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麼中裕新藥的淨值那麼低? 破解五迷思 搞懂生技葫蘆裡賣什麼藥

2012-1-2  TWM




宇昌投資案成為國、民兩黨大選攻防戰,當政治人物忙著口水戰之際,本刊幫你揭開新藥產業的神祕面紗,真正「解密」像宇昌這樣的新藥公司,到底葫蘆裡賣什麼 藥?

撰文‧楊卓翰

一件宇昌投資案,讓民眾及投資人一頭霧水。到底生技新藥是什麼神祕的產業,投資人的五大疑問,一次幫你解答。

疑問一:新藥投資和一般電子業投資有何不同?

生技新藥和傳統電子業的投資,在研發產品上最大的不同,就是時間。因為藥品需要經過縝密且冗長的時間進行研發,所以投資的新藥要上市,至少得等十年,才 「有機會」,而且因為開發新藥更加複雜,投資風險也更大。

疑問二:新藥研發過程有什麼困難?

藥物對於人體任何影響都必須經過一層又一層的測試,而各國對於藥品管制的法令也都不同。因此,製藥公司從臨床前實驗開始,就要納進各國不同的管理規範及風 險考量。例如,台灣上市的藥品若要進入美國銷售,需要符合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各項規定。如果有一項不合,曠日費時的檢測過程就要重來一遍。

因為耗費這麼多時間和資金,卻不能保證新藥能通過,這也造成新藥研發產業的進入門檻高、投資風險大、投資時間長等特質。

疑問三:為何新藥研發公司的淨值總是那麼低?

新藥開發的生技與傳統科技公司最大的不同,可以從淨值上看出來。而這也曾在宇昌案中被提出質疑。國發基金投資的中裕新藥若以股票淨值計算績效,目前是虧損 二億元;但以興櫃的股價市值計算,則有八億元帳面獲利。怎麼會有這十億元的差距?就在會計認列和真實價值的差距。

根據財務會計準則第三十七號公報規定,從取得專利到進行人體臨床實驗階段,雖然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研發進展,但在財報上卻一律認列為虧損,直到進行至第 三期臨床實驗,才能將技術等列進公司的無形資產。

也就是說,藥物研發初期到中期長達十年以上的漫長過程,研發新藥的公司都沒有帳面上的收入,許多公司的淨值也一定會跌破帳面價值。若沒有具長線投資的「天 使基金」或企業集團在背後撐腰,一旦無法再增資,公司就很容易面臨解散的命運。

由此可知,新藥研發公司的真正價值並不能用淨值來衡量。宇昌(現為中裕新藥)研發的愛滋病新藥已經完成FDA二期臨床實驗,而且結果證實有效,加上目前愛 滋病並沒有藥可以治,目前中裕已在尋求對外授權,預料將可取得大筆授權金,這也是股價還可維持在每股三十元以上的原因。

疑問四:台灣為什麼需要發展新藥研發?

台灣早年因為科技產業偏重製造,最後只能往下游的代工發展,低毛利與高替代性的病徵現在逐一發作。新藥研發附加價值高,產品壽命長,是台灣企業不重蹈覆 轍、往產業鏈上游發展的最好機會。二十年來,台灣的醫學院都是考生第一志願,累積了優秀的人才,也有符合國際標準的品質管控與技術,為藥物開發提供絕佳的 環境。

現在國際藥廠為了降低成本,漸漸以外包或收購專利的方式尋找新藥,研發中心也逐漸移向新興國家市場。台灣位處中國、美國及日本三大醫療市場的戰略位置,也 將在這波商機中受益。例如瑞士諾華生醫在台灣設立臨床研究中心,就是對台灣研究能力的肯定。但是,研發新藥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而台灣投資人通常不願 投資這類風險高的長線標的,這也將影響台灣新藥研發能否永續的關鍵。

疑問五:台灣進入快速成長的大陸市場會有什麼障礙?

中國現為全球第三大藥品市場,根據經濟部統計二○一一年的藥品終端市場超過九千億元人民幣(三.五兆元台幣),而且每年有二○%的成長率。因此未來將是中 國藥業發展的黃金十年,成為國際藥廠爭奪的主戰場。

台灣和中國雖然同文同種,但在醫藥法規及藥證監管上卻完全不同。為了符合中國的法規要求,台灣申請藥品進口仍須經過繁鎖的程序。台灣的新藥若要突破這個困 局,必須仰賴ECFA(兩岸經濟合作協議)這個捷徑。例如太景生技的新藥在第三期的人體臨床實驗,透過醫藥協議,有八五%的合格實驗是在中國進行,因此加 速中國市場的藥證審核時間。

更重要的,如果未來兩岸在ECFA的談判,能夠簡化雙方的認證程序,台灣藥品就可以快速在中國上市。例如最近剛通過台灣藥證的中天生技癌症新藥「化療 漾」,未來只能先以食品類別在中國上市,但若要以藥品上市,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臨床實驗並取得藥證才行。可見在ECFA通過前,台灣新藥在中國銷售並不簡 單,也因此,未來與中國進一步協商藥證認可,是台灣藥廠進軍中國市場非常重要的一環。

差很大!

新藥投資和一般電子業比較DRAM研發 新藥研發研發時間 1~2年 10~12年研發成本 * 400億台幣(200億/年) 200~300億台幣

(30億/年)

領先時間 * 領先1~2年 獨占15年年銷售額 * 200億台幣 3240億台幣

全球總產值

(2010年) 7500億台幣 24兆台幣註:DRAM以三星40nm研發為例;新藥以輝瑞Lipitor為例資料來源:isuppli、經濟部,經研室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7

潤泰集團總裁談如何找出生技黑馬 尹衍樑:找對的人 來做對的事!

2012-2-20  TWM




布局投資生技產業長達十年以上的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只要是他投資的公司,都成為矚目的焦點,儼然成為華人生技產業的投資教父。

他的生技投資密碼該如何解讀?︽今周刊︾獨家專訪尹衍樑,暢談投資生技產業的心路歷程。

撰文‧燕珍宜

台灣新首富、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近年來積極布局生技產業,從新藥開發、愛滋病新藥、植物新藥、CRO(臨床試驗機構)到保健食品都有,他更與全球知名生技 創投The Frost Group的大股東佛斯特(Phillip Frost)合資一億美元成立私募基金。尹衍樑儼然成為華人生技產業投資教父,他的生技投資密碼究竟該如何解讀?︽今周刊︾獨家專訪尹衍樑,暢談投資生技 產業的心路歷程。

為何選擇生技產業?尹衍樑表示,「生技是一門好生意,可以幫助人少生病,健康快樂,又幾乎沒有受害者,這樣的事業一定可長可久。」相較於電子業大起大落的 產業特性,生技產業十年磨一劍的沉穩特質,更吸引尹衍樑的青睞。

「生物科技一項藥品的發展,往往需要十年的時間,從機制、動物實驗、人體實驗到上市,至少需要十年。」尹衍樑解釋,相較電子業快速的產品週期,生技新藥的 投資邏輯大不相同,生技投資不但獲利時間是一條漫漫長路,甚至連產品都不一定看得到。那麼,要如何慧眼選擇生技產業裡的千里馬?

三種能力

找尋能改變生命密碼的人

「最關鍵的是人!」曾經在台大財金研究所擔任兼職副教授的尹衍樑,很清楚理論與實務的差別,「任何一份業務計畫書、財務計畫書,越是假的、看起來就越像真 的。」他進一步解釋:「未來總是無法事先探究,所以要找對的人來做對的事,通常若人是對的,把時間拉長就會做對,不能太短的時間,要有長期的心理準備,我 會找到好的人才來長期相處、信任。」「在生技這項產業裡,華人世界有足夠的科學背景、訓練、做研究、行銷、能找通路、找資本市場,這樣的人大概不到二十 位,而且絕大部分都與台灣有關聯。」尹衍樑表示,生技產業的成功關鍵在人,領導的人必須具備三種能力:一是研究能力,要有出色的生技專業知識;第二必須有 從事行銷的能力,第三則是要有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的能力。如此從頭做到尾、「全能型的生技領袖」,尹衍樑認為全世界只有二十位華人,「他們都有改變生命密 碼的能力。」其中,抗愛滋病權威何大一,即是擁有改變生命密碼能力的第一人。尹衍樑與何大一的緣分,來自於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大樓的興建。

當時基因體研究中心的主任正是現任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後來翁啟惠與何大一積極爭取的愛滋新藥TMB-355計畫,尹衍樑於其間成為天使投資人︵編按:指提 供創業資金,以換取可轉換債券或所有權權益的富裕個人投資者。︶

生技產業具高度不確定性

投資之前 必定先觀察人品如何判斷是否投資宇昌?尹衍樑認為,「任何行業都一樣,看業務、財務企畫很多都是假的,人才是真的。人品、過去的紀錄都是很好的參考。人品 這種東西,有所謂直覺感應,投資前會觀察互動。」尹衍樑說明,「所以二○○八年投資宇昌前,我一定要和何博士見面,聽他的承諾、視野以及想法。事後證明, 我是對的,與何博士合作是很舒服的事情。」何大一所創辦的中裕新藥,兩次取得比爾蓋茲公益基金會的贊助,金額高達九八二萬美元,甚至得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 院的支持,贊助皮下注射的臨床試驗。

正因為何大一在生技產業的成績與權威地位,才讓中裕新藥能夠事半功倍,其治療愛滋新藥TMB-355,可望成為台灣第一個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U. 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認證的新藥。

「一家生技公司要成功,從投資、科學、臨床、管理到領導,都要是最棒的人。不是念個博士學位就可以,因此要找有成功經驗的人,經過社會的認證,就比較容易 被信賴與成功。」尹衍樑認為,在高度不確定的生技產業裡,過往的成功經驗,會是很好的參考指標。

一年時間苦讀二十二本專業書籍

成為台灣生技島重要推手

因此,尹衍樑所看好的華人生技之星名單裡,包括一手創辦IVAX與OPKO兩大藥廠的藥界女王許照惠、有兩次創業成功紀錄的台灣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而天 福、明生生技的趙宇天所創辦的華生製藥,更是名列美國第三大學名藥廠。他們在生技業都已經有了輝煌的成績。

生技產業的成功,除了人要對之外,還要有開發多種藥的能力。尹衍樑表示,「一家公司只有一種藥、一種製程、一個配方,太單薄了,成功機率只有萬分之一。所 以一家公司必須在不同的階段有很多種藥,這樣才有比較高的存活率,藥的成功機率也比較大。」十年前,因為好友中天生技董事長路孔明的引介,尹衍樑一頭栽入 生命密碼的世界。他請一位教授幫他開了二十二本生技相關的書,苦讀一年,把蛋白質、遺傳基因學等相關專業都搞懂,也讓他後來與科學家溝通時能夠沒有障礙。 「我樂於幫助很多科學家夢想成真,幫助別人的夢變成真,也是我的夢想之一。」打造台灣生技島,尹衍樑扮演幕後重要推手。

尹衍樑探尋生命密碼的敲門磚1. 《達爾文大震撼》(天下文化)「最適合者」還是「最優秀者」才能生存?究竟人類是進化或退化?本書解開了達爾文學說的祕密。

2. 《蛋白質的一生》(商周)蛋白質是生物細胞的最重要組成,本書用擬人化的方式介紹蛋白質的生成、成長與死亡,精妙的譬喻,讓人了解蛋白質的重要性和運作方 式。

3. 《基因聖戰》(天下文化)科學家正發動一場追獵致病基因的聖戰,矢志搜尋出三千種遺傳疾病的基因缺陷,這場戰役,關係著你我以及下一代的未來。

4. 《DNA的語言》(天下文化)以語言結構如字母、文句、段落,來比喻DNA的運作,讓人了解分子生物科技的威力與潛力。

5. 《胚胎大勝利》(天下文化)每個人都是經由單一受精卵細胞而來,胚胎發育是生物界中一項輝煌的勝利,本書揭開了生命如何形成的謎團。

跟著尹衍樑的腳步投資生技轉投資公司 負責人 主力產品 持股人 持有股數

(比率) 2/10股價

(元) 市值

(億元)

上市櫃

(台灣) 中天生技 路孔明 治療癌症、免疫性、癒合傷口新藥 詮宇投資 3,643(1.62%) 40 1.4 泉盛生技 林衛理 抗過敏單株抗體新藥 中天生技 68,864(45.91%) 42 —合一生技 林文源 植物新藥、糖尿病傷口癒合藥 潤泰全 11,250(11.25%) 23.35 2.6 潤泰新 11,250(11.25%) 23.35 2.6 中裕新藥 黃秀男 治療愛滋新藥 匯弘投資 19,150(10%) 44 8.4 潤泰全 12,060(6.2%) 44 5.3 潤泰新 12,060(6.2%) 44 5.3

上市

(美國) Optimer 張念慈 新型抗生素 潤泰集團 未揭露 13.54* —OPKO 許照惠 癌症及傳染病新藥 潤泰集團 未揭露 5.14* —未上市 台灣浩鼎 張念慈 乳癌新藥 匯弘投資 6,000(6%) — —天福 趙宇天 臨床試驗服務(CRO) 潤泰集團 28,800(36%) — —註:*美元 資料來源:各公司 整理:陳兆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10

《台股攻略》新藥及醫材 構成產業雙主流 新掛牌族群領軍 引爆生技想像空間

2012-03-12  TWM




生技新藥股持續發光,並且由第二季將掛牌的高價股東生華、智擎領軍衝關;此外傳統生技高價族群的醫材相關類股,也因金可預計回台掛牌掀起熱潮,未來新藥研 發及醫材類股將成生技黃金十年的投資雙主流。

撰文‧林宏文

儘管日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表示,韓國生技製藥業已經全面超前台灣,不過,在全球生技新藥發展機會眾多,台灣新藥研發公司與韓國正面衝突機會不大,已成為台 股爆發力最強的板塊;此外,由於台灣還有一群持續穩定獲利的醫療器材族群,也為保守穩健的投資人提供長線投資生技股的另一種選擇。

近來生技產業中的製藥族群再漲一大波,有如為「台灣生技黃金十年」點燃衝鋒引信,而帶動這波漲勢的個股,除了先前新掛牌的健亞、基亞等公司外,還有即將於 第二、三季掛牌的智擎、東生華、國光生技,以及股價又創新高的原料藥廠台灣神隆等公司。

產業聯盟領軍

擴大台灣新藥產業空間

二月下旬,國內包括健亞、東洋、中化、永信、南光及信東等六大藥廠共同宣布,自行研發的「降血糖新藥DBPR108」,已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FDA)核准進入臨床一期。

這個以健亞生技為首、橫跨台灣本土六家藥廠組成的產業聯盟,是在兩年前組成,並由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所長趙宇生率團開發。

此外,由於這個藥物是僅次於美國默克藥廠和瑞士諾華的全球第三例,對台灣新藥產業具有里程碑意義,也顯示全球待開發的新藥空間還很大,不像過去電子業局限 在同質性的競爭之中。

除了領軍此項跨藥廠的產業聯盟外,健亞還因為耗時七年多的官司勝訴,日商武田製藥將付給健亞五千萬元,也讓健亞成為此波製藥類股大漲中題材較多的個股。

競爭力撐場

東生華、智擎、國光生技夯其實,在此波製藥類股中再次突破新高的,反而都是高價族群,包括東洋集團投資的東生華及智擎,由於兩家公司分別預計在第二、三季 掛牌上櫃,且均屬優質新藥開發公司,因此股價分別創下一二九元及一○三元的半年新高,也讓母集團東洋的股價漲至一三三元,創七個月以來的新高,讓最早投入 台灣新藥研發的董事長林榮錦笑得合不攏嘴。

東生華是在前年九月從東洋母公司切割出來,在分工上,東洋著重於癌症藥品開發,東生華則專精於慢性病藥品開發,以心臟血管、腸胃疾病及自體免疫藥品開發為 主,並以組合劑型、長效劑型的特點,為慢性病患節省開銷。東生華去年前三季營收四.九七億元,毛利率高達七○.八%,稅後淨利一.三五億元,EPS(每股 稅後純益)四.八四元,獲利不僅創公司歷來新高,在國內新藥開發公司中也是佼佼者。

至於另一家極具競爭力的新藥開發公司智擎,旗下的PEP02是以治療胰臟癌為主要研發項目,由於二期臨床結果已證明比現有的藥效果還要好,因此也簽下目前 國內對外授權金額最高的二.二億美元,成為備受關注的新藥個股之一。

目前智擎的授權金額已陸續入帳,去年五月,智擎已先認列了第一筆簽約金一千萬美元,月營收達二.八五億元;今年二月智擎宣布進入臨床三期,並已收到第一個 臨床病人,再度取得里程碑款五百萬美元,預計二月也將有一.五億元的營收入帳。這種因新藥開發而創造出來的實質收入,讓智擎的股價再創新高,突破一百元關 卡。

此外,規畫於三、四月間掛牌上市的國光生技,也是備受關注的個股。由於國光生技是國內少見的疫苗大廠,而且今年營運將有大進展,包括流感疫苗完成歐洲臨床 實驗,將擴大出貨抗原原液給合作廠商國際大藥廠嬌生子公司Crucell,加上H5N1疫苗將進行人體臨床實驗等,公司預估今年可以拚轉虧為盈,也讓日前 股價突破五十元整數關卡。

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說,國光生技雖然尚未獲利,但生技股的評價本來就不能只看獲利,還要看公司擁有多少無法取代的價值。目前國光生技可以把疫苗賣到歐 洲,這在亞洲國家中根本找不到第二家,他並強調,國光生技已經建立的競爭力,五年內根本找不到其他競爭者。

專利藥到期

原料藥廠神隆營運添利多

另外,國內生技醫療類股中市值最大的台灣神隆,近來也再創新高價六十一元,神隆以開發癌症用針劑原料藥為主,去年自結營收達三十九.四八億元,稅前每股盈 利一.八二元,繳出連續六年獲利的成績。

法人預估,由於全世界的專利藥將從今年起陸續到期,對原料藥廠將是營運利多,除了神隆總經理馬海怡已預估,台灣神隆今年獲利將可望超越去年外,包括台耀、 中化生、永日、旭富等國內原料藥大廠,自今年起也可望逐漸享受專利過期學名藥的市場商機,各公司營收年增率兩成沒問題。

浩理生技管理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李世仁說,近來生技股大漲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資金寬鬆沒有去路,加上最近生技類股又有很多正面消息,剛好給短期熱錢炒作的 空間。而且最重要的是,傳統電子股的產業成長性已有疑慮,生技產業成長性相對清楚明確,資金當然就移轉過來。

誠信創投生技事業群總經理沈志隆說,台灣新藥公司近來有很多好消息,包括與大廠合作簽約、進入臨床三期、建廠投資等等,其實是因為過去幾年承擔了很多未知 的風險,包括經營策略改變、團隊更動,甚至研發產品汰換、臨床實驗受阻等等,也因為經歷過這麼多淘汰後,目前能夠上興櫃或上市櫃的公司,本質都已相當不 錯。

不過,李世仁與沈志隆也強調,新藥開發的風險仍然很高,後續仍有很多臨床實驗及市場變數等風險,投資者必須要充分理解與掌握,兩位給投資人的建議都是, 「一定要慎選基本面確實且具備成長性的公司,而這部分就非常需要仰賴專業的投資人與客觀詳實的分析報告了。」

金可回台掛牌

激發生技股比價效應

除了新藥開發的領域外,在醫療器材部分,過去向來是生技族群中的主流類股,包括精華光學、太醫、五鼎到泰博,近來股價也有表現,除了各家公司業績的帶動之 外,另一個原因是,四月也將有一家列為生技醫材股的重量級公司金可國際回台掛牌。

金可國際旗下百分之百掌控的海昌隱形眼鏡公司,目前在大陸市占率達三五%,是行業中的龍頭。根據法人預估,金可去年稅後純益超過七.六億元,EPS上看 九.九元,將為國內生技醫材族群增添一檔重量級個股。

金可的掛牌,也激發生技股王、隱形眼鏡大廠精華光學股價創近期新高三八九元。精華光學去年營收比重以日本地區占四一%為最大,其日本第二大客戶預期第二季 將取得彩色片產品認證,將挹注營收成長動能。法人預估,精華今年營收約可成長二成以上,獲利可望再創新高,也讓生技股跟著同聲慶賀。

主流躥出頭——股價創新高的7檔生技股

股票

代號 公司

名稱 董事長 總經理 主要股東 2011年前三季稅後EPS(元) 近期

最高價

(元)

4105 東 洋 林榮錦 林榮錦 大灣科技及林榮錦 2.68 133.0 8432 東生華 林榮錦 陳俊良 東洋 4.84 129.0 4162 智 擎 林榮錦 葉常菁 東洋 N/A* 103.0 4726 永 昕 林榮錦 溫國蘭 東洋 -0.79* 35.0 4142 國 光 詹啟賢 詹啟賢 國發基金耀華玻璃 -1.83 50.8 1789 神 隆 鄭高輝 馬海怡 統一 1.05 61.0 1565 精 華 陳明賢 周育然 陳、周兩家族 16.18 389.0 註:(*)僅有上半年資料或無資料 資料來源:股市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03

三次危機 把國光生技逼進國際賽


2012-03-19  TCW




如果你是一九九九年以後出生的中 華民國國民,那你一定使用過它的產品,它是國光生技,國內日本腦炎疫苗的唯一供應商。二○○九年全球爆發H1N1新流感疫情,這家國內唯一生產流感疫苗的 公司,贏得政府標案,及時供貨一千萬劑新流感疫苗,一夕暴紅。

這家公司已有四十多年歷史,早期名為「國光血清」,生產抗毒血清和動物疫苗,後來陸續生產破傷風、霍亂、日本腦炎等人用疫苗。如今,它不但躋身全球三十家 生產流感疫苗廠商之一,更打入國際大藥廠嬌生(Johnson & Johnson)供應鏈,成為亞洲第一家、也是唯一進入歐洲市場的疫苗廠。

走過缺錢危機一度沒人出資,建廠停擺

「我不敢保證會賺錢,但我們需要有這個事業在台灣,希望他們(股東)抱著『做功德』的心情出資。」曾任衛生署長的詹啟賢,二○○八年接任國光生技董事長 時,公司面臨二十億元以上資金缺口,新疫苗廠興建停擺八個月,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幫國光找錢。

為何缺錢?因為國光想蓋符合歐美標準的大廠,投資資本大,技術學習曲線長,加上全球九成市占率集中在前五大疫苗廠手上,原始股東、創投、銀行全不看好,不 願增資、借款,逼得詹啟賢自己出資、找朋友投資,再說服原始股東——行政院國發基金按比例增資,最後找銀行聯貸,終於解決資金缺口,工廠再度復工。

事實上,這已經是國光的第三次危機。從沒人看好、瀕臨倒閉,到如今即將掛牌上市,也替自己開啟機會的大門。

走過競爭危機轉做人用疫苗,從零學起

第一次的危機發生在十幾年前,占國光一半營收的動物疫苗市場,因進入門檻低,進口貨競爭,還有走私的問題,造成市場價格混亂,所以國光決定往人用流感疫苗 發展。

國光先找上日本第一大流感疫苗製造商——北里研究所(Kitasato Institute),通常,疫苗被視為高度機密,國光和北里因合作得早,雙方有信任關係,當國光想跨入流感疫苗時,北里願意提供技術資源。

即使如此,國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們是日本第一,也怕被砸了招牌,所以要求特別嚴格,」國光生技高級管理師黃裕聰說。二○○二年開始,國光每年派人赴 日見習,「第一年只能用看的,第二年可以進行發問,也開始做一些清潔工作,光是洗東西就是一大學問!」直到三、四年後,北里才讓他們碰製程,邊做邊學。

生產原液是製作疫苗最關鍵、技術門檻最高的部分。這期間,國光只能向北里進口疫苗原液,自己在台灣做半成品充填、裝瓶上市,維持營收;同時一邊興建新工 廠,「因為要生產原液的廠是更高規格,和之前的工廠完全不同。」黃裕聰說,他們從零開始,每次去都拚命抄筆記、拚命學,「連容器、清潔劑、護目鏡等用具, 都要完全一樣才安心。」

有了技術,還有市場問題,這是國光碰到的第二次危機。

走過市場危機國內沒得標,外商卻相中

疫苗屬於先進產業,主要市場以已開發國家為主,不過在SARS、禽流感相繼爆發後,台灣開始重視疫苗產業,二○○六年衛生署提出「流感疫苗自製計畫BOO 案」(Build-Own-Operate,是指自建、自有、自營),預定向國內一座流感疫苗生產工廠,保證採購十年,國光也參與標案,但沒得標,「當時 公司感受到很大的危機,」國光生技財務長張哲瑋說,因為,得標的外商將在台灣蓋一座流感疫苗廠,等於吃掉未來國光的主要市場。

所幸國光沒有放棄,繼續蓋廠,讓它有機會在同一年,被全球第六大疫苗公司荷蘭商庫賽爾(Crucell,已被嬌生購併)相中。庫賽爾本想在韓國擴廠,但看 到國光的廠,興起合作意願,遂簽訂技轉、代工、入股,並簽下七年以上的採購合約。

看似幸運,其實是基礎扎實。目前全世界只有十幾個國家能自己生產流感疫苗,國光有和北里合作的基礎,又早一步興建廠房,才有機會被國際大廠相中。

疫苗外銷比內銷限制更嚴格,進口國通常要求除生產國本身必須使用,還需要兩個先進國家使用的紀錄,成為外銷門檻。國光與庫賽爾合作,不但可以代工模式進入 歐洲,還可在亞洲拓展自有品牌。

「這是國光邁向國際化的開始,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副執行長紀威光指出,蓋一個疫苗廠是好幾十億元的投資,如果沒有國際化,光是台灣市場 養不起一個疫苗廠,未來營運會很辛苦。

國光預計六月拿到歐洲藥證後,今年開始出貨歐洲。而國內市場因為當年的BOO案得標廠商退出,沒有一家獨大現象發生,目前國內流感疫苗市場占有率前三大為 賽諾菲巴斯德、諾華、國光生技。

有了國內市場的基本盤,又搭上大廠進入歐洲市場,國光下一步打算生產亞洲特有疾病疫苗,這幾乎是歐美大廠不會介入的市場,亞洲只有日本、台灣、韓國和中國 有製造能力,它很有機會。

從國光轉型可以看到,雖然國際藥品市場被歐美藥廠主導,但台灣本土廠商仍有殺出血路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7

股王候選人二》一流研發人才結合矽谷金融管理 台灣微脂體 開創生技業第三個藍海

2012-5-28  TWM




國內生技新藥公司雖然少有高獲利企業,但在國際新藥市場已逐步打出口碑,其中台灣微脂體在研發出身的董事長洪基隆帶領下,結合矽谷財務背景的總經理葉志鴻,為台灣新藥產業闖出新商機。

撰文‧林宏文

四月初,全球第一大學名藥廠Teva宣布,與台灣微脂體及安成國際藥業簽定三方合作協議,將攜手推出癌症用藥,搶攻全球龐大的癌症治療商機。透過此次合作,台灣微脂體將旗下治療癌症的學名藥授權Teva在美國販售,未來也有機會擴大至其他國際市場。

這個跨國合作案,可以說是國內新藥產業的創舉,也開發出創新的商業模式,在耗時費力的新藥開發,以及只有微薄利潤的學名藥製造外,找到台灣生技業第三種藍海商機。

成立於一九九七年的台灣微脂體,是國內以微脂體等脂質藥物傳輸平台為研發方向的新藥公司。創辦人洪基隆早在公司成立前,就已在微脂體領域研究了三十年,研發實力雄厚。

產品達國際水準

「生技巴菲特」入股 吸金力強「微脂體」是指奈米大小的微型物質,可以包覆在藥品上,隨著血液流到腫瘤部位,再讓藥物釋放出來攻擊癌細胞,既保護正常細胞不受抗癌藥的毒害,也 讓藥量保持一定濃度打擊腫瘤,不至於在血液中被稀釋。包覆微脂體的新藥,在功能、效果甚至適用範圍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在台灣微脂體擔任總經理已十年的葉志鴻,今年才四十歲。於此之前,他在矽谷美商萬通銀行負責投資業務,專長是財務調度與創業投資。

葉志鴻說,他會加入台灣微脂體,主要是洪基隆的邀請,而兩人會認識,背後則有一段有趣的插曲。洪基隆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化學博士,有一次回母校演講, 當時還在柏克萊念書的葉志鴻前去聆聽,因而結識。由於洪基隆一直對人文社會學非常關心,也用英文寫過兩本談台灣歷史文化的著作,所以,當時洪基隆演講的主 題不是生技,反而是談「媽祖的由來」。

葉志鴻說,在矽谷工作時,他與許多創業家接觸過,也看過很多公司最後活不下去,「因為創業家都太堅持要控制公司,擔心自己的股份被稀釋;但好的專業經理人 想的是如何把餅做大,靠績效募進更多的錢,才能讓公司走向國際舞台。」就是秉持這樣的理念,葉志鴻將他拿手的財務與管理經驗,用到台灣微脂體的募資上。他 引進美國生技創投業的正規投資作法,每兩年募集一次資金,而非一次募很多錢,但每次都要達到一個新里程碑。

因此,公司從成立的一九九七年至今,總共已募資六次,每次的金額都愈來愈高,最近一次是去年以每股六十八元的高溢價完成。「這樣的作法,可以讓股東更安心,溢價逐步增高,大家也比較不會受傷。」葉志鴻說。

與其他新藥公司相比,台灣微脂體是少數取得國際一流生技創投資金的公司。股東除了東洋、上智、啟航及波士頓等創投,還獲得有「生技巴菲特」之稱的博樂創投入股。

能獲得這麼多國際級資金挹注,背後當然還是因為技術與產品都已達到國際水準。目前台灣微脂體擁有三大產品線,其中包含專利學名藥兩種、新配方三種、新藥一 種。這些產品都已耕耘十多年,且已有授權收入,例如,二○○二年就授權給東洋的新劑型力得(Lipo-Dox),以及最近授權給Teva的專利學名藥,都 已開始貢獻收入,這也是讓國際資金願意高價入股的原因。

興櫃股價破百

投資人看好小而美的研發力台灣微脂體開發的新劑型,可以讓藥物透過不同的設計,達到「長效緩釋」的效果。也就是效果期拉長、釋放速度減慢,讓病患減少施打藥物的次數。這種新劑型帶來的效益,不比新藥研發低,但風險則降低許多。

例如ProFlow的改良乳化劑型,可將儲存穩定期自一年提升至兩年以上。此外,台灣微脂體還針對老年性黃斑病變開發新劑型,得到這種病的人,眼睛會出現 斑點,並逐步擴大導致失明,傳統療法是每月打一針,從眼球直接打進去,這種侵入式療法經常造成病人極大的恐懼與痛苦。台灣微脂體已開發出半年打一次即可的 劑型,預計年底就可進入臨床,為病患帶來好消息。

至於新藥則以治療原發性肝癌為主,是台灣微脂體在接受外界委託做劑型設計時,發現這種藥不錯,於是把它買下來,並獲得新劑型上的專利突破。目前一期臨床已在美國及台灣完成,正進入二期臨床。

儘管去年台灣微脂體每股稅後純益(EPS)大賠七元,無法名列未上市一百強的高獲利榜單,但在興櫃股價還是維持一百元以上,比大部分有獲利的電子股都要 高。原因是投資人已逐漸接受,新藥公司雖然很燒錢,但當技術及產品發展好後,未來可以持續賣十年的觀念。而且,由於台灣微脂體股本不到四億元,市值約一. 三億美元,這在美國同級新藥公司中算是很小的。

誠信創投生技事業群總經理沈志隆說,台灣微脂體創立之初,先從比較容易產生現金流的學名藥切入,再逐步發展難度較高的新劑型及新藥;在人才組成上,則結合生技研發人才及金融財務管理人員,讓台灣微脂體生技新藥的夢想,得以實現。

台灣微脂體

股本:3.91億元

主要股東:美商博樂創投、上智創投經營團隊:董事長洪基隆、總經理葉志鴻主要業務:研發微脂體等脂質藥物傳輸平台的新藥公司

成功 3關鍵

1. 擁有國際一流微脂體研發人才。

2. 結合矽谷一流財務金融操作。

3. 先發展現金流較佳的學名藥,再發展難度較高的新劑型及新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4

生技改造王 十八年救活六公司

2012-9-17 TCW




挽救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不容易;十八年救六家公司,更是困難。台灣生技業有一個人做到了,他是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董事長林榮錦。

從一九九四年接手、重整老藥廠東洋藥品(以下簡稱東洋)開始,他先後將晟德、智擎、榮港、得榮、上海的旭東海普從鬼門關前救回來。如今,它們全都被納入東洋集團旗下,並各自找到自己的利基點,營運大幅改善。

由林榮錦擔任董事長或主導營運的生技公司,高達十四家,包含五家掛牌藥廠。他自幼家貧,職場上的專業來自於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而非商學管理,卻成為重整 王,被業界稱為「台灣生技界艾科卡」(編按:艾科卡,福特汽車、克萊斯勒前總裁,曾讓福特經營轉虧為盈)。他的重整方法,主要有三招:

厲行減法原則砍品項,讓現金流轉正

現金流猶如人體中的血液,要挽救一家財務告急的公司,首要之務是先止血。入主長年虧損的公司後,他謹守「六個月內讓現金流轉正」原則,有銀彈,才有改造重組的本錢。

怎麼做?他對產品厲行「減法原則」。以東洋為例,他一口氣把二百二十多種藥品,大砍十分之九,剩二十種,並傾公司資源在菁英產品上,營運績效比原本散彈打鳥更顯著。

今年十月將公開發行的得榮生技也是如此。兩年前他入主,得榮八百個品項,「一夜之間,我就把它(品項)砍掉七百九十個,只剩下十個。」

得榮創始團隊十年內燒掉近一億九千萬元,還無法轉虧為盈;他接手後先減資再增資,取得三分之二股權,再裁撤整個業務與經營團隊,產品聚焦後,果然今年有一個原料藥熱銷,帶動上半年營收比去年倍增,也順利自去年起轉虧為盈,如今產能供不應求。

擬定核心走向大與精,找最佳利基點

哪些是該砍的九九%?哪些是該留的一%?衡量的那把尺,叫作「利基點」。

台灣工銀科技顧問協理羅敏菁剛認識林榮錦時,他已是東洋董事長,卻親自跑業務,「每家大小醫院的生態,他都瞭若指掌;哪些藥有前景,哪些又可能納入健保(藥價會降低),他都一清二楚,」羅敏菁說。

就好像功夫分武當、少林派,醫療體系也是,因此在林榮錦為新藥開發投入資源前,會先弄清楚業界生態,「知道哪位醫生最會做臨床實驗,誰才是真正的意見領袖,」一開始就抓住關鍵核心,可加速藥品開發,與後續業務推廣。

他堅持,集團公司都要找到利基點,「Go big(量做大)但(品項)單純化,不然就走利基市場,但量不能小;如果兩者都沒有機會,就找策略聯盟夥伴,想辦法做到這兩個其中之一。」定好方向,就知道哪些產品該留、該砍。

搶在高峰轉舵敢捨棄,轉型打國際戰

說到企業定位,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重整東洋十一年後,在營收二位數成長高峰時轉舵,二次改造東洋。

二○○○年到二○○五年間,東洋靠著專利過期、人人可做的學名藥,營收每年平均成長二五%,勢頭正好;但他卻在藍天中看到一抹烏雲:學名藥將因競爭激烈、平均售價快速下跌,幾年內就沒賺頭。

「威而鋼一顆三百元,成本一元,專利過期後,供應商從一家變成一萬家,價格降到三元,」他舉例,「(消費者)會因為降價就吃一百顆嗎?」當然不會,所以在市場規模有限的前提下,產值將因為單價下降而拉低。

於是,二○○五年前後,東洋定位從學名藥翻轉為新藥開發。先是自廢武功,關閉賣得嚇嚇叫的開業醫(醫生自行設立的小診所)通路,只留下有助於新藥開發的醫學中心;為了把目標市場從台灣擴大到全球,他還回頭大砍三分之二產品線。

「當時的研發都是為了台灣(單一市場)而做,我就整個刪掉,留下最精華的三分之一,做為轉型時短暫的現金流幫忙,背水一戰,一定要在二○一二年前跨入國際戰場。」他毫不惋惜的說。

新藥開發曠日廢時,東洋每年平順的成長因而被打亂,去年才又重回增長軌道上;「○五年到一○年是最痛苦的時候,尤其○八年營收幾乎零成長,我一直在犧牲很多東西。」他回憶,「工廠產能為達國際標準,只要有交互污染可能的全都放棄,改用外包;這一放棄、成本就上升。」

現在東洋可望成為第一家在國際利基市場登頂的台灣新藥公司。旗下公司也圍繞本世紀三個最棘手、也最有商機的主題:癌症、慢性病與重症抗生素,各自尋找定 位,相輔相成。例如智擎發展微脂體技術(癌症藥用微脂體包覆,延長在體內的治療時間、降低副作用),東曜在中國開發癌症新藥,榮港負責中國區銷售等。

看到林榮錦重整的好成績,幾乎每個月都有生技公司老闆求他介入經營,但近花甲之年的他,卻直言「重整太累。」現在,他全副心力放在國際戰爭上,「台灣不可能在(藥品)數量成為全球第一,但利基市場的龍頭,是絕對有機會的!」

【延伸閱讀】砍9成品項,救回獲利!——台灣東洋藥品改造前後業績比較改造前(1997年)》產品定位:破產邊緣的日本學名藥廠,沒有清楚定位經營品項:220種年營收:4.29億元營業利益率:9.4%EPS:0.54元

改造後(2012年)》產品定位:鎖定癌症、慢性病、重症抗生素之新藥開發經營品項:20種年營收:21.95億元營業利益率:20.77%EPS:1.87元

註:2012年為上半年資料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台灣東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48

整形大亨入主 「胖達人」變生技金雞

2012-11-05  TCW
 
 

 

一顆顆胖嘟嘟的麵包,與生技公司股價,有什麼關係?

暴紅的「パン(日語麵包,音近胖)達人」(以下簡稱胖達人)手感烘焙麵包店,因藝人小S的夫婿許雅鈞、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子連勝文等名人加持,今年六月在台北東區旗艦店開幕時,曾引發千人排隊人潮;如今,它更搖身一變,成為上櫃生技公司的小金雞。

二○一○年年底,胖達人在台北市南京東路問世,公司登記的正式名稱是「麵包達人」,創辦者為麵包師傅莊鴻銘、蔡昆成,實收資本額僅一百三十萬元。

在今年三月以前,胖達人雖因麵包好吃,在饕客圈小有名氣,但還不到人盡皆知的地步,且原始經營團隊以不超過五家為展店目標,並無快速擴張的企圖。

醫美老闆變最大股東!旗下有整形診所、牙科和月子中心

但一直到了今年的四月以後,胖達人經營策略卻出現大轉彎,半年內在全台大舉展店,到十月一口氣開了六家分店,年底將開到十三家店。

發生了什麼事?原來,店名沒換,但背後的主要股東變了。

四月,「麵包達人」更名為「生技達人」,實收資本額暴增為三千萬元。五名董事中,創辦人莊鴻銘、蔡昆成都還在,但另有三名董事,則由生技醫療上櫃公司──基因國際生醫(以下簡稱基因國際)指派。至於許雅鈞,雖不在董事名單上,卻也是生技達人的股東之一。

生技達人變成基因國際的子公司,而基因國際的大股東,就是醫美整形大亨︱︱徐洵平。

翻開基因國際的股東結構,幾乎集中在「徐家」手中,五席董事,徐洵平以韓星公司的名義取得三席;而三席監察人之中,徐洵平的太太姜麗芬和父親徐勝男占了兩席,再加上擔任董事的妻舅姜劍虹,徐洵平家族至今年六月底持有基因國際高達六三.八%股權。

基因國際以一百二十萬元,向麵包達人公司取得商標權,並投資生技達人一千五百萬元,持有五成股權。雖然生技達人仍由莊鴻銘、蔡昆成分別擔任董事長和副董事長,徐洵平卻有實質控制能力。

二○一○年年底,基因國際才透過借殼方式上櫃,是資本市場新兵。它旗下包括韓風整形外科診所、薇閣坐月子中心、戴爾牙醫聯盟、醫美品牌「dr.DNA」等,營業項目多元,從整形、產後護理、牙科,做到醫美。

如今,它竟跨足投資麵包店,也讓胖達人意外成了生技概念股。

借殼個股變上櫃飆股!胖達人灌進營收,股價一個月漲一倍

若按傳統途徑,上市櫃從公開發行到掛牌,普遍要超過三年。但若要快速上市櫃,「借殼」就是最佳捷徑。

只要從市場上直接買進鎖定目標的股票,或者透過私募有價證券的方式入主,進而掌握經營權,或是讓兩家公司合併,利用掛牌公司已上市櫃的地位,讓未掛牌公司也等同上市,就能達到借殼上市的目的。

基因國際借的「殼」,曾在短短兩年內,二度脫殼。這個殼最早叫亞全科技,二○○八年因未如期繳交財報,遭到櫃買中心下令股票停止交易,二○○九年十一月,亞全科技被一家半導體公司借殼,更名為達鈺,才過了一年,二○一○年十一月,又換成基因國際借殼,達鈺更名為基因國際生醫。

借殼上市的個股,股價普遍有「天蠶變」的功力,甚至一飛沖天,原因是部分借殼成功後的企業,利用業績灌水、美化帳面來拉抬股價,就像烘焙麵包一樣,加一點膨脹劑,再送進烤箱,麵包就突然膨脹了。

不過,胖達人賣再多麵包,都比不上基因國際股價一個月漲幅帶來的財富效果。基因國際借殼上市後,讓這家曾經跌破十元票面價的公司成了上櫃飆股,最近股價再度大幅飆漲,原因就是胖達人的業績即將灌進基因國際,展開烘焙煉金術。

市場估計,胖達人光是原始的南京東路店,一年營收就有五千萬元,今年開到十三家分店,若以單店平均月營收三百六十萬元推估,未來年營收可達五億元。以基因國際去年營收四億一千萬元估算,一旦財務報表合併申報,胖達人至少能讓母公司營收暴增五○%!

第四季通常是生技醫療股旺季,今年年底更有多家生技股掛牌,造成生技股近期群魔亂舞。股本僅二億六千七百萬元的基因國際,搭上這一波生技熱,加上股權集中、胖達人帶來營收等利多,股價從九月十七日的六十二元,一路漲到最高點十月二十三日一百二十七‧五元,足足漲了一○六%,漲幅達一倍。

以徐洵平家族持有基因國際超過六成股權推估,同時間內,徐洵平身價就暴漲逾十一億元,相較他拿出一千五百萬的資金來投資胖達人,投資報酬率高達七十二倍之多!

白手起家的徐洵平,創業之路相當傳奇,他二十歲就創業,半年後失敗告終,但他說過,越早創業,越容易成功。雖然也會失敗,但至少可比別人有更多條件站起來。

二十五歲時,徐洵平靠著土地買賣,很快就滾進第一桶金,二十八歲就成為億萬富翁,三十一歲便退休,專心玩樂。但三年後,徐洵平又重出江湖,原因是「退休後太無聊,快得憂鬱症。」

二○○三年,徐洵平以一千萬元再創業,成立韓風整形外科診所。五專畢業的他,靠電話簿找整形科醫師加入,還找了三十位藝人為他代言,打造出「藝人整形第一品牌」的封號。除了韓風整形外科診所,徐洵平也開了薇閣坐月子中心、戴爾牙醫聯盟、韓風整形醫學美白中心等。

為了師法偶像郭台銘的多角化經營,二○○七年徐洵平還準備了三億元,並且保證年薪一千萬元,公開徵求千里馬,要找人幫他想點子做生意。不過,條件是來提案的人必須保證,一年可以創造五千萬元以上的獲利。

無名小店變人氣紅店!擅打名人牌,找明星站台拉抬買氣

創業點子多元的他,這回幫麵包店「整」成時尚名店,再度發揮其行銷功力。

胖達人成為人氣商店,除了標榜純天然酵母菌製作,賣麵包的手法更是一流,大打「名人牌」、「媒體牌」,處處可見他的風格。首先是名人牌。胖達人剛開始創立時,把麵包送給許多名人試吃,結果一試成主顧,包括連勝文、新光三越總經理吳昕達等名人不時坐著瑪莎拉蒂(Maserati)、保時捷(Porsche)或雙B等高貴名車到店裡選購,形成一股名人消費的風潮。

當初傳出連勝文是胖達人股東之一,原因就是胖達人網頁上放了創辦人之一的蔡昆成與連勝文的合照,加上許雅鈞跟連勝文是好友,才傳出這消息。徐洵平與連戰都是豪宅元大栢悅的住戶,但是徐洵平、連勝文兩人是否熟識,外界並不清楚;唯連勝文間接為胖達人拉抬人氣,卻是事實。但連勝文其實不是胖達人的股東。

此外,許雅鈞更找來藝人妻子小S現身站台,偶像明星親臨店裡買麵包,也成為行銷利器,種種手法,讓原本單純的麵包店暴紅。

事實上,二○○三年徐洵平創立韓風整形外科診所時,就大打名人牌,一口氣找了二十幾位藝人,包括韓國變性藝人河莉秀等人當代言人,一字排開秀出他們整形前後對照,塑造出「台灣藝人最愛去的整形診所」,短時間內打響知名度,開業第二個月就損益兩平。

接著,○六年徐洵平跨入了產後護理事業,打造六星級規格的薇閣坐月子中心,同樣大打名人牌,除了挖角台灣前三大坐月子中心的護理長,同時,還找來剛生產完的藝人李詠嫻、和家馨以及主播蕭彤雯當活廣告。

限量產品變秒殺商品!利用媒體牌,造成「不銷而售」效應

徐洵平打造人氣商店的第二招,就是打媒體牌。胖達人的麵包,每日以每種只出爐一次、且分批按固定時間表出爐,如果錯過麵包出爐時間,只能等到隔天,瞄準「越買不到、越要搶購」的消費心理。

結果,北市東區麵包店新開幕時,竟引來千人排隊,人龍綿延一公里,麵包一出爐就被搶光。房市名人劉媽媽及何麗玲都到場,名人加持加上人潮爆滿,在媒體大幅報導下,胖達人的名氣跟著水漲船高。

徐洵平曾說,銷售的最高境界,就是「不銷而售」,不用自己講,大家就搶著跟你買產品。胖達人的麵包,透過限時限量,造成排隊效應,引來媒體競相報導,形成不銷而售的效應。

這位白手起家的神秘富豪,和演藝圈淵源深厚,曾自言成功的關鍵是借力,「成功是五分靠貴人,五分靠人才」,無論是經營整形醫美、坐月子中心或麵包店,都藉由藝人代言、站台,打響知名度。

十月底,台股將邁入第三季財報公布期,當胖達人麵包店的業績灌進來,可望挹注基因國際的營收,如果基因國際的股價扶搖直上,那麼,最大贏家仍是這位把胖達人變身生技股金雞的整形大亨。

【延伸閱讀】胖達人變身,生技母公司股價暴漲1倍

變身前時間:2010/12/20公司名:麵包達人(店名為胖達人)大股東:麵包師傅莊鴻銘、蔡昆成(當時徐洵平不在董監名單內)實收資本額:130萬元店數分佈:至'12年3月共5家(16個月內展5家,僅設點台北市)單月營收:約1,800萬元(註1)

變身後時間:2012/4/5公司名:生技達人(徐洵平以基因國際入股取得5成股權,並將其更名)大股東:徐洵平、麵包師傅莊鴻銘、蔡昆成、小S老公許雅鈞等實收資本額:3,000萬元店數分佈:至'12年12月共13?家(9個月展8家,分店遍及北中南,上海展店籌備中)單月營收:約4,680萬元

》母公司基因國際持股胖達人50%,帶動股價1個月漲(註2)106%》基因國際大股東徐洵平家族身價1個月暴增11億元股東龍巖董事長李世聰持股價值1個月增2,000萬元

註1:單月營收以估計單店平均月營收360萬元乘以店數計算註2:統計自2012/9/17至2012/10/23整理:鄧麗萍

【延伸閱讀】徐洵平人脈囊括政商名流徐洵平-基因國際董事長名媛 何麗玲-為胖達人新店站台藝人 蕭薔-曾到訪韓風整形外科診所的好友龍巖董事長 李世聰-基因國際股東知名投資客 劉媽媽-出席胖達人新店開幕小S老公 許雅鈞-胖達人麵包店股東連戰之子 連勝文-連家與徐洵平是元大栢悅鄰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41

生技股 將是下個千元股王?

2013-02-25   TCW
 
 

 

繼宏達電、大立光之後,台股下一檔能登上千元高價的股王,最可能出現在哪個類股?答案是二○一二年紅透半邊天的生技類股。

四五.五八%,這是去年台股上櫃生技類的漲幅,漲幅之大,高居上市櫃所有類股之冠,更遠勝加權指數的八.八七%。

在美國,生技業最具代表性的NBI(Nasdaq Bio Index)指數延續自二○○九年以來的強勁漲勢,去年漲幅三一.九%,更擊敗各大指數。

去年一年,生技新股如雨後春筍般湧進資本市場,合計上市櫃與興櫃新股數達二十八家,堪稱各類股最大贏家;台股十一檔三百元高價股中,生技股就有三檔。

然而,二○一三年生技類股憑什麼仍將紅不讓?

去年投資報酬率高約三成的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認為,今年三大條件齊備,包括政府政策、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審查進度、專利藥到期數量增加等,其中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注重醫療生技產業,FDA過去兩年均核准三十個以上的新藥,比前五年的平均二十五個明顯增加。

傅子平強調,專利藥到期數預估在二○一五年再創小高峰,因此這一波多頭走勢將延續到明年底,而生技製藥業的進入門檻高、受專利保護,「我認為不會像太陽能、LED一樣一閃即逝,」他並認為,今年焦點仍將是新藥開發公司。

德信證券自營部協理雷中光認為,電子股今年缺乏有效利多,反而是生技產業「十年磨一劍」,營運開花結果,加上兩岸新藥潛力龐大,今年仍將有利多可期;一位在創投服務多年、投資成功率高達八成的醫學博士也指出,「老年化、病房現代化、專利藥到期、大型醫療器材微小化」四個趨勢,是長期支撐的利多。

在台股一百多檔(含興櫃)生技股當中,最亮眼、甚至被高度期望將出現下一檔千元股王的,就是新藥與類新藥族群。

高報酬也高風險本夢比支撐,選股得當心

台灣股市的生技類股五花八門,從血糖測試機、隱形眼鏡等看得到的醫療設備器材,到看不見的製藥公司、新藥開發公司都是,但如何評估投資,不同類型,差異更大。

以通路與醫院後勤公司盛弘為例,它是桃園敏盛醫院多角化的旗艦公司,目前本益比約為二十倍;以生產「帝康」品牌席捲日拋隱形眼鏡市場的精華光學,是目前醫材類股王,去年大賺至少兩個股本,但以二月十九日收盤價計,本益比僅約為二十三倍;而以「海昌」品牌行銷大中華市場的F-金可,市場估計去年每股獲利十二元,本益比超過三十倍。

但生技產業真正具備挑戰千元股王的冒險天堂,卻是一般投資人「看不懂」在漲什麼的新藥開發公司。因此高獲利的醫療器材公司本益比,與虧損中的新藥開發公司相比(見左表),本益比「想像空間」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究竟應如何評價新藥公司,在風險中撈到珍珠呢?

雷中光以國外生技族群為樣本,估算出新藥公司市值高達新台幣一百五十億至兩百億元,以此來看,台灣許多新藥公司的市值仍有向上空間;而產品線越多的公司,營運潛力爆發力就更大,能享有更高的市值。

新藥取得藥證之前,須經過三階段的臨床實驗,越接近後期(第三期)的評價越高,如果順利取得藥證,「賺兩、三個資本額都有可能。」德信投顧研究員楊人穆認為。

以嬌生(J&J)旗下的卵巢癌藥為例,一年全球銷售額曾達六億美元,就算只拿三成的市占率、毛利率僅估五成,對一家資本額十億元(台灣新藥公司多為此規模)的公司而言,一年就可大賺超過兩個資本額,而這僅僅是一個產品的貢獻度。

就是在這樣的本夢比支撐下,永豐餘集團轉投資的基亞生物科技,去年漲幅高達二九一.四一%,是台股約一千四百檔股票中漲幅最大;去年十二月底掛牌的台灣微脂體,短短兩個月內最大漲幅就逾一.五倍。

新藥與類新藥也因此成為風險投資者的天堂,但高額報酬率伴隨高風險,以台微體、安成聯手開發中的卵巢癌學名藥為例,二月四日被印度公司Sun Pharma捷足先登、取得第一張學名藥證後,台微體股價短短兩個交易日就下跌逾一成。傅子平強調,每一個階段的臨床實驗成敗與否,到最後取得藥證與否,「就是決定藥廠股價上天堂、還是下地獄的關鍵。」

然而,新藥開發公司光在台股就有數十檔,放眼全球更是不計其數,如何從中挑選出成功機率最高的個股,雷中光認為,經營團隊過去的紀錄可做為參考依據。

安成國際藥業就是這樣的例子,去年十一月登錄興櫃前,它已經是資本市場所注目的焦點。因為董事長陳志明在回台灣創業前,已成功在美國創辦Andrx藥廠,規模曾達全美第四大,二○○六年以新台幣六百億元的高價出售,陳志明不僅因而身價不菲,也成為國際藥業的知名人物。

儘管身價百億,陳志明在安成卻如同一名工匠,穿上實驗室白袍,抓著年輕研究員的手練基本功,教他們「如何不靠儀器,只憑著手的觸覺與舌尖的輕嘗,就能知道藥品化合物的粒徑、酸鹼值、分子結構、是否容易溶解等等,」安成國際總經理陳志光說。

安成目前仍有多達八款藥品在FDA審核中,這還未計入與台微體合作的卵巢癌用藥。品項多、產品進程快、再加上陳志明的成功紀錄,不僅讓安成在台灣資本市場備受矚目,就連華爾街分析師都定期追蹤其營運狀況,也是競逐千元股王最有力的新藥公司之一。

儘管新藥股仍是台灣生技投資主軸,但在去年百花齊放、全面上漲後,今年股價大舉墊高,將是見真章的時刻,這也墊高了投資難度。

選股教戰一:具備開發新藥成功戰績

不像電子業有每月營收、每季獲利可供投資人追蹤,藥品開發公司除非將產品授權出去或產品上市,才會有突然大筆獲利進帳,但簽約完成前經常是無跡可循,因此新藥生技股對一般投資人來說,常常是賺錢賺得不明不白,因此抱股也抱不了多久。

「它們沒有本益比,沒有EPS,因此股價崩盤時也很可怕,」一位生技研究員表示。

投資新藥與類新藥開發生技股,其實就是投資「人」的潛力。因此,挑選新藥類生技股,若能同時具備兩大指標,則可降低風險:一是團隊須有專業的醫學背景,最好曾經有過開發成功或授權完成的戰績;二是擁有實力雄厚的股東,如近日剛協助浩鼎董事長張念慈搶得經營權的潤泰集團,或是已經以集團概念全線布局的台灣東洋藥品,以及旗下已有十九家生技公司的永豐餘集團。

而這些集團力捧的年度小金雞,也成了投資人可留意的標的。如台灣東洋集團旗下的永昕、潤泰集團的浩鼎、永豐餘集團的基亞等等,近期漲勢都相當凌厲。

傅子平從國際局勢分析認為,今、明兩年可多留意孤兒藥(治療罕見疾病用藥)相關的新藥公司,由於FDA政策傾向加快這類新藥的審核速度,專利保護期間較一般藥品長,健保給付時,藥價被調降的機率也少。

選股教戰二:營收、獲利達一定規模

新藥開發公司中,最好避開下列類型的公司:太過早期、尚未進入臨床實驗,市場過小、目標只有台灣市場,而單壓一支新藥的則是風險過高。另外,植物新藥不易被歐美市場認同,即使進入臨床第三期,往往價值也不高。

最保守穩健的生技股投資方式,則是鎖定營收、獲利均達一定規模的個股,例如台灣東洋與台灣原料藥龍頭神隆等,相比起多數的電子股,這類公司的成長力道仍強,例如台灣東洋正與嬌生洽談代工合作事宜,將是台灣少數與國際一線大廠接軌的藥品製造廠。

去年是台灣生技產業開花結果的第一年,這一波多頭趨勢仍將延續兩年,投資人可多留意代表全球投資生技類股資金的風向球,美國NBI指數的走勢,搭上這一波全球生技財。

【延伸閱讀】5檔「夢」最大新藥股

公司:台微體股價(元):360.5股本(億元):4.4特色:治療周邊血管疾病用藥今年可望在台上市,但卵巢癌與乳癌藥遭印度公司捷足先登

公司:安成股價(元):243股本(億元):9.9特色:8款產品在美國FDA審核中,1款2月取得藥證,預定年底轉上櫃

公司:基亞股價(元):198股本(億元):12.9特色:肝癌藥於台、中、韓進行臨床三期實驗,計畫申請藥證

公司:智擎股價(元):177.5股本(億元):9.2特色:胰臟癌用藥下半年完成臨床三期,預定明年中前上市;現有3款產品

公司:浩鼎股價(元):163股本(億元):13.8特色:新型抗生素可望取得健保核價,乳癌末期新藥2015年後將搶攻兩岸市場

註:股價為2月19日收盤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64

生技股后金可 股價挑戰500元的秘密


2013-03-18  TCW  
 

 

一片薄薄的隱形眼鏡,直徑不到一.五公分,拿在手上輕如蟬翼,卻打造出五百元的台灣生技股王與股后。

因為它,精華光學在三月十二日一度登上六百元新高價;因為它,金可國際股價正強勢問鼎五百元大關,躍升生技股后。以三月十二日股價計算,金可本益比三十九倍,遠高於精華光的二十五倍;前者去年每股稅後純益十二.○九元,而精華光至少是二十二元起跳。

同樣做隱形眼鏡,為何市場給予的本益比會如此不一樣?

「隱形眼鏡是消費品,決勝點是『品牌』,而非『製造』。」金可國際集團總裁蔡國洲一語道破。

金可旗下的「海昌」,是中國第一大隱形眼鏡品牌,市占率三五%,約當第二、三名博士倫與嬌生總和;而精華光的「帝康」雖為台灣第二大品牌,但高達七成營收,仍來自替日本等客戶代工。

讓金可本益比高出精華光一截的,還有「中國夢」。中國近視人口配戴隱形眼鏡的比率,目前只有五%,遠低於亞洲已開發國家的二五%,且正從長戴型(效期半年至一年,費用約三千元)升級為週拋、日拋型(一年費用至少六千元),因此瑞信證券預估,中國隱形眼鏡產值年複合成長率將達一九.八%,四年內產值增一倍。

20年抓穩6萬多據點「其他品牌現在登陸,都太晚了」

「我就算只維持現在的市占率,營收自動就會成長啦!」蔡國洲說。金可今年營收成長率可望超過三成,同樣高出精華光的約一七%。蔡國洲估計,中國要像台灣市場一樣,七成隱形眼鏡族都採用拋棄式鏡片,至少還得等十至十二年;意味著金可還有滿滿的成長動能。

為固守中國領土,蔡國洲這兩年推出第二品牌「海儷恩」,比海昌便宜約二至三成,一邊堵住後進者打價格戰的可能,一邊順勢拉高海昌定價。「如果不是海昌品牌力夠強,海儷恩不可能被『夾帶成功』的!」蔡國洲信心滿滿,「其他品牌現在才要來中國,都太晚了。」

在台灣以「帝康」品牌市占率達35%的精華光,二○○八年曾在中國夢的誘惑下大舉進軍,最後礙於當地品牌知名度不高、通路打不開而鳴金收兵;日本光學鏡片大廠HOYA也曾在上海開設六、七家專賣店,最後也是關店退場。

蔡國洲說,金可是第一個深入中國第三至第五線城市的隱形眼鏡品牌,靠著「信用」與「讓利」,二十年來早已抓牢中國六萬多個銷售據點,無形中對後進者築起高門檻。

營收15%做行銷重金找蔡依林代言,反攻台灣

抓牢通路只是第一步,如何讓消費者掏錢購買,蔡國洲更是花錢不手軟。

為了建立消費者對「海昌」的信任,蔡國洲每年砸下占營收一五%的鈔票做行銷,過去六年先後重金找來S.H.E、蔡依林替海昌代言,就連平價品牌海儷恩也出動小豬羅志祥,「用很便宜的價格,你也能跟『小豬』戴一樣的眼鏡,聽起來就很讚吧?」蔡國洲得意的說。

去年十二月,蔡國洲回攻台灣市場,蔡依林代言的廣告隨處可見,金可集團在台通路寶島眼鏡更是全面鋪貨。精華光坦言,新進者強勁的攻勢,讓「帝康」台灣三五%的市占率緩步下滑到三成出頭,看來蔡國洲的野心,正要攪亂台灣市場一池春水。

【延伸閱讀】隱形眼鏡高毛利 電子大廠搶著做

股王大立光發展新事業,由榮譽董事長林耀英親自操刀,選上的產品,就是隱形眼鏡;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在尾牙影片中,騎著重型機車瀟灑入鏡,安全帽一摘下,配戴的正是子公司晶碩光學的瞳孔放大變色鏡片。

市面上至少有五家隱形眼鏡公司是由電子大廠衍生而來,從數據看,全球隱形眼鏡在二○一二年到二○一六年複合成長率只有六.二%;屆時產值新台幣二千七百億元,僅及台積電去年營收的一半。

誘人的,無非是高毛利與高替換率。

隨著購買力提升,隱形眼鏡從年拋式進階到日拋式,有什麼比得上每日必需、每日更換的商機更誘人呢?而一片隱形眼鏡市價約三十元,但出廠價卻是五元不到(以精華光二○一一年年報估算),算算毛利率高達五五%至六○%。

但想切入可不容易,身為晶碩大股東,景碩發言人穆顯爵坦言,「封閉市場」的生態難以突破,加上競逐者眾,新進品牌要打入傳統眼鏡通路,除非給出很高的佣金。所以晶碩逆勢而為,不走一般通路,而是選擇在台灣捷運地下街等人潮較多之處,設立直營門市,搭配會員半價制,試圖走出自己的路。

一片隱形眼鏡,卻是高股價、高毛利的希望,電子大廠爭相投入,也給這片原是藍海的市場投下變數。

【延伸閱讀】隱形眼鏡高毛利,吸引各路人馬——各隱形眼鏡業營運成績單

業績強強滾

公司╱品牌:F-金可╱海昌大股東:寶島科資本額:9.03億元營運概況:今年營收預估50億元,年成長31%

公司╱品牌:精華光學╱帝康大股東:陳明賢資本額:5.04億元營運概況:今年營收預估48億元,年成長17%

公司╱品牌:昱嘉╱英諾華大股東:台灣光罩資本額:4.57億元營運概況:2012年前3季獲利7,123萬元

公司╱品牌:昕琦╱無大股東:安恩投資資本額:4.18億元營運概況:2012上半年EPS 0.3元

苦等出頭天

公司╱品牌:明基材╱美若康大股東:明基、友達資本額:32.06億元營運概況:現以高單價的矽水膠日拋片為主

公司╱品牌:星歐光學╱星歐大股東:大立光資本額:7億元營運概況:現以一般日拋片為主,仍虧損

公司╱品牌:晶碩╱水滋氧大股東:和碩、景碩資本額:4.2億元營運概況:現有近21家直營門市,預估明年損益平衡

資料來源:各公司、經濟部商業司、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35

就是它!巴菲特最愛生技金雞母

2013-04-22  TCW
 
 

 

如果,你也想像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樣,資產每年穩定增加一九.七%,那麼,你就得認識賽諾菲(Sanofi)藥廠。

它,名列全球第三大股神與全球女富豪都入股

你或許覺得陌生,但全球第三大藥廠、法國股市第一大市值公司的賽諾菲卻無處不在。在台灣,它是新生兒與成人各式疫苗的主要供應商,心血管、糖尿病用藥、中樞神經用藥、安眠藥等多由它供應;若是養了寵物,貓狗驅逐跳蚤、害蟲用藥如「蚤不到」、心絲蟲防治,也是它出品。

巴菲特最厲害的就是在低本益比中,看出股票的長期投資價值,而他二○○六年買進生技股後,賽諾菲就與來自荷蘭的葛蘭素史克(GSK)、美國嬌生(Johnson & Johnson),成為三大主要持股。

他買進賽諾菲可說是兩頭賺,賽諾菲股價在四月一日剛創下歷史新高(約合新台幣三千一百八十元),此外他也賺到了每年穩定的分紅配息,二○○八年到二○一二年,每股分紅年均增加五.九%,去年已達約新台幣一百零八元,而現在本益比不過十二至十三倍。

這樣的特性很符合巴菲特「寬護城河」(wide-moat)、穩健投資的原則,而其賽諾菲持股在二○○六年至今,也增加了一倍以上,名列前十五大股東。而賽諾菲最大股東來頭也不小,是《富比世》(Forbes)雜誌二○一二年富豪榜第九名、全球最富有女性萊雅(L'Oreal)集團繼承人貝考登(Liliane Bettencourt)。

然而,要滿足這兩位富豪對投資報酬率的期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就像許多大藥廠一樣,賽諾菲也有上百年(含前身)的悠久歷史,「細菌學之父」、疫苗發明人巴士德(Louis Pasteur)家族,就是賽諾菲公司的前身。

它,購併大搶新興市場營收占比四三%變七○%

但二○○八年底前,它只是家專注歐美成熟市場的傳統藥廠,儘管對二○一二年開始的「專利懸崖(編按:指明星藥品專利到期,單價驟降)」危機心知肚明,卻沒有大動作因應。

直到二○○八年十二月就任的執行長魏巴赫(Chris Viehbacher),也是賽諾菲史上第一位非法國籍執行長上任,他眼見賽諾菲只剩下短短幾年時間應變,採取積極的救急處方:購併。

截至去年,賽諾菲以新台幣九千三百一十二億元的代價,購併了三十二家公司,取得高毛利的罕見疾病、保健食品、動物保健等新領域的入門票,也打開拉丁美洲、東歐、亞洲等新興市場。為扶持當地藥廠、印度為首的新興國家政府會拉高外商在當地申請專利的門檻,這時購併就成為重要的敲門磚。

賽諾菲將這些新領域稱為「成長平台」,而它們占整體營收的比重,也從二○○八年約四三%在去年增為七○%,取代歐美市場,成為公司獲利的主要來源。因為學名藥(原廠專利到期後,其他藥廠可生產相同化學成分的藥品)大舉出籠、不斷侵蝕獲利,包括賽諾菲等大藥廠在美國市場甚至已瀕臨虧損。

隨同購併而來的,是去年約新台幣一兆三千六百億元的營收,這比起魏巴赫就任當年增加了二六%,同期稅後淨利增加四四%,每股稅後淨利高達新台幣二百四十元;化解明星藥品專利逐一到期後,該品項營收可能大減九成的危機。

被問及下一個購併標的,四月初在北京接受《商業周刊》採訪的魏巴赫神秘的說:「購併就像釣魚一樣,不知道何時會釣上什麼樣的魚。」

嘴上雖然這麼說,但下一個購併對象似乎已浮現。打從今年初私募基金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有意出售旗下護眼公司博士倫(Bausch & Lomb)後,賽諾菲、亞培、嬌生就是暗地裡互相較量的三大可能買家。嬌生希望藉此鞏固隱形眼鏡等市場領導地位,賽諾菲則是為了拓展新領域。

它,未來戰力擺在中國糖尿病為在地化重點戰力

雖然購併是帖刺激成長的特效藥,但從熟悉的歐美市場走入中國等新興市場,賽諾菲的考驗是,如何快速的在地化。

中國是賽諾菲新成長動力中耀眼的一顆星,二○○八年到二○一二年其中國市場營收平均每年增加三八%,比起拉丁美洲在內的整體新興市場複合年增率一四%,高出了二十四個百分點。

魏巴赫四月到訪中國,就是為了杭州新廠的動土儀式;該公司在中國已有六個生產基地,包含一座位於北京、全中國最大的胰島素注射器廠。

糖尿病正是賽諾菲亞洲「在地化」的重點項目。全球現約有三億七千萬人罹患此病,約一億人在中國,台灣也有約一百五十萬名患者,在二○一一年十大死因中排名第四。賽諾菲為此在上海成立專門研發中心,糖尿病藥品相關營收每年穩定成長約兩成,讓它在中國整體藥品的市場排名中,去年竄升到第三位。

魏巴赫說,賽諾菲的五年轉型大計已底定,效益也逐步顯現在財報上。不過橫亙在前的,是仍持續發酵的「專利懸崖」危機,就像如何在洪水來前跳得更高、跑得更遠,仍將是賽諾菲等國際藥廠的關鍵課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