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出版現場 ● 坡州出版城 一個文化人堅持二十年的夢想 從戰區荒地蛻變為全球最大出版園區

2011-8-15  TWM




位在坡州市有兩個十分著名的文化聚落:坡州出版城與Heyri藝術村。它們的共同特色,就是全由有理想、敢作夢的人,靠著民間發起力量達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現在不僅以產業群聚方式吸引全球同好慕名而來,也讓韓國文創得以延續、持續擴大勢力。

撰文‧莊 芳

距離韓國首都首爾約四十分鐘車程,位於坡州市西邊一條「自由路」旁,有一塊四十八萬坪的土地,約等同兩座內湖科技園區產業用地面積,佇立著各式各樣充滿設 計感的建築物。雖然位置接近南北韓陸上軍事交界處,周遭卻圍繞著一股寧靜祥和的氛圍。這裡,就是韓國文化人聚集的園地「坡州出版城」。

由於屬於軍事管制地,所有建築物限制不可超過五層樓高,禁止隨意掛上招牌,卻因此展現出一致的協調感。其實在二○○三年第一棟建築物完成以前,這塊區域完全是一片無用的荒地,但在熱愛出版的理事長李起雄的推動之下,終於達成書香滿溢的文化聚落。

挽救出版業危機

「沒有執行 夢想永遠只是夢想」現年七十一歲的李起雄,原本經營「悅話堂」出版社,至今專門出版文化藝術類書籍已有四十年之久。他在四十九歲時,決定朝著心中目標前 進,設立一個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城區,「假使沒有人站出來開始執行,夢想終究只是夢想。」李起雄說,出版城的發想最初並沒有政府支持、主導,全由民間集合 力量促成。若是沒有足夠的毅力,以及成就目標的決心,恐怕難以達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出版產業園區,拯救每況愈下的韓國出版環境。

李起雄一開始先組成出版文化產業園區協會,當時即有上百家公司加入會員,接著籌集資金、考察三十多處土地,初步調查各家公司需求與投資計畫,到向政府提 案,幾年時間就過去了。從一九八九年啟動計畫,經過不斷溝通、調整計畫細節,直到一九九四年政府才正式認可、參與提供支援,確認可用土地面積。

其間經歷的失敗、挫折不計其數,尤其必須將上百家各式企業的不同意見整合在一起,絕非易事。但對李起雄來說,幾乎沒有後悔的餘地。「與其說我不想放棄,不 如說是『不能』放棄!」他說,自計畫啟動之時,已經不是只有他一人的夢想而已。每當感到困難時,他會憶起尊敬的偶像,為了捍衛朝鮮的愛國義士安重根,「想 到他為國家犧牲生命,就不覺得自己有多辛苦了!」在李起雄眼裡,建設出版城的目標,就像安重根期望達到東亞和平的理想一樣。「惟有文化的存在,才能化解各 國的歧異、促進和平。」只不過,光有滿腹的理想恐怕無法完成這項壯舉,由於絕大多數參與者都是中小企業,對他們來說,營運成本才是吸引集結的重要因素。

政府隨後介入

租稅優惠吸引企業 促成規模經濟「須以低廉的價格取得土地、降低營運費用,才能吸引企業進駐。」因此政府參與之後,開始協助提供「誘因」,讓進駐廠商享有前五年免稅、後三年 五○%的稅負減免,還可申請長期優惠利率貸款,讓出版相關廠商更加願意搬遷至此,蓋起屬於自己的辦公大樓。如今從創意發想、編輯排版、印刷到裝訂成冊和運 送,全都可在出版城裡完成作業,大大節省時間與成本花費。

目前已有三百多家公司進駐,其中包含韓國最大書店教保文庫總部、當地出版社、紙廠與印刷廠,甚至還有專門處理郵件的物流中心,總計已有八千位員工,算是極 為成熟的產業園區。特別的是,城區內還有數家高級餐廳、一家商務飯店,只是飯店房間完全沒有電視設備,「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多看書、少看電視!」坡州出版城 企畫經理金娟淑說。

小公司集體作戰

降低成本、增加效率 強化競爭力就像完成一本書,往往必須經歷嘔心瀝血的發想過程,整合所有編輯、設計、印刷的細節,「這個出版城對我而言,就像一部巨大的立體書籍,花了十多年奔走才終於問世。」望著仍在開發中的二期出版城區,李起雄露出驕傲的神情說。

台灣商業軟體聯盟(BSA)共同主席蔡文宜觀察,一般經營文創事業的公司多以中小企業為主,所擁有的資源較少,「假使像是韓國一樣,以聚落的方式將同質性的企業集合在一起,絕對可以降低成本、增進效率。」當然,政府未來提供訓練或輔導之時,也能夠集中處理。

若是政府無法即時提供協助,蔡文宜建議文創工作者,無論面臨資金短缺、《著作權法》等難題,不妨放棄單打獨鬥的傳統模式,「自行集結聚落、整合資源,才能 擴大產業競爭力。」就像坡州出版城的例子一樣,雖然一開始並未獲得政府大力支持,充滿熱情的文創工作愛好者,依舊憑著自己的力量,將一片荒蕪的土地,建造 成一個大型聚落。這些具有拚勁、堅持理想的韓國人,果真徹底實現了「團結力量大的精神」。

Heyri藝術村──藝術家親手打造的夢想天堂韓國另一個靠著民間力量做出一番成績,並獲得國際媒體矚目的文創成就,則是位在坡州出版城附近的Heyri藝術村。每到周末假日,這裡就會湧進大量人潮,成為韓國新興的觀光景點。

很多人以為,這個藝術家的天堂是由政府協助才得以完成,「事實上,政府一直到三年前才正式承認這個計畫,並提供補助。」現任藝術村理事長全熙天透露,還未 形成藝術聚落之前,這片土地同樣未經開發,1998年由多位藝術家發起,從物色藝術村地點、土地開發整理,到2003年才正式建設,如今總計約有170棟 建築物,規模頗為壯觀。

藝術村中每一棟樓都是一件藝術作品,甚至成為多部知名韓劇拍攝景點。許多藝術家在此經營起展覽館,藉由收門票方式維持營運;或是將一樓作為銷售賣場,二樓設為個人工作室,三樓則是住家。

有30年經歷的畫家李榮美,兩年前決定在Heyri藝術村建造屬於自己的工作室,「這應該是所有藝術創作者的夢想吧!」於是,她在此蓋了兩層樓的建築,一樓經營咖啡廳,也是和藝術家、同好交流的場所;二樓則是個人工作室與作品展示會場。

李榮美目前還是每天從住家往返工作室,她希望不久的將來,正式搬至這裡生活。「這裡環境單純、安靜,適合創作,重點是能夠遇到同樣喜愛藝術作品的朋友。」 李榮美介紹完她的畫作,又忙著下樓煮咖啡,趁著空檔展示她剛完成的陶藝品,「總之,我對現在充實的生活狀態滿意極了!」

坡州出版城

成 立:1998年動土,2007年第一期完工

理事長:李起雄(右圖)

規 模:面積48萬坪,300多家公司進駐,員工8000人

文創心法

1. 集結同業共同開發,降低營運成本。

2. 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提高競爭效率。 3. 先自行開發,後尋求協助,更容易取得政策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62

以為自己是文化人的企管人 蔡東豪


2012-11-29  NM  
 

 

很多人問我,《主場新聞》何來這麼多博客?其中不少博客水平甚高,香港傳媒不是埋怨,找不到新進作者嗎? 這幾個月我的經驗是,香港有很多臥虎藏龍,可能是作者未遇上合適的傳媒合作。最驚訝發現是,職業和業餘之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我們遇到出色博客中,包括律師寫藝術、區議員寫足球、足球評述員寫演戲。跟這些博客傾偈,可感受到他們對業餘興趣的熱誠,企得太近會燒着。

這幾位博客之間有一個共通點,他們沒有辭去正職,我認為這決定非常明智。心底裡,你和我都有幻想過,自己是藝術家和文化人,營營役役工作是搵兩餐的代價,崇高領域才是自己真正所屬。有朝一日,或者是儲到幾多錢,或者是活到幾多歲,我們會擁抱屬於自己的真誠工作。我當然也有這些時刻,我會立即入洗手間,洗個臉,清醒一下。這份營營役役工作是我們揀的,無人強迫我們去做,我們在做這份工一定有原因,而這原因多數合理。我們要老老實實問自己,十八歲時沒去讀藝術和寫作,二十二歲沒從事藝術和寫作,可能已告訴了我們一些事情,這些事情或者不容易接受,但相比我們的白日夢,比較接近真相——我們不會成為出色藝術家和作家。

有些事情,留在心裡,歷久常新,當把這些事情付諸現實,後果可以醜陋。我們有沒有想過,一直沒去當藝術家和文化人,原因不是生活逼人,也不是時辰未到,而是我們心裡有恐懼。幸好,這些恐懼大部分時間戰勝我們的幻想。想深一層,營營役役工作其實幾爽,因為我們在工作崗位學會了走位,只需要交足功課。我們懂得選擇性投入喜愛的興趣,久不久進入那崇高領域,爭取剎那光輝。在幻想中,藝術家和文化人的世界似是分分秒秒精彩,但如果要分分秒秒投入,其實可能會幾辛苦。我們要想清楚,營營役役工作除了可供樓和交學費,它還給我們合理生活方式,至少容許我們發藝術家和文化人的白日夢。幾年前,恒指約三萬點的時候,有一個年輕同事辭職,他的態度不算囂張,心平氣和向我解釋,他一日炒股賺的錢,等於他幾年人工,因此他不想浪費時間,他要全職炒股。後來跟他失去聯絡,最近聽聞在另一間電子公司工作。白日夢之中,認定自己是股神,可能是最差勁的一種。藝術家和文化人白日夢的錯誤率約九成九,全職炒股的錯誤率百分百,成功例子萬中無一。

由業餘走向全職投資,差不多一定錯,因為業餘投資和專業投資的分別是天和地。專業投資者最懂得管理的,不是金錢,而是自己的情緒。市場有上有落,情緒難免也有上落,怎樣管理情緒,把自己的投資信念有效率地投射到投資組合上,非常困難。我寫包單,一日未真正做過這種工作,不知道箇中滋味,聽人講的,從書本看的,通通無用,針一定㓤到肉才知痛。業餘投資者平日過着另一種生活,選擇性投入投資世界,可隨時跳回另一個世界,在這種環境做出的投資成績,不可能推算至專業投資成績。正如我的年輕同事,他一面打工,一面炒股,做出好成績,原因很有可能是他不是全職在炒股,需要分神去處理公司事務,有了這種瀟灑,才有機會做出好成績。當他全職炒股,他變得不瀟灑,心境變得緊張,陣腳大亂。

炒股伎倆人人可學曉,關鍵是能夠在不同環境,包括多變的外在環境和自己的心境,日復日發揮出來。我認識的專業投資者視投資為一門紮實的工藝,關鍵不是找機會一Q清袋,而是每次能夠賺取半點一點的些微優勢,希望日積月累,可轉化為贏取好成績的知識基礎。今日賺了錢,可能是好彩,專業投資者看通這點,以更謙卑的心上陣。我寧願保持業餘投資者、文化人、傳媒人的身份。我現在不是全職投資者、文化人、傳媒人,有箇中原因,而我要尊重這些原因。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