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滬港通焦點:稅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188

什麽時候稅不是稅?當你投資中國股市時。 根據中國法律,外國股票投資者在投資中國股市時需繳納10%的預提所得稅(資本利得稅)。然而,據普華永道,中國政府從未執行該法律。令人困惑的政策導致了公司在企業合規上五花八門的做法。有些企業將未繳納的稅收作為負債,而另一些企業則預計該法規永遠不會被執行。 隨著滬港通的推出,中國政府闡明立場的壓力與日俱增。滬港通給予了外國人史無前例的機會,讓他們進入中國3.5萬億美元的股票市場,同時推動了人民幣在全球金融中所扮演的角色。MSCI全球指數尚未將中國股市納入其中,其表示,缺乏明確的稅收政策是投資者最大的擔憂之一。 MSCI指數研究執行董事Sebastien Lieblich表示, 這創造了不確定性,而國際投資者不喜歡不確定性。 中國希望海外基金經理的需求可以提高股票估值,並將上海建設成一個全球金融中心。稅收政策是中國的短板之一,其他短板還包括資本管制和對日內交易的限制。 日本瑞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Ryosuke Kawahata表示, 我希望他們可以盡快做出決定。我希望可以知道我們應該計劃繳納10%的稅收,預留一些錢。 香港交易所表示正與內地當局合作,將在滬港通開始前澄清法律問題。 當局4月表示,滬港通將在大約6個月後開始。交易所同意允許高達235億元人民幣(38億美元)的資金進行日常跨境交易,進一步開放中國大陸股票市場,同時給中國人提供投資港股的方法。 雖然MSCI的Lieblich說目前尚不清楚中國將在何時闡明稅收規則,以及決定會是什麽。好買基金網預計,當局將推遲執行資本利得稅,直到他們可以確信基金經理能消化這樣的消息。 好買基金網主管Zeng Linghua表示, 和在其他地方一樣,監管機構非常關心市場表現。只有當市場變得足夠強大,能夠承受後果時,政府才會考慮類似問題。 對於內地投資者來說,個人收入法律規定的稅率為20%。然而,當局自1994年來免收該項稅收,促進股票市場發展。 不明確的稅收政策並沒有阻止外國投資者通過QFII計劃增持內地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截至7月30日,中國通過了約579億美元的配額許可,較一年前的450億美元有所增長。 上證綜指已經從3月20日的低點上漲9.4%。外界認為,政府刺激措施將促進經濟增長,而滬港通將會吸引投機者買入內地股票,因其股價低於香港。兩地上市的公司在內地的股價平均比香港低約8%。 希望避免中國的稅收的基金經理可以在香港買入中國內地股票,香港沒有資本利得稅。恒生中國企業指數自3月20日以來上漲了21%,是上證綜指的兩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44

滬港通最大難題或初解:稅收和費用問題首次明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13

滬港通正式啟動之日臨近,海外投資者最為關註的稅收政策也首次明確。

《21世紀經濟報道》,9月2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將組織券商進行第三次全市場功能測試,涉及的內容包括港股通的交易申報、成交返回、行情等業務。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測試中被首次納入了稅收、費用的相關內容。

報道稱:

據知悉相關測試內容的人士分析,資本利得稅在滬港通初期的安排很有可能會免於征收。

據上交所27日的計劃測試內容,資本利得稅、紅利稅都不在計劃內,且測試征收的稅項內容只有雙邊0.1%的印花稅。

其他費用方面,目前交易征費按照成交金額雙邊0.003%征收,交易費按照雙邊0.005%征收,股份交收費按照0.002%征收,交易系統使用費按照0.5港元定額征收。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及,業內尤其是海外投資者對滬港通的焦點之一就是稅收。不明確的稅費政策讓海外投資者困惑。香港龍頭基金惠理基金投資董事王焱東近日甚至向香港媒體公開表示:“如果連要不要交稅都不知道,我們很可能就不買了”。

當前,海外投資者最為關心的滬港通細節即為稅收問題,具體包括印花稅、紅利稅、資本利得稅。其中,10%的資本利得稅是否征收更是關註焦點。

根據中國法律,外國投資者投資中國股市需繳納10%的資本利得稅。但中國政府一直對其暫免征收。國稅總局也未給出明確的開征時間表。香港沒有資本利得稅。

根據規定,大陸個人投資者持股一年以上就可享受5%的紅利稅優惠稅率,至於香港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買入A股的相關紅利稅遲遲沒有得到明確。

在印花稅方面,上交所8月向券商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滬港通試點辦法(草案)》顯示,滬股通投資者“應當按照內地有關規定繳納印花稅”、港股通投資者“應當按照香港地區相關規定繳納印花稅”兩條款被刪除,資本利得稅及紅利稅則並未涉及。

對此,中國證監會發言人鄧舸上周五公開表態稱,由於滬港通稅收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後慎重決策。證監會正在積極協調配合有關部門推進這項工作,爭取相關問題盡快解決。

報道還援引一位接近交易所的市場人士消息稱,滬港通按計劃在10月推出並沒有變化。不過,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增加資本利得稅征收的可能性並不大,更有可能的安排是先期放行,但設定追溯機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27

9月中國財政收入增幅猛降 房地產相關稅收持續下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55

房地產,營改增,財政收入,稅收

由於當前房地產市場低迷、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加之擴大營改增導致減稅幅度加大,9月中國政府財政收入延續8月的偏低態勢,中央及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幅均遠低於去年同期增幅。

財政部認為,中央財政收入增幅偏低主要受出口退稅增加、國內增值稅和進口環節稅收增幅偏低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長與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主要受房地產相關稅收增幅回落等因素的影響。

華爾街見聞據財政部去年與今年數據總結:

    · 9月全國財政收入9953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591億元,同比增長6.3%去年同期增幅13.4%

    · 9月中央財政收入4482億元,同比增長5.9%去年同期增幅15.5%地方財政收入(本級)5471億元,同比增長6.6%去年同期增幅11.7%

    · 1-9月全國財政收入10636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973億元,增長8.1%去年同期增幅8.6%

    · 9月全國財政支出14026億元,同比增長9.1%去年同期增幅8.8%

    · 9月中央財政支出1950億元,同比增長14.4%去年同期增幅2.8%地方財政支出12076億元,同比增長8.3%去年同期增長10%

    · 1-9月全國財政支出10364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107億元,增長13.2%,完成預算的67.7%,比去年同期高1.5個百分點

上月財政部公布財政收支數據時表示,未來幾個月,受經濟下行壓力、營改增、去年收入基數逐步提高等影響,中央財政收入增長仍較困難,地方部分省份財政收入增幅可能明顯回落,收支矛盾突出。

以下為財政部公布的9月全國9月財政收支情況:

一、全國公共財政收支情況

  (一)公共財政收入情況

  9月份,全國財政收入9953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591億元,增長6.3%。其中,中央財政收入4482億元,同比增長5.9%;地方財政收入(本級)5471億元,同比增長6.6%。全國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8007億元,同比增長2.3%。本月全國財政收入延續上月以來增幅偏低態勢,中央財政收入增幅偏低主要是受出口退稅增加、國內增值稅和進口環節稅收增幅偏低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長與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主要受房地產相關稅收增幅回落等因素的影響。

  9月份主要收入項目情況如下:

  1.國內增值稅2689億元,同比增長7.1%,扣除營改增轉移收入後增長4%。

  2.國內消費稅764億元,同比增長7.1%。

  3.營業稅1139億元,同比下降2.4%,考慮營改增收入轉移因素後增長4.2%。其中,受房地產市場成交額下滑等影響,房地產營業稅406億元,下降4.7%;建築業營業稅357億元,增長1.8%。

  4.企業所得稅657億元,同比下降5.6%,扣除一次性特殊因素後小幅增長。

  5.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254億元,同比增長5.1%;關稅245億元,同比增長8%。增幅偏低,主要是大宗商品價格整體回落使進口額增速下降。

  6.出口退稅1132億元,同比增退206億元,增長22.3%。主要是為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出口退稅進度進一步加快。

  7.地方小稅種情況:契稅303億元,同比下降11.1%;土地增值稅278億元,同比增長7.1%;耕地占用稅155億元,同比下降17.6%;城鎮土地使用稅137億元,同比增長9.2%。

  8.非稅收入1946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中,中央非稅收入423億元,扣除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特殊因素後增長5.2%;地方非稅收入1523億元,同比增長14.6%。

  1-9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10636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973億元,增長8.1%。其中,中央財政收入49599億元,同比增長6%,比預算預計增幅(7%)低1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本級)56763億元,同比增長10.1%。全國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90695億元,同比增長7.4%。

  1-9月主要收入項目情況如下:

  1.國內增值稅22398億元,同比增長7.5%,扣除營改增轉移收入因素後增長2.4%。增幅偏低,主要受工業生產增速放緩、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持續下降、擴大營改增試點範圍增加進項稅抵扣等因素影響。

  2.營業稅13072億元,同比增長1.4%,考慮營改增收入轉移因素後增長9.2%。分行業看,房地產營業稅4226億元,增長3.8%;建築業營業稅3287億元,增長8.9%;金融業營業稅2865億元,增長18.9%。

  3.企業所得稅21011億元,同比增長8.1%。分行業看,金融業企業所得稅6100億元,增長13.1%;房地產企業所得稅2515億元,增長5.4%;工業企業所得稅6134億元,增長3.4%。

  4.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0668億元,同比增長6.9%;關稅2143億元,同比增長13.3%。

  5.出口退稅8597億元,同比增退872億元,增長11.3%。

  6.非稅收入15667億元,同比增長12.1%。其中,中央非稅收入3054億元,增長11.6%;地方非稅收入12613億元,增長12.2%。

  四季度,受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擴大營改增增加減稅、去年收入基數逐步提高等影響,中央財政收入增長仍較困難,地方部分省份財政收入增幅有可能回落,收支矛盾突出。

  (二)公共財政支出情況

  9月份,全國財政支出14026億元,同比增長9.1%。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1950億元,同比增長14.4%;地方財政支出12076億元,同比增長8.3%。

  1-9月累計,全國財政支出10364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107億元,增長13.2%,完成預算的67.7%,比去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15960億元,同比增長11.8%,完成預算的70.9%;地方財政支出87680億元,同比增長13.5%,完成預算的67.4%。

  分項目情況看:農林水支出9043億元,同比增長12.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957億元,同比增長13.1%;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6989億元,同比增長12.4%;教育支出14912億元,同比增長11.1%;科學技術支出2959億元,同比增長1.7%;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607億元,同比增長14.4%;住房保障支出3493億元,同比增長22.2%;交通運輸支出7289億元,同比增長21.4%;城鄉社區支出9158億元,同比增長19.4%;糧油物資儲備支出1411億元,同比增長26.5%;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支出3528億元,同比增長16.6%;節能環保支出2104億元,同比增長14.6%。

  二、全國政府性基金收支情況

  (一)政府性基金收入情況

  1-9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3910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120億元,增長15.1%。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003億元,同比增長8.8%;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本級)36106億元,同比增長15.6%,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1290億元,同比增長16.6%(9月份下降21.1%)。

  (二)政府性基金支出情況

  1-9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3323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40億元,增長17.5%。其中,中央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1913億元,同比增長23.1%,主要是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安排的支出和煙草企業上繳專項收入安排的支出增加;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31325億元,同比增長17.1%,主要是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27528億元,同比增長17.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20

《稅收徵管法》修訂將收官

2014-10-20  NCW
 

統一的納稅人識別號制度即將啓動;取消 “先繳稅後復議”;涉稅信息共享難度仍

大;網店征稅仍在調研中

◎ 財新記者 邢昀 文xingyun.blog.caixin.com 在全國人大完成預算修法、國務院出台地方債和預算管理等細則後,完善稅制的改革隨即展開。按新一輪財稅改革路線圖,稅制改革以“六稅一法”為要點推進。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已出台資源稅費改革一攬子方案,將于12月起實施。已進行六年的 《稅收徵管法》 修訂也將收官。

《稅收徵管法(修正案) 》由國家稅務總局起草,正在做最後階段的意見徵求和修改。按目前的修法進程,今年年底前有望提交國務院常務會討論通過, “最快在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審議” 。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上周在《求是》發文稱,抓緊修訂 《稅收徵管法》 ,促進依法治稅,同時也為個人所得稅和房地產稅改革創造條件。

《稅收徵管法》修訂啓動于2008年,期間修正案草案幾易其稿,因爭議較多,確定了以小修換進度的思路。2013年5月,國稅總局將起草的《稅收徵管法修正案(送審稿) 》上報國務院,國務院法制辦6月公佈《稅收徵管法修正案(徵求意見稿) 》 ,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此後,按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以及中央政治局通過的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規定, 《稅收徵管法》由小修思路上升為大修,以落實深化財稅 體制改革的要求。

近幾個月來,國家稅務總局多次召開修法座談會。國稅總局重新起草的《稅收徵管法修正案》在原稿基礎上做了較大補充和調整,新增加了47條,修改了67條,總計11章141條。補充修訂和調整的主要方面有:建立對自然人的稅收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納稅人的權利,建立健全稅收徵管基本程序,補充爭議解決的處理方式等。

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 文參與了修法討論,他對財新記者稱,這次修訂有很大進步,強調要保護納稅人權利,同時對納稅人、尤其是自然人納稅人也提了很多要求,包括納稅人識別號、賬簿憑證保管、納稅申報承諾等方面。

六年修法路

現行《稅收徵管法》于1992年由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先後于1995年、2001年分別做了小修和大修。2001年大修新增了32個條款,修改多達90余處,增加了加強徵管、堵塞漏洞和稅源管理等措施,進一步明確了稅務機關執法主體的地位,強化了執法手段。

2001年修訂 《稅收徵管法》主要為適應以間接稅為主的稅收制度,加強對增值稅、營業稅等流轉環節稅收的徵收管理。而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納稅人從2001年的1500萬戶增加到2013 年的3500萬戶,不少新的經營方式和經濟活動出現,加強對個人所得稅和財產稅徵收的現實要求,都給現行徵管模式和徵管手段帶來挑戰。 《稅收徵管法》修訂再次提上日程。

2008年, 《稅收徵管法》修改列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後,國稅總局啓動修法工作,于當年4月成立工作小組,確定了大修的目標。期間,國稅總局翻譯了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稅收徵管法律,同時進行課題調研,研討修訂,前後易稿20多次,也形成了一個較全面的修訂方案,但在完善涉稅信息共享管理機制方面阻力較大。最終,十一屆全國人大任期內, 《稅收徵管法》修訂並未提交國務院討論審議。

參與修法的財稅法學者認為,當時全面修訂的時機不成熟,阻力很大。

2012年下半年,在協調未果後,國稅總局採取折中辦法,制訂了小修方案,修改了個別條款。2013年5月,國稅總局將《稅收徵管法修正案(送審稿) 》上報國務院,國務院法制辦6月公佈 《稅收徵管法修正案(徵求意見稿) 》 ,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的修改主要在三方面:一是規定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應當及時向稅務機關提供所掌握的涉稅信息;二是增加了對個人納稅人的稅收徵管規定;三是為了與有關法律相銜接,修改了 “滯納金” “偷稅”等名詞。

許多財稅和法律學者認為,修訂內 容擴大了稅收徵管範圍,強化稅務部門的徵管權力,但未增加保障納稅人權利的事項。涉稅信息共享的規定,僅籠統地強調義務,沒有確切內容,執行辦法授權國務院規定,修訂力度低於期望。

2013年底,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公佈五年立法規劃, 《稅收徵管法(修改) 》被列入一類立法項目,即“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 。

此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出了總體要求。2014年1月底,國稅總局向國務院法制辦建議,在此前送審稿基礎上增加補充修訂內容。

今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 通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

稅制改革主要內容是推進“六稅一法”改革,其中“一法”便是修訂《稅收徵管法》 ,而個人所得稅、房地產稅等改革都與修訂《稅收徵管法》密切相關。

自然人“稅號”將至

建立自然人納稅人識別號是修訂《稅收徵管法》的重要內容。納稅人識別號通常被稱為 “稅號” 。許多國家已建立了納稅人識別號制度,每個納稅人都有惟一的、終身不變的識別號,通過管理納稅人識別號來掌握納稅人的納稅情況。

目前,中國的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等都有納稅人識別號,非從事生產經營的自然人還沒有。

按深化稅制改革、優化稅收結構“提高直接稅比重”的要求,以及 “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的目標,自然人納稅人征稅範圍將 擴大,自然人納稅人數量多、分佈散、徵收難度大,目前的徵管體制難以適應,必須建立自然人納稅人識別號。

去年6月國務院法制辦公佈的徵求意見稿僅規定 “稅務機關應當建立納稅 人識別號制度” 。最新的修訂稿,再將此上升到國家層面,規定 “國家建立統一的納稅人識別號制度” 。同時,要求稅務機關推廣使用納稅人識別號,納稅 人在開立賬戶、簽訂合同協議、繳納社會保險、不動產登記時需要注明納稅人識別號。

納稅人識別號就是確認納稅人身份,通過納稅人識別號歸集納稅人所有涉稅事項,對納稅人不同時間、地點、不同稅種的涉稅記錄對比分析,有利於實現稅務部門與金融機構、第三方及其他社會單位間的信息傳遞與共享。

劉劍文介紹說,有些國家規定,沒有納稅人識別號就不能在銀行開戶,也無法享受政府福利和一些稅收扣除抵免優惠。如果自然人納稅人不提供納稅人識別號,其僱主、銀行等扣繳義務人會按最高邊際稅率來代扣稅款。

修訂還明確細化了“納稅人自行申報制度” ,納稅人依法計算確定自己的稅收義務並自行申報,申報的內容既包括應納稅款,也包括與關聯第三方的交易信息,並且這些信息都要與納稅人識別 號相匹配。劉劍文表示,這不僅是在加強徵管,更是強調了納稅人的義務,大家會更多感知到自己的納稅人身份。

取消“先繳稅後復議”

針對去年6月國務院法制辦公佈的徵求意見稿,許多學者批評 “對納稅人權利保障不足” 。最新修訂稿中,一方面建立針對自然人的納稅識別號,強化了對個人的稅收徵管,同時也對納稅人權利保護做了一些細化規定。例如,稅務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統一了納稅申報期限,完善了延期、分期繳稅制度等。

納稅爭議處理是納稅人權利保護的重要方面。現行《稅收徵管法》在處理納稅爭議時,規定了復議前置和繳納稅 款(或擔保)雙重前置程序。即先繳稅 後復議,先復議後訴訟。不繳稅就不能提出復議,如果對行政復議不服,繳納 稅款後才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社會各界一直對“先繳稅後復議”爭議較大,因為在實踐中,很多納稅人認為,既然已經繳了稅款,去復議就沒有什麼意義。很多企業由於納稅前置和復議前置,不願去打納稅爭議官司,導致納稅訴訟案件數量極少。

國稅總局後來修訂取消了 “先繳稅 後復議”的規定,使爭議最大限度通過稅務機關內部的救濟程序解決。但是仍規定: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應當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武漢大學稅法研究中心主任熊偉說,國稅總局總擔心若放開復議或訴訟,會導致稅款遲遲收不上來,或者納稅人利用復議訴訟機制故意拖延交稅,“這種擔心沒有道理” 。他認為,現行法律有明確規定,稅務部門可強制執行,除非復議機關或法院認為不能這麼做。

熊偉認為,國稅總局取消了“先繳稅後復議”的規定,做了讓步,估計未來不會再做調整。他建議,應該賦予納稅人充分的選擇權,不用交稅就可以復議,不用復議就可以訴訟。同時,通過強化復議的公信力和吸引力,如全國垂直管理,不受地方的干擾,讓納稅人自願去申請復議,而不是強迫。同時,引入利息制度,凡是延遲繳納稅款,都應支付利息,保證國家利益不受損失。

共享信息阻力大

涉稅信息對稅收徵管非常重要,也是加強對自然人徵管的基礎。現行《稅收徵管法》並未規定銀行、海關、住建等機構有義務向稅務機關提供涉稅信息,這造成徵納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涉稅信息散落在工商、公安、國土資源、住建部、銀行、社保、審計、海關等諸多部門,因沒有相關法律規定,各部門沒有提供信息的義務。稅務部門要獲得相關涉稅信息,取決于對方意願。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金融法研究所施正文教授對財新記者說,在徵求意見和研討過程中,建立涉稅信息管理制度遇到了很大阻力。因為一些官員可能擁有來源不明的灰色收入,部分富人可能採取一些手段避稅漏稅,隱瞞了涉稅信息,如果稅務部門共享銀行、住建等部門的信息,那些人可能就要繳納 大量稅款。

在2013年6月國務院法制辦公開征求意見稿中,雖然第三章 “納稅申報”中新增了涉稅信息共享規定,要求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應當及時向稅務機關提供所掌握的涉稅信息。但是因各部門間的利益博弈難調,僅規定“涉稅信息提供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

今年3月,時任國稅總局副局長宋蘭表示,中國稅務部門已經與人民銀行、工商管理、海關、質量技術檢驗等部門建立了良好的信息合作關係,但還需要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

最新修訂稿中, “涉稅信息”成為獨立的一章,規定納稅人及相關第三方應當按照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的要求提交相關涉稅信息。明確了公安、工商管理、國土管理、房地產管理、知識產權 管理、民政、社會保障、交通運輸、工業與信息化、教育、外匯、證券等機關應該按照規定向稅務機關提供本單位掌握的涉稅信息。

北京市華稅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天永對財新記者表示,今年美國財政部宣佈與中國實質性達成《海外賬戶稅收合規法》 (FATCA)的政府間協議,這意味著國內的涉稅信息必須要合法獲取,如果不是合法獲取,就不能用于履行國際協定。

施正文強調,此次修訂中值得注意的是,明確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報送信息的義務,尤其是要求大額現金交易信息必須要向稅務機關報送。

納稅人資金流是稅務機關實施稅源管理的重要依據,明確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涉稅信息提交義務有利於強化稅收徵管。中國稅收徵管一個困境是大額現金交易規模龐大,無法跟蹤管控,導致不少企業、個人的收入支出很難查實,稅務機關征稅效率低下,征稅成本較高。

而此次修訂要求, “對客戶單筆資金往來達到5萬元或者一日內提取現金5萬元以上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應當 按照規定向稅務機關提交相關信息” 。

施正文表示,此次涉稅信息共享方面規定較詳細,但徵求意見稿中的規定較理想化,涉及的部門利益較多,此前一直爭執不下, “最終可能不會完全按國稅總局一廂情願的內容修訂” 。

熊偉對財新記者表示,隨著納稅人識別號的引入,以及涉稅信息的聯網和共享,如果沒有強有力的保密制度、明確的保密規則,納稅人的信息很容易被泄漏,並可能被人濫用。修訂後的《稅收徵管法》僅僅說明為納稅人保密是不夠的,還應該明確一些不得突破的底線,給納稅人吃 “定心丸” , “這也是對稅務機關執法風險的防範” 。

調研 C2C網店征稅

對網店如何征稅,這也是修訂《稅收徵管法》必須直面的問題。目前,淘寶網700多萬個體電商並沒有做稅務登記,對 C2C(消費者對消費者)交易的稅收徵管極難。

此次修訂《稅收徵管法》 ,為網絡交易預留了一定的空間。一方面網絡交易的稅收管轄授權國務院另行規定。明確了電子資料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賦予稅務機關檢查納稅人相關應用系統以及到網絡交易平台、網絡交易支付服務等機構檢查納稅人涉稅信息的權力。

一位參與立法討論的專家介紹說,網絡交易的稅收管轄是作為電子商務法立法的一部分。目前,國稅總局正在調研關於電子商務稅收徵管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47

滬港通稅收細則出臺 內地個人投資者三年免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24

財政部發布滬港通稅收規定稱,滬港通內地個人投資者投資聯交所股票差價所得三年內免征個人所得稅;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企業和個人)投資上交所上市A股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暫免征收所得稅;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單位和個人)通過滬港通買賣上交所上市A股取得的差價收入,暫免征收營業稅

香港市場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買賣、繼承、贈與上交所上市A股,按內地現行稅制規定繳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買賣、繼承、贈與聯交所上市股票,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稅法規定繳納印花稅。同時對其他有關稅收政策問題根據現行稅制規定予以明確。

對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取得來源於中國境內的股票等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

此外,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企業和個人)投資上交所上市A股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按照10%的稅率征收所得稅。

以下為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會公布的滬港通試點及QFII、RQFII稅收政策公告:

經國務院批準,日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證監會聯合下發《關於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和《關於QFII和RQFII取得中國境內的股票等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對滬港通試點涉及的所得稅、營業稅和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等稅收政策以及QFII、RQFII所得稅政策問題予以明確。

自2014年11月17日起至2017年11月16日止,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三年內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自2014年11月17日起,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企業和個人)投資上交所上市A股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暫免征收所得稅;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單位和個人)通過滬港通買賣上交所上市A股取得的差價收入,暫免征收營業稅;香港市場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買賣、繼承、贈與上交所上市A股,按內地現行稅制規定繳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買賣、繼承、贈與聯交所上市股票,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稅法規定繳納印花稅。同時對其他有關稅收政策問題根據現行稅制規定予以明確。

自2014年11月17日起,對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取得來源於中國境內的股票等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

上述稅收政策對支持滬港通試點順利開展,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90

房地產相關稅收增長疲軟 地方政府赤字進一步擴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55

11月,受房地產相關稅收增幅回落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速下滑,地方政府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

11月,房地產相關營業稅僅同比增長1.2%,拉低了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月地方財政收入為5152億元,同比增長6.4%。而地方政府支出同比增長2.4%,至11266億元。1-11月,地方支出為107243億元,已完成全年預算的82.5%。

受地方財政赤字擴大影響,盡管中央財政11月有所盈余,但全國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11月,全國財政收入9953億元,財政支出為13280億元。

本月,中央財政收入增加4801億元,主要得益於金融機構上繳中央財政的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以及前期出口退稅進度較快、本月出口退稅相應減少。

11月,出口退稅由10月的839億元下降至766億元。

證券交易印花稅88億元,同比增長1.2倍。主要是近期股市成交量大幅增長。

QQ圖片20141211132642

為緩解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的局面,近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排查本地區、本部門制定出臺的稅收等優惠政策,清理結果將在2015年3月底前上報財政部。

長期以來,招商引資是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頭等大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提升自身的區位優勢,創立一系列本地區獨有的稅收優惠政策,便成為吸引投資“金鳳凰”來本地安家的有力手段。那麽,為何要清理各地的稅收優惠政策呢?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過多過濫的稅收優惠制造了大大小小的稅收窪地,影響了市場的公平競爭。

昨日,財政部下發通知進一步完善預算體系。一些原本割裂、專款專用的資金,將被統籌使用;一些投入領域類似的資金,也將被整並,並計劃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於保障民生。

這在經濟增速下行,財政收入增速趨緩,財政收支矛盾加劇的背景下,通過統籌資金,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顯得非常有必要。

 一、全國公共財政收入情況

11月份主要收入項目情況如下:

1.國內增值稅2596億元,同比增長4.4%,扣除營改增轉移收入後增長約2%。

2.國內消費稅628億元,同比增長7.2%。

3.營業稅1177億元,同比下降1.8%,考慮營改增收入轉移等因素後增長3.2%。其中,房地產營業稅430億元,增長1.2%;建築業營業稅411億元,增長11.2%。

4.企業所得稅774億元,同比增長34.2%。其中,金融業企業所得稅234億元,增長80.9%,主要是部分金融機構預繳企業所得稅增加;工業企業所得稅181億元,下降0.9%。

5.個人所得稅517億元,同比增長12.8%。

6.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165億元,同比下降9%;關稅222億元,同比下降8%。主要是受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下滑、進口額下降等因素影響。

7.出口退稅766億元,同比少退173億元,下降18.4%。主要是前期為支持外貿發展加快了出口退稅進度,本月退稅額相應減少。

8.證券交易印花稅88億元,同比增長1.2倍。主要是近期股市成交量大幅增長。

9.地方小稅種情況:契稅287億元,同比下降6.7%;土地增值稅262億元,同比增長8.5%;耕地占用稅156億元,同比增長10.6%;城鎮土地使用稅127億元,同比增長6.9%。

10.非稅收入1856億元,同比增長19.5%。其中,中央非稅收入644億元,同比增長33%,主要是部分金融機構上繳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地方非稅收入1212億元,同比增長13.4%。

1-11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12959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944億元,增長8.3%。其中,中央財政收入61063億元,同比增長7%,比1-10月累計增幅提高0.4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本級)68532億元,同比增長9.5%。全國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110598億元,同比增長7.5%。近幾個月,全國財政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其中,受部分金融機構上繳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拉動,中央財政收入增幅有所提高;受房地產相關稅收增幅下滑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幅有所下滑。12月份,要繼續加強經濟財政運行監測分析,堅持依法征稅,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偷稅漏稅,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嚴禁采取虛收、空轉等方式違規增加收入。

11月份,全國財政支出12759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01億元,增長0.8%。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1493億元,同比下降9.9%,主要受部分重點支出前期提前撥付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支出11266億元,同比增長2.4%

  二、全國公共財政支出情況

  11月份,全國財政支出12759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01億元,增長0.8%。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1493億元,同比下降9.9%,主要受部分重點支出前期提前撥付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支出11266億元,同比增長2.4%。

  1-11月累計,全國財政支出12630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611億元,增長10.1%,完成預算的82.5%。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19065億元,同比增長7.4%,完成預算的84.7%;地方財政支出107243億元,同比增長10.6%,完成預算的82.5%。

  分項目情況看:農林水支出11080億元,同比增長7.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4047億元,同比增長11.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8270億元,同比增長9.8%;教育支出18462億元,同比增長7.7%;科學技術支出3753億元,同比下降1.7%;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085億元,同比增長12.3%;住房保障支出4194億元,同比增長15.2%;交通運輸支出8784億元,同比增長15.6%;城鄉社區支出11135億元,同比增長16.7%;糧油物資儲備支出1523億元,同比增長19.1%;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4283億元,同比增長9.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70

雷軍公布小米2014成績單:銷售6112萬臺手機 含稅收入743億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1/4059120.html

在2015年,智能設備領域將進入競爭最激烈的一年,尤其在國內智能手機行業增長收窄時,同業角逐更是到了比拼持久力和整體生態系統能力的大淘汰階段。
2

015年1月4日上午,小米董事長雷軍在微博中公布了小米2014的成績單:2014年小米公司共銷售了 6112萬臺手機,增長227%;含稅收入 743億元,增長135%。(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談到過去一年的發展,雷軍稱,2014年勢必成為小米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小米從行業的追趕者,變成了被全行業追趕的對象。甚至在年末還遭遇了國際巨頭的專利訴訟,迎來了小米的成人禮。

雷軍同時預計,在2015年,智能設備領域將進入競爭最激烈的一年,尤其在國內智能手機行業增長收窄時,同業角逐更是到了比拼持久力和整體生態系統能力的大淘汰階段。

雷軍表示,在2015年,小米決心以歸零的心態,重新出發,主要有三點:1、回歸初心;2、完善布局;3、心懷夢想,向世界進發。他同時透露,1月15日小米將舉辦重量級旗艦產品發布會,揭開2015年的序幕。

以下為雷軍文章原文:

各位同事,新年好!

首先分享一個好消息, 過去的一年里,我們取得了足以讓我們驕傲的成績:2014年銷售手機6112萬臺,較2013年增長227%;含稅銷售額743億元,較2013年增長135%。在智能手機行業里,我們已經成功登頂中國市場份額第一!

正因為每一位同事的全情投入,小米才獲得了這樣輝煌的業績,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廣泛認同。我們剛剛完成了新一輪融資, 450億美元的估值,已經讓小米成為了目前全球價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

2014年,勢必成為小米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從行業的追趕者,變成了被全行業追趕的對象。甚至在年末,我們還遭遇了國際巨頭的專利訴訟,迎來了小米的成人禮。

目前,同行們對小米模式的研究、學習、模仿已達到“像素級”。2015年,智能設備領域將進入競爭最激烈的一年,尤其在國內智能手機行業增長收窄時,同業角逐更是到了比拼持久力和整體生態系統能力的大淘汰階段。

所以,從2015年開始,我們決心以歸零的心態,重新出發,繼續懷抱血戰到底的決心,迎接屬於每一個小米人的美好未來:

1. 回歸初心。我們要始終如一重視產品創新;始終如一的堅持和用戶交朋友;始終如一的堅持做高品質、高性能和好體驗的產品。1月4日,我們將發布紅米手機2;1月15日,我們將舉辦重量級旗艦產品發布會,揭開 2015年的序幕。

2. 完善布局。兩年前我們開始布局生態鏈,到今天已經取得一定進展。我們要和更多合作夥伴緊密協作,打造更加完善的生態鏈體系,給小米的用戶帶來更完整、有趣、便捷的智能科技生活體驗。我們相信,生態鏈將成為小米繼續高速前進的最重要競爭力。

3. 心懷夢想,向世界進發。我們已經走出國門,進入了境外7個國家和地區,並在當地大獲成功。我們在印度市場已經售出超過 100萬臺的手機。今年我們會進入更多的海外市場,國際化我們將面臨更多新的挑戰。成功的路上從來沒有坦途,我們將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把來自中國的優質科技產品帶往所有陽光能照耀到的地方。我們要讓全球所有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

2010年4月創業至今,我們從零開始,以產品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短短幾年里,創造了前無古人的奇跡。小米已從MIUI ROM開發者、智能手機制造商,走向了消費電子國民品牌,智能家庭生態的建立者,和移動互聯網內容、服務分發平臺。這是全球科技行業從未有過的公司形態,小米已經來到了行業發展的最前列。從現在起,我們向前的每一步都在書寫行業新的歷史!

在新的一年里,請大家和我一起,繼續保持真誠、保持熱愛、保持謙遜,更加敏銳、更加投入、全力進取,用我們每一個人的腳步探索行業每一點新的可能,向著星辰大海的征途,去到那別人連夢想都未曾抵達的地方!

雷軍

2015-01-04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60

央媽出手救樓市:“首付、稅收雙調整”松綁樓市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25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31 08:33 編輯

央媽出手救樓市:“首付、稅收雙調整”松綁樓市

導讀:“330樓市新政”的松綁力度,明顯“超預期”。民生證券評論稱,樓市“短期壓力緩解,長期壓力不減”。

3月30日下午5時許,央行、住建部、銀監會聯合下發通知:對擁有一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購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40%;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20%;擁有一套住房並已結清貸款的家庭,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購房最低首付30%。

在此之前,二套房首付比例大多在6-7成,此次的《通知》比傳聞中的“降到5成”力度更大。

當天,財政部、稅務總局亦公布涉房新政“二手房滿2年,交易免征營業稅”:明日起,個人將購買不足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全額征收營業稅;2年以上(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其銷售收入減去購買房屋的價款後的差額征收營業稅;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征營業稅。

上述政策消息,令開發商人士和中介人士欣喜不已。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預測,新政對於一二線城市的作用更大,2015年重點城市的銷量好於去年是肯定的,這部分城市的供需關系改善明顯,房價很可能上漲。

事實上,3月30日午間,市場便已傳言“關於地產的一些利好可能要公布”,A股市場地產股躁動,帶領權重股雄起。午後,地產板塊大爆發,保障房板塊大漲近4.3%,房地產板塊大漲近3.8%,其中,天房發展、深深房、保利地產、中天城投、香江控股、中關村等十余只涉地產股漲停。

民生證券研究院,就“330房貸新政”發表評論如下:

1、為什麽調整?930房貸新政和1122降息之後,房貸的“價”(房貸利率)雖然開始下降,但“量”依然偏緊。一線城市銷售去年四季度短暫好轉後再度掉頭向下,全國整體銷量仍未企穩,庫存居高不下,房地產投資反彈遙遙無期,一方面通過上下遊產業鏈加大經濟下行壓力,接近中央底限。另一方面拖累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加劇地方財政和債務壓力。

2、如何調整?此前的地產政策松動主要是:放松限購、調整二套房貸認定、降低房貸利率、放松公積金貸款規則等,這次的措施主要是:

1)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繼續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與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的組合貸款,支持居民家庭購買普通自住房。

解讀:此前公積金貸款額度已有提高,但相對目前的房價和貸款需求而言仍是杯水車薪,很多人還是需要組合貸,但組合貸審批複雜、時間慢,一般交易雙方很少采用,此次提出鼓勵組合貸,有可能簡化審批流程,加快審批速度。

2)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40%,具體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等合理確定。

解讀:有房有貸的,用商業貸款購買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40%,超預期。

進一步發揮住房公積金對合理住房消費的支持作用。繳存職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0%;

解讀:公積金貸款購買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降至20%,符合預期。

對擁有1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繳存職工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30%。

解讀:有房無貸的,用商業貸款購買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30%,超預期。

按照支持合理住房需求(自住型和改善型),下一步還有可能對交易環節稅費標準以及首套房的房貸進行調整,不過,北京、上海放開限購的可能性較低。

3、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短期壓力緩解,長期壓力不減。鼓勵組合貸以及二套房首付比例的下調力度超預期,房地產市場短期壓力緩解。但本輪房地產調整是短期因素(信貸偏緊)和中長期因素(政策回歸中性+高庫存+人口老齡化)共振的結果,現在救市只能緩解短期問題,但無法扭轉中長期趨勢。第一,剛需人口已經進入下降通道,即便人口生育政策加快調整,也無法扭轉人口老齡化的趨勢。第二,房地產的賺錢效應也已經消失,市場預期短期無法扭轉,即便短期房價企穩回升,未來房產在居民資產配置中的比例也將系統性下降。第三,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銀行配置房貸的意願將系統性下降。第四,中央已經放棄了2003年確立的將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思路,新思路是雙軌制,政府負責保低端,其他的交給市場決定。綜合來看,房地產的投資屬性將更多讓位於消費屬性,從純投資的角度來看,房產造富的時代已經結束,未來將是股權造富的時代,不要去接下落的刀。

4、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房地產產業鏈不會因此複蘇,對宏觀經濟的拉動有限,房地產依然是當前經濟的主要下行壓力之一。房地產複蘇周期分為幾個階段:政策松-銷售反彈-庫存去化-拿地反彈-投資反彈。目前看,銷售仍未企穩,投資反彈仍遙遙無期,這也限制了制造業投資的空間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收入和支出。所以,僅靠地產放松無法扭轉經濟下行趨勢。
由此推斷,中央必將繼續加大穩增長力度,由公共部門接住私人部門下落的刀。下一步政策重點:

1)地產政策還可能進一步松動。我們在春節之後的第一篇報告《羊年之初的四個政策風口》中最早提示地產政策將有所松動,二套房房貸調整已經兌現,下一步稅費標準的松動也不會太遠,甚至有可能放松首套房信貸,不過北京上海放開限購的可能性較低。

2)貨幣政策繼續寬松。央行此前有“價”無“量”的操作導致降息後利率不降反升,高企的短期利率制約了長端利率的下行和金融對實體的支持,繼續降準勢在必行。從時點上看,4月概率大。一是財政繳款、外占下滑需要對沖,二是城投債到期高峰臨近,三是4月是兩會之後政策變動的高峰期,4月25日政治局會議之前可能提前行動。

3)基建投資繼續加碼。以一帶一路為轉折點,地方政府的消極怠工有望緩解,甚至可能掀起新一輪基建投資熱潮。區域上,福建是核心,新疆、廣西有可能成為關鍵區,陜西、江蘇、甘肅、內蒙、雲南等為輻射區。項目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最為優先。預計通向東南亞的基礎設施建設將率先啟動,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等印度洋戰略性港口或稱為“一帶一路”首批戰略港口。中國中鐵、中國鐵建和中國交建三大基礎設施建設與海外項目施工企業最為受益。

以下為中國人民銀行 住房城鄉建設部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全文:

中國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廳(建委)、銀監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為進一步完善個人住房信貸政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經國務院批準,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繼續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滿足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繼續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與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的組合貸款,支持居民家庭購買普通自住房。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40%,具體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等合理確定。

二、進一步發揮住房公積金對合理住房消費的支持作用。繳存職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0%;對擁有1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繳存職工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30%。

三、加強政策指導,做好貫徹落、銀監會各級派出機構要按照“因地施策,分類指導”的原則,做好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工作,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情況的監督;在國家統一信貸政策基礎上,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合理確定轄內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密切跟蹤和評估住房信貸政策的執行情況和實施效果,有效防範風險,促進當地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請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銀監局將本通知轉發至轄區內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城鄉信用社、外資銀行、村鎮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
住房城鄉建設部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2015年3月30日


(內容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道、新華網、民生宏觀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51

税收政策调整走向 对聚美跨境电商的潜在影响分析 李妍

http://xueqiu.com/8689584849/45881305

财政部宣布下调美妆类进口关税税率,该政策对跨境电商影响的市场解读众说纷纭,导致$聚美优品(JMEI)$     股 价出现波动。市场担忧主要源于担心进口关税下调可能导致聚美价格竞争力下降,以及专门针对海淘的收税优惠政策可能取消将进一步使聚美丧失价格优势。综合分 析后,我们认为整体政策导向是有利于聚美的,原因是进口关税对传统渠道零售价格的影响非常小,专门针对海淘的行邮税税率下降可能性高于上升,政策调整大方 向是希望完善进口贸易渠道拉动国内消费,对合法完税的B2C海淘是利好。


1)下调关税税率对retail price的影响只有1%
首先要弄明白中国对传统进口贸易的征税构成,聚美CFO Mona在电话会议中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释:

a.  关税tariff (税率将由5%降为2%),charge on cost of good sold ;以零售价为300 RMB的商品为例,landed cost为60元(landed is about 20% of retail price ),5%的关税也就是 3 RMB, 对零售价只有1%的影响;

b.  VAT(17%),charge on retail price  , VAT的构成相对复杂,品牌商、经销商及零售商都需按照不同的比例缴纳,同样以300 RMB retail price的商品为例 ,VAT  50 RMB,是税收的大头,比进口税tariff高得多;

c. consumption tax (30%), charge on cost of good sold,只对部分商品征收消费税,比如香水、彩妆、以及奢侈品,以300RMB的商品为例,消费税大概25RMB,8% of retail price;

因此,下调关税对传统进口商品零售价格的影响非常低,那么进而对聚美价格优势的冲击非常弱。


2)政策调整大方向是希望完善进口贸易进而拉动国内消费,对聚美这类B2C海淘电商是利好,对小海淘不利
目前,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相对要高,商品选择有限,而中国人出境消费数额规模不小,在此背景下,国家宣布下调关税税率政策,从大的方向上看,调整是希望完善消费品进口贸易的中间环节,进而拉动国内消费。因此,政策走向不管是对传统进口贸易,还是跨境电商都是有利的。

那么聚美和传统进口贸易渠道是否利益相悖?
首 先,聚美海外购以日韩等地的时尚快销品类为主,这类品牌大部分还没有通过进口贸易的渠道进入中国,中国人通常在境外消费或者通过某些第三方平台的小海淘购 买,“聚美海外购在售的80-90%的商品,都没有和传统进口渠道竞争,也就是说在线下零售店没有销售”,聚美CFO表示,因此和传统渠道在品牌及商品上 目前没有形成直接竞争,国家完善进口税收体系,将促进传统进口贸易及(合法完税的)跨境电商企业共同发展。

而第三方平台上的小海淘,首先 规模比较小商品价格没有优势,其次由于本身运营能力较弱,不具备和海关IT仓储系统对接的能力,大部分没有合法完税。聚美这类大型B2C海淘网站的进一步 做大,包括品牌、商品种类、运营规模等,将对小海淘产生冲击。据Mona介绍,“目前国内的美妆类消费,当中20-30%发生在第三方平台的小供应商”, 聚美做大将对当中的小海淘产生竞争。

 此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聚美的价格优势并非完全仰赖与税收优惠,相反,作为一家电商企业,运营能力是核心,聚美直接和品牌或者其一级代理拿货,缩短了供应链,同时有规模化运营能力,是其具备价格优势的主要原因。


3)行邮税政策走向可能性分析
于 海淘为个人消费行为,和传统进口贸易有区别,因此,国家没有按照进口关税的税率标准向海淘行为征税,取而代之的是行邮税(parcel tax),美妆类parcel tax 50% ,母婴类10%。同时,专门针对海淘网站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应缴税额低于50元将享受免税,聚美在销售美妆类价格100元及以下、母婴类500元及以下 的商品都能享受免税优惠,因此,聚美全球购重点销售单价较低的美妆商品。
而对于单价较高的美妆类商品,50%的行邮税一直制约着聚美发展。

a. 50%的税率比传统进口贸易税收高很多,进一步上调可能性极低
传统进口贸易税收的几项税收加起来,合计税收大约在retail price 的18%,比海淘行邮税50%的税率低得多,聚美认为,50%的税率已经是insane的了,本身就制约了聚美的发展,进一步上调的可能性极低。

b. 优惠政策彻底取消
市 场还有传闻称50 RMB免税的优惠政策可能取消。既然行邮税上调可能性较低,那么只存在税率下调或者只取消优惠政策两种可能性。第二部分分析过,整体政策调整方向是希望完 善消费品进口,进而将海外消费拉回国内消费,如果仅单方面取消优惠政策而全面按照50%的税率向海淘收税,那么高昂的价格对拉动国内消费将构成负面影响。 这是最悲观的假设。

c. 行邮税下调,对聚美是利好
假如市场传闻的免税优惠取消确有其事,那么与此同时下调行邮税税率的可能性比较大。聚美这类B2C海即使销售价格较低的商品也要交税,但是整体税率下调将使其有能力销售价位偏高的商品,要知道之前50%的行邮税税率一直制约着聚美发展高价位美妆类商品。

d. 用2-3年的时间将母婴做到和美妆差不多规模
Mona在电话会议上还谈到海淘新品类母婴的发展规划:母婴毛利基本在0-15%,一些non-standard的母婴类商品毛利能达到20-30%。

公司短期在母婴品类的运营上将维持盈亏平衡,长期来看将同样是高利润的品类,毛利可能达18%,是一个single digit margin business

公司计划用大概2-3年的时间将母婴做到和美妆差不多规模,美妆类长期目标是40%的毛利,20% EBITDA margin。

具体到今年,美妆的毛利今年将保持现有水平,母婴毛利相对要低,将拉低综合毛利,但是由于母婴类客单价ASP较高,因此物流费用占比相对要低。







作者:i美股资产管理李妍
持仓披露:本文发表时所在机构持有$聚美优品(JMEI)$        多仓。
iMeigu Fund是一只专注中概互联网投资的基金,旨在通过专业研究团队的精选组合、仓位配置、动态再平衡、风险控制,获取中国互联网高成长带来的超额投资回报!
http://www.imeigu.com
@梁剑 @Ricky 


财政部周一称,将把包括西装、毛皮服装以及鞋类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减半,从6月1日起生效。其中化妆品税率将从5%下调至2%,纸尿裤税率将从7.5%降至2%。http://mms.prnasia.com/events/event.aspx?id=h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52

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險: 不得因既往病史拒保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460

 

(新華社/圖)

 

8月20日,保監會正式對外發布《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辦法》規定,個人稅優健康保險產品設計應遵循保障為主、合理定價、微利經營原則。保險公司不得因被保險人既往病史拒保,並保證續保。

此外,《暫行辦法》還規定,個人稅優健康保險產品采取萬能險方式,包含醫療保險和個人賬戶積累兩項責任,醫療保險簡單賠付率不得低於80%,保險金額不得低於20萬元人民幣。

北京保險研究員一位專家對騰訊財經表示,商業健康險個稅優惠後,民眾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意願會更高,也會激發保險公司,開發出更加多元化的保險產品來供民眾選擇。

目前,有100多家保險公司開展商業健康保險業務,備案銷售的健康保險產品涵蓋疾病險、醫療險、護理險和失能收入損失險四大類,2300多種產品。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實現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1245.88億元,同比增長39.53%。2009年至今,商業健康保險累計支付賠款超過2400億元,為投保人積累了超過3500億元的醫療保障資金。

不得因既往病史拒保

按照《暫行辦法》,保險公司應按照長期健康保險要求經營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不得因被保險人既往病史拒保,並保證續保。

對此,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得拒保”的規定突破了商業健康保險的一般規則,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基於公平性,因為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是針對所有納稅人的,也就是說只要是納稅人,都可以購買個人稅優健康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不能拒保;二是基於行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國家給予保險業稅收優惠政策,實際上是將一定的財政收入讓渡給保險業,保險業應主動承擔起減輕醫療負擔、服務醫改的社會責任,做到應保盡保。

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產品采取萬能險方式,包含醫療保險和個人賬戶積累兩項責任。其中,醫療保險應當與基本醫保、補充醫療保險相銜接,用於補償被保險人在經基本醫保、補充醫療保險補償後自負的醫療費用。被保險人的醫療費用不得重複報銷。個人賬戶積累僅可用於退休後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和個人自負醫療費用支出。

負責人表示,之所以要設置個人賬戶,一是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保,以使更多人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二是可以為被保險人積累一筆醫療費用,以減輕被保險人退休後的醫療負擔。

賠付率不得低於80%

按照《暫行辦法》,醫療保險的保險金額不得低於20萬元人民幣。對首次帶病投保的,可以適當降低保險金額。醫療保險不得設置免賠額。被保險人符合保險合同約定的醫療費用的自付比例不得高於10%。

醫療保險簡單賠付率不得低於80%。醫療保險簡單賠付率低於80%的,差額部分返還到所有被保險人的個人賬戶。保險公司不得對個人賬戶收取初始費用等管理費用。

上述負責人稱,這條規定主要是為了督促保險公司加強賠付管理,做到應賠盡賠,使被保險人最大程度上受益。

此前,5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開展商業健康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對個人購買這類保險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6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