尼以及許多其他國家達成貿易協定。

不過戴維斯忘記的是:正式退歐前,從法律角度而言,英國無法同其他國家簽訂雙邊貿易協定;更為重要是,作為一個全新設置的部門,脫歐部(Department for Exiting the European Union)既無資金也無人員。盡管目政府正在從各部門抽調人手支持脫歐部,不過按照英國議員近日給出的一份報告顯示,英國在“對貿易談判方面有直接理解能力的官員”的人數在12~20個。在人手和資金都受限以及短期內英國經濟不振、房地產價格暴跌的前景下,作為堅定的脫歐派,戴維斯如何巧為無米之炊呢?

英國新任的脫歐大臣戴維斯

設想從歐盟手中奪回貿易權

戴維斯一直是一位重度歐洲懷疑論者。他在脫歐計劃的文章中寫道,“脫歐可以讓我們拿回貿易權,最大程度地享受自由貿易的紅利。”

他表示,因為受到歐盟在自由貿易協定方面的束縛,在英國的前十大非歐盟貿易夥伴中,英國只同其中的兩個簽署了貿易協定,然而這些非歐盟貿易夥伴對英國來說才非常重要,英國對外貿易的60%都是同非歐盟國家達成的。

與此同時,作為一個單獨的國家,肯定要比大型貿易聯盟在談判時要自由和專註得多。他舉例道,韓國同美國談貿易協定僅僅用了1年,即便是同比較難對付的印度,也在3年之內談成。

而歐盟平均要花超過6年時間來進行貿易協定談判。那些令英國受益的大型貿易協定,比如同加拿大或美國之間的自貿協定,則要花更長的時間。戴維斯表示,沒有了28個國家難以調和的各種訴求,作為單一國家,英國可以集中在那些對英國更重要的貿易協定條款上,比如服務貿易方面。

因此,戴維斯的結論是,要談就快談。“我期待這些談判能在12~24個月之間談成。”他表示,“在同歐盟的退歐談判達成之前,我們就已經可以談成一個比歐盟大得多的自由貿易區。”

此前英國貿易與投資大臣普睿勛爵(Lord Mark Price)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也表示,一方面英國希望同歐盟就新的貿易協定進行談判,另一方面英國希望同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國簽署自貿協定。具體而言,英國希望簽署FTA的國家包括東南亞、北美與南美以及廣泛的英聯邦國家,將英國打造成為一個“超級連接的貿易樞紐”,開啟英國第二個貿易“黃金時代”。

英國對外資吸引力猶在

的確,這些貿易協定至關重要,達成這些協議有助於穩定外資,並鼓勵更多投資進入英國。當下由於脫歐之後引發的各種不確定性,針對英國的投資正處於風險之中。

美國眾達律師事務所倫敦代表處主管合夥人菲利普斯(John Phillips)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許多評論家認為,英國和歐盟之間未來貿易安排的不確定性很有可能會在短期內導致外資削減。如果英國退歐會對其目前享有的“單一護照”特權造成限制,那麽對英國金融服務行業的外商投資可能會減少。

菲利普斯表示,令人擔憂的是,英國較高的貿易成本會降低外資;由於銷往歐洲其他國家的產品成本變得更高,在英國境內進行生產的吸引力會比以前有所降低。

不過,菲利普斯也指出,向歐盟出口的關稅對非歐盟成員國來說是有史以來相對較低的。如果英國通過談判獲得對廣泛的貿易交易有利的條款,比如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退歐可能就不會對外資造成嚴重影響。

他表示,同時需要註意的是,英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並未受到退歐的影響,比如健全的法治、靈活的勞動力市場和高學歷的勞動力。此外,許多評論家還認為英鎊疲軟可能會刺激外商在英國的進一步投資。

只有最多20名專業談判人員

實際上,在17日,英國首相辦公室就發聲明表示,針對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表示將盡快同英國敲定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的事宜,首相特雷莎·梅表示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消息”,且英國希望能在近期就簽署這一雙邊協議。

不過該聲明並未指出,從法律角度而言,在正式退出歐盟之前,英國不能簽署這類協定。

要客觀看到的是,由於40年以來,英國依靠並授權歐盟進行國際貿易談判,加之英國國內一直在削減財政赤字,對公務員隊伍進行削編,英國政府本身不具備進行國際貿易談判的能力。

目前新成立的脫歐部還沒有正式的辦公樓,有可能會占用廢除的能源與氣候變化部之前所有的辦公場所。而包括英國外交部、財政部等在內的政府部門目前正在為脫歐部輸送工作人員。在一份英國議會議員做出的評定報告中,英國最多有12~20個人能夠直接了解什麽是貿易談判。相對而言,加拿大在同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中,就派出了830名談判人員。

一位資深高級官員對英國媒體指出,這將對英國上述官員構成挑戰,因為他們一方面要組織人員同歐盟進行脫歐談判,另一方面還想要立即同非歐盟國家進行自由貿易談判。

“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得到他想要的資源。”上述高級官員指出,“他也許能夠從布魯塞爾召回一些目前為歐盟委員會工作的人,但是必須要再從其他講英語的國家,或私企領域等雇人。然而雇人,是非常昂貴的。”

不僅僅是脫歐部,在將歐洲司以及英國駐歐洲長期代表等部門的大量人員輸送給脫歐部之後,英國外交部以及新上任的外交大臣約翰遜也面臨無人可用的前景。

在還擔任外交大臣之時,菲利普·哈蒙(Philip Hammond)(目前新任的財政大臣)就表示,“外交部的英國本部人員已經非常接近裁員的最低限度了。”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英國外交部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一直在削減人員並減少經費支出。

而英國外交部的前常任秘書西蒙·弗雷澤爵士則警告,在公投之後,外交部必須增加支出,以協助公投結果後所需要的“重大外交行動”。


鮑勃•迪倫終於出現了!能獲諾獎他很意外,還想出席頒獎典禮

2016年諾貝爾獎文學獎得主,美國歌手及詩人鮑勃·迪倫說,他很意外獲獎,能獲得這項殊榮令他很開心,如果可能,他將親自出席頒獎典禮。

據中新網報道,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對迪倫進行了獨家專訪。在過去數年中,一直有消息稱迪倫曾入圍最終名單,但最終獲獎的消息仍然令人意外。迪倫坦承,當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獲獎時,“很棒,很不可思議,誰想得到能獲得這個獎項?”

對於記者詢問為何不接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電話,為何不與他們連絡,鮑勃·迪倫僅表示“我一直都在這里”,未再做進一步解釋。而在被問到是否會參加頒獎典禮時,鮑勃·迪倫說,“一定會的,如果可能的話”。

10月13日,瑞典學院出人意料地將201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今年75歲的鮑勃·迪倫,稱贊他在“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中開創了新的詩意表達”。不過自此之後,雖然試了許多次,瑞典學院一直聯系不上鮑勃•迪倫。獲獎之後,迪倫的官方網頁曾簡單提到過他是諾獎得主。但相關信息在24小時內被移除。

鮑勃·迪倫的成名曲是上世紀60年代創作的《答案在風中飄》(Blowing' in the Wind),很多中國網民可能是聽著這首膾炙人口的美國民謠長大的。然而,有人可能不知道這首歌的背景。鮑勃·迪倫在這首歌的歌詞中影射暗諷了美國越戰,他也因此樹立起政治抗議者的形象,被認為是民權運動的代表。

鮑勃·迪倫狂野憤怒而又充滿詩意的歌曲,被認為非常適合民權運動。一位研究迪倫的專家評價說,“他用語言表達那些其他人無法表達出來的想法與感情”。

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將於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諾貝爾獎獲獎者都會受邀前往接受頒獎,並在宴會上發表感言。鮑勃·迪倫還將獲得由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頒發的75萬英鎊獎金。


張勇首次透露加入阿里原因:還想做一個300億美金的上市公司

1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做客第一財經《財富中國》欄目。節目中,他透露了自己加入阿里的原因,回顧了雙11的由來,還指出了無線時代的商業機遇,以及新實體經濟的機會所在。

首談加入阿里原因:太太是淘寶粉絲

節目中,張勇透露,自己的家在上海,而工作卻在杭州,每個周末,張勇都會回家和家人相聚。“在人們的印象中,杭州是個休閑放松的城市,而上海卻是個節奏很快被工作催促的城市,在我這里剛好相反。我在杭州工作,上海對我而言更多的是休息和充電,從加入阿里巴巴那天起就開始了雙城記一般的生活”。

此外,張勇回顧了自己之所以加入阿里巴巴的理由。“當時和夫人說,我要去杭州阿里巴巴工作了。夫人覺得挺好的,因為她自己就是淘寶的粉絲”,張勇說道,“此外,當時馬總問我為什麽加入阿里巴巴?我幾乎沒有怎麽思考就回答他,我已經做過一個30億美金的上市公司了,還想再做一個300億美金的上市公司”。

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了CEO。那麽張勇身上到底有著哪些區別於其他CFO的特質,讓馬雲改變了決定呢?張勇回憶稱,自己無論是做CFO,還是之前在安達信、普華永道做審計師,都不只是去幫人家查個賬,做個報告,更多的喜歡去了解商業背後的邏輯。“這個背後帶來了這種不安分,可能是我想最本原的東西。”

千人千面變成必然

在節目中,張勇指出,千人千面在無線時代已經變成一個必然。“無線時代信息瀏覽方式的轉變,商品只能夠展現在五六寸的手機屏幕上,這時候,如果讓幾億人同時看到一樣的東西,那一定會有大量的人是不滿意的。所以,無線時代幾乎逼著你去使用大數據猜測每一個人的喜好。”

在節目中,財富中國主持人問及張勇,該如何保證這麽多不同的人在一個平臺上享受到同樣的服務時,張勇的回答是“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思維方式,要跟上年輕用戶的變化”。

張勇進一步解釋說,今年是天貓淘寶第一次在網上推出大量跟消費有關的直播,不僅有雙11晚會,還有很多品牌明星代言,新品發布會等等。粉絲的熱情可以帶來強大的能量,這種能量,遠遠超過只是把一個商品平鋪直敘地放在網上售賣。

未來30年是技術和商業充分融合的30年

近一段時間來,關於新實體經濟和傳統經濟的討論非常激烈。在以往,品牌的銷售方式是一年開兩次訂貨會,通過經銷商的力量把貨鋪到渠道上去買,品牌方就此萬事大吉;而百貨的生存姿勢是,百貨里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商品,但是百貨公司本質上卻是個店鋪租賃公司。這兩種方式共同缺失的環節是,不管是品牌還是渠道都無法有效感知到消費者的變化。

張勇說,類似填鴨式的樹狀結構渠道,這樣的商品分銷方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而通過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可以滿足快速變化的消費者需求,從而獲得新的機會。

“未來的30年,是技術和商業充分融合和應用的30年。哪一家公司用得更好,哪一家公司就有可能搶占先機。從這個意義上說,就是我說的,每家公司都應該是互聯網公司,每家公司都應該是大數據公司。這樣一種大數據的結合,互聯網的結合,新技術的結合,最終落在零售行業,就會帶來嶄新的一種零售運作方式和嶄新的零售用戶體驗。”張勇在節目中表示。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