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產品經理帶小產品經理要避免這些陷阱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479.html

1、沉浸在細節的優化上,片面強調用戶體驗。用戶體驗很重要,但是好的用戶體驗很多時候不只是從產品設計來的,運營,反饋速度等都會帶來用戶體驗的改進,但是不要刻意去追求脫離實際情況的用戶體驗。需求是第一位的!!脫離開需求去談用戶體驗,猶如不帶底兒的桶,毫無意義!

2、不善獨立思考。比如,不假思索地看科技博客,並引用作為自己的論據,把一個拍腦子的點子當成一種強烈的用戶需求。再如,過分在意用戶的直接反饋,看問題只看到表象,而忘記思考反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其實那些對產品幾乎沒有幫助,除去情緒化的吐槽,提的意見90%以上都是已知的。

3、自我滿足。滿足於解決已有的問題。面對已知問題,找出解決方案其實不難,無非是方案好壞。難的是不會發現或預測新問題。還有的人自我滿足表現在,想法太多,不重視基本功。By The Way,想法太多,手下功夫卻不到位,其實這也是當今年輕人迷茫的根源,關於迷茫的書籍演講之類的,看看過去得了,不要沉浸,不要迷信。

4、閉門造車。往往喜歡下意識或者自動忽略對於項目基本需求的科學性調研,只是單方面地認為某個群體有某種需求。這類問題在產品經理身上非常容易出現,因為產品經理本身的工作性質要求個人是高度自信和深度自疑的結合體。所以這個類型的人往往會不自覺地虛擬出用戶的需求或者片面擴大用戶的需求。很不幸,我犯過這種錯誤,也很幸運,我現在在儘量避免了。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程序上不難,但是要求重複的工作量比較多。不要去主觀想,不要去替用戶考慮,你要做的只是訪談,有引導的焦點會議,有導向性的用戶研討會,設計思路清晰的調查問卷,或者綜合以上各類型,加上別的能夠客觀體現用戶需求的技術。當然,在調查用戶需求的時候是要講究技術的,比如訪談。我個人不是很同意單方面地把需求交給別人做(大公司有這樣的例子),產品經理必須經歷產品需求調研的過程。

5、對職位的誤解。實話說,這個方面問題很大程度不是產品經理造成的,是各大公司對於這個職位的不正確描述和有誤的理解慢慢熏染出來的。

年前和人聚會,別人問我是干嘛的,我說產品經理,那人笑道「哦,原來你是負責提需求的」,我瞠目,無言以對。還有人以為產品經理只是負責產品設計,當然產品設計是產品經理要經手的一個工作。

真正的產品經理,應該貫穿一個產品生命週期的始末,從搖籃到墳墓。產品經理的終極使命只有一個,整合一系列能整合的資源,抓住儘可能有的資源,去達到產品成功的目標。對於有些做完產品,直接扔給運營人員,這樣的產品經理我想你看不到自己產品的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48

K12、題庫,這些年我走過的彎路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11/56281.html

i黑馬導語】:近來有不少知名網站開始發力建設K12題庫,日前某論壇更是把2013年稱為「在線教育元年」。而元年之前,本文作者已經走在這條路上了,迄今嘗試了不少方向,也走了不少彎路,在此做個小結。有人說「看1000個成功案例不如看1個失敗的例子」,那就謹以此文和正在創業路上的各位兄弟姐妹們共勉……

(一)初次試水就嗆水

本人本科就是師範專業的,後至華東師大讀研。在讀研期間,導師受教育部指派負責2000年開始的初、高中學科《課程標準》制定,所以也有幸跟著導師參與了蘇教版高中教材的編寫及比較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從此就和教育、出版行業結緣至今。

畢業後在一家公司擔任教輔圖書編輯,後擔任編輯部主任,負責面向全國的中小學教輔圖書策劃編輯工作。2007年,受到數字出版浪潮的影響,公司決定從教育出版轉向為出版。因為公司的團隊主要人員、內容資源和人脈都是教育行業的,所以綜合考慮下來,題庫是個比較合適的切入點。當時題庫的營銷目標主要是定位給老師使用,學校付費。

大方向確定後,接下來就是產品生產了,我們為了保證質量,每道題目都是請的一線老師打標籤,並聘請國內第一的排版公司進按照新聞出版規範的格式要求進行錄入排版,再審讀、校對、入庫,總共接近20個流程,每題成本30多塊錢。第一期題庫的題量約20萬題,直接消耗的資金連帶其他成本近1000萬元。

題庫前台功能可以滿足教師對考卷中每題難度、考點(可同時考查兩三個)、測量目標、題型等參數,命題完成後可以查看對應的雙向細目表,還能進行成績統計分析。應該說是基本上滿足了教師在命題考試方面的專業要求。

題庫建設完成後,我們組建了一個十幾人的銷售團隊,準備宣傳材料,進行話術培訓和考試。然後他們就開始跑學校了,然而兩個月跑下來,結果讓我們很失望:只有1個銷售員成功開單了,其他銷售員都沒有開單,銷售員根本見不到校長,準備的話術和資料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

當時作為一個產品生產人員,覺得沒法理解這個情況。這個產品對提升教學效率很有幫助,他們怎麼就沒啥興趣呢?後來跟校長老師打交道多了,才逐漸意識到學校是使用公費採購軟件,一般是校長拍板,老師使用。也就是說,用戶體驗的好壞對付費者的影響比較小,甚至根本就沒有辦法影響付費購買者。而校長購買此類產品首先還是看關係熟不熟,產品體驗倒是其次了。深層次原因就不多說了,相信大家也懂的。

最終這個項目靠創始人之前做教輔書時積累的人脈在銷售,每年有些利潤。但是這種模式已經完全沒有市場化的可能,更談不上複製性和爆發性了。第一次試水就以嗆水而告終。

(二)想借力老師?難

  2009年,受朋友所邀我加入了一個新團隊,初期負責題庫建設並逐漸介入運營工作。新團隊對產品的營銷定位有所改變,大家認為既然學校市場不好做,那就把題庫免費提供給老師使用。讓老師能方便地在網上佈置作業,分析班級或學生個體的薄弱點;還能進行自動批閱客觀題進行質量分析和在線答疑;家長也可以登錄查看孩子的學習情況,三方還能進行交流溝通。產品之所以免費讓老師用,就是想通過老師的教學關係網進行輻射,把孩子和家長黏到網絡上來,然後他們付費試用增值服務。

接下來我們通過一些熟悉的學校向家長發放傳單,在教輔書上印製網址,當然重點是向老師進行推薦,我個人也通過師範大學的同學資源進行拓展推廣,讓他們進行試用。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老師們沒啥興趣。

為什麼?一是老師普遍還停留在購買教輔書或者網上下載試卷略作修改的階段,根本沒有精選試題然後組卷的動力;有這個精力的老師還不如下班後帶幾個補課的學生來錢快,又省事;二是涉及教輔行業潛規則,這裡不多說了;三是其實大部分老師還是把教書當成了職業,並不是一份事業。我們做產品時聘請的教師顧問多是名師,這些老師無疑是有事業追求的,但是他們不是廣大老師的典型代表。前期的市場調研對象「抽樣不夠隨機」。

那麼學生喜歡嗎?很遺憾,學生也不喜歡。記得在上海書展上,當學生聽說我們展位上的是題庫時,嚇得掉頭就跑。可能有的機構想,把題庫做成APP,方便學生碎片時間使用,應該不錯吧?但是我個人不看好,首先沒見過這麼好學的學生,其次碎片化時間讓學生一邊用手機一邊在草稿紙上計算也不太現實。既然沒法借力老師渠道,而學生又沒興趣,那這種模式也很難走通了。

(三)銷售增長,忍痛中斷

既然老師這個渠道走不通,那就乾脆不走,團隊決定直接打通到學生和家長的通道。怎麼打通?一是就在教輔書上打廣告;二是用電話銷售的模式向家長狂轟濫炸,再以免費講座的形式邀請他們參加,再推銷產品,基本上就是線下輔導班招生的那套。當然,什麼DM、DEM、單頁啥的都嘗試了下。

為了節省成本,大家都赤膊上陣了,這段時間裡我把文案、推廣、發傳單、講座講師、諮詢師、客服、管理運營等各種活兒都幹了一遍,雖然很累,但是和家長接觸多了,對於營銷的理解也加深了不少。

這種模式下,銷售額倒是增長比較快的,因為基礎低,差不多每月銷售額的增長率是100%,如果按照這種趨勢保持下去的話,從幾萬元的月銷售額到突破百萬元的月銷售額預計一年內可以實現(平均客單價5000元)。

然而,由於這種營銷模式的前期投入成本是大於營銷收入的(這一點做過線下輔導班的同行們都瞭解的),再加上創始人之前資金消耗過多,在堅持了4個月後實在沒法持續投入了,只有眼睜睜地停下了。記得後來某VC還對我說過:「你們這個線下模式應該堅持下去的,等你們月銷售破百萬的時候,我們就進了。」但是我只能心裡苦笑,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為了生存,只能緩一緩再想別的模式吧。

從另一方面說,我們也確實沒有特別看好這種模式,畢竟被線下輔導班玩爛了,將來的複製性和爆發性應該不是太好。

不過這次嘗試的收穫也是有的,雖然只有短短3個多月的營銷推廣,從家長的反饋和當時我們的現場成交率來看,已經比較接近線下班的數據了。這說明家長對於線上課程是接受的,而且有的家長是購買了4年的課程,折後總價接近2萬元,這說明價格也不是問題。這些數據也給了我們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

(四)B2C漸有起色

痛定思痛,既然資金缺乏,其他燒錢模式都不好走,我們決定冒險嘗試網絡營銷的路子,直接把課程通過網絡推給客戶,即B2C電商模式。我們的想法是,也許這樣能找到一個低成本的爆發點,至少資金投入方面的可控性比較強。不像會議營銷那樣,前期的人員工資、電話費、場地費等固定開支是不可避免的。

由於擔心家長不太願意在網上支付大額費用,我們對課程進行了切片和微小化處理,並加強了營銷元素在產品中的融合。新產品終於在2013年下半年上線了。

既然採取電商模式,那怎麼找到C並讓C來?一般無非是搜索引擎、廣告聯盟、各類媒體等等。但是,對於我們的資金狀況和客單價來說,我們沒法做到想別的機構那樣每個月幾十萬上百萬的投入。我們只能不停的嘗試各種低成本途徑來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流量精準度。這段時間再次赤膊上陣,把SEM、媒介、站外優化、渠道拓展、營銷策劃等等能幹的都幹了。辛苦是有的,收穫也是有的,從目前數據來看,流量和轉化開始有起色了,只是增長還不夠快。正如91外教的龔海燕所說,缺乏資金的支持下,新網站的創業壓力還是很大的。

據統計,現在每天平均2.6家新的在線教育網站誕生,眾多大佬也在發力K12和題庫,各種商業模式都在試水,在線K12競爭越發激烈了。競爭激烈是壞事也是好事,至少商家多了也是一種造勢,我覺得在線K12的春天應該不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01

橡樹資本Marks:注意這些跡象,07年的風險再次出現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439

2007年,橡樹資本的Howard Marks曾警告稱:現在金融市場狀況可總結為:全球流動性氾濫、傳統投資回報最低、對風險的擔憂降低,以及所有市場的潛在收益不高。因此,為了獲得更顯著的收益,投資者願意使用高槓桿和衍生品來承擔高風險。

現在,Marks再次強調「我們發現投資者的冒險行為再次上升。」

他稱:「中央銀行的政策是避險投資的收益下降。受此影響,投資者的冒險行為在金融危機後開始上升。這種情況出現的如此之早真是令人驚訝。自那以後,投資者的冒險行為一直上升,但是冒險行為的程度並沒有接近2006-2007年的水平。」

那麼,Marks如何知道的呢?下面是他在2007年總結的市場特徵:

1.全球流動性氾濫——現在也是。

2.傳統投資的回報最低——現在也是。(相對而言,現在國債、高質量債券或股市帶來的回報不高,這鼓勵投資者轉向衍生品領域。)

3.對風險的擔憂下降——現在也是。

4.所有市場的潛在回報都非常低——現在也是。

當然,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不像2007年時那樣盲目。但是,當市場風險厭惡情緒下降和投資者追逐更高的收益時,資本市場就會出現問題他稱:

「總之,不管投資者是因為樂觀情緒上升承擔額外風險,還是像現在這樣被迫承擔額外風險。只要他們開始進一步冒險,投資者就常常忘記謹慎二字。」

「這對他們而言是件壞事。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意識到這種影響,那麼我們也將遭受困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14

【幹貨】實現制造業服務化的七大訣竅,這些你都知道嗎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1/59117.html

制造業服務化是一個不斷探索、持續創新的過程,實現制造業服務化需要一定的套路與技巧,如解決客戶問題、細節決定成敗、持續不斷創新、擁有客戶關系、多種業務模式、面向終端客戶、專業設計診斷與咨詢等,都可應用於制造業服務化的實施過程。1、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解決客戶的問題有時候從產品出發已經不足以洞察客戶的本質需求,不足以了解客戶試圖通過產品解決工作中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期望在產品的幫助下達成何種目的。市場上時刻都存在著不同的需求,並非所有客戶都可以接受付費獲得服務,滿足客戶需求的思維是超越產品的。很多年前,筆者同公司的服務經理定期審核服務工程師的維修單,發現在一段時間里空氣壓縮機的電機保修的量快速上升。服務工程師的工作量大幅提高,而客戶的的滿意度有所下降。如果電機的故障發生在保修期內,在公司增加成本的同時,影響了客戶的生產運營。如果電機的故障發生在保修期外,公司可能短期增加備件的銷售收入,而客戶的利益受到雙重打擊(生產運營中斷而又需支付備件費用)。為什麽客戶需要購買新電動機?因為沒有保養。為什麽沒有保養?因為當時市場上只有大桶的電機潤滑油。而絕大部分客戶只擁有幾臺空氣壓縮機。對這類客戶而言,五十年都用不完一大桶的潤滑油。為此,英格索蘭公司就在15年前推出小包裝的電機潤滑油。從此,該公司就看到電機的故障率大幅度下降。英格索蘭不僅潤滑脂的業務取得了市場的青睞,同時有保障、有繼續服務的新空氣壓縮機的銷售更提高了忠誠顧客的滿意度。2、細節決定成敗制造業服務化要求從關註客戶需求細節出發,將服務做到最好。臺灣嘉義的王永慶米店以其周到細致的服務從當地30多家米店中脫穎而出,備受客戶青睞,其獨到處就在於細節。減輕客戶負擔。為了減少砂子、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導致的客戶淘米的麻煩,王永慶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沙石之類的雜物在出售之前提前揀出。悉心收集客戶信息。在送米上門過程中關註米缸的容量、人數、飯量等,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定期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里。專業細致。幫助客戶將米倒進米缸,若米缸里還有米,他就將舊米到出來,將米缸擦幹凈,然後將新米置於舊米的下面,防止存放過久而變質。主動幫助客戶解決困難。對有經濟困難的客戶,約定到發薪之日再上門收錢的辦法。以上幾個細節大大提高了服務滿意度,也讓王永慶掘到了第一桶金。3、持續不斷地創新在制造業服務化方面,創新的機會很多,有針對自營產品展開的創新,也有針對競爭對手產品服務展開的創新。針對自營產品服務的創新機會不僅限於零部件,也可延伸到整機,不僅限於本公司產品,也可延伸至行業同類產品,不僅限於整機產品,也可以延伸至上下遊設備。以空氣壓縮機的維修業務為例,從空壓機的零部件的維修延伸至整機維修,從英格索蘭空壓機的維修延伸至其他品牌空壓機的維修,從空壓機的維修延伸至幹燥劑的維修。針對服務增值的創新機會圍繞顧客價值產生。節能評估。如公司根據多年來積累的經驗,使用3到5年的系統,浪費至少存在20%。當今世界提倡環保經濟,公司通過空氣系統的評估,掌握了大量節能的機會。自來水模式。如公司客戶真正需要的並非壓縮機,真正的需求是純潔的壓縮空氣。例如客戶獲取自來水,並不需要開水廠,只需水表、水龍頭並進行計量付費。同樣的,空壓機的客戶可以通過壓縮空氣的管道即可獲取所需空氣。幫助客戶改善。客戶也經歷著競爭壓力,幫助客戶提高管理水平即為客戶增值,如領導力培訓、精益六西格瑪培訓,售後服務的改進,通過專業知識為客戶增值。4、擁有客戶關系制造業服務化的客戶關系管理非常重要。通過專業的知識與客戶的各個部門、各個環節建立個人的聯系。對售後服務而言,原來提供整機、備件服務,現在是所有設備1年甚至5年的維修保養,是整個壓縮空氣系統的評估。原來服務工程師接觸的是客戶單位里的設備主管、采購主管,而隨著服務內容的增加和服務價值的提高,服務工程師還會與用戶的決策者打交道。實施服務化的制造企業需要與客戶的基層和高層人士都保持良好的聯系。5、開展多業務模式公司可以在同一時間部署一個或多個業務模型支持服務。對制造企業而言是成千上萬的客戶,有外企、國企、民企,既有大企業,也有小微企業,對服務均有需求。針對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商業模式,他們可能在一定範圍內有使用權,而非所有權。例如,許多商業航空公司使用飛機引擎,僅支付通用電氣和勞斯萊斯小時收費,而不是購買。6、面向終端客戶制造業服務化就是要直接面向客戶、接受客戶。例如Dell在電腦直銷業保持領先地位。Dell的成功不僅在於其供應鏈和直銷,且客戶能夠自主選擇與配套,並做到提前支付。用戶在選配中遇到的專業知識和問題都可以通過Dell’sPremier Pages得到技術、管理和產品支持。英格索蘭提供成千上萬種純正配件,所以產品的包裝幾乎全部英格索蘭的標記,甚至對核心的、高價值的零部件,都刻好英格索蘭的商標,對關鍵的技術不能出錯。還有一種辦法是直銷,把產品和服務直接銷售給客戶。7、專業設計診斷與咨詢專業設計診斷與咨詢是企業依據豐富的行業經驗,面向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指導建議,以此建立行業專家地位,發揮杠桿效用。例如,空氣壓縮機不僅僅需要一臺設備,壓縮機的客戶還需要起動器/開關箱、冷卻塔、空氣過濾系統、幹燥器、過濾器、管路、儲氣罐、氣動工具以及集成的工具,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所提供的基礎設施的集成設計實現服務價值。再如,企業現有客戶在用設備可能超過了十年二十年,消耗件、耐磨零件、檢修、維護、監控設備都需要服務和升級,需要針對客戶需求為中心提供系統升級、更新等專業服務。此外,變免費為收費、消除內部浪費、服務銷售團隊、新的獎勵政策、健全設備工具、打造核心能力等訣竅都可應用於制造業服務化的實施過程。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余鋒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90

股市觀察:這些白馬明星們是隕落,還是錯殺?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30139131
這兩年,特別是今年以來,如果你持有這些白馬股,應該很受傷。

  上市公司          前期高點          7月9日收盤         下跌幅度       7月9日市盈率(扣除)

 
云南白藥          79.20元            48.90元              -38.26%             27.32倍

  同仁堂              25.05元           17.28元              -31.02%              35.63倍

  片仔癀             134.78元           77.01元              -42.86%              29.96倍

  白雲山             40.67元             23.36元              -42.56%              33.42倍

  天士力             49.70元             36.43元              -26.70%              36.8倍

  東阿阿膠           59.97元            34.59元              -42.32%              19.60倍

  青島啤酒           49.90元            39.00元              -21.83%              31.81倍

  伊利股份           52.24元            33.20元              -36.45%              29.12倍

  雙匯發展           50.45元            32.08元              -36.41%              19.33倍

  格力電器           32.84元            27.44元              -16.44%              7.60倍(未扣除)



面對如此較深幅度的調整,這些曾經在市場上「叱咤風雲」的白馬明星股們是從此隕落了,還是被錯殺了呢?

  自己向來認為,如果你想做一個長期投資者,如果不能經受住50%左右的上下波動,那就難言長期投資者。但是,光有這種堅韌的耐力顯然還不夠,面對上述白馬股們較大幅度的向下調整,你首先自己必須明確,它們究竟是從此隕落了,從而一蹶不振,還是一時被市場錯殺,將來還有「東山再起」、再創新高的機會呢?這應該說才是關乎長線投資者的「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最大原則問題!

  首先申明,自己並不是個「價格決定腦袋派」,即見股價大幅度下跌了,便認為企業基本面不行了,而且還能找出種種理去證明這種市場下跌的邏輯。恐怕市場上有太多的投資者是這種「價格決定腦袋派」,呵呵。真正理性的態度,在自己看來,其實還是應該分析產生這種下跌的原因,並進而做出或買入,或繼續持有,或堅決賣出的決策。

  分析上述白馬股的下跌,至少應該有以下原因:

  1、市場整體處於熊市之中。上證截至7月9日,平均市盈率9.79倍。自2007年瘋牛之後跌下來,中國股市雖然局部上有牛市,如創業板、中小企業板,但總體上已經熊了七年了,真可謂是「熊熊漫道真如鐵」!

  2、市場偏好不同。當下的市場,更多的是青睞新興行業,青睞小盤股,青睞一些所謂的題材、概念股。而對於這些消費、健康領域的白馬股,在經過2010年、2011年的大漲之後,則似乎忘記了。而且由於中國股市熊氣瀰漫已長達七年的時間,場外的增量資金不足,場內的熱點轉換可能更多的是存量資金的騰挪轉移。

  3、以前炒得太高了。說這話似乎有點事後諸葛亮的味道。然而盤點一下這些白馬股的歷史走勢,卻不能不說是一個冷靜的現實。2008年大熊市之後,這些消費、醫藥中的白馬股,以其良好的防禦性、成長性贏得了市場的一度熱捧,可以說也成為了中國股市整體熊市之下的朵朵奇葩。除了格力電器因為市場始終質疑其天花板,其市盈率差不多保持在10倍左右以外,其餘白馬股的最高市盈率(年底),東阿阿膠曾達到57.40倍,云南白藥達到53.43倍,同仁堂達到52.05倍,片仔癀達到52.5倍,白雲山達到58.32倍,天士力達到46.74倍,青島啤酒達到40.54倍,伊利股份達到39.35倍,雙匯發展達到48倍。顯然,40、50倍的市盈率水平已過早地透支了企業未來幾年的發展,再優秀的企業也是沒有辦法長期維持的。所謂風水輪流轉,所謂均值回歸,被一度炒高了的這些消費醫藥中的白馬股們顯然也難逃這些定律,其必然進行調整也當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4、它們的體量相對較大了。體量大,一是體現在收入、利潤的基數相對以前較大了,其增長放緩也屬必然。而且分析一下這些白馬股近幾年收入增長的曲線(看增長主要還是看收入),有的如雲南白藥、東阿阿膠、同仁堂等確實增長放緩了。二是體現在市值已相對較大。云南白藥、伊利股份、雙匯發展、青島啤酒、格力電器等市值均已超過500億。不同行業、不同公司的市值大小雖然並不具有可比性,但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從50億市值達到500億市值上漲10倍容易,而從500億市值再達到5000億市值便很艱難,甚至對於有些公司來講,這樣大的市值至今還是做夢都不敢想的。市值大了,估值的重心自然下移。三是體現在這些白馬企業已經進入相對成熟期。如果硬是將企業的成長分為青年、壯年、暮年三個生命週期的話,這些白馬企業在本行業中雖然我們並不好判斷其是否已進入暮年,但是已進入壯年相對成熟期還應該是定位準確的。當然,對於不同的企業還需要進行具體的研判。而且事物還總是向前發展的,有時甚至超出我們人類的想像力。比如,在今天我們看到500億市值的醫藥企業便覺得已經體量不小,或許再過十年我們便會感覺著1000億市值的藥企也並不過大(其實拿現在中國的藥企與美國的優秀藥企相比,無論從收入、利潤上,還是股票市值上相比,真是太「小兒科」了)。但無論如何,企業一旦進入相對成熟期,其估值的重心也要相對下移。這也是股市的一大鐵律吧。

  此外,還有哪些原因造成這些白馬企業的大幅度下跌呢?

  分析的目的全在於實戰。再進一步分析,造成上述白馬企業深幅調整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如果硬要分析出一個主次來,自己認為當下市場的整體熊市氣氛與資金偏好應該是主要原因(幾乎所有的白馬股均大幅度殺跌也佐證著市場的這個邏輯,因為不可能這些不同行業的白馬企業差不多一起隕落吧),換句話說,自己認為,現在說這些白馬明星們「隕落」為時尚早,當下市場的整體形勢其實正為有心的投資者提供一些其錯殺的良機(只是感覺有的白馬股還跌得不夠透)。

  在此言明,自己說話作文最反感的就是彎彎繞,不直抒胸意,不亮明觀點,甚至狡辯,如果那樣,即使邏輯上再嚴密,論述再正確,也沒有任何的啟發價值。所以,自己在此就將自己的觀點亮個明明白白,以有待於時間去檢驗。

  當然,為了保守、安全起見,考慮到這些白馬企業所在行業的不同特點、生命週期、市值體量、增長放緩等因素,借鑑成熟國家市場市盈率估值的經驗,如果介入這些優質白馬企業應該將其估值重心適當下移,比如,以10倍-20倍市盈率作為其安全邊際(不同行業不同的企業應該有不同的標準),逐步進行低吸。自己認為,這對於追求更大的確定性,且收入預期不高的穩健投資者來講,當下或許不失為一個較佳的選擇。

  當然,如果現在持有或者介入這些白馬股仍然需要付出相當大的耐心。因為不管你的投資系統多麼完善,也不可能全部適應市場的所有不斷變化著的主流行情,恰如幾年前的消費醫藥,以及去年以來的創業板、中小板行情,如果你是一個長期投資者,我認為幾年來將這幾波全部上漲的行情全部捕捉住,那應該是極其小的概率事件,除非你是個趨勢投資者。要知道,市場有時是並不那麼講道理的,一如它們對這些白馬股們的高估可以持續好幾年,有時它們對其長時間的低估同樣可以持續幾年的時間。

  在此申明,由於自己長期持有上述之中的一些白馬股,而且近幾年一直追蹤觀察研究著這此白馬股,所以,難免形成固化思維、掉入錨定陷阱,難免屁股決定腦袋,在此還望網友、粉絲、球友們拍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16

這些年客人的變化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22.html
在電台上聽到森美分享了一個故事,這是有關服務業的生意問題,十分有趣,今天憑有限記憶分享一下。

話說有一間位於紐約的餐廳,多年前都相當受客人歡迎,但這幾年經常收到客人投訴,生意亦有明顯下降,老板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算親身到店內都找不到原因,到底問題發生在哪裡呢?是食物有問題嗎?是員工不禮貌嗎?查找不到,於是只好聘請顧問調查。

就算聘請顧問,顧問都需要有數據方可分析問題核心,於是就找來閉路電視的影帶幫忙。可是,店內的閉路電視只能不斷回轉錄影最近的幾天影像,最多只是一個星期左右,再早期的影像會自動被洗掉,對調查服務質素變化幫助不大。

誰知原來老板在十年前更換過閉路電視系統,店內還有一部舊的閉路電視錄像機,而機內還有盒舊的錄影帶,就靠這盒錄影帶,顧問可以回看十年前這個店內的情況跟今天作個比對,有趣的分析就開始了。

顧問發現,2004年,店內有45張枱,當客人進入餐廳內坐好,平均只有3枱客要換枱。由客人坐好到落餐,每枱客平均需要8分鐘。之後客人就用餐,當中大約又有3枱客要求把食物弄熱,全程平均每個客可能花掉員工20分鐘左右(大約數字,因沒有留心聽到實質內容)。

十年後的今天,顧問發現同讓的45張枱,當客人進入餐廳坐好後,平均有8枱客要求換枱。及後服務員照舊遞上餐牌,一半客人會叫員工取wifi密碼。之後,大部份客人會對著手機,這會花很長時間,直至服務員再走到客人旁問要什麼餐時,客人才慢慢打開餐牌,但還是沒有細看餐牌內容,而是繼續對著手機,就這樣,點一個餐需要的時間也大大提升。

當中還有不少客人不時要求服務員幫忙拍照,由於中途客人都顧著手機及拍照,使用餐時間增長了,令食物變凍機會又高了,更多比例的客人需要叫服務員再弄熱食物。就這樣,服務員來回每張枱的次數大大增加了,服務每枱客人可能花掉比十年前多兩三倍的時間,但客人所感受到的對待還是不足,例如食物未能熱食等。

這證明了,拿十年前同樣的員工數目加上其經驗,去服務今日的客戶,實在不可能有同一個服務水平,甚至可以話不能應付,服務水平只有下降。這不是說十年後的服務員質素下降,而是客人的要求提升了,以及其生活模式改變了。

今時今日,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更重要,亦更知道自己的權利。森美提到時代雜誌曾用了「You」來做風雲人物,是印著一面反光銀面作為封面,代表每個人都照到自己,即「你」就是時代人物,這代表了今時今日人類的自我形象正處於高位。所以對服務業的水平要求高了,每個人都更我行我素,這是服務業需要注意的事情。

這個故事發生在美國紐約的一間餐廳,相信香港的情況比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有「投訴之都」之稱的香港,對服務業的要求可以算是世界數一數二的。

客戶的要求比過往提高了,相對服務業生意來說,這可算是一項無形的成本。就上面的故事為例,如果十年前全店有12名服務員的話,今天可能要30名服務員才能做到十年前客人的預期服務水平。由12名增加至30名,這額外的員工就是一個實質成本,這實質成本正是由客人要求提高了及手機科技進步了這類無形成本間接得來的。

就飲食界快餐店來看,沒有服務員的點餐模式,包括大家樂、大快活、麥當奴,可能比起有服務員的翠華及太興等餐廳來得更輕鬆,正因為這個無形成本的變化。投資者有機會可以從幾年間毛利率的變化上窺探到一點點,只是胡亂說說,沒有經過驗證,大家有空留意一下亦無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88

職業投資者的自我修養——論我這些年職業投資的感受 價值at風險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0702665
有不少人私信我,大概意思說自己不太懂基本面,一直都是用比較容易的方法參與博弈,賺市場的錢,但是不確定性太高了,想問問我走過的路,怎麼樣能夠深入的研究基本面,賺企業的錢。

今天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首先,要學會方法,像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羅斯這些成功的大師們的理論一定要多看看。我推薦一些書,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投資最重要的事、股市進階之道、非理性繁榮、漫步華爾街、證券分析、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票作手回憶錄、聰明的投資者、窮查理年鑑,怎樣選擇成長股等等這一類大師級別寫的書,大家完全可以在雪球上搜一搜,這都是屬於入門必看的書。

其次,要多看研究報告,早5年前,我是瘋狂地看報告,特別是基礎底子比較差的朋友,一定要大量看,通過看大量的報告,比如宏觀分析的報告看了可以大致瞭解國家經濟所處的位置,發展的階段,補充自己的宏觀分析能力(雖然做投資的時候這一點並不重要,但基礎一定要有),大量的行業報告的看了之後可以拓展自己的能力圈,雖然很多行業可能並不是你的能力圈,但一定要看,你不看怎麼知道不是?再看了大量的報告後你可以大致整理出自己的「好生意」,你可以在自己認定的好生意行業裡建立一個股票池,當然初期你水平很低,或許會有很多沒價值的股票入選,但沒有關係,路一步步走,建好之後,要保持跟蹤,不斷地證偽、證實自己的觀點,就說我吧,建立股票池的習慣已經保持了4年,這期間不斷地有股票進進出出,看多看錯很正常。

第三,初期一定要多參與交易(可少量投入),用實際的操作來證實自己的判斷和邏輯,學費改交的交,千萬不要悶頭搞研究離市場太遠,永遠記住股票的兩個屬性——企業屬性、市場屬性,既要明確自己是賺企業的錢,又要懂得利用市場,不說賺市場的錢,至少不要被市場把錢給賺去。但一定不要去學什麼漲停大法,K線組合,波浪理論這些東西,多觀察市場情緒,多觀察熱門股的走勢,瞭解市場的情緒和人性、資金的流向和偏好。這裡還是可以多看看券商的市場策略報告,比如高博、程定華這些優秀的報告。

額外說一句,雖然賣方不管是策略還是行業還是個股,都有很多垃圾的報告,但不代表所有的都垃圾,不要以為賣方都是忽悠人就不看,研報一定要多看,多篩選。剛才的時候,我看研報一直在邁博匯金(現在有雪球這個平台,完全可以在雪球上獲得很多的資訊),我還記得一開始,邁博每天都會更新幾十篇,只要是關於股市的研報,我幾乎一片不拉全看了(邁博現在是收費的,大家可以付費去看)。

第四,看了學了一定數量的東西后,一定多思考,要形成自己的思路和邏輯,最好寫下來,或在自己的本子上,或者發在雪球,然後過段時間去看看之前的邏輯對不對。我現在看到最早寫的東西,會覺得很多東西非常幼稚,當時自己的思路一致都停留在「價值投機,主題投資、題材炒作」這些思路上。

第五,進入搞研究的圈子裡,和前輩們交流,現在有雪球這個平台,5年前我只有QQ群,多和高手們線下聊聊,一起去調研,這個階段要累積人脈,累積資源,多去其他機構看看學習。一定要想辦法加入你關注的公司所處行業的圈子(當然要是你能看得懂的能力圈之內),比如投資汽車股,你完全可以去專業行業的論壇和一些牛逼的人交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

第六,有了一定的水平之後,試盤的學費交了也差不多了,是該加大投資的力度了,這個階段,一方面要繼續保持學習研究的動力,一方面要多去上市公司跑跑,實地看看現實的情況和你拍腦袋想的是不是一樣的,券商的報告邏輯參考,但數字要打個問號,還是要自己實地看,切入行業上下游,分析數據得出合理的數據和邏輯。

第七,反覆前六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不斷的堅持:看書,看研報,寫東西,認識高手,實地調研,慢慢形成自己的投資風格,投資理念,對市場的看法認識、策略。

至於要堅持多久才能小有成就,我覺得每個人不同,就我自己而言,我這些年來大部分時間的日常生活是每天睡覺6小時,吃飯外加其他時間2小時,不打遊戲,不看電影電視,不娛樂,不泡妞,不出去玩,每天差不多能工作和思考14小時(白天開盤的時候偶爾會看一下個股走勢和大勢板塊,並不盯盤),雙休日會休息一下。不說每天都這樣,但大部分時間都是。這樣的生活堅持了5-6年(當然最開始是做到這樣,現在肯定不會花那麼多時間工作思考了,年紀大了精力不如以前,而且結婚了也要多陪陪家裡人),我覺得差不多算是小有成就,當然每個人的天賦不同,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不能成功(比如再努力都無法領會市場情緒,無法克服人性弱點等等),有的人可能很開竅,學得很快。但投資這行就是活到老學到老,永遠沒有停下來的一天,你看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羅斯這些大師,除非退出不干了,不然每天都在學習在思考,永不停息。

所以我勸各位在做一個職業投資者人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了,做職業投資者不容易,要堅持下來更不容易,其實大家完全可以學習雪球的銀粉、價值粉等,安心買入低估值大藍籌拿拿分紅,或你看好股市也可以買ETF跟著指數走,省心省力。如果你想選則符合 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的股票,做高成長高回報的超額收益,我自己這些年的血淚史告訴你們,這是一條無比艱難的路,這尼瑪甚至就是一條不歸路。而且很有可能,就算你堅持努力下來了,也沒有成功(跑不贏指數)。不管是A股還是外股,天賦勤奮運氣缺一不可。正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所以各位想好了,要不要花畢生精力投入到職業投資的道路上來,或者想想買什麼樣的ETF這個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58

追回王菲,快看霆鋒這些年發的財 中環現場

來源: http://xueqiu.com/9773230778/31716438

這兩天,最攝人眼球的新聞莫過於鋒菲的世紀複合了吧。



兜兜轉轉14年,霆鋒這位當初的不羈少年已步入而立之年,且從藝人轉型為霸道總裁+投資達人。

23歲創立PO朝霆  年賺逾億

今年暑假,你一定不會錯過“十二道鋒味”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這檔美食真人秀節目的制作班底便是霆鋒11年前創立的PO朝霆。

(幾個月前還和冰冰在巴黎街頭玩親親[害羞]

2003年,霆鋒在香港銅鑼灣開設制作室,創立PostProduction Office Limited。公司中文名“朝霆”,取霆鋒名字中的“霆”字,意指蒸蒸日上。公司目前是全中國唯一全數碼作業的後期制作公司,能應付數碼高品質的標清及高清的技術要求,亦提供現場拍攝的後期技術支援。電影《一生一世》、《中國合夥人》、《前任攻略》、《不二神探》、《全城熱戀》、《桃姐》等電影後期制作均由其操刀。




2009年PO進駐中國,成立PO SHANGHAI,2012年,PO北京分公司在北京競園圖片產業基地開幕。現三間公司員工約120人,每年盈利上億元。

7月曾傳借殼香港資源

PO朝霆近年來屢傳上市,$香港資源控股(02882)$ 主席黃英豪今年7月出席新店開幕時表示,旗下星世娛樂集團計劃與霆鋒的電影後期制作公司「PO朝霆」合作。消息惹來市場憧憬PO朝霆或借此借殼上市,刺激香港資源一度狂飆逾兩成後停牌。

隨後公司7月16日複牌公告,表示業務活動範圍拓展至提供電影及電視後期制作服務,並正與一間專業提供電影及電視後期制作服務的公司就若幹合作形式進行磋商,但雙方尚未訂立最終協議。但好景不長,公司8月4日公布內幕消息,指雙方合作已告吹。




8月接受內地訪問稱暫不上市

霆鋒在今年8月接受內地某節目訪問,主持人問到朝霆是否打算上市?答曰:“再說。現在特別是科技的東西,最近幾年變得很快,特別是現在線上的廣告,或者是電話上面的廣告,這個模式變得太快了。所以很多東西要看的再準一點點。”

霸道總裁還是鋪王 持貨4億

香港寸土寸金,一鋪養三代更為港人所知。自2005年開始,霆鋒先後在中環擺花街買了3個鋪位。2012年5月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斥資9120萬元購入擺花街28號地鋪後轉讓予霆鋒,其後霆鋒斥資1.17億元購入毗鄰的26號鋪位,令他在該地段擁有的鋪位數量增至5個,現時市值共約4億元。

但近年來香港零售增長放緩,據香港媒體報道:霆鋒旗下擺花街28號地下,已經丟空2年仍未租出。同為其持有的26號地下,雖由鞋店以月租約20萬元租用,但租金回報率低見2厘。好在2005年以2080萬元低價購入的壹號廣場地下6至8號鋪,租金共約18萬元,回報率約10厘。



霆鋒尋求演藝生涯外的投資機遇在香港娛樂圈不算是個例,A股近兩年影視公司紮堆上市,5年締造逾50位明星股東,湧現出“黃教主”、“甄嬛”等各個橫跨數千年的投資高人。而香港,盡管有不少明星擔任上市公司大股東或是董事,但其公司無論規模還是股價表現均難與高富帥的內地影視公司媲美。

周星馳比高一季度虧損5076萬

周星馳持股64.65%,並擔任執行董事的$比高集團(08220)$ 在創業板上市,市值10.9億港元,盡管星爺票房號召力不容置疑,但公司業績卻不忍直視,公司上月公布一季度業績,營業額1925萬元同比下降24%,虧損由去年同期242萬元擴至5076萬元。



蕭定一中國3D數碼暴漲暴跌成常態
蕭定一任公司主席的$中國3D數碼(08078)$ 去年簽約人氣正盛的Captain Cool 張智霖,股價當日翻番,可惜股價暴漲暴跌似成常態,股東如坐過山車,上周三暴泄47%,公司稱原因不明。目前市值4.1億。

黃百鳴天馬娛樂或可轉主板
黃百鳴持股57.28%的$天馬影視(08039)$,6月底公布2013年凈利潤同比增加37.8%至2680萬元。由於該公司過去連續3年皆錄盈利,日後或有轉主板機會,現市值7.9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728

95後有哪些特征?創業者需要知道這些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4/146058.html

95後是網絡表白開始初戀的一代。他們有的就是時間,玩的就是興趣,無聊大概就成了他們的代言詞。所以他們比任何人都更加願意去嘗試不同新鮮事物,也更願意在互聯網上耗費時間精力。因此,我們無須質疑95後的參與度。95後喜歡結識新鮮的人和事,特別喜歡社交軟件。首先是QQ,大家都玩,年紀稍大點的更偏重與微信,其次就到了新浪微博和instagram等等。他們是最貼切,最會使用互聯網的人。

95後所希望得到的參與感不僅僅是在在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上的留言、評價這麽基礎的水平上。比較愛管閑事的他們,更願意加入到每一細節,因為他們是最有熱情去參與到一個產品發展的各個環節當中的人。他們有強烈的控制欲。同時,企業很容易就能透過各種平臺傾聽到95後的聲音,培養他們的參與感。
 

\artigo_76881

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了六年。這六年間,全球央行為了挽救經濟,相繼出臺了或常規或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其力度之大可謂前所未有,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也因此大規模擴張。

海通證券認為,各國印鈔票的形式雖然不同,但實質上都是以非常規手段實現貨幣超發,金融部門加杠桿。

危機過後,去杠桿化是修複資產負債表的必然過程。參考美國的經驗,我們發現,雖然去杠桿也經歷陣痛,但杠桿並不是被消滅,而是被消化和轉移,特別是通過三輪QE,將杠桿轉移到金融和政府部門。

如今,美國經濟走向複蘇,歐元仍然深陷在通縮的恐懼中,中國因經濟增速放緩也開啟了新一輪的寬松環境。今年來,正回購利率兩次下調,央行已經開始實質性降息,被外界稱為“中國版QE”的萬億PSL和5000億SLF也已啟動。

海通稱,當前貨幣寬松或是唯一選擇,畢竟產能過剩的制造業和房地產都需要去杠桿,而政府又難以承受經濟的全面萎縮,因而也需要政府和金融部門加杠桿對沖,但代價是道德風險的繼續存在。

在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環境,央行恐怕必須拿出更多的定力和創新工具來應對。至於如何創新、怎麽創新,其他央行走過的路或許可以引以為鑒。

以下來自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顧瀟嘯的《這些年,央行們都發明了哪些招式——金融加杠桿的國際經驗及借鑒》的報告:

1,常規招式:降低基準利率,接近“零利率”

次貸危機發生後,美國銀行體系遭受重創,信貸活動萎縮,市場利率上升,實體經濟難以得到資金支持。美聯儲首先采取的是基本招式——降低基準利率,接近“零利率”。

1.1  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為降低市場利率,美聯儲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買入國債,增加市場流動性。但註入流動性的舉措效果並不明顯。

1.2  下調聯邦基金利率。2007年9月18日,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確定為4.75%,下調利率,其貨幣政策的取向發生根本性改變。而次貸危機並沒有在低利率的刺激下停止蔓延,反而逐步演化為全球性金融危機。在接下來的10 次降息後,聯邦基金利率在2008年底降至0-0.25%區間。

1.3  下調再貼現利率。在2007年8 月到2008年12 月間11次下調再貼現利率,再貼現利率從調整前的6.25%下降到0.5%,下降了92%,再貼現利率與聯邦基金利率之間的差幅縮小,貼現貸款的期限也由過去的30天延長至90 天。

對於歐洲央行來說,更是降息無底線,在今年6月首次將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以下之後,9月再次將基準利率由0.15%降至0.05%,並繼續調低隔夜存款利率至-0.20%。而且,若未來銀行體系反應不達預期,則歐央行可能進一步擴大“隔夜存款利率”在負值區間內的下探程度。

2 突破招式: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

隨著各國利率基本下調至降無可降的底部,傳統手段如公開市場操作,準備金率和貼現窗口等已近失效,量化寬松皆成為各國央行的突破招式。

2.1  美聯儲:三輪QE輪番發力,註入天量流動性

2008年9月起,美聯儲開始在公開市場上進行大規模資產購買(QE),以壓低實體經濟長期融資成本,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也伴隨著每輪QE而擴張。

截至2014 年二季度末, 美聯儲總資產規模達4.4萬億美元,較2008 年8月末擴張逾4倍。美聯儲QE以資產購買為主,在危機期間擴大了對機構債、資產支持債券的購買,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中債券占比近90%。

在去年年底美聯儲開始啟動削減QE前,美國國債、MBS 及一部分聯邦機構債券三項合計已經占美聯儲總資產的比重高達93%,其中美國國債和MBS 已成為美聯儲最重要的資產類別,分別占50%和30%以上。

2.2  歐洲央行:數次LTRO操作,促使其資產規模擴張

歐元區金融機構主要通過歐洲央行設立的貸款便利機制拆入流動性,因而在金融危機期間,歐洲央行首先擴大了LTRO(再融資操作)的規模,其金融部門杠桿的變化可以看成是主要再融資工具的發力所造成的。

歐洲央行截止11年底,通過兩輪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向銀行業註入1萬億歐元流動性。14年6月,歐洲央行宣布暫停SMP沖銷操作,準備再次實施新一輪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並著手準備QE與ABS購買,這一系列措施預計將為市場註入近5700億歐元流動性,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新一輪擴張周期將由此拉開序幕。

歐央行今年推出的是TLTRO,其定向的含義是指向家庭和非金融企業,更具體的講是實體經濟,但可參與再融資的不包括家庭的購房貸款。歐央行推出TLTRO的目的是鼓勵銀行向家庭和非金融企業放貸(不包括房貸)。

對比來看,LTRO和QE的相同之處是都利用擴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化解流動性緊張,因而降低金融系統風險。在差異方面,最大的不同是期限。LTRO是三年期的,而QE可以被看成是永久性逆回購。出現差異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是一個財政和貨幣統一的國家,而歐盟目前並沒有統一的財政聯盟,由此限制了歐央行可操作的空間。

2.3  日本央行:購買國債為核心,資產擴張仍將延續

近十年來,日本央行量化寬松基本都是以大規模購買本國國債的方式實現的。2009年和10年的量化寬松,2013年的“QQE”也是以購買國債為主。日本央行貨幣政策依賴於對國債購買的邏輯在於:第一,傳統貨幣工具已經接近失靈,邊際效應已經大幅遞減;第二,日本國債市場容量巨大。截止14年6月底,日本國債余額接近870萬億日元;第三,日本財政赤字擴大,央行需要大量買入國債以壓低融資成本。

最近的一次日本央行會議紀要顯示,日本貨幣市場利率長期維持低位,日本央行將繼續執行量化加質化寬松政策(QQE)來達成2%的穩定通脹目標。我們預計日本央行會沿著原來的寬松道路繼續運行,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仍將延續。

3. 創新招式:新型流動性工具層出不窮

盡管美聯儲等將央行傳統三大政策工具(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和存款準備金率)都用上了,但是銀行信貸依然低迷,信貸市場上風險溢價仍未恢複,這迫使美聯儲等央行不得不進行進一步的動作和創新。

首先,央行們創造性地在很多現有傳統工具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這些更新過的工具或延長了貸款期限,或擴大了抵押範圍,或增加了流動性供給的對象,或降低了獲得流動性的成本,從而使得央行流動性支持的效力得到增強:

1)比如美聯儲調整貼現政策,在2007年8月和2008年3月,分別將貼現窗口的借款期限延長至30天和90天;2)比如歐洲央行在2008年10月宣布將所接受抵押資產的評級水準由“A-”降至“BBB-”,並表示接受以外幣計價的資產和貸款機構發行的債券工具;3)再比如日本央行在2008年12月也宣布放寬資金供給的抵押擔保條件,包括公司債及企業貸款擔保評級,要求從原來A級以上降至BBB級以上等。

此外,美聯儲等也從四個方面,新創設了諸多流動性工具:第一類是針對存款機構的工具創新,另一類是針對交易商的工具創新,第三類是針對貨幣市場的工具創新,第四類是直接針對特定的具有系統風險的企業和法人的。

3.1  美聯儲TAF:彌補再貼現不足的流動性支持工具

2007 年12月,由於越來越嚴重的信貸緊縮,美聯儲推出一項新的流動性支持工具,即所謂的定期貸款拍賣(Term AuctionFacility, TAF),被視為美聯儲40 年來最重要的金融創新。

TAF彌補再貼現不足,減少貨幣投放不確定性

TAF以拍賣的方式,通過貼現窗口向合格的貸款機構提供為期28天的定額抵押貸款,08年8月後又推出84天貸款;TAF的抵押品包含了再貼現窗口認可的所有抵押品,但要求必須是投資級以上的證券。

原本,處於危機下的金融機構可以向央行再貼現獲取資金,但由於再貼現會向市場傳達“經營陷入困境”的不良信息,當時美國的金融機構不願意通過再貼現融資。

而TAF與再貼現不同,美聯儲不對外披露TAF貸款機構名單,金融機構沒有了“貸款向市場傳遞不良信息”的後顧之憂。同時,由於TAF每次拍賣的貸款規模均事先確定,故通過TAF貸款增加的基礎貨幣供給完全在美聯儲的掌握之中,減少了貨幣投放的不確定性。

TAF比再貼現更有效地為金融機構註入了流動性

從流動性註入規模來看,08年到10年間,美聯儲TAF的放貸規模要遠大於再貼現一級貸款,TAF月度放貸規模的峰值約5000億美元,而再貼現一級貸款的峰值僅為1100億美元,印證了TAF比再貼現更有效地為金融機構註入了流動性。

3.2  美聯儲TSLF:交換流動性差抵押債券的利器

隨著危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MBS回購市場的融資功能大為削弱,杠桿交易日益困難,投資者不得不賣出MBS 補充資本金要求。美聯儲於08 年3月推出了一項新的流動性支持工具———短期證券借貸工具(TermSecurities Lending Facility, TSLF)。TSLF 是由美聯儲以拍賣方式用國債置換一級交易商的抵押資產,到期後換回一份資產互換協議,拍賣基本從2008年3 月27日起每周舉行一次。

TSLF 不同於美聯儲的隔夜回購和普通的借貸業務,TSLF 的期限為28 天。TSLF也不同於TAF。第一,TAF的覆蓋範圍僅限於存款類金融機構,而 TSLF 恰好面對的是在次貸危機中陷得最深的投資銀行。第二,TAF 每兩周舉行一次,TSLF 則每周舉行一次。第三,抵押品的接受範圍明顯放寬。在TSLF機制下,還接受滿足一定條件的私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3.3  美聯儲PDCF:允許通過貼現窗口向美聯儲借款

一級交易商信貸便利(PrimaryDealers Credit Facility,PDCF)的推出完全起因於“貝爾斯登事件”,當時,不少投資者要求在短時間內撤回托管的流動性資產。基於此,08年3 月,美聯儲推出了流動性支持工具——PDCF,允許一級交易商可以像存款類金融機構一樣從貼現窗口借款,借款利率與貼現窗口的一級信貸利率(Primarycredit rate)相同。

這一計劃比TAF的抵押品範圍更為廣泛,抵押品包括適用於公開市場操作業務的所有合格抵押品,還包括投資級別的公司債券、市政債券、住房抵押貸款支持債券和資產支持債券。可見,PDCF實質是向符合條件的一級交易商,開放傳統上只向商業銀行開放的貼現窗口,提供隔夜貸款。央行的觸角也由此從銀行體系延伸到證券市場。

3.4  美聯儲AMLF:借用貨幣基金,支持商業票據市場

雷曼公司破產後,美聯儲推出AMLF繞道支持商業票據市場。大量投資者紛紛從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撤資,被抽離的資金又不可能在短期內重返商業票據市場。2008年9 月19日,美聯儲宣布推出資產支持商業票據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 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Money Market Fund Liquidity Facility, AMLF),以貼現率向儲蓄機構和銀行控股公司提供無追索權貸款,為其從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處購買資產支持商業票據提供融資,旨在幫助持有資產抵押商業票據的貨幣基金滿足其投資者贖回的要求。

3.5  美聯儲CPFF:恢複商業票據市場的融資功能

商業票據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但由於面臨流動性壓力,投資者不願買進商業票據,特別是長期商業票據,導致商業票據的發行量劇減,商業票據市場的融資功能幾乎喪失。2008年10 月7日,美聯儲推出商業票據融資工具(Commercial PaperFunding Facility, CPFF)為商業票據市場提供流動性,通過特殊目的載體SPV,直接從符合條件的商業票據發行方購買評級較高且以美元標價的3 個月期資產抵押商業票據和無抵押的商業票據,認購利率為3 個月的OIS 加上一定的利差,但信用評級要求較高,必須在A-1/P-1/F-1(分別是標普、穆迪和惠譽的最高級別評級)以上。

該創新工具旨在鼓勵投資者重新參與到商業票據市場的定期貸款活動中,而商業票據市場的好轉,將有助於金融中介機構滿足商業和家庭貸款的需求。CPFF為美國的銀行、大企業、地方政府等商業票據發行方提供日常流動性支持。可見,以往只向金融機構貸款的央行,也開始直接借款給商業企業。

3.6  美聯儲TALF:刺激消費和小額貿易,激活信貸市場

為了激活信貸市場,降低消費和企業融資成本,美聯儲和財政部合作在08年11月共同推出了定期資產支持證券貸款工具(TALF),向以AAA級ABS作為抵押的機構提供至多5年期的定期貸款。AAA級ABS的抵押資產包括汽車貸款、小微企業擔保貸款、信用卡貸款、學生貸款等。TALF工具的推出意在保障作為ABS資產池的個人消費和小微企業貸款的流動性,從而防止消費和投資的下滑。

3.7  歐洲央行CBBP:盤活銀行存量信貸資產

歐央行以金融機構為載體,直接或間接增加銀行間流動性主要是通過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和資產擔保債券購買計劃(CBBP),其中CBBP是指央行或者成員國央行直接購買歐元區內發行的資產擔保債券。由於資產擔保債券是由銀行以信貸資產作為擔保所發行的債券,一定程度上等同於盤活了銀行的存量資產,強化了銀行的信貸支持,同時也改善了私人債券市場的流動性。

歐央行的加杠桿工具,與我國央行有異曲同工之妙,對比發現:

1)LTRO、CBBP類似於我國的再貸款和逆回購,均為央行向銀行體系直接或間接輸入流動性,並且以銀行資產抵押為前提;

2)證券市場購買計劃(SMP)類似於QE,以購買國債企業債為主;

3)直接貨幣交易(OMT)則是歐央行的特色,通過向重債國購買主權債務然後出售到流動性充裕的國家實現沖銷。依賴OMT去解決流動性在各地區的不均衡問題,與我國定向寬松引導資金流向三農小微企業等頗為相似。

3.8  英國央行FLS:促使銀行增加個人及非金融企業信貸

08年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體都造成了影響,英國貨幣政策通過降低銀行基準利率(降至0.5%)和實行3750億英鎊的QE來提升經濟,但這些措施的效果一般,英國住房抵押貸款和個人貸款的每月凈額增加值持續減少,資金並未有效地進入實體經濟

在此背景下2012年7月13日,英國央行正式推出了融資換貸款計劃(FLS),主要用於促使銀行和房貸機構增加面向個人和非金融企業的信貸,最終達到刺激實體經濟的目的。FLS允許參與計劃的英國銀行和建房互助協會以較低流動性的貸款、證券為抵押品向央行借入高流動性的國債,同時支付一定借入費用;而借入國債的機構以國債為抵押品獲得回購資金。

FLS有效增加信貸投放,房貸和大企業貸款受惠。根據英國央行公布的數據,FLS計劃的確增加了房貸的發放額。不僅建房互助協會的貸款增加,英國房屋抵押貸款的每月批準額也在12年7月FLS實行後有了一定提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