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被加密的IPO招股書

http://www.eeo.com.cn/2012/0622/228774.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旭 黃利明 6月15日,證監會官方網站預披露康新(中國)設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申報稿」。當本報記者下載該PDF文檔準備研讀之時,卻發現這份本是公開的IPO「申報稿」卻是標註為「已加密」——內文所有文字均無法複製。

這份「被加密的IPO申報稿」這並非是特例,根據本報記者的數據統計,從去年6月17日至今年6月16日,共有30家企業的「IPO申報稿」被加 密。值得注意的是,這30份「IPO申報稿」的被加密公司中,有10家被加密IPO公司在等待審核,18家審核通過,僅兩家被否,被否決率僅為10%,特 別是今年以來的被加密的IPO企業過會率更為100%。這與同期IPO審核22.16%的被否決率降低一半還多。

公開與加密

6月中旬的一天,北京光譜財經的一位研究員發現,廣東台城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這只新股的招股說明書被加密,即不能複製招股說明書中的內容。

「招股說明書提供的信息是單一的,很多需要通過公開資料去重新查詢比照,複製都不能複製,要挨個敲文字甚至一些財務數據,還怕出錯。」這位研究員抱怨道。

被加密的文件在文件最頂上會有標註「已加密」,同時在內文左側會有一把鎖的形狀圖案出現。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為對公眾特別是投資者設置了閱讀和研究障礙。

與非加密IPO申報稿文檔不同的是,「已加密」申報稿在文檔屬性安全性一欄中顯示——打印不允許、內容複製不允許、頁面提取不允許等限制。

變相的加密文檔卻更為令投資者研讀困難。中金公司保薦的江蘇奧賽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招股說明書 (申報稿)並未加密,但其複製之後再粘貼就是一堆亂文,更無法搜索。

實際上,這種近乎於干擾信息披露的手段,在圈內並不是秘密。光大證券一位保薦人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你可以看一下中信證券保薦的萬安智能,我估計這是現在最大的招股說明書,有22兆,裡面全部是圖片格式,非但不能複製,也不能搜索。」

根據本報記者的數據統計,從去年6月17日至今年6月16日,共有30家預披露的「IPO申報稿」被加密。其中有20家已上會企業的招股說明書被加密,另有10家已加密的預披露企業則在等待上會過程中。

對於面向公眾信披的招股說明書被加密一事,有「券商之家」稱號的榮達快印有關人士則對本報表示:「可以幫助進行加密,但要收取額外費用。」

加密與過會率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被加密的IPO」只是影響閱讀、分析研究而已。但北京光譜財經統計的另一份數據,卻發現「加密者」的驅動力。自去年6月17 日以來,20家已上會企業的被加密IPO中,有18家通過IPO審核,有兩家被否決,被否決率為10%。今年以來的數據顯示,申報稿「已加密」的IPO企 業過會率是100%。

而最近一年,IPO審核結果數據顯示,計算被否決、暫緩表決、取消審核在內,審核「未通過率」為22.16%。即便剔除暫緩表決與取消審核的數 據,IPO審核「未通過率」亦為19.18%。而同期,申報稿PDF文檔「已加密」的IPO企業,審核「未通過率」僅為10%,而且暫未發現有暫緩表決和 取消審核的現象。

「被加密的IPO招股書」中還有未通過發審會的兩家公司,溫州瑞明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淑女屋時裝股份有限公司。前者有本身新增產能不清和募投新增產能盈利不確定的硬傷,後者有募投項目的市場前景和盈利能力存在不確定性的硬傷,問題嚴重且最終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

招股書有加密設置的IPO公司通過率高是偶然還是必然目前無法證實,但是這種「巧合」卻值得注意。

在這些將招股說明書加密的企業中,不乏知名企業,如中信證券保薦的中國郵政和華泰聯合證券保薦的淑女屋。打開這兩份招股說明書,左上角清晰顯示「已加密」,其中的內容都不可複製。

一位財經公關人士告訴本報,某大型券商提供給他們的Word版及PDF版的招股說明書,和預披露期的招股說明書是不同的,「給我們的版本都是可以搜索和複製粘貼的,後來證監會網站上面的招股說明書卻不能夠複製。」

在30份被加密的招股說明書中,國信證券一家就佔據了7份。據Wind數據統計,2011年6月21日至2012年6月21日,國信證券保薦項目上 會家數為42家,這其中,有5家企業的招股說明書被加密,目前國信證券手中仍有2家等待上市公司的招股說明書被加密。此外佔比較多的還有華泰聯合證券(4 個項目招股書加密)和廣發證券(3個項目招股書加密)。

信披的外衣

對於PDF版本招股說明書被加密一事,監管層也很是意外。證監會發行部一位人士表示驚訝,「是嗎?什麼時候開始的?」

北京光譜財經的研究員指出,招股說明書被「做手腳」的時間,恰恰是在證監會初審之後至發審會之前的預披露階段,監管層不知情是因為他們手中的版本是完整的Word版,而預披露時上網的PDF版本並不是他們手中的那個。

一個現實的結果是,「被加密的IPO」公司本身也增加了媒體和社會公眾對材料深入解讀和研究的困難,信息披露中隱含的一些風險也增加了暴露的難度。

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和創業板發行監管部2011年12月30日發佈的《關於調整預先披露時間等問題的通知》中指出,招股說明書預先披露制度是深化發行 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市場化約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預先披露制度實施以來,在強化社會監督、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和審核工作透明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 用。

今年3月,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對外界表示,要更加專注於以信息披露為中心,不斷提升財務報告的質量,抑制包裝和粉飾業績。「我們已延長了招股說明書的預披露時間,同時推出了專業機構測算的行業平均市盈率。今後,我們還會嘗試更多有針對性的辦法。」

證監會的通知和郭樹清的講話都反映了證監會對於信息披露的重視。但是,公眾與發審委所看到的招股說明書,卻是不同的版本。

據華林證券保薦人吳軍華介紹,擬上市企業上會前需向證監會呈報7套材料,包括紙質材料和光盤,其中的電子版招股說明書一般採用Word格式,而到了預披露期時,證監會會要求發行人方面提供PDF格式的招股說明書,供公眾及媒體查閱。

本報從多個渠道瞭解到,擬上市企業向所聘請的財經公關公司提供的招股說明書一般也為Word格式,而預路演時,擬上市企業提供給買方機構的材料都為 裝幀精美的紙質版招股說明書。而榮達快印等為這些IPO公司製作的PDF版本的招股說明書是掛在證監會網站上提供給公眾和媒體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64

幫南韓銀行抵禦北韓駭客入侵的台灣之光 奧樂科技加密技術如何讓韓國人買單?

2013-04-22  TWM
 
 

 

韓國發生嚴重的駭客入侵事件,而兩家安然度過危機的銀行,用的就是台灣奧樂科技的鍵盤加密技術。這家小公司從IC設計的基礎出發,進行軟硬體技術的整合,讓台灣的創新能夠被世界看見。

撰文‧林宏文

日前,韓國發生嚴重的駭客入侵事件,包括韓國多家廣播媒體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網路系統,忽然在同一天被駭客攻擊而全部癱瘓。來自台灣、全球唯一提供硬體鍵盤加密技術的奧樂科技,目前最大的客戶就是韓國兩家銀行,不僅讓這兩家銀行安度駭客攻擊危機,也是唯一能夠打進韓國銀行業防駭加密系統的國外公司,更是在台韓科技競賽中,少數能夠贏得韓國企業認可的台灣公司。四年前創立奧樂科技並擔任總經理的王基旆,回想三年前開始與韓國業者周旋的過程,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

由於韓國是全球網路銀行使用密度最高的國家,對網路防駭客的解決方案需求最殷切,因此奧樂成立不久後,王基旆就嘗試打進韓國,希望在這個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當時奧樂科技尚未搬到新竹科學園區內,公司還設在新竹縣芎林鄉,來訪的韓國公司是一家大型系統整合公司,對本身的防駭技術很有信心,原本對奧樂科技的技術半信半疑,沒想到,對方把防護網打開後,王基旆與幾位工程師,直接側錄攔截到用戶密碼,突破原來的防護網,一下子就證明對方用了多年的系統,其實是不安全的。

於是,韓國人開始相信奧樂科技果然有兩把刷子,因此邀請王基旆再到韓國,希望進行更多的驗證。

白帽駭客 專剋搞破壞分子這家韓國企業又找來六家公司測試,結果發現奧樂的防駭技術真的比其他公司好,於是,總計有五家公司都採用了奧樂的技術,並將產品打入韓國兩家銀行,一是市值達二六○億美元的國民銀行(KB),另一家是市值約六十億美元的韓亞銀行(Hana Bank),也讓奧樂科技的知名度一下子大幅提高。

近來,北韓發出不惜一戰的聲明,使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節節升高。王基旆相信,儘管韓國在追查駭客的IP位址,發現這些攻擊是來自歐美地區,「但近來韓國一連串被駭客入侵的事件,最後是整個資料庫都被炸毀,沒有深仇大恨是不會這麼做的,以這種不尋常的手法,加上駭客本來就很容易改掉IP的位址,我覺得應該是來自北韓的攻擊。」談到駭客,本身就是交大資訊工程系畢業的王基旆,興致就更高了,因為他與奧樂十幾人的團隊,幾乎都是深藏不露的電腦高手,只是他們是被稱為所謂的「白帽駭客」,而不是會危害社會、專門將技術用來防範搞入侵或破壞的「黑帽駭客」。

王基旆說,過去的駭客有很多是個別行為,但現在已升級至有國家或組織在背後支持的大規模攻擊,也就是所謂的「網軍」,目前中國就有五萬人,連美國軍方最新的F22戰鬥機設計圖都可以竊取,對於這種新形態的駭客犯罪,也讓防護保全的作法要跟著全面調整。

其實,王基旆選擇從網路防駭市場創業,有一段曲折的故事。並非出身軟體業的他,最早來自IC設計業,卻因為將硬體與軟體進行更密切的整合,才成功設計出鍵盤加密的防駭技術。

鍵盤加密 網路交易更安全王基旆創業前,曾在迅杰科技擔任研發主管,迅杰最初從鍵盤IC起家,全球市占率最高時曾達四成,他帶著團隊研發出多項專利,尤其是與網路安全有關的鍵盤加密技術。但由於迅杰專注於IC市場,而且當時整個市場上也沒有人認為鍵盤資料需要加密,沒有市場、也找不到願意合作的代工廠或品牌廠,他只好帶著團隊離開與創業。

王基旆說,由於鍵盤、滑鼠、觸控螢幕是使用者登入網路與雲端系統最基本的輸入設備,網路交易最後的確認,也必須有使用者輸入的動作來完成。但大部分網站並沒有對使用者輸入的資料進行保護,即使有網路加密,駭客利用鍵盤側錄、螢幕側錄、網路釣魚、網路側錄的手法,依然可以取得使用者的重要個資,造成網路交易不安全,也成為駭客入侵最重要的來源。

因此,奧樂科技利用硬體加密及伺服器解密的機制,提高網路的安全性與便利性。主動加密預防,不怕輸入的資料被側錄,讓奧樂的創新技術不僅在台、美及中國等地,取得十餘件相關專利,更贏得許多訂單。

此外,奧樂科技也邀請交大校友、威健實業董事長胡秋江投資,股東群還有凌陽科技董事長黃洲杰旗下的創投。為了回饋母校,王基旆捐了一百張奧樂股票給交大校友會。交大校友會執行長陳俊秀說,奧樂科技的技術實力很強,但為了讓公司業績快速成長並 轉虧為盈,因此校友會將大力協助,並邀請交大前校長張俊彥加入奧樂科技擔任董事。

王基旆對奧樂的技術很有信心,更預計在四月二十四日於台北舉辦的亞太資安展中,邀請全世界駭客來踢館,若能破解奧樂的鍵盤加密技術,就能贏走超過百萬元的獎金。

目前,台灣網路銀行的普及度不高,一般都只在三至五成,與韓國的九成以上相差很遠,網路安全防範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中國信託法金資訊部協理、也是銀行公會資安組組長李嘉銘說,在銀行公會的推動下,目前已修改「電子銀行安控基準」,並加入相關的鍵盤加密技術。

只是,台灣電子銀行的「安控基準」並沒有強制力,使用者還要一段時間才能享受到像韓國一樣較安全的網路交易環境。王基旆說,台灣網路安全市場還有進步空間,這也是他選擇一個全新領域作為創業出發的目的。

奧樂科技

成立時間:2009年

資本額:5398萬元

董事長:張程

總經理:王基旆

主要業務:鍵盤加密技術

全球網路銀行業大失血

——近兩年重大駭客事件

時間 事件

2011/4 中國工商銀行U盾用戶巨款30秒內被盜30萬元人民幣。

2011/6 花旗銀行被駭270萬美元。

2011/10 病毒竊密碼,日網路銀行被盜2.8億日圓。

2011/11 殭屍病毒猖獗,側錄按鍵竊個資被盜320萬美元。

2012/10 美國810萬個帳戶遭到電子轉帳,被盜370億美元。

2012/12 駭客計畫於2013年春季攻擊30家美國銀行。

2012/12 最新病毒Dexter瞄準POS系統,橫掃全球40個國家。

2012/12 Zeus(宙斯)最新變種病毒發威,歐洲網銀共被盜4700萬美元。

2013/3 中國消費卡公司被駭客盜走百萬元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66

國際視野(60):加密貨幣的革命(1) :去中心化的經濟發展(i)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27379

去中心化的經濟發展01

自去年底比特幣升至兌1,132美元,比特幣曾經一度引起很多關註和爭議,人們爭論的焦點多落於比特幣能否作為貨幣,經濟學者和證券行的分析從貨幣過去的歷史和貨幣的功能,斷定比特幣作為貨幣並無不可,只在於人們是否信任和使用。

當人們還在質疑比特幣能否成為貨幣,商人已紛紛加入接受比特幣付款,最近期的有戴爾電腦,是至今接受比特幣付款的最大公司,較早前有旅遊網站Expedia,英國維珍集團旗下專營太空飛行的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加拿大星巴克,李嘉誠旗下的投資公司Horizon Ventures 投資以比特幣作交易系統的BitPay,BitPay更獲維珍航空創辦人布蘭森及雅虎創辦人楊致遠加碼註資3,000萬美元,蘋果公司於2014年6月終於對虛擬貨幣採取接納態度,容許App開發商開發iPhone、iPad支援虛擬貨幣交易的應用軟件。從商人的接受程度來看,比特幣能否成為貨幣已經不言而喻。

無論各國政府喜歡與否,比特幣的發展是阻不了,而且只會繼續。香港媒體關註的只是比特幣的價值,每當比特幣價格大幅上升或大幅下跌,都引起一輪譁然及關註,但比特幣的發展重點,其實不止於能否成為貨幣和最終的價值,而是它的技術,筆者認為比特幣的技術是無懈可擊的,它的延伸發展將為世界經濟帶來革命性的影響,這才是人們應該關註的重點。

我以「加密貨幣的革命」為題,而非比特幣,原因是我希望焦點放在比特幣的技術,雖然現在的發展以比特幣為主,但比特幣會否是唯一的網上貨幣?那還需時間來驗證。

比特幣的技術中,點對點協議(peer to peer protocol)是其中最大的枝柱,而點對點協議的技術早於BitTorrent協議(BT)分享翻版電影開始應用。BitTorrent協議主要是用戶群對用戶群分享數據量大的檔案,下載檔案者,下載後成為種子,繼續維持上傳的狀態,便可將檔案分享,讓其他人下載,下載同一檔案的人越多,下載速度越快。這種合作分擔上載,可大大減低伺服器的數據流量,發佈的數據檔案可達數百MB以至數十GB,因此BitTorrent最多人應用在分享電影,成為主要侵犯電影版權渠道。數年前香港政府曾經大力打擊BT上載電影活動,2005年綽號古惑天皇的BT上載用戶被控侵犯版權條例,及後成功入罪被判監,此案成為網上熱切爭論,然而BT上載電影從未因此停止。

利用點對點技術的還有盒子類的Android機頂盒*,這些盒子與一部Android手機無異,只是沒有通話功能,盒子裡的內容是透過點對點技術,下載者分擔上載數據,當用家下載劇集內容的時候,盒子亦有標示附近下載人數,當下載者越多,影像數據傳送越快。然而由於內容發放去中心化,因此很難找到內容發放源頭,此令監管出現困難。

點對點協議和BT技術所包含的意義是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早已在互聯網的誕生奠定基礎,我在「真正的自由」一文中指出,互聯網的世界本身就是去中心化,免費娛樂資訊已不是一間免費電視臺可以壟斷,透過互聯網,人人都可以成為娛樂資訊的提供者,人人都可以開網站自家經營網報、網上雜誌,人們不再需要支付昂貴的租金才可經營商舖,自我們有了互聯網,去中心化的經濟發展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滲透於很多生活環節。而去中心化概念在加密貨幣的發展會越加重視。

(未完)

*Reference: ” RapidStream: P2P Streaming on Android” by Philipp M. Eittenberger, Matthias Herbst, Udo R. Krieger, Facult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Applied Computer Science, Otto-Friedrich University, Bamberg, German

 

你們的讚好是我們寫作的原動力,請支持我的 facebook 專頁及筆與誌評的facebook 專頁。

我的Blog: http://luan-invest.blogspot.hk/

我的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uaninvestblog

notcomment facebook 専頁 www.facebook.com/plscomment

627 total views, 30 views tod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37

國際視野(61):加密貨幣的革命(2):去中心化的技術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28097

p2pool-mining

現在有很多技術的發展都是以點對點協議為基礎,除了BT電影上下載,盒子類Android機頂盒,現在正在試驗中的點對點雲端,用戶將一部份的電腦儲存空間滕出作雲端伺服器,讓其他用戶使用,換取免費使用雲端空間,概念也是下載者同時是上載者,用戶同時是服務提供者,在可見的未來,這類形的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多,然而,這類去中心化的發展,對監管機構是一項挑戰,例如有些人把資料存放在去中心化的雲端伺服器,資料分散化,並且加密,用戶擁有解碼的私人匙 (private key) 才可開啓提取資料,連用戶自己也不知道資料在雲端的位址,基本上其他人如果沒有私人匙或計不出私人匙的密碼,便無法取得所有資料,假設這些是犯罪資料,監管機構便很難找到資料用作舉證,政府或許不喜歡我提出來,但喜歡與否,這些技術發展就如一種浪潮席捲全世界。

比特幣的點對點協議(Peer to Peer protocol) 技術

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運作技術都是以點對點協議(peer-to-peer protocol) 為其中主要的枝柱。上篇文章已經指出過,比特幣的點對點協議是從BT協議技術發展過來,概念是用戶同時也是服務提供者,而在比特幣的點對點協議技術中,用戶同時分擔保護系統及確認交易的角色,在保安方面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簡單而言,比特幣只是一本交易帳簿,比特幣軟件把所有比特幣發行和交易記錄全部記錄在一個又一個方塊串連起來的帳本(blockchain)上,每個曾經使用比特幣的用戶稱為「節點」,都會擁有一個帳本副本。每次進行比特幣交易,在交易確認前,資料都會傳送至所有之前的比特幣用戶,這些節點構成聯網(見下圖),此稱為點對點。

新的交易方塊要得到確認,先要盡快計出最多數學,最快得到最多的節點確認(約6個便會停止) ,交易才能成為一個方塊(block),並且連結在交易方塊帳本的尾部,全部確認及更新程序約需時十分鐘,然後所有節點都會獲得更新資料後的帳本副本。

致於誰來計出這些數學?複雜的數學是由軟件計出的,但計出這些數的是擁有很高運算能力的電腦節點,而這些節點通常是挖礦的礦工,由於挖礦需要計大量的數,挖礦用的電腦都擁有很強的運算能力,礦工在每宗交易中鬥快計出複雜數學,從而獲得0.0001個比特幣作為小費。

礦工加上大量的節點用戶聯網對數及確認,加上復雜的數式,做成一個連手保護牆,令黑客難以同時襲擊非常大量的電腦,這就是為何礦工越多和越去中心化(decentralize) ,比特幣交易越安全和穩定,因此礦工的功能除了是發行者,也是維護系統的人。但由於比特幣的去中心化設計,也因此令政府難以監察交易,不過這與各種擁有peer to peer技術的東西如BT上載電影、盒子類Android機頂盒、P to P 雲端都是類同,而且難以監察和監管。(待續)

 

你們的讚好是我們寫作的原動力,請支持我的 facebook 專頁及筆與誌評的facebook 專頁。

我的Blog: http://luan-invest.blogspot.hk/

我的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uaninvestblog

notcomment facebook 専頁 www.facebook.com/plscomment

447 total views, 54 views tod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38

即時通訊的未來:加密、支付、媒體以及廣告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4/147910.html

i黑馬:即時通訊應用通常都擁有巨大的用戶基數。而說到活躍用戶數,WhatsApp擁有的數量超過6億,它的同門兄弟Facebook Messenger也超過了5億,而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微信則擁有4.68億。

 
除了這些業界巨無霸之外,Snapchat、Viber、KakaoTalk、Line、Kik、Tango、BBM以及其他工具也分別擁有數千萬或上億的活躍用戶數。蘋果的iMessage則專門面向iOS用戶提供服務。
 
同時,新的應用如流行於美國大學生中間的Yik Yak或者嶄露頭角的Yo也加入了戰局。
 
這些應用將會朝向何方發展?除了加入語音對話或者視頻聊天功能,目前有4種主要的方向正在逐漸浮出水面,雖然這些功能之間也許並沒有那麽嚴格的區分,它們分別是:加密、支付、媒體和廣告。
 
這些即時通訊應用有著共同而簡單的目標:它們想要吸引盡可能多的用戶,同時維持已有用戶的忠誠度,還要在不沖突上述兩點的前提下找到贏利的途徑。下面是對這些應用如何實現上述目標的驚鴻一瞥。
 
即時通訊的未來:加密、支付、媒體以及廣告
 
\隱私與加密
 
目前,即時通訊應用逐漸分化成兩種不同的類別,分別是大型主流應用以及針對特定用戶群體,特別是主打加密與隱私功能的應用,比如TextSecure、Telegram、Hemlis、Threema、Wickr等等。
 
情況正在發生改變,行業巨頭WhatsApp最近在其安卓版本應用中添加了端對端加密功能,緊接著他們也會在iOS版本中實現同樣的功能。他們與TextSecure背後的公司——Open Whisper系統公司展開合作,並且號稱這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端對端加密通訊部署計劃”。
 
這一技術是為了讓用戶感到安心,即使他們的即時應用提供商打算向情報機構透露用戶的私信,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也是蘋果的iMessages系統所具備的功能之一。
 
“即便政府發出傳票,要求提供iMessages消息,我們也無法提供,我們沒有對應的密匙,”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今年9月的一次采訪中表示。然而,研究人員對此卻有著不同看法。
 
這是圍繞隱私與即時通訊應用之間的重要趨勢之一:業界巨頭將自己的目光更多的聚焦在此方面,同時他們也會面對用戶狐疑的目光——他們能夠說到做到嗎?
 
這種事情已經有了先例。Viber主打的關鍵功能之一就是安全性。今年4月,研究人員發現,其傳輸的圖像和視頻沒有經過加密,而且還直接存儲在公司的在線服務器上。公司對此快速做出反應,修正了缺陷。
 
而回到WhatsApp上面,就算其聲稱自己的合作者在該領域久負盛名,仍然有人就他們如何處理來自消息的元數據提出質疑,元數據包括了諸如“誰和誰在哪里聯系過”這樣的信息,而這些元數據目前都通過Facebook來處理。像電子前線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這樣的機構已經對此展開了爭論,如同他們推出的安全通訊積分卡(Secure Messaging Scorecard)所顯示的那樣。
 
\付款與購物
 
與朋友聊天以及分享交換照片和視頻是即時通訊應用的核心功能,但是付款——無論對自己的朋友或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公司——都是亟待完善的新功能之一。
 
Snapchat最近快人一步推出了Snapcash,他們通過與在線支付處理公司Square展開合作,讓用戶能夠通過後者註冊自己的借記卡,然後將款項通過應用匯入朋友的銀行賬戶中。
 
這一功能目前僅對美國境內年滿18周歲或以上的用戶推出,因為Snapchat的用戶有可能將該功能用於色情服務的交易上。但是,這一全新功能同樣也將成為Snapchat的關鍵功能之一,在未來被更多地用在他們與品牌商家實施的聯合促銷行動中。
 
宜早不宜遲,Facebook同樣會在自己的Facebook Messenger中增加支付功能。這一社交網絡巨頭於今年6月聘請了前貝寶總裁大衛•馬庫斯(David Marcus)來操刀這方面功能的實施。
 
“我對於能夠有機會在如此大規模的用戶基礎之上親手實現這項全新功能感到興奮不已,”他當時如此寫道。今年10月,一份被泄露的屏幕截圖指出,這一全新功能能夠讓用戶將自己的信用卡以及儲蓄卡關聯到Facebook賬戶,然後通過Messenger在朋友間完成轉賬。
 
在中國,即時通訊與付款相結合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物。微信自2013年起就在該領域展開摸索,該應用能夠讓用戶將自己的銀行賬戶與之相關聯,進而從那些通過該應用銷售產品的電商網站那里進行購買。
 
該功能同樣能夠幫助用戶在朋友間進行款項轉移,在傳統的春節期間,數百萬用戶已經通過該應用派出了自己的“紅包”。其間,來自日本的Line也推出了自己的購物中心,這是一個獨立的應用,更像eBay的服務,作為賣家與買家的居間服務平臺。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除了上述即時通訊公司與付款服務公司之間展開的一系列合作之外,來自美國的應用Dasher近來則另辟蹊徑,通過與Venmo展開合作,試圖讓自己的即時通訊應用具有支持比特幣以及其他數字加密貨幣的功能。
 
\與媒體合作
 
媒體是圍繞即時通訊應用所形成的重大趨勢之一。對於這些應用的用戶,特別是那些年輕的一代,即時通訊正在演變成他們的主流社交網絡。雖然他們仍然在Facebook上擁有自己的個人主頁,但是他們卻將自己的時間花在WhatsApp和Snapchat上面。
 
這一轉變不禁讓業界想為之探究,這些用戶是否同樣希望通過應用來獲取媒體方面的信息。在亞洲,手遊和即時通訊已經變得密不可分,特別是Line和KakaoTalk,他們推出的遊戲網絡為自己和合作開發者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在西方國家,Snapchat顯露了自己在媒體方面的野心。依據華爾街日報今年8月的一則報道指出,公司正在為自己的應用開發一項新的功能:用戶可以在其上保存“那些已經消失的視頻、新聞和廣告”。
 
“該功能能夠讓用戶保存每日最新的出版物內容以及電視節目或電影的片段,在這些內容消失之前,用戶只需將手指長按屏幕進行收藏,如同他們在目前的應用上對照片或者其他文本所做的一樣,”報道中稱。
 
而據Digiday在今年11月的報道中所稱,根據其展示的關於新功能的開發草圖,該應用將與包括Vice、BuzzFeed、ESPN、Spotify、Cosmopolitan以及MailOnline在內的各類媒體展開合作。
 
BuzzFeed在本輪趨勢中擁有重要的地位:它已經宣布與微信展開合作,推出其官方賬號,向用戶推送“每日網絡最熱門事件”,並且於今年早些時候招募即時通訊應用整合方面的人才。
 
“目前,使用即時通訊應用的人數非常之多。我們認為,絕大多數用戶在未來將通過這些應用進行新聞事件的溝通和分享,”BuzzFeed對TechCrunch表示道。“盡早涉足該領域並且搞清楚用戶分享這些事物的習慣與方式對於BuzzFeed的未來而言相當重要。”
 
這些公司紛紛親自動手實驗。Spotify就與Tango展開合作,幫助用戶在朋友間通過後者的應用分享音樂剪輯,在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後,更是推出了名為“Tango Music Pix”的獨立音樂照片分享應用。
 
而獨立的網絡知名人物也不甘落後,紛紛在此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嘗試。較Twitter而言,前披頭士樂隊成員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在Line上面擁有更多的粉絲;Viber則打算通過稱之為“Public Chats”的全新功能來吸引更多的名人入駐;而包括來自英國與愛爾蘭的男子組合One Direction在內的眾多歌手和樂隊則打算利用Kik與自己的粉絲進行互動。
 
廣告
 
最後,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在廣告方面,這是即時通訊應用向支付和媒體方面發展的基石。Snapchat於今年10月加入了自己的廣告,其通過一篇博文試圖說服自己的用戶,強調此舉不會打擾到用戶的體驗。
 
“廣告將會在你的近期更新中出現,你可以進行有選擇的瀏覽。24小時之後,或者在你閱覽之後,該廣告就會自行消失,”公司解釋道。
 
“我們不會在你的個人通訊中加入任何廣告。那種行為完全不可理喻。我們的目的是帶給用戶愉悅和獲取深度信息的體驗,而不是讓用戶感到抓狂。”
 
而Kik則於今年11月推出一項稱之為“promoted chats”的功能,該功能在嘗試將自己的廣告植入用戶聊天文本中的同時,極力避免用戶有被冒犯的感覺。一旦用戶在關於他們追隨的品牌的對話中提及某些“觸發詞匯”,應用則會彈出由贊助商提供的信息。
 
也有一些即時通訊應用抱持絕對抵制廣告的立場。“我們不相信能夠通過廣告來為用戶體驗增色,”Viber的老板達蒙·馬科(Talmon Marco)在2013年表示道。
 
而WhatsApp的CEO楊•庫姆(Jan Koum)則於2012年寫過一篇題為“為什麽我們不銷售廣告”的博文,堅定地表明了他的觀點:廣告會打擾到用戶,同時也會“破壞美學,進而侮辱你的智商以及打斷你的思維”。
 
目前為止,即便被Facebook收購之後,WhatsApp還在奉行此項原則。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該行業面對的主流趨勢之一就是:那些WhatsApp的競爭對手會使用何種手段,既能夠播放廣告,又不會嚇跑自己的用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496

加密之戰再升級:隱私是蘋果公司的營銷之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2359.html

加密之戰再升級:隱私是蘋果公司的營銷之本?

衛報 The Guardian 江旋 實習記者 張雨蓮 編譯 2016-02-22 15:37:00

近日,美國司法部門發布法律文件,指責蘋果公司曲解法律,並將營銷目標置於國家安全之上。聯邦政府指控該公司將其“公共品牌營銷策略”置於恐怖主義調查之上。3月22日,一場聽證會將在美國加州舉行。

蘋果此前被要求為美國聯邦調查局提供技術支持,但公司拒絕服從。

上周五早些時,美國司法部門發布了一篇冗長的法律文件指責蘋果公司曲解法律,並將營銷目標置於國家安全之上。美國聯邦政府指控該公司將其“公共品牌營銷策略”置於恐怖主義調查之上。3月22日,一場聽證會將在美國加州舉行。

“蘋果公司此前拒絕遵守法庭命令,盡管它具備遵從命令的技術可行性,但它似乎是基於對其商業模式和公共品牌營銷策略的保護而拒絕執行法令。”美國司法部律師在上周五的文件中寫道。

蘋果手機銷量很大——僅僅在去年最後一個季度就賣出了超過7400萬部手機——但它最大的賣點就是隱私。蘋果公司不得不捍衛地球上最成功商業模式的核心理念:沒有人能看到你手機里的內容,即使是蘋果公司也不行。在某種程度上,蘋果公司的承諾——售出的設備是安全的,是蘋果的一大競爭力。

“我知道不僅是聖貝納丁諾案例亟待解決,而且還有許多積壓的刑事案件。因為蘋果公司反對協助執法,一些被懷疑是虐童或恐怖主義的案件也無法繼續進行。”佩斯大學網絡安全專家達倫·R·海耶斯寫道。

長期以來一直支持加密的參議員羅恩·懷登認為這場爭論不應該被情感化,“有人呼籲美國削弱網絡安全,通過‘後門’破壞強加密為政府提供方便。但是安全專家已經告知我們很多次,削弱加密將會使外國黑客、罪犯和間諜們更容易入侵美國的銀行賬戶、健康檔案和手機。”

蘋果公司與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加密之爭還在升級,後續發展仍有待關註。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23

投資加密數字貨幣,為何被套的總是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2/164107.shtml

投資加密數字貨幣,為何被套的總是你?
薛洪言 薛洪言

投資加密數字貨幣,為何被套的總是你?

加密數字貨幣出現了幾乎全線跳水,可能是投資理念的問題。

來源 |  洪言微語(ID: hongyanweiyu

作者 | 薛洪言

近日,加密數字貨幣出現了幾乎全線跳水,比特幣從最高22000多元人民幣跌至16500多元,以太坊則從前期的高點3000元回落至1400元左右,慘遭腰斬,其他的小品種也都大幅縮水。前幾日追高買入的人,基本都被套了。

原因在哪里?可能是投資理念的問題。

關註區塊鏈已經一年有余了,比特幣也是。一年前,比特幣的價格是4000元左右,前幾日一度漲到20000萬元左右,漲了5倍還多。一年前,買的P2P理財產品,截止到現在收獲了8%左右的利息。

這幾天,時不時地會想,如果當初拿出幾萬買幾個比特幣,現在會怎樣。看著暴漲的比特幣、以太幣和萊特幣,也在想,現在拿幾萬投資,明年此時會怎樣?

我想,伴隨著短短30天比特幣暴漲的信息轟擊,很多朋友都有類似的想法,拿點錢出來買一些,會怎樣?很多人應該是付諸行動了,否則不能解釋近期比特幣為何會漲成這樣。

這個時點湧入的人,可能都抱著一個樸素的想法,暴賺一把,運氣好的話,翻個10倍,10萬變100萬,房子首付不就出來了嗎?屆時,一旦賺夠,肯定會拿出來,把比特幣換成房子。簡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筆投資、人生最英明的一個決定。

問題在於,你看到了比特幣的暴漲,羨慕早期投資者的“先見之明”,豈不知,在2017年之前,他們最羨慕的是沒有投資比特幣的你。

早在2013年,比特幣就曾經沖上高點。2013.10.7-2013.11.18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比特幣價格從760元人民幣最高沖至7995元人民幣,漲了整整10倍,然後便是慢慢熊市路,一直到2017年,比特幣價格才再次突破8000元。

2

那個時候進去的人,花了整整3年的時間解套,這三年期間,他們錯過了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錯過了房地產市場的大牛市,不排除很多人中間割肉出來買了股票,然後再從股票中割肉出來,又重新買入比特幣。當然,很多人可能出來後就沒敢再進去,熬了幾年,割了肉,最終還是錯過了這波大漲。

所以,在投機市場中賺大錢,哪有那麽容易。

關於投機市場中的博弈,巴菲特那句“在市場恐慌時買入,在市場貪婪時賣出”最為經典。知道的人多,但做到的不多;或者有些人只做了一半,在別人恐慌時買入,在別人貪婪時加杠桿再買入,最終爆倉;或在市場貪婪時解套賣出,然後折騰幾年,不如存在銀行吃利息。

問題在於,市場貪婪的時候,往往是漲的最好的時候,而且往往還會持續漲一段時間。直到該進來的都進來了,然後便是暴跌,無止境地暴跌。什麽叫該進來都進來了,這個判斷並無共識,凡是正打算進去的,都認為自己還是早期那批人,起碼還能吃一段上漲,屆時再退出來就是了。

所以,勸是勸不住的,股神的那句話“在市場貪婪時賣出”,大家都奉為圭臬,都認為自己做到了,其實,都沒有做到。

在股票投資領域,是典型的牛短熊長,熊市七八年、牛市一兩年。

為何如此,因為牛市來臨時,大家傾向於ALL IN,不僅把閑錢都買了股票,恨不得貸款、賣房去買股票,從一個人打算買入到ALL IN的狀態,也許不足1個月的時間。等大家都ALL IN了,市場中就沒有了新的子彈,自然只能下跌了。

3 

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熊市更長、牛市更短,2015年的這波牛市僅持續了半年之久而已。

在加密數字貨幣投資領域,這一特征只會更加明顯,因為沒有漲跌幅限制且7*24小時交易,因為標的集中(就那麽幾種),大家的熱情更容易在短期內釋放,短短幾周就能漲個幾倍。

任何利好消息,都會被透支地幹幹凈凈。唯一的支撐便是,加密數字貨幣在投資者中的滲透率還比較低,似乎還有很多新韭菜沒有進來。但這里也有潛在的問題,你為何確定會有源源不斷地新韭菜會參與進來?

比特幣從2009年面世以來,已經有8年的時間,到現在為止,全球的投資人也僅僅在300-600萬人之間(並不準確,事實上難以進行準確的估算),仍然是很小眾的投資品,仍未跨越從早期參與者到主流大眾市場的那道鴻溝。

阻礙加密數字貨幣走向主流市場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作為投資品未能獲得監管機構的充分肯定。就國內情況看,因為監管的限制,便衍生出下面兩個問題:

一是支付體驗的滯後。在快捷支付早已經成為充值標配的當下,在比特幣交易所充值依然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即從銀行APP中向特定賬戶匯款,需要輸入“收款人”、“匯入銀行賬號”、“匯入銀行”、“金額”、“附言備註信息”等,仍然是PC時代的支付體驗。究其原因,2013年央行等五部委發布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直接或間接為客戶提供其他與比特幣相關的服務”。

二是未能進入主流的金融產品交易場所,金融機構、B端大資金很難布局,僅僅靠散戶的力量,交易量低,難言天量天價。近期,在比特幣暴漲的刺激下,交易量暴增,國內三大交易所日均交易比特幣20000-40000枚,合計金額僅4-8億元人民幣。

所以,除非監管機構完全轉變對比特幣交易的態度,否則指望新的大資金進來,似乎可能性不大,比特幣交易只能局限於特定的小圈子里。缺乏大量的新投資者,缺乏新的資金接盤,憑什麽就能肯定現在的高位只是開胃菜呢?

還有最後一個理由是,若你管不住你的手,在不該買入的時候買入,你必然也管不住你的手,在不該賣出的時候賣出或在該賣出的時候不賣出,即便賺到了前期的紙上浮盈,也無法落袋為安,總是空一場罷了。

比特幣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407

IMF:加密資產在金融體系中占比尚小,但潛在風險需創新性監管合作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FSR,下稱《報告》)。《報告》稱,在多年極低利率和波動中累積起來的金融脆弱性可能會使前方的道路崎嶇不平,並使增長面臨風險。

除了傳統的金融資產和風險,伴隨去年以來加密貨幣和首次代幣發行(ICO)的無序發展,全球央行對加密貨幣的研究加快,究竟該如何定性加密貨幣,加密貨幣可能給金融體系帶來何種益處及新的選擇,存在哪些風險,該如何監管,該如何趨利避害,央行法定數字貨幣是否是更好的選擇?待解的問題層出不窮。

IMF過去也曾多次針對加密貨幣及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發布研究報告,在最新的《報告》中,IMF再次探討了加密貨幣。

《報告》稱,加密資產背後的技術有可能提高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效率,但加密資產受到欺詐、安全漏洞和運營失敗的影響,且牽涉到非法活動。目前,加密資產似乎並未造成金融風險,但是如果它們的使用更為廣泛卻沒有適當的保護措施,那麽就可能導致這種風險發生。

加密貨幣尚不足以挑戰法定貨幣

2017年,比特幣在達到2萬美元峰值後,陷入跌宕起伏的“過山車”行情,同時,ICO也創造了無數個一夜暴富的新貴神話。這些都讓加密貨幣從無名小卒一躍成為頭條明星。對其性質和在金融體系中的作用的討論也相繼展開。

目前,各國在加密貨幣的定性上觀點各異,主要有三種:一是可以將加密貨幣作為數字貨幣用來支付;二是將比特幣定義為“商品”,可以交易;三是將比特幣定義為洗錢、金融詐騙的工具,堅決抵制。

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委在《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中指出,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但在日本,日本內閣於2017年正式簽署的《支付服務修正法案》承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支付手段的合法性。

即使在同一國家,不同的部門對加密貨幣可能也有不同的定性。在美國,各部門對於加密貨幣的定性都不盡相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認為加密資產是一種商品,國稅局(IRS)認為它們是財產,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其采取個案處理的態度,此前曾叫停部分ICO項目。

在IMF看來,加密資產有結合傳統貨幣和商品的潛在益處。如同法定貨幣一樣,它們或許可以兌換其他貨幣,用於支付、價值存儲。作為投資產品,盡管其能力依然受到紀錄短、監管不確定性和市場基礎設施較原始等因素的影響,但加密貨幣有可能能夠使投資組合更加多元化。加密貨幣的底層技術——分布式賬本技術(DLT)也可以帶來更高效的市場基礎設施。

但IMF也坦言,加密資產雖被“吹捧”為新的資金形式,但還遠遠不能完成貨幣的三大基本功能。

IMF指出,雖然加密貨幣可以用來存儲價值,但其作為交換媒介的功能卻很有限,加之波動性較高,使其無法成為可靠的記賬單位。

正因為如此,雖然紅遍全球,但現階段,加密資產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占比實則非常有限。

IMF介紹稱,加密資產的總市值不到G4國家央行合並資產負債表的3%。其中,前三大數字貨幣——比特幣、以太坊和瑞波幣分別占加密貨幣市值的47%、15%和8%。因此,加密貨幣目前對法定貨幣或貨幣政策執行所構成的挑戰尚非常有限。

與此同時,雖然2017年加密貨幣的價格暴漲讓人們回想起次貸危機、科技泡沫、郁金香泡沫等歷史上的投資泡沫,但IMF的分析顯示,風險調整後的加密貨幣收益在中期內並沒有顯著超過主流資產的收益。加密貨幣的夏普比率與標準普爾500指數在過去三年的風險回報率相對接近,低於投資FANG(臉書、亞馬遜、奈飛、谷歌)的收益率。

IMF還發現,比特幣與其他資產類別相關性較低。根據IMF的測算,比特幣與其他資產類別之間的無條件相關性在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間幾近於零。即使在近來的波動期,相關性也並未出現顯著變化。因此,比特幣能夠被用於多元化投資。

“隨著更廣泛的采用和技術改進,一些加密資產可能會更好地履行貨幣的功能,從而給法定貨幣造成競爭壓力。”IMF稱。

金融體系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不過,IMF也警示,加密貨幣的急劇增長可能對未來的金融穩定構成風險,因此需要監管機構提高警惕。

IMF稱,加密資產交易(crypto-asset exchanges, CEs)能夠提供流動性、杠桿和保管服務。各轄區內,通過數千種不同加密貨幣,有超過180筆CEs,每日平均交易量達300億美元。

此前,2017年12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相繼推出比特幣期貨合約。目前來看,期貨交易量僅占CME和CBOE整體交易活動的一小部分,在CEs的比特幣現金市場上報告的交易量僅為2.3%。

即便如此,在IMF看來,由於其不透明性以及不受監管,CEs的安全漏洞和交易失敗已經導致了高波動性和嚴重的損失,也因此,成為投資者的一項主要風險。

具體而言,IMF認為需要從四個方面緊密監測加密貨幣。

一個是杠桿交易。CEs對杠桿頭寸設定了較寬松的限制,有些例子中杠桿率為15倍、25倍甚至100倍。CME和CBOE交易的期貨合約也存在隱憂,因為這兩個交易所中的清算成員即使不直接參與市場,也會通過對擔保基金的義務,承擔與這些合約相關的風險。不過,基於加密貨幣現階段在金融系統中占比還較低,溢出效應有限。

第二個需要監測的是融入主流金融產品。加密資產相關投資基金、ETF和期貨合約的擴散,增加了主流投資者將這些資產納入其投資組合的機會。長此以往,可能增加加密資產與傳統金融資產間的關聯性,從而提升其對傳統金融產生沖擊的傳導作用。

第三個需要監測的是銀行體系的部分非中介化。IMF認為,大規模的從法幣向加密貨幣的轉變可能會給銀行的商業模式帶來挑戰。如果這種轉變較廣,將導致金融體系變得去中心化,銀行在傳統的貸款業務和支付系統中將扮演的角色變小。因此,在一個去中心化的體系中,金融穩定風險可能變得更加突出,因為現有銀行體系的關鍵——審慎和安全網功能將只能保護金融體系中較小的一部分,央行作為最後貸款人的能力可能被削弱。

最後一個需要監測的是跨境交易。加密貨幣市場的缺乏透明度以及快速增長可能會導致市場混亂。由於交易機制的無邊界性,上述混亂情況可能會波及他國,並因各國的監管手段不同而進一步惡化。

IMF還指出了加密貨幣在投資者保護和反洗錢方面的問題。

加密貨幣的設計原理使得其具有高度匿名性,這就使它成為洗錢和資助恐怖主義的重大潛在的新手段。因此,IMF建議,在設計合適的加密貨幣環境時,監管機構和主管部門必須對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等給予特別警惕,運用“要求報告、客戶盡調、交易監控”等預防措施。

推進創新性監管合作

除了定性各不相同外,目前,各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也態度迥異。

美國、新加坡、瑞士等國對比特幣的態度比較積極,或承認比特幣的資產地位,或允許交易權利;日本甚至承認比特幣的支付地位;中國、韓國、印度等則不斷強化監管,如交易實名制、對交易所嚴格審批,對交易獲得收入進行征稅等。

中國在2017年9月4日禁止ICO後,緊接著叫停了境內加密數字貨幣交易,並出臺相應措施打擊比特幣挖礦行為。

2018年2月,監管再次升級,中國央行主辦媒體報道稱,針對境內外ICO和虛擬貨幣交易,央行將采取一系列監管措施,包括取締相關商業存在,取締、處置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等。以後只要發現一家就要關閉一家;同時,未來視事態發展情況,也不排除出臺更進一步監管措施的可能。

但另一方面,中國央行關於央行法定數字貨幣(CBDC)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開展。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在2018年全國貨幣金融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明確表示,將紮實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研發。

韓國在2017年底宣布將對加密貨幣采取嚴厲的措施,並自2018年1月1日起,令各平臺禁止所有 19 歲以下未成年人的賬號進行比特幣交易。

日本、俄羅斯對加密貨幣的態度則較為積極。

2017年4月1日,日本金融廳頒布《虛擬貨幣法》,將比特幣定性為一種資產,可以用於支付。2017年9月29日,日本金融廳向11家公司發放了首批數字貨幣交易許可證。

2018年1月12日,俄羅斯財政部長表示,財政部計劃合法化在官方授權交易平臺上進行的加密貨幣交易,並強調會對交易進行一定的限制但不會禁止;俄羅斯央行則表示,不同意合法化比特幣交易,但允許進行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

英國財政部稱,預計將於2018年底實施加密貨幣監管政策,內容或將包括反洗錢、禁止匿名等內容。在國家監管態度還未明朗前,英國部分抵押貸款機構拒絕為比特幣投資者提供貸款服務。

基於此,IMF在加密貨幣監管方面,呼籲“未來的決策需要靈活、具有創新性,並需要合作”。

IMF並表示,其可以通過提供建議,以及作為一個討論和國際合作論壇來幫助推進加密資產監管的相關議程。IMF鼓勵各國權威部門和國際標準的制定者加強加密貨幣監測以及監管協同方面的合作。同時,還需要立即采取行動來彌合影響有效監測的潛在風險的數據缺口;支持系統性風險評估和及時的政策回應;並支持保護消費者、投資者和市場完整性的措施。

此外,IMF稱,鑒於加密貨幣的無邊界性質和監管套利的風險,提出有效監管方法的共同要素,以此促進一致的國際合作至關重要。這些共同要素可能包括良好的實踐、可促進ICO透明度和整體性的監管要求、加強加密貨幣交易的風險管理和穩健性。

此前,IMF總裁拉加德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也曾表示,加密貨幣領域需要各國合作,該合作要在不導致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允許足夠的創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95

韓國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涉嫌違規遭調查

在韓國檢察部門突擊搜查韓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UpBit後,引起了加密貨幣市場的大跌。據CoinDesk數據顯示,周五比特幣下跌5.5%至8511美元,為4月20日以來的最低點。其他主要加密貨幣在過去24小時內亦下跌了兩位數。以太坊下跌11%,交易在680美元附近,瑞波幣下跌近17%至66.7美分,EOS下跌近19%至14.85美元。

韓國檢察部門周五以涉嫌欺詐為由突擊搜查UpBit,認為UpBit私自挪用客戶資金至自有賬戶。UpBit作為全球交易量第四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隨後在其網站上表示:“UpBit目前正在受到起訴調查,我們正在努力配合,所有交易和提款等服務正常運行,您的資產仍安全地保存在您的賬戶中。

由於監管不確定性,比特幣今年以來一直處於掙紮狀態。自去年12月份以來,比特幣已經下跌了超過一半的價值。然而,隨著主要加密貨幣會議在下周在紐約舉行,許多數字貨幣愛好者都預計比特幣將會逐漸複蘇,因為在去年五月的加密貨幣大會期間,比特幣的就曾上漲超過2000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18

互金專委會發布區塊鏈安全報告,提示加密資產交易平臺六類隱患

區塊鏈技術迅速發展,虛擬貨幣漸漸走入大眾視線,虛擬幣交易平臺也如雨後春筍一般興起。然而交易平臺背後的經營者能力,以及平臺的自身安全性並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2017年6月,韓國最大交易所Bithumb被盜數十億韓元,三萬用戶信息被泄露;2017年12月,斯洛文尼亞加密挖礦網站Nicehash被盜約4700個比特幣,價值約6200萬美元。在區塊鏈和虛擬貨幣領域,此類由於交易所安全性導致損失的案件頻頻發生。

8月8日,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下稱“互金專委會”)發布《區塊鏈技術安全概述報告》(下稱《報告》)指出,區塊鏈技術目前的發展方興未艾,大多的技術和應用處於試驗階段。目前,發生的安全事件多集中出現於加密資產相關領域,給用戶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其安全問題日益受到行業關註。

區塊鏈安全環環相扣

區塊鏈應用從架構上分為三層,基礎網絡、平臺層和應用層。三個層面相互影響,每一個環節出現的安全問題,都將給下個環節帶來更多的安全問題。

互金專委會表示,在進行區塊鏈項目開發的過程中,從設計到實現,從驗證到響應,不僅僅需要考慮到單個環節的安全性問題,也需要將其放入到整體的層面中去判斷可能出現的風險點。

以基礎網絡層為例,基礎網絡由數據層及網絡層組成,是區塊鏈的基礎部分,該部分封裝了區塊鏈的底層數據,對區塊鏈的數據采用非對稱性加密,利用P2P網絡並設置了傳播、驗證機制等。目前,主要面臨的安全問題為信息攻擊與加密算法攻擊、節點傳播與驗證機制風險。

《報告》指出,從數據區塊信息攻擊風險來看,一方面寫入區塊鏈後的信息很難刪除,不法分子將某些有害信息、病毒特征碼、淫穢信息等寫入區塊中,影響區塊鏈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大量的垃圾交易數據攻擊會堵塞區塊鏈,使得有效交易和信息遲遲無法被處理。

P2P網絡風險方面,區塊鏈信息傳播采用P2P的模式,節點之間的信息傳播,會將包含自身IP地址的信息發送給相鄰節點。由於節點安全性參差不齊,較差的節點容易受到攻擊,目前可進行攻擊的方式包括:日食攻擊、竊聽攻擊、BGP劫持攻擊、節點客戶端漏洞、拒絕服務(DDoS)攻擊等。

據悉,2018年3月以太坊網絡就爆出“日食攻擊”。“日食攻擊”是其他節點實施的網絡層面攻擊,其攻擊手段是囤積和霸占受害者的點對點連接時隙,將該節點保留在一個隔離的網絡中。這類攻擊旨在阻止最新的區塊鏈信息進入到日食節點,從而隔離節點。而比特幣網絡很容易受到日食攻擊。

加密資產交易平臺六類隱患

近幾月,數起針對交易平臺的攻擊事件發生。2018年1月,日本的加密資產交易平臺Coincheck被入侵,損失超過5億美元;韓國交易平臺Coinrail也證實在2018年6月被黑客攻擊,入侵損失達3690萬美元。

互金專委會表示,加密資產是數字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針對加密資產交易平臺展開的頻繁網絡攻擊不斷沖擊著用戶對於數字資產的信任。

目前看來,加密資產交易平臺主要有六類常見隱患和漏洞,即拒絕服務攻擊、網絡釣魚事件、熱錢包防護問題、內部攻擊、軟件漏洞和交易可鍛性。

拒絕服務攻擊是目前最主要的針對交易平臺的攻擊方式。攻擊者通過拒絕服務攻擊使得交易平臺無法正常訪問,用戶因為無法準確分辨攻擊程度,往往會造成恐慌性的資產轉移,從而給交易平臺帶來損失。

互金專委會表示,目前即使是最好的技術措施也無法保護加密資產交易平臺免受網絡釣魚攻擊。欺詐者往往通過虛假域名或者仿冒頁面的方式迷惑受害者,受害者如無法分辨交易平臺的真實性便會遭受資產上的損失。

許多交易平臺使用單個私鑰來保護熱錢包,如果犯罪分子可以訪問單個私鑰,他們將能夠破解與私鑰相關的熱錢包。例如,2017年首爾交易所Yapizon的攻擊,攻擊者一年內前後兩次對交易平臺發起了針對平臺上熱錢包的盜取,總共造成交易平臺近50%的資產損失,並最終導致了交易平臺破產。

另外,由於沒有完善的風險隔離措施或對於員工權限監督不力,導致部分擁有平臺操作權限的員工利用內部信任監守自盜。例如,2016年交易平臺ShapeShift發生的員工盜取比特幣事件,通過私下盜取和將敏感信息轉賣給他人的方式給交易平臺共造成23萬美元損失。

軟件漏洞則包括單點登陸漏洞、oAuth協議漏洞等。互金專委會表示,目前各國都有法律要求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實施信息安全措施,以保護客戶的存款。但由於區塊鏈領域還處於起步階段,目前缺少適用於加密資產的此類規範。因此,許多交易平臺在缺乏安全規範約束的條件下,存在大量漏洞並非偶然。

據悉,Mt.Gox是曾經占據世界交易總額80%的世界第一大比特幣交易平臺,然而,“Mt.Gox事件”成為加密資產歷史上最大的攻擊之一,共造成4.73億美元的損失,這次攻擊事件便是由黑客在初始交易發布之前向公共賬本提交代碼更改進行的。

互金專委會指出,區塊鏈的技術支持者常常認為區塊鏈交易是高度安全的,因為它們被記錄在據稱不可更改的記錄上。但是每個交易都需要有相應簽名,而在交易最終確認之前,記錄是可以被暫時偽造的。

針對上述風險與隱患,互金專委會建議,平臺應在技術開發方面持續投入,抵禦日益增長的黑客攻擊,切實的增強系統的安全性;同時,確保員工保護安裝在專業工作計算機或個人計算機上軟件應用程序相關的登錄憑據,並完善安全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另外,應定期進行安全測試,建立完善的應急響應機制;進行網絡安全隔離,謹慎進行服務端口開放,並選擇具備完善防護的能力的服務供應商。

互金專委會指出,行業需要統一的治理機制,引入第三方監管與合作,在出現問題時及時與外部協同工作。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