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天天果園的焦慮:先農業後工業再電商

http://www.iheima.cn/thread-1243-1-1.html

04年,天天果園內部定的營收目標是要超過7億元,這對去年營收.4億元的天天果園而言,顯然是個不小的挑戰。 


王偉、趙國璋是核心的創始團隊成。在他們看來,天天果園目前的運營能力已可以撐起未來的增長。「上海倉月份營收突破5000萬元,峰值超過萬單,今年超過7億元是可能的。」天天果園總裁王偉說。  


經歷了5年的生死存亡般體驗,起步於電商的天天果園正在迎來諸如聯想、順豐等更大的玩家,如何能夠在一幫大佬的左右夾擊中走得更遠已成為王偉們的壓力來源。  

5年搞懂產業鏈條  

從上海市區驅車近0分鐘,連問幾位路人後,記者終於找到了天天果園位於康橋的冷鏈倉庫。  

「起初面積只有600平方米,是現在一間冷庫的二分之一。」王偉站在一間冷庫前跟記者比畫。類似這樣的冷庫有9間,不同的冷庫放置著不同類別的進口水果,和倉儲、分發、包裝、檢測、運輸、行政一起構成了天天果園後端的物流體系。  

除了在上海的冷鏈倉庫,北京的冷鏈倉庫也於去年月落地,目前天天果園已在商談新的冷鏈倉庫地點。「去年月在沒有做任何推廣和廣告的情況下,北京的單月營業額突破了500萬元,北京倉才建好個月,就發現不夠用了。」王偉說。  

冷鏈倉庫不斷擴張的結果是天天果園成了行業內的「重」公司,公司副總裁趙國璋直言,行業裡對冷鏈倉庫建設如此投入的,尚無第二家。  

而這基於天天果園對行業痛點的認知,「這個行業的痛點,永遠都是品質,圍繞品質建設流程是關鍵。」王偉表示,冷鏈倉庫的建設雖然佔用現金流,但卻是要大力投入的環節,因為在抵達消費者之前,不當存儲會引發水果的無謂損耗。  

除了冷鏈庫和物流體系的建設之外,天天果園還有一個十人規模的採買團隊,負責飛到海外各地跟蹤水果農場的生產流程,並對當地的天氣、產量、品質做出可行性分析。  

趙國璋表示,這一方面是為了對水果的品質做出進一步的篩選;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買賣雙方可以根據國內的實際需求協調水果生產的產量,加強供需兩端的互動。  

目前,天天果園90%的主要銷售品類是進口水果。  

趙國璋強調,這種互動模式為天天果園獨有,在目前資金實力不具備到處收購果園的情況下,這是一種比較靈活,可以保證水果品質的做法。  

花費5年時間實現前端和後端的對接後,趙國璋才算真的鬆了一口氣,而車釐子預售事件成功後,趙國璋告訴記者,他才敢說,整個產業鏈條,天天果園基本上已經搞懂了。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141

天天網創始人鞠傳國:我們跟聚美差了一步

http://www.iheima.com/thread-4944-1-1.html
南開大學畢業的天天網創始人鞠傳國,早在1999年就開始做化妝品電商銷售,算是中國最早的化妝品垂直電商探索者。憑藉目錄+網站+校園代理的模式,他2000年就獲得了人生第一個100萬元。2003年之後,他在北京、天津開過十幾家線下化妝品實體店,試行線上線下結合的O2O模式。他曾經是淘寶、騰訊等希望做美妝電商平台的企業的座上客。2007年,他徹底關掉線下店,全面轉型電商。天天網,擁有最好的供應鏈、IT後台,也趕
上了垂直電商的爆發時機。一直到2011年,天天網還是化妝品垂直領域的領先者。但現在上市的是聚美,不是它們。對此,鞠傳國的反思是什麼?且看《創業家》&i黑馬對鞠傳國的訪談整理:

我們的基本功——供應鏈,其實是最強的。當初騰訊做QQ網購,它找了6家,發現我們的運營能力最強——我們美妝類和品牌商建立關係最多,品牌授權八十多個廠家,接近一百個品牌,有的合作十幾年了,都很熟了,好多政策,包括新品、價格,我們第一家獨運營,立最後我們獨家運營。最後變成的局勢是我們剛剛上了,好多人(同時)都上了。我們趕緊發律師函讓它們下架。這個剛下架那個又賣了。這是一個潮流。

(另外也)不重視,廠商比我們著急,歐萊雅、雅芳(的人)說,把你的授權貼到網上去。我們盡快把品牌授權在網上表現的清楚一些,這方面聚美比我們做得好——(當初聚美)好多東西沒有授權,隨便弄一個就填上去了,做得花裡胡哨,用戶認可。(授權)很重要,用戶認這個東西。我們價格比他們還低,(但)有的量比我們大很多。(看聚美的報表),聚美
的代理品牌毛利率比我們低。但我們的渠道是毋庸置疑的,永遠比聚美性價比高用戶就任這個。

2009年,我們從亞馬遜挖了一個做供應鏈技術開發的負責人,那時基本上把亞馬遜、噹噹好一點的(基礎架構)都吸收到這兒了,自己開發,能學習百分之七八十,但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水平。

2009年以前,我還是有這個心態,先把錢賺回來。我早點想這個事情,早融資,現在早就上市了。賽富他們調研了很長時間,覺得我們的銷售額,專業、專注性,團隊,運營能力,市場地位方面我們是最好。我們2010年年底也拿到錢(2011年宣佈的),也加大投入。2011年所有BtoC都瘋狂(燒)錢,我們50%靠自然增長。

聚美成功兩方面:第一是它的模式創新(特賣),顛覆了BtoC的模式。第二,天時地利人和:團購一下起來了,很多人認團購,包括hao123和新出的團購導航,我瞭解到,免費給人家(聚美)做,這個很厲害,因為一個資源現在都是好幾百萬費用。(第三),他們娛樂營銷做得好,結合在一起做下來了。

我是2012年年底改特賣,2013年年初(聚美)改的。改完以後我銷售額一下子翻了兩三倍。特賣閃購確實符合中國的國情。爆款,把最好賣、最暢銷的單品一下子就托起來了。(那時)我單獨做的團購(拉美)也是銷售額增長很快,精力投入比較多。這導致我分心了——所有的東西兩個版本在做。

那天(4月12日)一看他們的報表,我真是很痛苦,喝了兩天酒。我是奧惱,我看了他們的數據,特別是2011年, 他們的報表是兩千多萬美金,我們比他們銷售額高很多,大概在四千萬多美金。挺惋惜的。

(天天網)方向沒轉那麼快。其實我早(該徹底地做特賣)轉型,最嚴重的時候,應該直接把單獨做的團購網站拉美變成特賣(那會,噹噹都變特賣),如果轉得早,現在上市的應該是我們,不是它們。不過現在確實被落下了,差了一年左右,實際上就是節奏的問題。

不過沒關係,聚美上市對我們是利好。它融那麼多錢,說明資本市場對這個是認可的,另一方面說明這個市場還很大。化妝品一年三千多億的市場,接近4000億,每年將近30%的增長,幾年以後也是很大的市場。實際上我們現在排第二,樂蜂基本上沒了,被收購了。

我覺得還有機會。機會在哪呢?(聚美)上市以後也不能一家獨大。我們要做到兩點:第一,加大和平台合作,以前是競爭對手,現在是合作的夥伴。第二,我們改成閃購模式後,各方面做營銷都會事半功倍了。

(要縮短差距)我覺得跟平台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會賣給平台,目標還是做上市。流量方面我們也會加強入口,這個是必須的。很多大網站平台跟我們合作。美麗說當時找了聚美、樂蜂和我們談,最後跟我們合作。

最重要的,加大自有品牌的發展。聚美能做起來,自有品牌做出很大的貢獻。其實我們定位是網上的莎莎和屈臣氏,我是美妝類的行業垂直。莎莎和屈臣氏百分之四五十的利潤是自有品牌帶來的,聚美也是這樣。自己網站平台加大流量(導入),流量(進來後),你是賣雅詩蘭黛還是賣自己的什麼品牌,你自己說了算。在自己平台上做自有品牌,沒那麼複雜。我們調整以後,銷售量增長很快。我們實際上應該是垂直加自有品牌結合的模式。

以前確實(我們)太低調了,我是屬於穩健型的。不過現在醒悟了,好多VP都是80後,甚至連91年的副總裁(都有了)。讓90後做事情,往前衝,消費人群也是他們。

——來源:i黑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42

上市的聚美和失落的樂蜂、天天網

http://www.iheima.com/thread-4945-1-1.html
帶著同行和媒體的「賣假貨、水貨也能上市?」的質疑之聲,聚美優品今晚9點半將在美國紐交所敲鐘。如沒有什麼意外,市值超過30億美元不成問題。

此時,不知道樂蜂網創始人李靜、天天網創始人鞠傳國心底是什麼滋味?鞠傳國之前在接受《創業家》雜誌&i黑馬網記者採訪時感慨,陳歐命好!這也許能解釋一部分聚美成功的原因——運氣嘛。但如果說到天時、地利、人和的話,聚美卻並不能算好。


天天創始人:久經沙場,有資源有經驗

南開大學畢業的天天網創始人鞠傳國,早在1999年就開始做化妝品電商銷售,算是中國最早的化妝品垂直電商探索者。憑藉目錄+網站+校園代理的模式,他2000年就獲得了人生第一個100萬元。2003年之後,他在北京、天津開過十幾家線下化妝品實體店,試行線上線下結合的O2O模式。他曾經是淘寶、騰訊等希望做美妝電商平台的企業的座上客。2007年,他徹底關掉線下店,全面轉型電商。

天天網創始人在化妝品行業中的「知識積澱」早就超過了10萬小時。它與美妝類和品牌商建立關係最多,品牌授權八十多個廠家,接近一百個品牌,有的合作十幾年了,都很熟了,好多政策,包括新品、價格,第一時間知道。天天網還要求獨家運營,別的都不能賣。據鞠傳國說,一直到2011年,天天網還是化妝品垂直領域的領先者。

樂蜂創始人:投資大腕撐腰,資源豐厚

樂蜂網,創立於2008年,背靠著名主持人李靜創立的擁有《超級訪問》、《美麗俏佳人》、《情感方程式》等多檔節目的東方風行公司,東方風行僅靠內容銷售和廣告,年利潤達到近千萬。更重要的是,當時本來打算賣給華誼兄弟卻受阻的李靜,得到了著名風險投資人沈南鵬的青眼——

在好友易凱資本CEO王冉安排的一個飯局上,李靜認識了紅杉資本中國創始和執行合夥人沈南鵬。飯後第二天,沈就對東方風行做了一個快速的調查,瞭解李靜本人和節目在圈內的口碑。李靜擁有的四檔節目每週播出時長總計大約400分鐘,覆蓋全國三十多個衛視和地方頻道。而且因為直接面對消費者,它的節目和產品會有一個可以延伸的廣泛的產業市場。沈於是迅速發起攻勢,除了頗具吸引力的估值方案,他還幫助李靜勾勒出一個超出她想像的藍圖:以節目內容為支撐,發展自有品牌和商品零售。沈還幫助李靜將先前的構想一步步細化。首先,成立了東方風行商貿有限公司,與之前的東方風行傳媒公司獨立運作核算;建設樂蜂網,將其作為商品貿易的介質和開始;沈知道李靜不懂電子商務,於是挖來了百思買的運營總監(王立成)負責樂蜂網的管理和運作。談判時,沈看出李靜雖然做企業七年,但對毛利率等財務數據全無概念,他還推薦了合適的財務總監。」

樂蜂2009年就擁有銷售額達幾百萬元的自有品牌J-plus,主打產品就是精油。既有媒體資源,又有投資大佬幫扶,還有電商專才幫忙運營,很多人都看好樂蜂。

聚美:最不被投資人看好的團隊

《創業家》&i黑馬在2010年曾對剛成立沒多久的聚美創始人陳歐進行採訪,其實2009年,陳歐從斯坦福MBA畢業後,拿了投資人的錢回來做遊戲植入廣告項目,失敗了,在只剩下30萬元人民幣的時候,為了活下去才想到做電商的。電商在這幫海歸看來,是最苦逼的活。當時只剩下陳歐、戴雨森和劉輝三個創始人加一個行政,2010年,他們用2天搭了一個草台網站,然後用團購模式開始賣化妝品。在投資人看來,這是三個小孩,且是沒有被證明的海歸,既無電商經驗,又不懂零售,不接地氣,又是第一次創業,沒有像王興一樣失敗過,怎麼可能成呢?

聚美早期沒錢,自己做網站、LOGO設計,沒有錢做推廣就到處發帖子。沒有供應商資源,拿到訂單後再去商場櫃檯買回來送給消費者。沒有影視資源,創始人不是明星,沒有懂電商的人,更不知道自有品牌為何物,即便現在因投聚美項目賺了很多錢的徐小平,一開始也沒有看好聚美團隊。

都不被看好的聚美為何能結出今天的碩果?聚美一定做對了什麼。

聚美做對了什麼?

1、 進入時機對:2010年團購興起,聚美以團購模式切入化妝品市場,打出了「最大的化妝品團購網站」名頭,與天天、樂蜂等傳統化妝品B2C網站進行了區隔,既避免了過早與這兩家對抗,也借了團購的大勢,讓團800等導航站免費幫其傳播,獲得了很多免費流量資源。

2、 早期善於低成本社會化營銷:聚美早期沒錢,所以更傾向於在人人網、微博等平台做以內容為中心的社會化營銷,2010年~2012年,是微博最熱鬧的時候,聚美用最經濟的代價,利用好這些社會化營銷平台,且內容為中心的營銷策略也很好地迎合了社交媒體的特點,為後來跟電視廣告的結合打下基礎。

3、 電視媒體和社交媒體的雜交:陳歐無意中上《非你莫屬》,對他個人的微博和百度指數等社會化營銷指標有促進,讓他將個人上電視作為非常重要的品牌營銷手段。而正是這個階段鍛鍊了陳對電視跟社會化媒體結合的感覺,才有了學習凡客體的聚美體廣告誕生。第一次聚美體廣告成功跟社會化媒體結合,讓聚美銷售倍增,讓陳歐建立了對CEO營銷的自信。

「線下廣告不是靠廣告成的,是靠口碑,你的廣告在媒體上投出來之後,因為人人相傳,是成功廣告的原因。凡客體早期是通過口口相傳在網上火的,陳歐體也不是線下火的,是網上火的。」——陳歐

而聚美無意中也做了極具效果的線上線下營銷組合:固定的價格買導航,但通過社會化營銷和電視廣告的放大效應,讓導航效果達到最佳。

4、 賭對特賣商業模式:聚美早期上游品牌資源稀缺,每天只能推少量品牌以減輕上游供應商開拓壓力,不得不使用「特賣」的模式,後來唯品會靠特賣模式成功上市,也給聚美樹立了信心。聚美後來引入的投資方紅杉(投資人是計越),曾介紹陳歐去唯品會學習過。聚美把唯品會在服裝領域成功的特賣模式複製到了化妝品領域。

5、 秉承專注、極致、口碑、快的原則:這是雷軍總結的互聯網7字訣,聚美也基本做到和印證了。在早期,聚美沒錢、沒資源,所以必須專注,必須在每一次產品設計、包裝,乃至推廣語中都要做到極致才有機會勝出,才有機會做下一次。而極其重視社會化營銷的聚美,自然把用戶口碑放在重要位置,因為口碑一旦不好,在微博、人人等社交平台上將罵聲一片。聚美在做自有品牌時,秉承的就是根據用戶需求快速推出、快速銷售的打法。

6、 自有品牌+特賣商城的結合:聚美通過特賣方式,把用戶和流量做上來後,很快引入世紀佳緣副總裁做自有品牌,快速出成績,保證了聚美足夠高的毛利——知名品牌帶量和用戶,自有品牌帶利潤。

7、 粉絲經濟:聚美把帥氣的陳歐樹立為公司的形象和代言人,以此來吸引女性粉絲,並在電視戶外廣告、網站和手機端等地方用心經營,強調情感共鳴。這是赤果果的粉絲戰略,目前玩得轉的就少數人,比如雷軍、魅族黃章——發燒友;陳歐——年輕女性。

8、 爆倉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期貨模式。從2010年聚美推出第一支廣告開始,年年促銷就爆倉,這固然是聚美負責倉儲的高管不給力,但也陰差陽錯地形成了期貨銷售效應——促銷爆倉,用3-4個月來解決,既給同行和消費者造成聚美銷售火爆的印象,也讓聚美有了拿著銷量去倒逼上游供應商的可能。據《創業家》瞭解,聚美賣的很多品牌化妝品,促銷時可能價格比其他渠道低,如果量大,總代一級渠道或者廠家未必不願意給好的折扣和較高返利。聚美完全可以一次次這麼玩,形成了推新品特別強的印象,跟品牌商的關係越發緊密,倒推著解決了聚美上游供應商不足的問題。

9、 引入亞馬遜副總奠定了聚美高增長的基礎。聚美數次倉儲崩盤,導致營收極受影響,2013年7月,陳歐引入亞馬遜副總裁周濤,1個月解決倉儲難題,為聚美百億級營收打下厚實的基礎。

10、超強的團隊執行力:聚美團隊年輕卻極有戰鬥力,據悉,陳歐的工作風格是,一個問題一旦提出,高管到他屋裡討論,必須拿出解決方案才能走,否則繼續討論,有時甚至從早上10點討論到凌晨。這種高壓強和高專注讓團隊急速成長。「中國不是靠商業模式贏的,全是靠執行。你看王興怎麼贏的,也是靠執行,靠細節,靠對消費者的理解,這是中國和美國最大的區別。」陳歐介紹,早期聚美就為了把照片拍得特別好,專門設立了攝影棚,還給每個產品寫動人的產品故事。

樂蜂做錯了什麼?

1、 資源太多反成包袱:電視節目資源,達人資源,人脈,李靜什麼都有,反而沒有壓力做出很出彩的廣告和社會化營銷

「資源和錢太多的時候,大家不動腦子,不會對結果負責,是很可怕的事情;當你資源不多,每一筆花費其實可能導致公司(產生)負面的時候,反而每次花得更好,就像背水一戰。」——陳歐

2、 業內人士表示,樂蜂電商主要負責人不太懂化妝品電商,而李靜的時間更多在東方風行的電視節目上,這跟陳歐事事躬親,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有很大的差異。尤其在電視和戶外廣告投放,投放一不小心就容易產生浪費。後來樂蜂引入吳聲幫忙做營銷,可惜已很難追趕了。

3、 自有品牌起了個早趕了個晚集,非但沒有貢獻更多利潤,反而拖了後腿:據王立成公開演講資料,樂蜂的自有品牌做得早,但因為用的是台灣團隊,問題比較大:「因為我的老闆李靜是媒體人,我是一個傳統零售人,我們兩個不太懂得做品牌,一直認為自己不專業。從08年初開始,我們請了做品牌的負責人,都是從台灣請過來的,很能說,理論非常好。第一任、第二任、第三任,一直到去年,三任基本上都回家了。總結下來,我們最寶貴的三年耽誤掉了。(那些職業經理人)最基本的就是拉幫結派,吃回扣,我們合作所有的工廠,只要台灣的工廠,也不要跟大陸做,也不要跟韓國和日本做,我們發現這裡面東西很差,質量很差,把牌子都砸了,我想這樣下去公司就被他們毀了。所以去年五一的時候,他們連窩端,一個人辭職把所有的(其他人)都帶走了,就剩下幾個小姑娘。我就從頭開始,一直學一邊干。」

4、 「達人經濟」難敵「粉絲經濟」:樂蜂一直奉行達人經濟,利用東風風行的電視節目推了一堆美妝達人,看似代言人多,但真正出彩的不多,反而不如聚美,就推陳歐一個人擊穿女性用戶。

此外,李靜的形象比較知性,反而難以激發年輕的80、90後女性用戶的興趣,有距離感。

5、 廣告浪費,庫存積壓:樂蜂和凡客一樣,根據廣告投放量來備貨,但樂蜂廣告效果又被聚美壓制或者效果不好的時候會存在大量庫存需要消耗。所以,樂蜂把很多錢變成了庫存,很多錢變成了廣告燒掉。

6、 錯過反超機會:樂蜂一度融了4000多萬美元,並用廣告和價格戰的策略,意圖反超聚美,但因為廣告不給力,沒有實現,錯失了唯一一次反超的機會,不得不在2014年年初接受唯品會的戰略控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43

監管部門提四要求告誡銀行:地價房價回落壓頂 天天有進步

http://xueqiu.com/8678879518/29436428
監管部門告誡銀行 地價房價回落壓頂平台貸

 上海證券報 ⊙記者 王林 ○編輯 孫忠

  地價房價漲幅回落可能引發地方平台貸款償債風險。

  上證報記者獲悉,近期監管部門告誡銀行機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其中之一為部分地方因地價、房價漲幅回落,償債壓力較大。

  監管部門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負債規模持續增加,風險結構趨於複雜是當前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和挑戰之一。

  風險隱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隱患之一,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增長較快。據稱,自2011年以來,省市縣三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年均增長20%,其中縣級年均增長26.6%。

  隱患之二,部分地方違規融資、違規使用政府性債務資金的問題仍比較突出。

  隱患之三,部分地方償債壓力較大。因為平台償債來源依賴於土地等非經營性現金流,部分地方因地價、房價漲幅回落,財政收入增速明顯下滑,一些中西部地區平台、低層級平台面臨較大償債壓力。

  據介紹,在部分地區,借新還舊現象已較為普遍。但值得重視的是,目前仍有一些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平台債務風險認識不清,低估地方政府的負債規模,高估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盲目提供融資。

  「堅持短期應對措施和長效機制相結合,緩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風險」,是監管層對銀行業下一階段的要求。

  要求一:控制信貸總量。監管層要求各行要嚴把新增貸款准入標準,不得新增平台貸款規模。完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銀行業融資全口徑統計,實現對融資平台信貸融資和非信貸融資的並表監控。

  要求二:化解到期風險。對於今年到期的平台貸款,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與融資平台、當地政府共同制定詳細的還款方案,逐步明確還款日期,還款金額及還款來源,並抓好跟蹤落實。

  監管層同時要求各行要密切跟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運營狀況和到期債務的償還進度,對不能按方案落實資金來源、可能造成還款違約的,要立即採取措施及時處置,並向監管部門報告。

  要求三:優化貸款結構。對一些平台貸款佔比較高、財政償債能力和還款意願較弱的高風險地區,以及盈利較弱、風險較高的平台項目,監管層要求各銀行要與平台加強協商,增加有效資產抵押,並視情況加大貸款清收力度,逐步實現信貸退出。

  要求四:建立預警體系。監管層要求抓緊研究地方政府負債率、債務率、償債率等指標的計算方法,建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風險評級預警體系,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作為特定客戶進行專門的信用評級和風險分類,科學設定平台債務風險的「警戒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11

咱們天天被攤薄,還在傻樂。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2uxjx.html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不斷發行新股,股民們一定不高興,因為被攤薄是很痛苦的,除非融來的新錢能夠創造更高的回報。這個道理大家都理解。


一個國家就相當於一個上市公司。如果國家不斷增發貨幣,那必然攤薄已經持有貨幣的人們(兩把斧子對等三張羊皮),除非新的貨幣發行能夠為國家創造更高的回報率。而且,你本人的份額也隨著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而增長。


如果貨幣供應量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3%,而你自己的回報率因此超過13%,那麼你是受益者。否則,你就是一個受害人,一個 loser。這個道理大家為什麼不願意理解呢?


當我看到股民們為降准、減息和增加貨幣供應量而歡呼的時候,我感到十分困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75

口袋購物王珂:曾被紅杉放鴿子,天天想怎麽還3.5億美元債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30/147345.html

i黑馬註:融到資對於幾乎每個企業來說都是一件特大喜事。是融資過程的個中酸楚或者細節每一家都有不同。下面看一下口袋購物的創始人王珂談他們融資的過程。,

今天下午,《中國企業家》記者采訪了口袋購物CEO王珂。口袋購物日前完成了C輪融資,總融資額達3.5億美元。王珂回顧了口袋購物的三輪融資經歷,感慨 “找一個有quality的投資人太重要了,他們真正經歷了很多公司的成功與失敗,也很明白在創業過程中會有哪些坎,如何去真正幫助一個公司成長。”以下 是部分訪談內容,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中國企業家》雜誌。


\我們的融資整體還算比較順利。A輪的時候找的是成為投資,因為成為是Ever Green Fund(長青基金),A輪那時候我們想做一些移動互聯網上很偉大的事情,但是我們也搞不清楚這個“偉大”到底是多大,也不知道我們要幹多長。成為是中國唯一一家長青基金,它就像巴菲特公司的那種治理結構,它的錢都是在自己的賬上,有不斷滾動的投資,可以投一些比較長期的項目。

我是清明節放假的前一天找的他們,聊完之後當場就決定幹。然後清明節期間紅杉加班加點的給我們發郵件,(所以)後來讓紅杉成為主投資方,但是他們拖了十幾個月之後了無音訊,基本是被放鴿子了。但是畢竟先到先得,後來我們給他們發律師函,說如果再沒聲音就當你們不投了。紅杉以前這樣拖死過很多項目,比如ispeak就被拖死了,本來YY語音是ispeak做出來的,就是紅杉拖了7個月,最後說我沒想清楚就不投了,其它本來要投的公司覺得既然紅杉沒想清楚那估計是有問題,後來就都不投了。對於我們來說,紅杉當時出了問題,我就去找經緯的張穎,後來經緯投了我們。

吃了這個教訓,我覺得創業者還是需要選擇比較有quality的基金,B輪的時候是華平主動找到我的,當時我們其實沒有打算融錢,A輪給紅杉搞得非常狼狽,A輪真正完結是2012年的4月初,到了2012年的4月底我們B輪就搞定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C輪的Leading Investor是HCapital,是陳小紅創辦的,他是老虎基金中國區的老大,以前投了京東、新東方、學而思、YY等,他的動作很快。所以我們的從中學到的是,找一個有quality的投資人太重要了,他們真正經歷了很多公司的成功與失敗,也很明白在創業過程中會有哪些坎,如何去真正幫助一個公司成長。

後來包括Tiger、DST、VY Capital都進來了,VYCapital的創始人是Alexander Tamas,以前是DST的合夥人,曾經投過Google、Facebook、Twitter、Groupon等一大批公司。他在投資圈很有名,但在投資圈以外不是很有名,上次我們PR的時候他給我發了一條微信說我是第一次在新聞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他家在迪拜,當時從迪拜飛過來跟我聊,說他在以前投 Groupon的時候,親自打電話給商家,問你為什麽跟Groupon合作。商家說因為Groupon的銷售很好,然後Tamas說這是什麽道理啊,問商家那你們以前在互聯網是怎麽做推廣的呢。商家反問說互聯網是什麽,是電腦里面那個東西嗎。所以說很多商家並不理解互聯網是什麽,他們缺乏互聯網工具幫他們做生意。我覺得Tamas很理解“如何幫商家在互聯網上做生意”這件事情,所以我非常樂意與他合作。我們C輪最早定的就是陳小紅和 AlexanderTamas。陳小紅跟我們聊完之後當天晚上就發了郵件給我們,VY也是很快。之後Tiger、DST、騰訊就都跟進來。

但是我們融了這麽些錢不代表什麽,只代表投資者對你的期望很高,然後投資者期望能掙到更多的錢,給我3.5億美金不是讓我隨便亂花的,他們是要能掙回去35 億美金的。所以我經常開玩笑說融完之後我就欠了3.5億美金的債,下面得天天想著什麽時候能還回去。而且融完資我經常收到各種廣告商的郵件,說你融了這麽多錢是不是得在我們這里投點廣告啊。還有有時候我們去收錢的時候,別人都說你這麽有錢了還要收錢。

總體來說,我個人覺得我們遇到了一個很好的時代,這個時代給了我們三個東西。第一個是移動設備的普及,能夠讓人們24小時在線,商家可以跟客戶隨時溝通。第二個是社交網絡給了大家一個可以建立個人聲譽的地方,以前在互聯網上我們都是匿名用戶,但在社交網絡上我們都是“有身份”的人。比如你以前必須坐在協和醫院主任那把椅子上,別人才會排隊來,而走在大街上沒有人會認識你。但是在微博上加個V說你是協和醫院的主任,馬上一堆粉絲就過來了,互聯網上你是有聲譽的。第三個是雲計算的進步,以前這個概念很空,現在來看其實是把很多互聯網的基礎設施軟件變成了一種服務,就像自來水一樣擰開就能用的。比如說以前很多商家需要一個會計團隊來專門做賬,或者專門開發一個軟件,現在你在微店上就可以收錢,會有清晰的對賬,我們通過一個很容易理解的流水賬,來讓你搞明白我的賬是怎麽樣的。這對於小微商戶來說就足夠了。很多這樣的東西現在都變成了一項服務,像自來水一樣打開就能用了,這使得以前很多人工成本都沒有了。所以說這三件事情促使小微經濟產生了一種變革,他們可以在互聯網上建立自己的生意圈,這是時代性的機遇。

采訪:本刊記者冀勇慶 劉一鳴 整理:劉一鳴


口袋購物王珂:曾被紅杉放鴿子,天天想怎麽還3.5億美元債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30/147345.html

i黑馬註:融到資對於幾乎每個企業來說都是一件特大喜事。是融資過程的個中酸楚或者細節每一家都有不同。下面看一下口袋購物的創始人王珂談他們融資的過程。,

今天下午,《中國企業家》記者采訪了口袋購物CEO王珂。口袋購物日前完成了C輪融資,總融資額達3.5億美元。王珂回顧了口袋購物的三輪融資經歷,感慨 “找一個有quality的投資人太重要了,他們真正經歷了很多公司的成功與失敗,也很明白在創業過程中會有哪些坎,如何去真正幫助一個公司成長。”以下 是部分訪談內容,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中國企業家》雜誌。


\我們的融資整體還算比較順利。A輪的時候找的是成為投資,因為成為是Ever Green Fund(長青基金),A輪那時候我們想做一些移動互聯網上很偉大的事情,但是我們也搞不清楚這個“偉大”到底是多大,也不知道我們要幹多長。成為是中國唯一一家長青基金,它就像巴菲特公司的那種治理結構,它的錢都是在自己的賬上,有不斷滾動的投資,可以投一些比較長期的項目。

我是清明節放假的前一天找的他們,聊完之後當場就決定幹。然後清明節期間紅杉加班加點的給我們發郵件,(所以)後來讓紅杉成為主投資方,但是他們拖了十幾個月之後了無音訊,基本是被放鴿子了。但是畢竟先到先得,後來我們給他們發律師函,說如果再沒聲音就當你們不投了。紅杉以前這樣拖死過很多項目,比如ispeak就被拖死了,本來YY語音是ispeak做出來的,就是紅杉拖了7個月,最後說我沒想清楚就不投了,其它本來要投的公司覺得既然紅杉沒想清楚那估計是有問題,後來就都不投了。對於我們來說,紅杉當時出了問題,我就去找經緯的張穎,後來經緯投了我們。

吃了這個教訓,我覺得創業者還是需要選擇比較有quality的基金,B輪的時候是華平主動找到我的,當時我們其實沒有打算融錢,A輪給紅杉搞得非常狼狽,A輪真正完結是2012年的4月初,到了2012年的4月底我們B輪就搞定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C輪的Leading Investor是HCapital,是陳小紅創辦的,他是老虎基金中國區的老大,以前投了京東、新東方、學而思、YY等,他的動作很快。所以我們的從中學到的是,找一個有quality的投資人太重要了,他們真正經歷了很多公司的成功與失敗,也很明白在創業過程中會有哪些坎,如何去真正幫助一個公司成長。

後來包括Tiger、DST、VY Capital都進來了,VYCapital的創始人是Alexander Tamas,以前是DST的合夥人,曾經投過Google、Facebook、Twitter、Groupon等一大批公司。他在投資圈很有名,但在投資圈以外不是很有名,上次我們PR的時候他給我發了一條微信說我是第一次在新聞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他家在迪拜,當時從迪拜飛過來跟我聊,說他在以前投 Groupon的時候,親自打電話給商家,問你為什麽跟Groupon合作。商家說因為Groupon的銷售很好,然後Tamas說這是什麽道理啊,問商家那你們以前在互聯網是怎麽做推廣的呢。商家反問說互聯網是什麽,是電腦里面那個東西嗎。所以說很多商家並不理解互聯網是什麽,他們缺乏互聯網工具幫他們做生意。我覺得Tamas很理解“如何幫商家在互聯網上做生意”這件事情,所以我非常樂意與他合作。我們C輪最早定的就是陳小紅和 AlexanderTamas。陳小紅跟我們聊完之後當天晚上就發了郵件給我們,VY也是很快。之後Tiger、DST、騰訊就都跟進來。

但是我們融了這麽些錢不代表什麽,只代表投資者對你的期望很高,然後投資者期望能掙到更多的錢,給我3.5億美金不是讓我隨便亂花的,他們是要能掙回去35 億美金的。所以我經常開玩笑說融完之後我就欠了3.5億美金的債,下面得天天想著什麽時候能還回去。而且融完資我經常收到各種廣告商的郵件,說你融了這麽多錢是不是得在我們這里投點廣告啊。還有有時候我們去收錢的時候,別人都說你這麽有錢了還要收錢。

總體來說,我個人覺得我們遇到了一個很好的時代,這個時代給了我們三個東西。第一個是移動設備的普及,能夠讓人們24小時在線,商家可以跟客戶隨時溝通。第二個是社交網絡給了大家一個可以建立個人聲譽的地方,以前在互聯網上我們都是匿名用戶,但在社交網絡上我們都是“有身份”的人。比如你以前必須坐在協和醫院主任那把椅子上,別人才會排隊來,而走在大街上沒有人會認識你。但是在微博上加個V說你是協和醫院的主任,馬上一堆粉絲就過來了,互聯網上你是有聲譽的。第三個是雲計算的進步,以前這個概念很空,現在來看其實是把很多互聯網的基礎設施軟件變成了一種服務,就像自來水一樣擰開就能用的。比如說以前很多商家需要一個會計團隊來專門做賬,或者專門開發一個軟件,現在你在微店上就可以收錢,會有清晰的對賬,我們通過一個很容易理解的流水賬,來讓你搞明白我的賬是怎麽樣的。這對於小微商戶來說就足夠了。很多這樣的東西現在都變成了一項服務,像自來水一樣打開就能用了,這使得以前很多人工成本都沒有了。所以說這三件事情促使小微經濟產生了一種變革,他們可以在互聯網上建立自己的生意圈,這是時代性的機遇。

采訪:本刊記者冀勇慶 劉一鳴 整理:劉一鳴


天天有笑話 葛 雋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4/12/22/%E5%A4%A9%E5%A4%A9%E6%9C%89%E7%AC%91%E8%A9%B1/

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澳門,當局如臨大敵,嚴防來自香港的民運分子入境「尋釁滋事」。這些日子邊境部門的公務員拿著長長一疊「黑名單」,把上百名「可疑人物」一一拒之門外。

據蘋果日報報導,有一位才一歲的幼童和父母一家3口計劃入境澳門觀光,父母兩人均獲準入境了,但治安警察檢查到幼童的證件時,當場將證件扣押,並將幼童一家人帶往調查室扣查數小時,最後拒絕幼童入境,理由是他的名字和黑名單上的某個名字相似。

這位小朋友叫何俊仁,與香港民主黨前主席同名同姓。然而後者已是年逾六十的花甲老翁,把一個才一歲連話都不會說的小弟弟視為一名著名的民主鬥士而拒絕讓其入境,實在匪夷所思,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呀!無奈邊境官員不讓就是不讓,即使釀成國際大笑話也在所不惜。由此可見,中共治下的奴才是何等的「識大體,顧大局,守原則」啊!

筆者倒是很體諒澳門這班公務員的心境──不讓一歲小童入境,最多被全世界人恥笑一陣,等習總一走,人們很快便把這事淡忘;相反,如果這位叫「何俊仁」的小朋友真的就是那位民主黨前主席的真身,萬一他的紙尿片中含有炸藥,又或者他身懷特異功能到時對習總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的話,到那時邊境處的官員可是殺無赦的死罪呀!

寫到這兒,讀者一定以為筆者也「黐線」了──澳門人怎可能會那麼蠢的呀?沒錯,請問各位有無看過荷里活影星畢彼特主演的電影「奇幻逆緣」?影片中,畢彼特飾演一位一出世就是八十歲長者的奇人,隨著時光的流逝,身邊人不斷老去,而畢彼特卻逐漸變回年輕,直至成為嬰兒……

所以嘛,全世界最具想像力的非中國人莫屬。當然,最可惡的還是那部電影,包括那些「亡我之心不死」的外國勢力,令世人天天有笑話聽,日日有笑片看。中共治下的官員中,可謂充滿了比畢彼特還要神奇得多的「奇人」。

 

葛雋

 


【觀點】天天果園創業啟示錄:愚人之心不可有,愚公之心不可無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01/149462.html

黑馬說:今天你愚了嗎?不管是愚人還是被愚,都不能愚己。

 

想要做好生鮮電商,可愚不可愚呢?它本質上是電商,拼的是流量,燒錢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於此不同的是,“生鮮”二字,就又增加了供應鏈整合以及冷鏈倉儲物流的難度。這也是這麽多年來,電商行業被遺留下來的一片藍海。

 

當然,問題也代表著機遇,2009年天天果園迎難而上,愚公般得搬走各種“大山”,目前已蟬聯水果銷售冠軍。看一下這位“愚公”是怎麽做到的呢?

文 | 本刊記者 劉惜墨

 

生鮮電商不好做已經成為行業內的共識。然而正是由於這塊骨頭不好啃,在中國電商行業如火如荼之後,生鮮電商行業依然是一片藍海,成為不論是創業者還是行業巨頭緊盯的肥肉。

 

但是隨著一大批創業者和巨頭的湧入,生鮮電商的戰役將會在今年正式拉開帷幕。其實近兩年,天貓超市、蘇寧、順豐等紛紛推出了生鮮頻道,但是由於涉及到產業鏈整合、冷鏈物流及“最後一公里”等問題,目前國內生鮮依舊處於混戰和亂戰的局面。最近一周內,蘇寧也加大“蘇鮮生”的投入力度,開售自營生鮮產品。至此,一場轟轟烈烈的生鮮大戰已見端倪。

 

讓人意外的是,在水果電商的榜首已經被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電商企業占據多年。據淘寶生鮮數據,天天果園近年來一直蟬聯銷售冠軍。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天天果園銷售額突破5億元,創下行業新紀錄。僅2015年1月份,天天果園的銷售額就直接破億,這種數十倍的增長速度令人側目。

 

天天果園的成績和名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邊是國內水果電商的冠軍,一邊卻不為大眾所熟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家公司就像一個低調的“愚公”,一直在勤懇地埋頭挖掘生鮮供應鏈這座“大山”,但這個愚公有些特別,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不愚人”,要給用戶最好的水果和服務。

 

 

從零到一,源於一份簡單的初心
 

 


天天果園創始人&CEO王偉

 

對於很多人而言,天天果園神秘而陌生。事實上,這家來自上海、專註做水果電商的公司已經成立了6年。6年前的4月1日,IT男王偉和他的大學同學趙國璋建立了天天果園,正是在這位自認為並不聰明的CEO帶領下,天天果園一步一步成為國內銷量最大的水果電商,並且還在爆發的路上加速狂飆。

 

王偉生在水果世家,1977年生的他如今已兩鬢斑白。除了家庭遺傳因素,更多的是水果行業所帶來的風霜洗禮。用王偉的話來說:“這個事情真不能再來一遍,會要人命的。”

 

王偉大學和第一份工作都與電商無關,通信專業出身的他,由於家庭影響,一直對水果有著特殊的感情。因為對水果超乎尋常的熱愛,平時不太愛說話的他才會一提水果便眼睛發亮,然後和你侃侃而談,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六年如一日的鉆研水果。

 

2009年王偉和趙國璋創立天天果園,當時國內也有幾家水果電商在試水。但是總體情況不是很好,因為當時在大家看來,在網上買水果不是很靠譜。幾家電商規模也非常小,據王偉推測,2009年水果電商的總體銷售額都不會超過5000萬,還不如擺一個水果攤掙錢。正因為這樣,當時沒有人認為這是機遇,光是想象一下都覺得難度非常高。

 

但在這種情況下,王偉看到的卻是機會。“從小就看到我父親做水果生意,從水果攤到街邊水果店到超市大賣場,我看到了這個形態的演變。現在這個時間點上,我覺得水果是可以和互聯網相結合,並且會出現很多新模式和新機會的。”

 

基於之前對水果行業的理解,王偉認為首先要解決兩大問題:1、有非常好的倉儲系統,可以保證水果有穩定的供應鏈。2、物流,要建立自己的物流團隊,保證物流配送快捷、穩定、體驗好。

 

第一步,王偉花了6萬元買了一輛北鬥星,手動擋。第二步,花了2500元搭建了天天果園的網站,然後就等著客戶下單。

 

“一切都想好了,突然發現最重要的客戶從哪里來,沒有想清楚。當時就守株待兔,坐在辦公室里等客戶下單,但是幾天下來,一單都沒有。這時才發現B端和C端用戶是有很大區別的,於是開始了線下推廣,從線下往線上倒流,其實那時候也算是O2O啦。”王偉笑言。

 

從一到十,這家公司踩對了兩個點
 

 

曾經有資深業內人士評價,生鮮電商避免不了同時和兩個強大的對手開戰,第一個是用戶流量,第二個是供應鏈,前一個是消費者關系,後一個是生產者關系,缺一不可,“幾乎所有的生鮮電商,無一不在這樣的腹背受敵中敗下陣來。因為這兩個敵人都太強大”。

 

天天果園是個例外。

 

從零到一的第一步,天天果園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而在從一到十的過程中,這家公司從創立之初的“才露尖尖角”到年收入過5億元,呈現出一派生猛的發展勢頭。

 

在行業一片“不賺錢”的聲音中,在大家普遍對生鮮電商行業從狂熱到冷靜的時候,天天果園如何做到這些?如果從歷史的視角來看這家公司6年的發展,可以看到它準確地踩在2個節點上,而這2次正確的判斷也讓這家公司一躍成為行業老大。

 

第一個點在於入駐第三方平臺,在補齊平臺品類的同時也分享了後者的流量紅利。對於垂直電商而言,用戶流量不如第三方平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一些特殊品類比如水果生鮮,由於其供應鏈的縱深複雜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搭建起來的,平臺在這些品類上會選擇借助更加專業的垂直電商先把這部分消費者的流量吸引過來。

 

但對於天天果園而言,流量並不是其和平臺聯手的唯一理由,借助於平臺的流量優勢,讓用戶見識更多新奇、優質的水果,並且享受到水果宅配到家的方便快捷,才是這家公司選擇第三方平臺更深層次的原因。而這一點也通過口碑傳播,讓天天果園迅速積累起了大批忠實的用戶。

 

第二個點則是品類的選擇。和其他生鮮電商不同的是,這家公司選擇了高端進口水果這個窄但卻很深的品類。

 

為什麽要做進口水果?王偉說,對中國中產階級消費趨勢的觀察促使他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消費在不斷升級,追求生活品質、願意吃好水果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我們認為應該滿足用戶更高的需求。”

 

一方面是不斷升級叠代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則是進口水果在標準化方面要領先國內水果行業一大截。王偉非常註重水果品質和穩定性,他相信這能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所以這也成為天天果園選擇進口水果的另一項重要原因。

 

在這兩個關鍵節點,天天果園似乎都得到了命運之神的眷顧。但實際上,成功的背後並非偶然。從商品品類選擇到與平臺合作,在王偉帶領下的天天果園都展現出判斷準確、敢於突破、求新求變的特質。也正是因為在服務和產品上不偷懶,才能不斷獲得資本和市場的青睞。

 



天天果園創始人&CEO王偉、天天果園聯合創始人趙國璋(右)

 

從十到百,“愚己不愚人”的從商之道
 

 

對於生鮮電商來講,拼的無非是供應鏈整合、冷鏈倉儲物流、前後臺IT系統三大方面。目前國內很多“鮮生”們大多依托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優勢,開始占領這片藍海,但往往由於綜合能力不足,限制了做大做強的步伐。但這家既不財大氣粗,也不喜張揚的公司卻要把控所有環節。

 

天天果園目前的情況如下:

 

2009年開始,天天果園和各國的水果協會保持密切關系,幫助他們推廣當地的水果,專業的水準和嚴謹的態度獲得了各地水果協會的認同。接下來,各國水果的供應鏈系統基本上初步完成。目前,天天果園的水果采購團隊還是要飛去各地尋找最新的水果。

 

冷鏈倉儲物流方面,目前天天果園在全國有上海、北京、杭州、深圳、成都等5大倉庫,2015年會將自建物流拓展到全國13個城市。很多人對冷庫的理解僅為“大冰箱”,實際上合格的冷庫不僅溫度要達標,還涉及到地表、濕度、保溫材料和通風口的控制管理,甚至水果進庫後的擺放朝向和貨架高度等因素都會影響到保鮮效果。王偉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位於上海的倉庫內查看各間的溫度。“不同的水果,必須保存在特定的溫度下,我們就曾經因為調高了1度而導致一批產品全部報廢。同時,不同水果要根據存儲物流能力來判斷幾成熟時適合采摘。比如如果到達用戶手中的時間是10天,采摘是8分熟,那麽到達用戶手中需要20天的水果就要在6成熟的時候采摘。”

 

“六年磨一劍”,並不是每家互聯網公司都願意做的。王偉的做法看似不討巧,但其實非常聰明。從成立到現在,天天果園沒有選擇跑馬圈地,而是在源頭、冷鏈、物流投入巨資和大量精力。盡管一開始成效並不明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天天果園的優勢卻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得益於從前端到後端的嚴格把控,目前天天果園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率為5%,遠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30%。不僅如此,天天果園還能夠完全把控用戶最為重視的水果品質。得益於天天果園出色而品質穩定的水果,現在天天果園的複夠率也遠高於行業水平。

 

最後是前後臺IT系統完善程度。在參觀過程中,記者看到天天果園的倉庫管理都是靠IT系統進行支撐的。“五年來,我們一直在優化前後端系統,目前從前端訂單系統,到生產的ERP系統,到物流系統,到馬上更新的HR系統,財務系統這一整套流程,都是我們自主研發,有知識產權的。”

 

“六年來,我們一直在優化產業鏈,完善冷鏈物流系統,一步步試錯生鮮電商,現如今,終於算是初步完成了基礎建設。”對於6年的苦幹,王偉謙虛而淡然,他表示天天果園未來的重點就是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倉儲和物流,讓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最優質的水果,“我們每增加一筆融資都會用在買幾輛物流車,建些冷庫等方面。”

 

在王偉看來,天天果園一直堅持了“愚己不愚人”的態度。“愚己”意味著在服務和品質上向最好的標準看齊,死磕自己、不做絲毫偷懶,“不愚人”則是對消費者需求最大的尊重和保護。和一些賺快錢的公司邏輯不同,天天果園還是想做一家基業長青的公司,保持品質、服務不愚人、向百年老店看齊。王偉在采訪最後一語道破玄機,天天果園正是要把品質做到極致,才會有親自前往世界各地挑選水果、自建專業的冷鏈物流這些“笨辦法”。而這可能才是天天果園成功的真正原因。

 

隨著天天果園的發聲和正式亮相,以及今年大規模走向全國市場的新動向,相信2015年的生鮮電商行業不會寂寞,或許會迎來各路豪傑的第一輪燒錢打市場的PK大戰。我們拭目以待。

 


 

 

為了激勵黑馬哥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惜墨,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誰是最可愛的人?天天用車CEO翟光龍寫在C輪融資完成之際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3/149591.html

 

黑馬說:在剛剛過去的4月10日,天天用車完成了由百度領投,紅杉資本跟投的C輪融資,成為順風車/拼車領域有史以來獲得單筆投資金額最大、估值最高的公司。至此,實際運營剛8個月的天天用車估值已接近兩億美金。

 

文/天天用車CEO 翟光龍

各位親愛的用戶和所有關註天天用車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天天用車的CEO翟光龍。

 

這是一個對天天用車來說有點特別的時刻,在和所有媒體朋友分享之前,我想最先和我們的車主朋友們匯報這個好消息:

 

在剛剛過去的4月10日,天天用車完成了由百度領投,紅杉資本跟投的C輪融資,成為順風車/拼車領域有史以來獲得單筆投資金額最大、估值最高的公司。至此,實際運營剛8個月的天天用車估值已接近兩億美金。

 

自創業以來的8個月里,我們一直刻意保持低調,不跟風,不搶風頭。這既是我們的產品態度,也是我們的做事態度。有時候,我的投資人都會跟我著急:天天用車在市場上的聲音怎麽那麽小,再這樣下去好不容易積累的領先優勢會很快被後來者超越。

 

由於投資人和我都是很多年的老交情了,大家像朋友一樣相處,也像朋友一樣替我著急。我有點郁悶:這本來就是我的性格啊,怎麽改?!

 

不過還好,我的這種性格似乎並沒有太影響公司的發展:2014年9月5日天天用車完成A輪,12月12日完成B輪,2015年4月10日完成C輪,我們在半年左右的時間里面完成了3輪融資,速度快到令所有人吃驚。

 

而且,今年春節一過,我們就驚訝的發現,天天用車開創的順風車領域已然成為O2O方向上最熱的細分領域之一;這個當時不被人看好的想法如今已成為一個接近10億美金的大市場。

 

很多人問我,天天用車為什麽要加那麽多社交元素在產品里?有什麽用?

 

其實,創業之初,我們就有一個非常樸素的願望:做一款有溫度、有愛的產品。這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堅持。因為我們認為,未來的移動互聯網解決的遠不止是效率問題,更重要的,它能重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讓大家彼此信任,從而降低相處的門檻。

 

在過去的8個月里,堅持這樣的初心確實讓我們收獲良多。讓我和團隊最為感嘆的不是我們的成長速度和日益增多的跟隨者名單,而時那些讓我們真正覺得可愛和溫暖的人——車主用戶們。我們用心跟他們相處,也被他們的用心時時打動。跟大家講些有關他們的小故事。

 

因為外形酷似《武林外傳》中的“李大嘴”,“老孟”在我們的車主中非常有名,他是我們一個車主微信群的群主。老孟帶的群非常團結,有人生病了,老孟會帶著其他車主去醫院探視;不忙的時候,老孟還會組織車主們去香山撿垃圾,去養老院看望老人。大家愛他,就像愛家中的兄長一樣。

 

 

車主“兔斯基”先生被稱為“天天暖男,孕婦之友”,之所以有這個稱號,是因為”兔斯基“先生只要看到孕婦的乘車訂單沒人接,他都會毫不猶豫的接下來,甚至有一次接到了一位還有3天就要臨產的孕婦。女性乘客尤其信賴他。

 

 

“華仔”是我們最早一批的車主。他像我們自己一樣,深愛天天。不僅是早期最能理解我們產品和理念的車主,而且不求回報地邀請了身邊非常多的車主朋友加入了天天,減輕了我們當時的燃眉之急。

 

 

車主“星星”和她先生也都是我們的早期車主。當天天用車的車主們知道小兩口將於今年3月8日大婚時,100多輛私家車自發、義務、無償地為這對新人當婚車。

 

 

結婚當日,很多車主早上5點多就起床,按車輛的顏色組織車隊,在環路上浩蕩行駛了1個小時,從北京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向婚禮現場進發。那一天,我們都覺得自己做了一個特別了不起的產品,特別的拉風!

 

 

去年8月剛開始創業時,我們還在知春路附近一個100多平米的民宅里辦公。第一次召開車主大會時,我們覺得自己的辦公地點太簡陋,怕嚇壞車主,就在創新工場選了個高大上的會議室。

 

 

後來,跟我們熟悉親近後,很多車主朋友甚至經常在下班之後跑到我們的簡陋辦公室開會,幾乎每次都持續到晚上9-10點,給我們出主意想辦法。

 

這樣的車主用戶在天天用車里還有很多很多,那些故事至今都令我們記憶猶新,每每想起,都心生暖意。現在,在大家的支持和愛護下,天天用車已經走出了北京,到達天津,上海,成都,廣州,杭州…甚至未來會到達所有的一線、二線城市。

 

而我也已經沒法像認識北京的早期車主那樣,去認識那麽多城市的新車主了。不過還好,我們當地的同事依然每天在被這些可愛車主的故事溫暖著、感動著。

 

五年前的2010年,我曾加入過才10幾個成員的美團團隊,當時斷然沒想到那家小小的創業公司現在已長成為近100億美金估值的互聯網O2O巨頭。

 

現在,我還不知道天天用車的未來會怎樣,但這一次出發讓我很清楚的體會到了創業的快感:當你從一個人人都聽不懂、都不看好的想法開始,做出產品,讓一部分人慢慢接受,再到讓更大的用戶群體使用,再然後你發現周邊的人都在用,最後有人拍著你的肩膀說:兄弟,原來真是你當時說的那樣!哈,這就是創業的快感,更是創新的樂趣。

 

我們清晰地知道,未來的路上競爭者會更加擁擠,然而天天用車終將堅持初心,做一款有溫度、有愛的產品。

 

在這樣的路途上,希望我們的車主和乘客們,這些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能夠和天天用車一起,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美好到能讓所有人都生活的更無憂無慮的世界。

 

 

 

翟光龍

天天用車創始人/CEO

2015年4月13日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翟光龍,天天用車創始人/CEO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