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eTag亂象宿命 18年前就注定!

2014-01-20  TCW
 
 

 

高速公路計程收費正式上路,但eTag卻連連出包,當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如果一條馬路由國家負責鋪路及維護,但每台經過的車輛,都請你獨家幫忙收取過路費,代價是讓你從中抽成一定比例的手續費,單單手續費金額扣除你投入的成本後,一年可淨賺五億元,時間又長達二十年。這筆生意,就是國道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ETC)的BOT案。

「這個BOT案,表面上只要投入四、五十億元的經費,其實後續牽涉到上千億元的利益,這不像高鐵的風險這麼大,是穩賺不賠的生意。」立法委員李鴻鈞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的一席話,點出換了九位交通部長,「ETC案」卻始終爭議不斷的癥結點。

ETC背後牽涉的商機,乃是指電子收費中每筆三.四元的代收費。在今年全面開放電子收費後,以現行道路車流量六億車次計算,一年除有二十億元左右的代收費外,還有每年至少二千四百萬元儲值金利息。至於後續的汽車銷售市場、道路智慧化、收費服務等,都是可衍生出的商機。

龐大商機自然引起各路人馬爭奪。一九九七年二月,時任交通部長的蔡兆陽將ETC交由中華電信(當時還是國營)負責研究。兩千年政黨輪替後,當時ETC技術有紅外線及微波兩大系統,立法院也各有「紅外線」及「微波」兩派立委相挺。當時交通部長葉菊蘭雖指示由中華電信繼續辦理ETC業務,但面臨來自立委將ETC走向BOT化的龐大壓力。

爛帳一:系統大戰兩大技術選誰,惹關說疑雲

二○○二年二月立院新會期開議,多位紅外線派委員沒連任,實力大減,六月立法院,國、親、台聯罕見跨黨派聯手,當時執政的民進黨多位立委,則棄權不參與表決,藍綠聯手砍掉中華電信十六億元的ETC預算,也將上千億元、龐大的ETC商機釋出給民間業者,ETC進入到BOT時代。

在微波派擠掉中華電信後,紅外線派又敗部復活。紅外線系統業者找上遠傳、東元、精業、神通合組成遠東聯盟,力抗其他六組微波兵團,最後由遠通電收取得ETC標案。

但當時多位委員遭到影射有關說之嫌,前交通部長林陵三機要宋乃午,以及精業協理蔡錦鴻,甚至因為涉入ETC收賄案,遭法院判刑入獄。被評選為第二名的台灣宇通則提起司法訴訟,台灣高等行政法院在二○○六年,撤銷當時交通部將遠東聯盟評為「最優申請人」的決定,不過經過二次甄審,還是又由遠通得標。

爛帳二:程序大戰交部委員人少,拿遠通沒轍

「台灣推行BOT有個很大的盲點,那就是以為『政府錢出得越少越好』」,一位熟悉國內公共工程招標程序的業者說。大多數參與審議的評審委員,看到遠通提出政府零出資之外的多項回饋(包括遠通提出旗下關係企業多,有利於輔導高速公路收費員在集團二度就業),就給予加分,未考慮其他團隊在工程規畫上的評比可能優於遠通。

一開始民眾要自費花高價購買OBU(車上機),導致裝機率未達規定,但交通部僅能要求改善,甚至讓改善時間一再延後,關鍵原因在於ETC調解委員會,交通部、遠通代表人數各占一半,讓交通部始終沒辦法對違約的遠通開罰。

爛帳三:時間大戰一年半匆忙上路,問題爆棚

遠通電收由「遠東精神」四大股東組成,包含持股約五成的遠東集團,及持股約八%到一一%的東元電機、精業(編按:現為精誠資訊),以及神通電腦。

一名遠東集團前高層表示,遠通內的主要營運人員多出身自遠傳,服務與管理是強項,因此負責統籌,土建工程須仰賴東元,而資訊系統的軟硬體則多半由精業與神通負責。四大股東各自的技術能力雖然充足,但結合後彼此利益分配不均,溝通效率很差,時間成本是別人的兩倍,決策也往往是利益妥協後的結果。

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張學孔也認為,eTag有三大問題。一是時間過於壓縮,一般像eTag這樣大型且複雜的公共運輸系統,至少需兩年半以上時間建置,但eTag從紅外線轉換成為微波,規畫到上路僅約一年半。

二是eTag的難度比過去OBU系統高,連許多外國學者都直言「It's a big challenge」;三是強調完全免費的eTag,必須比ETC更控制與限縮成本,這些原因讓eTag系統一上路就大小意外不斷。

此外,年底4G上路後,eTag恐怕又將面臨新挑戰。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分析,由於eTag與4G行動通訊頻段太接近,恐怕會互相干擾,NCC已明確表示:「未來eTag若干擾手機訊號,就必須遷移或是將頻道的強度調弱」。年底4G開通後,eTag與4G若互相干擾,是否會衍生更多糾紛?若不提早準備,到時同樣戲碼再上演,恐激起更大民怨。

【延伸閱讀】被盯3次,ETC表現還是很落漆——ETC歷年大事紀

年/月:1997/2重要事項:交通部委託中華電信開發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

年/月:2001/4重要事項:高公局與中華電信簽訂「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建置與營運契約」

年/月:2002/6重要事項:立法院刪除中華電信全數ETC預算

年/月:2002/8重要事項:交通部決定採用BOT推動ETC

年/月:2004重要事項:遠通得標

年/月:2006/2重要事項:ETC上路

年/月:2006/3重要事項:前交通部長林陵三機要宋乃午因ETC案,遭檢察官起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以甄選過程有瑕疵,撤銷遠通最優申請人資格

年/月:2006/8重要事項:法院判決ETC甄審有瑕疵應重回2次甄審作業。遠東董座徐旭東宣布,集團決定退出 ETC,不排除將持有股權成立基金,送給全國人民

年/月:2007/4重要事項:ETC2次甄審決標,遠通電收仍取得最優申請人資格

年/月:2010/6重要事項:遠通未達ETC使用率45%的目標,交部要求遠通改善未達標不罰:使用率未達45%,卻僅要求改善

年/月:2011/7重要事項:ETC裝機率仍未達標準,遠通以推出eTag取代被罰款

年/月:2012/7重要事項:遠通違約,原應繳納2億2千萬元違約金,但事後「罰款暫緩」又未達標仍不罰:使用率未達65%,卻判「罰款暫緩」

年/月:2013/12重要事項:遠通利用率未達目標,高公局將對遠通處以懲罰性違約金。遠通不服,目前法院審理中高公局擬罰,遠通不服:高公局擬處遠通違約金4.04億元,審理中

整理:張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58

帶動農村轉型.契作鳳梨讓農民越種越安心 一塊鳳梨酥 扭轉務農「沒前途」宿命

2014-02-10  TWM
 
 

 

鳳梨酥風潮帶動的不只是龐大商機,一股正面的力量正在悄悄改變台灣的農村,而這一切,要從一紙微熱山丘的契作合約說起……。

撰文‧劉俞青

「一開始,我爸媽根本不要我回來種鳳梨。」一月屏東的太陽,依然毒辣;郭智偉站在一片看不到盡頭的鳳梨田前面,臉上有著太陽照射的光彩,閃閃發亮。

郭智偉,今年三十六歲,永達科技技術學院畢業,屏東縣高樹鄉人,他指著不遠處的永華國小,露齒一笑說:「我就是永華畢業的。你知道嗎?我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屏東。」郭智偉現在是「綠地生產合作社」的負責人,綠地如今已經是屏東高樹頗具規模的合作社,也是國內鳳梨鮮果外銷最大的一個合作社,名下共有將近一百公頃的農地;其中,有十公頃就是和「微熱山丘」合作契作協定,也是微熱山丘所有契作的農夫當中,佔地最大的一位。

當初,微熱山丘會找上郭智偉的「綠地生產合作社」,有兩個用意,一方面是希望藉由每台斤十元的保證價格收購,能夠穩定鳳梨的貨源;另一方面,也是聽聞郭智偉種植鳳梨的技術而來。由於微熱山丘的其他契作對象幾乎都是小農,即使保證收購,但受到天氣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也未必能保證準時出貨,因此像郭智偉這種大咖級農戶的加入,很有穩定風險的功能。

屏東高樹的年輕農夫

從有一餐沒一餐 到可以娶妻買房「『保證收購』對農民而言,簡直是恩澤!」郭智偉說,和微熱山丘一番懇談之後,兩邊簡直是一拍即合,他舉雙手支持這種理念和作法;同時,也讓他開始思考,要如何把這個「嗯澤」散播出去,讓微熱山丘的影響力,發揮到極致。

事實上,和微熱山丘契作的十公頃鳳梨田,僅佔郭智偉農地的一○%,因此,郭智偉一開始就不打算從中賺取利潤,而是要把這個台灣農業從未有過的「保證收購」制度,與更多返鄉務農的年輕人分享。

三年前,七十一年次的楊正利就是在郭智偉的召喚下,加入「綠地生產合作社」;如今手上負責大約一公頃的土鳳梨田,每年鳳梨採收之後,就以每台斤十元的價格,交給微熱山丘。

「種鳳梨可以有這樣的收入,比以前好太多了。」楊正利還沒有接下微熱山丘的契作之前,只是一個在高樹、九如鄉一帶,到處打零工的少年,聽到哪裡有缺工,就去做個兩天,最慘的時候曾經賦閒在家半個多月。

「我國小班上一共有二十八人,現在只剩下三個人留在屏東。」楊正利說,看著小時的玩伴一個個離開故鄉,出外打拚,眼前自己又有一餐沒一餐,當然也很掙扎;只是他心裡一直有個聲音,「出去也不一定比這裡好」,就在這時候,因緣際會,朋友介紹來綠地,沒想到人生就此改觀。

當時郭智偉看這個年輕人誠懇踏實,只是沒有好的機會,於是先讓他在綠地生產合作社上班,每天下田、搬水果,遇到年節前夕出貨旺季,還要偶爾加班。楊正利很珍惜這種「天天有班可以上」的日子,一個月可以有二萬五千元的薪水,加班還有加班費。

郭智偉觀察了一陣子之後,就決定把和微熱山丘契作的土鳳梨田,其中約一公頃的地,交給楊正利負責;郭智偉採用類似「店中店」的方式,讓幾位年輕人「就地創業」,每個人都可以有一畝鳳梨田自己種植、採收,當然微熱山丘的收購價格也是他們自己的所得。

種鳳梨雖然不用頻繁地除草、施肥,但其實一點都不輕鬆;尤其是採收的時候,大男人也要穿上兩到三條褲子,才能下田採收,但即使如此,鳳梨鋸齒狀的葉子,又硬又尖銳,還是會穿透褲子,刺進肉裡;到了晚上回家洗澡,水一衝下來,仍然有許多肉眼看不到的刺傷,哇,又麻又痛。加上鳳梨無法用機器採收,每一顆鳳梨都是農人一顆顆割下來,放入背後的竹簍裡,因此重量很重,屏東的太陽又毒辣,「一天下來,比跑全程馬拉松還要累。」楊正利說。

自從有了綠地生產合作社劃給他一公頃的鳳梨田之後,楊正利說,這塊田雖然不是自己的,但因為從種植到收購,一切都要自己負責,越來越有踏實感。鳳梨約十二個月至十八個月採收一次,如今他已經交貨給微熱山丘三期的收成,這些收成足以讓楊正利每年多賺約十五萬元。

因為種鳳梨不用天天下田,因此閒暇之餘,他在綠地生產合作社的工作還是繼續做,一年下來,合計年收入大約將近五十萬元;這三年期間,他的人生因此逐漸步入正軌,也穩定下來,楊正利的岳父就是看他收入穩定,人也踏實,才答應把女兒嫁給他。

和微熱山丘合作的這三年期間,他歷經結婚、生子,人生風景就此不同,「我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拚買一間房。」楊正利說,他每個月如數把薪水交給老婆,就是希望在這個穩定的收入下,趕快能夠存到兩百萬元,讓妻兒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家。

除了楊正利,今年才二十七歲的林峻聖也是微熱山丘契作的一員,跟著郭智偉已經超過五年,比楊正利更早加入微熱山丘契作行列。

南投八卦山的資深農友

種鳳梨收入穩定 也希望兒子繼續種林峻聖腦筋動得快,因此雖然年紀輕輕,已經小有積蓄,他最近拿著這幾年契作賺到的錢,正在考大卡車的執照,想要買輛貨車賺外快。

在郭智偉的牽動下,微熱山丘一紙契作合約的影響力,在高樹鄉一帶無聲無息地持續發酵,不僅改變台灣土地的風貌,讓土鳳梨田的種植面積持續擴大;而且種植土鳳梨不需要太多農藥、不破壞土壤,對台灣土地品質的維護有不小的貢獻。

「微熱山丘最大的貢獻,是從此讓所有鳳梨價格穩定維持在(每台斤)十元以上,這是最直接對農民生活的照顧,也是長期政府想要做、卻做不到的。」郭智偉說,微熱山丘佔全台灣約一萬公頃鳳梨田的比重不算高,但卻徹底發揮「邊際作用」決定價格的能力。

微熱山丘目前每年固定收購三百多甲的土鳳梨,其中,約有兩百甲的收成是來自契作保證收購,除了屏東高樹鄉,在微熱山丘的發跡地──南投八卦山一帶,更是微熱山丘土鳳梨田的大本營。今年五十六歲的「郭班長」,就是和微熱山丘合作四公頃多的土鳳梨田之後,覺得收入穩定,因此決定讓退伍回來的兒子,也留下來繼續種鳳梨。

「種鳳梨實在太辛苦,本來覺得到我這一代就好了,但現在外面景氣這麼差,如今我反而覺得如果可以收入穩定,兒子繼續種下去也不錯。」在八卦山上種鳳梨種了二十多年的郭班長,原本和微熱山丘創辦人許銘仁的父親、弟弟一樣都是種鳳梨的農友,但鳳梨的市價最慘跌到每台斤兩元,連郭班長都差一點要「棄守」。

但因為微熱山丘,一舉改變了許多像郭班長「資深農友」的心態,他們不再覺得種鳳梨是沒有前途的苦差事,也不再反對下一代回來接棒,因為越種越踏實,越種越安心。

「我賺的錢,一定要與農民分享。」一月中,許銘仁站在滿滿人潮的微熱山丘三合院中,一開口,不是告訴我們微熱山丘要賣多少塊鳳梨酥、要賺多少錢、今年要成長多少等;而是告訴我們,微熱山丘是「農企業」,它的利潤一定要與所有種植土鳳梨的農民分享。

為此,我們飛奔台灣北、中、南,為許銘仁的承諾找答案,如今,答案昭然若揭;這波鳳梨酥帶動的狂潮,不僅僅是產值,不只是商機,還有更多感動人心的無形力量,正在無遠弗屆地燎原。

台灣最老牌鳳梨公司

台鳳也跨足鳳梨酥?

提到鳳梨的種植,就不能不提起這家曾擁有台灣最大鳳梨田的「台鳳公司」。

這家1955年就成立的公司,在6、70年代,台灣鳳梨產業的黃金歲月,因為在屏東一帶擁有龐大的鳳梨田,讓台鳳公司一度非常風光,賺進不少外匯。

不過,後來董事長黃宗宏因為炒作土地開發與股票,爆發「台鳳案」,而於2007年入獄,並在去年5月假釋出獄。如今,經營權輾轉來到了「東森國際」前董事長王令麟手上。

不過,儘管歷經董事長出事,台鳳公司名下仍擁有大批土地,當然也包括屏東的鳳梨田。據東森國際員工表示,由於近年來鳳梨酥實在太夯,王令麟也曾下令內部「研究、研究鳳梨酥」,並打算透過台鳳公司生產,拿到東森購物頻道上販售。後來因為王令麟自己也在去年11月發監服刑,這項計畫暫時擱置。

台鳳公司這家老牌鳳梨公司,會不會重新活躍在鳳梨酥產業上?一切就等王令麟出獄見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94

金融宿命 蔡東豪 Tony Tsoi

2014-02-20  NM
 
 

 

關於金融海嘯發生的事情,感覺彷彿很遙遠,原來只是五年之前。五年前的我,是怎樣一個人,已不再去想,因為那時是另一時期的我,而今日的我是一個新我。金融海嘯期間,或者我有犯錯,不過人總會犯錯,況且這段時期發生的事情,我已記不清楚。人的記憶不好,我的記憶不比人好,也不比人差,差不多吧,犯錯也是跟大隊。對犯錯的不著緊,是一種奇怪的宿命(fatalism),在金融事情上,特別明顯。

我記得在一個調查金融海嘯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摩根大通銀行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憶述她女兒提出的一個問題:什麼是金融危機?戴蒙答案是,金融危機是每五至七年必定出現的事。女兒反應是,如果是這樣,為何人們感驚奇?戴蒙言下之意是,金融危機是每隔一段時間必定會出現的事情,人們避不開,只能接受。戴蒙的宿命想法,同路人不少,包括金融決策者。金融海嘯期間,一個已故經濟學家走紅一時,他是經濟學家明斯基(Hyman Minsky)。明斯基指金融系統本質是不穩定,經濟好景時,銀行放水,企業大量舉債,而債是萬惡之首,成為日後金融危機爆發的導火線。物極必反,極樂必定走向極悲,反映金融市場不穩定的必然性,「明斯基時刻」是指金融不穩定引致爆煲的一刻。近幾年金融界每有爆煲案例,明斯基例必復活。明斯基理論的重點,是人善忘,特別是在歡呼聲中,過往痛苦經驗、朋友金石良言等,通通聽不入耳。穩定帶來舒服,持久舒服帶來心雄,人們低估風險,金融系統最終抵受不住過度風險而爆煲,這是打不破的循環。每次爆煲後一段短時間,我們突然變得清醒,惱恨自己過去太進取,警惕自己一定要吸取教訓,但這種醒覺為時不會長久。金融宿命在散戶中尤其明顯,甚至成為共識。中招後,散戶回顧過去,發現自己一次又一次中招,從中學不到什麼,得出結論是,大鱷是大鱷,散戶是散戶,散戶注定給大鱷吃掉,這是宿命。散戶也算瀟灑,自己犯了錯,不怪自己,也不怪他人,只怪宿命。散戶須找一首校歌,可考慮桃麗斯黛的《Que Sera Sera》——「What will be, will be.」

由金融決策者到散戶,都相信宿命,這是一個危險的社會。同一個錯,一犯再犯,不能吸取經驗,最大傷害是,製造一種無助氣氛,人們放棄防禦措施。歷史本來可成為有用經驗,在相近客觀環境下,發生了這類事情,我們理應以理性分析歷史重演可能性,但我們選擇不理歷史。這種態度比善忘更可怕,這是明知不理。戴蒙領導美國最大銀行,在金融海嘯中,相對上表現最佳,但他覺得金融危機是五至七年必發生的例行公事,他的手下怎預防危機?摩根大通最近須為監管不力付出沉重代價,我或者不應感意外。經濟繁榮的一個敵人,是宿命,因為我們一味向前走。我很怕一個字:complacency,中文解釋是自滿及不關心。不管是有意(相信宿命)或無意(矇查查)的complacency,結果同是出事。我怕自己漠不關心,導致同事跟隨漠不關心,公司猶如藏著計時炸彈。兩年前,經濟環境不太好,精電認為情況其實不壞,決定大幅增加產能。今日回看,當時的信念,只能來自董事局和同事的齊心。今日增加產能項目完成,公司上下士氣不錯,可是,自滿中我嗅到complacency的氣味。這種氣味不只在精電嗅到,在我們身邊更加明顯。內地經濟增長慢不下來,習李政府似有心改革,經濟前景一路向好。美國經濟更加是大合奏式向好,新上任聯儲局主席耶倫的樂觀,為退市行動打下強心針。美國經濟是全球經濟火車頭,歐洲和日本今年也見持續復甦的動力。香港這幾年經濟其實未差過,不少人認為樓市最壞時期已過去。四周環境相當舒服,這是我們提高警覺的時候,但我身邊的人好像心情甚佳,我覺得有點不對勁。我不信宿命,更怕complacency。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83

【敗局】李寧衰落之因:基因,宿命,還是時代?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30/145289.html

i黑馬:8 月 14 日,李寧公布 2014 年中期報告。不出意外,這是一份每況愈下的虧損報告。而在機構評級中,除了高盛給出“買入”,其他機構幾乎都是“賣出”評級,在習慣性看好的賣方研究市場,一般只有瀕臨破產,基本面極其糟糕的公司才會有此待遇。在 2010 年,李寧剛放出來“ make the change ”的標語。而到如今,當年有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廣告已經被人遺忘。 4 年以來,似乎真正 make change 的,只有一路下滑的業績,和慘不忍睹的股票價格。

“90後李寧”廣告

無論如何,成功的企業總是相似的,而不成功的企業,各有各的不成功。說起李寧失敗的理由時,可以列出許多。但是總歸一條,每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難免遇上瓶頸。李寧在 2010 年頂峰時,不是沒有發現這個問題,也試圖尋求突破,改變品牌標識,贊助國際賽事。而在這個突破的過程中,你必須避開舊有的成功的模式和邏輯,去探尋新的路。但在這驚險的一躍之後,卻是成功者寥寥。

 

為何鮮有成功?

 

首先,你過去的成功,可能源於你的基因對舊有環境的適應。就像你是一個特別擅於判斷大趨勢的投資高手,突然到了一個以選股為王的市場環境中,你就會很難適應。

 

其次,國際市場和中國的環境是不一樣的。就好比你在一個湖里是最大的魚,但到了海中,不僅淡水變成鹹水,而且你將直面鯊魚的競爭。弄不好,不僅長不成更大的魚,反而會被吃掉。

 

最後,企業由個人組成,和個人一樣習慣於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若要改革,企業里每一顆細胞都需要轉變觀念,而這絕非易事。

 

李寧在轉型時,也面臨這樣的困惑。李寧一次答記者問時,他說,自己的基因,還是一個運動員。他永不服輸,希望自己的企業,能脫離本土山寨的感覺。但面對有 50 年歷史的耐克,和 90 年歷史的阿迪,李寧顯得既陌生又幼稚。最終李寧不僅沒有在國際上搶到一杯羹,連自己傳統的陣地,也被阿迪、耐克瓜分。從 2010 年到 2014 年,國內阿迪達斯和耐克的市場份額,已經從 25% 提升到了 35% 。

 

與之相反,晉江幫的安踏並沒有一顆“冠軍的心”,他明白自己只是一個從晉江跑到北京賣鞋成功的商人。商人的基因,決定他只要利潤為王,山寨不山寨,是否能進入國際一線品牌不是他關註的重點。安踏很明白自己有幾斤幾兩,很懂得賺自己該賺的錢。於是,當李寧在核心城市和國際市場上直面巨頭的時候,安踏正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在後方為自己鋪就了更廣大的渠道,這就是一個商人和一個冠軍運動員的區別。

 
\

諾基亞前 CEO 奧利拉

而換句話來說,又為何要救呢?

 

李寧,在中國上一代人的眼里,是一個民族自豪感的象征。在那個時代,國際體育運動,更多被賦予了國家使命。而對於李寧本人也一樣。在李寧公司的總部,隨處可見李寧的畫像和塑像,是著名的“李寧交叉”,但試問,現在的人,誰還記得李寧交叉呢。不僅不知道李寧交叉,恐怕連李寧是誰, 90 後的孩子也叫不出來。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年輕化,那你首先要學會用年輕人的眼光看世界。

 

而那種強烈的由奧運冠軍帶來的民族自豪感,也隨著一代人的衰老而遠去。如今,大家更關註的,是自己的生活和實際感受。就像今年水均益在微博上提到起勞麗詩曾說過的一句話:“2010年亞運會,國家需要我,我仍可奮力沖刺。”而勞麗詩本人回應說:“我為我自己,現在不跳了!”李寧衰弱的背後,也許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遠去。在李寧的市場調研中,發覺自己的用戶,始終是中年為主。也許不是因為李寧一直都定位於中年,而是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也隨著李寧的老去而老去。而新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已經不會為奧運冠軍而感動。他們更在乎的是個性,活力,和品質,他們更願意選擇耐克和阿迪。

 

所以,拿什麽拯救你,李寧。

 

過去的成功的模式,可能會成為未來前進的桎梏。也許,只有忘記榮耀,放下身段,抑或有二次創業的決心,才能讓李寧這個品牌重新閃耀。也許,當李寧什麽時候忘記李寧交叉的時候,也是其實現自我救贖之時。

作者微信公眾號:晨茹日知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26

海鑫鋼鐵十年祭:從最年輕首富到破產的宿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04

fccdb0aa606b87859c8706a8ebcc8f4b

《新華網》報道,山西省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近日正式裁定受理海鑫鋼鐵集團4家債權人對海鑫集團的重整申請,標誌著海鑫集團破產重整進入法律程序。山西省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海鑫鋼鐵自今年3月18日全面停產以來,已將近8個月。

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的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鋼鐵產能500萬噸,是山西省第二大鋼鐵企業,也是山西省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由於受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市場不景氣、金融部門抽貸以及內部管理等因素影響,海鑫集團從去年年底開始資金吃緊,並於今年3月18日被迫全面停產。

上位11年之後,李兆會到底是如何從風光無限的山西首富走到破產地步的?

意外上位,成績斐然

李兆會接班的故事這些年來已經廣為流傳,中間故事的曲折性和戲劇情節甚至都能在中國歷代小說家的敘事里找到範本。

李家被外界稱為山西豪門,首先興起於李海倉的奮鬥,等到2003年海鑫鋼鐵已經發展成為資產規模超過40億元的地方支柱企業。但是在2003年的農歷新年之前,李海倉在辦公室突遭槍殺。然後在爺爺的主持下,對接班沒有絲毫準備的李兆會被迫“黃袍加身”成為海鑫集團的董事長。

李兆會最初展現出不負眾望的樣子。媒體統計稱,李兆會接手海鑫鋼鐵第一年,海鑫完成總產值70億元,實現利稅12億元,成為海鑫發展最迅速、最好的一年。等到2004年,李兆會指揮的海鑫入股民生銀行成為第十大股東更是顯露出海鑫集團全面開花的良好發展態勢。

而在2010年1月25日,迎娶明星車曉,更是讓李兆會迅速被社會知曉。當地傳聞,彼時海鑫集團每個普通員工都收到了500元的紅包,而海鑫集團的員工數量多達9000余人,從北京請來的婚慶公司將整個縣城布置得比春節還熱鬧,處處張燈結彩,婚禮總共造價500萬元。

宮廷式內鬥,李兆會失敗的多元化嘗試

雖然有接近李氏家族的知情人曾表示海鑫集團創始人李海倉也不常在運城當地,海鑫鋼鐵當時主要由李兆會的“五叔”李天虎幫助李海倉打理。但是據知情人反映,李兆會接班後他們的叔侄關系並不融洽。

緊接而來的事實則是李兆會先是將創業元老、海鑫集團副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辛存海調離權力核心,之後,李兆會的五叔李天虎也被巧妙地“趕走”。

隨後,李兆會請來了自小與自己關系最近的“六叔”李文傑,此後很長時間內李文傑都是海鑫鋼鐵的實際掌舵人。2009年之後,李文傑逐漸從海鑫的管理層消失。現在,李兆會的妹妹李兆霞被海鑫集團內部認為是實際上的控制人,她控制著公司的財務大權。但李兆霞目前已在上海結婚生子,回公司的時間很少,只在出現重大問題時才會露面。

和公司核心管理層地動山搖相比,李兆會則淡定的醉心投資業務

2004年,李兆會以海鑫實業名義,以每股3.7元、共5.9億元接手民生銀行1.6億股,成為民生銀行的第十大股東。這也是李兆會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投資,海鑫實業在2007上半年的牛市高點,拋售了手中民生銀行近1億股,套現超過10億元。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底,海鑫實業分別買進興業銀行541.70萬股、中國鋁業541.47萬股、益民集團297萬股以及魯能泰山(現為新能泰山)716.65萬股,但均無亮麗成績。

李兆會還入股過光大銀行、大連銀行、民生人壽、興業證券、山西證券、銀華基金等多家金融機構,但大多數是快進快出。

此外,海鑫曾斥資億元於2009年在北京建設了中國第一家兒童體驗城,於2012年在青島建設了第二家,還將在成都、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布局;同時,還將在動漫、玩具以及兒童醫藥、服裝、教育等相關方面延伸發展。

這些多元化項目和資本市場投資無疑是投入了巨額資本,但是就目前海鑫破產的結果來看,這些“不務正業”的舉措並未改變其最終命運。

略有嘲諷意味的是,李兆會和車曉的婚姻也在海鑫的風雨飄搖中走向終點。

時也?命也?

海鑫為什麽會從一個鋼鐵巨人淪落到如今的破產結局,各種的原因可能一言難盡。市場、政策和資金各種因素,包括公司自身的決策失誤都不能逃脫幹系。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鋼鐵市場大環境的由盛轉衰很容易從海鑫中得到縮影。

早在2006年第一季度,全國鋼鐵企業大面積的虧損。李兆會面對這場嚴峻考驗,不但沒有減產,而且還在擴大生產規模,從2005年下半年鋼價下滑開始,李兆會將父親留下的舊高爐和煉鋼爐都拆了,重建新爐。

而自2006年以來,海鑫鋼鐵多次被國家環保部、山西省環保廳等部門通報批評或督辦整改違規項目。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鋼鐵行業受到波及,海鑫鋼鐵停產達半年之久。

雖然2008年之後的四萬億一度讓鋼鐵行業的崩盤進入“緩刑”狀態,但是浮華背後的泡沫並不會因此自行消失。

從2012年至今,鋼鐵行業明顯的產能過剩更是讓很多鋼鐵企業難以生存。以2012年為例,當年全球鋼鐵廠的總產能為18億噸,但總的鋼鐵訂單將只有15億噸。並且,鋼鐵廠非但沒有進行整合和提高效率,反而在建設更多產能。

根據華爾街見聞此前的報道,2011年末,中國鋼鐵行業的總債務余額為4000億美元(約2.5萬億人民幣)——這相當於一個南非的經濟規模。而根據中國鋼鐵協會的數據,一些大型鋼鐵廠中,一廠的負債規模就高達兩千億到三千億元人民幣。

而2013年的信息則顯示,盡管當時房地產有所複蘇,但是中國鋼鐵產量卻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所謂的調控,並無法徹底消除此前留下的後遺癥。

中國自己的鋼鐵產業正在經歷一場走向懸崖的危機,並且不知何時是大限,只知道這個冬天會很冷。而作為這場危機中的一份子,海鑫只不過一個小小的棋子而已,來去並不由自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39

散戶的悲劇宿命 刺蝟吃大餅

來源: http://xueqiu.com/2100654541/34861086

不得不承認,股市不是溫情脈脈的校園,不是共同致富的天堂。每個人賺的錢,都是別人虧掉的錢,你在低位買到的股票,都是某個比你傻的人賣給你的;你在高位賣掉的股票,都是某個比你傻的人買過去的。

股市是什麽?就是你和99個人走進古羅馬鬥獸場,然後開始血拼肉搏,10人獲勝,70人倒下,這10個人拿走70人割下來的肉,剩下的20人輕傷離場。

能不能100個人都獲勝離場?這個遊戲已經不間斷地持續了幾百年,遊戲的結局從未改變過,極少數人勝出,絕大多數人倒下。

牛股的下跌和調整什麽時候結束?當搖擺不定、心慌意亂、驚弓之鳥的散戶們都賣出了,籌碼又集中在大資金的手中了,就可以恢複上漲了。如果散戶們的心態和水平提高了,怎麽下跌調整都不賣了,那麽好,只要大多數人能抗住不賣,調整就不會結束,等的就是你手里的那幾百股。

就像一場盛宴即將開席,但規定只有大廳里的極少數人能吃到,只要大部分人還沒走,菜就一直不上桌。有人向人群大聲疾呼“大家別走啊,還有硬菜沒上啊”。這有用嗎?完全沒用。大家都忙著跑來跑去,根本就沒人聽你的;一些人聽到了就笑岔了氣,說“那傻X腦子有病”;還有一些人聽到了覺得有道理,但一轉身就又忘了,說“那傻X剛才說的是什麽?”

即使真的絕大多數人都聽到了、也相信了、也沒忘記,一直堅持在那里死等,有用嗎?還是沒用,上菜的規矩擺在那里,只要絕大多數人不離場,就不開席。

這就是散戶命中註定的悲劇命運,此題無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33

歐洲央行這七年:從特里謝到徳拉吉 QE是宿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37

draghi-trichet

從特里謝到徳拉吉,歐洲央行在過去7年里為了避免全面QE使用了大量的創新工具。然而事與願違,在美國經濟逐漸複蘇的背景下,歐元區經濟卻深陷泥潭。政治因素也罷,經濟數據也好,歐洲央行最不希望見到的QE現在卻距離他們越來越近。

市場對於本月22日歐洲央行是否會正式宣布QE計劃充滿期待。過去7年里,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通過QE的方式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並試圖借此提振經濟。盡管各國經濟最終複蘇情況大有差異,但是歐洲央行卻一直對全面QE抱有謹慎態度。

隨著那些非傳統貨幣政策開始逐漸失去作用,歐洲央行緊跟潮流(其他央行),以QE對抗通縮的呼聲正在日益高漲。

歐洲央行的利率渠道主要由再融資利率、存款利率和邊際貸款利率所構成。其中後兩者構成了利率走廊的上下端。而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創新能力”可謂全球最強。

歐洲央行一般通過7天主要再融資操作(MRO)和3個月再融資操作(LTROs)進行公開市場操作(OMOs)。在危機時代,歐洲央行啟動過證券市場計劃(SMP)以及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和超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s/VLTROs)。而擔保債券購買計劃(CBPP)在2009、2012和2014年也曾三度出現,資產支持證券購買(ABSPP)則是最近的新操作。如果將並未執行的直接貨幣交易(OMT)也算進去的話,歐洲央行過去7年各種名目繁多的操作肯定會讓一般人難以分辨。

總體來看,這些非傳統貨幣政策的初衷均是希望可以起到QE的作用:為市場提供廉價的流動性並拉動經濟。但是QE是永久性提供並增加貨幣總量/流動性,而歐洲央行的操作並非“有來無回”,許多政策本質上都是一種對沖操作而已。這最終影響到了歐洲央行行動的效果性。

在飽受爭議的傳導機制上,SMP直接影響美國和歐洲的國債市場,LTRO則通過流動性渠道(隔夜利率和銀行間息差)影響到國債收益率。隨後國債收益率再通過資本和貸款利率影響經濟表現。因此LTRO更適用於信貸以及壞賬問題,而SMP則對借貸及融資成本有效。

34638005-1420979367519662-Jeevan-Parameswaran

2011年12月及2012年3月的兩輪LTRO操作顯然是無比成功的傑作。銀行業急缺的流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補充,所謂的尾部風險也盡數消除。這兩輪LTRO的資金將於本月和下月到期。

而在2014年6月歐洲央行宣布執行負利率政策並推出TLTRO之後,去年9月和12月的市場反饋顯然和前兩輪LTRO表現大相徑庭。雖然邊緣國家銀行的需求依然旺盛,但是核心國家銀行並沒有對廉價流動性表示出興趣。

ltro

歐元對美元匯率走勢在LTRO上基本一致,均是以歐元下跌而告終。

規模達到2190億歐元的SMP計劃本意也是充當QE的替代品,但是規模有限以及適用範圍不大使得其無法持續壓低債券收益率。其結果就是SMP明顯壓低了核心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但是對邊緣國影響則十分緩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歐元的反應十分明顯,在這一階段歐元對美元跌幅達到7.1%。

CBPP的規模則相對較小,兩輪規模分別為600億歐元和400億歐元。歐元在這一過程中上漲6.9%。

有關歐洲央行各種非常規措施和市場反應可以參考下圖。

policy

如果將歐洲央行那些措施進行評分的話,前兩輪LTRO顯然效果最為明顯。TLTRO到目前為止則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尤其是對核心國家)。SMP和CBPP則受限於規模和範圍未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在回顧了這一系列工具之後結論似乎也已經浮出水面:現在執行的TLTRO和ABS已經無法發揮作用;小範圍的寬松也無法真正的改變情況。由此,歐洲央行似乎只有最後一個選擇:全面QE。這也可能是唯一能夠拯救歐洲經濟的選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07

歐洲央行這七年:從特里謝到徳拉吉 QE是宿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37

draghi-trichet

從特里謝到徳拉吉,歐洲央行在過去7年里為了避免全面QE使用了大量的創新工具。然而事與願違,在美國經濟逐漸複蘇的背景下,歐元區經濟卻深陷泥潭。政治因素也罷,經濟數據也好,歐洲央行最不希望見到的QE現在卻距離他們越來越近。

市場對於本月22日歐洲央行是否會正式宣布QE計劃充滿期待。過去7年里,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通過QE的方式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並試圖借此提振經濟。盡管各國經濟最終複蘇情況大有差異,但是歐洲央行卻一直對全面QE抱有謹慎態度。

隨著那些非傳統貨幣政策開始逐漸失去作用,歐洲央行緊跟潮流(其他央行),以QE對抗通縮的呼聲正在日益高漲。

歐洲央行的利率渠道主要由再融資利率、存款利率和邊際貸款利率所構成。其中後兩者構成了利率走廊的上下端。而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創新能力”可謂全球最強。

歐洲央行一般通過7天主要再融資操作(MRO)和3個月再融資操作(LTROs)進行公開市場操作(OMOs)。在危機時代,歐洲央行啟動過證券市場計劃(SMP)以及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和超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s/VLTROs)。而擔保債券購買計劃(CBPP)在2009、2012和2014年也曾三度出現,資產支持證券購買(ABSPP)則是最近的新操作。如果將並未執行的直接貨幣交易(OMT)也算進去的話,歐洲央行過去7年各種名目繁多的操作肯定會讓一般人難以分辨。

總體來看,這些非傳統貨幣政策的初衷均是希望可以起到QE的作用:為市場提供廉價的流動性並拉動經濟。但是QE是永久性提供並增加貨幣總量/流動性,而歐洲央行的操作並非“有來無回”,許多政策本質上都是一種對沖操作而已。這最終影響到了歐洲央行行動的效果性。

在飽受爭議的傳導機制上,SMP直接影響美國和歐洲的國債市場,LTRO則通過流動性渠道(隔夜利率和銀行間息差)影響到國債收益率。隨後國債收益率再通過資本和貸款利率影響經濟表現。因此LTRO更適用於信貸以及壞賬問題,而SMP則對借貸及融資成本有效。

34638005-1420979367519662-Jeevan-Parameswaran

2011年12月及2012年3月的兩輪LTRO操作顯然是無比成功的傑作。銀行業急缺的流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補充,所謂的尾部風險也盡數消除。這兩輪LTRO的資金將於本月和下月到期。

而在2014年6月歐洲央行宣布執行負利率政策並推出TLTRO之後,去年9月和12月的市場反饋顯然和前兩輪LTRO表現大相徑庭。雖然邊緣國家銀行的需求依然旺盛,但是核心國家銀行並沒有對廉價流動性表示出興趣。

ltro

歐元對美元匯率走勢在LTRO上基本一致,均是以歐元下跌而告終。

規模達到2190億歐元的SMP計劃本意也是充當QE的替代品,但是規模有限以及適用範圍不大使得其無法持續壓低債券收益率。其結果就是SMP明顯壓低了核心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但是對邊緣國影響則十分緩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歐元的反應十分明顯,在這一階段歐元對美元跌幅達到7.1%。

CBPP的規模則相對較小,兩輪規模分別為600億歐元和400億歐元。歐元在這一過程中上漲6.9%。

有關歐洲央行各種非常規措施和市場反應可以參考下圖。

policy

如果將歐洲央行那些措施進行評分的話,前兩輪LTRO顯然效果最為明顯。TLTRO到目前為止則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尤其是對核心國家)。SMP和CBPP則受限於規模和範圍未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在回顧了這一系列工具之後結論似乎也已經浮出水面:現在執行的TLTRO和ABS已經無法發揮作用;小範圍的寬松也無法真正的改變情況。由此,歐洲央行似乎只有最後一個選擇:全面QE。這也可能是唯一能夠拯救歐洲經濟的選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09

歐洲央行這七年:從特里謝到徳拉吉 QE是宿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37

draghi-trichet

從特里謝到徳拉吉,歐洲央行在過去7年里為了避免全面QE使用了大量的創新工具。然而事與願違,在美國經濟逐漸複蘇的背景下,歐元區經濟卻深陷泥潭。政治因素也罷,經濟數據也好,歐洲央行最不希望見到的QE現在卻距離他們越來越近。

市場對於本月22日歐洲央行是否會正式宣布QE計劃充滿期待。過去7年里,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通過QE的方式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並試圖借此提振經濟。盡管各國經濟最終複蘇情況大有差異,但是歐洲央行卻一直對全面QE抱有謹慎態度。

隨著那些非傳統貨幣政策開始逐漸失去作用,歐洲央行緊跟潮流(其他央行),以QE對抗通縮的呼聲正在日益高漲。

歐洲央行的利率渠道主要由再融資利率、存款利率和邊際貸款利率所構成。其中後兩者構成了利率走廊的上下端。而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創新能力”可謂全球最強。

歐洲央行一般通過7天主要再融資操作(MRO)和3個月再融資操作(LTROs)進行公開市場操作(OMOs)。在危機時代,歐洲央行啟動過證券市場計劃(SMP)以及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和超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s/VLTROs)。而擔保債券購買計劃(CBPP)在2009、2012和2014年也曾三度出現,資產支持證券購買(ABSPP)則是最近的新操作。如果將並未執行的直接貨幣交易(OMT)也算進去的話,歐洲央行過去7年各種名目繁多的操作肯定會讓一般人難以分辨。

總體來看,這些非傳統貨幣政策的初衷均是希望可以起到QE的作用:為市場提供廉價的流動性並拉動經濟。但是QE是永久性提供並增加貨幣總量/流動性,而歐洲央行的操作並非“有來無回”,許多政策本質上都是一種對沖操作而已。這最終影響到了歐洲央行行動的效果性。

在飽受爭議的傳導機制上,SMP直接影響美國和歐洲的國債市場,LTRO則通過流動性渠道(隔夜利率和銀行間息差)影響到國債收益率。隨後國債收益率再通過資本和貸款利率影響經濟表現。因此LTRO更適用於信貸以及壞賬問題,而SMP則對借貸及融資成本有效。

34638005-1420979367519662-Jeevan-Parameswaran

2011年12月及2012年3月的兩輪LTRO操作顯然是無比成功的傑作。銀行業急缺的流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補充,所謂的尾部風險也盡數消除。這兩輪LTRO的資金將於本月和下月到期。

而在2014年6月歐洲央行宣布執行負利率政策並推出TLTRO之後,去年9月和12月的市場反饋顯然和前兩輪LTRO表現大相徑庭。雖然邊緣國家銀行的需求依然旺盛,但是核心國家銀行並沒有對廉價流動性表示出興趣。

ltro

歐元對美元匯率走勢在LTRO上基本一致,均是以歐元下跌而告終。

規模達到2190億歐元的SMP計劃本意也是充當QE的替代品,但是規模有限以及適用範圍不大使得其無法持續壓低債券收益率。其結果就是SMP明顯壓低了核心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但是對邊緣國影響則十分緩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歐元的反應十分明顯,在這一階段歐元對美元跌幅達到7.1%。

CBPP的規模則相對較小,兩輪規模分別為600億歐元和400億歐元。歐元在這一過程中上漲6.9%。

有關歐洲央行各種非常規措施和市場反應可以參考下圖。

policy

如果將歐洲央行那些措施進行評分的話,前兩輪LTRO顯然效果最為明顯。TLTRO到目前為止則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尤其是對核心國家)。SMP和CBPP則受限於規模和範圍未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在回顧了這一系列工具之後結論似乎也已經浮出水面:現在執行的TLTRO和ABS已經無法發揮作用;小範圍的寬松也無法真正的改變情況。由此,歐洲央行似乎只有最後一個選擇:全面QE。這也可能是唯一能夠拯救歐洲經濟的選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10

花蓮萬榮鄉》年輕人離鄉謀生,小原住民靠老阿嬤帶大 部落青年返鄉,要終結30年宿命


2015-06-08  TWM

從北部城市踅入南部鄉鎮,再轉到東邊部落,我們深入台灣偏遠鄉鎮,實地走訪一個個「孩子的祕密基地」,看見許多孤單無依的弱勢孩子,在脆弱的家之外,找到另一種心靈依靠,在成長過程中,有人拉一把,或許他們的命運就不一樣了。

撰文•鄧麗萍、賴若函

距離花蓮瑞穗火車站約十五分鐘車程,來到山霧氤氳的萬榮鄉。六千多人的原住民鄉鎮,門前冷落車馬稀,顯得格外安寧,時間彷彿也靜止下來。

由於失業率高,青壯年長期在都市謀生,只剩下老人與小孩。孩子們在課餘時間,不是滿山跑,就是跟著阿公阿嬤採箭筍和文旦。

「看到他們,就像看到三十年前的自己。」萬榮鄉祕密基地負責人簡智隆(Kaliling Qalmutan),回想起小時候幫忙阿嬤剝花生的光景。由於父母在北部工作,他成了流浪小孩,有時住二姑姑家,有時住阿嬤家,居無定所。

三十年前的孩子早已長大成家,三十年前的紅葉楓樹也老了,然而三十年前的宿命卻還沒改變。

原本在外地結婚生子的簡智隆,二○一三年回到部落,看見過去熟悉的成長歷程,在新一代身上重複著:許多父母把孩子留在偏鄉,變成隔代教養;也有父母在外受挫回鄉,失業或打零工,沉淪酗酒、吸毒者日益增加,更造成孩子的價值觀偏差,學習意願低落。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現年三十八歲的他,對部落鄉親的窘境感到憂心,「我們為何不做點事情?」他認為,惟有教育才能改變這一切,於是萌生辦課輔班的念頭。

簡智隆自掏腰包開辦課輔班,獨自照顧三十多個小朋友,一個月要花掉約二萬元。做下去才發現,課輔班需要更多資源,包括經費、空間、人力、時間等,而且一做下去,就沒辦法停下來。

他們很少見到父母,阿嬤也無力管教數學和英文,原本的部落媽媽教不來,繁重的課輔工作也讓他捉襟見肘。幸好後來獲得博幼基金會提供師資培訓,加上快樂學習協會經費的支援,課輔班才順利運作起來。

簡智隆說,在地人做在地事,才能提供長期的陪伴。目前有三位課輔老師,包括兩位在地青年、一位部落媽媽,他們要照顧十八名小朋友。

「小朋友的共同背景,就是隔代教養,百分之百!」簡智隆無奈苦笑,細數著:「媽媽在外工作的、單親的、家暴的、爸爸工作很晚回來的,我都稱作隔代教養。」 這些孩子早上一起來,爸媽就不見了,他們很少見到父母,也沒人管。更糟的是,還多了上網咖、吸毒等許多誘惑。「我們試圖攔下來,即使父母成天在外,有我們 幫忙照顧,不會讓孩子餓肚子或在外遊蕩。」他把租來的舊房子改造成孩子們的祕密基地,外牆自行彩繪,充滿爛漫童趣。每天傍晚六點外頭天色已暗,但門前的燈 泡總是準時亮起,黑暗中有微光,迎接孩子們的到來。

這些孩子多半家境貧困,有的鞋底開口,有的穿著大人尺寸的寬鬆外套,但每張臉蛋盡是天真開朗的笑容。「孩子們以後會如何?不知道,但至少給他們創造好一點 的環境和條件。」除了輔導課業外,簡智隆也安排吉他、烏克麗麗以及烘焙等才藝課,鼓勵他們做喜歡的事。此外,周日下午他會帶小朋友「返服」,也就是返回部 落服務老人家。

「這兩年,小朋友進步很多,」簡智隆說,尤其是念小二的小瑋(化名),到課輔班半年多,無論是功課或品行,都有很大的變化。

小瑋原本是個髒兮兮的男生,「都小一了,上廁所不會擦屁股,身上老是散發出一股味道。」老師罵他、同學排擠他,小瑋天天被罰站、天天哭,還常動手打人。其 實,小瑋的身世就是原住民部落的縮影。他的父親因案入獄,由阿嬤帶大,但阿嬤不太會講國語、精神憂鬱,對小瑋疏於照顧。

點亮改變的花火,「窮一代就夠了」為了糾正他,簡智隆一對一教導他,要求他把功課寫完。小瑋怕了,不敢去課輔班,簡智隆也不放棄,主動去學校「堵」他。努力了半年之後,小瑋拿成績單給他看,原來他考了第一名,衛生習慣也改善,而同學也不再笑他。

「環境會塑造人。」停滯了三十年的原住民村落,簡智隆相信,惟有教育,能點亮改變的花火。教育是漫長之路,需要五到十年才會萌芽;事實上,會不會萌芽也不知道,但「窮一代就夠了,不要再窮下一代,至少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

萬隆的祕密基地

教室:出租舊房子改建

學生:18位

老師:3位

特色:6千多人的原住民部落,青壯年皆在外工作,剩下老人與小孩。課輔的孩子主要是國小生,有三分之二是低收入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