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国稀土假帐黑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拒绝审计


From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7/18/content_982485.htm


 中国内地首家在港上市的民营企业正在学习适应香港证券市场最残酷的游戏规则——被四大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抛弃,跌入到“仙股”行列

  2003年5月行将过去,但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仍然未能公布其2002年年报——按照惯例,香港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下限是每年的4月30日。

  公告拖延的原因有些离奇: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中国稀土的核数师已数度更换。在“四大”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周游之后,近期才刚刚选定了香港本地的何锡麟会计师事务所。

  这意味着号称首批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之一的中国稀土,正在被“四大”抛弃。尽管公开消息并未道尽此间委曲,但其股价却已应声而落:4月28日,中国稀土最低跌至0.42港元,至今在0.50港元上下徘徊,不复昔日光彩。中国稀土究竟发生了什么?

  民企明星

  中国稀土原名宜兴新威稀土控股有限公司,是位于江苏省陶瓷名镇宜兴市乡间的一家私营企业,创办者兼大股东是有一口浓重江苏口音的蒋泉龙和钱元英夫妇。

  尽管江苏省并没有丝毫稀土矿源,但却拥有很多家大大小小的稀土厂。在全国位列行业前十 名的就有三家:江阴加华(全称为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溧阳方正(全称为江苏溧阳罗地亚方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宜兴新威。简而言之,稀土行业 指的就是通过分离技术提取稀土矿中的15种元素或元素的化合物,这是一个小行业。(参见辅文《稀土ABC》)全国全行业全部的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全年 的销售收入全国加起来约30亿元,大部分供应出口。中国较大的稀土企业总共100多家,但销售过亿元的骨干企业不过10家左右。宜兴新威大约排名第八、九 位。

  然而宜兴新威很早就意识到了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这使得它很快变得与众不同。早在1998年,宜兴新威就由法国里昂证券担任上市策划人,开始向香港主板进发。按照民企登陆香港的惯常作法,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变成开曼群岛,一家名为YY Holdings Limited的公司成为其大股东——经过上市和在香港被称为“抽水”的两次后续融资后,它对上市公司持股仍高达62%。YY Holdings Limited为蒋氏家族信托人,全权受益人是另一家为钱元英及其子女全资持有的公司。曾经作过教师的钱元英国籍已转换成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实际代表蒋氏家族——蒋泉龙自己的身份并没有变化。

  凭借香港投资者陌生而新鲜的“稀土概念”和“体制优势”,原来的宜兴稀土控股公司于 1999年10月15日在香港顺利上市(股票代码769),筹资1.2亿港元,外部投资者占25%,最终的保荐人为光大融资公司和新加坡唯高达融资公司。 至今,身为上市公司董事的钱元英还记得当时与中海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卫留成同时在港交所聆讯的一幕,结果当时雄心勃勃的中海油功败垂成,中国稀土却凯歌 高奏。

  此后一年间,宜兴稀土通过转券和配售再度筹资达2.5亿港元,并于2000年5月 改名为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稀土)。一时间,中国稀土被市场追捧为民企明星,股价最高超过3港元。2001年,中国稀土的业绩冲上了顶点:根据 2001年年报,其销售额高达6.18亿港元,其中的稀土类销售额高达3.75亿港元,当年盈利1.47亿港元。

  蒋泉龙一举成为中国稀土界中的“能人”,“善于观察形势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速度”,这是业内对其较为正面的评价。

  然而上市也同样也使“透明度”问题受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事实证明,这很快就终结了中 国稀土的光彩。其实只要凭借基本的稀土行业知识和对中国稀土业的了解,就不难发现中国稀土上市以来的业绩严重注水(参见辅文《注水的稀土》)。知情人更透 露,中国稀土的内部财务人员曾一度对被掩盖的事实忐忑不安:宜兴新威为使股票上市,重新包装了公司三年来的财务报告,并将销售收入放大三倍。从那时起到现 在,仅从其主业稀土类产品看,销售收入累计虚增超过10亿元,可以推算利润掺水的累计额已达1亿元~3亿元,占其净资产9亿元的相当大的比重。这还是在假 设其耐火类产品的销售完全真实的前提下(参见附表一《中国稀土销售的稀土究竟是多少》)。

  这个事实是颠覆性的。因为如果按照香港联交所规定的最低上市条件——拟上市公司需有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的业绩,其前两年总共利润不得低于3000万港元,最近一年不低于2000万港元、预计市值不得少于1亿港元——中国稀土当年能否达到上市要求都令人质疑。

  风云突变

  2002年9月,中国稀土公告了其未经审计的2002年中报业绩,销售收入为1.96 亿港元,其中稀土产品的销售额为7178.6万港元,较上年同期2.12亿港元急降66%。受此影响,其股价急剧下跌,从每股2港元迅速破位。在中报里, 中国稀土把原因归结为上半年国际稀土市场低迷,国内稀土产业政策未落实而影响出口配额发放等。但这仍是个突如其来的变化,因为在两个月前,蒋泉龙还对一内 地媒体表示当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0亿元!

  对于中国稀土来说,这种急转弯显然所来有自。据《财经》了解,2002年7月来曾 经有一封发自内地稀土界的举报信经由香港特首董建华转至香港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内容直指中国稀土的稀土类销售有假。可以确信,自此中国稀土开始成为香港 证监机构暗中的“高度关注对象”——中国稀土对此不可能无所察觉,业绩突然大降本身就是一种姿态。

  然而时至今日,香港证监会并未对中国稀土采取任何公开调查。资深人士认为,这主要 受制于目前亟待变革的香港证券市场监管框架:证监会的立案需要相当确凿的理由,而对于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香港证监会受到的限制很大。比如清查银行账 户,香港证监会到内地调查会有很大不便,和中国证监会也缺乏这方面合作的法律安排或先例。即使到内地调查,银行也会以《商业银行法》为由不予查账。曾经轰 动一时的格林柯尔、欧亚农业事件最终均受制于此。

  但这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就此罢手。一位接近香港证监会的人士称,在目前的情况下, 监管部门更多倚靠的是市场力量:对可能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一般先通过核数师、媒体的工作,向公众传递信息;失去投资者信任后,公司的股价自然下跌,银 行、供货商由此产生警惕;公司内部矛盾爆发,或许就有内部人向监管部门提供证据,最后据此将之绳之于法。因此对于类似中国稀土的情况,证监部门最先倚重的 是核数师。

  正是这一年,中国稀土上市以来一直聘用的核数师安达信会计事务所因安然丑闻解体,香港安达信也被普华永道收购。然而不无蹊跷的是,在普华永道接收的安达信客户名单中,并没有中国稀土的名字。

  之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成为其2002年年报的核数师。然而到了3月12日,中国稀土又称因安永索要费用较高而解约,接任的是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一个月后的4月17日,毕马威又提出辞呈——这次索性连解约的理由亦未告知。

  几次更迭之后,即有业内人士判断:“四大”中的最后一家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也不可能接这 个显然已经烫手的山芋。果然,5月5日中国稀土宣布,公司最终聘任的核数师为香港何锡麟会计师行。后者显然不具备“四大”的声誉。据香港会计师公会秘书长 李启发介绍,截至2002年底的资料,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90%均由“四大”审核。

  这种反常现象很快引起了市场对中国稀土财务真实性的质疑。专家指出,在香港上市公 司没有权力单方面解聘会计师,必须要经股东大会批准才能换,但会计师也可参加大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因此此番中国稀土的情况,更像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主动放 弃,这显示出问题远比出具保留意见严重。

  《财经》辗转获知,“四大”的一致放弃有一秘而不宣的背景:收到了有关部门的“特殊关照”,主要内容是督促其要独立判断,要仔细审核。这种情况在对于受到证监会“关注”的上市公司案例中,并非罕见。

  核数师疑云

  今年3月安永的迅速解约多少透露了对中国稀土财务真实性的质疑。

  据了解,安达信在中国稀土的一年审计费约150万港元左右,而此次安永提出的收费为“重大额外审核费用”,约在四五百万港元左右。事实上,安达信在前一年度刚刚为中国稀土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按照惯例年度审计不应该有额外的工作,更不至于有高出数倍的收费。

  中国稀土4月26日发布公告称,安永注意到需对银行结存、出口销售、原料和制成品的管 理进行额外的程序安排,而且安永对账簿上确认所有固定资产遇到困难,也未能取得核实部分固定资产原值所必须的原有文件,甚至对存货也怀疑是否会在储存中出 现损耗,因此要求“重大额外审核费用”——中国稀土对此不能接受。这份解释其实已清楚的说明,安永在经过初查后对中国稀土的银行存款、出口情况、存货认为 需全面进行审核,需要作大量额外的工作。虽然公告里并没有说安永是否认为需要对以往年度都要重新进行审核,但从高额的收费要求来推断,这恐怕不仅仅是针对 当年。

  对于稀土这个“稀有行业”,核数师有太多的理由审慎,“这些稀土粉末甚至看上去和 一般面粉没什么差别”。香港一位会计专家称,四大望而却步的理由不外如下:一个是首先得了解稀土业的知识。对产量进行匡算,看看生产线、生产流程、原材料 采购和产出是否匹配,这需要可靠的专业判断;二是对实际销售情况进行确认。与其主要客户、出口配额、银行资金往来等进行不同科目不同程序的确认,务必取得 第三方的证明,即来自海关、主要客户、银行等的确认函。三是倘若确定有假后,还要仔细检查资产类科目的真实性,看看虚增的资产藏在哪个科目下,对固定资产 的原始文件、存货的盘点和估价、应收款的真实性都要一一求证。

  然而对内地的问题企业作调查,风险和难度很大。审计程序中的征询函到了中国到处都 可遇到“完美的安排”:收到征询函的客户常被当事人操控,或干脆由几个皮包公司配合。甚至国内银行在接到确认函时常要求核数师和当事企业一起来,然后随便 盖个章,至于有无担保等重大事项、资金往来等经常不予准确地核实。因此,会计师未必有能力查清企业的真相。一旦今后企业“东窗事发”,“四大”赖以生存的 声誉就会受到重创。如此不如“走为上策”。

  水分会自动消失吗?

  记者在江苏宜兴中国稀土的工厂所在地大浦镇实地采访中,见到了中国稀土董事会主席、副主席蒋泉龙夫妇。中国稀土的惊人业绩在他们看来主要归功于民营体制。这确乎也是当初吸引香港投资者的一大“卖点”。

  似乎是为了打消记者的疑惑,蒋泉龙主动称:“我认为公司上市难免有点水分,比如80% 是真的,20%可能有水分,上市后要将这20%的水分甩干,这是正常现象。”这是与市场对民营企业最乐观最善意的解脱不谋而合:企业上市时做假,但在投资 取得效益时隐瞒利润,用以弥补以往的黑洞。

  果真如此吗?根据《财经》了解,中国稀土账目中的水分绝不止20%,而且这样的财务黑洞一旦形成,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企业就会像穿上了红舞鞋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从中国稀土的历年年报来看,上市以后中国稀土从来就没有“甩干水分“的迹象,其营业额 从1999年的4.48亿港元,到2000年5.58亿港元,再到2001年的6.18亿港元,基本上每年增加1亿元。其中稀土类产品的销售占比接近 70%。而事实却是中国稀土实际的稀土类产品销售额至今仍仅在1.5亿元左右。(参见表一)

  虽然实际的销售量并无突飞猛进,但中国稀土的投资规模却在迅速膨胀之中:2001 年6月,中国稀土募集资金投向的两条生产线扩建工程竣工,这是一条6500吨的氯化稀土分离线和一条3500吨的离子矿分离生产线。这使得中国稀土的生产 能力扩大了近三倍。2002年中国稀土又新增一条500吨的荧光粉(以稀土为原料的加工产品)生产线。

  截至2002年6月30日的数据,中国稀土的固定资产高达4亿多港元,另有应收款近1亿港元,存货1.9亿港元,银行存款3亿多港元。可以推测,中国稀土虚增的资产,就藏在这些科目和数字里。

  不无讽刺的是,与“甩干水分说”恰恰相反,这可能与市场上最为悲观的一种推断更为吻 合:企业在最初虚报业绩后,一般都要扩大投资来掩盖黑洞,通过虚增固定资产的价值,或者虚增大量的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类项目来做平账务。进而必然在未来 某时归罪于市场环境、金融危机、“9·11事件”影响甚至SARS危机,为投资失败找到借口,令当初的黑洞“合法化”。-(张学庆对本文亦有贡献)

  【资料】

  稀土ABC

  稀土是常常伴生于铁矿的一种多金属矿的总称,含元素17个,可供工业用元素15个,常 用于发光材料、永磁材料、工业添加剂等,被成为“工业味精”。中国是稀土的资源大国及生产大国,储量占全世界80%。然而中国不是稀土强国,基本是向国外 的稀土产品使用商提供初级原料。

  中国稀土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直到改革开放前仅有10多家企业。20世纪 70年代北京大学徐光宪院士为代表的学者完成稀土萃取串级理论到计算机仿真设计技术后,中国稀土的分离技术在世界上达到先进水平,生产技术和产品工艺流程 设计变得简单,生产企业提出要求,通过计算机就可完成工业化设计。于是稀土业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掀起了一股稀土热。稀土投资较少,几百万即可上分离 线,几千万就可达到中等规模,稀土产品(多数是原料或初级产品)大量出口创汇,利润空间较大,更激发了乡镇和县市办稀土厂的热情。

  多年来稀土价格几经几落。1989年下半年,稀土外销形势恶化,出口受阻,厂家竞相削价以求生存,但大多数厂家还是倒闭。一直到1992年下半年,出口形势才转好,比以前温度更高的又一轮热潮凸现。这是稀土业的黄金时代。

  1996年下半年中国稀土再一次滑坡,产品价格大幅下滑,销售产量虽有增长,利润却反 而下降。1999年到达谷底后,2000年开始反弹,数量、价格、档次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好景不长,2001年的稀土产品价格与2000年的相比,又 下跌三成到五成,甚至更多,至今未见起色。而中国大陆的化工原料没有同步下跌。因此稀土企业的盈利难度很大。

  目前中国大陆较大的稀土企业(不包括稀土永磁企业)有140多家,主要厂家还是10多家,全国各类稀土产品的年销售收入约30亿元。70%以上稀土产品销往欧、美、日等外商。由于1999年开始实行出口配额管理,所以稀土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在1997年内蒙古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和1999年中国稀土香港上市成功后,稀土就成了渴望上市的企业的操作题材。目前仍有近10家稀土企业竞相准备上市。

  2003年,国家组建南北两大稀土集团:以稀土高科为首的北方集团,和以中国铝业公司为首的南方集团近期刚刚挂牌,能否从此实现产业的整合、理顺关系,告别各稀土企业的低端竞争时代,还面临很大的挑战。(凌华薇/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2

采矿权或归国企 稀土整顿大幕渐次开启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3/2OMDAwMDE4MDQ2OA.html


6月起,国土资源部将开始为期半年的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同时,记者了解到,稀土矿开采权有望只归属于国有企业这 一建议也在政策考虑中。

“的确有这个建议,也确实在考虑中。”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表示。有消息称,这一政策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待批。

近 来,从规划中的《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到《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再到刚通过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直至此次对稀土矿的整顿整理,中国对 稀土行业的大范围治理正次第展开。

政策陆续出台的同时,各稀土企业的动作也在不断加大。五矿在进驻江西赣州稀土冶炼厂之后,又在上月与郴州 签订战略投资协议,宣布今后5年投资55亿元开发当地稀土等有色金属;同时,另一北方稀土巨头包钢稀土在进行了1年多的自行收储后,也有望将稀土收储提高 到国家层面。

稀土行业小、散、乱的局面正逐渐改善,与此相应,中国在稀土价格上丧失话语权的局面也有望终结。

定价权缺 失

作为稀土大国,中国却并没有掌握稀土的定价权。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全球第一,稀 土年产量占世界稀土产量的90%以上,出口总量占全球的80%。然而,由于中国稀土产量长期高于国际需求、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稀土往往只卖出了“土价 格”。中国稀土在世界定价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以最畅销的稀土金属镨钕为例,2008年初价格在15万元/吨左右,金融危机一来即跌至10万元/吨以下。

而 长期从中国进口稀土的美国,实际上是世界上稀土资源仅次于中国的国家。但美国却不自己开采以满足需求,而是转寻从中国进口低价稀土。“美国的稀土矿说了很 久要重启,但是一直没见重启,还是因为稀土价格太低,他们的成本高,重启没有利润。”一位稀土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官 员此前也表示:“价格并没有反映出稀土的真实价值,我们是国际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要掌握定价权,产业做大做强是关键。

整顿稀土行业,已经 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识。

控制出口

超过我国稀土产量一半的出口成为整顿的第一步棋。

据 了解,早在10多年前,稀土出口并没多少限制,很多贸易公司都在做。随后开始实行出口配额管理,但拥有出口资质的企业也一度达到200多家。而每年稀土出 口配额总量均由国家发改委稀土办公室拟定,上报国务院批准后由商务部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环保治理等方面核准各企业的出口配额数量。

不过, 进入2000年后,配额开始减少,出口资质的发放标准也开始提高。“整个收缩配额是从2004年开始的。2005年增加了一些,2006年又开始逐年减 少,这两年比较稳定。”一位江西稀土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稀土出口配额也逐渐朝大企业集中。“这是由于目前商务部对于稀土出口企业各方面的 门槛在逐渐抬高,如提高注册资本金、出口量的门槛等等。”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崔凡就表示,“控制出口,从中国角度来说,是 从长远利益和经济利益考虑的。我们对一些能够有一定价格影响力的资源进行出口限制,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全行业的整肃

限 制出口的同时,国内对稀土的整顿也开始了从冶炼到矿山的全产业链的治理。

有消息显示,国内稀土矿的开采权有望在今后只划归少数国有企业。 “其实现在除了无证盗采的,绝大部分稀土矿都已经在国有企业手里了。”

据介绍,北方的稀土矿主要集中在包头,已被包钢稀土悉数纳入囊中;南 方稀土矿相对分散,但也各有其主。“江西赣州的稀土矿都在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手里,湖南的稀土资源目前已有五矿介入,四川稀土是江铜拿下,广东主要是广 晟有色。”

这其中,包钢稀土和五矿无疑是稀土业分量最重的两家国企。“五矿当然是想把赣州的稀土资源拿到,不过目前我们还没有转让的打 算。”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兆添对记者表示,转让涉及的因素很多,价格等因素都会对此很大影响。

正规军之外,稀土的盗采也不容忽 视。“广东目前偷采稀土矿大概和合规生产的稀土矿产量差不多大。”广东广晟有色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

政策也显然不会熟视无睹。从6月起,国 土资源部开始开展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打击违法违规和乱采滥挖行为,集中整治重点地区,彻底扭转部分地区的混乱局面,构建开发秩序监管长 效机制。

在整顿稀土矿之外,对下游稀土冶炼企业的规范也早已开始。

2009年2月初,内蒙古批复了《内蒙古自治区稀土资源战略储备方案》,同时包钢稀土发布公告将分5年对30万吨稀土矿产品及 适量稀土实施收储。

5月,工信部起草的《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开始征集修改意见,准入条件涉及生产布局条件、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能源消 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第一次从生产规模方面设置稀土准入门槛。

4月20日,《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在环保部通过审 议。“设置的一些标准比国外还要严格。”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对记者称。

此外,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也即将颁布;同 时,酿4年之久的国家矿产地储备战略试点即将推出,首批试点将围绕煤炭和稀土资源展开。






稀土产业链:挖矿赚大钱 炼厂陷困境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89207.html

国对稀土矿产资源的大面积整顿,让一些没有资源的稀土分离厂处境越发艰难。

江西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下称“红金稀土”)内部人士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公司从上个月开始已经将旗下一座分离厂停产了。

亚洲金属一位稀土分析师亦告诉本报,最近部分分离厂因原料紧缺,不得不相应下调产量,部分工厂甚至暂停生产。她说:“此次行业整顿,受益最大的是稀土矿业公司。”

分离厂陷入窘境

今年5月份,国土资源部召开了全国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视频会议,拉开了全国稀土资源整顿的序幕。

整顿的结果是,南方多数矿山关闭,原料供应吃紧,尤其是碳酸稀土、中钇富铕矿、独居石、四川精矿等稀土精矿供应变得愈加吃紧。这让稀土矿产品市场价格从6月初开始大幅反弹。

“涨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加强了稀土矿山开采整顿工作。”亚洲金属分析师说。

据她介绍,7月上旬中钇富铕矿尤其紧张,南方分离企业陆续减产、停产,至7月下旬,其价格从月初的11.4 万元/吨迅速飙升至 12.5万元/吨左右,涨幅达到9.6%。

北方区域的稀土产品同样如此。北方碳酸稀土从7月初的1.76万~1.8万元/吨持续上升至7月底的1.95万元/吨左右,涨幅达到9.6%。7月底,现货市场部分报价甚至提高至2万元/吨。

包钢稀土(600111.SH)总经理张忠告诉本报,2009年上半年,南方中钇富铕矿价格维持在4.2万~5.3万元/吨的较低价位,下半年开始 回升,特别是去年11月份以后,随着南方省区对非法矿区的整治力度加大,中钇富铕矿供应紧张,价格快速上扬,至今年7月,已超过12万元/吨。

红金稀土拥有两个稀土分离厂,共400吨的分离能力,已经停了其中的一条200吨生产线。

这家公司很难拿到稀土原矿。据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谢来福介绍,2004年,赣州市就组建了以国有矿权为主体的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将全市现有稀土矿山采矿权作价统一纳入稀土矿业公司,由这个公司统一进行资源配置。

去年,北方区域也对资源矿产开发进行了统一整顿。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任福告诉本报,2009年,为了掌握战略资源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包头稀土高新区联合包钢稀土等7家企业共同组建了内蒙古包钢稀土国际贸易公司。

“包钢稀土国际贸易公司对由包头矿生产的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金属实行统购统销,消除了包头稀土原料市场的恶性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北方稀土原料市场。”张忠说。

北方区域稀土矿产开发整顿之后,让南北两大稀土生产区域都形成了统一销售模式,全国稀土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还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张忠认为,虽然目前南方中钇富铕矿价格已超过12万元/吨,但是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他判断的理由是,以新能源为主的低碳行业可能成为未来较长时间的经济增长点,这些行业包括风电、新能源绿色汽车、节能灯等,稀土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成为新能源产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

在他看来,稀土正面临着从“工业味精”到“工业维生素”再到“工业食粮”的深刻转变,稀土产品需求将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

而亚洲金属上述分析师则认为,目前由于稀土下游行业的荧光粉、钕铁硼磁性材料以及陶瓷等市场需求并未真正反弹,所以价格短期内很难继续上涨。

据她介绍,事实上,上周全国整体稀土市场已经开始呈现下滑走势,镨、钕、镝等产品市场成交转淡,价格有小幅回落。

“此外,因分离厂纷纷减产、停产,分离厂不再接受高价位的稀土精矿,贸易商开始主动出货,稀土精矿价格回调。”她说。

此轮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了矿山公司。不过行业整顿导致的价格上涨,最终有利于稀土产业的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王国珍告诉本报,目前全国拥有七八十家稀土分离厂。

污染主要集中在分离环节。“淘汰一些竞争能力较差的分离厂,有利于稀土行业的污染整顿。”王国珍说。



内蒙古稀土之殇:光环下的污染幽灵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90517.html

中国广播网披露,2007年,当地供水系统改造前,居民饮用水含氟量超过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1.6到1.8倍。

●低温焙烧技术已经存在了。“但是国内基本上没有厂家使用。因为成本高,不划算。”

●最近几年,出于保护资源和环境角度考虑,中国试图减少稀土开采量。

约4年前,与工厂里许多其他双职工一样,张建华(化名)夫妻二人从工厂里的宿舍搬回了百灵庙镇,他们宁愿每天颠簸80余里路坐公司班车来回,也不愿意在那个工厂过夜。

距离小镇西南方向40里路左右,便是达茂旗稀土公司的分离厂。几年前,这里死了数万只羊,当地居民认为这是因为吃了被稀土厂排出来的废气废液污染的草。

由于长期以来以低价策略出口,中国稀土产品在国际上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2000年左右开始,国外稀土开采就几乎停滞了。最近几年,出于保 护资源和环境角度考虑,中国试图减少稀土开采量。这让日本、美国、欧洲等稀土需求量较大的发达国家不满。一些外媒频频向中国发难,质疑中国的稀土战略。

稀土行业专家、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王国珍称:“中国稀土行业的关键是污染问题。”

直击稀工厂

“那是分离厂排放废液的废水池。”张建华指向远方,约莫400米以外,是一个很大的污染池。

远远的就可以闻见一股刺鼻的气味,池水的颜色暗黑。小池塘坐落在一个小山坳里,地形条件让这里成了天然的排废空间。附近没有河流,废水最终将渗透到地下。

距离池塘一公里左右,几处脏兮兮的厂房伫立在那里,工厂连个名字也没有。张建华上班的稀土分离厂也是其中一个。横在二者之间的,是废渣库。这个废渣库含有辐射性的元素钍,距离通往分离厂的柏油路很近。每天工人就沿着这条路上下班。

自从这个工厂开工,张建华就在这里上班了,至今已经有十几年,“几年前,这个烟囱里排放出的都是黑色的烟气,飘了几十里路都不会散。现在改造了,好多了。”

分离厂一共有4个厂房。《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看到,在萃取工序的厂房,烟气弥漫,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扑面而来。旁边的一个厂房里,地上面残留了不少深黄色的废渣废液,同样是一股刺激性的气味。离开这个工厂几个小时后,记者想起来就要作呕。

“几天前,呼和浩特的环保部门来检查了。好像也没有检查出来什么,就走了。”张建华说,“来检查的时候,生产暂停了,烟囱不冒烟了。”

现在,1000多名员工的工厂照旧在生产。仅一墙之隔的另一家分离厂因为规模较小被当地政府部门叫停了。那个分离厂只有两三年的时间。“污染太严重。”他说。

“没有人愿意在工厂住,都受不了。有些同事,在车间时间长了,骨质疏松了。前不久,就有人摔断了腿。”他说,“可是不在这里上班,还能做些什么呢?”

高利润空间

百灵庙镇,是达茂旗政府所在地,现常住人口3万多人,税收主要来源于农业、稀土等产业。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一些资本投资稀土产业。中国广播网披露,2007年,当地供水系统改造前,居民饮用水含氟量超过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1.6到1.8倍。

“听说投资700万建一个分离厂,一年就能赚回来。”张建华说,他的老板此前做硫酸、盐酸等生意,后来投资稀土分离厂。除了达茂旗以外,这位老板在包头还有一个分离厂。

目前,国内拥有七八十家类似的分离厂,分布在内蒙古、江西、四川等地。

记者了解到,这家工厂的冶炼能力在3000~4000吨,按照去年国内12.73万吨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已经算是中型规模。

但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5月公布的《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使用混合型稀土矿的冶炼分离项目规模应不低于8000吨(REO)/年,这个工厂将面临淘汰。

征求意见稿还要求,稀土金属冶炼项目不得采用氯化物电解体系。采用氟化物熔盐电解体系的,合成氟化稀土须配有完备的含氟废水、含氟废气处理装置,含氟废渣须专门处理,不得随其他工业废渣排放。

同时,稀土冶炼分离应采用先进工艺和装备,有完善的节能措施,能源消耗须达到《稀土冶炼产品能耗》(XB/T801-93)一级标准,待新的《稀土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出台后按新标准执行。

“目前国内分离厂采用的都是高温焙烧技术,这种技术不可能处理掉氟和钍的污染。”包头稀冶化工技术研究所总工、高级工程师王鸿儒称,稀土提取中钍和氟是可以完全回收的,能杜绝流失,化害为利。

冶炼术落后

王鸿儒试验发现,利用低温焙烧,萃取的时候,几乎没有烟气,而高温焙烧,满屋子都是刺鼻的烟气。

事实上,低温焙烧技术已经存在了。王国珍说,《包头稀土精矿低温焙烧无污染冶炼试验》已经完成。这种技术让氟回收率达到95%以上,排放的尾气中氟 含量小于2mg/m3;浸出渣中钍含量小于500ppm,满足工业生产要求。“但是国内基本上没有厂家使用。因为成本高,不划算。”

包钢稀土(600111.SH)总经理张忠坦陈,国内稀土行业准入门槛低、技术水平低、环保意识薄弱、能源消耗大。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任福告诉本报,为满足市场需求,价格高的稀土元素开采、冶炼和采选比例较高,造成了一定的结构性浪费。

王国珍说,回收的氟化氢氨,可以直接在市场上销售。但是钍拿出来以后目前不能卖。

钍可以作为核电站燃料,但是国内核电站目前使用的是铀元素。目前,印度、以色列、加拿大等国正在实施钍核电的产业化。

钍和稀土共生的稀土矿占2/3。白云鄂博地区钍的储量约105万吨,仅次于印度,查明主东矿就有22万吨,仅后者用于核电,就相当于5500亿吨煤。

王鸿儒介绍,目前,国内年处理包头含稀土氧化物50%的精矿为12万~15万吨,含钍240~300吨、氟0.8万~1.1万吨。以12万吨稀土精 矿来说,流失钍达240吨。这些钍可供1.7亿千瓦的核电站运转一年。年运行7700小时,发电1.3万亿度,日均发电35亿度。按每度0.4元算,就是 14亿元。“但是现在,在提取稀土生产中,共生的钍、钪、氟、磷等,几乎全部流失,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

记者了解到,《稀土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制定完毕,并且获得了国家环保部通过,即将公布。

“如果要执行这个标准,全国80%左右的稀土分离厂可能面临倒闭。”王国珍说,如果标准执行到位,中国稀土产业将面临大整合。这将有利于企业加大环 保投入,并激励大型企业加大稀土的开发和应用。根据尚未公布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草案,2015年,全国的稀土分离厂将减少到20 家左右。


拒绝五矿收购:湖南稀土院新立门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7/zOMDAwMDE5NDUzOA.html

在成功击退五矿、中铝等公司的收购意图后,湖南有色界的龙头湖南稀土金属研究院(下称“湖南稀土院”)再出新动作。8月26日,记者了解到,由湖南稀土院控股的湖南稀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已成立,未来计划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成为省内最大的稀土研发、生产企业。

该公司人士表示:“这个公司的成立,意味着湖南稀土产业资产证券化提速。”目前,该公司已经被湖南省列入上市后备企业。

一时间湖南稀土界波澜再起。去年12月,五矿成功收购湖南有色控股集团后,五矿就计划让新的湖南有色控股集团整合国内的有色金属行业,并成为全球钨、锑、铅、锌和稀土业的龙头企业。而此后五矿也一直有意收购湖南稀土院,但被后者拒绝。

成立新公司

湖南稀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其中,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控股51%,湘电集团等公司参股49%。

资料显示,湖南稀土新能源公司的核心产品是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稀土荧光粉、节能灯、稀土合金材料。其中,钕铁硼永磁作为稀土磁性材料的主力军,是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湘电集团参与此公司,主要原因就是湘电风力的发电机项目每年对钕铁硼永磁的年需求量很大。

作为一家科研型公司,研究院的体制一直存在问题。研究院下属一家子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表示:“虽然我们有先进的稀土冶炼技术,但是受体制影响一直无法做大。”

目前,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注册资本2181万元,总资产11090万元。现有职工330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75人,中级技术人员150人。

“我 们在稀土分离、冶炼技术上处于领先水平,但是技术产业化一直比较落后,导致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上述总经理表示。目前,湖南稀土院旗下有三家生产型子公 司,并正在全力推进科研技术向生产转化。同时,研究院也正计划由市区整体搬迁至浏阳河畔的隆平科技园。“整体搬迁的目的,就是要将研究院建设成为集科、 工、贸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因为现在技术转化为生产的能力远远不足。”

湖南稀土院扩大生产之心早已有之。此前的2009年6月,湖南稀土院就重组了破产倒闭的桃江稀土冶炼厂。稀土院院长刘甲祥其时表示:“这次重组充分发挥了技术优势,不排除未来继续收购湖南省内其他中小稀土冶炼厂。”

湖南稀土重组战

湖南众多的中小稀土冶炼厂都依托于当地稀土资源的丰富。据介绍,湖南稀土矿种类齐全,目前世界上主要可用于工业生产的稀土矿种在湖南几乎都能找到。其中,仅探明的就有独居石储量30万吨、离子型矿35万吨左右。

“湖南省在有色金属方面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方面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另一方面拥有长沙矿冶研究院、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技术领先。”华泰证券有色金属分析师刘敏达表示。

如此丰富的资源当然会引来外界的觊觎。近年来一直有意做大稀土的央企五矿就是其中之一。

2009年12月,五矿成功入主湖南有色控股集团,就计划将湖南有色控股集团打造成为整合湖南稀有金属和稀土的平台。而五矿也一直有意整体收购湖南稀土院,其目的就是想将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的技术实力纳入其旗下。

不过,湖南有色院一直希望自己做大做强,并不乐于被收购整合。“目前与五矿没有什么合作。”上述总经理表示。而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关于稀土的设想也给了湖南稀土院以希望。

湖 南计划到“十二五”末期,建成稀土产品研发与产业化体系,使湖南稀土产业规划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列。同时,要建成3-4个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产业基地, 打造以2-3家骨干企业(其中至少有1家实现上市融资)为龙头的稀土产业集群,力争稀土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并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形成千亿 产业的规模。



稀土戰役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625680

上週有行家來電問詢中國稀土(0769)事宜,說我貓王以前經常提及此股,最近股價果真的飊升。 是的,以前推介此股純粹是基於價值投資的考慮,那時它的市盈率長期偏低,而且集團願意派股息,看來有前景。集團宣稱為集團為中國最大規模的稀土及耐火材料 生產商之一,此外,熒光材料、拋光粉及高溫陶瓷亦為集團重要生產項目之一。不過,集團並沒有稀土礦的開採權,換言之,他們可能對生產原料的供應缺乏議價能 力!看這兩年它的業績表現可看一班,因此,它亦稱之為謂假稀土股!

無論如何,中國稀土 (0769)的股價藉著中日稀土爭議的消息發難,可是,在釣魚島事件之前,國內的稀土股早已建立了可觀的升勢,此股的升幅可能說是跟勢炒落後的一種現象, 我貓王認為股價炒到如此地步已相當投機!事實上,香港找不到真正的稀土股,很多行家提出旭光(0067),它主要於中國四川從事天然芒硝產品的開採、加工 及製造。芒銷為製造化工及輕工業產品之原材料。集團產品包括用於洗滌粉、玻璃及紡織行業之普通芒銷與特種芒銷,以及用作輕瀉與消炎劑之藥用芒銷,並為全球 第二大產能之芒硝生產商及中國唯一獲批生產藥用芒銷之生產商。但是,在我查究之下,芒硝並不在稀土家族之一,也許它有機會成為稀土的代替品之一?不過看此 股的股價走勢也是一般而已!

稀土是十分重要的原材料,被稱為「工業維生素」,廣泛應用於國防 工業、冶金、風電設備、石油等工業上。中國是唯一能夠提供全部十七種稀土國家,佔世界總儲量達56%。鄧小平就曾表示:「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可惜 當發達國家視稀土為戰略資源,加以保護及大量儲存的同時,中國卻對其進行「大賤賣」,導致發達國家每年以極其低廉的價格進行囤積,一旦資源短缺,它們就拋 出庫存以壓低價格。好像2008年上半年,中國對日本出口稀土9,421噸,佔同期總額46.1%,日本如今有達20年的稀土儲備。在這情況下,中國漸漸 失去對稀土的定價權。

正因為日本如今有達20年的稀土儲備,對中國稀土企業的壓價亦無所不用 其極,他們只要暫停採購,這樣就使得中國的出口企業財源乾涸!更有報導指中國在過去20年已消耗了三份二的稀土礦源!據聞製造紫砂茶壺的黏土亦是稀土之 一,多年美日在中國設置陶瓷廠等,目的其實是要大量搜括稀土。至於日本又是否真的有20年的稀土儲備,我看又未必!而很多的可能以另一種方式的儲存稀土, 例如香港軍事評員馬鼎盛謂,日本的公路的防撞欄都是以鋁合金製的,這些鋁合金都可改裝製造飛機。相信 20年的稀土儲備的傳說是一個談判的籌碼而已!正好最所美國軍方已作出報告,原來稀土礦源分布在世界各國,西方各國以世貿條例指責中國禁運稀土,這是一個 不公平的待遇!中國禁運者他何以自己開採,幹什麼硬消耗中國的資源?

稀土的開採對環境破壞很嚴重,加上它有戰略意義,希望今天中國共產黨醒悟,發財立品!不要再賤賣國家資源吧!

 

(PS: 本人為證監管人士, 並沒有持有上述股票)



卖产品不如卖资源 稀土产业链利润倒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03/2038049.shtml


每经记者 张国栋 发自北京
氧化镨的价格涨幅88%,素有稀土市场晴雨表的氧化钕价格从年初的13万元/吨一路飙升到26万元/吨,涨幅高达100%。
稀土价格水涨船高,折射出当前稀土行业价值的回归。随着中国对稀土行业管控力度的加大,原来欲借此大赚一笔的中小企业获利越来越少,处于垄断地位的稀土龙头或成为稀土价值回归的最大赢家。
据悉,由于今年稀土矿产价格出现暴涨,稀土业盈利呈现倒挂情况,最赚钱的是上游企业而不是附加值较高的下游企业。行业人士表示,“加快稀土深加工的研发 和投入,这样通过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发展夺取稀土的定价权,或许是未来稀土企业的最大盈利点,否则只凭稀土矿藏的限制很难彻底拿到定价权。”
稀土价被爆炒
稀土被冠以“科技金属”之称,其战略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几年,为保护稀土资源,我国政府决定暂停稀土采矿权的审批,并对出口配额进行严格限制,国内外稀土产品价格随之上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生意社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日,国内氧化钕平均价格为25万元/吨到26万元/吨,而1月6日其价格为12.2万元/吨 到13万元/吨,上涨幅度达100%;氧化镨方面,11月2日价格为23万元/吨至23.5万元/吨,此前统计为11.7万元/吨到12.5万元/吨,涨 幅88%。
稀土价格挥手告别 “白菜价”的同时,我国的稀土企业开始从中尝到甜头。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20315.6吨REO(氧化稀土), 与2009年同期的13991.1吨REO相比,上涨了64.4%,同期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创汇达2.56亿美元,涨幅达到了239%。在不受配额 限制的应用性产品方面,2010年上半年稀土永磁体出口总量达到6424.3吨,与2009年同期的3258.9吨相比,增幅为97%,出口创汇也比 2009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
资源垄断带来盈利大增
11月2日,北京某稀土企业销售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稀土分离企业为例,基本毛利率不高于5%。“从买进来富集物到出产品,最后去掉人工和费用,利润都维持在5%左右 (矿不要钱的企业除外)。”
包头某从事稀土分离技术的行业人士也表示,稀土分离企业已不怎么挣钱。“对单纯分离、电解行业来说,是正常的利润率。企业如果拥有矿的冶炼、分离电解、自身产业链完整,则能增加利润,特别是在行情暴涨时也会盈利。”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型稀土企业依托国家政策垄断着矿和初级产品的销售权利,或成为稀土行业的大赢家。而一些小企业靠着私挖滥采打着擦边球。一位 熟悉稀土开采的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有矿企业都有自己的加工厂,没有矿的部分企业则属于野战军,偷挖多少是多少。
“对一些稀土企业,既然加大科研投入的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不比直接卖稀土矿利润更高,那不如转而去卖资源,这样产品的生产周期短,利润也高。”生意社稀有金属分析师宋志超表示。
相较小企业的“投机取巧”,大企业获利要名正言顺得多。记者采访了解到,稀土行业兼并重组晋级国家战略后,稀土盈利已经逐渐转向垄断企业手里。包钢稀土 (600111,SH)今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达到2.5亿元,同比增368.67%,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达到6亿元。公司还预测今年全年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将达到1200%。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稀土公司,在上市13年里,曾有过连续7年利润负增长的记录。
稀土深加工企业未来或最受益
中国减少稀土出口配额的传闻一度引起国际社会恐慌,但世界稀土供应格局短期内仍难打破。
对于稀土的价格,宋志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稀土价格直接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往后几年价格还会上涨,但估计不会出现今年的暴涨局面。“稀土 行业有一定准入条件,未来不可能有企业大量涌入,同时国家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也是为规范市场价格,形成统一定价权。”
宋志超称,类似中科三环这种稀土深加工企业很容易在未来的稀土涨价风潮中受益。“中科三环最近与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毫无资源优势的中科三环,凭借技术方面的优势足以吸引包括五矿在内的资源型大央企。”
相关新闻
华东有色未参与澳大利亚稀土企业配股
每经记者 李卓 发自北京
昨日,澳大利亚稀土开发商ArafuraResourcesLtd.(以下简称Arafura)发布公告称,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以下简称华东有 色)拒绝Arafura9000万澳元融资计划的提议。这不仅将使华东有色所持Arafura股权由原来的22.2%减至17.6%,这也是中国国有企业 拒绝投资国外稀土开发商的罕见例子。
据了解,Arafura主要从事稀土资源勘探和开发,2003年11月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去年, 华东有色与Arafura在中国香港签订股权认购协定和股权交割协议,华东有色 以2249万 澳 元 成 功 收 购Arafura25%的股份,不仅获得Arafura的相对控股权和控股Arafura旗下两个铁矿的权利,还可派驻两名董事,其中一名为执行董事。
就这次配股,华东有色从今年2月初开始与Arafura接触,如果顺利认购Arafura的股票,此次股票配售将进一步融资2590万澳元。但是结局让市场意外。
华泰证券分析师刘敏达表示,在各国自主资源保护的基础上,一般会鼓励企业投资国外稀土开发,但目前中国国内企业投资国外稀土矿比较困难也比较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国基于对本国稀土矿产资源的保护和重视,对外商投资进行严格监控。
不过,截至昨日记者发稿,华东有色相关部门除确认没有参与Arafura此次配股外,并没有作出其他答复。分析人士猜测:“也许是因为自身经济上的考虑,否则也找不出更好的理由。”


內蒙直擊 稀土黑幕交易

2010-11-04  NM




釣魚台事件發生後,稀土 (Rare Earths)作為「工業味精」,現時成為中日貿易甚至政治關係的籌碼,自從傳出中國禁止出口稀土到日本後,稀土的價格如火箭般上升,兩三個月間,由平均 四千多元人民幣一噸急升至萬元;亦連帶炒起稀土概念股,靠購入價格的稀土,以生產稀土產品的中國稀土(769),股價就在一個月內炒上一倍。

本刊記者到內蒙古包頭,直擊這個全球第一大稀土礦的所在地,發現黑市買賣稀土情況非常普遍,記者找到一班專做黑市稀土交易的商人,揭開這條稀土走私鏈的操作過程。

從北京乘一小時飛機,就到達有「稀土之鄉」的內蒙古包頭市,記者向的士司機打聽買稀土的門路,他着記者到唯一有合法開採權的國企包頭鋼鐵集團(包鋼)購 買;其餘大大小小的貿易公司都向包鋼買入稀土;的士司機說:「不過現在包鋼賣的稀土很貴,以前幾千元人民幣(下同)一噸,現在最便宜都要一萬元,做飛機大 炮用的稀土要三百五十萬元一噸,而且有出口配額制,出口很難。你是可以買私人的稀土,不過那是犯法的,他們都在鄉郊地區,但你最好先聯絡好人,要不是很難 買到。」

翻開當地的黃頁,記者以買家身份致電一間叫中遠稀土合金公司,負責人黃總接聽後,立即緊張地問:「你誰介紹來的?政府睇得很緊,不賣、不賣。現在一概不招 待新客,所有貨都只留給新加坡舊客戶。」然後立即掛斷電話。其後,再找一間叫東河區稀土合金場,接聽電話的職員跟記者說:「現在政府不准私人買賣稀土,我 們公司要由市區搬去郊區,現在暫時不接客。」當記者說到假如出高一點的價錢,他即問:「那你可以不要稅票嗎?如果你不要,我們就可以賣貨給你。你等我電 話,我要跟老闆討論一下。」最後他覺得記者不是行內人,而拒絕接這單生意。記者跟着他們報的公司地址找上門,但發現他們亂報一通,找到的是酒店、住宅,甚 至是政府部門。

黑市賣家小心翼翼

幾經聯絡,終於找到一間肯接待的地下稀土公司。老闆蘇先生故作神秘,不肯告訴記者他們的公司地址,只說:「我們在包鋼(廠區)內。」然後着記者乘的士到一 個鋼鐵市場,並告知他的士的車牌號碼,記者到達鋼鐵市場後,蘇先生就上前說:「上我們的車。」他以自己的私家車接載記者,再走幾公里路往其公司。其公司在 一條偏僻的鄉村內,門口連招牌都沒有。推門內進,是一間洗煤廠。他着記者到其辦公室內詳談,辦公室原來是他的睡房,剛巧有兩個賣稀土的行家來拜訪他。甫坐 下來他們便問:「你們是日本人嗎?」然後跟記者說起幾句日文,記者跟他說是香港來的,他說:「因為我們也有很多日本客人,中國人現在很討厭日本人,但我們 不是,因為他給我們很多生意。」蘇先生問記者:「你想要什麼稀土,數量多少?如果我不夠,他們兩個都有很多。」記者問現在只有包鋼有稀土開採權,他們如何 得到這些稀土,其中一名何總回答說:「我們做了十多年,很多方法。」蘇先生亦坦白跟記者說,他是包鋼的退休員工,在裡面認識很多人,「關係」很好,要拿稀 土不難。

好賺過運毒

不過,他們坦言現在政府「盯得緊」,稀土不能隨便出口,「你要自己找報關公司,最後政府查到是你的問題,與我們無關。」他告訴記者,有很多行家,為了賺錢 不惜替客戶走私,方法之一是把稀土混合在玻璃、礦石甚至大理石內,疏通報關公司及報關人員,以其他物料的名義出口。「這個風險很大,我有個行家剛剛被判監 十三年。不過,賺的錢實在太多,只是一箱貨櫃,可以賺到六百萬元,富貴險中求,所以很多人都願意做,因此賣稀土好過賣毒品呀!所以全國有四成出口的稀土都 是走私出去的。我們靠山食山,靠水食水,在包頭不賣稀土賣什麼?」

蘇先生其後再帶記者參觀其工場,原來在洗煤廠裡面有一道鐵閘,他走入一間放滿稀土的礦石暗室,拿起外表如石頭的稀土跟記者說:「這塊是用來做車的,那塊是 用來做電磁。」暗房後面就是其冶煉場,「規模與包鋼的相差很遠,但也足夠用喇。」他還聘請了幾名員工幫他提煉稀土。原來,六十多歲的蘇先生是湖北人,在當 地大學化學系畢業,畢業後被派到包鋼打工,已經打工超過四十年,「我在包鋼打工很久,所以要提煉的科技都學會了。你回去考慮一下投資在我們工場,二、三千 萬也可以,現在很多外資都進來開合作社,到時拿稀土會更方便。」

潛入礦場偷稀土

如何得到稀土,蘇先生一幫人只含糊其詞,但從包頭市乘三個小時車程,走到包頭的北邊——白雲鄂博就知道了。白雲鄂博是中國最大的稀土礦所在地,蘊藏量佔了 全中國九成,但開採權是屬於包鋼。如想得到這些稀土,除了向包鋼購買外,唯一方法就是偷。當地一名包鋼員工告訴記者,「這兒有小偷,有大偷。小偷就駕着電 單車,跨過鐵絲網,偷偷走進礦場內。大偷在晚間駕着重型貨車,大搖大擺從正門進入礦場,不過要事先疏通門外的保安。」

記者在白雲鄂博期間,就先後遇上小偷和大偷。其中一個小偷是石大哥,他說自己偷礦已一年多:「我沒有提煉稀土的技術,因此偷回來就直接運去已聯絡好要貨的 貿易公司,偷回來的只可以賣幾百元一噸,一個月最多賺一萬幾千,不及那些貿易公司賺的多。」翌日,記者在路邊的小餐館遇上大偷龍國軍。當記者吃飯時,龍國 軍主動打聽記者從哪裡來,得知是從香港來找稀土礦後,便告訴記者礦場所在,不消五分鐘便召來麵包車一起駛入礦場:「出租車不能進去,我帶你去。」稀土礦的 門口亦有包鋼的保安守着大閘,但龍國軍打一下眼色,保安便放行。進入礦場,龍國軍對礦場地理形勢瞭如指掌,指點司機到觀望台,路上皆沉默寡言,開口第一句 便問是否有意買稀土:「你是來買稀土嗎?我的稀土一噸六千元。我有一萬噸存貨,已經提煉好了,都是氧化物,不信可以給你看看化驗報告。」

據村民透露,內蒙古保安當局亦曾嘗試整治,但當地居民表示私人礦場只會在掃蕩後休業幾天,其後便恢復營業,大打游擊戰。他們表示目睹村民到稀土提煉廠的排 污渠挖金:「白天的時候他們是不敢出來的,但每到晚上,就會看見有人偷偷在包鋼廠區的排污渠徘徊,偷挖礦粉,有時候有警車駛到,但聽說他們會給錢警察。」 而偷挖稀土的刑罰最高只是罰款三萬元,難怪偷風盛行。

稀土不稀有

以往中國大量出口廉價稀土,從九○年至○五年,出口量增長近十倍,但價格卻下降了一半,例如用來製造汽車玻璃的氧化鈰,○○年價格每噸四、五萬,到○五年 跌至九千元,即每公斤五元,比白菜價格還便宜。中國的稀土只有全球的三成,但出產量卻高達全球九成。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系主任黃永德教授 說:「雖然稱為稀土,但稀土並不稀有,一直都係地殼的天然元素,開採亦十分容易,只係因為十七種稀土金屬化學性質相似,分離及淨化都較困難。內蒙古出產最 多稀土,都係因為地平人工平,而且無環境保護,可以低價賣出,自然其他國家亦唔需要開採。」

稀土概念股飛升

為了控制稀土定價權,中國開始管制出口配額,合資格的稀土出口企業更由二百多家減至二十家,令稀土價格不斷上漲,其中用於激光的稀土鋱,更漲至每噸三百五十萬元。

溫家寶對稀土業的重視,亦刺激上海A股包鋼稀土(600111)在半個月內暴升兩成,市盈率更高達一千三百五十倍。香港市場亦憧憬稀土價格上升,連帶炒起 稀土概念股,沒有稀土開採權,只靠買入價格不斷上漲、生產稀土產品的中國稀土(769)亦無厘頭在一個月內炒上一倍,連仙股蒙古礦業(1166)亦乘機發 布消息洽購稀土礦,股價亦隨之在一日內爆上一倍。

稀土被炒至沸沸揚揚,其實在美國、俄羅斯等地也有稀土礦,其中美國礦山是十年前才關閉。對於稀土之戰,黃教授認為若中國稀土價格太貴,會令其他國家自行開 發礦場,是一個金錢就可解決的問題。日本豐田汽車就自行與越南合作開發稀土,預計明年投產。現時,外商也想其他方法走法律罅,例如把稀土提煉成稀土合金, 作為直接使用的產品,就不受出口配額限制。如一些名為硅鎂合金、硅鐵合金,都是以稀土提煉而成。當合金出口後,有可能在國外以分離技術,提取當中的稀土元 素,日本為了得到稀土,更在市場上回收手提電話,提取當中的稀土元素。

繞道設廠攞稀土

另一方面,現時愈來愈多日本、歐洲的公司在內蒙古收購一些稀土合金貿易公司,經營合作社,以更直接方便得到稀土。記者到位於包頭的稀土高新科技區,一間門 口掛有日本國旗的昭和稀土合金公司查詢,門口的保安員已着記者離開:「我們不會賣給你的,我們會把稀土合金產品全部運回日本。」據一名貿易公司職員說,近 半年已有很多外資來到包頭這裡開合作社,有些表面可能是製造電器,容易獲得工商局批准,但目的是為了得到稀土原材料。

有人炒稀土、走私稀土而發達,而一些在包鋼工作多年的員工,則因開發稀土壽命也受威脅,黃永德教授說:「開採及提煉稀土金屬的過程中,都會釋出對人體有害 的氣體,釷(Thorium)、鈾(Uranium)和鐳(Radium)等放射性元素,提煉過程會產生致癌的氡氣。」一名包鋼老員工跟記者說:「我們一 畢業就加入包鋼,大家來到五十歲啲牙就甩晒啦!」聽到後真唏噓!

稀土之鄉 —— 白雲鄂博

白雲鄂博在蒙古語是「富饒的神山」,「鄂博」就是敖包,是蒙古人祭祀用的建築。1927年中國科學家丁道衡與瑞典探險家由北京抵達包頭考察,途中發現白雲 鄂博礦區。七年後,其同伴何作霖研究礦石時,發現含有兩種稀土元素。直至1953年,已故總理周恩來把包頭列為重點工業城市,次年成立包鋼籌備組,毛澤 東、劉少奇、鄧小平亦曾參與審閱規劃,全權委予包鋼集團開發白雲鄂博礦區。1957年才建立起大型礦場,其間中國政府更調派解放軍及大批幹部建礦。至今, 白雲鄂博礦區成立五十三年,年產一萬二千噸礦石,成為全球最大型稀土礦場,產量佔全國百分之九十七,令白雲鄂博得到稀土之鄉之名,而包鋼集團亦在上海A股 上市,分別為包鋼股份及包鋼稀土,總市值一千零七十億人民幣。

黑市稀土流程

稀土是什麼?

稀土礦石外表是一嚿嚿石頭,內含十七種稀土金屬元素,用強酸、溶解在高溫下提煉成粉末狀氧化物,不同金屬的氧化物呈不同顏色,有紅、黃、藍、紫等顏色。稀土金屬分為重稀土和輕稀土。

 



從社子島起家的兩岸稀土材料大廠 秀波讓台灣電子五哥全買單

2010-11-15 TWM




磁性材料是稀土元素的應用領域之一,國內生產磁鐵的公司不多,而專注於永磁材料||釹鐵硼的更是少數。

國內唯一能夠從中游產製到下游的製造商秀波電子,雖然名氣不大,但在稀土資源成為國際議題下,秀波竟意外受到重視。

撰文‧歐陽善玲

從台北往士林方向走,熱鬧的花博景致,吸引全世界目光;再往前行,途中經過圓山飯店、銘傳大學及士林官邸,坐落在福林橋旁,有一家不起眼的公司,生產鐵氧磁體。蘋果、宏碁、華碩、仁寶及英業達等電子大廠,都要向這家秀波電子進貨。

屹立不搖四十載

占盡磁性材料領域 「低碳」商機秀波電子,名氣不大,但在稀土成為國際議題下,卻意外受到重視。公司以生產磁性材料為主,日常生活中的汽車、手機、光碟機、遙控玩具及電腦用風扇,都需要用到。而磁性材料所需的關鍵元素,正是目前炙手可熱的稀土。

成 立近四十年的秀波電子,集團企業主要分為秀波電子與秀越實業兩大體系。秀波電子以生產鐵氧磁體為主,旗下公司遍布兩岸三地。在香港,設有秀特、磁波化工及 住秀公司;大陸方面,在東莞、蘇州及昆山都設有生產基地,並就近服務客戶。而因看好稀土產製出的產品||「釹鐵硼」的發展前景,在二○○三年成立秀越,從 鐵氧磁體晉級到永磁材料領域。該公司旗下包括香港秀豐實業、上海秀懋公司。這家默默耕耘了近四十年的老牌企業,在「低碳經濟」趨勢下,風力發電及電動車所 引爆的稀土永磁材料需求,為公司前景帶來無限想像。

秀波創辦人邵天泰,早年在台塑服務,因緣際會下與陳育男共同成立秀波電子。當時在台塑,邵天泰是廠長,陳育男是課長,兩人是從屬關係。「可能是公司班底多來自台塑,秀波企業經營理念,也深受台塑精神『勤勞樸實』影響。」秀越實業行政副總吳籼蒑說。

不過,讓邵天泰放棄穩定工作,決定創業的原因,是他在進入台塑前,曾在日本松下電器服務九年,有機會接觸到變壓器的心臟「鐵心」。當時日本馬達技術已是世界一流,由於應用範圍廣,及國內所需的鐵心全數從日本進口,這點讓邵天泰看到機會,興起創業的念頭。

在穩定中成長

隨產業發展轉型 公司遍布中港台秀波的成長與台灣產業發展軌跡同步。產品,從低階的玩具磁鐵切入,爾後轉型到以供應家電產品使用的馬達磁鐵,現在,又瞄準汽車產業。經過每一次的轉型與改變,秀波在產業的影響力與業績,也隨之晉升到不同層次。

若將秀波電子發展歷程,以每十年為一階段,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 一階段,屬於穩定成長期。第二階段,公司則跳脫穩定步伐,開始高速成長,積極擴建廠房,還設立了磁波化工公司,直接製造磁鐵原料供應給秀波。同時展開海外 布局大計,陸續在香港、大陸及東南亞成立公司,作為台灣與大陸聯繫的橋樑。在此階段,秀波平均年營業額提升至五.五億元,比第一個十年一.五億元大幅成長 超過三倍。既要維持優勢,營運又能向上突破,是創業滿二十年的公司最大挑戰。

秀波進入第三個十年後,國內外環境變遷,產業多元化發展,競爭 十分激烈。在秀波創業二十五周年慶祝會上,邵天泰有感而發說,「無論什麼行業,只要有資金、有人才,就可以跨行、跨業、跨國投資設廠製造。像大同,本來是 做機器、馬達、變壓器,後來跨入電子產品,也做磁性材料。」

從困局中求生

加強國內生產 積極展開跨國布局他認為,許多大企業切入磁性材料,秀波要突破市場大餅被分食的困局,因應之道有二。一、加強國內生產;二、積極將觸角向海外延伸。透過這種「內外包抄」方式,另闢一條道路,才是唯一解決之道。

國 內生產部分,當時秀波營運策略,除了提高原有產品附加價值外,還開發新產品,像鈦酸鍶變阻器、氧化鋅變阻器等;海外部分,則在一九九三年與日本住友金屬公 司合資、在香港成立秀特電子公司,生產各類磁鐵,就近供應下游廠商,提供最好的服務。然而,未來在節能趨勢下最有價值的,還是釹鐵硼磁石技術。

二 ○○一年,秀波邁入第四階段,與日本住友金屬在釹鐵硼加工上進一步合作,到○三年合資創立秀越實業,晉級永磁材料領域。過去,台商與日本企業合資,大多是 因為台商看中日本的技術與市場,而日本住友金屬和秀波的合作,則是日本住友想借重秀波在中國的關係與布局,顯示秀波在產業中的耕耘,已獲得日本廠商的肯 定。

若以產業性質大致區分,秀波的客戶多是傳統產業,而成立七年的秀越,則以消費性電子廠為主。

秀越營業處副總胡文政指出,科技產品永遠都在追求「輕薄短小」,而釹鐵硼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磁性強等特點,成本相對低,應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包括筆電、手機、網路通訊設備等,領域相當廣。

他認為,這次稀土漲價,電子產品算是「掃到颱風尾」,磁性材料不但占產品比例低,成本也不高。因此上游廠商要轉嫁原料成本,並不容易。但,因為目前國內沒有釹鐵硼永磁材料生產製造商,秀越仍具領導優勢,同業想切入這塊領域,仍得跟著秀越腳步前進。

秀 波從社子一家做磁鐵的公司,發展到兩岸三地磁性材料重量級供應商。不容易的是,一般公司看準發展機會,往往會跟銀行借貸、大力擴充產能,或是推動公司掛牌 上市。但秀波電子從一九七一年成立至今,每一次擴大營運都靠自有資金,不向銀行借款原則,才能維持零負債紀錄。就企業經營角度,這種方式可能稍嫌保守,相 對的也比較「踏實」,秀波也因此才能一步一腳印地茁壯。

以誠信得人心

員工流動率低 成立迄今零負債邵天泰將自己成功的原因歸納成四個字,「誠意、信用」。他常跟同仁講,「誠則天下無不成之事,不誠則天下無能成之事。」不只對客戶如此,秀 波員工平均資歷達十五年,員工流動率低的原因,除公司鼓勵員工做到退休外,老闆為員工著想的態度,也讓員工甘心為公司打拚。

「外派員工返台,很多公司老闆只在意海外營運績效,等著聽取最新的業績報告。但老董事長面對外派員工,只會問,在那邊生活過得好不好?這點讓同仁相當感動。」秀越董事總經理曾正桓說。

服 務已二十七年的吳蒑,回憶剛進入秀波時,因為負責外銷業務關係,必須到飯店拜訪中東客戶。「老董事長提醒我,不管談任何事,都要請客戶到大廳談。如果客戶 堅持一定要我上去才談,老董說,你就回來,這筆生意不做也罷。後來我跟我爸爸提到這件事,他聽完之後就說,這個工作你就好好做下去。」就是把員工都當作自 己的親人一樣看待,讓吳蒑在公司一待就將近三十年。

匯率壓縮獲利 客戶內移效應迎向未來挑戰 邁向掛牌上市之路一路走來,其中也遇到過低潮。○三到○八年,是秀波營運最艱辛的一段期間。當時因為台灣企業外移,秀波必須調整生產線,將部分產能移轉到 大陸。為安排台灣廠的閒置人力,邵天泰針對符合退休資格的員工,擴大進行優退措施。「老董親自向員工鞠躬、道謝,也讓在場的員工感到受寵若驚。」吳蒑說。

集團也在○四年完成交棒,由二代邵俊中接任。走過最艱辛的時期,接下來集團發展目標,以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為主,同時擴展市占率及營業額,也不排除掛牌上市,打響知名度。

但眼前因新台幣匯率升值,在獲利方面存在較大問題。秀波電子董事總經理洪東印說,節能馬達長期穩定成長,但在新台幣升值趨勢下,獲利恐被壓縮。另外,電子大廠往大陸內移態勢明顯,如何加強對客戶的彈性服務,也是未來一大挑戰。

即將進入第五個十年,秀波勾勒出未來營運大局,持續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甚至會邁向電動摩托車等節能產業的馬達供應鏈領域,將是讓秀波集團營運鵲起的祕密武器。

「絕對關鍵」 沒有它就是不行在「稀土」成為國際事件後,國內企業也高度關注稀土元素的動向,不少公司產品中,直接或是間接原料都跟稀土元素有關。所以,稀土在產品的產製過程中,占的比率雖不高,卻具有「絕對關鍵」角色。

以MLCC(積層陶瓷電容)來說,稀土元素的功能是用來調整陶瓷本質的添加物,雖只占電容粉末使用量的1%,占生產成本更不及0.1%,但「沒有稀土元素,MLCC就無法生產」,國內MLCC龍頭廠國巨一語點出稀土元素的重要。

而 被動元件上游粉末、晶片電容及晶片電阻廠的信昌電,目前營收中約有3成來自粉末業務,該公司在10月底舉行法說會時,原料稀土元素的來源,成了整場法說會 的焦點。信昌電總經理程凌天強調,已經開始正視稀土問題,並預期稀土元素價格今後「只會上漲」。為了取得足夠料源,已與大陸湖南當地的稀土供應商達成協 議,雖然來源已無虞,只是價格持續地上漲,也讓信昌電未來面臨不小的成本壓力。

稀土在LED(發光二極體)的重要性,不亞於MLCC。表面上,雖然LED下游封裝廠對「稀土元素」感覺距離很遠,但因為生產LED過程中關鍵材料「螢光粉」,大多來自日本的日亞化等公司,一旦日本稀土元素貨源出問題,國內的LED廠均無法倖免於難。

而 開始少量生產LED螢光粉的中釉已經擔心,一旦稀土元素價格持續上漲「那就不妙了」,因為這代表公司的獲利將會被壓縮,對新業務營運產生壓力。但有趣的 是,部分下游廠對稀土元素的感受相對「冷感」。光寶科、億光等就說「目前感受不深」,恐怕要等到明年稀土元素供應吃緊時,才會有更多感覺。

秀波電子

成立時間:1971年4月

負責人:郭博

資本額:4億元

主要產品:硬質鐵氧磁體、極異方性環狀燒結磁石、軟質鐵氧磁體、鐵氧磁粉銷售地區:台、中、港、韓、日、東南亞、歐美地區

國內稀土應用相關公司

上游原料供應商 應用產業 下游相關公司日亞化學、中釉(少量)、日商Kyoritsu、Sakai、信昌電、秀波、秀越、台全 LED封裝廠 光寶、億光、東貝、佰鴻

MLCC 國巨、華新科

硬碟 銘異

散熱元件 建準

風力發電 台達電、東元

馬達 東元

電動車 必翔、裕隆

筆記型電腦 華碩、英業達、宏碁

手機 華冠、宏達電



直擊珠海稀土走私村

2010-11-11  NM




中國限制稀土出口配額,但由於利 潤豐厚,不少人鋌而走險走私搵黑錢。

除了內蒙古包頭,原來就近香港的珠海市斗門鎮有一條村落——

大濠涌村,全村上上下下均參與走私稀土,本刊記者深入這條走私村,窺探到稀土山頭如何被非法開採,再被偷偷摸摸地從水路把稀土運出國,擺明與國家對着幹!

在珠海拱北碼頭,乘一小時車進入了斗門鎮,記者找來電單車司機送我們到大濠涌村的深水碼頭。他們都面有難色,然後跟我們說:「日頭還可以,晚黑之前就要 走。」沿着進村的路,路邊泊着一輛又一輛的重型貨櫃車,只見一幅幅被掘到凹凸不平的稀土地有如爛地盤,記者想找個位置看清楚,村屋內的狗隻見陌生人就不停 吠,幾名大漢即時跑出來,問記者為何來這裡,記者借意說找人,未問及找誰,他們已目露兇光地說:「這裡沒有你找的人,走呀!」他們一直跟着,至目送我們離 開為止。

村民警覺性十分高,短短一條村路,已有多人在把守,一見有陌生人進來,便立即打電話「通水」,每家每戶都養有一隻惡狗。抬頭看看,有些村屋更安裝了閉路電 視。

深水碼頭總共有三個貨船停泊處,村民說每晚總有一個在運作。記者到達了這個走私碼頭,白天時,船泊在碼頭旁,毫無動靜,運輸工人都躺在車內休息,只有一架 警車停泊在船的旁邊。村民叫我們千萬不要走近,因為警車不是用來保護市民,是保護走私者的。

村民敢怒不敢言

白天的大濠涌村十分寧靜。一到晚上,卻變了天。記者躲藏在一間村屋內一整夜,親眼目睹國家資源——稀土,如何流失。

上週四凌晨二時,記者在碼頭附近埋伏,有一架私家車突然有節奏地響安「咇咇、咇咇、咇咇」,猶如叫醒大家「開工呀!」那些白天停泊在路邊的重型貨車隨即開 動,泥斗上載滿一箱箱如泥頭般的稀土,魚貫地排隊進入碼頭上磅,再把稀土倒上着了大光燈的船上。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貨櫃車司機跟我們說:「稀土運出公海 後,就會轉船,直接送去日本及美國等地,一日大概運五千噸。」以現時稀土平均價每噸一萬元人民幣(下同)計,一晚走私額就達五千萬元!

船上有兩名船員拿着電筒四周圍照,海上亦有兩架巡邏船在行走。船上不斷發出「轟轟聲」,令村民難以入睡,但從來無人投訴!記者也不敢貿然舉機拍攝,因為聽 說曾經有海關線人暗地裡進行緝私活動被發現後,遭當地人持刀追殺。

記者循船隻登記號碼追查,據河北省曹妃甸港口海事處登記資料,這些船以往曾報稱是運鹽的,但現在卻用來走私稀土,有村民告訴記者,稀土走私在他們村已有五 年多,卻不敢告發:「我們這條村以前是全珠海最窮的,土地種不出東西來,吸毒者就最多,後來有姓鄧的人在這裡起了個私人碼頭,請了一些人幫手做運輸,亦在 湖南、四川找人負責監視,有人試過出聲反對,後來卻無故失蹤了,他們在這裡是無法無天的。姓鄧嘅主腦已經買通村長李華英,主腦嘅哥哥係珠海市副市長,海 關、公安全都被疏通好,平日有警車巡邏,但對他們的行為卻視而不見。」中國政府大聲疾呼保護稀土資源,對如此明目張膽的走私活動卻視而不見,莫非真是鞭長 莫及?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