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被盟友微軟「捅了一刀」——諾基亞重返起跑線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426

諾基亞與微軟一年半前宣佈結盟,曾讓外界充滿期待。但微軟在WP8新系統面世時,竟將諾基亞此前推出的一系列WP手機擋在門外。這究竟是微軟與諾基亞早有的預謀,還是諾基亞落進了微軟的陷阱?

2012年6月21日,微軟在Windows Phone 8(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以下簡稱WP8)發佈會上宣佈,因為硬件無法支持,WP8將和目前的WP手機(Lumia系列)不兼容。在旁觀者看來,這個消息對 於諾基亞猶如晴天霹靂,因為這意味著其在售的所有WP手機將無人問津。

十天後,在接受芬蘭一檔脫口秀節目採訪時,諾基亞新任董事長裡斯托·席拉斯瑪表示,公司已經準備了一份應急計劃,以防Windows Phone失敗。

除了否定重拾塞班(Symbian)系統,他沒有透露更多細節。答案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諾基亞不再堅稱自己沒有「B計劃」。

諾基亞本就風雨飄搖的前途變得更為渺茫了。這個造木漿出身的手機巨頭在2012年一季度就已失去了長達14年的市場霸主地位,其營收同比降低 52%,虧損達到驚人的11.4億美元。這是它連續第四季度虧損,之前三個季度它虧損了近20億美元。其幾年前多達12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只剩下約63 億美元。

「在智能手機市場這種情況前所未有」

「2012年6月21日,可以說是智機網歷史上最恥辱的一天,因為我們每天用心支持的平台居然拋棄了我們,給了我們一記響亮的耳光。」6月23日,國內最大的WP論壇「智機網」創始人黃斌發文稱。

「我們當天就聯絡了微軟和諾基亞方面的人。不過微軟中國的話語權十分有限,我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答覆。」黃斌說。

憤怒的不止黃斌,諾基亞Lumia 900手機的用戶Luke當天致信諾基亞CEO史蒂芬·埃洛普,「驚悉Lumia無法升級到WP8,限你在24小時內回覆E-mail,給我一個留下來繼續使用WP系統和Lumia的理由,否則我將永遠和你們說再見。」

埃洛普還真的在當天回覆了Luke,「我們會為現有Lumia產品更新佈局,並且添加很多激動人心的功能,包括一些WP8最重要的視覺元素,例如新的開始菜單。」

但無論對於用戶還是開發者,埃洛普的安慰都顯得缺乏說服力。

2012年1月份的CES大展上,埃洛普曾親自發佈了WP7最新旗艦產品、「手機中的超級跑車」Lumia 900。上半年,諾基亞剛砸了1億美金在全球推廣這款手機。而微軟「升級門」一出,意味著這款手機幾個月之後就會過時,誰還會去買Lumia 900呢?

這對諾基亞無異於釜底抽薪。

「在智能手機市場這種情況前所未有。」一位與微軟有合作關係的開發者在談到微軟的舉措時,連續用了「詭異、匪夷所思、腦殘」三個詞,「這麼搞誰還會為微軟幹活?」

一位手機應用程序開發者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一家國內著名手機商之前派了五十多人的團隊在中關村微軟研發中心做其WP7手機的適配開發。WP8發佈會之後,這些前期工作都白做了,「連合作夥伴的稱號都沒撈上」。

微軟的金牌合作夥伴諾基亞受影響更大。事後,分析師迅速調低了對諾基亞第三季度的業績預期。野村證券的研究報告稱,這一負面消息將使諾基亞的WP手機銷量減少41%。

Lumia 900在2012年6月14日剛進入中國市場,南方週末記者7月9日在中關村隨機尋訪了幾家諾基亞手機專賣店,獲知從上市到現在Lumia 900的價格從近5000元跌至4000元,依舊賣不動。「只有發燒友會買,我們總共才賣了10台。」科貿電子城一位資深銷售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諾基亞前高級研發工程師宋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智能手機無法升級是第一代操作系統(OS)的特點。比如塞班、Palm和Window Mobile(簡稱WM)手機在發售之後,廠商都不用進行軟件升級。塞班S60手機曾一年推出3個版本,但相互之間也不能升級。

但5年前上市的iPhone和安卓手機打破了這一傳統,支持向下一代升級和在線升級,到今天,智能手機用戶已經習慣了系統的自動升級。

「理直氣壯地宣稱系統無法升級,在今天顯得很可笑。」一位業內人士說,「其實WP7.8和WP8的界面與多數功能都相同,普通用戶看不出多大差別。」

另一位接近微軟中國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微軟內部,這次發佈會也受到相當的質疑和反對,「被認為是工程師主導的一次發佈,市場部門對傲慢的工程師文化相當不滿」。

該人士說,微軟的研發部門和市場銷售部門隔閡較深,工程師們不直接接觸客戶,導致這次發佈會完全忽視了合作夥伴的利益。

諾基亞知情不報?

很多人認為諾基亞是微軟這次釜底抽薪的受害者,但也有人認為諾基亞早已獲悉此事,只是隱而未發。

宋黎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在諾基亞內部,WP8項目在2011年便已立項,被稱為「阿波羅計劃」。據他所知,2011年下半年軟件部門已啟動WP8項目,硬件部門則啟動得更早。

「事實上,諾基亞與微軟深度合作的第一款WP手機,就是WP8,而並非WP7系列。」宋黎說。

據他透露,在WP7之前,諾基亞沒有開發過微軟的WP/WM的手機,因此對於WP7平台它幾乎沒有任何開發經驗,其Lumia系列的主要締造者是微軟和其他合作夥伴,「一開始的解決方案都是買來的,諾基亞只是自己做了外殼、天線等。」

諾基亞也早知道,WP7的內核是Windows CE,WP8則是Windows NT內核,兩者間的升級兼容代價太大,因而幾乎不可能。

NT內核相比CE內核最大的改變,是它支持CPU的多核技術,而多核是大勢所趨,僅支持單核的CE被捨棄是早晚的事。WP手機的芯片供應商高通也主推多核處理器。

OS的內核主要管理內存和多任務調度,必須與手機的各硬件模塊進行相互匹配的定製開發,才能發揮出系統的能力。

換言之,如果WP7和WP8系統要實現兼容,除微軟要重新寫OS和中間件之外,所有硬件商,包括芯片、無線模塊、屏幕顯示器等提供商,都必須重新升級其驅動程序,難度極大且開發週期很長。

「智機網」創始人黃斌認為,諾基亞刻意隱瞞WP7無法升級這一事實是存在的,「否則沒有用戶願當小白鼠啊」。

奇怪的是,如果諾基亞明明知道WP7無法升級,為什麼此前還要花力氣推出WP7的旗艦新品?一位手機行業研究者的解釋是,諾基亞並沒想到微軟會這麼早地將這個秘密公之於眾。

對於微軟來說,另起爐灶也屬無奈之舉。微軟2003年發佈的WM曾佔智能手機市場的很大份額,但微軟一開始選擇了錯誤的商業模式,它試圖像賣PC系統那樣賣手機OS,按每台手機收授權費。加上WM笨重而且不適闔第三方開發,使得後來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投到了安卓陣營。

眼見無法與安卓競爭,微軟找到了當時市場份額還很高的諾基亞,希望聯手和蘋果、Google分庭抗禮。為此它承諾諾基亞每賣出一部WP手機便能獲得250美金的補貼。

但兩家並不瞭解3G手機生態的公司,聯手的結果是市場份額下滑得比任何人的預測更快。

這樣的形勢下,微軟再依靠諾基亞顯然沒有出路。因此它依靠強大的工程力量另起爐灶搞WP8,完全仿照Google的安卓模式,接納所有的手機廠家。「此舉雖然不一定能成功,但是總比和諾基亞綁在一起慢慢死掉好。」《浪潮之巔》一書的作者吳軍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事實上,這也不是微軟第一次在手機OS上推倒重來。

2010年10月,微軟放棄了已研發7年的WM系統,發佈WP7。WM系統支持的是電阻屏幕,而WP7採用了多點觸摸滑控的電容屏和全新的 Metro界面及軟件系統,導致WM6.5系統裡的軟件在WP7上完全不能使用。「那一次微軟也拋棄了WM上的所有應用程序和它們的開發者。」一位開發人 士說。

從WP7到WP7.5,微軟又做了大幅改動,比如允許後台任務等。

但變來變去的微軟自始至終沒有改變的願望是,將其在桌面系統的能力移植到移動終端上。捨棄CE採用NT內核之後,微軟理論上離這一理想更近了一步, 因為目前絕大部分桌面應用基於NT內核,這更利於應用程序進行跨平台開發。一旦WP8能兼容來自桌面系統的海量應用,它的市場表現趕上甚至超越嵌入式操作 系統安卓和iOS,也不是不可能。

但諾基亞面臨的問題是,它能等到那一天嗎?

不合時宜的一錯再錯

由於WP7不能升級,可以想見至WP8推出時(預計最早要到2012年秋冬季),諾基亞將處於無智能手機可賣的境地。一項路透社對30位金融分析師的調查稱,諾基亞的現金儲備能否挺過2013年是個問題。

在諾基亞一季度的財報中,引人注目的是大中華區業績的「自由落體」式下滑,其2012年第一季度營收從19.02億歐元直落到5.77億歐元,驟降70%。

而自2011年以來,中國就是全球智能手機增長最高的市場。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規模達到7210萬台,同比增長103.1%,預計2012年中國市場增長率為56.0%。

中國曾經是諾基亞擊敗摩托羅拉稱霸手機行業的主戰場,卻又要成為它由盛而衰的「滑鐵盧」。諾基亞前高級研發工程師宋黎認為,2011年以來諾基亞在中國的潰敗,責任在於決策層的錯誤判斷。

2011年2月宣佈與微軟合作押寶WP平台後,諾基亞CEO埃洛普「很著急地」砍掉了塞班和MeeGo兩個產品線。這兩個平台主要針對中端用戶群, 在當時也是賺錢的,被認為至少還有1-2年盈利期。但埃洛普僅保留下高端WP手機和低端「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兩條產品線。

沒想到,2011年大批安卓智能手機湧現,價位降至1000-2000元,這直接沖垮了諾基亞的功能手機戰略。

埃洛普上任後,還曾力推「下一個十億人」計劃(Next Billion),希望其低端非智能手機幫助發展中國家用戶上網,現在看來也遠遠低估了用戶的購買力。

埃洛普在任期間,諾基亞已裁員4萬人,股價從13美元下跌至1.8美元,有評論說他是微軟派到諾基亞的「特洛伊木馬」——埃洛普就任諾基亞CEO之前是微軟高管。

宋黎介紹,諾基亞內部的確有埃洛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差評,比如2011年MeeGo系統的「絕唱」諾基亞N9在市場上賣得正火的時候,埃洛普 公開稱諾基亞不會再做MeeGo了;2012年諾基亞808拍照手機剛上市,大家對塞班在中低端市場的壽命還看好時,埃洛普又表態說,808是諾基亞的最 後一款塞班手機。

吳軍一直不看好微軟和諾基亞的合作。他認為商業史上,兩個在各自領域失敗的公司合作,結果會更糟糕,「兩個不會游泳的人抱在一起只能是下沉得更快」。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司的基因決定的,這就好比侏儸紀的恐龍無法適應白堊紀的氣候變遷而消亡了。」吳軍說。

不能理解3G終端的典型例證,是諾基亞對iPhone革命性的多點觸控界面和App Store全新商業模式的後知後覺。DevDiv移動開發者論壇創辦人吳學友回憶說,直到觸屏界面已經成為主流的2010年,諾基亞還向開發者發了一封郵 件稱「調查顯示,市場上有20%的用戶表示永遠不會用觸屏手機」。

另一位開發者回憶,2009年諾基亞S60 500手機發佈前,諾基亞對前往參加培訓的開發者說,「等到今年冬天iPhone的投訴率會非常高,因為大家都戴手套,不能使用電容觸摸屏。我們預計明年它的銷售量會因此迅速下降。」

直到2009年5月,諾基亞才推出Ovi應用商店,據說其大部分工作還被外包。

同樣,微軟也無法抓住智能手機行業的要領。吳軍認為,雖然手機的界面改了,但微軟的WP7.5(代號芒果)在產品理念上還是「把Windows手機化」的思路。

在一位與微軟有合作關係的開發者看來,WP8是個非常不錯的新系統,但沒有好到「可以改變格局」的地步,其短板在於應用太少。2012年6月20日 的發布會上,微軟所強調的WP8的新功能,比如支持雙核、NFC移動支付、可移動Micro SD卡等,也都已經在安卓或iPhone手機上被實現。

「今時今日除了微軟,沒有誰還在想通過一款OS產品,而沒有產業鏈整合,就能一家通吃。今天的消費者不會因為手機漂亮或功能強大而掏錢,而要看上面有多少時髦的App。」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18

輸在起跑線,其實沒甚麼大不了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22.html
很多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材,所以拼命地為他們安排補習班、學習班、音樂班、書法班,語言班等等,為的都只是想他們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知從那時開始有起跑線這個說法,實在要讚一下那位始創者,繪影繪聲把道理說出來。

不過,起跑線真的這麼重要嗎?我懷疑。就像每年各會計畢業生都爭著進入四大一樣,為的是希望在會計師之路上跑得比人好比人快,但是真的如此?

記得有一次聽香Sir(香樹輝先生)在某電台節目中講過,「輸在起跑線」根本正常不過,完全不須要介懷。他舉了一個例子,牙買加短跑飛人保特起跑時永遠都「大脫腳」兼且慢過人,但每次都全靠後勁贏得冠軍。

可能有人會說,起跑線比人前始終較著數呀!若果保特起跑不脫腳不就跑得更快嗎?聽來好像很合理,但大家可能忘記了,龍生九種,種種不同,每人都有優點和弱 點,若果保特專注改善脫腳的弱點,難保會忽略後勁的優點。況且,將起跑線推前只能令自己較有利,最重要還是要跑。若你只是一只蝸牛,就算放你在最前,最終 也會給別人追上。

其實「輸在起跑線」根本是就是「和別人比較」,世上最沒有意思之事也莫過於此。就好像最近有個訪問節目叫做《最佳男主角》,第一集訪問劉德華。論成就,他 可算演藝界數一數二之人物,普通人難以和他比較吧?可是,若論享天倫樂,他就難以和普通人比較了。他說就算去到外國,想和老父上酒樓飲茶也能,因為酒樓必 定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他想安生飲茶根本不用想。在這方面,他就比不上普通人了。

不論是人生還是事業發展,每人都有自己的賽道,正如我喜歡跑100米短跑,你卻喜歡跑馬拉松,你拿自己和我去比較誰快,不是和自己開玩笑嗎?若真的要比較的話,世上只有一個人值得你這樣做,就是「你自己」。只有超越自己才會有真正的進步,共勉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12

輸在起跑線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414/18227085

小Y Y、小欣欣、小海倫、小海倫妹妹等等幾位三十歲上下嘅年青太太,差不多時間(相差一年左右),各自產出嬰兒,全部係女,加上左丁山嘅朋友賓架C,股票K,老闆L等人去年抱孫,又係孫女,唔通香港風水重女不重男,又有咁蹺嘅?七位活潑小B B食嘅奶粉,冇一隻係美X X,美Y Y Y嘅,藥房有大把供應,所謂奶粉荒,其實係人嚇人,可憐係特區政府啲高官竟然被嚇到腳軟,推出限奶令,真係冇用之至。
於是一個「新興討論題目」就係如何為B B搵幼稚園,左丁山起初聽佢地講幼稚園,覺得多餘,駛乜咁快呀,點知俾啲年青媽咪批評一餐:「Uncle,你out晒咯,依家要為B B諗定portfolio㗎,否則入唔到好學校!」投資組合(investment portfolio)就講得多啫,一兩歲小孩能有甚麼portfolio?佢地話係各類活動啦,playgroup啦,啦啦啦,左丁山聽到不耐煩,總覺得香港幼稚園教育如果搞成咁,唔讀好過讀!
但保險C(僱員退休福利策劃總監)話俾左丁山聽,佢一個高級手下生咗個女,剛過百日宴,已經籌辦買教育基金計劃,估計由幼兒園,幼稚園,小學,中學,英國寄宿學校,最後入讀牛劍或哈耶畢業嘅話,全部讀私立/國際/直資/寄宿名校,總費用約一千萬元,依家就要開始度掂筆數。左丁山話:「發咗癲咩,培育一位千金要一千萬?自小攞學券津貼讀幼稚園,然後讀十二年免費本地津中或官中,教育經費由納稅人埋單唔好咩?」保險C話:「你唔怕仔女孫兒輸在起跑線上咪得囉!」哦!呢句係真話,廿一世紀爸媽好怕子女輸在起跑線,故此咁自尋財政煩惱。左丁山細個時,都唔知起跑線喺邊度,出閘落後幾十個馬位(遲入學,冇讀幼稚園,小學留級,英文交白卷),好彩人生係長途賽,跑吓跑吓,自己自問追過好多人,能在中環行走,穿梭自如,現在仍然不相信輸在起跑線呢個Myth(迷思),只相信新一代嬰兒,能學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只要佢地肯自動讀書,維持一個開放心靈,識得終身學習嘅話,就點都唔會跑輸在起跑線!


左丁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28

中國式創業悲劇:裁判員跟運動員一起跑 邊跑邊改規則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586.html

我和另一個VC從業人員一起看了電影《中國合夥人》。走出影院時,只有我倆神色木然。電影是不錯,但現實的中國創業者卻艱難太多,尤其在面對有中國特色的「政策風險」時。

比如去年火起來的叫車軟件。這個行業本身就充滿了中國特色,當然這要歸功於中國有著全球「最拽」的出租車司機和「最剛需」的打車人群。首款叫車軟件在頭一個月就盈利了,半年內就拿到了幾百萬美元的投資,這是一個好的開頭。後來的故事也不算太出乎意料,行業內跟下餃子似的,撲通撲通跳進來各種叫車軟件。這也是一個很具中國特色的現象,在其他國家,即使是相對低門檻、低投入的互聯網產業,同一商業模式也不會有太多的模仿者。舉例來說,團購的鼻祖Groupon在美國火起來之後,中國跳進團購紅海的企業比在美國追隨Groupon的還多。在中國創業,同質化競爭很慘烈。

然而,最困難的卻是應對政策突變。隨便安立一個牌照,就可以給一家企業永遠關上大門。當年視頻網站發展火熱,相關管理部門開始頒發網絡視頻經營許可證,第一批有247個網站拿到了證,偏偏那時風頭正勁的土豆網沒拿到,還被廣電總局警告,勒令停業。可以想像,那時土豆遭遇的困難,可比《中國合夥人》裡在警察局交幾千元罰款要慘痛得多。這就是中國式創業,要跟幾百上千家同質企業競爭,按照市場規則比拚一場連著一場的惡戰,卻還有市場規則之外的政策風險。

再來看看叫車軟件的遭遇。各地政策並不統一,有的勒令司機刪除;有的允許保留,但不許私自加價,直接就把商業模式給改了;有的官方推出叫車平台,民間叫車軟件必須與官方平台打通,由官方平台認證車輛資格,規定價格。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創業。開始是一個人跑,跑著跑著,呼啦啦一群人擠進來,用上各種手段爭先恐後。突然,裁判員也一起跑了,一邊跑還一邊修改規則,一不小心犯規就被取消資格了。所以,又要把其他運動員甩掉,又要緊跟在裁判員後面及時跟上規則變化。優秀的中國創業者,卻也能做到。最好的例子就是在出租車上安裝廣告小屏幕的觸動傳媒,2009年被上海市政府要求拆除,2013年又因離奇車禍,引發政府再次要求拆除,可直到今天,上海的出租車上還是背著廣告屏。他們是如何在政策法規的縫隙中生存,又是怎麼兼顧市場競爭與政府管理,我也不知道,大多數的創業者也不知道,但他們真的做到了。

在VC的項目分析書裡,最後卻又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風險分析」,按照VC的職場潛規則,項目失敗了沒什麼責任,但項目可能失敗的風險如果沒有提前預見到,這是嚴重的失職。所以,風險分析實在是最考驗VC職場經驗的部分了。風險寫多了,項目拿不到投資;風險寫少了,將來自己可能擔責任,但萬變不離其宗的第一項就是「政策風險」,不僅因為其帶來的往往是顛覆行業的改變,更因為這是「安全的風險」。

所謂「安全的風險」,是從VC的角度來說的。首先是項目通過的安全,基本上沒有哪個項目真的會因為政策風險而被VC否定。如果是被政府禁止的行業,從一開始就沒有融資的可能,已經到了提交項目分析、等待投資委員會通過的階段,政策風險也就不足以否決一個良好的商業模式。

而對於撰寫項目分析的VC們,在中國不能不首先看看天氣風向,所以下筆第一條當然是分析政策走向,政策風險是一頂大帽子,扣哪兒都行,不痛不癢。如果項目失敗了,怎麼也可以在政策上找原因。

只是大家心知肚明,政策風險看似來勢洶洶,企業仍有轉圜餘地。用我朋友的話說,中國的創業者「苦得像孫子、拼得像瘋子、賊得像蚊子、倔得像驢子、鑽得像錐子、韌得像竹子」,這樣優秀的創業者,哪裡會招架不了政策風險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72

漫談「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solon8

http://xueqiu.com/6788319922/24579156
2013/07/26
傅峙峰

最近,「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火了。不但社交網絡上的投資圈一度盛傳這句話,《證券時報》等財經媒體也針對這句話發佈了報導和評論。作為這句話的主要傳播者之一,我覺得有必要對這句話所造成的影響發表點看法,以正視聽。

「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樣簡單一句話出現的背景並不簡單,除了有特定的市場環境和語境之外,它還有個前身─「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我第一次聽到這兩句話,是在不久前一次圈內好友聚會上。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研究員鄧亞鋒在談及成長股投資時,認為投資成長股不能先看也不能過分看重估值,因為成長股業績的高增長一旦實現,會輕易地抹平估值壓力。成長股高估值是對其公司業績高成長的溢價。

因此,看成長股最先也是最重要的是看成長性,而不是企業的估值。投資成長股和投資價值股的邏輯不同。以價值投資的邏輯去看成長股,那就是在投資成長股佈局時先輸一招。

「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就是在上述這樣的一個小環境中產生的。而中國股市的大環境也不容忽視,那就是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成長股成為了市場熱點,成長股的走勢和估值與週期股、價值股背道而馳。

基於業績高增長預期的成長股在受到資金持續追捧後,中國股市出現了主題炒作規模效應擴大和程度愈演愈烈的情況。原本基於業績高增長的成長股投資開始被異化成主題概念炒作,真正的成長股投資被淹沒了。

在上週筆者參加的一次聚會上,當時在座的各位都對現在主題概念的瘋狂炒作唏噓不已。有人對部分概念股的基本面提出質疑,又有人談及不同風格的機構收益率的差異,鄧亞鋒冷不丁地拋出了「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意在解釋因看重基本面而不參與概念股炒作,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就會失去抓住牛股的機會,業績也會暫時居於人後。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演變成了「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要理解這兩句話的內容,首先要結合當下的中國股市大環境,其次就是要抓住「起跑線」這一點。就這半年的市場特徵和投資結果而言,確實是不考慮估值而投資成長股和不考慮基本面而投資概念股,在業績上遠超各類風格投資。這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所謂的基本面,可以不僅僅是公司的基本面,還可以延伸到市場的基本面。任何一個市場的運行特徵並不是沒來由的出現,而是宏觀環境、金融環境和投資者行為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如果投資一家公司要研究透一家公司的基本面,那麼投資一個股市也應該研究透整個股市的基本面。只研究公司基本面而不研究股市基本面,是有所偏頗的。

當然,輸在起跑線上,未必意味著會輸在終點線上。如果是將投資看作是一次長跑,那麼輸在起跑線上並不重要,中段的發力和末段的衝刺遠能夠彌補起跑線上的落後。這時投資就要看重基本面,即便基本面研究不能幫助投資者在起跑時佔得先機,但對最終贏得勝利必然有莫大的益處。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把投資看作是長跑。長跑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投資價值觀,有人參與股市投資就是為了簡單的賺錢。如果將後者與長跑相比,人家或許就是為了盡快達到某個目的地,途中換乘公交、出租車和地鐵都可以,而且可以隨意在某處下車,甚至可以中途折返。

基於「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和「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兩句話的形成背景和含義,筆者或許可以嘗試提出「談業績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應該先明確靜態和動態這兩個概念。靜態是當下的狀況,是既成事實;動態是未來狀況,存在更多的風險。想必大部分投資者投資股票都是基於未來的股價預期,或者是基於未來的公司成長預期,很少有人是因為公司的過去而投資的,因為過去已經不能兌現為收益。即便是最純粹的價值投資者,因為某股的歷史股價表現和公司經營情況,其股價現在被低估,也是基於未來估值會得到修復。如果估值持續被低估,但基本面是確定看淡的,那麼低估值會被持續糟糕的業績被動抬升。最基本的例子,就是一家持續虧損並在可預見的未來會繼續虧損的企業,市淨率低於一倍也不值得買入。

如果搞清楚靜態和動態,那麼就可以進一步理解,業績其實是用來驗證預期的。任何投資都是基於預期,業績出來後可以驗證原先的預期是高估還是低估。如果根據業績來糾正判斷,這就比有看得更透徹的投資者晚了一步。現在中國股市越來越有效,業績公佈後預期修正十分快速,等到業績公佈再進行投資決策,要取得超額收益存在難度。無論是價值投資還是成長投資,無論認為公司估值低估還是業績高增,最終落實到未來兌現收益的那一刻,都要以對未來業績作出預期判斷作為前提。

「談估值」、「談基本面」和「談業績」如果都輸在起跑線上了,那麼這些都不用談了嗎?這顯然是不對的。筆者希望投資者能夠結合市場現實環境,動態地作出投資判斷和決策,而不是機械地、一根筋地認死理。否則這就跟將上述幾句話斷章取義去理解,沒有什麼不同,在投資上也可能會產生頗多不順。

而且,如果將投資的大環境、小環境、靜態和動態都考慮完備,那麼即便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又有什麼關係呢?投資是條漫長的路,可以堅持也可以退出,但無論是哪種選擇,都該清晰地認識,某些路段適合自己衝刺,卻適合別人蓄力,有些路段自己落後並不要緊,因為在另一些路段,自己有更大的把握去趕超別人。如果只想玩票,也完全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路段跑,不適合的,就暫且退出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275

起跑〉兩年後我要升上副主任!

2013-08-19  TCW
 
 

 

培訓五天後,雅茹正式上工。她塗上生平第一支口紅、圍起圍裙,幹練的上菜,專業架式讓主管眼睛一亮。這是她在台灣餐飲學校學到的本事。但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

拿手的事竟變考驗,連湯都舀錯「很挫折,頭一次好想回家、好想念書」

據萬事達公司統計,新加坡每人平均每月外食金額為二百六十二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八百餘元),是亞太地區之首。也因此, Jpot火鍋店人龍總是川流不息。

首日上工,連站十小時,讓雅茹大喊吃不消。還來不及熟悉環境,iPad點餐流程就是考驗。有位客人點了餐,實際送餐卻說沒點,菜鳥的她,頓時楞在那裡,不知所措,只好請主任來,協調取消上菜,才平息客人怒氣。

她最自詡的服務態度,卻因不熟悉流程,被無從解釋給打敗。一不小心,又將客人原本要加的魚頭續湯,灌成了肉骨茶湯。挫折感,從腳衝到腦門!

全美最大人力顧問公司美世諮詢(Mercer)研究指出,「主動融入社會、認同多元文化、心態開放、情緒穩定、保持彈性」,是具備國際移動的五項隱形能力。

而這五項對雅茹都是考驗:被規定戴耳麥,隨時注意主管傳來廚房或客人服務調度狀況,但同事語音差異,「除了名字聽懂外,後面全部不知道在說什麼,」常是同事特地跑到身邊再說一次,才明瞭。

別人不說,但雅茹清楚,一次、兩次人家願意講,久了,不免有隔閡。

一週後,我的手機傳來她的簡訊:「很挫折,頭一次好想回家!好想念書!」堅持或放棄,像鐘擺般擺盪。

克服生手障礙,不懂就問同事搞懂職場遊戲規則,「我已經慢慢適應」

沒有舒適圈,只能吃苦當吃補,想法子解決。一邊處理客人要求,一邊耳麥傳來聽不懂的口音,她將耳麥打開,讓同事聽到她正在服務,不是慢半拍;一結束,再跑去詢問溝通事務。主動,讓她不會處在「受害者情結」裡。

好不容易搞清楚職場遊戲規則,突然的感冒發燒,又讓她情緒陷入低潮。「哪個父母不心疼?」媽媽說。在家人的擔憂中,自認脾氣不好的雅茹,逐漸磨掉銳氣,長出彈性。

第二週,她告訴我:「我已經慢慢適應了!」語氣中,聽得出燒了又退、退了又燒的疲累。她卻反過來勸我不要擔心,還搞笑說:「我犒賞自己,花了新幣八元買土司工坊的套餐吃,但好少喔!」

三週後,我的手機又傳來一則簡訊:「兩年後,我要升到副主任,跳兩級!」這是雅茹頭一次,堅定表達她的目標。

她,只是這批海外就業的開端,九月時,另兩位開平畢業生也將到同樂報到,未來可能更多。

新加坡媒體也注意到這新變化,七月二十四日,發行量四十萬份、當地第一大英文報《海峽時報》半版報導,斗大標題:「Foreign labour from new places(來自新地區的外籍勞力)」。

文中引述新加坡餐飲業者的話:「台灣年輕人願意到星國工作,是因為(台灣)『毫無生氣的經濟』(lacklustre economy),」還對比中國與印度外籍勞工不願來,是因經濟正處於蓬勃發展。

儘管標題與內容頗刺眼,但從客觀資料來看,台灣人流向新加坡,卻是不可擋的趨勢。

亞洲跨國人力資源公司博禹發表的「二○一三年人才報告」指出,新加坡是台灣人出國第二選擇,勝過香港、北美。

根據全球九百多位廚藝專家票選、今年首度發布的「亞洲前五十強餐廳」排行榜中,新加坡進榜數居亞洲之冠,達十家,台灣則掛零。日前,德國《The Miele Guide》發布的二○一三年亞洲前二十強餐廳,新加坡以五家居冠,香港、上海分別有四家、兩家上榜,台灣榜上無名。

處於東南亞樞紐,加上語言優勢,移民移工政策相對開放,衍生出這個世界舞台。台灣雖自詡為美食勝地,但從國際眼光看,卻輸給星國。

再看服務業與工業平均薪資,過去十年,台灣上漲一○%,新加坡卻飆升四○%;以去年平均月薪來看,台灣平均四萬五千九百元,新加坡達(新台幣)十萬五千元,是台灣兩倍以上!

對新加坡來說,台灣員工是「CP值高」的輸入來源。「台灣服務優質、餐飲教育有系統,是勝出條件,」黃翠芳分析。

為找服務業員工,她特別飛到高雄餐旅大學、嘉義大同技術學院、甚至花蓮台灣觀光學校,爭取大學生赴星實習,為留人鋪路。

松園餅之屋掌門人曾偉也承諾:「如果有台灣人願意來,我會栽培很深。」杜韻梅也強調:「我們希望把台灣員工的比率再拉高。」

不只餐飲業,就連幼教業也需求孔急。今年夏天,八位台中朝陽科技大學畢業生到新加坡最大幼稚園「職總優兒學府」(NTUC first campus)報到,她們是該機構聘任的首批台籍老師。為聘任她們,該校派出高階主管來台面試,福利包括來回機票、十四天年假,月薪約新台幣五萬二千元。

「在『彈性公民』時代,畢業後職場能延伸至國際專業領域,游走亞洲各地甚至歐美,是未來履歷加分關鍵,」朝陽科大幼保系主任倪用直分析。他們不只賺薪資、賺履歷,也賺前述五項國際移動力。

星國服務業搶人,台灣企業怎麼看?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不諱言:「新加坡回來要求至少33K起跳,那我們也要給員工33K以上,要留人,勢必釋出更多誘因。比價效應下,年輕人薪資結構也會跟著改變,有正面影響。」

既然來了,就要學到精「我一定會留下來,不會說走就走」

在全球化環境中,「移動力」已是職場競爭必備條件。或許很多人心裡不捨,但不能否認,台勞做得好,也會變人才。

台勞標籤擋不住移動的腳步,在起降頻繁的班機中,在Line、Skype的免費連線下,在海外企業招手中,新一代正試著走出自己的路。

八月七日,雅茹度過在異鄉的第一個月。她反過來安慰我們:「放心,別擔憂!工作不懂我會問。」「我一定會留下來,不會說走就走!」不過三十天,海外工作已刺激出雅茹的強悍與韌性。

她是全班第一個出國的人,但絕不會是唯一。當台灣經濟停滯,每個人,沒有跟著停滯的權利。

我們祝福她,以及同樣勇敢放膽去闖的人們。

【延伸閱讀】戴勝益:新加坡回來,我願意給她當主管!

對於青年赴星工作,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直言:「我認為海外工作兩年,對日後履歷是非常加分!」以下是口述摘要:

新加坡服務業接觸多國籍客人,從中可學到更多察言觀色、臨機應變的本事;即使(英文)不一定變好,至少磨出敢開口的自信。

況且,這表示家長願意讓孩子出國磨練,讓孩子碰到問題自行解決。能獨立解決問題,這個人已經有單打獨鬥的習慣,學會成長和忍耐,在服務業升任管理職,這很重要。

沒有突破這一關,即使有再好的服務特質,永遠只能當下屬,因為做不了示範,不敢一馬當先。新加坡回來,我願意給她當主管。

在王品兩年,學不到嗎?比較慢!遇到問題還是有靠山;但在異鄉,不是那麼容易!若覺得不足再求學,也是一種提前發現自己,知道往哪方面加強。

舒適圈待久會成為慣性,待越久,越不敢出去,對自己越不利。

不能說自己不敢出去,就批評別人是台勞,這對勇於選擇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僅看見低薪,就批評人家是台勞,這樣的眼光太近!

服務業人才要走世界市場,新加坡的規格是國際舞台,但在台灣就不是。台勞和鍍金的一線之隔,關鍵在於選擇海外工作企業形態和規模大小;大企業培訓制度、語言訓練相對多,如這次來的珍寶、同樂等,對於日後了解國際市場有幫助。

十八歲出去工作是一種壯遊,能將開洋葷的養分內化,就是替未來履歷鍍金。(整理●黃亞琪)

【延伸閱讀】她的笑容,讓星國企業揪團來台徵才

讓新加坡餐飲業飛到台灣徵人,除了缺工,背後還有一個原因:有個台灣女孩的笑容,打動了他們。

她叫張沛愉,今年十九歲,是雅茹學姊。

去年,高三的她,在開平附屬餐廳實習時,剛好同樂總裁周家萌的妹妹周家茵到此用餐。沛愉的甜美笑容、體貼服務,讓周家茵大為欣賞,立即詢問她赴星意願。 開了三次家庭會議後,她決定成行。工作前三個月,她幾乎每日以淚洗面,文化差異讓她心裡充滿問號。

書寫日記是出口。她寫下:「我要加油!不要被打敗!」「可以跟牛頭馬面的各式人種合作,那麼我到哪裡都沒問題了!」

家人是撐下去的原動力。白手起家的爸爸說:「我以前吃的苦比你們現在還多,這樣就打退堂鼓,不很可惜嗎?」媽媽也激她:「如果安逸,不把英文練好,跟在台灣一樣,不如回來!」

第一年,她撐過來了,還存下新台幣三十多萬元寄回家。比存款更可貴的是,她看見自己的不足。

「以前在學校實習時,覺得自己很厲害,出來後,才知道自己很『淺』,見識少、知識少,」坐在同樂欣葉餐廳內,她指著一位馬來西亞同事說:「他會電腦、英文又好,一人多工,」見賢思齊,反激起她想學更多的鬥志。

許多顧客指名讚美她的親切,公司也有意栽培,先前將她從外場調任收銀,學習與總公司交涉。八月初,她被調到同樂新品牌「小台北」,「表現好的話,可能升任領班,」同樂副總杜韻梅說。等於一年跳一級,薪資也會調漲。

對於她的下一步,店經理陳淑蘭有兩項建議:第一,要了解上一級的人職務內容,並多研究其他餐廳的優點;第二,做好時間規畫,例如每天半小時學英文,因為公司管理報表、收發信,都使用英文,語言弄好,更有升遷機會。(文●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39

《過來人告白》張智超中學愛打籃球啟發職涯操盤力人生像馬拉松贏在起跑點未必能勝

2013-11-18  TWM
 
 

 

身為證券自營部主管,張智超帶人帶心;在投資操作上見解獨到、邏輯清晰,也深獲長官肯定。

他雖是台大財金研究所畢業,但求學過程崎嶇且荒唐;他並未贏在起跑點,但不受羈絆的青春期,卻為日後職場擦出燦爛火花。

撰文‧歐陽善玲

「人生不一定要贏在起跑點,愈早接受挫折,對人生愈有利。」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經理張智超,高中重考一次,大學重考兩次,他常在演說時,對台下聽眾自嘲:「我的人生充滿挫折,家道中落,父母離異,重考三次,沒人會比我慘。」他比同儕至少晚了三年出社會,與他同期入行的人,現在成就卻遠不如他。

「在工作上,他最令人佩服的一點,是既認真又靈活,這一點非常難得。」大眾證券自營部經理練竑初,與張智超共事十年,他認為在投資領域有兩種人,一種是非常認真研究,選定標的後就很執著,持股信心強烈,就算看錯,也很難承認自己的錯誤。

另一種人是很靈活,能隨著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操作策略;但這種人,往往就不夠認真。「在投資市場上,認真與靈活很難兼顧,兩者間甚至存在著矛盾。但他很特別,到現在這種職級還會認真去拜訪公司;如果發現公司不如預期,也會立即認錯、修正,很不容易。」練竑初說。

身為證券自營部主管,張智超懂得帶人帶心;在投資操作上,他見解獨到、邏輯清晰,也獲得投資前輩及長官的肯定。他雖是台大財金研究所畢業,但求學過程崎嶇且荒唐;他不是典型會念書的乖乖牌,但課堂外的天空,卻讓他日後在職場上展翅高飛,揮灑自如。

以下是張智超對中學時期生活的第一手告白:我不是典型的台大學生,與一般金融同業相比,我算是異類;國中以前,我都在放牛班,成天只知道玩,幾乎不念書,也不知念書有何意義。這和家庭教育有關,現在回頭看,中間過程雖然坎坷,卻對現在工作意義重大。

家道中落 從挫折中培養危機感我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態度,說好聽點,是自主式教育,其實就是放任式管理。小時候,家裡經營理髮廳,經濟狀況還不錯,所以從小就被灌輸一個觀念,書不用念太多,能憑自己的本事創業,在外闖出一片天才更重要。

三十多年前,我小學一年級,每天到學校就有一百元可花;有時懶得走路了,就坐計程車上學,很揮霍;我也因為手頭寬裕,三不五時請客,人緣極好。這樣天堂般的生活,到了國中卻風雲變色。當時,台北市大力掃蕩八大行業,理髮業也遭波及,原本經營得還不錯的理髮廳,被迫搬離住宅區,我的世界也從此發生劇烈變化。

剛開始,家裡從大房子換成小房子,後來從自己的房子,變成向人家租房子;上了國中,零用錢沒有變多,再鈍的小孩也知道家裡出事了。家境由盛轉衰,父母甚至因而離異,我的人生一夕驟變,跌到谷底。更認清一件事,要回到過去的好日子,只能靠自己。

我知道不能再混下去,並對未來產生危機感,及對知識的飢渴感。國中畢業後高中聯考,放牛班學生自然是陪榜的分;當時親戚多鼓勵我去念高職,學一技之長,但我知道念了高職再往上爬的機會不大,所以抱定決心重考。

國四重考生涯很苦,我把流失了九年的東西,濃縮用一年pick up(重拾)起來。後來我考上了北縣板橋高中,心情放鬆下來,又開始玩三年,真的很荒唐,但我不後悔。我都在玩些什麼呢?國高中時期都在蹺課打籃球。

酷愛籃球 對投資操作助益大不要小看運動,這對日後我在投資領域幫助非常大。至少有兩件事,多虧學生時代打籃球的訓練,一是團隊合作,學習領導與被領導,及如何溝通協調;另一是反應訓練,也就是即時判斷的能力。

比方說,籃球場上攻防變化快速,策略運用百變,如何掩護、擋人,都有賴團隊合作默契。可能前一秒還在進攻,後一秒就變成防守,戰術馬上就要調整;不只鍛鍊體力,更能刺激腦力、培養領導與團隊合作力。少了這層訓練,我在職場上的成績不會如此。

我有個好友,是建中、國立大學、理工碩士,從小到大都念名校,是個乖乖牌。除了念書,他不運動,也沒有其他興趣,多半時間都宅在家裡,伴著他的不是手機,就是平板電腦。他與我同期入行,也是操盤人,但只懂得看盤,卻不懂如何與人互動。

我想起以前念書時,老師曾說過,「以後出社會比較有成就的,會是功課普通,但特別會玩、會運動的人。」現在看好像有些道理,在投資這一行,要有自己的邏輯與判斷力,還要敢執行,乖乖牌是成不了氣候的。尤其過度倚賴程式交易、模組的人,將量化科學奉為圭臬,其實忽略了成功的投資,藝術成分遠大於科學,了解人心及人性,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我在青少年求學階段,蹺課、追女生、騎機車、爬牆樣樣來;老師剛點完名,一轉頭,我們在台下就一哄而散,翻牆去八仙樂園玩。因為愈早探索自己,很多事都能看得比較清楚,不像宅男沒見過世面,就容易迷失自己。

父母雖然放任我,不在意我念不念書,但有兩個做人的道理,他們卻管教嚴格。一是與朋友交往要「重義輕利」,二是對人要懂得「施比受有福」。就拿對朋友要「重義輕利」這件事來說,到現在,對我在職場上的幫助就非常大,是爸爸送給我最棒的人生禮物。

父母開放 得以探索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時候家境不錯,我有一輛讓小朋友羨慕的腳踏車。我想既然這麼受歡迎,不如以分時出租方式,將腳踏車一小時分租給三個人,一人騎二十分鐘,收錢賺外快。那天回家,還得意地向父母炫耀,以為會得到誇讚,說我有生意頭腦;沒想到,非但得不到讚美,還被修理一頓,要我把錢還給朋友。直到現在,對朋友「重義輕利」的家庭教育,仍對我影響深遠。

而媽媽是虔誠的佛教徒,相信因果輪迴,她告訴我,如果只想伸手向人家拿,下輩子就會做乞丐;如果願意給,下輩子就會當員外。還有小時候媽媽常帶我上圖書館,她念佛經,我就在一旁看書,讓我養成從書中找答案的習慣,所以雖然中學很愛玩,但我的本質是愛看書的。

因為對朋友講義氣,我放棄了淡江國貿系、東吳國貿系,大學陪著死黨重考兩次,最後考上政大保險系。中學階段荒唐的歲月,父母從不干涉我的決定,一切都讓我自己做主;隨著大學畢業,出社會的腳步逼近,我開始強烈感受到「飢渴感」,也明白只靠做保險,無法滿足自我成就感,那段時間,我仍持續探索人生的各種可能性。

一直到接觸《勝券在握》這本書,內容講述巴菲特的成功故事,我便為之著迷,很快就下定決心,要走投資這條路。在強烈的動機與危機感驅使下,我打定主意研究所畢業,就要從證券研究員做起,走巴菲特的路;到現在成為自營部主管,投資上任何決策,都深受中學時期影響。

人生不是跑百米,重點不在瞬間衝刺與爆發力,而是跑馬拉松,講究持續力,每步都踏得穩健扎實,人生才能豐富精采;贏在起跑點,未必是最後勝利的保證。

張智超

出生:1971年

現職: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經理經歷:國票證券投資部副總經理、日盛證

券自營部操盤人

學歷:政大保險系、台大財金所得獎紀錄:2010年金彝獎傑出證券人才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46

品火鳯(5):袁方贏在起跑線/行自己的路(第4冊第25回)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5183

現時流行一些父母,希望將子女培育成為「不是人」。
話都未識講,已經要參加play group;識講話了,就去學多國語言。
然後,由朝到晚的補習班,由樂器開始,到其他古靈精怪的所謂技能。
連香港研究中產現象的學者呂大樂教授也指出,「過去有大學學位就搵到工,依家就業,除咗要學樂器,仲要課外活動叻!」
陳某老師不知是否「以古諷今」將現時流行的「贏在起跑線」搬到古代。

袁方贏在起跑線01

袁方贏在起跑線02

袁方贏在起跑線03

 

好一句:「你不可以曲解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心意!」
可以作為香港很多自命中產者的擋箭牌,為了要子女重複自己的路,甚至超越成就
就會有很多自以為合理的事情發生:

 

袁方贏在起跑線04

袁方贏在起跑線05

袁方贏在起跑線06

 

下周,我們再看看另一個版本的「贏在起跑線」,茲附一圖以作提示:

贏在起跑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63

股市輸在了起跑線上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oby8.html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在過去的12年(2000-2012年)間,中國的名義GDP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4.79%,也就是說,名義GDP累計增長了423.4%。

但是,股市跟 GDP 好像沒有關係。那咱們大家還一門心思研究宏觀經濟幹什麼?

咱們的股市輸在了起跑線上。在IPO的時候定價太高,反映了未來很多年的好時光,所以已經炸幹了。為什麼定價太高?有歷史淵源。股市從超貴到很貴,然後到比較貴。這是個痛苦的過程,漫長的過程。如果上市是一種特權,需要審批,那就只能是這個結果。在一個均衡的股市裡,上市與不上市無所謂,可上可不上,退市與不退市也是一樣的。此所謂均衡的股市。

GDP本來就跟股市表現沒關係。在一篇文章中,巴菲特還證明它們的關係是反相關。見此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hy2x.html

從長期來看,股市跟折現率的關係很密切:反相關。折現率就是利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14

贏在投機的起跑線上(本文刊發於6.27日的《證券市場週刊》) 唐朝

http://xueqiu.com/8290096439/29929401
A股投資者多喜歡標榜自己為價值投資,對投機則敬而遠之。其實,投機又有何不可?

何謂投機?

被譽為價值投資鼻祖的本傑明.格雷厄姆,曾經這麼定義投資與投機:「投資是指根據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這個定義相當模糊。無論是「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還是「滿意回報有保證」,在事前都無法以客觀的、統一的標準進行確認。在投入金錢買入某資產時,很少有人會承認自己沒有經過分析、本金危險且不會有滿意回報。因而,使用格雷厄姆的定義,很難在買入前,確認某交易究竟是投資還是投機。

投資和投機,關注對象大不同,決策系統也大不同。只有清楚的知道究竟在做什麼,才可能將注意力放在正確的關注對象上,杜絕為自己貼上自欺欺人的標籤。為此,尋找一個清晰準確、邏輯一貫的原則,區分投資和投機,非常有必要。

以回報來源界定投資與投機

筆者這樣定義投資與投機:投資,是回報的獲取主要依賴資產自身產生的現金流,無需依賴新買家的出價;投機,剛好相反,是回報的獲取主要依賴新買家的出價。或者更簡單的說:買股是投資,買票是投機。採用這個定義,可以在交易發生時,明白自己究竟是意圖投資還是投機,從而圈定需要關注什麼,來確保滿意回報的獲得。

何謂買股,何謂買票?讓我們拋開教科書枯燥的解釋,穿越回大航海時代吧。那是屬於冒險家的時代,一艘船從歐洲大陸出發,無論經大西洋到美洲,還是繞印度洋到亞洲,帶給沿途各國人民從未見過的稀罕玩意兒,當然,不便宜。順帶收走當地土產,當然,不會貴。此地之土產即是異地之稀罕,一趟船跑回來,常常是數百倍的利潤。然而,風大浪大、海盜出沒,十艘船總有那麼兩三艘或沉沒或被劫。怎麼辦?

對利潤的追求,常使人類想出精妙的解決辦法。十艘船的船主,放棄每人擁有一艘船,改為每人佔十艘船總收益的1/10。10*1/10=1,簡單的等式,帶來完全不同的獲利模式。哪怕十條船隻回來5條,只要每條回來的船,能獲利百倍,每位船主都能夠獲得50倍的收益。一邊是確定賺50倍,一邊是或賺百倍或血本無歸,精明的商人,當然知道怎麼選。於是,股的概念誕生了。至於為了鼓勵監督船長和水手,而誕生的股權激勵及監事會制度,此處略過。

船,就是企業。股,就是船的一部分。持股人享受船的收益,並以出資為上限,承擔沉船風險。

船主們找到了規避風險的辦法,夜夜安枕卻賺得盆滿缽溢,自然惹得旁人羨慕。一群或陌生或相互認識的人,寫個合約湊錢買船、雇水手,新企業就建立了。

船出海了,那可要些日子才回得來。那時候,沒手機沒電報。出海後,是徹底的杳無音信。這期間,若有持股人急等用錢,只好找個見證人,將出資協議附上轉讓合同,出讓於有意購買者。成交之後,這條船或帶著百倍回報返航,或沉入大海,該佔的份額,該冒的風險,都由買家一力承擔了,與原出資人再無干係。票,也誕生了。

逐漸的,建立在股和票上,也有了兩種不同的獲利模式。一種是以返航回報為主要獲利來源的股模式,另一種追求買與賣之間差價的票模式。

巴菲特說,企業的內在價值就是其生命週期內產生的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值。這就是以返航回報為主要獲利的模式,回報的產生不依賴新買家的出價。正因為回報不依賴他人,所以巴菲特才敢放言即使股市從明天起關閉,其投資決策仍然不受影響。關於現金流折現獲取回報的思路,筆者曾在《漫談現金流折現法》(http://xueqiu.com/8290096439/28126934)一文中,進行過闡述。

而格雷厄姆一生進行的大部分交易,以及他所宣揚的主要選股規則,是買入市值低於淨流動資產值2/3的企業,待股價超過淨資產以上某比例後賣出獲利。可見,格雷厄姆的回報,主要是依賴於新買家的出現,屬於票模式。

1955年,格雷厄姆作為證券市場著名專家,在美國國會一個證券市場委員會的調查詢證中,被問道:「當你發現了某個特殊的情形,並且您僅憑臆想判斷你可以用10美元買下,而它是價值30美元的,於是你買進一些。但只有當許許多多其他的人,認為它確實價值30美元的時候,您才能實現您的利潤。這個其他人認為它價值30美元的過程,是如何產生的——是做宣傳呢?還是什麼別的?是什麼原因促使一種廉價的股票發現自己的價值呢?」 格雷厄姆回答道:「這正是我們行業的一個神秘之處。對我和對其他任何人而言,它一樣神奇。但是我們從經驗上知道最終市場會達到它的價值。」這個回答清楚的表明,對於價格終將回歸價值的規律性原因,當時的格雷厄姆並不明白。

以現在的眼光看,市場價格終將回歸價值,是因為資本的逐利性。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濃罩著高回報資產的未知因素,逐漸明朗。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高回報資產必將吸引資金進入,從而拉升該資產的市價,直至其回報率回落至社會資本平均回報率水平。價格就這樣回歸了價值。

贏在投機的起跑線上

投資的回報,主要依賴資產自身的現金流。投資者可以不關注資產交易市場的報價,卻需要時刻關注企業的經營情況。包括但不限於企業自身的決策變化,所在行業的景氣度變化,競爭對手的行為變化等等。投機,關注資產的價格變動。關注新買家何時出現,因何而出現,主導新買家出價的因素是什麼。

投機與投資既沒有水平高下之分,也沒有道德高下之分。所不同的,僅僅是回報來源不同、關注因素不同而已。即便是意圖從企業現金流獲取回報的投資者,也免不了會受買家過高出價的誘惑,賣出而成為投機者。至於意圖從股價變動中獲利的市場參與者,則完全可以堂堂正正承認:我,是一名投機者!

那麼,資產價格究竟是如何變動的,背後有沒有可以掌握的規律呢?

以股票市場為例,股價(P)永遠等於市盈率(P/E)乘以每股盈利(E),這是數學,是永不會錯的公式。因而,只要寄希望從股價變化中獲利,總也離不開預測企業盈利和市盈率——兩者或兩者之一的變化。如果對這兩個指標全無概念,貿然入市交易,也許能有一時的好運,但長期看,關燈吃麵的結局是免不了的。

企業盈利和市盈率,未來都有漲跌平三種可能,由此誕生了九種未來股價組合。能否從股票價格上獲取差價,取決於今天在什麼組合上買入,也取決於未來在什麼組合上賣出。

企業盈利的變化趨勢,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非常多。任何行業,都需要數年的持續關注,才可能做出基本靠譜的判斷。浸淫行業數十年的業內頂尖人士,錯判形勢導致企業兵敗如山倒,也是殘酷商業競爭中常見的事。認識到這一點後,投機者應持保守態度看待企業未來盈利,將研究定位於排除盈利可能下滑的企業,並忘卻對企業盈利的樂觀預期,使股價變化的決定因素,落在市盈率的變化上。

市盈率的變化,本質上是市場參與者情緒的變化。億萬市場參與者情緒起落之和,神鬼莫測。牛頓在股市投機巨虧後,曾經發出過著名的感嘆:「我可以測算天體運動的規律,卻無法測算人性的瘋狂」。然而,雖然規律難測,但高風險雷區卻不難發現。

市盈率,是回報率的倒數。20倍市盈率,代表著回報率為 5%。同時,由於股票投資回報,無人擔保,購買者需要在無風險利率的基礎上,加一個風險補償收益率,以彌補承擔的風險。因而,即便樂觀的假設風險補償收益率為零,無風險的資金回報率,也已經天然的劃出了市盈率的上限。也就是說,在忘卻企業盈利增長的保守假設下,若無風險回報為6%,能夠接受的市盈率上限必須低於17倍。17倍市盈率以上的區域,就是高風險雷區,是大概率虧損的區域。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裡了。」這是被巴菲特譽為「西海岸哲學家」的查理.芒格經常談到的投資真理。只要能避開哪些致命區域,成功自然就會到來。無論面臨的誘惑多麼大,學會拒絕進入市盈率的高風險雷區,就贏在了投機的起跑線上。

美國投資大師、戈坦資本創始人喬爾.格林布拉特先生,僅僅依靠低市盈率策略,加上一個投資回報率指標,在其20年的投資生涯裡,獲得了年均40%的傳奇收益。這些寶貴經驗,被格林布拉特先生寫成一本小書《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the market》——中信出版社出版中譯本名為《股市穩賺》,是一本薄薄的,定價僅18元的小書,相當值得一讀。

----------------------------------------------------------------------------------------
後記:
1)本文發表時,標題用了《投機有何不可?》;
2)本文是比慘大賽後的「老唐12條」注水所得,其主要邏輯在12條裡均已有闡述;
3)從上條可知,本文是一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者的總結。對於擅長50PE買,150PE賣的高手,本文分文不值,敬請忽略;
4) 文章最後一段,是為了以讀書札記面目出現,隨手從書架上扯了一本和本文主題相似的小書,而後加上去的。雖然生硬了點,但書真是值得一讀的好書。作者用投資回報率和收益率組成一個簡單的令人不敢相信的公式,取得了不可思議的回報率。
5)和戈坦的神奇公式類似的「低市盈率,配上高Roe,再加上分散」,是老唐認為的有邏輯支撐的體系,是能在投機戰場上長期生存的可靠法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