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馬化騰首次站臺 騰訊雲能否彎道超車?

正如2000年的互聯網技術,雲計算正引發新一輪的技術革新。

人工智能、物聯網,這些前沿技術與趨勢都離不開雲技術,正是其具有不可撼動的基礎性地位,未來市場增長可觀。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到2020年基於雲的硬件和軟件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美元,將是目前的3倍。2016年數字化轉型將成為業界主流。

而入局者正將技術門檻越壘越高,行業競爭也愈發激烈。在這種功能情況下,紛紛入局的BAT都將雲技術視為重要業務之一。

7月5日,騰訊“雲+未來”峰會在深圳舉行,騰訊總裁馬化騰首次為騰訊雲站臺。今年3月,在騰訊公布的年報中,首次提及騰訊雲的業績增長,這也顯示了雲服務對於騰訊而言的重要戰略地位。

開放式雲平臺

“重要性”與“開放”是此次“雲+未來”峰會傳達出的主要信息。

自2013年發布以來,騰訊雲開放程度呈遞進式,從騰訊所擅長的社交、遊戲等業務逐漸向其他領域滲透。2015年,騰訊雲全面向合作夥伴開放,業務拓展到電商、O2O、互聯網金融等領域。

2015年,騰訊雲同比增長超過100%。超過遊戲平臺與微信的增長,在騰訊眾多業務中增長幅度最大。面對極具潛力的紅海市場,騰訊表示將繼續投資以加強雲服務。

在去年舉行的雲端峰會上,騰訊表示未來5年將投入100億元打造雲平臺及建設生態體系,發展2000家雲計算生態服務商,其中包括500家核心合作夥伴。隨後,騰訊在華南、華北、華東三大計算節點開放了更多的區域,幫助近300家初創公司上雲,陸續為廣州、深圳、上海、重慶、四川、河南等二十多個省市政府提供雲服務。同時,騰訊雲海外節點也加速布局,本月底新加坡節點將會上線,美國節點也將在9月份上線。

在馬化騰看來,未來雲端最大的機會在於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很多傳統的企業,過去是“觸網”,也就是使用互聯網,現在開始“觸雲”。”

產業升級必然面對的一個問題是如何進行互聯網改造。在這點上,萬科總裁郁亮表示曾在兩年前到騰訊請教。隨後,萬科利用大數據系統對傳統投資、營銷流程進行改造。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精準投資,上海萬科上半年銷售業績超過200億。目前,騰訊雲為廣發、富途等傳統券商提供雲端解決方案。

過去的180天騰訊雲共發布了25項新的產品,包括計算、存儲、網絡、數據庫、CDN等一系列的解決方案。下一步,騰訊將把雲服務納入平臺型戰略考量。“采用我們的方案,你是接受和得到了整個騰訊平臺,不管是社交還是騰訊,我們所有平臺的支持,我們有十幾年的經驗的支持。”在雲峰會上,馬化騰表示騰訊將用背後資源全力打造騰訊雲。

雲端之爭

這一系列布局背後是騰訊追趕競爭者的決心,無論是入局還是開放時間都稍微晚了一步的騰訊雲正在彌補跟阿里雲之間的差距。

阿里雲成立於2009年,在2013年開始布局海外市場,與騰訊雲側重有所不同,阿里雲主要為政務、電商、物流等領域提供雲服務解決方案。

兩家巨頭前後腳入局雲計算,必然面臨一場爭鬥。根據摩根士丹利近期發布報告,阿里雲單獨估值已達390億美元,其預估,阿里雲未來5年內營收將突破185億美元。

在2013年,阿里向阿里雲戰略增資60億元,加大力度布局雲服務。根據官方透露,去年阿里雲CDN客戶數已突破10萬,人民網、芒果TV、今日頭條、新浪微博、優酷土豆、知乎、豆瓣、熊貓TV、魅族等企業皆是阿里雲CDN用戶。

兩者之間競爭除了比拼平臺提供的資源以外,更影響用戶體驗的是雲端CDN的速度。

在去年雲峰會上,騰訊雲發布“雲+計劃”後,雲服務帶寬不斷擴充。在這次峰會上,騰訊雲負責人邱躍鵬表示,目前產品在三大節點的帶寬超過1T,有能力抵禦非常大的攻擊。而阿里雲在今年3月推出六代產品,阿里雲CND國內500+節點,能夠提供超過10T帶寬,單節點40-300G。帶寬之間的激烈競爭也將左右誰能夠贏得更多客戶。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雲+未來”峰會上,騰訊雲提出了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未來將在人工智能、安全以及深度學習等各方面投入建設更大資源,在全球招聘超過100名人工智能方面的高科技人才,強化雲在前沿科技上的能力。“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人才打造,可以更好、更快速地為大家提供穩定、高速、安全、有服務能力的雲計算。”邱躍鵬說道。

而對於與阿里之間的競爭,騰訊雲副總裁曾佳欣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媒體表示,騰訊雲並沒有模仿或者跟隨阿里步伐,只是抱著開放心態在學習,“行業之間應該有更多學習與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46

逾1億美元殺入中國巧克力市場 億滋能否“彎道超車”?

行業低迷,幾大巨頭多年盤踞,巧克力市場看似已無多少空隙可容下新的競爭對手,然而,糖果巨頭億滋卻毅然殺入,這是為何?

8月中旬,億滋一款巧克力品牌妙卡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這款外形包裝略像德芙的巧克力產品如何搶占中國市場?

億滋中國總裁馬儒超(Stephen Maher)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其計劃三年投入超過1億美元以及大量人力物力來發展中國巧克力市場,雖然目前巧克力市場低迷,競爭激烈,長期看好中國巧克力市場以及差異化競爭是億滋決定進入中國巧克力市場的原因。

事實上,不僅巧克力,近幾年整個糖果餅幹零食市場的低迷也給億滋這一零食巨頭帶來巨大壓力,馬儒超“臨危受命”,在加強創新管理的同時,縮減不必要的工廠,大力推動新品策略,力圖對抗市場的低迷,並初獲成效。

逆勢殺入

億滋殺入的中國巧克力市場是已經顯出疲態的市場。歐睿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巧克力在零售市場的銷售額達185億元,銷售額跌3%左右。2014年銷售額為191億元,2016年預估為184億元,連年下滑。

雖然生產巧克力已經有著百年歷史,億滋卻選擇在這個時候進入中國市場,不免讓很多人懷疑億滋的進入太晚了,目前,中國巧克力市場已經被早就進入中國市場的好時、瑪氏、費列羅、雀巢等食品巨頭盤踞,而億滋僅有極少部分的進口巧克力產品進入中國。可以說,在中國巧克力市場根基幾乎為零。

在馬儒超看來,億滋還是有得一搏。

一方面,在宏觀市場上,馬儒超認為,雖然目前中國巧克力市場出現疲態,但中國巧克力市場的長遠前景依然被看好。億滋國際巧克力品類團隊總裁César Melo表示,以中國的收入水平而言,人均巧克力消費量僅僅是其他相當收入國家的十分之一。所以,向中國消費者教育、普及巧克力,以及給中國消費者引入好的產品,會推動巧克力品類的發展。

另一方面,馬儒超認為,億滋有三大優勢可以實現彎道超車。首先,億滋品牌影響力,億滋以及億滋進入中國的巧克力品牌妙卡在全球已經是強勢品牌,積累了較強的品牌影響力,這為產品宣傳打下基礎;其次,億滋在中國深耕多年,有三十多年的渠道運營經驗,可以獲得渠道經銷商的支持,包括億滋這幾年大力布局電商渠道,為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打下基礎;最後,億滋也會采取差異化競爭,產品奶源會采用阿爾卑斯進口。億滋在口味上也做了本土化調整。César Melo介紹,經過對市場調研,對妙卡巧克力進行了本土化調整,首先它易於融解,入口易融化;第二必須要有濃郁的巧克力口味,還有就是很柔和的阿爾卑斯牛奶的質感;最後一點就是甜度適宜。

抵禦寒冬

歐睿國際市場研究經理杜佳琪認為,億滋重新引進一個新的巧克力品牌,就是希望能在細分市場上有新的業績增長點。據歐睿提供的數據顯示,億滋2015年在甜餅幹市場的份額(以零售額計算,下同)為10%,鹹餅幹市場份額為7%,而吉百利的市場份額僅為0.2%。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認為,億滋近兩年在陸續推出新產品,其中包括“焙朗”早餐餅,主要是因旗下產品如“奧利奧”等都存在產品、品牌老化的問題。如何吸引新生代的消費者,成了億滋下一步發展的關鍵。億滋把新的巧克力品牌引進來,就是希望借此拉動其業績。

很顯然,億滋包括整個零食業這幾年在中國面臨了一定的困境。2014年,馬儒超接棒億滋中國總裁。馬儒超坦言:“2014年我接任億滋中國總裁,的確是遇到了一定困難,整個糖果、餅幹等市場均出現疲態,為了防止下滑,我們已經將可能推出的新品全部推出。去年關閉了兩家在中國的工廠,精煉分銷的網絡,我們克服了眾多困難並經過這一系列調整,公司在財務上更加堅實,有了好的財務狀況可以支持我們在中國市場上推出更多的新品。”

可見,億滋為了抵禦行業低谷,已經用盡了各種辦法。馬儒超個人在管理上也積極尋求突破。

馬儒超表示,身為億滋管理層,一直推動企業文化和激發員工工作熱情。

“在億滋的這幾年,我在管理方面有三個秘訣,我個人是一個服務型的領導,企業的組織架構通常看作金字塔,老板在金字塔頂端,統治公司組織架構,我個人會看作倒置金字塔,我其實在金字塔最下方,個人既不生產任何產品,也不直接銷售任何產品。我沒有自己的專用辦公室,因為我們所有員工都是開放式員工。此外,我每天要進行的數百場小型對話與談話,通常來講,人們對溝通一些負面的消息會比較遲疑了,我會每天在辦公室里面到處走動,和大家打招呼。因為有這種比較緊密的連接會激發人們告訴你真實的狀況,一些不太好說的事情。我可以了解到這個狀況是什麽,然後再尋找對一些事情的應對方法和解決辦法。還有就是幽默感,生意肯定是有高潮也會有低谷,怎樣度過這個困難個人的幽默化溝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馬儒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16

時隔一周特斯拉自動駕駛再出事故 無法識別彎道撞向護欄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公司的Autopilot自動駕駛功能又導致了一起新的Model S電動車交通事故,所幸並未引起車主死亡。事故發生時 馬克·默爾森的特斯拉電動車正行駛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段高速路面上,天氣狀況非常良好。但在一個彎道中,Model S的自動駕駛功能並未能識別彎道,撞向護欄。

車主回憶道,當時他正在雜物箱中夠一塊布,打算擦洗儀表盤。也就是說車主默爾森當時並未如特斯拉建議的,在開啟自動駕駛功能時將手隨時放在方向盤上。不過奇怪的是如果連普通的轉彎動作都無法完成,那是不是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功能出現了錯誤。特斯拉是否是過於著急地推出一項並未完善的自動駕駛功能。

就在一周前,8月15日,一輛特斯拉Model S電動汽車在法國試駕期間突然著火。事後車輛完全被摧毀,事故原因目前不得而知。

此前, 一輛Model S型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曾於5月7日在佛羅里達高速公路上與一部卡車相撞,當時坐在駕駛位置的40歲特斯拉車主Joshua Brown因此喪生。

7月初,一輛ModelX在開啟自動駕駛模式的情況下撞上高速路護欄並發生反彈側翻,所幸無人員傷亡。 而在 7月9日,另一輛特斯拉ModelX在美國蒙大拿的2號高速公路上行駛,這輛車突然向右側轉向,撞向隔離護欄。乘客和駕駛員均未受傷,但據CNN報道,ModelX右側嚴重受損,“一只輪子也不見了”。事後,該車的車主表示,事發時車輛正在使用自動駕駛功能。

8月2日, 北京地區發生特斯拉自動駕駛中國“首撞”事故。當時車主特斯拉Model S車主羅先生在北五環使用自動駕駛時發生撞車剮蹭,原因是系統未能準確識別前方停靠的黑色桑塔納。 隨後,在特斯拉中國官網上,被稱作“自動駕駛”的Autopilot被改成了“自動輔助駕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477

閱文加速全產業鏈開發 百度、阿里能否彎道超車?

8月28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目前國內最大的網絡文學平臺閱文集團已經與光線傳媒、新麗傳媒成立了子公司或項目組共同開發網絡文學IP,此外,閱文正在與一些影視、遊戲公司洽談合作或簽署合作協議。自從近期閱文集團公布“IP共營合夥人”計劃後,閱文逐漸擺脫出售IP(內容版權)的“一錘子買賣”,而轉向深度、長線、跨界合作開發互聯網原創內容。閱文此舉目的除了要向下遊要利潤,也是為了更好地開發IP,留住作者資源。

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朱悅向記者表示,作者資源是網絡文學平臺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隨著百度、阿里旗下文學平臺均采用各種辦法想要爭奪更多作者資源,也讓穩坐頭把交椅的閱文集團感受到壓力,而合夥人計劃既可以最大化實現IP價值,也可以更好留住作者資源。

目前,網絡文學行業中,閱文集團整合了起點中文網、創世中文網和雲起書院等知名網站品牌,在作者資源以及作品質量與數量的積累上都掌握了大量的資源。百度文學(現已由完美世界控股)、掌閱文學及阿里文學,在各自擅長的內容創作、分發渠道及衍生開發上均獲得建樹。而一些知名作者成為網絡文學產業的重要資源,如北京靈龍文化公司的作者江南,全程參與到作品的創作及開發過程中,形成自產自銷的產業鏈構建,或將成為行業的另一種發展模式。

閱文集團副總裁羅立

值得註意的是,全產業鏈開發正在成為行業趨勢,特別是在IP產業鏈上下遊均有布局的BAT。目前,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已基 本經完成網絡文學的占位布局, 通過結合旗下的娛樂影視資源,形成了從IP開發到IP運營的生態閉環,打造泛娛樂的運營架構,從而實現全產業鏈覆蓋。

與產業鏈下遊合作開發網文IP成為趨勢。以近日閱文集團與起點中文網白金作家骷髏精靈合作全產業鏈開發其新作《鬥戰狂潮》為例,閱文集團不再僅僅是網絡IP的銷售方,已經成為網文IP出版、影視、遊戲的全產業鏈開發者,開始告別以前的出售網文IP的一錘子買賣,向全產業鏈開發邁進。除了閱文集團近日公布的“IP共營合夥人計劃”,百度文學近日也宣布引入完美世界戰略投資,就是希望借助完美世界影視、遊戲資源更好的開發網絡文學IP。阿里文學也推出了“光合計劃”打造以IP為核心、開放合作的IP衍生模式,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則表示,阿里文學將以內容生產、合作引入以及版權產業鏈的雙向衍生為主,建立開放的文學產業鏈生態。

為何原本以一錘子買賣出售網文IP的網文平臺開始向全產業鏈布局?

第三方文娛研究機構藝恩分析師認為,當泛娛樂這跟鏈條逐步銜接起來,處於產業鏈的最前端的文學的重要性自然會被重新評估。占據了IP的源頭——文學內容,就等於坐擁一汪活水,掌控了整個產業鏈的話語權。在新的時代,擁有好的內容和好的渠道固然重要,但還必須擁有從文字到動漫、遊戲、網劇、電影等衍生品的全產業鏈開發能力。這給市場帶來一個拐點,也出現了彎道超車的時機,擁有全產業鏈開發能力的文學平臺有憑借全產業鏈開發能力,超越傳統文學平臺,後來居上。

事實上,加速與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共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核心作者資源的爭奪。

朱悅認為:“網絡文學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作者資源的造血能力,然而這種能力往往來自於經驗豐富的編輯團隊以及管理團隊。身處內容創意產業,大浪淘沙的過程中發現金子的能力才是每個平臺方脫穎而出的成功秘訣。”

阿里文學、百度文學能否對騰訊系的閱文集團產生沖擊甚至彎道超車?

事實上,閱文集團也感受到了四處的壓力,特別是同樣擁有全產業鏈平臺支持的百度文學、阿里文學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兩大網文平臺。對此,閱文集團副總裁羅立認為:“目前我們在網絡文學平臺具有絕對優勢,我們並不懼怕來自同行的競爭壓力,但我們比較擔憂的是來自跨界的競爭,這是我們加速布局產業鏈下遊的重要原因。”

對此,朱悅表示:“對於百度文學,利用旗下視頻網站品牌愛奇藝的資源將部分文學作品成功開發成影視內容,這讓市場察覺‘網絡平臺(縱橫)+影視制作播放平臺(愛奇藝)’模式的發展潛力。而阿里文學對於內容的衍生開發環節的龐大資源以及開發熱忱,尤其是其不強調絕對控制版權的開發態度將會吸引一大批對於衍生開發有自我構想和要求的IP擁有者,進而在IP開發的市場中形成有力的沖擊。”

作者資源、作品版權依舊是網絡文學行業的硬通貨,所以對於強大的資源挖取能力依舊是快速縮短和領頭羊差距的主要手段。然而從長遠的可持續發展來看,對於資源的創造和生態鏈的培養將決定平臺方最終的行業地位。同時,結合諸如貼吧、微博和其他社交資源的引流,對於讀者粉絲的培養和重視,成熟編輯團隊的引入,都將幫助平臺方更上一層樓。

不過,也有一些問題需要引起行業重視。朱悅認為,一方面是作品內容的管控,需要小心防止觸及“紅線”,之前一系列的涉政涉黃題材的嚴厲整頓已經為平臺及作者方面敲響了警鐘。同時,對於版權的處理也將成為平臺方慎重的考慮。縱橫最近卷入和天下書盟的版權官司便是由於對版權問題的疏忽,而阿里文學旗下的書旗和UC瀏覽器或多或少也存在著版權模糊的問題,這都將成為今後發展的隱患。

阿里文學、百度文學能否對一家獨大的閱文集團產生沖擊甚至彎道超車?

可以預見,未來的網絡文學平臺將不僅僅作為行業的創意源頭,進一步加深與其他產業的互動,將自身作為衍生品進行二次開發,對於熱門的影視、遊戲、體育IP進行文學化的創作,或許會成為新的行業增長點,進而繼續吸引大量的讀者和粉絲。網絡文學產業也將根據衍生開發環節的布局,形成多寡頭的局面,整合各個平臺所屬集團的優勢資源,各自形成全產業鏈的覆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51

可重構計算芯片要來了!“中國芯”有望真正實現彎道超車

在中國工程院主辦,西安交通大學和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共同承辦的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上,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教授表示,“可重構計算芯片技術是集成電路領域非常有希望的差異化技術,具有廣泛適用性。”據科技日報報道,而其團隊已經和清華紫光等企業合作,預計在明後年能將可重構計算芯片產品正式推向市場。

據魏少軍介紹,以專用集成電路為代表的專用計算根據特定的應用來定制電路結構,其執行速度快、功耗小、成本低,卻有一個致命缺陷——靈活性和拓展性差。針對不同應用需要設計不同的芯片,設計周期長,投入研發成本也高。

而可重構計算芯片則讓芯片成了“變形金剛”——硬件跟著軟件變,軟硬件雙編程,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實現“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比如說,“雙十一”即將到來,公眾想要愉快“剁手”,得仰賴電商公司強大的後臺處理能力。這時如果電商針對交易來配置系統以保障公眾購物體驗,當“雙十一”過去,這樣配置的系統處理起其他任務時表現可能就欠佳。若采用可重構計算芯片來部署系統,則面對不同的應用需求,它可以自行變動,時刻保持最佳狀態。

魏少軍告訴記者,其團隊針對可重構計算芯片技術已經研究十年,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十一五”863重點項目支持,並研發出了高能效動態重構計算芯片。目前,清華大學基於這一技術又研發出思考者(Thinker)多模態神經網絡計算芯片,魏少軍說,這是世界上首枚利用可重構計算芯片技術實現深度神經網絡學習的芯片。

“我們的可重構計算芯片技術在全球也處於領先地位。” 魏少軍表示,他們的目標是面向專用集成電路市場,來進行通用芯片技術的研發。“可重構計算芯片技術有望為解決芯片國產化問題找到一條差異化道路,真正實現‘彎道超車’。”魏少軍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18

IMF前副總裁朱民:國際經濟低迷 中國要“垂直超車”而非“彎道超車”

“國際經濟形勢將持續低迷,具體表現為‘七低’——低經濟增長、低投資、低貿易增長、低FDI(外國直接投資)、低通貨膨脹率、低利率水平以及低油價水平。”

11月10日,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商業圓桌會在廣州舉行,世界經濟論壇基金董事成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對未來5年的世界經濟形勢做了以上預測。

今年7月,IMF下調2016年全球GDP增速至3.1%。對此,朱民表示,在過去三年里,無數經濟學家說全球經濟會強勁恢複,但事實是經濟在持續下行,而且,全球貿易也表現不佳,進口增速和FDI的下跌幅度前所未見。

“另一方面,全球的價格水平也是萎靡不振。石油發生供給結構性變化,傳統的供應方OPEC在油價下跌時,希望通過減少石油全球供應量來維持油價,但原油市場新的闖入者——頁巖油的供應量大大提升,從而使全球供油量維持在高水平,油價進一步下跌。”朱民說,“而油價的下跌進一步帶動了物價的下跌,目前,全球處於通貨緊縮的狀態”。

在朱民看來,全球都在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致使出口競爭加劇,“這從目前多個國家的PPI為負數就可以看出來,也就是企業的出廠價格也在下降”。

面對全球經濟低迷的狀況,朱民提出,必須創新求變。“雖然創新是未來經濟走出低迷的方向,但科技創新對目前整體經濟的影響是負面的。因為科技創新在發展過程中會沖擊傳統的產業,使傳統企業不敢投資和擴大生產。所以,必須把今天的創新產業化,否則就不可能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朱民還認為,如今的數字時代讓中國和發達國家擁有同樣的起跑線,中國應該要“垂直超車”,而非“彎道超車”。“數字時代是沒有道的,全部向你開放,所以在這個狀況下不是彎道超車,是垂直超車。前面是一輛車,你是飛機才能超越。數字化的時代是一個結構性的變化,把世界打開以後可以垂直在新的層面上超車,這才是未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創新產業化成為新的方向,而中國必須要在這方面走在前列,中國有技術、有資金,在促進創新產業化全球戰場上有一個非常好的前景。”朱民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95

TPP已“死”,RCEP能彎道超車嗎?

剛剛過去的周末,智利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菲利普(Felipe Munoz Navia)剛從瑞士日內瓦世界貿易組織(WTO)總部開完會返回智利。

當地時間11月19至20日,亞太經貿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秘魯的首都利馬舉行。這讓菲利普有機會在鄰國就能近距離觀察國際貿易安排的決策過程和區域自貿協定的進展。

菲利普的研究領域集中在國際貿易,在他案頭中,最常出現的就是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WTO這些貿易安排的資料。

位於拉美西海岸的智利和秘魯都擁有狹長的海岸線和有限的國土面積,這樣的地理特征令兩國的經濟形態都非常依賴國際貿易。除了都是WTO和APEC成員外,智利和秘魯還都是TPP的早期成員。

但現在,美國主導的TPP前途渺茫,總統奧巴馬已經放棄為其遊說,新當選的總統特朗普早已表態不支持。現在各方關註的一個焦點是,如果TPP最終被美國拋棄,那麽中國一直參與推進的RCEP是否會因此而加速?

對此,菲利普非常肯定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RCEP加速是確定的。TPP的失敗,將會促進其他貿易協定的發展。而智利這樣重視國際貿易的國家,也在密切關註RCEP的內容和進展,會尋求機會與RCEP建立更強的聯系,並決定是否加入。

1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

RCEP迎來窗口期

在19日的APEC峰會主旨演講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我們將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盡早結束談判。”

RCEP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參加,意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在菲利普看來,由於奧巴馬的任期已近尾聲,不會有人期待本次會議上TPP能有什麽成果。但在經濟下行期,打破貿易壁壘的自貿協定必然是大勢所趨,“也許RCEP的進展速度還不夠快,協定內容也不夠全面,但達成一個總比沒有好。”

亞太自貿區(FTAAP)是此次APEC利馬峰會的核心議題之一,而由TPP失速造成的未來6~8個月的真空期,也將是RCEP達成的重要時間窗口。

很多分析認為,特朗普在此前競選時期的一些表態不一定會在執政期間很好地履行,但終結TPP似乎是其為數不多下決心延續的主張之一。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政府學院教授馬克·羅澤爾(Mark Rozell)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特朗普的未來政策存在很大變數,但毫無疑問,“TPP已死。”

但實際上,TPP走到盡頭是否已成定論,倒還有待觀察。

比如,一手推進TPP的美國貿易代表邁克爾·弗羅曼(Michael Froman)當地時間11月14日晚就在出席華盛頓的一場活動時表示,TPP正處在“煉獄”之中。他表示自己並不認同用“死亡”來描述TPP現在的狀態,而“偏向於使用‘煉獄’一詞”。

而一位曾任職於共和黨的人士則對本報記者稱:“並不急於有結果,先等個一年半載。”

可是,特朗普的當選並沒有消除不確定性,在貿易、外交政策上皆如此,一些美國的傳統盟友迅速陷入混亂。秘魯就顯得相當著急。就在會議前,此前並非RCEP成員的秘魯政府,宣布已經開始展開談判試圖加入RCEP。

政治意願還是外交辭令

菲利普很理解這種“著急”背後的動機。他解釋說,包括智利在內的TPP其他成員均已經簽署了雙邊自貿協定,但秘魯卻沒有簽訂這麽多的協定。相比之下,秘魯總統庫琴斯基領導的新政府更傾向於自由貿易,原本打算作為主辦國能夠在APEC上展示一些實在的成果,但TPP卻突然坍塌了,因此,秘魯政府需要用別的方式來展示他們在自由貿易上取得的進展。

除了秘魯,日本和澳大利亞也都密集公開喊話,願意加快RCEP的進程,這樣的進展似乎讓人看到了各國推進自貿協定的政治意願。但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是一類很難分辨的“外交辭令”,背後的意圖,並不排除是向美國施壓,以爭取TPP重啟。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張琳認為,這些國家的發聲,具體需要看它們在加入TPP時付出的代價有多少,付出的越多,損失的越大而發聲也類似於“政治口號或者要挾,威逼利誘”。

“談了5~6年,投入了大量談判資源,包括人力和物力。肯定是希望可以達成、生效的。” 張琳稱,相比日本,澳大利亞的損失較小。因為TPP的核心條款,比如國有企業、農產品,對它沒有太大的難度,實際上,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澳大利亞此番發聲,並非僅為經濟,還在於試探未來美國對亞太地區軍事、戰略盟友的態度。

在這些被TPP“拋棄”的國家中,日本的處境尤其尷尬。

就在10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剛剛憑借多數議席在國會眾議院強行表決通過TPP議案和相關法案。為了簽訂和通過TPP,安倍動用了相當多的政治資源,但僅僅4天後,安倍承認TPP的生效“形勢非常嚴峻”。

安倍15日在日本國內放話說,日本正把註意力轉向並不包含美國的RCEP。但即便如此,在趕往利馬之前,當地時間17日,安倍和特朗普仍在紐約舉行了會談,這是特朗普在勝選後首次與外國首腦舉行會談。此次會談不準媒體入場,因此外界並不清楚雙方是否談及TPP,但會後安倍改變了語氣,強調稱特朗普當選總統後能夠和日本保持互信。

而安倍身邊的一位高級官員則向媒體透露,特朗普的未來內閣成員告知,不要從字面上理解特朗普之前的表態。

從歷史來看,2005年5月28日,文萊、智利、新西蘭、新加坡四國協議發起TPP,簽訂並生效經貿協議。但2009年11月,美國加入一年多後,正式提出擴大TPP,並全方位主導談判。澳大利亞、秘魯和日本也是在美國的極力邀請下,才最終同意加入。

RCEP有自己的節奏

不論如何,在特朗普新政府上臺制定實質性政策之前,確實將出現一段貿易協定真空期。

斯坦福大學國際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項目部主任尼克·霍普(Nicholas Hope Am)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既然TPP即將被拋棄,中國就可以更積極地推動其他貿易談判,比如RCEP。如果美國留下了真空,中國就可以在亞太地區制定貿易和投資新規則。

但菲利普的邏輯更直接:也許TPP確實是一個外力,但RCEP卻有著自己的節奏,“對於媒體來說,可能TPP和特朗普一樣受追捧,但是從達成一致的結果來說,我更看好RCEP。”

從成員來說,TPP與RCEP有7個交叉成員: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和文萊。而在APEC的舞臺上,這些國家均在列。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執行院長屠新泉認為,從外交上看,今年肯定更有利於RCEP。

然而,RCEP是否能夠達成,依然面臨諸多現實困難。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從既往的談判歷程來看,不同的經濟體在談判過程中體現不同的特征,在RCEP內部,既有中國和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也有文萊這樣的小型經濟體;既有日本和新加坡這樣人均GDP幾萬美元的發達經濟體,也有老撾這樣人均GDP僅幾百美元的欠發達國家。

比如,印度算是開放程度較低的國家之一,哪怕在WTO內部,印度也是各類談判最難推動的環節。在印度,制造業僅占GDP的17%,甚至低於已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的日韓,因此,在制造業的開放程度上,印度一直存有很大顧慮。在此基礎上,印度也較容易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幹擾。

張琳稱,即便TPP重啟,也不會在這6~8個月之內。所以,TPP如今前景不樂觀的情況給了RCEP一定的時間窗口。因為這是已有框架下的最優選擇,如果亞太地區成員仍想堅持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趨勢,盡快促成RCEP是一個理性的選擇。

“雖然很多國家的外交辭令有戰術上誇張的成分,但至少表明他們參與RCEP的政治決心高於以前了。”張琳稱,“之前RCEP遇到的困難,不僅局限於技術層面的談判,也包含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那就是政治意願。”

張琳稱,這些技術性問題可以通過談判來解決。比如,此前印度在WTO便利化協定談判的過程中一波三折,都源於印度要求WTO單方面給予優惠和例外,但最終談判也達成了。

對自由貿易的信心

在菲利普看來,全球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在經濟活躍的亞太地區,一個包容性自由貿易協定帶來的低關稅、大市場紅利,對所有國家都將帶來更長久的利好。

創維集團旗下空調事業部總裁肖友元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在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洲版圖範圍內,只要相關協定不將中國排除在外,對中國外貿企業都是正面影響,因為“一個沒有關稅和貿易壁壘的自貿區是中國最希望看到的” 。

肖有元解釋,比如,東南亞國家絕大部分是資源性產品輸出,有些還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放開這部分國內市場給其他貿易夥伴是不會有太大影響的,中國需要的是工業品和消費品市場空間。這部分對中國可能會有沖擊的日本和韓國。其在RCEP中獲得的條件,不會超過中日韓自貿協定。所以,總體仍將是利好。

肖有元關註的核心其實是:協議即便達成,能否徹底得到東盟國家的遵守?

他表示,根據之前的經驗,東盟國家,比如泰國、越南並沒有完全履行東盟十國與中國的貿易協議(ASEAN),其他國家也通過變相的政策,仍維持對中國產品的進口成本沒有下調的現狀。

但是,無論是英國脫歐,還是美國大選,這些事件中出現的言論都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一些人甚至對所有自由貿易協定進展都開始存疑。

菲利普也知道,對太有雄心的貿易協定抱太高期待是不理性的,即便在WTO開會的間隙閑聊,大家的焦慮依然集中於特朗普上臺可能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也許更多小型雙邊協定才是解決焦慮的快速而有效的辦法。

“這次APEC峰會期間,智利已經決定加快和韓國簽訂雙邊自貿協定,以顯示該區域對我們的重要性。”菲利普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74

人工智能+雲計算,中國互聯網彎道超車的窗口機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1221/160461.shtml

人工智能+雲計算,中國互聯網彎道超車的窗口機遇?
Alter Alter

人工智能+雲計算,中國互聯網彎道超車的窗口機遇?

走出美國的陰影或是不少互聯網創業者的心聲,而人工智能+雲計算會是中國彎道超車的新機遇嗎?

1994年,互聯網正式進入中國,長城內的有誌青年們無不熱血沸騰。 

在接下來的十年內,新浪、網易、搜狐、騰訊、阿里、百度等曾經和現在的互聯網巨頭相繼誕生,那些早期投身互聯網的學子們多半實現了財務自由。然而,從三大門戶到BAT,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中國的互聯網世界仍有著複刻美國的影子,來自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也大多被定義為美國互聯網嬌子的模仿者。

就在不久前,高盛發布了一份長達百頁的人工智能生態報告,毫無掩飾的表示:美國仍是人工智能的主導力量,將中國、以色列、加拿大、印度等歸結為高速成長的市場。同樣,在雲計算市場也展現出了類似的局面,美國的互聯網巨頭再次表現出了“主人翁”的心態,而來自中國的互聯網廠商被稱作是“挑戰者”。

不過,相信每一位中國的互聯網從業者在2016年感觸最深的無外乎人工智能的發展和雲計算的普及,而高盛的報告也指出人工智能能力將成未來公司重要競爭力。不管是雲計算還是人工智能,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尚處於起步階段,美國的科技巨擘擅長底層算法的研發,而中國的互聯網巨頭更擅長新技術的應用。走出美國的陰影或是不少互聯網創業者的心聲,而人工智能+雲計算會是中國彎道超車的新機遇嗎?

人工智能的新賽道,中國跑到了什麽位置? 

如果科技領域存在一條鄙視鏈的話,美國公司位於鄙視鏈頂端,而中國互聯網企業處於鄙視鏈的下遊,似乎是很多人心中的答案。 

原因或許有兩點,一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多少有模仿美國的痕跡,即便是在國內數一數二的BAT,在他們身上也不難找到來自美國的樣本,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創業者選擇到美國“竊取”idea;二是美國的互聯網巨頭給人的印象是無時無刻不在捯飭“黑科技”,諸如谷歌的X實驗室、Facebook的Building 8、微軟遍布世界的研究院等等,而且這些公司還時不時收購一些技術型創業公司,為自己補充技術人才和專利。當然,這些差別和文化、環境、人才等不無關系,而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的互聯網廠商們真的那麽“不堪”嗎?

根據高盛統計的數據顯示,2014年以後,中國在涉及到“深度學習”和“深度神經網絡”方面被引用的期刊論文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並特別指出中國擁有世界領先的語音和視覺識別技術和人工智能研究能力。此外,高盛引用的報告也很有代表性。百度於 2015 年 11 月發布的 Deep Speech 2達到97%的正確率,被《麻省科技評論》評為 2016 年十大突破科技之一;香港中文大學早在2014年開發的 DeepID 系統在 LFW 數據庫中達到了99.15%的面目識別正確率。

但具體到互聯網公司的動作來看,中國並沒有太多的互聯網企業表現亮眼。 

高盛將谷歌和亞馬遜稱之為創新人工智能的驅動者。原因在於,谷歌在搜索算法中是不折不扣的先行者,從1998 年的 PageRank 到 2015 年的 RankBrain,一直處於領先地位。而谷歌的DeepMind,也就是AlphaGo的創造者,稱得上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人工智能公司。亞馬遜在2015年4月份發布了 Amazon ML,或有機會成為作為服務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領先者,並在推薦引擎中使用了機器學習技術,在匹配用戶意圖以及可欲結果方面具有競爭優勢。此外,蘋果、微軟、Salesforce、英偉達、英特爾、Uber、IBM等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成為高盛標榜的對象。 

屬於中國的公司中只有百度一家,“百度大腦正在改進百度全線產品的用戶體驗和提升用戶粘性,也在推動針對每一用戶的定制化高質量內容。”當然這些信息在國內科技媒體的輪番報道下近乎“家喻戶曉”。可以解釋的是,中國人工智能的研究多集中在高校和研究所,互聯網公司們也樂於同這些機構進行相關合作,比如網易和清華共同建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騰訊和香港科技大學共同打造了WHAT 實驗室,類似的還有很多。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仍然未能扭轉“重商業、輕研發”的形象,但中美在人工智能技術層面並沒有拉開太大的距離,並跑在了日本、印度等國家的前面。也就是說,在人工智能的底層技術上,中國互聯網廠商相比於美國競爭者仍有一些不足,但這些不足並不會影響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在應用層面的差距被進一步縮小。 

人工智能應用,美國向左 中國向右

人工智能的本質是什麽?如果是站在象牙塔里,答案當然是更大的數據、更快的硬件、更好更普遍可用的算法。但這終究是一個商業化的時代,技術最大的意義就是快速轉化為生產力。技術研發只是人工智能競賽的戰場之一,應用場景無疑是第二個戰場。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是人工智能的起點,也是最渴望人工智能落地的地方。於是乎,那些誕生於美國的人工智能公司也在第一時間把握了人工智能應用的方向。 

比如在產品進化上。谷歌將大量的搜索工作轉移到了人工智能系統RankBrain上,蘋果也不斷為Siri增加新的功能......新算法和新技術的出現往往讓這些產品變得更加好用,甚至不惜高額收購來彌補技術上的不足。

比如在個性化服務方面,Netflix、亞馬遜 和 Pandora 都在使用人工智能來確定推薦什麽樣的內容、突出什麽樣的商品,來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這個方向被視作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場景,在國內也流行著“千人千面”的說法。

比如在新產品開發上。以人臉識別為例,Google、和Facebook都投入了大量的財力來優化人臉識別技術,蘋果也購買了一個致力於通過讀取人的面部表情來確定其情緒狀態的 AI 創業公司,目的都是為了新產品或新服務做打算.。

當然,除了這些偏C端的應用,谷歌、微軟等還試圖通過API的形式將自己的人工智能技術開源給開發者,亞馬遜推出Amazon ML的目的也是為客戶提供機器學習功能。只不過,美國人工智能的耀眼之處仍在於機器人、無人駕駛,以及對農業、金融、醫療、零售等行業的改造。所不同的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把“人工智能即服務”這個方向演繹的爐火純青。

按照高盛的說法,BAT及其他互聯網巨頭和數百家創業公司,在人工智能細分市場及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基本服務、硬件產品、智能服務、技術能力等四個方面。

在基本服務和硬件產品方面,百度推出了“度秘”、百度無人車以及采用了人工智能算法的移動應用;阿里巴巴推出了阿里小蜜和一大批基於阿里服務的智能硬件產品;騰訊開放了QQ物聯和微信智能硬件平臺,並憑借中國第一個新聞報道機器人大秀了一把實力。一方面,這些成果和美國的競爭對手相比談不上太多優勢,很多創業者打造的機器人產品更是相形見絀,甚至有濫竽充數的嫌疑;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和雲服務的結合成為中國互聯網巨頭們普遍選擇的策略,其火熱程度相比於谷歌、亞馬遜們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大概就是中國特色的新方向。 

其中較為典型的動作是,今年11月底,百度高調推出了“天智”人工智能平臺。這也是百度繼“天算”、“天像”和“天工”三大智能平臺後,所發布的第四大平臺級解決方案,由感知平臺、機器學習平臺和深度學習平臺三部分組成,目的在於圍繞人工智能技術能力的開放和輸出。簡單來說,百度希望通過雲服務的形式將“百度大腦”開放給更多的合作夥伴,“天智”所涵蓋的圖像技術、語音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可以應用於智能客服、身份驗證、內容審核等場景,以雲服務的形式無疑更有助於這些場景的覆蓋。

無獨有偶,阿里雲在今年8月份推出了ET,為開發者提供一套綜合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套件,包括視頻、圖像、語音識別技術等。網易雲在今年相繼上線了網易七魚和網易易盾,前者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廣為詬病的客服難題,後者結合深度學習、圖像識別、語義分析、語音識別、動作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解決了80%以上的人力投入,“機器審核+人工服務”逐漸成功UGC產品的主要形態,有傳聞稱2017年網易雲將上線更多人工智能相關的服務。類似的還有圖譜科技、Udesk等創業類產品。

誠然,美國互聯網的天之驕子們把核心經歷放在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方面,並以此來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而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把精力聚焦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輸出上,這本身雲計算的戰略需求不謀而合。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中國互聯網領域開始湧現出越來越多令人驚艷的公司,諸如大疆、極米等等,如果互聯網巨頭開放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幫助這些企業提升其技術能力,似乎是一種雙贏的結果。

結語

互聯網行業是一個勝者為王的時代,在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前沿科技的開疆擴土中,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從最初的觀望中過渡為參與者。且從科技發展的軌跡來看,所謂的技術門檻最終演變為商業的護城河,在人工智能的應用方面,中國互聯網廠商和谷歌們的差異化布局,尤其是和雲服務的融合,或許正在制造彎道超車的窗口期。

人工智能 雲計算 互聯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68

中國制造頂層設計完成,智能制造迎“彎道超車”

第一財經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隨著《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的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1+X”規劃體系全部發布。這標誌著“中國制造2025”頂層設計基本完成,11個配套實施指南已經全部發布,全面轉入實施階段。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從工業化中後期走向工業化後期的關鍵5年。2015年5月公布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反映了制造業向智能化轉變的大趨勢,有望到2020年初步完成從工業2.0向3.0的升級,並奠定走向“工業4.0”的重要基礎。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胡遲表示,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深入實施,我國企業將依托“互聯網+”行動計劃,以提高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為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產業技術的深度融合,照著產業高端、智能、綠色、服務的方向發展,產生產業新的競爭新優勢,從而在技術、管理、商業模式等方面實現全面轉型升級。

“1+X”突破制造業發展瓶頸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中國制造2025》的“1+X”規劃體系中,“1”是指《中國制造2025》,“X”是指11個配套文件,包括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大工程實施指南,發展服務型制造和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2個專項行動指南,以及新材料、信息產業、醫藥工業和制造業人才4個發展規劃指南。

工信部表示,編制“1+X”規劃體系的目的,是要通過加強政府引導,凝聚行業共識,匯集社會資源,圍繞重點、破解難點,著力突破制造業發展的瓶頸短板,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制造2025》的11個配套實施指南不是“指令性”而是“引導性”的,旨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具體實施中還需要各級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金融機構等有關方面廣泛參與,共同努力。

下一步,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將加強《中國制造2025》“1+X”體系的落實,細化分解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以目標為導向,圍繞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重點領域梳理凝練一批重點工作,明確時間節點,落實配套政策,與《中國制造2025》實施形成全局統籌、重點推進的工作合力。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此前在媒體上表示,我國制造業日益發展,到2015年已經成為制造業第一大國,但在品牌塑造、創新能力等方面仍與其他先進國家有較大差距,“大而不強”仍是亟須破解的瓶頸。面對國內經濟下行、投資增速放緩的形勢,必須把推進智能制造作為培育先進制造業的新動力來抓。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宏觀角度來看,中國經濟目前和未來10年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挑戰。鑒於中國制造業整體依然落後於發達工業國的現狀,加上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勞動力成本上升,智能制造為中國制造業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遇,不僅能有效提高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和降低各類成本,同時有利於培育和推進新興制造業的發展,這對提升中國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力至關重要。

東中西部戰略布局

在國家發改委15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對於媒體就制造業吸引外資式微的現狀提問,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日前印發的《國務院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幹措施的通知》指出,鼓勵外商在制造業加大投資、優化結構。主要舉措有,明確外商投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同等適用“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政策措施,以及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要重點支持制造業項目。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內外資同等適用“中國制造2025”戰略,其實就是在負面清單基礎之上的國民待遇升級版。負面清單只是準入門檻,現在外資企業只要進來了,將與國內制造業企業同等享受土地、電力、網絡等各項優惠。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推進,目前已有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20多個省區市出臺了具體的地方實施政策,各地形成了東部轉向高端裝備制造、中部產業升級、西部優勢產業突破的不同發展思路。

而在今年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多省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了“中國制造2025”的推進任務。其中廣西提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重點發展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湖北提出著力抓好50家國家和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範;安徽則提出在集成電路、太陽能光伏、智能機器人等重點領域聚焦發力。

16日,成都市政府公開表示,工信部批複同意《成都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實施方案》,繼寧波市、蘇南城市群和珠江西岸城市群之後,成都成為全國第三批、西部第一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

在試點示範建設上,成都的重點是“工業強基”行動、智能制造引領行動、質量品牌建設行動、企業能力提升行動、產業融合發展行動這五大行動,力爭2017年末成都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6。

辛國斌表示,開展城市試點示範,是以“解剖麻雀”方式探索新常態下不同類型城市制造業轉型的模式和路徑,鼓勵部分地區先行先試、重點突破、形成經驗,有利於推進“中國制造2025”實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38

互聯網讓中國零售業彎道超車:近創新比黑科技重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1/161366.shtml

互聯網讓中國零售業彎道超車:近創新比黑科技重要
羅超 羅超

互聯網讓中國零售業彎道超車:近創新比黑科技重要

不只是包括O2O、移動支付和電商在內的零售行業甩開美國,中國越來越多的領域正在靠近創新彎道超車。

本文系作者羅超對i黑馬投稿。

近日阿里巴巴與零售巨頭百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這只是阿里巴巴布局線下實體商業的一個常規動作,正如之前投資銀泰百貨、蘇寧、三江和河馬生鮮一樣。每一次戰略合作或者投資的故事大同小異,其本質均是新零售:數據、會員、物流、訂單、門店、供應鏈、支付等環節的線下與線上一體化。我想阿里巴巴投資線下實體的動作不會就此結束,上海百聯之後還會進入更多實體商業場景。阿里巴巴這一舉動也表明它為代表的中國電商巨頭正在跟美國電商巨頭變得越來越不同,更貼切的說法是:中國電商向左,美國電商向右。

互聯網助力中國零售市場崛起

被視作電商行業翹楚的Amazon在最近一年帶給外界的消息更多是黑科技:大數據預測發貨、一鍵購物按鈕Dash、用無人機送貨,還有去年12月“轟動”業界的Amazon Go無人超市。不過,這些玩意兒沒有一個實現了普及,就以Amazon Go為例,Amazon去年表示今年會全面推廣,不過在美國購物季結束之後,互聯網上就沒有什麽Amazon Go的新消息了。

當Amazon強調黑科技創新讓全世界覺得很酷時,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電商巨頭卻以更樸素的方式改變零售業。如同許多互聯網市場,中國電子商務同樣是來自美國的舶來品。不過,早在2014年,中國就已成為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而來自普華永道的報告則顯示,中國將在201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場——不限於互聯網。在一些細分領域,比如移動支付,不久之前則數據顯示,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已是美國的50倍。

在宏觀數據之下,微觀現象亦能表明中國零售市場的崛起之勢。這幾天與從紐約到上海出差的同學小聚,這位同學和他的美國朋友,對中國零售業的發達程度很是震驚:外賣App解決了他們的日常餐飲問題,去餐廳可用手機叫號等位,然後還可直接用大眾點評買單享受折扣,在淘寶上購物送貨比美國快多了,還有無處不在的二維碼支付,所有這些,都比美國普及發達得多。

這位同學看到的現象背後有多重因素。前不久有外媒報道2016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金額大約是美國的近50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沒有根深蒂固的信用卡文化。O2O和電商領域的發達則與中國人力成本便宜關系密切,就在年初電商與快遞行業還爆發了一場關於快遞員待遇的口水戰。不過在我看來,最根本原因還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近創新”能力給整個中國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近創新是零售崛起的一大功臣

本土創新是一個老掉牙的話題,結合中國市場環境、文化氛圍和用戶特征,因地制宜無需多說,將海外業已成功的商業模式複制到中國進行改良的微創新則是必經之路,直接100%拷貝海外產品的“山寨式創新”則上不了臺面,但“近創新”則是頗具中國特色且正在呈現出巨大潛力的創新方式。

“近創新”是我們身邊正在發生、更強調應用價值、馬上就能普及應用並帶來效果的創新。與之對應的是代表著未來、但不知道何時才能被應用到具體業務中的“遠創新”,長遠來看很有價值,但短期內什麽都不會改變,由於後者更加具有“未來感”,因此在許多人看來更有創新感,更具話題性,更能吸引媒體和大眾關註。然而,我們會發現這些黑科技除了博得關註什麽都不會發生。簡而言之:“近創新”更接地氣但看上去不是很明顯的創新,“遠創新”更具未來但卻很可能是噱頭。

以零售行業為例,中國電商巨頭並沒有將精力投入到無人機送貨這樣的頗具探索性的事情之上,而是投入大量資金去做線下整合。支付環節是進展最神速的領域,除此之外,在物流、供應鏈、售後服務、會員、訂單諸多環節都有越來越多的整合,比如你在天貓購買的電器可能會由附近的蘇寧門店送貨安裝,再比如你在許多商場可以直接使用天貓積分兌換禮品。曾經視電商為洪水猛獸擔心自身淪為試衣間的線下實體零售商們紛紛主動或被動地與電商巨頭“談起了戀愛”。

對於這種多場景、隨時隨地的購物需求,Amazon同樣有註意到,然而且解決思路卻不同,其有一個四年項目計劃,要開設至少三個類似於Amazon Go的線下實體超市概念、兩個大型超市,最終要開超過2000家規模不等的超市和便利店,這種自己開超市的思路的速度和效率無法與阿里巴巴聯姻銀泰、蘇寧、三江、百聯等傳統實體巨頭的戰略相提並論。事實上,京東同樣采取了類似策略:與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聯手,一夜之間拿下了沃爾瑪在中國的400多家門店資源。

阿里巴巴們的做法跟Amazon Go這種黑科技相比,看上去不是那麽創新,但這種模式創新卻更具現實意義,它改變了你我的購物方式,正在改變中國零售產業。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網絡零售交易總額已達5.16萬億元,同比增長26.2%,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出15.8個百分點,中國經濟要靠新零售,而新零售則要靠近創新。

近創新或讓中國經濟彎道超車

不只是包括O2O、移動支付和電商在內的零售行業甩開美國,中國越來越多的領域正在靠近創新彎道超車。

半年前,中國街頭沒有什麽共享單車,今天小黃車、小橙車、小藍車卻遍地開花,中國又回到了曾經的那個自行車時代,而ofo已將小黃車投放到矽谷。這種就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創新,看上去一點都不炫酷——不就是給自行車加個自動鎖再搞個App嗎?然而其應用價值不會比自動駕駛汽車低,市民對於這種新鮮事物接受速度驚人,這就是近創新的魅力。

一周前,微博市值再次超越Twitter,“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同樣得益於近創新。微博看上去並沒有什麽創新功能,但借助於娛樂明星資源、內容戰略特別是短視頻和直播,實現了用戶和收入的雙增長。從微博的二次崛起也能看出,產品上的創新重要,模式近創新同樣重要。

美國迄今為止都沒有出現一家知名的智能電視公司,用戶只能在Apple TV、ChromeCast這類設備中選擇——這相當於我們的智能電視盒子,僅僅是對老電視的優化方案,中國市場上售賣的電視已有80%實現了智能化,不只是有操作系統,還實現了與內容、應用的整合,這同樣可歸功於近創新。

智能手機、視頻網站、內容分發、直播、短視頻甚至智能汽車……諸多細分領域都有中國本土玩家借助於近創新超越美國玩家的趨勢,這背後是零售、硬件、文化、媒體、汽車諸多產業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為什麽近創新對中國日益重要?

在我看來,近創新之所以日益重要,主要原因在於:

1、遠創新需要持續投入,但回報時間具有不確定性。那些短時間無法應用的技術探索當然有其意義所在,甚至可以說非常重要,比如無人車、可折疊屏幕、下一代電池技術,還有火箭回收。不過,這些投入短時間不能帶來回報,技術成熟之後,受益者也將是產業而不是某個公司。對於大公司而言,適度地投入遠創新,但更多創新還是要圍繞當下。

2、一個必須接受的現實是,中國公司更適合近創新。以手機行業為例,中國手機公司最初並沒有新品、屏幕、內存和系統等底層元器件的研發能力,因此最初只能玩互聯網手機這樣的模式創新,小米、OPPO們崛起無一不是靠互聯網或者線下渠道上的“近創新”所實現。不過,在一定階段之後,它們也能夠涉足到芯片(華為)、系統(阿里YunOS)等底層創新。在諸多技術領域中國都是後來者,前期積累不足,底層創新不現實,反而是先近創新到實力具備之後再底層創新更適合。

3、近創新意味著對市場需求的關註,而不是技術思維。那些看上去黑科技的創新,很多時候是工程師思維下的產物。工程師們認可某項技術,再去為其尋找應用場景,比如自動駕駛技術,就是先有技術再去找應用場景。而近創新則是反過來的:一切圍繞市場,有了問題再去解決,可能不一定要用新技術,而是要用新模式或者別的什麽辦法,哪怕看上去不創新,卻解決了問題,最終滿足了市場需求,贏得市場。

馬雲在阿里與百聯戰略合作的發布會演講指出,“一場技術革命周期大概都是五十年的,前二十年是技術公司的革命、創新,但是後面的三十年是技術在社會方方面面巨大的應用,誰能夠應用好技術、誰能夠把技術進行普惠化,我認為這才是未來”。現在,互聯網技術也已進入應用階段,解決市場問題而不是折騰新技術找市場是眼下的重點,近創新日益重要。

4、遠創新很可能會陷入概念炒作,近創新更接地氣。我們有太多被“創新”忽悠的案例,巴鐵、MagicLeap、Lily無人機……不勝枚舉。正如一個投資人說,如果某個創業公司上來就談人工智能技術而不是市場需求,基本就可以否定這家公司的前景了,過度關註黑科技往往會陷入概念炒作的怪圈。觀察中國公司也不難發現,那些總在突出自身黑科技創新實力的創業者或者上市公司,往往會陷入炒作概念卻業績萎靡的泥潭,重視“近創新”的公司才能實現增長或者基業長青,相信時間會進一步證明這點。

O2O 移動支付 電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