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違反人性 蔡東豪

http://thehousenews.com/finance/%E9%81%95%E5%8F%8D%E4%BA%BA%E6%80%A7/

最近看到一個訪問,受訪者是資深基金經理,他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說話:「價值投資對大部分投資者都不適合,因人性怕痛。」意思是,價值投資牽涉痛,怕痛的人做不成價值投資者。其實這位基金經理說出我們已知的事實,只是他的解釋赤裸得令人不舒服。

簡單而言,價值投資是尋找股票價值和價格之間的差別。市場訊息絕大部分時間流通順暢,出現這些差別,通常牽涉人棄我取的情況,即是價值投資者跟主流投資者持相反意見。這些所謂「抵買」股票不會是很明顯的,其他投資者不是看不到,而是看到後不覺得抵買,則價值投資者能看到其他投資者看不到的東西。

價值投資者認為抵買的股票,外表多數不吸引,甚至是跟市場看法相反。短期內這些股票可能全無表現,價值投資者要等,等可能製造痛,這感覺不好受。舉例,奉行價值投資的基金經理堅守信念,持有大量價值遠高於股價的股票,需要的是由時間來發功。可是,短時間內,時不與我,基金表現落後大市,基金客戶表不滿,出現贖回潮,這時候基金經理應堅守信念,抑或暫時背棄信念,希望從炒賣中賺回短期表現?

價值投資者執平貨,但執平貨這動作很難。平貨之所以平,一定有原因,而原因不會是其他人睇漏眼,而是人家睇過,但不認同價值投資者的看法。價值投資者一買即升的情況不多見,即使買中也要等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兩年以上,而大部分基金客戶的耐性是以月和日來計算。

一個真正信奉價值投資的基金,不單需要有信念的基金經理,也需要有信念的基金客戶。在投資世界,「有信念」等於「捱得痛」。買其他人沒興趣的股票,買的時候要閉上眼,忍着痛,心裡大叫一聲「死就死啦」,臉上裝出自信。買入之後,股價不動,或更壞下跌,鼓勵自己撐下去的只有自己,這過程是很痛。最痛是價值投資者發現身邊一些不懂投資的盲毛,大大聲同人講賺大錢。

人很重視現在,我們對將來的看法,很受現在的感受影響。實情是將來跟現在可能完全不同,但我們從現在推算將來的可能性。假如現在已經這麼痛,怎捱得到下個月?正如投資者覺得正在上升的股票是好股票,他們不容易接受表現欠佳的股票有本事扭轉逆境。投資者不想等,因為等產生不確定,而不確定產生痛。

基金先跌後升,跌的時候基金客戶嚇破膽,忍不住痛離場,後來的升幅只能遠望。價值投資真的很難,找到值得買的股票已不容易,買入後要忍住痛來等,等的過程中不停質疑自己的決定。我在想,絕大部分投資者沒資格成為價值投資者,因此價值投資者永遠屬少數。

價值投資者有一個模樣,或者一些性格上共通的特點。這小撮人不需要群體生活,他們獨處時不感孤獨。價值投資者大部分時候站於與眾不同位置,而他們不是從別人的認同製造自信。

在新媒體時代,自信來源愈來愈由別人的認同主宰。 Facebook上 like的數目代表受認同程度,甚至攀上更高層次,一件事對與錯,變成視乎別人怎看。我留意到我身邊的人愈來愈緊張別人怎看自己,彷彿這種群眾看法成為自己的個性。價值投資者確定自己是對,基礎不是有多少人認同,而是憑自己累積的理據。在新媒體年代,價值投資者更難做,更見矜貴。

讀者可能提出,既然主流意見多數不是價值投資者的一杯茶,價值投資者不如少接觸大世界,特別是確保自己跟新媒體絕緣,免得受不良影響。我認識的價值投資者對新事物有超級好奇心,什麼事情都想知多一點,他們對新媒體不但不抗拒,更加要參與其中,擴闊視野。

價值投資者屬少數,不代表這些人不正常,只是他們擁有超乎常人的忍痛能力,而這種能力的來源,是時刻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或稱為自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25

史玉柱口述:暗黑人性大师的8大土招!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035.html

這兩天拿到一本書的手稿《史玉柱自述:我的營銷心得》,算是史玉柱唯一公開的著作,離公開出版還有一段距離,提前給大家曝點幹貨。

史玉柱是一個產品和營銷的高手,可能是中國這些產品家裡最接地氣的,有的方法很土,卻很管用。對史玉柱,我不僅關心他的產品真經,更關注他真刀實槍的工具。

從產品角度,史玉柱是一個深耕用戶的人性大師,而且被認為是「暗黑系」的,其實,他也是「苦逼系」的,1萬小時法則的辛苦踐行者:

1、最好的策劃導師就是消費者

史玉柱:不僅送禮這個概念是這麼到老太太那兒聊出來的,我覺得整個過程都離不開消費者。我一直跟公司內部的人強調,最好的策劃導師就是消費者。我每出一個廣告語,每拍好一個廣告,比如像老頭老太太那個電視廣告,我拍出來之後,就把全國分公司經理、總部的骨幹全部召集到一起看。最後上不上我有否決權,但是我沒有同意權。五六十個人投票,只有2/3都舉手了,說好了,才能播。

工具:每週訪談50個消費者。史玉柱公司內部有規定,所有廣告部的人,所有搞策劃的人,必須要每週訪談50個消費者。史玉柱要求全國各地的分公司經理、總部的部門負責人,每個月都要訪談30個消費者。而且會做檢查。

2、消費者訪談要確保真實記錄

史玉柱:只要是做消費品的公司,除了掃地阿姨,每個人都應該瞭解消費者。我們的訪談是這樣做的。訪談完了之後,要有一個訪談錄,他和消費者的對話,他說了什麼,對方又說了什麼。這個裡面肯定有編的,中國人編劇能力還是挺強的。然後我抽查,每個月來的時候我會抽查3-5個。因為我很瞭解消費者,誰真的誰假的我能看出來。

工具:訪談作假懲罰法。面對訪談作假,史玉柱的做法是,開全國大會時,拎出來的人讓他在台上連講一百遍,加入他叫張三,就講100遍「張三沒有信譽,張三沒有信譽」。下次就不敢了。不過這種做法針對90後可能有點麻煩。

3、研究用戶的王道:試錯

史玉柱:只要是面向消費者的生意,都要研究消費者。這種消費心理,靠試錯,還是試錯。

工具:偽裝成玩家。史玉柱調研用戶的方法,就是和玩家聊天。有個什麼想法,先是從側面問他們,當然也不能暴露出自己。史玉柱就說:其他的遊戲裡,想幹個什麼什麼事,你們覺得這個好不好?其他遊戲要推一個什麼東西,你們覺得怎麼樣?他會問10個、20個玩家,做出初步判斷。

4、做產品要集中優勢兵力

史玉柱:一個企業有一個主打產品,有一個特別大的產品,就夠了。產品能少一個就少一個。少的目的是為什麼,目的不是為了偷懶,其實就是毛主席說的這個「集中優勢兵力」,集中到一點上去,把精力、人力、物力、財力,全聚焦到一點上去。

工具:只做一件事。史玉柱有個自我的紀律:同一個時間,一定只管一件事,不管兩件事。史玉柱做網絡遊戲時,雖然還是100%的腦白金股東,但決策基本不參與,全力盯征途遊戲。

5、好產品是改出來的

史玉柱:從遊戲公司成立到美國紐交所掛牌,用了3年。做《征途》的秘訣在哪兒?為什麼我們很快就找到收費的那個點了呢?其實都是靠心血熬出來的,只要你路子對了之後,你就不斷地澆灌心血。

工具:每天15個小時的體驗。征途遊戲剛出來的時候,是很不好玩的一個遊戲,非常難玩,史玉柱每天就在裡面玩,平均是15個小時在遊戲裡待著。史玉柱呆了兩年,外面都沒有朋友了,也不用手機。玩的時候發現哪個地方不好,連夜把技術人員叫起來,叫他起來改。

6、鮮為人知的產品失敗:巨不肥

史玉柱:除腦黃金外,我們還做了巨不肥。1996年3月份開始做巨不肥。當時就做了一個啟動市場方案。這個啟動市場方案是成功的,就是做巨不肥大贈送,以活動作為線條進行宣傳。後來策略上出了一個問題,市場打開之後,後期的策劃沒有做,市場打開以後,不知怎麼辦了。這個產品後來逐漸下滑。

工具:取名字的學問。取一個好名字可以減輕很多勞動量,腦白金名字取得是比較好的,有缺點,有點也很突出。紅桃K名字好。凡是取太大眾化的都讓人記不住。

7、玩家需求的八字方針

史玉柱:我總結了一個八字方針:榮耀、目標、互動、驚喜。1、榮耀。玩家來遊戲內心深處第一的需要其實是想獲得他人的尊重,要獲得榮耀,玩家需求,第一是榮耀,第二是榮耀,第三是榮耀。2、目標。任何一個時間節點上,都應該有目標;在任何一個時間節點上,都應該短中長期目標三者同時存在。3、互動。友情的需求在網遊中是存在的,僅此於對榮耀的追求。4、驚喜。驚喜其實就是隨機性。它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沒有隨機性,網遊就沒有耐玩性,沒有隨機性,就沒有遊戲。

工具:如何讓消費者不覺得貴。比如,史玉柱有個遊戲,要在刀上鑲一個寶石。設計中,這個刀是最極品的刀,需要他花1000塊錢。如果直接定價1000塊,用戶肯定不接受。史玉柱的設計方式是:讓他10塊錢買1顆寶石,但鑲嵌的成功概率是1%,其實最後也是1000塊錢,但用戶容易接受。

8、一把手要抓細節

史玉柱:為什麼一把手要抓細節呢?第一細節太重要了,尤其是關鍵環節的細節。第二,模範帶頭作用。回顧我20年的下海生涯,也有上坡和下坡。恰恰這20年裡有三個時期我是抓細節,自己親自幹的。第一次是1989年,沒錢沒人,公司產品100%的代碼都是我自己寫的,所有廣告都是我自己寫的。第二次是1997年,我們公司失敗了,我又放下了架子。包括跑市場,70多個城市,跑終端,沒有上萬,但絕對不低於5000。第三次就是我接受巨人網絡的時期。正因為我不懂網遊,所以我才抓細節。

工具:定量管理。對玩家的絕大多數行為要進行統計。每天都會打印出玩家行為分析表。從這些報表中,可以看出遊戲發展的趨勢,那些功能是玩家喜歡的,哪些是被拋棄的,哪些是有潛力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90

史玉柱教你洞察人性7大招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861.html

1、孝順需求

人性:孝順父母、長輩

原理:送禮需求紮根中國文化

具體案例:腦白金定位為禮品,包裝設計定位為禮品,最早報的產品劑型是膠囊+膠囊,一紅一白兩粒膠囊。後來報批過程中發現這樣的劑型有問題,這個產品不適合送禮,因為這個產品體積太小,重量又輕。報批後又突擊修改了,改成了膠囊+口服液,改的目的還是為了把體積變大一點,做送禮市場。

2、情緒需求

人性:喜怒哀樂

原理:網絡遊戲隨機性

具體案例:隨機性會深刻影響玩家的情緒,好事會讓他更快樂地玩遊戲,壞事會讓他想在遊戲裡得到補償。

為什麼打麻將好玩呢?因為它除了隨機還有努力。人類所從事的所有活動,都有隨機性。只要是遊戲,比如打麻將。據說成都打麻將的勁頭,全國人都欽佩的,而麻將這個遊戲的最大特點就是隨機。

俄羅斯方塊也是這樣,因為你始終不知道下一個出來的會是什麼形狀,這也是隨機。賭場也是,如果沒有隨機,就不會有人那麼熱衷了。因此只要是遊戲,就有隨機性。

3、友情需求

人性:為遊戲中的好友花錢

原理:網絡遊戲需要互動

具體案例:在遊戲裡打拚世界的人,闖天下的人,他可能沒有錢,他可能是個學生,但他很會玩,他和有錢的大哥玩得很好。就讓有錢的人為他花錢。一般人都是有良心的,你為我花錢了,這個大哥需要幫忙,我肯定是兩肋插刀。所以他兩個關係就更好,關係更好大哥就更願意為周圍的人花錢。

4、男女情感需求

人性:男方為女方買單

原理:遊戲玩家需要榮耀

具體案例:在情人節時候,在遊戲裡,賣玫瑰花。遊戲裡1塊錢人民幣1朵玫瑰花,製造成本為零。賣玫瑰花,是說讓男的去買,獻給女孩子。開始的時候,有的人就買99朵,獻給一個女孩子,只要他一獻花之後,馬上遊戲就有公告,「誰獻給了誰99朵玫瑰」。這下大家就在那拼起來了,就開始有人買999朵,最後就9999朵。因為遊戲裡面一旦他喜歡那個女孩,有時候他就不在乎錢。有的人對自己花錢很摳,他對別人是不摳的。所以大家就拼,看誰更愛自己遊戲裡的另外一半。

那天賣玫瑰花就賣了可能有5000萬。

5、榮耀需求

人性:獲得他人認可

原理:馬斯洛自我實現需求

具體案例:玩家來遊戲內心深處第一的需要其實是想獲得其他人的尊重,要獲得榮耀。

在這裡,我要說個事就是我們的上電視,從它推出到現在,效果一直都非常地不錯。當我們的電視單為榮耀服務的時候,我們電視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上電視是很簡單的事情,只是在屏幕的地方說一句話,但玩家還是很在乎的。這是我們的一個小小的發明,但它在滿足玩家需求的方面遠遠超過其他很多功能。由此說明榮耀對玩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6、眼球經濟

人性:眼見為實

原理:人是視覺動物

具體案例:腦白金正式投放之前,讓策劃部拿著設計的腦白金盒子到終端點,到藥店去,與其他的藥品、保健品放在一起,就放一盒,然後在門口調查消費者第一眼看到的是哪個產品。開始的時候看到的沒有腦白金,於是就改,經過幾番修改之後,再調查發現一大半的消費者進了商店一眼瞄過去之後,大多數的消費者說是腦白金,這個包裝盒才定下來。對於消費者來說,往往最先跳入眼簾的產品就是他要購買的產品。後來發現,三盒放在一起最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7、記憶咒語

人性:記住一個陌生的品牌需要時間

原理:重複就是真理

具體案例:廣告,它其實是一個投資。它在消費者大腦裡面,是對消費者大腦做的一項投資。

如果你廣告語老變的話,一年兩年就變個廣告語,那前面的積累就全丟掉了,前面的投資就等於全浪費了。腦白金廣告打到大概第五年的時候,在消費者腦海裡面,一提起「送禮」,他就和「腦白金」不自覺地開始畫等號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405

奮鬥是違背人性的,那苦逼創業者奮鬥的源動力是什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843.html

那麼人們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他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奮鬥的動力來自於危機時「活下去」的慾望;來自於競爭中「贏」的慾望;來自於高壓力(為公司負責、為自己負責、為下屬負責)「逼」出來。為工作奮鬥是每個人賴以活下去,不被巨大的無聊感、空虛感所打垮的極其重要的反作用力量。

他反問i黑馬,不奮鬥我們(這幫創始人)幹什麼?沉迷於紅酒字畫娛樂圈,團隊成員套現,變成職業經理人。

越是精英,越追求一種強大的個人成就感!充滿男性荷爾蒙精神的「革命者」永遠年輕,改變世界(的一部分)是每個創業者奮鬥的源動力。

人生不過百年,我們如何度過這既漫長又短暫的一生?他說,自己在4月參加了黑馬-華為特訓營,對於44歲創業,現在僅拿著1%的華為股權,69歲了仍然堅持奮鬥的任正非表示無比的欽佩。他認為像任正非、蓋茨這樣的企業大佬其奮鬥的源動力根本不是錢了。

他反思自己奮鬥的源動力是什麼?他引述了這樣一段話:「我覺得,大多數創造者都想為我們能夠得益於前人取得的成就而表達感激。我並沒有發明我用的語言或數學。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衣服更是一件都沒做過。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賴於我們人類的其他成員,以及他們的貢獻和成就。我們很多人都想回饋社會,在歷史的長河中再添上一筆。我們只能用這種大多數人都掌握的方式去表達——因為我們不會寫鮑勃·迪倫的歌或湯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的戲劇。我們試圖用我們僅有的天分去表達我們深層的感受,去表達我們對前人所有貢獻的感激,去為歷史長河加上一點兒什麼。那就是推動我的力量。」

他還坦誠,他提倡和傳播奮鬥精神,是希望他的同事們能:

用奮鬥與人性中的惡對抗的危機感

葡萄牙從曾經擁有大半個世界到縮回歐洲一個角落的故事。在繁榮到達頂點時,不願冒險和奮鬥了,投機之風盛行,奢靡文化蔓延,實業經濟乃至航海事業沒落,於是,流水般湧入的財富又像水一樣流走。

用奮鬥應對外部競爭帶來的危機感

沒有天敵的動物往往最先滅絕,有天敵的動物則會逐步繁衍壯大。大自然的這一鐵律同樣適用於人類社會。在一個商業組織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對手,他們無疑對組織構成了大大小小的威脅,但同樣,這也是組織進取的動力。競爭者乃至敵對者就在你的眼前,你的鬥志與激情就一刻不敢懈怠,你的內部的凝聚力、領導者的理性精神與奉獻的熱忱就一絲不敢消減。

用奮鬥應對企業內部競爭的危機感

用271分佈的活力曲線來強制分佈;實行自由僱傭制,幹部能上能下,激活報酬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與有限的生命做鬥爭的危機感!

他希望他和他的同事們能永遠保持「飢餓感」——無論在什麼職位、擁有什麼權力和機會,獲得了多大的榮譽,贏得了多高的工資、獎金和股票都不要丟掉奮鬥精神。

屌絲們,其他創業者們,連億萬身家的80後創業者都如此強調奮鬥精神,比你優秀很多的人(比如任正非)比你努力奮鬥,我們有什麼理由渾渾噩噩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408

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資秘訣:深刻洞察人性!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858.html

非常榮幸,筆者於今年五月初在美國奧馬哈第二次參加了巴菲特的股東大會。用一整天的時間聆聽83歲的巴菲特和89歲芒格在現場分享其投資、管理與人生智慧,這的確是一個至高的精神享受!我也特別幸運地在35000人的會場上問了巴菲特一個關於如何看待新興市場和中國市場投資機會的問題。參加完會議的近兩個月來,我時常回味起會議的內容,有一個問答讓我的體會日益深刻,也反襯了我自己所問問題的粗淺。

這是一個普通投資者,他問,「如果我要向我的13歲的女兒用兩分鐘的時間解釋哈撒維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請問我應該怎麼說?」

芒格不假思索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兩點,一是當別人都失去理智的時侯,我們保持理智。二是我們有最好的管理者,而且我們對待他們就像我們希望別人如何對待我們一樣,我們成為他們最好的合夥人。回答這個問題,芒格只用了大約半分鐘的時間。

這半分鐘的回答乍一看很簡單,但大道至簡,仔細想來,這個回答體現了深刻的投資哲學,也說出了巴菲特和芒格這麼多年來投資持續成功的原因,而這一切的核心正是基於對於人性的深刻洞察。

以筆者淺見,芒格回答的前半段「當別人都失去理智的時侯,我們保持理智」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講的是集體的人性,即集體人性常常會呈現出巨大的不理智,體現出盲目從眾的羊群心理和羊群行為(Herd Mentality and Herb Behavior)。這樣的集體不理智正是人類仍具動物性的體現,與盲目群行的旅鼠、非洲的角馬、大海中的群魚、天空中的群鳥並沒有差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克洛夫和耶魯大學希勒教授在其名著《動物精神》一書中,對此作了深入而精彩的描述。人類群體性的動物精神,在金融市場 中表現得尤其淋漓盡致,也是不斷反覆出現的泡沫和危機的根本原因。

這樣的動物精神在中國金融市場中也不斷展現。遠的不說,就說之前出現的搶購碘鹽、中國大媽搶購黃金,中國股市中概念投資和主題投資的氾濫,以及近期A股對於創業板、中小股票的無原則追捧,所謂「大股東減持反而是利好,因為其會將業績做高」等似是而非的所謂理論,無不體現出強烈的動物精神。作為投資者,如果不能夠認識到人類集體性行為的不理智,是不可能長期做好投資的。

第二層含義講的是投資者的自我管理,也就是對於自身人性的認識和把握。正如巴菲特女兒蘇茜曾經說過的,「我的父親有自己的內部評價標準(Internal Yardstick),這個內部評價標準從來不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作為投資者來說,儘早形成自己判斷企業和投資機會的內部評價標準,而且要確保這一內部評價標準不受市場和他人的影響,就能長期堅持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就能夠在誘惑和恐懼面前保持理性,不僅可以不受人類集體的動物性所影響,而且能夠利用集體的不理智獲得優秀的投資回報。

芒格回答的後半段也閃耀著人性的光輝。這裡也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即他所說的「我們有最好的管理人」,講的是價值投資者長期賺錢的根本原因是依賴優秀的管理者。優秀的管理者具備強大的企業家精神,能不斷提升企業價值,增強企業競爭優勢,這也是股票長期上漲的真正原因,他們是投資家的最好合夥人。可以說,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價值投資者,必須能夠不斷髮現和培育優秀企業家,這就需要投資者能夠有效分析判斷企業管理者的人性,判斷其是否是真正的企業家。

回思匯添富成立九年多來所作的投資,我們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也有不少失敗的教訓。所有的成功投資,可以說都是因為我們找到了真正優秀的企業家和管理者,與他們共同成長的結果。而我們大多數的投資失敗,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我們未能找到優秀企業家。蘇寧電器、上海家化、歌爾聲學、金螳螂、海寧皮城等等這些曾經的大牛股的出現,不僅僅是由於其行業週期和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在這些企業的背後,都有著一位真正優秀的企業家。筆者在本專欄的一篇中曾經談到要看企業的「道、德、物、勢」四個方面,只有依靠優秀的企業家,才能夠成就「道生之、德蓄之、物型之、勢成之」的優秀企業。

芒格回答後半段的第二層含義則令人振聾發聵。「我們對待他們就像我們希望別人如何對待我們一樣,我們成為他們最好的合夥人」。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企業做大之後,老一代的企業家成為了董事長或者是股東或者是收購者,就以老闆的姿態居高臨下地對待管理者,覺得自己比管理者更牛更聰明,忘記了管理者在人性上所需要的尊重和認可,從而出現了種種矛盾和問題,也使得企業進一步增長面臨困難。這樣的例子,在中國市場中不勝枚舉。

而巴菲特和芒格的做法卻更像2000年前孔子所教誨的「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巴菲特給股東的信中,他對屬下管理者的讚譽從來不吝惜筆墨,「我們要向某某深深鞠躬」、「某某真是一名天才的管理人」之類的句子層出不窮。在股東大會的現場,巴菲特在其30分鐘的短片後面,將其下屬公司管理者的大幅照片走馬燈式地播出,這時熱烈的音樂響起,穿著豔麗服裝的女孩入場跳舞,歌詞唱出這些管理者的名字,全場起立為他們鼓掌歡呼。優秀的企業家需要尊重、需要認可,巴菲特和芒格深深地理解人性!

一個短短的半分鐘的回答,體現著巴菲特和芒格對於人性的深刻洞悉。要成為優秀的投資者,就要認識到人性中集體的動物性,要認識並管理好自己的人性,從人性高度認識和發現企業家,並且從內心深處尊重企業家。縱觀優秀的投資者,除了巴菲特和芒格之外,彼得•林奇、索羅斯、費雪、鄧普頓等無不對此有著自己的洞悉。可以說,成功投資家的偉大就在於深刻洞察人性,這也是投資最有魅力之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847

磨滅人性的逆向投資 分析師鄧立君

http://xueqiu.com/5762889842/24392971
新浪專欄:http://finance.sina.com.cn/zl/stock/20130711/104716090352.shtml

在市場上選十個歷史業績最差的基金經理,每個人給一千萬。虧最多的獎最多,賺了錢的沒獎金甚至要罰錢,保準你賺錢。離開人群你就孤獨,與眾不同你就二,聽起來這不是人幹的事,所以很多人說價值投資是孤獨的。而真正的智慧和知識我們都知道在哪裡——那些經過深思熟慮寫出來的經典書籍和某些專欄。


我問過好幾個資深投資人士一個有趣的問題:「假如你在股市操作一筆錢,你覺得一年賺20%難還是虧20%難?」並且強調這不是一個腦筋急轉彎問題,所以不要用「交易摩擦」什麼的來回答。請讀者稍作停留,認真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之後再告訴我答案,同樣的話我也跟現實中的受試者說了。

調查的結果讓我非常意外。幾乎毫無例外的都認為自己虧掉20%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邏輯很簡單,就是買了股票等下跌的時候我割掉,漲起來再追高;然後再買一隻股票等著跌。這個心態跟希望低吸高拋的人有不同之處嗎?憑什麼覺得您買了一隻股票之後它就會下跌呢?

再來一個逆向思維的例子。有人問我,如果我給你一個億在股市,你有什麼確定賺錢的辦法?答曰:在市場上選十個歷史業績最差的基金經理,每個人給一千萬。虧最多的獎最多,賺了錢的沒獎金甚至要罰錢,保準你賺錢。問話人半天反應不過來。我每次想到這個玩兒法都會很幼稚的興奮。

市場上除了老派的趨勢投資者,很多價值投資者都會稱自己是逆向投資者。實際上每個人都可以說是逆向投資者,因為每一筆買賣都有一個逆向的關係;同時,每個人也不是逆向投資者,當你在某個時間點買入某隻股票的時候,同樣有大量的人跟你在做一模一樣的事。

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都不是什麼「例外」的人。標榜自己例外的,無非只是為了讓試圖讓別人多上一次當。

人的本性是從眾的。人的情緒是最流行的傳染病,喜怒哀樂都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雖然我們都知道經濟跟股市沒有持續的相關性,但是經濟向下時我們總傾向於認為股市會永遠向下。反過來想,2012、2013年的一季度,經濟也沒有任何向好的跡象,但股市就是毫無來由的往上漲。希望不要有人因此條件反射的總結出來2014年一季度也會這麼漲。

《烏合之眾》作者龐勒認為,凡是大規模的群體運動,總是類似於宗教運動。股市是典型的群體運動,雖然我們看不到聚集的人群,但是行情的波動讓人們形成一個龐大的心理群體。各種高低智商在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下迅速歸零,受脊椎神經而不是大腦皮層支配,得到的結論以及決策簡單而誇張。

真正的逆向投資,是在我們學習訓練了對人性的壓制之後,能在不受到外界無意識的影響而做獨立的判斷。而這是需要環境和訓練的。

理性的思考需要良好的環境,首要條件是你不能進入人群。雖然人的學習模仿能力是我們能越來越拉開與其他物種距離的要因,一旦我們成年,我們在學習的路上就死了。你不可能在在人群中學到更多的東西,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在模仿一些可能還不如我們自己的人。

簡單的模仿產生的極端影響之一就是所謂的「維特效應」——即《少年維特之煩惱》結局主角自殺,大量的讀者模仿維特自殺。明星自殺、飛機失事的新聞有可能招致更多的自殺和飛機失事,我們媒體真不要大肆宣傳這些新聞。

離開人群只是第一步,持續的學習才能讓我們進化。投資的訓練具體是指什麼呢?學K線、看財報、調研、讀金融博士?如果這些有用,我們這些分析師和基金經理們還會背上萬世罵名嗎?專業的培訓對投資的價值沒有衡量標準,也無法證偽它們的價值,但現實的結果實在讓人失望。

沉迷於網絡信息的我們已經找不到解藥來讓我們自動清除頭腦中的垃圾信息。媒體讓我們能以最快的速度瞭解到另外一個國家政變的具體細節,但我們的知識卻從未見長。我們每天看上千條財經微博,請問其中哪一條給你的投資帶來了重大影響?

而真正的智慧和知識我們都知道在哪裡——那些經過深思熟慮寫出來的經典書籍和某些專欄(lol)。真正能讓我們學到東西的人,大部分都不在現實生活裡,你可以輕易的找到各個學科的高手,認真地讀他的書,理解了他的想法,你的高度就跟他差不多了。

逆向投資是痛苦的。逆向思維代表著你要與眾不同,在你沒成功之前你與眾不同那叫二。也許你有一天人們會用「遠見」、「卓爾不群」來形容你,但在那之前,你就是二。大多數人承受不了「社會一致性傾向」帶來的壓力而回到其樂融融的「群體」中去。

離開人群你就孤獨,與眾不同你就二,聽起來這不是人幹的事,所以很多人說價值投資是孤獨的。但是也有人樂於其中。練過電吉他的人都知道有個最基本的練習叫「爬格子」——世界上沒有比這個更枯燥的事了。但是一想到後面偉大的樂章,你也許會喜歡這個過程。

最後,為了你的家人,最近飛機出行的人請多買保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307

張維迎:創新的關鍵是理解人性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008.html

我把企業家分為三類。

第一類企業家,能夠識別出消費者自己都不明白的需求,這是最偉大的,他們創造產業。比爾·蓋茨、喬布斯,就是這樣的企業家。

第二類企業家,能夠更好地滿足已有的需求。他們可以以很低的成本進行大規模製造。

第三類企業家,按訂單生產,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力,人家把設計都做好了,你生產就是了。

中國最多成功的企業是第三類,做OEM,其次是第二類。我們有多少人可以稱為是第一類企業家?很少!

其實,企業創新說到底,就是對人性的理解。喬布斯做任何一個東西,都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這個東西我是客戶我會滿意嗎?什麼是對我最方便的?他要手機用一個手指就可以操作,工程師說技術上不可能,但喬布斯說不可能也要做到。最後做到了,這就是一種對人性的理解,對真善美的理解。這是一個成功企業家的必備條件。藝術家、科學家都要有這個因素,但是對企業家更重要。

創新就是讓同樣的資源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我們看到大量的戶外廣告,一個合同就是一年,花上比如說200萬。但比如說,對賣羽絨服的而言,冬天來臨之前廣告才有用,夏天的時候廣告沒有意義。我的一個學生就想出分時傳媒,按月甚至按週刊登廣告,客戶只需要在最有價值的時段做廣告,原來這個廣告200萬,他分給兩個人,每個人收150萬,客戶少支付50萬,他多賺100萬。商業模式、技術進步最後關鍵都是看你能不能給客戶創造價值。

還有,創新是創造性的破壞。很多的企業認識不到這一點。索尼公司最成功的產品是什麼?walkman。但當MP3、MP4出現時,索尼公司不願意推,因為推MP3、MP4的話,walkman就完蛋了。而發明walkman的這個人在索尼公司內部地位沒人敢挑戰,誰都害怕得罪他。結果虧損得一塌糊塗。尤其是,現在技術進步、技術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導致什麼結果?企業的壽命越來越短,以後做企業別指望長生不老。柯達破產了。5年前諾基亞紅得不得了,現在也不行了。以前索尼不把三星看在眼裡,現在三星不把索尼看在眼裡。

企業追求基業常青是可以,但是要做到很難,就是因為創新是創造性的破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66

毒品、妓女和低價股,《華爾街之狼》刻畫人性原罪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952

《華爾街之狼》將帶來巨大影響。這部電影將使15-55歲之間的男人記住一些難忘的場景,一遍又一遍回憶劇中的台詞。它會像《盜亦有道》和《無間行者》那樣成為經典。

我有幸提前看過這部電影。它是一部史詩巨著。

主演萊昂納多也把《華爾街之狼》比作現代版的《羅馬帝國豔情史》,他並沒有誇張。電影場景令人驚訝,以至於我的妻子發問,「狂歡的場景怎麼這麼多?」當然,我也不知道。這部電影有太多裸露鏡頭和床戲。讓我驚奇的是,在早期的版本中,這種場景甚至比這還要多。當然,公映的時候會刪掉一些片段。那麼,你就準備好看這些場景吧。

當然,還有毒品。

從安眠酮到可卡因等,這部電影有非常多這種毒品濫用場景,並且貫穿整部電影。萊昂納多所飾演的Jordan Belfort角色似乎能夠應對這些毒品。當然,電影講述的是美國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故事。

另外,這部電影長到令人難以置信。我覺得,我們所看的這部刪減版幾乎有3個小時。

在飾演的角色中,萊昂納多盡情狂歡。他這種狂熱的性格鼓舞著銷售團隊,使他們把糟糕的低價股賣給不知情的買家。

令人奇怪的是,這部電影講述華爾街的場景少,它更多的是在講述經紀商。

導演斯科塞斯極其關注原罪:貪婪、暴食、色慾、嫉妒和驕傲,然後這它們綜合到這部電影裡,讓人難以把目光從屏幕上移開。

這部電影將在聖誕節上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36

搜索引擎進化論:從“技術的極客”到“人性的快捷”再到?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0/59368.html

搜索引擎,在互聯網中具有無可替代的角色。幾乎所有應用場景的發起,最早都來自於搜索――無論你需要什麽,都是先搜索一下,才轉向到遊戲,購物,視頻等場景。可以說搜索就像互聯網的空氣,無處不在,不可或缺。但在互聯網這個同樣商業化的領域,搜索引擎同樣也經歷了一系列的對抗、競爭、合作以及跟隨,才使得技術上有了更多的進步與變化。而這張搜索的圖譜也得以豐富起來。搜索引擎的幾個里程碑24年前,一位麥吉爾大學的學生聯合幾位同學創造出了被看做是世界上第一款互聯網搜索引擎:Archie。這款搜索引擎是幫助用戶在遍及全世界的千余個FTP服務器中尋找文件的工具(當時還沒有http的應用)。而在經歷了幾個相同類型的搜索引擎的發展之後,1994年雅虎誕生。並且在楊誌遠的帶領下,雅虎在萬維網的搜索上作出了一番驚人的成就,以至在後來搜索引擎的很多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正是因為如此,雅虎這個名字貫穿了整個搜索引擎發展的歷史。1998年,谷歌公司成立,兩個創始人以google這個名字預示著自己互聯網無窮大(googol)的暢想。(默默無聞的)兩年之後,2000年雅虎放棄了Inktomi,通過布林和佩奇的服務支持自己的原生搜索結果。到此,谷歌終於得以進入巨頭的內嵌界面,成為與雅虎一同成長的大型企業。與此同時,中國的百度也在2000年1月1日成立。在中國經歷過門戶網站鑲嵌的搜索引擎的次重要地位以後,搜索引擎終於獨立出來成為互聯網最重要的入口之一。谷歌與百度,正式朝著真正的搜索引擎企業前進,並且都走出了屬於自己的特色道路。谷歌搜索與百度搜索的兩種路徑谷歌,是一家美國的跨國科技企業,致力於互聯網搜索、雲計算、廣告技術等領域,開發並提供大量基於互聯網的產品與服務。百度(Nasdaq簡稱:BIDU)則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彥宏、徐勇兩人創立於北京中關村,致力於向人們提供“簡單,可依賴”的信息獲取方式。目前,谷歌在美國占據的市場份額大約是67%(2013年數據),百度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大約是67.2%(2013年數據),兩者在各自的發源國家所占據的比例非常接近,處於壟斷的地位。谷歌-技術的極客:谷歌搜索在發展之初就以技術上響應時間,做到極致為出發點,具有非常濃厚的美式思維。從最早的搜索結果的優化,搜索時間的優化,再到後來搜索欄的輸入文字後的智能提醒,再到搜索框的顯示寬度,每一種改變都是在使用上要用戶達到一個技術的機制,然後不影響自身的體驗。一個網上流傳的案例:“女漢子”瑪麗莎・梅耶爾對於谷歌首頁單詞的把控,經過多次調整,幡然醒悟。從那時起,主頁上有了一道鐵面無情的大閘。28!這是布林和拉里・佩奇能容忍的主頁上的最大單詞數,這就是谷歌追求的技術的極客路徑。百度-人性的快捷:百度搜索最初與谷歌的發展路徑比較類似,但是憑著對中國群眾的了解,以及使用習慣,人性化方面的探索,做了一系列的改變。比如,我們熟知的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等。此外,百度現在還有“輕應用”:通過搜索進行檢索與智能分發,無需下載,即搜即用。“知心搜索”“中間頁”:從行業出發,通過搜索請求智能化地判斷所屬垂直行業,並推送內容、產品、服務給用戶。以人性化為本,追求快捷和便利,一系列的導航類的引導,讓用戶把輸入和搜索轉化為更多的直接點擊,這些都是人性的快捷路徑。你追我趕,跟隨中的技術革新當然,對於兩個同為技術型的互聯網企業,雖然在路徑上發展有所不同,但是在一些技術上還是會相互在戰略上的跟隨以及微創新,而這支撐著企業自身市場擴大以及搜索技術的發展。圖像搜索(以圖搜圖)圖像搜索指的是用戶通過上傳圖片或輸入圖片地址,從而搜索到互聯網上與這張圖片相似的其他圖片資源,同時也能找到這張圖片相關的信息。2010年6月,Google圖片搜索入了圖像搜索功能(Google Search by Image),而具有相同功能的百度識圖,於2010年底上線。知道和問答2005年6月,百度知道發布,並逐漸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使用人數最多的問答功能性平臺。谷歌則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別推出了天涯問答和谷歌問答,連同新浪的愛問、騰訊的搜搜問答,形成搜索行業問答行業的另外一極。中間頁和知識圖譜百度在2011年提起中間頁計劃,即中間業務,一個在搜索引擎和傳統產業中間的狀態來給別人提供服務。去年“去哪兒”網成功通過中間頁引流並在美國上市,證明了百度該戰略的成功。谷歌的知識圖譜於2012年發布,其目的是更好的理解用戶搜索的信息,並總結出與搜索話題相關的內容。該項目先從餐飲類O2O這個點切入,為這些企業引導更優質的搜索流量。為這些企業流量提供更好的引導。輕應用和應用內搜索2013年8月,百度世界大會上正式推出“輕應用”,通過搜索進行檢索與智能分發,解決用戶需求與開發者對接問題。同年的11月,谷歌應用內搜索上線,它通過搜索關鍵詞後,與安卓市場關聯,進行一些相關輕應用的推薦,增加實用性。即時和即用搜索2013年9月,谷歌和百度幾乎在同一時間分別推出了即時和即用搜索。其中,谷歌的即使搜索主要做到了在設置完成後,用戶在搜索欄點完搜索以後,根據記錄的響應時間,馬上形成動態的頁面,減少響應時間;而百度的即搜即用則是通過關鍵詞匹配合作推薦的網頁應用,最快速度的完成搜索的請求,減少響應時間。搜索引擎的下一步創新是?從“技術的極客”到“人性的快捷”,百度和谷歌兩者既激烈競爭,又相互學習、融合。那麽,未來的搜索引擎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個性化搜索的創新:在8090後逐漸成為互聯網主導的日子里,個性化成為了一個無可避免的話題,而個性化的搜索引擎也是兩大巨頭需要考慮的創新,試想一下,當你搜索一部電視劇的時候,搜索引擎會主動的把你經常瀏覽的幾個視頻網站按瀏覽時長排序,並找出他們擁有這個電視劇的頁面,直接點擊即可觀看。再有一個場景就是你輸入話費查詢,然後系統匹配你最長使用的移動運營商,然後進入子界面自動填寫您的賬號信息,直接完成專屬你個人手機號的花費查詢。個性化,定制化的機制搜索。多媒體搜索創新:當你搜索一個“葛優 視頻”的時候,出現葛優的新聞文本資料,最新劇照資料,視頻資料,微博號,微信號等等。從單媒體搜索出現多媒體的展現,全方位的來滿足要求,在多媒體化的程度得到最大的加強。還有更多希望能在5年內實現的智能化,個人化,定制化的搜索功能,與可穿戴設備集合,到時可能只需在我們動動手指,說一句話,我們的“谷歌眼鏡”“百度眼鏡”就能夠很快的指引我們達到想要的結果,並且可以快速的展示給身邊的人看,做到搜索快,響應快,分享快,真正做到無互聯網的生活(因為互聯網已經成為日常)。結語:正如文章開始所說,搜索引擎在互聯網中具有無可替代的角色。尤其是處於互聯網為王的今天,搜索引擎的重要性更是愈加突出。在此,我希望這百度、谷歌兩大搜索巨人,能在更多不同的領域上,以最初的技術改變世界的決心,帶領我們走入一個更加便捷,更加美好的搜索世界,為搜索的圖譜點綴出更璀璨的未來。(作者:黃健銘 微信公眾號:huangjianming026)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黃健銘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436

電玩揪出黑暗人性 半年瘋賣五十萬套


2014-03-31  TCW
 
 

 

三月中,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BAFTA)舉辦電玩大賞, 模擬海關人員檢查通關文件的遊戲「請出示證件」(Papers, Please)拿下年度策略與模擬遊戲獎項。英國廣播公司(BBC)說,「無聊」是它最大賣點。

在這款遊戲中,玩家扮演共產國家的海關審件人員,唯一工作就是檢查旅客的護照及入境許可等資料,系統依據玩家是否正確准件、退件動態來調整薪水。玩家的壓力不僅來自於達成率,還得時時檢視薪水能否及時應付房租、家電、食物與醫療支出,以免淪於最糟的破產結局。

這套遊戲看似繁瑣重複,一碰就上癮的玩家卻都讚不絕口,全靠口碑相傳,半年多以來就賣破五十萬件,之前就已先獲《紐約客》(New Yorker)評選為「年度十大最佳遊戲榜首」,盛讚它「雖然陰森,卻令人動容,是一款絕不浪費生命的遊戲。」

BBC把得獎功勞歸於「無聊」,吸引許多媒體跟進分析箇中原因。The Verge說,「請出示證件」適切的滿足玩家即使是普通人,也能掌握他人生殺大權的慾望,像是拒絕證件齊全的旅客通關,雖然得冒著被罰款的風險,但相對放行毒梟或人蛇集團,成為掃黑英雄的渴望,更容易讓玩家投入其中。

尤其是系統還會不斷改變遊戲背景,像是突然爆發恐怖攻擊事件、與鄰國關係急凍,玩家也會在情境導引下提高審查嚴密程度,拒絕證件不齊的入境申請,防堵恐怖分子潛進國內,結果卻造成鄰國難民最終死於戰亂,頓時成為隔日報紙抨擊的道德狗熊。

角色扮演,考驗道德判斷

網路雜誌石板(Slate)分析,在「請出示證件」中,道德兩難試煉一再出現,考驗玩家的判斷能力;而且,不論是證件不齊造成夫妻分隔兩地, 還是玩家接受賄賂通關,生活馬上獲得改善,諸如此類的遊戲情節可說是毫無歡樂可言,因此它堪稱是名副其實的「闇黑遊戲」。

例如,有玩家招認,遊戲進行不到三分之一就快玩不下去了,不只是規定朝令夕改,不小心蓋錯章就得害家人過縮衣節食的生活。甚至有一次拒絕一名重病旅客後,還為了「我不知道我還能活多久,但反正你也不在意。希望你不會遇到跟我一樣的情況。」這句話難以成眠。

關注科技產業的智庫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 Foundation)編輯奈瑪地(Cyrus Nemati)表示,這款遊戲深入玩家內心的程度十分驚人,到最後還會讓玩家對於自己的虛偽深感痛恨,不啻為一認清自我的檢驗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2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