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經濟二次 衰退來了? 8月大恐慌解密

2011-8-15  TWM




經濟大恐慌、股市大逃殺,拆解八月股災的恐慌密碼,真正的黑天鵝是,投資市場終於認清事實,過去三年所有搶救經濟的努力全然無效,只換來歐美政府的債壓高漲,無力再用財政手段救經濟。

全球危機當頭,唯有從信心面、景氣面、需求面,掌握十五個關鍵指標,才能助你勇度危機!

撰文‧楊紹華、莊 芳

研究員.陳兆芬

進入八月,短短五個交易日,美股暴跌九%以上,全球股市無一倖免。如果試著為「八月股災」尋求一些合理解釋,很容易的,你會發現許多令人煩惱的壞消息,但是,這些壞消息其實並不令人意外。

美國經濟數據難看,象徵製造業景氣榮枯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接近衰退邊緣,而失業率仍然超過九%水準;在歐洲,隨著義大利與西班牙 的公債殖利率上升,歐債危機看來仍在蔓延;在中國,製造業指數同樣趨緩,讓人不由得為中國「硬著陸」的風險更加擔心一些。

所有的利空都不是意外 而是因為恐慌以上種種,都是股災成因,但沒有一則消息稱得上是「黑天鵝」。美國經濟不振是在預期之內、歐債危機無解是過去二十個月的老話題了;中國景氣趨 緩,是政策壓抑之下想當然耳的必然結果。甚至,國際信評公司標準普爾(S&P)在八月五日正式調降美國主權評等,不也是早在三個月前就已提出警告嗎?

關於八月股災,一切一切的成因與解釋,都在預期之內。但,這正是全球市場高度恐慌的根源:二○一一年八月分的前五個交易日,在這短短幾天之內,世人終於清楚發現,金融海嘯以來,所有曾被提及的種種危機,竟然無一可避,而且完整發生了。

恐慌的根源、令人驚恐的黑天鵝,是投資市場終於認清事實||過去三年所有的搶救經濟努力,全然無效。

「和三年前相比,世界經濟的基本格局其實沒有改變。」高盛證券前大中華區主席、春華資本集團董事長胡祖六,以這句說詞,作為解釋八月股災的開場白。三年前,彌漫於歐美國家的淒風苦雨,經過三年不計代價砸下重金尋求突破,到了今天仍然走不出來,確定無效。

「這是令投資者看不到希望的原因,再加上對於中國硬著陸的高度擔憂,構成了『毫無亮點可供依靠』的投資環境,自然形成恐慌心理。」胡祖六說。

如果要說三年前後的今昔相比有何不同,那麼,結論是歐美政府的處境恐怕更加艱困了。

情況有點像是你收到兩封郵件,一封來自銀行,通知你的債務實在太高,接近破產邊緣,所以必須大幅調高你的借款利率;另一封來自於你所應徵的企業:「我知道 你過去三年借了大筆債務參加補習強化職能,但很可惜,我們還是決定不予錄用。」接下來,你該用高利貸款繼續借錢補習,尋求獲得高薪工作的機會,還是放棄求 職的念頭,認分地找個低薪的工作,開始過著慢慢還債的苦日子?

美國與歐洲,目前就是陷入類似的境地。為了救市與刺激經濟,過去三年,兩大經濟體花了大筆鈔票,債務快速攀升;如今,他們已經收到了來自信評公司的「降評郵件」,也收到了救市無效的明確通知。

兩難 歐美勒緊褲帶 世界需求也難樂觀歐洲的債務問題國信評等級遭到調降,代表「國家伸手借錢利率」的公債殖利率快速飆高,為了降低利率,政府須要展現「節衣縮食」的誠意,通 過縮減赤字方案。美國亦復如此,在標準普爾調降美國主權評等之後,美國政府公債的買家必然會要求更高的利息,「除非,真的讓我看到你們願意勒緊褲帶、減少 支出,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換言之,美國必須嚴格執行削減赤字方案。

對於歐美國家而言,緊縮,已是必走之路。這意味著,兩大經濟體必須走上慢慢還債的苦日子。影響所及,是政府無力再為羸弱不振的經濟局勢,提供財政政策上的刺激動作,世界的需求自然也就難以樂觀。

「美國政府提高債務上限方案中,也包括了削減赤字,基本上,這是『勒緊褲帶』的政策,所以未來不可能有財政刺激。」胡祖六強調,即使是狂印鈔票的美國聯準 會,在經過兩輪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1、QE2)而宣告無效之後,繼續推出QE3或類似政策,對於經濟刺激的有效性也不再值得樂觀期待。

「這次全球股市大跌,很明顯的,是人們看到了未來有更多問題存在。」在接受本刊專訪時,國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表示,由於歐美政府的無能,造成主要經濟體將面臨「經濟低迷又已無力刺激」的窘境,這讓人們對於二○一二、甚至是一三年的經濟預期失去信 心。「股市不是只反映今天、明天的情況而已,往往提前市場反應半年、一年。」「我建議美國總統歐巴馬回頭看看歷史,面對現實!目前惟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 承認現實、接受痛苦、重整組織,最後重新來過。」羅傑斯的建議,再次宣告了歐美國家面對經濟困境的新路線,是停止無效的刺激,「先過苦日子再說」。

而這也等於是宣告歐美國家、甚至是全球經濟,即將陷入所謂的「二次衰退(Double dip)」嗎?

二次衰退?全球經濟已如易碎玻璃悲觀論調者如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長謝國忠認為,「全球經濟早已衰退了!」他攤開波羅的海指數(BDI)線圖:「你看,指數 已經連續兩個月維持在一五○○點以下了。」以過去五年狀況來看,指數前次低於一五○○點是出現在○八年十月中旬至○九年二月初,約莫三個半月時間,而當時 正處金融海嘯高峰期,也就是「第一次衰退」。

BDI指數的意義,在於判斷全球貿易熱絡與否,「兩個月維持在一五○○點之下,代表全球貿易非常冷清,需求極低。」謝國忠解釋。

樂觀者則如貝萊德資產管理公司首席股票策略師博多爾(Bob Doll),他認為,需求清淡的原因是各界對於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感,「但實際上,美國的企業盈餘遠比總體經濟數據來得樂觀。」他以最近公布的第二季數據為 例,超過七五%的企業獲利成長優於預期,且平均超出預期五%。「自○九年三月市場觸底以來,企業獲利已成長一二八%。」企業獲利狀況是判斷經濟榮枯的根 本,只要企業賺錢,經濟就沒有理由一直壞下去,這是博多爾的基本論點。

無論如何,隨著股市大跌、經濟與債務問題看似仍未走出持續惡化的泥淖,關於「二次衰退」,發生的機率已經快速攀高。「現在的全球經濟,就像是把一個易碎的 玻璃瓶,放在沒有緩衝墊的椅子上,」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史蒂芬.羅奇(Steven Roach)解釋,在各國已無力藉由財政提供「緩衝」的前提下,只要再有較大的動盪,就會走向衰退。「我的看法是,歐美國家陷入二次衰退的機率,已提高到 五○%。」恐慌過後,股市將在低檔區間高度震盪有趣的是,無論是悲觀者或樂觀者,對於股市,都並不全然悲觀。即使是謝國忠,也認為「短期之內持續大幅下修 的空間有限」。他表示,在美國主權評等遭到調降之後,美國聯準會(Fed)極有可能再次推出「類QE」政策,,迫使各國央行加入印鈔行列,以力抗貨幣升 值,資金簇擁之下,足以支撐股市和其他資產價格。

「不同的是,這一回,QE對於資產價格的推升效果將遠不如海嘯後的資金行情。」謝國忠提出妙喻:之前,世人還沒發現全球經濟原來是一輛引擎故障的車子,天 真地以為只要一股腦兒地用力推,就一定能讓它跑動起來;「現在,大家都知道這車子根本不會自己跑,推一推,沒動靜,就懶得再推了。」這個說法與胡祖六倒是 異曲同工,「從定義上來看,美國經濟畢竟還沒衰退,在股市經過八月股災的大幅下修之後,未來三到六個月,應該就是『低檔區間、高度震盪』的格局。」對於未 來的股市與全球經濟,胡祖六試著提出了他目前所能想像到的「最樂觀劇本」:市場信心先回穩,而後發現全球經濟景氣沒有想像的那麼糟,最終,靠著企業本身的 活力與創新來創造需求,構成擺脫經濟危機的契機。

這套劇本,分成「信心」、「景氣」、「需求」等三個場景,其中,牽涉了十五個關鍵數字,某種程度上,未來,我們需要陸續看到十五個關鍵數字轉變,才代表全球經濟擺脫陰霾,朝向正面發展。

信心指標:三國公債殖利率須獲控制首先是信心層面,「歹戲拖棚」的歐債危機不能持續惡化,其中,「大到不能倒」的義大利與西班牙,不能違約、不能被債務壓垮,因此,兩國的公債殖利率不能超過七%,這個關鍵數字,你絕對不能忽略。

八月初,義大利與西班牙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飆破六%,逼近一般認定的「債務危機指標」七%上限,並創歷史新高。但歐洲央行(ECB)在八月七日出面, 強調將開始購入兩國公債,義、西公債殖利率在八月八日分別回跌到五.四五%及五.三四%,稍稍緩解了歐債危機擴大之虞。

此外,美國主權評等展望調降之後,全球屏息以待的觀察重點,在於「會不會造成美債拋售潮,進而釀成全球金融市場的巨災?」而如果美國公債殖利率能維持在三%以內,可視為降評衝擊有限,將大大降低美國評等「三A變二A」的信心影響。

在上述三個攸關市場信心的殖利率數字之外,與市場風險意識呈正比關係的金價,是市場信心的風向球;另外,俗稱恐慌指數的VIX指數,也是判斷信心的觀察指 標。羅傑斯表示,他目前持有大量的新興國家股市空單,「大跌之後,如果投資人依舊恐慌,我可能會砍掉放空股票的部位,轉向加碼農產品類股。」反向思考,當 代表市場恐慌心態的VIX指數開始明確回落,也就是市場信心回穩、投資者願意進場買股之時。

八月八日,VIX指數來到四十八,而從○九年以來,這項指數最高曾在○九年一月金融海嘯期間來到五十四,距離目前水位已相去不遠,市場恐慌情緒或許已接近回穩轉折點。

景氣指標:第三季經濟數據將是契機市場信心回穩之後,則需要景氣擴張的訊號來降低「二次衰退」疑慮。這部分,短期可先從供應管理協會(ISM)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看起。

按月公布的PMI指數,是八月股災的凶手之一,美、歐、中等三大經濟體在八月初所公布七月分PMI,盡皆下跌,且都已接近象徵「擴張與萎縮分水嶺」的邊緣。其中,美國為五十.九、歐元區為五十.四,而在中國公布數據為五十.七時,更讓市場加深了中國硬著陸的擔憂。

PMI指數的榮枯分水嶺為五十,五十以下視為景氣萎縮。以七月分三大經濟體的成績單來看,九月初所公布的最新指數,必將撩動全球投資氣氛,若見下跌,二次衰退的機率恐怕又將向上墊高。

「但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各國第三季的經濟數據。」胡祖六認為,要讓二次衰退疑慮快速淡化的重要指標,是美國與中國在十月底陸續公布的第三季GDP成長率,而這也是他認為短期之內最有可能令市場驚豔的機會。

其中,「美國只要不衰退,就是好消息,如果還有不錯的成長,則會讓市場驚喜!」至於中國,胡祖六樂觀強調,「第三季的中國經濟數據出爐後,應會完全化解之前市場對中國硬著陸風險的憂慮。」在他的預估中,中國第三季GDP成長率可維持高檔表現。

但,這並不代表中國股市有機會能夠在短期之內一枝獨秀,「畢竟宏觀調控的壓力仍在,所以,對於中國的景氣動向,還須關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變化。」如果中國的CPI年增率能有所降溫,中國的調控動作較有機會轉為和緩,有助於降低政策面對股市的壓力。

需求指標:BDI指數低於一五○○就是衰退三大經濟體的PMI、中美兩國的GDP,再加上中國的CPI,能夠判斷景氣是否走在穩定的擴張軌道上。接下來的問題,是「恢復需求」。如果需求開始恢復,才能真正脫離衰退。

關於需求的直接指標,是油價及代表原物料價格的CRB商品指數。隨著全球經濟衰退疑慮暴升,反映需求減緩的預期心理,國際油價已連日暴跌,同一時間,追蹤十九種商品價格的CRB指數,亦呈重挫之勢。

一般認為,在考慮到以中國為主的新興國家需求成長力道之下,國際油價的合理水準應在每桶九十美元上下,油價不漲,意味新興國家恐已受到歐美市場需求趨緩的衝擊。

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坦伯頓新興市場團隊總裁墨比爾斯(Mark Mobius)不斷地強調:「資金太多,這些資金都在尋找出路,而眼前新興國家是唯一出路,所以新興國家股市並不看淡。」但新興國家股市是否能夠具有資金 面以外的基本面支撐?油價與CRB指數恐怕仍是觀察重點。除此之外,謝國忠所強調的BDI指數,亦是觀察指標之一,「BDI不回到一五○○點,就代表世界 的需求仍在『衰退』週期。」至於最終、也是最具代表意義的指標,還是在於美國失業率能否有效改善,它代表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究竟有沒有找到正確復甦之路。

胡祖六認為,接下來的世界經濟,中國仍是亮點,但還不足以撐起世界經濟。「恐慌終會過去,市場終會回穩,但在接下來這段歐美政府勒緊褲帶的苦日子裡,我們能夠仰賴的,只有民間企業的活力了。」他說。

八月全球股災,讓投資人面臨極大恐慌,在危機當頭、世局混沌不明之際,掌握十五個關鍵數字,讓你提早預見未來,在重要時刻做出正確的判斷。

恐慌根源~~~無解的兩難困局!

被迫勒緊褲帶的財政如何面對瀕臨衰退的經濟?

繼續救市或者開始緊縮?這是歐美政府的兩難習題,也是投資市場的恐慌根源。

德國總理

梅克爾

不能繼續舉債印鈔救經濟

美國主權債信評等已被調降,歐洲危機國公債殖利率也在高檔,加上全球資金浮濫,歐美國家已無空間繼續透過財政、貨幣政策救經濟,否則,歐債危機再度擴大,美國也將承擔評等續降的風險。

美國總統

歐巴馬

不能放任經濟景氣再衰退

歐美國家製造業景氣瀕臨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如果政府放棄任何刺激政策,將施政重點全然放在改善財政,則民間需求恐將持續降低,危如累卵的經濟局勢亦有可能正式走向二次衰退。

6大師解讀

全球經濟困局

悲觀派

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

謝國忠 「全球經濟像是一輛引擎故障的車子,除非修好它,否則再多的資金也推不動。」

商品投資大師

吉姆‧羅傑斯 「美國政府一定會再推出QE,他們只懂得做這件事而已,而這對經濟完全無益。」

摩根士丹利證券

亞洲區主席

史蒂芬‧羅奇 「全球經濟已經沒有緩衝空間,只要稍有動盪,即有可能正式走向衰退。」

樂觀派

貝萊德資產管理首席股票策略師博多爾 「即使市場動盪不安,但美國企業獲利的成長仍然亮麗,經濟不致衰退。」

春華資本集團董事長

胡祖六 「中國硬著陸的危機可望在十月底拆除,市場信心屆時將加速回溫。」

新興市場教父

墨比爾斯 「全球資金仍多,他們必須留在市場以對抗通膨,新興市場則是最佳選擇。」

危機年代必懂

經濟指標

公債殖利率

「殖利率」意指買入債券之後,一直持有至到期的實質年平均投資報酬率,也代表借款人對外借款所需負擔的資金成本,殖利率愈高、成本愈重,愈不利於繼續對外借款。公債殖利率,即指政府伸手向外借款的資金成本。

VIX恐慌指數

指數反映投資人對未來30日股市波動之看法。VIX愈高,市場愈感不安;反之愈低,變動愈趨和緩,一般正常值在20至30之間,若突破30表示股市下跌趨勢擴大,震盪加劇。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衡量製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八個範圍的狀況。常以50為經濟強弱的分 界點︰高於50時,為經濟擴張,接近40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每月第一個星期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CPI可用來反映市場價格變化的 總體情況。如CPI持續明顯上升,表示整體經濟有通貨膨脹的壓力,通常會比較今年與去年同期的變動(年增率),來判斷通貨膨脹的狀況。(每月第三周公布)

BDI波羅的海指數

為散裝航運運價的重要指標,由多條主要航線的即期運費加權計算而成,可反映散貨運輸市場的行情,也能藉此判斷景氣榮枯。一般來說,BDI大幅成長的原因有景氣好轉、原油大漲、散裝航運旺季或戰爭因素。

CRB商品指數

以「一籃子」的商品價格為組成成分,計算而得的商品指數,能有效反映出大宗商品的總體趨勢,因此對總體經濟景氣的變化能提供有效的預警信號。

擺脫恐慌、

走回復甦的 15個關鍵指標

信心指標

1 義大利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限7%2 西班牙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限7%3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低於3%4 VIX恐慌指數:在50上下能夠回檔5 黃金價格:留意非理性飆漲

景氣指標

6 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不能低於50

7 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不能低於50

8 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不能低於50

9 美國第三季GDP成長率:不能衰退10 中國第三季GDP成長率:不低於8.5% 11 中國CPI年增率:能降到6%以下

需求指標

12 國際油價:回升到每桶90美元以上13 CRB商品指數:停止向下探底14 BDI波羅的海指數:回到1500點以上15 美國失業率:降至8%以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53

中國電商預警:泡沫來了?!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3/zMMDcyXzM2MjMzMg.html

潘多拉的盒子已悄然打開,泡沫這個魔鬼正逼近雀躍歡騰的中國電子商務產業。

繼「開心團購」裁掉百餘名員工,「高朋網」裁員25%之後,有標竿地位的凡客誠品近日也做出裁員5%的決定。對於此次大規模裁員,凡客一直採取「不評論」的態度。業界斷定,這背後無疑與其內部削減成本、備戰IPO有關。

這,或許正是中國電商環境急轉直下的一個標誌。

過去兩年來,一度保守、穩健發展的中國電子商務突然像被注入「催化劑」,從商業模式開發、到融資環境都迎來前所未有的春天。但是,滿懷希望的背後,是貪婪、虛假繁榮和惡性競爭。

「目前,很多公司營銷成本已經佔到總營收的30%。」 不願具名的電子商務B2C公司CEO告訴記者,這使得諸多電商公司的盈利時間表一推再推。

「流量獲取成本過高」、「營銷成本超過營銷額」以及「拉幫結派現象嚴重」等像毒瘤一樣蠶食著電商業的健康發展。泡沫,已成為中國電商產業無法迴避的事實。

伴隨著今年以來,海外資本市場的驟變,赴美上市融資窗口的縮緊,投資商和電商們都在開始反思、求變。據記者瞭解,考慮到電商投資的回報率可能被降低,少數VC、PE已經開始把主要目光轉向無線互聯網。

「我們和百度導航站123談合作,每月需要繳納70萬元,曾經我們認為這個價格已經過高。可是沒想到,團購網站一進來,就直接把價格抬高到270萬元/月。」一位不願具名的電商CEO向記者抱怨。

中國的電子商務佔中國社會零售品總額的滲透率不到2%,而美、韓、日等發達國家一般為7%-10%。巨大的想像空間吸引了眾多的投資,電商的蓬勃發展最終演變成過熱,而最明顯的表現是流量獲取成本不停高漲。

據記者瞭解,電商投放的線上營銷渠道主要有三類方式:網絡聯盟、導航欄和搜索引擎關鍵詞購買。其中,導航欄和搜索引擎關鍵詞由幾家壟斷,成本較高。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導航欄廣告價格正在以每季度翻倍的速度增長,到今年第三季度,導航欄的價格已經是第一季度的8倍。據一些電子商務公司透露,通過導航欄獲取新客的成本已高達100多元/位。

以百度和谷歌為代表的關鍵詞購買成本也較高,平均獲取新客的成本約為80-90元/位。「但是,這部分投放可以根據網站自身的需求來做動態調整。」該人士說道。

網絡聯盟方面,由於它是多家網站組建,獲取成本相對合理、低廉,新客的成本約為30-50元/位。

線上營銷成本的水漲船高使得電商們苦不堪言。噹噹網CEO李國慶甚至在2011年派代電子商務論壇上對參會的近千名同行放炮:「百度hao123這麼昂貴的費用,還待在那裡幹嘛?」

此外,據記者瞭解,由於不堪門戶網站banner展示類廣告的高成本,預計到今年第四季度,絕大部分電商都會放棄該領域的投入。而線下的戶外廣告,由於投入產出比難以計算,除了少數新進入的電商對此青睞外,京東、凡客等大型電商也趨於謹慎,漸少投放。

儘管如此,這絲毫不能減少一些電商的廣告營銷支出。以凡客誠品為例,其2010年的廣告投放額約為4億元,銷售額約為30億元。但今年初,凡客誠品CEO陳年聲稱,2011年市場推廣費用將達到10億元,銷售額提升到100億元。

這是一把雙刃劍。巨大的廣告開支能帶來銷售額的增長。但是,過高的廣告支出可能會擠壓凡客誠品的採購成本和產品質量,也影響電子商務公司的盈利。

據瞭解,目前,中國主要電子商務都難以實現盈利。京東商城最早實現盈利也需要等到2012年。已經上市的噹噹網,今年第二季度淨虧損440萬美元,同比增加60%。

不 可否認,這種光燒錢不賺錢的做法正在拖垮電商的競爭力。電商們也開始思考變相削減成本,而裁員是其中一項重要措施。今年3月份,凡客員工規模達到6000 人。以裁員5%計算,這次裁員將裁掉300人左右。若按照每位員工月薪4000元計算,凡客每月至少節省下120萬元。

此外,記者瞭解到,今年初電商界頻頻爆出高薪挖角,年中開始,薪水溢價能力逐步趨緊。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想跳槽的電商人才基本都會選擇在年中抓緊完成,因為到今年底,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對於想要融資的企業,他們都會儘量在今年中完成。到今年年底,恐怕就很難了。

事實上,電子商務過去兩年的瘋狂,離不開資本的推波助瀾。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2011年1-6月電子商務領域(包括B2C和B2B,不含網絡團購)已披露的投融資共有44起,其中風險投資42起,總額逾18.3億美元;2起IPO均發生在國內創業板,共募資8.37億元。

「去年年底,我們每天都在看項目,看了很多個電商項目。」 一位從事風投人士告訴記者。當時電商已經成為風投商的標配,誰沒有投電子商務,誰就將錯失下一顆矚目的新星。他告訴記者:「現在我們覺得,電商的投資機會已經不多,開始更多偏向無線互聯網。」

此 輪電商的瘋狂圈錢始於凡客誠品2008年的融資。大部分電商公司的A輪融資主要集中在2009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融資金額一般為2000萬元以 內;第二輪融資的規模則達到2000萬至4000萬元左右;第三輪融資基本上超過一億元。目前,包括鑽石小鳥、麥包包、樂淘、瑪薩瑪索和敦煌網等在內的 40多家電商公司都獲得金額不等的二輪、或者三輪投資。

但隨著美國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今年4月爆發了中國概念股誠信危機,再加上此後美國債務危機引發全球股市暴跌,赴美上市的窗口正在趨緊,電子商務的融資環境也在惡化。

「公共市場的動盪對投資人的心態有一些影響,比如,做條款邀約的時候,會更加猶豫。對於估值,也會更加保守。」易凱資本CEO王冉認為,與六個月前相比,中國電子商務領域已經變得更加理性。

據 瞭解,過去兩年,風投們在投資電子商務公司時主要針對其銷售額、市場排名,團隊運營能力和行業空間等因素進行考量。「融資過程中,各家情況會有差異,沒有 具體的計算比例。但是,根據現狀來看,如果公司今年預計營業收入將超過1億元,今年上半年投資時,就有望獲得1.5億元規模的投資;如果預計明年收入將突 破5億元,今年下半年或將融到5000-8000萬不等規模的投資。」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對於電商而言,年營業收入1億、5億或者10億元,都是不同的門檻。」 該人士告訴記者,每突破一個瓶頸,後期需要撬動市場的資金槓桿相對減少。

但是,與之前的瘋狂相比,電商和投資者們都意識到,不是所有的領域都適合電子商務。一位不願具名的B2C公司CEO告訴記者:「其實,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機會並沒有像想像的那麼大。」

過去一年,除了3C、服裝和鞋類等領域外,在不同細分市場都興起電商公司,包括酒類、食品、裝修建材等。「但是,有些領域,它的退換貨成本過高、資金壓貨現象嚴重,並不適合都做B2C電商。」該人士說道。

啟 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童士豪表示:「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已經超過50家。當新的企業來上市時,美國投資者會比較一下手中的互聯網企業股票,如果新的企 業不能撼動或者不能代替,即使你做得再好,美國投資者也根本不會理會。」換言之,池中的水容量是有限的,當有更多容器來分搶時,爭搶的難度也會增大。

記者瞭解到,目前電商的融資難度已經大增。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於想要融資的企業,他們都會儘量在今年中完成。到今年年底,恐怕就很難了。」而對於尚未取得第三輪融資的企業而言,他們的發展將舉步維艱。

新攪局者

對於泡沫的來臨,各家電商們心態不同,有人期盼、有人緊張、也有人積極尋找新的思路和發展方式。

最值得關注的是,新浪、騰訊等在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攪局。騰訊高級副總裁吳霄光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我們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幫助電商不僅僅依靠搜索獲得流量,也能從社交網絡領域獲取更有效得流量。」

社交網站是騰訊的強處。據瞭解,若單純按照曝光量計算,QQ每天的曝光量超過300億,騰訊網所有網頁流量加起來超過80億,無線互聯網的流量是150億左右。其外,SNS的流量大概在30億。如果將其流量充分利用到電子商務領域,其體量和規模不可小覷。

吳霄光表示:「我們注意到,原先互聯網公司是強者恆強的現象,後來者很難打破先發者的壟斷優勢。但是,在電子商務領域,整個產業鏈非常不一樣。淘寶雖然仍然佔據強大優勢,但是,不能阻擋獨特體驗的垂直B2C的興起。」

據瞭解,騰訊網正計劃從三方面來推進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第一是,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一個新的B2C商城,與目前很多大的B2C合作,提供一站式的電商平台;第二是,提供一個更開放的模塊,提高整個電商的轉化率;第三是,通過無線流量的開放,加強與電商們的合作。

此 外,在一週前舉辦的2011年互聯網大會上,新浪CEO曹國偉表示,新浪將在不太依賴物流的「輕電子商務」如虛擬物品銷售等方面可能做出嘗試。目前,新浪 已經和京東商城結成「戰略合作夥伴」,推出可直接點擊購物的企業版微博。今年3月,新浪宣佈斥資6600萬美元購入麥考林19%的股份。

對 於已經佔據優勢地位的B2C公司而言,他們則期待泡沫的盡快破滅。樂淘網CEO畢勝對記者表示:「我們希望泡沫儘早破滅,只有這樣市場才能進入穩定、健康 的發展。」目前,樂淘網處在中國鞋類B2C領域第一陣營,但受制於營銷成本的高漲,以及人才、市場「燒錢戰」的困擾,公司需要不斷挖掘開拓新的市場機會, 包括無線互聯網、前店後廠等經營模式。

泡沫的儘早破滅,將使得一批潛在的競爭者儘早被市場淘汰,營銷成本也不會隨著新進者的哄抬而快速增長。在市場穩定狀態下,在市場上處於優勢地位的企業才能夠加深產品和服務品質的改良和發展。

而 對於還在融資不足、拚命往前衝的電商企業來說,他們的日子是最艱難的。童士豪表示:「融到資的公司,已經開始準備過冬。但是,還沒有融到C輪投資的公司就 比較辛苦。雖然,一些敢賭的CEO還繼續以規模擴展為主,但是,更多的公司會儘量注意到現金流的持平。而且,說實話,投資者也會對C輪融資比較謹慎。」

換言之,與過去兩年「賠本賺吆喝」、「規模為王」、「以速度獲資本」的時代相比,中國電商們現在更加趨於理性、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71

投資過熱產能過剩 中國LED產業冬季來了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4OMDcyXzM2MTc4OQ.html

資本力量加速推動下,大干快上的本土LED產業提前進入了冬季。

「由於LED產業發展速度低於預期,上半年國內整個產業鏈上的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昨日,高工產業研究院院長張小飛在上海G20-LED峰會上說,階段性投資嚴重過熱狀態已經出現。

國 內9家LED中上游上市公司半年業績顯示,雖然收入同比增長,但毛利表現差強人意。除乾照光電(300102.SZ)和瑞豐光電(300241.SZ) 外,其他上市公司的LED芯片或封裝器件等主業的毛利率均大幅減少。其中,國星光電(002449.SZ)與士蘭微(600460.SH)上半年淨利同比 下滑。

LED的冬天來了

張小飛不是有意渲染。幾天前,瑞豐光電已在財報中坦陳,最近兩年,LED企業大幅擴產,整個行業將進入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全新階段。

瑞豐光電總經理龔偉斌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LED電視的拉動力快速減弱,MOCVD(LED芯片生產設備)擴充帶來的產能過剩,將造成今明兩年芯片價格下降,降幅達30%至50%。

大 幅降價的事實正在發生。今年上半年,三安光電芯片收入增長101.6%,毛利率同比卻下滑10.76%;德豪潤達LED封裝器件收入增長 385%,毛利率卻下滑8.47%;LED封裝龍頭國星光電收入同比增長34%,整體毛利率卻下滑9.82%;士蘭微LED器件、雷曼光電毛利率則分別下 降13.31%、8.29%。

毛利率大幅降低,在龔偉斌看來,還僅僅是產業冬季的徵兆。「如果目前MOCVD的佈局達到50%,真正的殺戮才會開始。」他說。

高工產業研究院的數字顯示,今年1月~7月,中國MOCVD設備增加超過200台,預計2012年,中國LED芯片產能將為2010年的10倍。目前中國MOCVD設備已達543台,算上在建的96個項目,總台數達1642台。

本報之前報導過,設備數量大增主因在於各地政府的設備補貼與市政照明訂單。台灣地區光電半導體產業協會秘書長詹益仁說,許多台企遷至大陸,也受此吸引。

設 備只是產能過剩風險徵兆之一,材料環節更是,尤其是藍寶石。高工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國內LED藍寶石襯底年產能已達685萬片,在建項目還有 41個,投資額高達120.8億元。擴產完成,年產能將升至1.01億片。而2011年全球LED藍寶石襯底需求不足5000萬片,國內不到1000萬 片,風險程度已很高。

張小飛說,今年國內封裝投資額同比已下降20%。去年90%以上封裝企業盈利,今年許多將面臨虧損。他預計年內倒閉的封裝企業將達10%。

龔偉斌透露,產能過剩已讓韓系廠家感到警覺,它們已叫停MOCVD項目。而中國市場資本仍在湧入,已上市、正在上市或準備上市的LED公司,正通過增發、發行企業債務等方式融資擴產。

公開資料顯示,本土以LED為主業上市的企業有9家,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LED企業有上百家,國內上市公司涉足LED業的有40家,收入規模僅2億元至3億元。

3個月前,全球第二大LED設備巨頭Veeco首席執行官Peeler曾對本報表示,中國增長主要受惠於產業轉移,政府補貼則當了「一副猛藥」。他坦陳,現在到2015年,LED業一定會大調整,「何時發生還不知道,但不會長」。

企業忙自救

為了生存,LED正使出渾身解數。低價搶市已成必需。

張小飛介紹,截至7月31日,LED 2吋藍寶石襯底從年初最高35美元/片下降至13至15美元/片,平均降幅超過50%;封裝器件均降23%,最大降幅達37%;LED應用產品價格均降21%。

價格之外,它們也開始借助地方保護主義提高競爭門檻。上海亞明燈泡廠技術總監李志君透露,LED照明價格體系混亂,市場充斥大量低劣產品,整個行業面臨嚴重信用危機。

「LED射燈的價格離譜,從10元到200元都有。」大連九久光電公司總經理施偉力說,有些地方市政照明項目明顯偏向,一盞路燈甚至賣出6000元天價。

三 安光電、德豪潤達的財報或能說明部分問題。上半年,兩家公司的LED應用產品毛利率分別高達40.68%、42.72%。個中原因在於,三安光電來自淮南 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蕪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的市政照明工程銷售收入,分別達9615萬元、8549萬元,佔LED應用產品總收入比重高達 97%;德豪潤達財報顯示,其蕪湖、大連LED 產業基地下半年陸續進入產能釋放期,公司對策是,以市政照明為切入點,商用照明為突破口,等待普通家用照明市場爆發。

知情人士透露,德豪潤達LED產業項目落地蕪湖和揚州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當地市政照明訂單,已獲得的此類意向訂單保守估計超過6億元,揚州可能已達4.5億元。

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位人士承認市政照明訂單價格偏高。但他表示,如果沒有此類支持,LED企業不太可能到蕪湖投下幾十億元。

「不過,每年地方財政收入就那麼多,不可能全部補貼給LED企業,補貼力度會逐年減弱。」他說。

有些LED應用企業認為,國家補貼政策應該修改,政府補貼不應侷限於LED產業的中上游,而應該補貼給LED下游的應用廠家,甚至最終消費者,以刺激產業真正成長。張小飛說,必須要有基於市場的准入機制,否則市場太亂了。

不過他們也有一些樂觀在。龔偉斌認為,產能釋放、競爭加劇,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適合表現差異化的時期」,中國LED真正進入照明市場還有很長的路,價格戰只是第一關,它可以讓LED照明市場格局放大。

張小飛強調,產能過剩有「階段性」和「相對性」特點:一是LED上游自我滿足率不足,藍寶石襯底全球範圍產能過剩,而中國進口數量巨大;二是LED芯片集中於中低端產品,生產效率低,且高端材料以進口為主。

之前,SEMI中國半導體照明與平板業分析師戚發鑫也表示,中國LED產業上游,應謹防「結構性產能過剩」。由於LED最大市場在通用照明領域,該領域的產品中國仍依賴進口,如果未來1到2年本土廠家仍競逐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將顯而易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4

兩年十倍的大好機會來了!姜你軍!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unm.html

兩年十倍的機會擺在面前,你在這個膽量嗎?救救農民,賺賺暴利!有人瞭解相關的儲存工藝嗎?

姜價暴跌之後:誰吞噬了巨大差價?
作者:種昂2011-10-31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種昂 「今年生薑大豐收,可一上午就開了兩回秤。」亓延峰眯著眼看了一下快到晌午的日頭,伸了個懶腰。

一個油漆剝落、滿是斑駁的紅色舊課桌上,躺著一個被老亓壓得褶皺不堪的小本子。上面東倒西歪地記著兩行,「435斤,0.2元/斤」,「310斤,0.2元/斤」。

亓延峰是「中國生薑之鄉」萊蕪市萊城區所轄寨裡鎮生薑批發市場一個收姜點的老闆。瘋狂的「姜你軍」已從去年的歷史高位暴跌至近十年的最低點——0.2元/斤。姜農如按這一價格銷售,每畝將虧損兩三千元。與當年的人頭攢動相比,如今的姜市門可羅雀。

然而,產地生薑價格暴跌的行情並未傳導至市場末端。儘管產地收購價暴跌至歷史低點,可終端市場價格比起正常年份仍然居高不下。

眼下,生薑市場兩頭受損、中間斷裂,「滯脹」現象開始顯現。

十年最低價格

10月份正是一年中新姜上市的日子。25日這天上午,亓延峰7點半就早早地把大紅秤搬到了街口。「去年這幾天,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一天到晚連喝口水的 時間都沒有。」一方面,姜農會把家中存儲不下的鮮姜賣到像老亓這樣的收購點;另一方面,各地的客商也會紛紛前來找他們代購代銷。

老亓就記得,去年的10月,生薑的收購價已到每斤3元以上,前來賣薑的姜農排起了長隊,下單採購的客商也蜂擁而至,他一天就能在批發市場上收個四五千斤。可僅僅一年光景,生薑就暴跌至0.2元/斤,整個批發市場人跡罕至,這個月的收購量也只有去年的兩三成。

生薑本有「貴三年、賤三年」的說法。1996年生薑曾達到每斤12.5元的高價,2006年生薑價格曾跌到每斤四五毛錢。可從今年春節後,當地的姜價就一路狂瀉,4月到7月降速最快,直至0.2元/斤。在老亓印象中,這一價格可謂是近十年最低點、「跌到腳後跟了」。

正說著,鄰村的趙大爺開著三輪摩托前來打探行情。當他得知,每斤0.2元的市場收購價時,剛才興沖沖的神情蕩然全無。因為這一價格比半個月前更低了。

趙大爺家裡三畝多地,今年他家豐收了兩萬多斤大姜。2010年姜價奇高,趙大爺捨不得賣,至今家裡的姜井中還存有上萬斤。半個月前,他把家中無法儲藏的2000多斤鮮姜以0.35元/斤的價格賣給了老亓。他從老亓手裡拿到的錢也只是去年的一成。

他掰著裂紋縱橫、黑黝黝的手指盤算道,一畝地產8000多斤,去年姜種奇貴,可達4.5元/斤,每畝地需800斤姜種,加上化肥、農藥、人工,一畝地總成本就要5500元。如果按0.2元/斤的價格銷售,一畝地就要賠3000多元,「連買薑種的錢都不夠啊」。

萊蕪市萊城區是中國的「生薑之鄉」,有2000多年的生薑種植歷史,已成為全國生薑銷售的集散地。全區生薑種植面積18萬畝以上,年產生薑43.74萬噸,佔全國種植面積的20%以上,佔山東種植面積的37%。

「萊蕪種姜歷史悠遠,多年來種植面積相對穩定。但受2010年姜市價格暴漲誘惑,萊蕪周邊地區以及山東膠東一帶、河南、遼寧等地農戶在2011年春開始大面積種植。」萊蕪市農業局一位負責人分析道。

2010年,當地生薑收購價一度衝過6元/斤的大關,一批姜商在一夜間暴富,村裡小轎車、大別墅猛然間多了起來。主要研究農產品的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徐坤表 示,農民在漲價預期下盲目擴大種植,今年全國生薑種植面積增加30%至40%,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的山東省生薑種植面積增加50%。

萊蕪市農業局上述人士指出,去年姜價高漲到每斤6元以上,姜農惜售,現在還有一半以上存在姜井中。這使得今年鮮姜無法完全儲存,只能賣掉。而其他地區剛剛改種生薑的農戶沒有姜井可存,也只能倉促運至主產區進行拋售。供給過多,姜價自然暴跌不止。

斷裂的鏈條

按說產地收購價暴跌至0.2元/斤、不足往年的一成,終端零售價格本該相應大幅下調。可事實並非如此。

在濟南銀座超市,這裡「燎原」大姜的價簽赫然標著7元/斤,而陽光100菜市場生薑的價格在一番討價還價後仍要4.2元/斤。儘管這一價格比起去年同期七 八元一斤的畸高行情下降了不少,但與2008年、2009年等市場價格較為穩定的年份相比,卻處於同一水平。上游暴跌至歷史最低點的行情卻並未能有效地傳 導至終端市場。

一般來說,「菜賤傷農」與「菜貴傷民」現象只會出現一個。奇怪的是,如今兩種現象卻同時顯現了。更令人感到蹊蹺的是,上游與末端的環節都未能從中受益,巨大的利潤空間就應該在中間流通環節。可事實上,中間商們也是叫苦不迭。

在萊蕪市萊城區寨裡鎮生薑批發市場上,一位來自德州富鑫經貿有限公司的劉經理介紹,今年宏觀經濟通脹壓力較大,各種成本紛紛上漲。如,蔬菜搬運的人工費已 從去年每人每天的80元,上漲到100元,甚至120元;包裝費也增加了近乎一倍,從去年每斤八九分漲至一毛五;運費由於油價的上升,更是佔據了菜價上漲 的大半。

前些天,劉經理從萊蕪以0.4元/斤的價格收購了1000多斤,運至德州當地的批發市場,包裝費、運輸費等各種費用攤到每斤生薑中,成本約在0.9元至1 元,在批發市場銷售則要在每斤1.3元左右。總共算下來,來來回回兩三天,他們幾個從這趟生意中只賺取了400多元。「越是價格暴跌不止,越是不敢貿然出 手。即使收購,量也很小,否則就會跟著姜農一道血本無歸了。」近些天,劉經理一直在萊蕪生薑批發市場觀察,他表示,目前生薑市場大多有價無市,流通鏈條基 本處於斷裂狀態。

萊蕪市清利源農產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薑出口為主營業務的大型貿易公司,具有自由進出口權。總經理王利清告訴記者,由於生薑價格暴跌,原來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的客商已經停止了進口,他已有一個多月沒有收到生薑的出口訂單。

據《食品商務網》的統計,10月25日北京、山東、江蘇、河北各地批發市場價格大多在每斤1.2元至2元之間。

濟南市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副總經理劉福水介紹道,在蔬菜價格構成中,運費和終端菜商加價是兩個主要部分。其中,中間環節的運費成本可佔最終菜價的近一 半。在整個流通環節中,一二級批發商銷量最大、利潤率最低,終端小菜商利潤率最高,但銷量最少。有80%的蔬菜零售價是批發價的一倍左右。像生薑這樣的調 味品,小菜商每天銷量有限,利潤也很微薄。

「滯脹」之謎

眼下,生薑產業鏈兩頭受損、中間斷裂,陷入了僵局。表面上看,蔬菜哪個環節都沒有取得暴利,巨大利潤空間如何憑空蒸發,卻讓許多姜農和姜商不得其解。

採訪中,記者發現,從姜農到終端小菜商,每個環節都在對飛漲的成本抱怨連連。萊蕪一位蔬菜批發商告訴記者,表面上看他對二級批發商的售價較之前差價大了許多,但卻被飛漲的人力成本、包裝費用、運費把利潤抵消了。實際上,他所得的淨利與以往相比,非但未增反而少了。

山東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慶武指出,「菜賤傷農」與「菜貴傷民」之所以並存,其實並非中間商們攫取了巨額利潤,而是被無形的通貨膨脹在悄然間吞噬了。在通貨膨脹中,各種生產要素價格都在飆升,使得每個銷售環節都比以前要獲得更多的利潤來化解。

此輪生薑危機正是根源於去年市場的泡沫。2010年,我國通脹整體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社會大量過剩資金湧入農產品市場。一時間,生薑、大蒜、普洱茶,大 豆、辣椒、金銀花,紛紛遭到游資狙擊,價格飆升十倍,甚至百倍。受此影響,今年農戶對於去年價格暴漲的農產品格外青睞,紛紛改種,導致今年市場供給過剩, 價格暴跌。

有學者表示,要解決上述「滯脹」現象,應改變目前一家一戶分散式耕作、盲目跟風種植,流通環節過多等現實問題。但也有專家認為,前幾年極少發生這些現象,但近年來土豆、白菜、生薑市場卻接連出現,要解決部分農產品「滯脹」問題更在於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0

央視廣告招標:華為來了

http://www.eeo.com.cn/2011/1105/215121.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朱熹妍 又到11月,這往往是公司媒體購買部門最有錢的時候。隨著越來越多的電視、戶外、網絡公司開始運行預售制,中國千億廣告資源近半都集中在這一個月被銷售出去。各個公司也都按照明年的戰略、市場目標,各自忙著「搶佔」有利營銷地勢。

素有「中國經濟晴雨表」之稱的中央電視台黃金資源的招標,就在11月8日開始,不過這一活動早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了。本報獲悉,今年共有近千家企業參與央視預售環節。在宏觀、微觀的商業合力下,今年的央視招標又顯現出諸多不同,一些新面孔走上台前,華為就是其中之一。

據央視方面透露,華為將首次參加招標,廣告內容是推廣其云手機。據華為年報顯示,2010年華為銷售收入達185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4.2%, 但在電視媒體的直接投放花銷幾近為零。業內人士評價,華為稱在云平台上要用不太長的時間趕超思科,在云業務上要追趕谷歌,對云手機的如此推動也是云整體戰 略佈局的要求。

同樣是移動終端,今年在平板電腦市場頗有斬獲的e人e本也將亮相央視招標。在iPad的強烈攻勢下,這家公司2010年銷量10萬台,2011年的全年銷量預期是20萬台,銷售額高達10億元。

壓力倍增的房地產公司也開始大成本投入。據央視方面透露,2012年招標有望出現全國性的大型地產企業。「之前房地產很少做電視廣告,因為地產項目 往往有區域限制。但今年情況有些轉變,房地產商開始進入品牌營銷的階段,競爭加大品牌就更顯重要。」央視廣告相關負責人如此評價。

一汽集團開始轉變投放思路——整合旗下自主品牌、合資品牌一起進行投放,結束之前各自為營的局面。企業代表認為,整合投放有助於集中力量,合理分配 資源,減少內部競爭損耗。汽車行業往往是電視廣告投放的巨頭,不過通常以品牌為單位進行投放,今年一汽集團推出這項新舉措,廣告業內人士猜測,一汽很可能 成為央視招標總量第一。有消息稱,中糧集團也意欲將旗下不同業務板塊多個品牌進行統一投放。

不過,今年一些「不差錢」的行業反而受到限制,首當其衝的就是在消費市場、資本市場風生水起的白酒行業。央視方面稱,在2012年廣告招標中,黃金時間的酒類廣告原則上不超過兩條,全天酒類產品廣告不超過12條。

之前,央視對酒類廣告在頻道投放上就已經有所限制。限令之下,酒類企業的廣告投放受到諸多限制。之前,酒企已經成為央視廣告招標中花錢最多的行業。「因為對酒廣告的限制,2012年招標酒行業的招標額度應該不會超過去年。」央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副主任何海明表示。

「如此限令之下,招標現場白酒企業可能會激烈競爭。」一位酒企的廣告代理商擔心,「血搏」在所難免,因為白酒行業手上的廣告預算都十分充裕。

這種在廣告資源上的搏殺,將直接導致營銷成本上漲。一位廣告專家稱,現在要想建設一個像洋河、郎酒一樣的全國品牌,得花幾倍的價錢。同時,已有品牌的鞏固宣傳也變得「昂貴」。

根據群邑中國的最新預測,2011年的中國廣告花費將達到3474.7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增長15.2%。2012年中國廣告花費將達到4062.9億元人民幣,較2011年增幅為16.9%。

來自央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的預計是,今年招標的總額將維持10%左右的增長。這一數字並不激進。手握重金的購買者也在做著最後決策。

投標大戰在即,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他們心願相同——拿到優質資源助力企業明年的銷售。只是,他們明白,這筆預算將越來越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53

樓市:拐點來了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0-28/100318490_all.html

成交慘淡的「金九銀十」擊碎了開發商最後的幻想,房價掉頭向下已成定局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朱以師 李慎
10月26日,上海中海·御景熙岸的售樓處玻璃破碎,一片狼藉。老業主們聚集在一起,正與開發商進行協商對話。鈕一新/CFP

 

  10月25日晚間11時,中海·御景熙岸的售樓處又一次人頭攢動。400套房源深夜開盤,吸引了500多名購房者排隊,選房持續到凌晨兩點多。

  三天前,400餘名老業主曾聚集在同一地點,集體「維權」,抗議開發商,甚至砸了售樓處。橫幅標語四處張貼,沙盤東倒西歪,玻璃破碎,一片狼藉。

  為的是同一件事——降價。這個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周康板塊的項目,每平方米降了6000元左右。新推出的89平方米戶型,均價從2.2萬元/平方米降到1.6萬元/平方米,降幅近30%;聯排別墅則由3萬元/平方米降至1.75萬元/平方米,降幅達40%。

  無獨有偶。位於上海嘉定的龍湖、綠地的項目,也因降價遭老業主抗議,售樓處被砸毀。2008年萬科降價售樓處被砸一幕,四處重演。

  「開始,降不降是個問題;後來,降多少是個問題;如今,怎麼降不挨砸才是問題。」新浪樂居執行總經理陳克逸在微博上調侃稱,降房價是個與時俱進的問題。

  更多人在關心,龍湖、中海、綠地等知名開發商的大幅降價,是否意味著房價拐點到來?這一波降價能否形成潮流?一個顯見的事實是,成交慘淡的「金九銀十」擊碎了開發商最後的幻想,房價掉頭向下已成定局。當然,也存在地域及項目差異。

活下去是關鍵

  轉變有些突然。「十一」前龍湖地產的高層人士還在私下表示,不會輕易使用降價策略,因為消費者動輒砸盤,中國的市場環境還不適合降價。

  但「十一」剛過,龍湖就啟動了代號為「搶收華東」的行動,在上海和杭州兩個城市的三個項目以限時團購策略推出約1000套房源,大幅降價促銷。 以位於上海嘉定的龍湖酈城項目為例,此次促銷房源全部為精裝修房,價格約1.4萬元/平方米。而此前開盤的精裝修房售價即達到1.85萬元/平方米左右, 降價幅度達4500元/平方米。

  龍湖地產認為,龍湖酈城在「搶收華東」期間推出的二期公寓房源是全新產品組團,地理位置與交房時間均與前期有較大差異,按照市場需求定價,不存在降價或者漲價的比較。《新世紀》記者採訪獲知,現在對開發商來說,降價已經大勢所趨,怎樣策略性降價才是關鍵。

  效果很明顯。10月19日,龍湖地產對外宣佈這批房源五天內的銷售率達90%左右,共實現認購金額近20億元。除了上海酈城,還有上海好望山及杭州香醍溪岸項目也同期降價促銷。

  離龍湖酈城不遠的綠地秋霞坊項目緊隨其後,以「特價房」名義降價促銷,價格從1.8萬元/平方米降至1.4萬元/平方米,降幅超過20%。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10月26日接受《新世紀》採訪時證實,「降價後賣得很好,當天就成交了近70套。」

  隨之而來的,還有憤怒的老業主。10月22日,龍湖酈城和綠地秋霞坊分別遭到數百名老業主的抗議與衝擊,售樓處被砸毀。

  消息在網上傳開後,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微博上感慨:「我列出了四個可能先降價的城市,萬萬沒想到從上海先降了;我列出了幾家可能先降價的公司,萬萬沒想到這幾家上半年銷售不錯的公司先降了。為什麼?」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經理劉淵向財新記者表示,此次上海降價的樓盤全部位於遠郊區域,特別是龍湖、綠地降價項目所在的嘉定,有幾個特點:一是此前 上漲過快,二是區域購買力本身就不足,同時今年以來供應量很大。所以,此輪降價是合理回歸,還沒有對上海整體樓市帶來太大影響。

  事實上,核心城市的邊緣區域在此輪調控中都出現價格鬆動。如北京通州,在今年年中就已經開始調整,很多項目與最高價時相比普遍下降了20%左右,有些項目的降幅甚至超過了40%。

  龍湖地產的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選擇在上海和杭州降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迫於公司的區域銷售壓力。在統計三季度業績的過程中,龍湖地產發現,華東市場的表現相對低迷,客戶觀望情緒濃厚,為有效激活並搶佔市場,所以集中推出一批高性價比房源進行促銷。

  「誰先降價誰就能先把潛在的需求吸收掉。現在重要的是活下去,品牌的損傷,以後再考慮。」上述人士表示,經過這一輪促銷後,龍湖在華東的銷售任 務已基本達成。同時,他也強調,龍湖在上海、重慶降價促銷,並不意味著全國範圍都降價。即使同處華東區域,前三季度銷售情況良好的無錫、常州項目,就沒有 加入「搶收華東」行動。

開發商拖不起

  此番大幅降價的中海、龍湖、綠地、遠洋等企業都是大型知名開發商,且前三季度的銷售情況均跑贏大市。據中國房產信息集團的統計數據,前三季度,中海銷售額達586億元,綠地為540億元,龍湖為289億元,遠洋為185.8億元。

  中房信分析師薛建雄認為,這些大型開發商率先降價的原因,並不是為了贏取「救命錢」,而是他們對政策和市場已不抱僥倖心理,傾向於抓住市場先機。特別是中海地產,經歷過香港金融危機中樓市下跌週期,更清楚率先降價的重要性。

  中海也是此輪調控中最早開始降價回籠資金的開發商之一。雖然其一直宣稱並未降價,但從今年4月開始,中海旗下不少項目都推出折扣促銷,包括4月 30日中海深圳首次大規模降價推盤計劃,5月重慶國際社區·觀園項目九折優惠,「十一」黃金週期間杭州中海·紫藤苑七折優惠等等。

  與中小開發商相比,大型開發商因項目數量多且分散,更加追求周轉率和現金流的穩健,而不是某一個具體項目的利潤。

  「大型開發商的經營模式就決定了它不能拖不能熬,不能心存僥倖與政策和市場對抗,必須要先降價,且要降到位。」高策顧問董事長李國平表示,大開發商的管理、資源配置及財務計劃都是按照一定規模的銷售目標確定的,如果拖著不降價而影響銷售,將會出現連鎖的不良反應。

  萬科在內部明確規定「所有項目在開盤一個月內必須達到60%的去化率」,以實現「快速周轉」。為實現60%的要求,區域公司有權根據市場情況在定價、促銷等銷售策略上調整。

  另外,在限購情況下,降價的先後順序可能導致截然不同的後果。「先降價就能先搶到需求拿到錢,後降價可能就沒有效果了。」李國平分析說。

  更重要的是,大型開發商對市場的預期已經變化。上述龍湖地產內部人士認為,他們判斷房地產調控會持續到明年底,這期間住宅市場會非常艱難,需要轉型且保持資金的穩健。同時,向商業地產轉型也需要大量資金,必須保證良好的現金流狀況。遠洋地產內部人士也持有類似觀點。

  作為房地產龍頭企業,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肖莉在10月25日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可以看到銷售不斷萎縮的趨勢,尤其是在大城市,價格開始逐漸下降。因此我們認為,即便是那些有能力購房的買家,也會選擇等待,因為他們期望價格進一步下降。」

  一位不願具名的地產代理機構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北京通州一項目的開發商近期正醞釀降價,「不宣傳,偷偷把價格降到最低,然後搶先跑量。」但該人士對此並不樂觀,「也許左鄰右舍偷偷地比你降得更低呢。」

  財新記者還瞭解到,上海有開發商正在與營銷代理機構密商整體出售的事宜。整購價格是在目前成交價基礎上摺讓30%。「三個月之前,住宅項目談整售還是8.5折左右,現在開發商的心裡也沒底。」上海一代理行人士表示。

  買方的市場預期也在發生逆轉。世聯地產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三季度購房者預期房價上漲的比例為36.2%,比上季度下降了12.8個百分點;預 期房價下跌的比例為40%,較上季度增加了12.1個百分點。這是2011年購房者預期房價下跌的比例首次超過預期上漲的比例。

全行業降價成定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近日撰文稱,中國房地產行業正進入顯著調整的起點階段。

  樓市在「金九銀十」的慘淡表現,進一步加速了預期的逆轉及房價拐點的確立。來自北京中原的統計數據顯示,9月1日至10月25日,北京新入市的 商品期房住宅項目合計為53個,可售面積總計230.68萬平方米。但截至10月25日,53個項目累計簽約面積僅20.6萬平方米,簽約率僅為 8.9%。

  而同期,北京住宅庫存已達到11.77萬套,為2009年6月以來的庫存最高點。按照目前的銷售進度計算,即使在沒有新增供應的情況下,北京樓市的庫存消化週期也將超過22個月。

  北京北五環立水橋附近的一個樓盤項目銷售人員告訴財新記者,從10月8日至今,沒有一套成交。而且,9月成交的50多套中,超過半數被退房。

  北京樓市持續蕭條下,降價已從最早的通州蔓延到大興、房山等區域。

  首創集團董事長劉曉光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坦言,目前中海、龍湖等幾個大型開發商的降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行業的現狀,在一些限購區域、核 心城市的邊緣區域,房價正在調整。「調控不是短期的,這些區域可能會下降20%,而且降價範圍會進一步擴大。」劉曉光判斷,「中央政策是求穩定,不會出現 崩盤式大降。核心城市的中心城區也不會降。」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則比較肯定,目前房價的拐點趨勢已經確定。從數據上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9月70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 格變動情況顯示,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70大中城市中有17個城市價格環比下降,持平的城市有29個;二手房方面,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25 個,持平的城市有21個。其中,北京、上海連續三個月環比持平。

  如果把70大中城市所有價格平均一下可以發現,8月70個城市相比7月上漲了0.02%,而9月漲幅已經回落到0.003%,基本上確定停漲。「觀察環比來看,房價在進一步往下降溫。數據上的拐點已經確立,接下來無外乎是下跌趨勢更加明顯。」楊紅旭如是說。

  李國平則認為,如果將拐點理解為全國範圍長期普降並且跌幅高達30%-50%,那就還不存在;如果將短期的價格調整視為拐點,則房價拐點早在今年年中時就已出現。而這次龍湖、中海等房企的降價,無疑會加劇價格調整的進程和幅度。他判斷,還會有更多企業跟進。

  房企已公佈的第三季度財報也不容樂觀。截至10月25日,滬深兩市共有49家上市房企公佈三季報。報告顯示,多數房企的資金鏈壓力增大,經營性 現金流量指標進一步惡化,存貨繼續積壓。在49家房企中,有30家房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負值。而從存貨指標上看,房企三季度存貨達5314億元,是 6月末的2.4倍。

  巴曙松在《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走向大規模行業洗牌與結構調整》一文中指出,短期來看,行業和企業層面供給相對過剩的格局已經逐步形成,中國房地產業正進入去庫存階段。

  「目前的庫存週期,即從拿地到銷售回款的週期約為40個月,與2008年房地產行業低谷時45個月的庫存週期已經相差無幾。」巴曙松估計,由於 今年土地供應和開工絕對值大於上輪週期,以及一線城市相對最嚴厲的限購和限貸措施,這一輪主要城市的庫存總量和去庫存週期將更甚於2008年,且目前一線 城市仍處於加庫存階段,下一階段的去庫存壓力會更大。

  他預計,中國房地產行業真正意義上的一次大調整正在發生。從城市居民收入可承受能力測算,一線城市的平均房價降幅應在20%-30%之間,二線城市在10%-20%之間,三線城市基本合理,降價空間不大。

  張玉良也認為,目前的房地產調控已經取得一定效果,全行業降價促銷將是必然趨勢。他透露,綠地集團將從集團層面在全國範圍內對剛性需求進行多種形式的促銷,優惠幅度在10%-15%之間,可能是送裝修,也可能是直接降價。

  也有觀點認為,目前高層已明確表態政策將有微調,房地產市場的升溫可以期待。深圳英聯國際不動產董事長郭建波對財新記者稱,如果明年銀行信貸放 鬆,那麼房地產市場就會重現類似於2009年的反彈。所以,一些開發商今年可能會等一等、熬一熬,繼續觀望一陣。但他承認,「如果宏觀政策不變化,樓市降 價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就會顯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7

中國:寬鬆來了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04/100334082.html

財新《新 世紀》 記者 張環宇

 

  市場苦盼已久的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在11月30日股市大跌之後不期而至。

  當天晚間,央行在其網站宣佈,從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調整之後,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 備金率為21%,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為17.5%。在靜態意義上,此舉將釋放3500億-4000億元的流動性。

  這是央行自2008年12月以來首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此前上調準備金率的緊縮週期將近三年。此次存款準備金率從高位首度下調,是否意味著央行 貨幣政策的轉向?

寬鬆信號

寬鬆信號背後,隱藏的是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

  中國央行在這個時點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難免被認為是全球央行集體行動的一部分。中國下調準備金率一事風傳已久,其實並不意外,在此前即有局部性 寬鬆的政策陸續出台。由於歐美危機越發沉重,發達經濟體疲軟無力,中國經濟的外需殊為悲觀,內需增長的前景也頗為黯淡。

  進入四季度以來,從緊貨幣政策效果逐漸顯現,通脹壓力有所緩解,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擔憂也已經與日俱增:房地產調控毫不放鬆,固定資產投資後繼 乏力,地方融資平台償債風險漸漸增大,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仍然延續……面對諸多風險,決策層開始著手對宏觀政策進行定向微調,一系列針對地方融資平台和小微 企業的政策調整陸續公佈。

  央行和幾個部委的各種扶持政策多為局部性政策,而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無疑傳遞出更明顯的寬鬆信號。市場更傾向於認為這是全面寬鬆的開端。

  在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看來,由於受財政存款快速投放的影響,從銀行間市場利率來看,最近的流動性並不是特別緊張。但也正因為此,在這 種環境下降低準備金率,恰恰表明政府在發出明確信號要放鬆貨幣政策。

  英國研究諮詢機構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馬克·威廉姆斯也認為,央行不選擇公開市場操作,而是選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方式向市場增加流動性供給,目的就在於向 市場傳遞更加明顯的信號。不過,政策效果傳遞仍需要時間,經濟增速放緩仍將持續到明年一季度,此後才能開始看到效果。

  寬鬆信號背後,隱藏的是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歐債危機已經向核心國家蔓延,歐美發達經濟體面臨增長困境,政治局面僵化和失業率高企的現 狀更意味著,經濟復甦遙遙無期。諸多外部風險劇增,而中國經濟確實已經顯露疲態。

  12月1日,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環比回落1.4個百分點至49.0%。這也是該指標自2009年3月 以來首次回落到50%以內,顯示製造業活動進一步陷入萎縮。此前公佈的出口、投資等關鍵性指標亦難言樂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趨勢異常明顯。

  而另一方面,通脹壓力已經減弱,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回落到6%以下。按照經濟學家預期,未來兩個月CPI逐步回落的趨勢仍將延續。

  此前,經合組織稱中國經濟增長率很可能從2011年的9.3%放慢至2012年的8.5%。且隨著進口價格下降,有助於抑制通脹,央行甚至可能 在2012年中期開始降息,從而推動國內需求和2013年的GDP增長。

  同一時間,越來越多的投行和金融機構也開始陸續下調對中國明年的增速預期,雖然多數預測仍在8%以上,但「硬著陸」的擔憂開始升溫。

  正因為這樣,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改變市場預期,就有了更現實的基礎。按市場的預測,此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將釋放約3500億到4000億的流動 性。

  在平安證券固定收益事業部研究主管石磊看來,央行此舉的背景在於政策繼續維持緊縮的必要性已有所減弱,另外,央行試圖借此增加銀行間市場流動性 供應,以壓低銀行間市場利率水平。

  渣打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則認為,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意味著,中國已經處於「寬鬆模式」,銀行信貸額度將會被放鬆管制。雖然基準利率 在2012年不會被下調,但更多的流動性將被注入銀行間市場,從而降低回購利率。

流動性之憂

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不會只此一次

  在歐債危機加劇和通脹壓力放緩之外,即將到來的流動性緊張的壓力,也是寬鬆政策的重要推手。

  雖然近期央行頻繁採取手段放鬆流動性,包括中止部分農信社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增加國庫現金管理的操作頻率和操作量等,財政存款集中釋放也會對銀 行體系流動性有所支持,但臨近年末,銀行面臨嚴格的信貸指標考核,春節臨近也令資金需求量大增。

  從公開市場資金到期量來看,2011年12月和2012年的1月資金到期量銳減。未來兩個月,央行票據和正回購到期量加總分別為800億元、 410億元,遠低於此前數月動輒三四千億元的水平。到明年2月,央票到期量也僅為120億元,仍屬地量釋放。但隨著年末和春季時點臨近,銀行資金壓力增 加,公開市場資金的地量釋放,無疑是引發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重要原因。

  「存准率下調不會僅僅出現一次,到明年1月,恰逢春節,資金需求增加,央行仍可能繼續下調。」石磊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這次央行下調存款 準備金率,很可能意味著貨幣政策數量型放鬆的開始,而且將是趨勢性的。」不過,目前尚未到下調利率的時機,央行仍將維持當前的利率水平不變,更大可能是通 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向市場傳遞寬鬆信號。

  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持類似觀點。在他看來,隨著房價拐點更加明朗、通脹壓力持續回落,而經濟下滑風險開始增加,貨幣政策放鬆條件開始成 熟;而且,明年上半年准備金率下調頻率的可能會一月一次。

  近期,外匯佔款大幅銳減,甚至出現負增長,也對流動性產生不小的壓力。數據顯示,10月中國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餘額初步數近25.49萬億元,較 9月末下降248.92億元,這也是自2008年1月以來,外匯佔款餘額首次出現負增長。

  在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看來,流動性偏緊的狀況在持續。10月調整口徑後的M2同比增長12.9%,未來M2增速仍可能繼續下滑。另外, 由於資本和金融賬戶下非直接投資項目大幅逆差,10月新增外匯佔款負增長,顯示資本外流速度加快,未來外匯佔款增量將繼續在低位徘徊,這意味著,要實現 14%的M2增速目標的話,新增貸款需要有比較大的上升。

  按照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的預測,中國信貸增速將會明顯加快。2011年全年新增貸款可能會達到7.5萬億元,而到了2012年,新增 貸款將增加到8萬億元。

暫不降息

持續負利率狀態制約降息

  央行寬鬆信號明顯,但到底會有多寬鬆?比如說,如果外部環境進一步惡化,經濟增長內生性動力繼續放緩,央行是否會以降息應對?從目前狀況看,政 策力度進一步加碼的可能性不大。

  高盛中國經濟學家宋宇稱,隨著出口增長進一步放緩而通脹繼續回落,政策有望進一步放鬆。近期食品價格絕對水平的回升加大了市場對通脹壓力反彈的 擔憂,但這種反彈主要是季節性因素所致。鑑於需求增長持續走軟,目前並無通脹反彈的顯著風險。因此,政府可能會進一步放鬆政策,措施可能包括繼續下調存款 準備金率、降息和放鬆信貸額度控制。

  蘇格蘭皇家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崔歷則認為,雖然過去幾個月,通脹水平有所放緩,但這一趨勢的主因其實是基數效應。整體通脹的下行固然為中國政 府提供一定的空間,從而在不確定的全球環境中弱化緊縮政策,但通脹壓力不容小覷,因此降息可能性很小。

  彭文生亦認為,2009年貨幣信貸大幅擴張的後續負面影響將使政策當局在放鬆的步伐和力度上更為謹慎。情況是否惡化到了需要比較激進的貨幣政 策,目前尚有較大不確定性,需要密切關注宏觀經濟發展,尤其是歐洲情況的演變。

  目前,國內一年期定存利率為3.5%,而10月CPI仍處於5.5%的高位。雖然市場預計,通脹水平在未來兩個月仍將逐漸回落,但全年CPI仍 可能位於4%之上。這意味著,負利率的狀況無從改變。此刻降息,監管層無疑有著更多顧慮。

  宋宇也認為未來兩三個月降息會受到一定阻力,因為降息會加劇負利率狀況;比之降息,放鬆信貸額度控制更加重要,因為這是最近幾個季度制約流動性 狀況的主要因素。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曾經建議,貨幣當局應該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同時適度加息,兩種貨幣工具配合使用。這樣既可以明確向市場發出不再繼 續收緊流動性的信號,也可以進一步控制通脹水平。

  財新《新世紀》記者於海榮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87

淡水河谷大船來了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13/100348414_all.html#page2

2011年12月28日上午9時左右,一艘呼號為3FIE3、標重 38.8萬噸、實際載重35萬噸、名為「Berge Everest」的貨輪,正在向大連港礦石碼頭靠泊。11時,這艘貨輪開始卸貨。

  由BLM-Shipping軟件(一款面向航運企業和全球航運從業者提供信息服務的客戶端軟件)監測到的這一信息很快傳開,業界人士一時驚詫:難道淡水河谷的巨輪真的來了?

  這原本是一艘被認為不可能在中國港口停靠的大船,原因是中國船東協會(下稱中船協)及包括中遠在內的大型航運企業強烈反對淡水河谷在中國設立分銷中心,以及其大型礦砂船直航中國口岸。

  巴西淡水河谷是全球三大鐵礦石企業之一。2008年,淡水河谷宣佈斥資23億美元,打造全球最大礦石船隊Valemax,其中包括35艘40萬噸級VLOC(Very Large Ore Carrier 大型礦砂船)。 這一消息無論對中國船東、港口,還是對鋼鐵業、礦業人士,都形成了巨大的刺激。

  不過,據財新《新世紀》瞭解,Berge Everest並非淡水河谷Valemax船隊的一員,而是由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干散貨輪船東Berge Bulk所有和運營,淡水河谷長期承租。Berge Everest的敏感性在於,它的載重噸位38.8萬噸十分接近大連港規定的靠泊噸位極限40萬噸——看上去,這像是淡水河谷為達到停靠目的打的一個「擦邊球」。

  「協會在第一時間知道了這件事情後,已向相關部門提交了文件。但沒想到淡水河谷的動作這麼快。」中船協一位內部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在多方阻礙之下,2011年6月,淡水河谷的巨輪曾試圖在中國港口停靠未果。

  此次Berge Everest的成功停靠,讓許多業內人士解讀為淡水河谷在中國擴大鐵礦石業務的意圖,或已得到有關政府部門的認可與支持。「各有關部委正在協調淡水河谷 在華分銷中心的計劃。」一位政府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不過,淡水河谷的大船能否真正開啟中國航線,還面臨著諸多利益方的激烈博弈。

一個「擦邊球」

  淡水河谷運往中國的鐵礦石主要以17萬-20萬噸級好望角型(Capesize)船為主,此次貨輪接近40萬噸位,在淡水河谷以往對華運輸上亦屬罕見。

  當Berge Everest正停靠大連港之際,財新《新世紀》記者電話採訪了大連港(601880.SH)董秘朱宏波,他稱自己正在出差並不知情,但他同時猜測,「此 次淡水河谷的船載重噸應該不足40萬噸。因為監管機構認為大連港不具備通航40萬噸船的條件,如果這次停靠不足40萬噸,我們就符合相關要求。」

  不過,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在淡水河谷巨輪停靠的次日,大連港有關負責人就被傳喚到交通部要求說明此事,並「挨了批評」。

  其實Berge Everest要進大連港的消息在停靠前一日就已傳開。 一位中船協內部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協會已事先得知此事,並已向相關部門反應。」

  鐵礦石巨頭自建大船隊,將極大地分流礦石船運業務,對中國船運業可謂一大「利空」。因此中船協對淡水河谷巨輪停靠中國港口一直持反對意見。 2011年上半年,中船協多次上書交通運輸部、發改委等國家部委,反對淡水河谷大規模擴張船隊,並且建議主管部門否決淡水河谷40萬噸級礦砂船停靠中國港 口的計劃。

  2011年6月,淡水河谷的首艘VLOC——「Vale Brasil」號曾計劃停靠中國,但是最終由於無法獲得進港許可而被迫轉向意大利。

  淡水河谷中國區一位負責人則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解釋稱,「Berge Everest並不在我們投資建造的Valemax之列,何況我們已經在中國港口停靠過Berge系列船。」 2006年,裝載35.6萬噸巴西卡拉加斯粉礦的「Berge Stahl」號順利停靠寶鋼集團位於浙江省的馬跡山港。那次通航並未引起各界關注,淡水河谷還為此開了慶功會。

  自淡水河谷的VLOC臨近建完交付,中國船東逐漸意識到威脅,開始力阻其停靠中國港口。淡水河谷也意識到了其中的敏感性。「為了減小影響,Berge Everest此前已在印度做過短暫的停靠。」上述淡水河谷人士表示,「沒想到此次正常的供貨還是引起了各界關注。」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Berge Everest此次所載鐵礦石由青島中創代理進口,在大連港卸貨後存放於大連保稅區。

  按照中國海事規定,國際航行船舶在抵港前,須由船方或者代理方向海事管理機構提交進港申請,同時報海關、檢驗檢疫、邊防等口岸及機構,經批准後方可進港。如果監管機構不予辦理進港手續,則淡水河谷大船是不可能在中國沿海泊船的。

  「其實在Berge Everest進港之前,中船協就已向交通部提了文件,但沒見反應。」上述中船協內部人士稱。可見在Berge Everest停靠之前,交通部已知曉此事。

重啟分銷中心

  Berge Everest巨輪的停靠,被許多業界人士解讀為淡水河谷在中國擴大鐵礦石業務的計劃,或已得到有關政府的認可與支持。

  「在Berge Everest成功停靠後,隨後Valemax船隊成功的停靠也會相對容易。」一位與淡水河谷有較多業務往來的鐵礦石貿易商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淡水河谷的大船可停靠中國港口,是其在中國建立鐵礦石分銷中心的一個必要條件。

  2009年12月,淡水河谷曾宣佈將在亞洲(包括中國)建立分銷和混合礦石中心,以增強公司在亞洲市場的競爭力。但由於多方反對,淡水河谷在中國建鐵礦石分銷中心的計劃被迫擱置。2011年3月23日,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Luiz Meriz首次對外表示,目前公司會以位於馬來西亞的分銷中心為重點,暫時不會考慮在中國東部沿海建立分銷中心。

  根據淡水河谷公開資料,其設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分銷中心將分別於2012年和2014年建成。

  不過事情正在發生變化。

  2011年4月,巴西總統羅塞夫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隨後,中國和巴西宣佈簽署包括聯合公報在內的22項合作文件。「巴西總統訪華,讓淡水河谷在中國建立鐵礦石分銷中心的計劃獲得了轉機。」上述政府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目前政府各有關部門正在協調促成此事。

  上述淡水河谷負責人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在中國建分銷中心的事情一直在談,不過目前還沒有具體結果。」

  「淡水河谷雖然在馬來西亞建立分銷中心,但最大的客戶始終在中國。」北京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如果淡水河谷未能在中國 成功開設分銷中心,先用40萬噸巨輪將鐵礦石運到馬來西亞或菲律賓分銷中心,然後再用較小載重量的船運到中國,成本上不划算。「40萬噸船本身運營成本 高,再轉運,需要再支付一系列的費用。」

  鐵礦石需求的變化,也促使淡水河谷急需在中國建立分銷中心。根據淡水河谷財報,2011年前九個月,對亞洲的銷售額佔總收入的比例由2010年同期的52.8%下降至51.9%。

  「淡水河谷在中國的鐵礦石銷售現貨很少,這造成了我們和兩拓(力拓、必和必拓)的差距,我們今年將加大現貨銷售,計劃拿出20%來做現貨。」上述淡水河谷負責人稱,因為期貨即使簽訂了長協,仍然有違約發生,「2011年有近十家鋼廠違約,其中包括國企。」

  力拓與必和必拓兩家公司的主要鐵礦石資產都在澳大利亞西部,距離中國只有3000多海里,相比之下,淡水河谷的礦石要在海上漂流超過1萬海里,才能到達中國。這一運距短板,可以通過現貨量的增加以及在中國建立分銷中心來彌補。

  「淡水河谷目前正在青島、大連等多個港口調研。」上述貿易商透露。

  而中船協秘書長張守國則透露,「中船協多次上書有關部委,而部委的反饋是『目前階段正在研究』。」

各方博弈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中船協在Berge Everest停靠後,向大連港發出了措辭激烈的信函,表示抗議。此前,他們也向多個部委提出了反對的理由。

  中船協認為,大礦商利用其特有的優勢地位,在控制了鐵礦石貿易定價的基礎上進一步控制運輸權,控制鐵礦石海運價格,擴大產業壟斷範圍,謀取更大 利益。一旦這些大礦商對中國的鐵礦石運輸形成了壟斷,將對中國航運業乃至世界航運業造成嚴重衝擊,將有可能使許多航運企業虧損甚至倒閉。同時也會對中國鋼 鐵工業和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其後果是嚴重的。

  一位接近中遠集團的航運專家強調,「淡水河谷的大船此次成功停靠大連港,並不代表大連港就肯定具備常規、正常、安全接待這種船舶的能力。」

  但據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瞭解,對於此次Berge Everest停靠事件,並非所有的相關利益者都持反對意見,至少港口是歡迎的。

  中國港口協會副秘書長杜麒棟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表示,「船舶大型化是一個趨勢,是技術進步的表現,運輸成本的下降對調整鐵礦石價格 和運價都有幫助。對港口來說,停靠船舶大小,是其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問題。你來多大的船,我就應該努力創造相應的碼頭條件來接待你。」

  杜麒棟認為,船企應該尋找積極的應對措施,「淡水河谷造船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且負責造船的也是中國企業,提供貸款的是中國的銀行。這說明我們有造大船的能力,航運公司也可以考慮造大船進行運輸。」

  與淡水河谷密切相關的鋼鐵行業,此次對淡水河谷的巨輪停靠,也不像以前那樣強烈反對。

  此前淡水河谷在華建分銷中心計劃的破產,主要緣於中國鋼廠的反對。「當時我們認為淡水河谷分銷中心建成,將為其銷售現貨礦創造條件,不利於以後 的鐵礦石談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一位負責人表示,但現在鐵礦石長協定價模式已從季度改為月度定價,分銷中心反而可以增加鐵礦石資源,「價 格高,我們可以不買,但是淡水河谷不能不賣,只能降價。這是好的一面。」

  河北一家產能千萬噸的鋼廠負責人也對淡水河谷建立分銷中心表示歡迎,「如果大量現貨拋向市場,肯定能拉低現貨價格,這對於一直處於低利潤的鋼鐵行業是個好消息。」

  但是淡水河谷在華建立分銷中心還是觸及到了大鋼廠的利益。「在反對淡水河谷大船的陣營中,寶鋼即為其一。寶鋼也連同中船協上書反對淡水河谷巨輪停靠中國。」上述政府人士稱。

  上述中鋼協人士認為,寶鋼反對的主要原因是,淡水河谷在中國建立分銷中心後, 可以面對更多的客戶,會觸動寶鋼中間人的角色。「寶鋼此前擁有最多的長協礦,業內都知道寶鋼會把這些長協礦再加價倒賣給貿易商或中小鋼廠。一旦淡水河谷建立分銷中心,寶鋼從中尋租的利益就減少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70

砍到5千元有找 智慧手機低價風暴來了!

2012-2-6  TCW




中國農曆假期裡,蘋果 (Apple)公司公布了二○一一年第四季高達一百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八百億元)的稅後純益,榮登美國商業史上單季獲利次高,僅次於艾克森美孚石 油(ExxonMobil)在二○○八年第三季創下的紀錄,而背後最有力的推手,就是一季銷售三千七百萬支的智慧型手機iPhone。

同一時間,三星(Samsung)無視於全球陰霾的歐債危機氣氛,二○一一年第四季稅後純益以三十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億元)改寫單季獲利新高;動 力,同樣是出貨年增率遠超過兩倍的智慧型手機。

然而,時序進入二○一二年,當台灣的蘋果、三星供應鏈,上演智慧型手機開春慶祝行情的同時,卻有三股力量正醞釀一場智慧型手機產業最大規模的洗牌風暴: 「一百五十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五百元)低價智慧型手機戰爭。

力道一:三星低價開戰對抗蘋果、宏達電中高價區塊

第一股力量,就是唯一能與蘋果抗衡的三星,猛力出招。

三星去年第四季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與蘋果相當,但扣除面板等虧損後,稅後淨利卻不到蘋果的三分之一。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統計,三星去年智慧型手機市占率,以約一個百分點小贏蘋果。面對今年的低價混戰,三星更是早自去年就做好開戰準備。

不像蘋果是以舊款、非主流的前一代機種,搭配電信營運商的補貼方案後,在去年第四季推出「零元iPhone」,三星是為一百五十美元的低價市場,量身打造 專屬手機。

手機代工廠華冠通訊副總經理洪一峰分析,從材料成本來看,三星握有晶片、記憶體、面板等關鍵零組件;從製造成本來看,三星的垂直整合一直延伸到手機組裝, 都在自家生產,為了低價智慧型手機,還會簡略機殼噴漆等非關鍵功能的製程,以減少材料與製造成本,估計出廠價可以壓低至六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七百 元)。

不僅如此,三星這類手機的外型還特別針對學生族設計,花色多樣且小巧可愛,因此洪一峰認為,三星今年的智慧型手機市占率還將往上攀升。

今年即將打得火熱的低價智慧型手機混戰,可能將成為台灣首富王雪紅的千億身價保衛戰。

二○一一年第一季,王雪紅以約兩千億元的身價榮登台灣首富,但截至去年十二月,宏達電市值縮水超過六成,也讓王雪紅的身價險些面臨千億元保衛戰。

以品牌定位來看,宏達電智慧型手機平均銷售單價為新台幣一萬元出頭,屬中高價位,也是今年最容易被擠壓的區塊。一位宏達電高階主管坦承,第二季開始,低價 智慧機的成長的確將遠超過高價智慧機,大勢底定。

而今年宏達電的策略將是「加料不加價」,也就是規格提升,但價格不漲,仍以中高價市場為主力市場。然而,如果宏達電不加入低價智慧型手機混戰,將形同放棄 今年半壁江山。

外界環境的改變,讓宏達電今年將面對要搶「市占率」,還是要「毛利率」的兩難挑戰,這不僅將牽動宏達電股價,也將決定王雪紅能否保住台灣首富地位。

力道二:「沒落貴族」參戰諾基亞、摩托羅拉靠低價機搶市

去年光是蘋果與三星兩家,就拿走全球四成左右的智慧型手機市占率,曾經叱咤風雲的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 (Motorola)、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LG等品牌難以招架,市占率直落。例如諾基亞智慧型手機市占率就從二○一○年的三三%,到二○一一年只剩下一五%,宛如失意的「沒落 貴族」。

農曆年前,在專攻低價手機的華冠位於新北市中和的企業總部裡,來自韓國、日本等地的供應商占據所有會議室,洪一峰一坐下就說:「今天有椅子坐,已經算不錯 了!」去年第四季開始,華冠的大廳從門可羅雀到人聲鼎沸,供應商們全是為了華冠手上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LG的低價智慧型手機訂單。

華冠去年的智慧型手機訂單量只能用「寥寥可數」來形容,今年出貨目標卻高達八百萬至一千萬支,與近日股價飆漲的華寶互別苗頭。洪一峰邊盤算手上訂單,邊 說:「今年不管景氣好壞,華冠營運都會逐季走高。」

華冠手上的品牌客戶,好幾家都是手機界的「沒落貴族」,也就是在功能型手機曾經大放異彩,在智慧型手機卻光芒盡失的品牌商。現在,它們都想靠「低價化」這 個新趨勢翻身。

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認為,全球智慧型手機去年約出貨四億六千八百萬支,今年將增加近四成、超過六億五千萬支;但華寶總經理陳招成與勤業眾信的 TMT(高科技、媒體與電信業)團隊都認為,同期間一百五十美元以下的低價智慧機出貨量,將從約一億五千萬支成長一倍、達三億支。

也就是說,當智慧型手機在歐美市場的滲透率已高達六成的現在,今年新增的一億多支智慧型手機,幾乎全是低價智慧型手機。

洪一峰估計,今年的智慧型手機市場結構,將演變成高階(指五百美元以上)比重約為三成,而一百五十美元以下的低階不僅衝高到五成,還將向上侵蝕中價位版 圖,使得這塊慘遭夾擊的市場區隔,比重只剩下兩成(見第五十四頁圖)。

摩托羅拉為了決戰中國市場,去年下半年將二百五十美元以下的中低價智慧型手機業務,交由原本只負責功能型手機業務的副總裁劉飛。劉飛曾任中國最大消費電子 廠商TCL集團子公司TCL通訊執行長,不僅是聯發科重要盟友,對中國市場與山寨機文化更是知之甚詳。

供應商透露,摩托羅拉今年第二季起將力推一百五十美元以下的低價智慧型手機,全年所有智慧型手機出貨目標超過三千萬支,索尼愛立信的出貨目標預料也在三千 萬支上下;兩家公司合計將以拿下全球近一成市占率為目標。然而,根據顧能統計,去年第三季摩托羅拉全球手機市占率不過二‧五%,索尼愛立信更不到二%,今 年這兩家為了搏「翻倍」成長,低價成了最有力的武器。

力道三:中國市場強強滾全球最大市場,可望重現山寨大軍

不只是手機品牌要打混戰,就連電腦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為了搶進手機市場,同樣覬覦高成長的低價智慧型手機商機,而且戰場,就在中國。

剛剛在一月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發表手機解決方案的英特爾,仿效聯發科、高通(Qualcomm)軟硬體全包的「平台解決方案」模式,結合LG、聯 想等品牌,終極目標將以「一百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元)的超低價智慧型手機搶市,引爆新一波低價戰爭;不過英特爾發言管道對此不願評論。

英特爾會選在中國開戰,因為低價智慧型手機商機已經在中國獲得印證。

二○一○年,聯想要價人民幣近三千元(約合新台幣一萬四千元)的樂Phone一年還賣不到一百萬支,但去年下半年推出A60系列等「(人民幣)千元智能 機」後,也就是售價不到新台幣五千元的智慧型手機,光是十一月單月銷量就超過一百萬支了,比前年全年還多。

去年耶誕節後第一天,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與總經理陸益民在北京拉著華為、中興、聯想、宇龍酷派等八家手機業者,一口氣就推出八款人民幣千元智慧型手機。 中國聯通是去年中國三大電信商中,推動低價智慧機最力的一家,也因而讓3G用戶數成長最快;去年八月到十一月中國聯通的3G用戶數,平均每月增加二百七十 萬戶,速度足足比去年上半年加快了約六成。

聯想集團副總裁馮幸認為,兩年前中國智慧型手機動輒人民幣四千元(約合新台幣一萬八千元),堪稱推動3G的最大擋路石;去年底售價砍半再砍半,千元智慧機 大行其道,也搬開了這塊大石頭。

中國今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超過一億支,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有了中國這股強大力量推動,智慧型手機低價化趨勢更加明顯。

中國當地品牌,包括中興、華為、聯想對此更是躍躍欲試。大和證券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陳慧明表示,華為與中興是去年中國低價智慧型手機兩大贏家,在中 國合計市占率超過六成,但聯想去年底展現強烈企圖心搶市,手機晶片商高通、聯發科也針對千元智慧機推出對應解決方案,讓「中華聯」以外的手機廠也能加入戰 局,中國低價智慧型手機將再度出現山寨大軍的氣勢。

今年智慧型手機將面臨史上最重要、規模最大的產業變革,是否與役,全憑業者一念之間;倒是消費者成了最大的得利者,便宜又好用的低價智慧型手機,即將如雨 後春筍般湧來了。

【延伸閱讀】延伸閱讀 低價智慧型手機時代,正式來臨!——二○一二年市場整體趨勢

高價位(500美元以上)市占率30%領導品牌:蘋果、三星、宏達電、諾基亞

中價位(150~500美元)市占率20%領導品牌:宏達電、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等

低價位(150美元以下)市占率50%領導品牌:三星、中興、華為、聯想搶進品牌:摩托羅拉、諾基亞、LG、索尼愛立信等

推動低價市場的3大力量1.龍頭三星,量身打造低價機,力保市占率2.「沒落貴族」參戰,靠低價趨勢翻身3.中國市場力拱,今年低價機出貨量估達1億支

資料來源:華冠、華寶、勤業眾信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74

Linkedin來了?中國職業社交網站快跑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18/1MMDcyXzQwMjc1MQ.html

在Facebook帶動的全球社交網絡大潮下,垂直化社交網絡正方興未艾。

2月13日,有消息稱,美國專業社交網站Linkedin創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正在中國秘密約見百度、新浪、人人和360公司,欲探討入華合作事宜。

對於霍夫曼訪華事宜,中國四家網站均表示「不知情」。但是,Linkedin在歐美市場的成功,使其一舉一動備受關注。

Linkedin是美國一家專注職場社交網站,早在2002年硅谷還未完全走出科技泡沫就已創立,時間比Facebook早了兩年。

2011年5月,Linkedin在紐交所上市,創造了當時繼谷歌之後最大的互聯網IPO。目前,Linkedin在全球200多個國家擁有1億多用戶,世界500強企業均為其用戶。

在 中國市場,由於未受到如Facebook般的嚴格管制,Linkedin逐漸在部分高端白領用戶間興起。2月17日,專業從事高端獵頭的凱盛大通國際管理 顧問有限公司高級顧問繆海緣告訴記者:「身邊幾乎所有的朋友都已經註冊Linkedin,而且它已經成為HR(人事部門)每天必登錄的網站。」

不過,由於中國互聯網用戶的文化背景和使用習慣與國外存在較大差異,Linkedin對於入華依然保持著相當謹慎態度。截至目前,Linkedin尚未推出中文版本。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瞭解到,Linkedin在去年已經開始進軍亞太地區,發展至今,在中國的會員不超過200萬,佔其總規模用戶數非常小的一部分。

但是,中國市場又是Linkedin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地。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白領社交需求的激增,天際網CEO林廷翰預測,中國整個職業社交網站市場,將會從去年的2000萬用戶,有望發展到明年的1億用戶。

兼具成功「創業者」和「投資人」兩種角色的霍夫曼自然不會輕易放棄這個巨大的蛋糕。不過,在中國本土有著一股不可忽視的職業社交力量,天際網、優士網、若鄰網和經緯網等正在中國悄然發展,等待時機爆發。

未來,中國本土職業社交網站將可能和Linkedin有一場激烈的爭奪戰。不過,更重要的是,這股新的風潮或將改變人們未來尋求職場機會的方式和途徑。

競爭日趨激烈

Linkedin在中國未能像Facebook那樣深入人心,一定程度上與其模式有關。Linkedin專注於商務領域,追求的是「弱關係化」,人們通常稱它為「BSNS」。用戶未必每天登錄Linkedin,但若有職場社交需求時,必然會想起它。

Linkedin的創始人霍夫曼是學符號工程學和哲學出身,他對於互聯網發展規模的理解充分借鑑「阿基米德定律」,即:只要有一個支點和足夠大的槓桿,就能翹起地球。而Linkedin的支點正是人們越來越關注的「人脈」。

在中國職場,人們更加懂得人脈的重要性。通常而言,人們認為成功常常取決於兩個要素——能力和人脈。前者,需要自身的不斷學習和提高;後者,既有機緣也更需要有意識的尋找和發現。

隨 著Linkedin在全球的成功,中國本土化Linkedin網站不斷興起,優士網便是其中一家。2月16日,優士網CEO盧漢森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 「2007年,我在日本東京去成田機場的路上,遇見Linkedin的創始人霍夫曼。在90分鐘的時間裡,霍夫曼和我闡述創辦職業社交網站的思路和方 向。」

「他告訴我,傳統交友社交未來將受到一定的制約。如果產品做得越好,人們越容易轉向線下交流。」盧漢森說道。事實上,在創辦Linkedin之前,霍夫曼曾在1997年創辦了SocailNet,這家公司以失敗告終。

這番談話讓盧漢森深受啟發。至此,有著6年私募股權和3年創辦跨國社交平台世友網絡經驗的盧漢森義無反顧地決定再次創業。2009年,盧漢森創辦一家全新的職業社交網站——優士網。

不過,事實上,中國最早的職業社交網站在2004年左右就已經出現。但是,當時由於不少SNS網站自身策略失誤,以及採用多線試水導致定位不清、受眾模糊等問題,如今留存下來的並不多見。目前,中國職業社交網站領域主要有優士網、天際網、若鄰網、大街網和經緯網等網站。

天際網CEO林廷翰告訴記者,「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不過,優士、若鄰、大街等網站都正在尋找不同的用戶群定位,做出自身特色是關鍵。」

對於Linkedin入華可能產生的衝擊,與霍夫曼有過直接交流的盧漢森認為:「中美之間存在文化差異,同時,Linkedin未來可能面臨著政策壓力,中國將更需要真正本土化的產品。」

顛覆傳統招聘網站

隨著職業社交網站的興起,它對以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為代表的傳統招聘網站產生了巨大衝擊。而傳統招聘網站自身所流露出的疲態也從側面加劇了此進程。

邢 山虎是前麒麟遊戲總裁,如今正在創辦一家新的遊戲公司——樂動卓越。在廣招人才過程中,邢山虎告訴記者,來自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的適合人才比例越來越小, 因為匹配難度大,反而來自口碑傳播以及朋友介紹的比例逐漸增大。在感嘆圈子真小同時,邢山虎也趁機利用自己在擁有50多萬粉絲的新浪微博上多次發佈招聘信 息。

從事獵頭多年的繆海緣告訴記者:「Linkedin的模式實際上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招聘途徑。我在Linkedin網站上擁有1500 個聯繫人,通過這些聯繫人就可以找到10萬個新的人才,基本已經滿足所有的需求。」而且他認為,這種以朋友認識朋友的方式,讓信心的真實性,以及需求的匹 配程度更高。

繆海緣估計,目前年薪高於30萬元的高端用戶都更傾向於使用Linkedin這種職業社交網站,傳統的招聘網站模式則主要適合在二、三線城市拓展。

但林廷翰認為,「目前,社交招聘還不成熟,無法替代傳統招聘模式。但是,傳統招聘模式已經遭受越來越大的衝擊。」

國內傳統門戶招聘網站受制於傳統的信息公佈、檢索,很容易在數以萬計的簡歷海洋中,讓人才埋沒。目前,國內中高端人才大多是被動求職,極少數人主動瀏覽職位信息或投遞簡歷,這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然而在高端人才聚集的職業社交網站,很多中高端人才註冊信息並不只是為了找工作,而是向其他用人單位或獵頭展示自己,這更能讓這些隱形的求職者浮出水面。

此外,在傳統招聘網站上,很難單純通過簡歷判斷應聘者是否符合職業要求,但是結合社交網絡,就可以通過其人脈關係圈詳細瞭解應聘者的情況,包括簡歷的真實性。

美國心理學家米爾格倫有著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即「每一個人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即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可以認識地球上任何一個陌生人。這種社交的方式一旦應用到商務領域,真正發揮了它潛在的巨大價值」。

不過,由於中國人相對保守,面對用戶是否都願意公開自己檔案等私人信息的問題,盧漢森認為,「中國職業社交網站發展初期,的確可能存在這樣的問題,但隨著觀念的改變,人們的接受程度將更高。而且,互聯網實名制也是未來一個重要趨勢。」

身處Web2.0時代,從業者認為,「虛擬網絡,真實社交」將逐漸成為職業社交網站的主旋律。「我的圈子中,有些人已經開始主動將自已的手機號碼都登記在Linkedin網站上。」繆海緣告訴記者:「因為Linkedin能實實在在幫助我們解決所遇到的職場問題。」

中國職業社交求破冰

與Linkedin在美國大獲成功不可同日而語,中國的職業社交網絡還處在非常初期的發展階段。

2011 年5月,Linkedin搶先於Facebook,成為第一個上市的社交網絡公司,而且是Web 2.0時代第一個估值數十億的IPO。根據Linkedin最新的財報顯示,2011年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05%,達到1.677億美元,預計 2012年營收有望最高達到8.6億美元。

相比之下,中國的職場社交網站可謂相形見絀。據記者瞭解,優士網僅有70萬用戶,發展較早的天際網用戶也尚未突破1000萬。要實現如Linkedin般大規模的盈利,尚需時日。

不過,回溯Linkedin在美國的發展也可謂一波三折。如今的Linkedin雖然平均每天可實現用戶規模100萬的增長。但是,早在2002年創辦時,Linkedin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用戶規模才達到標誌性的100萬。

在Linkedin的發展史上,出現過兩次重要機會:一次是2003年,紅杉資本注資470萬美金,挽救其當時難以盈利的困境;另一次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更多白領就業的難度加大,他們需要通過Linkedin幫助自己尋找工作機會。

在中國,職業社交網絡何時才能迎來大發展的時機? 「Linkedin在2008年有一點幸運。中國未來20年時間,白領的就業情況都會比較好,不會出現一樣的機會。」 盧漢森認為,「但是,中國白領的跳槽機會也將越來越多,這也使得他們對於職業社交網站的依賴度增加。」

「這樣的時機可遇不可求。如果能遇到當然是好。但是,即使不能遇到,職業社交網站仍然能有爆發的一天。畢竟,它能為職業人士帶來切實的價值,會成為商務工具。」林廷翰說道。

據瞭解,天際網2010年的用戶數為500萬,現在是900萬。林廷翰表示,天際網2013年目標是突破3500萬。

此 外,中國本土職業社交公司雖然都在模仿Linkedin,但也時刻在尋求創新和突破。以天際網為例,就產品而言,天際網不僅為用戶提供了線上交流的平台, 還會定期組織線下活動,為大家提供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盈利模式方面,林廷翰認為,「Linkedin的會員收費模式目前還不具備在中國實施的條件,天際網 暫時會著力於招聘、廣告等方式。」

優士網則一改Linkedin在發展之初並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也沒有準確產品定位的弊端,從一開始就定下由高往低的發展方向。目前,優士網已經聚集15000名CEO及以上級別人士、7000名CTO以及中國84%的風險投資人。

盧漢森估計,「優士網真用戶增至700萬時,就會是其真正流行起來的時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