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科技股之外的智能控電系統 - 博耳電力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27.html

近日最熱門的投資板塊,偏重科技和醫藥。上週的文章提及炒股不炒市,那麼香港在這多事之秋,如《明報》前總編劉進圖光天化日被斬殺,情況危殆,歹徒就似公然向全香港人挑釁;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受薪開會,卻於會議期間在iPad 看年輕美女性感照...  還有甚麼穩陣兼有前景且值得投資的公司?

高新科技和生物醫藥之外,售賣智能配電設備的博耳電力(1685),值得留意並買入。其健康指數達80分,而2013年半年業績顯示勢頭良好(達7分),

毛利率:28%
淨利率:25%
營業額:+15%
毛利    :+20%
淨利潤:+31%

公司淨利潤和毛利的增長高於營業額的增長,顯示管理層擴張業務的同時,有效控制生產和營運成本。而截至2013年6月30日在手訂單金額達12.8億元,足足是2012年全年的營業額。即公司在上半年已確保全年營收不倒退。儘管2013上半年的毛利和淨利潤都不足2012年全年的50%,但相比2012年同期有顯著增長(+20% & +31%),估計部分訂單和服務要下半年才能入賬。公司沒有長期貸款,持有現金是短期貸款的1.8倍,財務穩健。

博耳電力的主要產品,是智能配電系統方案和節能方案,預計兩者佔2013年全年營業收入的65%和20%。不論智能控制或效能提升,都符合政府提出的城市智能化和環保減排。其智能配電方案更與醫療系統接軌應用,作全醫院的電力監控,確保手術室持續供電。而節能方案則與數據中心接入應用,包括中金數據、中國移動等,並透過數據分析減低電能消耗。 

智能控制和數據分析都是未來趨勢,博耳電力的業務有潛質繼續擴張發展。過去12個月,股價增長133%,現價約$8.4, 預測市盈率約15.5倍。抵買嗎?

下圖可見股價處於上升軌道,$8.2 - $8.6 是交投活躍區,支持位不斷提升。現價不是最抵,但值得買入,估計回報超過20%。 

(圖表來源:分析之師 http://analystz.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24

科技股,改變世界還是一團泡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897

本周,標普500指數兩次刷新歷史高位,其中,科技股表現亮眼,這不禁讓人聯想到2000年網絡股崩盤。 的確,目前科技公司表現搶眼,無人能敵。多年來疲軟的經濟讓投資者失去了往常獲得增長的機會,所以他們將希望寄托在了新興技術的身上。此次,對科技公司的投資主要集中於4個板塊:社交媒體、生物技術、網上銷售以及一系列革命性的硬件技術(尤其是特斯拉電動汽車和3D打印技術)。 據美國財經科技網站Business Insider報道,瑞銀資管的投資主席Mark Haefele稱: 現在投資者對投資充滿了希望和夢想,而不是關註於投資的下行風險,這很自然的將他們推向了科技股。 Facebook以19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Whatsapp,市盈率超過20倍,而市銷率超過10倍,這些數據都創下網絡股崩盤以來新高。然而,投資者們似乎相信,此次科技公司的興起與之前網絡股泡沫有所不同。研究發現,在過去,公司只需要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上.com字樣,股價就能在10天內平均上漲74%。 特斯拉股價在兩年內上漲超過600%,有對沖基金經理認為,如果特斯拉有10%的可能占領10%的汽車市場,那現在的估值就顯得十分合理。投資界的一句金句是: 如果XXX公司能像谷歌一樣增長,那他的價值則遠超過現在的股價。 現在,許多基金經理也已經放棄了傳統的估值工具,不再專註於增長率或是盈利能力,而是開始預估目標公司在10年內能占到行業內多少的市場份額。 那2000年的網絡股崩盤究竟會不會重演? 其實,目前的情況與2000年有所不同。現在的高估值科技股票市值在總市場中占比很小,並不像網絡股泡沫時那樣主導市場。這意味著即使他們下跌,造成的沖擊也不至於造成市場崩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16

科技股投資,越貴越好? 點拾Deepinsight

http://xueqiu.com/3915115654/28449674
最近在想估值的問題。對於科技股來說,估值到底是貴好還是便宜好?很多問題也沒有想明白,和大家交流探討一下。

從歷史上看,發現科技股有一個有趣的趨勢:他們往往會在一段時間有非常強勁的股價上漲動力,盈利預測不斷超出市場預期。而市場在這個時候總是有大量分歧,看不清公司的市場空間,對於盈利模式也不完全理解。然後在一片「太貴了」的聲音中,股價不斷地上漲。然後有一天,增速開始下滑,市場對於公司的理解變得清晰,然而,股價也不再漲了。這個時候,雖然盈利還在增長,但一切變得清晰後,估值卻不斷下移。讓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首先是微軟,下圖是微軟的股價走勢圖。自從1990年以來經歷了非常巨大的上漲。特別是1995年Windows 95系統的推出,對於整個PC行業都是革命性的。之後微軟經歷了見誰滅誰的階段,把當年瀏覽器份額第一的Netscape也幹掉了。到了2000年,我記得美國有一個基金經理的調查,什麼股票是你最看好的。微軟毫無疑問排名第一。而也是這一年,股價見頂,估值出現了長期的下滑。
查看原圖

再來看看谷歌:谷歌在剛剛上市後也是經歷了一波上漲,那時候許多人還不理解谷歌的商業模式,這個由兩個年輕小夥創立的公司為什麼能成為全球最偉大的公司之一。市場不明白谷歌的廣告系統如何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提款機。大家還在擔心雅虎搜索引擎龍頭最後被幹掉的場景在谷歌身上再次發生。然而,股價卻依然不斷上漲。之後等市場開始弄明白谷歌商業模式後,股價也是經歷了估值的下滑。雖然有2008年金融危機的因素,但到2012年上半年,谷歌的反彈遠遠不及其他高科技的公司。直到今天,市場發現谷歌不僅僅是一個搜索引擎公司。他的平台價值太強大了。而且云計算,安卓系統,任何一項技術儲備都足以雄霸天下。這時谷歌的股價才開始創歷史新高。
查看原圖最後在看偉大的蘋果:這家公司的估值在開始推出iPod之後就不斷慢慢下滑。當然,iPhone和iPad的推出大幅拉動了盈利增長。然而,在智能手機大幅提高的時候,以及喬布斯的去世,蘋果的估值終於和標普500接軌,變成了一個藍籌價值股。

查看原圖
我想說的是,對於科技股到底是估值貴好還是便宜好?許多美股的科技股基金經理認為便宜對於科技股是一個褒義詞。或許當一個券商因為估值便宜推薦某隻科技股時,他們也要開始賣股票了。估值的回落是為什麼?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行業空間。當行業空間看的清晰時,也是差不多看到天花板的那天。我清楚地記得當iPhone剛剛推出時,市場的預期是多少年以內佔智能手機5%的市場份額。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這款產品的空間到底有多大。今天,當所有賣方分析師都能清楚預測蘋果每個季度的出貨量時,估值也和標普接軌了。

或許,牛股永遠是在爭議中上漲,在清晰中回落。也可能,估值對於投資來說遠遠沒有空間和方向來的重要。

點拾原創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研究,歡迎幫我們轉發。轉發請註明出處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27

有獲利撐腰 科技股泡沫不會破

2014-05-19   TCW
 
 

 

美國時間五月六日這天,美國網路科技股大跌,包括推特(Twitter)、Yelp等網路公司單日暴跌超過一成。

同一天,還有另一件大事,阿里巴巴正式向美國證管會(SEC)提交上市申請,市場預估,掛牌募資規模可能達到兩百億美元,預估將超越臉書(Facebook),創下美股首次公開上市(IPO)規模的歷史新紀錄。

這兩個看似不相干的事件同時發生,雙雙觸動了市場最敏感的神經:網路股泡沫要再度來臨了嗎?

還記得二○○○年,網路股泡沫破裂,美國股市曾單日縮水超過一兆美元,隔年泡沫消退時,一大票網路公司連錢都還沒賺到,就把資金燒光後,黯然下市。

網路新貴會犯兩次錯?金融圈不悲觀,短線看多

由於這個慘痛經驗記憶太深刻,近幾年,投資界只要看到科技股大跌、新上市網路股漲太兇,就不免開始焦慮:泡沫要破了!三年前,求職網站領英(LinkedIn)上市當天大漲一倍,市場耳語,泡沫要爆了;兩年前,臉書高價上市,市場擔憂掛牌日就是泡沫破裂時;到了今年初,臉書以天價購併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連德高望重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赫斯克特(Jim Heskett),也忍不住公開撰文詢問:泡沫真的要破了嗎?

然而,前幾次的泡沫陰影都沒有這次來得嚴重,因為,那斯達克自從今年三月五日以四千三百五十七點創下千禧年泡沫化後的新高後,指數反轉直下,不但一度跌破四千點大關,在五月初的美股超級財報週中,明明上市公司發佈了還不錯的獲利,指數依然欲振乏力,甚至出現單日大跌。

阿里巴巴這時跳出來申請掛牌,除了募資規模可能創紀錄,它的加入,還可能將美股首次公開上市家數推上二○○○年網路泡沫以後的歷史最高,新股掛牌家數與規模來到新高點,更增添泡沫化的想像空間。

到底,泡沫真的要破了嗎?

目前華爾街媒體圈認為情況不妙,但金融圈則認為,時候未到。《財富》(Fortune)雜誌編輯藍星斯基(Adam Lashinsky)大喊,泡沫來了,因為竟有準上市公司想藉由邀他便宜認股,來賄賂他。福斯財經(Fox Business)專欄作家、矽谷老兵托巴克(Steve Tobak)也說:「網路新貴會犯兩次同樣的錯誤(指泡沫破裂)嗎?答案是,會。」

然而,金融圈不那麼悲觀,華爾街知名空頭派、GMO資本創辦人葛拉瑟(Jeremy Grantham)出乎意料的短線看多,他認為,泡沫會破,但還不是時候,今年第三季以前科技股修正過後,第四季起就將回覆多頭走勢,直到二○一六年美國大選前後,泡沫才真的破滅。摩根士丹利前經濟學家謝國忠則預測,由於金融業結構改變,泡沫不同於千禧年的跳水式大跌,將緩慢破裂。

答案如何,這時候最有資格回答的,就是投資美國科技股,去年以超過四○%績效,稱霸海外科技基金的德盛全球高成長科技基金經理人湯瑪士(Sebastian Thomas)。

他曾是軟體開發者,擁有近二十年研究資歷,經歷過上一波網路泡沫。他與團隊共同管理高達六十億美元資產,以對市場反應迅速聞名。去年九月底時,第一大持股還是Google;十二月底已經轉進美國知名評等網站Yelp;今年三月底時,第一大、第三大持股已是近期表現穩健的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以下是湯瑪士的專訪紀要。

科技股大跌代表泡沫化?市場口味在變,轉向價值型

《商業週刊》問(以下簡稱問):網路科技股有沒有泡沫化的疑慮?

湯瑪士答(以下簡稱答):有些人的確擔憂一些網路公司市價來到過高水準,但比起二○○○年的網路股泡沫,現在的網路公司營收變高,有堅實成長率,並不是泡沫。當年沒有任何公司達到阿里巴巴的營收規模,也沒像臉書這樣,去年第四季獲利從前一年的五、六百萬美元,成長到五億美元。

因此,這波修正與網路泡沫的差別在於,當年許多公司營運沒有獲利模式,人們急著衝流量、人氣,但不知如何化為收入,只以眼球來計算。但是,現在有技術可以針對不同人,即時提供特定廣告訊息,能知道營收可以從哪裡來。

問:阿里巴巴掛牌將如何影響股票市場?他們選錯了上市時機嗎?

答:市場估計阿里巴巴上市後市值將達一千五百億美元。該公司也是網路並沒有泡沫的證據,阿里巴巴不需要向投資人推銷本夢比,因為它本身營運成熟且有營收,是中國網路業的領頭羊之一。由於營運模式成熟,掛牌後,新進投資人較難賺到爆發性的報酬,但人們希望這個首次公開上市能成功,以證明市場對(網路股的)風險偏好沒變差,會對市場有一點帶動的力道。

阿里巴巴有很多現金,營業利益率超過五成。新股掛牌的目的,其實是讓大股東可以出場,而且掛牌頂多募資數百億美元,比起上千億美元市值只是一小部分,他們可以選擇任何時候掛牌。

問:這波網路科技股大跌,代表什麼?

答:現在不是科技股的衰退,而是修正。從個股股價漲跌,可以看到市場的口味正在轉變。很多公司透過現金減資、庫藏股買回,將獲利回饋給股東。

例如蘋果等大公司發放現金股利、買回庫藏股規模高達九百多億美元,股價抗跌;相對的,一些小公司保留獲利以追求高成長,在未來幾年內,顯然都不太可能發放股利,在這個時間點,其中高成長股可能會受害。

投資人從過去偏好高成長,到現在傾向有比較平衡的組合。因此,市場上可看到舊科技股上揚、新科技股急跌,大型股當道的同時,中小型股卻下滑。

我收到一家掛牌公司的報告,公司由於投入海量資料(Big Data),營收成長率高達七、八成,但報告出爐後,股價文風不動。只因為它被分到新科技類別,並不是目前市場的主流。

接下來,可以預期,由半導體業者領軍,大公司將擴增買回庫藏股、發放股利的手筆,很多公司現金殖利率相當吸引人。其實,科技業股利發放水準仍低於其他成熟產業,未來成長將很迅速。

未來選股原則為何?要能持續獲利、創造現金流

問:這波科技股修正會持續到什麼時候?

答:如果把產業內的公司分為新科技公司(如推特)與舊科技公司(如微軟),由於前者有好長一段時間表現比後者好,兩大類別本益比差距還滿大的。但自三月網路科技股價修正以來,新興網路股大跌,但包括微軟、甲骨文(Oracle)等老牌軟體公司,以及新帝(SanDisk)、思科(Cisco)等有二十年以上歷史的硬體公司,都在這波修正中相對抗跌,甚至逆勢上揚。

背後原因是,過去投資人擔心網路新科技讓舊模式崩潰,例如電子商務打敗傳統零售業,很多公司不見了,像戴爾(Dell)、康柏(Compaq)也從股市消失,投資人必須積極擁抱下一世代的科技潛力公司。但現在,投資人回頭檢視實際的基本面價值。這過程中,投資人從這個極端轉移到那個極端,需要一點時間。

投資一家公司最基本的價值,在於它能否持續獲利與創造現金流,這評估方式不只亙古不變,也是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最愛。所以,不論這波科技股修正到底將歷時數個月還是數年,選股時只要回答一個問題:哪家公司縱使面臨股市修正,長期而言,依然能為股東創造價值?在我看來,市場上還有很多公司能達到這個標準。

問:根據你的團隊研究,最看好哪些科技產業發展?

答:機器人、物聯網、海量資料等新科技,雖然佔上市公司營收比重還微不足道,但長期而言,肯定是未來趨勢。同時,電動車、雲端運算、創新軟體服務依然在高速發展;在半導體業,也已看到很堅實的復甦。這些趨勢是如此的明顯,也是為什麼我對科技股總是很樂觀的原因。

【[延伸閱讀】老牌科技股比新興科技股抗跌——美國科技股表現一、舊科技股1.新帝5/12收盤價(美元):90.931個月來漲跌幅:23.8%2.蘋果5/12收盤價(美元):592.831個月來漲跌幅:14.73%3.甲骨文5/12收盤價(美元):41.951個月來漲跌幅:7.62%4.雅虎5/12收盤價(美元):34.451個月來漲跌幅:4.81%5.思科5/12收盤價(美元):23.191個月來漲跌幅:3.25%6.微軟5/12收盤價(美元):39.971個月來漲跌幅:1.94%7.英特爾5/12收盤價(美元):26.371個月來漲跌幅:1.58%8.Google5/12收盤價(美元):529.921個月來漲跌幅:-0.13%

二、新興科技股1.臉書5/12收盤價(美元):59.831個月來漲跌幅:2.22%2.eBay5/12收盤價(美元):51.331個月來漲跌幅:-3.98%3.Groupon5/12收盤價(美元):6.151個月來漲跌幅:-11.51%4.Zynga5/12收盤價(美元):3.591個月來漲跌幅:-11.79% 5.推特5/12收盤價(美元):33.941個月來漲跌幅:-15.26%

註:漲幅統計期間(4/11~5/12),新帝、蘋果、英特爾配發股息,已還原息值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30

賭徒和先知對「科技股」的共識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21.html
問題如果朋友問哪個「科技板塊」有投資價值,你會想起:
1.      遊戲類 - 金山/Zynga?
2.      社交類 - 未有盈利卻有無限想像的Twitter/微博
3.      網上市場 - 如阿里巴巴
4.      最新最「Sexy」未可歸類的 start-up - 如未上市已值100億美元的CallApp “Uber”?

如果朋友說他想投資在「半導體」生產商, 你會否覺得他是傻的?

熟悉價值投資的朋友,對Seth Klarman這名字絕不會陌生。他建立BaupostGroup 可謂是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以外其中一個最成功的價值投資基金。巴菲特的外號是「奧馬哈的先知」(”Oracleof Omaha”),你知道投資界另一個有「先知」稱號的人是誰嗎? 正是Seth,人稱”Oracle of Boston”「波士頓的先知」。Baupost Group不使用槓桿借貸去投資,由1992年成立20年,年均回報19%Seth 其人非常低調,絕少受訪。客戶也以家族基金和大學的endowment fund為主。

領導綠光資本(Greenlight Capital) David Einhorn,雖然也奉行價值投資,身家也同樣豐厚,性格行為卻南轅北轍。 其「戰績」有: 2007年高調沽空雷曼股票; 2011年公開要求當時微軟CEO 下台; 2013年控告蘋果以施壓改變其派息。David Einhorn本人似乎很喜歡水銀燈下的生活,曾多次參加電視直播的世界撲克錦標賽(World Series of Poker)

兩個重量級基金經理,手法性格截然不同,筆者卻發覺現時他們對「科技股」有很相近的理解:
1.      他們現時沒有投資上述那些「科技股」
2.      他們在「科技板塊」上其中一個最大的投資都在一間叫”Micron”的公司。其中Baupost GroupMicron的投資佔全個基金的三分之一(11億美金)Greenlight Capital 也有近15%(10億美金)押注Micron.

Micron是甚麼公司? 它是全球最大的記憶體儲存與影像感測器生產商,主要產品包括DRAMNAND快閃記憶體、SSD固態硬盤和CMOS影像感測器。是的, Micron就是一間不折不扣的「半導體」生產公司。Micron 業務既不「Sexy」,也沒有無限想像的空間。TrailingP/E 只有10倍。

也許你對美股無興趣, 但如果想在投資上再進一步的話,有幾點你不可不想:
1.      為什麼他們沒有持有那些「科技股」由「先知」到賭枱上”All-In”面不改容的賭徒也不敢染指?
2.      為什麼要押注Micron這種「舊科技股」這類「半導體」公司在整個科技狂潮中是甚麼角色淘金者還是賣鏟賣工具的人?
3.      Micron是因為公司本身優質還是「半導體」全行未來有前景這個答案可以套用在亞洲,猶其是香港台灣上市的同行嗎如果Micron做得好又對它們有何影響?

近日股市回昇,上月的科技股小股災已被遺忘。收音機及報紙又不停出現「騰訊拆細會爆升」、「阿里巴巴天價上市」這類東西。與其人云亦云,不如思考一下以上問題,必能幫你避過不少陷阱,發掘更多好的投資機會。

上哲
www.facebook.com/shangzhe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399

2014年是硬件的回歸,兼討論科技股的板塊輪動 點拾Deepinsight

http://xueqiu.com/3915115654/29536979
2014年是硬件的回歸。

板塊輪動是許多投資者喜歡的投資方法。特別是在過去經濟週期處於強週期的時候,許多人通過板塊輪動,一步步跟隨經濟復甦的脈絡,一直買入在經濟復甦景氣度高的行業而賺了大錢。然而,板塊輪動的方式並不僅僅限於對於經濟週期的把握,在科技股投資中我們也發現了清晰的板塊輪動節奏。每一輪的科技股牛市都是先通過硬件的突破,再向軟件,應用發明的大爆發。

這一輪的移動互聯網盛宴,也是先由蘋果推出iPhone後的硬件突破而開始的。雖然蘋果的iPhone技術真正成熟以及大規模的換機要到2010年6月推出iPhone 4之後才開始,但看蘋果股價過去五年的走勢圖我們發現,蘋果早在2009年就啟動了「主升浪」,從2009年100美元的水平一路上漲到2012年9月的700美元水平,四年上漲七倍。蘋果的上漲來自於對於硬件端的創新。iPhone的偉大在於推廣了智能手機的理念,也推動了各個品類智能手機的發展。包括三星,小米,HTC等。
查看原图
隨著智能手機的滲透率提高,帶動了互聯網平台商的使用和價值。我們看到互聯網社交平台公司Facebook的上漲是在2013年的6月開始到2014年的2月。股價從25元的水平一路上漲到70元。Facebook從上市之後,股價幾乎橫了一年。一方面和上市時高額的估值有關,包括上市前夜的業績變臉。另一方面,也說明在智能手機滲透率提高後,才慢慢體現在公司的快速增長中。
查看原图
而大家在社交之餘也開始使用更多的互聯網應用,軟件等。於是我們也看到比如類似於Yelp這類SOLOMO的本地應用公司也在2013年出現了暴漲,股價從2013年2月左右的25元一路上漲到最高的100元。顯然,彈性比之前的社交平台網站更大。
查看原图
從這一輪的科技股週期中,我們看到了比較清晰的板塊輪動路徑。先從硬件突破開始,再到社交平台的爆發,最後到軟件以及應用。市場的炒作從硬件開始,到軟件結束。而事實上,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也有類似的路徑。板塊輪動也是從IBM對於個人電腦的硬件突破開始,伴隨著思科對於互聯網寬帶的硬件突破。之後市場輪動到美國人民大量連接上網的AOL,當初的軟件巨頭微軟,最後到亞馬遜,Priceline這樣的應用崛起而結束。那時也是亞馬遜和Priceline的第一輪泡沫炒作。

所以科技股本身隨著創新的節奏,會有自身的板塊輪動。如果抓住板塊輪動的節奏,也能夠在一個週期的泡沫中收益頗豐。點拾認為2014年將會是硬件的回歸,因為2014年將會出現一系列的硬件創新。這一輪的創新依然由2007年領頭的蘋果所帶領。雖然最新的iPhone 6在技術上沒有很大的突破,但是這是過去幾年市場期待最多的一款手機。第一次我們看到眾多新技術放入到iPhone 6中去,包括藍寶石,超級指紋識別功能,眾望所歸的大屏幕,以及內置NFC等。而之後蘋果更加推出包括iTV,iWatch在內的一系列新產品。特別是以iWatch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可能如同之前的iPhone一樣,開創一種新的流行品類。而年初在谷歌收購智能家居公司Nest之後,也會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初,推動更多智能家居方面的創新。我之前一直認為這一輪科技的進步來自於一二級市場互相推動。許多二級市場股票的高估值,甚至收購都推動了一級市場的創新熱情,然後互相影響。比如蘋果最近對於Beats耳機的收購,谷歌之前的Nest收購都是硬件方面的大手筆,也將轉而推動更多來自於一級市場方面的創新。從這點看,2014年有許多來自於硬件的創新。而點拾在年初的思考中也說過,隨著這些創新,市場越來越重視硬件入口的價值,導致硬件的價值被重估。這點和過去一年因為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技術創新,重估了軟件入口的價值類似。最終又回到互聯網最原始的話題,入口和流量才是真正的王道。

總結而言,我們認為科技股中也有明顯的板塊輪動節奏。從硬件的創新開始,到軟件端滲透率飽和而結束。而2014年我們會看到更多硬件端的創新,也非常可能是硬件回歸之年。特別是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智能電視三大領域,今年出現的創新或許將在未來改變我們的生活液態。伴隨著這些創新也會有一些新的互聯網平台以及軟件公司從中崛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引領著這次創新的蘋果公司股價應該會突破之前的高點(注,點拾成員不持有任何蘋果股票的多頭倉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486

又到美股財報季:科技股業績或創九個季度來最佳季度表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220

本周美國最大的幾家科技公司的業績即將亮相,給予投資者重新衡量科技股健康狀況的機會。(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據悉,英特爾、雅虎將在本周二公布二季度財報,而易趣和谷歌則分別在周三和周四公布。 路透的調查顯示,二季度科技行業的盈利增速預測為增長12.3%,不僅是標普500指數的十大行業分類中增速最快的行業,也是該行業自2012年第一季度以來最好的季度表現。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科技行業整體盈利增速下滑了3.2%。 高盛的分析師們在一篇報告中表示,科技行業“似乎是(股價)被低估的最多的部門,這將給予投資者更多看漲科技股的理由。”過去十年中,科技股的每股收益率增速平均較標普500指數高出5.4%,但是現在才高出1%。 盡管道瓊斯工業指數和標普500指數都已創下歷史新高,但是科技股雲集的納斯達克指數距離歷史高點尚有700點。這意味著部分投資者認為,科技股尚有上行空間。 Prudential Financial公司市場策略師Quincy Krosby表示: 科技股的利潤“當然很重要,因為隨著經濟數據好轉,市場開始重活上升動能”。 我們希望聽到好的數據,如果這些數據來自科技股,將會很有幫助。 路透的數據還顯示,科技行業下屬的13個子行業中,有9個的二季度盈利是比去年高的。其中,最高的凈利增速來自半導體行業。 與此截然相反的是標普500指數的金融行業。作為十大行業中最差的一個,金融行業的盈利預測為同比下降3.5%,21個子分類中有9個的盈利為預減。 摩根大通、高盛將在下周二公布二季報,而美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則分別在下周三和周四公布。 分析師預計,大行們的二季報不會很靚麗。因為抵押貸款再融資和交易收入的下滑將抵消投資銀行和資管部門收入的增長。而且,更嚴格的法律、監管以及更高的合規成本也會打壓銀行的利潤。 上周五,美國富國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抵該行營收下滑39%。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分析師們的預期。但是,今天花旗集團的二季報卻超出了預期: 2014年第二季度,營收193.75億美元,預期為188.1億美元;經調整後每股收益1.24美元,預期僅1.05美元。 除密切關註公司盈利外,市場也應該聽一聽美聯儲主席耶倫下周二、周三在國會為美聯儲貨幣政策所作的半年度證詞的“腔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03

美股生物科技股泡沫?瑞銀不這麽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59

20140903biotech640-629x419

在瑞銀的一片叫好聲下,美國生物科技股周二受到提振。

瑞銀發布報告,上調了一批生物科技公司的股價預期,並表示看好未來的收購、兼並對中長期業績的幫助。

瑞銀表示雖然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年內已經上漲了22%,但依然看好生物科技板塊。瑞銀稱,如果他們的判斷正確,生物科技股的市盈率還將增長好幾倍。

瑞銀分析師Matthew Roden表示:“盡管生物科技大盤股近年來的表現相對搶眼,但我們看好其估值,主要是基於其產品周期和中長期的增長。”

他還稱:“考慮到大盤股現金流充裕,我們還預期會有更多的收購和兼並消息提振。由於中盤股目前表現優異,大盤股2016和2017年將面臨較大的增長挑戰。”

自今年3月吉利德公司(Gilead)的天價丙肝藥事件以來,生物科技股就一直漲漲跌跌。不過此後Gilead公司強勁的銷售額減輕了對該行業的一些擔憂。多名華爾街分析師預計,該公司今年的銷售額將高達100億美元。

瑞銀將Gilead的股價預期從115美元上調至125美元,將Achillion公司股價預期從11美元上調至15美元,將Regeneron公司預期股價從320美元上調至360美元,將Amgen公司股價從129美元上調至155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608

怪我咯?阿里巴巴上市在即 美股科技股和中概股重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26

COMPQ

阿里巴巴將在本周五正式在紐交所上市,由於市場認購強勁,阿里巴巴周一上調了發行價格區間至66-68美元,這意味著其有望超過農行,成為史上最大IPO。如此明顯的“吸金”效應引發了美股科技股版塊和中概股的下跌,新浪微博跌幅居首達11.6%,納指隔夜盤中最大跌幅達到1.2%。(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WB

紐交所一位交易主管Rich Barry表示今天(周一)市場的走勢很詭異,道指在能源以及金融股帶領下表現強勢,而納指則受到科技股重挫而走低。如果找理由的話,可以認為是即將上市的阿里巴巴引發了資金流出。

納指最大權重蘋果周一走勢相對穩健,但是另一大權重谷歌下跌1%。其他活躍股Twitter, Yelp, FireEye, 和LinkedIn均拋壓明顯,而特斯拉和Solar City同樣出現暴跌。

阿里巴巴集團周一表示將把其IPO定價區間上調至每股66美元到68美元,因市場的需求表現強勁。 以這一定價區間計算,阿里巴巴集團的籌資額可能將達218億美元。若執行“綠鞋機制”的話則將融資243億美元,超過了2010年農行在香港創造的220億美元IPO記錄!在此以前,該集團將其IPO定價區間初步定為每股60美元到66美元。

中概股方面,58家公司股價下跌,新浪微博跌幅居首,達11.6%,金融界跌11.34%,獵豹跌9.26%,500彩票網跌9.15%,歡聚時代跌8.84%。

peitu

對於阿里巴巴上調發行價和股市下跌的關聯,Barry表示“你懂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04

一張圖看清對沖基金為啥偏愛科技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11

對於對沖基金,科技行業到底有多重要?從歷史數據來看,非常重要。

標普500中科技股市值占比大約為17%。根據對沖基金研究網站 Symmetric的統計,科技股占對沖基金投資總額的比例大約為19%,只是略微超配。

但是,科技股貢獻了對沖基金相對回報的27%。具體而言,對沖基金投資的股票相對於其所在行業的超額收益,27%來自於科技股投資。 而其他任何行業對對沖基金業績的貢獻,都要小的多。

下圖為Symmetric統計的,對沖基金在各個行業投資相對收益對其總收益的貢獻比率。

HF_Universe_Dollar_Value

從歷史數據來看,要麽對沖基金善於挑選科技股。要麽科技股適合對沖基金所使用的投資策略。(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