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比特幣的 1973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10/166349.shtml

比特幣的 1973
PingWest中文網 PingWest中文網

比特幣的 1973

貨幣最主要的用途是兩種,一種是拿來流通,一種是拿來貯藏。脫胎於區塊鏈的數字加密貨幣,優勢顯然是流通——可信交易,透明賬簿,來源可溯這都是流通領域的優點。但上文已經提到了,比特幣發展至今日,已經基本失去了作為流通貨幣的作用。

來源 | PingWest中文網 

作者 | 評論屍

2017 年 12 月 8 日淩晨,一度觸及 2 萬美元的比特幣短暫的重新跌回 15000 美元。一周之內上漲 100%,再下跌 25%,在比特幣領域已經見怪不怪了。

「比特幣就像美元」支持者說,但美元也曾崩盤。

1973 年 3 月,美元被世界各國瘋狂拋售,原本應當剛性定價的黃金從一盎司 42.22 美元漲至 96 美元,相當於美元對黃金一夜跌了一倍。

而這一次的美元危機,徹底摧毀了二戰以來建立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告別了美元與黃金的剛性掛鉤。各國也結束了以美元作為唯一外匯儲備的外匯政策,開始了各國貨幣多邊浮動化交易的時代。

而現在的數字加密貨幣世界里,似乎仍然維持著以比特幣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比特幣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1944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全球滿目瘡痍。

7 月的時候,44 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一次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這場會議的目的很明確,為了能在戰後的世界中快速的恢複各國之間的貿易,以促進各國的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

在這次會議上,兩個至今依然活躍的組織被建立,一個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另一個叫世界銀行。但對歷史影響更深遠的,是後來被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一系列貨幣協定。

815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是兩個強行的等式,一個等式是強行規定 35 美元等於一盎司黃金(約 28.35 克),另一個等式是強行規定布雷頓森林體系成員國每個國家的貨幣等於多少美元。

這一體系的優勢非常明顯,就是在信息不發達,計算力也不足的時代為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大幅提升了效率。簡單來說,就是 A 國想去 B 國買東西,不用通過複雜的計算(因為每個國家的黃金儲量不同)而是直接根據美元換算一下就可以了。

在許多幣圈的人眼中,比特幣在數字加密貨幣領域就如同現實中的美元,是統領其它貨幣和規避風險的存在。

比特幣也確實,承擔著如同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一樣的結算地位。只不過和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的美元一樣,比特幣也是最脆弱的數字加密貨幣。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一個是隨著戰後國際貿易繁榮增長,美元很快就不夠用了。這時如果嚴格按照黃金產量去增印美元則會拖累國際間結算,破壞第二個等式。而如果為了保持結算效率讓美元與黃金脫鉤則會導致第一個等式被破壞。

這是根植於這一體系內部無法調和的矛盾,而這樣的矛盾在數字加密貨幣中也同樣存在。

如果將每一種數字加密貨幣,看做一個獨立的國家。那麽每種數字加密貨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所能產生的價值,就是一個國家的全民生產總值。

各國匯率之間的動態浮動本質上並不應該於其中的某一個國家掛鉤,而是應該與自身的經濟發展有關。

換句話說,比特幣為什麽永遠是幣圈長得最快,從不跌穿的哪一個呢?

「美元隕落」

站在 1944 年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上,以美元為中心建立一套戰後的貨幣體系是合理的。

畢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這個富有是字面意義上的富有。當時,美國占有世界已開采黃金總量的 75%。如果想要用一種法幣來取代黃金作為國際間結算的工具,那麽美元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但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前,美國已經流失了約 2/3 的黃金儲備,這也是美元無法維持其價值的直接原因。

在現實世界中之後的走向尚且不談,在數字加密貨幣領域似乎也是如此。

在發展多年之後,比特幣的原罪依然是沒有使用價值,而且是越來越沒有使用價值。而比特幣的後輩們卻漸漸擺脫了原罪,開始追求實際的意義。

1512870428872

現實中美元的漲跌與無數的國際事件相關,這些事件所直接影響的是美國,而美元只是一種代表大眾對美國這個國家未來預期的符號。但比特幣背後什麽都沒有,所謂的利好和利空,都對比特幣的使用場景沒有影響,因為比特幣沒有使用場景。

換用更直觀的例子來說,比特幣以後 ICO 的加密數字貨幣,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實際的使用場景,一些加密數字貨幣是專有價值:

比如迅雷的玩客幣其價值的基本盤雲計算的資產證券化,未來你可以用玩客幣來購買一定的雲服務;再比如以 5miles 的 CyberMiles 其價值基本盤是二手商品交易的流通手,通過它進行交易可以節省高額的交易費用。

而另一些加密數字貨幣是公有價值:

比如以太坊,其背後搭建的通用型區塊鏈計算平臺。用一個不恰當的比方來說,以太坊和 EOS 網絡本身就像是一臺完全分布式的超級計算機,任何人或公司都可以使用它來構建自己的 App、網站或者其他應用,而這臺超級計算機的支付方式就是以太幣和 EOS 幣。

這就好像是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的成員國,戰後各國百廢待興,你擅長生產鋼鐵,我擅長電解鋁,我們通過國際貿易都有了美好的未來。

而反觀在這一體系中充當美元的「比特幣」,卻並沒有戰後美國那樣的地位,也沒有黃金在世界工業、藝術品領域的使用需求。比特幣除了是加密數字貨幣中最早的一家之外,沒有任何價值基本盤,比特幣的挖礦過程就是費電,不產生任何使用價值。

在數字加密貨幣現有的模式下,比特幣虛高的「美元地位」甚至已經開始影響到其它數字加密貨幣的發展。

二手電商網站 5miles 是一個已經上線運行 2 年左右的外國版「閑魚」,在今年早些時候進行 ICO 時曾接受過 PingWest 品玩(微信號:wepingwest)的采訪。

1512870428847

他們使用區塊鏈技術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二手交易過程中的交易費用——盡管 5miles 在用戶間交易時不收取任何費用,但用戶如果選擇線上交易,要被 Paypal 或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取 17% 的交易手續費。而如果使用區塊鏈或虛擬代幣來完成交易,那麽每次交易的成本可以降低至交易額的 1% 以下。

然而,一旦 ICO,虛擬貨幣不可避免的將進入第三方虛擬幣交易平臺流通,難免與比特幣的價值掛鉤導致代幣價格的巨大波動。這對於真的想用代幣來進行現實交易的 5miles 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在國內,被熱炒的迅雷玩客幣也是幣值劇烈波動的「受害者」之一,玩客雲的挖礦機制是通過用戶共享閑置帶寬和硬盤獲得。通過實現帶寬與流量的資產證券化,實現 CDN 等雲計算服務的動態調價和需求對接。但玩客幣炒家的湧入讓玩客幣的價格遠遠偏離了其所對應的 CDN 價值。

盡管基於區塊鏈的整個數字加密貨幣體系是分散的,但比特幣就是這個分散體系的中心,而托管式比特幣交易平臺又是比特幣中的中心。通過對交易平臺的監管,現實世界的政府可以有效的對其它加密貨幣的發行和兌換做出控制。

此前中國政府對比特幣交易平臺的管理可能是遏止整個數字加密貨幣體系的關鍵,而對平臺的徹底封殺,反而使得 ICO 和場外交易在暗地里變得更為活躍。

這也是在中國完全取締比特幣交易之後,比特幣價格反而大幅上漲的原因——並不是利空出盡,而是中心的消失對於一個分布式系統來說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在早年比特幣剛剛出現的時候,以比特幣為支付手段的消費場景還曾出現增長趨勢,但隨著比特幣幣值常年大幅度波動,技術導致的網絡擁堵以及價格過高導致的交易費過高等問題。現在已經很少見到新的比特幣消費場景了。

在逐漸失去了作為匿名支付手段這一功能之後,比特幣也不再稱得上是完美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甚至,比特幣本身變成了一種中心。

比特幣開啟了大眾對區塊鏈的認知,曾經是區塊鏈唯一的應用,這讓它像是曾經的美國一樣強大,但現在呢?

不好說。

在去中心化的世界里,需要本位貨幣麽?

說到底,在去中心化的世界里,尋找一種能夠避險、貯藏、穩定升值的本位貨幣,本身就是一件有些奇怪的事情。

貨幣最主要的用途是兩種,一種是拿來流通,一種是拿來貯藏。脫胎於區塊鏈的數字加密貨幣,優勢顯然是流通——可信交易,透明賬簿,來源可溯這都是流通領域的優點。但上文已經提到了,比特幣發展至今日,已經基本失去了作為流通貨幣的作用。

如果不能充當流通手段,那麽比特幣是否能發揮其作為貨幣的貯藏手段呢?

2017 年 10 月 31 日,中國官方取締比特幣交易平臺的一個月之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發文《比特幣、黃金和法幣間變換的經濟關系》論述了比特幣的貯藏價值,並打算在 12 月 18 日上線比特幣的期貨交易。

芝商所認為,比特幣的貯藏手段和流通手段存在內部矛盾,比特幣雖然作為流通手段十分不穩定,但和黃金一樣是十分好的貯藏工具。

但比特幣與黃金不同,他們的關系像是美元和黃金,前者是貨幣的符號,後者才是真正的貨幣。

換種說法,可以被貯藏的應該是可以被重新拿出來「用」的——100 年前埋下的黃金,在 100 年後大體上還可以用在工業生產或藝術品生產上。但 100 年前埋下的美元或比特幣,卻並不一定還能代表 100 年前同樣的使用價值。

在現實中的例子是國家信用破產,導致紙幣叠代,或者是因特殊需要更換紙幣樣式並廢除舊式紙幣。

在區塊鏈領域,這就是分叉——因為一些在此無需贅述的技術原因,加密貨幣都面臨著周期性的分叉,比特幣也不例外。軟分叉相當於發行了第六版人民幣,第五版還能接著用。硬分叉相當於發行了第六版人民幣,第五版不能用了,必須在指定的時間範圍內從第五版更換到第六版。

再從現實角度來講,黃金作為貯藏手段的最主要優勢其實來源於其物理穩定性。這一點在貯藏水平不高的古代尤為突出,黃金是少數極為穩定的貴金屬之一,不會因為一些意外而損失價值,這也是可以行使貯藏手段的基本前提之一。

而比特幣的物理穩定性非常低,在線的熱錢包頻頻被盜,價值成千萬上億美元的比特幣丟失已經不算是什麽大新聞了。

離線的冷錢包則嚴格依賴於存儲介質的壽命——而遺憾的是,人類到目前為止的數字存儲設備的平均壽命在 8 年左右,如果你真的像網上提到的那樣「買兩枚比特幣,把錢包放到硬盤里忘掉它」,最終的結果最大的可能是你會把這兩枚比特幣搞丟。

將比特幣存起來,更像是將紙幣存起來而不是將黃金存起來,現代國家發行的紙幣是貨幣符號而非貨幣本身。其並沒有貯藏價值,無論是將紙幣放在銀行還是放在床底下,發揮的都是其儲蓄職能而非貯藏手段。

黃金作為天然金屬可沒有這樣麻煩的事情,你把一坨黃金藏在床下大體不用擔心它的變質、損壞和過期,傳上幾百年依然可以重回流通市場,

所以把比特幣在貯藏手段領域的作用和黃金等價,並不高明。

1512870428741

各國政府倒是都樂於形成以比特幣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因為好監管

和現實中的貨幣體系叠代一樣,數字加密貨幣的匯率體系正在叠代,早期的數字加密貨幣 ICO 時往往只收取比特幣——這相當於布雷頓森林體系中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只需要儲備美元,而現在新的 ICO 中往往接受多種數字加密貨幣和法幣。

國際貨幣儲備體系經歷了黃金-英鎊、美元-黃金、美元和多種貨幣儲備四個階段,按去中心化的程度來說,目前所實行的多種貨幣儲備才是最去中心的——每個國家都儲備多個其它國家的貨幣作為結算貨幣,多邊匯率動態調價。

這仿佛是對提倡「去中心」的數字加密貨幣們的一次嘲笑,因為現在的數字加密貨幣結算體系似乎比現實世界還要中心化。

也許是時候讓比特幣退場了,這樣其它的加密數字貨幣會發展的更好。

比特幣 布雷頓森林體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42

大佬瘋狂撒幣的思考:高潮還在後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8/0111/166870.shtml

大佬瘋狂撒幣的思考:高潮還在後面
james james

大佬瘋狂撒幣的思考:高潮還在後面

作為圍觀群眾,我們不妨就下載幾個有獎問答直播的應用體驗一下,獲得獎金也不一定,再不濟總歸會漲漲見識。

 

作者 | james

編輯 | 南七道

沖頂大會(王思聰,陳樺),芝士超人(映客-奉佑生),百萬英雄(西瓜視頻-張一鳴),百萬贏家(花椒-周鴻祎),在2018年伊始賺足了眼球。大佬瘋狂在撒幣,群眾在高潮,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麽?

真送還是假送?

看到知乎上有人這麽回答,大致的意思是:平臺隨便寫個腳本,生成一些假用戶,讓假用戶通關到最後。最後分錢的人里混著50%的假人也不一定。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24

我自己的觀點是真送,雖然從運營手段來說,以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這點投入相較於帶來的DAU、PR效果、模式上的高潮,太值了。

也讓我想起了2011年我在百姓網的時候,針對廣州地區做了一個項目,遊戲化的任務設置,完成任務後送話費(實時到賬),邀請朋友完成繼續送話費。10天時間里,我們送出去了300萬真金白銀的話費,在當地10萬大學生、10萬房產中介人群里炸開了鍋,當時在廣州地區百姓網的baidu index一度超過了淘寶。

最後在複盤整個Campaign的時候,我們認為這300萬花得值,相比電視、地鐵、電梯等品牌廣告投入,這是一個創造口碑、話題的絕好營銷。

回到有獎問答直播的事情上,平臺如果為了節省一點費用而摻水,一旦被發現,帶來的負面會一發不可收拾,損失大的多。

是否可持續?

有獎問答直播會不會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現象級熱點呢?我認為這個模式可以和現象級的單品綜藝節目做個比較。舉幾個例子:

《幸運52》:1998-2008年,20年,節目不僅成就了李詠,還讓大家很清楚的記住了一年有52周 。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34

《開心辭典》:2000年到2013年,13年,模式和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樣,相信很多人在看這個節目的時候,數百萬人盯著選擇,為他捏把汗,為他喝彩和祝福。

王小丫

《三星智力快車》:也有十年的生命周期,陪伴了我整個小學,每一期我都會在電視機面前,假裝和臺上選手一樣在參與智力問答,甚至一度希望報名參加,不過由於內向和靦腆的性格,沒有付諸行動。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39

從上面幾檔節目來看:一款現象級綜藝節目的生命周期,長的有20年,短的有10年。盡管傳統的綜藝節目的制作體制和有獎問答直播有很大不同,但至少能夠判斷,這個模式不會曇花一現。

我個人的判斷是更加樂觀的:不僅可以持續,並會在未來產生很多進化,主要的幾點理由是:

1)  去中心化的參與感給用戶帶來了顛覆傳統的快感

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人在一起闖關,調動了每個人的積極性,比單純地看傳統節目有意思的多。而且現在還是產品的初級狀態,在交互和模式上還會不斷升級。去中心化帶來高參與度,高參與度會進而帶來更加有正循環的口碑傳播。毫無以為,去中心化的模式比傳統綜藝節目模式更具有優勢。

2)  有非常強的商業化變現機會

例如廣告植入、靠流量帶來的打賞收入,甚至在常規場次是不虧的,在引爆場次的高額獎金是一種營銷投入。未來很多獎金會來自於廣告主(贊助商),而非平臺本身提供。

廣告收入可以參考傳統綜藝節目,它們變現100%靠廣告。非誠勿擾在鼎盛時期一年為江蘇衛視帶來的廣告收益超過20億,直接贊助收入超過10億。而近兩年網綜里的《奇葩說》、《火星情報局》的冠名費誰不是大幾千萬起。好的節目的變現能力毋庸置疑。而對於知識問答直播,越來越多的參與人次是流量變現的基礎。目前模式中主持人的環節進行植入廣告也非常easy。還有一堆公關公司、4A公司帶著他們的客戶主動找到這些平臺,希望策劃廣告,成為贊助商。

就在我寫完這個文章的時候,金主就已經來了,順勢補充一下:

趣店旗下汽車分期業務給芝士超人投了1個億廣告費、花椒的百萬贏家也為美團做了專場。後續,我相信會有更多創意性的營收模式產生。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50

3)  促進直播平臺自身主業務

對映客、花椒、一直播這類直播平臺來說,有獎問答直播的可持續時間會更長,做節目本身就是直播平臺的業務,例如熊貓tv的著名狼人殺節目《PandaKill》,我的很多朋友都是該節目的忠實觀眾。這個模式也會變成吸流量的內容,促進了直播平臺自身的主業發展。而對於《沖頂大會》,是否能夠從單點突破,變成平臺級應用,還很難說。

4)  撒幣們都是有錢的主,我們別瞎擔心

現在的玩家都是有錢的主,映客奉總說準備了10億,也許太大了,但是各自拿出1-2億還是比較輕松的。映客16年的凈利潤就有近5億,17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就達到了2.44億,雖借殼宣亞國際沒有成功,要獨立上市,現在到了18年財年了,年頭浪一浪,後面補一補,財報問題不大。沖頂大會的王思聰自不必說,在陳樺這樣優秀而富有經驗的創始人的帶領下,近期很有機會拿下巨額融資,就像16年姬十三的分答火了之後,成功拿下千萬美金的融資,不過分答確實沒跑出來。

剩下周鴻祎、張一鳴更不必說了,一個是A股之王,一個是TMD三巨頭之一。

有趣的是,沖頂大會的創始人陳樺之前是《節操精選》的CEO,而張一鳴最早做的是《內涵段子》,同類型的產品在移動互聯網初期已經有過較量,到了18年,再次展開交鋒。

5)  基本上還沒怎麽做營銷,相信後續還有大招

火的太快,各平臺我相信後續都做了很多營銷規劃,至少預算都不會少。隨便想想就有很多精彩的營銷和運營的點:

· 炒作巨額獎金得主,猜測到底是什麽身份?(alphago 在網絡上的60連勝案例)

· 和傳統電視節目一樣,尋找到最有話題性的有實力的人(例如最強大腦最近找的賭王孫子,數學天才何猷君)

· 讓有話題性的明星一起來答題,比如鄧超、孫紅雷這種喜歡在節目中秀智商的明星

 · 在題目內容上做很多話題(偏門的、變態的),段子手們可以圍繞題目內容和遊戲設置聲不斷生產各種段子和長微博

· 設置賽季,升級遊戲規則,讓參與者更有動力,讓圍觀者也更high

6)  大量主播資源還沒有調動,未來更進一步將之推向高潮

遙想吃雞遊戲最初火了的時候,很多主播都不玩原先主要直播的遊戲,成為吃雞主播。這個也一樣,對於不靠顏值和才藝表演的主播來說,秀只是是比較適合他們的內容,努力拿到獎金後,再撒幣給看他的觀眾。至少平時在做練習題庫的時候可以輕松的直播,也許還能找回當年奮鬥高考時的自己。

還有太多的小點就不寫出來了。總之,互聯網團隊叠代快,學習能力快,結合會有一批看到機會的傳統電視、傳媒的人加入,我相信這群人就可以創造歷史 。

傳統節目改造是否還有機會?

我認為當然有機會,需要抓住的核心點是:

· 去中心化

· 碎片化時間

· 易上手

· 傳統模式的爆款產品(內容/節目)已在沒落期

相親類、歌唱類、選秀類等傳統在電視上火爆的節目,應該都是比較有機會的。有的我自己已經能腦補出一些玩法了,限於篇幅就不贅述了。

機會很大,但都是爆款的機會。所以我很期待《沖頂大會》是否會通過現在的模式撕開一個口子,未來成為平臺型的東西。當然,也有可能止步於此,就像去年的分答一樣。

為什麽是他們?

我自己創業過兩次,我把周圍有很多優秀的創業者粗分為兩類:

a、持續的模式創造能力

b、強大的產業整合/提升能力

b能力能夠在某產業中提升效率,提升毛利,創造更大的價值,但是對此類爆款產品基本不用去想了,看看就好。

a能力是能夠做出火爆產品的前提,可能很多人說問答直播也並非是原創,畢竟有HQ在前。但是無數案例證明,僅僅把模式copy是不會最終成功的,需要不斷叠代和再創造,很多人只有copy能力而沒有叠代能力。

這個模式,初步來看像是知乎、分答應該抓住的機會,然而我都不看好這兩個團隊做這個事情,沒有對錯,只是選擇。

知乎是一個講究精致、精英的社區,雖然我們看到有知乎live等創新業務誕生,但影響力也局限於老用戶,沒有打開市場。知乎社區型產品,有無數用戶的聲音鞭策著知乎的改進,或許因此,團隊放在新東西上的精力不多。當然我們也看到了掌趣和知乎合作的小遊戲《頭腦王者》在微信上火爆,但知乎明顯是被動的角色

另一邊在行/分答,經歷過16年分答的火爆,現在也陷入了瓶頸期,巧合的是當年分答的火爆也和王思聰校長有著很大的關聯。

另一個比較大的變量就是陌陌了,唐巖是具有強大a能力的創業者,也是直播模式最大的受益者,直接體現在陌陌的市值/股價上。既然也趕上了直播的浪潮,我相信不會錯過有獎問答或未來更多演變模式,期待陌陌後面的動作

作為圍觀群眾,我們不妨就下載幾個有獎問答直播的應用體驗一下,獲得獎金也不一定,再不濟總歸會漲漲見識。

*作者介紹:james(微信:james_wl1004):回收寶市場vp,之前參與創立今夜酒店特價和社交應用”一起”,在市場、運營和產品方面有豐富的實操經驗。

撒幣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64

大佬瘋狂撒幣的思考:高潮還在後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8/0111/166870.shtml

大佬瘋狂撒幣的思考:高潮還在後面
james james

大佬瘋狂撒幣的思考:高潮還在後面

作為圍觀群眾,我們不妨就下載幾個有獎問答直播的應用體驗一下,獲得獎金也不一定,再不濟總歸會漲漲見識。

 

作者 | james

編輯 | 南七道

沖頂大會(王思聰,陳樺),芝士超人(映客-奉佑生),百萬英雄(西瓜視頻-張一鳴),百萬贏家(花椒-周鴻祎),在2018年伊始賺足了眼球。大佬瘋狂在撒幣,群眾在高潮,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麽?

真送還是假送?

看到知乎上有人這麽回答,大致的意思是:平臺隨便寫個腳本,生成一些假用戶,讓假用戶通關到最後。最後分錢的人里混著50%的假人也不一定。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24

我自己的觀點是真送,雖然從運營手段來說,以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這點投入相較於帶來的DAU、PR效果、模式上的高潮,太值了。

也讓我想起了2011年我在百姓網的時候,針對廣州地區做了一個項目,遊戲化的任務設置,完成任務後送話費(實時到賬),邀請朋友完成繼續送話費。10天時間里,我們送出去了300萬真金白銀的話費,在當地10萬大學生、10萬房產中介人群里炸開了鍋,當時在廣州地區百姓網的baidu index一度超過了淘寶。

最後在複盤整個Campaign的時候,我們認為這300萬花得值,相比電視、地鐵、電梯等品牌廣告投入,這是一個創造口碑、話題的絕好營銷。

回到有獎問答直播的事情上,平臺如果為了節省一點費用而摻水,一旦被發現,帶來的負面會一發不可收拾,損失大的多。

是否可持續?

有獎問答直播會不會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現象級熱點呢?我認為這個模式可以和現象級的單品綜藝節目做個比較。舉幾個例子:

《幸運52》:1998-2008年,20年,節目不僅成就了李詠,還讓大家很清楚的記住了一年有52周 。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34

《開心辭典》:2000年到2013年,13年,模式和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樣,相信很多人在看這個節目的時候,數百萬人盯著選擇,為他捏把汗,為他喝彩和祝福。

王小丫

《三星智力快車》:也有十年的生命周期,陪伴了我整個小學,每一期我都會在電視機面前,假裝和臺上選手一樣在參與智力問答,甚至一度希望報名參加,不過由於內向和靦腆的性格,沒有付諸行動。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39

從上面幾檔節目來看:一款現象級綜藝節目的生命周期,長的有20年,短的有10年。盡管傳統的綜藝節目的制作體制和有獎問答直播有很大不同,但至少能夠判斷,這個模式不會曇花一現。

我個人的判斷是更加樂觀的:不僅可以持續,並會在未來產生很多進化,主要的幾點理由是:

1)  去中心化的參與感給用戶帶來了顛覆傳統的快感

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人在一起闖關,調動了每個人的積極性,比單純地看傳統節目有意思的多。而且現在還是產品的初級狀態,在交互和模式上還會不斷升級。去中心化帶來高參與度,高參與度會進而帶來更加有正循環的口碑傳播。毫無以為,去中心化的模式比傳統綜藝節目模式更具有優勢。

2)  有非常強的商業化變現機會

例如廣告植入、靠流量帶來的打賞收入,甚至在常規場次是不虧的,在引爆場次的高額獎金是一種營銷投入。未來很多獎金會來自於廣告主(贊助商),而非平臺本身提供。

廣告收入可以參考傳統綜藝節目,它們變現100%靠廣告。非誠勿擾在鼎盛時期一年為江蘇衛視帶來的廣告收益超過20億,直接贊助收入超過10億。而近兩年網綜里的《奇葩說》、《火星情報局》的冠名費誰不是大幾千萬起。好的節目的變現能力毋庸置疑。而對於知識問答直播,越來越多的參與人次是流量變現的基礎。目前模式中主持人的環節進行植入廣告也非常easy。還有一堆公關公司、4A公司帶著他們的客戶主動找到這些平臺,希望策劃廣告,成為贊助商。

就在我寫完這個文章的時候,金主就已經來了,順勢補充一下:

趣店旗下汽車分期業務給芝士超人投了1個億廣告費、花椒的百萬贏家也為美團做了專場。後續,我相信會有更多創意性的營收模式產生。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50

3)  促進直播平臺自身主業務

對映客、花椒、一直播這類直播平臺來說,有獎問答直播的可持續時間會更長,做節目本身就是直播平臺的業務,例如熊貓tv的著名狼人殺節目《PandaKill》,我的很多朋友都是該節目的忠實觀眾。這個模式也會變成吸流量的內容,促進了直播平臺自身的主業發展。而對於《沖頂大會》,是否能夠從單點突破,變成平臺級應用,還很難說。

4)  撒幣們都是有錢的主,我們別瞎擔心

現在的玩家都是有錢的主,映客奉總說準備了10億,也許太大了,但是各自拿出1-2億還是比較輕松的。映客16年的凈利潤就有近5億,17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就達到了2.44億,雖借殼宣亞國際沒有成功,要獨立上市,現在到了18年財年了,年頭浪一浪,後面補一補,財報問題不大。沖頂大會的王思聰自不必說,在陳樺這樣優秀而富有經驗的創始人的帶領下,近期很有機會拿下巨額融資,就像16年姬十三的分答火了之後,成功拿下千萬美金的融資,不過分答確實沒跑出來。

剩下周鴻祎、張一鳴更不必說了,一個是A股之王,一個是TMD三巨頭之一。

有趣的是,沖頂大會的創始人陳樺之前是《節操精選》的CEO,而張一鳴最早做的是《內涵段子》,同類型的產品在移動互聯網初期已經有過較量,到了18年,再次展開交鋒。

5)  基本上還沒怎麽做營銷,相信後續還有大招

火的太快,各平臺我相信後續都做了很多營銷規劃,至少預算都不會少。隨便想想就有很多精彩的營銷和運營的點:

· 炒作巨額獎金得主,猜測到底是什麽身份?(alphago 在網絡上的60連勝案例)

· 和傳統電視節目一樣,尋找到最有話題性的有實力的人(例如最強大腦最近找的賭王孫子,數學天才何猷君)

· 讓有話題性的明星一起來答題,比如鄧超、孫紅雷這種喜歡在節目中秀智商的明星

 · 在題目內容上做很多話題(偏門的、變態的),段子手們可以圍繞題目內容和遊戲設置聲不斷生產各種段子和長微博

· 設置賽季,升級遊戲規則,讓參與者更有動力,讓圍觀者也更high

6)  大量主播資源還沒有調動,未來更進一步將之推向高潮

遙想吃雞遊戲最初火了的時候,很多主播都不玩原先主要直播的遊戲,成為吃雞主播。這個也一樣,對於不靠顏值和才藝表演的主播來說,秀只是是比較適合他們的內容,努力拿到獎金後,再撒幣給看他的觀眾。至少平時在做練習題庫的時候可以輕松的直播,也許還能找回當年奮鬥高考時的自己。

還有太多的小點就不寫出來了。總之,互聯網團隊叠代快,學習能力快,結合會有一批看到機會的傳統電視、傳媒的人加入,我相信這群人就可以創造歷史 。

傳統節目改造是否還有機會?

我認為當然有機會,需要抓住的核心點是:

· 去中心化

· 碎片化時間

· 易上手

· 傳統模式的爆款產品(內容/節目)已在沒落期

相親類、歌唱類、選秀類等傳統在電視上火爆的節目,應該都是比較有機會的。有的我自己已經能腦補出一些玩法了,限於篇幅就不贅述了。

機會很大,但都是爆款的機會。所以我很期待《沖頂大會》是否會通過現在的模式撕開一個口子,未來成為平臺型的東西。當然,也有可能止步於此,就像去年的分答一樣。

為什麽是他們?

我自己創業過兩次,我把周圍有很多優秀的創業者粗分為兩類:

a、持續的模式創造能力

b、強大的產業整合/提升能力

b能力能夠在某產業中提升效率,提升毛利,創造更大的價值,但是對此類爆款產品基本不用去想了,看看就好。

a能力是能夠做出火爆產品的前提,可能很多人說問答直播也並非是原創,畢竟有HQ在前。但是無數案例證明,僅僅把模式copy是不會最終成功的,需要不斷叠代和再創造,很多人只有copy能力而沒有叠代能力。

這個模式,初步來看像是知乎、分答應該抓住的機會,然而我都不看好這兩個團隊做這個事情,沒有對錯,只是選擇。

知乎是一個講究精致、精英的社區,雖然我們看到有知乎live等創新業務誕生,但影響力也局限於老用戶,沒有打開市場。知乎社區型產品,有無數用戶的聲音鞭策著知乎的改進,或許因此,團隊放在新東西上的精力不多。當然我們也看到了掌趣和知乎合作的小遊戲《頭腦王者》在微信上火爆,但知乎明顯是被動的角色

另一邊在行/分答,經歷過16年分答的火爆,現在也陷入了瓶頸期,巧合的是當年分答的火爆也和王思聰校長有著很大的關聯。

另一個比較大的變量就是陌陌了,唐巖是具有強大a能力的創業者,也是直播模式最大的受益者,直接體現在陌陌的市值/股價上。既然也趕上了直播的浪潮,我相信不會錯過有獎問答或未來更多演變模式,期待陌陌後面的動作

作為圍觀群眾,我們不妨就下載幾個有獎問答直播的應用體驗一下,獲得獎金也不一定,再不濟總歸會漲漲見識。

*作者介紹:james(微信:james_wl1004):回收寶市場vp,之前參與創立今夜酒店特價和社交應用”一起”,在市場、運營和產品方面有豐富的實操經驗。

撒幣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65

瘋狂撒幣的直播答題,能否成就直播平臺的蛻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8/0111/166869.shtml

瘋狂撒幣的直播答題,能否成就直播平臺的蛻變?
翟延新 翟延新

瘋狂撒幣的直播答題,能否成就直播平臺的蛻變?

2018年第一周的關鍵詞總結,就是簡單粗暴的撒幣!

2018年第一周的關鍵詞總結,就是簡單粗暴的撒幣!所謂撒幣,是以王思聰投資並參與的《沖頂大會》為首的全民有獎競答,正在風靡中國網民。不但用戶的情緒被巨額獎金挑逗狂歡,平臺玩家僅這幾天就不斷有巨頭加入。

緊跟其後的有花椒的《百萬贏家》、西瓜視頻的《百萬英雄》、映客的《芝士超人》、甚至一直播聯合微博的《黃金十秒》也在今晚上線。這其中一種就是新生的單一直播答題app,另一種是原來的視頻直播平臺加入,各家混戰之下,在巨額的獎金和全民參與的熱情下,拉著直播答題成為2018的第一個風口,可謂龍爭虎鬥。

始於電視,源於國外,成於直播?

直播答題其實並非新物種了,早在1998年,英國電視臺就推出了遊戲節目《百萬富翁》,其首播以來,受到觀眾的瘋狂追逐,而隨其被世界各地的電視臺購下制作權和播映。國內早在前幾年也有此類形式的節目,且依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比如江蘇衛視的《一戰到底》收視率就曾屢創新高。不單單是綜藝節目,類似《沖頂大會》這種手機益智答題軟件在國外就有一款類似的軟件叫:HQ Trivia,且是2017最佳遊戲應用。可以說,知識競猜節目早已屢見不鮮。

但為何像沖頂大會這類的直播答題還能讓大眾的情緒依然高漲呢?原因在於時至今日,傳統的答題競猜沒有讓普通的用戶參與進來,以往的知識競猜節目大多還是“秀”的存在,幾個人對著鏡頭答題,全民屏幕前圍觀,盡管“風風火火”,但對大多數人而言很難參與其中,不免讓人興致索然。而直播答題恰恰解決了這所在的問題,直播答題平臺所采用的是實時互動,當主持人公布問題之後,用戶的手持設備屏幕中央就會出現對話框,在規定時間內,用手點擊自己認為正確的選項即可完成答題。直播的形式之下,新技術的顛覆性和優勢展露無遺,正對屏幕中的主播,觸摸答題,讓每個參與者都如同身在電視知識競猜節目的現場。

其次直播競答這類節目,全民均可參與,沒有任何門檻,隨時隨地拿起手機答題即有贏取獎金的機會。曾經,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躺著賺錢是最不切實際的“白日夢”。但直播答題已經讓很多人實現了躺著賺錢。並且,這些平臺為了能讓更多的網民參與其中,特意降低了問題的難度,答題的規則也很簡單,只要答對所有問題就有資格平分獎金。

這種基於傳統的答題競猜,在結合上原有的直播行業這種在線實時交流的工具,直播式競答似乎是集原來的競答形式以及視頻直播平臺的各種優勢於一身的新產品形態。

瘋狂燒錢下的直播問答,能否真正抓住用戶裂變社交?

在《沖頂大會》開始前,娛樂圈的紀檢委網紅王思聰在微博發了一條撒幣的微博,在當晚的《沖頂大會》答題中的參與人數達到了25萬人,一周時間《沖頂大會》累計百萬下載量,一路沖上了App Store排行榜的第7位,對於一個上線僅一周的APP來說,這個成績已經非常驚人了。對於互聯網來說不得不承認補貼是見效最快的方式之一。

各家平臺補貼大戰再次掀起,在《沖頂大會》的成功故事影響下,嗅覺敏感的各家視頻直播平臺也加入補貼大戰,今日頭條推出《百萬英雄》瓜分金額50萬,同時,周鴻祎也宣布在花椒直播送百萬紅包,。映客投資人朱嘯虎在他朋友圈也表示:“電視綜藝網絡化,單場獎金101萬!最激烈的補貼大戰發生在1月6日晚十一點半,西瓜視頻的《百萬英雄》與映客的《芝士超人》、花椒推出的《百萬作戰》三家,短短20分鐘內,燒掉了300萬元。而昨天(1月9日)花椒百萬贏家七場投放430萬元獎金。

而各家補貼同時,又一個細節很多用戶也都有感觸,這些平臺都有邀請好友的獎勵機制。朋友圈和微博上泛濫著鋪天蓋地的“邀請碼”、“複活卡”、“題庫”,形式不同,實質一樣,比如《沖頂大會》,通過邀請好友加入獲得備用生命(複活機會),激發用戶拉新的主動性,使得平臺無需推廣費用也可快速獲取用戶,極大降低了運營成本。同時,“複活機會”也正成為直播基因裂變的關鍵因子,幫助原來的視頻直播平臺重塑其整個社交體系脈絡,將原來的陌生人社交向熟人社交遞進,“獵奇”到“觀熟”的轉變。

除了補貼金額的區別之外,當前各個平臺的競答遊戲形式大同小異,同一時間被搶奪,在玩法上和模式沒有創新的話,長期以往用戶不免會產生審美疲勞。從這個角度來看,在用戶的新鮮勁過去,平臺的補貼停止,僅有競答贏獎這一功能的獨立APP最為危險,因為功能太過單一又特別容易被複制。對於原來的視頻直播平臺來說,在經過2017年的洗牌,直播行業的死亡名單越來越長。秀場直播日漸式微,遊戲直播熱度也去,以映客和花椒為代表的視頻直播平臺開辟的這類新“玩法”給直播行業引入一股“清流”,其將有助於直播平臺獲得更長效且穩定的流量並再次激發用戶活躍度。補貼的實質是各家平臺期望通過補貼和答題互動來裂變社交,而對於本身就有用戶基數的花椒和映客甚至一直播這類原生的視頻直播平臺來說,競答內容的加入更像是一種運營活動,直播答題無意是重構直視頻播平臺的社交脈絡。但社交脈絡的建立是需要時間來考驗的,簡單粗暴的圍剿補貼,短期內奏效,長期未必。就像軟件本身能在短時間登上App Store的榜單。

對於視頻直播平臺,是圍剿還是能借機蛻變?

這些平臺瘋狂“撒幣”的行為背後,到底是何商業邏輯?在線答題的瘋狂吸粉,動輒幾百萬的參與用戶,巨大的曝光量也讓眾多品牌商聞到了商機所在。據悉,目前的在線答題中已經開始出現“廣告題”,今天也有一家金融平臺在朋友圈宣布投入一億投給芝士超人直播問答,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排除會有更多“廣告”的加入。

短期來看,對於單一的直播問答app來說商業模式或許難度不大,但這對於原來的視頻直播平臺而言,單純的廣告並不是真正的目的。尤其對於視頻直播行業來說,內容永遠是根基,如何給原來的用戶提供更多元化更優質的內容成為關鍵,這樣才能更好的去激活沈睡的用戶或者引流新的用戶。一邊是視頻直播平臺在洗牌,一邊是直播答題在水深火熱之中,對視頻直播平臺來說也是一個流量變現的巨大機遇和挑戰。每個直播平臺重在找自己的差異化,不管是主打秀場路線的平臺,還是明星路線的平臺,或者主打遊戲路線的直播,目前這種直播答題的大多數平臺內容創意匱乏,一旦沒有內容輸出的可持續性,用戶審美疲憊或者補貼弱化,就會出現滑坡式掉粉。無論何時對於平臺,創新內容,優質差異化的內容輸出,是平臺的立足之根本。 

對於這場直播答題大戰來說,似乎各家都沒有料到網民有如此大的熱情,平臺也熱衷燒錢遊戲,用戶樂此不疲的沈醉其中。但對於經歷了幾輪洗牌的視頻直播平臺來說,攪局這場直播答題大戰,耗費巨大的補貼,要麽激活自己的用戶,要麽加速洗牌視頻直播平臺,這是圍剿還是能抓住機遇蛻變,對於此刻選擇入局直播答題的的視頻直播平臺需要思考和慎重走好每一步。

撒幣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