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彩電業危險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03/100353215_all.html

 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來自互聯網領域的谷歌成了主角。CES開幕前夕,谷歌公佈了電視計劃及其硬件支持合作夥伴,這些硬件廠商全都在CES上展示了產品。

  在谷歌的光環下,中國IT界和彩電業的「大佬」——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創維集團董事長張學斌、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等,也帶著自家的智能電視新產品在展會上悉數亮相。

  谷歌的後面,還有一隻更讓全球彩電企業畏懼的「狼」——蘋果電視(iTV)。谷歌和蘋果正將全球彩電業拉入智能電視時代。2011年以來,融視 頻點播、資訊瀏覽、互動遊戲、通訊等各種功能於一體的智能電視,打破了電視台作為內容惟一提供者的限制,也給早就盯上電視的IT企業找到了切入點。

  韓系企業三星、LG則在硬件上再上台階,它們在今年的CES上展示了55英吋OLED電視(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又稱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這種被稱為「夢幻般的顯示技術」色彩豐富、屏幕超薄,甚至可摺疊,將現在盛行的各種液晶顯示屏一下都比了下去。

  從液晶時代以來就一直缺乏核心技術而落後一步的中國彩電整機企業現在被迫進入了一場更危險的戰鬥。2011年之前,以液晶、等離子為代表的平板 電視已成為彩電業的主戰場,而中國企業徒有全球最大的彩電生產能力,卻由於沒有自主生產上游面板的能力而失去了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

  據業內估算,上游面板一度佔到彩電整機成本的70%-80%,現在也還佔50%左右。目前中國只有長虹能生產上游的等離子面板,TCL的8.5 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剛剛投產,在業界專家看來,到量產商用至少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而未來的這一兩年裡,隨著谷歌、蘋果的加入,三星、LG的繼續演進,整個 彩電業都將面臨一場革命。

IT洗牌傳統TV

  在《史蒂夫·喬布斯傳》中,喬布斯表示,希望像對待電腦、音樂播放器和手機一樣,對電視做一些變革:讓它變得更簡單、更優雅。自此,iTV就成了全球彩電業的「狼來了」。

  谷歌對彩電業的「入侵」早已開始。2010年,谷歌與索尼合作推出谷歌TV,經過修訂的新版谷歌TV也於2011年底面市。三星與Vizio則在2011年的CES上展出了谷歌電視樣機。今年,三星和索尼都將有谷歌電視產品投入市場。

  惠普也宣佈將在全球推出能收發短信、收發郵件、觀看視頻的彩電機頂盒產品。實際上,多年來國內外IT企業一直嘗試進入彩電業。像惠普、戴爾、優派、宏碁、冠捷、清華同方等IT公司,都推出過自有品牌的液晶電視,但迄今沒有一家進入中國彩電市場前十強。

  「之前十年,主要是中日韓彩電企業主導整個行業;從去年開始,隨著谷歌、微軟等美國IT公司的加入,未來全球彩電市場的競爭格局又將發生改變。」家電產業觀察家梁振鵬對財新《新世紀》表示。

  新七天電器CEO左英傑認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和智能手機觀看電視劇和電影,這讓內容提供上具有專業優勢的軟件企業有了挑戰並超越傳 統彩電企業的可能。「這是IT企業變盤的機會,它們一旦掌握了核心內容,就可通過OEM的方式與別的企業聯合生產,新的品牌很容易誕生。這如同智能手機的 誕生摧毀了諾基亞,崛起了HTC和三星。」左英傑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

  「一旦蘋果、微軟、谷歌這些美國企業的操作系統、應用平台、上游軟件內容等專利成了智能電視的核心技術,中國彩電企業很大一部分利潤都會用來交技術費、專利費、系統購買費等等。」梁振鵬說。

  目前,中國彩電企業尚無一家能夠研發出有商業應用價值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海信集團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胡劍湧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表 示,海信集團2011年5月發佈了智能化戰略,在自主研發操作系統上投入不菲,但到現在,海信仍選擇「兩條腿走路」,既用自己的操作系統,也引入了安卓系 統。

  現在已推出的智能電視基本上都採用安卓手機操作系統。將手機操作系統移植到智能電視,從界面到操作都有很多不夠匹配和便利的問題,這也是此前谷歌電視未能得到消費者青睞的一大原因。梁振鵬認為,一旦谷歌和蘋果解決了這些問題,將對彩電行業造成巨大衝擊。

  和傳統彩電製造企業相比,IT企業在操作系統開發、芯片研製、軟件應用等領域有著先天優勢。不過,在奧維諮詢(AVC)平板研究中心總經理彭健 鋒看來,IT企業仍難克服營銷軟肋,「營銷比生產製造更關鍵。營銷包括品牌塑造、用戶需求、產品定義、營銷策略、分銷渠道、售後服務等等,整個鏈條環環相 扣。」

  彭健鋒表示,和IT產品不同,由於體積大、不易攜帶,電視機過去主要是線下銷售、上門服務。他認為,相比於谷歌和蘋果,在銷售渠道上有完整佈局的聯想對中國彩電企業的衝擊會更大。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左英傑的認同。他認為,新進入者聯想,以及原本就有電視競爭力的三星、夏普等跨界企業,未來競爭力不容小覷,中國彩電業面臨行業洗牌,「現在最危險的是康佳,海信、創維和TCL還是不錯的,誰跑在最後誰就有可能出局。」

  硬件領域的競爭也進入了新階段。三星和LG逐漸將其利潤越來越薄、技術漸趨落後的傳統液晶面板生產線移植海外,重心轉移至大力研發和生產新一代 顯示技術OLED。OLED是業界公認的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在未來數年內很可能取代液晶電視。中國企業能否跟上,決定了其在未來競爭中的發展空間和市場 地位。而過去的十年,不論軟件還是硬件,中國彩電企業與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正不斷拉大。

什麼樣的增長

  2011年可謂智能電視元年。看上去,中國彩電企業的反應快於全球其他同業。中國市場上,網絡電視、智能電視、3D電視、云電視、數字電視等各種彩電產品輪番推出,令人眼花繚亂。這到底是「玩概念」還是真創新呢?

  中國彩電業的經營數據顯示,變化正發生。和2010年中國彩電業大幅虧損截然不同,TCL集團2012年1月4日發佈的2011年度業績預告稱,將實現淨利潤15.5億-18億元,同比至少增長230%,而其主要利潤來源是多媒體業務。

  1月12日晚,海信電器也發佈了業績預增公告:2011年全年業績淨利潤同比增長100%以上。海信電器稱,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其率先啟動 了智能化戰略,大力推出3D電視、網絡電視、LED電視等差異化產品。以家電行業專家端木青言為代表的意見認為,2011年彩電企業的年報是「偽增長」, 因為「彩電企業2010年虧得太狠了」。拿TCL多媒體來說,2010年業績虧損8.57億元。不過,更多的業內人士將增長歸功於中國彩電企業在應用技術 上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智能電視的引入。

  彭健鋒認為,2011年彩電企業淨利潤增長,得益於液晶面板價格處於歷史低位;同時國內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也明顯提升。首 先,通過提高模組自制率降低了製造成本;第二,通過科學的採購管理和庫存管理減少了庫存跌價損失;第三,加快了新技術產品,如LED、3D、智能電視的導 入,改善了產品結構和收益結構。

  京東方集團副總裁劉丹也表示,去年3D電視和智能電視賣得特別好,「中國市場的銷量在全球市場排名第一」。據TCL公告,至2011年12月中旬,TCL 2011年度全球平板電視銷售量突破了1000萬台大關,超過預計的900萬台。

  3D電視、智能電視等技術和內容革新並非中國彩電企業率先發起,但中國企業市場推廣得快。「中國企業在搶點方面,跟得確實比較快。」彭健鋒表示,三星等大企業主要是在技術創新方面領先,但中國企業的優勢在於技術應用上快速跟進。

  曾因為對液晶電視市場準備不足而敗退的TCL近些年提出了全產業鏈佈局戰略。自2008年底,TCL投產了液晶模組生產線;2009年9 月,TCL模組整機一體化生產線開始投產;2011年底,TCL的8.5代面板線正式投產,總體計劃投資高達245億元。TCL的目標是打造一條完整的 「面板—模組—整機」全產業鏈。

  「這是一個大手筆,一旦做成,別的企業想追都追不上。但是風險也很大,幾乎是一種賭博。」新七天電器CEO左英傑說。

  最大的敵人是時間。這條全產業鏈一旦建成,TCL在液晶電視領域的競爭力將把其他企業甩在身後,但液晶面板生產線巨額投資的回收成本長達十年左 右,如此長期而巨大的包袱,TCL能扛得住嗎?更重要的是,十年間電視業的技術將發生怎樣的革命?當8.5代線經過一個良品率不斷升高的爬坡期,經過前幾 年巨大的固定資產折舊,剛剛開始盈利時,或許大家又開始在OLED領域展開競爭了。有業內人士預測,2015年,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將進入普及期。中 國面板企業到時勢必面臨高端產品(OLED)被外企壓制,中低端被圍追堵截的局面。

  為了應對智能電視時代在軟件方面的競爭,在今年的CES展上,海信集團總裁、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於淑玟表示,海信將擴編軟件隊伍,並在 春節後在全國範圍內發起「尋找智能電視裡的憤怒的小鳥」應用大賽,開放海信智能電視的應用平台,帶領海信從硬件廠商嚮應用廠商轉型。

  不過,對於海信在軟件領域的抱負,劉丹卻對其可行性表示懷疑,「開發操作系統每年花費1億以上才僅夠養人才,而海信的智能電視每年銷量只有 200萬-300萬台,僅從資產回報率角度,海信自己開發操作系統也不划算。」劉丹稱,三星也自己開發操作系統,但三星有手機、電腦和電視三個品牌,年銷 量上億台,成本可以平攤。

3D還是智能?

  中國彩電企業已感覺到危險。海信集團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胡劍湧承認,未來中國彩電企業最大的挑戰,還在於智能電視時代技術變化無常,一旦方向把握不好,極有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技術道路的選擇也是一個難題。業界對2012年彩電產業的主流發展方向有兩個針鋒相對的觀點。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認為,3D電視將成為未來電視產業發展的主流方向,未來三到五年內,將全面取代非3D電視。

  而在端木青言看來,以谷歌電視為代表的智能電視才是未來彩電產品發展的方向,「雖然今年元旦起,六個電視台聯合推出了3D頻道,但都處於試驗階段。」端木青言表示,除存在信號源、片源的供應瓶頸問題之外,人們的視覺習慣也是3D難以發展的一大原因。

  但劉步塵認為,在國內,主推3D功能比主推智能應用更安全,因為如果國內在內容管理方面不能開放,未來國內發展智能電視就沒有多大實際意義。 「消費者希望看到的是一個開放的、包羅萬象的東西,廣電審核過後,內容就會變味,這也是日韓企業在中國推廣智能電視積極性不高的原因。」

  互聯網電視是前車之鑑。2009年3月,TCL、三星、創維、海爾、LG等廠商集中推出了多款互聯網電視。國家廣電總局卻很快下發了一紙禁令: 通過互聯網連接電視機或機頂盒等,向電視機終端用戶提供視聽節目服務,必須取得「以電視機為終端」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許可證》,並獲得影視劇版權。而開 展相關運營服務的企業也應具有節目播控、節目導視、版權保護等功能的集成播控系統,否則將被懲治。

  當時,三星、海信與新浪、TCL與迅雷等之間都已建立合作,由視頻網站為家電廠商提供內容支持。廣電總局下達禁令後,眾多合作擱淺甚至告吹。雖 然2011年年末,廣電總局又下發了《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開始鼓勵引導互聯網電視產業的發展,但業界疑慮未消。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專家對去年廠商們推出的云電視有了更多質疑。「智能電視都沒有普及,互聯網機頂盒被禁止,哪來的云?廣電總局會允許嗎?允許的話CCTV就該沒人看了。」一位業界專家表示。

  不過,國內管控政策的限制,並不能阻擋彩電業的發展趨勢。在今年的CES展上,海信集團總裁於淑玟已發出了未來傳統電視機必死、以智能化為主打 的新電視將重生的預言。在他看來,未來的「電視」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將成為一個集硬件、軟件和內容於一體的系統。即使這個系統只能在國家規定和允許 的範圍內運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56

液晶面板關稅恢復至5% 國產彩電整機廠商承壓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23/0MNDE5XzQxMTk0Mg.html

業內傳聞已久的進口液晶面板稅率上調一事終於落地。

財政部昨日(3月22日)在官網發佈 《關於調整部分商品進口關稅的通知》,自2012年4月1日起,對4個稅目商品進口關稅暫定稅率進行調整,其中「32英吋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板」的進口關稅取消了原先的3%優惠稅率,恢復至5%。

在 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調整有利於國內面板生產廠商,將迫使海外面板產業進一步向內地轉移。不過,由於當前彩電行業利潤率較低,在一定的時期內,國產電視整機 廠商將承受較大壓力。據瞭解,稅率上調背景源於全球液晶面板供過於求,以及國內液晶面板生產線的陸續上馬。京東方副總裁張宇認為,原來3%的進口關稅過 低,在原來國內沒有液晶面板生產線的情況下,這樣的關稅有利於降低整機企業成本,但在當前情況下,提高液晶面板進口關稅將刺激國內整機廠商採購國產面板, 以減緩京東方、華星光電的短期經營壓力。

「京東方、華新光電當前這部分面板的產量有限且良率還在爬坡階段。」奧維諮詢副總經理金曉鋒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隨著產量和良率的提高,稅率調整對國內液晶面板廠商的影響將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初步顯現。

儘 管業內人士認為,關稅上調中遠期有利於國產液晶面板廠商。但家電專家劉步塵認為,京東方、華新光電等國產廠商供應能力短時間內難以上去,而且即使有了強大 的供應能力,是否在性價比上能真正超過進口面板也很難判斷。劉步塵表示,在關稅上調、國內廠商供應能力不足的時間差裡,國產彩電整機廠商承壓明顯。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1月,32英吋液晶面板價為127美元,42英吋為210美元,以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及提高2%關稅計算,兩種尺寸的面板成本,將分別增加16.3元人民幣和26.9元人民幣。

「一個關鍵問題是誰來消化上調2%的關稅。」創維集團新聞發言人李從想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他認為,上游液晶面板廠商如果不下調價格的話,這將使得國產廠家整機成本上漲。

「要麼就是整機廠商降低自己的利潤,要麼就是提高產品的價格,將關稅上調的影響轉移給消費者。」據他介紹,2010年彩電行業的平均淨利潤也才2%左右,如果要整機廠商全部消化此次關稅2%的上調,壓力不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25

到底誰代表了彩電的未來? 劉步塵

http://xueqiu.com/5296621426/22903727
如果我問:LCD和LED有什麼區別?智能電視和LED是什麼關係?3D電視和4K、8K電視誰是主流?OLED電視對於彩電產業意味著什麼?我想,95%的人會犯糊塗。

的確,彩電產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新概念層出不窮。

那麼,誰最有資格代表電視產業的未來?

目前,比較流行的幾種說法是:

1、「智能電視代表了電視的發展方向,智能是3C融合的產物,而3C融合是大勢所趨。」

2、「2013年必將是超高清電視的天下。」

3、「3D電視走向沒落,還沒有熱已經涼。」

4、「鑑於OLED面板供應不足、價格太高、技術不成熟,未來幾年不可能抗衡液晶電視。」

到底哪種說法比較可信?讓我們對上述概念一一分析看。

智能、3D、4K、OLED之間什麼關係?

在10年前的CRT(顯像管電視)時代,電視技術與產品形態相對比較單一。進入平板時代之後,電視技術與產品形態複雜起來,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此眾多的新概念,很難搞清楚它們之間到底什麼關係。

實際上,我們對電視技術進行「代」的劃分是有標準的,比如早期的電視是黑白畫面,後來變成了彩色畫面,這就是電視顯示技術的革命性升級,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彩色的世界。再比如,10年前的電視都是模擬電視,後來出現了數字電視,這是電視傳輸技術的革命,它讓我們看到的世界更加真實、細膩。

2002年之後,平板電視在中國市場蓬勃興起,我們發現電視形態發生很大變化,過去的電視厚厚的像一個方盒子,現在一下子變薄了,可以像畫一樣掛在牆上,這是又一場電視技術革命,不僅電視形態發生巨變,而且平板電視與CRT電視顯像原理完全不同。

但是,我們發現,當智能電視出現的時候,電視的產品形態幾乎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是電視的應用功能,過去的電視只能用來收看電視信號,現在的電視還可以用來上網。

不過,智能電視並不是什麼新技術。相信所有網友都有這樣的經歷,在智能電視出現之前,他們已經嘗試過用電腦看電視、看視頻,這意味著電視和電腦的結合早已有之。

3D電視的出現,算是電視顯示技術的小小革命,它讓我們看到的電視畫面從二維變成3D,視覺立體化了,給人置身其中的感覺。從這個角度講,3D電視是電視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

4K、8K等超高清電視,與數字電視有相似之處,因此算不上顯示技術的革命。

誰才是電視顯示技術的新革命?答案是:OLED。它不僅與LCD顯示技術大為不同,而且讓電視的產品形態發生顛覆性變化,打個比方:CRT電視是一個盒子,LCD電視是一本書,而OLED電視是一張紙。

OLED是一個全新的顯示平台,這個平台上可以搭載智能、3D、4K,這是我們看到松下在2013年CES展上推出4K OLED的原因。

由此可見,在上述諸多電視新概念中,最具備份量的概念是OLED,只有它最有資格代表電視產業的未來。這個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2012年三星不惜代價地建構OLED產業。今天的OLED好比10年前的LCD,三星要用它來強化自己在全球彩電的霸主地位。

如果今天還有哪個企業認為OLED無關緊要,做OLED不如做4K、3D、智能電視,它將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痛代價。

OLED與LCD的區別

那麼,OLED到底有何優勢?與LCD的區別是什麼?

目前,OLED尚未出現在公眾視野,消費者最快也要等到三、四月份才能看到三星OLED出現在中國市場上。

一般的說法是,OLED能做得比LCD更輕薄,圖像更清晰,更省電。

我認為這些說法都對,但是,未觸及到OLED的本質屬性。OLED的本質屬性有兩個:一是可以做到像紙一樣薄,二是可以彎曲摺疊。這兩點共同決定了未來的OLED電視,其產品形態將大大出乎人們的想像,打個比方,也許有一天(這一天不會太久)你的衣服就可以成為一「張」(用「台」似乎不合適)電視,你說這是什麼感覺?

而LCD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當然,未來的OLED電視一定同時是一台智能電視、3D電視、4K乃至8K電視。

因此,和OLED這個概念(技術)相比,3D、4K、8K乃至智能的概念,都要輕得多。

遺憾的是,中國彩電企業至今尚未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因為尚未在OLED上進行實質性積累,中國的彩電企業有意無意地對OLED持較為消極的態度,甚至有企業不負責任地說「OLED還很遙遠」、「未來五年仍將是LCD的天下」,我擔心這樣的企業有可能被淘汰。

誰將成為2013年電視的主角?

諸多概念蜂擁而上,誰有資格成為2013年電視的主角?

一個可以肯定的事實是,2013—2015年,LCD(LED)電視的銷量仍將遙遙領先,但是,這並不妨礙OLED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韓日彩電企業紛紛發力OLED,2013年電視產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將是OLED,越來越多的人會認識、瞭解這個產品,從而完成OLED的啟蒙教育,為下一步規模化銷售奠定消費者認知基礎。

但是,2013年的CES展上,中國彩電企業推出了4K大屏幕電視、智能電視,卻無一推出OLED產品,中國彩電企業的集體性「遺忘」絕非偶然。一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中國彩電企業在OLED上至今尚無實質性積累,難免讓人想起2002年LCD蓬勃興起之時中國彩電企業兩手空空的情景。

但願十年前那悲情一幕不再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85

誰擁有OLED誰將擁有彩電未來 劉步塵

http://xueqiu.com/5296621426/24129433
今年彩電行業的大事,注定不是誰家又推出了智能電視新品,而是韓、日企業緊鑼密鼓地佈局OLED。伴隨著OLED步伐的,是基於LCD/LED顯示技術的智能電視正在漸行漸遠。

今天OLED的處境,與10年前的LCD、PDP極為相似。那時,LCD、PDP剛剛進入公眾視野,很多人認為平板電視離消費者還很遙遠,某彩電企業老闆甚至信誓旦旦地聲稱「CRT電視還有很長好日子」。

與韓日企業不約而同的高調相比,中國彩電企業在OLED上選擇了集體性沉默。

資料顯示,2002年平板電視進入中國市場,2005年開始提速,2009年全面超越CRT電視,中國從此進入平板時代。

歷史驚人地相似。今天,大多數中國彩電企業對OLED態度,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起十年前的LCD。但是在國際企業的眼裡,今天不過是OLED黎明前的黑暗,市場很快就將迎來OLED絢麗的豔陽天。

OLED首次進入公眾視野,大約是2011年CES國際電子展。2012年,三星、LG、索尼、松下等主流彩電企業紛紛推出上大屏幕OLED電視,甚至有企業推出將OLED與3D、4K結合的產品,OLED從一誕生,就處於高端電視的位置。

2013年伊始,韓系彩電企業明顯加大OLED推廣力度。首先傳出的是LG率先實現OLED市場化,接受韓國、英國消費者訂單;隨後傳出三星將於上半年在中國發佈OLED產品。

和三星雷聲大雨點小有所不同,LG推進OLED的戰略步伐走得更為堅定。2013年上海家博會上,LG正式展示大屏幕OLED產品。有消息稱,LG將於今年上半年向中國市場投放大屏幕OLED電視產品,從而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與韓系企業相比,日本彩電企業推廣OLED的力度明顯減弱。一般認為,這和日系家電企業經營狀況普遍不佳有關,對於目前的日本家電企業來說,扭虧生存才是第一要務。

一個尷尬的事實是,就在國際巨頭厲兵秣馬排兵佈陣之際,中國彩電企業選擇了集體性沉默,至今尚未有彩電企業清晰傳遞大屏幕OLED電視上市信號,更無清晰上市時間表,即使在CES展、上海家博會,人們也未看到本土企業推出OLED產品。這是為什麼?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在大屏幕OLED這一局,中國企業再次落在韓日企業後面。這種落後表現在兩個方面:基礎技術研究薄弱,產業化準備不足。

但是,在我看來,部分彩電企業對OLED的「鴕鳥政策」,才是最危險的。

就在韓日企業紛紛推出大屏幕OLED的時候,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目前OLED顯示技術只是在手機等小屏幕使用,要變成大屏幕彩電產品還需要很長時間。而且他特別不忘強調,OLED成本高、耗電大、壽命短,「所以說OLED短期內不會普及」。周對OLED的態度令人大感意外,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當年「CRT電視還有很長好日子」的說法——雖然那個時候LCD取代CRT的態勢已經表現得相當明顯。

周厚健對OLED的表態耐人尋味。在我看來,周複雜的心態,折射出至少兩條信息:一、「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二、希望LCD時代儘可能晚地結束,OLED儘可能晚地到來。因為,海信將自己視為LCD的最大受益者;同時,海信在OLED上缺乏實質性積累。

實際上,三星也不希望OLED時代來得太快,與海信不同的是,三星擁有OLED 95%以上的技術專利,而海信在OLED上基本孤立無援。

很難想像,一向以「技術路線」、「產業領航者」自詡的海信,對OLED這個即將到來的新一代平板電視,持如此抗拒的態度。

的確,OLED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甚至在未來五年之內銷量不可能超過LCD、LED,但是,這一切都不足以成為中國彩電企業拒絕擁抱OLED的理由,原因很簡單,OLED代表了下一個階段彩電的發展方向,就像10年前LCD代表了彩電的發展方向一樣。

當三星、LG乃至索尼、松下等國際巨頭積極佈局OLED的時候,以任何藉口拒絕OLED都是愚蠢的行為,因為OLED的如期到來,不會因為某個企業的願望而改變。

當某些企業以這樣那樣的藉口拒絕OLED的時候,我提醒這些企業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你今天不去佈局OLED,當明天OLED時代到來的時候,你還有機會嗎?你準備再犯一次CRT時代的錯誤嗎?

在我看來,對OLED的態度,不僅折射出企業領導人的目光,還折射出了企業的未來。

目前,媒體關於中國企業佈局OLED的報導還比較少,比較有價值的信息如下:

2008年4月,四川長虹牽頭投資7.05億元在成都建設中國首條OLED生產線,計劃年產小尺寸OLED顯示屏1200萬片,成為中國最早進入這一領域的企業。這是媒體關於OLED產業化最早的報導。

其次是2012年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計劃於2013年建設一條OLED中試線。該中試線目前進展到何種程度,未見進一步的報導。

再就是媒體曾傳出京東方在鄂爾多斯投建5.5代AMOLED生產線的消息。但是業界分析認為,「京東方投資建設OLED生產線」的消息值得懷疑。鄂爾多斯地處中國西北內陸,無任何家電產業佈局,在這樣一個地方佈局OLED生產線,不符合家電「就近市場或產地佈局」的基本原則。如在此地佈局OLED面板生產線,向珠三角、長三角等中國主要彩電生產基地輸出面板的物流成本巨大。分析人士認為,京東方聲稱在鄂爾多斯佈局OLED生產線,應與當地政府「投資換資源」政策有關,實屬「醉翁之意不在酒」。

綜合來看,中國發展OLED決心較大的彩電企業是長虹與TCL,其中又以長虹最為堅定。

將OLED放在企業戰略什麼位置,決定這個企業未來在彩電格局中的市場地位。可以斷言的是,誰率先完成OLED產業佈局及市場佔位,誰將擁有下一個彩電時代的主導權。

誰將成就中國OLED的霸主地位?我們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94

互聯網滲透彩電行業,究竟改變了什麽?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8/58044.html

2013年,彩電行業經歷了一場互聯網大潮的洗禮,樂視、小米、阿里、愛奇藝等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的滲透攪動了相對平靜的彩電市場。那麽,互聯網企業、互聯網產品對彩電的滲透,究竟改變了什麽?首先是話語權主體的轉移。此前,整機制造廠商都必須根據上遊面板供貨商的出貨情況來制定生產計劃,隨著互聯網的滲透,彩電企業需要掌握更多的用戶數據,根據用戶的喜好及體驗指導彩電的研發、生產。彩電產業由硬件面板為主導轉為以用戶需求為核心。其次,電視機企業開始從一對一的營銷模式向一對多的社會化營銷模式轉變。互聯網企業的殺入首先體現在定價體系的沖擊和營銷方式的影響上。 在定價體系方面,互聯網IT企業發布的新機型普遍采取了高配低價的定價策略:樂視39寸S40售價1999元;小米電視47寸頂配版2999元;TCL愛奇藝48寸經典版2999元……直接導致消費者降低對彩電產品的價格預期。在營銷模式方面,互聯網IT企業充分運用事件營銷和饑餓營銷等方式,吸引消費者持續關註。並運用微信、微博、論壇等社交工具,提高了用戶活躍度,增加了用戶的互動性,開發出更豐富的維護用戶關系的方法。傳統電視機企業也開始效仿。第三,改變了原有彩電行業的利潤分配機制。彩電企業的利潤正逐步從賣硬件向用戶運營過渡。樂視、小米的低價策略,持續拉低了彩電終端銷售的價格。硬件銷售利潤進一步被壓縮後,未來,彩電行業的利潤將更多的來源於硬件產品售出之後的長尾化服務。包括精準電視廣告、細分視頻內容收費、電視遊戲、電視購物等服務運營將成為未來彩電行業的主要利潤來源。電視機企業需要提供優質的內容服務、構建快速精準的用戶行為數據分析體系、運營智能視頻推介系統、打通電視購物通道等軟實力的提高將成為未來廠商創造更多利潤的關鍵。第四,眾多不同運營商將出現。包括電視遊戲運營商、電視廣告運營商、電視購物平臺運營商等。目前,電視機領域尚未出現一個平臺的整合者,而無論是傳統電視機企業、互聯網企業都將在平臺的整合上進行角逐。第五,渠道變革,線上贈速加快。據奧維咨詢(AVC)數據顯示,2013年線上市場發展迅速,銷量占比從2013年1月份的6.2%增長到12月的10.3%。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互聯網影響下的85後成長為大家電的主要消費群體。另一方面是因為線上渠道大大縮減了渠道成本,終端銷售價格較傳統渠道優勢明顯,偏好低價的消費者樂於選擇通過線上渠道購買彩電。海信、海爾、TCL、長虹、康佳在2013年都加大了對電商的投入,並通過建立線上子品牌、改變銷售架構等一系列方式應對互聯網企業在線上的低成本營銷。第六,加速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傳統企業受互聯網企業沖擊的影響,開始以用戶為中心的互聯網思維運用到企業管理、互聯網子品牌運營、智能電視產品研發、渠道管理、用戶關系維護等環節當中。隨著互聯網的深入,彩電許多新型的模式在互聯網與傳統融合的環境中興起。如:O2O模式、大規模定制、社區店等等。其中當屬O2O模式最受業界關註。對於大家電而言,線下的產品體驗是決定消費者是否購買的重要影響因素,各彩電企業正思索如何將線上豐富的產品信息與優質的線下服務相融合,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消費體驗。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範蓉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34

彩電廠商做內容

2014-12-08  NCW
 

純粹賣電視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財新記者 何春梅 文hechunmei.blog.caixin.com

中國最大的電視廠商TCL 最近推出了一種新的服務,讓觀衆坐在家里可以同步看到正在公開上映的電影,而且有可能不用花錢。當然,沒有免費的午餐,作為代價,觀衆需要點擊配套的廣告並回答問題。這種名為“ 全球播電視院線”(下稱全球播)的服務,顯示了中國的彩電硬件廠商近年來在拓展商業模式上所做的各種努力。隨著樂視和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開始生產自己的電視機和盒子(一種用于收看各種內容的機頂盒),傳統的電視機廠商感受到危機,他們開始殺到內容領域,並試圖通過整合機器和內容打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在前述全球播服務中,TCL 試驗與影視院線合作,從他們那裡免費獲取內容,並分享最後的收益。“ 未來五年之內,TCL 的目標是要把硬件與內容服務的盈利結構變成1:1,即彩電硬件賺一塊錢,後向收入也要賺一塊錢。”TCL 多媒體CEO 郝義對財新記者表示。努力向內容領域伸展,已成了電視機行業的潮流。創維從2012年底就聯合南方傳媒、優朋普樂打造了“ 直通好萊塢”欄目,消費者可在家里付費點播好萊塢大片。“‘ 直通好萊塢’每年約有3000萬元的點播收入。”創維新聞發言人李從想稱。海信、長虹也早已與愛奇藝、優酷等合作,將視頻網站的內容直接搬到電視機里或者盒子里。今年7月以來,在廣電總局加強對互聯網電視內容的監管後,這些整合硬件與內容的嘗試受到了打擊,但用戶的多元化觀看需求已經被激發起來——彩電廠商們都明白,純粹賣電視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人們現在購買電視,在品牌、清晰度之外,最關心的是他們將從不同的終端看到什麼樣的內容,獲得什麼樣的應用。點擊廣告看電影的新嘗試和創維的“ 直播好萊塢”相比,TCL在這種內容整合中走得更遠,更像一個主導者:在收入模式上進行新的試驗。全球播是TCL 集團旗下獨立運作的公司,採用分成模式與產業鏈中的內容、發行和整機廠商合作。據郝義透露,目前更多是和院線合作,包括國內的華誼、博納等和一些獨立品牌。除了傳統的點播收費,全球播還專設了一個電視廣告頻道,消費者在這裡每看一條廣告可獲得10-100個金幣,看廣告同時點擊回答問題能獲得更多金幣。金幣可以用來支付看電影的費用,一場電影大概需要500-1000個金幣,折合人民幣5-10元。當然,不願意浪費時間的也可以選擇直接付費,現金、微信支付或支付寶都行。“ 中國只有2% 的用戶願意付錢看互聯網視頻內容,剩下98% 的用戶可以通過點擊廣告的方式換取電影票,這樣TCL 也可獲得廣告收入。”TCL 多媒體副總裁梁鐵航介紹稱。郝義認為,這種模式將解決電視觀衆被動看廣告、廣告投放效果不詳等問題,使用全球播的觀衆主動選擇觀看感趣的廣告,廣告也實現了精准投放。為了維持和制片商、電影發行方的合作,TCL 的“ 電視院線”必須兼顧三個層面。首先,不分流傳統院線的票房,因此同檔期電影在全球播上線的時間比傳統院線要晚七天。其次,電影制片方擔心消費者在觀影時錄像。為了化解擔憂,TCL 研發了全球首款符合KDM 電影安全播放標准的電視機,確保電影不被隨意拷貝或“盜版”。“KDM是一系列好萊塢專業電影防偽、防盜的專業認證,此功能可將電視機做安全解碼。”郝義表示,全球播的票房收入將由第三方統一監管。第三,豐富的內容將決定TCL 能吸引多少人通過全球播觀影。據梁鐵航介紹,全球播的收費電影將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線下電影院同檔期電影,“ 這是目前為止全世界互聯網視頻公司通過購買版權沒法做的”;第二類是很多進不了電影院線的新電影,“ 每年全球電影總產量達5000部之多,平均只有三分之一進入電影院,剩下的只能把版權賣給電視台或者互聯網公司”;第三類是在電影院剛剛下線,但依然具有收費價值的電影。為了滿足國家對電視內容可管可控的要求,郝義稱,全球播的電影內容都會跟國內牌照方做政策確認。全球播將在12月中旬正式商業運營。目前,全球播已與國內相關電影制片商、發行商談好明年一年的發行量,片方每月平均提供8-10部電影, 未來慢慢增加。TCL 目前只有部分新款智能電視預裝了全球播,預計明年將新增300萬-500萬台搭載全球播的電視。TCL 並不只是想通過全球播賣自己的電視機,這裡寄托了它未來轉型的雄心——TCL 正在與其他整機廠商談判,要將全球播裝到其他品牌的電視機中去。或許有一天,全球播會成為TCL 主要的收入來源。智能電視生態圈更多的電視機廠商在使用“ 生態圈”這個詞。它們紛紛跨界與互聯網視頻平台、牌照方、內容方展開合作,目的都是牢牢佔領“客廳”這個中心。海信電視總經理劉洪新今年3月曾總結近年來互聯網電視大戰的三種模式:第一種是產業鏈打通模式,以互聯網企業如小米、樂視為代表,打通內容、運營、硬件上下游;第二種是“1+1”綁定模式,即硬件企業+ 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比如TCL 與愛奇藝合作推出的TCL 愛奇藝TV+ 電視;第三種則是海信的“1+1+N”模式,海信在今年3月宣佈與未來電視、愛奇藝PPS、騰訊視頻、優酷土豆、優朋等11家視頻網站簽約,海信提供硬件產品,未來電視(iCNTV)有內容播控牌照,衆多視頻網站提供內容版權,海信同時承諾“ 不做內容,只做視頻入口”。劉洪新稱,海信的目標是未來實現國內最大範圍的互聯網視頻內容共享,而海信電視將成為一個“內容池”,一個超級平台。不過,此番廣電總局持續數月的打壓,各大互聯網視頻商紛紛下線電視端視頻應用,讓一衆與視頻網站進行內容合作的電視廠商不同程度受到影響。TCL、創維、康佳等其他彩電廠商均與視頻網站有或多或少的合作,但更主流的方式是與互聯網企業直接合作推出彩電產品。以TCL 為例,當前,TCL TV+ 家庭娛樂電視陣營已經有好幾個“ 核心成員”,包括TCL 愛奇藝TV+、TCL 微信電視、TCL 遊戲電視、TCL 芒果TV+ 等。每推出一個“ 核心成員”,TCL 大都會聯合互聯網平台公司、內容提供方以及京東等電商渠道共同運營。郝義將這種模式稱為“生態圈”。今年3月,TCL 推出了全球首個雙屏融合專業遊戲平台和遊戲主機T。據郝義介紹,該平台是TCL 與ATET(遊戲開發公司)、中國聯通寬帶、京東以及遊戲供應方Gameloft 等合作搭建,TCL 作為終端提供商負責硬件製造和運營;其投資的ATET 作為移動智能游戲開發為主的科技公司,將和聯通寬帶成為平台運營商;Gameloft 將提供大型、高品質遊戲在TCL 遊戲產品上獨家首發;京東則會成為獨家首銷渠道。“ 通過遊戲平台,我們將嘗試一種全新的運營模式。”郝義表示,未來會以發展用戶規模為主,利潤獲取從硬件向後台轉移,通過用戶的下載、道具購買、點卡購買收費,實現後向收費。在他看來,整合才是互聯網時代的主題。合規是所有廠商必須考慮的。2013年9月,TCL 與愛奇藝合作推出TCL愛奇藝TV+ 電視。電視的生產、銷售由家電廠商負責,愛奇藝負責提供內容及技術支持,其具體內容運營與服務由銀河互聯網電視公司負責,以此解決互聯網電視的牌照問題。今年9月,TCL又與握有播控牌照的芒果台共同推出了一款“TCL 芒果TV+”智能電視。據郝義預計,僅互聯網視頻業務的廣告分成,TCL 在2015年將超3000萬元。採訪中,家電廠商們提到的內容服務範圍大致相同,幾乎都包括遊戲、教育、生活服務等板塊。遊戲是各電視廠商們視頻內容服務之外的首選,長虹、創維等企業的負責人均對財新記者表示,未來會加大在電視遊戲領域的投入,不排除投資或並購相關的遊戲內容平台公司。隨著微信的不斷商業化,家電廠商也從中尋找商機。TCL、康佳等品牌今年9月起紛紛推出微信電視,在滿足用戶手機操控體驗、社交需求以及個性化定制內容等方面進行新嘗試,頗受市場歡迎。截至2014年10月底,TCL 激活微信功能的TV+ 智能電視已超過5.1萬台,綁定微信賬號超過7.5萬個。融合大趨勢一度被視為過渡產品的盒子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能讓電視用戶通過Wi-Fi 觀看海量視頻和電視直播。阿里巴巴、小米、樂視等互聯網企業們紛紛殺入互聯網機頂盒領域;彩電企業們除了過去盒子領域的中國“ 老大”創維,海信、長虹、TCL 等彩電廠商今年以來也紛紛進入這一領域。耕耘最久的創維10月底將機頂盒業務從創維數碼(00751.HK) 中分拆,並借殼華潤錦華在A 股上市,更名為創維數字(000810.SZ)。據創維集團2013財年的財務報告,上一財年創維機頂盒銷售量為2130萬台,增速達26.7%,市場占比全國第一。此外,創維機頂盒去年在海外實現營業額18.65億港元。隨著互聯網企業紛紛推出互聯網機頂盒產品,這些基於用戶體驗進行開發和營銷,加上海量內容、多項免費應用的OTT(接通互聯網內容)盒子,很快贏得消費者青睞。不過,廣電總局一紙令下監管網絡機頂盒,讓方興未艾的網絡機頂盒和智能電視APP 一起被“ 請出”客廳,創維的機頂盒業務也受到影響。8月25日,創維盒子突然發佈升級公告稱,“ 為嚴格貫徹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互聯網電視相關管理條例,創維盒子將于近期對系統進行升級,本次升級將對創維盒子內已經安裝的應用,包括但不限于泰捷視頻、VST 全聚合、奇珀市場、360電視助手等,進行刪除操作”。不過,李從想告訴財新記者,加強監管對創維盒子的實際銷量影響不大,因為互聯網機頂盒占其整個市場的份額較小。從近日剛發佈的創維數碼2014財年半年報數據看,創維機頂盒在國內的營業額同比增長了5.8% 至10.98億港元。不過,未來機頂盒的品類越來越多、越來越開放和互聯網化已是業界共識。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稱,機頂盒從有線、IPTV 到OTT,未來會更加豐富多元,且海外市場也很大;同時,機頂盒未來有可能成為家庭網關,創維數字與創維彩電業務一樣,也將向“ 內容”方向發力。“ 從硬件提供商與內容服務商轉型,現在挖掘的是產品價值,未來還會挖掘用戶價值。”楊東文稱。TCL 依然看好OTT 盒子的未來。在廣電總局發“181號文”整改互聯網行業違規產品,多個品牌商的互聯網OTT 盒子停止銷售或停止相關功能之後,今年8月,TCL 聯合芒果衛視推出了一款OTT 盒子“ 七V 盒子”。七V盒子與擁有廣電總局正規牌照的芒果衛視合作,在內容、應用以及微信操作等用戶體驗方面有不少創新。事實上,在內容之外,彩電廠商們在互聯網電視應用上的布局也並不慢于互聯網企業。2013年4月,創維發佈了其新一代雲電視操作系統“天賜”。該系統具備簡單遙控、全懸浮式UI、跨界融合雲平台及第二屏等四大特點。去年9月,創維和阿里巴巴這兩個跨界“ 競爭對手”還玩了一次合作。雙方共同推出了一款互聯網電視創維“ 酷開”TV。這批電視產品同時搭載阿里TV 操作系統及創維天賜系統,消費者可以體驗到兩大操作系統帶來的所有功能,包括安全支付、電商購物、生活繳費以及遊戲娛樂等。阿里TV 操作系統的最大特點是接入了支付寶,可以解決電視平台的支付難題。楊東文介紹稱,創維與阿里巴巴合作的首款電視,也是希望整合各自優勢,打造一個完善的生態體系。通過這種“ 生態體系”的建設,電視將會變成一個包括網絡遊戲、搜索引擎、視頻網站、即時通訊、電子商務、生活服務等主流互聯網應用的交匯入口。TCL 打算將其在國內的互聯網應用模式複制到國外。TCL 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對財新記者表示,中國家電企業在互聯網技術、服務以及內容等方面的應用比較迅速,未來海外市場在內容和服務管制方面相對開放,對TCL 來說,實現後向收費的機會很大。當前TCL 多媒體有超過40% 的銷售收入來自海外,TCL 通訊的海外貢獻率更超過85%。硬件銷售到海外的毛利更低,但若實現利用軟件和內容賺錢,硬件入口就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間。李東生表示,在顯示屏等核心技術方面,中國企業與日韓相比還有差距,但在智能互聯網方面並不落後,或許還有可能借此機會實現彎道超車。郝義也表示,TCL 的彩電和手機以前在海外是各自為戰,而在引入互聯網以後,將會產生更多的互動,未來會有更多新的玩法出現。而未來,隨著互聯網企業的“ 步步緊逼”,以及不願淪為代工廠的傳統家電廠商們的迅速反應,互聯網企業、牌照方、內容方與終端廠商們相互融合的“ 生態建設”或將成為行業常態,打造成新的電視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96

【解讀】彩電股大漲的邏輯:“智能”擡升彩電企業身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6442.html

【解讀】彩電股大漲的邏輯:“智能”擡升彩電企業身價?

一財網 王珍 2015-02-15 22:54:00

2月5日,海信與騰訊遊戲進行戰略合作,引起大家重新關註,機構分析師紛紛去調研,發現海信、TCL和創維也在發生變化,所以資本市場開始用互聯網思維去看這些企業。

海信、騰訊聯手打造電視遊戲平臺攪動資本市場

被“看衰”了一年的彩電企業,最近被資本市場重新“寵幸”。春節前,海信、TCL、創維等國內彩電龍頭企業迎來了一波行情,股價大漲。

2015年,智能電視概念大熱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在用戶數量積累了兩年之後,龍頭彩電廠的日均活躍用戶數很有可能在今年沖破500萬的“臨界點”。

從賣硬件,轉向賣“硬件+服務”,智能電視的新商業模式或許在今年實現突破。

還是先來看市場基本面。去年,國內彩電市場出現2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皆因節能惠民政策之後市場需求已被透支。而今年年初,彩電市場已經有所複蘇。如,今年1月創維彩電銷售同比增長29%至158.3萬臺,其中中國大陸市場銷售量增長39%至128.4萬臺。

中怡康預計,今年國內彩電市場有所回暖,預計銷量同比增長2.9%,液晶電視的銷量將達到4710萬臺,等離子(PDP)加上OLED電視的銷量將達到30萬臺,合起來今年國內彩電銷量將達4730萬臺。

其次,彩電龍頭企業的價值一直被低估。一位私募基金的分析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之前電視機企業的市盈率都在11-12倍,給的是制造業的估值,很低。2月5日,海信與騰訊遊戲進行戰略合作,引起大家重新關註,機構分析師紛紛去調研,發現海信、TCL和創維也在發生變化,所以資本市場開始用互聯網思維去看這些企業。此前,海信、TCL、創維等彩電企業的市值合起來才約700億元左右,與一個樂視的市值大致相當,因此這位分析師認為未來龍頭彩電企業的估值仍有上升空間。

說到底,這輪彩電企業的回暖行情是基於商業模式轉變的樂觀預期。所以,我們接下來重點看看智能電視的新商業模式到底能否破繭而出、化蛹成蝶。

從用戶基數的層面看,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曾表示,日均活躍用戶達到500萬就開始有廣告等商業價值。而海信、TCL、創維等的用戶數量增長明顯。2014年海信智能電視累計激活量已達800萬臺,預計到2017年累計激活量會突破2800萬臺,其中遊戲用戶預計將突破1300萬。TCL的智能電視平臺可運營用戶超過1100萬戶,日均活躍用戶接近400萬戶,並在視頻、遊戲、生活等領域搭建了推動用戶增值的業務平臺。

從智能電視應用的層面看,去年是“視頻年”,今年將是“遊戲年”。海信最近與騰訊遊戲進行戰略合作,智能電視遊戲的運營平臺呼之欲出。而去年,TCL、創維、康佳也都在電視遊戲領域積極布局。上述私募基金的分析師認為,去年廣電總局嚴管智能電視上的互聯網視頻APP,碰到政策壁壘後,大家把眼光轉向電視遊戲。

中怡康黑電研究中心總經理彭顯東也認為,電視遊戲空間很大。中國遊戲主機原來被禁,現在政策解禁,XBox、PS4等銷量爆發,彩電廠想為什麽不直接把遊戲做到電視機里面?因此,智能電視遊戲前景被看好。不過,這一是需要培育周期,不是3-4個月就能見到效果;二是還缺少拿得出手、體驗很好的電視遊戲。

互聯網巨頭的介入,也使智能電視應用市場升溫。據彭顯東介紹,今年阿里電視計劃突破300萬臺,其中打阿里LOGO的電視200萬臺、不露出阿里LOGO的電視100萬臺。海爾、長虹等都在與阿里商談合作推出阿里操作系統智能電視的事宜。電視廠可以從阿里拿到每臺少則20-30元、多則60-70元的分成,因為阿里每增加一個用戶要110-120元的成本,通過與彩電廠合作來發展用戶更劃算。而騰訊遊戲也在智能電視領域跑馬圈地。去年,騰訊遊戲已經開始與康佳、TCL合作,今年又與海信合作。

從跨界競爭的層面看,樂視、小米2014年的電視銷量約200萬臺,預計2015年將達到400-500萬臺,它們的商業模式和行業影響將從量變到質變。比如,去年汪峰演唱會,現場門票600元,通過樂視超級電視看現場直播20元,單是這場直播就賺了幾千萬元。此外,還會有其它長尾的收費。300萬用戶,假設一個用戶一年願意付錢10元,那麽一年也有幾千萬元的收入。最近,長城寬帶的運營商也推出大麥電視,免費送電視機、收流量費的模式看來並不會太遙遠。

這些都刺激傳統彩電廠加快變革的步伐。以TCL愛奇藝電視為例,據說愛奇藝視頻打開前的“開機廣告”收入有15%會分給TCL。彩電廠在電視遊戲收入中的分成比例會更高,像TCL、海信與騰訊遊戲合作,會拿到20%-40%不等的收入分成。“現在賣一臺電視,它每年可以收錢。彩電業從增量收錢,變成存量也可以收錢”。上述私募基金的分析師說。

從2013、2014年投入期,到2015年開始產生收益,外界對智能電視業“另眼相看”。

不過,奧維雲網(AVC)副總裁劉闖提醒說,彩電業轉型的方向沒錯,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轉型不僅在於彩電企業自己,還要聯合視頻、遊戲運營商一起,把消費者的關註度重新拉回到電視機面前;彩電市場的參與者越來越多,各種新的運營方式會出現,但總體市場不會有太大增長。

彭顯東也直言,“今天,智能電視已經看到曙光。而彩電廠與強勢的互聯網內容、遊戲企業合作,效果會更快體現。但是,與強勢互聯網企業合作,彩電企業的掌控力會變弱,如何平衡是一個考驗。”

編輯:吳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07

創維收購德國Metz電視業務 中國彩電全球占比為33.5%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219.html

創維收購德國Metz電視業務 中國彩電全球占比為33.5%

一財網 王珍 2015-05-07 22:25:00

2015年一季度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為5295.8萬臺,同比僅小幅增長1.1%。其中以韓國和日本品牌為主的大部分品牌出貨未達預期,相反中國品牌表現優異。從一季度全球品牌出貨排名來看,中國品牌市場占有率首度超越韓系品牌,達到33.5%,而TCL、海信和創維市場占有率分列第三至第五名。

創維收購歐洲公司一事水落石出。7日,創維RGB副總裁、創維集團海外區域營銷總部總經理孫偉中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電話采訪時透露,創維已於今年4月中旬簽約收購德國老牌電視企業Metz(美茲)的電視機業務,收購金額不到1億元人民幣。

對創維來說,德國是開啟歐洲市場自主品牌之旅的第一站。但中國品牌在全球彩電市場崛起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

海外戰略提速

去年國內彩電市場出現30年來的首次下滑,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曾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彩電市場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難再保持高速增長,海外是未來更大的增長點。

過去,創維主要以代工形式,做出口市場。近幾年,開始在東南亞打自主品牌,已在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地推廣“Skyworth”電視。去年,創維收購了廈華南非的彩電工廠,並實現盈利。這些都為創維下一步在發達國家市場突破打下基礎。

4月22日,創維集團副總裁、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及孫偉中,與Metz破產管理人在深圳正式簽訂收購合同:創維以自有資金收購Metz電視業務相關資產,具體包括電視業務相關的存貨、應收貿易款、電視模具、電視相關專利和Metz品牌等。

孫偉中透露,4月26日Metz破產管理人已在德國公告此項交易。但由於目前德國政府還在對這起收購進行反壟斷審查,預計5月中旬完成,因此創維數碼(00751.HK)尚未發布正式公告。創維自有品牌業務之前沒涉足德國,通過反壟斷審查應該不成問題,順利的話創維將在6月1日正式接管Metz。

據了解,德國Metz公司成立於1938年,做電視也有60年歷史,電視機業務占其收入的75%。目前,Metz是德國本土三大電視機品牌之一,一年銷量約10萬臺,定位於高端市場,售價比三星等品牌更高。

由於歐洲經濟不景氣,加之Metz過於偏重高端市場,成本高、體量小,2014年11月19日Metz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此次,創維收購了Metz公司的電視機業務,Metz公司的閃光燈、汽車零部件註塑等業務由另一家德國公司收購。

創維表示,收購Metz公司後,將積極維護Metz品牌的現有市場地位和渠道,同時拓寬產品線,實現Metz由彩電品牌向家用電器品牌的轉變。預計到2017年,創維電視將在海外實現1000萬臺的銷售,其中自主品牌數量達到30%。

吸取湯姆遜教訓

十年前,TCL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轟動一時,但此後卻連續幾年被拖入虧損泥潭。相比而言,創維收購Metz電視機業務,規模更小、操作方式更穩健。

“我們談了6個月”,孫偉中回憶收購的過程說,此前創維與Metz公司已經合作了一年多,主要為Metz代工電視機,“它原來是我們的OEM客戶”。

所以,雙方之前在人員、產品上已經有過磨合。去年,Metz公司破產,給創維提供了機會。“聯想收購IBM筆記本電腦業務之前,也曾為其代工”,孫偉中認為,這提高了並購成功的幾率。

“我們跟湯姆遜並購案有幾個不同”,孫偉中說,一是Metz的人員沒有湯姆遜那麽多;二是Metz雖然在18個國家和地區銷售,但90%業務在德國,不像湯姆遜那樣全球運營。

這符合創維的戰略,在歐洲市場先做德國。因為歐洲最大的電器零售連鎖店的總部在德國,一旦在德國市場站穩腳跟,有利於今後向整個歐洲市場擴展。

創維將在德國成立一家新公司,由新公司去收購Metz的資產與品牌,不背負Metz的債權債務;而且Metz已破產,所以創維將跟Metz的員工簽訂新的勞動合同,降低勞資糾紛風險。

“今後,最重要的是成本控制”。孫偉中透露,未來Metz在德國的研發、制造體系將逐步搬到中國,以降低成本,銷售體系仍會留在德國。“Metz一年銷量10萬臺,創維一年銷量1000萬臺,收購整合之後,Metz的采購、生產成本將大幅降低”。

不過,孫偉中坦言,德國團隊的工作方法、研發流程、文化與中國團隊不同,“雙方融合仍然是挑戰”。另外,Metz被收購之後,如何保持它的高端定位,也是一個考驗。

中國品牌崛起

國內彩電企業接連海外並購的背後,中國品牌在全球崛起已是大勢所趨。

據群智咨詢的調查,2015年一季度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為5295.8萬臺,同比僅小幅增長1.1%。其中以韓國和日本品牌為主的大部分品牌出貨未達預期,相反中國品牌表現優異。從一季度全球品牌出貨排名來看,中國品牌市場占有率首度超越韓系品牌,達到33.5%,而TCL、海信和創維市場占有率分列第三至第五名。

群智的研究經理李姍徽分析說,三星和LG電子一季度同比僅微增1.6%,韓元升值以及歐洲、新興國家等地區的匯率貶值,導致韓國品牌不得不在部分地區提高售價來確保獲利,銷售量和銷售額目標均受到較大挑戰。而日本品牌一季度大幅萎縮9.9%,堅守中高端市場。

反觀中國品牌,包括TCL、海信、創維、長虹、康佳、海爾六大品牌,以及樂視和小米,一季度出貨量同比增長25.4%,增速顯著。在外銷市場,中國品牌在很多區域市場出貨量維持快速增長,中國與非洲、拉美和東歐等地區的經濟聯盟利好於彩電出口。

“中國品牌一直在海外市場進行並購,如去年TCL收購三洋墨西哥彩電工廠,今年創維收購德國Metz的電視機業務等,也有力地推動著中國品牌份額不斷增長,一季度六大品牌出口量同比增長21.1%。”李姍徽說。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18

硬件還是內容盈利?彩電大戰突顯模式之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311.html

硬件還是內容盈利?彩電大戰突顯模式之爭

一財網 王珍 2015-08-27 23:40:00

“長遠來看,全能型的廠商才能存活並獲得發展。一方面具備了產業能力,即硬件運營能力,包括產品、品質、售後、供應鏈和渠道的能力;另一方面具備生態構建能力,包含軟件深度開發、價值轉化、創新營銷、內容資源,以及用戶運營和管理的能力。”董敏說。

彩電業從未像現在這樣熱鬧過,這兩年出現的國內互聯網電視品牌已經多達13個。在2015年國內彩電市場沒有增長的情況下,暴風、PPTV、微鯨、兆馳等新軍繼續湧入這片“紅海”。

這讓人想起十年前,CRT電視向平板電視轉型時的混戰局面。不過,當下的彩電大戰,除了OLED挑戰LCD的技術交鋒外,更突顯硬件盈利還是軟件盈利的模式之爭。

互聯網公司、運營商、代工廠等“跨界”的背後,是智能電視時代,商業模式的轉變,內容、服務盈利的時代真的到來了嗎?對此,創維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8月25日卻大聲疾呼“為硬件正名”,並認為未來硬件盈利仍是主流、內容服務盈利收入是補充。

未來,哪種模式會取勝呢?

兩年內13個新軍切入彩電業

8月13日,在傳媒業浸潤多年的黎瑞剛,率創業團隊,發布醞釀了四年的微鯨電視,55英寸4K電視售價3799元,會員服務年費199元。黎瑞剛表示,希望智能電視讓產業鏈變得更良性——用戶埋單看優質內容,內容提供商有收費渠道,然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

8月14日,電視代工巨頭兆馳股份(002429.SZ)宣布,以9.67億元競購視頻網站風行網63%的股份。而在兆馳股份最新的增發方案中,東方明珠(600637.SH)、文廣集團(SMG)、青島海爾(600690.SH)、國美咨詢分別以22億元、3億元、3.7億元、3.7億元,認購兆馳股份非公開發行股份。這六方將整合視頻內容、互聯網電視牌照、電視制作、互聯網運營和銷售服務網絡的資源,搶占互聯網電視入口。

兆馳股份投資總監方振8月26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2015年希望推出第一款互聯網電視產品,2016年甩開膀子賣。他說:“我們在京東、天貓用自有品牌,在海爾、國美用聯合品牌。”

最近,暴風影音也整合了海爾旗下的統帥電視業務,還聯手奧飛動漫(002292.SZ),打造“暴風TV”。而國內最大的視頻網站優酷,8月中旬上線了TV社區,預計優酷TV將於9月發布。

自2013年9月樂視電視上市以來,智能電視大戰波濤洶湧。之後,小米也推出了互聯網電視。後來者紛至沓來。2015年以來,長城寬城推出“大麥電視”,聯想推出“17TV”,蘇寧旗下PPTV電視亮相,互聯網電視牌照商之一國廣東方也推出電視品牌“CAN”;與此同時,傳統彩電廠為抵禦新軍的進逼,創維、康佳、海信分別推出互聯網子品牌“酷開”、“KKTV”、“VIDAA”,加上醞釀中的優酷TV、風行TV,至今,互聯網電視品牌已經多達13個。

內容盈利仍是墻上“大餅”?

其實,2015年國內彩電市場幾乎沒有增長。據中怡康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國內彩電市場銷量增長3.2%,銷售額僅增長0.8%;預計全年國內彩電銷量增長2%,銷售額同比持平。

為什麽大家還要湧入呢?群智咨詢的副總經理李亞琴認為:“更多動力來自行業模式的變化。進入互聯網+時代,現在電視機已成為內容、服務的入口,所以視頻、傳媒的人也要做硬件,想控制這個入口。”

中怡康黑電研究中心總經理彭顯東認為,盡管國內電視機市場有點停滯不前,但是電視的內容、服務收入市場,卻很誘人。以“活躍用戶數X ARPU值”計算,中國電視機的保有量為4.5億臺,如果每個用戶的ARPU值為100元算,國內一年電視內容和服務收入的市場規模就超400億元,未來這一市場有望增至1000億元。

“加上目前電視機的制造門檻較低,上有屏廠、芯片廠、主板廠和各家Design House(設計公司),下有中國過剩而成熟的電視代工產能。”奧維雲網(AVC)黑電研究中心總經理董敏說,“樂視的模式,也為互聯網、內容制造公司帶來不小的啟發。通過電視硬件快速做大營收,做大估值,套現或反哺拓張也是部分互聯網廠商的內心打算。”

據8月26日發布的樂視網(300104.SZ)半年報,2015年上半年,樂視網營業收入44.6億元,同比增長51.79%,主要受益於廣告業務快速增長以及電視熱銷;上半年樂視網的凈利潤約2.55億元,同比增長67.7%。2015年上半年,樂視超級電視銷量約100萬臺(含訂單),力爭全年銷量300萬臺以上。值得關註的是,樂視網的日均獨立訪問用戶已達到5300萬。

但是,樂視目前彩電硬件還是虧錢的,100萬臺虧還虧得起,如果300萬臺呢?而且,樂視的內容收入是否可以持續,還需看兩年之後,用戶會不會繼續交每年490元的服務費。

李亞琴認為,蘋果手機軟硬件都實現盈利,電視也將迎來這個時代,但是目前這個時代還沒來到。為什麽呢?第一是視頻內容,現在仍由國家廣電總局來管理,難以個性化、差異化;第二是應用還不成熟,比如遊戲,現在小米努力補貼遊戲開發,以開發出適用於電視的遊戲,只有生態鏈豐富,更多企業關註用戶時,才會盈利。“所以現在是陣痛期,大家想兩條腿走路、軟硬件都盈利,但軟件還沒盈利,且硬件利潤越來越少,所以大家會比較痛苦。”李亞琴表示。

彩電廠為硬件“正名”

海信、TCL多媒體、長虹的半年報,已反映出這種“陣痛”。

2015年上半年,海信電器(600060.SH)營業收入140.01億元,同比增長5.6%;凈利潤6.25億元,同比增長1.98%。在市場低迷中,算是不錯的成績。海信一方面以ULED、激光電視提升產品結構,同時打造“產品+內容+運營+用戶”的互聯網+服務模式,截至2015年6月底,海信電視的激活用戶數已經過1000萬。但是,互聯網新軍不斷下拉彩電均價,也影響其凈利增速。

TCL多媒體(01070.HK)2015年上半年,營業額121.71億元,同比增長1.3%;凈利潤1.09億元,同比下降19.6%,不過其中經營性盈利0.85億元,同比改善1.44億元。與此同時,TCL多媒體通過歡網、全球播等,擴大內容方面的收入,TCL智能電視的累計用戶已超900多萬,而且歡網、全球播已經分別完成了A輪、B輪融資。

四川長虹(600839.SH)2015年上半年收入298.5億元,同比增長9.32%;凈利潤虧損1.9億元。盡管長虹近年積極試水智能家居、智能社區,但,宏觀經濟下行,加上智能家居引發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加速進入彩電品牌整機市場,短期內帶來壓力。

在“陣痛”之中,彩電廠最擔心的是,“硬件不賺錢”的觀念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像聯想17TV的55英寸的4K液晶電視剛賣到3999元,微鯨就把同尺寸的產品價格拉到3799元。這種“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價格競爭,可能會削弱消費者對彩電硬件的訴求。

所以,創維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8月25日在發布會上,才這麽急於“給硬件正名”。他認為,互聯網公司為追求用戶數、單個用戶價值,不會願意在好的硬件上下功夫,而好的內容和服務離開好的硬件將是空中樓閣。“以蘋果手機為例,80%的盈利來自硬件,20%的利潤來自內容和配件,所以未來硬件盈利為主的模式將會勝出。”劉棠枝表示。當然,創維的策略是硬件、內容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目前,創維的累計用戶數已經達1000萬。

而創維、康佳最近推出4K OLED電視新品,海信力推ULED,都是想增加硬件的附加值。

軟硬“融合”

的確,彩電業的價格大戰已經山雨欲來風滿樓。Display 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說,CRT電視1999年價格大戰,平板電視2006~2007年價格大戰,2015年智能電視也將迎來價格大戰。從全球看,三星、LG已在海外市場大幅調低電視價格。

“價格戰的前提,第一是競爭者眾多;第二是市場疲軟;第三是成本支撐(液晶面板正在降價);第四是庫存壓力,目前這四個條件都具備了。”張兵說。

融合網的總編輯吳純勇也認為,智能電視三五年內將出現一輪洗牌。目前,彩電企業分三類,第一是傳統家電類,海信、創維、TCL、康佳、長虹、海爾;第二是科技類企業,聯想、微鯨、優酷、暴風、風行網;第三是運營商,歌華有線等,據說三大運營商也要做電視。“未來,可能這三個陣營會各有一兩家、兩三家留下來,形成新的智能電視機的競爭格局。”吳純勇說。

在張兵看來,未來可能是不同陣營之間合縱連橫,勝者從產業鏈之間的PK中產生。

“長遠來看,全能型的廠商才能存活並獲得發展。一方面具備了產業能力,即硬件運營能力,包括產品、品質、售後、供應鏈和渠道的能力;另一方面具備生態構建能力,包含軟件深度開發、價值轉化、創新營銷、內容資源,以及用戶運營和管理的能力。”董敏說。

而彭顯東認為,樂視的成功很難複制,第一彩電市場沒增長,第二彩電廠也在向內容運營轉型,第三新進入的廠家眾多,新軍必須瞄準細分市場才能立足。“未來,硬件盈利、內容盈利兩種模式將走向融合,單純一條腿,走不長遠。”他表示。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52

彩電網上王者之爭再度上演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727.html

彩電網上王者之爭再度上演

一財網 王珍 2015-11-12 11:08:00

奧維雲網的助理總裁張彥斌認為:“電商發展遇到瓶頸,高增長不再,增速已放緩;產品結構持續升級,價值戰將取代價格戰。”

“雙十一”的彩電線上王者之爭,每年都很激烈。2015年,不僅是海信、樂視、創維酷開、TCL等彩電品牌廠的PK,還是天貓、京東、蘇寧易購和國美在線之間電商平臺的肉搏。肉博少不了價格競爭,但用戶的口味已經變化,除了低價,他們還呼喚更好的體驗。因此,已確立了彩電主流渠道地位的電商,也應該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三國殺”隱現

據樂視11月12日公布的數據,2015年“雙十一”當天,樂視超級電視全網銷量38.6萬臺,銷售額9.6億元:其中,天貓平臺總銷量14.8萬臺,銷售額3.6億元;京東平臺總銷量13.1萬臺,銷售額3.1億元;樂視商城總銷量10.7萬臺,銷售額2.9億元。樂視號稱在天貓、京東均奪得電視品類銷售額、銷量的“雙第一”。

當同行血拼低價時,海信立足高端市場,將“雙十一”的主力產品定為曲面、4K、大平板,兩個“爆款”都是55英寸電視,其中一款是曲面超高清電視,另一款是4K智能電視。11月11日淩晨,海信官方旗艦店單店60秒銷售額破千萬,60分鐘銷售額過1億元,6小時突破了2014年的全天銷售額。海信電商負責人周勝輝表示,節前備戰10萬臺電視沖擊“雙十一”,部分熱門商品已經售罄,火爆程度超過預期。其中,移動端消費占比70%。

國內另一彩電巨頭創維,選擇在11月11日與中國足協中國之隊簽約,成為官方贊助商,為“雙十一”大促再添一把火。創維(含酷開)也宣稱,成為天貓、京東、蘇寧、國美四大平臺的電視銷量、銷售額的雙料冠軍,9個小時內實現2014年的全天銷量。創維(含酷開)的電視銷量為24萬臺,電視銷售額突破6億元,其中4K電視銷售占比超過40%,同比增長118%。其中,酷開表現不俗。11月11日截至14點,酷開電視全網銷量已達7萬臺,銷售額1.8億元。

而有垂直產業鏈優勢的TCL,在2015年“雙十一”推出“挑T節”的活動,承諾凡在天貓、京東、蘇寧的TCL自營店購買產品的消費者,可享受七天內無理由退貨,並免運費。2015年嶄露頭角的微鯨電視也想“搶頭彩”,11月10日23點後,宣稱自己的55英寸4K互聯網電視在“雙十一”的預售中奪冠,電視單品預售金額8300萬元;預售臺數超過23000臺。

不過,從目前各家公布的情況看,樂視、海信、創維酷開在彩電網上市場的“三國殺”局面似乎已經隱現。但也有人質疑說,不能以一天,要以一年的線上銷量來看。

中怡康黑電研究中心總經理彭顯東指出,雖然2015年互聯網電視品牌增至15家,但是在“雙十一”,樂視延續在線上的強勁勢頭;小米電視銷量接近7萬臺,而海信、創維、TCL彩電三巨頭的銷量估計都分別在20萬臺左右;微鯨也發了一下聲,“其他品牌似乎連聲音都沒有”。

轉向“價值戰”

天貓、京東、蘇寧易購、國美在線幾大電商平臺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為了在隨時的比價中拉住消費者,價格波動比較明顯,尤其在11月11日零點前後。這給用戶帶來了不好的購物體驗。

L小姐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抱怨說,她11月11日淩晨在某電商平臺上選購了一臺49英寸的海信平板電視,價格2000元出頭,但她付款時,價格貴了150元,她當時想算了。但付完錢後發現,價格又比原來降了300元。她說:“短時間內,價格變了三次,讓人很氣”。

J小姐也碰到這樣的情況,她雙十一淩晨也在那個電商平臺,買了一臺40英寸的樂視電視,約1700元,“明明寫的是1599元,付錢時卻是1699元”。

事實上,用戶在求低價的同時,渴望更好的購物體驗。2015年,眼看天貓、京東兩大電商平臺PK,蘇寧易購大打服務牌,承諾電視送裝一體,還送平板電視的支架。

2015年,線上約占國內電視銷售市場25%的份額。奧維雲網的助理總裁張彥斌認為:“電商發展遇到瓶頸,高增長不再,增速已放緩;產品結構持續升級,價值戰將取代價格戰。”

彭顯東分析說,2015年“雙十一”的彩電銷量比預期大,原來預計銷量100多萬臺,現在約140萬臺,“電商作為彩電主流渠道之一的地位,得到確立。預計‘雙十一’當周,有可能首次出現線上彩電銷量高於線下彩電銷量的情況”。

彭顯東預測,這對後續市場的影響,從負面看,一部分“雙十一”網上銷量將流到線下,接下來線下經銷商入貨會有壓力,“幾個電商平臺的價格競爭,受傷的是廠家”。從正面看,人們的網上購物,尤其是移動端購物的習慣進一步養成。阿里、京東晚會,采取“娛樂+購物”的模式,將來電視購物也有更大的可能。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8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